养成良好行为规范
大家知道,鲁迅先生书桌上的“早”字,是严格自律的表现,是自觉守纪的典范,正因为这样,鲁迅先生才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后患无穷。纪律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条文规范。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是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有我们学校的一系列校规校纪。班会时间,我会带领全班同学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让同学们有全新的认识,纪律观念有所增强。有良好的纪律是每个学校,每个人, 每件事获得成功的保障。好的纪律会给我们带来益处,我们只有统一了认识,才能在前进的步伐中步调一致,维护好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众所周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虽是严明的,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才能成就美好的未来!纪律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同学们避开很多的误区。身为高中生的你们,风华正茂,激情飞扬,会在恍忽中放羁自己,所以遵守纪律会时刻提醒着你们,规范着你们,启示着你们。同学们,你们肩负着家庭、学校的希望,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只有严格自律,才能实现目标。
一、从幼儿的点点滴滴抓起
幼儿年龄较小, 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然而, 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儿歌等, 因此, 我们可以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 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在日常生活中, 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平时每到吃饭的时候, 总会有孩子扔菜, 通过对幼儿进行教育, 产生较好的效果, 进餐习惯较好, 桌面、地面较干净生活活动中, 通过图片、事例的讲解, 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 否则, 细菌沾在食物上, 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手臂遮挡, 不然易散播细菌等。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脱下的外套折叠整齐, 并按一定的摆放方法放在箱子里, 这样既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又能在摆放的过程中考虑到他人, 使箱子放下更多他人的衣服。午睡起床, 引导幼儿折叠自己的小被子, 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等。通过对一系列身边发生的事例及时分析、引导和教育幼儿, 使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他们在平时自觉地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重复训练对幼儿强化教育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它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 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 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 逐步强化, 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来说, 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幼儿在运动活动中容易出汗, 教师就必须做个有心人, 及时向幼儿进行卫生宣传, 同时反复提醒幼儿用干毛巾擦汗等, 使幼儿有良好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如幼儿在玩玩具后, 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 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多次练习, 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 玩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习惯。平时, 教师还要营造温馨、舒适、安全、优美的活动空间, 设置有利于幼儿独自活动、平行活动、小群体活动的区域, 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和玩具, 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地尝试、重复着他们的游戏活动。这样利于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使幼儿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爱幼儿, 营造宽松的环境, 奠定良好的品德意识
教师对幼儿的爱, 会使他们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和心理体验, 促使幼儿更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 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 促使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
我们班里有个孩子, 对什么都“无动于衷”。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他智力没有问题, 只是心理封闭、不合群, 而且他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于是, 我首先发挥取长补短的教育策略, 以他的语言智力为突破口, 把语言智力运用到交往智力的领域中。在组织幼儿表演故事时, 根据故事的角色游戏, 我让他来扮演他喜欢的角色, 并对他的表演给予肯定评价, 以此让他感受到集体的乐趣。然后, 我提供机会, 激发愿望, 多为他提供与其他幼儿合作的机会。我还针对具体情况, 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在手工活动中, 我发现他的剪纸能力特别强, 就及时鼓励他、表扬他。渐渐地他活泼起来了, 增强了自信心, 能够和同伴友好相处了, 并能大胆地参加各种活动。
四、教师要正确引导, 为幼儿树立榜样
在幼儿活动中, 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 幼儿在校期间, 会不由自主地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 因此, 教师要注意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 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为幼儿做表率, 正确引导幼儿的思想观念。
要求幼儿掌握正确的是非观, 是需要长时间和反复的训练的。首先让幼儿明确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并让其养成习惯。比如, 为了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我们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日常生活中, 要求幼儿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鞋袜, 并叠好放在指定的地方, 自己玩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 午睡和离园前摆好自己的小椅子。这些事情要求他们立刻做好是件不容易的事, 而是通过我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 耐心诱导、督促、鼓励幼儿反复练习巩固。经过不断的日积月累和强化提醒, 幼儿良好的行为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 如心中有他人, 会宽容他人, 意志品质坚强, 做事认真, 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礼貌地倾听他人的讲话, 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话语, 日常生活和外出活动中, 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遇到困难, 想办法解决, 同伴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 要学会谦让, 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等,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必要对幼儿加强诸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五、良好的习惯要持之以恒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是一个故事或一项活动就能完成的, 要细水长流, 持之以恒, 反复练习不断强化, 切忌“三天打渔, 两天晒网”。
