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专业课程标准(共8篇)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业务处理
适用专业:国际金融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国际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是从事金融岗位工作的专业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熟悉国际结算基本原理和具体业务处理程序,能熟练应用各种票据、单据及各种结算手段,具备国际结算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其他课程做准备。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金融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中职学生的就业发展为依据,构建以贸易结算业务流程和结算处理程序为主线的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
课程结构采用并列和流程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国际结算原理、票据、单据的应用、国际结算方法和程序以及外汇兑换等四个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以中职学生培养目标为前提,紧紧围绕完成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的需要,充分融合金融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结算工作活动为载体,将国际结算的相关知识和企业经济业务的操作实践相结合,实现学做一体,并通过知识讲解、多媒体演示、仿真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结算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教学学时数为54。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国际结算基本原理,能在企业经济业务中应用票据、单据和其他结算工具和方法,熟悉国际结算的内容和程序,达到金融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细致、认真求实的工作作风。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l
了解国际结算原理和票据使用、开立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l
熟悉汇票、支票和本票等票据的记载内容;
l
熟悉有关票据的使用法规和制度;
l
能初步应用汇款、托收等方法完成结算;
l
熟悉和学会开立和使用信用证业务,熟悉信用证有关内容;
l
熟悉银行保函内容及有关业务;
l
熟悉国际结算中使用的有关单据如发票、保险单等;
l
了解和熟悉有关外汇管理的法规条例;
l
初步学会外汇的兑换及汇率的表示方法。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学习任务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参考课时
一
国际结算原理
1、能编制和完成银行之间代理业务协议;
2、能分清账户行、一般代理行、联营银行等结算网点之间的区别;
3、能编制银行之间转账过程的具体面函;
4、能写出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货币名称及代码;
5、能编制和使用国际结算中银行转账的借记报单和贷记报单;
6、能熟悉和了解国际结算中的会计核算过程;
1、国际结算基本概念的认知
围绕国际结算过程的基本假设、账户行、一般代理行、联营银行结算网点等知识,设计选择和判断等各类题型,组织学生练习。
2、银行代理协议的认识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展示,让学生了解国际结算的前提条件:银行之间结算的代理协议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编制银行代理协议。
3、编制银行转账面函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转账过程中具体面函的表示内容。设计填空、选择和判断等各类题型,组织学生练习。
4、货币符号和代码的判断
给定有关结算业务过程,提供具体结算业务资料,指导学生写出并分清各种国际货币名称及代码。
如美元“USD”表示,欧元用“EUR”表示等。
二
票据、单据的应用
1、能编制、开立国际结算中使用的各种汇票;
2、能编制、开立国际结算中使用的各种本票;
3、能编制、开立国际结算中使用的支票和旅行支票;
4、能编制、开立和使用商业发票;
5、能编制、开立和使用各种运输单据如:铁路运单、航空运单等;
6、能编制、开立和使用各种保险单据;
7、会审核各种票据和单据的合格性。
1、对各种票据如汇票、支票、本票等的认识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展示,让学生了解国际结算的过程中,各种票据的基本内容和编制过程。
2、编制开立国际结算中使用的汇票
提供进出口口业务以及结算金额等业务资料,指导学生编制和开立汇票。
3、编制开立国际结算中使用的支票
提供进出口口业务以及结算金额等业务资料,指导学生编制和开立支票。
4、填写国际结算中使用的运输单据
提供进出口口业务以及各项业务资料,提供空白运输单据,指导学生根据格式要求填写发票和运输单据。
三
国际结算方法和程序
1、熟悉汇款和托收的方法和内容;
2、了解信用证的记载内容和处理程序;
3、熟悉汇款凭证和托收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
4、熟悉开证申请书的填制要求,会填制普通信用证;
5、熟悉对各种信用证条款的审核要求;
6、熟悉对信用证项目下的各种票据、单据的审核要求;
7、会填写和开立网上使用的SWIFT格式;
8、熟悉各种银行保函的基本格式和用途;
9、会填写和开立银行保函;
1、汇款凭证和托收凭证的填制
提供空白汇款凭证和托收凭证以及业务资料,指导学生填制原始凭证。
2、信用证开证申请书的填写
提供已签定的合同等业务资料,指导学生正确填写开证申请书。
3、信用证条款的审核
提供经济业务资料和信用证,指导学生仔细理解和阅读所提供的资料,并分组进行审核信用证条款。
4、填写和开立SWIFT信用证
指导学生根据业务资料正确无误的填写SWIFT信用证。
5、银行保函内容的审核
提供经济业务资料,指导学生仔细理解和阅读所提供的资料,并分组进行审核银行保函条款。
四
外汇兑换
1、熟悉国际国内的外汇管理制度;
2、熟悉外汇和汇率的各种表现形式;
3、熟悉美元标价法和非美元标价法;
4、熟悉并学会操作外汇市场的各种交易;
5、会学实际业务中的进出口报价和外汇买卖。
1、各种外汇表示方法的练习
提供实际业务资料,指导学生练习各种外汇的表示方法。
2、各种汇率的换算和使用练习
提供银行结算资料,指导学生使用相应的汇率,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汇率换算。
3、外汇市场套汇、套利的练习
提供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行套汇和套利的操作练习并结算盈亏。
其他
机动
考核评价
总课时
544、实施建议
4.1教材
《国际结算业务处理》
华东师大出版社
朱雯娜主编
4.2教学建议
4.2.1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
4.2.2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技能培养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4.2.3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既学会国际结算业务处理必须具备的知识,又练就各项基本技能。
4.2.4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踏实、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品格与工作态度。
4.3教学评价
(1)突出形成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成绩记录。
(2)强调目标评价。
(3)强调课程结束后总结性评价,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表进行
序号
任务模块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分值
国际结算业务中的有关国际法规
评价学生对国际结算法律规范的理解能力和法律事务处理能力
形成性评价、10
国际结算中汇票的使用
评价学生在具体业务过程中开立并使用汇票的能力(重点)
形成性评价
国际结算中支票、本票的使用
