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设备操作要求(通用9篇)
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
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
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施投照。透视时,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放射医、技师岗位职责
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
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业务技能熟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
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照射野,对换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
六、对病人热情耐心,检查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检查并及时处理;对陪护人员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和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爱护设备及室内设施,及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保持室内整洁,下班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放射科放射诊断质量保证制度
一、落实责任制,由放射科负责人负责放射诊断质量控制工作。二、放射科医、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
三、放射诊断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不购置、接受、使用、转让和出租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断设备。
四、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每年对放射诊断设备进行状态检测,定期进行设备校正、维护保养,并进行记录。
五、建立完整详细的质量控制记录。记录包括放射诊断设备校正、维护保养,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洗片机专用水槽的质量等。
六、熟悉X射线诊断设备和X胶片的性能特点,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X胶片。根据体厚选择适宜的投照条件。
七、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认真钻研业务,及时分析解决问题,积累工作经验,确保影像质量。力求做到图像清晰,层次丰富,无遗漏,无人为伪影。
八、注意控制投照剂量,在确保得到稳定的高质量影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X射线的投照量。
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一、加强放射防护安全管理,成立放射防护领导小组或配备专(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制定放射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二、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必须向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许可,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方可开展相关诊断工作,并按规定定时限申请校验。
三、每年对放射诊断工作场所,设备性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及状态检测,保证放射诊疗设备和放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对临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尽量以胸部X-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五、放射诊疗机房入口处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进行射线检查必须关好防护门、窗,并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如确需陪护,必须向陪护人员提供防护用品。
六、放射工作人员应当按规定接受职业健康检查,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定期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上岗。
GB/T24612的本部分规定了电气设备应用场所中在断电状态下操作电气设备的安全保障措施。
注:这些电气设备主要是指电气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例如:适用于GB7251系列标准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
本部分适用于按照电气安全要求制造完成后诸如在使用和维护等生命周期内的电气设备。
注:本部分的内容更多地是从制造商的角度, 用于指导其为用户提供的资料而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略)
3 术语和定义
3.1 锁定
对一个断开电源或能源的断开装置上锁, 以免他人接通电源或能源 (如打开阀门) 的一种安全措施, 或称上锁。
3.2 标识
在一个断开电源或能源的断开装置上挂上相应的警示或警告牌 (如“禁止合闸, 有人工作”) , 警示他人不要接通电源或能源的一种安全措施, 或称挂牌。
3.3 电气简图
主要是通过以图形符号表示电气项目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图示形式来表达信息。
3.4 断开装置
能断开与其相连供电电源电路的一台或一组设备。
4 安全断电操作的步骤
当根据本部分第5章进行工作时, 为确保电气作业安全, 应遵循下列步骤:
a) 检查有效最新版本的电气简图、图表和识别标识, 确定具体电气设备的所有供电电源。
b) 按规定的程序, 停止用电负载后, 断开相应的电源开关装置。
c) 可能情况下, 目视检查电源开关设备中所有需断开的开关是否完全打开, 抽出式电路断路器是否完全处于抽出位置。
d) 对可能有感应电压或贮存电能存在的电气设备, 断电操作结束后, 在与每根相线连接的导电体或电路部件接触前, 对所有可能带电的导电体或电路部件按规定程序予以放电, 以防触电。
e) 使用检测量程足够大的电压检测器在相与相间以及相对地之间验证与每根相线连接的导电体或电路部件, 确认上述设备已不带电。每次检测前和检测后, 检查电压检测器是否运行正常。
f) 断电操作结束后, 根据操作规程, 应将上述设备装设接地线 (若适用) 。
g) 根据制订的程序文件的规定将电路中的开关设备予以锁定和标识。
5 在断开的带电体、电路部件上工作或在其附件工作必须锁定和标识
