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杜郎口中学体会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杜郎口中学体会(精选7篇)

学习杜郎口中学体会 篇1

八五〇农场子弟校

吴 斌 2009年3月

学习杜郎口中学体会

几年前在教育报上了解到杜郎口中学的那新颖的、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时的那份激动与震撼的心情似乎就发生在昨日。想到马上就能面对面的聆听到杜郎口中学学习的老师的报告,真是有些按耐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动。一天的时间,不停的听,不停的记,却没有丝毫感到累。回到家又趴到网上对杜郎口一顿搜索,不舍得放过任何一个有关这个学校的信息。两个同去听课的中学朋友也意犹未尽,吃过晚饭马上来我家主动要求谈感受,都感觉受益匪浅,茅塞顿开,感悟颇多。概括起来为两点:

一、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

在杜郎口,“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不再是一句套话。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时处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老师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时空和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杜郎口的任何一节课堂上,首先,教师让位,真正“放羊”,让课堂自由呼吸。我们随便走进哪个班的课堂,看到是学生的课堂,是他们的主阵地,他们在板书、在讲题、在默写、在帮扶、在批改。或站着、或蹲着、或围在一起、有争抢发言的、有评价对方的。在这里,老师是学生,学生还是学生。竟然还能站在凳子、桌子上发言,怎么看都像农村的集市。然而,正是这个集市,却真正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张扬个性的场所。在那么高涨的“乱”的气氛中你竟然看不到“开小差”的学生,而且学习目标竟然一个个达成了,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你看不到老师满堂言的现象,老师却似局外人,只做组织、点拨的极少发言,真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面对着如此生动的课堂,我深思:如果再不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我的教育之路恐怕会越走越窄。这种形式课堂的转变就是杜郎口的精髓。我们学校搞课改,我们也转变课堂模式,但我们的手没有完全放开,我们学习杜郎口该怎么做?我认为我们不是照搬杜郎口,也不可能照搬,也照搬不了,我们而是学习他们的理念,让课堂“活”起来,这种“活”起来主要是指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我想我们找准了基调,就一定能让我们的传统课堂模式退出,让新鲜血液注入,这样,我们教师能从课堂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进去。

反思自己的课堂,“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一直主宰着课堂,激情地上演“独角戏”。我们有多少次同样的题做了一遍又一遍,浪费学生多少精力;有多少次同样的题讲了一遍又一遍,浪费了学生多少时间;有多少次老师满堂“灌”而学生满堂“听”,我们每天又做了多少无用功,说是 “为了学生的发展”,但自己的做法又阻碍了多少学生的发展。有多少学生是在主动的学习?有多少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有多少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课堂改革在杜郎口中学成功实施,取决于崔其升校长的观念的改变和课改的决心,他在学校非常落后的情况下,认为只有打破传统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正因为他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铸就了今天的杜郎口。现在我们也在搞课堂改革,我们所有老师的观念都要改,传统的课堂必须要该,我们改革改什么?就是改变课堂模式,根本又是为了什么?为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找到课堂上学习的乐趣,让我们的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课堂的高效!

真正达到两个转变,让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把学习作为享受,作为终身的追求。

二、教师真正研起来,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

学生动的前提是教师先研。只有教师先研才有真正学生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主动去学习、去研究教材教法,去研究学生学情,去研究试题,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让学生在蓝天下自由地展翅飞翔;健康成长。事实上,教师只要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探究教学,积极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嫁接、创新。无论在哪里,还是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教师先研的前提是思想观念上的真正转变。上课存在着区别,我们的老师的注意力在课堂的教上,而杜郎口中学的教师的精力用在了课堂教学的导上;备课存在区别,我们教师的备课多半在备在教上,如何将新知传授给学生,而杜郎口的备课是在备学生的学,采用何种方式学生能学会知识。杜郎口的教学实践启示我们,解放教师思想、提高教师素质是当务之急。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学生说、讲、讨论等等活动,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真正的作用是组织、引导、点拨、拓宽、提升。有时需要纠偏归正,有时需要拓展、延伸,这些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及时准确的把握时机,准确的提出疑点,科学的加以引导。这种鲜活的课堂经常会打破课前的教学预设,对教师的知识面、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处理教学中突发情况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把握课堂的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其次,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决不能再在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中徘徊。我们许多教师并不是不想放手,而是不敢把课堂开放、活跃起来,生怕丢掉一个知识点。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经验证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不会丢掉知识点,反而学生会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全,提高得更快。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口号作为学习杜郎口经验的切入口,这就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放权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扬起他们理想的风帆,自由的遨游在知识的大海!最后,再次引用杜郎口中学的标语“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共勉吧。

