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共13篇)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篇1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悲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6、边塞征战的壮烈,穷兵黩武的惨状,山河沦丧的痛苦 【边塞诗】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

1、伤春悲秋之情;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世事多变,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2、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3、对大自然的喜爱,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退隐田园的淡远;厌恶尘世的高洁,归隐山林的快乐;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山水田园诗】

4、对英雄人物的追慕,缅怀之情。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情怀,对当今统治者的告诫。【怀古诗】

5、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 【贬谪诗】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歌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以下8类: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1悲凉,悲壮,悲壮苍凉2,缠绵,3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凄凉,凄美5,意境高远,深远6意境优美7幽静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渲染出深秋江边的萧条、冷落的气氛,与诗人悲凉、伤感的人生感慨相吻合。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可以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③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④用典。1)引用前人语句(2)引用历史故事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⑤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子规象征悲愁。

⑥虚实相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7,以景结情⑧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9意象组合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搂”,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双关、叠字、、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篇2

一、类型辨析法

分清诗歌的类型, 根据不同诗歌类型的特点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古典诗词的取材十分广泛, 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也是复杂丰富的, 可按其题材及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的不同来分类, 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 山水田园诗。

主要通过描写景物, 展现自然之美, 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或通过描写田园风光、劳动场景、生活场面等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或惬意之情。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二) 咏物诗。

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借物抒怀。诗人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 把自己的政治理想或某种志趣、情怀融于某种具体事物身上。代表作品有虞世南的《蝉》、王安石的《梅花》。

(三) 咏史诗。

诗人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 感慨兴衰, 古今对比, 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多用典故, 手法委婉,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忧虑, 对个人遭遇的不平。代表作品如杜牧的《泊秦淮》、刘禹锡的《乌衣巷》。

(四) 送别诗。

古代频繁的政治、军事斗争, 落后的科技、交通等造成了许多无奈悲伤、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 送别诗是古代诗家的重要题材。诗人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 表达对友情的怀念, 或对亲人、朋友的安慰、嘱咐、祝愿。一般感情色彩较为惆怅、悲凉, 但也有乐观、豁达的诗句。代表作品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五) 行旅诗。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或因仕途不畅贬谪外地, 或因外出经商长期客居他乡, 或因躲避战乱长期漂泊在外的寂寞孤独、悲凉艰辛的感受以及思乡思亲的痛苦等, 大多采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手法。

二、知人论诗法

鉴赏诗词的思想情感要懂得知人论世, 善于借助诗词的写作背景即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诗人创作时的身份、地位、处境、思想倾向和状态等综合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诗词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流露, 更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一个时代的风貌都会在同时期的作品上打上印记。唐朝在强盛时期, 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李白的《兰陵别儿童入京》、王昌龄的《从军行》等。而中晚唐时期, 政治腐败, 国势衰微, 人民生活痛苦, 诗歌多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如杜甫的《春望》、杜牧的《过华清宫》、刘禹锡的《石头城》。

学生对一线大诗人的个人情况相对比较熟悉, 但对二、三线诗人的情况大多不甚了解, 此时, 一定要注意鉴赏诗词的标题、序言、注释等。这些内容, 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 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 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 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这些信息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有极大帮助的。

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1的诗词鉴赏题———鉴赏刘孝绰《咏素蝶诗》。

题目给这样的注:“刘孝绰 (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 彭城 (今江苏徐州) 人。文名颇盛, 因恃才傲物, 而为人所忌恨, 仕途数起数伏。”

应该说, 大多数学生对刘孝绰这个作家的个人情况还是不太熟悉的, 这是命题者给出注释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注释恰好让广大考生对陌生的刘孝绰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 这为鉴赏这首诗的思想情感指明了方向。

三、意象把脉法

善于抓住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来理解、领悟诗词的思想情感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十分丰富, 大多有固定的含义, 寓意深刻, 如“月亮”易引发思亲、思乡、思国之愁, “折柳”往往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蝉”寓指高洁的人品等,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和描绘, 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四、结构导引法

古典诗词的内部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般而言, 篇幅短小的古典诗词大多具有前半部分写景或叙事, 后半部分抒情或议理的结构特点。而诗词中的景与情, 事与理是密不可分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叙事都是为了抒情、议理。借助诗词这一结构特点来指导我们鉴赏、领会诗词的思想感情是大有裨益的。

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2诗词鉴赏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诗的前两句写景, 描绘了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 构成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图, 渲染了边境紧张的局势;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 斗志昂扬, 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如能结合边塞诗的类型特点来综合分析、理解, 互相印照, 则效果更佳。

诗词题材分类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篇3

一、送别诗

1.惜别、思念之情。

我寄愁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深厚情谊。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劝勉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送魏万之京》

