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装饰画》教学设计

2025-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物装饰画》教学设计(共12篇)

《动物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1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对于线条、形状与色彩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知。但对感知装饰画的创作设计,尤其是变形、添加、简化、夸张手法的运用还是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图案画的基础知识,了解、掌握装饰、变化动物形象的激技法。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以夸张、变形等手法设计动物形象,并运用点、线、面元素进行装饰,创造新形象。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现实中的动物在变化、装饰后的图案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图案知识绘制动物,创作动物装饰画。

难点:抓住动物特征,运用点、线。面元素及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创作动物装饰图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绘本故事书《花格子大象艾玛》,动物装饰画作品。学生准备:水彩笔,铅笔,橡皮。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老师想讲一个故事,请同学们趴趴好,一起来听一听——在森林里有一群灰色的大象,他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其中有一只特别的与众不同,他的名字叫艾玛,他是一头彩色的格子象。艾玛是象群的开心果,但是艾玛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他非常向往有一身和别人一样的灰色的皮肤。于是有一天,他向着森林的深处走去。他找到了一棵结满了灰色果实的树,用力的摇晃了起来,他想干什么呢?看一看,他把灰色的果浆,把自己染成了——哦~灰色的艾玛出现了,你们猜一猜,大家还能不能认识他啦?——嗯~灰色的压抑的象群让艾玛觉得很郁闷,他终于忍不住伸长脖子突然放声地大叫了起来,这下糟糕了,整个象群被他吓得东倒西歪。这时,天空飘来了一片云下起了雨,谁被雨淋出来啦?(艾玛)大家都觉得艾玛这个玩笑简直是太好玩了,于是决定以后每一年的今天都举办大象彩妆节。在这一天里,除了艾玛之外,所有大象都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与众不同。但是艾玛呢,他也会如愿以偿的变成一只(灰色的)大象。

(设计意图:以绘本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在彩妆节这一天,大象用什么办法来打扮自己的? 同学们说的很好,艾玛想邀请其他小动物一起去参加他的彩妆节,想请同学们来帮帮忙,帮他们打扮一下,你们愿意吗?

可是应该怎么打扮呢?老师这里有几个小妙招,你们想不想学?、(设计意图:由帮助小动物打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1、简化概括:首先老师来告诉你们第一个小妙招。老师这里有一张艾玛生活中的图片,你能用几何图形来概括一下他的形状吗?椭圆形、梯形。说的都不错,接下来看老师怎么把这些形状变成大象的,(教师示范)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就是老师带给你们的第一个小妙招——简化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直接绘画大象,直观刺激学生的视觉,使学生感受到图案的神奇与魔幻。)

2、变形夸张:老师还帮艾玛设计了其他的形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一身打扮更有新意呢?(出示3张作品)为什么,哪里发生了变化?他把自己的特点——长鼻子变了变,变成了小号的形状。艾玛可能是想告诉大家,其实他除了是大家的开心果,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小音乐家呢。夸张变形动物的特征,这就是老师带给你们的第二个小妙招。

(设计意图:从变化的鼻子中感受变形夸张的奇妙,间接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3、小练笔:这两个小妙招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要考考你们,将艾玛带来的小伙伴好好变一变,你准备画什么小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你准备怎么变?(你准备用什么形状来概括它的头和身体?)————好,让我们一起来动手试试看吧。(只挑选一个动物,用铅笔把它夸张变形一下。记得一定要把小动物画大,我们在2分钟的时间内将画画好,音乐结束就要完成了哦。)(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开动自己的小脑筋,画出有个性的作品,不要和其他人一样哦)

4、评价:好,小眼睛看黑板。这位同学他画的是什么动物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还有谁愿意来,好你来————还有哪里需要改进一下的?希望你能够创造出自己更满意的作品。(说一个好的一个需要改进的)(可以帮孩子改一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的掌握。)

5、添加:现在这样你们觉得可以去参加艾玛的彩妆节了吗?现在老师要教你们第三个小妙招。老师已经把一个小动物打扮好了,老师画了什么?这就是老师教给小朋友们的第三个小妙招——添加。同学们对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还是非常的了解的,下面我们一起到图片当中去找一找连一连,看看他们是如何用点线面来进行装饰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掌握点线面装饰的要领)

6、欣赏:装饰画的基本方法我们已经基本学会,现在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带给我们的作品。他突出了哪里的特点?身上运用了?

你是如何看出他是猎豹的?(脸上的黑色斑点)身上怎么样呢?(颜色丰富鲜艳,运用了点线面的装饰手法)

这只丹顶鹤你们看出来了吗?她运用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过程性评价,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比较、讨论、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得出自己独特见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老师的补充,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作业

好了,小妙招我们都学会了,现在就要请同学把刚刚的作品用点线面来添加装饰一下,动手吧。

(设计意图:)

四、评价

好了,差不多了,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有谁愿意来和我们分享他的成功?来同学们来看一下啊。首先来看一下,她创作的是什么动物呢?你觉得它什么地方设计得比较有新意?——师总结点评。

(设计意图:终结性评价将学生自评、他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以鼓励为主,发现美的地方,并鼓励发扬。)

五、结束

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要和同学说再见的时候了,今天小朋友们学会运用概括简化、夸张变形、点线面搭配等手段,对现实中的动物进行艺术处理,这种绘画形式我们称之为《动物装饰画》。

《动物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2

以各种动物纹为主要装饰题材的器物, 是北方系青铜器中最具典型特色的艺术品。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题材、豪放的造型、生动质朴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蜚声中外, 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典范。

(一) 北方系青铜器的器物造型与动物纹的装饰关系

在我国北方草原, 与其牧猎生活相适应, 以匈奴族文化系统为主的北方系青铜器的器物种类“主要有四类, 即兵器、工具、车马具和装饰品, 没有发现农具和礼器”。这与中原青铜器物类型是完全不同的, 具有鲜明的北方游牧生活特色。

春秋至两汉时期是北方草原民族青铜艺术从长足发展, 走向辉煌的时代。其中匈奴人更是将这种艺术推向了高峰, 把与自己生活紧密联系的动物形象作为艺术题材装饰在各种生活器具之上成为了这时期装饰艺术的普遍现象。同时, 也正是由于牧猎生活本身造就了草原人能够准确地捕捉和把握动物形象, 并将其艺术地再现在各种器物之上, 使北方系青铜器在实用与装饰结合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审美境界。1.北方系青铜器的器物造型与动物纹的依存关系

对于大多数实用器具来说, 器物的实用造型是首要的, 纹样只是起到装饰作用或某种象征作用。如果将其纹饰去掉, 它可能会失去其文化内涵的一部分, 但其实用性可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然而, 从北方系青铜器的器物造型与动物纹的关系来看, 它们并没有谁从属谁的关系, 更没有主次之分, 它们相互依存, 不仅共同塑造了器物的造型, 更共同缔造了北方系青铜器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

