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和医学影像技术(共16篇)
1.针对性不同
影像技术学是针对操作技术学习。影像学是包括诊断和技术方面,影像学范围更广。
2.学习的内容不同
影像技术更偏重于理工科,比如对物理、计算机编程要求比较高,VB、C语言、宏汇编、单片机都要学,当然还有图像处理,因此对英语要求也高,因为很多都是英文操作的.。影像学诊断方向的更接近临床,除了学各种影像诊断的专业课以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外妇儿,眼科,皮肤,神经病,核医学这样的临床课也都要学。
3.毕业后去向不同
影像技术学毕业后主要进医院B超室去做技术员。影像学毕业后可以努力考研做医生。
4.职业发展不同
1. 模块课程研究的必要性
1.1 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
“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点在于以现实职业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以现实职业需要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活动。因此,将现实职业中的工作任务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医学影像技术的职业模块,并按此模块组织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必然需要。
1.2. 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当今系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职业的日益分化,科技发展的趋势亦高度综合,综合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人们认识到,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作出理性的“应变”,即使受教育者得到尽可能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一方面拓宽专业口径,充实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克服其局限性和片面性。高校模块课程正是适应这种趋势的一种有力尝试。可以说,在人类知识大综合的时代,课程也正在辩证综合的道路上发展,模块课程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3 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人的发展,其根本标志就是人的创造性发展。一般而言,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但是,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后天教育的一个最为主要的任务。职业院校的模块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模块课程改革实质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单一而提出的。它提供了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接近现实生活,易于达成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统一。正因为高校模块课程所形成的结构性的知识体系是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之间和学科与学习者之间的整合的产物,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体系时,有利于增强思维的独创性、整合性、变通性及流畅性,有利于思维广度、深度与灵活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内涵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要求。
1.4 课程改革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现行课程体系是以学科划分设置的,而知识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人为地将知识分解为不同的学科,首先导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分离,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分化直接导致了高校课程科目的增多。其次形成课程与社会要求的分离,当今社会的复杂化使得诸多社会问题都具有综合性。同时,职业转换速度的加快也要求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的综合性。最后是课程与学习者的分离。认知与情感的发展被一度冲突的教育课程割裂,人的发展走向片面化。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知识的深度,而且要求知识的综合,以适应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和转型。
1.5 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需要
因为原有高职课程结构在培养学生增强人生规划能力、发展个性与形成健全人格上存在很大的矛盾,其课程结构按照知识线性结构组织,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片面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间内容缺乏联系,无法形成一个整体,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几乎难以根据学生个性而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简单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使教学目标难以全面得到落实,所以职业教育呼唤模块化教学设计。
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研究
由于培养目标的确定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而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因此,改革课程首先必须从确定培养目标开始。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具有较扎实的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临床实用型的医学影像医技人员。由于该目标是医学影像人才的总体目标,比较宏观,为使其具体化,我校开展了培养目标的调研。
2.1 调查方法与对象
根据总体目标,围绕专业知识、临床技能、职业相关学科知识、身心素质、政治素质、一般知识、现代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提高能力、职业道德、创新意识与能力等12个因素,设计80个子因素测验题,对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学校、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仙桃职业技术学院、北京301医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中大医院等9所院校与单位的教师、学生、临床医生、医学教育专家、病人及其家属问卷,发放调查表2256份,有效问卷2158份,有效率95.66%。经SPSS13.0软件包处理,结果见表1。
2.2 结论
由表1可见,被试者对培养目标的期望,按重视程度排列,依次是: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现代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临床技能、自我提高能力、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职业心理素质、身心素质、一般知识、职业相关学科知识。
上述结果提示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是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专业知识是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医学教育应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影像技术学生掌握坚实的影像技术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
第二,要加强影像学科间及影像学科与人文社科等课程的交叉渗透,强化人文教育、拓展实践教学,改革训练方法与内容,注重学生素质养成、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道德、现代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自我提高能力目标的要求。
第三,影像技能目标包括影像检查的基本技能、基本的影像操作和处置技能、诊疗结果的解释、良好的临床思维品质等,可通过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融通、早期接触病人、强化实践训练等得以实现。
第四,医学课程设置在体现主要目标的同时,应照顾到一般目标,如一般知识、职业相关学科知识等,这些目标可通过开设选修课来实现。
【关键词】 医学技术;顶岗实习;管理要素;准入制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6-02
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十二五”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就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而言,顶岗实习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之一。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学生顶岗实习这一年,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岗位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最佳时期。
1 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相关政策缺乏,企业积极性不高 从医学技术类学生顶岗实习的开展情况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但大部分单位对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实习学生缺乏指导和管理。
1.2 学生顶岗实习的长效监督机制不建全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离开学校,由实习企业单位全程管理。由于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分散于全国各地,学校要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实地监督和考核,在人员、时间和财力调配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并且企业和学校作为两种类型的个体,分由不同机构进行管理,大多是各负其责,两者制衡相对缺乏。以上种种,都导致技术类学生的顶岗实习长效监督机制不建全,难以形成有效监督,最终影响学生的顶岗实习。
2 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要素
顶岗实习管理的要素包括政府、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和家长,只有五方各自明确职责,相互配合相互沟通这样才能对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管理。
2.1 政府 国家法规政策非常重视顶岗实习的管理,先后颁布《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醫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等文件,但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监督实习单位和学校的执行情况,政府还要出台法律法规来规范医学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使得学校和企业很明晰自己的职责。
2.2 学校 医学技术类专业对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是专业对口,也要具备一定的规模;既要有较高的医疗水平,也要有相应指导老师。所以学校既要选聘合适的顶岗实习单位,满足教育教学要求,又要承担管理职能,确保学生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2.3 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一定要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并承担管理责任,特别要加强学生技能和生活安全等方面。
2.4 学生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肩负着学习和工作,既是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员工。对于实习生来讲,不但要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还必须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规定。
2.5 家长 家长一定要协助学校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3 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过程
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项目管理,包括学生实习之前启动教育管理、在顶岗实习中管理、顶岗实习后考核评价管理等阶段[2]。
3.1 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启动教育管理 为了高效的组织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切实提高实践技能,实现毕业时的零距离上岗,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必须启动实习前教育,使其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一是要作好顶岗实习单位介绍,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二是要建立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前准入制度,通过系统地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和考核,让学生在顶岗实习前掌握一定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上常用的医学理论知识,保证了顶岗实习的质量,提升学生在顶岗实习基地的就业优势[3]。
3.2 实习单位中管理 顶岗实习单位应按照医学技术类专业实习大纲安排学生实习,有计划的进行分项实习和考核,并定期汇总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顶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应按大纲要求详细进行实习指导记录,组织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成绩并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学校。
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应协助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掌握学生实习期间安全,并进行学生实习过程考察[4]。
3.3 顶岗实习后考核评价管理 学校要在学生顶岗实习后组织考核评价,建立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考核、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考核、学生对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考核体系[5]。
首先,顶岗实习单位应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素质表现、职业能力绩进行评定。其次,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考核内容由校内指导实习教师组织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是否履行学校相关规定(实习考勤),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实习周记和实习总结报告进行综合评定。最后,为了更好的组织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工作,学校要制定“学生对学校和顶岗实习单位的考核评价表”,掌握学生对学校和顶岗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就业方面的满意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加强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OL].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许建军.中职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4.
