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练习课教案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练习课教案(共13篇)

语文练习课教案 篇1

——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研究课

二小:张勤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教学难点:理解图意,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希望别人对你伸出援手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听过或者亲身经历过人与人互相帮助的事情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一幅跟亲人有关的图,这幅图的名字有一个“亲”字,叫做《胜似亲人》。(齐读)

3、理解“胜似亲人”

(“胜”、“似”都有超过的意思。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4、出示图文,明确习作要求。

(读课文的习作提示)

二、仔细看图,理解图意

1、指导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生交流看到内容。

(按从人到物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具体)

3、猜测图中人物关系。

A、在小组内说说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

(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服饰,她们也许是邻居,也许是„„)

B、全班交流。

4、理解图意,用几句话写写图上的情景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5、学生试写片段讲评。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指导图前想象。

(根据刚刚所猜想的人物关系,想一想在这幅图之前,可能

发生过什么事体现她们“胜似亲人”?请你把她们之间可能发生过的事情简单的写在纸上。)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指导图后想象。

师:在这之后,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

四、提示写法、动笔习作

1、再读习作要求

2、介绍看图作文的一般写作方法

语文练习课教案 篇2

在一次市级研讨活动中, 我执教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练习7学用字词句》一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磨课过程中, 我和我的同事们通过一磨、二磨、三磨,让集体智慧充分融合,让教学理念平稳着落,磨出了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 磨出了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和谐着落的理想课堂。

初上:迷失“自我”———一节四不像的语文课

《练习7学用字词句》的内容是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材本身打破学科界线,把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紧密结合起来。编者在书上的文字画旁边做出提示:

瞧,一幅文字画! 你一定能看得出是哪几个字。把相应的字写下来。

发挥想象,将这幅文字画改画成风景画,再涂上颜色。能跟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的画吗?

参照以上提示,教学时我采用以下教学设计:

一、插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书上插图。

2.这幅文字画里藏着许多汉字 ,请你动脑筋想想 ,究竟是哪些字呢?

二、写字练习,感受字形

1.把这些字正确、美观地写在练习7插图中的田字格里。

2.实物投影部分同学的铅笔字 ,评价反馈。

三、理解字义,想象绘画

1. 如果请你把这幅文字画变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你想画些什么呢?

2.把自己想到的画下来 ,比比谁画得最漂亮。

四、连词成句,介绍作品

1.四人一小组 ,组内轮流介绍自己的画。

2.实物投影几幅有创意的画 ,并请他们上台介绍。

五、补充拓展,课外延伸

1.补充出示一些象形字 ,让学生揣摩猜测。

2. 赠送象形字卡片给学生 , 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猜猜是什么字。

第一次试上给备课组的老师们听, 我居然花了50多分钟的时间才下课, 原因是在指导学生绘画的环节耗时太多。大家一致认为:整节课的教学脉络比较清晰,活动比较充实,但是“语文味”欠缺,感觉像是一节美术课。语文教师怎能“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一磨:准确定位———这是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第一轮磨课,我和备课组的老师们反复思考:这些象形字在本册书之前的课文中就陆续出现过,是“熟字”,学生对它们并不陌生。本课将这些象形字再次以文字画的形式集中呈现, 难道仅仅是为了画好后面的那幅风景画吗? 不是! 这是一节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要努力通过这节课教给学生明确的语文知识, 训练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体会汉字的优美。

一、告诉学生明确的语文知识

象形文字是一种会意文字, 通过文字所体现的图形来传达意思。这节课,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并牢记象形字的特点:“一个字就是一幅画。”

1.看图导入时。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老祖先非常聪明,他们用画图的方式把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简练地记下来, 从而创造了象形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 (板书:字→画)

在《练习7》中也有一幅文字画,里面藏着许多象形字,你能找出来吗?

2.课中拓展时。

师:刚才,我们通过书上的文字画认识了很多汉字,知道了一个字就是———

生(接后半句):一幅画。

师:你能认出这些画表示什么字吗?

生 :我认得是 “羊”字 , 因为上面 的两只角 , 就是“羊” 这个字的两个角。

3.变字成画时。

师:对了,一个字———(生接后半句)就是一幅画。

如果老师把这幅文字画改成一幅风景画的话,老师会画一座高高的大山,山下再画一条清清的小河。如果请你来画,你会画些什么呢?