在北方系青铜器中, 很多动物纹饰本身即是实用造型的一部分, 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 而是在整个造型中充当不可分离的组成因素, 是北方先民将一些动物的神性与器物的功能性完美融合的艺术精品。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俗宽则随畜, 因射猎禽兽为生业, 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由于生活习俗的影响, 大到侵伐阔域, 小到打猎放牧, 剑和刀都是人们牧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因此, 北方先民们对它产生特别的关注也是合情合理之事。正因为青铜短剑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因此他们在铸剑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祈盼灌注到器物装饰之中, 在柄端和把手上用动物纹进行装饰, 将动物的造型和器物的实用造型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之既是一件锋利无比的武器的同时也不失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综观北方系青铜短剑之首、柄部的装饰图像, 可以发现大多数是由各种动物纹或由动物纹演变而来的几何图形所形成, 内容最丰富的是应属剑首的变化。早期剑首多由一些高度概括、简练的圆雕兽首进行装饰。之后, 随着青铜器的发展, 剑首上的动物纹装饰开始向简化形式发展。仅拿“触角式双鸟头回首状”剑首来看, 从起初的复杂而特征较鲜明的鸟形向抽象化发展, 最后形成环首短剑, 动物形象也从清晰易辩向几何化、符号化演变。剑柄也是北方先民着重进行装饰的一个重要部位, 剑柄上一般装饰几何纹, 如横点纹、云形纹或凹槽等;也有一部分是用羊、马、鸟等动物纹进行有序排列而形成的。剑格大多素面无纹, 极少部分是由类牛或类鸟的双兽头纹形成的翼状剑格。由此可见, 北方铜短剑除了本身具有的造型特征外, 主要是因为铸造者在其首部、柄部等处装饰上赋有北方特色的动物纹样, 使其产生了不同于其它文化的艺术特点。那么, 它们的结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不妨做一下这样的设想——如果把装饰在青铜短剑首部的动物形去掉, 短剑造型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显而易见, 随着动物纹饰的消失, 短剑也将失去其本身的造型面貌, 变得残缺、不完整。这说明, 北方系青铜器中的造型与纹饰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共存关系, 去掉其中的任何一项, 器物都将会变得面目全非。

此外, 还有一些青铜器, 其动物纹即是它的实用造型本身。动物纹的消失, 会直接导致造型的消失。如图1, 是两件表现草原上弱肉强食的激烈场面的动物纹饰牌。由于没有界框, 使画面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给观者以开阔的视野和无限的遐想空间。两件作品以透雕的手法制作而成, 使纹饰与器物浑然一体, 产生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这正是北方系青铜器形式上最独特的特征之一。

2.北方系青铜器的器物造型与动物纹巧妙的组织关系

巧妙地利用动物本身的生理特征来装饰实用造型, 或者说根据器物不同的实用造型选择装饰不同的动物形象, 是北方系青铜器产生活泼生动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根源之一, 也最能体现北方先民的艺术性思维。

《战国策•赵策》载:“ (赵武灵王) 赐周绍胡服衣冠, 具带, 黄金师比。”所谓黄金师比, 即具带之钩, 带钩也。常见带钩多呈琵琶形, 但钩部多作回首鸟头状, 因此, 鸟头形钩部与向上凸起的椭圆形钩身形成了一个构思巧妙的动物形, 使一件普通的带钩变成了一件趣味横生的艺术品。这一将实用与美观完美结合的饰品对中原服饰文化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中国美术名作鉴赏辞典》中记载:“春秋战国以后, 革带的用途日渐广泛, 特别是胡服被中原人采用之后, 革带的制作也日益精巧, 并且在带的两端还用专门的钩子连接, 这便是‘带钩’。……有多种形制, 且有‘鲜卑’‘犀毗’‘饰比’‘胥纰’等名称, 这大概是带钩源出于胡人的缘故吧。战国以后, 王公贵族, 社会名流都以带钩为装饰, 形成一种风气, 所谓“满堂之坐, 视带钩各异”, 由此可见当时带钩流行的程度。

还有一些鹤头形铜饰件, 作品巧妙地利用鹤头的外形特征来装饰和打造器物造型, 可谓将实用与装饰的结合达到了完美的极致。

(二) 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饰的装饰特征与审美风格

一种艺术形式的装饰特征与其审美风格是有着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要想了解一门造型艺术, 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审美文化、造型与装饰特征、审美风格。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审美文化决定造型与装饰特征, 造型与装饰特征体现审美风格, 其中少了任何一个环节, 对一种艺术的赏析可能都不会完整。下面我们通过对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饰的装饰特征来阐述北方系青铜器的审美风格。

1.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饰的装饰特征

①写“真”与归纳

写“真”与归纳是指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饰在塑造过程中, 既不脱离对象本体, 也不纯粹抄袭描写;既不脱离真实, 也不全然写实;既注重表现形体, 又不单纯揭示形体, 旨在塑造动物的本性特征和描绘真实感受的这一特点。

在以往的有关介绍北方系青铜器装饰艺术的书中, 我们发现很多人往往只是用寥寥几笔, 如“写实”、“抽象”等简单的字眼来形容北方系青铜艺术。可以说这种归纳方法既不科学, 也不合理, 它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对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分析。

写“真”与“写实”有什么不同呢?本文中的“真”包含什么意义呢?笔者认为, “真”注重的是人心理感受的真实, 而“实”则更多的来源于人的视觉真实。比较西方传统雕塑, 中国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与我国中原青铜器上的纹饰, 我们不难发现, 我国北方系青铜器在装饰技法上既不属于完全写实, 也不属于抽象, 它是在表现手法上界于两者之间, 在精神上以突出动物本性特征与表现动物在北方先民心中神秘而重要的地位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

商、周两代是我国中原地区的青铜时代, 也是神权盛行的时代。这一时期, 神权崇拜盛行, 鬼神系统复杂, 拜祭种类繁多。这种尊神的文化也直接地渗透到了当时的造型艺术——青铜器之中。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造型意识来看, 它明显继承和沿袭了原始陶器的图案与装饰, 带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征。而器物的造型, 尤其是鼎的出现, 明显地具有了某种权威性, 成为统治者权利、威严、意志的象征。《吕氏春秋•先识览》说:“周鼎著饕餮, 有首无身, 食人未咽, 害及其身。”形象地描述了在殷商青铜器上反映出的饕餮形象。这神秘、狞厉的饕餮纹, 非牛、非马、非虎、非豹, 怒目圆眸, 龇牙咧嘴, 令人不寒而栗。还有那些夔龙、夔凤等都是人们幻想出的动物形象, 它们以极其抽象的几何纹样出现, 揭示着那个时代文化的神秘性与残酷性。

而西方传统雕塑在哲学和科学双重的精神支持下, 对物象进行模仿, 而且达到了在比例、解剖等方面近乎完美的状态。在西方, 古希腊人以理性主义作为探索自然的基本精神, 并由此制定了生活行为和创作活动的公理与规则。它以理性的信息把内心的逻辑性传递给艺术, 创造出了匀称、明晰、简洁的艺术标准。图2是一件由希腊哈尔基顿的雕刻家波厄多斯创作的《抱鹅的少年》, 原作青铜。作品以高度写实的雕刻技法, 展现了一个孩子与鹅的动态关系。作品对鹅的写实达到了对它的羽毛、舌头、牙齿等微小之处都做了精心刻画的程度, 甚至鸭蹼上的细纹都没有放过!

