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敬佩为话题的高三作文(精选14篇)
外祖父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他那高高的鼻梁下边挂着一副老花眼镜,堆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外祖父从十几岁起,就从事修鞋工作。他长年累月地干活,左手的大拇指已经弯曲变形,并且布满了老茧。
外祖父修的鞋既美观又耐穿,所以从早到晚,顾客都源源不断。
一天,暮色降临。有一位顾客气喘吁吁地跑进我家,对外祖父说:“您这儿有我一双鞋,现在紧急需要,明天早上能给我吗?”祖父听了,爽快地说:“行,没问题!”到了深夜,全家人早已入睡,而我却翻来覆去也睡不着。披上外衣,我大步流星走进了客厅。咦,外祖父房间的灯怎么还亮着?我心想:这大晚上的,外祖父怎么还不睡下?强烈的好奇心使我的手轻轻地推开了外祖父的房门。只见他正坐在床沿上,手里拿着只鞋子,借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线地缝着。老花镜滑了,他用手提了提,又继续缝起来。外祖父只披着一件单薄的旧衣衫。不知过了多久,最后一只鞋也缝完了。我以为外祖父要睡了,不料他突然朝门的方向走来,我猛地一惊,撒腿就朝房间跑去。外祖父径直走到我的房间里,给我盖了盖被子,最后才离去。这是,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鼻子酸酸的。
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伸了个懒腰,去找外祖父。推门而入,床上空空如也,被子早就被掀开了一角,床上也没有任何的温度了。而此时,外祖父正坐在院子的椅子上,仔细的缝着鞋子。一个青年人走了过来,问:“我的鞋子您修好了吗?”外祖父笑了笑,像个长不大的大小孩,说:“当然修好了,看,合你意不?”青年人看他的鞋子变得崭新如初,很开心,给了外祖父10元钱,就匆匆走了。“喂,等等,还没找钱呢!”外祖父在院子叫到。但那个青年人头也不回一下,估计是没听见。外祖父没办法,只好追了上去,直到亲手把钱递给了他才放心的离去。这样的事,数不胜数。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一、课前准备
老师根据阅读训练的需要拟定一个话题,给出大概的字数要求,然后让每个学生去找一篇相关的文章。根据职高考考试的难度和阅读材料的类型,笔者通常会把主题划分为以下类别:人物类、动物类、说明文类、议论文类、幽默故事类、寓言类、科普类。
学生选好文章后在小组内比较,共同选定一篇小组内认为比较好的文章然后交给老师审阅。老师在六至八篇文章中选定三到四篇作为本节课的阅读材料,随后通知推荐这几篇文章的小组做好在课堂上讲解的准备。从一节课的容量来说,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完成四篇的阅读,基础较差的班级可以酌情减少篇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学生参与课程的准备,对该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又保留期待。实际上在准备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已经不知不觉中至少学习或者接触到六到八篇文章。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指的就是这样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活动(warming up exercises)或者叫热身活动,其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谈论图片、提问回答、现场表演、歌曲、故事、笑话、谜语等形式,当然所选形式要为本课教学服务,要与本课阅读的主题密切相关。对职高学生来说,建议围绕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词汇来开展各种准备活动以导入随后的阅读主题。
第二步:阅读(Reading)。当学生的思维都集中在文本内容上时,可进入第二步。首先让学生阅读他们挑选的其中两到三篇文章,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
阅读过程既是知识、信息的获取过程,又是能力培养、方法指导的过程,是阅读课教学的关键。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技巧,因此阅读可分三步进行:
1.掃描阅读(scanning reading)。其目的是通过快速阅读使学生获取各段大意,从而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这里,必须同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英文的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总分、分总、总分总以及无中心类。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四种结构,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略)。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明显提高,准确度也不断上升,这一方法操作方便很奏效。
2.细节阅读(Careful reading)。这一阅读过程是使学生获取重要细节的过程,一般要求学生抓住最能说明本段大意的关键词(keywords),尤其是本文的主题。通过细节阅读之后,学生对本段(篇)已达到粗中有细、大中有小的程度了。
3.精读(intensive reading)。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细节,能够准确地定位,找准答案。
第三步:表层检测。当学生采用以上三种形式的阅读之后,学生到底获取了多少知识信息?可采用第三步来进行表层的检测。
检测一般情况下应该由浅入深,因此首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进行表层测试。如对阅读材料内容的提问、填有关细节的关键词、完成单项选择题等,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笔者在课堂上通常会让学生完成文章本身附设的题目,一是题目本身设置以及比较合理,没有必要再加工;第二是两到三篇文章的阅读题目量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增加。这样,即使其中一个小组不需要做他们小组选的文章,那么每个人也至少要完成两篇阅读材料里面的题目,训练量是足够的。
完成检测题之后,老师抽查,然后学生交换答案进行互改。推荐文章的三个小组讲解题目的答案及文章的疑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讲的学生还是听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且每次课上去讲的同学很可能都不一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步是深层次的检测。笔者通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根据职高考的要求选择相关话题的阅读材料,把附设的阅读理解题删掉,然后让学生自己创设阅读理解题并按职高考的要求设置四个选项,问题内容可以是关于段落大意、全文大意、文章题目、细节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见解等方面,总之参照职业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考试的标准来创设题目。学生出完题目以后展示给全班,大家交叉完成题目。
第五步小结学生完成自己出的题目以后,老师展示原本材料附设的题目,让同学们进行比较。如果与原本的题目相同或者接近,同学们会很兴奋,有成就感,如果完全不同或者偏差太大,同学们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差距。
通过这种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性、创造力和判断力,同时老师又可以了解学生对材料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这样的阅读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阅读的步骤、检测的过程都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阅读过程和测试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将比以前有明显提高,尤其是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博伦职校)
老奶奶总是微笑着拿报,麻利地找钱,让我感到非常和蔼可亲。不管严冬酷夏,雨天老奶奶穿着雨衣,用塑料袋盖住并压上小石头,继续卖报,冬天,远远望去漫天飘舞的雪花,老奶奶已成了雪人,可仍然不愿离去。
有一天,我经过报摊时,很奇怪,没有看到老奶奶,卖报的地方显得格外空旷寂静,只见地上铺了一张大白纸,四周用小石头压着,白纸上写了好多字,我好奇地走过去看,想解开老奶奶没来卖报之谜。只见上面写着:“我老伴去世了,停卖两天,后天正常卖报,耽误大家看报了,敬请大家原谅。”我看后眼泪顿时模糊了双眼,心想:老奶奶失去了她的老伴,在最最痛苦的时候,还想着别人,敬请大家原谅,多么好的老奶奶呀!我肃然起敬,老奶奶的身影渐渐地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越来越高大……