首先, 观点要明确, 态度要坚决。为使他们自觉遵守要求, 首先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应该怎样做,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例如小班幼儿在学习正确穿鞋的时候, 通常比较困难, 这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两只鞋应该怎样放才是正确的。并告诉幼儿只有这样穿, 脚才会舒服。同时在户外活动时, 带领幼儿玩印脚印的游戏, 巩固对左右脚的认识, 这样一段时间以后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 要“一致”和“一贯”。“一致”:幼儿习惯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幼儿园做好宣传工作, 让家长认识到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家园双方要形成共识,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贯”要求和规则一经提出就必须天天坚持, 不要让幼儿存有侥幸心理, 这次我没做也许教师没看见。所以要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中途不要停。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技能等方面由重复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自觉行动。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约着学习成绩的高低与优劣。实践证明:学习成绩优异的人,学习习惯大都很好;有多少人很聪明,但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学习习惯都不好。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大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育幼儿要有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要专心,力求工整清楚;作业要认认真真的完成;上课集中精力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要培养幼儿勤学好问、勇于质疑的精神,激发和培养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热爱科学的好品质。要让幼儿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培养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畏困难、坚忍不拔、乐观进取的心理品质。当然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生动活泼、易于幼儿接受,切忌简单说教。要寓教育于游戏中,寓教育于故事中。如我在教学中选用一些带有幻想性的故事和有韵律的歌谣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像《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狼来了》、《小红帽》等,很容易吸引孩子并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并告诉孩子,这些美好的故事都是从书上读来的,识字以后就可以自己读这些故事了,让孩子从小就对读书有一种美好地向往与兴趣,从而培养其热爱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霍姆林斯基说:“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爱劳动不但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同时也可磨练人意志,陶冶人的情操。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十分溺爱,是家中的小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久之便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任性的不良习性。培养劳动习惯非常必要。当然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学会洗手、洗脸、吃饭、穿脱衣服、系鞋带、学着叠被子等,另外帮家长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比如我每天都要求早到的幼儿为大家摆放好桌椅,帮助擦桌上的灰尘,拣教室和校园内的纸屑果皮,让值日生每天整理图书角,带幼儿一同到种植园除草,管理种植区等,以此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和劳动兴趣,持之以恒,反复强化,使他们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更是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外在表现。卫生习惯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定时吃饭,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玩脏的东西等。针对班上幼儿挑食、偏食的突出的问题,我举行主题班会,向幼儿宣讲各种食物的好处,编成歌谣教孩子唱,给他们讲偏食的害处,号召大家样样食物都要吃,样样吃才能身体棒。为了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我为孩子立下一系列规矩,如:餐前便后必须洗手,进餐时不准将饭菜弄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看电视,饭后要擦嘴巴、漱口,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不准在校园教室扔纸屑果皮。又比如睡觉前要养成小便习惯,必须洗脚,学会自己脱衣服,同时要养成叠好不乱放衣服的好习惯,逐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好习惯。
四、培养幼儿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中华民族历来是富于文明礼貌的民族,文明礼貌的传统源远流长。文明礼貌看起来是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也是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明礼貌教育首先要让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要求幼儿上学、放学要向爸爸妈妈和老师问好、做“再见”;在街上遇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叫“老师好”。其次要注意训练孩子举止文明,站有站相,坐有坐姿,养成不打人、骂人,不说脏话怪话、不争抢玩具、放学自觉排队的习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尊敬老师,尊重长辈,尊重他人。另外还要让孩子和更多的人接触,认识各种各样人际关系,懂得如何礼貌的称呼叫人,知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人与人之间怎样交往。如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问候,别人问话要认真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扰,客人走了要送别。到别人家里做客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