中国北方系青铜器上的动物形象并不刻意地去追求严格的比例和解剖, 不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确与酷肖, 而是重视情感的感受与体验。这种着眼点不在对象和实体, 而是在于对灵魂的刻画, 如何准确地捕捉和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是他们唯一的审美标准。这并不是说我国古代北方的雕塑家做不到比例和外形的近似, 而是在于北方先民更关注动物的神采与意蕴, 并有意地去除他们认为对塑造灵魂无帮助的部分, 用质朴简洁的形式, 使形象变得更为鲜明、更具神韵。

图3中的羊, 从体面塑造来看是由单纯的弧面组成, 它去除了繁琐的起伏, 使整个形体像一个充了气的球体一样, 简洁清晰, 在显示出一股由内向外的巨大张力的同时更体现出栩栩如生的生命感。此羊抬头挺胸、双耳竖立、目视远方, 保持了食草动物应有的机警特征。羊头部显示出的机敏与它看似静态的腿相呼应, 给人一种只要是有一点风吹草动, 此羊就会拔腿而逃的感觉。

再看图4, 是一个双鹿纹饰牌。图中的双鹿背对而立, 挺胸、竖耳、张目眺望, 同样保持着高度警惕的本性特征。两只鹿虽是静态, 却给人以机警、敏捷的动感。然而, 有意思的是创作者并不是将眼睛所看到的真实原原本本的再现, 而是将心理印象中的鹿经过高度地概括和提炼后进行有效的艺术加工, 用图案化的形式, 突出了鹿的本性特征。在图案化的处理上, 尤其体现在鹿角与树枝的融合之中。此刻, 何为鹿角, 何为树枝, 何为树叶已经变得不重要, 我们从中只能感觉到北方远古先民们对于灵鹿的崇拜、信仰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 此饰牌中用两棵大树的枝叶与根须等做饰牌的边框这一巧妙创意更显出了作者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与灵活处理形象的能力。在这些青铜动物纹饰中, “真实”体现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之中, 它不是靠我们的眼睛, 而是需要用我们的心灵去体会。

因此, 北方青铜器上的动物纹并不是机械地描摹动物的外形, 而是将自己对这些草原上习见的动物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加工提炼, 以神造型, 使其变得更加生动, 更富有灵气。

②程式与变化

程式化是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的一大装饰特征。这种程式, 体现在它的构图形式中, 也体现在它的动物形象当中, 因此也形成了它的一大艺术风格。但程式化并不等于它是千篇一律、毫无生气。北方先民将这些具有程式化特征的动物形象进行不同的组合, 用不同的造型手法, 宛如变魔术一样, 造出各式各样不同形制的青铜艺术品来。

以程式化的形象与变化为例:

图5 (1) 中, 两件饰牌上的动物纹样几乎完全一样, 雌鹿的造型与形态趋于一种程式化的特征, 只是在构图组织上发生了变化, 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图5 (2) 中, 两件铜饰牌虽然造型不同, 组织形式也不同, 但牛的头部处理几乎如出一辙。包括我们在图1中所看到的鹰的形象, 在头部、喙部、羽毛与翅膀的处理上都有相同的处理方法。因此, 当我们综观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的时候, 每一件作品都会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但由于它魔术般的变换, 又让你抓不着, 摸不透。

关于程式化的构图:

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由于受到器物造型与社会文化的限制, 在造型与构图上带有明显的程式化特征。仅拿青铜饰牌为例, 在造型上以长方形较多, 此外还有椭圆形和不规则的动物纹饰轮廓。在构图上有单体式、对称式、叠压式、排列式等几种基本方式, 不同的只是里面的内容。因此, 可以说北方系青铜器是一种将程式化与变化完美和谐统一的艺术种类。

③夸张、变形与二维空间

这种造型方式在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饰中也被表现得尤为突出。北方青铜艺术受到群体思维方式和实用功利的支配, 把各种动物的形状与姿态根据器物的造型特点进行夸张、变形或移位处理, 使其既实用, 又有很强的装饰性。

这种夸张, 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 为的是更好地发挥和突出所描绘的动物的秉性特征。夸张必定带来变形, 然而由于这种变形是在有意识地突出本性特征的夸张的基础上的变形, 因此, 不管这些动物形象如何变化, 都不失其本质特征, 相反使其更具生动性。

北方先民在一定程度上注重自然主义模式的同时, 在抽象的形式中也找到了美的形式。这一发现不仅为北方系青铜器的装饰艺术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也丰富了北方系青铜器的艺术表现形式。北方先民在青铜动物纹装饰手法上的夸张变形, 并不像其他一些民族那样过于偏重虚饰或造型繁缛细腻, 而是在朴素的世界观的促动下注重现实。同时, 通过对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饰的研究, 我们还会发现, 它尽管是立体的艺术, 但大多作品中缺乏真正的空间概念。也就是说, 雕刻对空间的作用, 或者说是空间意识在青铜雕刻 (尤其是在浮雕) 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这也许是因为北方先民并不需要对三维空间意识进行揭示, 他们的目的只是尽可能地去描绘他们想要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喜爱和崇拜的动物, 至于空间是否合理, 他们并不会去过分地关心。

图6中的刺猬, 正因为对其外形进行了变形与夸张, 才使它那可爱的憨态更加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毫无疑问, 这是北方先民刻意对其这一特点的提炼与突出。通过这些可爱的刺猬, 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作品中, 先民们并非要用它来隐喻什么, 而是仅想要表现出它那可爱之处的一种直接的情感体现。同时, 作者对刺猬身上的刺做了图案化处理, 使这件作品既是圆雕作品, 又具有了平面的装饰效果, 显示出北方先民所独特的、不以自然为唯一标准的创作精神。图7、图8是两面铜饰牌, 空间上均为二维空间。前者将虎的外貌特征进行有意识的夸张的同时, 对于羊的处理采用夸张头部, 削弱身体的变形方法, 不仅显示出了老虎的饱满与凶猛, 更表现了羊死后身体的软弱无力。后者在处理手法上也采用了适当的夸张、简略、变形, 使作品更具生活气息, 更接近于情感上的真实。

