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凸显个性(共5篇)
——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
动态性评价——关注发展
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新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叫“最近发展区”。它是教学的最佳期,在最佳期内进行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教学。因此,当我们把评价的触角伸进最佳期内,我们的评价也就会成为最佳的评价,就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过去的“成绩通知单”只反映学生期末文化考试的成绩,即反映学生现有的成绩和现有的水平,忽视未来的发展,忽视现有的成绩与过去成绩的比较、变化和发展,忽视了学生这一评价方体的发展,它是一种静态性评价。动态性评价则是与静态性评价相对的一种评价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
1、评价过程,从终结走向全程。
传统的评价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马后炮”,评价时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而全程评价不仅注重评价的结果,更关注评价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将评价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对语文学科中写字姿势、日记、阅读习惯的评价,有的教师就吸取了巴班斯基“最优化”三个字的涵义,在课堂上实行即时评价:坐得最端正的,读得最认真的,写得最棒的„„。有的教师实行了“班级档案管理”,聘请本班同学做管理员,收集班级里的各类资料——优秀作文、日记、考试满分卷、字迹工整的作业本等等。
②将评价时间分散到平日里。我们的分项检测把集中考试的时间分散成若干次。例如,语文检测中的古诗背诵,学期初我们就将各年级应背的古诗篇目印发给了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让老师或学生干部检测,不合格的还可以重新再考,直到合格为止。这样将检测的时间化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大大减轻了师生考试时的压力。
2、评价方法,从定量走向量性结合。
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是受桑代克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的思想的消极影响,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动态评价则要求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分数+等级+评语”的模式,对需要精确量化的学科成绩采用了分数评价;对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复杂的现象,则采用等级评定。另外,评语评价则要求“老师的话”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并能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
激励性评价——凸显个性
“道人之长,愈道愈长;指人之短,愈指愈短”我校的扬长教育理论正是从这一原理出发构想的。通过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行激励、训练、迁移,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经过长期的良性积累,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家曾说:“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别,但这种微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一个人的心态”。对学生评价的好坏,是导致学生差异的开始。因此,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又是一种激励评价。
1、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找学生的优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相当一部分‘差生’是教育造成的。”要改变这些学生,教育本身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扬长教育理念下的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拿“放大镜”的学生的优点。
例如,四(1)班班上有一位头脑特别灵活,但学习总是马马虎虎的孩子,老师给了他这样一段评语:你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个机灵的孩子,并且有较高的天赋,最忘不了课堂上你独具一格的见解。今后你如果能用认真代替粗心,把字写得工整些、漂亮些,那该多好啊!老师期待着……。像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寓批评于激励中的,饱含期待的评语带给孩子将是一股持久的学习动力。
当然,拿“放大镜”找学生优点,不仅可以是老师为学生找,也可是学生之间互相找优点,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给自己找优点。例如,我校文化长廊里每学期一次的学生“自我介绍”展示栏,就是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的优点、自然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
2、扩大激励性评价的外延。
说到“激励”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表扬和赞美。但是人们忘记了,在这之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更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就是给学生创造激励的环境。如果说无休无止的表扬与批语会使学生麻木,那么创造的氛围和环境会使人永远向上。
例如:每周升旗仪式上,让旗手走上旗台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班级组织“我说我”班队会;每周星期二“自我管理日”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还有班级里的“每日一星”的评选,有勤学之星、守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还有学校组织的“人人上三台”活动,即课堂上讲台、比赛上擂台、表演上舞台等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随风春雨,润物无声,学生在这样浓郁的激励性评价氛围中,个性飞扬,活力迸发,他们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纵观新课程的这种“生本”评价体系, 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内核是由三个维度所构成。第一个维度是就评价内容而言的, 它应体现全息性、全面性和丰富性;第二个维度是就评价过程和方法而言的, 它应从终结走向全程、从定量走向量性结合, 体现动态性;第三个维度是就评价主体而言的, 它应体现激励性、个体性和扬长性。笔者就试图围绕这三个维度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从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谈一点个人对“生本”评价的诠释。
