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出路探析(精选5篇)
【摘 要】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21世纪全面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河南作为农村人口比例较高的省份,农村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探讨了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促进农村体育教育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农村中学 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建议
一、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l、体育师资现状
从河南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总体情况来看,专业体育老师资源匮乏,兼职教师占了绝大部分,这部分兼职教师专业素质低,仅仅是为了学校开齐全部课程目标而为的。从学历结构上来说,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中专)和无学历者较多。从职称结构来看,由于一直以来体育教师都不受重视,高级职的体育教师为数很少,而中级职称和无职称这占的比例比较大。总体上,河南乡村体育教师在总体数量上无法满足现有教学需求的情况普遍存在。
2、场地、器材现状
目前,河南农村中学学校不同类型的运动场地基本都有:如篮球场、水泥乒乓球台、沙坑、简易单双杠等,而大型和价值较高的器材却远远不足。如塑胶运动场地,山区中小学的体育器材达标率更低。学校体育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必备物质条件,学生人均活动面积不足,体育器材缺乏是河南农村中学体育面临的主要因难之一。
3、课程开设情况
在全国各类学校中,体育课正常开课率完全中学基本可达95%以上。这一关系反映出不同类型的学校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在教育上的体现,而河南省在中学体育开课率上比例稍低为81.6%[1],而目前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开设情况没有达到全国标准。另外,看一个地区教学规范不规范,必须看是否认真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只有在教学大纲的统一下,正规化教学才能得以保证。也只有这样大多数学生才能系统科学地接受体育教育。从河南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实施教学大纲的情况,教学大纲实施率不高。县至有些学校并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
二、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存在问题
l、学校自身重视不够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在升学只认分数的招生原则下,学校不得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甚至压缩体育课,因为体育课会占用学生的学生学习时间。尽管学校明知体育教育跟不上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差,但是不得不为之,其根本原因在于重智育轻体育的大的教育环境。
2、体育教师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
由于河南农村地区中学很多学校存在随益指定一名教师担任体育教学工作的现象,导
致。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体育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单
一、乏味,学生因此不愿意学习,结果体育课成为了自习课或放羊式教学。另外,还有部分学校虽然配备了体育教师.但是由于体育教师年龄偏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的起到演示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体育技能的热情大降。同时,受社会不良环境和拜金主义思想影响,加之教师应享有的福利保障不能兑现,使体育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精神,责任心差。业务素质整体下滑,使学校体育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3、场地不足,资金短缺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河南农村中学人均活动场地不足一平方米.由于没有必须的资金维护,非常有限的场地不能翔闭,地面凹凸不平,杂草横生,学生没有兴趣进入场地,严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同时,由于资金短缺,体育器材严重匮乏,学生不愿上体育课,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下降。
4、过分夸大和强调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近些年,由于学校内安全事故发生后,所有的责任都由学校承担,连正常的体育课所发生的正常的运动损伤也由学校承担责任,因此,“为了学生的安全”这句话成了学校阻止学生进行正当体育运动的有力武器,导致体育教学成为空谈。
5、中招体育加试应该调整考试方式
目前,河南农村地区所举行的中招体育加试办法已有几年,近几年却严重变味。体育已被纳入应试教育的范畴,体育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体育加试的分数计入升学总成绩,导致学生考试前突击,考试时取巧,考完后全部扔掉,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虽然令人担忧.但是并不是说不能改变,针对以上现象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l、完善农村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县教育局,应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宏观指导。制定本地区2l世纪初叶的远景规划.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办力度.乡镇教育组在工作和财力上给予具体指导与扶持。
2、重视农村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体育教师师资缺额的情况下,各地要制定农村体育师资队伍的规划,力争配齐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专职体育教师,并逐步提高中级与高级教师所占的比例。要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并在逐步配齐乡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中学兼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3、重视农村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体育教师师资缺额的情况下,各地要制定农村体育师资队伍的规划,力争配齐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专职体育教师,并逐步提高中级与高级教师所占的比例。要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并在逐步配齐乡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中学兼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4、转变农村体育教育观念
农村体育教育因为缺乏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导致体育课开课率较低.并且学校对体育漯无要求.挤占体育课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这说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状况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取决于社会、学校、家长对体育的观念和态度。
5、加强场地器材建设
由于许多入对体育的功能以及消耗性认识不够,体育场地与器材的建设始终投入不足,我们应当提倡多渠道筹集体育经费,以多种途径和方法改善农村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条件。
6、优化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
诚然,农村学校初中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器材匮乏,满足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健身的需要。一方面,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要求体育教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设法挖掘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如:学校没有足够的篮球、足球等体育器材和场地,可以利用材料自制建议篮球架,或分组成3人制足球;田径类项目,如:农村山多田广,空气清新,是开展野外体育活动饿最佳场所。
三、对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若干建议