5.1 概述
组织应根据本部分第4章规定, 制订书面形式的锁定和标识程序, 并按制订的锁定和标识程序实施, 以保护在断开的带电体或电路部件处及其附近工作的人员, 避免因粗心大意、意外接触上述导电体或电路部件或上述设备发生故障时所面临的触电危险。制订的锁定和标识程序应与人员的经验、接受过的培训以及工作场所的条件相适应。
所有电源断开并放电前, 所有电路的导电体和电路部件应视为处于带电状态。在所有电源去除之前, 以及所有断开装置未锁定和标识, 并未经电压检测器确认无电压存在之前, 不得认为所有电路导电体和电路部件处于安全状态, 若存在带电装置, 带电装置应临时接地 (见第4章的规定) 。已断开电源但尚未锁定和标识、未接地 (若适用) , 并未检测电压不得认为导电体和电路部件处于安全工作状态。应根据电路电压级别和电能等级进行操作。长期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临时性安装的电气设备以及便携式电气设备上都应按锁定和标识程序的要求操作。
5.2 执行锁定和标识操作的原则
5.2.1 相关人员
直接或间接面临触电危险的人员都是涉及锁定和标识操作的人员。
注1:直接面临电气危险的专业人员:例如负责电源电路、电机以及电机起动器控制的电工。
注2:间接面临电气危险的人员:例如负责在电气、机械设备上工作的操作人员。
5.2.2 培训
所有可能面临触电危险的人员都应接受培训, 了解制订的电源管理程序及其在执行上述程序时的责任。新人员或重新分配工作岗位的人员都应接受培训或再培训, 了解与其新工作有关的锁定和标识操作步骤。
5.2.3 计划
应根据既有的电气设备、电气系统状态并利用最新的电气系统图制订电气锁定和标识计划。
5.2.4 电源管理
应控制电源实现最大程序地减少工作人员触电的危险。
5.2.5 识别
锁和标牌应具有唯一性, 且易于识别。
5.2.6 电压
应断开电气设备的电源, 并确认电气设备上不存在电压。
5.2.7 协调性
制订的锁定和标识程序应与有关组织制订的其他能源的锁定和标识程序保持协调一致。锁定和标识程序在执行前应进行检查, 且每年应对锁定和标识程序的执行及完整性进行审核。
5.3 工作责任
5.3.1 要求
组织应制订电气的锁定和标识程序,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为执行具体的操作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装置, 检查程序的执行情况, 以确保人员理解并遵守上述锁定和标识程序, 并检查该程序的改进和完善情况。
5.3.2 控制方式
允许三种形式的电源危害控制方式:专业人员单独控制的锁定和标识、简单的电气锁定和标识以及复杂的电气锁定和标识 (见5.4) 。对于人员单独控制的锁定和标识和简单的电气锁定和标识操作, 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对于复杂的电气锁定和标识操作, 应由指定的专人负责。
5.3.3 核查程序
应定期由专业人员对电气锁定和标识工作开展检查, 内容至少包含一个正在执行的锁定和标识操作及其控制程序的详细内容。核查程序旨在纠正控制程序或人员理解上的缺陷或错误。
5.4 防止触电控制
5.4.1 单独工作的专业人员的控制方式
在已断电的有裸露导电体或电路部件的设备处进行少量的日常保养、维修、调整、清理、检查、调试及类似工作时, 准许执行单独工作的专业人员控制方式。执行上述控制方式, 必须确保进行上述工作的裸露导电体或电路部件与断电的开关临近, 也即在执行上述工作的专业人员能清楚地看到断电开关的状态, 并能确保安全, 则可不进行锁定和标识。
5.4.2 简单型锁定和标识操作方式
除了单独工作的专业人员的控制方式 (见5.4.1) 和复杂型锁定和标识方式 (见5.4.3) 外的方式都视为简单型锁定和标识操作方式。仅由专业人员为了一个目的在已断电的一组导体或电路部件的设备上或设备附近工作时, 可以认为是简单型锁定和标识, 对于简单型锁定和标识应用不要求每次都编制电气锁定和标识控制计划。但对于每个进行简单型锁定和标识操作的人员, 应该自己装设的锁和标识, 自己负责拆除。
5.4.3 复杂型锁定和标识操作方式
5.4.3. 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或一个以上的, 应编制复杂型电气锁定和标识控制计划:
a) 有多个电源;
b) 涉及多个部门;
c) 由多个工序操作;
d) 位于不同的位置;
e) 涉及多个组织;
f) 具有不同的断开方式;
g) 具有特殊的顺序。
5.4.3. 2 复杂型锁定和标识操作应由一个专门的人员负责。
必须专门指定一个专业人员负责控制复杂型锁定和标识操作程序, 确保所有电源均处于锁定和标识的控制之下, 负责人还应向所有从事上述工作任务的所有工作人员解释清楚。
5.4.3. 3 复杂型锁定和标识操作程序负责人的职责
允许负责人指导其他工作人员安装锁和标识, 或代替其他人员安装锁和标识。负责人应对该复杂型锁定和标识的安全顺利执行负责。复杂型锁定和标识操作应处理好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电气危害。要求所有复杂型锁定和标识操作具有一个明确该操作负责人的书面执行控制计划。该计划应实现在执行电气锁定和标识操作过程中避免工作人员触电的办法。
5.4.4 协调性
制订的电气锁定和标识程序应与其他组织制订的电源控制程序保持一致, 所有组织制订的程序应以共同的场所为基础来编写。
控制电气危险的锁定和标识程序应与控制其他危险能源的锁定和标识程序保持一致, 以便上述程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制订原则。
电气锁定和标识程序应包括对可能直接接触到的有电气危险的裸露导体进行电压检测的要求。
若电气锁定和标识程序仅用于控制危险性电源而没有其他用途时, 用作电源控制的锁和标牌可与控制其他危险性能量源 (比如气压源、液压动力源、热源和机械动力源) 的锁和标牌相似。
5.4.5 培训与再培训
每个组织应按要求对人员进行培训, 确保人员了解电气锁定和标识操作的内容及其在执行上述操作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
5.5 装置
5.5.1 锁的使用
若具备条件, 安装的机械或设备的能源断开装置应能够安装锁定机构。
5.5.2 锁定和标识的装置
每个组织提供执行本部分第5章规定要求所必须的锁定和标识装置, 且人员在工作中应使用上述装置。用于控制电源危险的锁和标牌应具有唯一性, 工作人员可轻易识别电气的锁和标牌, 且上述锁和标牌不得挪作其他用途。
5.5.3 锁定装置
对锁定装置的要求如下:
a) 电气锁定装置应包括一个锁 (无论是钥匙锁还是号码锁) 。
b) 一个电气锁定装置还应包括识别安装锁定装置人员的方法。
c) 锁定装置可以仅仅由一把锁构成, 但该锁应容易被识别是锁定装置, 且具有识别安装锁定装置人员的方法。
d) 锁定装置应附带机构, 防止在非不当作用力或不使用相关工具的情况下操作断电开关。
e) 锁定和标识上使用的标签应标明禁止在未经授权情况下操作电气开关或未经授权去掉上述装置。
f) 锁定装置应符合工作环境要求和锁定装置的使用寿命要求。
5.5.4 标牌
对标牌的规定如下:
a) 标牌应包括一个带固定装置的标签。
b) 标牌应容易被识别是用作锁定和标识操作的标牌, 且符合工作环境要求和标牌的使用寿命要求。
c) 标牌的固定装置应能够承受一定的作用力。标牌附加装置应为一次性装置, 可手工进行安装, 应为自锁式装置, 不会出现自动松脱, 该标牌的固定装置应具有类似于具有可满足各种环境要求的尼龙电缆扎匝的性能。
d) 标牌的标签应标明禁止未经授权操作断电开关或拆除装置。
5.5.5 电路联锁
应使用最新的电气图, 确保没有电路联锁操作会导致正在工作的电路重新带电。
5.5.6 控制
锁和标牌需安装在电路的断电开关上。而控制开关 (比如按钮或选择开关) 不得用作主要的断电设备。
5.5.7 操作程序
组织应保存一份本章要求的操作程序, 并将操作程序发给所有工作人员。
5.5.8 控制程序编制
控制程序应按以下内容和5.5.9规定编制。