④灵活与节奏

灵活与节奏, 在此主要是指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饰的构图经营而言, 构图经营运筹自如, 富有节奏感是北方系青铜器装饰特点中又一亮点。这一特征尤其反映在青铜装饰品中。由于受到实用造型的限制, 很多青铜装饰品属于“适合纹样”图形, 就是在既定的一个形状范围内进行“布局经营”。这也正是能体现出制作者的巧妙构思与造型能力的地方。他们往往利用各种造型元素打破固有的时空状态, 运用多个视角将动物的动作、表情进行合理的夸张、变形, 甚至重组、移位, 营造出构图饱满、疏密得当, 极富韵律美和节奏美的, 充满动感与张力的装饰效果与形式美感。它充分运用动与静、疏与密造成画面中的变化, 同时又有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在秩序中求变化, 在变化中有规律, 达到了多样统一的视觉美感效果。

图9上方是一件虎牛咬斗纹金饰牌, 画面以俯视的角度刻画了四只猛虎正在撕咬一头牛的场面。画面中四只老虎各个精神抖擞, 一双双事在必得、凶残异常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野性的美。此时, 牛的四肢已被左右分开, 两眼微闭匍匐于地上, 一副痛苦挣扎的表情。四只猛虎从左右两侧压在牛的身上, 死死咬住牛颈和牛肋。而奄奄一息的牛尽管用它那锐利无比的双角刺透了咬其颈部的两只虎的耳朵, 做着最后的挣扎和拼搏, 但这种垂死的挣扎并不能改变它悲惨的命运, 画面以群虎压倒一切的气势展现出一派惊心动魄的拼斗场面。从构图和装饰角度进行分析, 画面虽以牛为中心, 但仅露出头和脊背, 整个牛几乎被虎吞没, 这种构图将画面非常自然地分割为上下两部分。而画面这上下两部分所产生的对称与平衡之美与虎纹具有动感的装饰线条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 使画面产生动而不乱、稳而不滞的视觉效果。与此同时, 虎的凶猛、主动、进攻与牛的无力、被动又形成了强烈的、戏剧性的对比, 使整个画面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最有趣的是, 这本来是自然界中极为血腥残酷的一幕, 但是, 我们从画面中丝毫感觉不到对弱者的同情, 取而代之的是对虎的勇猛、强壮和协作精神所触动的对力量的赞美和崇拜之情。

图10下方是一件浅浮雕虎野猪咬斗纹饰牌, 在构图上采取了最具表现力的多视点构图。从这一构图形式中, 我们可以窥视到北方先民独特的审美视角, 即所有构图因素都要服从于创作目的。北方系青铜器的动物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一种第一视觉的冲击力。它不会用一种含蓄收敛的方式慢慢让你体会, 而是在第一眼就让你感受到它要说什么, 它要表现什么, 而每一件作品都有一种无法抵挡的对生命与力量的强烈赞美。这与北方先民豪放的性格、对自然与生命最质朴的感受及游牧生活方式本身是分不开的。在此图中, 作者想要强烈表现的是对两种野兽力量的抗衡之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作者采用灵活巧妙的构图方式, 不仅将两个庞然大物安排在特定的空间, 而且尽量把它们表现得完整, 更重要的是通过它们的体态、动作, 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再现了一场撕咬搏斗场面。同时刻意对两兽的心态进行揭示, 而这种心态的揭示是通过对二兽眼神的刻画实现的。“虽然都是大睁的双眼, 但神态却迥然不同, 作者故意把虎睛点的靠后, 让人看来虎虽然不能回首, 但眼睛却是在噬咬的同时注视着对方, 喷射出灼灼逼人的凶光;而猪睛却点的偏前, 但并不点在眼角的最前部, 下垂的猪头, 双眼茫然无神, 把猪弥留之际的哀怨、悲伤和求助无援的绝望, 以及对生命的留恋等复杂心态, 揭示得细致入微, 出神入化。”在韵律上, 由于两兽的动作形成了一股顺时针方向的运动感, 使画面在粗犷、紧张之余还显出了节奏美感。

2.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饰的审美风格

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饰是一种艺术风格独特、艺术内涵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作为一种表现形态, 有如人的风度一样, 它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 是由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相统一所造成的一种难于说明却不难感觉的独特面貌。”具有鲜明独特风格的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艺术品, 它不仅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而且能够产生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使人们从这些作品中发现其它任何作品所不能代替的美。而这种美也正是它的风格所在。

北方系青铜器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 (1600余年) , 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丰富, 而且由多个北方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青铜文化。因此, 不同的时代与民族所创造的青铜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比如, 早期的北方青铜器是由历史上的山戎、狄和西戎等北方民族创造的。由于此时属于北方青铜文化的形成、发展期, 因此在艺术风格上还不甚成熟, 动物纹大都装饰在短剑、刀和匕的首部, 而且各地发现的此类器物不仅器物造型相同, 而且所表现的动物纹饰的风格也一致, 既有古朴、原始的特征, 也有单调的缺点。而随着由游牧于草原地区的狄系部族所逐渐融合而成的强大的匈奴族的统一与经济文化上所取得的空前发展, 使其动物纹造型艺术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表现动物搏噬纹的大量出现, 正是彪悍尚武的匈奴民族处于上升阶段意识形态的真实写照。此时的青铜器在风格上具有野性、粗犷、神秘的艺术特色。而到了汉代, 由于“匈奴的强大, 直接威胁了中原汉王朝的安全, 至汉武帝国力充沛时, 于公元前133年发动了对匈奴的进攻, 至公元前71年的近60年时间, 付出‘海内虚耗, 户口减半’的代价, 才把匈奴征服。此后, 由于广阔草原上大体处于稳定的和平发展阶段, 故这个时期所表现的各种动物纹, 如双马、双牛、双蛇、双鹿 (三鹿) 及人物摔跤纹等, 均以花草树木为衬托, 表现动物悠闲自得的神态, 呈现了和平的自然景观”。

因此, 此时的动物纹饰风格趋于一种祥和、华丽的倾向, 单就动物纹饰牌而论, 它是北方草原以东胡、匈奴、鲜卑、乌桓为代表的游牧民族最喜爱的装饰品。但是, 在质地上东胡以青铜饰牌居多, 匈奴族以金和青铜饰牌为代表, 而鲜卑族和乌桓族则多为金饰牌;在动物造型方面, 东胡和匈奴饰牌多偏向写实性图案, 而鲜卑族则以变形动物体为本色。以上这些说明北方系青铜器的艺术风格是具有多样性的, 而多样性正是艺术风格的一个必然特征。因为艺术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是多样的, 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创造才能是多样的, 不同时期的各族人民对艺术的需要与爱好也是多样的, 这些注定了北方青铜艺术装饰风格的多样性。

但是, 我们从风格的多样性之中又能找到一些明显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就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来说, 他们作品风格的多样性的变化, 不能不为他们所共同生活的某一个时代、阶级、民族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所制约”。由于北方草原在青铜时代的千百年中, 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战争与和平, 或是迁徙流动, 他们总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 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民族文化一定的传承关系形成了民族心理的统一性, 这就规定了他们的青铜艺术的风格个性不能不带有一致性。王朝闻在其美学著作中曾经说过“风格的时代性, 决定于某一时代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产生的某种占主导地位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

