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推荐10篇)

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 篇1

本人為明道大學學系級(年月)畢業生,茲因個人因素,不克親自前往辦理離校手續暨領取學士學位證書,特立委託書委託代為辦理離校手續並領取學士學位證書。若於日後有所爭議,願自行承擔所有後果及法律責任,絕無異議。

此致

明道大學

委託人:

◎需簽名並加蓋印章

身分證字號:

聯絡電話:(宅)-(手機)-聯絡地址:

受委託人:

◎需簽名並加蓋印章

身分證字號:

聯絡電話:(宅)-(手機)-聯絡地址:註:

1、受委託人需附繳身分證影本,並持正本身分證件、印章,始得代領學士學位證書。

2、若有物品、費用尚未繳清者,請務必先行繳交完畢後,始得領取學士學位證書。

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 篇2

(一) 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1]

不难看出, 大学生要获取学士学位, 必须首先是一名完成了教育计划各项要求的合格本科毕业生。也就是说, 本科生没有毕业的, 根本不可能获取学士学位, 而顺利毕业, 也未必能百分之百地获取学士学位。一个大学毕业生, 如果不能够获取学士学位, 要称其为国家和社会的高级专门人才, 显然是不够准确的。由此可见, 学士学位的获取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是否真正成才, 学士学位的授予对大学生成才至关重要。所以, 必须要有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授予机制, 以保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栋梁之材。

我们以为, 学士学位的授予机制可以这样认为:授予工作的全过程应该视作有其运行机制;运行过程中, 激发和促进学生获取学士学位 (另一个角度看, 是授予工作) , 相应有其激励机制;与激励机制相辅相承, 亦应有其约束机制。这三个机制以其运行机制为主体, 以激励、约束机制为手段, 有机结合, 共同构成学士学位授予机制。

首先, 其运行机制是一个有始有终、有理论依据、有实施细则的完整过程, 它是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也是检验和认可大学生是否成才的工作环节之一。从学生入学时候起, 其实就已经开始了这个运行机制, 直至学生毕业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而获取了学士学位, 这个过程才算阶段性完成, 总的看来, 这个过程是一个连续滚动式且没有间断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充实与完善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 要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 刻苦、扎实、努力、深入地学习掌握各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进行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和工作实践, 撰写合格的毕业论文和初期的科研论文, 从而初步达到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学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为学生授予或不授予学士学位, 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 对学生自然形成一种检验, 或认可或不认可。当然, 这并不是说只要获取了学士学位的大学生, 就一定能成才, 也并不认为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对于进入大学校园以求更深阶段、更高层次学习的大学生而言, 学校的培养目的在于使其能学以致用, 成为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如果从这个角度看, 授予学生学士学位, 应该检验和认可大学生是否成才的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之一。

其次, 其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手段, 自始自终贯穿于其运行机制之中, 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调动学生积极、深入、广泛地学习, 直至最后获取学士学位。应该说, 这一机制是促使授予机制良性运行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面, 其对培养大学生成才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如果在入学时, 就已知道上完大学要获取该门学科的学士学位, 在校期间就能够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 自觉、认真地学习, 这本身就是激励机制在起作用。如果学校为了鼓励学生更加刻苦、深入地学习, 可以制订出提前获取学士学位或攻读双学士学位, 或对犯错误的学生, 允许其知过改错, 推迟取得学士学位的时间等有关激励措施, 那么, 这一机制的积极作用会更加明显。

与激励机制并存, 围绕着运行机制这一主体, 如鸟之双翼相辅相承的还有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在积极的方面给予鼓励引导, 而约束机制则对消极的方面起到制约和限制, 它通过对那些不符合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大学生进行约束, 以保证授予工作的权威性和大学生成才的合格性。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种约束也是一种激励, 变压力为动力, 促使大学生成为合格人才。如果某学生也未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内容, 即使只差一点, 这一约束机制也会起到其制约作用。而且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渗透到授予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之中和各个方面。

综合起来看, 学士学位授予机制就是由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组成的有机整体, 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如何合理地、科学地为大学生的成才培养工作把好关、起好促进作用呢?在机制运行过程中, 如果激励机制用过头, 对于学生来讲, 约束性不强, 学生很可能会把获取学士学位不当一回事来抓, 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对付了事, 且惰性意识占上风, 不求进取, 不仅对学生本身是一种损失, 对国家和社会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反之, 如果约束机制过头, 激励性太弱, 学生感到攻取学士学位的难度太大, 努力了也不会得到什么结果, 极容易产生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情绪, 同样不可取。所以, 授予机制之中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得协调适度, 于激励中有约束, 约束中又不失激励, 且激励与约束要能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接受并因此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运行才能算作顺利, 成为培养也才会因此有意义。

