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选9篇)

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1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成为世界强国,实现祖国,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当代的高中生,我们责无旁贷,而要求实行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头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灯塔,它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彼岸、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的共同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路标、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和应有主义,也是人民对于社会发展的共同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标尺,它规范着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公民应该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该遵守的根本道德准则。

党的十八大不仅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而且,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这要求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人

们的思想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坚持重在建设着力铸就人们的精神支柱;尊重差异性、包括多样性,在持之以恒中不断壮大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力。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八大必将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全面规划,从而进一步激发起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阶级、任何一个社会力量,能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归根结底要看他能否遵循历史的规律,解决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最紧迫、最根本的问题。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政治力量都提出过自己的主张,都曾在政治舞台上表演过,但最终都成为勿勿过客。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即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和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也体现了时代精神,是14亿国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自觉地践行、激扬这一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必须遵循的价值取向。为了创造精彩的人生,当代青年理应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内涵,否则,就难以明白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怎样才能扣好。

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2

心态即心理状态, 是指人对事物发展的反映和理解, 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 它既有暂时性, 又有稳定性, 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表现。心态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决定着一个人的方向和行为。

每年毕业季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 走向职场, 准备接受人生新的挑战。 但不是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如果在离开校园, 进入社会的时候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就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会碰壁, 会迷惘, 会痛苦。 因此, 要让毕业的路走得顺利, 大学生必须明白大学毕业意味着什么, 才能拥有迎接挑战的健康心态。

一、恪守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是大学毕业生塑造健康心态的基础

大学毕业是真正人生的开始, 是承担责任的开始。 一个人的孩童时代和学生时代是长身体, 学知识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既不懂又不能承担社会责任。 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承担社会责任的开始, 年轻人在大学里学习了许多知识, 观察了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但他只能从实际意义、实践意义、 社会意义和认知意义表面上去理解自己的所见所闻。 此时的青年很容易说些错话, 办些错事, 却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毛泽东同志说过:“他们最多算半有知识。而这些知识能否干成一番事业, 还要打一个问号。 这要取决于他们以后的努力和实践”。 这些人在家里和校园里有了错误, 往往得到的是谅解, 帮助和鼓励。 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 面对严格的纪律制度与法律约束, 就要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价值准则, 是塑造大学毕业生心态的基本尺度。 大学毕业就意味着人生真正的开始。 参加工作前的人只是作为单纯的人存在着, 成长着。 参加工作后, 人则开始作为社会人的存在和成长。不管大学毕业生主观上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也不管大学毕业生是否成熟到符合社会的要求, 社会和社会的人们都是这样要求大学毕业生的。 如果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塑造自己的健康心态, 仍然以一个孩子的身份自居, 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承担责任, 就达不到社会、工作对人的要求。 达不到要求不仅仅让自己在经济上蒙受损失、 找不到匹配的工作、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同事和领导的评价自然会下降, 致使自己长期处于被压抑、不得志的状态。

不愿承担责任作为一种行为表现, 其心理上就是不追求完美。因为不想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严格要求, 对于“责任”二字的理解不够深刻, 自然也不愿意承担责任。有的毕业生疑惑:“责任是什么?”、“为什么要我承担? ”、“承担得不好后果也不会很严重吧?”, 正是这种对责任的不正确理解, 成为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大思想障碍。其实大学生不如尝试追求完美。 如果有了追求完美的心态, 就会强迫自己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将自己的责任完全履行并试图在周边的领域做得更好。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 人无压力轻飘飘”。对于大学生也是一样, 如果你始终不愿意追求完美, 那么你做的事情永远不及格;相反, 如果你不断激励和驱动自己做得更好, 你就能够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不断地承担更大的责任。

大学生并非不能承担责任, 而是不愿承担责任。这是因为大学生没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并及时纠正心态养成出现不切实际的想法。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年代, 大家都是家里的掌中宝, 说也说不得、碰也碰不得。 更何况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了先进的知识、理论, 接受了思想的冲击和洗礼, 更加觉得自己了不起。 于是形成了一种盲目自大又娇气的 “少爷”心态, 这种心态直接的表现就是不愿承担责任、不愿追求完美、同时又觉得自己不可一世。 显然, 这种心态在工作中是要不得的。大学生必须明白, 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思想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一切理论、知识、思想都是不具有竞争力的。 而你的管理者、你的家长等前辈则更具有经验。年轻人不妨放平不可一世的心态, 虚心接受前辈的指导。 这样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劣势、自己的漏洞和缺陷, 产生追求完美的动力。 年轻人有冲劲、年轻人学习能力强, 如果年轻人不能将自己的冲劲和学习能力充分调动, 不去追求完美、承担责任, 那么年轻人还有什么优势呢?年轻人对自己的期望值总是很高, 如果不能建立并发挥自己的优势, 怎么能够证明自己水平高、怎么能实现自己的高期望值呢? 试想, 一个不愿严明纪律, 规范自己道德行为, 不爱国家的人, 一个对待工作只问报酬缺乏责任心的人, 一个在生活工作和交往中时时弄虚作假的人, 一个内心冷漠、对同学同事喜怒哀乐无动于衷的人, 怎么能承担起社会责任, 实现自己的高期望呢?