4.担忧、关切。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二、怀古诗

1.感叹世事变迁,今非昔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2.借古讽今。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对信奉道教、佛教并大兴土木修建寺庙的唐朝统治者的告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提醒晚唐统治者不要重蹈陈后主荒淫亡国的覆辙)

3.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表明心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不愿苟且偷生)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三、写景状物诗

1.写景抒情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首》之一

这首诗借美丽、温馨的春日景象,表现了诗人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暂得安定时的愉悦闲适的心境。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这首诗借清静、孤寂的山中景象,表达了诗人从自然中追求快乐、向往自由、闲适生活的情感,也塑造了诗人孤傲的形象。

2.托物寓意诗。

(1)托物言志诗: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借梅的形象,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积极乐观的革命豪情。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借梅的形象,抒发了自己不受赏识,但不自我沉沦,永保高洁品质的情怀。

(2)借物讽喻: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曹邺《官仓鼠》

这里用“官仓鼠”的形象嘲讽、鞭挞那些假公济私、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

这里借“柳条”“倚得东风势便狂”的形象讽刺和提醒那些仗势横行的人物。

四、山水田园诗

1.对田园山林生活及淳朴民风的喜爱或寄情山水的情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表现诗人对闲静、安谧的山间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表现诗人自己宁静而安适的心境。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表现诗人对这种清净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远离尘嚣,归隐田园(山林)的思想情感。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林景熙《溪亭》

全诗处处带有浓郁的田园气息,诗人闲适、悠闲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心境透于字里行间。

五、羁旅感怀诗

1.抒发漂泊之感。

杜甫在《旅夜抒怀》中以“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中的“沙鸥”自喻,在广阔无边的天地之间,只有一只沙鸥在飘飞,这种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形象表现无遗。

2.仕途的艰难之感。

杜甫的《旅夜抒怀》中“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就表达了这种仕途艰难的情感。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也表达了仕途不顺、遭遇贬斥时的失落心情。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此时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远离京都家园,心情是凄凉的,又遇上与自己反向的入京使,因而不免感伤。但为了安慰家人,就让入京使传话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对亲人的思念和关爱之情更显深切。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全诗没有一个字说思家之情,但思家之情却溢于言表。

六、边塞诗

1.戍边之苦,厌战之情。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反映唐代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反战情绪。

2.对家乡的思念。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战斗豪情、报国之志。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4.边塞风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篇4

又到一年毕业季,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你想起亲切的老师,想起嬉戏打闹的同学,想起父母的牵挂,想起帮助过你的人。这些或欢乐或辛苦的成长故事,让你充满离愁别绪,也满怀对未来的想象。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看看古人都是如何表达“毕业”心情的!

友 情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师 长

寻雍尊师隐居

【唐】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爱 情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鼓 舞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明 志

行路难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盼 归

送人东游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送沈子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诗词鉴赏中的常见手法 篇5

1、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2、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3、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人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4、衬托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5、以乐景写哀情

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6、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饱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7、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8、抑扬

对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如元曲‚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毂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先写刘邦的种种神威,临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欲扬先抑,讽刺性极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 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9、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相同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10、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启知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11、意象组合

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影片。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 的晚秋氛围,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2、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优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13、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4、以小见大

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5、比兴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篇6

(1)菊:隐逸 高洁 脱俗

(2)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3)兰:高洁

(4)牡丹:富贵 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9)莲 :出淤泥而不染 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10)丁香:愁思或情结

(11)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4)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5)竹:气节 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悲伤

(7)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水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 美好

(3)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9)雪:纯洁 美好

(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 凄恻(2)鱼:自由 惬意(3)鸿鹄:理想 追求(4)猿猴:哀伤 凄厉(5)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 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 追求 漂泊

(9)(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10)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11)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12)蝉: 高洁

●器物类

(1)玉:高洁 脱俗

(2)簪缨(冠):官位 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 丧事(2)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3)绿:希望 活力 和平(4)蓝:高雅 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 神秘

(7)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衰败(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11)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

浅谈诗词中无我之境的情感美 篇7

清末民初的美学家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 将诗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不管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 都包含了诗人情感。因为文学就是“人学”,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任何文学作品在摹仿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都必然渗透着作家的感情。诗歌是抒情的艺术, 必然熔铸着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与真情实感。[3]但是, 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中, 所流露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情感美。“有我之境”一般争论不多。“无我之境”的“以物观物”因为与叔本华美学观点纠缠在一起, 使人们的解释产生了分歧。那么, 在无我之境中, 究竟有着怎样不同于大众诗人的情感美呢?