老师的学识是极渊博的,虽然只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可她却好像什么都会。语文方面,她讲课时出口成章,字字珠玑,句句妙语,引领我们进入博大的语文世界;英语方面,她也十分在行,语法句型样样拿手;数学方面,她同样毫不逊色,为我们讲解题目解决疑难;同样,生物,地理她也毫不松懈。记得有一次,一道生物题可把大伙难住了,我们习惯性地去找李老师,只见李老师接过书,单手托腮,双眼微眯,沉思着,几分钟后,她眼中便会闪过惊喜的光,开始教我们题目,我们不懂,她也不厌其烦地继续教我们,直到我们弄懂为止。
老师对待学生十分认真负责。哪怕是一些在为我们看来不以为然的错误,李老师都要教育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我们心服口服。每次听到有谁任务不过关,老师就会立刻把他们叫到办公室,给他们灌一大碗“心灵鸡汤”。记得有一次,我默写错了一个标点符号,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本以为经过我的一番解释,老师只会让我下次注意一点。哪料,老师并没有“放过”我,您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正是因为你比较优秀,老师对你,你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高。“细节决定成败”啊。老师,您对我们的认真负责令我敬佩。老师在工作上是一丝不苟的。她为了提高课堂的质量,让我们能更好地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每天备课到深夜,她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正因为老师的工作态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所以我们谈起她都会由衷地赞美。老师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老师如一场春雨,用知识的雨露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老师如一缕清风,用知识的清凉带去我们学习的困乏,老师如……
中国古代手工业非常发达,工匠们追求极致,技艺精湛,没有什么做不出来,几乎任何物品都能做成艺术品。《核舟记》中谈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多么精湛的手法呀!一个小小的核桃能做出如此多的造型,技艺之精为人所惊叹。
工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制造技术丰富多样,制作工具越来越强大,但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却依旧少有。这一现象是生产者对产品缺少精益求精的追求的表现。生活质量高了,社会氛围变得浮躁了,名声本就不好的国产商品依然粗制滥造,这种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提到德国,就会立刻想到人家那尖端器械和精湛技艺,德国是二战的战败国,经济损失惨重,而今经济再次振兴,靠的正是那异于别国的专注和追求完美的精神,精益求精已成为他们的传统。
世界各地都有中国制造,但人们对其印象却很一般,甚至无法让本国人民喜爱,大多数中国人更喜欢外国货。中国制造给人以工匠精神匮乏、低价低质的印象,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吸收德国、日本和瑞士这样有着精益求精制造技术的经验,由追求合格向着追求完美发展,以质量强国,而不是以数量与人竞争。
罗民说: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
做人也要像做工匠,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变为积极主动工作,真正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职责。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这也是工匠精神的直接表现。
例1:当风筝的迎风面受力时会产生一种力推动风筝上升,这种力叫升力。如果风筝与风向平行或形成直角时,都不能产生升力,风筝就会落下。图中的平行线为我国某地空中等压线,短黑粗线为风筝的侧视图,细实线为风筝的系线。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图中能够在天上飞行的风筝是( 4)
高三阶段复习几乎以习题训练为主,因此选题的精准与否直接关系着复习效率。现在网站上下载的数以千计的模拟卷,容易让学生重复训练,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混淆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能在高三复习指导中,多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多搜集时新的地理素材,在课堂中进行原创题的编制和应用,不仅可以让复习课堂变得生动,也可以增加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大气运动的内容,在生活中的原理表现非常多,但是传统的高考题多以虚拟的等值线地图或者是小比例尺地图作为背景,学生在解题时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结合以现实材料为题材的原创题进行训练辅导,可以让大气运动由“云里雾里”变成“云开日出”。
一、利用原创题设计知识迁移 做到触类旁通
自己编制原创题有很大的主动权,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考虑学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某一知识进行突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2是关于平流雾的题目。雾以及雾霾是这几年高考复习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分析题目信息,可以触及几方面的知识,一是我国夏季风在东部的推进过程,影响各地的雨带时间和雨季长短。二是总结平流雾的形成机制,找到关键词“降温”。由此总结各种雾(辐射雾、上坡雾、蒸汽雾、锋面雾等)形成的共同点。如浙江的括苍山多雾,是因为沿海地区湿润空气丰富,沿山体上升而降温,形成雾。由此不仅解决了例2的问题,也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对例3的分析,从图中知道宝光产生在云雾之上,这里最关键的条件就是云雾,云雾不常有,宝光也就不常有,只要分析云雾的成因就可。
例2:当暖空气流到冷海(地)面上时,会降温而凝结成雾,这种雾称为平流雾。我国东部海域由于受暖湿气流的影响时间不同而形成雾季时间的差异。据此完成第1题。
1.我国海域的雾季出现时间正确的是( C )
A.南海4、5月;台湾海峡6、7月
B.东海6、7月;黄海8、9月
C.南海2、3月;台湾海峡4、5月
D.黄海南部6、7月,黄海北部8、9月
例3:峨眉佛光其实是一种气象学中称之为宝光的大气光学现象。当人站在有云雾的高地,使“太阳—观者—云雾”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人便可在云雾上看见一个以自己头影为中心的光环。读峨眉山东面的金顶舍身崖的宝光形成图,完成第1题。
1.峨眉山能见到宝光的主要自然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峨眉山的悬崖高度刚好适宜观赏宝光
B.峨眉山有强大的西南暖湿气流经过
C.峨眉山阻挡了东部平原来的气流并使其抬升
D.峨眉山地区气候干燥,光照条件好
原创题在设计的时候不仅可以根据需要对题干的信息进行加工,还可以利用各个选择项进行知识点的布局,使一题多用,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利用原创实验题解释生活原理 增强地理实用性
实践性和实用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而传统高考的一大缺陷是无法考查实验操作,因此可以用地理实验题来弥补不足,增强实验效应,做到书本与生活的结合。
例4是一个地理实验,该实验到处都可以操作,非常简便有效。可以观察实验过程,让学生解释该实验的原理。在解释该原理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能够保证该方法有效的气候和天气因素,当地的森林类型等,是一个思维发散和知识整合的过程。
例4:有考察队员在海南岛考察时找不到淡水,于是他用一只干净的塑料袋套在树枝上,扎紧袋口。过几个小时塑料袋里会收集到淡水。请分析他收集到淡水的原理。
诸暨的大唐有中国最大的袜业市场,周边的墙体广告上有比较多的“湿帘”广告。经过去工厂实地参观“湿帘”空调的应用,发现这个工作原理跟热力环流、大气蒸发等都有关联。买些简单的材料就可以在教室做实验,并且可以发动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制作“湿帘”空调。实验以后再面对下面这个原创题就会轻松得多(例5)。
例5:水帘降温是用风机排走室内的热气、废气、污气、粉尘等,室外的风会穿过水帘墙,形成清凉、新鲜、含氧量高的空气进入室内,达到降温、增氧、去异味的效果。读水帘降温原理图,回答6~7题。