大学毕业生的特性告诉我们, 他们首先必须要塑造好面对复杂社会现实的健康心态, 顺利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身份的转换, 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对复杂的社会做足心理准备。 要把能融入社会、学习做人放在第一位, 要深入社会、认识社会。同时要更好地理解人生, 认识自己, 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增强团结自律意识, 为塑造健康心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社会层面的导向是大学毕业生塑造健康心态的动力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社会的价值引导, 追求自由和法制, 维护实现公平和正义, 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个人的理想、目标、前途只有与社会的总目标、总趋势一致才能获得社会的最大支持并最终实现。大学是高等教育, 即使在当代发展的社会条件下, 高等教育仍然是很多人心中向往实现的愿望。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招生规模已达到了同龄人的一半左右, 这说明数以百万计的中国青年在亿万人民劳动积累的阳光下充分享受着人类文明。周恩来总理在给大学毕业生作报告祝福时说:“大学生不要忘记, 是很多不能上大学的同龄人用辛勤的汗水供养着我们的大学生。 ”我们要把握好来之不易的教育资源, 珍惜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将教育的输入转化为对社会的输出。这不仅仅要求大学生在书本知识上追求完美, 更重要的, 是在立功、立德、立言上比一般人要做得更多更好。 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背景下, 作为劳动能力强, 竞争力更强的大学生, 解决衣食住行不成问题。 但今天的大学生不能把解决衣食住行当做第一目标, 更不能当做唯一目标。 孝敬父母, 回馈社会, 才是一个人的社会义务和政治责任。一个人的回馈和奉献应该大于对他的抚养和教育, 只有这样, 社会和人类才能不断前进, 人类文明才能不断积累扩大和提升。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 实际上却非常重要。 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铁律。 我们不能不承认, 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和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候, 我们也曾付出了重大的道德缺乏和责任迷失的代价, 所以大学毕业生应该自觉抵制西方价值影响, 克服个人主义和极端利已主义, 在关心自我发展的同时, 还要为关心社会进步, 为促进社会进步而努力。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 不是所有我们想得到的都能得到, 不是所有想实现的都能实现。往往要从事一些自己并不是非常有兴趣的职业, 在这种情形下, 个人需求尚且得不到完全的满足, 我们就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以社会需求作为理想, 保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和回报社会的决心。其实是否回报社会, 主要在于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及感恩的方式。 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要记得回报, 你的家乡需要你, 你需要伸出援手, 社会道义需要你, 你不能退缩, 不能做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事。毕业生要始终怀有感恩之心, 优秀的品德和社会人格, 也是一个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和在未来职业生涯道路上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大学毕业, 首先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能够回报社会的人, 而不是一个钻社会空子, 投机取巧的人。 习总书记说: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 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希望与重托。 对大学毕业生来讲, 有什么样的人生志向, 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轨迹。 大学毕业生要自觉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复兴、人民的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人民、奉献祖国, 让自已的人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中国人民生活的幸福梦, 为全人类的进步努力奋斗。真的坚定的选择感恩和回馈, 你就是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蜕变, 你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生活有意义的人。 一个为塑造健康心态获取强大动力的人。

三、弘扬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是大学毕业生塑造健康心态的源泉

“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国家的价值引导, 它强调“ 用共同理想引导和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向一个目标前进, ” 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国际竞争力, 促进社会发展, 在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 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 倡导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价值引领和主导, 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 坚定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大学生走向社会, 必须清楚地理解价值的含义,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样才能塑造健康的心态面对来自复杂社会的种种挑战。 我们不能庸俗化, 把价值简单理解为值多少金钱, 我们也不能书斋气, 只从文字定义上去理解和把握。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需求分为几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其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也就是说人的最高追求应该是实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价值只有融入国家的发展中才能得以实现。

价值, 有物质方面的, 也有精神方面的。 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区别。 人要为自己活着, 又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你的存在要以社会价值为前提,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所做的一切, 都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种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结合的价值观。邓小平同志则从党性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高尚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 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 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为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马克思从青年时期就确定了一种立项原则, 就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 联系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负面现象, 再谈理想是不是脱离实际了呢? 实际上一个人的理想, 生活并不限制他向前发展的努力。人类史在肯定和发展社会正面现象的过程中是不断前进的, 每个人也是在选择和坚守正能量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进步和成长的。

追求价值的最大化是一种成功, 也是一种乐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人生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毛泽东同志倡导: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它在丛中笑。 年轻的、现代的大学生应该看得更远、看得更深、干得更实、走得更潇洒。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关系四个角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国家”的重大问题, 是自古以来国家理想的时代概括, 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是大学毕业生塑造健康心态的无限源泉。

