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业务人员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各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业务人员(推荐4篇)

各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业务人员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日益重视, 广大青少年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有了提高。但是, 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民办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薄弱, 学校的管理者对科技教育的不重视, 呈现“三无”状况 (无专职科技教师、无固定科技课程、无科技教育经费保障) , 民办学校科技教育水平相当落后,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公办学校学生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根据厦门市有关部门了解, 厦门市历届科技创新大赛, 民办学校均出现无人问津的尴尬状况。可以说科技教育在民办学校和城市公办学校之间构筑了一道需要很长时间追赶的数字鸿沟!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让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和公办学校的孩子一样, 站在科技教育的同一起跑线上, 福建省厦门市云顶学校 (原厦门市外来员工子弟学校) 在科技教育上进行了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具体做法

云顶学校是一所由市关工委、市外来员工教育事业促进会创办, 非营利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市关工委 (促进会) 和学校历任领导都非常重视学校的科技教育, 在市科协、市老科协的支持下, 学校建起了戴尔学习中心、戴尔机器人活动室、科普工作室、科普阅览室。近两年来, 学校依托这些科技设备及活动场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学校科技教育朝着良好发展方向发展。

1.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上好每一堂课是学校各种教育最基本的途径, 科技教育同样离不开这一基本途径。学校高度重视科学、信息课教学, 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 仍然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足这两门课。学校把科学课与实验、科技小论文、小发明、小课题研究等相结合, 信息课与编程、设计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确保课堂知识的有效延伸, 巩固课堂学习成效, 拓展课外实践能力, 学校创造条件, 安排科技教师专门进行课外辅导。在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到戴尔学习中心学习编程和设计、到机器人活动室组装及调试机器人、到科普工作室搭建积木、到科技阅览室学习科普知识等。机器人教育是学校起点较早的项目, 目前, 学校拥有戴尔公司赠送的25套乐高9797机器人和8箱9648配件设备, 为机器人教育提供了条件。为扩大受教育面, 科技组教师把机器人教育引入课堂, 通过校本课程时间进行机器人训练;同时开辟第二课堂, 在中午和傍晚时间增设两节兴趣课, 学生以自愿参加为原则。截至2012年9月, 学校有近300名学生参加了机器人学习和训练。课内知识课外巩固, 课外实践课内消化。课内外有效结合, 推动了学校科技教育向前发展。

2.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1) 校内资源。学校科技教育主要依靠本校科技教师力量, 同时有效利用外部资源, 采取走出去、带回来的办法, 进行校内外资源整合。近两年来, 学校先后派了四位教师到上海、苏州等地学习FLL机器人比赛程序设计;2012年暑假, 又组织了六名科技教师参加由厦门市老科协举办的民办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学习。通过到外地学校学习和参加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目前, 学校拥有机器人专职教练2名、科幻画指导教师2名、课题指导教师1名、科技小制作指导教师1名, 科技教师配备基本齐全。

(2) 校外资源。 (1) 厦门市老科协拥有一大批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 他们非常热心到学校开展科技辅导, 针对学校FLL机器人训练、课题研究等安排了固定的专家进行指导。例如厦门大学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物理系、生物科学院等多名教授以及原厦门疾病控制中心张群主任来校指导训练, 市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叶青老师多次参与了学校多项课题的指导工作。 (2) 市关工委老领导拥有崇高的威望, 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他们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 特别是热心民工子女的科技教育, 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 为学校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便利。如2010年4月, 学校科技课题小组深入殿前路口, 对这一带交通拥堵状况进行了调查, 搜集了高峰时间车流量情况, 走访了摩的司机和附近居民。2010年6月, 课题组深入中铺台湾水果集散中心调查, 了解台湾水果销售集和散存在的问题。2011年4月, 课题组深入厦门登特口腔医院, 了解儿童龋齿的有关问题。2011年5月, 课题组到厦门科宏眼科医院, 了解青少年近视的有关知识。这些课题调查和研究的顺利进行都得益于市关工委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和协助, 得益于市关工委丰富的社会资源。

通过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 有效推动了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