五、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常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讲讲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特别强调注意家园配合,形成合力。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有良好的习惯,回到家里就变了。主要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较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而家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对幼儿要求不严,或要求不一致,时严时松,或对子女溺爱、娇宠。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也难以形成了。再者告诉家长,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长要发挥表率作用,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另外,还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穿衣服扣错了纽扣,吃饭把米粒弄到了地上,做事时不小心损坏了东西,家长不能一味地斥责孩子,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方法的指导,对孩子要多用赏识教育。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总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重要。它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严格要求;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耐心抓、反复抓、抓反复,最终能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从而为孩子以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非常高兴,我们能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小时候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时提醒自己,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他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同学们也能自觉遵规守纪,才使得我们的校园井然有序。大家在见到老师或同学时能主动问声好,特别是进出校门时特别有礼貌;平时不随意践踏草坪,午间校园秩序井然;出操时保持安静,听从指挥,唱国歌时歌声嘹亮,做操认真有力;去食堂吃饭时以正常步速走过去,能做到文明进餐。大家在遵规守纪、严格自律中体会到良好的秩序带给我们的真正的自由。
但是,同学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需要每一个同学的共同努力。因为每一位同学的举止言行展现的正是学校的风貌,关系着学校的荣辱。可是就在开学以来的一个多月里,老师发现了有许多与学校美好形象格格不入的现象:校园里纸屑、零食袋随处可见。同学们,当我们在绿树成阴的校园中漫步时,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读时,哪能不全神贯注?优美的环境靠我们每个学生的努力,每个学生都有爱校、护校的责任,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爱护,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共同营造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另外,虽然吃饭的路对很整齐,但在吃完饭后,清洁桌面的工作做得不好,有的同学把吃剩下的垃圾往地上扔,吃完饭后又不把放在桌上的垃圾处理掉,这样的话,给第二批吃饭的同学带来了不方便,希望同学们心中装着别人,做个文明的小天使;我们还发现早上红绿领巾、校牌都佩戴整齐,可是,一到下午就不带了,尤其是放学的时候,佩戴不完整,希望同学们至始至终做得一样好。课前准备匆匆忙忙,太仓促,造成念儿歌时不够投入;课间活动也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发生,在走廊里有的同学在地上打滚,更有少数同学玩起了危险的“斗鸡” 的游戏,下楼梯时,栏杆成了有些同学的速滑道,这一切是多么地不文明,有的甚至是危险的,希望同学们文明游戏,文明休息。
在这里,我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人人争做文明小天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到老师,能主动敬礼问好;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爱护公物,保护绿化;勤俭节约,不吃零食。注意安全,不玩危险的游戏,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坚决不跟素不相识的人走出校门……
今天我在这庄严的国旗下,想和大家谈一谈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我们中学生的重要性,并说说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记得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追求好习惯。”
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些良好的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
一代文豪鲁迅,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他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他要求自己要抓紧时间,还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他终于养成了好习惯,后来成为了中国有名的作家。而现在,有很多同学不但迟到,甚至还会出现旷课的现象。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啊!
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不刻苦,不用功,所以总是常常得不到高分。有些同学周末总是在玩,总是把作业留到星期天晚上再赶着做。这完全是习惯的问题。而如果你不能养成好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踊跃发言,不懂的知识也不闻不问,这些习惯就会使你成绩下降。所以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改正,比如说: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有时间就读一下课外书,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就能上升了。
平是在大街上,总是看到很多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羞耻。为什么在外国,总是可以看到用中文写着“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扔垃圾”的标语牌呢?这都是因为有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我们中国人民丢脸。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养成好习惯。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増强越好。
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好习惯用加法,坏习惯用减法。其实养成习惯并不难,重要的是坚持到底,很多人在培养习惯的时候总是半途而废,使旧习惯又卷土重来了。
昨天学校开展了一次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为主题的班会。班会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告别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会的形式主要有讨论、小品表演、你比划我来猜成语等。
从内容环节上看,整堂班会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习惯的重要性。
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和不良行为习惯说“拜拜”。其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三个部分展开,主线索比较明朗,但在三个内容的衔接过渡方面还需要改进和锤炼,使之更加自然流畅。内容选材也比较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些事例能够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由于这三个方面范围较宽,每个部分拿出来都可以讲一节班会课,所以内容略显臃肿,时间有些紧张,没有做到知识点的深入挖掘。还需要精简内容,进一步深入展开,让学生体会的更加深刻。
从形式上看,这次班会采用了多种形式。例如,运用事例感悟让学生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知道应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故事续写让学生体会到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危害。运用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找出身边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拿出解决的对策。但是讨论环节过多,显得重复,可以适当减少讨论次数,增添知识抢答之类的环节。小品表演环节学生表演的惟妙惟肖,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
从课堂气氛上来看,前十分钟课堂比较沉闷,回答问题的也少。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听课老师多,学生没有放开。
2、班会准备不充分,没有让学生搜集相关方面的材料。