6.“湿帘”降温工作的原理是( D )
1水能吸收太阳辐射2水蒸发吸收热量
3热力差异形成风4气压差异导致通风
A.1 2 B.2 3 C.1 3 D.2 4
7.对该降温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该方法最好的应用地是高档写字楼办公室
B.该方法运行成本比空调高,但效果却比空调好
C.该降温方法简便、快捷,至少可以降温15℃以上
D.与空调相比,该方法不仅节能而且环保
如左图所示,当室内风机开始工作,产生负压,室外的空气便会从水帘墙进入补充,在经过水帘墙的时候水蒸发会吸收热量降温,并且会增加空气的湿度,达到降温增湿效果。热力环流是由于热力原因导致气压差异,由于气压差异再形成大气运动,但这里的空气流动是因为动力因素引起的。该题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是对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知识的应用和再生。
三、追求原创命题的生成空间 促成师生的智慧碰撞
有些教师可能会顾忌原创题的科学性和精准度而不敢在课堂上应用。事实上完全可以利用原创题的某些瑕疵,给学生最大的课堂生成空间。首先,教师可以把不完善的原创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医生,用慧眼找问题。在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开足脑力对题目做出判断,由此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将题目的一个或几个选项空着,交给全班学生来完成,这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复习课模式。
传统的解题指导,学生只会追求题目的答案,找到答案以后题目就完事了。而寻找问题编制选项的过程,将单纯追求答案变成为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
例6是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的一个选择题,教师只给学生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先让学生理解单幅图中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比较两幅图的内容。由于这两幅图呈现形式新颖,内容比较复杂,在以往的复习资料中没有接触过,对学生是一种挑战。但在全体学生的参与下,任务完成情况超出教师的预期。整个讨论过程就是对图的理解过程、解剖过程、挖掘过程,也是学生智慧的碰撞过程,这种讨论比单纯解题目更深入更透彻。
例6:读广东番禺城市群和珠江口垂直风速剖面图(单位m/s),回答第1题。
1.关于番禺城市群风速和珠江口风速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两地风速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正午
B.两地在同一高度上都是20时的风速最小
C.近地面番禺城市群的平均风速比珠江口小
D.两地的风速都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一节课或许只能磨一个题,有教师认为这样太浪费时间,其实不然。传统的复习课模式一成不变,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性,教师也误以为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如果教师能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成为命题者,这样他们的解题水平会有飞跃的发展,对事物的敏感性也会增加,而且这种综合能力可持续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正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关键词:关键历史时间 “支架” 高三复习
“支架”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的智力活动中,存在两个不同的发展水平,即“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者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在最近发展区中建立“支架”的概念,通过这种 “支架”作用,把学生的智力从“现有水平”提升到“潜在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一切历史事物都是在时间长河里产生、发展的。离开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因此,掌握历史时间既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需要,更是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然而,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淡化了历史时间和历史时序,导致高三学生在复习阶段缺乏时间概念,历史知识混乱,复习效率低下,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避免高三学生在复习时出现这些问题,提高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笔者进行了不断的变革和尝试,最后在众多方法、策略中,找到了运用关键历史时间为“支架”来进行高三历史复习,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非常重要的历史时间和历史阶段即关键历史时间作为“支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合作学习意识,帮助学生从“现有水平”向“潜在水平”迈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下面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如何以关键历史时间为“支架”,提升高三历史复习有效性。
一、以“关键历史时间”为支点,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高三复习阶段,由于必修和选修均已上完,历史知识繁多,因而历史时间众多。不仅如此,历史时间的分布很不均匀,在一些历史阶段,历史时间比较密集,有的前后相差不了几年,容易混淆。再有的就是历史时间的重复性,同样的历史时间和历史阶段在不同的模块和专题中均有呈现,只是用来说明不同主题知识内容和历史事件的体现不同。这些情况使得历史时间不利于被有效记忆,并容易产生混乱,使得学生对历史时间望而生畏
1.以生为本,确立关键历史时间
面对众多的历史时间,要让学生全部记住是不太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关键历史时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那么又如何来确定关键历史时间呢?这不仅需要教师从宏观上依据课标、教材内容、教学需要及考试要求来确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复习中积极参与,通过确定关键历史时间的过程,寻找到历史时间复习的诀窍和突破口,从而寻找到学习规律。
首先,让学生自己搜集教学内容中的历史时间,在学生搜集好历史时间后,引导学生就这些历史时间分布有什么规律、哪些历史时间需要掌握、哪些时间最关键等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合作学习。在经过合作学习后,老师和学生再一起围绕“关键历史时间”进行平等对话,围绕着“为什么要确立它为关键历史时间”阐述各自的理由,在经过讨论后最终确定关键历史时间。
这种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改变了高三复习中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经过这样产生出来的关键历史时间一定是重要的时间点,并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牵引作用。
2.以关键历史时间为支点,按时序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特征,由于高中历史教材的原因,历史时序概念成了学生认知结构的短板。因此,我们在高三复习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时序概念。
以关键历史时间为支点,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建立时序概念。在复习中,笔者引导学生在确定关键历史时间的基础上,将历史事件与相应的历史时间相对应。通过对应,将历史时间与历史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从时间方面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顺序,由此及彼,掌握历史发展的时序,并运用历史发展时序的关联性,建立起历史发展脉络。在此过程中,关键历史时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路径作用。关键历史时间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点,或是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连接点,或是历史阶段中的转折点,或是高三学生历史知识的盲点和支点,或是教学内容的难点或重点,它在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一些关键历史时间及与之相对应的历史知识,可以很清晰地梳理出历史线索和历史脉络。