[3] 孙全军.论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 蔡文芳.“2+1”顶岗实习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12:11.
摘 要: 生物医学工程(BME)是当代最受重视、最具吸引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我国的BME技术及产业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着很大差距,国内市场处于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瓜分的状态,产 品贸易逆差巨大。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强力冲击下,我国BME产业在21世纪初面临着严重的 生存危机。当前,国内在技术标准、贷款担保、进口税收等方面的滞后政策,很大程度上制约 了我国BME产业的发展进程。因此,迫切需要比照发达国家经验,找出国内相关政策存在的缺 陷,有针对性地提出扶持政策,以便抓住机遇,实现我国BME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 键 词:生物医学工程;政策缺陷;政策制定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简称BME)是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 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领域渗透的产物。它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从 工程学的角度,在多种资源上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他生命现象,研究和 开发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系统和工程技术。BM E是当代最受重视、最具吸引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的“ 美国生物与工程系统研究”专门报告中,提出了11个领域作为当前生物工程研究的重要领域, 其中除三个属生物技术外,其余八个均属生物医学工程。BME技术及产业是知识密集、资金密 集、多学科交叉、竞争挑战激烈的高科技领域,并与诸多高新技术产业有密切关联,能够有效 地带动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它是一个国家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尖 端水平的标志之一。最近几年,BME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销售利润达40% ~50%[1],被认为是21世纪最活跃的新经济增长点和最被看好的朝阳产业。
一、我国BME产业的市场潜力与发展现状
以来,中国BME市场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市场,并且在以每年14%左右的速 度增长[2]。制药业和生物医学工程是当代健康产业的两大支柱,在20世纪90年代,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BME产业与制药业的销售额比例已经达到1∶1,而在我国目前这个比 例为?1∶6[3],?这也预示着我国BME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
但令人忧虑的是,我国的BME技术及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主要产品 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近[4]。从市场总量看,国内有近70%的医疗器 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的公司瓜分;在高档医疗设备市场,更呈现出进口产品几乎独霸天下 的局面,其中以GE、西门子和飞利浦三大医疗集团为突出代表[5-6]。业内人士透 露,我国医院90%的心电图机、80%的中高档监护设备和将近100%的高档成像设备都是舶来 品[7]。近年来,我国BME产品贸易逆差巨大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一国生产的BME产品就占了全世界总量的40%以上,欧洲占了30%左右,日 本占了15%~18%,加起来几乎垄断了世界市场。而中国BME产品总产值仅占世界总销售额的2% [8]。
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第一线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医学成像技术及影像设备维修和营销等方面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DSA、核医学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以影像诊断学和介入医学作为手段,进行诊治疾病的能力。
2课程知识
主要课程设置
英语、计算机、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影像电子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放射物理与防护、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介入医学、核医学、放射治疗技术及营销等。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医学、核医学、介入医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
5.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放射学技士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本科:医学影像学
基本信息
真实姓名: 谢富平性别: 男
年龄: 22 岁 身高: 162CM
婚姻状况: 未婚 户籍所在: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
最高学历: 大专 工作经验: 1年以下
联系地址: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 浏览次数: 7次
刷新时间: -12-16 简历等级: 普通
求职意向
最近工作过的职位: 影像技术人员
期望工作地: 贵州省/贵阳市
期望岗位性质: 全职
期望月薪: ~3000元/月
期望从事的岗位: 医师
期望从事的行业: 其他行业
技能特长
技能特长: 认真、负责
教育经历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大专)
起止年月: 8月至8月
学校名称: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名称: 医学影像技术
获得学历: 大专
工作经历
贵航303医院 - 影像技术人员
起止日期: 5月至月
企业名称: 贵航303医院
从事职位: 影像技术人员
业绩表现:
梯度系统是全身磁共振影像系统(MRI)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在梯度系统的设计中有两个变量需要优化:梯度场在空间中的线性度和梯度线圈的效率。在常规临床应用中,梯度场的线性度一般是定义在围绕系统中心的直径50cm和长度50cm的空间范围中。在这个空间范围中的线性度一般要求在+5%~-5%之间。由于梯度线圈的效率和它的尺寸大小成反比关系,要求线性度的空间范围越大,梯度线圈的尺寸就越大,梯度线圈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效率就越低。
在磁共振全身成像中,不同的临床应用对扫描区域大小和扫描速度的要求往往不同,因而对梯度系统的要求不同。公式(1)描述了梯度场的幅度和扫描区域的关系。
其中FOV是扫描区域;γ是拉玛频率;G是梯度场;t是扫描时间。
公式(1)说明当扫描区域小(即在同等的采样矩阵时图像分辨率要求高)时,梯度场的幅度就必须很高。在脑功能成像中,快速的单次激励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ner Imaging,EPI)序列被大量使用,要求很高的峰值梯度场(Peak Gradient Field)和很快的爬升率(Slew Rate),但扫描区域只需覆盖头部,因此对梯度线圈的效率要求高,但它的线性空间只需与头部的大小相当即可。而在脊柱成像中,扫描区域很大,梯度线圈的线性度必须在整个脊柱的长度方向得到保证,因此梯度线圈的尺寸大但效率低,对梯度的幅度和爬升率要求则没有EPI序列的要求高。在早期的磁共振系统中,由于梯度线圈及其功率放大器设计及实现的局限性,单一线圈往往不能同时满足常规成像(如脊柱)和快速成像(如EPI序列在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的需求。
另外,高性能的梯度系统还会带来外周神经刺激(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PNS)的问题。PNS是由于磁场的变化在人体的神经末梢激发出电流而导致的。从公式B=G×L(其中B是磁场强度;G是梯度场幅度;L是空间距离)可以看到,若一个梯度线圈尺寸很大已满足全身成像时,在线圈线性区间之外(即高L值的区域)会有磁场B很高的地方,因而容易产生PNS的问题。梯度场用于成像的重要分量是Gx=d Bz/dx,Gy=d Bz/dy和Gz=d Bz/dz。除此之外,在Bx和By的方向上也有类似的分量。在大尺寸梯度线圈的设计中这些“交叉项”分量的值可以远高于梯度场成像分量的值,并导致PNS的问题。公式(2)对出现PNS时的梯度场及梯度变化的上升时间进行了模拟计算[1]。
Bm是模拟的磁场值;τm是神经细胞膜的时间常数;tr是变化梯度场的上升时间;B(∞)是当PNS不可能发生的磁场强度(无论梯度的上升时间、频率、或爬升率)。图1是以上升时间为横轴所画的Bm变化曲线。
图1的曲线代表了在特定的梯度上升时间值下当PNS出现时磁场的强度。当Bm的值在阴影区域中时,无论梯度上升时间有多大都不会出现PNS。由曲线可以看出,在极端的情况下梯度上升时间是0时,只要梯度场强度小于5.9m T,PNS就不可能发生。
为了避开PNS的问题而同时获得高性能的梯度系统,一些研究单位就开发可插入式的梯度系统,如用于脑功能成像的仅适用于脑部的可插入式梯度系统[2]。由于线圈的体积非常小,在线圈线性区域之外的磁场强度B及其时间变化分量(d B/dt)也就得到控制,不会产生PNS问题。但可插入式的梯度系统的线性范围有限,对病人的封闭程度大,不能用于大多数的临床应用。
为了在全身磁共振成像中克服以上所述的单一梯度系统用于不同临床应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双梯度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被提了出来[3,4,5],两个不同的梯度线圈模块组合使用可以实现不同的梯度系统性能,以适应不同的临床应用。双梯度系统首先是在Elsinct公司的Twin Speed产品上得以实现,下面介绍它的工程实现方案。
2 双梯度的工程实现
图2显示了双梯度系统的一个实施方案。它由6套独立的梯度线圈组成,其中3套(Xc,Yc,Zc)覆盖一个较大的线性区域用于全身脊柱成像和其它常规成像。另有3套(Xs,Ys,Zs)辅助梯度线圈(SG)长度较短,可供扫描的线性区域较小但效率高,并且可以避免PNS的问题[7],可用于需要高性能梯度系统的快速临床应用。
图3为控制切换全身线圈和辅助线圈的电路[7]。
