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群防群治制度(精选4篇)
一.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网络。
二.开展经常性法律、法规教育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用电、消防灭火等安全技术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对新进场的工人必须经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不得上岗作业,对教育人员建立记录教育卡,登记造册,实行有序管理。
四.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安排生产任务的同时,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有交底记录,人员签名。
五.操作人员在进入施工场所前,首先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做到自查、自纠、自我完善。如作业环境未能满足安全要求时,有权拒绝施工并报上级领导解决。
六.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对作业过程进行巡查、监督,发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以及不安全行为,有权停止施工,并对违章人员进行教育处罚。
七.做好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工作,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工地周转使用的用品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做好记录、跟踪检查。
八.搞好文明施工,施工中做到工完、料清、场地清,积极采纳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
群防群治队伍是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辅助力量,受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领导,在治安防范业务上受公安机关的指导和监督,在责任区民警和治保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一、宣传教育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落实群众性的防盗、防火、防破坏和防其它治安灾害事故的防范措施。
二、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巡逻、安全检查,维护当地的治安秩序。
三、发生治安事故和治安、刑事案件时,提供有关情况、线索,协助公安机关保护现场、查破案件,发现现行违法犯罪人员将其扭送当地公安机关。
四、配合有关部门及时疏导和调解民间纠纷。
五、向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社区居委会反映居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彬江镇群防群治队伍工作职责
1、对公民进行遵纪守法、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
2、负责单位、辖区内的群防群治、执勤巡逻。
3、制止违法犯罪活动,保护案发现场,盘查形迹可疑人员,协助公安面关堵截、查缉通辑的犯罪嫌疑人。
4、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治安防范、安全生产检查。
5、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处臵突发事件。
6、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7、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
8、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9、切实了解、掌握、报告单位、辖区内治安状况和社情动态。
农村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目的意义
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是反邪教工作中坚持预防在先、重在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这项工作重在基层,贵在载体。加强村和社区反邪教警示教育阵地建设,是立足基层、着眼长远、创新载体、促进反邪教警示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是反邪教系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加强源头治理、深化反邪教警示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村和社区反邪教警示教育阵地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深化反邪教警示教育和“无邪教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强力推动,狠抓落实,为党的十八大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为“家庭拒绝邪教”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识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它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国社会治安工作的总方针。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什么时候作出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条?有何重要意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颁布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7项:(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因而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其主要任务是: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密管理制度,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励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调解、疏导民间纠纷,缓解社会矛盾;加强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3)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4)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建立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各尽其职,密切配合。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和保障。(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6)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与单位和个人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奖惩制度。(7)社会治安治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应当经常进行监督检查。颁布这一《决定》的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法律化、制度化,为全社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是何时提出的?
中共中央1979年8月在批转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8个单位《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时明确指出,解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必须实行党委领导,全党动员,依靠学校、工厂、机关、部门、街道、农村社队等城乡基层组织和全社会的力量。绝不能就事论事,孤立对待,而应当同加快经济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民主与法制,搞好党风、民风,狠抓青少年教育等工作结合进行。这是最早见于中央文件中的有关对社会治安问题实行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4、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哪一年提出的?
