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面试试讲题目(精选10篇)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初中地理《“亚细亚”和“欧罗巴”》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掌握地理位置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自豪感,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难点】
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新课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猜一猜视频中展现的景观都在什么地方?(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视频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过度到亚洲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通过阅读图6-1亚欧大陆轮廓图,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回答。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东经160度。
2.通过阅读教材,提问“亚细亚”和“欧罗巴”的含义。
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 的地方称“欧罗巴”。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分别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名称。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3.学生通过阅读图6-1亚欧大陆轮廓图,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分小组讨论分享,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2)半球位置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3)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来说明。
(三)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相互交流分享观点: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作业:课后请同学们利用学习亚洲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尝试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是什么?
四、板书设计
面试是一个立体展现自己的机会,相对于笔试的平面展现,面试更加的考察一个人的综合能力,那么英语试讲面试具体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搞懂教材结构,制定复习策略
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所要讲的东西,即教材。
下面主要针对初中英语为大家分析一下,大部分地区采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初中人教版教材分为5册,7年级和8年级分别是上下两册,9年级全一册,7年级每册9个单元,8年级每册10个单元,9年级公14个单元,在这些单元中,每单元分为section A 和sectionB 两个部分,大家对教材有这样的分析和了解,就不会觉得5本书放在那,不知道从何入手。
初中部分,我们以听说课为主要课型进行突破,辅助以阅读课的课型。大家翻看手中的教材section A 部分1a -1c,2a-2d部分,一般都是以一些听力和对话来展现的,那么这种类型的部分,我们把它设计成听说课,同样sectionB部分1a-1f,2a-2c部分也是可以设计成听说课的,那么一些以稍长篇幅短文的形式出现的,我们设计成阅读课。
四部曲模式与PWP模式
现在我们既然知道了初中部分我们设计成听说课和阅读课,以及哪些部分可以设计成这两种课型,那么这两种课型是如何设计的呢?
我们可以按照传统的四部曲模式进行设计,即
- lead in
- presentation
- consolidation
- summary
- homework.
也可以采用PWP的模式,什么是PWP模式呢?
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
- lead in
- pre-listening
- while-listening
- post-listening
- summary
- homework.
PWP模式下的导入设计
以PWP模式为例,当然,导入部分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吸引人,二是与本课题相关联,
这两点是导入部分必须要保证的,也可以说是需要达到的目标。
lead-in 想要达到恰当而生动的.导入,需要大家平时的积累,更需要仔细学习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主要讲解了什么,才能发动头脑风暴,去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
pre-listening 那么在听前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背景信息,扫清听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这一部分可以采用讲解教材知识,或是预测,自由讨论,头脑风暴,看图预测等一些形式。
while-listening 那么听中就是通过听的方式输入本课功能句,学习句型,达成知识目标。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部分,泛听和精听,那么在这两个步骤中,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首先在泛听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听后为听力材料选择合适的标题、为听力材料写概要(就是书面的形式对听力材料进行概括)或者做一些话题匹配即出示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多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匹配训练。
在精听部分我们可以将信息图表化,做判断对错、回答问题,或者做一些听写练习等等。听后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复述或转述所听内容,总结要点。还可以做一些开放性的活动,即短剧表演或角色扮演等等来进行巩固和提高,这样呢,课程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设计完成了。
但是要想在考场上发挥的更好,甚至在以为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需要大家勤于积累,多多思考,多做准备,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挥洒自如,并且在工作时游刃有余。
之前我跟大家分享了初中地理《日本》的说课稿,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教师招聘的面试中另一种重要的存在——试讲教案。
试讲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师依据课题所作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案是考察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是教学设计最核心的部分。试讲教案一般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下面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学信教师考试v中的一篇试讲教案——初中语文《女娲造人》,希望可以对于要考教师的小伙伴们有一点帮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二)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2.新课讲授
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及女娲的形象。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就已经出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平庸的人只是女娲用绳子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袁珂写的《女娲造人》比《风俗通》对女娲造人的描述丰富许多,作者补充了哪些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