一、评价内容的全息性
众所周知, 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立生命的个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明确指出:“人人都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而且每个智能都是多元的, 虽然每个方面都不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总有一方面是最佳的。”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 在教育教学中就应当尽可能地去挖掘学生的这些优势, 把他们个体间的差异当作评价的资源, 促进发展的动力。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评价, 其所谓的标准化试题、精确量化试题无疑是对差异这一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 我们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
评价内容的全息性就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作支撑, 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 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具体可划分为以下六大板块: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创新实践能力、科学文化素养、闪光点与特长。每个板块又分解为若干个小块。这样评价的内容既注重书本也适当考察课外知识, 既注重知识的检测又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内容的丰富为学生形成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应, 达到了“七十二行, 行行出状元”的目的。
二、评价过程的全程性
全程性评价是就这种静态性评价而言的一种动态性评价模式, 其主要特征是关注学生发展, 使评价的过程从终结走向全程。
传统的评价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马后炮”, 评价时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而全程性评价不仅注重评价的结果更关注评价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 将评价内容渗透到教学中。
如对语文学科中写字姿势、日记、阅读习惯的评价。我就吸取了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的实质在课堂上实行即时评价:坐得最端正的, 读得最认真的, 写得最棒的……。并推行“班级档案管理”, 聘请班上的同学做管理员, 收集班级里的各类资料——优秀作文、日记、考试满分卷、字迹工整的作业本等等, 使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看到自己取得的一丁点儿成绩。
(二) 将评价时间分散到平时里。
在实践中, 我把集中考试的时间分散成若干次。如, 就将各年级应背的古诗篇目印发给学生,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让老师或学生干部检测, 不合格的还可以重新再考, 直到合格为止。这样将检测的时间化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从而大大减轻了师生考试时的压力。
三、评价方法的灵活性
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是受桑代克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 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的思想的消极影响, 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动态评价则要求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在评价方法上, 我们采用“分数+等级+评语”的评价模式:对需要精确量化的学科成绩采用分数评价, 对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复杂的现象则采用等级评定。评语评价则要求“老师的话”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并能引领学生未来的发展。
传统的“师本”教育体系, 其主体是老师, 具有评价的绝对权威性, 而“生本”评价观下的全息评价、全程评价则更注重评价方法的灵活性, 让评价主体从唯一走向多元。教学中, 我们所推崇的《扬长教育实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 就是把多元智能理论分解出许多评价栏目每个栏目, 后面的评价主体都包括学生自己、同学、老师、家长, 这样采用互评、自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留出更多的评价角度, 努力从多角度中发现、显示学生个体的与众不同, 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
四、评价主体的激励性
古言道:“道人之长愈道愈长;指人之阳愈指愈短”。教学实践中我们所推行的扬长教育理论正是从这一原理出发构想的。通过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性因素进行激励、训练、迁移, 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经过长期的良性积累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学家曾说:“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别, 但这种微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一个人的心态”。对学生评价的好坏是导致学生差异的开始。因此, 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主体必须遵从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一) 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找学生的优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相当一部分‘差生’是教育造成的。”要改变这些学生, 教育本身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扬长教育理念下的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拿“放大镜”找学生的优点。例如, 我班上有一位头脑特别灵活但学习总是马马虎虎的孩子。在一次评价中, 我给了他这样一段评语:“你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个机灵的孩子, 并且有较高的天赋, 最忘不了课堂上你独具一格的见解。今后你如果能用认真代替粗心把字写得工整些、漂亮些那该多好啊!老师期待着……。”像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 寓批评于激励中的饱含期待的评语带给孩子将是一股持久的学习动力。当然拿“放大镜”找学生优点, 不仅可以是老师为学生找,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找优点, 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给自己找优点。例如在我班的文化长廊里每学期都要搞一次学生的“自我介绍”展示就是一个给学生自我寻找优点、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 扩大激励性评价的外延。
