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景改造任务书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街景改造任务书(精选2篇)

街景改造任务书 篇1

背景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是街道长度及两侧进深的范围。分析论证时必须扩大沿街进深,保证每个单位用地和规划空间的完整。

二、总体要求

1、应在《和林格尔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5— 2020)》、相关上位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自治区、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按总体规划要求分析该街道在镇区交通中的地位、作用、街道两侧用地以及单位发展要求等,确定街道在城镇空间结构形态体系中功能定位,弘扬城镇环境特色,塑造城镇整体美感。

3、用地规划以上层次规划和已批准的规划为依据。对沿街建筑的整治规划应充分结合道路职能,具有可操作性。

4、空间形态设计、环境设计与功能布局应充分体现生态原则与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精神,构筑富有特色的城镇形象。

三、深度要求

1、充分研究利用环境资源,景观要素,综合分析经济、社会、现状等诸多因素,规划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道路。

2、通过对基地现状条件综合分析,确定该规划区域城镇中的综合功能定位,阐明规划设计的目标、总体构思、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

3、规划从街道交通和平面整治、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公共空间环境整治-1-

三个层面设计。结合上层规划,通过改造和开发,改善用地功能结构、布局和功能配置,明确地块划分方式、建筑功能配置、出入口方位,明确开敞空间的布局与比例、停车场的布局与规模。

4、建筑群体之间应有良好的协调关系,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的布局应满足消防要求,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设计规范。明确建筑物的体量、高度、风格、色彩等设计要求。

5、建立合理的人车流交通系统,完善人行步道系统,制定道路的断面形式和平面线型,确定道路的尺度、街廓的形态和景观的设计要求,营造丰富的道路景观。对公交候车站、电话亭、垃圾桶、邮筒、公厕等市政配套设施进行系统布局和综合设计。

6、对广场、街头绿地、河道等进行系统规划,对植物配置、雕塑设置、标识系统、灯光照明系统、人行道铺装、广告牌匾等进行综合设计。明确开敞空间的功能和界线,明确植物配置雕塑与环境小品等各项设施的设计要求。提出整治的措施,创造高标准的绿化景观系统。

7、应充分结合并利用现状地形,减少土地工程量,提供主要场地、建筑台地和道路控制点的竖向标高。

8、提出项目实施策略和街景整治投资概算。

四、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1、规划设计成果的内容必须符合规划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

2、规划设计成果包括规划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及相应的电子文件。

3、纸质文件包括文本、说明书、设计图纸和图则。内容必须清晰完整,设计说明书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设计图纸内容必须全面。设计单位应提供设计说明书及文本10套,规格为A3。

4、设计图纸要求

(1)区位及规划范围图

(2)现状图

(3)用地平面整治规划图(包括用地调整;建筑分级;绿化设置;停车场等规划内容)

(4)总平面图

(5)功能结构分析图

(6)沿街建筑立面现状图街景立面图

(7)街景整治立面规划效果图(注明整治措施)

(8)绿化系统规划图

(9)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

(10)用地竖向规划图

(11)公共空间环境整治规划及市政设施设计方案图(包括公交候车站、电话亭、垃圾桶、邮箱等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城市小品等专项规划)

(12)人行道铺装、广告牌匾、标识系统等街道设施布置示意图

(13)主要节点鸟瞰图或透视图

(14)街廓形态控制图

街景改造任务书 篇2

1 项目概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是豫东重镇, 交通便利。西临人文始祖羲皇故都淮阳, 北接道家鼻祖老子故里鹿邑, 东连曹操故里安徽亳州, 因此被称为“两省三县通衢”。郸城县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于2012年编制完成, 郸城县城定义为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豫皖交界处的商贸中心之一, 以食品加工、化工、纺织服装、现代医药、服务业等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规划设计内容为郸城县城两条重要街道的街景设计, 包括全长3.43公里的郸淮路和全长5.72公里的西外环路街景设计以及郸淮路与西外环路交叉口设计 (见图1) 。

2 现状分析与街道定位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 郸淮路建筑分布比较广泛均匀, 而西外环路建筑相对稀少, 根据调研资料笔者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首先, 现有建筑类型包括住宅、商业、办公、学校、客运站、加油站等, 物业形态杂乱。绝大多数建筑都孤立存在, 带来了街道功能的断裂, 没有形成功能上的聚集效应。其次, 建筑风格多变, 差异大, 不协调。既有客运站这种现代主义建筑, 又有学校这类传统坡屋顶建筑, 还有大批上世纪90年代的居民自建住房, 建筑无明显的统一风格, 相互间不协调。另外, 街道的空间品质不高, 场景的可读性差, 缺乏设计感, 感觉单调、沉闷。地方特色也被弱化甚至消散, 肌理缺失, 很难找寻到当地的历史人文气息 (见图2) 。

郸淮路定位为服务于居民生活的城市客厅, 设计从居民生活便利的角度出发, 除了安排住宅、办公、学校、金融等功能, 还应植入娱乐休闲、餐饮购物等空间场所, 增加街道的活力和魅力。同时考虑充分利用马路对面的滨河景观带, 营造舒适绿色的生活空间。西外环路定位为县城西侧形象展示的城市窗口, 设计考虑充分发挥其景观基础好的优势, 将其打造成一条城市绿化景观走廊, 同时植入居住、商业、人民公园、艺术中心等建筑功能。郸淮路与西外环路交叉口定位为进入城市的重要门户, 作为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具标志性的空间节点。

