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丧志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玩物丧志(精选5篇)

玩物丧志 篇1

小时候,我还是个跌跌撞撞的小孩,看见许多大哥哥在玩游戏,所以无聊的时候,脑海不时会闪现出游戏情景的精彩片段,可那时不知好处坏处,所以把游戏当成宝贝,变成自己的秘密。

三年级了,见同学玩那些射击的游戏,耳朵听见嘣嘣声,眼见显示屏中的敌人一个个倒地,心中荡漾起冲动的波纹,见同学手听鼠标移来移去,键盘按键凹进去又凸回来,我也想试试了。

我打开电脑,打开游戏,操作着人物的移动,上下左右,跳跃,射击,蹲等重要按键,经过漫长的时间,操作都熟悉了,“玩物”齐了,可是,“丧志”来了。

四年级的期中数学考试,我见到一题24×8等于多少,经过计算,结果于192,可游戏的枪、子弹又闪现在脑海,我“意味深长”地思考着游戏,又提笔就写,写成了195。判断题:0×0=0,我心里一捉摸,打起如意算盘,这是送分吧!我准备打对号,可游戏画面又出来了,我竟傻乎乎地打了个错号!

考试结束,又盼来了个愉快周末,我轻巧打开电脑,又玩起游戏,敌人倒一个又一个,而另一边我的试卷扣一分又一分,我却毫无知觉,枪火声响了,手机声响了,显示屏显示我杀了27个敌人,手机上显示我考了八十七分!糟了!电脑要被“封印”了!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游戏,而是五个大字——“天要亡我分”!后来,经过教训,我慢慢和电脑兄弟分别了,成绩也终于进步了。

所以呀!一定要记住——玩物丧志啊!!

(方晨 5年级)

玩物丧志 篇2

二三十年前,在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其中最气派的就属大衣柜了当年普遍的款式是这样的:首先,它必须有4个弯弯的茁壮支脚,就好像马步扎得稳稳的样子,承受着满载又宽厚“身板”。然后它通常是左右各一扇门,中间几个大抽屉的结构,所有的分区从其老实的外表看就一览无余,不如现在的家居那么外表简约而内容丰富。我找到的这个仿旧的微缩衣橱,作为模型之外其实是个装首饰的容器。打开衣橱门看到顶端一个发散的支架,挂不了大衣围巾、领带却能挂些项链、手链。中间的几个小抽屉用来放戒指耳钉等等。这个微缩衣橱最赞的是厨门上的内嵌图案和原先家里老房子里的衣橱十分相似那时候很流行仙鹤的图案。

音乐盒是个洋玩意儿,也叫八音盒。一个会唱歌的神奇盒子,流传到中国,让贵族小姐们爱不释手。这件工艺品是十分浪漫的,多年来我都在奢望哪位绅士送我一个真正的音乐盒,不要酷狗牌的。前不久在展会上看见这个特别的音乐盒,我毫不犹豫的亲自出手了。这个音乐盒是台北故宫博物馆定做的纪念品,完全是“中国风”的。盒盖是幅男童放风筝的仿古画,盒内旋转的人偶是个小女童,头发上系着粉色的发带,脸上也是粉扑扑的,格外可爱。音乐盒放的音乐不再是欧美的经典钢琴曲,而是国人耳熟能详的《茉莉花》。随着旋律想起来,女童欢快的旋转,想必是因为小哥哥的风筝放的好吧

除了上面提到的个别物件是靠运气碰来的,平常能在市场逛到的多是景泰蓝和漆器等传统的手工艺品。这些手艺都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了,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近半个世纪里,他们已从日常生活领域悄然退出,停步在各个旅游景点和远方的来客合影留念。作为纪念品,精细的物件已经不多,偶尔看到别致的我便带走了。有几样还可以在此念叨下。一个雕漆的小圆盒,掂量着里面应该是桐木胎的,喜欢它雕刻的大娃娃头图案,很有民俗味儿,像穿着棉袄的东北大妞:一个景泰蓝的小壶,装不下什么,摆在一个木质圆台上,很神秘,每次打开小盖,看一看,再盖回去,就很开心了;还有各种尺寸的鱼造型钥匙扣(小号的也有做成耳坠的),有金鱼的,有鲤鱼的,好玩的是鱼身都是灵活的,一片一片的可以灵活扭动……经常听厂里老板抱怨说能做好景泰蓝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而这项工艺至今不能机器替代,每每想到这里就越发觉得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又去向不明,前途未卜。而无论如何,它们都是我们永远的艺术瑰宝。