下面是我总结的几种审美风格供大家探讨:

①性、力量之美

北方民族是一个崇尚武力、认同暴力、向往自由的民族, 说草原文化是暴力文化其实也不是什么夸张之词。翻看北方民族的历史, 可以轻易看出所有游牧民族都是全民皆兵的生存状态。社会的所有行为都是围绕着暴力进行的, 他们或者准备着对付他人的暴力攻击, 或者准备着对他人进行暴力攻击。在生产生活上, 他们除了畜牧, 打猎也是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 打猎同战争一样, 也是与对方斗志斗勇的过程。即使在平日里, 刚懂事的小孩就要学习骑马射箭, 成年人只要有空闲, 他们就会以摔跤、比剑法等角斗形式来练习腰身或作为一种娱乐。这种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北方游牧民族崇尚武力的品格。武器更是他们的命根子, 从来不离身, 一把好刀、好剑、好弓是决不会轻易转让给别人的。

草原人崇尚力量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是, 自然条件所致。北方草原的气候变换无常, 自然条件极其严酷。一年四季中, 没有多少日子是风和日丽、水草丰美的。烈日、寒风、暴雪、骤雨都以极其极端的方式在北方草原上演。这里的土地不适宜农作物的成长, 这里所有的生命都在适应自然的同时, 与自然做着顽强地斗争。在这样的条件下, 草原人只有选择游牧生活, 逐水草而居, 才能使自己得以存活。而这样的生活环境与方式, 则要求草原人必须具备强壮的体魄和超强的耐力。因为在这里, 一个没有体力的人是无法生存的。他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力量与力量的抗争, 因此, 他们对力量有着自己特殊的、深刻的理解。在他们的心中, 力量就代表着生存、代表着胜利与美。

在中原, 由于良好自然环境, 生活在那里的人民选择了适合于自己的农耕文化。生产方式决定人的生活方式, 由于长期的农耕生活, 人们对于土地产生了深厚的依赖和依恋之情。有一句话叫“落叶归根”, 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种文化心理。由于固定的生活方式, 使他们接触更多的是农作物和封建思想笼罩下的等级森严的人际关系。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政权, 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制约人的行为, 扭曲人的本性。由此可以看出, 中原文化更多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当中展示的意识形态, 其整体更倾向于“文”。而在北方, 由于游牧生活的缘故, 户与户之间的距离较远, 因此人与人之间也无法产生过于复杂的关系, 与他们生活最密切的就是动物世界。这也是北方系青铜器中动物形象占有绝对优势的原因之一。使用暴力是一切动物的显著特征, 动物靠暴力防守, 也靠暴力来进攻。通过暴力可以占有需要的一切, 甚至雄性对雌性的占有也是要通过暴力。因此, 北方系青铜器中充满了对力量的肯定, 对野性的再现。当我们欣赏一件件古老的青铜饰品时, 会被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咬斗, 撕杀场面所触动, 会对那些凶猛的野兽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之情。还有那些食草动物形象, 它们的形态中蕴含的决不是人格化的因素, 而是动物本身具有的野性的、原始的动物本质。

②简约、古朴、粗犷之美

北方系青铜器多属小件饰品, 缺少气势磅礴的规模、奢侈庞大的造型和内在收敛的品性, 那属于中原文化的气质。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 他需要那种庞大雄浑的艺术品来显示自己的威严、强大, 还要利用这些艺术品的功能加强封建礼治的巩固。如豪华的宫殿、雄伟的秦兵马俑、商周的礼器等都是北方系青铜器所不能及的。那是因为这些东西都不便携带, 不符合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为了适应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与生活方式, 北方先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它们小巧, 但不小气;它们简约, 但不简陋;它们粗犷, 但不粗糙;它们古朴, 但又不失精美。

观赏每一件北方系青铜器, 它们都会给你一种简约粗犷的美感。它们没有过多的修饰, 没有繁缛的刻画, 有的只是在小小的空间里尽量展示一个他们心中完整的世界。现实只给了这些艺术家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表现空间, 而他们却在上面展现了整个北方草原。北方系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所体现出的粗犷, 就像奔跑在草原上的雄狮一样狂野, 像翱翔的雄鹰一样自由, 像北方游牧人的性格一样随意、不拘小节。

这些神奇美丽的动物纹, 在小小的空间里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精彩。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咬斗场面, 那一只只机敏可爱的小鹿、小马无不显示出草原人对生命的敬仰和对力量、运动和速度的崇尚。北方青铜器的艺术风格尽管看起来有些简单、稚拙, 然而, 正是这不求细节修饰的粗犷轮廓, 表现出运动、力量和速度, 以及由此而显示出的气势美, 构成了北方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风格。这种风格反映出人们对自由的热爱、对生命繁荣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审美情趣。正如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所说的那样:“它们之所以美, 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等等, 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 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 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 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理念和理想。”它那粗放的线条、豪迈的造型、脉动的内容无不反映着进入文明时代必须经历的那个血与火的荒蛮年代。

动物的装饰器官 篇3

这里我们不妨以雄狮的装饰器官——鬃毛为例说明。雄狮颈项上那些又长又密的金色鬃毛,不仅为百兽之王——雄狮平添了无限英姿,使它们“男子汉”味道十足。而且是它们被母狮接受的强者标志物。令人奇怪的是,在过去很长时间内,生物学家对雄狮颈项上那些又长又密的鬃毛,存有一种不敢恭维的态度。因为以前在生物学家心目中,雄狮颈项上那些又浓又密的金色鬃毛,除了增加自身的能量损耗,给它们招惹更多寄生虫,使它们更容易成为狩猎者捕杀的对象之外,并没有给它们带来多少实际好处。

事实是明摆着的,在烈日炎炎似火烧的非洲平原,那些又长又密的鬃毛不仅藏污纳垢,而且像一条甩不掉的绒毛围巾,使雄狮体内多余热量难以散发出去,使雄狮比母狮更怕热。其实,不论是雄狮或者哪种动物套上这副“鬃毛枷锁”,都是不小的拖累,何况非洲大陆有漫长的旱季。后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物学家韦斯特等人,在研究那些生有浓密鬃毛的雄狮时,有了新的发现。这时,人们才明白雄狮鬃毛的长度和颜色不是虚有其表的摆设、花架子,而是它们健康强大的晴雨表,是长期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韦斯特等人的研究揭示,只有那些睾丸激素水平高、身体强壮的雄狮才可能生长出浓密的金色鬃毛,以凸显它们的阳刚威武,展现它们的“男子汉’风采。这样的雄狮;即便未经过打斗,同样能吸引母狮,被母狮看好,从而具有更强的竞争性,更优越的遗传优势。

