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介绍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宇宙的介绍(精选8篇)

宇宙的介绍 篇1

1998 刀锋战士

2000 X战警

2002 蜘蛛侠 / 刀锋战士2

2003 X战警2 / 绿巨人浩克 / 超胆侠

2004 蜘蛛侠2 / 刀锋战士3 / 惩罚者

2005 X战警3 / 神奇四侠 / 艾丽卡 /类人体

2007 蜘蛛侠3 / 神奇四侠2 / 灵魂战车

2008 钢铁侠 / 无敌浩克 / 惩罚者2

2009 X战警前传:金刚狼

2010 钢铁侠2

2011 美国队长 / 雷神托尔 / X战警:第一战 / 灵魂战车2

2012 复仇者联盟 / 超凡蜘蛛侠

2013 钢铁侠3 / 雷神托尔2 / 金刚狼2

2014 美国队长2 / X战警:未来昔日 / 超凡蜘蛛侠2 / 银河护卫队 / 死侍 2015 复仇者联盟2 / 蚁人 / 新神奇四侠

2016 X战警:天启/超凡蜘蛛侠3

短片

2011 神盾顾问/寻找雷神锤子路上发生的趣事

2012 47号物品

2013 探员卡特

电视剧

2006 刀锋战士

2013 神盾局特工

动画

1992 X战警

1994 神奇四侠

1994 蜘蛛侠

1999 超级蜘蛛侠

2000 X战警:进化

2006 神奇四侠:世界上最伟大的英雄 / 最后的复仇者们、最后的复仇者们2 2007 怪奇博士 / 无敌钢铁侠

2008 金刚狼和X战警 / 钢铁侠:装甲冒险

2009 绿巨人大战金刚狼 / 绿巨人大战雷神托尔

2010 星球绿巨人 / 钢铁侠 / 超级英雄联盟复仇者

2011 刀锋战士 / 雷神奇侠

2012 超级英雄联盟复仇者第二季 / 终极蜘蛛侠

宇宙的介绍 篇2

在夏天和秋天夜晚的天空,在天顶附近的银河西面,有一颗发蓝的亮星,就是织女星,在银河东面和织女星相对,有一颗亮星,就是牛郎星。我们民间传说织女和牛郎在平时都被银河阻隔着,每年只有阴历七月初七,玉皇大帝才大发慈悲,允许喜鹊在银河上搭起桥来,让他们会面一次。又由于在七夕附近,正是天气已热的时候,人们在屋里睡不着觉,很多人喜欢在空地上乘凉到深夜,这时候天上最惹眼的就是银河和天顶附近的牛郎、织女两颗星了。于是从前的人一半为了消遣,一半也为了不知道其中的究竟,就编造出这样的动人的故事来了。

在牛郎和织女两颗星中间的银河,假如我们留心地看,可以看得出并不是一片模糊不清的亮东西,而是许许多多一颗颗的星和发光的物质堆集在一起,要是用望远镜看,这一颗颗光度黯淡的星,还可以看得更清楚。这许许多多的星,都是沿着银河的方向堆聚起来,使得我们几乎不能一个个地辨认出来这就是我们所看作的银河。

这样一大堆的恒星,连太阳也在内,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这就是银河系。当然呐,我们太阳系内的各种天体,譬如像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这些东西,既然不能本身发光,又微小得可怜,自然不够资格与恒星为伍;而组成银河系的主要分子,自然只有数到恒星这个阶级的天体了。银河系的形状,就像一个四面薄、中间厚的圆饼。在它的中心,星也最多,越往边走,星就越来越稀了。太阳系的位置是比较靠边的,它距离银河系的中心有距离银河系的边缘2倍那么远,而且也接近这个圆饼的平面。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它的光射到我们这里来,得费去4年多的时间。要知道,光的速率是每秒钟30万千米;1光年的距离大约相当10万万万千米,这就是说,最近的恒星,离我们也有40万万万干米那么远。而整个银河系,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大圆饼,从它的这一边到它的那一边的距离,就有8万光年,它的厚度,就有1万多光年。

在这个我们所居往的银河系里,恒星的总数目大约有2 500万万颗,这么多的星分布在直径8万光年、厚1万光年以上那么大的大圆饼中,比把全人类均匀分布在整个地球的疏松程度还要疏松得多!银河系里面,像太阳那么大的星,可以在比自己大1万万万万万倍的体积里面自由活动而不会碰到旁的星。这样说来,恒星间真可以说是各有天地,老死不相往来的了。

这样说来,织女和牛郎不但每年不能够聚会一次,恐怕永远也不能够碰见一次了。这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了。织女和牛郎在天上所演出的悲剧,简直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还要悲惨得多呢!

宇宙的证据——宇宙大爆炸 篇3

20世纪以前的物理学建立在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基础上:时间永恒地均匀流逝,空间是不动的舞台,两者相互独立并且不受物质的影响。爱因斯坦的革命性发现是: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而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

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不像牛顿所描述的那样,是彼此直接产生引力,而是由每个物体对周围的时空产生影响,它们在时空中造成凹陷或扭曲,一个物体经过另一个物体的旁边,路径就会受到扭曲而偏向,这就好像是物质互相吸引一样。

为什么时间和空间会是弯曲的呢?什么是弯曲时空呢?这要先从平直空间说起。古希腊的欧几里德发展了一套几何理论,后人称为欧几里德几何学,他从几个定义和公设出发,可以推导出一系列定理。直到今天,这还是中学生必修课。在欧几里德几何学里,有一个第5公设,根据这个公设,我们可以推论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加起来总和是180度。因为平面上的图形显然满足这个性质,所以我们把符合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空间称为平直空间。

19世纪初,法国数学家高斯、匈牙利数学家鲍耶、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等人认识到,除了平直空间以外,没有第5公设的非平直空间在逻辑上也是可能的。在这样的空间中,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未必是180度。描述这种空间的几何学叫作非欧几何(图1)。

(1)在非平直空间中的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未必是180°

三维的非平直空间比较难以想象,但是我们看看二维的例子。比如在一个平面上,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是180度。但是在球面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加起来超过180度,在双曲面上,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小于180度(图2)。当然,你可能会说,在这些曲面上并没有真正的直线,你这是从曲面之外的三维空间的看法说的。但是比方说一只蚂蚁,被局限在曲面上,那么这就是它的直线。同样,人也是被局限在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中。

(2)图组:球面和双曲面上三角形图示

非欧几何虽然被发现了,但在爱因斯坦之前,它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明,在大质量物体附近的时空真的就需要非欧几何来描述。这就是所谓弯曲时空。爱因斯坦并且预言,由于时空弯曲,从太阳表面附近经过的星光会偏折1.75角秒,是牛顿理论预言值的2倍。

