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例
2、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有丰富的平移和旋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定位。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入,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直观理解和辨认平移、旋转现象。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运动积累感性体验,发展几何直观;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倒等)作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物体的运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难点: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1.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2.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
3.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二)分类交流,导入新课。1.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2.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中,既巩固复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又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对各种游乐项目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1.操作交流,认识平移现象。(1)课件出示第一类:
(2)手势比划: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3)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4)归纳小结: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2.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3.实践体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1)出示例2
(2)想一想:依据平移的特点判断。(3)移一移:用小房子学具进行验证。
(二)探究图形的旋转现象 1.课件出示第二类:
2.讨论交流:为什么把这三个物体分为一类?他们是怎样运动的?有什么共同特点?
3.概括描述: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旋转现象。(板书:旋转)
4.联系生活: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操作观察: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教材第31页的“做一做”)
(三)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1.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7题)
2.学生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直观判断,集体交流。3.归纳小结,明确平移和旋转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在对物体运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从“手势比划”到“语言描述”再到“归纳概括”最后“联系生活”等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现象,学会辨认物体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交流,初步理解旋转现象;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三、实践体验,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1.教材第30页“做一做” 利用学具平移,画一排小汽车。2.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8题 综合运用旋转和时间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6题)辨别多个图形通过平移,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三)提高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0题)
拼图游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张卡片上的图案,利用平移和旋转将零散的图形有序相接,构建出有规律的美丽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一说。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课件配乐展示)
(三)课外拓展:用平移和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教学方法
实践感悟、讨论。教学准备
课件,盘秤一台,鸡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说一说陪家长去超市采购:糖果、水果等食物的经历,然后启发学生联想我们常用的称物体质量的秤。
师:过年你们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些什么?请同学来说说你的经历。师:怎样知道西瓜或苹果有多重呢?(同学们说到什么物品,就问怎么知道它有多重呢?)生:用秤来称。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磅秤。)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认定问题阶段。
教师启发,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现质量的两个单位:克与千克。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师:丫丫和聪聪去超市购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交流。
生1:有的用千克做单位,有的用克做单位。生2:我发现重的物品用千克,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生3:第一个秤上,“10”下面写的是“kg”,第二个秤上,“100”下面写的是“g”,怎么不一样?
师:兔博士可以回答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预备起。生:“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表示。
师:这么细微的不同都能发现,同学们真细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吗?
三、自主合作,探索尝试阶段,反馈交流,达成共识阶段。
师(拿出一袋盐):现在,谁来估量一下一袋盐的质量?(学生估计)。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质量标注,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1000克)
师:我们把这两袋盐放到秤上称称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生:1千克!师:这两个一千克的单位一样吗?(不一样)多少个1克是1千克?(1000个1克是1千克)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大家猜一下多少个1 克会是1千克呢?
生:1000个克是1千克 师:你是怎么猜想出来的? 生1:我从盘秤的刻度上看出来的。
生 2:我看 到一包盐上标的净含量是500克,刚刚又称了一千克的盐有两包,就 是500+500=1000克,我就才1千克等于1000克。
师小结:满1000克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 “千克” 来表示 师:1000克=1千克
四、巩固拓展,提升发展阶段。
师:你们可真是一群爱动脑的小天使啊!我想来考考你,请拿出 一个鸡蛋,先掂一掂,感觉一个鸡蛋有多重,再估计它大约是多少克?
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师:(出示情境图)我们来称称看是多少克。生:67克。师:可以写成67g。
师:那1千克估计有多少个鸡蛋呢? 生1:12。
生2:14。
师:(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师生交流)师称出1千克鸡蛋,和大家一起数一数。
五、课堂练习。
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姿势、翩翩起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四段。
3.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仔细观察、丰富想象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荷花的美丽。
难点:体会作者仔细观察,丰富想象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重读“姿势”──感悟“画”美
1.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分享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这节课,我们一起从欣赏荷花的姿态进入荷花的世界吧。
2.重读姿势美。
师:谁来读读课文第三段?(生读第三段。)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究竟有几种姿势呢?在课文的第二段,我们知道了荷花有的才展开,有的全展开,还有没展开的花骨朵。我们把这些姿势加进去,读一读,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句式:
看看这一朵,____________,很美;看看那一朵,____________,也很美;再看看这个花骨朵,____________,真的很美!
