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监测总结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危险因素监测总结(共7篇)

危险因素监测总结 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证实,慢性病的发生与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掌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主要发生发展趋势及其规律,对于制定我国慢性病防治相关的政策和干预策略,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五个村抽取100户进行调查的确定、家庭和个人调查表的填写、体格测量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仔细的讨论,了解和掌握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合格率达100%。熟练掌握监测规范和方案,熟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做到按时、按求上报死亡个案,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同时,针对死亡个案信息在收集方面存在的问题,村医分别进行了细的了解并要求在尊重他人隐私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按时保质保量地收集资料,为死因监测在我县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调查工作中取得的经验通过此次的调查培训,使我县调查人员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业务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对问卷的调查,掌握了一定的调查技巧,提高了调查能力;通过对调查对象的调查,使自己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有了更进一步 的认识和掌握,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

存在的问题

危险因素监测总结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海南省万宁市北大镇、东澳镇、后安镇、万城镇四个镇共12个自然村有慢性病病史的家庭作为调查户;病例纳入标准 (1) :符合慢性病的诊断标准; (2)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志愿。

1.2 研究方法

先进行原始数据采集, 访问每个家庭调查户中1名18岁或以上居民进行个人调查, 采用k ISH量表, 表逐一询问并准确、及时填写, k ISH表类容及格式采用国家统一标准。

问卷调查包括家庭调查表、个人调查表及人体测量;统一培训调查员, 以面对面询问的形式进行调查, 并将询问结果填入调查表, 现场完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 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食情况、身体活动健康情况、口腔卫生及伤害等;人体测量主要测量身高、性别、体质量、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将所有调查户按照慢性病的阶段、病史长短分阶段以及慢性病患者年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共抽取600个调查户。

1.3 判定标准

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指导手册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手册。①在过去0~12个月有吸烟史, 而且只是每天吸1支烟者;②饮酒:每天至少喝0.5两高度白酒 (>50度) , 或1两低度白酒, 或1瓶易拉罐啤酒, 或3两葡萄酒;③高血压: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④糖尿病: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⑤血脂异常:总胆固醇>5.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3mmol/L, 高密度蛋白胆固醇>1.8mmol/L, 三酰甘油>1.7mmol/L。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600人, 其中男性272人, 女性328, 男女性别比为0.83:1, 年龄18岁以上, 平均年龄为46岁, 18~、30~、40~、50~、60岁以上年龄组分别为93、128、135、119、125人。

2.2 监测人群发生率

在过去12个月里存在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5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分别为10.7%、7.0%、14.5%、9.3%、23.5%。42.3%的监测人群有1种或1种以上的慢性病高危因素。

2.3 年龄分布

在调查的5种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中, 吸烟、血脂异常2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 各年龄组间高位因素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饮酒、高血压、糖尿病3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在各年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 , 结果见表1。

(%)

2.4 性别分布

吸烟、饮酒在男女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在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果见表2。

(%)