评价学生在具体业务过程中开立并使用支票、本票的能力(重点)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汇款凭证和托收凭证的使用
评价学生填写汇款凭证和托收凭证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信用证开证业务以及所收到信用证内容的审核
评价学生填写开证申请书以及审核信用证内容的能力
总结性评价
国际结算中各种单据的使用
评价学生使用和处理各种单据的能力(重点)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综合训练
评价学生运用各种结算方法和工具处理具体业务的能力(重点)
总结性评价
合计
说明:
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综合技能情况的评价。若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时,建议采用5:5的方式评分。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4.3.1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4.3.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3.3
加强课程实训,将课程实训的成绩纳入学期总评之中。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1注重实训指导书的开发和应用,编写时必须注意时代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4.2开发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和应用结算知识。
4.4.3学校应注重与银行和企业的广泛合作,积极开发实习和实训基地,充分利用银行和企业资源,让学生深入银行和企业了解业务流程,体验结算工作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5其它说明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规范意识, 提高道德修养、审美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等。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凸显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基于此, 教师对语文教材的处理不仅要关注教科书出现的语音字词句篇等基础性知识, 而且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文化空间, 教给学生审美体验, 影响和滋养他们的心灵, 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给他们的精神世界注入一股温暖而坚实的人文支撑。
一、注重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处理应把育人功能放在首位, 在人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因此,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才能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所体现的人文知识, 无论是孔子《论语》中的微言大义、屈原《离骚》的高蹈出尘、司马迁《史记》的大气磅礴、曹雪芹《红楼梦》的悲欢离合、李白之豪放、杜甫之沉郁, 还是莎士比亚的《人间喜剧》、莫泊桑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西方的荒诞派戏剧, 等等, 都不只是反映人生的种种际遇, 更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传递了名家大师的人格魅力和他们探究生命意义的理性思索。语文教材所体现的人文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语文学习较之于其他学科, 有其独特性。语文学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一种探究、感受、领悟。这一过程中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教师对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文本诠释应该鼓励, 对他们为生活自然、历史现实所作出的思索应该珍视。语文学习的习得过程尤能培养起作为文化创造力和创造态度的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人文精神。因此, 我们的教材处理, 应该积极地实践上述基本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阅读鉴赏、探究感悟的学习过程中, 关注语文语言文字物质符号存在的同时, 扩大阅读视野, 体验学习人生,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注重培养文体阅读方法与提升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并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角色, 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的教学行为由教会学生变为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改变过去把知识传授本身作为价值取向的语文知识观。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既是目的, 同时又是生成能力、促进价值观形成的必要手段和生发点。
课程标准的教材文本阅读面很广, 小说、散文、诗词、戏剧等文学体裁一应俱全。因此, 在教材处理上, 教师主要考虑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方法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 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会有不同的方法。比如我们对诗歌类教材的处理, 就要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阅读诗歌的方法, 提升学生诗歌类文本的阅读能力。首先教会学生把握诗歌的八大类型, 掌握每一种类型诗歌所表达的主旨, 再从诗歌的题目、诗序、作者、注释等显性信息入手把握类型, 从而把握诗歌的主旨。如果没有这些显性信息, 就从具体的字词、诗句等隐性的信息入手来把握诗歌类型, 从而把握诗歌的主旨, 通过这些方法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教材处理的过程中, 教师需明确一点:教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 教材处理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在以往的教材中, 培养学生的学问性知识占主导地位, 而体验性知识是学生自主建构, 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的知识。相对于前者而言, 更注重生本, 而教材在其中只起到引导作用。新课程标准必修课的课文课后练习基本都有一道开放式的练习题, 这更明确地表明了课程改革的教材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一些教师在处理教材时, 常常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材处理, 必须改变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帮助他们建立合作关系, 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 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掌握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 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 学会宽容和沟通, 学会协作和分享。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基于标准的评价 标准化测验与报告项目