1919年5月发生的日全食提供了判决两者孰是孰非的绝佳时机。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领导的两个远征队,分赴巴西东北海岸外的索布拉尔岛和西非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进行观测。半年以后,英国皇家学会正式宣布,他们的观测结果符合爱因斯坦的预言!这个消息立刻轰动了世界。广义相对论从此得到科学界公认。

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后,立刻开始思索是否可以用它来研究整个宇宙的性质(图3)。

(3)提出相对论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在此之前,大家心目中的宇宙图像是牛顿的宇宙模型: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在其中均匀分布着静止的物质。但是,这个宇宙模型本身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一个矛盾是,由于宇宙无限大,物质无限多,物质产生的引力也变成无限大。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牛顿宇宙中的物质难以保持静止,而会互相吸引,最后坠落到一起去。

爱因斯坦认为,利用非欧几何里的弯曲空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在1917年提出了一个宇宙模型。这个模型的空间部分是一个球面,弯曲的空间,使得宇宙看起来是有限的。因此可以避免引力变成无限大的问题。但是爱因斯坦发现,和牛顿的宇宙一样,这个模型里的物质也很难保持静止不动。

很快有人反对爱因斯坦的这个静态宇宙模型,第一个提出质疑的,是俄国学者阿列克谢·弗里德曼。在192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弗里德曼求解了不包括宇宙学常数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发现宇宙不会静止不动,而是要么膨胀要么收缩。爱因斯坦看到弗里德曼的论文后,给发表它的杂志去信,说弗里德曼可能算错了。弗里德曼并没有屈服于爱因斯坦的权威,他详细写出了自己的计算过程给爱因斯坦寄去。后来,爱因斯坦在同一个杂志上发表声明,承认自己错了而弗里德曼是对的。

弗里德曼不仅发现宇宙有可能膨胀和收缩,他还认识到,如果假定空间有最大的对称性,那么三维空间的几何只有三种可能:一种是我们熟悉的欧几里德空间,即平直空间;一种是爱因斯坦模型中类似球面的空间,即闭合空间;还有一种是类似马鞍形的双曲面空间,即开放空间。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探索宇宙空间的几何形状一直是宇宙学家们最重要的课题。

另一位从理论上研究宇宙学的,是比利时神甫、洛文天主教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乔治·勒梅特。在1927年的一篇论文中,勒梅特指出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模型是不稳定的,如果宇宙学常数的斥力稍稍超过物质的引力,宇宙就会开始膨胀,而且越膨胀越快。

20世纪初,天文学家想要了解的是,银河系以外,是否还有类似银河的星系。有些人猜测,旋涡星云(图4)就是其它的银河系,即康德所说的宇宙岛,里克天文台的柯蒂斯也这样主张。但是,威尔逊山天文台的沙普利,则估计银河系的尺度约有30万光年,他认为旋涡星云应该还在这庞大的银河系内。1920年4月,他们两个人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科学院会议上,进行了一场大辩论。两个人的论据似乎都有道理。究竟谁正确呢?

(4)宇宙中的旋涡星云

这时,一位天文学界的新秀,埃德温·哈勃来到了威尔逊山。哈勃明白,要弄清星云的本质,关键是要测定它们的距离。他手里有两个完成这项任务的有利条件:一是威尔逊山上清澈的大气和无风的稳定状况,极适合天文观测;二是威尔逊山天文台有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口径2.54米的望远镜。

哈勃观察着那些遥远的星云,夜空是如此的浩瀚,怎么才能测算出它们的距离呢(图5)?

(5)天文学家哈勃在威尔逊山天文台观测遥远的星云

1912年,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女天文学家赫丽塔·勒维特,在南半球天空的麦哲仑星云中找到了一类特殊的天体,叫作“造父变星”。它们的亮度先是快速上升,随后缓慢下降,呈周期性变化,越亮的造父变星光变周期越长。勒维特的发现,不久就被哈佛天文台台长沙普利知道了。沙普利立即认识到,通过造父变星,可以推算出星系的距离。

1915年,沙普利在银河系中找到一些已知距离的造父变星,将勒维特发现的周期亮度关系标定成为周期光度关系。以后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根据光变特征认出一颗造父变星,测出它的周期,由周期光度关系定出其真亮度,再与观测到的亮度比较,就可求出其距离了(图6)。

(6)利用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推算星系距离的示意图

沙普利正是用这种方法,测定出银河系的尺度为30万光年,虽然比实际值偏高,但这种方法还是帮助他做出,太阳并不在银河系中心的重大发现。

哈勃用同样的方法,在仙女座大星云和三角座星云中发现了一批造父变星。推算出它们的距离都是93万光年,甚至远远超出了沙普利的大银河系的范围。从此人们知道,天上许多暗弱的星云,并不属于银河系,而是一个个独立的星系。

哈勃想尽办法,测量了24个星系的距离。当他将这些星系的距离,同光谱位移进行比较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情况。

哈勃发现,大部分星系的光谱都发生了红位移,距离越远的星系红移量越大。根据多普勒效应,这意味着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的速度越快。哈勃在1929年发表的这个初步结论,后来被更多观测所证实,成为人们公认的“哈勃定律”。其中速度与距离成正比关系的比例常数被称为哈勃常数。

哈勃定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显示出宇宙中的星系,就像一个膨胀气球上的斑点,彼此分散运动,从而为弗里德曼和勒梅特的膨胀宇宙模型提供了观测依据。哈勃的观测证实了,这个膨胀的宇宙和以前人们想象的,那个无限和永恒的宇宙完全不同。仿佛电影中的画面,若倒着播放,所有的星系都在时空中逆行,它们将越来越靠近。如果不断沿时间上溯,越早期的宇宙就会越小,那么,总会有足够早的某个时刻,宇宙处在非常致密的状态。这便是那个“奇点”。那一点表示了宇宙的创生(图7)。我们能看到的一切,所有恒星,所有行星,所有地球上和宇宙中的生物,都有赖于那一刻的创生,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大爆炸”,或者正确地称它为“创世纪”。

这时,勒梅特听说了哈勃的发现,他知道这是自己一直等待的结果,他决定找到爱因斯坦,当面向他陈述自己的想法。在一次演讲中,勒梅特以诗意的叙述,向爱因斯坦陈述了他的理论。按他的说法,宇宙是从一个“原始原子”开始,不断分裂膨胀而成的。就如同一颗小小的橡果,长大成为一棵参天的橡树那样。他并以哈勃的观测为证,说明宇宙是创生于“没有昨天的那一天”。演讲结束的时候,他看到爱因斯坦站起来说:“这是我所看到过的最美丽的结果”。从那时开始,爱因斯坦承认,引进“宇宙学常数”是他一生最大的失误。

(7)宇宙创生的“奇点”