3 讨论

慢性病的治疗主要在于预防, 而慢性病的预防首先应该了解相关高危因素的分布及特征[1];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 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可减少40%的慢性病的发生[2]。本次调查发现, 调查人群中18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10.7%, 饮酒率为7%, 并且男性吸烟和饮酒均高于女性, 血脂异常发生率为23.5%, 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糖尿病发生率为9.3%和高血压发生率为14.5%, 均远高于2010年全国18岁以上糖尿病发生率为2.5%和高血压为10%的水平;600个调查户中有将近一半检测人群有1种或以上的高危因素, 而且各种高危因素的发生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明显升高, 这表明高危因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聚集性。如目前研究表明, 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的发生及分布与患者生活习惯明显相关。但是, 某些高危因素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人群聚集性, 比如男性患者吸烟、饮酒等方面明显多于女性。许多研究证实, 吸烟、饮洒、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有关[3]。WHO认为, 1/3慢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 1/3早期发现可得到有效控制, 1/3早期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4]。本次调查发现, 监测人群中普遍存在慢性病危险因素, 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体各器官逐渐老化, 免疫功能逐渐减弱, 机体抵抗力下降, 同时,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各种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 年龄越大, 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的时间越长、暴露累积量也越大, 因此, 年龄越大越容易患上各种疾病[5]。监测人群处于较高流行水平, 这和许多国内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分析其原因, 主要和高强度的工作, 过度焦虑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因此, 本研究认为非常有必要定期对全人群开展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 缓解工作压力及焦虑情绪, 有目的、有重点的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 进而降低全人群高危因素的暴露危险。这也符合WHO推荐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方法, 将一级预防优于二级预防, 全人群的策略高于高危人群策略, 整合的危险因素管理优于单个危险因素的干预[6]。根据WHO推荐策略, 再结合海南省万宁市地区慢性病高危因素分布及特征实际情况, 采取全人群及高危人群防治相结合的策略, 在综合干预措施大背景下及时、准确及有针对性慢性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 控制慢性病的上升趋势,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秀霞, 何作凡, 葛兰香, 等.2007年宾阳县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08, 14 (4) :236-237.

[2]陈燕娜, 首都机场地区居民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现壮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5) :55-57.

[3]翟耀明, 汪韶洁, 柴寿金, 等.2007年青岛市城区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10, 16 (1) :25-48.

[4]何善娴, 杨凤, 梅李琳, 等.北京市东城区安贞苑社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1, 30 (4) :340-341.

[5]张树琴, 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2010, 21 (2) :33-34.

危险因素监测总结 篇3

一、安全监控监控系统

1、在建设项目设计前,公司委托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对公司新建项目进行了安全预评价报告,全面辨识了危险有害因素。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公司储罐区够成了四级重大危险源。

2、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公司委托山东润昌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对罐区重大危险源做了安全设施设计。安全设施包括: 防雷接地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可燃气体报警、储罐液位显示及高低液位报警。

3、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公司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设计内容对储罐区进行施工和安装。到2015年9月中旬,罐区安全设施已基本施工完毕,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初步验收,能够满足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及应急处置要求。

二、安全管理方面

1、公司对罐区重大危险源进行了登记建档,载明了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以及应急处置程序。

2、制定了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配备了与生产相符合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器材。

3、制定了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预案演练方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4、制定和落实了罐区安全检查制度,明确了岗位安全职责和

罐区安全责任人。制度要求当班人员每小时巡检一次,检查方式有视频监控和现场检查两种,安全员每日不定时巡查,值班人员每日至少巡检两次。总之24小时都有人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发现安全隐患可及时处置。

附件

1、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 附件

2、消防验收报告

附件

3、气体报警器检验合格证书 附件

作业中危险化学因素盘点 篇4

石油化工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原则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科学、准确、清楚: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况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辨识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做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等,对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并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清楚。

(2)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相关危险:不同行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不同,同一行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辨识企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体现项目的特点,对于其它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简单分析。

(3)防止遗漏: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辩识时,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辨识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4)避免惯性思维: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同一危险有害因素由于物理量不同,作用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导致的后果也不相同。所以,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应避免惯性思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石油化工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体系

依据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装置的特点,石油化工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体系将从工艺装置、场所、物质和能量、设备、事故类型和职业危害类型、事故直接原因六个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工艺装置

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高温、高压。随着工业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新设备、新材料、新型催化剂及高效节能设备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装备中,使得装置的规模越来越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石油化工的生产及围绕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大致如下:炼油生产装置、基本有机合成、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塑料、合成氨及制品、石油化纤等等。每一种装置都有自己的特点,危险有害因素以及重点防范部位和措施都是不同的,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首先应该明确辨识的是哪种装置,生产装置确定了,其工艺、设备、场所、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也就基本确定。

2场所

每个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包含多个场所,例如简单的液化石油气的气体分馏装置就有主生产装置区、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部分组成。