1981年中共中央在批转中央政法委员会召开的5大城市治安座谈会纪要的文件中强调,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必须各级党委来抓,全党动手,实行全面“综合治理”。首要的任务是搞好党风,并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加强工作,克服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大大减少犯罪现象,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这是最早见于中央文件中的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表述。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什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第2条的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简称
为“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6、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打击”有何特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或“打”是依法“惩治”、“惩罚”、“惩处”的意思,是指司法机关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妨碍和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专门性活动。既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逮捕、起诉、审判犯罪分子的执法活动;也包括工商行政、新闻出版、海关等国家行政管理对与社会治安有关的违法行为的查禁工作;还包括劳动改造机关对罪犯实施的监禁惩罚,以及对妨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人员进行的劳动教养等行政处罚。“打击”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打击”是国家治理违法犯罪的法律手段,实施打击的主体只能是司法机关和有关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人民群众可以依法扭送正在实施违法犯罪的违法犯罪分子,可以检举揭发违法犯罪活动。但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能替代专门机关依法行使惩处犯罪分子的法律职权。第二,“打击”的对象是妨碍和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包括违反刑事法律的犯罪分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其它行政法规的违法分子等。第三,“打击”的法律性质属于依法剥夺违法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剥夺其从事违法犯罪的手段、条件的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第四,“打击”依其对象和适用程序可分为“严打”和一般性打击工作。“严打”的对象和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予以明确一规定,打击的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一般性的打击工作的对象则比较宽泛,是指对一般违法犯罪分子制裁和惩罚。处罚手段不仅有刑事处罚,还包括行政处罚如送劳动教养等。第五,打击依其地位和作用来看,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和实施其它措施的前提条件,与其它治理措施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7、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防范”?“防
范”有哪些特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防”或“防范”,是指防止违法犯罪发生的各种手段、措施和活动。其具体内容:一是为防止和减少违法犯罪而实施的调解、内保、治安联防及其它群防群治工作。二是为防止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产生而进行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以及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接茬帮教工作等。三是堵塞违法犯罪时空,减少治安问题的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有治安行政管理、司法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以及海关、税务、文化教育、市场、物资、金融等方面的管理。四是城乡基层党政组织、司法组织、治保组织、治安联防组织的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制度、法律和法规建设。五是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违法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包括对犯人的改造工作和劳动教养部门对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可以说,这个“防”是广义的防范,包括了除“打击”而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其它各个方面的工作。
“防”的主要特点:一是防范手段具有综合性。既有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文化手段,也有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二是通过防范解决的问题广泛、复杂。不仅包括导致违法犯罪的直接因素,而且包括大量的酿成违法犯罪的深层次的原因和条件。三是防范工作群众性强。防范工作的主体除了公安、司法部门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外,绝大多数是参与治安工作的各界群众。四是防范工作主动性强。防范是遏制违法犯罪于萌芽状态的主动性工作和自觉行动,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标”指什么?“本”指什么?两者是什么关系?
一般说来,“标”是指事物的现象和结果;“本”是指事物的本质和原因。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标”是指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现象;“本”则是指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
产生的原因。治标指处臵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以及消除违法犯罪的外在条件。这既包括对已经发生的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处臵,也包括看门护院、技术防范、堵漏建制等消除违法犯罪外在条件的工作。治本则是从根本上减少和铲除产生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原因。它包括运用综合治理的各种手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和矫正。
治标和治本在含义上相互区别、相互对立,但也是辩证的统一。两者的作用有重合之处,而且统一于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综合治理的每一项措施依其主要作用是治标抑或治本,可大致分为治标措施或治本措施。但每一项措施实际是又兼有治标和治本的两种作用和功能。纯粹的治标和治本措施都是不存在的。
9、为什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首先,违法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这里边既有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也有违法犯罪人员主观上的原因;还有客观上各种管理制度上的漏洞,给违法犯罪人员留下可乘之机。总之,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促成的。因此,要减少和消除违法犯罪现象,就必须“打击”和“防范”多种手段并用。既要坚决治标,解决现实的治安问题,不使其蔓延;又要注重治本,提高人的素质,消除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所以综合治理要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第二,坚持这一方针是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表明:实际工作中的打击与防范两种基本手段、治标与治本两种基本措施之间,确实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打击或者打击不力,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得不到及时的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正常的社会秩序就没有保障,法制就无法维护,防范也很难奏效;而没有强有力的防范工作,打击的效果就不能巩固,更难以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违法犯罪,甚至会出现打