说到“激励”最容易让人们想起的就是表扬和赞美。但是人们往往忘记了在这之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 那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如果说无休无止的表扬与批评会使学生麻木那么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会使人永远向上。例如:在周会上我让学生上台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班队活动中, 我经常组织“我说我”的主题班队会;每周星期二为“自我管理日”, 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还有班级里的“每日一星”评选活动几乎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 如勤学之星、守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还有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人人上三台”活动, 即课堂上讲台、比赛上擂台、表演上舞台等等多种的评价方式, 学生在这样浓郁的激励性评价氛围中张扬个性, 让他们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个性 特长
尽管近几年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但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抱残守缺,一些教学理念和技术水平还相当滞后,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提出“尊重学生个性,关注特长发展”这个话题十分必要。
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个人潜力和人格的发展。班级集体授课制有利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对比,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但这一群体教学模式却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为了弥补群体教学模式的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真正地实现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目前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很成功的举措,但是笔者认为有些做法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需要改进,为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适当的分组,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展示
语文教学中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之所以在当下非常流行,那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依据了社会互动理论,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强调了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合作。但是根据我的课堂观察,发现课堂分组教学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执教老师常常为了分组的方便,让前后四个同学临时拼成一组。这样做,课堂组织是方便了,但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常常默默独立于小组热烈的讨论之外,有些小组成员各做各的事情,没有讨论探究问题的意向。这是因为小组成员之间客观地存在个性的差异,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各小组成员很难做到精诚合作,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合作探究的进程。分组合作探究时其实很有讲究,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差异角度去分组,根据每个组的整体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探讨内容。分组合作教学,也不一定就是课堂上做一下形式,而是他们一直就是一个研究团队,课堂研究,课后也有相应的研究课题。分组也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问题特征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组。在分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层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合理分组,而非临时搭建。
二、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课堂互动。课堂互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些学生将会因为你的一句激励的话而改变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措辞适当才是最好的表扬,最好的激励,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个性特长才能发展。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要注意连续性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定的连续性,学生也是。因此对他的变化发展过程的评价也要注意连续性。这一次评价要建立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同时要为下一次评价埋下伏笔。例如:你的表现比上一次有进步,希望下一次有更大的进步;和上一次的表现相比,你的进步是语言表达更有层次,需要努力的是要再大胆一些。诸如此类的评价,既是对学生进步的肯定,又能委婉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同时又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希望,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
2.评价要注意针对性
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时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开药方一样,要注意对症下药。药用得对症,定能药到病除,如果药用得不对症,花费再多的精力也无济于事,对学生的评价也一样要注意对症。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对自信心不足的同学要多鼓励,对草率马虎的同学要多提醒,对理解力较差的同学要多点拨。只有做到有针对性才能弥补学生个性中的不足。
3.评价要注意及时性