通过历史知识发展线索的梳理,体现了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其变化规律,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二、以关键历史时间为“支架”,突出历史主干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高三历史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求面面俱到,缺乏重点,缺乏针对性的复习导向,复习效果不够理想。而通过关键历史时间,能突出历史主干知识的主要分布阶段,从而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复习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1.突出复习重点,合理安排复习进度
高三复习阶段内容众多,学生在复习时必须首先弄清楚:哪些历史知识很重要?它们分布在哪些时间阶段?该怎样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由于关键历史时间是教师与学生一起确立的,因此,它不仅从宏观上考虑了课标、教学内容、考试要求、学生的能力目标及历史知识的体系和分布,还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担任“支架”作用的关键历史时间为复习提供了路径和指向。因此,通过这些确立的关键历史时间,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做到有重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复习。
2.突出关键历史时间相对应的历史主干知识
通过关键历史时间,不仅强化了这个历史时期,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支架”,突出了此时间点相对应的历史主干知识,如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分期。这样方便学生在复习中巩固加深这些主干知识。比如在中国现代史复习中,学生一看到1956年这个关键历史时间,首先复习的是与这一时间相对应的重点主干知识。与这一时间相对应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有:“三大改造”完成、《论十大关系》发表、中共“八大”召开、“双百”方针。重要历史概念有: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的历史阶段:中国从1956年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链接关键历史时间前后的历史主干知识
利用关键历史时间,不仅可以突出这个时间点上的历史主干知识,而且也可以对关键历史时间前后的历史主干知识进行延伸复习。同样是中国现代史,在对1956年时间点上的历史主干知识进行重点复习后,还可以带领学生以这个时间点为原点,前后延伸主干知识。这样我们就可以复习到1956年前后的很多历史主干知识,如:1954年的第一届人大会议、日内瓦会议;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等历史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复习更多的历史知识,还不容易将前后的历史知识搞混。
三、以“关键历史时间”为中心,有效整合历史知识
布鲁姆曾说,有组织的和有联系的知识比具体的和孤立的知识要好学、好记些。以关键历史时间来整合历史知识,就是要利用关键历史时间将历史知识组织或联系起来,方便记忆和理解。
1.以“关键历史时间”为节点,横向整合历史知识
在三本必修课本中,有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时段,并且是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但是由于这些事件分布在三个模块和不同专题中,为不同的主题服务,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将它们割裂开来。如果我们将这些“关键历史时间”发生的历史知识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多视角地理解历史知识。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经济繁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独一无二的时期。与此同时,古希腊也进入了他们的辉煌期。为此,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有助于从东西方文明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
通过这样的整合,不仅基本上能将同时段的主干历史知识一网打尽,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刻认识到东西方文明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2.以关键历史时间为中心,纵向整合历史知识
除了将历史知识以关键历史时间为中心进行横向整合外,还可以进行纵向的整合,这种纵向的整合就是以关键历史时间为中心,将此时间点及前后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这种整合通过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把不同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将这个时间点前后的政治、经济、思想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性、立体性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综合、迁移等学科能力。比如笔者在给学生复习世界近代史时,以1765年这个关键历史时间为中心,将这个时间点及前后的历史事件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并构建知识网络。这样,学生不仅能复习到1765工业革命前后的这些历史知识,还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政治前提,殖民扩张、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需的市场、资本和劳动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又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工业革命的扩展,使得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时代潮流,德国和法国相继确立了代议制度,并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演变奠定了经济基础。
在这里,笔者利用了1765年这个关键历史时间将历史知识进行最大可能的集中,并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进行贯通,提升了学科思维能力,复习效果显著。在历史复习中,通过几个关键历史时间进行类似这样的集群,历史复习就会变得简单。
暑假里,在作文连线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呼笑山庄成功地举办了作文擂台赛——我与书的故事,以及作文攻擂赛——的眼睛会说话,兔子们为争做“状元”庄员,为争做擂主个个摩拳擦掌踊跃参赛,从一篇篇优秀的参赛文章里,我们不光看到了兔子们火一样的热情,更看到了一个个才华横溢的兔子们。 兔子们收获了希望,也收获了纯真的友谊,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兔子们互访互评,每个博友的小家都“顾客如云”。兔子们喜欢上了文采飞扬的雅儿,风趣幽默的妮妮,负责认真的甜甜……那些带着“呼笑山庄”字样的一篇篇博文,一条条评论,正带着兔子们美好的祝愿,飞遍校讯通的每一片绿色大地。 作为校讯通里的一个特色圈子,我们也忘不了默默奉献的老师们,小城说雨老师更是多次光临我们山庄,指导工作,鼓励创建特色圈子。
暑假的一段时间,很多同学热衷于写一些虚幻体文章,对这些远离生活的想象,小城老师及时给予了我们指导,鼓励我们写生活,在我们形成自己文风之前,把读书放在第一位,有义务也要善于写生活。在小城老师的热心指导下,我们又在一个健康阳光的方向上茁壮成长。 山庄里的每一位兔子都是主人,都有义务为它的荣誉而骄傲,每一只兔子都为我们这个独具一格的圈子努力、喝彩,每一位兔子都为成为山庄的一员默默耕耘,快乐成长…… 您是山庄的一员吗?是,那就让我们携手并肩把我们可爱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辉煌!还不是,那就请您来我们阳光特色的圈子看看,这里有活泼可爱的兔子,这里有幽默风趣的兔子,这里有才华横溢的兔子!