3.大自然创造美丽的画面。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生:看看这一朵,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很美,真像一幅活的画。
生:再看看另外一朵,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也很美,也真像一幅活的画。
生:再看看这个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真的很美!真的很像一幅活的画。
师:这姿势的意思就是?
生:姿势的意思就是荷花的姿态。
生:姿势的意思就是荷花的样子。
生:姿势的意思就是荷花的形态。
师:姿势这么美的荷花成了一幅活的画,这一幅活的画是谁画出来的?
生:我认为是荷花画出来的。
生:我觉得是画家画出来的。
生:我有不同的想法,我认为是叶圣陶爷爷画出来的。
生:我还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这么美的画,只有大自然才能画出来。
师:孩子们!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的精神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三段,再次欣赏这幅活的画,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二)想象荷花──体会写法
1.写法指导。
师:孩子们,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荷花描写得这么细致,写得这么美,就像真的一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呢?是因为他的细致观察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实实在在的荷花图。同学们,叶圣陶爷爷写下的荷花还不仅仅是这些。来,请闭上你的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第四段。听完之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荷花在微风中跳舞。
师:来,请你来读一读文中的这句话。
师:读得真美!这是荷之舞!
生:我仿佛听到蜻蜓和小鱼儿在跟白荷花说悄悄话。
师:来,请你来读一读文中的这句话。
师:读得让人陶醉!这是荷之语!
师: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文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与翩翩起舞很相近,你知道是哪个嘛?
生:我知道!是“随风舞动”。“随风舞动”的意思是跟随着风的吹动而舞动。
师:“随风舞动”是写我变成一朵荷花在微风中轻轻地跳舞。
生:“翩翩起舞”也是说明荷花跳舞的姿势很优美,很轻快。
师:所以“翩翩起舞”的意思是与“随风舞动”的意思差不多。来,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现“荷之舞”的美吧!
2.想象说景。
师:孩子们!除了蜻蜓和小鱼来对你说悄悄话,还会有谁来对你说悄悄话呢?请你来说。
生:我仿佛看到小蜜蜂飞过来,告诉荷花清早采蜜的快乐。
师:哦,你真会想象,勤劳的小蜜蜂飞过来被荷花的清香吸引过来了。
生:我仿佛看到小蝌蚪游过来了,告诉荷花自己想快一点变成青蛙王子的愿望。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小蝌蚪做梦都变成青蛙王子呢。
生:我看到小蝴蝶飞过来,告诉荷花花粉的香甜。
师:哎呀,你的想象真是与众不同,漂亮的小蝴蝶飞也被荷花花粉的香甜吸引住了。
师: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生:我认为是叶圣陶爷爷被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
生:我觉得是叶圣陶爷爷也变成荷花了。
师:对!这一切都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啊!来,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想象,再次感受荷花的美。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师指导学生填空背诵。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站在()。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随风舞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风过了,我停止了(),()站在那儿。()飞过来,告诉我()。()在脚下游过,告诉我()……
师:孩子们,如果是你,站在荷花池边,你自己仿佛就是什么呢?请以“我仿佛就是……”为开头来写一段话。
师:刚才你们的小练笔,有的仿佛变成了一尾游鱼,有的仿佛变成了像伞一样的荷叶,还有的仿佛变成亭亭玉立的花仙子。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
(三)点评总结──练笔升华
1.点评学生练笔。
师: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二三自然段通过细致观察,向我们展示一幅活的画;第四自然段,通过丰富的想象,向我们展现荷花的灵动,让荷花的美跃然纸上。
2.创意作业布置。
师:快下课了,老师想知道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荷花》这一课后,回家想做点什么呢?
生:我想画一幅美丽的荷塘图。
师:你真勤快,你一定是被美丽的画面迷住了。
生:我想回家为荷花写一首小诗。
师:真不错!你还会写诗呢。古代很多诗人也写过荷花的诗呢,你也可以找来读一读。
生:等到荷花开放时,你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赏荷花。
师:这个主意好!不过荷花一般在夏天开放,到时候可要与我们一起分享哟。
3.总结。
师:孩子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仅外表美,内在也美。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吧!