3. 活动与竞赛相结合

学校科技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项常规的学科活动。每年12月, 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科技节。各个科技兴趣小组的学生把自己最拿手的科技绝活展现出来, 推出自己的科技小成果。学校在开展好校内科技活动的同时,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厦门市少儿图书馆非常关心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 从2003年暑假开始, 少儿图书馆都为学校一些计算机爱好者举办计算机培训。截止2012年暑假, 已有200位小学生参加了计算机培训。一些参加培训的学生在word运用、电子板报设计、网页制作方面都显示了较强的本领。2012年7月, 市老科协、市科技馆与学校共同举办了首届“农民工子女机器人夏令营活动”。包括学校在内的20名农民工子女参加了此次夏令营。

在竞赛方面, 学校在校内搭建平台, 创设竞赛舞台,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及社会团体组织的竞赛, 活动与竞赛相结合, 使学校科技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活动成果

1. 比赛成绩突出

市外来员工子弟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 以近两年为例, 学校参加全国以及市级比赛均获得了好成绩。

2. 学科学的氛围浓厚

外来员工子弟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成果喜人, 在几次重大的比赛中学生都能载誉而归, 给全校师生以极大的鼓舞。学习科学、尊重科学、使用科学的氛围在学校蔚然成风。课堂上, 做做小实验、搞搞小发明;课间里, 玩玩纸飞机、做做小风筝;放学后, 做做小调查、翻翻科技书……学生的科技意识增强了, 科学兴趣更浓厚了, 动手实践机会多了, “为什么”的疑问增多了。

3. 社会影响力增强

(1) 媒体的关注。学校实施科技教育,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举措, 以及取得的良好成效, 引起了广大社会媒体的关注。《海峡导报》《厦门晚报》先后报道了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情况。2012年暑假, 在四川省成都市比赛期间, 《光明日报》记者报道了学校参赛情况。新闻媒体的报道, 使学校科技教育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和重视。厦门市关工委还特别向市领导汇报了学校在活动中取得的优异成绩。

(2) 社会的关心。2010年10月, 由厦门市关工委牵头, 与厦门市文明办、厦门市科协和厦门市老科协四家单位在学校联合创办了“信息技术科普教育实践基地”, 拟以基地为载体, 推动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科普知识活动的开展。接着, 2010年12月, 市关工委和市科协斥资6万多元人民币在学校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青少年科普基地。至此, 学校拥有了戴尔学习中心、戴尔机器人活动室、科普工作室、科普阅览室等科普活动基地。

2010年10月, 在厦门市关爱联盟大会上, 学校参加比赛的两个团队共8名学生每人获得了500元的奖金。2012年9月26日, 厦门国贸集团得知学校学生参加FLL机器人比赛再获佳绩, 特地来学校为10名参赛学生及10名优秀学生每人颁发了500元的奖励金。

(3) 领导的关怀。2011年5月26日, 原福建省人大副主任、福建省老科协郑义正会长一行在厦门市调研期间, 来到学校参观科普基地, 听完学校领导关于开展科技教育情况的汇报后说:“你们在办学条件这么简陋的情况下, 还那么重视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 而且成果那么丰硕, 非常了不起呀!你们的经验值得向其他民办学校推广。”

(4) 家长的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并非一帆风顺, 起初来自家长的阻力相当大, 一部分家长科技意识淡薄, 只关心孩子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 对于文体及科技活动却漠不关心, 甚至剥夺孩子参加这类活动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 科技教师一方面深入家庭耐心做家长工作, 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 通过比赛成绩来感染家长, 转变家长的观念。从2010年至今, 学校共组织学生参加了三次大赛, 均取得了好成绩, 给家长极大的安慰和鼓舞, 特别是厦门市关爱联盟、厦门国贸集团给予参赛学生丰厚奖励之后, 家长更是为之振奋!现在, 家长十分乐意支持孩子参加诸如机器人训练、科技小课题研究、科技小发明和小制作等活动。2012年4月份, 外出作课题调查时, 一些孩子的家长义务开车接送。2012年8月, 学生从成都比赛归来, 不少家长组成了阵容庞大的亲友团, 在机场等候。家长们从原先的反对到现在义务帮忙, 不仅是想法的改变, 更是观念的转变。家长的这种转变增强了学校科技教育的决心和力度。