(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3.师生互动
师:你最喜欢作者补充的哪一部分?说说为什么。举例:
(1)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2)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
学生圈点勾画细节描写,具体分析女娲形象。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喜欢内容加以评说,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娲形象以及人类被造出来之后的欢乐喜悦之情。
神话是古人创造的。本文的作者袁珂补充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方法,并作了丰富精彩的描写,这都源于他的想象力。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任选其一,摆脱袁珂想象的情节,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娲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
《风俗通》中说:“故富贵者,黄土人;凡庸贫贱者,引縆人也。”你如何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风俗通》──理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读古书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神话是古人因当时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等的产物,如今人类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更科学的探索和结论,为什么这些神话依然流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
教师引导学生:
(1)神话中构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实世界的反映,蕴藏着历史的真相,表现着精神的追求,让人们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例如神话中有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2)神话本身容易引起人的兴趣,蕴含着瑰丽的想象、丰富的文化等,给人艺术的审美享受与深刻的启迪。
(3)神话是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鲜明,读来亲切感人。例如盘古的英雄形象,女娲的母亲形象,精卫填海的斗士形象等。
4.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进行人性化的扩写。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姮娥奔月》)
(3)拓展阅读。课外阅读:袁珂《盘古开天辟地》,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四、板书设计
五、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大胆新奇的想象,并且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读古书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初中语文《口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描写的主要场面;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2.通过品读文章,学习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并且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领悟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1.提高古文阅读能力,通过品读文章,学习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并且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2.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领悟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说唱表演,学生欣赏。
总结:从古代开始,我们已经有了类似的表演----口技。口技是一种传统技艺,表演者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同时借助一些简单道具,模仿出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在林嗣环的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把你认为难读的字词圈出并注音。(口译课文,质疑问难)2.主体部分根据口技表演的声响特点可分为几个场面?你能各用一个形容词概括其声响特点吗? 预设:口技表演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场面:梦中惊醒、渐入梦乡、失火救火。(三)深入研读,赏析手法
1.小组讨论,思考:三个场面中,作者分别描摹了几个声音,声音是如何变化的?写出场面的特点如何?
(分三组小组讨论)2.重点思考:文章的重点是描写声音,为什么反复出现观众的反应?有什么作用?(引出侧面描写,是为了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3.文章开头结尾两次写到了表演道具,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侧面反映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入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一个人口中。)(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根据口技中正侧面结合的手法,谈谈你看电影或者演出时的场景。(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本文所学文言知识点。
作业:①课下每个语文学习小组搜寻一种中国传统技艺,下节课课前集体分享。
②本文出现了很多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词语,课下整理记忆。
四、板书设计 略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初中信息技术《编辑表格》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表格,能够对表格进行修改编辑。【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学会表格的合并过程并能独立地对表格进行编辑。【过程与方法】
感知表格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合并单元格的基本操作。【难点】
能够对单元格进行合并和调整。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各种表格,让学生观看,由此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表格的制作方法。老师这里有几张电子课程表,大家来欣赏一下。(老师展示出几张表格)同学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做出这样美观的表格呀!我们之前已经学会了如何插入一个新表格,但是要想做出漂亮的电子课程表,这一点还远远不够。那么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编辑表格》。
环节
二、新课讲授 1.选取单元格(演示)老师先将操作过程演示一遍:
第一种方法:首先用鼠标将光标移动到指定的起始位置;按住Shift键;再将
光标移动到结束位置。
第二种方法:鼠标拖拽法。
学生认真观看操作步骤,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我们想选取不连续的单元格,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操作尝试,按住CTRL键,可以选取不连续的单元格。2.合并单元格
请学生回答如何合并单元格,老师总结操作步骤:(1)右键单击选取单元格;(2)在右键菜单中单击“合并单元格”。请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单元格的合并。分小组自主探究学习。3.拆分单元格
如何将一个单元格拆分成两个或者多个单元格? 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尝试操作。