1.形成和发展娱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玩是学生的天性和本能,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老师带领他们。从“玩”中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体育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锻炼的方法以及掌握体育和保健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主、以快乐有趣为中心、身心愉快地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亲身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能全方位地给学生以身教影响,并能体现出体育课的教育意义和作用。通过教师角色的恰当定位,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为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娱乐体育将是以后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所谓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指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为主导的一种思想。它的产生是终身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要。终生体育教育思想告诉我们,体育运动不是人生某一阶段的生活内容,而应是贯穿终身的。也就是说,人们在自身的生活中,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享受运动的乐趣。因此,学校体育应朝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成为终身体育的启蒙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2.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再只限于强身健体、掌握技术、预防疾病。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学习上的紧张,摆脱生活中的烦恼.沟通紧张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取心理和精神的愉悦与满足。因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要以具有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传统项目为主,并逐步开发一些流行的新项目,如:气排球、登山、攀岩等。同时。中学体育教材也要打破单一的运动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建立以健身、康体、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教师在选用教材内容时应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认识规律,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同时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确定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处理好全面与重点、健康性与知识性、继承性与时代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目的性与趣味性的关系,力求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校本特色的教材体系。3.提升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能力
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劳动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是“独特”的人的哲学观,相信通过关注人、信任人,就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只有树立健康的“人”的观念,才可能具有健康的教学观、人才观、成才观。其次,体育教师需具备开放性的知识结构。这里开放性的知识结构主要指3个板块的内容:一是通通俗文化知识,包括我们常说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知识;二是专业知识.即直接为开展体育教学而需掌握的专门性知识;三是教育专业知识,其中包括体育教学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再者,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驾驭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浩瀚如烟的纷杂信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取、存贮、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最后.还需要具备认知与情感相互协调发展的人格。很少有人关注教师人格对其创造性的影响.很少关注教师情感——人格层面的发展与水平。研究表明,教学效能高的教师往往与其情感——人格发展水平有很高相关。无论教学过程、德育过程都无
一例外的凸显人的情感发展.包括感受性、体验理解水平、情绪情感表达、交往等。体育教师同样需要这些能力去构筑一个安全、信任、轻松、尊重、和谐和鼓励学生成长的环境。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要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发自内心地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和各行政管理部门要合理地运用体育场地器材,使之发挥到最大的利用率,并且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和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新题材、新项目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形式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来满足中学体育教学,使中学体育沿着健康、快速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生等.我国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目标预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l,(3).
[2]万力芳.西南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村劳动力大省, 也是人力资源输出大省, 多年来, 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 逐年加大投入, 改善学校软件硬件建设, 不断改善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 想方法谋途径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教学艺术水平, 并自2009年起又通过中央、省级“特岗”计划招聘一大批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给他们补充了新鲜血液, 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城镇与农村、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解决, 如总体上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义务教育生源流失严重以及“读书无用论”等一系列困境, 其中学生厌学现象较为突出。
二、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内涵
农村中学生厌学是指学生本人觉得在学校里或读书时毫无意义, 索然无味, 对课本、对老师表现出冷漠甚至是“隔离”, 也有些同学见到老师躲着走, 少部分同学对老师打招呼的“勇气”也欠佳, 而对学习成绩同样不关心, 考试成绩一般较差, 丝毫没有上进心, 对家长和老师给予的帮助采取逃避的态度, 表面上接受, 心里却不以为然, 长此下去成绩越来越差, 最初有一门课程差而后发展到多门课程, 严重时各门考试时均以失败而告终, 最终出现迟到早退、注意力不集中逃课、辍学等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
三、河南省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表现
(一) 思想上对学习存有误区
河南省农村中学生厌学一般与不良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这样的家庭一般父母文化水平不高, 年收入水平也较低,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 他们一般要求孩子中学毕业或中学未毕业就外出打工, 甚至整个家庭都“笼罩”在“读书无用”的氛围中,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下, 很多农村中学生就会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最终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直至辍学。
(二) 认知、情感上对待学习都是消极的