一.情感的天人合一性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在神韵, 讲究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 二者彼此相通,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老子说“天大, 地大, 道大, 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肯定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认为天地万物与“我”是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表述的无我之境, 恰能体现情感美中的天人合一性。无我之境, 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 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 一宏壮也。“无我之境”既原无“我”与“物”利害关系之对立, 自开始就可以取静观的态度。[4]情感中融入到自然, 和天地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地步, 即情感浑然天成, 天衣无缝, 情感消融到诗的内容中去了, 同样, 情感也浸入到所述之物中。此刻, 不知所写之诗中, 何者为我的情感, 何者为物的情感, 既王国维所说的“以物观物”。如“寒波淡淡起, 白鸟悠悠下”, 完全是通过对寒波、白鸟形象的描写, 传达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 以及略带感伤的情调。这个时候, 我们无法区分这到底是寒波、白鸟的情感, 还是作者的情感。因为此时, 作者和所描之物, 完全达到了情感上的天人合一性。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操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而觉, 则趁蓬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 则必有分矣, 此谓之物化”。本来庄周与蝴蝶毫不相关, 然而在梦中, 庄周却变为蝴蝶, 醒来后又变成了庄周, 于是庄子发出疑问:究竟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蛛, 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周?在这里, 诗人进入了审美领域的“物化”境界, 即“无我之境”或“无差别境界”, [5]即庄周在情感上和蝴蝶产生了共鸣, 达到了道家所谓的天人合一的地步, 物我之间的界限就消失了, 物亦我, 我亦物, 难分难辨。其实, 情感的最高境界是无情感。所谓无情感, 并不是说诗中没有情感, 也不是故意不写入情感, 而是不在作品中流露出融入情感的痕迹, 情感已与内容自然流露融为一体。这种情感的高度融入, 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 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二.诗人思想情感的高境界性

境界一词并非王国维先生所创, 先自出处来看, 境界一词本为佛家语, 是一个较特殊的术语, 一般所谓境界之梵语原为Visaya, 意谓“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6]但在此处的势力并不指世俗上用以取得权柄或攻城略土的势力, 而是指吾人各种感受的势力。在诗词中, 诗人情感的境界往往影响着诗词的境界。一般来说诗人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境界, 那么所写的诗词就会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在此处, 所说的情感高境界性, 并不是指人与人之间喜怒哀乐的普通情感, 也不是说没有欲望, 而是超出此类范畴, 也就是佛家所说无俗欲。这是一种类似哲学接近于道的境界。

“可堪孤馆闲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 在这里, “孤馆”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 杜鹃的阵阵悲鸣, 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 引发作者无穷的愁思。在感情的境界上, 属于人类的普通情感, 显然不是情感的高境界。

在陶渊明的《饮酒》诗中, 能体现出情感的高境界性。“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这首诗被王国维认为是无我之境的典型, 在这首诗中, 很难从中感受到俗世中的爱恨情仇, 同样, 也没有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欲望, 而是给我们清澈, 明净, 陶醉于自然而忘我的感觉, 更是有超然于物洒脱于世的境界。无我之境, 脱离了普通的喜怒哀乐之感。在这个时候, 人就变成了无欲的人。只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无欲”并不是所谓的没有感情, 而是指的一种超乎自我, 接近于理想的, 一种纯粹的情, 是一种近乎通透的, 忘我的审美感受, 是一种人与物几乎合为一体的浑成。越接近于这种境界, 就越会忘却自己平生所执着的外物。这不是一种完全泯灭自我的“无欲”, 而是一种在超然的境界中仍包含人类最纯真感情的境界。[7]

三.情感的高级移情性

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的诗词, 感情中都包含有移情的特点。“移情”突出了审美者在审美观中的主观能动性, 阐明了人们在审美过程中, 由物我对立达到物我交融, 从而把自我移入客观事物之中, 使客体人格化。因此, 以“移情”来概括审美过程中这一常见的心理现象, 是较为切合的, 无疑也是存在的。[8]“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无一不含有移情。但是, 相对于“有我之境”来说, “无我之境”的诗词, 其移情更高级, 更隐含。

如“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在这句“有我之境”的诗词中, 我们可以认为诗人把“花”视为“有情”, 乃是由于移情作用, 把自我感情移入客观事物中, 使得“花”具有了人类的情感, 使“花”人格化。但在“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句“无我之境”的诗词中, 我们很难看出明显的移情作用, 作者未把“菊”“南山”视为有情, 也未使“菊”“南山”人格化, 但这里也包含了移情, 只是此处的移情有别于“有我之境”里的普通移情, 是一种更高级的移情。在“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中, 分不清“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 到底是“我”悠然的感情还是“菊”或“南山”惬意的感情?故“以物观物”, “菊”中有“我”, “南山”中亦有“我”, 只不过“我”与“菊”或“南山”已合而为一体, 真正消匿于对象的内在精神之中, 从而把自我移入客观事物之中, 达到物我交融, 使客体和我步入互有的人格中, 在“至一”中得到了统一, 从而进入了出神入化的“无我之境”。

宋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禅有悟时,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 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而诗词中的移情也是如此。在“以我观物”的“有我之境”中, 我们很容易发现移情, 达到了“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这两重境界, 而在“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中, 才能体会到“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的最高境界, 才是最高层次的物我合一的移情。