四、板书设计
荷花
细致的观察
一幅活的画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89页“整理与反思”和89~91页的“练习与实践”1~12题。
【知识要点】
1.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
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加法.乘法的运算律
名 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3.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4.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4.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并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教学建议
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抓住两点进行:
一是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是加法和乘法运算律既适用于整数,又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
练习与实践中,要借助第2题,让学生补充其它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并补充一些具体的题目,以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借助第7题,让学生回忆一些其它的百分率的知识。第11题,关键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这个月的谷时和峰时的用电量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对照谷时和峰时的收费标准算出谷时和峰时的用电量分别是多少。
三.知识链接
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四下P35.P39例题)
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五上P97第11题)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六上P80例1)
4.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四上P56.P57例题)
5.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四上P61例题)
6.乘法分配律(四下P54例题)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四则混合运算里,第一级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2.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二) 复习运算律和一些运算性质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减法和除法计算时,有时还可以应用哪些运算性质?
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口算出得数,就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先加或者两个除数先乘起来,使计算简便;反过来,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可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个性质使计算简便。
3.“练习与实践”第2~6题。
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 ×4÷ ×4不能做成( ×4)÷( ×4)=1÷1=1
÷7+ × 可以先转化成 × + × ,再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第4题:让学生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分别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依据了哪些数量关系。
第5题:第(1)题先让学生在图上标出小芳的行走路线,再列式解答。第(2)题让学生在图上标出两人相遇的大致位置时,要提醒学生联系他们的速度关系进行思考。
第6题:第(1)题让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左边3题,再让学生观察有何规律,接着直接写出右边3题的得数。第(2)题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里应用了乘法的分配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三) 复习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1)女生40人,男生50人,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男生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女生多少人?
(3)女生40人,占男生人数的80%,男生多少人?
指名口答。
提问:第(2)(3)题为什么都是用男生人数乘以80%?它们都是按照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上面题里的80%的对应量是什么?
2.归纳基本思路: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 ”,并且找出与百分之几的对应量,然后列式解答。
3.“练习与实践”第7~12题。
第7题:要先让学生回忆“出勤率”的含义,然后再解答。
第8、9题:要先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集体订正时,要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比较这三道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这三道题目都是用十月份的水电费与九月份进行比较。其中,要求“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了百分之几”就是求节约的水电费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几;而“十月份的水电费比九月份节约了15%”,是指节约的水电费是九月份的15%。
第11题:要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谷时电”.“峰时电”的规定。然后再引导学生计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用电量,最后再对照标准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电费各是多少,并求出它们的和。
第12题:要让学生知道硬座票上浮15%是指春运期间的硬座票比平时的票价贵15%,软座票上浮20%是指春运期间的软座票比平时贵20%。下浮10%就是比平时的票价便宜10%。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习 题 精 编
一.对号入座。
1.432-234=198 987-789=198 654-456=198,仔细观察这三个等式有什么规律,你能再写几个像这样等式吗? ( )-( )=198 ( )-( )=198 ( )-( )=198
2.算式中的□和△各代表一个数,已知(△+□)×0.3=4.2 □÷0.4=12。那么△=( ),□=( )。
3.有一天,六年级出席人数117人,缺席人数3人,缺勤率是( ),第二天出勤率是92.5%,第二天出席了( )人。
4.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0%,甲车比乙车快( )%。
5.在除法算式中( )÷36=12……( )中,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6. 300千克稻谷经过加工,得到大米225千克。这种稻谷的出米率是( )%。
二.神机妙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6.42×1.01-6.42 80.7×8.7+8.07×13
×153-0.6×53 × + ÷5+
三.解决问题:
1.红旗小学师生帮助公园铺草坪。计划9天铺216平方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4.8平方米。实际用几天完成任务?
2.一段路已经修了36千米,比全长的60%多9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3.六年级同学栽树,六(1)班栽了总数的 ,六(2)班栽了120棵。与六(1)班栽的棵树比为3:2,六年级同学一共栽树多少棵?