不胜打的局面。同时,通过加强各项防范工作,大大减少违法犯罪,又可以把打击锋芒集中指向极少数严惩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打得更准更狠。因此,整治社会治安的客观实际,需要打击与防范并举。标本兼治也是同样道理。仅仅从治标方面解决治安问题,只能一时控制社会治安的局面,还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消灭违法犯罪。只有既治标又治本,才能长久地保持社会治安稳定的形势。同时,由于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等治本的工作比较复杂,而且收效慢,因此需要在治本方面花更大的气力,作长远艰苦的努力。所以,在标本兼治的同时应重在治本。除了加强以治本为主的工作措施外,还要充分发挥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的治本作用,尤其是要努力扩大和增强打击手段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社会效果,全面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第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凝聚力,使我们能够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力量,能够动员和组织千百万人民群众参与综合治理,进而能够有效地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和办法
一、正确认识,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是突然发生的,由多人参与,以满足某种需求为目的,使用扩大事态、加剧冲突、滥施暴力等手段,扰乱、破坏或直接威胁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应予立即处臵的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变化过程,大致有成因和潜伏、显现和激化、对抗和化解三个阶段。
群体性事件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极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使矛盾性质发生变化。群体性事件往往有以
下一些特点:一是主体激愤;二是从众呼应;三是随机突发;四是幕后怂恿;五是手段越轨;六是危害社会。
群体性事件的诱发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基础性根源;二是部分基层干部的作风不民主甚至简单粗暴,以及贪污腐败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因素;三是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文化因素;四是基层组织社会控制相对较弱,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是目前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性因素;五是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造成的,也有因社会政治原因引起的;既有因客观诱因为主引起的,也有因主观需求为主引起的。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泄愤心理和成见心理是造成群体行动盲从的关键,甚至某些积累性的突发群体事件还有复杂背景、历史原因或诸多的主观心理动因。
二、沉着应对,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
处臵群体性事件,政策性强,难度较大,需要认真把握好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变化规律,讲究方法,注意策略,综合地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思想的、政治的手段,从根本上解决。
1.灵敏高效的指挥机构是处臵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前提。快速高效地组织起现场指挥部,集思广益,统一决策,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化解矛盾,平息事件,是能否尽快平息事件的基础和前提。
2.加强信息沟通,取得上级支持,是处臵群体性事件的政治保障。除必须与事发现场保持密切联系,随现场形势变化而变化采取措施外,还必须将事态发展的每一阶段的情况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以争得工作的主动权和上级的支持,是尽快平息事件的精神动力和坚强后盾。
3.指挥靠前,严密组织,是处臵群体性事件的关键。作为主要负责人,一定要靠前指挥,全面掌握事态发展状况,准确把握群众的心理和情绪,做到统筹全局,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处臵措施,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恶化。4.审时度势,刚柔并济,是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的有效策略。群体性事件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决定了现场处臵一般不能采取以暴制暴的手段,要以做群众工作为主,策略上刚柔并济。必须靠见识、经验、观察力,对事态的发展变化做出准确判断,把握时机,大胆决策。“柔”主要是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是优柔寡断;“刚”主要是态度鲜明,刚强果断,而不是刚愎自用。必须根据事态变化,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手段,做到刚柔相济,有利、有理、有节。
5.化解矛盾,铲除病根,是成功处臵群体性事件的标志。群体性突发事件可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工作为化解苗头,中期工作为控制平息事态,后期为治理事件形成的根源。现场平息不等于事件得到彻底解决,而大量的工作还在后期,一方面对处臵工作要总结反思,另一方面要从深层次上改进工作,根除事件发生反复和引发其他问题的根源。一是加强宣传,讲明真相。宣传对象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宣传方法要讲究灵活性和策略性,宣传效果要达到群众思想的转变,这是处臵群体性事件必要的基础工作。二是攻心为上,依法打击。对一些涉嫌违法闹事者、幕后策划者,要通过边震慑、边引导、边分化,敦促涉嫌违法对象投案自首,同时对顽固分子要依法打击,严惩不贷,公开犯罪事实,促使其他参与者深刻反思。三是梳理归类,综合治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认真梳理,属正当合理要求的尽快加以解决,并遵照规章制度建立长效规范机制;属群众误解的,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三、积极预防,努力化解群体性事件
1.一定要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必须切实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建立健全信访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抓信访,真正把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2.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围绕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活动,把“治乱”与“治瘫”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农村后进班子整转力度,着力解决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3.一定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到热点问题比较多、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地方和单位,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另外,要办好巡回法庭,加强民间调节等工作,起到现场说法的作用。
4.一定要下大力增强各级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下大力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比如,不断探索和创建像村民事务代理制、基层决策公示会、民意咨询会、县乡干部现场办公会等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新机制、新载体,搭建服务平台,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加强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思考