总之, 无论是“有我之境”的诗, 还是“无我之境”的诗, 都离不开作者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虽然王国维先生曾说过“境界有大小, 不以是而分优劣”, 但是其中的感情境界还是不可同日而语。毕竟, 在“无我之境”的诗词中, 我们可以远离俗世的喧闹, 摆脱俗欲的烦恼, 更加深入地接近自然, 接近本我, 接近物我两忘的意境中而流连忘返。

摘要:一切景语皆情语, 无论什么样的诗词, 都饱含作者的感情, 可以说, 感情和诗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无我之境所体现的情感美与有我之境的诗所体现的情感美又有所不同, 是独特的一种美。它不仅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感应的境界美, 同时, 又体现了作者情感中不落于俗, 超然于物的高超美。

关键词:情感,境界,美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 2009, 3

[2]朱光潜.诗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5, 7

[3]孙景阳.无我之境——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 (03)

[4]朱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攀登2005 (03)

[5]孙景阳.无我之境——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 (03)

[6]丁福保译.佛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医学书局, 1925, 2458

[7]蒋迪.王国维“无我之境”之我见[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理论研究) 2011 (01)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教学;情感态度;分析简述

纵观高中课本古诗,虽都为爱情所作,但其表述的情感态度却不完全相同。有的坚贞独立,有的缠绵朦胧,有的哀婉不幸,有的幽怨难平……具体来看,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呼吁独立、自主与平等。代表作为《神女峰》

“神女峰”本为婚姻中“正统”思想的象征,是一女不嫁二夫、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但舒婷却吟咏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诗句,以独特的视角揭露出了贞节主义的陋习,有力地击碎了禁锢千年的封建道德枷锁。表达了对独立、平等、自由的爱情观的呼唤。

二、表现美好、朦胧与缠绵。代表作为《雨巷》《你的名字》《锦瑟》

对这三首诗的解读历来莫衷一是。《雨巷》《锦瑟》的作者都将虚幻的意象与迷离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诉说着一段朦胧缠绵,充满无尽遐想但又不乏苦涩的爱情。《你的名字》中,诗人开篇就用“最轻最轻”“每夜每夜”等疊字来表达出绵绵的情意,接着用“写”“画”“梦见”这种视觉意象,与“日”“星”“灯”“钻石”“火花”“森林的燃烧”等逐层递进的比喻,淋漓尽致地抒发出自己的爱恋。表现出了爱情的美好与伟大。

三、反映哀怨、相思与离愁。代表作为《涉江采芙蓉》《醉花阴》《声声慢》《雨霖铃》《一剪梅》《湘夫人》《今别离》

《涉江采芙蓉》抒写出了思妇与游子的相思之苦。《雨霖铃》抒写了柳永在汴京同恋人分手时难分难舍的真挚离情。《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都通过诗人的所闻、所感,抒发出了自己落寞、悲凉的心绪,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与怀念。《湘夫人》用浪漫主义手法,艺术地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殷切的思慕和相约,却未能相遇的无限哀怨与惆怅之情。《今别离》则另辟蹊径,巧妙地以近代出现的新事物,新科技写别离之苦,表现出思念之深且急切。

四、描写孤寂、悲苦与不幸。代表作为《氓》《孔雀东南飞》《菩萨蛮》《长恨歌》

《氓》讲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恋爱,到结婚终至离婚的痛苦经历,透过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揭露出氓的虚伪与薄情,批判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孔雀东南飞》则是以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这一爱情悲剧为结局,强烈控诉了家长统治、宗教礼法与门阀观念的罪恶。

五、传达对爱的呼唤、倾诉与追求。代表作有《蛇》《预言》《窗》

《蛇》用“蛇”的意象来代替寂寞。作者虚构了一个蛇入姑娘梦境的情节,委婉地表现出了自己对心上人的真诚倾诉与热烈追求。《预言》则先后表现了诗人对初恋的憧憬、甜蜜,对爱情的执著、坚忍以及对失恋的惊愕、痛苦、绝望。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强烈渴求。

李商隐诗词中的庄子思想 篇9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人(今河南省沁阳县),曾自述为凉武昭王李之曾孙李承后裔,与唐皇室同宗,但支派已远,在《新唐书・文艺传》曾提及“或言英国公世绩之裔孙”。十八岁,他以所作之文于东都拜谒令狐楚,受其赏识,聘为幕府巡官,之后一直受其提携礼遇。二十五岁,进士登第。二十七岁,赴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茂元爱商隐之才,以女嫁之。却由此招令狐之忌,谓其“背家恩”,继而卷入“牛李党争”,备受排挤,“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挤之”(《唐才子传》),终生不得其志,四十七岁抑郁而终。