3、问题设问不具体,没有更加密切的联系学生实际。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尤其是小品表演和比划猜猜两个方面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从学生主体地位上来看,基本上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体会,让学生去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学生举手发言不是很踊跃,提问范围也太窄,没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探讨方面做得不够好。
一、言传身教, 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模仿性, 外界或好或坏的行为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作为与孩子接触最为直接和密切的教师更是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注意言传, 更要发挥身教作用, 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 才能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令幼儿耳濡目染, 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只重视言传, 只是从理论层面告诉幼儿要如何做, 自己并不这样做, 幼儿就会产生认知冲突, 缺乏判断力而陷入迷茫之中。只有言行统一才能让幼儿在模仿中不断强化, 以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如要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教师就要首先成为幼儿的榜样, 当幼儿早上来园时主动与幼儿打招呼, 离园时和幼儿说再见, 这样幼儿在来园与离园时自然也会主动和老师、家长打招呼, 在其他场合也会主动与人打招呼。
二、多样活动, 激发幼儿的参与动机
幼儿年龄小, 单纯的说教不仅不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不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还会适得其反, 使得幼儿滋生一系列的消极厌倦情绪, 甚至会对幼儿园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 以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幼儿强烈的参与动机。幼儿的认知与思维处于形象阶段, 画面、色彩比起文字与语言更有吸引力。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视频短片, 让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身的行为,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要让幼儿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 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我们可以为幼儿播放影像资料《来客人了》, 这样比起教师的讲解更有吸引力, 更能让幼儿进入特定的场景中, 通过认真观察, 明白如何接待客人, 要做哪些事, 说哪些话, 进而使幼儿学会礼貌用语、文明待人。同时教师还可以拍摄幼儿在幼儿园和家中的照片与视频, 熟悉的人物与画面更能引发幼儿的关注, 增强教学的真实性与熟悉感, 更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其中, 更加利于幼儿对文明礼貌的理解与运用。
三、角色体验, 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来自于亲身体验的感受更为直接和深刻, 因此要想让幼儿深刻地理解,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要为学生创设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 让幼儿进入特定的角色与真实的场景, 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而且更能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进行内化与提升, 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让幼儿来玩过家家的游戏, 分别扮演爸爸、妈妈, 再现父母工作与做家务的场景, 带领孩子一起出游, 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热爱, 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从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更可以让幼儿体会到家人该如何相处。这样的活动集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于一体, 所取得的效果比起教师单纯的讲解要好。
四、家园合作, 筑造良好的教育平台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学校与家庭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两个主要场所。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形成教育合力, 筑造家校一体化教育平台,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1. 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都尽最大的可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许多家长也非常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 买智力玩具、参加各种体验运动, 等等。但往往忽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 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家长推荐相关的网站、名师讲座等, 让家长意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以取得家长的认同, 这样家长与学校才能积极配合, 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 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互动沟通。
家长与教师不能各自为战, 而要加强交流与互动, 老师将幼儿在园表现及时告知家长, 家长将幼儿在家的表现及时告知老师, 家长与教师共同关注幼儿的发育与成长, 共同制订教育方案, 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赏识激励, 不断强化幼儿的动机
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 更加重视评价。赏识可以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 强化幼儿的荣誉感, 从而激起幼儿更大的热情与动机。但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赏识就是对孩子进行一味的表扬与鼓励, 不适当的表扬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还会使劲儿滋长骄傲情绪。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表扬加鼓励, 而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与行为过程。因此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关注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善于发现, 能够以最真挚的语言、最丰富的情感、最温暖的眼神来给予幼儿真实具体的表扬与鼓励, 这样才能强化孩子的行为与动机, 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幼儿学会了扣纽扣、系鞋带、学会了自己吃饭, 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树立幼儿的榜样, 这样才能促进全体幼儿的共同进步,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好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吃它的亏, 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们要重视幼儿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让幼儿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 使幼儿更加健康和谐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10) .
[2]孙艳.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1 (1) .