四、实践启示

厦门市云顶学校办学经费紧张, 生源素质偏低, 在办学条件这么困难的情况下, 学校依然坚持走科技兴校的道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的实践和探索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观念才是落后的根源!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科技知识和能力整体落后, 归根到底是农民工子女科技教育的起跑线低, 并非先天的科学素养不如公办学校的孩子。随着公办民办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提升。

教育行政部门在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时, 千万别忽视了民工子女。要对农民工子女开展科技教育给予物质和人力、政策的支持, 实现科技教育的均衡发展。

各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业务人员 篇2

办学:与其“分散”不如“合并”

抹平城乡教育差距,以往采取送设备、派老师、拨专款的方式,走了多少年,却犹如隔靴搔痒,收效不明显;依然是: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闲置,优秀教师减少,生源“吃不饱”;县城学校教育资源短缺,优秀教师增多,生源“撑得慌”。2010年,洪泽县启动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工程,按照省定标准,需投入大量资金对学校进行改造,如果仍按第一条路走下去,重复建设、浪费资金,显然不通。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与其“送下去”,分散资金、逐校修修补补,不如“接上来”,集中优势、重金打造几所学校,优质高配。经测算,此举还可节约几千万元。

于是, 我们从初中办学改革开始探索, 撤并六所镇初中, 将学生集中至县城新建的新区中学;如今, 走近已经建成使用的新区中学, 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综合楼林立, 班级网络化、白板化, 塑胶运动场、报告厅、功能室、配套用房无一缺失,这样设备一流、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学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也不落后。下一步,我们将把实验中学、县二中初中部和余下的六所镇中学合并,重组为新实验中学。不久,除湖区老子山九年制学校外,初中将集中到县城办学,加上外国语中学,县城三所初中,每所学校都一样,重新划分施教区,免试、就进入学,上学不再难,“择校热”问题彻底解决。

教师:从“有”到“优”

以往,一些学校因教师短缺,许多学科的教师只能停留在“有”的层面上,“不对口”现象很普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被戏称为“有总比没有好”。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我们把好“三关”,实现学科教师从“有”到“优”质的变化。严把教师“入口关”,面向全国招考教师,高中以研究生为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招本科生、幼儿教育招幼教专科毕业生;定向招考乡镇小学、湖区学校、幼儿园教师,确保农村师资平衡;新区中学从撤并的六所撤并初中选聘106名优秀教师,统一组织考试、赛课,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确保每个学科教师都是“精兵强将”,实现教师整体素质“质”的飞跃。严把教师“培训关”,整合县教育研究和培训机构,在苏北率先建立集培训、教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县教师研修中心,县政府每年划拨200万元专款,用于教师培训。严把教师“培养关”,组织实施“三名”工程,加大“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力度,补平各校师资差距;开展县“后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五类骨干教师评比,发放津贴,鼓励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课堂:要“神似”不要“形似”

学校能否留住学生,关键还是要看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研究,我们积极学习名校成功经验,但是拒绝“形似”,追求“神似”,结合自己特点,力争形成自己特色。一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好本县优质教育资源,请几名特级教师和名教师,结合我县教育特点,开展各种培训,发挥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二是“外出取经”,联系本省名校东庐中学与新区中学结对,带领管理人员前去“取经”;安排教师分批前往培训学习,吃住在东庐,深入课堂学习“讲学稿”的使用。三是“请进指导”,邀请知名校长、著名专家来洪泽讲学、开办培训班;新区中学聘请东庐中学一名教学副校长到校挂职,吃住在洪泽,指导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四是“深入研究”,外面的东西再好,还需要内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教师研修中心组织研修员深入学习、研究“讲学稿”,再结合本地形成的教学成果,加以糅合推广;研修员坚持深入课堂,确保天天到学校、周周进课堂,指导教师课堂教学。

声音:变“质疑”为“欣喜”

学生进城,此举开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先河,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教育专家、学生家长带着对教育、对孩子的关心,提出了质疑。