诗意朦胧、辞意飘渺是李义山诗的最大特点,更是其诗歌晦涩难懂的根源所在,也是其诗歌晦涩难懂的根源所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是义山写诗不受时间、空间所限,深入的挖掘细腻敏锐的内心世界,并加之以丰富的意象表达。而这种写法的来源却是在庄子“庄生梦蝶”所表达的“物化”思想。

“庄生梦蝶”出处《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谓物化。”庄子说,庄周和蝴蝶必定是有所分别的,但庄生化蝶或蝶化庄生又是可能的,这种可能的转变就是“物化”。“物化”说的是一种消除事物的差别,彼我同化,忘我的精神境界。

这种“物化”在古人的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拘泥于具体到哪一个人,哪一种物上。比如曹公的《红楼梦》有一“贾府”就必定有一“甄府”,有一“贾宝玉”就必然有一“甄宝玉”。这都是“物化”的一种表现,所以说“物化”是一种精神境界,而不是具体的手法。从这一点来理解义山的诗,尤其是那些《无题》诗,便觉得有迹可寻了。先来看一首《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由此可知,锦瑟只可能有二十三弦与二十五弦,绝无五十弦者。可义山说“锦瑟无端五十弦”,历来对这一解释众说纷纭,如有“素女所鼓,本五十弦”之说,本是女子或令狐楚妾之名字之说,悼念其妻子王氏之说。但我觉得五十弦的锦瑟,未必就指一样实实在在的东西,结合后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来看,义山于此写所的锦瑟,未必是一件具体的物或人,应该是一种心境,这而种心境幻化成了五十弦的锦瑟,这样一来,“无端”也就好理解了,本来心灵的辗转就是无缘无故的。

前几天,我看了一段日本的监狱演讲视频,演讲者说,“每一天孩童来到这世界上,心里把有一把竖琴,叫做心琴。”我觉得“心琴”这个词刚好来解释“锦瑟”,这“锦瑟”未必是真的琴,它是李商隐心灵的化身,“五十弦”也不是具体指弦的数量,而是心情复杂,心绪纷繁的虚指。对于心思细腻的人来说,一景一物都会使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不用什么特别的原因就可以引起心思百转千回,这就是“无端”。接下来“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真是写的妙极,这把心琴不是静的,它是可以在心里弹奏的,奏的恰恰又是回忆,每拨动一根,便是触及到一丝过往的时光。我们经常偏爱于过去种种,但这过去种种只不过是一个寄托,寄托着当时是悲是喜的自己,所以有人会感念过去的辛苦与今天的甘甜,有人会回忆当初的幸福与如今的不幸。但李商隐的旧时光呢,他说是“华”,是美丽灿烂的,是充满着希望的。他回忆的过去是大段大段的,是一弦一柱,每一丝心绪,每一根神经都沉浸在过去之中的,这种回忆在没有沉重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的时候是不会出现的。比如年轻人的回忆多是单一的,是集中在一件几件事,一个或几个人身上的。所以这两句应该是暮年的李商隐在回忆往昔的一种感悟,是将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物化出来。

上面说“庄生晓梦迷蝴蝶”可以看出“锦瑟”实际是心灵的外化,庄子的这种思想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出现并不出奇。宝历二年丙午,十五岁的李商隐从其叔祖李某在玉阳学道。老庄思想对其影响自不必多说,加之他自身的才高不驯,他的诗作几乎不可能直接抒情,这可从他在咏史诗中大量使用典故看出。假如《锦瑟》是一座迷宫,那么“庄生梦蝶”便是这做迷宫的出口。与“庄生梦蝶”相呼应的.是“杜鹃啼血”,如果说“庄生梦蝶”是义山所表明的一种物与吾同的精神层次,是其作诗与文的所运用的方法途径,那么“杜鹃啼血”就是这用这方法所表达的内容。“望帝春心托杜鹃”说的是一位传说中的蜀地君主,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版本,有的说他因鳖灵治水有功而将王位禅让,后来丛帝(鳖灵)居功自傲,专横独行,望帝为了劝说他化而为杜鹃飞入宫中悲啼着来感动丛帝重新体恤民情做一个清明的皇帝,也有的说是望帝爱慕着鳖灵的妻子,在鳖灵治水有功后将王位禅让,死后化而为杜鹃,声声啼叫,是对心中佳人的呼唤。其实无论是哪个版本,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一样的。要知道李商隐是悲观的,他的悲观有着那个时代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但他是一个有着坚定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的人,所以无论杜鹃啼血是在呼唤爱民重国,还是在倾述着相思之情,表达的都是一种啼血般惨烈坚定,一种对自身信念的坚持。这与他在为人诬陷却不曾卑躬解释,终身不得志却仍心系国家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对“要妙宜修”的追求,是一种要美求好的情感。