厌学农村中学生的兴趣不是放在读书、学习上, 提起学习无论在认知上还是情感上他们都是消极的, 立即会产生郁闷、冷漠、厌恶等负性的情感体验, 部分农村中学生还会伴有头痛、失眠、尿频尿急、拉肚子等生理变化, 即使在老师、家长的“逼迫”下学习, 其效果也是非常差的。
(三) 行为上对学习活动是逃避的
厌学的农村中学生一般不喜欢学习活动, 课前不愿意预习, 上课不想认真听讲, 课下消极对待作业, 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做作业, 面对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批评, 丝毫没有改观, 部分农村中学由于管理较为松散, 还会出现一批由厌学者领导的“逃课专业户”, 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离校出走和辍学甚至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游戏等是他们经常做的事情。
四、河南省农村中学厌学学生的成长环境
(一) 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
由于部分农村中学生容易受不良同伴群体、广播、电视、网络等外界影响而处于青春期的农村中学生正值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 在判断好与坏的标准上又没有非常高的分辨能力, 他们很容易“一心一意”向“钱”看, 甚至少数农村中学生出现“除了钱之外什么都是假”的错误观念“, 受此影响一些农村中学生产生新的“读书不如挣钱”的思想, 还有认为读书苦、读书累, 不如去打工活得更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最起码不用再为考试而发愁。还有少部分农村中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衣、食、游、玩等享乐了, 赶时髦, 追潮流, 盲目追星、崇拜偶像, 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造成厌恶学习的行为出现。
(二) 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有重要影响, 有的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非常希望孩子好好学习, 跳出“农门”对待孩子的读书、上学和个人成长上采取专制的教育方式, 要么过于严格要求, 要么放任不管, 过度溺爱或者对孩子所有要求都满足, 这些做法都会使孩子对学习的态度造成不良影响。
(三) 不良的学校环境
农村中学生在整个求学阶段要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校风、班风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创造非常好的环境, 这样会使每个孩子都热爱学习, 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否则同学之间拉帮结伙, 闹不团结, 甚至打架斗殴, 这样学生的精力就很难放在学习上, 这样的班级里最容易出现厌学的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组成学校环境的一个方面, 学生对教师已经能够形成自己的评价。在学习上, 因为喜欢老师, 从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 学习成绩一般较好, 学习兴趣也较高, 而对于一些缺乏教育教学技巧、缺乏教师职业道德或职业素养较低的老师, 则会招致学生的讨厌, 对其所教学科也容易使农村中学生失去兴趣, 特别是当学生受到他讨厌的教师公开批评或者自认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 往往会用鄙视的眼神看待他所任教的学科并故意以差成绩“回报”教师, 从而体验到的“成功”的感觉,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四) 农村中学生自身的心理环境较差
1.学习目的不明确
上学只是混个文凭或者是为了父母、老师而学习是一部分农村中学生常见的学习目的, 只有在父母或家长催促、“逼迫”之下才进行学习, 这种学习动机显然是来自于外部, 其实质也是不正确的, 还有少数农村中学生认为自己现在年龄小, 很多企业或工厂打工不接收自己, 而不读书、上学天天游手好闲在家, 父母又唠唠叨叨或者不想在家劳动, 因此去上学, 把学校当成了“逃难”的场所, 而不是读书求知的地方, 学习目的无从谈起。
2.学习成绩差, 无信心
学习过程不仅是获得知识更是增强素质、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 当然也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 遇到挫折和困难是正常的, 也是人之常情。少数农村中学生因为心理素质不强, “逆境商数”AQ较低, 心理承受能力弱, 容易因为一次或多次考试失败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还有些学生学习曾经比较刻苦, 但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虽然花了很大的功夫, 学习仍然没有起色。多次的失败, 也导致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3.人际关系不协调, 逆反心理严重
有些农村中学生非常在乎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异性或者老师心目中的印象, 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 由于少部分农村中学教师职业素养不高或缺乏基本教育教学技巧、简单粗暴的对待学生, 就会使部分中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矛盾或发生剧烈冲突;或者是同学之间发生摩擦、互相嫉妒彼此的学习和生活;或者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程度不同的负性情绪垃圾, 并通过不学习达到宣泄甚至报复他人的目的。
五、解决对策
(一) 提供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提供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目前河南农村中学教育教学中的缺点之一是张榜公布学生成绩, 过于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 部分中学甚至在教学楼内张贴“挑战书”, 整个学校笼罩在竞争的“阴影”中, 当然, 这种竞争的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但对于成绩较差的农村中学生则助长了厌学情绪, 根据现代学生观、学习观, 则提倡学习时合作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
1.强化过程考核, 摒弃一考“定终身”
多采用鼓励性评分, 强调学生的过程学习, 老师一定要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成绩较差的学生, 对于他们平时取得进步, 可以是学习上、人际交往上或者是遵守校规校纪上等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并做好记录, 在年终对学生的考核时显示出来。
2.提倡师生、生生之间互帮互助
师生关系是农村中学生极为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 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不可忽视。在社会生活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上, 师生关系的影响作用最大。无论从知识内容、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上, 学生进步情况都受到师生关系和谐程度的制约。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互帮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可以说师生关系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
要建立互帮互助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而不是单纯的升学和高分。教师要认识到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心理特点。对于青少年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幼稚可笑、越出常规的不当行为应当给予纠正与帮助, 而不是一味地谴责和惩罚。其次,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是求新、求异、求变。对于中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流行”和“时尚”, 教师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的态度, 而不能不加了解地一律禁止。对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流行现象”对学生中间不正确单粗暴的教育就只会引起学生与自己疏远要给予耐心的说服教育。
互帮互助的师生关系数双方共同进步的结果, 缺一不可。只有双方在接触和交往中都采取理解、信任、善意和尊重的态度, 才能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心理成熟。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村中学生通过生生关系, 能够满足其对自我认识的需要, 促进新的自我概念的形成, 发展自我同一性。在与同伴的平等交往中, 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对人的宽容和理解, 学习其他学生身上的优点, 不断改正自身的缺点, 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借助生生关系, 他们便减少了对父母情感上的依赖, 发展独立自主的能力。把更多的时间从家庭转向同伴中, 与同伴一起活动, 使自己意志得到充分体现独立的愿望得到满足, 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 归因训练, 建立正确认识