主生产装置区包含有不凝气体压缩机间、泵房、加热工序、脱硫工序、分馏、精制工序、尾气回收工序等。

辅助设施包含有原料罐区、成品罐区、火炬系统、装卸车场。

公用工程有变配电系统、消防系统、供热系统、供气(含氮气)系统、供水系统、仪表风系统等。

在确定某个装置后,下一步应确定要分析的是该装置哪个系统或工序的具体场所。

3物质和能量

依据事故致因理论的物质和能量原理,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存在危险物质和能量。危险物质和能量是可能发生事故的固有危险有害因素,物质和能量可控在可控状态下就安全,失控就危险。具体说就是存在易燃、易爆、有毒、高温、低温、辐射、粉尘等物质,以及振动、运动、压缩、位于高出等物体具有的动能或势能。

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在确定某个场所后,要全面分析该场所所具有的物质和能量,找出可能产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本原因。

(1)易燃易爆。

石油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包括工艺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体、各种溶剂、添加剂、催化剂、试剂等,绝大多数属于易燃、可燃性物质,还有爆炸性物质。它们又多以气体和液体状态存在,极易发生泄漏和挥发。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操作条件苛刻,有高温、深冷、高压、真空,许多加热温度都达到和超过了物质的自燃点,一旦操作失误或因设备年久失修,便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另外,就目前的工艺技术水平看,在许多生产过程中,物料还必须用明火加热;加之日常的设备检修又要经常使用火焰。这样就构成一个突出的矛盾,即怕火,又要用火,再加之各企业及装置的易燃易爆物质储量很大,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发生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以往所发生的事故,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毒害性。

石油化工生产,有毒物质普遍地大量地存在于生产过程之中,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超过其它任何行业。其中,有许多原料和产品本身即为毒物,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一些化学性物质也多属有毒的,在生产过程中因化学反应又生成一些新的有毒性物质,如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氮氧化物及烃类毒物等。这些毒物有的属一般性毒物,也有许多高毒和剧毒物质;它们以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存在,并随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原来的形态。此外,在生产操作环境和施工作业场所,还有一些有害的因素,如工业噪声、高温、粉尘、射线等。这些有毒有害因素会造成急性中毒事故,还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即便是在低浓度(剂量)条件下,也会因其联合作用,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职业性疾病。

(3)腐蚀性强。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腐蚀性主要来源于:

①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一些强腐蚀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和烧碱等,它们不但对人有很强的化学件灼伤作用,而且对金属设备也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

②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原料和产品本身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如原油中含有硫化物,常将设备管道腐蚀坏。

③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生成许多新的具有不同腐蚀性的物质,如硫化氢、氯化氢、氮氧化物等。根据腐蚀的作用基理不同,腐蚀分为化学性腐蚀、物理性腐蚀和电腐蚀三种。腐蚀的危害不但大大降低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开工周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使设备减薄、变脆,承受不了原设计压力而发生泄漏或爆炸着火事故。

4设备

通常的化工设备按照化工单元有如下分类:

(1)反应设备:搪玻璃反应釜、碳钢反应釜、不锈钢反应釜、搪玻璃蒸馏釜、不锈钢蒸馏釜、搪瓷储罐等各类搪瓷设备及压力容器、实验室设备、实验室反应釜等。

(2)换热设备:加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盘管式换热器、半容积式水加热器、冷凝器、搪玻璃碟片式冷凝器、风冷式冷却器、水冷式冷却器。

(3)分离设备:过滤器、压滤机、离心机、搪玻璃精馏塔、不锈钢精馏塔、压缩机。

(4)储存类容器:计量罐、储气罐及各种储罐、贮槽、防腐型储存设备。

(5)输送设备:化工泵、计量泵、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提升机。

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确定场所、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后,逐个分析该场所每一种设备的特点,由该设备特点确定危险有害物质易泄漏部位、方式;确定能量可能失控地点、方式。进一步分析物质和能量一旦失控,在该场所以及具体地点可能造成的伤害。