就这样,一节课下来,象形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的特点已深入学生内心。

二、要有敏锐的语言训练意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要着力训练一年级学生“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硬性教学指标。

师:你会画些什么呢?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讨论。 )

第一轮磨课后, 课堂上的语言文字气息果然浓郁了许多,但由于我驾驭低年级课堂的能力相对较弱,磨课时经常出现老师上得投入,学生玩得起劲的现象。面对这群活蹦乱跳的小娃娃,我如何俘获他们的心,是我最大的挑战。

二磨:“目中有人”———学习主体是一年级学生

第二轮磨课,我们特邀了一、二年级的语文教研组长来听课。她们俩有着多年的低年级任教经历,“降服”这群小家伙是手到擒来。她们听完课后指出,我的教学语言缺乏儿童化和趣味性,指向也不够明确。我们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走进他们的内心,从而有效地引领他们。

一、巧妙的语言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言是交流的中介,教师要运用巧妙的语言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我要小施伎俩“忽悠”他们。

1.课前谈话 ,听唱儿歌。

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首歌,名字叫做《粗心的小画家》,想听吗?

(播放《粗心的小画家》视频 )

师:小朋友,你愿意做个粗心的小画家吗? (生齐:不愿意。 )

师:不愿意的小朋友用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学生迅速坐正,师生问好,上课。 )

2.学生写字 ,教师巡视。

师(有意大声表扬某个同学):小朋友不光字写得漂亮,坐姿也特别端正。老师送你两颗红五星。 (其余学生闻声再次端正了坐姿,我窃喜! )

二、形象的语言评价,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 善于创设一些情境,能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使之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1.教师范写生字。

师:在认出的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学生均说是“燕”字。 )

师:“燕”字的笔画最多,而且容易写错笔顺。写的时候,我们先写上面的“廿”字头,这个“廿”字头就像是小燕子的头和脖子;再写中间的“口”,这个“口”就像是小燕子的身子;两边的部分,加起来是一个“北”字,就像是小燕子的翅膀;下面的四点底,是小燕子的尾巴,写的时候四点要分开。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边提醒边范写, 学生边看边书空。

2.实物投影学生的铅笔字 ,予以评价。

师:你把“鱼”的最后一横写得较长,就像是小鱼长长的尾巴稳稳地托住上面的身体;这个“人”字撇有尖,捺有脚;你的“水”字竖钩写在了竖中线上,很挺拔。老师给这些字打上红五星。

第二轮磨课后,我的教学语言多了童趣,多了形象,多了表扬,甚至有些夸张。小朋友们渐渐“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我的心情也随之荡漾起来。

三磨:精雕细琢———育人理念寓于细节之中

第三轮磨课, 我们邀请了由其他学校的省特级教师组成的专家组来听课指导。这次,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了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曾经被当作教学亮点的导入环节也被放大,被观察出了背后教学理念的偏差。

1.老师今天想和我们班的两个小朋友进行一场画画比赛,看谁画得快。

先画一个人,谁快呀? (老师快)

再画一棵树。呵呵,还是老师快。

最后画一个太阳。呀,老师第一,老师三局三胜。

2. 为什么总是老师画得快 ? 因为老师今天用简单的线条,快速突出了事物的形象。我们的老祖先曾用画图的方式把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给记下来, 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哟。这类字就叫作象形字。

3.在《练习7》中也有一些文字画 ,你能猜得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吗?

在此导入环节,我试图采用师生绘画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发现汉字创造的过程。

该教学设计背后的设计意图是: 关注对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让抽象的汉字与具体的形象建立联系, 打通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关系。如“人”,先建立“人”的形象,让“人”转化为一定的词汇———“人”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就这样,从字过渡到词,从词语过渡到句子,再从句子过渡到段落。

专家组对我的想法予以了肯定, 但是对导入时具体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教师让学生参与画画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是陪衬? 是靶子? 体现学生不如教师? ”

我恍然大悟:尊重学生,源于细节。这一轮磨课后,我的导入部分又作了改动。

1.谁是咱班的小画家 ? (指定两名学生 )老师请你们俩到黑板上来画两幅画。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山的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 (山)请你们用粉笔,用最简单的线条来画一座山。

小朋友,你们用一些流畅的直线表现了山的形象,画得真好!你们知道吗? 我们的祖先就曾经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现“山”这个字。

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山”的实物图、象形字、汉字。

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 他们用画图的方式把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简练地记下来,从而创造了象形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在《练习7》中,就有一幅文字画,里面藏着许多象形字,你们能认出它们是哪些汉字吗?