首先根据最新电气图提供的信息找出所有的供电电源。若无最新的电气图, 组织应负责用其他方法确定出所有使用的供电电源。
找出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各个可能面临触电危险的人员。
明确负责人及其在锁定和标识执行中的责任。
单独的专业人员控制应符合5.4.1规定。
简单型锁定和标识操作应符合5.4.2规定。
复杂型锁定和标识操作应符合5.4.3规定。
5.5.9 程序制订
程序必须确定应控制的如下要素:
a) 电气设备的断电
程序应指定人员操作电气设备的开关, 并确定其断开电路负载的位置与方法。
b) 贮存的电能
程序应包括释放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贮存的电能和机械能的要求。在接触相关电气设备或电气设备上工作前, 应按有关规定将所有电容器放电, 所有高电容元件应按规定程序短路和接地。当需要使机械设备、气压泵和液压泵时, 应释放相关弹簧或采用机械限位器进行限制, 应将其他贮存能量阻隔或释放。
c) 切断方式
程序应明确如何验证电源已被断开。
d) 职责
程序应明确谁负责验证锁定和标识操作已执行, 谁负责确认在拆除标识和锁前工作已完成, 任务完成后拆除标识和锁。如果锁定和标识是为了完成多重性 (复杂性) 的工作任务, 程序还应包括明确负责协调的人员。
e) 检查
程序应确保电气设备在锁定情况下无法被重新启动。当操作可动作的电气设备控制器, 比如按钮、选择开关和电气联锁等时, 应确保电气设备无法被重新启动。
f) 检测
程序应明确检测时的下列内容:
——使用什么样的电压检测器, 由谁负责检查电压检测器在使用前后的状态;
——确定工作区域的界限要求;
——在接触指定工作区域界限内裸露导电体或电路零件前, 对其进行检测的要求;
——当电路中的操作条件发生改变或相关工作人员离岗后, 应对无电压的电路重新进行检测的要求;
——若没有进行电压测量所需的可触及的裸露导电点时, 编制程序时应考虑制订怎样验电的方法。
g) 接地
应明确电路的接地要求, 包括工作过程中是否装设接地电路, 及在执行操作中是否装设临时的接地电路。电路的接地要求可包括在其他工作准则中, 可不作为锁定和标识操作程序的组成部分。
h) 换班
当工作任务的持续时间超过一个班的工作时间时, 程序应规定将锁定和标识的操作职责转交给另一名工作人员或另一名负责人的措施和方法。
i) 协调
程序应明确在程序的执行中如何完成其他工作任务 (包括其他地方的相关工作任务) 的协调方法, 以及负责进行协调的人员。
j) 责任
措施中应明确说明在锁定和标识过程中可能面临触电危险的人员的责任。
k) 锁定和标识应用
程序应明确规定何时何地锁定, 以及何时何地标识, 还应尊循如下原则:
——锁定表示在所有禁止操作的危险能源开关上安装锁闭装置, 只有强制打开锁才能操作操纵开关;
——标识表示在所有禁止操作的危险能源开关上安装标牌, 标牌安装在安装锁的相同位置;
—当现行的断开开关不能装锁, 那么这个开关就不应被用作断开电源, 实现断电操作的安全;
——当某些设备在设计时就预考虑装了一个能实现电隔离的连锁机构, 这时允许只标识, 可以不锁定。当只标识时, 至少要使用一个另外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 措施应该明确地规定每个可能面临触电危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l) 拆除锁和标牌
程序应明确规定拆除锁和标牌的方法, 当其他的非安装锁和标牌的人员想拆除锁和标牌时, 拆除前应先找安装的人员。当找不到安装人, 拆除了锁和标牌时, 那么安装者回来工作时一定要被告知。
m) 恢复工作
程序应规定当要求锁定和标识的工作任务完成后恢复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的步骤, 设备和电路恢复通电前, 要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检查, 检查所有的工具是否收齐, 机械的限位机构、电气的临时跳接线、短路线、接地是否拆除, 确保设备和电路恢复到可通电的安全状态, 当准备给设备通电时, 负责操作通电设备或生产线的操作人员要得到通知, 使其做好相应的各种准备。措施还应包括一个说明, 说明需要检查的其他区域, 确保其他不重要的地方也能作好准备, 这个步骤应确保所有人都离开, 并解除机械的限位装置和接地装置, 做好通电准备。
n) 由于调节或测试而临时通电
程序必须清楚地规定由于调节或测试设备临时中断锁定和标识操作的步骤和被授权人的职责, 以及恢复锁定和标识的步骤, 测试设备的要求见本标准第1部分第10章, 被授权人应是可进行带电 (超过安全电压) 操作测试的人员。
6 临时保护接地装置
6.1 布置
临时保护接地装置的布置地点和方式应能防止每位人员面临危险电位差。
6.2 载流量
临时的保护接地线应能承受故障持续时间内通过接地点的最大故障电流。
6.3 装置许可
临时保护接地装置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
6.4 阻抗
放射科X线检查一般有X线透视、摄片、特殊检查等。
我单位(院、所)因条件所限一般进行X线透视和X线摄片,现仅述X线透视和X线摄影操作规程。
一、X线透视操作规程
1、透视前必须妥善对控制台上的各种仪表,如电源、电压稳定在200v,透视电压、电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2、了解病情及目的,请病人脱去外衣,拿掉一切可造成伪影的金属、膏药等。
3、透视检查应循一定顺序,射野大小适当,将受检部位靠近荧光屏或影像增强系统,以免影像放大。
4、透视应注意脚开关的断续、每数秒间隔一次,一般间断时间应长于曝光时间,以防X线管过热而受损,并减少医生眼睛的疲劳和病人医生不必要的照射量。一般集体胸部介体透视,平均每人30—60秒钟,疑难病人一次不超过5分钟为宜。
二、X线摄影操作规程
放射工作者必须掌握所用X线机特征,使其充分发挥没计效能,摄出较满意的X线照片:为保证机器的安全及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X线机,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1、X线机的使用原则:
①首先对X线机有基本认识,了解机器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而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的使用安全。③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可粗枝大叶。④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过载:禁止曝光时转支调节器。
2、操作技术:
①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②X线管交换开关调至需用台次位置。
③根据检查方式进行技术选择,如一般摄片应将滤线器、体层、点片等,调至所需位置。④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⑤条件选择,可根据摄片位置,病人情况调节行状值(kvp)毫安值(mA)和曝光时间(s)。
⑥以上各部完毕,患者调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⑦曝光完毕,切断电源,将电源调节到最低值。
射线防护负责人防护责任制
1、防护负责人必须对本公司探伤室安全性负责,对防护设施的改进和完善负责。
2、探伤人员就业前,必须安排其进行体检,有不适应者症者,不得安排此项工作。