玩物不丧志 篇3

我的一位挚友王世襄先生,是一位最不丧志的玩物大家。大家二字,并非专指他名头高大,实为说明他的玩物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先说广度:他深通中国古典文学,能古文,能骈文,能作诗,能填词。外文通几国的我不懂,但见他不待思索地率意聊天,说的是英语。他写一手欧体字,还深藏若虚地画一笔山水花卉。喜养鸟、养鹰、养猎犬、能打猎;喜养鸽,收集鸽哨;养蟋蟀等虫,收集养虫的葫芦。玩葫芦器,就自己种葫芦,雕模具,制成的葫芦器,上有自己的别号,曾流传出去,被人误认为古代制品,印入图录,定为乾隆时物。

再说深度:他对艺术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研究。把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条分缕析,使得一向说得似乎玄妙莫测而且又千头万绪的古代论画著作,搜集爬梳,既使纷繁纳入条理,又使深奥变为显豁。读起来,那些抽象的比拟,都可以了如指掌了。

王先生于一切工艺品不但都有深挚的爱好,而且都要加以进一步的了解。不辞劳苦地亲自解剖。所谓解剖,不仅指拆开看看,而是从原料、规格、流派、地区、艺人的传授等等,无一不要弄得清清楚楚。为弄清楚,常常谦虚地、虔诚地拜访民间老工艺家求教。因此,一些晓市、茶馆、黎明时民间艺人已经光临,他也绝不迟到,交下了若干行业中有若干项专长绝技的良师益友。“相忘江湖”,使得那些位专家对这位青年,谁也不管他是什么家世、学历、工作,更不用说有什么学问著述,而成了知己。举一个有趣的小例:他爱自己炒菜,每天到菜市排队。有一位老庖师和他谈起话来说:“干咱们这一行……”,就这样把他真当成“同行”。因此也可以见他的衣著、语言、对人的态度,和这位老师傅是如何地水乳,使这位老人不疑他不是“同行”。

王先生有三位舅父,一位是画家,两位是竹刻家。那位画家门生众多,是一位宗师,那两位竹刻家除留下刻竹作品外,只有些笔记材料,交给他整理。他于是从头讲起,把刻竹艺术的各个方面周详地叙述,并阐发亲身闻见于舅氏的刻竹心得,出版了那册《刻竹小言》,完善了也是首创了刻竹艺术的全史。

他爱收集明清木器家具,家里院子大、房屋多,家具也就易于陈设欣赏。忽然全家凭空被压缩到一小间屋中去住,一住住了十年。十年后才一间一间地慢慢松开。家具也由一旦全部被人英雄般地搬走,到神仙般地搬回,家具和房屋的矛盾是不难想象的。就是这样的搬走搬回,还不止一次。那么家具的主人又是如何把这宗体积大、数量多的木器收进一间、半间的“宝葫芦”中呢?毫不神奇,主人深通家具制造之法,会拆卸,也会攒回,他就拆开捆起,叠高存放。因为怕再有英雄神仙搬来搬去,就没日没夜地写出有关明式家具的专书,得到海内外读者的剧烈喝彩。

最近又掏出尘封土积中的葫芦器,其中有的是他自己种出来的。制造器皿的过程是从画式样、旋模具起,经过装套在嫩小葫芦上,到收获时打开模子,选取成功之品,再加工镶口装盖以至髹漆葫芦器里子等。可以断言,这比亲口咀嚼“粒粒辛苦”的“盘中餐”,滋味之美,必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和那些木器家具一样,免于再积入尘土,赶紧写出这部《说葫芦》专书,使工艺美术史上又平添出一部重要的科学论著。我们优先获得阅读的人,得以分尝盘中辛苦种出的一粒禾,其幸福欣慰之感,并不减于种禾的主人。