尽管有了这些观测和理论上的进展,但是当时的大多数科学家对于宇宙学还是持相当怀疑的态度。

1948年的一天,英国广播电台播出一个宇宙学的科普节目,主讲人是剑桥大学的数学家弗里德·霍伊尔,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霍伊尔在节目里说:“你们可能跟我一样,在成长过程中了解到,宇宙是在某个久远的时间点以前,由一次大爆炸形成的。现在我要告诉你们,这是错的”。

霍伊尔对宇宙有一个起点的说法,提出了一系列质疑,他特别反对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的观点。1948年,他与同事邦迪和戈尔德一起,提出了与大爆炸理论完全对立的“稳恒态宇宙”理论(图8)。

(8)提出与宇宙“大爆炸”理论完全对立的“稳恒态宇宙”理论的数学家弗里德·霍伊尔

霍伊尔认为大爆炸理论很荒谬。他问道:如果说宇宙起源于大爆炸,那么大爆炸之前难道就没有宇宙吗?这从哲学上让人感到困惑。所以他提出了所谓完美宇宙学原理的假设。认为宇宙不仅在空间上均匀,而且面貌不随时间改变。霍伊尔提出的这种“稳恒态宇宙”的要点是,宇宙是稳恒态的。但是这个理论遇到一个问题,即它不能解释宇宙间的物质是如何形成的。而大爆炸的理论,就能够解释物质怎样被创造出来,一切都是在火热的大爆炸的时候被创造出来的。支持大爆炸理论的人认为,霍伊尔的“稳恒态”,违反了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尽管霍伊尔无法解释清楚新的物质如何产生出来,而且这也违反了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原理,但是在他看来,这比整个宇宙一下子创生出来还是容易接受得多。

由于哈勃根据星系退行速度,测算出宇宙年龄只有20亿年,导致霍伊尔的“稳恒态”一时占了上风。因为根据霍伊尔的理论,既然宇宙一直存在,也就不会出现地球年龄大于宇宙年龄的矛盾了。正当宇宙年龄所造成的疑惑,使大爆炸理论陷入困境的时候,天文学家发现,哈勃当年测定的星系距离全都偏低,由此推算出的宇宙年龄也自然就偏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948年,美国帕洛玛山天文台5米望远镜投入使用,取代威尔逊山天文台的望远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德裔天文学家沃尔特·巴德用这个望远镜,做出了一个新的发现。

沃尔特·巴德发现,恒星按化学组成和空间分布等性质分为不同的族群——星族,属于不同星族的造父变星,亮度与周期之间的比例系数并不相同。

当初哈勃不知道这种差别,导致他将星系的距离低估了一半,因此也就将宇宙的年龄低估了一半。在改正了这个错误以后,宇宙的年龄就不会比地球的年龄低了。沃尔特·巴德的发现,为大爆炸理论的确立,扫除了一个障碍。

霍伊尔的另一个质疑是,勒梅特并没有具体说明“原始原子”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又如何崩解为各种元素的?而“稳恒态”恰恰能证明这一点。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一颗新的恒星正在星云中形成:当空间中的氢原子由于引力,逐渐凝聚到一起,形成越来越大的球体时,恒星形成了(图9)。在恒星像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时,引力造成的内部压力也越来越高。这种压力会把氢原子紧紧压合在一起,产生聚变反应,形成新的元素“氦”。当氢燃烧完后,恒星内的氦可以再聚变为氧和碳,如此持续,合成越来越重的原子,直到铁的产生。比铁更重的元素,则可以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如大质量恒星演化晚期的超新星爆发中产生。而组成我们身体的碳、氧、铁等重元素,都是先在恒星中产生,再于恒星爆发后被抛射出来,在太空中像灰尘一样游荡,直到跟其他的星尘混合,因重力形成新的行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某颗恒星中的一部分。生命,也由此产生。

(9)哈勃用望远镜拍摄到的一颗新恒星在星云中形成的情形

1954年在太平洋比基尼珊瑚岛进行了氢弹核爆试验,它通过裂变反应发生爆炸。在爆炸的中心,可产生上百亿度的高温,这与大爆炸后1秒钟内宇宙的温度相当。高温引发氢核产生聚变反应,形成氦核,同时在这过程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这为恒星能源来自聚变反应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霍伊尔关于重元素在恒星内合成的理论,固然非常成功。但却不能解释轻元素氦在宇宙中含量高达1/4的观测事实。因为假如这么多氦都是在恒星中合成的话,那么夜晚就会比白天还亮了。

1946年的时候,一位移居美国的前苏联科学家,也在探讨宇宙中的基本元素如何形成的问题。他在勒梅特“原始原子”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宇宙中的氦,主要是在大爆炸后不久的高温条件下合成的。

他认为,宇宙大爆炸可以很自然地解释氢和氦的来源:早期宇宙密度和温度极高,不仅分子会离解,原子核也不能存在。但是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降低,就可以形成基本的核子:质子和中子。最轻的原子核——氢核——其实就是一个质子。在大爆炸时核子间相互反应,就会形成一些复合的原子核,根据这个理论算出来的氢和氦按质量计算应该分别占3/4和1/4,与观测符合得很好。这个观点,给了大爆炸理论有力的支持。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作乔治·伽莫夫(图10)。

(10)给了大爆炸理论有力支持的前苏联科学家乔治·伽莫夫

磁场是宇宙运转的动力 篇4

因为我们多年对宇宙神秘的探寻都是盲目, 没有方向性的, 使我们不断走弯路, 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 就无法达到对它的研究深度, 更无法论证他的正确与否。只有我们撞到南墙才能找到它是错误的, 否则它永远都会是一个设想。我为了论证它的正确, 提出我的观点和验证, 希望同行给于这个题目的更大关注。以后我将继续公布我的实验结果。让我们宇宙神秘的面纱逐渐透明。

研究磁场大到宇宙小到原子。其中涉及到各种学科, 人体磁场, 电子设备, 军备力量, 电子信息……它们都是人类发展的潜力股。它的深度广度望人类给于更大的关注。

做这个实验就是为了证明磁场是宇宙运转的动力。也就是确立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从而能够从事更进一步的研究。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在我们的物理书上确立磁场发展的重大意义。

1 实验材料

找一个那能直接接通电源的桌子。或直径1厘米, 长度15厘米的塑料管或铝管一根。使用铝管和塑料管的意图有两个:1) 有利于管内实验和使永磁体小磁柱不会和管产生磁力造成粘连影响实验效果;2) 和不用铜这管样的逆磁材料减弱磁力以免影响实验效果。直径0.7长20厘米的铁棍一根。0.3的漆包线30米、。准备一个磁极在两端直径0.4厘米长1.5厘米的小磁柱, 一个两磁极在中间的直径0.4厘米, 长1.5公分长的小磁柱。220电压电源线一根。将漆包线均匀的一层一层的绕在塑料管或铝管上。再用两小窄条胶布从线圈的一头粘到另一头以固定漆包线。电源插头的两个线头也分别固定在线圈的两头。然后将两个漆包线头烧掉漆分别将两头连接到两项电插头线上, 用绝缘胶布包好。