处理好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讲是应该有机结合, 不可偏废, 实施起来却并不像讲起来这样容易。由于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而后具体解决, 此处不可能面面俱到, 逐一为之, 但无论是激励, 还是约束, 我们都应该首先看一看这一措施实施的目的何在?是为了达到一种最终的目标管理, 还是要侧重于其在过程之中的管理。这一基本准则明确之后, 是激励多于约束, 还是约束多于激励, 如何结合自然会随具体要求而适度调速和掌握。就我国现状来看, 其本上是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结合起来, 既要保证结果又不能忽视过程。要求高, 效果也好, 其源于我们东方民族的教育传统, 主要是讲规范, 要求严谨治学。可以说, 这是其他西方国家和民族所望尘莫及的, 也是我们教育上的一大优势。对此, 我们应当珍视, 并不惜作出深入的研究和完善, 以期为大学生的成才、为培养国家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 篇3

学校名称: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所在位置:新加坡,Kent Ridge

学校设置类型:

创建时间:19

学历:本科 研究生 语言

学校性质:

学生人数:32366人

院校地址:

学校中文网址:/school/7191

新加坡国立大学(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NUS,或国大),是新加坡共和国的第一所大专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始创于1905年。目前拥有9所专业学院,7个研究生院,多个研究所和科研中心。共设学系50个,在校本科学生约19000人,研究生7000多人,教研人员3000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目前拥有13个学科,可供至少2名本科和8000名研究生学习。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设有人文和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商学、法学、建筑学、电脑学、杨潞龄医学院和杨秀桃音乐学院。另有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东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学制学费

不同专业所采用的学制也不尽相同,其中文学与社会科学专业的`普通学位只需2到3年,而医学专业则需5年。文学与社会科学、理科(普通学位)2到3年, 文学与社会科学、理科(荣誉学位)3到4年, 建筑与地产(荣誉学位) 3年半到4年, 电脑 3到4年, 牙医 4年, 工程 4年, 法律 4年,医学 5年, 研究生, 硕士学位 1到3年, 博士学位 2到5年. 国大的学费,将从今年7月新学年开始分三年全面调升。

本科生的学费从每年5500新元到15450新元不等,每年调升150元,依所选的课程而定。学生可申请高达学费80%和偿还期的学费贷款,就读期间贷款不计利息。

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 篇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大大的拓宽。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事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部门,也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监督检查等管理部门从事政策和法规研究及实际工作。另外,也可以在学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或者进入中外大中型企业做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招生对象:

凡在广东省居住和工作的公民(不含及港、澳、台同胞)。不受年龄、学历、身体健康情况、居住地等限制,均可报读、报考,免试入学。

课程设置

行政管理大专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大学语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 政治学概论 法学概论 现代管理学 社会研究方法 行政管理学 市政学 人力资源管理

行政管理本科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英语

(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 公共政策 领导科学 公务员制度 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一)社会学概论 普通逻辑 中国行政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中国文化概论 财务管理学 企业管理概论 毕业论文

本班特色:

1.广东省自考委批准,深圳全市就近开班

2.名牌高校证书、主考院校来深参与面授

3.高校化管理、设专职班主任

4.一年3次考试机会、通过率高、毕业周期短

5.专业课程少、可不考英语、高数

6.本科学位易申请、论文答辩去主考院校完成、学校名称:深圳福源职业教育学校联系人:黄老师

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 篇5

在校党政领导和分管校长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校党委和行政工作要点的部署和要求,全处同志努力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面向未来,科学规划,注重建设,继续关注和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1、继续做好我校人才引进和选拔培养专项经费的管理,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选拔培养的资助力度。2003年共投入经费101万元,用于资助来校或留校工作的博士人员工作启动经费,共资助博士人员35名;继续进行人才引进、选拔培养专项项目的开展,共立项4项,资助经费共计300万元,对培育新的学科、新的研究方向,稳定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完成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罗建平教授“名贵珍稀野生药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 项目的验收,及仪器仪表学院卢荣胜教授 “机器视觉在线检测技术研究”项目的中期检查。