写到这里,不能不再谈王先生深入研究的一项大工艺,他全面地、深入地研究漆工的全部技术。不止如上说到的漆葫芦器里子。大家都知道,木器家具与漆工是密不可分的。王先生为了真正地、内行地、历史地了解漆工技术,我确知他曾向多少民间老漆工求教。众所周知,民间工艺家,除非是自己可信的门徒是绝不轻易传授秘诀的。也不必问王先生是否屈膝下拜过那些身怀绝技的老师傅。但我敢断言,他所献出的诚敬精神,定比有形的屈膝下拜高多少倍,绝不是向身怀绝艺的人颐指气使地命令说:“你们给我掏出来”所能获得的。我听说过漆工中最难最高的技术是漆占琴和修古琴,我又知王先生最爱古琴,那么他研究漆工艺术是由古琴到木器,还是由木器到古琴,也不必询问了。他注解过唯一的一部讲漆工的书《髹饰录》。我们知道,注艺术书注词句易,注技术难。王先生这部《髹饰录解说》不但开辟了艺术书注解的先河,同时也是许多古书注解所不能及的。如果有人怀疑我这话,我便要问他,《诗经》的诗怎么唱?《仪礼》的仪节什么样?周鼎商彝在案上哪里放?古人所睡是多长多宽的炕?而《髹饰录》的注解者却可以盎然自得地傲视郑康成。这一段话似乎节外生枝,与葫芦器无关。但我要郑重地敬告读者:王世襄先生所著的哪怕是薄薄的一本小册,内容讲的哪怕是区区一种小玩具,他所倾注的心血精力,都不减于对《髹饰录》的注解。

“玩物”≠“丧志”作文 篇4

“玩物”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对某件事物热爱甚至到达痴迷的状态。这样的专心与热情其实是成就志向最好的温床。

“玩物”能立志。有这么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玩物”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它能将你的精力最大限度的集中到某一事物上,让你产生往某一方向努力钻研的欲望,为此付出而不后悔,并渴望有所建树。阿姆斯特朗由“玩物”领进了航天事业的大门;牛顿由“玩物”领进了经典力学的天地;袁隆平由“玩物”零件了栽满杂交水稻的绿色田野。如果没有“玩物”的精神,哪会有这些伟人立下宏志,哪会有这一项项灿烂的成就?可见“玩物”是播种志向的沃土。

“玩物”能成志。书圣王羲之幼时痴迷于书法,勤于练字,所用磨墨之水成缸,所用洗笔之水成墨,作品《兰亭序》是惊世之作。古往今来练习书法之人数不胜数,为什么最终成为书法大家者少之又少呢?这是因为能成为大家之人具有“玩物”的精神,浓烈的兴趣使他们在追逐志向的坎坷路上所向披靡。再高的山,在湍急的河流,也只是脚下的“细浪”。若也成了乐,因为自己选择的路怎样都能走下去。所以“玩物”是成志的最强动力。

“玩物”能乐志。大文豪萧伯纳说过:“人生的真正快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玩物”其实也是这种状态,能“玩”成志,这是人生的一次圆满。试问一个没有自己无限热情和兴趣投入的志向就算完成了,又能带给自己多少的满足感知自豪感?一个连自己都不肯定的志向有什么存在的条件和价值?显然,具有“玩物”的状态才能甜蜜的摘取成功的硕果。

张朝阳 玩物不丧志 篇5

张朝阳一直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同。躲在幕后近乎一年之后,这位昔日张扬的年轻企业家带领着搜狐开始了反攻。

2007年,张朝阳的生活可谓“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在这一年中,宣传搜狐博客、推广搜狐3.0概念(详细报道见本刊2007年9月号《3.0版张朝阳和他的搜狐》)、参加慈善义卖活动,张朝阳忙得不亦乐乎,而与Google以及新浪等同行之间的口水战,更是激发了张朝阳原本好胜的斗志。

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搜狐被视为个人色彩最为浓厚的一家门户网站。而这点也一直为业内人士所诟病:“个人色彩过于浓厚”、“缺乏团队精神”……

“世界上凡是伟大的公司,都是最具个人特色的公司。”张朝阳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在他看来,自己与搜狐的关系,如同比尔·盖茨与微软,斯蒂夫·乔布斯与苹果。