(一)内部环境因素
学前期是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子婴孩,教妇初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幼儿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的发展,家庭作为幼儿主要生活场所,而父母又是幼儿的监护人,家庭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家园共育的一个主要的内部环境因素。家庭的物质条件、组织结构、家长的文化水平及采取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习惯的养成有莫大关系,由于现如今许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儿童往往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许多父母及祖辈对孩子过多溺爱,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使得儿童的行为习惯出现诸多问题,体现在任性、叛逆、依赖性强、不礼貌等,这给儿童健康成长、良好行为的养成带来的阻碍。
(二)外部环境因素
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的一个社区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着密切互动,共同决定这儿童的日后成长。家长与儿童是相互影响,而幼儿园的教师与管理者也与家长和儿童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影响孩子的成长健康,所以幼儿园的教育能够影响孩子的良好行为养成的社会因素。
二、家园合作与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
(一)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氛围主要涵盖了关系、体贴、爱护、尊重等等,让幼儿在这些氛围中感到内心的温暖,让幼儿充满阳光的生活,这样幼儿的心情愉悦、朝气蓬勃,并且学会爱护他人。在幼儿的成长环境中离不开相互关心、和谐相处,帮助幼儿在这样融洽的环境当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谦虚、有礼貌、乐观、热情、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心理健康。
2、正确引导深入细致的沟通
作为孩子的家长或监护人首先要做到给孩子提供平稳的生活学习环境,还需要采取平等的方式与幼儿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一定要相信幼儿的能、理解幼儿的想法,并且成为幼儿的知心好友。作为家长的所作所为属于一种无声的语言教养,形成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便于培养幼儿优秀的内在品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幼儿园应该多组织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吃苦耐劳及无畏的心态,磨练意志,学习生存。组织各种文体趣味活动,让幼儿尽可能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二)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1、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有一部分家长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多学知识,其他的都所谓。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观念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育的效果,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习惯养成观念,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2、科学教育方法的有效运用
培养幼儿应该持之以恒做事,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教给他们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明道理,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非语言信息的影响等都是科学的教育方法。
3、重幼儿认知教育和幼儿行为培
有不少幼教工作者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能开发看成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看成是软任务。不少幼儿在回答自然常识问题、背诵唐诗、讲述故事、猜谜语、数数时头头是道,但让他们去向某人转述一件事情,或让其独立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如果任凭这种倾向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幼儿的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智力的开发,而且要重视幼儿认知行为的培养。
三、结论
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其实道路并没有那么难,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做到通力合作、形成家园联手的关系网,在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育儿观念的指导下,在思想上进行有效的互相沟通和借鉴,就能够培养好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多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我们需要家长与老师、幼儿园与家庭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锻炼和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了解到家园结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终身受益。
导语:
习惯是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它往往是不假思索就自动作出的反应,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人的成功;不良的行为习惯可导致一个人行为偏差,更严重者将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责任。班级管理工作中习惯养成是重中之重,好的习惯打造出好的班级,才能让学生一辈子对你的教育念念不忘。良好行为习惯陪伴学生一生,使其受益一生。
本班共计32名学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在平时的行为规范中暴露出来的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诸如:上课爱做小动作,随意发言不倾听而打断老师或者同学的讲话,课后作业拖拉,下课随意追逐打闹,而不认真值日以及个人卫生问题导致座位周围脏、乱、差等问题,都集中发生在本班大部分男生身上。分析:
发生在本班男生行为习惯上的问题,一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年龄特点,正处于特别好动、好玩的时期,所以上课特别的爱做小动作,下课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爱与伙伴追逐搞打;二是由于每个家庭教育的原因,除了更多地溺爱独生子之外,对于孩子随意打断对他们的教育或者不说真话以及不及时完成作业的问题则是睁只眼、闭只眼,只一味地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三是这些孩子在学校接受行为教育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老师没有十足地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述所列出的问题有时涉及到每日常规的检查,而大部分男生这样不令人满意的表现,除了上述所分析到的原因之外,其共同的原因,还是缺乏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方法:
1、培养得力的班干部,每日两名班干部值日制度。
我果断换掉了去年的男生班长,启用一名管理能力很强的女班长冯锦儿。其它班干部也用品德优秀,学习积极的同学进行了大换血。我通过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让各位儿干既明确自己的义务,又懂得自己的职责。既对他们严格要求,做到奖罚分明,又要详细指导他们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所不足的地方再通过召开儿干会议加以改正,从而培养出一批得力的儿干,既对其他同学做到榜样示范作用,又对其他同学起监管作用。