2、与人事处合作完成了《合肥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及师资培养规划》。

二、积极组织各类申报和开展评估工作

1、积极组织了第九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的申报工作,经批准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加工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结构工程),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食品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工、科学技术哲学、会计学)。

2、积极组织申报了专业学位授权点。我校又新增工商管理硕士

-1-(MBA)、公共管理硕士(MPA)2个专业学位授权。至此,我校专业学位授权点已达到4个。

3、积极组织申报了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03年地质工程、食品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等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2004年继续组织申报了化学工程、制药工程、物流管理、项目管理等4个工程领域并均获批准。至此我校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已达19个。

4、开展在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办备案批准,我校在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

5、组织申报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我校2003年新增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6、积极申报“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首批试点单位,可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材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8个学科开始招生。

7、组织完成了王宽诚教育基金会项目的汇报及申报工作。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罗建平教授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的变更和延期,管理学院刘心报教授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的申报工作。

8、组织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4个一级学科参加了国家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此次自愿参加国家组织的评估工作是我校具体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进”,实施学科建设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

9、完成了精密仪器及机械“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范光照到岗工作履职(包括教学、科研及实验室建设、学科学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自检自查工作,并上报,得到了教育部长江办的认可。

三、“两会”换届与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复审、遴选

1、完成了第六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换届工作。第六届学位委员会由20人组成,徐枞巍任主席,杨善林任副主席,王群京任秘书长;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由46人组成,陈心昭任主任,徐惠鹏、杨善林、朱功勤、刘全坤任副主任,刘全坤任秘书长(兼)。

2、完成了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复审和遴选工作。2003年新增16名博士生导师、82名硕士生导师;42名博士生导师、73名硕士生导师通过指导教师的资格复审。2004年新增21名博士生导师、43名硕士生导师;56名在岗博士生导师、79名硕士生导师通过指导教师的资格复审。

四、博士后招收与管理

1、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崔博文等7人进站,董玉德、刘明周博士后顺利出站,目前我校在站博士后为10人。

2、按期检查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开展学术交流。

3、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博士后工作的开展,着手修订了《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后管理暂行办法》。

五、认真做好三级学位的受理与审查工作

认真组织我校三级学位(学士、硕士、博士)的受理、审查工作,2003年共授予各类学位4758人。学士学位3261人、硕士学位474人、博士学位23人。2004年学位的申请和受理工作正在进行中。

六、完善学位授予制度,进一步提高学位授予质量

1、完成了2003年度校内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王秀峰、黄康、牛漫兰等3人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给予作者及导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颁发了证书。推荐王秀峰博士的论文(一等奖)参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

2、开展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上架阅览。收集了自1999年起每年评选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458篇,其中:复制论文422篇,订购论文36篇。研究生院建成了阅览室,这些论文已全部上架,可提供给我校研究生阅览。

3、为适应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全面提高我校学位授予质量,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收集了部分资料,为进一步修订《合肥工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做好前期准备,进一步促进我校学位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程。

七、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提高我校学术水平和地位

1、根据《合肥工业大学关于授聘兼职学术职务的暂行管理办法》,共聘请校外37位知名专家为我校的兼职学术职务(其中:顾问教授4人,客座教授2人,兼职教授31人),加强了学校的对外联系及合作交流。

2、组织各类学术活动、学术报告会74次,活跃了校园的学术气氛,促进了校内外的学术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与科研处合作完成了2002、2003年度科技学术论文的统计工作。2002年度我校发表国内、外论文1002篇,出版著作23部;2003年度被SCI收录71篇、被EI收录26篇。

八、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1、以岗位任期责任制为依据,加强政治学习,强化我处内部管理,明确处内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分工,紧密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2、及时完整地将2003年度的学位论文寄送国家信息中心和北京图书馆,并向国家报送了学位授予软盘。

3、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努力使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4、加强我处信息的全校共享及对外宣传,在我处的网页上,及时公布我校学科学位建设的新气象、新举措、新成果。

九、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其委托的工作 完成了2003年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成人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全省外语统一考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工作。由于学校重视,组织周密,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得到省教育厅、省学位办领导的高度评价。

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 篇6

作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已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南通大学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201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统筹协调并积极筹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 切实有效地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一、创新教育组织机构, 科学指导培养实施