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并请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演示完毕后,老师进行点评并归纳操作要点:(1)将光标移动到要进行拆分的单元格;(2)右键菜单中单击“拆分单元格”,弹出“拆分单元格”对话框;(3)选择要拆分的“行数”和“列数”,单击“确定”。环节
三、巩固提升 任务1:插入、删除行与列
如何在已建立好的表格里新插入一行(列)或多行(列)? 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尝试操作。
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并请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演示完毕后,老师进行点评并归纳操作要点:
(1)插入操作:右键单击单元格弹出菜单,在“插入”子菜单中单击“在左(右)侧插入列”或“在上(下)方插入行”。
(2)删除操作:右键单击单元格弹出菜单,单击“删除单元格”,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删除整行”或“删除整列”。
环节
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单元格合并的操作方法。在课后,希望同学们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尝试制作一张漂亮的课程表。
四、板书设计
1.把字句教学
要点一:把字句意义及作用。要点二:把字句句型结构的特点。要点三:恰当的例句与错误的用法。要点四:如何在把字句中添加其他成分。2.被字句教学
要点一:被字句的意义及作用。要点二:被字句句型结构及特点。要点三:恰当的例句与错误的用法。要点四:如何在被字句中添加其他成分。3.比较句教学
要点一:比较句的不同句型结构。要点二:用特殊的教学方法解释比较句。要点三:中英比较句的对比。要点四:使用比较句时的常见错误。4.词义辨析(五选三)
担心—着急 经验—经历 换—改变 培训—培养 职业—事业
要点一:不能直接翻译。
要点二: 用恰当的例句配合辨析(每个词至少两个例句)。要点三:尝试通过对汉字的分析强化词义辨析。
5.j q x z c s的发音教学
要点一:明确发音部位与方法的异同。要点二:清晰、简洁地归纳发音步骤。要点三:灵活多样的操练方法。6.介词“给”、“为”“替”的区别 要点一:清楚这一组介词的基本功能。要点二:通过例句解释其异同。
要点三:用特殊方法解释“给”的语法功能。7.“可”字的用法归纳
要点一:依词性不同进行清晰的归纳。要点二:配合恰当的例句加以解释。要点三:全面归纳,不得遗漏。8.汉字解读:阴、阳、早、有、朋友、本 要点一:有正确的依据,不得穿凿附会。要点二:结合“六书”分析造字法。
要点三:解释“阴阳”、“朋友”的文化内涵。
9.关联词教学:既然...就„、不但不(没)„反而„、宁可„也不„、宁可不„也要„
要点一:清晰地解释这组关联词的语法功能。要点二:结合恰当的例句进行解释。
要点三:用特殊方法解释“不但不(没)„反而„”的特 点。
10.简要说明孔子思想的内容及特点 要点一:至少说出三个方面。
要点二:对孔子思想内容的说明基本准确。
要点三:能结合个人观点对孔子思想的特点进行描述。
复赛评分标准 满分100分
一、知识点讲解准确、层次清晰(30%)
二、仪态端庄大方、肢体语言适度(5%)
三、声音洪亮、普通话发音标准、无口误(15%)
四、有创造性和个人独特的观点(30%)
五、互动性强,有感染力(5%)
六、演讲内容能涵盖所有要点(10%)
课标要求
1.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2.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第一框“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及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商品的涵义
(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3)理解货币的本质
(4)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5)理解纸币的涵义及优点
(6)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公平竞争等意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难点:(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买东西,我们拿什么买东西呢?钱。钱是俗称,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2.进行新课:
一、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板书)
(一)商品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钱也就是货币买我们需要的东西,比如同学们需要的书、本、电脑,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商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和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1.商品的涵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教师活动: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呢?我们买东西要考虑哪些因素呢?所有这些因素用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在购买一件商品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该商品应是我们所需要的,其次是该商品质量好,价格便宜,可以用成语概括为物美价廉。这就涉及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板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生活中,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不是从古到今人们都用货币购买商品,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货币的有关知识。
(二)货币(板书)1.货币的产生(板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归纳: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1)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当时的交换非常偶然,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物品品种很少。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难度也越来越大,经常出现“教材P4探究活动二”所描述的情况。
(3)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人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这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被称作“一般等价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如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
(4)但问题又出现了,如贝壳,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方便;牲畜会老,会死亡;布帛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方便。后来,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概括为: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副板书)
从货币产生的过程我们可得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
教师活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为什么那么神奇,可以换回我们需要的任何商品呢?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了解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货币的作用。我们通过设计一个情景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请同学们假设一下,七年后,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每个月工资2000元。在你努力工作了一个月后,你拿到了你人生的第一笔工资2000元,说说你的打算?