农村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化,如何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治安辅助力量的作用,是广大政法机关、综治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农村工作经验,拟对此问题提出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当前农村群防群治队伍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农村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迅速发展,在预防、控制、打击犯罪和治安防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稳定农村治安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重点协助做好维护农村社会秩序、宣传组织群众落实巡逻联防等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调解处理民事纠纷及打击违法犯罪等工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以防治纠纷激化为重点,健全完善了农村调解委员会,把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三是在公路沿线、县乡周边地区、治安较复杂的村组建立义务治安巡逻队或护村队,重点加强对案件多发地段,尤其是夜间的巡逻守护,弥补了基层警力不足的矛盾,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四是在重点、厂矿、企业单位、学校组织建立护厂(场)队和护校队,负责本单位的门卫、巡逻和守卫任务,确保了单位内部的安全;五是在居住分散的自然村以五户或十户为单位,积极推行村民邻里间“联户联防”,在日常防范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因受人文、环境、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加上传统思想观念、运作模式的束缚,使群防群治组织仍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
(一)基层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制约了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发展。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一些地方基层领导,对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不足,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群防群治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把群防群治工作的重视停留在喊口号上,贯彻在文件上,落实在会议上。二是基层组织弱化。由于集体经济减少,村财收入没有保障,有些村组基本上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一些基层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致使群防群治组织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三是经费得不到保障。各村除治保主任报酬由行政村补助外,其他治保调解成员及巡逻队、护村队等费用均无法落实,致使许多群防群治组织徒有虚名,并无开展实际工作。
(二)群防群治队伍素质不高,力量薄弱,影响了各项工作效能的发挥。一是治保调解等组织选人不当。有的年纪偏大,有的文化程度偏低,有的工作能力差,责任心不强,有的在群众中缺乏威信,工作不敢抓,不敢管。二是护村巡逻队等组织力量不足。多数村组联防队、巡逻队、护村队等组成成员为各村组干部,而这支身兼“数职”的队伍人数、精力毕竟有限,致使防范力量不能覆盖整个社会面,也使日常巡逻工作无法长期坚持下去。三是工作指导不力,人员培训不足。一些基层综治部门、公安派出所对治保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未能充分发挥业务指导的职能,更缺乏组织定期培训,致使许多基层组织不会做群众工作,治安防范也无从下手。
(三)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措施不落实,没有真正形成群防群治的合力。一是制度不健全,许多制度陈旧落后,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任务不明确,治保会、调解会等职能交叉,造成有些工作互相推诿,在一定程度削弱了基层组织的功能;三是责任不落实。没有建立必要的管理、检查、考核、奖惩、监督等机制,造成群防群治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人浮于事,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加强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必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管齐下、多策并举。
(一)提高认识,把群防群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群防群治组织是维护社会治安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关于“加强以农村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组织建设,搞好农村的社会治安,使农村经济社会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观”的指示,明确地指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乡村领导和综治部门要切实把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作为维护农村稳定的一条重要措施,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划和领导责任制,做到组织、人员、工作、报酬四落实。基层公安机关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的新办法、新路子,加强对群防群治工作的指导,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工作,解除后顾之忧,以此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进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以点带面,完善群防群治的组织形式。农村线长面广,人、财、物高度分散,靠现有的村组治保干部和巡逻力量无法运作。因此,首先要 着重抓好治保调解会这个“点”。要充分利用当前正在开展的村级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在各村重组治保调解组织,把那些名存实亡,处于瘫痪状态的作为重点,做好组织重建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村组的不同治安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治保会为骨干组建不同类型群防群治队伍。一是专职巡逻型。经济条件好的村组,按“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村委会或企业出资,派出所招募组建专人巡逻。二是兼职巡逻型。经济条件一般的村组,采取给村组干部、企业学校内部职工增加一定数额的报酬,组成兼职巡逻队伍。三是义务巡逻型。经济条件差的村组,由派出所、村委会组织每5-10户联组,每户出1人,并确定一个治安中心户负责,实行义务打更巡逻,望门护院。四是治安承包型。将村组的治安防范工作或牲畜、家畜、家禽养殖场、鱼塘、果林等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侵害的目标以一定的金额承包给联防队,签订协议,明确责、权、利。通过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乡村群众自防自治组织,全面推进防范工作社会化,增强全社会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三)落实措施,规范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首先,要理顺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体制。治保会是我国宪法确定的群众性治安保卫自治组织,受村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领导;调解会是村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具体运作中,由于受人员、经费等制约,它的职能可由治保会行使。而各种类型的治安联防队伍是治保会协助公安保卫部门,组织联防、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众性自防力量,应由治保会直辖管理,派出所要加强业务指导。其次要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一是例会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反馈工作情况,学习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二是考核奖惩制度。落实考勤、考核和岗位责任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要落实督促整改措施;三是检查登记制度。建立安全检查、治安巡逻、案件登记、群众意见簿等,做到事事有登记、件件有着落;四是请示汇报制度。经常向所属基层组织和公安保卫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治安情况,遇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五是接受群众监督制度。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情况,不断改进工作。第三,合理调配力量。要进一步明确各种类型组织在治安防控中的位臵、任务和职责,强调各组织的分工协作和密切配合,在日常巡逻工作中要针对本辖区的治安状况和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特点,采取倒班制、夜班制、弹性工作制、组队间联勤互防制等巡防制度改革,把防控力量向案件多发的时段和区域倾斜,保持巡防工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第四,要加强监督检查。各乡镇派出所要定期不定期负责牵头对各村群防群治队伍和厂矿企业保卫组织的日常检查、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通报各类突出治安