2014年, 国务院发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通江达海的教育之乡南通将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 提出了2020年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学历指标, 普通初中、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2020年目标分别为12%和30%。在此政策推动下, 南通大学紧密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 与南通市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培养, 全面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15年11月, 南通大学正式成立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和分管教学及教师教育学院的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 由研究生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培养单位及南通市教育系统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 委员会于教师教育学院设置秘书处为日常办事机构。此举整合南通大学、南通市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等多方教育资源, 建立和形成了“高校—政府—行业”这一特色工作机制, 明确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责任主体, 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南通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 是学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 负责指导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和方案的审定、培养过程的开展、培养质量的评价等系列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确定招生计划分配办法和招生录取工作方案, 指导教育硕士招生录取工作;及时分析报考和录取教育硕士的生源情况, 为下一年度招生宣传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组织相关学科赴国内多所高校调研, 科学制定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推进教育硕士案例教学和课程、教材建设, 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协调教育硕士培养实践基地建设, 规范基地导师遴选标准和程序, 确保教育硕士培养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完善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健全实践培养机制

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各培养单位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 调研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先进经验, 结合高校办学特色和各专业的学科特点, 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通大学严格按照培养方案中制定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育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的内容, 进行人才培养,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目标中的各项具体要求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得以落实。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旨在培养研究生的教育职业素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课程体系, 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的教育教学需要, 以及教师职业和专业发展的实践需要, 突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实用性、服务基础教育教学的特点, 较好地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重视教材选用与建设。理论课教材本着优先选用获奖教材或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教材的选用, 推荐本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教材、教研资料等。统一规范课程教学大纲, 按照大纲内容和要求精心编写课程教案和教学案例。严格遵守教学规范、组织教学实施, 各类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情况运行良好。

南通大学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遵循“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专业实践与论文撰写”相结合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探索并试行“五教”模式。“五教”是指“见教”“助教”“试教”“实教”“研教”。“见教”是指第一学期安排集中观摩优秀教学案例, 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流程和要求;“助教”是指第二学期研究生到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力所能及的工作, 将之前学习的理论运用于助教工作之中;“试教”是指研究生在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导师的指导下备课、尝试教学, 这些过程联合培养导师全程参与, 密切指导;“实教”阶段研究生可以独立备课、上课, 联合培养导师对研究生的备课进行严格把关, 定期随堂听课并及时加以指导;“研教”是研究生对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 强调理论学习与基础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相结合, 与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相结合, 促使研究生主动发现和思考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仔细分析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而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与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师。

三、推进培养基地遴选, 重视导师队伍建设

联合培养基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 是实现校政企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 突出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是推动高校教育理念转变、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这一培养模式在美国称为“城市驻校教师模式”, 对于增强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 优化实践学习环境, 实现教师教育职前与入职一体化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南通大学根据国家系列文件精神的要求, 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 共同完成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学校的遴选、挂牌工作, 首批共遴选优质联合培养基地学校13所。建立健全培养基地科学的管理体系, 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出台《南通大学关于建立首批联合培养教育硕士基地学校的实施办法》, 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推动培养基地科学化管理。学校主动加强与培养基地的情感联系、沟通与交流, 保持基础信息对称, 消除彼此之间的各种障碍和隔膜, 建立跨高校、跨行业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源共享机制、情感交流机制和文化融合机制。

在建设培养基地的同时, 南通大学大力推行校内外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度, 以校内导师为主, 重视发挥基地导师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校内导师和基地导师组成导师组, 专职与兼职结合, 理论与实践互补, 建立结构合理、双向驱动联合培养机制, 为保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导师”制度一方面可以避免教育硕士培养中较常见的学术化倾向, 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以实践性为核心的教学指导, 改变死读书本知识或从理论到理论的学习方式。校内导师指导研究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学术交流、撰写科研论文等方式了解学科研究前沿动态,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地导师长期工作在基层教学一线, 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造诣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享有较高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 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环节的指导。南通大学首批聘任的26名联合培养导师队伍中, 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的小学语文学科方向的李吉林老师、南通市启秀中学的中学数学学科方向的李庾南老师2人, 特级教师6人, 高级教师22人。

南通大学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时间虽然不长, 但在前期培养工作的准备和之后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身先士卒、勇于实践。针对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 学校将重点围绕改革招考模式, 吸引优质生源;整合招生领域, 优化管理机制;建立专项经费保障制度, 推进课程和案例教学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探索培养模式创新;构建监控评价体系, 全面提升培养质量等方面推进学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执行与落实。

摘要:2014年南通大学增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从管理及保障体制建立、实践基地和导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和实践机制完善等方面, 介绍了南通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经验并进行深入探析, 对规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子江.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学术化倾向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5) :62-66.