4.永固水泥厂计划全年生产水泥32400吨。实际前5个月产量就比全年计划任务多生产了40吨。按这样的速度生产下去,实际全年生产多少吨水泥?
5.有快.慢两种列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驶84千米,比慢车每小时多行12千米。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6.我国很多城市水资源缺泛,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很多城市制定了用水收费标准,A市规定了每户每月的标准用水量,不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1.2元/立方米收费,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3元/立方米收费,若该城市张家5月份用水9立方米,需交水费多少元?
“数 的 运 算”过 关 测 试
一.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 )= ( )÷ =
2.3千克的12%是( )千克;( )米的12%是3千米。
3.一套西服88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60%,上衣( )元,裤子( )元。
4.一个畜牧场卖出肉牛头数的37.5%,刚好是1500头,这个畜牧场还有肉牛( )头。
5.一道数学题,全班有40人做对,10人做错,这道题的错误率是( )。
6.一台录音机原价350元,现价打8折,现价比原价便宜( )元。
7. 两个加数的和比其中的一个加数大22.5,另一个加数是( )。
8.一个数去掉百分号后增加了34.65,原数是( )。
二.慎重选择。
1.因为45÷25=18.2,所以4.5÷0.25=( )。
A. 1820 B. 182 C. 18.2 D. 1.82
2.10.9÷6.2的商四舍五入精确到百分之一是( )。
A. 0.17 B. 1.75 C. 1.80 D. 1.76
3.a× =b÷3(a.b都大于0),则( )。
A. a>b B. a<b C. a=b
4.在“ × , ÷ , × , ÷ ”四个算式中,得数小于 的算式个数有( )个。
A. 2 B. 3 C. 4 D. 1
三、计算。
1.口算。
18×20= 6.3÷0.1= 240÷0.6= 2.5×40= 76+4.14=
84÷ = 1010-283= 1.02-0.6= ÷ = 46×10%=
32×0.25= + = 0÷ = ×5= - =
2- = 0.56÷2.8= 72÷0.9= 1÷2.5= 32-23=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3.19+2.4+2.91+14.6 2.6×99+2.6 24×( + )
÷ + × 18.5-(5.6+4.8)÷1.3 21÷( + )÷
÷[( - )÷ ] 0.89×100.1 7.32×4.8+0.52×73.2
3.列式计算。
(1) 的5倍加上1.7与3的积,和是多少?
(2)0.4除0.84的商加上2.9,再乘 ,结果是多少?
(3)3个 的积减去 除以 的商,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育才小学六(2)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13岁的占5%,11岁的占10%,其余的都是12岁。六(2)班11岁的和13岁的一共有多少人?12岁的比11岁的多多少人?
2.某企业初计划全年比多创利20%,计划创利6000万元。该企业20创利多少万元?
3.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共分成9个小组,每小组植4排,每排植10棵。高年级学生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如果每排植8棵,每小组要植多少排?
4.小海从家步行经过少年宫到邮局全程需0.8小时;如果他以同样的速度从家直接到邮局要多少时间?
5.李明家20第四季度的用水量如下表。
月份 十 十一 十二
用水量/吨 14 16 12
(1)十一月份用水量比十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
(2)如果每吨水按1.8元计算,李明家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交水费多少元?
6.按照中国移动的最新规定,长途通话费的标准大约是0.8元/分,开通“长话无忧”(每天19∶00-7∶00)后,长途通话费只有原来的 。小强的爸爸每月的手机费大约180元,其中 是长途通话费,开通“长话无忧”后,小强的爸爸每月可节约手机费多少元?