很多厌学的农村中学生把学习成绩差归因于自己智商低, 学习基础差, 从而灰心丧气, 因此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归因训练, 帮助归因倾向不正确的农村中学生建立正确的归因倾向[3], 形成对困难和挫折的正确认识, 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 建立自信
很多农村中学生因为经常性的学业失败而丧失自信, 心理辅导教师应当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建立起自信之后, 才能激发农村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信心的关键就是培养农村中学生积极的能力概念, 可以通过自信心的方法帮助农村中学生建立自信具体方法有:创设成功的机会, 让农村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成功的榜样;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
参考文献
[1]何学菊.河南省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思考[J].新课程研究 (下旬刊) , 2011 (05) .
[2]姚梅林著.学习规律[M].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3]刘翔平著.战胜考试焦虑[M].北京出版社, 2001.
[4]钱铭怡著.心理咨询与治疗[M].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出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15-02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国际地位在进一步提升,英语的普及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已经刻不容缓,中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改革的大潮,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既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既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的。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学生等方面探讨当前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几点教学建议与大家磋商。
一、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师自身存在着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的数量还不是很足,质量不是不高。尤其是农村中学尚有相当数量英语教师不符合学历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能领会新课程理念,不重视教改。(2)教师不能正确理解新教材,对现行英语牛津教材的理解片面化,教学方法不当,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农村中学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3)自身知识和能力滞后,尤其是那些不具备教师资格的英语教师。(4)农村仍有相当数量的英语教师由于教学设施落后,仍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上网搜集教学资源、吸收外面世界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学生自身存在制约英语学习的因素
学生问题也是导致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1)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情况却各不相同:有的小学有正规的英语教学;有些小学英语被当成副科,教学流于形式;有的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不高导致学生的发音、口头交际能力等很差;还有的小学没有条件开设英语课。所有这些因素导致进入初中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2)中学的留守儿童比较多长期与父母分,缺失必要的父爱或母爱,因此这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再加上本身见识少、知识面因而导致交际能力、理解力、接受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比较差,阻碍其英语学习的效率。(3)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部分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妥当,自学能力差。(4)金钱万能论”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农村中学中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
二、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鉴于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换句话说,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我们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紧紧掌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教育上双管齐下,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标。笔者根据多年在农村执教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教学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
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说明了教师的水平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决定着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看电视,听广播,广泛阅读各种英语报刊和文学作品等来为自己“充电”,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从而适应新形势下的课改要求。
2、加强钻研,认真备课
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充分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既要备教材,备学生,也要备教法,备教具,备板书等。我们在备课时,要努力钻研教材,加强交流和探讨。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的,确定每节课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语言结构,主要话题,重点、难点,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只有备课充分,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我们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
3、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我们上课不能千篇一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要求了,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彻底转变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听讲——接受——记忆——习题”的学习模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精讲多练、善导自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法,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学英语用英语,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有这些都强调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要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动作表演、游戏教学法,情景交际法等各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创设英语学习情景,运用灵活多样的操练形式,使学生在既紧张又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本是枯燥乏味的语言训练,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意志力。我们要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预习目标和内容,布置预习纲要,提示自学重点,克服预习的盲目性,同时培养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内容摘要]高考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人们所说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病其实不是高考本身的过错,而是 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评估机制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学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语文教 学方向,进行开放式教学,重视形成性测验,全面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考 中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出路