吴 斌 2009年3月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八五〇农场子弟校

吴 斌 2009年10月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新课改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先将我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在教学观念上,新课改真正把教学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的潜力,要尊重学生,多表扬学生,缩小课堂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去,达到了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向老师挑战,让学生在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条件下,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敢于标新立异,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数学故事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主体性上下功夫的教学思想。

在教材的运用问题上,新课程主张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即在大纲精神的指导下,以一种版本的教材为基础,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可以从报纸、广播、电视、周围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等多方面收集数据资料,编辑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生动的数学智力活动,改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过于划意的要求和过于僵化的教学,使教学焕发生机,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面的创造性。课程资源多样化了,课堂变活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教师将从一个“教书匠”变成实施课程的“研究者”。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上,以独立思考、小组研讨为主,辅以全体教研和大半讲解的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堂上研讨和自主活动时间至少达到50%。在教学方法上,以探索式和讨论式为主,逐步引导学生向小学者一样去主动提出问题,制定方案,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以上是我在这几天的学习中的反思和体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创新,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学习杜郎口中学体会 篇2

2013年10月 , 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组织的赴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学习考察活动, 和教育局领导及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兄弟学校的各科老师等48人,一起对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临行前,我有些疑惑:这样一所农村中学,竟然获得这么多的社会关注,特别是局领导多次在会上提及该校成功的办学经验, 更加迫使我想要亲眼目睹其“庐山真面目”。

一、最初印象

10月29日 , 我们驱车来到了杜郎口中学时, 已有另外几路人先期抵达该校参观学习。我的第一感觉那里很静, 像一世外桃源。这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校园很宽敞, 随处是鼓励振奋的名人名言、校规校训。教学楼的走廊很窄, 但却贴满了学生们自己书写的各学科手抄报、练习题。说心里话,初次踏进课堂时,我向前走了一步却紧接着连退三步, 这样的课堂我惊呆了, 教室里没有教师, 所有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面对面进行着背诵、演练、讨论,还有几名学生在清扫卫生,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丝毫没有教师督促检查的画面。

老师的开场白不华丽但有吸引力, 像一块磁铁紧紧吸住了学生的心。此时我想,真正有效果的导入可能就是从生活中来, 引导着学生到生活中去。几句朴实的导入语好似为学生打开了超市的大门,门开了,学生们便“蜂拥而入”, 此情此景真是让我羡慕之至。

二、教学模式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得益于“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 课程要求 的三维立 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 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 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 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 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 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 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 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 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 极少的时 间进行“点拨”。 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 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 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 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 同时站起 来发言的 时候,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 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 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 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 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 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

三、求取真经

通过学习、考察,我认为杜郎口中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让学生真 正动起来 ,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体现学生主人翁作用。

2. 让教师真 正动起来 , 积极主动地研究教学。只有教师主动学习,研究教材和教法,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校长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情怀。可以说,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学校的爱,没有对教育的爱, 就不可能有开拓的勇气、攻坚克难的牺牲精神、敢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工作激情去推进复杂而艰巨的教改工程。

杜郎口中学为何取消导学案 篇3

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依托,让学生从传统课堂上接受教师的讲解,始终处在被教师支配状态下,走向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填写答案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查阅资料、答疑解难、积累学业基础、理清做题思路、把握做题规律,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前进了一大步。可是如果从学生素质方面考虑,过度依赖导学案有可能阻碍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升,例如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联想能力等。

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师传授了多少已有的知识,也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不是为备战考试储备了多少内容。如果到今天大多数人还认为课堂只为考试,考试只为升学,升学只为评价,评价只为功利,则中华腾飞休矣,民族振兴休矣,中国未来休矣!如何改变这些认识?近期,我对教学有了新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转变教的方式,变师教为生学,变师控为生主。学生的最大期盼是在课堂上被师生认可。这种认可是通过自己的表现、表演、表达,或写、或吟、或唱、或论、或辩、或演来获得的。教师的最大功能就是营造一种气氛,提供更多机会,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但是现在的教育,只知道学生是吸收者,只考虑给予学生,而没有想到学生同时还是释放者。所以,导学案虽有一定益处,但如果认为它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长期使用,那么,这种认识就是有局限性的,还没有深入到教育的本质。