(编写单位:七圩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封云华
教学内容:
教材51~53页练习十一5~12题
目的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
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 42÷6 2×6 8÷2 3×3 6×4 7×4 1×2 30÷5 49÷7 6÷1 21÷3 4÷2 4÷4 7×7 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
二、练习: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第二课时(总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神奇的克隆》》。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5自然段
1.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交流:写人类克隆出第一只克隆羊“多例”及其产生的意义。3.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4.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三)学习第5-8自然段
1.读第5-8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 2.怎么写的?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四)学习第9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二、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1.总结提升:
课文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介绍)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克隆,同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事物或说明事理等。
2.学习建议:
小练笔《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板书设计: 7
奇妙的克隆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写
克隆是什么 下定义
↓
“多利”
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
造福人类
列举
学科学
↓
教学内容: 教材90~91页复习7~11。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4的5倍是多少?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7。
(1)出示第7题,指名说图意。
(2)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2、复习8。
(1)出示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指名口答:求一共有多少间,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花坛,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
3、复习9。
(1)出示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时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25块蛋糕,发给每人一块,够不够?为什么?
(4)学生集体口答。
(5)小结:复习8、9两题都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4、复习10。
(1)出示第10题,指名读题,说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鸭子和乌龟各有多少只是什么意思?
(2)鸭子的只数是兔子的2倍和乌龟的只数是兔子的4倍分别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4)集体订正:口答,说说求鸭子和乌龟各有多少只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如果一道应用题里,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想是几个几,用除法算。
5、复习11。
你想给哪一种车装轮子?装几辆?算算一共要用多少个轮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车,自己确定装的辆数,然后列式计算,这道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评价。
6、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计算。
三、作业:
1、同学们做操,每行站6人,5行站多少人?
2、同学们做操,一行站6人,另一行站了5个人,两行站了多少人?
3、同学们做操,第一行站了6人,第二行站的人数手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站了多少人?
4、花圃里有4棵玫瑰花,月季花的棵数是玫瑰花的2倍,杜鹃花的棵数是玫瑰花的6倍,哪一种花的棵数多,为什么?月季花和杜鹃花各有多少棵?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理解、运用文中词句;
3、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
准备 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
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复习导入,理清课文脉络 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用上
(1)心愿 沙漠 绿洲
(2)森林水库 空调器
(3)乱砍滥伐 贫瘠的沙漠 泛滥成灾这三组词语分别说三句话。 回顾旧知,进入课文情境
二、 指导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 读中体会品味课文
(一) 走进心愿
指名用第一组词语说话,相机出示: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
小结:小云雀之所以要到沙漠上去种树,是因为它认识到了--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齐读该句话,
倾听、理解老师的小结 使学生明确课文主旨
(二) 认识森林的作用
引导学生用第二组词语说话
质疑:森林就是森林,云雀妈妈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森林水库”和“空调器”呢?
小结:森林的作用这么多,这么大,难怪小云雀会感慨地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1、用第二组词语说话
2、自由朗读课文第10-1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1)云雀妈妈为什么说森林是水库呢?森林是怎么蓄水的呢?用笔划出相关词语,读一读。
(2)出示简笔画:你能仿照作者的样子,为我们解说一下森林的蓄水过程吗?
(3)森林为什么又被称作“空调器”了呢?读第13小节,说说森林和空调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拓展交流:除了蓄水和调节气温外,你知道森林还有哪些作用吗? 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理解课文内涵;练习理解性的朗读。
(三) 感受危害
1、引导学生用第三组词语说话,初步感受乱砍滥伐带来的危害。
2、(出示沙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一阵狂风吹来,沙漠上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这样的沙漠是怎样形成的呢?
1、 出示中国土地沙漠化资料,师读资料,
2、 小结:这也是人类乱砍滥伐造成的恶果! 1、练习用第三组词语说话;
初步感受乱砍滥伐带来的危害。
2、带着体会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读云雀妈妈的话。
理解“乱砍滥伐”:看到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树木一棵棵倒下,越来越少,你的心情怎样?
4、看到教师出示的这些数据,你想说点什么呢?
5、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交流:这是一条怎样的大河?
观看一段洪水视频:洪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洪水的凶猛。 通过有体会地朗读、同桌间的交流,教师的讲解,感受土地沙漠化的危害
(四) 指导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中有感情地朗读
三、 总结课文
1、今后,你再看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你会怎么去劝说他们呢?
2、出示小诗《走,我们去植树》 1、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答案
2、齐读课文,重温小云雀的心愿。
3、齐读小诗《走,我们去植树》
板书设计:
教后记: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谈话导入:我们今天再来上一堂复习课。
二、综合练习
1、第7题
出示第7题的图,仔细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2、第8题
出示第8题的图,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指名说说)
3、第9题:(出示情境图)
(1)先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浇了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4、第10题:
从图和表格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5、第11题:
出示第11题的图,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怎么解决?