修改后的导入部分,教师既充分尊重了学生,又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亲历(绘画)—提炼(总结)—运用(观察)。通过探究,自然地发现了象形文字表形的特点,水到渠成地正确掌握了识读象形字的能力。

通过三次磨课, 我的最终课堂实践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肯定! 对语文课的准确定位、教学中要目中有人、雕琢每一细节等,是我此次磨课的最大收获。“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教学理念如何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中和谐着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语文练习课教案 篇3

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尤其是阅读教学,可“语文练习课”似乎成了教学的死角。众所皆知,练习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起着重要作用。可是,有的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只讲数量不求质量,甚至在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题海战术;而有的则针对考试“疯练”“狂练”,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负担。我校近日就“如何上好练习课”为研究主题: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教材的挖掘、教学设计的研讨,并人人上好一节研究课。

我们二年级组研讨的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第4单元的练习课——“学用字词句”部分。包括“认识汉字的数字大小写”“学填汇款单”“学写‘附言’”三个内容。从教材内容的安排上看,“认识汉字的数字大小写”部分旨在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读、书写汉字数字的大小写,并会用学会的数字大写为“学填汇款单”作铺垫。以下是笔者一次教学的尝试:

片段回顾:

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张100元的人民币)你知道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是100元,因为人民币上写着“100”这个数字。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再仔细看一看这张人民币上还有哪儿也告诉你它是一张100元的人民币?

生:100下面有三个字“壹佰圆”。

师:你真厉害!我们没学过的字你都认识。

生:我们在一年级的数学课上认识过了。

师:你的记忆真好!真了不起!(大屏幕上出示50元、20元、10元人民币)请大家再睁大眼睛看看,下面几张人民币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现呢?聪明的你一定能看出来。

生:一个个喜滋滋地开始找字。

在接下来“记一记”环节,我们针对大写数字的特点进行了精心设计,课堂生成效果远远超出我们的预设: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这些大写数字笔画太多太难记了,你有没有什么简单又巧妙、让大家看一眼就能记住它们的办法?

生:我发现有的大写数字里有小写数字躲在里面。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你们能把这些躲在大写数字里的小写数字找出来吗?拿铅笔在书上找一找、圈一圈。

生:“贰”“叁”“柒”“伍”“佰”“仟”里面都躲着小写数字呢。

师:哇,你太厉害了!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生:大声读这几个字。

师: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玖”的右边也读“久”,是形声字。

师:你真会学习,我们在识字4中刚了解了形声字,你就掌握了它的特点。

生:我还发现“肆”的左上角有四个横,所以就读“肆”。

师:你真会想办法,这个办法真简单。其他的字,你还有记住它的方法吗?

生:“拾”左边是“手”,右边是“合”,把两只手合到一起,刚好有十个手指。

师:你能根据字形想字义,真了不起!

师:小朋友们真会想办法,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下面就用你们自己想出来的巧办法,读一读它们,把它们牢牢记住吧!

深入思考:

上述课堂,没有花花哨哨的场面,有的是学生的静思默想,有的是扎扎实实的练习。由于考虑了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我们重点在“认识汉字的数字大小写”部分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训练,让孩子在“认一认”“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的环节中达成目标。课堂伊始中,引导孩子“认一认”人民币上的大写数字时我们利用启发、激趣、鼓励的话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投入了新的学习之中,为下面的“读一读”做好铺垫。整个过程学生兴致勃勃,思维活跃,超过了预期的效果。整个语文练习教学,至少在给我们两点启示:

1.练习的核心是学生的“悟。”“悟”是指在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依托,以适合学生阅读思维的文章为重点,树立“教本是例子”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上“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我们采用开火车、对对碰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好每个大写数字、填写汇款单已是水到渠成。只有树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思想,巧妙设计教学,才能发挥文本典范作用,从中得到规律与方法,为学生“搭桥铺路”,促使学生逐步由学会转为会学,形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技巧。

数学练习课教案 篇4

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2.在数学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通过下面题目的练习,师生共同回顾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先指名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填写。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再指名汇报。