接下来这一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我说李商隐的《锦瑟》用的就是庄子物化的哲学观,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来源于这一句。沧海遗珠,蓝田玉生烟这些都是奇观奇境,若说是亲眼所见,则实不可信。但若从物与我同的角度来解读就容易理解多了。《新唐书・狄人杰传》:“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沧海之珠,本就是稀世珍宝,为常人所求得一见,如今却在明月的照射下,成为“泪珠”,更有鲛人滴泪成珠的传说,珠流泪看似无理,但要从物化的角度来理解,便可知这珠实为义山本人化成的。上面说“杜鹃啼血”是他要美求好的感情,至此便是这种感情在现实世界的幻灭,只此一句就写尽了内心的悲苦寂寞。面对如此的悲苦和寂寞,是否就应该放弃对要美求的的追求呢,他又用另一个比喻来阐明自己的做法。所谓“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自古便是产玉的名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温润的玉质反射出柔柔的光芒,远看犹如薄烟一样,美伦美幻却又可望而不可及。到这里方见义山之精神,他说,纵然我的信念是那样的遥远,几乎是永远不能实现,可我依旧向往它,坚守它,仅因为它是美的好的。犹如他在《无题・紫府仙人》中所写“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刍议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生态观 篇10

刍议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生态观

生态哲学是当今人类价值观的`理论表述,它的产生不仅是时代精神的历史发展必然,而且是中外生态思想的精华。翻开中国思想史就不难发现,许多先哲们通过各种渠道追求人与自然相一致的和谐美,表述了纯朴而深刻的生态价值观,梳理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 者:朴会阳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委党校 长春市130012 刊 名:长白学刊  PKU英文刊名:CHANGBAI JOURNAL 年,卷(期):2000 ”“(3) 分类号:B2 关键词: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篇11

关键词:陆游 诗词 绝句 感情 悲哀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个多产的诗人,现存诗歌九千多首,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内容极为丰富。陆游诗歌雄浑豪放,字里行间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但素有“小李白”之称的,陆游的内心情感世界是十分悲哀的。尽管他始终坚持抗金,但在仕途上始终受到当权派的不断排斥和打击,抑郁不得志;尽管也曾做到通判、安抚使和参议官等,但终以其思想被统治者所不容而失落。

一、理想的不能实现,成为爱国诗歌中的悲情基础

南宋统治者与金人议和,使将领军队不作战,白白来到边疆。报更的刁斗催月落,战士们从青年参军到已经白发苍苍,依然没有战功。贵族府里却歌舞升平,肥马死,弓弦断。谁又能理解边疆笛音里传出壮士渴望杀敌的心情呢?在这种政治背景下,诗人看到的是:月光徒然照着那黄沙上远征士兵的累累白骨。于是,诗人奋笔写下《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内心焦急地盼望国家统一,百姓流泪渴望国强。可是后庭却歌舞升平,谁又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呢?真是心里无限恨,更与何人说!诗人的心与广大失地的人民始终心心相通。

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始至终贯穿在作品中,气吞山河,不遗余力,甚至梦里也在杀敌,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者直挺挺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却不为自己感到悲哀,只是一心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深夜倾听着那风雨的声音进入梦乡,梦中却见到了自己身披盔甲,骑着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征战疆场。诗歌中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

陆游中年入蜀抗金,真实的军旅生涯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名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陆游的拳拳爱国之心,天地可鉴!即使快要死了,他也不忘叮嘱儿女们:国家统一了,别忘了在祭祀的时候告诉你们的父亲啊!如《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使多少人感慨扼腕!

陆游坚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纸上谈兵肯定不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他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诗大致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这与今天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谋而合。

曾使陆游迷惘、郁闷和彷徨的是:世态人情薄得像透明的纱,秦桧类的恶行不是所有有正义感的人群起而攻之,却使很多人阿谀奉承,甚至对于像自己这样正直的人,落井下石,打压和排挤不断。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作者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听到春雨淅淅沥沥,第二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尤其“小楼”一联,描摹得贴切细致,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既形象生动又有深意,无怪乎后来传入宫中,最高统治者也喜欢上了这首诗,陆游也由此诗而得到统治者高看,此诗后来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二、情感失落,为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陆游除擅长诗外,还工词,杨慎称其纤丽处似秦观,慷慨处如苏轼,此评价不为过。陆游的婚恋生活颇不顺利,先后经历了热恋、结婚、离婚、再婚和生子,复杂独特的情感经历,为其诗词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使他的词惆怅悲愤和缠绵悱恻同在,再加上词人特殊的才华,使他的词别有一番风味。他自幼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父母的授意下,两个心爱的人喜结连理。可是好景不长,正当男欢女爱、如胶似漆的时候,却被母亲以怕唐婉耽搁其前程这个牵强的理由为借口,行使其封建家长特权,生硬地把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强行分开,一别就是生死不再复合。可怜陆游空有一颗痴情的心,虽与表妹唐婉相亲相爱,心相通、意相投,但只能相思,无法相守。这就致使他抒写日常生活,常显离愁别恨,感情甚笃。因此多了一些清新之作,少了一些装点粉饰,令他的词人情味十足,读后令人流连忘返,唏嘘嗟叹。如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婉自从看了陆游的这首词,心情就再难以平静。她原本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本来十分完美,却毁于世俗的偏见。追忆往昔,叹惜无奈,感情煎熬,无以自拔,这种彻心彻骨的折磨使她日益憔悴,悒郁成疾,终于在秋意萧瑟时香消玉殒,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与陆游的那首相应和,闪烁着悲剧的爱之光芒。“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词中透漏出愁肠百结,缠绵悱恻,挥之不去,求之不来的意蕴。读之令人肝肠寸断、百感交集。