[2]樊华强.全日制教育硕士驻校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 (12) :70-74.

[3]黄正夫.基于协同创新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4.

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 篇7

—— 毕业生篇

各位毕业生同学:

为了保证我校毕业研究生授位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有一些信息及数据需要大家通过研究生处《学位与研究生管理系统》进行提交,下面将毕业阶段常用的网上操作流程及方法告知你们,请大家严格按照2007秋季毕业研究生答辩的日程安排及时完成各项环节。

网上操作流程如下:在保证“学籍信息”准确无误以及修完学分的前提下,进行“答辩登记”;然后将打印好的“成绩单”加盖研究生成绩专用章以及相关论文材料交至各学位分委员会审查答辩资格;审查通过,答辩通过后,提交“论文摘要”,最后再提交“学位申请表”。

一、学籍管理

功能描述:

学生录入,提交,修改以及查看学籍信息。操作方法:

1. 打开网页,输入学生的用户名以及密码,选择类别,登陆。2. 点击“学籍管理”,选择“录入学籍信息”,如图1-1-1。3. 根据要求填写相关信息,然后点击“保存信息”。

图1-1-1 学籍信息录入

4. 点击“修改学籍信息”,在学籍信息提交前可以修改自己的信息,学籍信息提交后不能修改,如果要修改,只能到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修改。5. 点击“提交学籍信息”,将填写好的学籍信息提交到研究生处审核,审核通过,学籍信息生效,点击“提交信息”。6. 点击“查看学籍信息”,可以查看生效的学籍信息,点击“打印学籍信息”,可以将学籍信息打印出来,如图1-1-2。

图1-1-2 查看学籍信息

7. 如果在填写学籍信息遇到困难,请点击“学籍填写帮助”,如图1-1-3。

图1-1-3 学籍填写帮助

注意事项:由新华社组织拍摄的毕业生电子图象采集工作在第三学期的上学期进行,一般在12月份左右,次年的3月份该图片信息返回学校(散、补拍者除外),请大家在5月底之前核对学籍信息中的相片以及其他关键信息是否正确(如:学号,姓名,专业,身份证号),如果有误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申请修改;未及时参加电子图象采集者将会影响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发放,后果自负。

二、研究生课程成绩

功能描述:

学生可以查询全部课程成绩或者学期课程成绩。操作方法:

1. 打开网页,输入学生的用户名以及密码,选择类别,登陆。2. 点击“成绩管理”,选择“全部成绩浏览”,可以查看全部课程成绩,如图4-1-1,点击“打印成绩单”,可以将成绩打印出来。

图4-1-1 全部成绩浏览

3. 选择“学期成绩查询”,输入学年,学期,点击“查询”,可以查询学期成绩,如图4-1-2。

图4-1-2 学期成绩查询

注意事项:在申请答辩后,自行上网打印成绩单,并加盖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成绩专用章后交至各学位分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

三、答辩申请

功能描述:

学生在要毕业时录入论文答辩申请,如图7-1。

图7-1 学位申请

3.1 答辩申请资格审查

功能描述:

审查答辩申请资格,如果有要求的项目没有完成(比如学分),审查不能通过,如图7-1-1;如果要求的项目全部完成,审查通过。如图7-1-2。

图7-1-1 审查不通过

图7-1-2 审查通过

操作方法:

1. 打开网页,输入学生的用户名以及密码,选择类别,登陆。2. 点击“学位申请”,选择“答辩申请资格审查”。3. 在资格审查的操作栏里点击“查看成绩单”,可以查看打印所有课程成绩;点击“查看发表论文情况”,可以查看发表论文的信息。

3.2 论文答辩申请

功能描述:

录入,修改,提交以及查看论文答辩申请。操作方法:

1. 打开网页,输入学生的用户名以及密码,选择类别,登陆。2. 点击“学位申请”,选择“论文答辩申请”。3. 点击“录入答辩申请”,录入答辩申请信息(带“*”的项目必填),点击“保存”,如图7-2-1。

图7-2-1 录入答辩申请

4. 点击“修改答辩申请”,可以修改录入的答辩申请信息,修改后,点击“保存”,如图7-2-2。

图7-2-2 修改答辩申请

5. 点击“提交答辩申请”,确定录入的答辩申请信息无误后,点击“提交”,将答辩申请提交审核,如图7-2-3。(提交后信息将不能修改)