1.1 实验一

1) 把线圈放在桌子上;2) 把其一个小磁柱放进线圈的管内;3) 接通电源。实验结果是小磁柱在线圈管内转动。然后, 放进另一个小磁柱其结果是一样的。然后, 尽快拔掉电源, 检查设备会发现漆包线有快烧焦的迹象, 塑料管会变形。说明漆包线过热。如果是铝管散热效果会好一点。所以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通电时间过长。或者采用更好的散热方法。在此我只是做一下范例不做设备研发。

1.2 实验二

把线圈放在桌子上, 把两个小磁柱分别放在与线圈平行的3到4厘米左右的距离。接通电源, 两个磁极位置不同的小磁柱都会在桌子上转动起来。但转动速度明显比实验一慢而且非常明显的显示出磁场强度较弱, 小磁柱要非常接近线圈才会转动。

1.3 实验三

接实验二, 把准备好的铁棍插入线圈管内接通电源, 小磁柱在5到6厘米的距离都可以转。磁力明显的增强。这谁都知道铁是磁场最基本的元素, 具有增强磁场强度的作用。

2 结论

实验一, 说明了磁场中央的磁柱也存在着旋转动力。它的引申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按照我的磁场理论它就是宇宙中的黑洞。黑洞就象龙卷风的旋转动能。龙卷风不但可以产生旋转能还有非常大的真空吸力。吸力的另一头就是我们经常听人说起的白洞。反物质源。我们把黑洞和白洞和白洞连接起来那就是磁柱。是支撑整个地球旋转的轴心, 所以又叫他磁轴。把磁轴包在里面的当然就是磁场了。这次磁场画出图来, 就象是一个大苹果。这就是我苹果形状的磁场运行图其中的一张。也就是说如果说地球的北极N极是黑洞那么南极就是白洞。那么它们就应该按照我的磁场运行图的大体方向运转。当然磁场运行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我的52张磁场运行图现在已经增加64张。所以磁场的运行是非常复杂的。我的64张磁场运行图不是八八六十四挂, 但是有那么一点点相似。从理论到实际的变化。当然我没学过算命术。不敢妄加猜测。

实验二, 证明两个磁极不同位置的磁柱有同样的旋转方式。实验三, 证明磁场中没有铁元素就会使磁场强度大大下降, 所以。在地球上我们会发现地球的27个磁点附近都会有大型铁矿的存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地球铁矿的开采力度。否则按照我的理论地球将会降低运转速度。地球降低运转速度将会使地球的温度更高, 其他会影响到什么我只能说很多很多, 因为它是连锁反应。所以我们的未来有多危险, 多恐怖难以预料。尤其是地球两极的铁矿, 那是地球磁轴心, 直径影响地球的运转角度。不同心的地轴更加会影响地球的运转。由此我们还能联想到地球北极磁点的高速移动又说明什么。

我们试想太阳系中的地球就像飘在水里的一个大西瓜, 他没有重力只有质量, 比在我们地球上的一个足球的旋转更加轻松。可以说根本就用不了多大的力量就可以推动地球运转。我们初中物理课本里曾经有人说, 如果给他一根足够长的木棍和一个支点他就能轻松的把地球翘起来。现在我说如果地球有一根没有任何摩擦力和阻力的情况下我就能用手轻松的把地球转动起来。当然地球的运转动力不但来自地球的轴心还有它的异极交错的磁点。还有地球上众多物质都是它旋转的构成。地球磁场和太阳磁场的互相作业的情况下, 一种缓冲力 (受太阳磁场不断的推力) 使假设的地球逐渐加速旋转。这样结合上面实验, 我们再把线圈放大到太阳那么大, 小磁柱放大到地球那么大, 地球就应该旋转。然后磁场无限放大到银河系、无限大的浩瀚宇宙……

这就是我要论证的课题《磁场是宇宙运转动力》的证据之一。于是, 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做更进一步很多的实验。他的直接联系的实验就是高频磁场环形水槽实验, 这是我要以后公布的第二个证明磁场是宇宙运转动力的证据。磁场是宇宙运转动力的证据很多很多, 它经得起推敲和论证。有了证据我们就要找它的具体怎样运转的。如过它不成立以后的工作就无从做起, 即使做了也是空谈。这关系到我们以后能否更好的使用利用磁场。他的更深远的意义也许会改变我们以后的运输动力, 运输工具会发生极大的改变。也许因此我们飞出了太阳系。希望科技界给以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佚名.飞碟探索.磁力:宇宙动力之源, 2002.

[2]冰峰一世.宇宙磁场.

[3]佚名.化学荒草地-探索未知世界宇宙磁场的起源, 2006.

宇宙的图腾 篇5

《易传·乾》

占星术的名声似乎颇不佳,然古今中外天地之间未可一口咬定的事情太多太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占星术在今天是否可赋予新的意味,窃以为仍值得争议讨论。

一般地说,占星术是一种基于天人相关的信仰,根据天象预卜人间事务的方术。长期以来,褒贬相交,各有各的道理。随着科学的日益深入人心,占星术之类毕竟不登大雅之堂了,但是它在全世界各地仍然具有相当的魅力,占星术不仅仅流行于市井百姓,更有不少达官贵人热衷此道,向隅问卜每每。早些时候,传美国前总统里根夫人南希笃信占星术,一时闹得沸沸扬扬,几成世界级新闻,其实,那只是上流社会一段公开的秘密罢了。

占星术(astrology)和天文学(astronomy)都始于对星象的观察及其解释,其辞义的区分是迟至公元六世纪后的事。原始人把物换星移乃至种种异常天象视为神启,当作某种朕兆加以崇拜,本属于原始巫术文化的一部分。有关星兆的记载,最早似可追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稍后在埃及、印度、中国、玛雅等地亦有痕迹。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一方面替日月星辰涂抹上神话色彩,另一方面运用他们的睿智理性对星兆学说进行改造,发展起以占卜个人命运为主的占星术。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恩培多克勒的四大元素说和斯多噶学派的大小宇宙相对应观念,自然更少不了当时已具备的天文知识。这种占星方法与原先只关心军国大事的星兆已大不相同,它的渐趋定型伴随着希腊化文明在东方各国传播开来。到了公元二世纪的托勒密所著《至大论》和《四卷书》,已堪称集古典天文学和占星术之大成,在往后一千多年被奉为正宗范本。