二、针对练习

1.算一算。

10-2-5=

3+4+2=

9-1-3=

2+6+2=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3+4+1和2+2+4的计算顺序。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同桌合作完成。

3.看图列式计算。

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

四、拓展延伸

在〇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0。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四第4、5题。

加深对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顺序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不足之处:对于没有见过的题型,学生解决起来有困难。

电路故障练习课教案 篇5

年级:九年级 科目:物理 课型::复习

目标:

1、掌握串联电路的电路故障的一般现象,并能运用现象分析对应的故障电路

2、掌握并联电路的电路故障的一般现象,并能运用现象分析对应的故障电路

3、综合运用相关电学知识形成解决电路故障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准备

1、电路的故障主要有-------路和-------路。

2、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表应当与用电器------联;若跟用电器并联,则该用电器将被-------路,原因是电流表的内阻很-------(填“大”或“小”),相当于一根-----------。

3、使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应当与用电器------联;若跟用电器串联,则该用电器-----(填“工作”或“不工作”),而电压表指针-------(填“明显”或“不明显”)偏转,原因是电压表的内阻很-------(填“大”或“小”),相当于----------路。

二、动手动脑

1.串联电路的电路故障

根据所示的电路图连成实际电路后进行如下操作:

(1)模拟灯L1短路的情形,取一根导线并接到L1的两端,闭合开关,观察现象:

灯L1----,灯L2-----(填“亮”或“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填“有示数”或“无示数”)。

(2)模拟灯L2短路的情形,取一根导线并接到L2的两端,闭合开关,观察现象:

灯L1----,灯L2-----(填“亮”或“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填“有示数”或“无示数”)。

(3)模拟灯L1断路的情形,将灯L1从灯座上取下来后,闭合开关,观察现象:

灯L1----,灯L2-----(填“亮”或“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填“有示数”或“无示数”)。

(4)模拟灯L2断路的情形,将灯L2从灯座上取下来后,闭合开关,观察现象:

灯L1----,灯L2-----(填“亮”或“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填“有示数”或“无示数”)。

小组讨论:

从理论上分析一下为什么回这样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当开关 K闭合后,两只小灯泡发光,电压表示数为4V,过了2min,电压表示数为0,经检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请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

1.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V。当开关K闭合时,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V的示数为9V。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

2.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等于6V,合上开关后 电压表示数为6V。经分析得出,电路中可能发生 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并联电路的电路故障

组内合作:根据所示的电路图分析并联电路的电路故障

你的结论是:(1)当灯L1短路时:灯L1----,灯L2-----(填“亮”或“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填“有示数”或“无示数”)。(2)当灯L2短路时:灯L1----,灯L2-----(填“亮”或“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填“有示数”或“无示数”)。(3)当灯L1断路时:灯L1----,灯L2-----(填“亮”或“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填“有示数”或“无示数”)。(4)当灯L2断路时:灯L1----,灯L2-----(填“亮”或“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填“有示数”或“无示数”)。

典型例题:

例2:、在如图1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K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

图14 针对练习:

三、课堂检测

1.(08连云港)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两只灯泡均发光,两表均有示数。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变为0,电流表示数增大。经检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灯L1断路

B.灯L2短路

C.灯L1短路

D.灯L1、L2均断路

2.(08乐山)如图是小明同学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的实物连接图,当开关闭合时,灯L1不亮,灯L2亮,电流表的指针明显偏转,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A、L1灯丝断了

B、L1灯座两接线柱直接接通了

C、L2灯丝断了 D、L2灯座两接线柱直接接通了

3.7(08哈尔滨)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电路做电学实验时,出现一处电路故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D)

A.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1短路 B.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断路

C.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1断路 D.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短路

四、课后作业

语文练习课教案 篇6

2、提高发现规律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感悟猜想、验证、常识等研究方法。

3、感受数学的神奇与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观察表情

导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观察他的表情怎样?

2、提出问题——旅行箱设置什么密码?

师:事情是这样的:小明将要参加一个夏令营,他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带有三位数的密码旅行箱。他跟高兴,但是他又想了想,万一不小心把密码忘了怎么办?这时他爸爸说:儿子,别着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玩了这个游戏你就知道密码要取什么比较好了,即使是忘记了也能很快的找回来。同学们你们愿意一起玩这个游戏吗?