四、塑造健康心态,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勤学、修德、明辩、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勤学是前提。只有勤奋刻苦、用心于学, 才能掌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真本领。修德是基础。“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 只有修好公德, 又修好私德, 才能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明辩是保障。只有在正确与错误决择时能明辨是非, 在做人做事原则问题上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笃实是关键。只有踏踏实实干事, 堂堂正正做人, 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才能为国奉献、成就宝贵人生。然而, 在人生和事业的节点上, 选择非常重要, 它会成为是非成败的分水岭, 必须慎之又慎。 原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同志曾对毕业生说:“当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 换了一个新的环境, 都会发生一个适应问题。 ”“一个人适应工作能力的强弱, 反映它在政治上的强弱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大小。”“这是政治上提高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者永远认为客观决定主观, 从根本上说, 不是人选择工作, 而是工作选择人, 如果人们不能适应工作的选择, 就会落后于形式。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工作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选择是双向的, 对等的。但是, 从对工作的适应上看, 当然工作要选择能胜任的人, 个人的选择只能是掂量自己的能力, 尽量争取符合自身期望的选择。 不能眼高手低, 也不能自暴自弃。

“年轻的大学生身上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眼高手低”。总认为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往往轻率地拒绝了一些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 结果还是找了一份 “低于自己期望”的工作。 其实用人单位是市场上掌握信息完全的一方, 做出的决策和选择是反映市场供求的, 它们有着天然的信息优势。 大学毕业生是信息较少的一方。另一种是在择业过程中有心理落差。大学毕业生经常觉得自己掌握了很多技能、很多知识、自认为很多事情会做, 其实根本没有做过, 根本不能胜任。 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焦虑、急躁的心情, 找工作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为了避免眼高手低心态对于求职的影响, 大学生应该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放平心态, 用谦虚、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将所学知识用实践的方式转化为自己的成果;第三要不断收集外部信息, 不能闭门造车, 只有具备了相对完全的信息, 才能够洞悉自己在人才池中的分位值, 了解真正与自己匹配的工作。 为了做到知己知彼而不是眼高手低, 同学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获取信息, 同时多参加宣讲会、求职社团了解工作与单位情况。 与此同时, 同学们还要注意与他人的交流, 不论是同学、朋友, 还是老师、前辈, 与他们交流, 多少都会有所收获。 更重要的一点, 是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 开放的、谦逊的心态, 这样的心态在求职过程中是致关重要的。

树立择业观, 我们还必须了解用人单位看中什么, 用人单位对员工最看重的就是完成任务的能力。首先看是否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第二看是否有清晰的思维能力, 包括分析能力、预测能力、变通能力。第三看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一定不能只有专业技术的思维, 那只会是纸上谈兵。 最后是勤恳认真的工作态度, 没有单位希望自己花钱雇来的人每天都 “混” 或者是“爷”。

什么特质能够帮助我们完成任务, 有的看起来和完成任务没有直接联系, 实际上也发挥着作用, 譬如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至少应该做到融入这个单位, 不要让别人讨厌自己。 从另一个角度看, 我们要完成的任务经常需要别人的协助, 如果人际关系差, 怎么能期待别人尽心尽力帮助自己呢? 如果我们还想得到提升, 用人单位看重的则是素质, 那就是管理能力, 往往需要一些特别的能力才能完成, 获得提升还要有一定的威信, 不然就算你提升了, 也没有人愿意听你的, 那又怎么能做好管理呢? 而威信的形成取决于三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身作则, 敢于担当的勇气。

大学毕业生们要始终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实践中落细落小落实, 使之内化为精神追求, 外化为责任担当, 从自己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做起, 从现在做起, 使自己的思想状况和观点始终稳定, 方向始终正确, 塑造健康心态, 树立正确择业观。 期待大学毕业生们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要:心态决定一个人的方向, 对人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大学毕业生的心态, 直接或间接地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影响,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 并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毕业生健康心态的塑造中。恪守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 是塑造健康心态的基础;坚持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是塑造健康心态的动力;弘扬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 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 是塑造健康心态的源泉。大学毕业生, 塑造健康心态, 树立正确择业观, 才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毕业生,健康心态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 2014-05-24.

[2]姚裕群.论经济发展和高教发展中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R].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7.

[3]周文霞.当代大学生择业新趋势解读[N].光明日报, 200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人民出版社, 2013.

[5]宋泰年.略论党的思想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6]蒋南翔.蒋南翔文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7]周石.大学生就业“七忌”[J].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 2008 (04) .

[8]丁大建.毕业了你将去哪里——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分析[M].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4 (03) .

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教育与拓展 践行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9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体现时代发展的精神和要求。学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小学教育,对学生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字眼显得极为深奥,但并非遥不可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对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在指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如每周的班队主题活动、校园广播中爱国文明板块等活动中都渗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学习,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收获和发展。但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社会上多种思想观念交锋、碰撞,各种思潮在学校持续涌入、更新,已经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各种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对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更明显。

一、社会生活大环境带来的影响

就拿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来说,社会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是深重的。近几年,随着家乡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有了极大的转变。另外,随着外来移民的迁入、流动人口的增多,不同生活观念的摩擦,导致民风下降。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腐蚀、毒害着学生,如一些读书无用论等思想,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甚至出现一些学生一毕业就辍学回家,过早开始社会生涯。

二、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家庭文化氛围的创造与培养深刻影响着学生。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如赌博和酗酒后的言行、长辈教育方法方式不当、父母对学生管教得过分严格等,及家庭结构缺损、成员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的细心调教和关怀……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我曾接触过一个学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束缚了其自由,如不能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让他到邻居家去等行为,导致这个学生不会与他人交流,性格孤僻,更别提关心、礼貌待对别人了。