专家说:要“就近入学、送优质教育资源下乡”。然而一个仅有38万人口的小县,需要那么多的学校吗?初中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差距较大,有的农村学校初一只招到几名新生,全校只有几十名学生,这样的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改革就必然要承受压力和质疑,况且,“进城模式”的优势已经逐渐凸显。办好新区中学,今后三年投入在三千万左右,如果把撤并的六所学校逐校改造,则需要上亿元,前后一比较,赚了。教育投资分散到六所初中,毫不起眼,只是“小户人家”,设备、教师要抢着用;然而,集中到一所学校,则变成了“大户”,教师可以随时使用。

家长说:“交通不方便了、家庭负担加重了、孩子吃不好了”。县委、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公交车免费来回接送学生,教师随车护送,既方便又安全,家长放心了;在免除学生学杂费、课本费、住宿费的基础上,特困住宿生免费就餐,困难学生补助70%,家庭只负担60元,困难生补助面近50%,负担减轻了;崭新的宿舍楼里,内设卫生间、浴室,每人一个衣柜,条件比许多农村孩子的家庭还好,孩子高兴了;校长和孩子吃一样的饭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可以经常“偷偷”视察、陪孩子吃,眼见为实,家长开心了。

各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业务人员 篇3

关键词: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

为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校点分散、办学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办学效益低的局面, 优化我县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结构,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本文针对天峨县教育实际, 就天峨县教育均衡发展策略展开探讨。

一、合理配置资源,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天峨县有2镇7乡94个行政村, 总人口16.8万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4所。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问题, 农村中小学分布散、数量多, 不少都是包班教学, 教学设备差, 教育环境, 特别是文化大环境与城区学校、窗口学校相比, 悬殊大, 无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造成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等现象。

二、合理配置资源,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1. 义务教育阶段, 相对撤并、集中办学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为基础, 切实保障义务教育质量和不让一个孩子流失的前提下:

(1) 小学集中办学

由于天峨县地理环境特殊, 群众居住分散, 为方便学生入学, 各乡镇学校积极探索集中办学新路子, 办寄宿制学校。2006年以来, 撤并中小学校28所,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 初中相对集中县城办学

2006年以来, 天峨县结合龙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工作, 对全县初中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初中学校向城镇集中, 教育大环境层次提高, 更有益于健康成长, 使全县教育基础整体提升。

2. 解决寄宿制学校的校舍、用水和伙食问题

小学集中乡镇办学, 最突出的问题是校舍不足。我县集中“两基”攻坚资金、龙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学校搬迁资金等项目资金, 共投入2666万元, 新建学生宿舍39408平方米, 基本解决学生宿舍紧缺问题。

我县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达89所, 有40%的学校分布在大石山地区, 没有充足水源, 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几年来, 我县投入资金239多万元, 启动33所学校改扩建引水工程, 新建27个蓄水柜, 解决学生用水难问题。

3. 解决县城中小学大班额现象

随着现代经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不但满足有学上, 还要想到上好“学”。几年来, 我县县实验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的学生“济济一堂”, 出现大班额现象。为此, 县政府着手对县城2所中学4所小学进行重新规划建设, 扩大办学规模, 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4. 规范学前及幼儿教育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万丈高楼始于基础。我县“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在县城区扩大原有的公办幼儿园基础上, 增设一所公办幼儿园, 在每个乡镇办1所中心幼儿园, 每所村小附设一个学前班, 让全县适龄儿童共同享受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三、合理配置资源,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展望

从现在起, 利用5年时间 (即到2015年底) , 通过调减中小学校数量, 扩大学校规模, 合理配备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使全县初中总数调整到7所, 小学调整保留村完小以上学校31所, 村小56所,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总数调整至94所。

各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业务人员 篇4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大兴安岭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着力强化政府行为,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做到了“五个统筹”:统筹发展规划、统筹资金投入、统筹师资队伍、统筹助学工作、统筹督导评估。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他们提出了打造全省素质教育示范区的目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育人质量的均衡。实施立德树人、实施质量提升、实施特色教育。目前已有6个县区局实现初步均衡目标,到2015年,全区将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新林区人民政府:新林区委、区政府以标准化建设为载体,以优化教育资源为重点,加快了本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2009年,新林区10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了标准化学校。按照省、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要求:将整合资金投入,均衡改善办学条件;整合学校资源,构建均衡发展格局;整合教师资源,打造均衡发展软实力;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塔河县人民政府: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到全县“数字塔河”建设体系。实施全方位整合、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应用、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经费3.3亿元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教育技术装备资金6 865万元,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 100万元。