图7-2-3 提交答辩申请

6. 点击“查看答辩申请”,可以查看录入的答辩申请信息,如图7-2-4。

图7-2-4 查看答辩申请

注意事项:根据《毕业研究生论文答辩工作日程》上网进行答辩登记,进行登记后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比如论文评审、答辩等。

四、提交论文摘要:

功能描述:

学生在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的格式提交论文摘要。该摘要供校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审核使用。操作方法:

1. 打开网页,输入学生的用户名以及密码,选择类别,登陆。2. 点击“学位申请”,选择“提交论文摘要”。3. 论文摘要以学号为文件名。点击“浏览”,选择该文件,然后点击“提交”。

五、学位申请表

功能描述:

学生在答辩通过后录入,修改,提交和浏览学位申请表。此信息将由研究生处汇总上报国务院学位办保存备案。操作方法:

4. 打开网页,输入学生的用户名以及密码,选择类别,登陆。5. 点击“学位申请”,选择“学位申请表”。6. 点击“录入申请表”,录入学位申请信息(蓝色字体为必填信息),点击“保存信息”,如图7-5-1。

图7-5-1 录入申请表

7. 点击“修改申请表”,可以修改录入的学位申请信息,修改后,点击“保存信息”,如图7-5-2。(提交后信息将不能修改)

图7-5-2 修改申请表

8. 点击“提交申请表”,确定录入的学位申请信息无误后,点击“提交”,将学位申请提交审核,如图7-5-3。

图7-5-3 提交申请表

9. 点击“浏览申请表”,可以查看录入的学位申请信息,如图7-5-4。如果提交后的信息仍然有误请到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修改。

图7-5-4 浏览申请表

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 篇8

双 学 位 毕 业 实习联 系 函(单位名称):

根据我院双学位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安排,专业班将于2014年2月25日—4月12日进行毕业实习。同学拟前往贵单位实习并为撰写实习报告搜集材料。请贵单位给予接洽,并给予安排为盼。

感谢您们的大力支持!

对学生的要求:

1、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规定、尊敬师长、虚心学习。

2、自觉按照选定的实习报告搜集资料、把握实习进度,严格遵守实习纪律。

3、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确保安全。

联系电话:0791—83969465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 篇9

关键词:新学制,教育,立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大学令》、《专门学校令》、《大学规程》、《专门学校规程》等学校制度,使清朝的教育制度宣告终结,在中国的大学制度发展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按照以上法规,大学可以分为高等师范学校、高等体操学校,以及相当于晚清时期高等实业学堂的专门学校,包含工业、商业、政法、外语、音乐、美术、农业、药学、医学、航海等类型,中等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是学生的主要来源。晚清时期的通儒院被称为大学院。1917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立大学条例》、《修正大学令》,指出“设二科以上者得称大学,其他设一科者称为某科大学”[1],该制度一直实行到1922年政府颁布《壬戌学制》。1922年,对大学制度进行了改革。大学合并了高等师范学校,预科在大学中被废止,改为从普通中学毕业生中直接招生。通过二十多年的实践,近代大学在我国萌芽、形成与逐步完善,成为推动近代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为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清朝灭亡以后,教育事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长。他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应急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就是创建新学制。教育部经过广泛调研之后,在1912年9月颁布了《壬子学制》,内容包括学校系统案和有关说明。1913年,教育部又相继颁布了针对不同层次与类型学校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修改与补充新学制,形成了《癸丑学制》。《癸丑学制》的实施延续到1922年,期间没有太大的变化。与《癸卯学制》相比,该学制中在大学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取消经学科,保留原七科;大学堂改名为大学,通儒院改为大学院;以大学预科为预备学校,撤销各省的高等学堂;废止学校毕业生奖励出身的制度;允许设立私立大学与专门学校。推翻封建王朝以后建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癸丑学制》,开启了我国大学制度向近代化迈进的历程。袁世凯篡权之后颁布了一些教育法令,对《癸丑学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同时为了鼓吹恢复帝制进行相应的宣传,提出“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宜尊孔以端其基,尚孟以致其用”。这次学制变革遵照德国与法国的模式展开,普通教育成为学制变革的重中之重。对学位制的实施有了明确规定:“学位除国立大学毕业,应按照所习学科给予学士、硕士、技士各字样外,另行组织博士会,作为审授博士学位之机关,由部定博士会及审授学位章程暂行试办。”[2]学位制与科举制截然不同,它是西方大学制度发展的产物,学位只代表学术成就。当时许多人对《癸丑学制》进行了批评与指责。1915年4月,湖南省教育会制定了改革学校系统案,重点关注学制改革的问题,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该方案提出的改革措施,几乎颠覆了当时的教育制度。它指出了《癸丑学制》的弊端、详细阐述了改革的原因、重点、难点。在大学系统方面的变革主要包括:废止大学预科制;专门学校获得与大学平等的地位与级别;设置女子专门学校等。这些举措引起了高度重视,得到了教育领域人士的广泛支持。全国教育会通知各省教育会召开专题会议,让更多的教育家发表意见,共同研究与讨论。与之同时,教育部号召各省区教育会对学校系统应否改革意见案作出反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系统性的学制改革活动。