数据本身不会说话,数据之所以能告诉人们他们能明白的和需要的证据,就在于人们对数据的分析。我国实施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测验很多是终结性的测验,按照我们的习惯思维,那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个学生得到多少分,平均分是多少,然后是扩大到学校、学区、县、省等层面。这样的信息处理和交流不但不能告诉我们关于测验的有效信息,而且还会造成人们的不正确印象——测验就是看看学生分数的高低名次,判断教育质量的高低也是如此。根据对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测验特征的分析以及命题的规范分析,我们认为,基于标准的评价信息处理与报告要告诉大家测验分数背后代表的东西——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了吗?哪些达到了,哪些没有?达到要求的程度怎样?然而,在国内这方面的实践比较欠缺,缺少直观的案例,美国加州标准化测验与报告项目(Standardized Testing and Reporting Program,STAR)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应的参照与借鉴。
一、STAR项目的信息处理框架
STAR项目是美国加州州教育部在2007年以网络版的形式开发的,对全州、学区和学校报告学生在加州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它以加州标准测验(California Standards Tests,CSTs)和加州替代性表现评价(California Alternate Performance Assessment,CAPA)这两种以州课程内容标准为基础的测验为主体;同时,为确保教育的公平,还辅之以加州成就测验(常模参照测验)和以西班牙语印刷的基于标准的测验。①(注:STAR项目介绍可以参看美国加州州教育部网址:http://star.cde.ca.gov)STAR项目首先总体规划各种学业成就测验的内容安排和年级安排,然后制订出各个年级的成绩水平分数线等,详见表1、2和3。
二、STAR项目测验信息的报告和利用
1. STAR项目测验信息的报告
加州学业成就测验结果的报告,有一个事先制订的严格而又明确的时间表(见表4)。按照学生所得的分数以及标准当中规定的成就水平,沿着既定的时间表,采用新闻发布、网上公布等方式向公众、学校和学生报告测验结果。某一个学生或者总的一项测验的结果报告是以州教育董事会认证的成绩水平来划分的,即按照优异、良好、合格、接近合格和远低于合格五个水平汇总,在具体的应用中也会用150~600之间的分数来说明测验结果(见表3)。就理想而言,加州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良好以上的水平。
2. 对学业成就测验结果的利用
最主要的运用场合是对学校的评价和问责,结合STAR的分数表现、辍学率、出席率等计算学校的年度表现,将学校和学区加以分类。就学校和学区而言,其结果分为模范、受认可、成就可接受和成就不被接受四个层次。同时,测验的结果也是学校绩效责任报告卡的重要内容。学校绩效责任报告卡包括学区任务与宗旨、学生成就资料、学生出席率、教师评价等15个方面的信息。看似很庞杂,但是版面设计和内容陈述都很简洁,易于大家理解和接受,从而能够接受这些信息对学校教育做出改进②(注: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xplaining 2007 STAR Internet Reports to the Public. August 2007:5)。就问责而言,除了对达到较高水平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如增加办学经费、提供带薪学术休假、各种荣誉称号等之外,对成绩不达标的学校施以警告,对连续三年不合格的学校,州教育部甚至可以将学校解散重组。
另外,STAR主要报告的是学生在特定年级和州内容标准上的表现,随着总结性结果的上传,随之而来会有各种研究报告——主要是根据参加的具体年级和水平的考试人数、平均分数、在各个表现水平上的学生人数、学生的经济背景和语言程度,对学生的测验结果做出分析,尤其是体现在学生个人的成绩报告卡上,其报告形式的一部分参见表5,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三、评论
1. 评价信息处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习
在教育领域中,学业成就测验一直受到心理测量学范式的影响,主张学生接受的测验应该是不受教学影响的,追求绝对客观、科学化的结论。测验与教育教学没什么关系。然而,在教育中,学业成就的评价核心就是判断学生经过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经历后所达到的状态,我们更希望的是能够将考试和测验结果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为教和学提供帮助。如同查普斯(Stephen Chappuis)等人指出的:“自20世纪中叶开始,美国的教育界就标准化测验的作用及效果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具体地说,在评价什么、为何评价、怎样评价及如何使用评价结果来支持学习这些问题上,我们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截至2005年,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60多年来所使用的标准化测验对教育体系有什么重大的改进作用,这说明我们在处理评价与教学改进的关系上是失败的。”(注:① Stephen Chappuis,Richard Stiggins,Juth Arter & Jan Chappuis(2005). Assessment for Learning:An Action Guide for School Leaders. Asseisment Training Institute, OR:27) 加州采取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测验体系对评价信息进行了相应的基于标准的处理。这种行动,特别是伴随惩罚和奖励的问责制的产生,再次表明美国社会对评价抱有的信仰——学习评价更应该是改善教学的工具。
2. 评价信息处理是一个收集关于学生学习信息以便做出教学决策的过程
为使评价有效地运行,当地的评价体系必须获得准确的证据,并及时地以可理解的方式传达给所有教学决策者。这样,教学决策者就可以运用这些证据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实质上,在课程标准的驱动下,加州STAR项目对学业成就测验的定位除了一般测验意义上的排名、选拔、等级的评定等用处外,体现的是一种评价范式的转变——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学习(assessment for learning),而不仅仅是对学习进行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
3. 评价信息处理需要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要了解如何利用评价来支持学生的学习,我们必须从大处着眼,评价或测验结果的使用者是不同身份的人,他们的目的各不相同,要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所需要的信息也各不相同。如果评价是有利于教学决策而进行的信息收集过程的话,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这些决策是什么?谁做出决策?每次评价的建立和执行都是为了改善学习。只有当我们明确谁需要帮助时,提供的信息才有用。加州STAR项目提供的信息日程、类型和用途就十分明确,对不同的使用者来说都是比较便利的。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
缺陷是指欠缺或不够完善的地方,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一年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与规范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事故及 差错。
一、护理事故常见原因
护理事故的定义、分级均按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疗事故分级标准执行,护理事故中常见的原因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
(1)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致,不按时巡视病房,病人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丧失抢救时机,造成病人严重不良果的。
(2)护理人员擅离职守,工作失职,直接影个病人护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
(3)护理人员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输错血、打错针、发错药;护理不周发生严重烫伤,三度褥疮;对昏迷、躁动病人或小儿未采取安全措施致使病人坠床,造成严重不了后果的。