及时性主要针对非课堂即时评价。《学记》中说:“当其可之谓时”。对学生的评价只有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才能起作用。失去时效性的评价是没有意义的。这在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上显得尤为突出。从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的那一刻开始,学生心中就强烈地希望知道自己的作文写的如何。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时把他作文中的闪光点告诉他,并加以肯定,把作文中的存在的问题指出来给他看,并告诉他如何解决,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要拖延一两个星期才告诉他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解除人为束缚,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凸显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常常是双重的:一面在努力地传道授业解惑;但另一面又不知不觉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到了实际课堂上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是我们的思维束缚了学生,所谓的“精心准备”无形当中给学生的思维画了一个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这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新课标》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实际上是一个参照物,总是把作品中的某一个形象和自己进行对比,把作品中的某一事件和自己的经历进行对比。于是常常有一个现象,生活阅历丰富的人常常比缺乏生活阅历的人对作品理解得深刻。从另一个角度讲,在阅读中越能结合自己的个性,理解也会越准确深刻,越具有创造性。但是在实际语文学习中,学生常常受到种种人为因素的束缚,无法结合自己的个人阅历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地解读。因此从学生角度,没有必要顾忌“标准答案”,不能被外在的因素束缚,否则就无法驰骋自己的思维,做出有个性的独特理解。而《新课程标准》关于评价方面的建议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需要”,“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做出合理评价。从教师角度,教案的设计都要注意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平台,而不能让学生顺着你预设的思路思考。只有解除束缚,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四、善于挖掘,学生的个性之花会才会开得更加灿烂
不是学生缺少个性,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光。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挖掘,才会发现坐在我们面前的原来是一个个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神奇的书,我们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因此我们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每一个学生,留心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细节,这样就会有新的发现。而这些发现往往能够给语文注入一股新的活水。
写作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写作中的个性是最美的花朵。写作的本质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把自己的亲生经历描述出来。《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然而一些存在从众心理和缺乏自信的同学往往在写作时故意回避这些。这是写作的大忌。忽视自己的经历、情感、观点去盲目效仿别人,这样写出的文章必将暗淡无光,失去创造的本质。
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多观察多思考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东西,并进行正确的指引;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个性,探索自己的心灵,把自己经历、情感、对社会的看法真实地表达出来,这也既是教学策略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只有这样,语文教学中才能到处闪烁着个性的光芒。
只有真正做到以上这些,才能做到对学生个性的真正尊重,对学生特长的真正关注,学生就会从依赖接受型向探索研究型转变。我们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帮助每一个同学找到提高语文素养最适合的途径。应该相信,途径对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素养就不是问题。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黄希庭、郑勇. 个性品质的形成理论与探索[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7.
[3] 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4] 张景焕. 教育心理学[M].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3.
[5] 曹明海. 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 山东: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7.
(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北区幼儿园 杨海君)
担任园长职务已4年,我一直在追求成为一名有思想的领导者。近年来,我坚持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把管理中感触最深的行为记录下来,为的是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专业敏感度,同时也为了记录自己管理过程的足迹,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与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管理能力。每当回味以前的案例我都会产生新的认识,一点一点地认识管理、感悟管理,同时让我感受到职业的魅力,享受到工作的快乐。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一直坚持着尊重人、关注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管理理念。
1.尊重人从了解教师做起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影响这个人的力量。而人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是价值和尊严,管理者一定要从内心深处给予教师最大的尊重,甚至包括尊重教师一时犯错误的权利,以维护教师的尊严。但尊重之后,还要有帮助,就是要最大可能地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价值,从而提升其做人的尊严感。要实现这点,表面、肤浅的沟通无法做到,需要平时细致人微的观察,需要沟通中耐心地倾听和同感地表达。所以,无论多忙,我都不放弃和教师在一起的机会,也不拒绝任何教师想和我谈心的愿望。