我们从人们悼念巴金老人的行动中,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希望,因为还有人在关注这个书写历史的老人。看到那些令人动容的悼词,我也禁不住心酸、哭泣,想起了自己读书的往事。
我们这一代人是坐着“四化”的末班车驶近了“青春文学”潮流泛滥的21世纪的。然而十几年的读书生涯,我却独恋那些书皮泛黄、内容被同龄人称为枯燥的“陈年旧物”。我喜欢在某个周末的晚上,翻翻冰心的《小橘灯》,透过小女孩单薄的背影去感受那份对母亲的爱和承担起苦难家庭深重灾难的责任。冰心点亮的灯,也仿佛照亮了我的心路,让我有了傲视一切磨难的勇气。我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图书馆,捧着一本《文史天地》旁若无无人。看冯友兰悔过自新的历程和他与毛东扑朔迷离的友谊,我惊叹这样一位万人景仰的哲人竟然会做出如此背离良心的行为,并暗暗告诫自己为人要立场坚定,坦诚真实。然而我也从冯老的悔悟中体味出人生的艰难不易。
我从书中真正感受到了那些百岁老人的人格魅力:老舍的诙谐幽默,巴金的沉稳宽容,钱钟书贯穿古今的才学,鲁迅无坚不摧的勇气。
然而又一日,当我从自己的“书海”中悄然探出安静的头时,却霎时被《恶魔之吻》等一类我闻所未闻的“青春必读”刊物搅昏了头脑。我一面虚心地向同窗们请教何谓网络书刊,怎样阅读,一面感叹自己久未出江湖,竟如此孤陋寡闻。当一串串极其华丽,内容极其单薄的文字在我眼前闪动时,我的心里一阵悲凉,真的。
我们是被上一代人寄予厚望的新青年,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然而,我们的精神支柱在哪里?自幼习文的我们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又了解几分?有多少人愿意品读那些饱含爱国热情的朴素文章?谁知道《青春之歌》写的是什么,歌颂的又红又是什么?
面对书籍,我们茫然;面对过去,我们茫然;面对文化,我们更茫然。我们的一腔热情应如何挥洒?我们的美丽人生将如何书写?我们的青春指挥将如何飞扬?
巴金在他的《随想录》中说:“人死如灯灭。”然而,文人的品格不灭,它会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英语涉及的各项题型中, 完形填空就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 是一种较高难度的障碍性阅读题。它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是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是, 对于这一种历年来各地高考英语试卷中的必考题型, 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都极为头疼, 倍感畏惧。从学生层面来说, 由于完形填空中有许多空格, 造成了阅读障碍, 使得一些句子、篇章难以理解, 因此读起来十分吃力, 题目也就不容易做好。一旦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了偏差, 就很容易接连错很多道题。不少学生把完形填空看做比阅读理解题更为可怕的洪水猛兽。从教师层面来说, 讲解完形填空题一直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难点。似乎除了把文章通读一遍, 把句子翻译一遍之外, 没有更好的方法。所谓的“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 总是泛泛而谈, 真正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的方法, 真是少得可怜。这种“通读—翻译”式的教学模式, 打消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使得课堂沉闷无比, 并且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做完形填空的正确率。
实际上, 许多完形填空的阅读材料, 都是非常精彩的文章。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能够充分利用材料, 注重对文章的多元开发利用, 那么, 一方面,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作为学习的主体, 开动思维, 自主探究, 另一方面, 可以把教师对文章的直接解释翻译, 转化为学生对文章的自我消化和理解。“润物细无声”是教学的很高境界, 如果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效果就一定比单调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模式好得多。另外, 在多元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实际上学生也在进行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书面表达等多方位训练, 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案例分析
下面笔者以自己探索进行的一堂完形填空的讲解课为例, 谈谈完形填空材料的多元开发利用及其益处和影响。相关材料如下: (篇幅有限, 现只显示文章, 不显示选项)
As the pace of life continues to increase, we are fast losing the art of relaxation. (Once) you are in the habit of rushing through life, being on the go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it is hard to (slow) down.But relaxation is (necessary) for a healthy mind and body.
Stress is a (natural) part of everyday life and there is no way to (avoid) it.In fact, it is not the bad thing it is often supposed to be.A (certain) amount of stress is important to provide motivation and give (purpose) to life.It is only when stress gets out of control (that) it can lead to poor performance and (ill) health.
The amount of stress a person can bear (depends) very much on the individual.Some people are not afraid of stress, and such (characters) are obviously chief material for managerial responsibilities.Others lose heart at the first (sight) of unusual difficulties.When exposed to stress, in (whatever) form, we react both psychologically and physically.In fact we make a choice between“fight”or“ (flight) ”and in more ancient days the choices mad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and death.The crises we meet today are (unlikely) to be so extreme, but however little the stress, it requires the same response.It is when such a reaction (lasts) long, through continued exposure to stress, that health becomes (endangered) .Such serious conditions a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disease have (established) links with stress. (Since) we cannot remove stress from our lives, we need to find ways to deal with it.It would be unwise to do so even if we could.
这篇完型是比较经典的一篇文章, 学生完成以后, 在评讲课上, 笔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先卖了个关子, 对材料进行了多元开发。
三、多元研发
(一) 促进理解:多元开发利用之一——阅读理解。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虽然是两个不同类型的考试题型, 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针对这篇文章, 在给出答案之前, 笔者先给学生出了五道阅读理解题。 (以两题为例:)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convey in the first paragraph? (C)
A.People live in an era of change and mobility.
B.People should act of their own free will.
C.Relaxation is indispensable for sound health.
D.Relaxation means slowing down the pace of living.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implied but NOT stated directly by the author? (C)
A.Intelligent people can deal with large amounts of stress.
B.Stress will bring harm to health when it lasts long-time and gets out of control.
C.Stress in life cannot be eliminated, but used appropriately can enhance life.
D.People are finding less time for relaxation as they are occupied with their businesses.