3、游戏规则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写出三个不同的数字(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三个自己心里所想的不同的数字)把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然后把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减……

二、练习三位数减三位数

师:请同学把自己写的不同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然后把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减,接着把它们的差再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继续相减,按这样的规则,一步一步地算下去,咱们来比一比,看谁在在规定的时间内写的算式又对又多。(建议用竖式,不用横式)

三、发现问题,发现规律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帮助。

1、发现问题——疑惑

算式954-459=495怎么老不停的重复?

2、学生交流汇报

3、发现规律

4、千金难买回头看

5、计算有误的查找原因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四、复习计算多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五、介绍“数字黑洞”

1、出示黑洞的图片

2、理解(解释)黑洞

六、再次练习多位数减法——寻找四位数字的数字黑洞

语文练习课教案 篇7

学情,指学生在某个学习活动中或学习时间内的学习状态。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依据学情分析设计的教学目标,才能符合教学实际,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构建简约、高效的课堂。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存在差异的,有知识经验的差异,有学习兴趣的差异,有认知风格的差异等。如果不进行学情分析便盲目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会存在种种问题,有效教学往往会难以保证。

一、分析经验储备,明确目标

以学定教是教师现在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或有所欠缺,也就是教师要明白学生已经掌握多少知识。只有清楚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教师的教学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我们教研组内教师在正式上“1-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这节课之前,先进行了学习前测(具体测查结果见下图)。我们认为,学习前测是了解学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正是有了这样的学习前测,有了准确的统计数据,我们组内教师在上这节练习课时才明确了方向。通过学习前测,我们可以获知这样的信息:通过之前的新授课的教学,学生已初步掌握运用1-6的乘法口诀进行相应口算的能力,但在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及其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反映在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实际应用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通过对这份学习前测的研究,我们教师不仅了解了学生在学习这节练习课之前的相关经验储备,而且知道了学生在之前的教学中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还明确了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样很有利于我们练习课教学的开展。明确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我们可以在这节练习课中避免重复没必要的练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明确了之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会让我们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的重点,从而让练习课的习题围绕教学重点而展开。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追求科学的教学设计

从“预学查异”环节的学习前测中,我们知道了学生在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是对“2个6相乘得多少”“2×3表示什么”这样的题目容易产生混淆和理解上的错误。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教学片段]

(1)复习乘法的意义——几个几?

师:第一题是“3个6相加是多少?”第二题是“2和6相乘是多少?”大家能不能通过列式计算,比较这两道题结果的大小吗?

师:请大家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帮学生总结: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6×3表示3个6相加,6×2表示2个6相加,所以3个6相加大)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根据乘法的意义,我们可以直接比较出算式的大小。这样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再给3道题你会做吗?

师: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小组4人讨论一下。(一步步让学生说到点上再出示:两个数的积永远大于两个数的和)

师:这样的结论在任何时候都成立吗?(举反例:如6×1<6+1)

师:(PPT、黑板板书对比)现在看来,两个数的积不一定大于两个数的和,我们在下结论之前还要思考全面。

(2)区分“和”与“个”的区别。

师:第一题是“2和5相加是多少?”第二题是“2个5相乘是多少?”请大家分别列式。

出示:第一题为5+5=10,第二题为2×5=10

对比

追问:为什么第二题可以用乘法?

师:“和”与“个”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虽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所以在审题的时候要格外仔细。那再改一个字,你还会吗?(PPT上将“和”与“个”变色区分)

PPT:将“加”改为“乘”(加声音)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列式计算。

汇报。

从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我们对于在学习前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在后续的教学直指之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面对之前的问题不回避。针对问题,我们进行了具体分析,围绕之前学生学习的障碍,科学地设计变式练习,从而巩固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正确理解。

在“预学查异”环节,我们了解到学生在先前学习中的不足和难点,有利于我们针对练习课的教学问题展开重点突破。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中,主要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巩固之前新授课中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另一个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在学完新授课之后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想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先明确问题。在问题明确之后,我们要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思考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学设计要直指学生思维的盲点,促进学生顺利越过之前学习的障碍。

三、了解情感需要,激发学习的热情

数学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力是引起、推动、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原动力,这一动力源于学生内心,与情感因素相关。因此在“预学查异”环节,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准备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和兴趣爱好等特点。