三、学校的影响

学校受应试教育的深度影响,很多时候均“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定成败”,其教学以迎合考试试题结构和考试主要内容为主,这样学校就容易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放松或忽视德育。一些教师认为对学生越单纯越好,对德育的认识上出现严重的“错位”,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师眼中的“优生”“差生”,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戴有色眼镜看人,只看到“优生”,看不到“差生”。

指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应该侧重于文明、和谐、平等、法治、爱国、诚信和友善等方面。

1.重视文明教育

文明包括文明礼仪、文明素养等方面。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让学生从小养成对他人讲文明礼貌,这样有助于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和谐平等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他们一视同仁,创建平等和谐的班级、校园文化。家庭要创造平等和谐的关系,社会也要共建和谐的社会文化,大家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伦理规范。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讲究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讲取信于人,信任他人。教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如对同学、老师、父母长辈、朋友的诚实与信任。当前,我国正大力倡导“以德治国”,作为“德”的内容之一的诚信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社会的责任。

指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不再是遥不可及、深奥的字眼。教师要让学生在锻炼中增长见识、磨砺品质、提升素质,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还要全面提高教师指导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教育学生砥砺品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着力锻造和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篇4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做到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青年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定型的时期。这个时候,确定什么样的人生理想,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对一个人至关重要。人生如扣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青年只有在面临正确与错误抉择时能明辨是非,在做人做事原则问题上能坚定正确的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人生理想的坚守、信念的坚定源自一个人思想的成熟。哲人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如果放弃了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和省察,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如果不经历思想的磨砺和锤炼,人生信念就容易左摇右摆。因此,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学会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在人生每个关键路口做出正确选择。当前,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信息、思想相互交杂,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的诱惑、陷阱相互交织,广大青年只有炼成思想和价值观的“火眼金睛”,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中洞察人生的真谛,才能从容自信地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前进。青年意味着无限可能,也伴随着无穷的选择。无论择业还是做其他选择,一个人如果只是考虑一己之得失,那就太渺小了,要学会从社会、民族、国家等“大我”出发,把个人的事业与同胞、人类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会得到大幸福。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价值观则分别是人们对人生问题、价值问题的根本意见。“三观”是人生的总钥匙、总开关。有了正确的“三观”做指导,对一切是非、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明察秋毫,自然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石,而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孜孜不倦的求知过程中探索人生的奥秘。

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5

一、宣传引导机制。宣传引导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一要通过学校广播站、报刊、网站等校园媒体搭建多方位、多维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平台。学校要在纸质媒体,譬如学报和学生刊物上开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在学校广播电台、学校电视台开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节目;在学校网站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页面。特别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二要组织大学生集体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要定期组织学生集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文本,以院、系或者专业班级为单位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三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宣传活动,通过建立校园宣传栏、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征文、评优活动,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课堂教育机制。课堂教育是大学生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合理设置、安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关的课程,强化大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其次,要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技术创新,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启发,激发大学生对于此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性。再次,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扣当前社会历史环境,深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的脉络、内涵,及时了解相关理论的最新进展,树立帮助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目标。

三、教师示范机制。教师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道德的表率,“为人师表”是对教师道德责任的高度概括。对于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教师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爱岗尽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它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承的重任,更担负着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使命。教师通常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在青少年的成长中留下印记。只有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道德的典范,才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四、典型感化机制。典型感化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鲜活的榜样人物和典型事例可以帮助大学生置身具体情景之中,产生强烈的道德共鸣与价值认同。首先,要加大对于道德楷模的宣传力度,采取大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引导。榜样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循序渐进,引领大学生们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能够拉近榜样和学习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学校、学院层面的典型选拔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道德楷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理想,而是可以通过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道德实践达成的现实目标。再次,要建立学习典型的正向激励体系。对于道德品质优秀、富有道德责任感的同学予以奖励,并且将大学生的道德评价纳入综合考查体系,与学校奖学金评定、优秀生推荐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典型感化长效机制。

五、文化陶冶机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显然,是站在道德文化的高度作出了这一深刻的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与时代精神。先进文化的陶冶、滋养将有助于大学生吸纳、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其次,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同学们形成高雅、高尚的文化品位,向同学们传递正能量。再次,要大力净化校园文化,帮助同学们远离低俗、陈腐、颓废的文化垃圾,为他们创造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文化环境。

六、家教协同机制。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已步入成年,但家庭教育依然是他们人格完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补互助、双管齐下。首先,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要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在以往的高等教育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大学教育的协同功能,导致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获得家庭的有效介入。大学一定要通过学工部门收集学生家庭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以便一旦发现问题,学校能够和家庭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其次,学校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参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再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道德之中,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孝顺父母、关爱邻居,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社会实践机制。无论是道德知识的吸取还是道德人格的塑造,最终都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标准,是知识的来源,更是知识的目的。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就在于将之贯彻、实践于社会生活之中。首先,大学要发挥人才和知识优势,鼓励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调查,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依据、参考。其次,要发挥学科和技术优势,鼓励大学生参与地方科技转化,帮助形成产业优势、增加经济增长点。再次,组织、发展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号召同学们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广大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八、情感认同机制。情感是深化道德认知的基本因素,也是促使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内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也离不开情感认同的驱动。要获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首先必须为大学生提供正面的群体情感记忆。大学要为学生们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既要给予热心的指导和支持,又要包容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失误和出现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总结、分析经验教训,维护、增强同学们学习、实践的信心。其次,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引导同学们以积极、包容的心态看待生活、看待社会。再次,面对每一位学生,学校都必须做到无差别对待,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同学要给予更多关照和支持,使同学们相互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创造温情的校园人文环境。