2、成立学习小组,每月评一个红旗小组。
把学习和管理能力强的同学委任为组长(谭诗敏、汪铭泽、江涛、范婷、彭星梦、王思淇、)组长以座位为中心管理前后五个同学的学习和纪律,其小组成员可自行选择组长。各个组长也可以拒要不努力的成员,将他们独立成组,由班主任亲自管理。
3、班级树立模范,带动同学积极向上。
班上评比十星学生,并公布在班级宣传栏。除了学习十星、可能很多同学无法达到,但在评纪律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等尽可能照顾到班级中普通者,这样对班级的正能量作用不小。人人想当十星,调动学生上进心,进而引导学生遵规守纪。
4、积时与家长合作,建立电话联系机制。
电话机制对学生约束力很强。一,随时可以将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关配合管理;
二、防止学生旷课及路上安全隐患;
三、防住了学生不做家庭作业的问题。具体案例:
学生吴XX,经常迟到,旷课。班干部对其进行了记载,我采用家长电话的方式,并用班级通过的班规要求他迟到一次跑步400米,旷课2000米处罚,并取消当月的十星评选资格。最后他再也不迟到旷课,生病学会主动要求家长给我打电话。
学生汪XX,是我班学习最优秀的同学之一。可是刚开始她习惯马虎,经常性犯书写错误,题目答案张冠李戴。有一次我很严肃的批评了她,并取消了学习之星。学生哭泣了,很不高兴。事后,我通过电话家长取得了联系和沟通,并在事后同她单独进行了心理沟通。至此,她的变化非常大,学习主动性更强了,钻研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做事也越来越仔细了,她在班上的学习地位无人憾动。
效果:
方法与具体两个案例充分可见其效果的展现。作为班主任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变化,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现在我的班级纪律与卫生,学习等很多主面不要我管理了,培养学生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上进,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效果呢?
嘉峪关市第二幼儿园 宋伟威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0至6岁孩子的教育很重要。6岁以前,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尚未养成,所以加强幼儿的德育教育,使幼儿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那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德育教育伴随幼儿健康成长呢?
首先,家园教育要达成统一战线,实现家园教育的一体化。
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要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须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幼联系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与游戏的教育目的、内容及方法有所了解,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了解幼教、重视幼教、学会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培养幼儿从了解和关注幼儿的心灵开始。
孩子的行为问题有很多,要分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来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灵。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考虑每一件事,只有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帮助幼儿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愿望,才能更好地接纳他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孩子的心灵世界永远都是一个未知,只有用真爱打开孩子的心扉,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读懂孩子。爱心、耐心和细心才是你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第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最不易接受的方式就是“说教”。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体形象的,也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崇拜的对象可见其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父母亦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儿童文学作品和幼儿生活中所展现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呢?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父母、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第四,持之以恒,抓住孩子的闪光点。
关键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行为规范
孩子从第一次背上书包进入校园,即是从家庭自由生活向学校集体生活的一个大转变,是孩子学校生活的真正开始。这些孩子就如一张张洁白无瑕纸,由我们挥笔描画,如一棵棵刚刚破土而出的稚嫩幼苗需要我们的精心培育。正确的教育在学生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给他们怎样的营养是我们这些教育者要考虑的。诚然,从拼音识字到阿拉伯数字,从数字计算到各类科学知识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有一样东西更加值得重视,那就是他们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它往往会影响孩子今后长期的学习进步,影响他未来的人生,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播种一次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成长的關键所在。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在现今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仍然是开学后每位班主任必须重视的好教材。每个学期我们面对的虽然是些旧面孔,但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自由自在的孩子们恐怕多了些都不该有的这样或那样的坏习惯。这就要求我们上好第一节班会课,就是要告诉孩子们日常行为习惯的内容。告诉他们如何在学校生活学习,如何与同学们相处;告诉他们上课该做什么,下课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告诉他们见到老师见到同学该说什么;告诉他们要怎样做才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学生、好孩子。虽然这些东西说起来没有什么新意,但是真正按照规范的要求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们面前的毕竟都是些孩子,教育方式的生动形象,就要提前预设好。同样是行为习惯的学习,我们不妨把它和学生一个个个体结合起来进行教育,那收到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自己曾经上过一堂开学第一课,课中就以学生假期作业(读书、旅游、做家务、游戏、作业)为蓝本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其中谈谈他们做事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同伴一起感受好习惯给自己带来的收益。这样一堂开学第一课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一定深刻。他们从课中得到了这样的信息:要做一个好学生就要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同学、热爱老师、文明礼貌。通过这样反复的教育让孩子明白良好的习惯并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后天来培养。道德的培养只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好每件小事,我们就能成为一个让大家竖大拇指的人。