在双梯度系统中的常规全身线圈的运行参数是:峰值梯度20 m T/m、爬升率40 T/m/s,适用于所有现代的临床成像应用。辅助线圈运行参数是:峰值梯度30m T/m、爬升率72 T/m/s,并和全身线圈使用同一个梯度功率放大器,这些参数可用于快速成像和改善单次激发EPI的性能。同时,常规全身线圈和辅助线圈可以在组合模式下运行,其参数是:峰值梯度50 m T/m、爬升率27 T/m/s。
目前在市场上主要有GE公司和飞利浦公司提供双梯度的系统。,这两个公司的具体实现方案有所不同,GE公司采用的是两套梯度放大器和两套梯度线圈;飞利浦公司采用两套梯度线圈(X、Y、Z轴各2个线圈)和两套梯度放大器。具体表现在:一个方案使用两个梯度功率放大器分别驱动常规全身线圈和辅助线圈,其中一个放大器支持大的峰值梯度场幅度但梯度爬升率(Slew Rate)低,而另一个放大器则支持较低的峰值梯度场幅度但其Slew Rate高;另一个双梯度实现方案是使用一个高性能的梯度功率放大器来同时驱动常规全身线圈和辅助线圈。这个功率放大器可以同时支持大的峰值梯度场幅度和很高的梯度爬升率。但缺点是在梯度场幅度和梯度爬升率都很高时,系统运行的噪声非常大,所以这个方案还有一个“安静模式(Quiet Mode)”,实际上还是降低梯度场幅度和梯度爬升率,其效果与单梯度模式相近。
3 双梯度系统技术讨论
在图4中[8],大的圆形框标明了全身梯度线圈的成像区域,小的椭圆形框则对应了辅助梯度线圈的成像区域。从梯度场沿z轴的变化曲线来看,两个线圈的线性区域大小一样,但在线性区外的最大梯度场的值,辅助线圈则比全身线圈低40%。而外周神经刺激(PNS)是由于磁场随时间的变化(d B/dt)而造成的,因此辅助线圈的运行功率可以比全身线圈高40%,以达到很高的梯度场性能,并同时维持相同水平的PNS[9,10,11,12]。
在梯度系统中,涡流和音频噪声是两个最重要的问题。这里讨论一下在双梯度系统中音频噪声的问题。
梯度系统是磁共振系统噪声的来源。由于梯度线圈里的电流快速变化,同时变化的电流切割主磁场的磁力线从而产生洛伦兹(Lorentz)力。洛伦兹力导致梯度线圈的振动和移动,在这个过程中产生音频噪声。随着梯度场峰值及爬升率的提高,音频噪声也会增大。由于双梯度概念的实现,单次激发EPI序列可以使用很高的梯度幅度及很快的梯度切换,从而造成很大的音频噪声。这也就限制了辅助梯度线圈的大量使用,并如前所讨论的在实际的工程方案中,厂商必须提供一个“安静模式”,实际上是降低了双梯度的运行性能,而并未达到双梯度应该实现的运行参数。
梯度系统的涡流一般是通过一些补偿算法来校正的。在双梯度模式下,两个不同的梯度线圈的涡流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梯度线圈使用模式需要不同的补偿算法,补偿效果达不到最优。
双梯度系统在工程上也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如在两个梯度系统中存在着耦合的情况,这个问题对售后的现场服务维修产生了一些实际的调试困难;又如若使用了两个梯度功率放大器,则提高了梯度系统的生产和维修成本。
医学影像学是临床诊断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医学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内涵,可将医学影像分为两大类:解剖结构图像(CT,MRI,B超等)和功能图像(SPECT,PET等)。这两类图像各有其优缺点:功能图像分辨率较差,但它提供的脏器功能代谢信息是解剖图像所不能替代的;解剖图像以高分辨率提供了脏器的解剖形态信息(功能图像无法提供脏器或病灶的解剖细节),但无法反映脏器的功能情况。
目前这两类成像设备的研究都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方面,双方都在逐步弥补自身弱点,如MR的功能成像开发以拓展其功能,SPECT,PET新型晶体开发以增强自身的空间分辨率;另一方面,双方均在不断地增强自身强项,如MR开发不同新型成像序列,CT的螺旋层数不断增加,PET的晶体数目越来越多。这使得各自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成像原理不同所造成的图像信息局限性,使得单独使用某一类图像的效果并不理想,且进展缓慢,往往事倍功半。由于上述原因,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运而生。
一、图像融合(imagefusion)技术的内涵
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信道所采集到的关于同一目标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图像处理,提取各自信道的信息,最后综合成同一图像以供观察或进一步处理。简单来说,医学图像融合就是将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两种医学成像的优点结合起来,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其最终结果是1+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图像融合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材料技术等的飞速发展而获得重大发展,经历了异机图像融合和同机图像融合两个阶段。
二、异机图像融合
1、异机图像融合的研究内容。在同机融合显像设备没有出现以前,图像融合的研究仅限于异机图像融合。最初其研究内容仅限于相同或不同成像模式(imagingmodality)所得图像经过必要的几何变换,空间分辨率统一和位置匹配后,进行叠加获得互补信息,增加信息量。而现在,异机图像融合的研究范围包括:图像对位、融合图像的显示和分析,利用从对应解剖结构图像(MRI,CT)获取的先验信息对发射型数据(SPECT,PET)做有效的衰减校正、数据重建等。
2、异机图像融合的基本方法按图像融合对象的来源可分为同类图像融合(innermodality,如SPECTSPECT,CTCT等等)和异类图像融合(intermodality,如SPECTCT,PETMRI,MRICT,MRB超等)。按图像融合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同一患者的图像融合、不同患者间的图像融合和患者图像与模板图像融合。按图像融合对象的获取时间可分为短期图像融合(如跟踪肿瘤的发展情况时在1~3mo内做的图像进行融合)和长期图像融合(如进行治疗效果评估时进行的治疗后2~3a的图像与治疗后当时的图像进行融合)。临床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不断设计出更多的融合方式。
3、异机图像融合的主要技术。图像融合的步骤大致为:特征提取,设计误差评估方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使误差最小,将变换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对位和综合显示,分析综合数据.其中对位技术是图像融合的关键和难点。
(1)特征提取。特征提取可分为内部特征提取和外部特征提取。内部特征主要是人体解剖结构特征,如颅骨、脊柱、胸骨、肋骨、关节;膈下软组织,如脾、肝、肾等等。外部特征是为进行融合处理而特制在两幅图像上均可见的体表标记物。据文献报道使用的外标志物有进行脑图像融合的头罩、牙环,胸部、腹部图像融合采用的背带,四肢图像融合采用的支架,甚至颅骨嵌入螺钉等等。采用内部特征的优点是不需要对患者做预处理,可进行多次融合方法分析,缺点是难以实现融合自动化处理,需要人工干预,融合的精确性往往与经验有关。外部特征的优点是特征明确,易于进行计算机自动处理,缺点是预处理复杂,并且由于体位而引起的脏器与体表标记之间的位移误差难以避免。
(2)误差评估方法。常用的有基于相似度的误差评估方法(以相似度最大为最优)和基于距离的误差评估方法(以距离最小为最优)。
(3)图像处理。图像预处理:对于有条件的图像进行重新断层分层(reslice)以确保图像在空间分辨率和空间方位上的大体接近。几何变换:主要包括尺度变换、平移、旋转等。
(4)异机图像融合的现状。目前对于刚性组织的对位已基本解决,如脑部异机图像融合,而对于非刚性组织(如腹部)的对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图像对位技术上目前尚未找到一种确保完全、通用、有效的方法。
医学影像是一门辅助临床医学,跟临床有密切关系,考试也是考临床相关,就业比临床好,因为医学影像学专业是这些年才兴起的,再加上中国各2、3线城市发展起后很多医院都强化辅助科室,进入新科技,这类专业医生比较缺,竞争少,但待遇比不上临床,影像的工作相对也轻松些。医学影像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其中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共17个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在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中排名第12,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21位。截止到 12月24日,37812位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304元,0-2年工资4091元,以上工资5091元,3-5年工资5026元,8-10年工资8999元。
据统计,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北京、2、广州、3、上海、4、深圳、5、成都、6、揭阳、7、杭州、8、朝阳、9、武汉、10、沈阳,平均薪酬在3687元。
生物科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方向)是海南大学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充分利用学校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定向培养,探索与“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相适应的一种优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能适应医院、血液中心、疾控中心、检验检疫等医学实验室、医药院校、生物医药科研机构及企业工作需要和适应未来挑战的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检验基础、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临床病毒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及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临床病毒学检验、分子诊断学、临床输血学、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等。
就业去向:深造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高级科研人才;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可到医院、血液中心、疾控中心、检验检疫等医学实验室、医药院校、生物医药科研机构及企业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或行政管理等工作。
附件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方向)简介
随着医学、计算机、电子及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对专业人员的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社会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方向)与海南省人民医院合办,是一个集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医、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特点。