早期的占星术大致有两类:其一是自然占星术,它主要考察日食月食、彗星流星等异常天象,兼及风云气象,揭示其所象征的吉凶祸福;其二是裁决占星术,它根据特定时刻的星象,对该时发生的事件,投生的人物进行前程裁决,后来它演变成西方广泛流行的生辰占星术,即通过观看某个人出生的天宫图,计算其中的各种相位关系,进而占卜他的一生遭遇或命运。

天宫图(Horoscopy)本义是对时间的观察,这个概念后来几至成为占星术的代名词。天宫图犹如一个有十二条轮辐的圆轮,中心是地球,外圈是黄道十二宫,轮辐间众行星各得其所,所有的星体均环绕地心旋转,以运星上升点(Asc.)为起点揣度命运的各个方面。天宫图包括如下因素:行星,特指太阳、月亮和几个真正的太阳系行星,其中太阳最为重要,它们分别由希腊罗马神话的神命名;黄道十二宫,以沿太阳轨迹标识的星座命名的宫(sign),如白羊宫、金牛宫……宝瓶宫、双鱼宫,象征不同的性格气质;星相,行星所在各宫相互间构成的几何位相关系,制约对人事的影响力;周日宫,基于运星周天上升下落划分的命运之宫(house),如1.性命、2.财产……11.朋友、12.仇敌。

对天宫图的解读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各因素主次曲直均有讲究,有时还要涉及许多背景条件,因此预言的技艺往往因流派而各有差异,至于有待验证的结论更是藏头露尾,多有巧舌如簧之弹性。

罗马帝国衰落以后,占星术曾因基督教排斥冷落一时,但犹太学者和阿拉伯人仍然把它当作一种奥秘的知识体系加以研究,并且与希伯莱的神秘教义(喀巴拉)结合了起来,使之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各国中普及风行。当时众多的出版物和年历上都刊有精制的天宫图,对届时出生的个人提供告诫和喻示。甚至把天上的星辰比附人的身体部位和生理功能,医学占星术颇为盛行。其他还有和炼金术相结合等等。由于宗教神秘主义的渗透,占星术更象是一种准宗教了。

十六世纪近代科学兴起,占星术所依据的地球中心体系首当其冲,先是天文学,继而其他知识领域纷纷对占星术提出质疑,大量骗局的揭露更使得它声名扫地。但在对命运感到神秘莫测,需要有所寄托的世人眼里,占星术并未因此完全失宠,相信它的仍大有人在。

当年的法国大预言家诺查拉达姆斯(Nostradamus,一五○三——一五六六就是一个占星大师,据说他成功地预言了许多生前身后的大小事件、人物,其中细节之吻合简直难以令人置信,他甚至预言二十世纪末人类还会面临一场大灾难。……

近几十年,西方的占星术又有所抬头,有关的书刊十分看好,还有人动用电子计算机试图找出星辰运行和人间沧桑的对应关系。现代的占星术流派主要分为物理占星术和心理占星术,前者套用现代科学的一些新概念,认为天体对于人生具有类似力场的因果耦合作用;后者则强调天际自然节律与个人身心节律的一致性,以便实现天宫图所暗示的“潜能”,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如荣格就把占星术作为一种精神治疗的方式。不过,尽管人们对占星术抱有不衰的社会兴趣,但一般也都承认,它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价值。

饶有意味的是,中国古代的占星术与西方的不同,中国人一向推崇“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之类的观念,视天象为天命天象的表达者。古人将天空星辰比附世俗朝廷的命官,占星家察看日月五星于二十八宿、十二次的行迹,配合阴阳五行四象八卦,佐以日月薄蚀、慧孛飞流,通过确定的分野占卜对应州国的国家大事凶吉,君王德行臧否。中国占星术几乎完全从属于皇室官方,是政府所设天文机构提供咨询的例行公事,具有明显的御用性质。甚至为了防止“泄露天机”,官方严禁民间私习天文星占,有关天象的解释权更不是假他人。

天国和人间,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永恒主题,占星术也好,宗教也好,科学也好,都在这个大题目下做文章。若干时期以来,似乎只有属于科学的、理性的东西才被承认是一本正经的回答,而占星、炼金之类归于蛊惑人心的迷信可也,因为它的非理性,顶多再戴一顶“伪科学”的帽子。

然而仔细想来,“真”的科学凭什么不伪?实证、解释和预言的功能占星术似乎并不缺乏,何况信仰科学基于理性本身不也是非理性的吗?问题便不那么简单了。其实,所谓科学之真伪,理性之是非,统统都是一种人为的界说,这种分化本来又是一种理性化的产物。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发现,人所追求的乃是一种整体境界,而并非草率的分割。那就是要以开放的姿态、谋求互补的方式,重新审视这个我们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宇宙世界。这便是该书得以展开的基本思路,尽管作者把它叫做占星术的哲学。

应该说,宇宙之天和人归根到底是相关的。现代宇宙学的人择原理告诉我们,人所认知的是一个允许其认识主体存在的宇宙,是一个由观察者参与的宇宙,人是这个宇宙的人,这个宇宙是人的宇宙,对此恰恰没有什么选择余地可言。在另一个极端的量子世界,比测不准原理更为深刻的瞬时关连效应(EPR实验)论证也在提醒人们,未必可以断然否定某种超距作用的存在,虽然我们目前对之仍不甚了了。

我们曾经孜孜不倦地寻求这个宇宙的客观本性,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制造我们和宇宙的分裂。很遗憾,我们并没有如愿以偿,相反,科学的发展不断提供负的证明:我们所谓的“客观性”原来是人类观察手段和认识能力干预对象的综合反映,是我们根据理性有所选择的现实结果。这种客观性当然就不可能是纯粹的 了,而依赖于库恩的“范式”,加达默尔的“释义循环”、“合法偏见”,荣格的“集体无意识”。问题在于,分裂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的分裂又导致了宇宙的分裂。因此,与其追究我们到底看到了什么,不如反省一下我们观看的方式,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看见什么取决于如何去看,我们征求的答案其实早就包含在问题之中了。

所以,科学家理解的世界、神秘学家体验的世界、心理学家意识的世界,都指称着同一个世界,不同的只是他们用以象征的图式。所有的世界图景,从宇宙学模型到天宫图、曼奈罗(mandala)都只具有象征的意义,最根本的就是象征人和宇宙的新型关系;而形形色色的图式又都是人描绘出来的,最终的“实在”毕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即作者所说的“精神”最高层次老维特根斯坦说过,我们语言的界限也意味着我们世界的界限,但确实有不可言说的东西,它们显示自己,那就是神秘的存在。……值得庆幸的是,对于那些神秘的东西,人们并没有一直沉默下去,而是鼓起勇气问,如果二维的生物看不到三维的世界,只能抱憾终身,我们又有没有从更高的维度洞察种种内在关连的超越气度呢?