为了证实这一论点,美国科学家还将一些鬃毛长短和浓密程度不同的雄狮模型放在一起,让野生母狮自由找对象。结果不出他们所料,母狮在14次接近雄狮模型过程中,竟有13次选择了鬃毛更浓密的模型。母狮的这一选择同样体现了生存斗争的需要。因为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没有哪个物种不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来确保子女的安全成长,确保自己的优良基因世代遗传下去。严酷的现实教育了母狮和其它雌性动物,作为“男子汉”的雄性动物必须强大有力,才有能力保护未来子女的安全。在这个时候,浓密的金色鬃毛就成为强者的标志。

自然界中其他动物又何尝不这样:健康的雄孔雀开屏时,扇状尾羽的张开面积更大。相形之下,那些尾羽短小的雄孔雀怎能不相形见绌呢?雄乌鸦通过装饰器官——喙,来体现相同的游戏规则:喙的颜色越黄越亮,表明雄乌鸦的营养状况越好,因此雌鸟只须观察雄乌鸦喙的颜色,即可判断谁是最强壮的雄性。雄蜥蝎越强壮,其装饰器官背鳍就越高越大。公羚羊则靠炫耀装饰gS官——鹿角是否饱满来展示力量。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还能从雄象的獠牙长得是否粗长,雄猴脸色是否经常红润,来判断这些“男子汉”是否强壮有力。如果这些装饰器官非同寻常,表明它们体内睾丸激素高,生殖能力强。处在发育期的雄性动物,这些装饰器官又是衡量它们能否成为帅小伙的晴雨计。

最近,加拿大人类学家弗罗斯特撰文指出,金发女郎是自然选择的胜出者。这意味着人类也有类似动物的装饰器官。说清这问题,还得追溯到1万~1.1万年前冰河时代。当时生活在北欧地区的人类祖先,惟一食物是在冰原上四处游荡的猛犸象、野牛和驯鹿。作为猎手的男人,为捕杀这些大型猎物死亡率很高,导致性比率严重失调。为争夺有限的男性,当时的女性迅速进化出最能吸引男性的装饰器官——金发。而现代科学又为弗得罗斯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明;金发是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高的重要标志。

尽管上述研究成果令大多数同行信服。但是,科学家还是希望找到更确凿的证明。现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将不同种类动物的体形及它们装饰器官的大小,代人自己研究的公式进行运算,结果得出羚羊角、鹿角、蜥蜴背鳍和孔雀尾羽等装饰器官的生长速度,均明显超过它们身体的生长速度。一般说来,当动物身体增加1倍时,其装饰器官已经长到当初的4倍,有的甚至长到了8倍。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对数发育,它表明动物对本身力量展示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强壮本身。可见装饰器官不仅不是摆设,而且是它们吸引异性,使自身优良基因得以遗传的重要保证。

《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4

《装饰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也是线条系列的一部分,多选择的是线条比较丰富的装饰画。目的是让学生在进一步体验造型带给人美感的同时,了解、体验、感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及其美感。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2、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课前准备:

高丽纸、图画纸、刮画、卡纸,水粉工具等。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画种,它的名字叫装饰画。板书课题:装饰画

二、新授:

1.师:什么是装饰画?你能说一说你听了它的名字后对它的理解吗?(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小结:装饰画不以客观写实的手法描绘物象,而是按秩序化、规律化、形式美法则并结合人类的传统与时尚需求创作审美文化,其特点就是平面化、单纯化、秩序化。

2.师介绍装饰画的种类:

师:其实,装饰画的种类和涉及的范畴是非常广泛的,例如:

1/3

美术教案

以适用环境划分,可分有人物装饰画、家居装饰画等等; 以性质划分,可分有抽象装饰画、现代装饰画等等;

以制作材质划分,可分有油画、动感画、木制画、摄影画等等;

以制作方法划分,又可分有印刷品装饰画、实物装裱装饰画和手绘作品装饰画等等。

此外,装饰画作为一种工艺美术作品,它涉及到美术、鉴赏、工艺等的多个范畴,因而可以说它是一种聚集多元化的专业性产品。

3.欣赏书本作品。

(1)丁绍光的版画《母性》、乔十光的漆画《富贵牡丹》、韩美林的国画《猫头鹰》等作品。

你能说一说作者在这张装饰画中表现了些什么内容吗?(学生回答)

(2)平时我们经常画的画叫写实绘画,今天欣赏了装饰画后,你觉得装饰画和写实性绘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装饰画与写实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解读装饰画与写实绘画的区别,了解相同题材和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4.装饰画绘画方法。

(1)装饰画构图,是我们不断刻苦锤炼的首要课题。装饰画的构图较一般绘画更具鲜明的视觉特点,要求简单明了。一句话:装饰画的构图是体现装饰画特点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装饰画的构图最大的特点是自由性较强。它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是根据作者的观念自由发挥组织画面的。由于装饰画是通过鲜明强烈的视觉语言的传达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因而装饰画的构图一般是比较鲜明的。也就是说,画面大的结构应当清楚鲜明,这样,才能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感受深刻。

(边欣赏书本范作边体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装饰画的正确理解;学习装饰画的构图。欣赏感受装

2/3

美术教案

饰画的特点和独特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

(2)装饰画的色彩,以固有色为基础,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艺术创造。

三、布置作业:

参照教材装饰画的制作方法,用彩色卡纸制作衣服装饰画。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装饰画的基本能力。第二课时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哪张装饰画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1、优秀作品欣赏,强调富于变化的构图、大胆的用色。

2、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三、可进行绘画创作,教师辅导。

创作要求:请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彩色、黑白均可)。

四、课后拓展。

1、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学习装饰画?

2、装饰画构图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拼贴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5

【内容与目标】

1.学会欣赏拼贴装饰画的美感。2.学习如何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装饰画。

3.懂得美是可以创造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通过我们的艺术创造可以变成艺术品。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5.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教学重点】

会合理巧妙地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出具有美感的、特别的装饰画。【教学难点】

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材料。【教学活动设计】

一、通过欣赏揭示课题

1.欣赏教师展示在黑板上的作品,回答以下问题: A.你知道这种画叫什么画吗?(教师板书:拼贴装饰画)

B.你知道什么叫拼贴装饰画吗?(利用各种材料,经过拼贴、镶嵌、组合的方法制作出来的装饰画。)

C.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样的画?你喜欢吗?想不想学习制作拼贴装饰画?

2.欣赏书中的拼贴装饰画,回答以下问题: A.注意观察它们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B.不同的材料制作的装饰画它的美感有什么不同? C.你觉得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做装饰画?