九、行为自律机制。任何道德、观念的内化都强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是如此。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规范个人行为,是大学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大学就必须帮助同学们构建行为自律机制。首先,从他律到自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外界的引导与规制是大学生养成良好个体行为习惯的必要条件。大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原则编制大学生行为规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使之充分体现在大学生个人行为之中。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作为校风校纪建设的主要内容,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校园风尚。再次,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强化同学们的道德训练,培养同学们的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增强是非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帮助广大学生建立内心的道德原则。

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6

想要从我做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先去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结构的评价和看法,是社会主义社会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价值的总结,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是为人民服务,国家服务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而这里讲的人民的利益不只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基本人权、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必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1}十八大报告用这24个字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况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要能够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社会才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以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争当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只要简单的背下文字就算践行,我们需要去理解和体会其真正的内涵,从而与自身融为一体。不管在何时何地,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要牢记祖国,把祖国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坚决捍卫祖国的尊严,不容许他人、它国以及任何组织轻蔑祖国的威严,坚决不发表任何违背祖国、违背中国共产党的言论,不参与任何反对祖国、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游行。我们要坚持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抵制、消灭有害人民、社会、祖国的思想。在学习上树立务实、求真、求知、探索的精神,合肥工业大学校训“崇实,厚德,尚新,笃学”可能是对这最好的解释。我们要诚实守信,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胆量的新世纪接班人。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小心慎重,履行自己的每一个承诺,努力为他人树立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友善待人,与朋友、同学、老师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友好相处,主动去帮助身边每一个有困难的人,不怕牺牲个人的利益,为爱心事业奉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作为一名学生,我的能力有限,无法为祖国的荣誉而战斗。但是一切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我能做的就是现在好好学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一点微薄的力量。做好每一件本职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处事能力,为将来在社会上的生活做好准备。我是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成员,多次参与了社会志愿服务,为需要的人带去了温暖和帮助。虽然个人的力量微小,但是我们可以为他人树立榜样,鼓励身边的人参与志愿服务,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去。我们要履行自己的责任,积极走在别人的前面,为他人树立正确的榜样。这就是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内在要求。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制度,都会衍生出适应自身制度形成和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观,成为维持社会运转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运转过程张也形成了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也将必定推动社会的发张。它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更多样化,各种价值观纷繁变化,所以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客观需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它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的迫切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进行系统的整理,用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实现祖国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责任重如泰山。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参考资料:

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就业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而言,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树立积极的、正确的就业观,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是高校就业教育的现实需要。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树立就业观的重要意义

(一)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其中的就业问题, 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我国高校持续扩张的招生带来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强调, 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发布的《教育蓝皮书》指出, 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毕业时初次就业率仅为71.9%, 还有近133万大学生不能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为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构建和谐社会, 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择业观、平等就业观、竞争就业观, 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二) 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 它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目前, 有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观选择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理想和信念模糊、价值观扭曲、自我独立意识欠缺、团结协作观念较差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质、优缺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教育, 引导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 增加自我就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引导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成为就业观上理想远大、信念执着、品德优良、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学生。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就业观念的功利化。

许多大学生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没有考虑到社会的真正需要, 他们向往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喜欢稳定、福利保障好的单位, 不愿意深入到艰苦的、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这样的就业观与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的“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念相违背。

近年来, 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农村就业。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 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 要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各类基层服务项目。然而, 众多大学生却只向往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就职。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发布的《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 学校所在地成大学生就业首选城市, 除了学校所在地外, 毕业生签约率最高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根据北京大学关于毕业生期望就业地域的统计, 希望前去西部就业的比例为4.78%, 去中部比例仅为2.39%, 而对于北京、上海, 他们期待的比例则达到70.22%, 8.60%。这样一来, 大学生流动的地域性特征明显, 加大了地域间人才分布的不平衡, 一方面使得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 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方人才相对过剩。

(二) 过分强调专业对口。

不少大学生在择业时因循守旧, 认为从事工作和所学专业一定要对口, 这样才能够学以致用, 发挥专业特长及自身优势。他们按照这个要求固执地去选择职业, 不肯作稍许让步。如果一味追求专业对口, 这样对一些相对较冷门的、但却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有重大作用的领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例如一般大学生对能源水利、制造领域职业愿景偏低, 尽管这两个专业重要, 但是由于学习方面的原因和其他的不可抗拒的因素, 很少有人希望从事这几个领域的工作。他们仅仅看到了职业对于个人的眼前的利益, 而忽略了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作用。事实上, 大学生就业对口的比例是较低的。笔者就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展了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450份, 有效回收398份, 回收率88.4%, 发放问卷对象为已就业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 就业专业与从事工作比较对口的比例仅有41.46%, 有较弱关系的占比为53.02%, 完全没有关系的比例为5.52%。可见, 目前, 大学生就业中专业不对口现象很普遍。