或许,人们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的旅行中获得了全部真理的意义,而不在乎什么终极的目的。莱辛说得好,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理性焉?非理性焉?

人类对于宇宙本性的认同,科学理性不是唯一的途径。而且,科学的观念本身也是不断变化、不断刷新的。曾几何时天经地义的信条,如今看起来竟显得荒唐可笑,相反,有些长期被视为非科学如气功、风水之类,在新的“范式”组织下,又赋予了科学的内容。多半个世纪的交锋争论,科学哲学家开始达到这样一种共识:科学事业并不是一座固步自封的金字塔,而更应该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结构,伴随着历史节奏,与社会心理有着广泛联系的共同体。其中,非理性的,甚至心灵的东西都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诚然,占星术是易谬的,可是科学又何尝不易谬呢?今天的占星家可以把过去的失误归之于当时尚未发现的远地类行星,科学的步伐不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吗?在这个意义上,科学无可自命不凡。事实上,天文学得益于占星术,化学得益于炼金术,医学得益于巫术,甚至神话、冥想都能对我们有所启发,谁能担保今日之“伪科学”将来就永不翻案?难怪费耶阿本德竟敢反对“科学的沙文主义”,大声疾呼“怎么都行”了,难怪在一九七五年有一百八十六名主要的美国科学家联名声讨占星术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执意为占星术辩护了。

应该看到,科学语言对于整个世界的描述越来越暴露出力不从心的局促,在某种程度上,理性的制约业已成为我们洞见宇宙奥秘的羁绊。谁也无法否认,哥白尼以降的科学理性创立下空前的丰功伟绩,然而与此同时,它是不是也有意无意地压抑了那些非科学、非理性的同样属人的智慧呢?随着对科学的崇拜日益高涨,这种倾向是不是也愈演愈烈了呢?如同科学当年曾被宗教愚昧诬为异端邪说,过分迷恋既定的概念体系会不会使它沦为某种僵化的意识形态,盲目地排斥异己呢?

另一方面,过度推崇科学理性又加剧了对科学成果的滥用,技术万能的诱惑只知追逐眼前的功利,漠视对社会、对人类未来的责任,从而在全球范围内酿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文明的畸型发展不仅仅破坏了人与宇宙的微妙平衡,甚而冲击人类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孕育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危机。诸此种种的科学异化现象正在引起世人的警觉,尤其是在科学获得高度发展的西方,已经可以倾听到日渐频繁的对唯科学主义的尖锐批评,对人的终极关切的强烈呼唤。

怀疑、困惑和忧虑,促使西边不少人对“东方神秘主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无猎奇于连我们都感到玄乎的周易、老庄、禅宗,大谈“道”、“无”之类,津津乐道讲究悟性的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与我们这里科学的理性主义正走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不管怎么说,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这种交流正在构成一种深层文化相互渗透的新契机。

按荣格的说法,每个男女通过接触都在获得异性的特征,这种原型的意象(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维系了两性间的协调和理解,它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投射向对方,为了使人格得到和谐的平衡,必须允许它们在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充分展现出来——每一个民族、每一种心态是否也具有这类潜在的原型力量呢?换言之,理性和非理性、有意识和无意识、理解和顿悟等等的相互投射相互融合是不能够用简单的加法便可了事的,而应该是一加一等于三,经由它们达到一种默契,一种涅,一种崭新的整体观。

天国和人间的统一总是那么令人神往。这不禁使我们回想起那个终生寄居哥尼斯堡的伟大哲人的名言:“有两样东西,我们对之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会充满我们的心灵,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自律。”当我们仰望星空,我们面对着一个由上帝立法的天国;而当我们回首内心,我们又进入到一个由我们自己立法的人间。康德就是在这里发掘出理性的二律背反……。但愿我们能够超过康德。

我们所有探索的终点

将到达我们出发的地方,

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地方。

T.S.艾略特,“小吉丁”

宇宙起源的神话 篇6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合而成的国家,有56个民族,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他漫长的社会生产及生活实践的发展史。因而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就显得十分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民族神话画卷。

汉文古籍《三五历记》、《五运历年纪》中叙述的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天地本来像个鸡蛋,盘古生于其中。后来,天地开辟了,天每日高一丈,地每日厚一丈,盘古每日长一丈。18000年以后,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深,盘古也变得极长了。他怕天地又会合拢,就顶天立地拼命撑着,最后精疲力尽地死了。死后他的全身化成了万物:气为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太阳,右眼为月亮,血液为江河,肌肉为田土……。

蒙古族神话《麦德尔创世》中说:女神麦德尔骑着神马,踏遍三千个宇宙。马踏洪水溅起烈焰,将宇宙尘土烧成灰,灰尘越积越多形成大地,使天地从此分开,又将自己的一个化身落入大地,生出万物。

壮族神话《姆六甲》中说:天地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中旋转着一团大气,越转越快,变成了一个蛋。后来,蛋破开分成三片,一片飞到上头为天,一片飞到地下为水,一片留在中间为大地。

布依族《力戛撑天》神话中说,力戛撑住天后,将天钉住,力戛钉天的牙齿,就变成了满天星星;拔牙齿流下的血,就变成了彩云;喘出的气,就变成了风;淌下的汗,就变成了雨……

白族《创世纪》神话中说,盘古、盘生为兄弟,盘古变成天,盘生变成地。天不满西南,只好用云来补。地不满东北,只好用水来补。

瑶族《密洛陀》神话中记载,开天辟地女神密洛陀,创造天地的方法与众不同,用雨帽造天,用身体和两手两脚做柱,分成天地。

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也有关于天地起源和结构的种种传说。

古代巴比伦人认为大地像个巨大圆屋顶,或者是个无底深渊中升起的空心山。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由四头大象驮着,大象站在一只巨龟的背上,巨龟则浮在水中。

古代的埃及人设想大地是一个斜躺着的神,他的驱体上长满着植物;天则是一个弯着腰的古神;太阳每天乘船过天空。

古代的俄罗斯人认为大地像一个圆盾,由三条极大的鲸鱼驮着,使它浮在大洋表面上。

古代各民族都把自己生活的地方当作天体的中央,并各自独立地产生了关于宇宙结构的地心说。上面那些神话和传说,可以说是古代宇宙学的萌芽。如今人们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来探索它的结构、运动、起源和演化的学科叫做宇宙学。

宇宙暴胀理论的纠结与期待 篇7

宇宙暴胀理论的纠结与期待

普朗克太空望远镜效果图

鸿蒙之初, 天地之间什么都没有, 是一个完全的虚空。没有能量, 也没有任何物质。接着, 就在这片虚无之中, 宇宙诞生了。刚初生的宇宙非常小, 但密度很大, 而且充满了能量。再接着, 一刹那之间, 宇宙的尺寸迅速变大, 这种暴胀导致宇宙的尺寸至少增加了1025倍。