3、平时要加强对探伤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遵守〈〈辐射安全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计量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及时了解探伤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射计量变化情况和健康状况,搞好预防保健,切实保障探伤人员的身体健康。
5、对不适宜从事放射工作得人员,要根据情况给予减少接触、短期脱离、疗养或疗养等安排。
6、彻底清查、消除隐患,经常现场指导工作。
放射科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一.按放射科医疗器械型号、规格登记,专人保养。二.科室对器械的资料保存完整,单独建档。三.经培训完全掌握仪器功能后方可使用。四.工作时要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五.定期检查,了解仪器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六.每天清洁卫生,保持室内、仪器洁净,无灰尘、无污染。
七.违反操作规程及设备管理制度规定而造成仪器损坏者,按规定进行赔偿。
八.非本机操作人员不许上机,违者对科室及有关人员进行罚款。
1知识全面
放疗设备, 尤其是直线加速器, 其结构复杂, 知识结构包括微波、核物理、微电子、计算机通讯、电力、机械、水冷、温度传感等多种领域, 比现行的医疗设备复杂, 而且没有实现集成化, 加速器的维修仍然是必须修到集成块一级;所需知识, 对每一位工程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全俱备, 需要积极学习, 不断总结, 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2细心, 负责
加速器属MV级治疗设备, 任何不细心的维修都可能大范围地伤害病人甚至给病人带来致命的危害, 否则会出现由于剂量连锁故障而照死病人、成批照伤病人的事故, 每一位放疗工程师都应高度重视剂量安全工作。同时, 任何粗心的维修都可能扩大故障, 为医院和科室造成重大损失, 所以各加速器厂家都要求工程师维修时要:“多动脑, 少动手, 想好了再行动”。
3练就过硬本领, 保证机器正常运转
放射治疗进行的基础是治疗设备要能正常运行, 停机不仅每天损失几万元, 损害放疗科的声誉, 而且放疗设备的故障率相对医院现行的设备要高许多:现在各加速器厂家所保证的停机率≤5 %, 按260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也要10多天, 这还是厂家保修且理想情况, 而且仅指大故障, 不包括每天的小故障、小情况;如果超过该时限, 厂家并不负任何赔偿责任;这就要求放疗工程师练就过硬本领, 最大可能保证机器正常运转。
4不怕困难, 连续工作
机器故障发生往往需要工程师连续抢修, 有时可能会连续多日从早到晚抢修, 要求工程师要有连续作战的品质与耐力;同时不管连续几天抢修, 也不管头天晚上修到什么时候, 只要修好机器, 开始治疗, 工程师都要坐班, 跟踪机器情况。
5不怕危险, 谨慎维护
加速器出现高压故障, 很多时候需要工程师在机房内观察故障现象, 这时工程师要承受十几MV的高辐射, 工程师要敢于面对, 年长的工程师要保护年轻没结婚的工程师;同时要敢于承受一般维修情况下的暗电流辐射;由于机器外壳拆下后, 许多高压部件、接头外露, 要注意电的危险、辐射危险、机械危险。
6要能承受压力
一旦机器故障, 医生、操作员、病人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工程师身上, 要求尽快修好机器的呼声很高, 或需要转院治疗时或需要加班治疗时, 对工程师都会有怨气;同时, 工程师的职责也要求尽快修好设备, 这就要求工程师平时练就过硬本领, 顶住压力, 临危不乱, 多快好省地修复机器, 避免出现因忙乱而扩大故障的现象。
总之, 放射治疗是一项严峻工作, 放疗工程师担任设备性能维护工作, 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 配置的工程师需要掌握全面知识, 具有整体素质, 才能确保不出人命关天的大事, 才能适应新时期放射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
摘要:通过对放射治疗发展现状分析, 提出了放疗工程师的培养的素质要求。
关键词:放射治疗,工程师,培养
参考文献
[1]胡俊峰, 刘伟, 王丽明.医学影像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研究与探索[J].医疗设备信息, 2003, 18 (10) :38-39.
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患者的受照剂量和防护
摘要:目的` 加强介入放射学诊治时患者的防护和剂量控制.方法 依据介入放射学中剂量的特异性及辐射防护要求.结果 从介入放射学患者受照剂量特征,我国介入放射学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患者剂量控制和防护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结论 严格遵循最优化原则可有效实施介入放射学中患者的辐射防护与剂量控制.作 者:雷红玉 李烨 牛丽梅 吴小琴 作者单位: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730000期 刊:中国辐射卫生 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年,卷(期):2010,19(2)分类号:X591关键词:介入放射学 患者 剂量 防护
目 录
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页 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工作管理制度„„„„„„„„„„4页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4页 放射防护组织机构„„„„„„„„„„„„„„„„4页 医院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制度„„„„„„„„„„„5页 特殊人群X射线检查有关规定„„„„„„„„„„„5页 医用诊断X射线安全防护制度„„„„„„„„„„„6页 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6页 医用诊断X射线影像质量控制制度„„„„„„„„„7页 电离辐射危害告知„„„„„„„„„„„„„„„„7页 放射诊疗医疗质量管理制度„„„„„„„„„„„„8页 放射诊疗设备维护与保养管理制度„„„„„„„„„8页 放射诊疗科室主任职责„„„„„„„„„„„„„„8页 放射诊疗科主任医师职责„„„„„„„„„„„„„9页 放射诊疗科主治医师职责„„„„„„„„„„„„„9页 放射诊疗科医师职责„„„„„„„„„„„„„„„9页 放射诊疗科技师职责„„„„„„„„„„„„„„„9页 放射诊疗科技士、技术员职责„„„„„„„„„„„9页
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我院特制订本规定:
一、采用有效的职业病放射场所防护设施,并为放射工作人员及患者提供个人使用的放射防护用品。为个人提供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护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二、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放射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计量仪。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及患者使用的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修、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三、实施专人负责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并确保监测计划和实施处于方案正常运行状态。按照国家有关放射卫生的法规、标准等规定,定期委托经省卫生厅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本医院放射诊疗设备进行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存入本医院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放射工作人员本人公布。
发现放射诊疗设备及放射工作场所检测数据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治理后,经检测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四、放射工作人员及放射防护负责人应当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和法规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安全有效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规范》要求,对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普及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督促放射工作人员遵守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放射工作人员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放射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放射工作人员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本单位应对其进行教育。
五、对从事接触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放射工作人员,本单位将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放射工作人员。
本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工作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放射诊疗工作;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工作人员,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作人员不得调离岗位及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六、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工作人员的职业史、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工作人员离开单位时,可以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盖章。
七、切实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权益不受侵害。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保健休假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要求,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由本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工作管理制度
一、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
二、医疗机构设置放射诊疗项目,应当按照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的类别,分别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和设置放射诊疗项目申请。
三、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兼)职的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放射诊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保证放射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四、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五、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六、医疗机构应按相关法规规定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放射防护安全知识培训,保证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1、本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范围为院内从事放射诊疗活动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2、医务科负责本院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和放射防护培训档案,并妥善保存。
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必须是正规学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人事科对新录用或调入的拟从事放射诊疗的人员必须依据有资质的体检机构出具的上岗前体检报告,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才可以录用。
4、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上岗前,医务科应为其配备个人剂量计,及时安排其接受放射防护法规和防护知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向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为其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5、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每2年到有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也应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由医务科在7日内如实告知本人,并将结果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档案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根据体检机构的意见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及时予以安排。