遭受围攻

2007年夏天,张朝阳和搜狐第一次遭到了前所未的“围攻”。这一切源于搜狐奥运赞助商的身份——两年前,搜狐与北京奥组委签署协议,成为2008年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的赞助商。搜狐副总裁兼奥运事业部总经理陈陆明介绍,奥运会期间,搜狐能进入现场采访的人数将达到300人。

随着北京奥运会临近,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的身份为搜狐带来的声誉和广告效应越来越大,但没有正式“奥运身份”的同行们坐不住了,各大门户网站还是想方设法要在奥运这块大蛋糕中分一杯羹。

2007年7月19日,新浪、网易和腾讯在北京宣布成立的“奥运报道联盟”打破了业界的平静。他们表示将共同组建奥运采访团队,共享奥运报道采访资源,共同打造奥运广告营销平台。

此前,TOM在线则联合全国28个城市的平面媒体签署独家排他性合作,搭建自己的奥运报道联盟,同时还启动了“奥运冠军神州行”活动,高敏、杨凌等8位奥运冠军亲临现场助威。此外,腾讯网还宣布启动了奥运报道战略,并分别与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游泳队、举重队四支国家队签约。

“我觉得3个0加起来还是0,没资源就是没资源。完全是炒作。”张朝阳直截了当地回答。面对几大门户网站的联手对抗,张朝阳反而抑制不住地兴奋,“竞争对手如此重视这件事,恰恰证明了我们因为奥运而变得更强大。”

随着TOM、博客网、天极网、猫扑、奇虎等网站不断加入,两方的争辩如车轮大战般你来我往,“官方”与“非官方”两派的奥运会报道权之争,充斥着整个2007年的夏天。

“我觉得互联网在这件事情上有点让中国人丢人现眼。”张朝阳说,“互联网界竞争太激烈了,激烈到完全无视规则。我们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赞助商,遵守这个规则而已,最后被竞争对手搅得好像我们没饭吃你也没饭吃。”

从搜狐成立至今,张朝阳第一次体会到了四面楚歌的处境。不过他已经习惯了,他的张扬、特立独行,早已为其贴上了最与众不同的标签,这一次竞争对手的围攻,只不过再一次为张朝阳的曝光率“添砖加瓦”而已。

玩性不改

2007年,张朝阳依然玩性不改。

他开始迷上了“瑜伽”,他说:“我的生活就是我自己的瑜伽,我走路,蹦迪、我的生活节奏、饮食,这些东西,就是我自己的瑜伽。”

这一年,也是张朝阳“寻找状态”的一年,他开始追求一种“高纯度无焦虑的状态”。

张朝阳认为,这种“高纯度无焦虑的状态”能够让衰老的过程变得非常慢,“我感觉已经在逼近这个状态,所以对150(岁)满怀信心。”此前,张朝阳说,他要活到150岁。

学物理出身的他,从小到大都被焦虑伴随着:比谁作业做得快,比谁分数考得高,比谁考的学校最好。从清华校园到美国,这种焦虑被一种更为敏感的感觉放大了,被认可和接受的渴望也愈加强烈。

张朝阳说,其实他一直在有意识地降低自己的压力。经过几年的观察,他已经筛选出了一批能干的人,“把这些人放在正确的位置,发挥他们最大的价值。我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大浪淘沙,不断的筛选出一批能干的人,这些人同时又是对搜狐有信仰的。”张朝阳说,“我现在是有史以来压力最小的时期。”

如此,张朝阳可以更随心所欲地做自己认为开心的事情了,“我已经把事情都分配好了,我现在需要安静,需要思考。”他开始观察身边的人,发现各大公司的老板“活得特别累。”张朝阳开始转变,“我过去的动力更多的来源于个人的成就感,现在则更多的被兴趣所取代。”

今年秋天,张朝阳刷新了自己的登山纪录。在“十一”长假期间,他跟随中国登山队攀登上了海拔6178米的青海玉珠峰。

“每一座山峰都不可小视,每一次攀登都充满悬念。以登山的方式度过十一长假,攀登又一座海拔6000多米的山峰,这是一次新的挑战。”张朝阳说。

【玩物丧志】推荐阅读:

上一篇:社交能力下一篇:班主任怎样和学生谈心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