这就是对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暴胀理论的基本阐述, “暴胀宇宙论”认为, 初期宇宙曾经发生过“速度高到无法想象的超急剧膨胀”。科学家们用这一目前在物理学领域占据支配地位的理论来解释宇宙大爆炸之后所发生的事情, 以及宇宙如何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模样。尽管很多科学家们现在相信, 暴胀确实发生了, 但他们仍然不知道暴胀如何开始、为何会发生以及如何结束。而且, 迄今为止, 也没有任何扎实的实验证据来对宇宙的这一加速膨胀过程进行证明。

美国太空网 (SPACE.com) 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 欧空局的普朗克太空望远镜即将发回的新数据有望为暴胀提供坚实的证据。科学家们希望, 只需要数月时间, 他们或许就可以解开这个谜题。他们会对普朗克太空望远镜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提供的新数据进行仔细地核实和验证。

欧空局的普朗克太空望远镜以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 自从2009年5月14日升空以来, 普朗克太空望远镜已经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科研图像, 其中最突出的当属2010年12月底拍摄的首张宇宙全景图, 图中展现了宇宙中最古老的光。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据不足

这种名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CMB) 的光, 是宇宙的化石, 是宇宙大爆炸的“余烬”, 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宇宙空间。科学家们认为, 它出现在宇宙发生暴胀 (也就是宇宙出生约38万年) 之后, 那时, 中性原子开始形成, 而且, 对于光来说, 太空变得透明。

普朗克上携带了一系列高灵敏度仪器, 能够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深入探测。2013年3月21日, 欧洲航天局公布了根据普朗克太空探测器传回数据绘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 这幅图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验证了宇宙标准模型, 也支持暴胀理论。但这副图同时也展示出一些与现有宇宙理论假说的不同之处, 例如被认为激发了大爆炸的“暗能量”比以前所知的要少, 这意味着目前的理论需要修正。

暴胀理论的支持者认为, 普朗克的结果完美地暗示了暴胀如何工作。然而, 批评人士则认为, 科学家们只不过是将暴胀模型稍作修改, 让其与数据相吻合, 而不是真正解释暴胀。

美国哈佛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安娜·利贾斯表示, 普朗克提供的所有数据表明, 宇宙“非常简单”。然而, 其2013年提供的这批数据只能支持非常复杂的暴胀模型, “只对一些非常受限的初始环境起作用”。

细微的密度波动导致星系形成

科学家们希望, 普朗克卫星即将提供的下一批数据能够证明, 暴胀是否真能够解释为何我们目前的宇宙会拥有这样的形状。而且, 宇宙暴胀理论的支持者们也认为, 这些数据有可能证明, 量子物理学里能发现现今宇宙的种子。

通过普朗克提供的数据和此前的其他观测获得的数据,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密度表现出了轻微的波动, 在接下来的137亿年间, 随着宇宙不断膨胀, 这种密度波动变得非常大。

英国剑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丹尼尔·鲍曼表示, 这些古老的密度波动可能源于宇宙大爆炸之后就出现的、时空内细微且自发的量子波动。他说:“我们相信, 宇宙暴胀将这些细微的量子波动拉升成我们在今天的宇宙中所观察到的密度波动。”

既然这些密度波动就出现在暴胀之后, 这意味着, 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制造出来时, 它们已经在那儿恭候了, 而且, 密度更大的区域会吸收更多物质并最终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团和星系。

密度波动或隐藏着暴胀的秘密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发现的密度波动为我们理解暴胀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开始“发光时”, 量子波动已经“变身”为密度波了。

普朗克太空望远镜提供的第一套数据不仅证实了这种波动, 而且也证明, 在很大的距离范围内, 这些密度波动都相互关联, 所有拥有同样波长的波似乎会同时振荡。

鲍曼说:“使用暴胀理论, 很容易对这种相干进行解释, 这是我们迄今做出的最令人兴奋的观察发现,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科学家们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做的诸多测量中, 得出的最令人诧异的一个结论却是, 这种化石光的温度具有一致性, 上下变化不超过0.0003摄氏度。鲍曼说, 只有两种方式才能让宇宙获得这样整齐划一的温度。

在一个非暴胀的模型中, 宇宙不同部分的温度一定非常不同, 接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 温度会达到平衡, 就像房间内的物体会“达到室温”一样。然而, 宇宙太年轻了, 因此, 在这么广袤的宇宙空间和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无法获得这种平衡。这样一来, 我们似乎陷入了悖论中:尽管它们无法相互“联系”, 但宇宙中距离遥远的部分仍然拥有同样的温度和密度。

鲍曼说, 暴胀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所有物质最初拥有同样的温度, 接着它们突然被加速撕裂。因此, 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 物体之间存在着细小的温度差异, 因为它们都始于同样的地方, 具有同样的温度。

鲍曼认为, 这就像发现距离非常远的两杯咖啡, 拥有同样的温度。如果它们从来没有靠得非常近来交换热量, 那么, 它们根本没有理由拥有同样的温度。但如果这两杯咖啡“由同样的咖啡机同时产生, 接着, 暴胀将咖啡杯带走并以超光速的速度让其快速分开, 那么, 它们就可能拥有同样的温度”。

引力波也是呈堂证供

尽管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极其微弱的光非常需要技巧, 但其也会提供巨大的科研回报。这是因为, 科学家们认为, 宇宙最初的量子波动应该也触发了引力波。引力波这一概念由爱因斯坦提出, 指的是时空的波纹, 不过, 目前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

如果科学家们能发现引力波, 并用其来标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波动, 它们有望为暴胀理论提供强有力的证据。鲍曼说:“看见引力波将成为宇宙暴胀模型的确切证据。”

不过, 获得这一证据非常复杂, 因为它依靠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发出光的偏振的细微变化。存在着两类偏振变化:E模型和B模型, 后者描述了这种偏振的旋转或扭曲, 物理学家们也认为, 正是这一变化为暴胀理论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利贾斯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将证明B模型偏振, 因为宇宙暴胀期间时空的撕裂需要巨大的能量。

如果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发出的光确实以这种方式发生扭曲, 暴胀将提供非常好的解释。利贾斯说:“因为, 这样一种高能机制将以非常暴烈的方式让时空发生震颤, 这样, 我们就能通过测量其产生的引力波的振幅来确定其强度。”

鲍曼说, 引力波或许也能说服那些目前正研究替代暴胀理论的科学家们接受这一模型。他说:“看见B模式将让我们更加确信, 暴胀曾经发生, 而且, 我们都来自于量子波动。”