6、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按照规定佩带个人剂量计,每3个月检测一次,检测结果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档案中,对于个人剂量高于剂量限值1/4时,必须由医务科查明原因,告知本人并采取相应措施。
7、放射工作人员每2年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档案中。
8、对怀孕或在哺乳期间的妇女,不得安排应急处理和职业性内照射工作。
9、放射工作人员在职业健康监护、个人剂量检测、防护培训中形成的档案以及《放射工作人员证》归医院所有,由医务科统一保管,终生保存。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档案,医院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复印件上签章。
医院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标准,防止放射性危害,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放射性建设项目的评价,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的定期检测工作。
2、医务科负责本院的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工作,建立并保存检测与评价档案。
3、医院新、改、扩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委托具有省卫生厅资质认可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取得评价报告后及时向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取得认可批复文件后,方可施工。
4、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委托原预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取得评价报告后及时向辖区有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并变更《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方可投入使用,未经竣工验收合格不得结清项目施工有关经费。
5、正常使用的放射诊疗设备,应每年委托省卫生厅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一次状态检测;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也应经省卫生厅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6、本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和防护设施应当每年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标准。对检测发现有明显辐射泄漏的,应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和检测机构的建议进行整改,整改后应及时进行复测,确保整改到位。
7、检测与评价有关报告应向放射工作人员告知,妥善保存,并及时向辖区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特殊人群X射线检查有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我院特制订本规定。
一、儿童X射线检查
1、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儿童X射线诊断适应症,应优先考虑非电离辐射检查方法,确有正当理由方可申请X射线检查;
2、未经特殊允许不得用儿童做X射线检查的示教和研究病例;
3、除临床必需的X射线透视检查外,应对儿童采用X射线摄影检查;
4、必须注意到儿童对射线敏感,其身体较小由布衣控制体位等特点,采用相应有效防护措施;
5、使用移动设备在病房或婴儿房内作X射线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减少对周围儿童的照射,不允许将有用线束朝向其他儿童;
6、对婴儿进行X射线检查时,一般不使用滤限栅;
7、对儿童进行X射线检查时,应使用固定儿童体位的设备。
二、育龄妇女和孕妇X射线检查
1、严格限制对育龄妇女进行X射线检查;
2、对育龄妇女、孕妇必须优先选用非X射线检查普查方法。根据临床指征确实认为X射线检查是否是合适的方法时,应尽量采用X射线摄影代替透视;
3、对有生育计划的育龄妇女进行腹部或骨盆部位的X射线检查时,严格使检查限制在月经来潮后的十天内进行。对月经过期妇女,除有证据表明没有怀孕以外,均应当作孕妇看待;
4、妇女妊娠早期,特别是在妊娠8-10周时,原则上不进行X射线骨盆测量检查;
5、孕妇分娩前不应进行常规的胸部X射线检查。
医用诊断X射线安全防护制度
1、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配合有关临床医师做好X线检查的临床判断,遵循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正确、合理地使用X线诊断。
2、除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3、放射工作人员在同室操作情况下透视,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4、用X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
人员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摄影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调整附加过滤板;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同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6、摄影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只有把受检者送到固定设备进行检查不现实或医学上不可接受情况下,才可使用移动式和携带式X线机施行检查,检查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8、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须报请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9、进行X线检查时,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殊注意防护。非特殊需要,不得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孕妇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以避免对胎儿的照射。