* * *
素质教育的障碍是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根子在高考指挥棒。这几乎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观点。于是, 因为有高考指挥棒的存在,素质教育似乎就很难摆脱目前的困境,中学基础教育似乎就难以改变目前急功近利 的做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一
诚然,高考是一根诱惑力极大的指挥棒,因为它影响着千千万万考生的职业选择,关系到对数以万计的教 育工作者劳动成果的评价。既然高考还将长期存在,那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更好显示自己的才华,接受祖 国的挑选,当然要进行适当的应试教育。这里不存在搞不搞的问题,关键在怎样搞。在毕业年级注意对题型的 研究和命题、解题规律的探讨,加强针对性训练,通过对各类题目的解析,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目的特点和解题 的步骤、方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多向思维的习惯,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这些都是必要的,无可 非议的。但是,升学并不是中学教学的唯一目的,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基础,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 、智能素质和身心素质。从本质上说,学生应试能力的形成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临考前的应试教育只是把 刀磨砺得更锋利一些而已。所以,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把语文教育纳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而不能把语文 教学看成单纯的升学教育。
可是,现在许多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就进行升学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形成了 一种教学的异化,出现了许多不良倾向: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空间封闭化,教学方法陈旧化,教学测试标准 化,教学评估分数化,毕业班师资配备固定化等。这些做法,只是以教材为唯一的教学依据,把学生禁锢在教 室里,多讲滥练,大搞填鸭式、题海战,重文轻道,重知识轻能力,不重视语言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毕业 班教师数年不变,固定化、老年化,不是从教学根本上入手,而是拉住牛尾巴不放,以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结果事与愿违。教师疲于奔命,学生不堪重负,劳民伤财,事倍功半。在这样的学校里,严格的限制、沉重 的负担已使学生活泼浪漫的天性不复存在,多的是“祥林嫂”、“孔乙己”式的呆板麻木,迂腐可笑;由于活 动空间和教学方法的局限,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审美情趣、身体素质不尽如人意,知识视野狭窄,语言基本 功差,出现了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不良现象。这种做法是以牺牲一大批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与在素质 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应试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实际上,这样的升学应试教育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代名词。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不是高考本身的过错,而是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评估机制造成的严重 后果。
二
高考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具有良好素质和发展前途、适应高校学习的学生进行选拔的活动。高考命 题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编发的《考试说明》。它不仅阐明了高考与《大纲》的关系,而且十分明确 地强调了高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语文《考试说明》指出:语文高考内容“以《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 依据,贯彻《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和《中小学语文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的 精神。语文测试要注意兼顾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重视考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在“说明 ”的序言部分,编者还特别强调:高考“要求考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 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由此可见,高考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 ,它的指向就是考查学生必备的品质习惯、知识能力。而这些恰恰是构成人才素质的重要因素。
从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情况看,高考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精神实质,呈现出综合化、智能化、实用化的趋势。 试卷内容广泛,包括字词句章、语修逻文,几乎覆盖了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高考既考学 生的知识水平,更考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实际能力,重视对学生智力水平的测试。基本上不考名词术语,很少 考纯识记的内容,较少对语言作静态的结构分析和语义阐释,而是注重实用性,将理论理解与实际运用紧密结 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检测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等。阅读和作文 自不待言,语文基础知识也是如此。对汉字中同音易混字的辨识,关联词语和成语的使用,句子的组织和衔接 等都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考察的。考生如果没有准确把握事理的能力,不懂得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是难以 答对的。1992年高考语文卷第20题修改广播稿,第21题转述,这一类题目,更是引人注目。这两道题 综合考察听说读写的.能力,材料虽浅显易懂,却内涵丰富,生活气息浓;题目虽小,却测试点多。涉及对语体 风格和口语传播特点的理解;对转述时特定情境的揣摹和语言文字的组织,十分强调丰富的语感和正确的思维 判断,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要求较高。如果学生没有经受过切实严格的素质训练,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3+ 2”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材料与教材脱钩,朝着对考生进行智能测试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十分值得我们重 视。
总之,《考试说明》和命题的实际情况都体现了时代对人材素质的要求,体现了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这 种要求和导向与中学教育的目的、《教学大纲》完全一致。高考丝毫不排斥素质教育。高校渴望中学输送素质 好、能力强的学生。而中学也只有加强素质教育,才能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 只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具有优良的素质,才能在高考竞争中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
三