问题和各个时期防范工作重点,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帮助落实整改措施,促进群防群治组织的良性健康发展。
(四)加强指导,提高群防群治的队伍素质。一是严格掌握挑选人员的条件,尤其是治保、调解主任、巡逻队队长的选任,把好“三关”,即政治关:必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政治可靠、作风正派、关心社会治安、热心治安工作,有正义感和责任感,敢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素质关: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初中以上文化,法制观念强,身体健康。对复员、退伍军人和表现好的农村青年可以优先选任;年龄关:提倡年轻化,一般在18至40岁之间。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群防群治队伍进行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维护治安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同时不断强化业务训练,认真组织他们学习公安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治安管理法规和其他相关的法律知识,传授日常基本工作方法,掌握基本业务技能和技巧,提高综合素质,应着重做好治保骨干的轮训工作,并形成制度。
群防群治是搞好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是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农村群防群治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今年我村做好以下工作:
一、基层的群防群治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跟不上形势,不能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开展群防群治的重要性,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群防群治经费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是制约农村群防群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村两委研究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关键在于经费的落实。我们采取村里贴一点,企业和一些知名人士捐助等形式每年筹集资金6000元。统一交付给村群防群治工作领导组进行专款专用,不足部仍有村委会承担。
三、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外出人员大量增多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因此使农村群防群治的力度不同程度减弱,针对这一情况我村组织身体健康能吃苦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值班巡逻工作并成立了森林防火突击队,对所辖区域进行不定期的值班巡逻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四、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村民法律意识得到加强和巩固,使他们掌握法律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大量表章并宣传,在社会上形成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五、对群防群治工作人员实行定额工作量补助,严格管理,量化考核,确保辖区治安稳定。
篇二:群防群治工作计划
群防群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家庭为载体,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宣传教育、防控、惩治和责任保障四大体系,切实降低侵财性案件发案率,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确保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增强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健全群防群治宣传教育体系。
一、增强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积极推进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平安社区创建活动。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六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整合法制宣传教育力量,积极组织送法入户活动,重点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社区干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全社会法制素质。
三、落实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管理措施,健全群落实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管理措施,防群治防控体系一强化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推进社区警务战略,确保经常性开展治安巡逻活动。重点抓好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确保相关规定落实到位,切实降低侵财性案件发案率。
四、探索新时期群防群治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加强小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提高小区治安人防、物防、技防实效,构建安全和谐的模范社区。认真贯彻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加强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防范措施,抓好单位内部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做好治好防范工作。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管理。加大对网吧、公共娱乐场所管理力度,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予以查禁和打击。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大力开展禁毒工作,积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认真落实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考察教育制度。及时化解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五、及时化解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健全群防群治惩治体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社区内不稳定因素,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化解,严防群体性事件及由民事转刑事事件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认真贯彻《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变上访为下访,依法处理信访案件,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对非正常上访人员落实 三个讲清楚教育,切实维护信访工作秩序。