拥有导学案是取消导学案的基础,导学案充其量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路标,是在学生缺少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需求时提供的样板,但是不应该长期存在。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尽早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愿、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师就是英明的教师、杰出的教师,或可称之为教育家。

二是文本内容的开放性、广博性、联系性。课本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样本、参照,是载体,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教学内容。导学案作为一种参考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让学生把导学案当作任务来完成,则大错特错。学习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增长智慧。学生必须将教材中的内容上挂下联,思考其中的联系性、延伸性、开放性、创新性。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好思考、多联系、勤对照、挖本质、找规律的习惯,那么学生的洞察力、整合力、分析力、创造力等能力就可以不求自得,由此产生的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快乐感、荣耀感才是学习的根本动力。

三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人,由学知识上升到长智慧,最后达到健全的学生人格:自主自信、自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无畏、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如果长期使用导学案,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过强,就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里生发出进取、向上、踊跃攀登的强烈愿望。教师原来的“满堂灌”方式虽然改变了一副模样,但是学生仍然是应付的无奈之举,没有真正解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转身。也正因如此,导学案被认为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前的一项预备、一根拐杖。一旦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它就完成了使命,就像拴在婴儿胸部的棉绳,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走路,但当孩子逐渐学会走路后,棉绳就可以束之高阁了。

导学案的起始阶段,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掌握学情,理清知识脉络,明白知识的框架建构,给学生使用教师编写好的导学案是有价值的。但作为教师,心中一定要知道,这只是过渡、磨合、准备。随着学生对导学案的熟悉,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导学案,让学生比较师生间导学案的优劣。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辅助,绝不是教学中的必备,否则,只是教师“教”模式的微小进步,还没有改变教师主持课堂的本质,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潜能挖掘、性格健全没有益处。

没有导学案,学生会编写导学案,或根本不用导学案。学生通过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规律,逐渐提高自我的素质与能力。当学生对学习拥有强烈的渴望时,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学习。学校不应该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枷锁。

导学案由有到无,是学生学习成熟的标志之一。当学生愿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时,就意味着学习已经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然后到“要学我”。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从枯燥的学习走向了追求心灵解放、神情愉悦,那么不论是投入程度还是内心感受,都与之前大不相同了。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吧,因为学生渴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追求吧,因为大势所趋;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吧,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会提升我们的国民素养。

从学生的心理、心态、心灵去研究教学吧,因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更健康、让未来更美好!我们期待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还给学生自由、快乐、幸福。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的体会 篇4

“十一”长假我校全体教职员工日夜兼程奔赴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进行学习。杜郎口中学在倡导新课改的今天,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成为中国中学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一颗明星。它的改革成果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我们奔着向先进学习的态度来到杜郎口中学。现就学习后几点体会谈一下。

一、教师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他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践者。按照人家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发言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其余的时间全部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给学生展示和表演的时间。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先是分组学习讨论总结,然后是展示,可以说可以写,老师只是稍加点评。一节课完全成了学生的舞台。老师只要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方案站在教室的一角,认真的听就行了。整个课堂看上去很“乱”,实际完全是在老师控制之中,以“乱”来促使学生动起来,以“乱”来培养学生的个性,以“乱”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杜郎口的教是融合在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也同时处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展示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教”的过程,这个“教”是指出错误,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纠正。老师能够游刃有余,究其根源就在老师备课的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不要被他们的“乱”给蒙住了眼睛,切记不可忽视他们的备课,实际功夫都在课外,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上三年功”。

2、学生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分组进行的,人人都有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小组长布置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小组内部互助、交流、讨论,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懈怠,人人有事做,即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又培养了互助合作的意识,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方式较好地完成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种本质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能力、个性、合作意识、智慧都得到了发展。

学习杜郎口中学体会 篇5

尔林兔小学 杨和平

2012年3月13日至16日,我十分荣幸的参加了北部乡镇学校组织的去杜郎口中学研修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深化我县刚刚启动的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在杜郎口中学我们深入课堂体味“杜郎口模式”的魅力,亲身感受杜郎口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所创造出“以学生为本”的“我的课堂,我是主角”的教学氛围,实地察看了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听取了校领导和优秀老师的报告。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我们的收获很多很多。在敬佩杜郎口中学大胆的教改创新和锲而不舍精神的同时,更感到汗颜和自愧不如。