这几道题目的设置, 考查了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包括在文章中把握细节的能力, 把握主旨大意的能力, 猜测词语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必定能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 通过这几题题目, 学生也能进一步理解完形填空材料中的主旨大意和细节分析。
(二) 深化理解:多元开发利用之二——任务型阅读。
任务型阅读是江苏高考英语卷中相对较新的题型。通过教学训练, 学生在任务型阅读题型上可以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经常把课文等文章改编成任务型阅读, 实际上, 完形填空的文章也可以这样做。例如这篇完型, 笔者就自己改编设计了任务型阅读。
(以中间一部分为例) :Details about stress:Stress 4control is important.
It 5 whether people can bear a certain amount of stress.
People give physical and 6 response to stress.
People will either fight or 7 when faced with stress.
任务型阅读题的设计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态度, 并且对完型形填空中的多个题目的正确选择 (如本案例中第3、5、9、14题等) 也都有促进作用。
(三) 综合运用:多元开发利用之三——书面表达。
这是非常好的一篇文章, 原因之一就是它有不少优美的句子和短语, 可以运用到学生书面表达中。教师的职责就是提醒学生认识到这一方面, 帮助他们加以积累运用。笔者先请学生自己在文章中找出一些好词好句, 并利用以下书面表达, 引导学生模仿, 从而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 增强写作功底。
(例:)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我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
Dos:*养成勇敢面对压力的习惯。
*想要从生活中移去压力是不明智的。
*把压力化为动力, 形成坚强的性格, 才能成功。
Don’ts:*害怕压力, 选择逃避。
*一看见困难就灰心。
*长期不断地在高压之下。
你自己有什么处理压力的方法?介绍一到两种。
通过书面表达的练习, 学生已经再次运用了一些句式, 例如“As the pace of life continues to increase...”;“Since we cannot remove stress from our lives...”;“It is only when...that it can lead to...”等。另外, 也复习了“be in the habit of”;“lose heart”;“at the first sight”等短语。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次如何面对及处理压力的励志教育。作为处于高压下的高中学生, 尤其是高三学生, 这方面的心理暗示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 水到渠成:自主探究, 探讨完形答案。
有了以上三项扩充练习作为铺垫, 学生对完形填空材料的把握更深了。此时, 笔者再要求学生之间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 给出他们认为正确的完形填空答案。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 最终给出的答案已经几乎全对了。教师只需就极个别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整篇文章已经梳理清楚了, 并且, 在学生的记忆中, 对这篇文章的印象十分深刻, 对类似的完形填空的解题思路, 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当然, 实际上, 不同文章材料的处理方式肯定有所不同。教师不一定要全部采纳上面所列的所有方式, 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选择适合相关完型材料的拓展方法。
(五) 课后延伸:多元开发利用之四。
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 如何让教师教授的真正变成学生掌握的, 始终是个难点。课后延伸, 让学生多进行自主思考和反复操练, 是一个良好的方法。一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 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后延伸, 让学生趁热打铁、自主复习,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笔者就此篇完型, 设计了单选题和缺词填空两项练习, 主要从语法和词汇两个角度, 充分彻底地利用现有材料, 再次对完形填空材料深加工, 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深。
在这一阶段, 要求学生做练习时不得看原文, 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记忆。
延伸练习一:单选题 (以两题为例:)
1.In fact, stress is not the bad thing%%%%it is often supposed to be. (B)
A.what B.that C.how D.when
2.When%%%%to stress, we react both psychologically and physically. (C)
A.we exposing B.we exposed C.exposed D.exposing
延伸练习二:选词填空 (以第一段为例)
exposure avoid mentally control escape essential...
Relaxation is 1 for a healthy mind and body, but stress is also a natural part of everyday life and there is no way to 2 it.A certain amount of stress is important to provide motivation and give purpose to life.It is only when stress gets out of 3 that it can lead to poor performance and ill health...
总之, 培养学生语感和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完成完形填空的正确率, 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要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树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就要打破传统的、低效的教学模式。对完形填空材料的多元开发利用, 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深度发掘利用资源,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自主思维, 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鹰.原来英语可以这样教———新课程下的高效能英语教学模式.北京:未来出版社, 2009.
[3]张海江.高三英语试卷评讲课堂操作策略微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2, (5) .
在传统的节日里,过年是最像节日的,它没有清明节的凝重,没有端午节的匆忙,也没有中秋节的内敛,它也不像西方的圣诞节蒙上神秘的宗教色彩。如果把节日比作酒,那么在我们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过年”无疑是一坛陈年佳酿,其酽酽浓香让人闻着就会醉了。
酽酽的年味儿,弥漫在大街小巷、村村落落忙碌的身影上。进入腊月天,乡下就开始忙“年”了,腌腊鹅,灌腊肠,晒汤圆粉,家家户户的门前像开博览会似的挂出一串串的腊物,摆出一蒲团一蒲团的圆子面。镇上、城里的超市渐渐人头攒动了,妇女、孩子一个个手里提着大袋子,好像要把全市场的年货都搬回家。这是前几年的情景了,如今还有另一道风景线,那就是外出务工的人们忙着从天南海北的大城市往回赶,乘着飞机,坐着火车,搭着汽车……。这时候,你在城镇乡村的路道上,每天都会看到穿着时尚的曾经的种田人匆匆返乡,他们的手里提着大包小包,抬着家用电器,他们的脸上飞扬着自豪与欢喜,不少的人还带着私家车“衣锦还乡”。留守的老人孩子早已在村头翘首张望,见到谁家从外面赶回的人都亲热地打招呼,候到了自家人便赶紧簇拥着回屋去了。见此情景,你一定会想像到那一家家一户户围桌团圆的温馨与和谐。
酽酽的年味儿,氤氲在贴起来的大红春联上,响起来的震耳鞭炮里。除旧迎新,家家都把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把门上的旧对联纸刮干净,然后把崭新的春联贴上去。早些年,乡下的春联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现场书写的;近些年方便多了,你尽可以到集市上挑拣,选出最合自己意的,有招财进宝啊,有吉祥如意啊。刚过午分,就有人家耐不住性子提前放了鞭炮,这一带头不要紧,紧接着便“噼噼啪啪”震天震地的响,五颜六色的烟花也“嗵、嗵、嗵”地在空中绽放,整个的一个喧闹的世界。趁着炮声间歇,伸头朝外面一望,嚯,铺天盖地的都是红,热热闹闹的红!