二、学习新课

1.仔细观察老师的范作和书中作品,看看谁能来猜猜老师是怎样做出这些作品的?(请学生说创作步骤,教师板书)

2.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来评评,哪些步骤说的正确具体,哪些步骤需要调整。A.收集各种材料 B.根据材料进行构思 C.画出草图

D.根据构思选择材料,整理、清洁、加工材料 E.进行粘贴

F.整理画面,完成作品

3.同学们来说说每个步骤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A.收集材料时注意点、线、面材料都兼顾一下

B.充分分析材料的特点,进行构思;可以对材料进行加工。C.草图只需要勾出轮廓

D.粘贴时可以先涂胶水再粘材料,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

E.可以自己进行简单的装裱,或者在做之前把纸四边折起2厘米的宽度

三、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看看学生的构思和草图;对材料的利用是否合理巧妙;对材料加工的指导;对粘贴技巧的指导。

四、展评学生作品

A.表扬那些具有创意的同学; B.选择展示画面具有装饰美感的作品; C.展示材料利用特别巧妙的作品; D.鼓励那些还不能大胆进行创作的学生。

E.提醒那些画面不整洁的同学,整洁的画面有助于美感的表现。

五、小结本课

1.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3.要求同学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设计与应用课型范畴,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也具备一定的制作技能,教学和重难点是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课堂设计的环节中都围绕这一重点进行,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图片,实物,步骤图,优秀作品以及多媒体直观而有效的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以及各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主导性发挥极致,无论是对材料的了解还是技法的学习,都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在趣味中学,在趣味中做,在趣味中创造。在教学评价上,渗透全体学生和整个学习过程,全面而有效的进行评价。教学前,由于学生现实的局限,使得材料的种类不够多,同时学生平时对生活观察和发现不够,对材料的挖掘还不如意,同时间太紧,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完成。

《装饰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6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装饰画的基本特点和概括、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方法,能运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和装饰性的色彩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体验装饰画作品强烈的艺术美感。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对比、体验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和装饰性的色彩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装饰画强烈的艺术美感,抒发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装饰画的基本特点和概括、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方法。2.教学难点

能运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和装饰性的色彩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导入新课 2.西双版纳简介(课件)

(二)、新授

1、欣赏名作

(1)课件:欣赏丁绍光创作的装饰画作品,并介绍现代重彩画家丁绍光。(丁绍光的作品体现了以理想化的手法和浪漫的情调去自由运用色彩,强调了个性化的色彩认识与感受,加强了色彩的设计意识和象征意义)

(2)课件出示丁绍光的《西双版纳风情》图片 提问:你能在画中找到那些生活中的形象?

(观察发现:画中的树木、竹楼、少女等都是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形象)

2、分析作品

(1)欣赏丁绍光作品《乐园之梦》

提问: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内容?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整幅画运用了哪些颜色?表现了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景色?给你什么感受?

请你说一说画中人物有什么特点?

画中的植物与生活中的植物有什么不同? 学生每回答完一个问题,师小结一下。(2)欣赏现代画家李永平的壁挂作品《凤》 时出示两张作品:

图一:去掉装饰性线条的《凤》

图二:原作 提问:你认为哪一幅更用装饰美感?线条有什么特点?流动的线条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画中运用了什么颜色?有什么特点?

板书:明快、强烈

3、欣赏感悟

(1)欣赏书中的五幅学生作品,并提出问题。(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艺术家的装饰画作品。(3)教师播放儿童装饰画作品。

4、艺术实践(1)、作业要求:

1.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和装饰性色彩创作一幅以凤凰为主题的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2.注意线条、色彩的合理运用。(2)、播放凤凰图片

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装饰画教学计划 篇7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新课程标准精神,深入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针对目前小学教育普遍存在课堂过于严肃,授课方式单一,师生交流互动受到限制,学生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科学学习方法、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年级的学生特点,特举办形式多样、课题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为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教学改革,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做好铺垫。

二、指导思想

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对拓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团结意识的增强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周四下午。

2.活动地点:实践活动室。

3.活动形式: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诸如授课讲解式、交流座谈式、演讲式、实际操作、课外活动等形式。

四、活动内容

各个兴趣小组以各自兴趣主题为主,学习关于相关主题的内容。在各个不同兴趣小组中在以各自中心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例如实事新闻、科学奥妙、历史典故、生活指南、自然现象等,然后在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巩固。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和实际操作应用相结合。将书面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相关知识,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装饰”概念装饰的表现特征(即外形与花纹的形式美)。

2、使学生懂得动用线条进行装饰的绘画方法。

3、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观察植物、动物、人物的外形、特征、色彩,指导学生理解装饰画的特征和审美表现方法。

三、知识点及教学难点:知识点:

①装饰语言 ②培养形式意识 ③培养结构意识 ④培养装饰能力 教学难点:

①眼高手低 ②图案制作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理论讲授

一、认识装饰

二、装饰画的发展

三、装饰画的色彩及艺术特色 第二章、教学课题

一、黑白装饰画

(一)二、黑白装饰画

(二)三、色彩装饰画

(一)四、色彩装饰画

(二)五、综合装饰画

(一)六、综合装饰画

(二)七、作品展示

五、活动措施

各小组活动应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指导内容、课时安排、辅导教师安排等内容。每学期进行一次活动检测和活动总结,以便交流和提供借鉴。同时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各兴趣小组的活动检查,督促各兴趣小组正常规范地开展活动。

六、活动分析

现选取一些兴趣小组的活动进行分析:手工类兴趣小组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能剪刻精美,富有装饰情趣的图案,努力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实践水平,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美的因素的能力,从而做到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自信。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统观全局的观念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灵活性及正视困难的健康心理,并逐步培养学生“永不服输,奋斗不止”的坚强品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活动目标

1.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实践操作的乐趣。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勤奋好学、拼搏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3.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在心里素质上,让学生更自信,并学会去欣赏。

装饰画教学参考资料 篇8

黑白装饰画,是以黑、白对比为造型手段,画面主题以黑、白形体的巧妙组合来得以充分表现,具有高度概括的艺术特色。

在中国人民心中,黑是实,白是虚,黑是一切,白则是空灵。黑与白如同有与无的相互浸润渗化,从而造就一个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有无相生的大千世界。巧妙处理黑与白两个极端,把一切浓缩在黑、白巧妙组合的画面中,如同音乐与音响的旋律、节奏、配器等给人听觉上带来享受。要善于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删繁求简,画面上只要极其简练的形象,力求达到黑白对比强烈明快的艺术效果。

灵活运用点、线、面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使画面黑、白、灰变化丰富,虚实层次错落有致,疏密空白安排得体,在形象上进行夸张、取舍、变形,并竭力使画有情趣,有节奏,有韵律,具备较强的装饰性。

世界是彩色的,但是通过概括和抽象之后,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又只限于黑白二色之中,在黑白艺术中,复杂的色彩被简化,并分为两极,在这两个极色中蕴含了色彩之内和色彩之外的修炼与再生之道。