【学生答1】交给父母。
【师点评】这类同学是很典型的中国式孝顺子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他们一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学生答2】自己放家里存起来,以备需要。【师点评】这类同学应该是对生活很有计划的人,相信他们的人生道路会在平稳中前进,但要注意钱的安全性。
【学生答3】买一点股票,开始投资实战。
【师点评】这类同学很有投资头脑,相信在生活中能抓住属于你的机会。
【学生答4】到市场享受用自己赚来的钱购物的乐趣(为家人和自己买礼物)。
【师点评】这类同学是生活的乐观派,也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问题】 如果你准备用工资去市场购物的话,那么你到市场买什么?大概花多少钱?
【学生答4续】300元给爸爸买一块手表,200元给妈妈买件衣服,100给自己买一件衣服,还剩1400元。
【问题】如果你在离开市场时,又发现了一个自己梦寐以求的笔记本电脑,标价3000元,你怎么办?
【学生答4续】下个月再买;如果有信用卡,现在就可以先透支1600元,下个月再还钱„„
老师归纳: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在同学们的这些选择中货币分别发挥了它的什么职能:
(1)2000元作为财富保存起来是货币的贮藏手段。
(2)购买股票,300元买手表,200元给妈妈买件衣服,100元给自己买一件衣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货币的流通手段,需要现实的货币。
(3)标价3000元是标明笔记本电脑价值大小,是货币的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
(4)工资2000元、透支1600元,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有时间差,是货币的支付手段。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交易范围越来越大,慢慢超出了国界,这时货币产生了另一种职能,即世界货币。3.货币的职能(板书)(1)基本职能(板书)
1价值尺度:A.含义 B.价格 C.观念中的货币(板书)○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教师活动:金银为什么能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学生讨论。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2流通手段:A.含义 B.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公式 C.现实的货币(板书)○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总结: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活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教师活动:在此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6探究活动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没有买回来的实力。卖不出去的商品达到一定程度,商品所有者就会破产倒闭,因此,人们把卖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够卖出去。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要有诚信意识,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否则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团)。
教师活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不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2)货币的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板书)大家可以看书,自己了解一下。
教学过渡:既然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三)纸币(板书)
1.纸币产生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金属货币也出现了一些缺陷,于是代替金银行使流通手段职能的铸币出现了,后来又产生了纸币。由于纸币制造成本低、便于保管、携带和运输,所以纸币成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教师活动:为什么小小一张纸币有这样的功用?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这主要是因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也就是说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
2.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板书)3.纸币的发行量
教师活动: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那么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能不能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钱不值钱”了,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相反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想买东西,可手上没钱,造成通货紧缩。这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4.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页的相关链接,说明假币有什么危害,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归纳:对国家而言,假币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人民币的声誉,制约了人民币进一步走向世界;对个人而言,会使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四)正确对待货币(板书)教师活动: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万能的,能够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真的拥有了金钱就拥有一切吗?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快乐、健康、自由、亲情、友情、幸福等,都是用金钱无法真正买来的。
教师活动:那是不是“金钱就是万恶之源”,不断在引诱人们跳入邪恶的深渊,所以我们不应该拥有金钱呢?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当然也不是,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金钱,有句话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是这些钱必须通过我们的诚实劳动依法取得。当你有钱的时候,不能任意的挥霍,凡事要有“度”,要用钱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五)电子货币(板书)
教师活动:如果我们到市场购买大量东西,除了携带大量现金外,是否还有其他付款方式?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信用卡、支票、汇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账业务。3.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从货币的起源入手,共同探讨了货币的本质、职能及纸币、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通过以上对货币神秘面纱的逐步揭开,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货币的基础上,合法地获取它,合理地利用它,做金钱的主人。教学体会