(4)结扎止血带未及时解除,造成组织坏死,肢体残废等不良后果的。
(5)有关人员无正当理由厌恶供应抢救物品、药品;供应未消毒的器械、敷料、药品引起感染、造成病人严重不良后果的。
(6)护理人员不认真执行医嘱,不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造成病人严重不良后果的。
(7)手术室器械护士或巡回护士。清点纱布、器械有误,以致使纱布或器械等异物滞留在病人体内或软组织内。
(8)护理人员在对及、危、重病员的抢救过程中,抢救药品准备有误,延误抢救时机,造成病人严重不良后果的。
(9)《医疗事故分级标准》中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
二、护理差错的定义和判定标准
《条例》中取消了医疗差错的概念,把《办法》中的医疗差错划归为四级医疗事故。这是因为既往医疗差错,卫生行政部门不予签订和处理,由各医疗机构自行解决,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事故仅为极少数,常见的经常碰到的多为护理差错,因此抓好护理差错的预防,才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事故的发生。(一)护理差错的定义
护理差错失职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或者技术原因的发生的护理人员未
给伤病员造成不良后果或虽有不良后果但未构成事故的差错。
(二)护理差错的判定标准
1、严重差错判定标准
严重差错是指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或者技术原因发生的给伤病员造成不良后果,但为构成护理事故的差错,根据国家及军队有关护理差错处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定为严重差错:(1)对急危重症伤病员推托,延误救治时机的。
(2)急诊入院伤病员在入院后2小时内,非急诊伤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未进行检诊或者未下达医嘱,给予处置的。
(3)对伤病员实施检查治疗时,因准备不认真,检诊不仔细,遗漏主要病史、体征或者阳性结果,延误疾病诊断治疗的.(4)注射、穿刺、活检、窥镜、针灸、理疗等各种诊疗技术操作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伤、断针、断管或者发生局部感染化脓。
(5)开错医嘱、处方、或者特殊检查,不认证执行上级医嘱,并造成不良后果的。
(6)无菌切口术后感染化脓,需切开排脓的。
(7)术前准备不充分,致使手术停顿时间超过30分的。(8)手术时体位不当,造成伤病员体表面积0.25%以上的皮肤压伤或者功能障碍(短期内能恢复)的:在皮肤消毒后手术开始前查对时,发现接错手术伤病员、摆错手术体位或者定错手术部位的。
(9)助产时违反操作规程,会阴保护不当造成造成3度撕裂的。
(10)产妇出院抱错婴儿,及时发现换回的。
(11)不遵守值班、交接班等制度,伤病员病情发生重要变化时,未及时发现处置的。
(12)因医疗护理原因,造成2度褥疮、浅2度烫(烧)伤、婴儿臀部糜烂,面积占病人体表面积0.25%以上的。(13)重危、全麻术后绝对卧床的伤病员或者无陪伴患儿,因护理不当发生坠床,增加伤病员痛苦的。
(14)错用、漏用或者擅自超剂量使用毒、麻精神药品或者特殊治疗药物的。
(15)使用过敏性药物,未按照《药典》规定做过敏试验即投药;或者为原有药物过敏史者投药的(脱敏疗法除外)
(16)静脉输液或者注射刺激性及浓度较大药液时,漏于皮下,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面积占病人体表面积0.25%以上,成人小于体表面积2%,儿童小于体表面积5%的。(17)输入发霉、过期液体,被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18)输错血或者因加入药物发生溶血、凝血被及时发现的。
(19)误将该无菌而未灭菌或无菌处理不合格的制剂发出的;配错、发错药品或者发生发霉、变质药品及时发现的。
(20)误将该灭菌而为灭菌的器械、敷料发出的。(21)置入体内的各种导管、起搏器及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所需无菌物品等灭菌不合格,造成感染的
(22)错、漏、损坏、遗失、延误脑脊液、胸水、腹水、活检组织等送检标本,影响诊断、治疗的。
(23)推拿、按摩时造成伤病员皮肤局部破溃或者关节轻度错位的。
2、一般差错判定标准
一般差错是指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或者技术原因发生的未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的差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因定为一般差错:
(1)打错针、发错药、做错治疗的。(2)抄错、抄漏医嘱、造成治疗错误的
(3)错、漏发治疗饮食或误给禁食病人饮食并对病情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厌恶病人当日检查、诊断、治疗的。(4)因管理不善、致使急诊抢救工作中发生抢救器材失灵,延误救治的
(5)因医疗护理原因,造成Ⅱ度以下烫伤、婴儿臀部糜烂,面积占病人表面积0.25%以下的。
(6)采取胸水、腹水、血液、体液标本时,因各种原因需要新采取,但为影响诊断治疗的。
(7)术前备皮时划破皮肤,影响手术按时进行的。(8)术后伤口内或者体腔内留置纱布、引流管未按规定时间取出,或者因处理不当,导致病人引流管、气管插管等各种导管拖出,经紧急处理后,无不良后果的。(9)由于产程观察不细,造成未消毒分娩的。
(10)已灭菌器械包内主要器械不全,清洗不净,或者消毒器械过期,已发给使用单位但未使用的
(11)针灸、穴位封闭取错部位,留针未拔,治错病人,发生局部感染的。
二、护理事故及差错的处理原则
1、及时报告
凡发生护理事故,当事人或者知情人应立即想科室领导或护士长报告,护理部向医院领导逐级上报,不得超过24小时。对主动报告、认真查处、明显改进的科室或者当事人,因当鼓励:对隐瞒不报的,应严肃处理。
2、及时补救
对护理事故及差错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将问题及对病人造成的后果降到最低限度。如输错血或输入霉菌液体时应立即停止输入,并立即报告医师及时抢救、对症处理。对现场的血液、液体、药品及物品进行保留,以备检验,为抢救提供依据。
3、调查分析
发生护理事故及差错时,护理部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及时进行调查,核对事实、封存病历及有关原始材料,并对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同事应指导科室确定差错性质及等级,总结原因,帮助改进工作,最后形成文字材料上报。
4、按规定的处理
对护理事故及差错的处理,应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的、实事求是地公正处理,护理事故的鉴定由医学组织专家鉴定。对护理差错性质和等级的判定,当事人与科室领导或者护士长意见不一致的,由护理部仲裁;科室意见与护理部意见有分歧时,由医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或小组仲裁。
5、吸取教训
护理事故及差错的处理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吸取教训,将防范重点放在预防同类问题召开有关会议,对事故及差错的原因与性质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处理和改进意见,达到教育热热闹,也教育大家的目的。
6、建立、健全登统计制度
建立各级差错事故记录本,护理部应当制定专人负责护理事故及差错的登记、统计,详细记录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当事人的态度、处理结果及改进措施。
四、差错率的计算
护理差错率,十分西平间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项指标。
(一)严重差错
(1)严重差错标准。年严重差错每百张床≤0.5次。(2)严重差错每百张床发生次数计算方法: 严重差错发生次数/100床=严重差错发生总数/
床位数×100
例举:某医院开展床位总数400张,当年发生严重差错一件,其严重差错每百张床发生数为:
严重差错发生次数/100床=1/400×100=0.25次/100床
即每百张床为0.25次,因严重差错发生次数要求每百张床≤0.5次,所以该院严重差错发生次数未超过标准。
(二)一般差错
(1)一般差错率标准。一般差错发生率≤0.4%。(2)一般差错发生率计算方法:
一般差错发生率=发生差错总数/收容病人总数×100% 例举:某医院收容病人总数为5000人,发生一般差错10件,其一般差错发生率为:
一、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发[2000]120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5)《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01号,1992年6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7)《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02]872号);