从语文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现有教学设施及教学水平看,要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首先必 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的方向
《大纲》和《说明》是教学和考试的依据,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所以,学习《大纲》、《说明 》,贯彻其指导思想,是组织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虽然《大纲》、《说明》只有定性的规定,少定量的表述 ,但其精神实质是明确的,其中规定的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是清楚的,教师应该通过学习领悟,从 中导出一系列价值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在备课过程中分解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具体贯彻,在评价过程 中反馈强化。没有强烈的大纲意识,不循序渐进,不按教学规律办事,舍本逐末,真正成功的教育是不可能产 生的。
(二)重视教学目标的整合优化,全面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
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长期不懈地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心理素质和语文 基本知识技能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充分挖掘学科潜在的教育功能,正确处理好文 与道、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优化,制订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目标 系列,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课文类型适当地加以落实,使学生受到正确思想的影响、崇高形象的感召,健美 情趣的熏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使学生经过自己对教学的参与,不断改善兴趣 、动机、意志、态度、方法、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进一步落实“双基”,深化语文教改。语文教学的发展改革,万变不离其“基本功”
狠抓“双基”,正是揭示了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是由语文教学的个性特点决定的。多年来的教改实 践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双基”是一个重要原因。轻视字词句这些基本的语言因素,脱 离语境架空分析 篇章结构,脱离具体的教学进程,进行综合性的大运动量训练,结果欲速不达,学生的语文基 本功很差,书写似满纸涂鸦,作文错别字连篇,讲话辞不达意,这样的素质怎能担当得起“四化”建设的重任 ?语文教学应该有语文的味道,切切实实地讲授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坚持精讲巧练。语文教师应该站在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高度,面对现实,审视教改的成败得失,在教学 上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
(四)科学运用学业评价手段,完善形成性测试
没有反馈过程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形成性测试是在小单元教学进程中举行的以反馈的机能为中心的“ 达标”测试。它是师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激发主体精神,进行自我调控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由于人们认识 的限制,在操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试题无的放矢,贪多求全;题型标准化,“选择题泛滥 成灾”(章熊语);结果分析,重视测试分数,热衷于排名次:不善于利用“反馈――矫正”机制,徒耗精力 ,令人痛惜。其实,形成性测试是标准参照测试,必须做到“三要”。一是编制试题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应 紧扣教学目标,对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必须掌握的内容,编制相应的适量的试题进行测试,以便准确了解教学目 标的达成情况,取得可靠的反馈信息。二是选择题型要有鲜明的学科特点。语文是最基础的工具课,是一门知 识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测试的导向功能和反馈功能,应兼顾不同题型,适当增加主观 题的比重,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较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较具体地反映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回答的正 确程度,反映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思维方法和语言材料的组织表达能力,为教师提供比“会或者不会”更多 的信息。三是分析结果要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形成性测试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通过测试获取 的数据本身并不具备教学价值,只有对测试的结果进行认真的统计,切实的分析,进而矫正教学双边活动,优 化教学过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评价功能。总之,语文教学工作者应科学地认识形成性测试的特点与功能, 从而使形成性测试真正成为学生有效地发展自身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助手,使每一位
[1][2]下一页
学生都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
(五)坚持课内外结合,进行开放式教学
现代阅读理论告诉我们,从表达的角度看,语文学习是表达者不断地驱遣自己的生活感受,把“意”化为 “言”的过程;从吸收的角度看,它是吸收者不断调动储备材料,让语言文字的刺激引起表象活动,把“言” 还原为“意”的过程。这种“言”与“意”的关系暗含着一个重要的中介即“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加强与生 活的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不断提高表达与吸收的水平。现在学生阅读感 到为难,写作感到痛苦,关键是脱离生活。课堂是传授知识、培养智能的主阵地,但它的空间毕竟是狭小的, 周而复始的教室、食堂、寝室三角之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会严重压抑人的天性,束缚人的思想,影响其 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阅读缺少生活储备,成为低能儿;写作无源头活水,患贫血症。城市学生的阅读和写 作普遍比农村学生好,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信息源多,见识广。所以真正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端正 教育思想,开展大语文学习活动。
以上五个方面,就是我们面对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所作的思考。我们认为,只有首先在这些方面处理得好一 些,才能使中学语文教学走出误区,进入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从而找到一条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真 正出路。
LOOK AT THE WAY-OUT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TEACHING
FROM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Qin Jianrong
(Hai MEN Middle School,Jiang Su Province)
SYNOPSI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do notcontradict each other.The various disadvantages of the pre-examiningeducation are not the mistakes of the collegeentrance examinationitself, but are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caused by incorrecteduca tional ideology and mechanism of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way-outof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te aching lies in studying intensively thesyllabus, deepening the Chinese reform,carrying on the op en teaching,and brings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g people in Chinese-teaching.