针对二年级学生情感倾向和兴趣爱好的特点,我们在PPT中加入了“哆啦A梦”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除了“哆啦A梦”这一情境设计,我们在教学中还串联了闯关夺“智慧卡片”环节,这一游戏闯关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励着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贯彻这节课的始终。

如果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中,只是将简单的练习题讲授贯彻始终,显然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这在小学低年级的练习课中就更加明显,因为低年级学生很难运用自身意志力去克服种种不利的客观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上练习课之前,先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练习课的学习。

品出“练习味”,爱上练习课 篇8

练习课是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的课堂,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要想让学生爱上练习课,教师在课前还需要做好一些必要的工作。

一、了解练习课意义,更好地设计练习

练习课是新知教学后,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识,从而达到培养技能、形成技巧、发展智力的目的。练习课特别要注意方法多样,避免“练习——讲评——再练习”这类模式。为此,教师首先要明确练习的目的、任务,提出要求,作出示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半独立练习、独立练习,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最后检查练习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及改正措施,并由师生共同进行总结。

二、把握练习课的精髓,走好练习的方向

练习课的关键就是“精”、“练”,即精心讲解,精心选练,精心设计和安排全过程;练习课还要重视一个“练”字,做到勤练与精练相结合。此外,练习的题目要考虑“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

设计练习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要针对教学的目标和重点,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学的重要知识点,要求人人掌握、人人过关,可以设计一些全体学生能够参与的学习活动,如课前同桌或小组合作互相提问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或法则等,教师再通过个别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三、了解练习课的组成,把握好练习的尺度

练习课还有着自己的课型结构特点。练习课要突出“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课,大多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那么,它就包括了下面的几个部分:(1)基本训练;(2)宣布练习内容和要求;(3)检查复习;(4)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包括重点练习、单相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等);(5)综合练习;(6)作业讲评,布置作业。

四、练习课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练习课也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具有一定趣味性的练习,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使学生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如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时,可先创设一个大情境(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举行了一系列的庆贺活动),然后围绕这个大情境进行练习设计,设计如分发糖果、分组排队看演出、参加各类游园活动等一系列有余数除法的习题。

(二)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明确了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就能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学生学习份总关系的三种应用题之后,为了使学生正确选择算法,要进行“求几个几”、“等分除”和“包含除”应用题的对比练习,可以安排三项练习:

(1)老师给三个量,学生编三道应用题。

如:5个人做30套衣服,平均每人做6套。

①用其中两个条件编一道乘法应用题。

②用其中两个条件编一道等分除应用题。

③用其中两个条件编一道包含除应用题。

(2)给应用题补充问题的练习。

(3)给应用题补充条件的练习。

(三)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练习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做到由浅入深,有坡度,环环相扣。下面以“求小数除法中商的近似值”为例,谈谈如何设计多层次练习。

第一层次:基本性应用练习的设计

例如,如果将7.83÷49的商算到小数部分第四位得到的商是0.1598,请按要求写出商的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第二层次:综合性应用练习的设计

例如,已知4.53÷1.5=3.02,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45.3÷1.5:()0.0453÷1.5=()

0.0453÷0.15=() 45.3÷0.15=()

第三层次:创造性应用练习的设计

例如,一个两位小数除以0.6,得到商的近似值是1.4,这个数可能是()。

圆的面积练习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进一步巩固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圆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巩固引入。

1、复习旧知。

﹙1﹚ 什么是圆的周长,什么是圆的面积? ﹙2﹚ 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 怎样计算圆环的面积?

2、导入新课。

二、完成练习十五。

1、出示课本第71页的第2题。﹙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单位名称进行辨析﹚

2、出示课本第71页的第3、4题。

﹙1﹚ 第3题是有关给草坪浇水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自动旋转喷灌装置旋转一周就是一个圆,射程10米就是指半径10米。

﹙2﹚ 第4题是一棵树干的周长求横截面的面积,在计算时,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要求横截面面积要先知道什么?再想怎样通过周长与半径的关系求出半径。

3、出示练习十五第5、8、12题。

这三道题都和圆环有关,第5、12题都是计算环形的面积。

4、出示练习十五第7题。

这道题是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右边是环形的面积;左边是计算图形的周长,可以先让学生描出周长再计算,这样不容易遗漏。