走进杜郎口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自主、自信、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创新、探究”的巨幅标语,进入校门便感受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理念,如:“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造。”、“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当时看到这些标语,我们的心灵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这里的每一张标语,都是一面前进的旗帜,每一句妙语都是杜郎口学子奋进的号角,无不演绎着孩子们在激情澎湃的教改浪潮中自信向上的精彩篇章。杜郎口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润物无声,把自信的雨露浇灌入学生的心灵。极大关注学生的存在与成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主人。孩子们自己的励志豪言似乎比校园里经常能读到的伟人之言或名人名言更让人振奋,更催人奋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个台阶说话。

但同时我也在想,这里的学生能真正动起来吗?我们的学生提出问题都没人回答,他们是不是提前准备好了课,让我们看表演?带着怀疑的态度我们走进了教室,深入课堂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和我想象中的课堂截然不同。具体表现在:首先,课堂教学环境的变化:无任何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室的前后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教室中间是纵向排成的三排课桌,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教室前面的讲台没

有了,师生同在一方空间,同处于一个平面。其次,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是同时开放的,2 4个班无论哪节课你可以随便出入教室进行听课,这说明人家并不是因为有人听课的而刻意准备的,排除了做秀的可能性,而且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郎诵,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座、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真是难以置信。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在展示环节中,几乎全部学生都有板演的机会;教室内的黑板不够,连地板、走廊都利用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宰,是学习的主体”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从2002年秋季开始,杜郎口中学对课堂时间作出的“10+35”硬性规定,即教师所讲时间等于或小于10分钟,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或者说完全不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陈述。学生自主活动不少于35分钟。教师只要在一节课上讲解超过10分钟,即被判定为失败课。这样的课,学校责令其立即整改,整改不力的,停课思考。从形式上看,“10+35”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这就逼着老师们在课上少讲,精讲,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杜郎口中学逐步形成“三三六”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种模式的每个环节无不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主体要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是为了自己会学”,“要无限相信孩子的潜能”,这一理论在“杜郎口中学”得到了诠释。在这里学生是学习主体,把课堂归还给了学生,真正地把“讲堂”变成了“学堂”。具体表现如下:

1、团结互助的小组合作

课堂上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和积极消除了成员间的等*思想。在转班中无论是哪个年级,无论是什么课,在课堂上随处可见的不光有小组内的交流和协助,也有小组外的交流和协助。小组成员在研讨问题,或是在课堂上的展示,都体现出集体荣誉高于个人荣誉的团队精神。在小组内组员之间团结的如同一个人,相互间的协作和补充没有一个是在他人的催促下走向展示的板面。有的小组能同一时间一下子站起来两三位同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展示和对展示进行补充。小组团结这样,班级团结依然如此,整个转班过程中没有一个班级出现过地上有纸屑的不卫生现象,地面,窗台,黑板,走廊,楼梯,墙壁等处没有看见痰迹,纸屑等情况,就连每班的饮水机也是擦拭的一尘不染。从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杜郎口学校是一个团结如一的优秀集体。集体荣誉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小组建设和班级建设目标。

2、活而有序的课堂展示

课堂氛围更能体现杜郎口中学的内在品质,尤其是在展示中每位同学就像一位位小老师,那种神情和自信,那种大度和姿态就像一位指挥者千军万马的将军一样,镇定而又从容。展示中虽然寥寥数语然而学生们却认真对待,说者严肃,听着认真,即便是有小小的口误,听讲的同学也会及时补充和更正,没有笑场和起哄的现象。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又不失小小的善意的笑声。看着同学们的展示,一个个胸有成竹的那么的自信,连我这个从教近三十年的老教师页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那种自信和专注,那种严肃和认真,完完全全体现出杜郎口中学自主自信,探求创新的校本文化内涵。

3:三头并进高低搭配

在杜郎口中学还有一个令人折服的学习程序,那就是高低搭配,多层次的合作,结对子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参与学习之中,必须在小组内有所作为,必须在组长和中等以上的学生带领下完成本节或本日的学习任务。就以杜郎口的一节历史展示课为例,在展示上每一位同学都能动起来,其中一个细节告诉我,那就是高低搭配,多层次合作,结对学习等等。我也可以在学生中看出开始展示的学生在语言和表述上都有一点不足,回答问题都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而随后的补充就让人感到比前者有所进步,当展示进入高潮时,最后学生的回答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又一个以人为本的体现,这就是“差生展示,中等生补充,优生等拔高”。这种高低搭配有机结合,即顾及到差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也顾及到中等生的进步,同时也彰显了优等生的风采。虽然在学习中基本上没有看到优等生的展示,但是中等学生的补充,已经基本完善了问题的回答,优等生自然而然的就得到学习中的休息,并为下一个问题的拔高提供的思考上的空间。

在这样一个乡村初中的教室里,真是生气勃勃,活力四射,令人震撼!如此开放的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成了真正的主人。他们的课堂怎么能有很高的教学效率,怎么能取得很高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呢?