关键词 医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西部某医学院校选择44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包括护理、临床、法医、检验、影像等专业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年龄为(21€?.06)岁,其中男生155名,女生285名。
1.2 研究方法
经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在医学生中展开的初步调查结果,并咨询有关专家后,自行设计了医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该问卷内容包括医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时间、地点、习惯、收获等方面,各选项分别采用单选、多选排序及开放式问题等方式。
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9%。将数据输入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花费时间排序情况
该选项,备选答案有:经典名著、小说、休闲娱乐类、医学专业类书籍、考试辅导、其他。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花费时间依次排序为:医学专业类书籍、小说、休闲娱乐类、经典名著、考试辅导、其他。其中医学类书籍占35%的比例,小说却占23.75%。
2.2 医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情况
该选项备选答案有:小于30分钟、30分钟-60分钟、60分钟-90分钟、大于90分钟。其中选项各占51.25%、8.5%、11.75%、5.75%。医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共占18.5%,小于60分钟的占81.5%。
2.3 课外阅读地点
该项包括:教室、寝室、图书馆、家里、书店、其他,依次排序为:寝室、图书馆、教室、家里、其他、书店。其中寝室占42.25%,图书馆占27.5%。
2.4 校园网文献检索阅读书籍的情况
该项有9.75%的人选择“经常”,有51.75%的人选择“偶尔”,有27%的人选择“从不”,有11.5%的人选择了“不会检索”。
3 讨论与分析
3.1 存在问题
笔者调查发现医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1)在书籍选择方面,医学类专题的书籍花费的时间多,小说比例占第二,对经典名著花费时间少,这与黄晓明和邢文明等①调查的结果相似,经典阅读量普遍较少,阅读各类书籍花费的时间存在一些问题。(2)在花费时间方面,肯在课外阅读花费时间的大学生较少。大部分大学生每天花小于 1 小时时间用于阅读,与陈缘②的调查相似。经调查发现,医学生阅读课外书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因为上课和活动而没时间阅读的人占了72.5%。这与何卫华③的影响课外阅读时间主要因素相似。(3)在图书馆的利用方面,在吕文凤的调查中,学生均以图书馆为主要阅读④场所,可是笔者调查得出学生在图书馆阅读普遍较少,在寝室阅读的比例高于教室。(4)对校园网文献检索阅读书籍利用度不高。 (下转第133页)(上接第98页)
3.2 意见和建议
3.2.1 丰富书籍的选择,促进各类书籍阅读均衡发展
图书馆可以通过推荐优秀辅导读物,使大学生加深对经典名著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经典名著的兴趣,掌握选择评价和研读的方法,自觉加强经典阅读,这与余昭芬和黄德彬⑤的建議相似。图书馆也应该做到阅读书目所列图书全部有馆藏,并且复本基本适应大学生借阅需要;对未列入阅读书目,但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作用较大的图书,应尽量做到品种齐全,以提供阅览为主,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阅读需要。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做到阅读种类规范性,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各学院应该有专门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设置的老师,在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和规划性。⑥
3.2.2 改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学生要全面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多读与生活学习相关的书籍,让自己在书上学到的知识能够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阅读态度的引导,这与李艳辉和彭英姿⑦的建议相符,多开展阅读知识讲座,让学生从思想上热爱课外阅读,适当减少课时与活动,主张学生自主学习。
3.2.3 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同时提倡宿舍文化
图书馆可做相应基础设施改革,给学生阅读提供舒适的环境,建立手机图书馆,让学生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建立网上“读者推荐目录”,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书,这样既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也可以促进学生阅读。立足于现状,可以把宿舍作为课外阅读很重要的一个平台,就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阅读指导,推动课外书籍的阅读、评比、交流等。⑧
3.2.4 加强阅读指导,开设文献检索课,帮助掌握科学而有效的阅读方法
学校应该开设一定的阅读文献检索课程,有课堂课和实习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简单的文献检索方法,在实习课上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来检索文献,同时加强学生专业阅读指导,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来阅读,这与白鑫刚⑨的建议有相符之处。
基金项目: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编号12075)通讯作者:李莉
注释
① 黄晓明,邢文明,马浩琴,等.武汉地区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图书馆界,2010(4).
② 陈缘.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软件导刊·教育技术(下半月),2012(4).
③ 何卫华,陈志才,邱广鸣,等.医学生阅读心理及阅读倾向调查分析.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3).
④ 吕文凤.90后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图书馆学刊,2012(8).
⑤ 余昭芬,黄德彬.医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分析.西北医学教育,2006(2).
⑥ 朱莉.图书资料资产清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4(15).
⑦ 李艳辉,彭英姿.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思考.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
⑧ 谭卫华.医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南宁市18所医院的945名卫生技术人员为调查对象, 包括医生、护士、药师 (士) 、技师 (士) 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发放调查问卷945份, 收回有效问卷936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05%。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人员进行了调查。为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结果的真实性, 以匿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 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调查内容为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年龄、工龄、职称、学历、从事专业等, 见表1;调查对象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评价, 包括:是否有帮助、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授课教师、活动时间、活动经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因素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验水准α=0.05。多组无序资料的总体构成比较用行×列的χ2检验, 每两组间构成比较用χ2分割, 多组单向有序的资料用Ridit分析做整体比较和两两比较, 对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对工作帮助的满意度
被调查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很有帮助的有346人, 占36.97%;认为有帮助的有444人, 占47.44%;认为有一点帮助的有135人, 占14.42%;认为没有帮助的有11人, 占1.17%。绝大多数被调查的卫生技术人员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对从事工作很有帮助或有帮助。
2.2 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满意的有463人, 占49.47%;满意度一般的有452人, 占48.29%;不满意的有21人, 占2.24%。进一步分析不同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满意度发现, 不同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市级及以上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满意度低于市级以下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 (P<0.05) 。
2.3 对继续医学教育形式的满意度
被调查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形式满意的有456人, 占48.72%;满意度一般的有455人, 占48.61%;不满意的有25人, 占2.67%。经统计学检验, 不同年龄、工龄、单位、职称、学历、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形式的满意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对继续医学教育授课教师的满意度