5、出示练习十五第9题。

可以先分别求出外圆的面积和内圆的面积,再将两个面积相减就是铜钱的面积。

6、出示练习十五第10题。

这道题实际就是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其中,长方形的宽和圆的直径相等,就是这个运动场的周长时,注意不要把长方形的两条宽就是在内。

7、8、出示练习十五的第13题。

这道题有两种解题的方法:一是先分别就是出半径变化前后圆的周长担保是多少,再相减;二是先计算直径增加了多少,再将增加的部分乘圆周率。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练习十五第15题。

按比分配练习课教案 篇10

这部分内容包括按比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按比例分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上完“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之后的练习课,是对新知识的熟练和巩固。

教学目标:

1、掌握按比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2、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按比分配的计算方法

难点: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串联情境 唤醒已知

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一些知识,你能说说按比分配这类题目的特点吗?(已知几个数量的比和这几个数量的总和,求这几个数。)那我们一般是怎样来解答这样的问题的呢?

(可以根据比先求各部分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我们也可以先求出一份数,再求相应的各个数量)

看来大家前面学的很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继续一起来解决。

二、实践应用 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口答)

(1)六(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6 :5,男生占全部人数的(),女生占全部人数的()。

(2)学校把 150棵树的植树任务按1:2分给五六年级,五年级分得()棵,六年级分得()棵。

(3)一种青铜是由锡和铜按照3:7铸成的。生产这种青铜100吨,需要()

锡30吨、铜70吨

(4)一种药水,药粉和水的比是5:100,水占药水的()

2.基本练习:

(1)学校合唱队有48人,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3。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阳光小学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从300元中把100元作为数学竞赛奖励基金,剩下200元 按3:2的比例分配给获一、二等奖的两名学生,两人各得多少元 ?

3.对比练习:

一种药水是用药粉和水按3︰100配制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515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2)有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3)用90千克的药粉,可配制成药粉多少千克?

然后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讲解解题思路。

4、延伸练习:

(1)公园里菊花和月季花共500盆,其中菊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1.5倍,菊花和月季花各有多少盆?

(2)把一根长120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它的长、宽、高的比是5:3:2。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和底角的度数比是1︰2,要求顶角和底角各是多少度?

(4)甲、乙、丙三数的比是2:3:4,平均数是12,三数各是多少? 小结:从这几道题的练习中我们发现,在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搞清楚题中要分配的数量是什么,是按照什么要求分配的。从而正确地列式解答。

5.拓展思路。

1、下图表示配制一种混凝土所用材料的份数

(1)这种混凝土的三种材料是按怎样的比配制的?

(2)要配制120吨这样的混凝土,三种材料各需要多少吨?

(3)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180吨,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剩多少吨?石子又增加了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重点讲第三问。

提问:为什么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下一些,而石子为什么增加呢?

六、思考题

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620。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乙数与丙数的比是2:3。求甲、乙、丙各数。

七、体会奥数

三个运输队按运输能力分配搬运612吨货物,甲队有5吨的卡车4辆,乙队有4吨的卡车5辆,丙队有 吨的卡车8辆,求各队运输货物的吨数?

三、小结:

如何上好数学练习课 篇11

关键词激发兴趣;训练思维;化繁为简;情感激励

练习课给人感觉就是做题目,单调乏味,据调查有72℅的同学不喜欢上练习课,教师也往往不重视练习课,不精心准备,大多数按照教材的顺序,按部就班,做一些划分,就粗略地备好课了,或找一些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略作安排也就是一节课了,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致于把练习课上得低效枯燥,难免学生怕上练习课。而实际上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后,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并能把它转化为技能技巧,仅靠新授课的练习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安排一些练习课针对学生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因此上好練习课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谈一下如何让练习课上得高效有趣,如何使练习课如新授课般“完整”、“智慧”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练习课上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发展与提高。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把练习的内容通过故事、游戏或课件等形式表达出来,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增强练习的乐趣。例如:在上圆柱和圆锥的练习课时,我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给每个小组同样大的一大块橡皮泥,让他们分组合作完成捏一个圆柱及与它等底等高的三个圆锥,再捏一个等底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学生有动手的机会很兴奋,都纷纷行动起来,在玩的过程中对“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在等底等体积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联系生活,训练思维,让学生能练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教师要发掘生活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练习设计之中。