(三) 忽视打牢专业基础。

随着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 大多数大学生一进入毕业年级就开始为应聘工作做各种准备, 托亲求友;网络上海量投放简历;千里迢迢去招聘会应聘;不惜成本购置高档衣物、化妆品;奔波于学校和社会间, 过多地承担一些含金量很低的兼职工作;或者忙碌考证, 例如会计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国际商务证书等等。但是与此同时, 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比较浮躁, 迟到逃课现象严重, 对知识一知半解, 考前一周突击只求合格通过。

(四) 就业心理出现误区。

一是一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消极,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不能正视自己在择业, 就业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面对用人单位一次次的拒收, 很多大学生在面对就业中的诸多困难时缺少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当困难出现时, 大学生通常表现为抱怨、自卑、自怨自艾、意志消沉等悲观消极的态度, 并没有想办法去提升自己, 克服困难。二是盲目从众心理。大学生在择业时, 经常会出现从众心理, 总认为大家喜欢的职业一定就是好的职业, 跟着大家走没有错, 所以听说哪个职业好, 就一哄而上, 根本不考虑自己的个性特点, 有的人就这样错过了其他适合自己的职业机会。三是消极等待心理。一部分大学生对就业采取了消极和等待观望的拖延态度。他们觉得自身条件比较好, 对一般单位不屑一顾, 品头论足, 挑三拣四, 错失了许多良机。其实他们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 白白浪费了许多机会。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树立就业观的路径

(一)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的职业指导教育。

在开展就业指导就业过程中, 要鼓励大学生把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内在动力和需求, 激发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让学生认知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功, 让他们真实感受基层成功人士的历程、老百姓的价值、贫困地区的艰辛。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二) 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中。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学校应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触摸最具体的社会基层问题, 进而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社会, 增长适应社会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价值观, 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此外, 实践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它增强了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是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 更快更准确地完成社会角色的定位和转换。因此, 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一是应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稳定场所。二是将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实现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管理。三是丰富社会实践活动主题, 让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的兴趣问题参与现实社会调查, 让学生主动带着问题走进社会, 并结合专业知识全面分析和科学解决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加强宣传, 引导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并配备专业老师进行相应指导, 对于优秀的实践活动要树先进多宣传。

(三) 坚持在专业知识教育中融入就业教育。

就业教育是一项全员化的教育, 学校上至领导, 下至普通老师都应重视学生的就业教育。一方面, 就业指导课程应融入教学计划, 学校应在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 高年级课程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把就业教育融入四年的教学计划中。另一方面, 专业任课教师要帮助大学生认识本专业培养目标、今后的就业方向、就业前景, 大力宣传行业人才成长成才业绩, 激发学生热爱所学专业, 增强大学生投身本专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同时, 可以开展“产学研协调”育人机制, 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及专业要求为牵引, 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对就业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心理调试。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告诉我们,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面对择业困难, 大学生除了要客观地分析就业环境外, 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应当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是什么, 自己的爱好特点是什么, 自己的性格气质是什么, 自己最适合干什么工作, 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等等。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 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同时, 对于一份在当前看来薪资较低的工作, 我们应从今后职业的长远规划来看待, 只要坚持下去, 定能给自己带来一份意外长远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杨天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探讨[D].天津师范大学, 2012

[2]董一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就业观[J].理论界, 2013

[3]李卫红.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4]陈薇, 赵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就业指导的路径探索[J].滁州学院学报, 2013

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8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生价值观 积极作用 导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高中阶段学生在政治课上会接触到关于马克思哲学的一部分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区别于政治原理等其它的政治知识,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确立人生目标来说,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的。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以后,无论进步与否,总是会出现短暂的迷茫。究其原因,那是源于他们本身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人生的方向的不明确造成的。未知的事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事物所带来的不可预料的后果,我们恐惧于这种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只有真正地知道了为何会恐惧,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更好。高中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学习,是引导学生打开幽暗的心理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洞穿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一双冷眼,也是学生以后的漫漫人生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哲学中讲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要改造我们的思想意识,对待世界的态度和观念,也就是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包括改造思想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针对高中学生而言,改造主观世界,也就是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坚持为之奋斗。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会涉及到他们的性格的完善和明确个人发展方向的问题。

我们哲学上讲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而高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主要表现在个人性格的完善对自己身边同学家人的影响上。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组成你的语言;注意你的语言,因为语言将导致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形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将形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将决定你的命运。因此,归根结底,还是要注意思想,端正态度。高中学生对世界的接触了解尚且停留的意识形态,因此,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以后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

高中阶段正是人生面临着重要转折点的关键时刻。学生们卯足了劲儿的在搞学习,力争着不落人后,巩固自己的学习信心。可是面对着种类繁多的各个科目的大小考试,难免会有失利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因此而垂头丧气,陷入低迷。更有甚者,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力至此,再怎么努力也是于事无补的,并开始消极怠工,索性破罐子破摔,逐步丧失了继续学习和努力的信心。这时候就需要政治教师发挥学科特长,巧妙地利用哲学部分的常识,为学生进行心理开解,是他们重拾学习的激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即任何事物内部以及各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任何时间和阶段都存在着矛盾,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观点去看待问题,防止片面性。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有矛盾的存在,才推动着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若将此原理用于指导学生正视自己所遇到的逆境和挫折,让学生明白每一次的失误和挫折对他们而言都是前进路上的垫脚石,让学生从消极绝望的泥沼中走出来,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认真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经受的挫折,认真分析解决的方法,不以一时的失利而丧失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对人生长远目标的追求,这对他们高中阶段的学习和人生长远目标的实现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