酽酽的年味儿,还贮藏在金元宝似的饺子里。过年吃饺子是一种传统文化,它象征着团圆美满,来年交好运。虽然如今城里的超市卖的饺子品种多样,但是许多家庭还是选择自己动手包——年三十晚上看春晚包饺子是家家的“定点节目”。取一张饺皮儿放在手心,用小勺子舀上馅儿放在饺皮中间,手指头轻轻收拢,一只饺子便做成了。人们还常玩试来年运气的小游戏,把硬币包进饺子里,看谁在吃的时候盛到。大年初一吃饺子,年年如此。烧开热水,把饺子放进去,用勺子轻轻翻动,不一会儿一个个饺子像白莲花一样盛开在水面。吃饺子时,大家都希望能先盛到那包有硬币的,但结果不管是谁盛到了,一家人全都祝贺,满屋子都是幸福的味儿。
酽酽的年味儿,如一坛老酒似的年味儿,人们喝着它,在喜庆中盘点刚刚过去沉甸甸的一年,又在无限的希冀中酝酿着新的一年。
1.以年味为题的作文精选5篇
2.高三语文试卷及解析
3.描写年味的作文范文5篇
4.介绍年味的作文范文精选2016
5.以过年为话题的作文高中生800字
6.年味作文精选4篇
7.舌尖上的年味 高二作文
8.以快乐的新年为题的作文范文5篇
9.描写年味的作文800字范文4篇
友谊的雨季
友谊是爱心,在你无助时伸向你的那双援助之手;友谊是刀刃,在你毫不防备的时候刺痛你的心;友谊是快乐,在你伤心落寞的时候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虽然我和她的友谊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是友谊的大树在风雨中变得枝繁叶茂。
踏雪寻友
我走在林间小路上,心中无比惆怅。回想过去,我们是多么的亲密无间,天天在一起,有说有笑,快乐无限,太阳天天是新的,仿佛鸟儿也在树上享受我们的快乐。但是因为一点儿小事,我没去赴约,她等了足足两个小时,我们的友谊破裂了。好像是寒冬来临了,寒冷的雪飘进了我的心中,冷冻了我的灵魂。我们互相不再来往,彼此不说话。啊,my,god!难道我们就这么度过中学时光吗?难道我就再也找不到这个知己了吗?命苦啊!
我仿佛在踏着春雪,茫茫的皑白中,雪花飘飘,我却寻找着冬天里的一点红。
再沐春雨
一个漫长的寒假过去了。整个一个假期,我很想念她,脑海中不时也会浮现出她的笑脸。原来她的音容笑貌已经清晰地洗印在了我情感记忆的底片上,她过去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头脑中一遍遍地过滤。啊,终于开学了!我想她对我的态度会怎样呢?我第一面见她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呢?原来,时间是个好东西,洗掉了我们一切一切的不愉快,开学后,无形中我们的关系有所好转,我无比欣慰。我相信我们之间冬天留下的坚冰已经被春风融化了。
那是一次班级的春游,下起了绵绵春雨,我们俩在春雨的山上漫步,说着悄悄话,话语虽然不多,可是我们互相笑了。
雨中送伞
夏天到了。一天,她因班级卫生不好被老师罚值日,我相信她心中一定很委屈。为了安慰她,我自愿陪她一起挨罚。她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很是感激。此时,我心潮澎湃,如湍急的河水奔腾不息。值完日之后,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没有带雨伞,她撑起了那把花伞举在了我的头上。我们在雨中共打一把伞。幸福的雨滴打在伞上发出“嘭嘭”的响声,我们欢笑着。夏天的雨是热烈的,像火一样燃烧着我的心,给了我温暖。
友谊的雨水畅快淋漓,把心中无数的烦恼都冲走了,留下的是清凉中的温暖和人生的彩虹。
啊,友谊地久天长。
永远的雨季
那是一段半截的.情缘。
那是一段哀伤的回忆。
那是一段孤单的雨季。
每年的雨季,我都会站在雨中等你,等你的突然出现,等你在我不待我惊出声的瞬间,将我紧紧拥住……
我站在雨中寂静的的等待着,等着你的归来,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你知道我最怕孤独寂寞,所以你一定不会忍心看我如此孤单。
记不得我们是从何时何地相识的,我总以为在你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前世的约定,我们用眼神进行着心灵的交流,类似帕拉图式的精神爱恋,但是你我之间,好似从未说过几句话,我只是用眼神将你紧紧锁定。
直到一年的雨季,雨很大,我却又喜欢独自在雨中,享受天地的洗礼,只因为记得一句话,雨水是上帝怜悯的泪水,可以净化人的灵魂,让人忘却任何烦恼,况且我就叫夏雨,自然喜欢被雨水洗礼,因此每逢下雨都会在雨中漫步,直到你打着那把蓝色的雨伞出现在我身边。
你从未对我说过任何甜言蜜语,也未和我许下任何诺言。但我总能从你的眼神中读懂一切。
你曾告诉我,最重要的话应该留到最后重要时刻才能说出口。就像幸福如同美酒需要陈酿才能散发出醉人的清香。
可是你却离去,我离开了人群,漫无目的的走着,我不知道要往哪里去,也不知道哪里有你,更不知道怎样才能走到有你的地方……
当雨季再次来临,我静静的站在雨中等你,那绵绵的雨丝是我心中的思念,那呜呜的风声是我心中不止的哀鸣,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你知道我最怕孤独寂寞,所以你一定不会忍心看我如此孤单。当风停了,雨止了,我心中的角落却依然在落雨,哪里有你,有我和那把蓝色的伞……
那是我心中阵阵的哀愁。
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诗歌题,情感分析类的题目年年都有所涉及。2012年江苏高考诗歌题第三题“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学生必须对结句“摇曳碧云斜”的“碧云”意象的特点准确把握方能回答此题。2013年江苏高考诗歌题第二题“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同样必须对“门掩”、“簟便”准确把握,才能回答“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相近的答案。而第三题“《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把握住“静山”、“馀花”、“好鸟”等意象,才能理解闲适平淡的意蕴,把握住“门掩”、“忘筌”,才能理解难忘世事,幽愤不平的情感特征。2014年江苏高考诗歌题第二题:“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隐者形象往往是借助具体意象来体现。2015年江苏高考诗歌题第三题“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也需从诗歌“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意象把握住新居环境特征,理解“认得诗人在此间”的含义,再从情感方面作答。
通过分析发现,如果能准确的把握意象,就为情感题的解答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二、复习现状
众所周知,诗歌是为抒发情志而进行的创作,读懂一首诗的标准之一就是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志,包括感情、思想、志趣等。中国古典诗歌大都是借助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情志。这需要我们在诗歌复习中将把握诗歌意象作为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般的高三一轮复习用书,对于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感情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论述,这样的章节设置虽然知识点明晰富有条理,但是却割裂了两者的重要联系。通常的复习思路就是按照复习用书设计的板块一块块进行下去。这就不能有意识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借助意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考虑如何将把握意象和理解思想感情两个主要问题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行诗歌复习,借此能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歌,提高高三的复习效率。