(8)《国务院批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几点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39号);
(9)《建设部、国家科委关于印发加强垃圾处理科学技术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建科(1991)663号);
(10)《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环境卫生与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城建(1992)667号);
(11)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
(12)云南省建设厅发布《关于搞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工作的通知》(2000年8月24日);
(13)国家计委等《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2002年9月10日);
(14)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的意见》(2005年3月);
(15)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
(16)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
(17)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的意见》,2005年3月;
(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9)《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2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2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16年1月1日前执行该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该标准);(2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2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2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28)《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全省建制镇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云建村函〔2014〕37号)(29)《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2013建制镇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的紧急通知》(云建村函〔2014〕196号)等。
(30)《云南省建制镇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省级整体推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纲要》;
(31)《全省建制镇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政策文件汇编》;
(32)《云南省建制镇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专项规划(2013年—2017年)》;
(33)《云南省镇(乡)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技术导则》等。
二、固废行业技术标准规范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35-2013);(3)《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建城[2010]61号);(4)《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5)《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
(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7)《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8)《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9)《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179-2012);(10)《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标准》(建标154-2011);(11)《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CJ/T16~21-1999);(1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1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2009;(1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1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17)《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40-2010;(18)《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19)《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规范》CJJ150-2010;
(20)《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8;(21)《生活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其排放》CJ/T368-2011;(22)《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2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11;(2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176-2012;(25)《聚乙烯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98;(26)《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27)《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28)《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抓斗起重机技术要求》CJ/T 432-2013(29)《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维护与安全技术规程》CJJ 128-2009(30)《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标准》CJJ/T 212-2015,实施日期:2015-10-01即将实施
(31)《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 90-2009(32)《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33)《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GB/T 18750-2008(34)《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GB/T 25032-2010(35)《垃圾焚烧尾气处理设备》GB/T 29152-2012(36)《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2012-2012(37)《垃圾焚烧锅炉 技术条件》JB/T 10249-2001(38)《垃圾焚烧尾气治理袋式除尘器用滤料》JB/T 11310-2012(39)《大型垃圾焚烧炉炉排 技术条件》JB/T 12121-2015,实施日期:2015-10-01 即将实施