如在秋游活动中,每个小组活动经费50元,请你思考这些钱如何合理安排?这是一道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题目,学生们可从不同的角度,如口味、营养、实惠、合理、节约等方面叙述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只要方案合理就可以。这首题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练习,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练习课中能联系实际,巧妙出题,加深思维训练是上好练习课的基础。

三、灵活运用、化繁为简,让学生精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课的依据。要想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我的做法是根据学生实际,强化主干练习,删减繁琐内容,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化繁为简。这是上好练习课的关键。

如:在设计解方程的练习时,可以设计这样两组习题:

A组:2X+6=21.6 0.2X-5.6=1.6 78-1.6X=14

B组: 0.3X-0.4×3=2.19.2+0.2X=21.842.4×( )+1.4=8.6

学生根据对当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灵活选择题组,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如还是在圆柱和圆锥的练习中,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道综合题: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19.2平方米,高是1.5米.

(1)如果每立方米沙子重1.7吨,则这堆沙子有多重?如果派载重量是4吨的汽车来装运,应派几辆?

(2)用这堆沙子在8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通过本题的练习,沟通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联成珠,结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取得举一反三、以一题带一串、以少胜多的练习效果。这样既复习知识又灵活运用知识,因此表明精练是提高练习课效率的有效途径。

四、分层评价,情感激励,让学生乐练

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练习课上,这种差异表现得特别明显,不仅在做题速度,语言表达,而且情感体验也迥然不同。一堂练习课优等生发言机会多多,受表扬多,心中十分愉快,而后进生往往机会少,屡有失误,沮丧着熬过一节课。面对着由这样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我们不仅要承认个别差异,而且要尊重个别差异。不是搞“填平补齐”“一刀切”,而是要分层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乐于上练习课,这是练习课成功的保证。

总之,要上一节高质、高效的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需要教师精心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练习,组织教学,及时总结,做到“情趣”并茂,又要拿捏分寸,其难度不亚于备一节新授课。但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浇灌,练习课这片绿洲一定也能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1]周建平.优化数学练习设计的探索[J].中小学数学,2001(3).

从一节练习课谈起 篇12

我听过这样一节四年级的练习课, 其中一道题的题目是:“将下列词语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并选两个词语造句。”教师是这样处理写词语的环节的:先让男女生分开读词语, 之后让学生写词语。笔者认为, 题目要求写词语, 掌握词语是前提, 其次要求书写准确工整, 再者还可有书写美观的更高要求。对这道题的教学, 教师可先让不同的学生读一遍词语, 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词语, 写时可以有这样的要求:“写字姿势要正确, 看谁写词又快又准确!”针对小学生词汇量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和书写质量较差的普遍现象, 课标提出加强对学生识字写字的训练。加强写字不仅只在写字课上, 应时时处处皆落实。

接着, 教师从生字中选取了“直”进行了教学。毋庸置疑,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这个字已经不是难点。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段确定教学的重点, 比如应将“滔滔不绝”的“滔”的书写作为教学难点。作为教师, 通过平常的读写练习, 应该对学生易错、掌握不扎实的字词心中有数。教师只有紧密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 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个环节是用两个词语造句, 其中一个词语是“不容置疑”。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造句时, 多数学生写的是参考书提供的样句, 等学生写完, 这道练习的教学就算完成了。

笔者认为, 这样处理不妥。首先, 学生主要是对“不容置疑”这个词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 所以出现原封不动抄袭句子的情况。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口头造句, 这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非常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多说几个句子, 在说的过程中老师一边纠正, 一边指导运用, 力争使学生达到深入理解词义、灵活运用词语的目的。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造句就是对词语的运用。运用是新课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用”是学的终极目标, 运用是“根”, 运用是“本”, 运用才能接地气。通过运用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 才是科学合理的学习词语的方法。

其次, 造句的千篇一律只是完成了一项作业, 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应着力于开启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自身入手、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进行词语的运用。如:“伊伊伊同学在班里的写字水平是不容置疑的。”“他的诚实品质是不容置疑的。”班里读课文好的、作文写得棒的、数学学得好的, 只要具有优良品质和良好习惯、值得他人学习的, 都可以通过这个词语从正面来引导学生。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含义, 也能够将所学词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课 新课标教案 篇13

课本19页至21页练习五第3至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1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是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上一篇:政府绩效管理案例下一篇:上海逾期领取会计职称考试合格证书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