5事故类型和职业危害类型

事故类型

按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对某个设备或一类设备进行分析描述,共20大类:

(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

(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

(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门、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

(7)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

(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9)高处坠落,指出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

(10)坍塌,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的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土石的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

(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13)放炮,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5)火药爆炸,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

(18)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

(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

职业危害类型

石化行业生产过程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腐蚀,生产工艺伴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工业粉尘、噪声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生产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副产品大多为危险化学品,劳动环境中存在许多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多发。

造成伤害的有害因素,共10种:火灾、爆炸、中毒、化学腐蚀、窒息、高温灼烫、低温冻伤、辐射、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6事故直接原因

事故直接原因(触发原因)包括物的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1)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能造成危险和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客观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超过临界值的能量。

有害物质是指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或者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物质。比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和窒息性气体等都是有害物质。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值),都是危险有害因素。比如,导致火灾、爆炸发生的化学物质、运动物体等都属于能量的范畴。

(2)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先决条件,有害物质和能量不存在就没有事故。但存在有害物质和能量,并不一定就发生事故。因为,通常见到的有害物质和能量,一般都有防护措施,事故是被屏蔽的。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防护或屏蔽措施,有着强大的天敌,这就是: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防护或屏蔽措施与人、机、环境和管理缺陷进行斗争,前者胜,则有害物质和能量继续被屏蔽,仍处于安全状态;后者胜,则有害物质和能量失去控制,有害物质和能量释放出来危及人员和财产安全。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索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环境的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环境因素将室内、室外、地上、地下、水上、水下等作业(施工)环境都包含在内。比如,作业场所狭窄、屋基沉降、采光不良、气温湿度、自然灾害、风量不足、缺氧、有害气体超限、建筑物结构不良、地下火、地下水、冲击地压等。

(4)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从职业安全健康的组织机构、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投人、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考虑。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投人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因素缺陷。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它是预防故障和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乎段。因此,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化学危害因素大百科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臵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

(7)动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臵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臵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

(1)致癌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癌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癌动物。

(4)致癌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5种;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形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详见12日8日发布的《20类事故|全解析》一文)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等。

按照职业健康分类,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7类。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也可以列出一份供参考的提示单,如:

(1)行走时地面湿滑;

(2)行走时地面有油;

(3)行走时地面有障碍物;

(4)行走时注意力分散;

(5)头上空间不足;

(7)可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

(8)楼梯无手栏或手栏损坏;

(9)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

(10)有害能量(噪声、振动、放射等)对人体的伤害;

(11)过热环境;

(12)过冷环境;

(13)作业场所照明不良;

(14)涂料生产投料时吸入粉尘;

(15)焊接时吸放烟尘;

(16)焊接时未戴护目镜工面罩;

(17)电梯困人;

(18)使用砂轮机未戴护目镜;

(19)搬运有棱角材料未戴手套;

(20)作业现场通道堆手;

(21)在焊接强光作业现场停留;

(22)电工未穿绝缘鞋;

(23)在氨气压缩机现场巡视未戴耳塞;

(24)涂装区域通风不良;

(25)操作场地狭窄;

(26)仓库物品堆入不当;

(27)食堂厨师使用刀具不当;

(28)传染性疾病;

(29)食品变质;

(30)对员工的暴力行为等。

(二)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a.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三)辨识内容

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2、总平面布臵: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3、道路及运输:装卸、人流、物流、平面和竖向交*运输等。

4、建、构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

5、工艺过程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从根本消除的措施、预防性措施、减少危险性措施、隔离措施、联锁措施、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几方面考查;

b.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c.根据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典型的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6、生产设备、装臵:工艺设备从高温、高压、腐蚀、振动、控制、检修和故障等方面;机械设备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误操作等方面;电气设备从触电、火灾、静电、雷击等方面进行识别。

7、作业环境:存在毒物、噪声、振动、辐射、粉尘等作业部位。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篇5