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悲戚往事,然而离家越远,相思越浓。当他倦游归来,却得知唐婉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这时已进入垂暮之年的他,依然对往事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一个人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往昔那深印在脑海中的惊鸿一瞥,当年的承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眼前却物是人非事事休。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陆游的情感世界的悲剧因素,使诗人一直生活在悔恨之中,为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白头偕老而遗恨终生。再加上政治上的时有不如意,在有些诗词中不免流露出消极情绪。如《沈园》其一:“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其二:“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是陆游怀旧场所,也是他伤心之地。即使在85岁高龄时再游沈园,他依然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陆游的仙逝对中国文坛是一种损失,可是谁又能逃避自然法则呢?

刘克庄在《后林诗话》中评价陆游词说,放翁长短句,其慷慨激昂者,稼轩不能过;流利绵密者,可出晏疏原、贺方回之上,评价恰切。所以,陆游词品和诗品同样都为人敬重。陆游所处的环境同辛弃疾差不多,都是空有一身抱负而无处施展,他一生都在为恢复中原而奔波,但收效甚微,壮志难酬。悲愤的情感在词作中时隐时现,如《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以梅自喻,虽孤芳自赏,却表现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三、寻寻觅觅,以绝句表达永远不变的心志

陆游的名诗是《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便也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傲立风雪的梅花得爱慕之情。作者借咏梅来宣泄自己孤高落寞的情怀,突出了作者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

那么,何谓绝句?绝是“断绝”的意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诗句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称作绝句,短小精悍。明确地说,“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声律,使它定型,形成绝句。绝句以五、七言绝句居多,较有代表性的如南宋僧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寄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其诗广为流传,朱自清在《春》中就引用道:“‘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比较著名的五言绝句。但风趣独到的五言绝句要数张祜的《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何满子是唐玄宗时的著名歌妓,据说她因故得罪了皇帝,被推出斩首。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使苍天黯然失色。致使皇帝闻之,终因惜其技艺难得而降旨缓刑。元稹、白居易、杜牧等大诗人都因为何满子出色的演技相继为其赋诗,其中以张祜的《何满子》宫词因其唱来异常悲怨,所以最为感人,流传最广。据说武宗时有一才人,因有感于武宗让其殉情之意,为奄奄一息的武宗唱了一曲《何满子》,唱毕竟气绝身亡。后来,《何满子》发展为词牌名。

陆游的绝句多采用《古筑城曲》,尽显其悲哀与苍凉。因此,除了《梅花》绝句外,陆游还有《古筑城曲》六:“峄山访秦碑,断裂无完笔。惟有筑城词,哀怨如当日。”和《古筑城曲》“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悲哀的气氛,浸透其中,像一只孤独的雄鹰在空旷的天际翱翔。

总之,无论是陆游的诗词还是绝句,凡是陆游所作文学作品,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出悲哀,也正是这悲哀,让后来人观之,无不为之流泪和慨叹!壮哉,陆游!悲乎,其文!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篇12

诗词佳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时,不一定要应用一个完整的篇幅,可以是某篇佳作中的几句;也不一定要在正式的环节中使用,有时在讲解习题、列举事例或者在联系生活实际时随意来那么几句,就会为课堂气氛增色不少,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也会使他们对老师的“渊博”产生敬佩、甚至崇拜之情,使得学生因敬其师而信其道,使教学效果提高。

再讲各地改革情况时时,我引用了陕北民歌:

我吟诵完后有淘气的学生马上说:“老师,再来几句!”,我说你们谁能来几句?,马上有学生举手,还有学生张口就来:

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 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鱼,滋润了华夏中原

瞧那——

华丽的服饰、多样的菜谱、林立的楼房、奔跑的汽车

可我却依稀记着——

粗布灰衣、苦涩菜根、飘摇草房、木轮推车

他们哪去了?为什么不见了?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全靠那短短几个字 却凝缩了整个江山的分量

三十年前伟人的先见之明,改写了中华的命运 三十年后愚人的不自量力,写不尽变化的内涵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篇13