被调查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授课教师满意的有492人, 占52.56%;满意度一般的有429人, 占45.83%;不满意的有15人, 占1.61%。进一步分析不同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发现, 不同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授课教师的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技师 (士) 对继续医学教育授课教师的满意度低于医师、药师 (士) 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P<0.05) 。
2.5 对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的满意度
被调查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满意的有370人, 占39.53%;满意度一般的有501人, 占53.53%;不满意的有65人, 占6.94%。进一步分析不同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的满意度发现, 不同单位、不同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的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县级医院、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的满意度较低 (P<0.05) 。
2.6 对继续医学教育自费比例的评价
被调查的卫生技术人员认为个人承担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合理的有318人, 占33.97%;认为个人承担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较合理的有473人, 占50.53%;认为个人承担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不合理的有145人, 占15.50%。经统计学检验, 不同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自费比例的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副高职称人员认为继续医学教育自费比例不合理的占有较大比例 (P<0.05) 。
2.7 对继续医学教育收费的评价
被调查人员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收费较高的有419人, 占44.76%;认为收费适中的有478人, 占51.07%;认为收费较低的有39人, 占4.17%。经统计学检验, 不同年龄、工龄、单位、职称、学历、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收费的评价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8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因素
此问题为多项选择题。调查发现,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因素前3位依次为时间安排、费用、单位是否要求, 分别占30.04%、21.33%、14.78%。时间安排是影响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最主要因素。经两两比较发现,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与县级医院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安排和费用, 而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安排、费用和单位是否要求。经两两比较发现, 博士学历组与大专学历组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安排、费用和培训内容, 而具有大专学历的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安排、费用和单位是否要求。
3 讨论
3.1 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评价
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 其实质是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适合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实际需要的质量, 同时也是指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与人需要的程度[2]。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评价, 对保证和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国外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评价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如美国就有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主办单位的评估、参加者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满意程度的评估和参加者对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3种评估形式。我国由于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时间相对较晚, 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评价仍处于探索阶段。本调查对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评价中, 84.41%的人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对目前从事的工作很有帮助或有帮助, 49.47%的人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满意, 48.72%的人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满意, 52.56%的人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授课教师满意。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效果满意, 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内容基本符合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即“四新”的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授课教师水平较高, 说明目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质量符合申报要求, 基本满足了参加者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 39.53%的人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满意。部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没有完全考虑不同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 有的项目持续时间较长, 造成了工学矛盾, 导致他们对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的满意度较低, 有部分人员更希望采取远程医学教育或者自学等形式。此外, 33.97%的人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个人承担的经费合理, 44.76%的人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收费较高, 一方面, 可能由于部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存在一定的市场化倾向, 有些项目收费较高;另一方面, 部分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仍显不足。
3.2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 时间安排是影响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最主要因素, 占被调查人员的30.04%。目前一些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部分活动项目未充分考虑参与者的工作实际, 持续时间较长, 使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时间上难以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经费较高的问题也显得比较突出, 有21.33%的人员认为费用是影响其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经费实行单位负责制。按照有关规定, 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由国家、单位、个人等多渠道解决, 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从单位业务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 但由于政府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较少, 因此, 学习经费主要是靠单位和个人承担。实际上很多单位都达不到政府规定的提取比例, 甚至经济效益差的基层医院根本没有继续教育经费[3]。对于承担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费用,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 不用自费的仅占8.53%, 自费20%以下的占19.57%, 而有41.15%的人员自费比例占80%以上, 这提示目前南宁市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主要以自费为主。
关键词: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文康.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开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新局面——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继续医学教育, 2001, 15 (1) :3-5.