二、上好第二课——《美在自己的心中》
我们面前的孩子就是一张雪白的无任何污点的纸,他们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敢于尝试和模仿。因此,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从而自觉地接受美的东西,排斥丑的东西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我们班主任就应该抓住每周一次的班队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教师节我们可以开一次《老师我爱你》的主题班会,给老师献上自己精心完成的一篇好作业、一张好画、一个漂亮的手工、把讲桌擦干净,给老师敬上一个标准的队礼、送上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等等。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好的行为习惯的表现,是美的、好的,是应该必须去做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故事、图片、影视作品、儿歌等介绍是怎么样的人最美、什么样的事最美、什么样的语言最美、什么样的行为最美。同样,我们要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巧妙地利用教材适时传导“美”,让他们不断的感受“美”,从而自觉地接受“美”,并将落实到行动中去。
再如,班中发生了学生打闹事件。我们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吗?我个人认为这种教育手段是被动的,出现了矛盾需要我们用艺术化的方法去化解。同时,也要让学生看到美好的一面。一次,学生小东和小明发生了口角进而动起手来。同学们一起上前劝解。这时,我们不能急于批评打架的双方,而是表扬所有参与劝解的孩子,可以就此事开一次班会大力弘扬孩子的做法是对的、是美的。可以给所有参与劝解的学生每人一朵红花。那么,你这时再看看动手的双方一定是红着脸,忙着互相道歉呢。一件小事的处理可以传达出一个美的信息。
三、用赞美去激发孩子们发扬美
每一位学生身上都闪亮着各自的美。我们作为班主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学生独到的美,让这些行为又不自觉变成自觉有意义的行为。如,女孩子大多都爱美,但没有多少孩子知道自身美要和环境美结合在一起才是最美的。当发现她们因为怕弄脏自己的衣服而把纸片包装袋扔在地上时,我们除了默默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外,是不是也可以多讲讲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领着学生去看看周围的班级、看看同龄人生活的环境、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同时,可以夸夸她们的衣服的干净漂亮,激发她们的爱美之心,进一步教育,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只有外在的美和内心的美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才可称之是最美的。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操场上,是在同学间,还是在班队活动中,我们都要细心地观察他们。无论是发现他们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及时解决,特别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我们都不要忘记表扬一下、赞美一下,让他们记住这就是美的行为,是该去做的事。
四、用榜样教育他们去追求美
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树立一个榜样就让他们有了学习的目标,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我们应该常常在他们中间树立热爱学习的榜样、和同学友好相处的榜样、对人有礼貌的榜样、认真值日的榜样、珍惜荣誉的榜样。这样,树立各种各样的榜样,让学生可比可学,同时让榜样更加优秀。如,“文明天使”这一称号的获得者小红,每次见到老师、同学都会问好,大家都很喜欢她。我就利用队会让她和我一起示范给同学们看,她敬礼右手举过头顶很标准,我还礼弯腰45度也很标准。学生在下面学着做,以后的见面中学生的队礼越来越标准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注意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学生在与我们交往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美的感化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这一正能量,及时发现、及时表扬,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燃烧成为熊熊的、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大火,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用团队精神去巩固美
我们要不断地告诉我们的学生:一个人进入学校,就是进入了一个大集体、一个大家庭。一个人的美可以影响到一个集体。我们就如一座花园,朵朵花儿都应该鲜艳。学生应该珍惜班集体的荣誉,互相帮助、互相努力,你帮我,我帮你,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做好孩子。
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温床,学生乐意在集体中表现。于是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训练中,我们应该极大限度地运用学生对集体的向心力,把个人与集体融合在一起进行教育。如,我在班上开展“做一个用好习惯的学生”的评比活动中,每周一次,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等诸方面,按照年级组规定的“十星”评比标准进行检查,表现突出的学生为他所在的小组加3分。全组学生都讲文明、懂礼貌的,为小组所有成员都加5分。评为优秀小组的学生,就成为“优秀之星”,可得到一颗星。通过这样的爱美活动,现在行为文明的学生越来越多了,集体荣誉感也越来越强了。
美丽的东西是最能让学生体现和接受的。只要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一种美。他们就会去说“美”的话,做“美”的事。还是引用文章开头的那段话:“播种一次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行为习惯就如大海航行中的万吨巨轮,它结实,可靠。驾驶着这样的巨轮前行在人生的成长的海洋中,即使前面有再大的风浪,也不畏惧。
一、针对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中渐渐形成爱学、好学、乐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1.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现在的学生对电视、网络有很强的亲和力, 习惯养成了他们对感性形式的依赖和对理性形式的陌生与抗拒。文化课用一种纯正的理性思维来表达, 在形式上与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 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现代网络愈加发达, 信息内容愈加丰富, 形式愈加多样, 这就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舞台。在广泛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电影、电视节目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方面顺应了学生学习心理的认知习惯, 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在理解中应用和在应用中理解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参照系统。
2. 案例教学法:举一些学生身边的案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在教育管理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引领学生先“从小事做