10、在放射科临床教学中,对学员必须进行射线防护知识的教育,并注意他们的防护;对示教病例严禁随意增加曝光时间。
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及时有效的调查处理放射事件,减轻事件造成的后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辐射安全应急组织及职责:组长为本单位法人代表,副组长为分管领导及放射诊疗科负责人,成员由有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放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响应处置及解除。
二、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发生人为失误或放射诊疗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诊断、治疗实际用量/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超范围;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等情形)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接报后应立即报告辐射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组长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人员参与应急处置。
三、放射事件应急响应处置:
1、当射线装置发生人员超剂量照射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封锁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检查室,通知设备生产厂家,并立即报告当地环保部门、卫生部门,配合上述部门进行应急调查处理。
2、立即转移受照射人员,送至黑龙江省职业病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3、配合行政部门查明原因,对设备故障进行检修。
四、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的解除:
当发生辐射事件的射线装置修复后,必须经有资质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状态检测合格。对事件有关资料及时收集,认真分析事件原因,并采取妥善的预防类似事件的措施,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医用诊断X射线影像质量控制制度
一、医疗机构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2、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4、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5、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二、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断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
保证监测规范
三、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四、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的,应当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周密的普查方案,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五、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放射工作人员应保证摄影质量,避免重复照射。
电离辐射危害告知
1、人体受到放射线照射后,可能产生潜在危害;
2、非特殊需要,受孕8—15周的孕妇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其他孕期的孕妇、婴幼儿、少年儿童慎检;
3、要权衡利弊,在没有其他更好的检查方法时,才用放射线检查;
4、检查时,每次只容许1人进入机房,并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5、不得将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6、尽量要求医生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7、有权拒绝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放射诊疗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理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
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
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和落实情况检查。
7、明确各级人员的冈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
放射诊疗设备维护维修制度
1、医用放射诊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强化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意识,定期维护并及时做好维护记录,确保机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应有专人负责机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并建立专册登记簿。完善保管技术档案,说明书资料,使用登记,维修记录,购置仪器设备配件及保管,计量检测原始数据等。
3、建立放射诊疗设备日常操作常规及各级质量控制体系,使图像及胶片质量尽可能满足诊断及临床的需要。CT室大型设备的使用人员,初次操作医疗设备前,应接受相应时间的操作培训,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3、定期请专业人员检测机器的输出量及相关性能,协助维修人员做好质量控制和校准工作,使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4、机器发生故障,停止使用并及时汇报,做到不带病机使用和操作,并通知修理部门协作修理,及时记录。与厂方工程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利用电话支持、远程诊断、现场维修等多种方式,快捷地处理问题。对易损易耗部件的采购储存和使用要进行登记管理,确保各环节的衔接,以缩短维修时间。
5、保持设备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合适的温度、湿度条件。
6、交接班时要交待机器使用情况正常与否,有无异常情况。