而反观我校教学现状,课堂上演的仍是教师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反思我个人的课堂教学,虽然也试着把新课改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做过一些尝试,但是仍摆脱不了教师讲为主导,满堂灌,对学生不放心,学生被动地听,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还是被动的接受者,无论你设计的课有多精彩,有多新颖,学生还是在你的引导下步入你所设的陷阱之中,你所设计的,并不一定是学生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学为主体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杜郎口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板。教育局组织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的目的,就在于如何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教改之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焕发出课堂的勃勃生机。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全体老师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共同努力,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转变为现实。心动不如行动,回来后我结合我班实际和学科情况进行如下尝试:

首先,召开主题班会,向学生介绍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组织学生观看课堂实录,向学生提出课堂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其次,在班内营造新课改的文化氛围,如张贴标语进行语言激励,改变课堂布置,重新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对面而坐,便于交流。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第四,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资源共享。把教室后的黑板报充分利用起来,增加学生的展示空间。第五,个人结合数学课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尝试,让学生动起来,还课堂与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杜郎口中学体会 篇6

千阳县教育体育局张帆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发展,8月7日至14日,县局组织我们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全国名校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实地走访、察看、听报告,我亲眼目睹了两校在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深切感受山东教育发展的强劲势头,深刻体会到教学改革是一场势在必行的教育变革。其做法及经验让我们受益匪浅,启示颇多。

一、经验体会

1、理念新,完成颠覆传统教学常规的一次改革与创新。我们在杜郎口中学的校园随处可以看见“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的标语,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新观念。

2、思路新,完成摒弃“应试教育”思想的一次尝试与变革。思路决定出路。素质教育观不排斥知识水平的提高,它不仅包括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求知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杜郎口中学真正走上了素质教育的路子,以“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 ”的教学思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进步,课堂效果明显,生存能力得以培养。立足于学生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关

注学生的情感、心灵,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

3、模式新,完成课堂教学师生融合的一次快乐与成长。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和“10+35”模式,不仅督促教师做好备课这一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这一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只有精细的备课,才能游刃有余的掌控,正确无误的反馈,精准有效的拔高。学生做好预习,方能交流互动,积极展示。这一模式使教师和学生达到了合作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师生享受导学的快乐,共同成长。

二、几点启示

1、改革课堂教学,转变观念是前提。新课程理念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艺术的生命活力”。但反思我们自己在实施过程中总是担心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能放心的将课堂交给学生,基本上还是老师唱主角,说得多,学生动得少,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让学生当演员,极致发挥潜能,教师当导演,适时掌控引导,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2、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是关键。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营造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我们学也学了,认识也到位了,课堂教学要改,必须改,那就要求我们要付诸行动,古人云:水雷屯,君子以经纶。意思就是说万事开头难,君子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成就大事。我们要从第一堂课开始,尝试、完善。当然要完全达到杜郎口中学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也

不能死搬硬套,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借鉴经验,改革创新自己的课改模式,逐步完善,以便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3、改革课堂教学,相信学生是基础。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是课改的的基础。我们总认为有些知识点太难,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或者有些要求太高,学生做不到,但杜郎口中学课改以相信学生为基础,给学生以自信,使我们值得学习的。责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自信,只要老师的指导到位,有些不可能的事情也会成为可能,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下,把学生的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三、今后设想

1、更新观念抓教改,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思想早解放早发展,思想大解放大发展,思想不解放难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其关键是观念要更新。作为教育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念、竞争意识、创新理念、进取意识和前沿意识,从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自我封闭中解放出来,深入基层,全面掌握教学动态,强化教育管理,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认真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强化措施抓创建,努力完成目标任务。对照年初目标任务,指导督促各镇校尽快落实幼儿园达标升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数字化学校等创建工作,创建市级Ⅰ类幼儿园1-2所。精细化管理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积极参与指导,打造一批教改名校、文化名校、特色名校。积极开展骨干教师示范引领,高效教学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举行高效