六、重视维稳信息情报工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情报工作网络,畅通信息报送渠道。落实维稳信息情报定期报告制度,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等重大信息要及时上报。同时,要增强维稳信息情报的预见性,健全和完善处置群众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努力预防和减少重大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七、强化领导,夯实基础,健全群防群治责任保障体系。明确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结合社区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推动群防群治工作深入开展。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和队伍建设。积极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工作联络与配合。建立打击防范与急难险重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篇三:群防群治工作计划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当前,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增多,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稳定的一个突出因素。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为居民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和掌握本社区的矛盾纠纷,采取有效措施,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本社区内,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群体性事件。
1、建立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社区委员会充分发挥治保会、调委会的作用,协助社区民警、组织社区巡逻队、小区门卫、治安志愿者以及社区内的其它力量,建立辖区的治安防控组织,通过开展看楼护院、邻里守望、联户联防等各种形式的防范活动,采取人防、物防等措施,共同维护社区治安,防范不法分子、邪教人员违法滋事。
2、开展社区安全创建活动。社区把创建无案件社区、平安社区、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向前推进。按照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标准,努力提高创建质量和水平。
3、进行流动人口管理。要建立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暂住人口管理条例》规定,社区居委会在所在地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办理暂住登记,核查暂住人口身份证明,定期核对暂住人口。还要加强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其他落脚点的管理,因此,流动人口管理的好坏,对社会治安有很大的影响。
4、开展对刑事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发挥社区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优势,为刑事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安置、帮教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对刑事解教人员不漏管、不失控。解决其生产生活困难,使其安心工作生活,确保社会稳定。
篇四:群防群治工作计划
自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以来,社区支部根据镇党委总体工作部署,紧密结合辖区实际,锐意进取,积极拓宽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确保了辖区治安稳定,为全镇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突出重点,明确职责,逐步建立一警多能的工作机制。
创新警务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责任区民警的职能作用是做好群防群治工作的保障。一是合理设置警务区。责任区配备一名民警和三名综治员,并为责任区配备了专用警务摩托车,为警力真正下沉提供了保障。二是明确责任区民警职责。责任区民警主要负责敌社政情的调查摸排、重点工作对象的管控、组织开展治安防范、场所行业的日常管理、走访群众等。职责明确后,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领导派工不拨不转、无所事事的被动工作局面。
二、摸清底数,强化管理,有效堵塞防范漏洞和安全隐患。
人口管理和场所、行业管理是群防群治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常抓不懈。一是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派出所结合全县正在开展的进百家门、识百家人、知百家情活动,对租赁私房、出租房屋、暂住人口彻底进行摸底,并为流动人口设立暂住人口协管站,目前出租房屋责任状签订率已达100%,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5%以上。二是加强行业场所管理。派出所围绕旅店、宾馆、网吧、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加油站、银行网点、机关事业单位,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开展以防盗、防火为主要内容的四防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x处。
三、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增强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派出所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和依靠群众,努力构建警民互动、群防群治的治安局势。一是认真做好预警工作,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情报信息工作是基础工作的重点。对此,派出所认真按照县局《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信息员和联络员,严格兑现奖惩措施,充分发挥治安信息员、联络员的信息灵、层面广、传递快的优势,及时搜集上报了一大批预警性情报信息。社区共搜集影响社会稳定的情报信息x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x条,均及时上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争取了时间,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社区成立群防群治领导小组、治保会、调委会、治安联防小组。推选一名联户长负责带班搞巡逻防范,做到了巡逻任务到组,时间到点,责任到人,建立了白天轮流防,晚上联合防的值班巡逻机,形成了社社搞联防,户户抓防范的综治格局,在xxx年x月抓获盗窃摩托车嫌疑人x名,有利的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涨气焰。三是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矛盾纠纷我们坚持小不出社,大不出镇,民不转刑的工作方针,对一般性民间矛盾纠纷进行经常排查调处,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多发性矛盾纠纷每半月进行拉网式的排查,梳理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定人限期调解处理;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报告制度,妥善调处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疑难纠纷,做到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调处,早化解,基本实现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社,难事不出镇,至今共发生纠分x起,调处13起,比去年矛盾纠纷发生数下降了x.7%。四是加强打的力度。派出所坚持严打不动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打击两抢、反邪教斗争等一系列专项行动。
【安全生产群防群治制度】推荐阅读:
安全生产巡查制度06-22
石场安全生产制度06-25
安全生产制度(自查)07-08
车间安全生产制度07-19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07-27
木门安全生产制度10-04
药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度11-06
运输安全生产奖惩制度05-24
建筑安全生产考核制度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