KEY WORDS way-out,pre-examining education,quality education,collegeentrance examination,Chin ese-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作者简介] 秦建荣,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局长助理,中国教育写作学会会员,江苏省中语会会员 。*
河南省地处中原, 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大省。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复杂, 在省内分布着大面积的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全省总面积中, 平地略多于丘陵山地, 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面积的44.3%。据资料显示, 河南省有42个县分布在这些地方, 这也能表明我省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农民生活在这些地区。虽然目前有关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的调查和研究有了一部分的成果, 但是专门针对这些山地丘陵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开展现状, 至今也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调查和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河南省山地丘陵地区的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 寻找这些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特点, 为进一步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寻求对策。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的25个丘陵县、17个山区为主的县的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学作为研究范围, 选择80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 尽可能使这些学校平均分布在这些山地丘陵地区。
2.1 研究方法
2.1.1 问卷调查法
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 广泛征询专家的意见, 以求使问卷的设计更加合理。问卷的设计严格按照问卷设计原则, 对所设计的问题通过“特尔菲法”进行筛选, 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于2010年10月期间对所选择的80所学校 (10高中、70所初中) 的教师及相关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见表1。
2.1.2 访谈法
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和被调查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 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2.1.3 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所得的信息运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 以其为本研究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师资现状特点
3.1.1 体育专职教师人数少, 且有兼职教师
在被调查的80所学校中, 体育教师人数明显偏少, 只有120名体育教师。这和河南省其他的农村中学调研结果相比, 教师人数明显偏少[1]。一小部分的受调查中学只有一名体育专职教师, 但是却要承担全校几百人的教学任务, 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其它学科教师兼任体育教师的现象十分普遍, 据统计占30%。由于上述这些学校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 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所以很难吸引高校毕业生来当地从事教学工作, 导致这些地区中学体育师资的严重不足。本来应该有专职体育教师来担任的教学任务, 却由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杂牌军”执行, 不能因地制宜地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在教学上, 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 随意性、“放羊式”剥夺了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和受良好体育教育的权利[2]。
3.1.2 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
通过对数据的结果进行统计, 发现受调查学校的教师年纪普遍较大, 40岁以上的人群占60%, 而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有20%, 在年龄结构上呈现出脱节和青黄不接的现象。虽然这部分教师精力还比较充沛, 且由于教学时间长, 其中相当部分教师又有着一定的教龄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年龄普遍偏高的现象, 不利于传帮接代的实施。相比较而言, 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太少, 虽然他们的教师履历较短, 但是他们有着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 是将来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力, 由于他们人数较少, 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有不利的影响。
3.1.3 学历普遍较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 高中教师要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初中教师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据调查统计:上述地区农村高、初中体育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70%和85%, 低于2003年全国平均水平[3] (全国普通高、初中专职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75.71%和91.98%) 。除此之外, 在上述初中还有一部分教师的第一学历是中专, 甚至是中专以下的学历, 虽然他们后来通过自学以及函授的方式取得了大专或者是本科学历, 但是他们毕竟缺乏系统的训练, 这些学历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3.1.4 职称结构不合理, 高职称的人数少
在职称结构方面, 不论是高中还是初中, 体育高级教师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其它学科, 高中占3.5%, 初中占3.3%。此调查结果与其他学者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研究结果非常相似, 不论是河南省的调研, 或者是其他省市的研究, 都具有明显的雷同[4]。这也能间接表明, 体育教师在中学中的地位较低, 而学校的重点更多的放在了能够提高升学率的学科上, 不论是资金投入, 还是职称的分布都有很大的偏倚。
3.2 体育教师待遇现状
3.2.1 教师工资及课酬补贴
经过财政改革, 农村体育教师的工资同其它各科教师的工资一样, 不再是由当地乡镇政府发放, 而是由各县或区通过银行发放到个人账户上, 如果教师之间的职称和教龄等因素一样, 在工资方面各科教师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别。但是在体育教师的课酬补贴、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以及业余训练的补偿等方面, 50%的体育教师都认为明显低于其它学科, 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现象, 大大的降低了教师上课以及业余带队训练的积极性, 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学秩序的稳定。
3.2.2 职称晋升受到影响
据调查, 60%的体育教师都表示在职称的晋升过程中受到了歧视和打压, 没能受到与其他学科的同等待遇。这也能从侧面表明中学高级体育教师普遍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造成的, 一切都以升学率来考核一个学校的政绩, 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分布的极大不公,
3.3体育课教学现状
3.3.1 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
在日常教学中, 河南省山地、丘陵地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按照大纲进行教学, 而80%的人群只能部分的执行大纲的教学要求。从实际操作来看, 完全按照大纲教学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实际教学条件限制大纲的实施。因此在执行体育课《教学大纲》的时候, 我们应该和当地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机相结合的进行教学。