我们统考地区试讲的时间为10分钟,要想利用这么短的时间将45分钟的内容完整讲完是不可能的。那么,就需要我们考生合理的安排时间,抓住重点,主次分清。抓住题纸上面给出的知识点,将呈现出来的知识点讲解清楚即可。考生不应该为了过于表现完美的自己,为了面面俱到,最后导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完一节完整的课。超时会对考生的面试成绩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
2.至少有两处互动环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定要设计互动环节,而且至少应该有两处。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自己。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上课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会用到一些教学用具,但考生在面试过程中基本上是不准备教具的,这就需要考生在面试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利用实际物体进行讲授。比如讲授数学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就可以利用粉笔盒进行演示,这样课堂效果更加生动,也能给考官留下好印象。
4.内容+(语言、体态、板书)=教学效果
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寓意,有什么教育意义)散文诗等一般都具有朴素明朗的口语文体,深入浅出的诗性深度,浅出易懂的道理。散文诗等都具有“诗情画意、短小精悍、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精炼,寓意深刻含蓄”的特点,往往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向我们展示或揭示一个……过程、画面或道理。对于诗歌,教师应关注作者在声、形、色等方面的描写,以及是否具有光感、动感等,语言是否富有韵律节奏的美感,因为这些描写,会使诗歌更加具体形象生动,相关词语就会成为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2.说目标:(认知、情感、能力三维目标)
参考目标:
A.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语言,体验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B.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学习用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C.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像,激发幼儿亲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D.学习仿编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
E.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表现主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重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分析:通过前期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帮助幼儿梳理知识,从中理解作品内容,感受其优美的意境和语言。
难点: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分析:因为中大班幼儿虽然有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理解和想象力也比较丰富,但只停留在散文诗的内容上,对其丰富内涵的理解还比较缺乏,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就成了活动的难点所在。
4. 说准备:
知识准备
分析: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使得幼儿在活动中能得以充分的理解、体验,在与同伴的讨论交流中,能自主、大胆、快乐地表达。
物质准备
分析:物质材料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提供这些物质材料旨在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活动提供条件。
5.语言活动基本流程参考:(重要环节的教学方法、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一、试讲者的形象准备:
1、着装;
2、姿态
3、礼仪(鞠躬和站位);
4、语言
二、明确有关试讲的七个问题
1、明确试讲和说课的区别:
(1)目的不同:试讲是幼儿会学;说课是听者能懂。
(2)内容不同:试讲教什么?怎么教?;说课为什么这样教?。(3)对象不同:试讲的对象是幼儿;说课的对象是同行或者领导。(4)形式不同:试讲展示的是师幼互动;说课是解说、独白。
2、试讲的含义:
试讲是对面试者的口语、形体语言、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思想、技能和基本功(弹唱、讲故事等)的全面展示。
3、试讲形式:
(1)真实课堂(有生试讲):有幼儿和评委的场所,面试者要做到:能调控、善应变;过程全、逻辑情;一课时、控节奏。(2)模拟课堂(没有幼儿):无幼儿有评委,面试者要做到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控;知识点的教学;要把幼儿活动演示出来,注意眼神和语气的运用,有现场感;注意环境是理想的,如果没有教具,假设它是存在的,把它演示出来。
4、特征:(1)实践性。
(2)完整性(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3)虚拟性(演出来)。
(4)预设性(目标、过程的准备)。提示:没有相关实践的人,要多看一些实践性的视频。
5、误区:
(1)目标泛化(吧目标说清楚,要有操作性);(2)无可操作的设计(和说课一样描述性);(3)忽视师生双边活动;把握不好教学时间。
6、注意事项:
(1)讲课要有激情;(2)多媒体(简笔画)(黑板)等材料的使用;(3)试讲中有提问,有停顿,有回答,有反馈;(4)能体现幼儿的活动(游戏、讨论、操作),要作出指导和观察的样子;(5)尽快切入重点(开始部分不宜过长);表情动作要自然。
7、了解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的特点,具备教学技能和备课方法。
三、试讲抽到题目后的准备工作:
1、教学准备:
(1)熟知教案,通过对教案的理解、对教案进行完善和调整。(2)教具设计要新颖,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3)教师要切身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4)为幼儿提供了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教学环境
2、教学设计:
(1)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新颖。
(2)突出重点难点,大胆探索敢于创新。
3、教学组织
(1)情绪要饱满,积极向上。
(2)教师教态具有亲和力,语言的表达要儿童化,肢体语言形象生动。(3)要有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对幼儿的驾驭能力。
4、教学指导
(1)讲解大方自然,声音洪亮清晰明了。
(2)示范科学规范,做示范的位置和角度让幼儿一目了然。
5、活动效果
(1)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教学过程生动有趣,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3)有适合的活动延伸。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题目】推荐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面试试讲01-09
初中地理高中地理衔接12-25
初中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09-10
初中地理集体备课05-26
初中地理亚洲教案06-11
初中地理教材分析07-15
初中地理复习计划09-20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11-10
初中地理气候提纲11-24
初中地理备课总结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