漠河县人民政府:漠河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城乡均衡发展”战略,以薄弱学校改造为突破口,着力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内涵上狠下工夫,基本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2008年以来,将原有的24所义务教育学校整合为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小学和1所初中,形成了“农村学校向中心镇集中”的新格局。3年来,累计投入4 200万元用于薄弱学校改造。3年来,共有4名校长、36名教师进行了交流,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结合地域和人文资源优势,每校突出一个教育主题,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哈市为保证农民工子女不仅能“进得来”,还要“学得好”,他们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坚持“三无”,即农民工子女到公办学校就学无门槛,收费标准无差异,评优奖励无区别。做到“五多”,即学习上多帮助、思想上多引导、生活上多关心、成长上多呵护、家校间多沟通。他们还通过改革升学考试制度来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问题。2003年起,在出台的中考政策中,明确允许农民工子女报考本市的职高和普高。目前,他们正在进行农民工子女报考重点高中的可行性调研论证工作。

目前,全市共接收6.6万名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占市城区初中、小学学生总数的20%。

勃利县人民政府:勃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初中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上。勃利县教师交流工作分3个阶段推进。

试点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交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高中教师15名充实到薄弱初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30人充实到乡镇小学任教。另一种是对镇内新初一任课教师按考核结果分学科进行均衡调配,由校长现场抽签选定教师,教育部门现场派发工作调令,77名教师在3个工作日内全部到新单位报到。试点工作圆满结束,稳定了生源,校际规模基本均衡,受到家长和社会好评。

推广阶段(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试点基础上,推行“大学区”交流,将全县10个乡镇按就近原则划分出5大学区,分别进行校长、教师交流,促进学区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

普及阶段(2014年9月开始)。县镇内学校同乡镇学校进行双向交流,小学按一个学制、初中按两个学制的原则进行交流,每年交流面不少于15%,促进城乡学校教育均衡发展。

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3年来,省农恳总局建三江分局17所学校共公开招录4批470名教师。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借助省教育学院,用5年时间,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对全局50周岁以下、5年教龄以上1 482名教师、180名中小学校长进行全员轮训。

全局建立了15个校际教研共同体,组织全局各学科百名骨干教师成立了15个教师共同体。通过开展现场会、经验交流、校长论坛、教师论坛、研讨热点、破解难点、强校长到弱校指导,促进了全局各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均衡提高。

绥芬河市人民政府:市委、市政府依法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今个增长”,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逐年提高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按照要求足额征收、严格管理教育费附加,保证专项使用,优先用于薄弱学校改造。落实“预算到学校”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审计、监督等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完善扶困助学机制,年均投入200万元用于扶困助学。

富裕县人民政府:5年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全县现有初中4所,有乡镇中心小学9所,还有7所村小学,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撤并的乡镇初中校舍用于举办乡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动产部分划归新学校使用,不动产部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公开处理,将所得资金用于保留学校的改扩建。学校对寄宿生实行免收住宿费,成立助学基金会有效解决了布局调整后农村学生因贫困辍学、念不起书等问题。

宝清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县政府在制定纲领性文件过程中,教育督导部门都全程参与。在实现“两基”、“双高”和省政府对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等标志性工作中,督导部门始终把优化教育资源,作为督促政府、协调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督导部门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载体,把农村学校和改造薄弱学校作为重点,逐校从办学理念到具体细节都精心指导。目前,全县已有标准化合格学校25所,先进学校6所。

会上,教育部基教一司高洪司长对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评价我省工作抓得实、抓得好,黑龙江省在全国发挥了示范作用。程幼东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与各市(地)政府、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领导签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并作了重要讲话。程幼东副省长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对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此次会议对黑龙江省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反映了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也反映了黑龙江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规律所取得的成绩,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此次会议对于今后一段时期,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上一篇:《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下一篇:吴大观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