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练习题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练习题(精选4篇)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练习题 篇1

一、填空。

1.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2.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小格,也就是(分,所以说1时=()分。

3.时针从“2”走到“5”走了()小时。分针从“2”走到“5”走了()分钟。

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的时间是40()。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3.看一场电影的时间是2()。4.李明从家走到学校要15()。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练习题 篇2

表内乘法是小学阶段乘除法运算的第一个认识循环, 它是整个乘除法运算的基础, 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现在的学生对于表内的乘法口诀其实并不陌生, 有的学生的铅笔盒盖上、包书纸上就印有乘法口诀表, 有的学生提前在父母的帮助下已经会背诵乘法口诀表。 当然, 不排除有学生从来没接触过乘法口诀的可能。 也就是说, 有两点需要提醒教师注意:第一, 要承认部分学生已经知道表内乘法结论的事实;第二,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 在这两个事实的前提下, 我们需要进一步结合表内乘法知识结构的特点, 思考可以使学生在什么方面获得认识的提升, 以及如何根据表内乘法的知识结构特点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为了对上述两个问题作出回答, 我们首先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以往的教材在编写表内乘法时, 看重乘法口诀本身的重要作用, 强调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及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忽视了学生在表内乘法学习过程中的内在需求, 忽视了表内乘法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教学价值取向下, 表内乘法的教学呈现出学生机械操练、 被动记忆的状态。 尤其是教学此单元的第一课 《认识乘法 》时, 部分学生因之前对乘法口诀有所了解, 课堂上表现得异常兴奋, 只要一看到乘法算式就立刻说出答案, 从而违背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认识乘法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在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认识 “ 几个几” 连加,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会通过加法计算乘法算式的积。

3.在比较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 体会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比列加法算式简便。

为此, 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

一、体会乘法的意义

1.出示2+3+6 2+2+2 5+5+5+5 8+8+8+6 9+2 9+9+ 9+9+9+9 4+4+4+4+4这六个算式。

师:你会把它们按加数的特点分类吗? 跟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分成了几类?

资源:加数相同一类加数不同一类

2.聚焦加数相同的情况, 说说是几个几相加。 例如:2+2+ 2, 3个2相加。

3. 教师说, 学生试着在记录本上写一写, 写一个交流一个。

2个6相加4个5相加7个10相加50个8相加 (制造矛盾) 4.揭题:乘法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 教师需要细致地介绍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5.2+2+2写成乘法算式, 并说理由。

学生练写:5+5+5+5 9+9+9+9+9+9 4+4+4+4+4写完选一题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给一个加法算式, 你有什么好办法写成乘法算式。 (弄清是几个几相加)

设计意图:“几个几”连加是乘法的生长点, 因此学习乘法从“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入手。 由于学生以前学过连加, 因此设计了对连加算式分类的教学, 引起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知注意, 同时把“几个几”相加放到连加的整体知识结构中。

6.提升练习:6×4这个乘法是哪个加法算式变来的? 试着写一写 (2种) 。

9×3如果要你变成加法算式, 你会怎么写? 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很有递进性,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根据情境写乘法算式

1.出示教材上的小鸡兔子图, 学生试着写乘法算式。

交流:小鸡是3只一堆, 有4个3。 兔子是2只一堆, 有3个2。

设计意图: 把对乘法的认识放到一个真实的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教师说几个几, 学生试着在记录本上画图表示。

设计意图:提炼图不一样, 但是算式相同。

3.教师说每堆几个, 有几堆。 学生说是几个几。

4.学生自己画图设计几个几, 并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师收集资源。

(资源的收集要有递进性, 注意一幅图可以写出不同算式的资源。 )

学生资源:5×3 1×3 6×3

这个资源不仅可以用小圆或者大圆写乘法算式, 还可以所有的圆写。

补充资源: ★★★★★★一堆的类型, 可以写乘法算式吗?

设计意图:对乘法基础知识的认识, 用整体介绍、比较强化的方式深入, 使学生结构把握, 整体感悟。 在这里虽然不揭示概念, 但在对比强烈的情境中, 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学生体会并悟出。

三、拓展延伸

1.师:黑板上加数不同的情况中还有一个8+8+8+6, 它与其他两个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又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能试着将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8×3+6)

追问:如果我想把6也写进乘法?你会写吗?