[2]王素瑛, 代天祥, 江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与质量监控[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1, 24 (6) :555-556.
如果说对于医学影像技术还是没有全面的认知,那么从它的课程可以有所了解,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影像设备结构与维修》、《医学成像技术》、《摄影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影像物理》、《超声诊断》 等,不过部分学校的特色差异在课程上也会有细微的不同。
医学影像技术属于什么类别
密度分辨率(CT):低对比度的情况下,图像对两种组织间最小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度的情况下,密度分辨率大于10%时图像对组织结构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康普顿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外层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光子将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获得能量后摆脱原子核的束缚,从原子中射出,而入射光子损失一部分能量后改变了频率和方向后散射了出去,这种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X线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光子数目和能量总和。CR关键元件,是信息记录,实现模数转换的载体,代替传统的屏-片系统。滤线栅的栅比:铅条高度和铅条之间间隔的比值,值越大,吸收散射线越好。
静脉肾盂造影(IVP):静脉注射造影剂,经过肾脏排泄至尿路使其显影,病人痛苦小,适合结石,结核,肿瘤,先天性畸形等。
重复时间(TR):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出现到下一个周期同样激励脉冲出现经历的时间。回波时间(TE):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开始到采集回拨信号之间的时间。
反转时间(TI):指施加180度反转脉冲使磁化矢量反转到负Z轴方向到施加90度激励脉冲中间的时间段。减影:通过计算机把血管影像上的骨与软组织影像消除而凸出血管的技术。注射流率:单位时间内经导管注入对比剂的量。
SE序列中,通过采用短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1特征的图像。T2加权像: 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长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2特征的图像。质子密度加权像: 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应组织质子密度特征的图像。纵向弛豫:高能态自旋将能量传到周围环境中的过程。横向弛豫:自旋质子自身产生的磁场相互干扰导致的彼此相位一致性丧失。静态显像:显像剂在脏器组织和病灶达到分布平衡时的显像。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人体后,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或间断地多幅成像,用以显示显像剂随血流流经或灌注的脏器,并被组织不断摄取与排泄在器官内反复充盈和射出的过程所造成的脏器内放射性在数量或位置上随时间发生的变化的显像。阴性显像:正常器官和组织细胞可选择性摄取某种放射性药物,能够显示出该脏器和组织的形态及大小,病灶失去正常组织的功能,故常常不能摄取显影剂,呈现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失,又称冷区显像。阳性显像:病灶部位的放射性活度高于正常组织器官的显像,又称为“热区”显像。信噪比(SNR):平均信号强度与平均噪声强度的比值,是衡量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
化学位移(CHESS):相同质子处在相同分子的不同位置,或处在不同分子中会引起其共振频率略有所不同,这种共振频率差异大小与外加磁场强度大小有关。
点解析波普技术(PRESS):通过CHESS选择性饱和技术进行抑制后,采集序列依次施加90度-180度-180度三个射频脉冲,三个脉冲位于特定的相互垂直的三个平面内,最终得到所选择的兴趣区的回波。
激励回波采集方式(STEAM):通过CHESS技术进行水抑制,采集回波的部分信号,信噪比低,采用90度RF脉冲代替PRESS序列的180度脉冲。
X线产生的三个条件:、在X线诊断和治疗中主要利用X线的穿透特性、荧光特性、电离作用、感光特性、生物特性等特性。
X线的质是通过的大小来反应的,X线的量是由
适合于诊断的照片密度范围在0.25-2.0之间,密度范围在0.7-1.5时信息比较丰富,直接接收X线照射的区域其密度值约为3.0,胶片本底灰雾的密度值一般小于0.2。
诊断用X线产生的效率在0.3-1.11%之间,其余大部分变成了热。
直接医用X线胶片的构成为乳剂膜、保护膜、片基和结合膜。
髋关节前后位摄影时下肢伸直,双足应轻内斜10-15度,使拇指并拢,中心线应对准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线中点向下、向后各2.5厘米处入射。
乳突25度侧位(许氏位)摄影时,中心线应通过外耳后2.5厘米、上2.5厘米射入暗盒中心。腕关节外展摄影主要是检查腕舟骨病变,摄影时玩不应平放暗盒上,手尽量向尺侧偏移。头颅正位(前后位)摄影时X线中心应通过眉间射入暗盒中心。
疑有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观察肠腔内液平或腹腔内游离气体的患者,腹部摄影应采取的体位是腰椎前后位。
疑有腰椎峡部裂的患者,应采用的体位是腰椎斜位。
腰椎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应选择MR和CT。
DSA检查中常见的矩阵和。
肝脏增强一般需要扫动脉期和门脉期,为了鉴别肝癌和肝血管瘤,还需加扫实质期。截断伪影可以通过增加扫描矩阵方法抑制。
MR部分容积效应可通过
CR为数字X线摄影,将传统的X线胶片上的信息通过转换形成数字图像的过程。SPECT最常用的断层影像重建方法是: 核磁矩是的大小是原子核的固有特性,决定了MRI信号的敏感性。
H核是最简单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具有,并且在人体中,成为MRI的首选靶原子核。
实际上横向磁化的自然弛豫现象过程并不是在理想的均匀磁场中,它经历着自旋-自旋弛豫和因为磁场的不均所引起的弛豫的双重效应,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称T2*弛豫。
MRI磁体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永磁型、常导型和超导型。
在梯度回波脉冲序列中,使用反转梯度来产生回波信号,它的作用与SE序列中180度相位重聚脉冲作用类似。
在颈椎MR成像中,预饱和技术常用抑制吞咽运动伪影。
在腰椎MR成像中,预饱和技术常用抑制腹部呼吸运动伪影。
在胸椎MR成像中,预饱和技术常用抑制心脏搏动伪影。
MR水成像使用的是T2的静态液体呈高信号。
影像增强器主要由输入屏和输出屏。
DSA图像的处理过程主要经过、流率型高压注射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注射头、控制台、多项移动臂及机架。
动脉DSA检查时动态DSA球管检测器围绕被检者作规律运动。
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常用来脂肪抑制。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的功能
①存储与管理功能。②图像调阅及后处理功能。③简化胶片的复制。④连接功能。⑤PACS平台上实现临床、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推动医院的发展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⑥实
现远程会诊与交流。
胸部正位摄影体位及注意事项
体位:被检查者面对摄片架站立,前胸对准并靠近暗盒,两足分开与肩平。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准冰垂直与暗盒中线,头部稍后仰,胶片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3cm。两肘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肩尽量内旋紧靠暗盒,使两侧肩胛骨拉向外方,不与肺野重叠,两肩尽量放平,不要高耸,锁骨呈水平位,以便显示肺尖。深吸气后屏气曝光,中心线对准第五胸椎垂直于暗盒入射。
注意事项:①宜采用高mA,短时间深吸气后屏气曝光,并且训练好病人。②摄影距离应为170-180cm,心脏为200cm。③尽量取站立位,千伏值的选择除了根据体厚外,还应根据患者体质和病理情况。
高千伏摄影优缺点
优点:①层次丰富,信息量大,扩大了诊断范围。②高千伏,相应的减小了mAs,缩短了曝光时间,提高了照片质量。③使用小焦点,提高了照片清晰度。④mAs减小,X线管产生热量随之减小,延长X线管寿命。⑤改善了肢体厚薄不同和组织密度不同所致的影像不均。