汽油、柴油物质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易扩散流淌性、静电荷积聚性、有毒性等危险、危害特性,由于加油站经营过程中大量存储和销售汽油和柴油物质,决定了加油站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和中毒危害。

特别对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加油站内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的毁坏,而且会严重威胁加油站周围的居民和环境,带来较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加油、卸油、量油过程中违章作业。

2、设备或管道腐蚀破裂、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造成汽油等易燃物质泄漏蔓延。

3、有点火源而引发燃烧。

4、油蒸气比空气重,泄漏后易积聚在油罐观测口周围、地下管沟、低洼等地,遇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旦存在火源,即可发生爆炸事故。

加油站内点火源可能存在的主要形式有:

1、打火机或火柴等明火。

2、非防爆设备、电火花、汽车发动机、手机火花等。

3、静电放电、雷电放电、金属磨擦火花。

4、防雷、防静电接地失效等。加油站作业中潜在的事故可能性分析

储油罐、加油机、卸油点等三大危险区主要的潜在事故: 造成火灾、爆炸可能的条件:

1、汽油泄露

2、油蒸汽积聚

3、防雷接地系统失效

4、加油车辆未熄火

5、加油机无静电接地或接地失效

6、使用非防爆设备

7、电气设备漏电

8、设备、管线腐蚀、老化

9、存在明火源

10、违章作业

造成泄漏事故可能的条件:

1、设备、管线腐蚀、老化

2、操作违章

3、控制失灵 电气伤害

加油站各类用电设备,可因电气设备、线路、连接、开关缺陷、保护接地装置失效或操作失误和维护时的违章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气伤害,并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采光照明不良

加油站的采光照明如不符合有关具体要求,采光不足可能引起操作人员的误操作,而引发各类事故。油气中毒、窒息

汽油、柴油容易挥发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尤其是汽油,挥发性更大。如在装卸作业时发生泄漏,吸入油气会造成作业人员身体的损害,并可导致急性中毒。另外,在储罐检修、清洗时,作业人员进入罐体,如罐体置换清扫不充分;作业时未进行敞开处理或通入足够的空气,操作人员不佩戴空气呼吸器等,易导致入罐人员中毒,严重者可窒息。因此,在进行维护作业时应在作业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人为失误

全面提高操作者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主要的人为失误表现为:概念错误、信息传递错误、疏忽大意、决策失误、行为失误、故意违章等。根据事故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大多数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违章操作占事故发生率的50%以上。加油站危险控制措施

从以上分析看出,加油站存在的危险是火灾爆炸,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汽油、柴油洒、漏和存在点火源,加油站有效控制火灾、爆炸事故主要应从这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防止泄漏的措施 1防止冒油

加油站冒油事故绝大部分为人为责任事故,其次是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由于汽油柴油有流动扩散的特性,冒油事故发生后,油品会迅速向四周扩散蒸发,从而易引起火灾事故。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加强计量工作,接卸前通过人工计量检测确认卸油罐的空容量。

(2)、设置带高液位报警装置的液位计,特别坚持对油车的监卸操作,卸油过程中,必须专人负责监卸,并且,罐车司机不得远离现场。

(3)、防止设备老化和带病作业。加油站应定期对站内设备进行检查维护。(4)、站内堆置砂土防止冒油泄漏时扩大和蔓延。(5)、站内各种管沟应充沙填实。

2、防止漏油

(1)、防止油箱溢油:经常检测和维护加油枪的自封部件,保持设备完好。

(2)、防止油箱漏油:加油过程中发现油箱漏油时,应停止加油(漏油数量较多时用铁桶接住),此时绝对不得打火开车,并将车推走,远离加油机,并及时清理地面,注意不得在站内修理。(3)、防止油枪漏油或胶管破损漏油:油枪漏油是指油枪封闭部件渗漏及胶管连接处渗漏,另外,胶管在长期作业中,可能由于某一局部频繁弯折、磨擦、损坏而产生渗漏。使用加油枪时不能用力拉动胶管,同时防止加油管被车碾压,加油完毕迅速将油管收回。(4)、防止加油机渗漏:加油机易产生渗漏的部位是进油口下法兰口、吸入管口法兰连接处、油泵、油气分离器排出口等。加油机一旦泄漏,应立即停止加油,然后将汽油放空回油、关阀、切断电源进行检查。