起”, 把每一件哪怕是极微小的事要做到位, 从而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成绩较差, 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一些老师眼中他们就是双差生, 让人觉得孺子不可教矣。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 他们自己也有很强的失落感, 缺乏自信。因此, 帮助中职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已成为我们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从小事做起”主要解决具体方法问题, 就是让学生从每天的走路、吃饭、说话、穿着打扮等日常习惯入手, 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件简单而平凡的事情。我们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说明一个道理:好的事情要从小事做起, 只要长期坚持做好小事, 到了一定时候就能成就大的事业。老子说:“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也正是这个道理。让我们行动起来, 从你做起, 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弯下腰, 捡起脚下的纸片, 伸出手, 拧紧滴水的龙头, 礼貌地说声:“您早”、“同学好”。中职生行为的点点滴滴, 看似小, 意义却很大, “从小事做起”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 非常认真地做好它, 就是不容易。”只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从小事做起, 才能做好未来的大事。
三、对中职生的日常生活加强监督, 强化管理。
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虽说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 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 但是从方法上讲也十分简单, 那就是“重复, 重复, 再重复!”必须持之以恒, 不断强化, 反复抓, 抓反复。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应停留于一两次活动上, 重要的是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发现, 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 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一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形成, 必须持续一段时间。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 人都有惰性, 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 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孩子。尽管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不相同, 但是坚持的时间越长, 习惯越稳定。因此, 必须持之以恒, 贵在坚持, 通过榜样示范、表演鼓励、长期检查督促, 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 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 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 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 再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 最终会变成自觉遵守。
四、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确保养成好习惯。
育人, 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 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 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 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 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 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 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 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 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 这样, 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 就能达成一个共识, 目标一致, 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 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常抓不懈, 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因此, 其养成教育必须循序渐进, 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 也不能快刀斩乱麻。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自我磨炼, 加强修养而形成的。若要常抓不懈而又不浮于口头, 流于形式, 我认为必须加强监督。设岗监督是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力度的有力保证。加强岗位监督, 不但可以及时表扬好行为、好作风, 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而且可以经常获得反馈信息, 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六、鼓励学生开展自我批评, 逐步完善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我批评”贵在自觉、主动地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认识到过失、错误造成的危害性, 进而树立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决心, 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 父母忙于农活而对子女的行为习惯疏于管教, 因而学生中出现很多的“陋习”现象并不奇怪。而要矫正他们的“陋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 常常会因缺少恒心和毅力而出现行为反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 我们经常建议他们在错误发生后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惩罚;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 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 反思自己的言行;并利用班会进行相关话题、现象的讨论, 让班级同学深刻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有良好品行的表现, 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并与自己进行对比, 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通过不断地认识过失、不足, 激发内驱力, 逐步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自于彻底的自我管理与自制力, 从而有意识地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加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行为规范】推荐阅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12-23
规范书写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实施方案10-21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总结05-30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五06-24
谈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11-30
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