管老师是刚刚转岗到幼儿园的一名保育员,原来从事中学英语工作。一天早晨我刚上班就接到她的电话,想请假去平谷接昨晚出工伤事故的爱人回家疗伤。下午返园后她向我倾诉了自己的苦恼:“我昨天晚上听后手都抖了,我当时就想去.又担心没有公交车,作为妻子我必须了解他的情况。”“我每天下班先买菜,然后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我爱人每天晚上8点多钟才回来,吃完饭就困了。”“我几次想跟您提给我换一个只干活不用动脑筋的岗位,但第二天一上班就忍住了。”
我听了很感动,不由得走近她与她坐在一起,由衷地说:“你真是一位贤妻良母,你的丈夫和孩子真幸福。”对于一个家庭,丈夫是一座山,妻子是一条河,我能够从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她对家庭责任的感受。其实倾听教师的诉说也是一种享受,因为教师信任你,才会把自己的感受毫无保留地向你倾诉,我感到每一次沟通都是心灵与心灵的真诚对话。
园长经常要面对两摊工作――人和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家都在喊.但我们却习惯了对事不对人的思路,遇到事后总是忽视人的存在。如何先人后事?只有真正走近教师,走近教师的家庭,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以教师为本。
在以后的进班指导中,我关注工作的同时更加关注管老师的生活,了解她的家庭背景、性格爱好。原来.她的爱人长期出差,上小学的孩子没有人照顾,中午要为孩子做饭;老母亲长期卧床不起,周末需尽一下孝心:对自己的老本行还不放弃,经常参加北京市英语联谊会:对转岗到幼儿园从事保育员上作感到面子不好看,并从心里看不起保育员工作。通过了解可以看出,管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对工作认真的人,只是来到幼儿园后未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我与班子成员一起寻找其闪光点并当面给予肯定:“你今天的衣服穿起来显得真年轻!”“你看,今天孩子们都追着与你说话,知道什么原因吗?是你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活动,缩短了与孩子的距离。”慢慢地,我与管老师拉近了心理距离,而管老师也悄悄改变着,她的服饰从制服改为颜色鲜艳的便服了.与孩子们说话亲切了,班内的工作积极参与了。管老师逐渐融人到了幼儿园集体中,从她脸上荡漾的笑容就能看出.她已经在大家的肯定与鼓励中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快乐。
2.关注人从关心教师生活着眼慢慢走进教师,我才真正理解了教师。教师们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她们舍小家顾大家的敬业精神,她们想做好工作的迫切心情……这些往往影响着她们成长的方向、工作的成效。于是,我在管理中尝试不针对人或事,而是从教师的幸福和幼儿的发展出发不断调整管理策略。
“教师也是母亲,作为母亲也想参加孩子班级的新年庆祝活动。作为孩子,多想同其他小朋友一样让母亲陪同自己庆祝新年啊。但作为幼儿教师,她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而放弃班级的幼儿,为了班级的孩子,只有让自己的孩子失望。”这是在一个班组长会上教师们发出的心声。教师的话提醒我:要关注教师的工作,更要关注教师的家庭。我当即在会上宣布:今年的新年庆祝活动,分三个时间段进行,让每位教师母亲都去参加自己孩子班上的活动,也让其他的教师都有机会走进别的班级,体验不同班级的教学风格。
教师作为班级的“家长”,只是班级的几十分之一;但是对于自己孩子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教师为了自己班级的幼儿,放弃作为母亲的责任,多么可敬、可爱的老师们。作为管理者,我及时调整了幼儿园制度,让教师的孩子也能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教师在享受亲情的同时也在分享同伴新年主题的奇思妙想,同时也增强了自我发展的意识。因此,关注教师的情感、关注教师的家庭,就等于关注教师的工作。
3.培养人从研究教师开始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的摇篮,同时也是培养教师的地方,作为园长要善于发现和帮助教师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增长点。
我园有幸分来一位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本科生,我迫切希望她搞科研,能在课程实施方面有所创新。实习两周后我就问她在课程实施方面有什么想法,准备在哪个方面进行研究。新教师开始很茫然,不知怎么说。思考片刻后回答说:“我最想实施的就是绘画,可是,新生活开始的这段日子,我觉得很迷茫,想拿4年来学到的东西应用在教学中,可在现实中才发现自己的实践经验太少了,在过渡环节时我不知让孩子做什么,当孩子不听我的时候,我不知怎么说。”她的回答令我深思,原来新毕业的她面临着的困惑是这些!她还没有能力把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教师还迫切地表达了希望自己进步更快的愿望。要求“快”表明了学习的急迫性、积极性,但同时也隐含着些许急功近利的心理。而作为管理者,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开始反思,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她最需要园长给予她的是什么呢?应该是园长耐心的等待和对实践的指导。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伴随整个教育职业生涯的终身学习。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这是一个强调过程的“慢”功夫。于是,我安排了最出色的骨干教师与她一起带班,引领她思考日常教育工作,把每日教学工作中感触最深的方面记录下来,一同与她联系同类事件、情景作分析,以小见大、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慢慢帮助她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期末,她把自己的反思笔记整理为成长录――《走出大学校园的我》。在成长录中,她这样写道:对自己的选择我感到幸福,因为在老教师身上有我永远学不够的经验,在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眼里有我一直追求的、永不枯竭的荣耀与幸福。
4.发展人要让教师有事做
关于管理的定义有这样一句最朴实的话:管理就是让人做事并取得成果。园长管理的关键是创造机会,带领、鼓励大家做事,从而成就教师的发展。于是,我在管理中大胆尝试给教师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思考的权利。
全国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计划倡导自下而上地制定计划。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园在制定计划时,大胆尝试教研组长带领教师讨论下学期教研计划、管理者再与教研组长一起讨论计划形成的方式:教研组长与本组教师一起寻找困惑――查找相关资料――聚焦问题――组长制定研究框架――全园交流、完善。经过这样反复修改形成了教研组计划。业务园长根据教研组计划再分析整理全园教师聚焦的问题制定全园教研计划。这个过程体现了以教师发展为主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真正做到了全园计划来自于教师,实现了协调、支持、服务的管理职能。