三、教学设想
在诗歌意象与情感的复习中找到一个适合的切入角度,以集中阅读形式展开课堂教学,充分体现高三一轮复习课的有效性。
辛弃疾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变迁、武人到文人的转变、为官与罢黜的浮沉,丰富多变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复杂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是投入收复故土的斗争,抒写爱国情怀,表现对异族统治者入侵的愤恨,对统治者偏安一隅的不满,对投降派的抨击。辛弃疾是北方人,表现对沦陷区的父老乡亲同情,对故土的怀念留恋;辛弃疾南归以后,经常处于被冷落、被猜忌的境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深沉的痛苦;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农村近二十年,表现对农村生活的赞颂,对农民质朴品格的赞美。但总体上说,他的思想感情是古代文人的典型代表。借助他诗歌中的意象对他进行思考和研究可以比较全面地理解他作品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把握中国古代文人典型的思想感情。在《现代散文选读》、《唐诗宋词选读》有相关文章及专题,同学有一定的基础。
四、教学设计
1. 意象分类。
围绕借助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感情这样一个教学主题,根据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将他的代表诗歌的意象分为四类:第一类军事题材类,如“吴钩”、“弓”、“剑”、“连营”等与战争军事相关的;第二类山水题材类,如“清江水”、“青山”、“烟雨”,《生查子·独游西岩》中的“青山”、“明月”等与自然山水相关的;第三类农村生活题材类,如“茅檐”、“青草”、“黄犊”、“荠菜花”、“稻花香”、“蛙声”、“茅店”等与田园生活相关的;第四类日常生活题材,如“白发”、“酒”、“醉里”、“梦”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意象。
2. 借助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课堂设计第一部分是有关军事题材类意象的诗歌情感。以学生熟知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为例,要求学生找出军事题材类的意象,再把握相关意象的情感,不难发现通过“吹角连营”、“麾下”、“沙场”、“的卢”、“弓”等意象,突出他抗金复国的豪壮情怀。当然这首词的情感还不止于此。我们可以借助“挑灯看剑”这样的事象初步感知他壮志难酬的愤懑。此外,诗歌中还有“醉”、“梦”这样的意象出现,可以在日常生活题材类意象里再具体结合分析。
由此联系他的另外一首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中“把吴钩看了”的“看”“吴钩”这个意象,去理解辛弃疾虽有建功沙场的雄心壮志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这样,涉及到军事题材类的意象从两个方面对其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了理解和把握。
课堂设计第二部分转入到自然山水类题材的分析理解。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为例,赏析“落日”、“断鸿”、“游子”意象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的象征意味:“落日”象征了南宋国势的衰退;“断鸿”是作者自比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落日断鸿”能引起了作者对北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找出“清江水”、“青山”这样的自然界的意象,引导学生抓住本词的比兴寄托手法。由“清江水”联系起“行人泪”,表现了词人对时局危艰的痛心,对百姓遭受苦难的同情,对入侵者的愤恨之情;再联系下片的“东流去”,表明百川东流,自然所向,是必然的趋势,代表着正义所向,比喻求和派无法阻挠抗金的潮流。由“青山”遮不住,理解“青山”象征了现实中的重重困难和阻碍,是收复中原的种种困难,也可以是朝中求和派的阻挠。不难发现,辛弃疾借助自然山水,往往利用比兴象征等手法表现自己的情感意蕴。
课堂设计第三部分是农村题材类的意象。以学生熟悉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为例,“茅檐”、“青草”所展现的优美宁静的农村风光,词中“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无赖”等画面展现了农村闲适淳朴的生活;《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中的“陌上柔桑”、“邻家蚕种”、“平岗细草”、“黄犊”、“荠菜花”等意象所表现的是自然界的勃勃生机,生生不息的力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中“稻花香”、“蛙声”等所展现的是期盼丰收的喜悦之情。引导学生感知以上几首作品,自然能得出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赞美之情这一情感倾向。但是需要学生注意一点,那就是对把农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不能够替代作者心中为国效命、收复失地这样的政治理想与诉求,这就引出了第四类题材,即日常生活题材的意象。
第四部分日常生活题材类的意象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是“醉”、“酒”、“梦”、“白发”等意象,这和作者后半生抑郁不得志的经历不无关系。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为例,军事题材类意象结合“醉”、“梦”和“白发”意象,发现除抗金复国的豪壮情怀外,作者将醉酒之情、梦中之境与现实之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更多的是一事无成、壮志未酬的悲愤,也从侧面批判了南宋王朝不思复国的投降国策。《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中,作者有“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的词句。扣住“白发”、“酒”两个意象,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情感基调,就可以发现虽然全诗着力表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和闲适古朴的农村生活,但是作者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无成而年齿陡增,不由产生了惆怅之情,这首词是一首以乐景衬哀情的作品。
综上所述,结合这几类意象,基本上能把握辛弃疾的主要情感倾向。
3. 课后拓展感知。
【以敬佩为话题的高三作文】推荐阅读:
高三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500字06-22
关于我敬佩的人600字话题作文06-03
以谦让为话题议论文高三作文07-27
以礼貌为话题的作文05-24
以代价为话题的作文05-26
以台阶为话题的作文06-04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06-07
以志气为话题的作文06-11
以生机为话题的作文06-14
以心情为话题的作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