提示:如果我们把6也变成8, 这里就有几个8了? 那算式是4×8就对了吗?

(4×8—2)

2.学完今天这节课, 你会算12×2吗?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学生背口诀, 选了这个不能用口诀解决的类型, 如果学生会算得数, 就说明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仔细回味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我都避开了让学生说乘法算式得数。 因为, 课前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 如果你要学生说得数, 这部分会背口诀的孩子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得异常兴奋, 一直插嘴, 而忽视了理解几个几的过程。 只有先不让学生说得数, 才能真正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中, 不仅仅是《认识乘法》这一节课需要这样, 其实还有许多课我们都要考虑学生的学情,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寻找一条有别于教材编排思路但依然能够殊途同归的新路, 展现新的知识风景, 让学生仍然有“故地重游” 的兴趣。 这条新路应该建筑在学生的新路上,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想展示自己的收获、 想求解自己的困惑、 想运用自己的才能、想交流自己的思想、想增加自己的见识等迫切心理设计教学过程。

摘要:长期在低年段教学, 发现班里的孩子差距很大, 有的孩子学前教育非常丰富, 有的孩子学前教育少得可怜, 所以在课堂中最常见的状态就是:学前教育丰富的孩子为展示自己的本领, 不断插嘴, 而学前教育少的孩子就直接不发言或者走神。久而久之, 孩子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课堂就变成了几个好孩子的“天下”。为改变这种状况, 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学情, 再根据学情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 作者就《认识乘法》这一案例谈谈想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练习题 篇3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6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2、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过程和方法:通过前面学过的连加知识学习新知识,并通过练习会把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出示例1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 生:去过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画,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在玩什么呢?

生:玩坐小火车、跳绳和碰碰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6个人在跳绳,有8个人在玩碰碰车,有20个人在坐小火车。

师:你们观察的真细心,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1)一共有多少人跳绳?3+3=6(人)

(2)一共有多少人玩碰碰车?2+2+2+2=8(人)(3)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20(人)(老师随机板书算式)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数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好吗?

生: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生共同总结:每个算式中所有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生:5+5+5=15 6+6+6+6=24 ……

师:像这样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还可以写出很多很多,有的加数的个数实在太多,比如15个4,写起来,计算起来都很麻烦,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学一种简便的方法——乘法。

3、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算式

(1)如: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20 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2)老师说明:5个4相加得20,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5×4=20,像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5和4都叫做乘数,20叫做积。(板书)

(3)5个4相加得20,不仅可以写成5×4=20,还可以写成4×5=20。

(4)5×4=20读作:5乘4等于20,4×5=20读作:4乘5等于20。(板书)

(5)师:你们能试着把其他两个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生互相讨论并汇报。师:写一个连加算式,并改写成乘法算式。

4、引导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哪种方法简便呢?

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简单应用

1、我会读

4×5 6×3 5×2 2×4

2、我会改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9+9 7+7+7+7+7

3、看图列式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1、一共有多少人跳绳?

3+3=6 3×2=6或2×3=6

2、一共有多少人玩碰碰车? +2+2+2=8 4×2=8或2×4=8

3、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 4+4+4+4+4=20 5×4=20 读作:5乘4等于20 或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练习题 篇4

(一)一、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

二、按时间给钟面画时针和分针

5时20分 9时15分 10时半 12时25分

12时 10时45分 9时55分 8时50分

三、按要求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经过()分

经过()分

四、填空。

1、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2、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3、分针指着10,时针快指向5,这时是()时()分)

认识时间复习

(二)一、填空。

1.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小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

2.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小格,也就是()分,所以说1时=()分。

3.时针从“2”走到“5”走了()小时。分针从“2”走到“5”走了()分钟。

4、钟面上有()个数字,()针和()针。

5、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3和4中间就是()。分针指向5,时针指在8和9之间是()。

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7、现在是11时,再过2时是()时。8、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9、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10、现在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11、下午上课的时间是2∶30,明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明明最慢要()时()分从家里出发。

12、电影9时30分开始,聪聪8时50分从家出发,经过30分钟到达电影院,他能不能准时赶上?()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税务统计员个人简历下一篇:秋天的怀念读后感200字作文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