教育部于1922年9月召开会议,对学制进行研究与讨论。这次会议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1月1日,终于正式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和《癸丑学制》相比,《壬戌学制》在大学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消大学预科;大学教育实施选科制;大学校合并单科大学;提高了师范教育标准,《癸丑学制》中的高等师范学校被改成相当于大学的师范学校。从《壬戌学制》颁布到实施的二十多年里,尽管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补充与修订,但总体而言,我国大学制度维持着自身的稳定性。中国近代教育历程上最全面而完备的学制当属《壬戌学制》,表明了中国近代大学制度已逐渐走向成熟。在西学东渐浪潮中,《壬戌学制》的颁布与实施适应了当时宏观时代背景与社会发展趋势,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壬戌学制》颁布后的二十年里,我国的社会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共颁布了五个学制,其中效仿日本学制建立的《癸卯学制》、《癸丑学制》、《壬子学制》、《壬寅学制》等并未在现实中广泛实施。然而,这些学制在推动大学制度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相比之下,《壬戌学制》颁布实施的十年间,对大学制度问题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研究,符合当时的时代与社会需求。五四时期,美国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等外国学者来中国讲学,很多留美学生也回到了祖国,投身到中国的教育实践之中。由于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原先的大学教育宗旨逐渐被《壬戌学制》的七条标准所取代。纵观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西学的传播深刻地影响了《壬戌学制》的酝酿与实施,在五四时期文化反思的时代,二者紧密相连。《壬戌学制》并不是盲从地照搬他国成果,而是以美国的教育制度为基础,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先进做法,并且与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原先的学制只是一味模仿西方国家的学制,而《壬戌学制》在相关制度建设的实践中还吸收了西方大学的精神,如注重平民教育理念、追求自由与个性等。由此可见,我国近代大学制度的建设顺应了西学东渐的社会趋势,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新文化运动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我国许多大学学习与借鉴欧美大学,形成了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通才教育的理念与制度。在建设大学制度的过程中,进行学分制、选课制的实践。中国的传统大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实现了这种转换,同许多其他的新建大学一并走进现代之林。出身于传统或留学生等各种文化背景的大学校长的理想与实践,国立大学、教会大学、私立大学等不同种类学校的共存与发展,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国时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有大量教育方面的立法。从1930年到1945年间,高等教育方面的法规有335种,这些法律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华民国宪法》之下有《教育法》、《教育基本法》、《教育部组织法》,部门法之下有各种条例、规程,条例与规程下又有细则、规则、办法。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组织法》,教育部颁布《大学规程》、《专科学校规程》、《专科学校组织法》,明确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大学分成四种类型:国立大学、省立大学、市立大学、私立大学。大学可以设立文、法、理、工、农、医、商和教育学院。只有设立了三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学院才能称为大学,而且其中之一必须是理、工、农、医学院。达不到三个学院的称为独立学院。医学院学制为五年,其他学院学制为四年。大学实行学年学分制,即每年需要按规定修完学分,不能提前毕业。这些举措提升了大学的办学质量与教育水平,促进了理、工、农、医等实科的发展。民国时期大学制度建设的另一特点是对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任职资格有严格的要求和准入标准,大学教职工薪水较高,工作与生活条件较好。1927年,政府颁布了《大学教员资格条例》,明确规定大学教师的收入,教授月薪是四百至六百元,副教授月薪为两百至四百元,讲师月薪为一百六十至两百六十元,助教月薪为一百至一百六十元。教授收入的最高级别相当于国民政府部长的收入水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1932年之后,南京中央政府逐渐稳定了政权,国家财政收入中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1930年,教育经费只占国家预算的1.46%,到了1935年,教育经费占国家总预算的4.8%,几乎翻了一番。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大学教师的月薪平均为二百二十元,当时上海普通工人的月薪为十五元左右[3]。从1932年起,一直到1937年,国家没有拖欠过教育经费投入,大学教授不用为生活担忧,全身心投入学术事业,成为民国以来大学教育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李新.中华民国史 (第二编)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M].上海:中华书局, 1987.