课堂学科教学模式征文活动,做好“双高双普”县创建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走近杜郎口中学(二) 篇7

4月21日上午, 我开始了蹲点听课。这节是初一语文。上语文课的是一位男老师, 这是一节“随笔写作”课, 老师在黑板上给出的题目是“七色春天, ______”, 让学生“猜”今天的学习任务。有学生问是不是写作文, 老师提醒, 我给的“七色春天”后面是一个逗号, 而不是句号, 也就是需要同学们自填标题。接着, 教师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启发同学们想象, 旨在调动学生的创作兴趣。然后, 教师开始说明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 大意是:观察校园春景, 回班小组交流, 个人创作, 最后展示。与其他学校的课堂相比,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 老师不仅用简洁的语言指明了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最主要的是强调规则, 包括室外观察的注意事项和室内学习的环节。每个环节的时间要求十分严格, 比如室外观察3分钟, 小组交流5分钟, 个人创作15分钟, 集体展示10分钟, 等等。一听到“室外观察3分钟”, 我内心有点反感, 心想这不是表演吗?3分钟的观察时间能够吗?果然, 有的同学向老师提出了意见, 老师没有接受反而再次强调了室外观察的纪律。

接到老师的指令, 班内的学生立即奔往了室外的花坛、操场……老师加入了一个小组, 不时地说着树木和花草的特点, 大约3分钟后, 老师一声令下, 各组学生迅捷有序地回到了教室, 立即投入了小组交流。学生的交流基本上是轮流发言, 秩序井然。当时, 我也想, 这是不是表演给我们看的呢?但又寻思, 如果天天这样“表演”, 学生不“翻了天”吗?

小组交流后, 每个小组的代表开始上台“小展示”,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之后要升华, 要么用一两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么给自己的随笔起个题目。“七色春天, 生机盎然”“七色春天, 激情永驻”……部分学生的观感和点评, 确实让人心动和惊叹。学生上台展示的时候, 教师经常提醒学生的声音大小、肢体语言, 无疑, 杜郎口的课堂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展示表现”的, 这从师生的评价反馈大部分内容中可以听得出来。之后, 老师让同学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写自己的随笔, “时间为15分钟, 300~500字不算多, 100字以下不嫌少。关键是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写作期间, 老师非常人文, 要求参观的老师不要走动、不要说话, 给孩子们一个安静的创作环境。所有的学生都投入了写作, 是那样的认真和专注, 没有一个孩子在偷懒, 也许这是日常培养的缘故。不管人们怎样看待杜郎口, 我认为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是值得羡慕和推崇的。15分钟快到了, 我拿起相机拍了几个周围同学的“作品”, 学生的作品尽管稚嫩, 有的词语也不会写, 但都是室外观察的真实记录和感受, 这与那些为了应试让学生考试前死背几篇作品的行为不知道好多少倍。

老崔说事:在许多人指责杜郎口经验的时候, 我渴望人们能与应试课堂进行比较, 比较一下他们的进步, 哪怕是一点点。杜郎口经验未必能成为改革的方向, 采取的措施也未必都科学, 但应该肯定其对应试课堂的否定。我不是语文教师, 很难从专业角度分析这堂课的“科学程度” (我们有这样的课堂研究标准吗?) , 以我多年课堂观察的经验, 我发现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 但也有很多有待商榷: (1) 教师及时、准确的引领和矫正不够 (也许是学生生成的作品让教师准备不足;也许是教师的水平还达不到如此高的水平;也许是教师有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自由表达, 知识性的问题是存在的) 。 (2) 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方法下能否形成高水平的作品?如果作为随笔写作, 这种方式也无不可, 如果是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大概这种仓促的安排就值得商榷。 (3) 3分钟的室外观察是否充足?是否需要这种即时观察即时写作?展示是为作品服务还是作品为展示服务, 这一关系需要思考。

五、广泛了解

此次考察杜郎口中学, 我不仅在参观、听课上下足了工夫, 而且还接触了该校方方面面的人, 有崔其升校长、张代英副校长、孙玉生主任以及历史组全体教师, 同时, 专门调研了一些学生, 并在教师宿舍与一位不能透露姓名的老师进行了深度交谈。

1. 聆听校长教育理念

与崔其升校长零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 借工作便利, 我两天内与他接触了数次, 包括在他的办公室内闲谈。正规的交流有两次, 一次是崔校长在协作组会议上的发言;一次是他在本校“学生精彩表达献艺会”上的讲话。