浅析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王丹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摘要:情感教育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浓重的情感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就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进而提出如何运用情感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几点实施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高校只有重视情感教育,充分运用情感教育手段,才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顺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活动过程。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共包括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和反馈检验三个阶段。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受教育者把外在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认识,并由内在的道德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带着对事业的忠诚、职业的追求和对学生的热爱投入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情感教育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最大程度的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受教育者在积极情感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进而形成科学的思想品德价值观。

(三)感教育可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着行动的方式,而情感教育却影响着思想的形成、甚至人格的形成。情感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对某一教育理念从思想认识转化为理想信念、从理想信念转化为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先动之以情,才能做到晓之以理。情感教育可以使教育者把教育内容融入各种形象和美好的情境之中,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心理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最终使学生自觉的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四)情感教育要求教育者要用自己对学生的关怀和爱心去深入接触学生,把握学生的情感心理,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抵触和逆反。(教学论文 )然后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共同交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从内心接受教育内容,使教育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模式上逐步推出“愉快教育”、“情境教学”、“知情交融”等情感模式,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情感教育的有力措施

目前,多数高校只重视大学生掌握德育理论性和系统性,而缺乏对感情的刺激和培养、缺乏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有力措施、缺乏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情感问题的科学指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个别教育者只顾按照高校的教学规划和自己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缺少对学生实际感受的顾及和实际的教育效果的考核。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讲的理论与现实社会根本是两回事,导致他们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最终出现“学生不能自觉、主动学习教育内容”的不良局面。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忽视大学生情感需要的现象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随着心理和生理不断的发生变化,大多数学生对情感的需求日趋越来越强烈;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缺乏对新事物应的辨别能力。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从情感上加以引导和帮助。而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忽视学生的这一系列情感心理需要,致使大学生的情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引起他们消极、失望的情感体验,影响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这样就很容易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情感教育缺乏广度和深度

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虽然运用了情感教育手段,但在具体实行中无法有效开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只顾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缺少对个体的细心关爱,没能把工作做到细致入微,导致个别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自己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引导,甚至导致恶劣的结果。伴随着信息的发展,更多的学生喜欢到网络中去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对这些学生进行引导,就会使一些学生走入误区,影响学业。且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出现了不少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轻视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激发和情绪体验。以致在开展活动时对于道德情感教育内容的挖掘深度不够,甚至出现了与教育初衷相反的现象。

三、如何运用情感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内容

大学校园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消融了学生的浮躁之心,使学生步入理性,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知不觉的形成了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亲情、友情、爱情,引发大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1.注意营造良好的情境。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促进学生朝健康方向发展。在新生入学后,举行隆重热烈的开学典礼,不仅让学生对学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学生毕业生离校时,举行激发他们爱校之情的毕业典礼,可以使学生更加怀念母校;在“五,四”青年节举行系列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对新加人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举行隆重的入党宣誓仪式,可以增强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2.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专业性强的主题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的专业技能,还能够通过主题活动唤起学生某一方面的情感,产生效应。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文艺才能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团结同学的情怀,进而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外语文化艺术节,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使广大学生看到了学好英语的成果,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心理健康文化节,不仅使一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及时得到排查,还能够使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心理疾病得到疏导,避免了一些隐患,使广大学生看到了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开展爱党爱国教育,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受到的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更能够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促进了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开展感恩教育,父母对孩子恩重如山,但往往很多学生却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通过这个教育活动,从内心深处焕发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进而使学生更加孝敬父母,使家长看到了学校教育成果。

(二)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的应用

1.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加强服务意识,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管理者要注意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法,坚持做到因人而异的的教育原则,要经常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沟通和交流,积极、主动、热情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保持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为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大学生都希望与老师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学生希望大学老师不要管得那样细致,不要忽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而保留老师对学生的耐心和关怀。这就要求大学老师既要充分尊重与理解学生,又要主动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多了解、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情感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3.要用爱心和真诚去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正确引导和疏通他们的思想,帮助学生克服实际困难。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把握每一名学生的情况,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思想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一名学生的个人情况不尽相同,既要把握和处理好青年人的共性特点,力求保持动态平衡,更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学生的有何特长、兴趣、爱好和习惯、能力大小、个人经历、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做到知己知彼,结合实际丁作中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培育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将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提高教师的情感素质,促进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落实

情感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教育爱,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责任使命,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在管理学生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能力和榜样,给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追求目标和典范。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肩负教书育人的重担,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有独特的见解,要将自己的知识、能力全力的传授给学生,全心伞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从心里信服你、佩服你尊重你,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丁作者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增强情感教育的效果,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高雅的情趣尊重、宽容和信任学生,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2.培养自身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自身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只有真心的付出,学生才能有所触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这样才能符合青年大学生对美的需求。

上一篇:参加会议通知范文下一篇:万历十五年高中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