[2]张建奇.民国前期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J].大学教育科学, 2005 (6) .

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 篇10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教学与科研力量居全国一流水平的著名重点大学,有逾百年办学历史。目前学校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进行多学科、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详情点击查阅)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立信息学科相关专业的高校之一,相关专业已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改革开放后首批获得硕士授权点的学科。目前学校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智能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可视化技术、软件工程和教育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高级软件开发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可靠性工程、领域信息化技术、教育软件与教育资源开发、教育城域网和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企业E-Learning解决方案、信息化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

北京师范大学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前建有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室、通信实验室、EDA和嵌入式技术实验室、信息处理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室、网络安全与保密通信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等10余个设施先进的教学实验机构;以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可视化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软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在“985”二期工程支持下,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北京师范大学和国内外多家大型IT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电子工程硕士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学科方向拥有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一支以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高的学科带头人为主导、具有博士学位的年青教师为主体、专业分布齐全、年龄结构合理、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及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近年来,一批具有海外工作经历和博士后经历的中青年学术精英加入教师队伍,为教学科研增加了活力,为学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在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中将坚持以大型电子骨干企业为重要的教学点和实践基地,培养掌握最新前沿技术的高层次工程型电子技术人才。

20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收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招生宗旨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北京师范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各类电子技术开发企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公司、航空航天系统、军工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的电子技术教研部门等单位培养电子技术研发项目经理、电子产品研发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

二、招生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招收以下4个方向的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1. 信息处理技术

培养研发各种信息处理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高级电子技术研发

培养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硬件环境下,电子系统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大型电子系统项目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人才;

3. 大型电子工程项目管理

培养大型电子工程项目计划、跟踪、管理、监理等方面的高级硬件管理和监理人才;

4. 大型电子系统可靠性工程与硬件测试

培养高大型电子系统工程可靠性方法、硬件测试技术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报考条件、报名办法及资格审查

1、报考条件

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或者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2、报名办法(考生报名流程图)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网上报名:考生在年6月25日―7月10日登录全国统一报名网站“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网址www.chinadegrees.cn,客服电话:010-82378806 (8:00-20:00)),按网站说明和要求登录信息平台进行注册,提交报名信息,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提交报名信息时,考生须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上传电子照片标准)并经招生单位审核通过后,自行打印报名系统生成的《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样表)》,完成以上步骤后网上报名成功。

现场确认:网上缴费成功且照片审核通过的考生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或外籍护照)、学位和学历证书原件以及网报后打印的《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在2012年7月13日至16日期间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网上报名成功后得到的具体确认地点信息提示)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一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工作,逾期不予办理。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所缴报名考试费不予退还。

考生既可在工作单位所在地就近选择指定的报考点报名、考试,也可在北京市的指定地点报名、考试。

考生于10月17日后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

3、报名证件要求

根据学位中心[2012]50号文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含现役军人和人民武装警察)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其他人员须持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或外籍护照报名。

4、资格审查

考试成绩发布后,符合我校发布的复试基本分数线要求、进入复试名单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

复试报到时提交以下材料(所提交材料须与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及初试时所出示的材料一致,否则不予接收,后果自负):

①有效身份证件原件(第二代身份证或护照);

②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③签字盖章后的《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

④复试费。

提醒:以上材料请提前准备好,如不能按时提交上述材料,将不允许进行复试,不予录取。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文件规定,考生在网上报名前应进行资格自审,我校在录取前也将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考生如有问题也可向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话:010-58807943)咨询。

四、入学考试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语(英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总计三个小时,每部分参考答题时间45分钟。GCT命题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考试时间为2012年10月28日(详细联考时间请点击查阅);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见准考证。

考生的GCT成绩当年有效。

【多伦多大学学制与学位】推荐阅读:

多伦多大学入学申请06-07

上一篇:北京市员工病假工资下一篇:怎样提高双语教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