利贾斯也认同这一观点, 她表示:“迄今为止, 科学家们的一贯做法是设计复杂的拥有很多参数 (这些参数与普朗克提供的数据相吻合) 的暴胀模型。能否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意义重大, 其能有效地对暴胀理论进行证实或者证伪。”

浅谈茫茫宇宙中的温度 篇8

1-117℃酒精温度计的温度

温度计中红色的液体是酒精, 酒精在-117℃才会凝结。因而在地球上温度最低的南极洲, 酒精温度计也能用。当然温度低于-117℃时, 酒精温度计也派不上用场了。

2-90℃地球最低温

在南极的内陆, 人们已经测到-88.3℃的低温。

3-80℃SARS病毒不怕低温

SARS病毒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怕热不怕冷, 即使是在-80℃它还能至少生存4天, 甚至多达21天, 而在56℃下SARS病毒的生存时间不超过90分钟。

4-70℃北极最低气温

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 比南极年平均气温高25℃, 冬季时 (1月) 极夜期为180天, 最低气温在-70℃。低温可预防某些疾病, 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是吃海豹肉和海豹油为主, 当地人很少有心脏病、心血管、高血压、关节炎等疾病。

5-60℃火星的温度

在远离地球的火星上, 地表平均温度是-60℃。

6-50℃我国最冷气温

在我国低于-50℃的地区记录不多。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的矣渡河在1922年1月16日曾观测到-50.1℃的温度, 是新中国成立前气温记录中的最低值。

新中国成立后, 新疆北部的一个气象站在1960年1月20日以-50.7℃的低温首次打破了记录, 接着1月21日又以-51.5℃再创全国新记录。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1968年12月27日清晨测得了-50.9℃, 而在1969年2月13日漠河终于诞生了中国现有气象资料中的极端最低气温记录:-52.3℃。

世界上最不怕冷的花, 是出产在中国的雪莲花, 即使-50℃, 也能鲜花盛开。

7-40℃我国最冷的日平均气温

大家都知道我国最北的地方是漠河漠河在中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冷日子是196 0年1月21日, 日平均气温为-4 3.8℃。

8-30℃国色天香牡丹花

牡丹原产我国, 喜温凉高燥, 忌炎热低湿环境。较耐寒, 可耐-30℃的低温。

9-30℃千年不冻泉

在北京门头沟区的一条山谷中, 严冬时节温度最低可达-30℃, 山里有水的地方基本上都结成厚冰, 但这里却有一只泉眼里的泉水千年不冻, 并且水里一年四季都生长着茂盛的水草, 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千年不冻水”。

10-10℃人可以居住生活了

-10℃已是地球上高纬度地区寒冬季节常见的温度了。虽然会感到冰寒透骨, 但人已经能够在这样的温度下正常生活了

11 0℃水的冰点

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盖着的, 约有14亿千立方米的水量, 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虽是淡水, 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所以说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 正是这样的星球才能孕育出生命, 所以“水”是生命之源。有了生命就有生机活力, 世界才会更精彩。

12 10℃凉爽宜人的赤道城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国的首都基多城里, 赤道线恰好通过该城。不少人认为通过赤道的城市一定很热。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里不论春、夏、秋、冬,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都在10℃左右, 年平均温差只有4℃。是一个四季如春、凉爽宜人的赤道城。

这是因为它位于海拔2800米的高原上。我们知道太阳光是一种短波辐射, 当它通过大气时, 只有很少部分被大气直接吸收, 大部分则照射在地球表面, 使地球表面增温。因此愈是靠近地面, 由于吸收的热量愈多, 温度升得愈高, 反之, 愈是向高处, 吸收的热量愈少温度愈低。所以在高原地带, 气候总是比较凉。

13 30℃我是蚊子!

蚊子最喜欢的温度是30℃左右, 太高了也受不了。秋天气候变冷温度降到10℃以下时, 它们就会停止繁殖, 不食不动进入冬眠, 直到第二年春天激醒后又出来。

14 40℃人体温的极限

人属于恒温动物, 一般说来不会超出35℃~42℃的范围, 41℃时人体器官肝、肾、脑将发生功能障碍, 连续几天42℃的高烧, 足以致使成年人死命。

鸟类和哺乳动物也都属于恒温动物, 一般说鸟类的体温较高, 在37℃~44.6℃范围内, 而哺乳动物的体温较低, 哺乳动物一般约在25℃~37℃之间。但总的说来都在40℃上下, 与人类的体温差别不很大, 这是因为它们跟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 处在大体相同的环境中的缘故。

15 50℃~60℃沙漠之温度

由于沙漠地区的云量少, 日照强, 又缺乏植被覆盖, 空气湿度小, 因此白天气温上升极快, 大部分时间都在30℃以上, 中午最热的时候, 温度能上升到50℃以上。在北非曾有高达58℃的记录。

16 70℃味道感觉

生理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 人们食用食品时所获得的多种多样的味道感觉, 实质上是由于味道和嗅觉协同作用的结果。

17 100℃水的沸点

上面我们了解了水的冰点, 那么水的沸点是100℃在一个大气压下, 当我们的水开时, 它的温度是100℃而且只能保持100℃。但是人们在海拔8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上煮鸡蛋时开水最高只有80℃, 那是因为在8000多米高的地方气压低了, 所以水的沸点只有也降低了。

18 400℃城市的污泥处理

在城市中, 有工厂的地方污泥比较多, 有些河流受污染后也沉积了大量的污泥。科学家为了解决这个污染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了污泥中含有可燃物质。加拿大则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实验工厂, 进行污泥转化为新型燃料的研究工作。

19 500℃聚光式太阳灶

这种太阳灶是利用抛物面形的反射镜聚光获得较高温度, 直径一般为1~2米。由于能量集中, 因而热效率较高, 可获得500℃的高温。这种聚光式太阳灶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家庭中, 用来做饭、炒菜、煮饲料、烧水。

20 700℃烟头、蚊香的温度

烟头的表面温度虽然只有250℃~300℃, 烟头的中心温度一般在700℃~800℃左右, 蚊香的燃烧温度也达700℃。

由以上这些温度由低到高的实例可以看到温度无处不在, 温度与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必须关注温度, 控制温度, 让温度成为我们生活的好伴侣, 防止极端温度对我们生活造成的伤害。

摘要:在茫茫宇宙当中, 处处都有温度, 只是高低不同。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 也无论是在炽热的太阳上还是在阴冷的冥王星上, 都有着不同的温度。如, 传说中的牛郎星与织女星, 在夜空里, 它们只是闪烁的小亮点, 而怎能让人想到牛郎星的表面最高温度竟达8000℃, 织女星的表面最高温度竟达10000℃, 真可谓是“热恋之星”。

上一篇:园林专业_顶岗实习技术总结下一篇:优秀班导师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