(40)《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GB19218-2003);(41)《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CJJ150-2010);(42)《生活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其排放》(CJ/T368-2011);(4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44)《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
三、给水、排水标准规范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93)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已有修订征求意见稿)(4)《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7)《城市供水条例》(国务院第158号令)
(8)《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67号令,已作废;现用建设部第156号令)
(9)《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10)《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1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2014年版)(1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1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6)《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28:2002)(1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9)《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20)《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83-2011(2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22)《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8-2010);(2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四、建筑、结构标准规范
(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2009(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14)《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1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13.2013年5月1日实施(1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18)《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 T 50001-2010);(19)《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 T 50105-2010)。
(2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5年5月1日实施(2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自2014年5月1日实施
五、电气部分标准规范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2014年7月1日实施。
温价发〔2006〕9号
温江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区内各自来水公司(厂): 为了促进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大城市污水治理力度,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通知》精神,经请示区政府同意,现将我区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1、居民生活用水按用水量调整为0.40元/立方米。(含公立学校、幼儿园;部队的办公及生活用水;城市绿化、环卫、消防用水)
2、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用水按用水量调整为0.70元/立方米。(含非营利性医院的办公及医疗用水;公园、游乐、绿化及办公用水;改制及民办学校;民办幼儿园)
3、工业用水按用水量调整为0.50元/立方米。(工业企业生产和办公用水)
4、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用水按用水量调整为1.20元/立方米。(含商业、物资企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保险;仓储;旅游;影剧院;餐饮业;招待所;美发;游泳池;写字楼、营利性医院、建筑业用水)
5、特种行业用水按用水量调整为1.70元/立方米。(含娱乐业;浴室、浴足、美容;茶楼;烟草加工;纯净水厂用水、饮料业、酒厂)
6、洗车场用水按用水量调整为1.70元/立方米。
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由温江区自来水公司和金强实业金马水厂在收取自来水水费时一并收取;使用自备水源的用户,由区环保局委
托相关部门代收,上缴财政专户、专款专用。
三、对温江区内的在册低保对象凭温江区民政部门发放的有效证件免征污水处理费。
四、调整后的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从二OO六年八月一日起新用水量执行。请做好宣传解释和公示工作,并接受价格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调整污水处理费通知 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市物价局农价处、财
政局、区环保局、区发展计划局、区经济局、区市政公用局、区
水务局。
成都市温江区物价局办公室2006年7月21日印
近年来, 由于水环境的污染以及水资源的浪费使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危机, 而污水处理技术的出现无疑为水资源的保护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加强污水处理中各种工艺的应用水平, 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此, 深入研究污水处理的现状, 找出各种工艺技术的缺陷, 并且加以有效的改进, 探索其发展趋势, 进一步提高工艺的应用水平, 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污水处理中各种工艺的应用现状分析
1.1污水处理工艺的概况
污水处理工艺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进行处理, 从而分离污染物净化水质的方法。
污水处理工艺基本分为三个步骤, 包括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以及三级处理, 主要通过物理、生物或化学的方法去除悬浮固体污染物质, 并深度降解有机污染物质, 使得水质符合标准, 得以循环使用。污水处理工艺有特定的流程, 污水一般包括日化型污水、城市污水和工业化废水, 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 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加以处理, 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与效率, 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1.2污水处理工艺的分类