装饰画中的“黑白黑白艺术在我国渊源已久,在传统绘画中,黑白不但是构成外在形式美的主要因素,而且往往还被赋予了更多涵义。装饰画中的“黑白黑白艺术在我国渊源已久,在传统绘画中,黑白不但是构在形式美的主要因素,而且往往还被赋予了更多涵义。

白在生活中,光照之下物体显现的明暗关系、固有色的深浅差异,均可概括在黑白两色之中,这也是构成黑白艺术的客观依据。

一黑一白在造型艺术中应用非常宽广,被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黑白是色彩中的极色,也是视觉感受的极限。艺术效果单纯、明朗、强烈,自然界中本身是不存在绝对的纯黑或纯白的。黑白意识属于审美意识范畴,它吸收版画、剪纸的一些表现形式,对自然界丰富的色彩进行高度概括。从这一点看,这种单纯的表现手法,带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性。中国水墨画即是充分运用这种浪漫手法创作的典范。这种表现手法包括图底关系和点、线、面的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黑、白、灰关系。

“黑白意识”是一种创作意识。创作原则是以少胜多,黑白艺术简到无彩,用最简练的语汇,表达丰富的内容。是作者根据自身艺术修养,对自然观察、理解、探索的结果,也是对自然的表象、思想情感及思维等的综合反映。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的黑白设置、分布、次序、组合,使表达物具有一种视觉上的愉悦和美感。

生活中的黑与白

《动物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橡皮泥做出春天的景象,培养幼儿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3.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难点

幼儿通过团、搓、压等多种方法做出春天看到的景象。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让幼儿猜季节引出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呢?”

2、引导幼儿回忆学过的课文《春姑娘》、《风在哪?》、《咏柳》,讨论自己感觉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这幅画是用什么做成的?怎样做成的?让幼儿了解将橡皮泥通过团、搓、压等方法。这副画漂亮吗?画上有什么样的花纹?用了什么颜色?引导幼儿感受装饰画上的色彩和花纹。

4、介绍制作材料,提出制作要求。

(1)介绍制作材料:橡皮泥在泥工板上通过团、搓、压等方法做出你想要的形状,再轻轻贴在纸盘里。

(2)提出制作要求:看谁做的最漂亮,并且和别人的不一样。

5、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注意色彩的变化和景物形状的设计。(2))指导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团、搓、压的技能,在纸盘子上粘贴出房子,并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动物装饰画》教学设计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形状、图案装饰坦克的花纹。

2、感知和把握黑白的对比原则,了解不同的分割方法。

3、大胆细致的绘画,体验创作带来的愉悦。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他是什么样子的?

二、学习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和装饰坦克。

教师:怎样用线条装饰坦克呢?启发幼儿用曲线、直线、斜线、网状线、虚线等;用图案:小花、树、旗子、星星、数字等等。教师可根据幼儿讲述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装饰纹样供幼儿学习。

三、引导幼儿装饰坦克,启发幼儿在坦克的身体和车轮上进行装饰

四、教师交代任务,幼儿操作:

1、你想怎么装饰坦克?

2、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画坦克并用线条进行装饰,还可以在坦克旁添画其他物体。

五、展览幼儿作品

1、鼓励幼儿说说是什么变成了你的坦克?对幼儿表现的坦克从线条装饰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评价。

六、游戏:军事演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选择绘画坦克,它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我选择让幼儿看坦克的录像,激发孩子画坦克的兴趣。我班幼儿十分活跃,对于坦克特别感兴趣,总是有幼儿不断举手问我关于坦克的专业知识和术语,我觉得自己的知识贮备量还不够充分,不能够很好的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一点是我的疏忽,以后要课前多了解。在活动我选择直观教学法和讲解演示法,让幼儿更好的学习,在利用儿歌来帮助幼儿绘画坦克效果特别好,幼儿能够掌握基本坦克特征来进行绘画。

装饰纹样教学设计 篇11

2.学习以花卉、动物等为题材设计一幅或多幅装饰纹样,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激发学生设计纹样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单幅纹样(花卉或动物)的装饰设计。

难点:同题材不同形式的多幅装饰纹样的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圆规、尺、绘画铅笔、纸。

(教师)范画、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引入。

(1)课件出示各种装饰纹样,提问:这些纹样给我们以怎样的美感?

(2)学生交流观摩装饰纹样后的感受。

(3)说说装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小结:装饰纹样是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人们称它为“经化装、打扮出来的图形”。

(5)出示课题:《装饰纹样》。

2.交流探讨。

(1)欣赏教材中大师的作品(毕加索的公牛系列作品)、范作(形的装饰变化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等。

(2)师生共同交流。

3.学生设计。

(1)教师演示形的装饰纹样创作方法。

(2)交流范作的特点,让学生提出从几个绘制手法更好的建议。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建议。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要求:设计单幅纹样作品或多幅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注意装饰手法的灵活运用,用、圆规、尺子,使你的图案更工整、漂亮。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外延伸。

美术《装饰鱼》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同学学习变形、装饰的手法。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同学热爱生活,感受变形与装饰所发生的美感,并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增强审美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

鱼的变形手法。

教学难点:

鱼鳞的排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同学情绪。

二、导入新课

1、引导同学观察

出示真鱼与装饰鱼的图片。 “这两条鱼一样吗?”

2、出示课题——

动物装饰—鱼

三、讲授新课

1、认识装饰鱼的表示特点

2、鱼的变形手法

①、出示三组图片

启发同学体会鱼的.变形手法。

②、展示一组真鱼的图片

安排讨论

3、花纹的装饰

出示鲤鱼的照片

“你吃过鲤鱼吗?”

“鲤鱼身上有什么?”

再出示一组鲤鱼装饰画

引导同学观察

4、展示画家的作品

5、作业步骤:

⑴、先画鱼的

导同学观察。

安排讨论

2、鱼的变形手法

①、出示三组图片

启发同学体会鱼的变形手法。

②、展示一组真鱼的图片

安排讨论

3、花纹的装饰

出示鲤鱼的照片“你吃过鲤鱼吗?”“鲤鱼身上有什么?”再出示一组鲤鱼装饰画

引导同学观察

4、展示画家的作品

5、作业步骤:

⑴、先画鱼的外形。

⑵、再用点、线、面装饰鱼身上的花纹。

6、展示优秀同学作品

四、作业要求:

1、用单色以点、线、面画装饰鱼。

2、用线与颜色结合画装饰鱼。

五、同学作业

鼓励同学大胆的画出变形、装饰的鱼。

六、组织同学展示、观赏讲评

七、课堂延伸

鱼在我国有“喜庆有余”的象征。

“怎样用夸张、简化、变形的手法装饰这四条鱼?”

同学演示鱼的变形手法。

讲评作品

体会鱼鳞在装饰画中的变化,感受花纹在丰富的变化中所发生的装饰美感。

欣赏作品,感受变形、装饰所发生的美感。

上一篇:电路与系统专业课程计划下一篇:公务员考试公文写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