作为杜郎口经验的打造者、当今课改前线的风云人物, 崔其升确实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从他的言谈举止, 可以看出他特别讲究实际, 不愿意落入繁文缛节之中, 而且干事利落, 想好了就干, 有问题就改。在协作组交流中, 他简要介绍了杜郎口中学的发展史, 接着重点介绍杜郎口课堂的主要理念: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在课堂中, 要给所有学生参与的机会, 小组讨论一定要给予评价。没有参与就要评为0分。在交流中, 崔校长还谈到了该校课堂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比如学生“展示”的“言”“面”和“肢体语言”问题, 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都不能照抄照搬教材知识, 要对内容进行拓展和挖掘。

在“献艺会”结束之后, 崔其升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从他的讲话中我明白了杜郎口中学的定位:就是让农村孩子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孩子一样, 充满自信和快乐, 以便于以后施展自己的才能。此外, 崔校长对过分追求成绩的应试课堂给予批判, 指出现在社会的发展必须培养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期望孩子们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在学习中培养能力。

真正让崔其升校长着急的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知道地处农村的杜郎口教师水平一直是参观者所诟病的, 但条件限制加之教师发展是一个“慢功夫”, 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的问题, 他们提出了教师的“三专”, 即“专题”“专著”“专利”, 老师要有创作、创造。解决教师基本功不足的问题, 采取的方法是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学”。

2. 与教师单独座谈

在杜郎口遇到了一位青年教师, 在与他座谈之后, 他比较佩服我的一些观点, 他想了解杜郎口的路子这样下去行不行, 我想了解杜郎口中学的实际教学情况, 于是我们一起来到了他个人的宿舍。从与这位老师的深谈中, 我了解到杜郎口学校的老师非常“忙累” (他说是充实) , 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和这种模式也存在着困惑, 而且杜郎口也没有跳出“应试”的束缚, 这就造成了不少苦恼 (这些苦恼与其他学校一样, 说明课改之路还很漫长) 。

老崔说事:课改之路无终点也无最好, 当我们羡慕他人的时候, 要知道别人同样烦恼, 多元的社会应该有多元的模式, 杜郎口认为这样适合自己就坚持下去, 而我们得到的启迪就是寻求适合我们自己的模式。

3. 参与小组展示准备

了解课堂, 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 加之我特别想了解学生小组是怎样合作交流的, 于是在杜郎口只要遇到有生生交流, 我马上就贴近倾听。参与一个学习小组的活动, 也是一个机遇, 当时这个学习小组接到任务后, 首先是分工板书材料和问题, 接着学生开始一对一讨论答案, 然后小组同学凑在一起讨论“怎样展示”。学生们遇到了难题, 他们看到其他小组的任务能较好地展示, 可以编口诀、演唱歌曲之类, 即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本小组的问题是关于“西藏”的材料解析题, 展示起来很难出“轰动”效果。他们在讨论西藏, 问谁会唱《天路》《青藏高原》, 结果没有人会唱, 而且有个同学提出了“西藏”与“青藏”有什么不同?所有的同学都不会, 我找到了机会, 参与了发言, 我说:“西藏是一个行政区划, 而青藏是一个地理概念, 两者的范围也不同……”这些孩子们“得陇望蜀”, 要求我教给他们唱上述两支歌, 我说我也不会, 但可以教你们一首《北京的金山上》, 能够反映出西藏与国家的关系。

这次与学生一起活动, 我发现孩子们在任务驱动下生生之间的交流还是不错的, 而且为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也能开始“创作”, 应该讲这一种方法思路是正确的, 也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老崔说事:活动存在的疑问是:学生提高的能力是学科能力吗?如果所有的学科都是“展示”带来的“能力”, 会不会路有所偏?再就是如何处理“全面”与“分工”的问题, 会不会顾此失彼?