6、第12题:
(1)出示第12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第13题
(1)出示第13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提问: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一起解答。)
三、布置课堂作业
(编制者 蒋凤娟)
(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2、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教学重点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教学难点: 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
二、认识旋转
1.出示例
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板示)(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3)假如,我们把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们的转动又会是怎么样子呢?(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
3、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旋转了吗?(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认识尝试说说)
三、结合生活,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三角形动画旋转演示)
师:当图形旋转时,这个定点可以在旋转图形的哪个位置? 2旋转方向
师: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用挡车杆的关和开来演示)3旋转角度(用时针转动角度的大小演示)
师:①.当指针旋转了90°时,指针指向了哪里? ②.当指针旋转了180°时,指针又指向了哪里?
四、拓展应用 课后做一做。
五、总 结: 展示旋转大楼视频激发学生再学习旋转的兴趣?并说明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教材85页3、4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重点: 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 :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哪些运动是旋转运动的? 下列图中哪些是旋转运动的现象?接着让学生看课本图,并回答上述问题。最后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呢?
二、导入新授。
1.看课本图根据转动,让学生回答。(1)什么是旋转?(2)什么样的点是旋转中心?(3)_____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图形的旋转由_____和______所决定。
2.如图,可以看到点A旋转到点A′,OA旋转到OA′,∠AOB旋转到∠A′OB′,这些都是互相对应的点、线段与角。那么,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A的对应角是__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_; 旋转中心是点______; 旋转的角度是______。
3.想一想。
△AOB的边OB的中点O的对应点在哪里?
三、拓展应用: 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旋转的一些实例。(针对自己画的旋转图形,找出对应角、对应点、对应线段。)
四、总 结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谈一谈好吗?
五、作业布置: 完成做一做。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的方式用七巧板拼组鱼图,加深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平移、旋转等知识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观察、再操作、后交流反馈。在交流反馈中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
3、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拼组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感受并体会平移、对称、旋转在拼组图形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利用平移、对称、旋转等方法拼组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图片复习近平移、对称、旋转等知识。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吗?
这节课我们将应用图形的变换知识解决有关七巧板拼鱼的问题,同学们感兴趣吗?(板书课题)
2、认识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什么?你们了解吗? 出示七巧板图片,教师进行相关介绍。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3号和5号、一块中三角形7号、两块大三角形1号和2号)、一块正方形4号和一块平行四边形6号组成。作为传统的玩具七巧板,不同的七巧板拼法将会显现出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当然还可以拼成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建筑等等。
二、教学新课: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4上的图片
师:请观察例4中的情境图,说说例4的具体要求。
2、动手操作
让学生按题意要求,用七巧板拼组鱼图。温馨提示:鱼图只是一个外形的轮廓,要先判断出每块板平移、旋转后所在鱼图中的位置,并标出序号。
3、组织交流
(1)展示标序号鱼图。
师:你能把自己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展示一下吗?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组鱼图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2)组织说一说 说一说每板块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
① 板1和板2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下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9格。②板3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11格。③ 板4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1格。
④ 板5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⑤ 板6可以先绕右边的锐角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⑥ 板7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11格。(方法不唯一。)
教师小结:在对图形进行变换时,要多角度考虑,不要以为一个图形只能通过一种变换的方式得到,一个图形可以通过一种或两种方式得到,还可以是多种变换方式的组合。
4、组织反思
师:请孩子们回顾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板书: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
三、巩固应用:
1、组织学生完成87页“做一做”,并组织交流。汇报展示:请学生到投影仪上展示。
(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 每幅图是怎样平移、旋转的。)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1—3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练习
一、按要求画一画。
二、找一找,下列哪些字是轴对称图形,画“√”。
三、找一找,下列哪些字是轴对称图形,画“√”。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练一练: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再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07-01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时分数基本性质的练习教案07-18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春笋第二课时教案07-15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反思07-04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万年牢》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09-25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7-28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11-26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