污水处理工艺可大致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处理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四个方面, 每一类所运用的原理各不相同, 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进行相应的工艺流程, 为污水处理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物理方法是指根据物理特征运用重力的沉降、浮力以及离心力分法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化学方法是指应用化学反应进行的污水处理, 包括酸碱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转化技术。生物处理方法利用的是活性污泥、生物滤池以及厌气消化, 而物理化学方法通常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 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加以分离提取。
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运用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 例如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面, 可以采用厌氧处理技术, 通过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 改变污染物的形态, 并从深层次上降低COD幅度, 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水平。除此之外,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 可以积极应用人工湿地工艺, 建立潜流湿地系统, 综合运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有效去除污染物。
1.3污水处理工艺的问题
现行的污水处理工艺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应用过程中污水处理工艺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
目前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设备不够完善, 技术相对落后, 工艺设备与工艺流程不相匹配, 降低污水处理的效率, 其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污水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流程十分复杂, 处理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有待加强, 工艺流程有待优化, 污水处理水平有待提高。
2加强污水处理中各种工艺的应用探讨
2.1积极把握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
熟悉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并加以积极把握对加强污水处理工艺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为污水处理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建设性意见。
针对城镇污水的SBR工艺应用较为普遍, 主要依据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脱除水体中的氮素污染, 在好氧条件下转化分解亚硝酸细菌, 同时在生物处理稳定化过程中将有机氮氧化为氨氮。而厌氧处理工艺的反应机理包括水解反应、发酵酸化反应以及产乙酸反应, 利用微生物将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 通过酸化作用转化为简单化合物, 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酸、碳酸和氢气、乳酸等产物, 最终变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2.2全面优化各类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全面优化各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加强污水处理工艺应用水平的重要举措, 对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污水处理工艺应用前,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刻的分析, 统筹规划合理的设计方案, 对工艺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组合, 分阶段控制工艺的运行。同时在实施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应当注意各项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把握各类工艺的特点与优势, 在实践操作中不断优化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2.3重点突出CASS污水处理工艺的应用
针对目前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局限性, 重点突出CASS工艺的应用, 为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注入新鲜的活力,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ASS工艺是指运用活性污泥循环的方式将生物反应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集合在一个池子里进行, 利用机械格栅、调节池、CASS池及中间水池、水下曝气机和滗水器、中间水泵以及高效过滤器等设备对污水加以处理。由于其自动化程度较高, 有效采用周期循环活性污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去除率相对较高, 同时对工艺流程的监督管理较为方便, 能够显著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
2.4推进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综合运用
创新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组合, 推进污水处理工艺的综合运用, 将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工艺的应用水平, 凸显污水处理工艺的成效。
在人工湿地工艺方面, 可以针对污水的特性采用滴率地与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 形成有机系统, 落实综合性处理措施, 完成对污染物的降解及硝化过程, 高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同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综合运用过滤与CIO2消毒技术, 在分解转化污染物的基础上及时对水资源进行消毒, 有效保证水质, 一定程度上简化流程, 加快污水处理的进度, 推动污水处理工艺的长远发展。
3结语
污水处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 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各种污水处理工艺作为关键性的技术手段,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污水处理的水平, 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历程较短, 工艺尚未成熟, 亟需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通过探讨污水处理工艺的应用要点, 不断优化工艺流程, 增强污水处理工艺的针对性, 为污水处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摘要:水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资源, 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程度。一直以来我国的水资源较为匮乏, 水环境的不断恶化, 导致水资源的紧缺, 而水资源的浪费更是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本文通过研究污水处理的现状, 积极探讨适合的工艺, 不断加强其应用水平, 从而缓解水资源的压力。
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应用,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佩君.浅谈污水处理新工艺的应用[J].化工中间体, 2015 (02) .