3.3.2 教师教案的撰写
据统计, 受调查的所有对象都有自己的教案,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会定期检查, 而一些上级的教育部门在教学评估时也将教师教案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进行参考, 因此受调查体育教师一般都有教案。有60%的人认为, 教案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撰写的, 这也导致教案流于形式, 并不能真正的贯穿于教学当中, 一个本应该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环节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3.3 教师工作量大,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较少
与其它学科相比, 体育教师的人数较少, 有10所初中只有一名体育课教师, 所以他们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 调查显示, 70%的体育教师每周上课达到16学时。
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学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含体育课) 。但是在所调查的农村中学里面, 高中可以完全保证两操的正常进行;但是初中两操正常开展的仅占60%, 只有早操的占20%, 只有课间操的占15%, 两操都没有的占5%。这说明农村初中两操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而课外体育活动更是形同虚设。
3.4 器材场地建设情况
3.4.1 运动场地相对缺乏
在受调查的80所学校中, 没有田径场的有10所;并且受调查的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拥有标准的400m田径场。而其他70所学校的田径场的跑道也主要是200m和300m的, 其中25所学校拥有300m的田径场, 45所学校拥有200m的场地。通过交流知道, 一些学校由于缺乏场地, 学生在日常的体育课中往往是在山间或者田间的小路上跑步, 放羊式的体育课经常出现。相对于占地面积较大的田径场而言, 篮球和乒乓球场地占地较小, 而且成本低, 在这70所学校中, 每个学校都有多少不等的篮球场地和乒乓球场地。其中篮球场地有100块, 乒乓球场地达到300块。
3.4.2 体育器材较少, 使用率较低
篮球、跳绳、垫子、跳箱等器材在受调查的学校都有一定的配备;而足球和排球只有20所学校进行了购置, 但是由于缺乏场地, 这些器材也只能保存在仓库里面。但通过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大部分器材比较破旧, 一些学校的单杠和双杠年久失修, 已经不能使用;二是器材利用率低, 很多新购置的器材都存放在仓库里, 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使用, 而教师日常上课、学生的课外活动是禁止使用的。
3.5 体育教师科研氛围不足
科技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科技成果既是自我评价素质与能力的依据, 也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的尺度[6]。据调查, 只有20%的体育教师近三年内在公开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或者是参加过论文报告会, 另有10%的人申请并主持过课题。虽然个别教师表现突出, 但是总体水平低下。究其原因来说, 60%的体育教师认为学历偏低、自身学术素养较差是导致科研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另有30%的教师认为专业资料匮乏、信息资源不畅通, 不能及时了解当前相关科研的最新成果, 也是导致科研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从当前其它的研究成果来看, 农村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低下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如赖红升[5]等人对河南省农村中学的调查表明被调查教师仅有17.2%的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
4 结论
4.1 河南省山地、丘陵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青年教师占的比例小, 其他学科老师兼任体育教师的现象比较普遍, 同时学历层次普遍偏低, 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人数少。
4.2 河南省山地、丘陵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不被学校领导重视, 待遇、酬劳以及职称的评审都低于其它学科的老师, 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4.3 河南省山地、丘陵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人数少, 导致工作量巨大;而日常教学中起指导作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也不能完全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在大多时候都成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
4.4 河南省山地、丘陵地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投资力度不够, 同时存在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5 建议
5.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受调研的学校中, 教师匮乏是制约学校体育更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 为了推动当地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开展, 学校应该引进更多专职体育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同时, 提高体育教师职称和待遇, 以吸纳更多的人才来从事体育工作。
5.2 加大自制体育器材和自建体育场地的力度
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 我们应该鼓励学校和教师自制一些教学用具, 同时建设一些简易的场地, 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5.3 因时因地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因受场地、器材所限, 各学校的体育教师完全按照教材或者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是不现实的, 所以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而不是完全照搬教材的内容, 只要使学生达到了锻炼身心的目的, 都是殊途同归。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文献资料法对河南省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 河南省山地、丘陵地区的农村中学师资欠缺、体育教师人数少、待遇低, 同时教学水平低下, 缺乏场地器材, 没有科研氛围等现象。并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以促使上述地区农村中学的学校体育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山地、丘陵地区,农村中学,体育,现状
参考文献
[1]石展望.河南省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6 (3) :84---88.
[2]李慕白.河南省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学与管理, 2010, 3:53—54.
[3]翟水保, 陈秋丽.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24 (7) :78-79.
[4]薛海红.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教学与管理, 2006, 11:30—31.
[5]赖红升, 张辉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3 (1) :121—122.
【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出路探析】推荐阅读:
浅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出路10-05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06-13
农村小额贷款问题探析11-17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10-02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2-11
农村中学的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10-12
浅析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11-18
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