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都是早早的就立下了宏图大志,并为之奋斗终生。这就是我们哲学上所讲的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流沙河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航的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而这些诗句与我们哲学部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不谋而合。可见,远大理想的树立对人生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导向意义的。我们作为政治教师,更要充分利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及早树立人生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为人生理想的实现奠定牢固的基础。同时把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终身为之奋斗不息,这样在我们老去的时候也可以同保尔一样无憾的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9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11日18:27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各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综述

新华网8月11日电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作为同中国共产党一道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作加强思想建设的关键,紧密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扎实稳步推进。

一、形成思想共识,认真部署开展

1.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形成思想共识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今年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希望各民主党派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化和延伸,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巩固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去年的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上,要求积极引导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充分体现在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素质作风和组织制度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根据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多次座谈、充分协商,各民主党派中央达成了思想共识,分别以中心学习组、主席会议、中央常委会议、机关干部会议等形式,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就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带头进行学习研讨。

2.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先后提出明确要求,有力地指导工作开展

各民主党派都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明确提出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建设重要内容,今年3月分别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做好长期规划和近期安排,切实抓紧抓好、落在实处。各民主党派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提出要求。

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指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民革进一步巩固多党合作思想政治基础的需要,是为增强组织凝聚力、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精神动力的需要,是提高民革党员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要求,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民盟思想建设的一项持久课题和政治工作的战略任务,使全盟20万成员有更扎实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做到“同盟、同志、同心、同德”。

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第一副主席张榕明共同撰写了《风范长存 精神永志——沉痛悼念孙起孟同志》一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以追忆孙老的高尚品格为切入点,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谈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体现在党派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党派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上,体现在党派成员的人生态度、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中,体现

在参政党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的实践中。

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强调,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农工党爱国革命优良传统,进一步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巨大优越性和伟大独创性的认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不渝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信念、共同前进方向。

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强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认知、认同上下功夫,在贯穿、融

入上下功夫,在践行、示范上下功夫。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等视角作了讲话,并围绕认真学习、树立典型、搭建平台、履职实践、倡导优良学风、开展社史工程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等七个方面提

出要求。

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要求各级盟组织,既要设计和组织一些专题活动,也要注意与台盟履行职能、自身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教育活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3.中央统战部密切结合工作实际,精心部署

中央统战部把支持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民主党派工作的重要支撑,积极推动。去年9月,杜青林同志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对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希望。今年3月,经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协商,向各省级统战部发出了《关于支持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见》,明确了主题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化和延伸;原则是坚持“自觉、自主、自为”、坚持“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工作目标是弘扬优良传统,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不断激发民主党派广大成员的履职热情,有效抵御不良政治思潮的影响,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夯实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经深入研究,确定将支持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今年统一战线实施的“十大行动”之一,制定了工作方案,要求以破解难题为重点,在发展理论、完善政策、推动实践上取得成效。杜青林同志在“学习孙起孟同志优秀品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座谈会上,从认真继承优良传统、围绕大局发挥作用、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充分体现践行效果四个方面又做了一次深入动员。中央统战部分别召开党内、党外部分专家理论研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民主党派践行的结合点等有关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探讨。为营造声势、扩大影响,中央统战部网站开设专题网页,并积极推动各民主党派中央有效运用自有报刊和网站等媒体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报

道,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强化理论学习,注重宣传调研

1.发挥优势,加强理论研究

民主党派成员中有众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采取专题研讨、编写辅导资料、理论讲座等形式,推动广大成员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实质和意义的理解,力求在理论上说服人、在内容上引领人、在形式上吸引人。如民革中央以理论研究与学习委员会成员为主体,吸收有关专家组成编写组,编写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辅导读本》;民盟中央成立理论研究会,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深入研讨;并在中央机关成立“中青年干部读书会”,先后两次召开学习交流会。九三学社中央机关于去年底和今年3月先后三次召开研讨会,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地位以及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等重大问题进行座谈研讨。

2.深入调研,把握思想动态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实效性。如致公党中央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赴辽宁、天津、湖北等省市基层组织调研,挖掘先进集体和人物,就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行探讨研究。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先后赴广东、广西、四川召开研讨会,就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点和有效途径进行座谈,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台盟中央制定调查问卷,下发至各级组织,另外由专职副主席带队的调研组到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座谈,了解体会、经验和做

法。

3.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平台,广泛宣传报道

各民主党派中央以《团结报》为重要阵地,刊发社论和系列评论员文章,开辟专栏专题,就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阐述,提高了广大成员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有效运用自有报刊和网站等媒体资源,多方位多层次大力宣传报道。目前各民主党派中央网站均开辟了专题网页。如民进中央网站在专题中开辟了“工作动态”、“经验体会”、“直面热点”、“网上问答”、“学习讲堂”等多个栏目,增强了互动性,提高了访问率。民进中央还计划利用这一平台举办6期学习“六个为什么”网上有奖征答活动,前两期已经收到1万多名会员的答题卡,针对判卷中发现的思想认识问题,在网站专题“直面热点”栏目中进行释疑解惑和积极引