缺点:影像的对比度差。
静脉肾盂造影方法
①造影前的准备(清洁肠腔,碘实验)。②摄腹部平片。③静脉注射造影剂分别摄5分,15分,30分和减压片。
螺旋CT主要优点
①提高了多平面和三维图像重建的质量。②一次屏息完成一个部位的扫描,不会遗漏病灶。③可进行任意层面回顾性重建。④提高了扫面速度,使增强扫面的意义加强。
CR成像系统的优点
①X线剂量比常规X线摄影显著降低。②可与原有的X线摄影设备匹配工作。③具有多种处理功能,如测量、局部放大、缩小、反转、多幅显示和减影等。④显示信息变化大,满足临床诊断要求。⑤可数字化存储,可并入网络系统,节省胶片,无片库。
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及发生几率
①相干放射(5%)。②康普顿效应(25%)。③光电效应(70%)。④电子对效应。⑤光蜕变。显影液的主要成分与作用
①显影剂(对苯二酚、米吐尔和菲尼酮)。②保护剂(常用亚硫酸钠)。③促进剂(常用碳酸钠、氢氧化钠、硼砂)。④抑制剂(常用溴化钾、苯骈三氮唑)。
定影液的主要成分与作用
①定影剂(常用硫代硫酸钠)。②保护剂(常用亚硫酸钠)。③中和剂(常用酸剂为醋酸和硼酸)。④坚膜剂(常用钾矾和铬矾)。
CT成像的物理学基础是物体对X线的吸收存在差异。高度垂直的X线束对人体某部位按一定厚度进行扫描→穿过人体的X线有探测器接收→经放大变为电子流→A/D转换→输入计算机处理→计算机通过运算得出该断面上各体素X线吸收值,冰排列成数字矩阵→经D/A转换后用不同灰度等级在显示器上显示即获得该部位横断面或冠状断面的CT图像。
影响MR图像分辨率的因素
①质子密度。②弛豫时间长短。③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④顺磁性物质。⑤蛋白质。
①运动伪影。②设备伪影。③饱和伪影。
①潜影的形成:信息X线对IP激发形成潜影。②潜影的读取:IP被激励后以紫外线的姓氏释放存储的能量,叫做光激励发光(PSL)。③光电转换:利用光电倍增管将发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放大。④重建图像处理图像。⑤用强光消除IP上的潜影,备下次使用。
扩散成像的原理
利用水分子的热运动进行成像。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水的扩散运动强度是一个常数,而在病理条件下组织内水分子的分布状态发生改变,其扩散强度也发生改变,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在双极梯度场产生净相位,利用对扩散运动敏感的序列(GRE,EPI序列)来检测扩散运动强度的改变。
灌注成像的原理
对比剂团注示踪法原理:用团注磁共振顺磁性对比剂所产生的“质子-电子-电子偶极质子”效应,对比剂瞬间通过时,使成像组织T1,T2值缩短,以T2值缩短明显。
波谱成像(MRS)原理
由于化学位移的存在,人体内各种化合物的共振频率会略有不同,在病理条件下,人体内各种化合物的含量会发生改变,利用一些特殊的序列(GRE,EPI序列)来无创性检测这种化合物含量的改变,从而提供人体内相关的代谢信息改变。
磁化传输对比(MTC)原理
在人体组织内存在着自由水质子(自由池)和结合水质子(结合池),MR成像中只有自由池质子才能直接产生磁共振信号,但两个池的质子通过“偶极-偶极交换作用”进行着稳定速率的磁化交换,使两个池的磁化程度保持一个平衡状态。如果一个池的磁化被饱和,那么平衡被打破,通过磁化传递作用使另一个池也出现饱和,从而形成一种新对比。
CT的窗口技术、包含、对图像的影响
人眼不能分辨微小灰度差异,为了提高组织结构的细微显示效果,分辨相邻组织差别,突出显示诊断需要的图像信息(感性趣区),通常通过调节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来完成,这种技术称为窗口技术。窗口技术分为窗宽和窗位。窗宽影响CT图像的对比度,窗宽窄,图像层次少,对比度强,每级灰阶代表的CT值幅度小,可分辨差异较小的组织结构。窗位主要影响CT图像的亮度,窗位低,图像亮度高呈白色。
DSA常用减影(时间减影)方式
①常规方式。②脉冲方式。③超脉冲方式。④路标方式。
静脉DSA,动脉DSA和动态DSA。
病人准备、器械准备、药物准备。
磁共振检查禁忌症
①装有心脏起搏器,神经激励器,动脉瘤手术夹。②体内有磁性物质植入者(人工关节、固定钢板)。③带有新店监护和呼吸机的危重病人。④妊娠3月以内孕妇高场检查安全性不被确认。
滤线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聚焦式滤线栅时不要将滤线栅反置。②焦点至滤线栅的距离要在允许范围内。③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线,左右偏移不超过3cm。④清闲X线管时,倾斜方向只能与铅条排列方向平行。⑤使用调速活动滤线栅时,调好其运动速度,一般应较曝光时间长1/5。⑥要消除高散射线率,可选用栅比大的滤线栅,但增加了被检测者接受X线的剂量。⑦应用交叉式滤线栅时,X线不得作任何方向的倾斜。
①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②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③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④滤线器的应用。⑤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⑥千伏与毫安秒的选择。⑦呼气与吸气的应用。⑧照射野的选择。
高分辨率扫描概念,特点
层厚≤1.5mm、高分辨率算法的扫描方法,为减少图片噪声,需增加曝光量。特点:①空间分辨率高。②边缘锐利。③噪声大。④伪影较多。
①标准模式:使图像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达到均衡,常用于脑组织、脊柱等。②高分辨率模式:图像更加强调空间分辨率,适用于观察组织密度差异较大的部位及骨结构,图像边缘锐利,如内耳、肺等。③软组织模式:图像更加强调密度分辨率,常用于观察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使图像柔和平滑,如腹部脏器。
①提高密度分辨率。②增加空间分辨率。③降低噪声。④消除伪影。⑤减少部分容积效应。⑥减少周围间隙现象。
颅脑CT扫描适应症
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先天性发育异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颅内感染、脑白质病、颅骨骨源性疾病以及术后和放疗后复查等。
流入相关增强的原理
南京军区总医院王骏主任技师、江苏大学的甘泉主任技师主编的《医学影像技术》一书是一本覆盖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放射技术学基础理论的力作。该书从放射技术专业的角度, 系统地阐述了学科内各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成像原理和临床应用的内容。这些内容恰是相当多放射技术专业人员乃至放射医师应该掌握但却没有很好的渠道掌握的。这是本书的最重要的价值。鉴于现代医学成像的知识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分散累积的, 又涉及很多交叉专业, 本书作者在完成此书过程中付出的劳动是可想而知的。
相信本书会由于需求广泛而再版。再版中建议更名为“医学成像技术”似更贴切。此外, 书中的基本概念还可更加定义化, 则此书的价值会更高。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在基础医学中生物化学的发展是最为快速的且最有活力的。根据医学生物化学在教学发展中和新医学模式存在的不符合问题,我们必须对生物化学的一些教学进行改革。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有主动性,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实现全面发展。
一、调整教学目标,培养人文素质
医学和医学教育中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新医学模式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对社会的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探索,正确掌握和了解个人心理,处理好医生和患者、家属人员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国医学系统中写作精神比较差,团体意识不足,并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观念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那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改革,还需要在医学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意识,才能真正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提高。通过对生物化学教学的不断实践,给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二、完善教学内容,夯实医学基础