关键词:学生差异;分层;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60-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下面结合这几年的工作,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点想法和做法。
一、认识差异,尊重学生
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地爱学生。学生们在身体素质、智力水平、性别、性格、成长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发掘每个人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
对于一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采用做小老师等形式,不断刺激他们的兴奋点,使他们始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较容易、有一定坡度的问题让他们来解决,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我”而产生亲切感。这就好比摘一棵树上的桃子,有的伸手就够着,有的跳一跳才能够着,有的需要踩个矮凳子,有的则需要踩个高凳子。老师就是要在教给学生跳脚、搬矮凳子、换高凳子上下功夫,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实,不管是后进生、中等生还是优等生,都需要教师的热情关注,不歧视。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及时搭把援手,“拉、帮、扶”每一位学生,才能保证所有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二、分层指导,引领学生
课堂应是一方沃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使每棵禾苗都能茁壮成长。
1、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个性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学的总目标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尽量做到分层制定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个性化。要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确定出“最近发展区”,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目标要有“弹性”。既要有基础性目标,又要有发展性目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要求学生达到某一层次的目标后,还要向高层次的目标冲刺,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始终保持在“最近发展区”,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使目标起到分层激励的作用,让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毛泽东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这篇课文时,对学困生只限于对诗句的初步理解,能背诵默写就算完成学习任务;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达到以上要求外,还激发他们对诗句进行鉴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学习。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收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已的学习方式。”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是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基础,因此,应当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推进,使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就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自已去感悟。我只是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展示。
3、适时运用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评价方式很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可以穿插进行,但老师课堂口头评价在课堂上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为此,我采取瞬时评价和延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不同层次学生均等的发展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适当激励性评价,是激起学生思维的“一剂良药”,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必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无限的生机
三、作业分层,减量增效
为了彻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的语文家庭作业主要分为四大类:常规型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书面型作业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拓展型作业强化语文的综合能力、查缺补漏型作业应用于复习阶段。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分层设计作业,这样既能兼顾学生的共性需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又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饿死胃口大的,撑死胃口小的”现象不复存在。
当然,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尝试中,我也感到由于受教学经验、水平所限,目前仅仅能保证每个单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到两次分层作业,作业设计内容的层次性把握上有时也并非完全合理。但是,我相信,如果这样的分层作业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最终形成比较完备的分层作业题库,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分层作业管理模式。我也希望多元化、分层次的作业设计,真正让学生能够“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凸显个性】推荐阅读:
现代服务业差异化发展07-28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11-02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句子11-02
尊重词语造句06-02
勇气与尊重作文06-03
尊重群众 改进作风06-08
小学尊重主题班会06-20
尊重他人的名言07-06
人性的尊重美文09-07
尊重650字作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