3 街景设计

3.1 建筑风格与色彩

从实地调研和分析的结果看来, 郸城城区尚无明显的建筑风格基调。新建建筑多以现代建筑为主, 形式简单, 立面规整, 小体量建筑很多都采用了坡屋顶形式, 也不乏少数建筑偏向欧式风格。设计中坚持建筑形式从功能出发, 多采用现代式, 简洁大方, 经济适用美观。同时, 增强建筑设计感, 体现时代性。

城市色彩是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在某一特定地域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色彩基调与风格, 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 对于城市街道两侧既有建筑外观和环境景观的改造, 必须按照不同层面进行色彩控制, 以形成优美、和谐、舒适而富有特色的城市街道空间环境。我们从大量新建建筑中提炼色彩, 得出运用较多的有白色、砖红色和浅黄色, 间或也辅之以某些较为稳健含蓄的灰暖和灰冷调。总体看来, 整个城区有广泛采用的色彩, 但尚未形成色彩的基调。建议整个城区统一规划考虑, 结合建筑材料的选择, 采用砖红色和浅黄色, 并配合现代建筑惯用的白色, 藉以营造温暖、清新的色彩氛围, 提高街道乃至城市的色彩识别度, 令其成为城市的基本色调 (见图3) 。

3.2 城市天际线控制

城市天际线是城市审美对象中最具有感染力、震撼力的形态要素, 通过对天际线的解读可以发现城市的性格特征。只有既符合城市历史发展的特质、带有地方个性特征的城市天际线才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存在。典型的天际线可以概括为四种:以地标建筑为核心的天际线, 自由多变的天际线, 连续统一的天际线, 重复序列的天际线。而建筑轮廓线是天际线的基本组成部分, 设计中, 以韵律、和谐、秩序、层次感、整体性等美学要素为出发点, 对沿街建筑群体以及天际线做出评判及调整。同时, 刻意局部保护郸城城市传统的天际线轮廓, 整理协调现有不同的建筑形式, 视需要在适宜地段打造城市地标, 如景观塔台、大型建筑等, 从而营造出高低错落, 疏密有致的都市空间, 提升城市天际线的美学品质。

3.3 单体建筑改造

根据对现状建筑改造力度的不同可分为基本保留、局部改造、大片更换及拆除新建四种模式。对建造年代较近或者质量较好且与控规无冲突的建筑, 采取较为完整的保留;部分建筑在保留的基础上, 局部进行适当的、合理的美化处理, 使之与周边建筑环境更加协调;还有一些建筑只是保留了基本的骨架, 对立面的材料、组成方式和颜色进行了彻底的更换;对于压占公共绿地、道路红线, 或者与控规冲突的建筑与设施, 则予以拆除, 并按照规划要求重新设计新建筑, 同时植入相应的建筑功能。

建筑物是城市街道景观中最主要的视觉对象, 而建筑的立面就好似一张表情丰富的面孔, 不但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建筑的内部功能, 同时也在引导和影响着人们日常使用城市空间的方式, 所以应该是生动和富有表现力的。设计从街道整体出发, 针对不同的建筑, 采取了三种改造策略:完整保留旧表皮——“原真性”中寻找灵感;层与片断——差异的存在;现有表皮作为新整体的材料——整合与重生。

郸淮路东段的中学教学楼, 是一栋坡屋顶的中间4层, 两侧5层, 三面围合的建筑, 两侧教室山墙面对道路, 极为单调。另外, 颜色为粉紫色, 带橙红色层间线, 与周边建筑也不协调。改造中, 在其两侧山墙面对街道侧增建作为楼梯和卫生间的新体量, 造型挺拔新颖。同时采用红色面砖为外饰面材料, 经济实用, 生动和谐, 中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见图4) 。郸淮路中段的东方国际家居广场, 建筑较新, 为5层11跨开间框架结构, 中间9跨开窗较大。立面一层为灰色涂料, 上部四层为白色涂料, 两端头设置广告位。建筑整体形式呆板, 立面乏味, 商业氛围淡薄。改造中, 保留建筑的基本骨架, 打破原有建筑的水平三段式, 在东端局部顶部加高, 采用U型玻璃作为新的立面材料, 进行立面重组, 同时强调东侧的主入口, 营造出活跃的商业氛围 (见图5—7) 。西外环路上的人民公园, 原有公园入口建筑简陋破旧, 标识性不明显, 公园入口存在感很弱。设计中, 保留了原有公园的传达室, 改造立面同时扩建了管理室, 建筑体块穿插错落, 小巧精致, 简洁通透, 符合公园建筑特点, 再加上水平舒展的门廊和高耸的标志墙, 共同构成了极具标志性的人民公园入口和城市景观节点 (见图8) 。

4 结语

随着近些年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 街道空间形象及环境品质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建筑立面在街景设计中的作用, 如何做好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的工作要是我们要考虑的一项重要课题。设计人员应该尊重当地特色文化传统、城市肌理和空间格局, 从中提炼出反映城市性格的色彩和符号, 运用现代的设计方法, 并植入与居民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建筑功能, 为市民营造舒适、美丽、多彩的街道空间环境。

摘要:文章以河南郸城西外环路、郸淮路街景设计为例, 在对建筑风格, 色彩定位, 天际线控制等基本要素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沿街建筑改造的策略, 阐述建筑立面改造在城市街景设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郸城,街景立面,立面改造

参考文献

[1]常青.旧改中的上海建筑及其都市历史语境[J].建筑学报, 2009 (10) .

[2]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9:123, 166.

[3]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 译.北京:译林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津津有味的反义词下一篇:高三生物寒假作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