放射诊疗科室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行政管理工作;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放射诊疗科技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投照工作,参加较复杂的技术操作,并帮助和指导技士、技术员工作。
3、负责本科机器的安装、修配、检查、保养和管理,督促本科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
4、开展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技术操作,并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
5、参加集体阅片和讲评操作质量。
放射诊疗科技士、技术员职责
1、在技师、医师指导下,担负所分配的各项技术工作。
2、按照医师的要求,负责进行放射诊疗操作、治疗工作。
3、配合技师进行本科机器的安装、检修、保养、整理和清拭工作。
4、负责机器附件、药品、胶片等物品的请领、保管及登记统计工作。
5、积极参加技术革新和科研工作。
1机房选址与房间整体布局
大型放射类设备机房的选址, 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建筑情况与环境进行综合考虑。
机房的整体布局选择应该在满足功能性要求前提下, 尽量提高医患人员的行医就诊环境。通常由下列房间组成:登记区、候诊区、准备注射间、扫描间、操作间、设备间、主任、医生办公室等房间。
新机房建设前须报备当地环保部门, 在当地环保部门对现场评估认可后, 方能进行后续工作。
2机房要求
2.1 扫描间
大型放射类设备扫描间要符合所安装设备的尺寸要求, 同时由于大型放射类设备的机架等设备, 重量都比较重, 因此要特别注意地面的承重能力, 如果不能达到要求须对地面进行必要的加固, 以防止沉降。
电缆沟在施工时可以要求, 机架位置的电缆沟比其它位置的电缆沟高一些, 这样可以在万一发生漏水时可以该比其它位置高, 这样不容易存水, 对设备连接处也是一种保护。
还有一点也要注意, 在对电缆沟施工时, 一定要跟场地工程师确认强、弱电及数据线是否需要分开布设。因为曾经发生过由于强、弱电及数据线没有分开布设导致图像产生伪影, 很长时间查不出原因, 致使厂商和院方都遭受不小的损失, 所以对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地面必须水平, 此类设备的误差一般都在≤±1 mm之间。施工时应预留设备进入的通道。这个通道预留尺寸的大小, 和场地工程师的认真态度与安装设备实际经验的多少密不可分。例如:我院在安装一台大型设备时就发生过这样一个事例, 场地工程师在看完现场后认为设备无法转弯, 不能一次性进入, 因此要求预留比标准尺寸更大的位置, 以便设备能够进入。这样就导致在设备进入后, 必须要进行第二次土建施工, 这样会对设备有可能造成损坏, 同时也导致设备投入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该场地工程师对本公司运送机架工具的性能不是很了解, 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实际上该设备机架运输工具为液压万向运输工具, 运输该设备时只需要将设备运送到与预留位置垂直角度后向机房内垂直运动即可, 因此只要按照标准尺寸预留即可, 并不需要进行二次施工。
放射线防护屏蔽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 因此要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认真施工。对于放射线墙体屏蔽防护可以用铅皮也可以用重金石粉做防护屏蔽。铅门的选择, 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并参考安装设备的最大曝光条件予以选择。同时不要忘记安装X射线警示灯标记及预留曝光控制线接口。
2.2 操作间
操作间的面积应按照厂商的要求设计, 在与扫描间相邻的隔墙上根据要求, 安装铅玻璃, 铅玻璃的防辐射当量, 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并参考安装设备的最大曝光条件, 进行施工安装。和扫描间相连的电缆沟, 应该尽量在墙壁下及拐角处施工, 绝对不能直接处于观察窗下。
2.3 设备间
设备间的面积根据设备安装要求进行施工, 并配置大型放射类设备专用电源柜和建筑电源 (220 V) 控制柜。还要安装设备用电源柜、控制柜、水冷机等辅助设备。
专用电源系统应该采用符合国家规范的供电制式, 一般为电压380 V±10%、频率为50±3 Hz、相间电压最大偏差不超过设备生产厂商的要求, 根据设备的最大瞬间峰值和连续电流值, 作为最小过流保护器的额定电流数值。
注意设备间里还要布设电源插座及足够的照明电源, 以方便今后的维修。
大型放射类设备要有单独地线, 不得与医院建筑物或其它设备共用地线, 由于地线对设备安全运行及人员的安全有很重要的作用, 需要有良好的地线作保障。地线的数值要严格按照厂商的要求施工。对于室外设备要有适当的防护措施。
在设备间的选址上一定要慎重, 在我院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故, 由于对设备间没有认真选址 (该设备没有水冷机组) , 在设备安装完成后, 在设备间里有一条主上水管路, 一条消防主管, 两条冷热水支管, 这些隐患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结果主上水管路发生泄露, 由于已经要求设备供应商为所有设备柜加装约10-15 cm的架子, 所以此次漏水没有对设备造成损坏, 但此事故导致停机检修, 影响了设备的使用。 所以设备间, 应该不铺设上、下水及供暖设备, 如果因为设备有水冷机等设备, 需要上水则应做好预防工作;同时因为电气设备最怕灰尘, 所以要注意防灰尘;设备间里的落地设备机柜应加装约10-15cm的架子, 有条件可以给架子上加装轮子, 方便维修等使用;设备间应密闭并加装空调设备。
3建筑电源及弱电系统
3.1 建筑电源 (特殊要求除外) 根据我国标准采用220
V供电系统, 如医用辅助设备、医疗用电、照明、插座等用点设备。
3.2 弱电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系统、门禁系统、安全与对讲系统等。
总结:前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细致的准备工作, 施工中全过程、全方位参与, 高标准严要求, 严把质量关, 都是大型放射类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与保证。同时也要保证后期的软件设施同步跟上, 如对设备温、湿度的控制, 良好的通风条件, 机房设备及周围环境的清洁, 人员的素质等也是设备正常运行、准确诊断, 必不可少的条件因素。
摘要:本文从机房选址、机房施工等方面介绍了大型放射类设备场地的准备流程, 对施工过程中的场地、机房、屏蔽、强、弱电、地线等进行阐述, 总结出了针对大型放射类设备场地安装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安装流程及经验, 满足了使用要求, 对于大型放射类设备的安装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放射科设备操作要求】推荐阅读:
放射科设备检测维护制度05-24
放射性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06-03
放射科医生总结05-29
放射科工作方案09-27
放射科质量控制方案06-10
放射科寒假见习报告07-08
放射科防护培训总结09-21
放射科质量控制汇报10-09
放射科常规安全检查10-22
新员工放射科培训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