4. 与范启东同学的对话

与学生座谈是最能了解杜郎口课堂真情的。中午两节课后是杜郎口课间操时间, 我在七年级三班听完课就原地休息。一个小男孩没有去做操, 我和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经了解, 这个同学名叫范启东, 身体有病没去做操, 禹城过来的借读生。在我与这位同学攀谈期间, 围过来六七位前来参观的老师, 于是你一个问题、他一个探秘, 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 基本上都是持怀疑的态度, 想从孩子嘴里掏出点“否定词”来。我惊叹这位孩子的口才, 他毫不羞涩、落落大方、有问必答, 经他介绍, 我们知道杜郎口中学没有加班加点, 教学成绩比较优秀, 班级内的学生也存在着两极分化……我问他为什么转学到这里来?他说是他爸爸知道杜郎口学校能培养孩子的能力, 为此把他转到这里来的。我说, 这个学校与原来的学校相比你更喜欢哪一所?他回答是杜郎口, 原因是原来的学校学习没意思, 在杜郎口上课很轻松、有意思。长达20分钟的座谈, 范启东一人面对我们六七人, 侃侃而谈, 丝毫没有透露出我们这些“不怀好意”的教师“想要的东西”。可以说, 在这之前, 我对杜郎口同样半信半疑, 是这位同学让我改变了看法。我不敢肯定杜郎口的所有学生, 也不敢肯定这位范启东同学的学习成绩, 但从 (与我们交谈的) 素质、能力上讲, 这孩子在城市名校里也算得上“卓越者”。

六、观看“表演”

4月22日, 协作组进行了物理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 应该说五位老师虽然风格不同, 但教学都是高水平的, 也代表了各个学校不同的课堂特色。但课下我听到了个别抱怨, 如“杜郎口老师的课堂是学生表演”之类的话。我认为, 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表演的艺术, 如果认为杜郎口的课堂是表演, 不妨反过来思考, 我们的课堂又何尝不是表演呢?只不过杜郎口是学生在表演, 而我们是教师在表演而已。

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磁现象》, 内容非常简单, 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之类的知识, 很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由于受邀参加杜郎口中学历史组的教研活动, 我只完整地观摩了杜郎口崔海军老师的一节课, 因此, 其他老师的课我就没有了发言权。崔老师这节课, 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是“震撼的”, 板书、提问、讲解、实验等均由学生亲自操作, 课堂的导入、小结和环节之间穿插链接, 也由学生主持完成。学生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 活动有条不紊, 这需要很强的组织能力,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看出绝非一日之功。学生站姿端正、神态自然, 说话、做事落落大方, 看不到初中孩子那种拘谨, 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语言, 几乎出口成章, 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 可以看出课前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不过, 我也能够看出, 这种“成熟”绝非事前排练一两天就可以达到的水平, 也就是说由于长期的磨炼, 杜郎口学生在公开展示方面已经驾轻就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了。把课堂如此放给学生, 我们不得不佩服杜郎口老师的胆魄;让学习活动五彩缤纷, 我们不得不赞叹杜郎口学生的精彩。我自然明白杜郎口其中的“表演”成分, 但如果表演能让学生得到快乐, 我认为这样的表演值得称赞。

除了这些外表的东西, 再让我们看看这节课的内涵——问题的厚度:学生板书和提出的问题基本把握住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重点, 显示了杜郎口学生对教材挖掘的确切程度;拓展的宽度:学生已经触及了“磁条摔断以后的磁极问题”“磁体的间接吸引”和“电与磁的关系”, 显示了杜郎口学生对本节内容“上接下联”的理解;探究的深度:学生的从实验到得出结论, 过程相对来说也较完整, 以及上述拓展的问题, 显示了杜郎口学生能够把握实验探究路径。这节课, 突出了“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的杜郎口特点, 对比我们教师为主的课堂, 除了教师讲得深和增加了一些趣味性问题外, 在课程的拓展方面还有点畏首畏尾, 不如学生更加大胆和开放。这充分说明学生“表演”的课仍然可以达到课程目标, 既然如此, 那么采取何种方式学习就是教师和学校的自由, 我们何必又过多地指责呢?

让我们再看看杜郎口学生的“记忆口诀”“归纳总结”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这些问题利于学生思维拓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能够表达的就让学生表达, 学生能够表现的就让学生表现, 学生能够操作的就让学生操作……因为, 学生的“说”“做”要比教师的“说”“教”好得多, 至少知识通过学生听到、看到再说出、演出就增加了一个“输出”的过程, 这与我们教师主讲的课堂相比, 学生的学习就增加了几种方式, 且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化—外化”过程。因此, 这样的“表演”又有何不可呢?何况“公开课”“优质课”都是教师事先演练了的“表演课”, 与让学生“表演”的课堂相比, 我们何必“五十步笑百步”呢?

上一篇:芳华600字观后感下一篇:营改增财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