导。

三、弘扬优良传统,搞好政治交接

1.学习老一辈代表人物的高尚风范

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证明,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一部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光辉历史。各民主党派中央深感老一辈在长期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中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是民主党派宝贵的政治财富,在树立和践行活动中,要以此为切入点,始终做到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和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团结奋斗精神不变。民盟中央和民建中央分别组织成员收看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连续剧《民主之澜》和《黄炎培》,回顾多党合作光辉历史和民盟的优良传统,并召开观后专题座谈会。3月15日,民建中央在机关召开追思孙起孟同志的现场活动,与会者追忆所亲历的同起孟老接触过程中一桩桩、一件件感人事迹;19日,向各省级组织下发了《关于开展追思、学习孙起孟同志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自觉以孙起孟同志等老一辈为楷模,重点组织会员学习孙起孟同志生平事迹和讲话著述,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水平。民进中央2月22日下发《关于学习霍懋征同志的通知》,2月25日召开座谈会,号召全会学习霍懋征同志的崇高精神和先进事迹,并把这一内容作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教材和生动课堂。此外,农工党中央拍摄了电影《铁血丹心——邓演达》,民盟中央正在筹备纪念费孝通、华罗庚百年诞辰活动,民进中央将庆祝雷洁琼同志105岁华诞。

2.认真搞好成立周年的纪念活动

今年是民建成立65周年、民进成立65周年、农工党成立80周年、致公党成立85周年、九三学社成立65周年,相关民主党派拟借此契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团结教育广大成员继承发扬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如,农工党中央制定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年规划,今年的重点就是围绕农工党成立80周年开展,3月15日向各省级组织发出《关于开展中国农工民主党建党8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目前正在开展庆祝建党80周年的知识竞赛,预计将有6万左右的党员参与。九三学社中央准备结合建社65周年,表彰先进基层组织和优秀社员,打造一系列“社史工程”。这些陆续开展的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形成了继承优良传统、搞好政治交接的浓厚氛围。

四、树立身边典型,形成良好氛围

1.挖掘身边人、身边事

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指出:“实践证明,越是人们身边的、在现今时代条件下的、鲜活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启发、感召的作用会越大。”各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向各级组织下发通知,要求多了解和关注基层组织和普通成员的动人事迹,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走访采访等形式,挖掘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中涌现出来的在本职岗位贡献突出、参政议政成效显著的先进人物,发挥他们的示范激励作用,营造出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氛围。如上海民盟“服务世博建设者”医疗志愿队,主要由知名医院的盟员医疗工作者组成,他们克服本职工作繁忙的困难,贴时间、贴精力、贴金钱,针对世博会建设工地外来农民工多、缺乏就医条件的情况,一年多来累计义务服务2700多人,服务社会、传递关爱。民进会员马恩正,情系贫困山区和老区,十几年如一日推广农业科技,为了连夜防治麦田虫害,他推迟返家见临终的父亲,为了更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他带着偏瘫的老伴一起来到农村。他给自己和基层“约法六章”:一不计服务报酬、二不住高级房间、三不吃招待宴席、四不要多人陪同、五不要专车接送、六不休节假日。九三学社社员杨佳,在不幸因病失明的情况下自强不息,勤奋学习,精通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成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年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是北京奥组委志愿者工作专家顾问,并当选为中国盲协副主席、联合国残

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和全国自强模范。

2.利用各种形式扩大宣传力度

各民主党派组织各种报告会、交流会、表彰会,利用有关媒体的报道,发挥网络优势作用,扩大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的影响力,使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九三学社中央组织了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邀请已故副主席王选的夫人陈堃銶、原副主席洪绂曾等同志发言。民进中央邀请先进会员或会员家属作报告,有霍懋征老师的女儿赵萱,79岁的铁岭退休教师、自办报刊阅览室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谢严森,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对民进组织无限热爱的女企业家潘秋梅等。目前,各民主党派中央正在集中推荐评选一批优秀集体和典型人物,在年底进行重点报道宣传。

五、各级组织响应,开展丰富活动

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积极响应本党派中央的部署,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广大成员便于参加、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活动,创新载体,探索方法,多措并举,稳步推进。

民革天水市委会提出思想认识到位、调查摸底到位、学用结合到位等“六个到位”,精心部署了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民盟上海市委会编辑了《民盟总部在沪活动纪事》、《沪盟先贤》、《新时代的上海盟员》等书籍,筹建民盟上海传统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之旅,制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工作方案,为办好世博会献计出力。民建江苏省委会举办了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的宣传处长培训班。台盟北京市委会正在开展六个“1+1”活动,包括一次盟员大会、一次专题摄影展、一个读书班、一个老中青盟员共忆盟史系列活动、一个对台工作系列讲座、一次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座谈会等,进一步增强了盟员

上一篇:暑假与溺水安全教育会下一篇:顾客服务与满意度评价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