1、抓好教学环节,注重三基培养。所谓的医学三基包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医生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可以通过三基的高低来进行展现。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院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这么学科的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后期其它学科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素质进行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培养有效的复合型人才,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能力、较高的素质和扎实的基础。在生物化学实践课中,需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控,教师可以选择集体备课,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辅导,加强学生考试纪律。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校园网、QQ群、微信群、邮箱等方式,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对教学信息和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发布和提醒,同时对学生的课后习题情况进行及时的批阅和理解,并对教学的节奏和重点进行掌握,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中遗漏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充。
2、搞好课堂设计。生物化学作为生命学科中的领先科目,因此生物化学具有三个特点:理论性、实验性和交叉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涉及的内容和信息较多,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难点就比较大。想要在固定的课时和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最多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设计,保证课堂时间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善。例如,对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引用,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得到提高;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对学科的内容和深度进行调整,并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课堂学习气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课程之间的链接进行加强,由于生命学科的各个学科都和生物化学有着重要的联系,而且生物化学本身就比较复杂。所以,课程之间的链接和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顺利性,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学内容重点的明确,保证学习的鲜明性。学生在后期学习和实践中才能真正的对内容进行掌握和了解。
3、开展第二课堂。开展第二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并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保证对学科的最新进展进行及时的掌握。(1)教師可以在轻松的范围内对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补充;(2)利用新媒体技术对課件进行反复的观看和学习;(3)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和分析;(4)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教堂中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宽,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能力,完善知识结构;(5)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参与到感兴趣的活动小组和课题研究中,并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全方位的提升,并对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高。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1、开展双语教学。我国社会和科技的共同进步,让生物化学领域对新知识和技术有了更及时的掌握和学习。其中,语言是作为最主要的交流工具,是对新知识掌握的前提。因此熟练掌握英语就变得更为重要,只有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才能更好的与国际同行进行交际,也可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也是新时期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必备的竞争能力。只有对语言困难进行克服,才能真正的对医学生化专业中的新理论和技术进行及时的了解。生物化学学科本身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面对其高速发展,学生想要更快的进行接受,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双语教学,学生更需要主动的对自己的英语能力进行提高。保证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对生物化学核心内容进行掌握,同时更客观的对知识和信息进行了解。
2、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更充分的利用,并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展现,改善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内容,并对知识进行掌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充,还可以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调动;此外,多媒体技术还真正实现了教学共享、资源共享,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实现教师能力的提高,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实践,才能有效保证人才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让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得到统一协调的发展。通过不断实践发现,学生对教学的改革是支持的。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人们需要对思想进行解放,务必实事求是,并在教学改革中进行深入的探索,为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黄柏青.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1,01:100-103.
[2] 林心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院校学生国际化培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
[3] 汤颖.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技术世界,2015,09:198.
【医学影像和医学影像技术】推荐阅读:
医学影像技术进展12-26
医学影像技术出路01-30
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01-06
医学影像技术教案教案02-12
医学影像技术考试试题12-27
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06-18
医疗类医学影像技术类01-17
医学影像科职责11-21
医学影像专业实习大纲09-16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