[2]王兵凯.浅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及其适应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5) .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职业标准
教育在本质上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会计专业来说,也承担了为社会培养合格财务人员的重任。但是,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人说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没有自己的特色,论实践操作比不上中职和社会培训机构,论理论知识比不上本科,属于尴尬的中间层。之所以产生这种认识,原因还是在于高职院校培养的财务人员在就业方面缺乏优势,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充分认识到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课程标准方面的不足之处,引入行业职业标准,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深度融入,真正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现状
所谓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
与非常明确的行业职业用人标准相比,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标准要相对模糊一些。很多院校的会计专业设置哪些课程、课程采取的教学标准仍然是从本科院校移植过来并稍加改动,譬如四年制教育改成三年制,部分课程课时被删减,课程教学标准要求降低一些。类似这样的改动,基本没有考虑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没有考虑到高职课程的特色。所以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总体来看,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相互之间缺乏内在关联。虽然课程设置基本遵循由易到难、从基础到提高的原则,但是在课程培养目标方面缺少逐层递进的安排,导致学生所学课程“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2)部分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选取超出学生理解水平。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有些课程在设计课程标准时,对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过高,课程内容超出学生学习能力,学生以现有的理解能力学习起来较为吃力,教学效果较差。(3)对学生的水平要求超出职业岗位需求。通过对毕业生工作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从事财会工作时都是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论从投入的学习时间还是学习精力来说,对基层岗位需求技能的学习远不如相对更加专业岗位技能的学习,但是学生刚毕业时面临的又是最基层的岗位,所以会有学生觉得在校期间的学习脱离了实际,用不上,可能要过几年才会接触到更专业的岗位,但到那时在校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因为长时间没有使用已基本遗忘。
二、高职会计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核心能力调查分析
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国家有众多文件对从业人员、行业规范进行了明确规定。《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 第73号)第一章第三条:?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中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的人员。以及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一)出纳;(二)稽核;(三)资本、基金核算;(四)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五)职工薪酬、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六)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七)总账;(八)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九)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十)其他会计工作。根据武汉市教育局2015年立项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研究》课题组调查,高职会计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会计、出纳、收银、税务等。那么这些岗位最核心的能力或者说竞争力在哪个方面呢?结合课题组对合作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相比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更加看重所招聘财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而根据对1000名近三年毕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研究》课题组调查报告)
综合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来看,高职会计毕业生所主要从事的会计、出纳、收银、税务等岗位对技能方面的要求可以进行一定归纳,如表1所示。
三、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建设
基于职业标准建设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可以更加贴近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让学生就业更轻松,同时还能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对课程标准乃至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职业标准。(1)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围绕从业资格证展开。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事相关行业岗位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所以要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做为基础知识教学的首要目标。鉴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理论性较强的现状,要在第一、第二学期完成《会计基础》与《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两门课程,并将《会计电算化》融入到《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强化复习与大量的训练为第二个学期参加会从考试打好基础,并可将会从考试成绩直接作为该门课程在学校的期末考核分数。对于没有通过的学生,在下一学期其他课程的基础上,单独编班,继续进行考试前的强化复习和训练。从实践经验来看,虽然高职会计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而且会从考试改为机考后难度有所增加,但是在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和经过大量练习后,通过率还是有显著提升。(2)会计实践教学要围绕岗位标准来进行。由于高职普遍实行的是三年学制,所以从第三个学期开始,高职会计专业就应该逐步开展实践教学。目前的实践教学大部分仍然是围绕一门单独的课程来开展,显得课程前后联系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对将来就业的帮助均不足。为了实践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为学生将来就业铺垫好基础,可以参照主要职业岗位技能,由易到难,引入职业岗位标准,逐步开展岗位实训。如图2所示,每学期开展相应职业实践,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之外,能较好地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对学生将来的实习就业也是工作能力的积累。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适应职业标准。(1)注重结合职业标准,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第一目标仍然是顺利就业,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所以为了学生能够顺利上岗,在校期间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第一要务。课程标准的制定也要围绕就业这一要务,紧扣用得上、够用的目标,既要满足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也不过度超出。譬如说点钞,在收银和出纳岗位都对点钞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在对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企业对收银和出纳岗位从业人员的点钞能力并没有太高要求,而是从实际出发,主要要求细心谨慎,不要求速度,而要求精度,所以在设计点钞类课程的课程标准时,要从职业岗位出发,先强化点钞的精度,再逐步提高速度,通过实践课程达到基本职业需要,如果需要达到更高标准,则主要靠自己练习。(2)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在对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企业对招收财务人员强调更多的并不是专业能力,而是职业道德。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会涉及到企业一些较为机密的商业信息,有的甚至负责保管大量现金,可以说财会行业是职务犯罪行为较多的行业,所以企业相对专业能力更加看重职业道德。虽然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的公共课和第二学期的专业课都有对相关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学习,但还不足以在学生思想上留下较深印象。所以各门专业课程在设计课程标准时,都应加入职业道德内容,保证在每一个学期每门课程都在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给学生留下不会轻易磨灭的印记。(3)增强学生专业素养,为将来更高层次发展打下基础。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锻炼好所有的职业能力,所以要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将来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各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时,应注重对该领域基础知识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引入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著名职业教育专业姜大源教授所独创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来设计课程,按照职业来划分、重构知识体系,由易到难,从讲到做到练习到考试到提高,形成层次分明、目标清晰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效果,关乎人才培养质量,不容忽视。要做好课程标准建设,引入职业标准应是可行且有效的方式。因此,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应不间断地开展用人市场调查,明确职业标准,以职业标准来指引课程标准建设。
参考文献:
[1] 唐振华.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 肖海越.高职会计专业及课程标准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读书文摘,2015,16:98.
[3] 苏宗敏.基于职业资格标准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教育,2014,23:139-140.
【热处理专业课程标准】推荐阅读:
信号处理专业面试题06-17
专业顶岗实习标准12-06
机械类专业认证标准12-11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标准07-08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题库11-24
热处理综合实验报告09-21
表面工程与热处理技术07-25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09-26
专业猎头委托服务收费标准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