防止火源措施

1、防止火种措施

(1)、严禁烟火(火柴、香烟、打火机)。特别注意在加油场地、营业室内外、值班室是否有烟头。

(2)、禁止非防爆电器。严禁在爆炸危险区域和火灾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电器。特别在加油站停电或夜间作业时,不得采用非防爆灯具照明检修作业,营业室、值班室休息室严禁使用电炉、电饭煲、电茶壶、热得快等易引起火灾的电器。(3)、严禁在站内进行检修车辆、敲打铁器等易产生火花的作业。(4)、机动车应熄火加油,拖拉机、摩托车应推离危险区域后发动。(5)、严格执行动火四不准制度,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防止静电措施

加油站产生静电的主要因素有:

汽车油罐在运油过程中产生静电;油品在过滤器、泵和计量器中产生静电;作业人员人体静电等。

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1)、卸油前连接好静电接地线。加油站接地装置每年至少在雷雨季节前检测其有效性,油罐、站房、罩棚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10欧姆,输油管道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30欧,卸油静电接地电阻不超过100欧姆。

(2)、经常检查加油枪胶管的金属屏蔽线和机体间的静电连接。(3)、严禁向塑料桶直接加注汽油,防止静电积聚,引燃汽油蒸汽发生火灾事故。正确的方法是:将油品加到铁桶内,再将铁桶提到安全区域,通过漏斗将油品注入到塑料桶内。(4)、作业人员要穿防静电工作服,以消除人体静电,不允许穿化纤服装上岗操作,更不允许在加油站穿脱、拍打化纤服装,以免发生静电事故。

3、防止电火花措施

(1)、爆炸危险区域内电器设备的选型、安装、电力线路敷设应满足安全规程规定。(2)、检查电器线路应注意电器线路是否老化,电器设备是否渗油破损等。(3)、配线、接线是否松动和脱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更换。

危险因素监测总结 篇6

同志

你在我公司车辆车间从事起重设备作业存在以下危险、危害因素,请熟知:

1、起重设备开关失灵、运行时碰到障碍物、“带病”起吊物件、停电、钢丝绳断股等可能造成伤害事故;

2、无证操作起重设备造成伤害事故;

3、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视觉障碍,未及时停车造成伤害事故;

4、被吊物体体积过大造成事故;

5、天车大钩或起吊物下站人造成伤害事故;

6、起吊物件时,捆绑不牢,或脱钩、脱扣、斜拉歪吊造成事故;

7、违章指挥、指示信号、手势不清、吊装区域未设警戒区域造成事故;

8、起重设备的其他伤害等。

请你在作业中正确掌握以下防范措施并认真执行:

1、起重设备、设施的装置要安全可靠,严禁“带病”起吊物件;

2、吊装设施要符合安全要求,严禁使用有缺陷的或不合格的吊装设备;

3、严禁超负荷吊装物件;

4、严禁起吊物件时,吊物下站人;

5、在吊装区域悬挂安全标示牌,并设警戒区域;

6、严格按照起重设备及天车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

告知单位名称:铁运公司安全监察部

2011

水电厂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管理 篇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根据中电投《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和《发电企业业绩评估指南》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主要针对工作条件、设备及工器具性能、人员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监控。

第三条 凌津滩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电厂)各部门、工区在布置工作时,应针对每个人、每件事开展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工作。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安全生产部是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管理部门,各工区负责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的实施。第五条 安全生产部主要职责:

(一)根据电厂实际,组织编制并完善《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汇编》。

(二)监督各工区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执行情况,监督《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汇编》的实施。第六条 各工区主要职责:

(一)在工区主任的组织下,全面开展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工作。

(二)不断完善工区内部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第三章 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的一般要求

第七条 对不需要办理工作票的工作,利用班前会布置工作的机会,由工区主任(或指定的负责人)组织大家进行危险点分析,同时明确工作负责人;工区主任(或指定的负责人)将工作任务、工作负责人以及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的安全注意事项详细记入工区工作日志。工作负责人到现场交待有关安全注意事项。

第八条 对需要办理工作票才能进行的一般消缺与维护工作,按“一票一单”(即一张工作票附带一张危险点分析控制单)的方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工作负责人组织工作班人员提出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填写工作票以及危险点分析控制单,交工区主任或专业组长签发。办理工作许可手续后,工作负责人到现场向工作班成员详细交待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并要求工作班成员掌握相关内容。

第九条 设备大小修、更新改造、重大缺陷消除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的规定

设备大、小修;更新改造;重大缺陷消除等工作除按“一票一单”的方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外,还应按业绩评估的要求遵守以下各项:

(一)检修前,编制“三措”(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方案;

(二)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以下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1、发电机风洞内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2、机组流道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3、高空作业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4、起重作业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5、脚手架作业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6、电、火焊作业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7、发电机绝缘试验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8、发电机保护校验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9、发电机励磁系统检修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10、机组LCU检修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11、调速器系统(电气部分)检修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12、调速器系统(机械部分)检修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13、辅机系统检修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14、机组检修后整体试验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

15、有关更新改造与重大缺陷消除单项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等。

(三)工作前由“三措”方案以及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编写人员对参加检修的有 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考试合格。

(四)办理检修工作许可手续后,工作负责人应随身携带工作票与危险点分析控制单,各专业组负责人将有关专业工作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悬挂现场工作地点。

(五)检修总负责人将特殊作业(高空、起重、焊接、脚手架、流道、风洞等)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悬挂相应工作地点。

第四章 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的方法 第十条 人身安全的控制

(一)运用安全性评价、危险因素分析等方法,对作业环境实施有效监控,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改进。并规范各种作业方法,保证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二)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对人员必须加强以下危险因素的分析。

1、工作人员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有无防碍工作的病症、残疾等不良因素。

2、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是否胜任本工作,人数安排是否合理。

3、天气及工作、生活环境是否良好。

4、工作条件是否良好,是否存在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可能性。

5、作业中使用的工器具是否合格。

(三)针对以上危险因素,生产活动中对人身安全管理方面必须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按照企业AJH(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标准,定期对作业环境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作业开工前,各级管理者必须对本项工作的工作条件、施工用的工器具、工作的难易度进行综合分析,安排合格胜任的人员和适当的工期,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监控。

3、认真落实好三大措施,即安全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

4、认真落实《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防止人身伤害的有关内容。

5、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监督,严厉打击违章行为,积极开展“反违章”活动。

6、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进行作业。

7、严格执行规范化作业。

8、新项目必须做到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对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预先评估。

9、认真落实《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

10、危险品统一管理、存放,严格执行危险品及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

11、加强食堂卫生安全管理,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

12、加强生活基地的保卫工作,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工作,确保职工生活环境安全。

13、经开公司成立交通安全管理机构,严格落实“行车预测预防”、“控制车速”、“强化车辆保养”和“防止疲劳驾驶”等控制措施,确保行车安全。第十一条 设备安全的控制

(一)运用安全性评价、危险因素分析等方法,对生产设备所有运行工况和非运行阶段实施有效监控,发现潜在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和控制,使之更加安全可靠。(二)企业生产活动中必须对设备加强以下危险因素分析。

1、设备技术状况是否落后,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

2、设备的安全性能是否稳定,是否存在故障。

3、设备管理是否到位或存在漏洞。

4、外部环境是否存在不利于设备安全运行的危险因素。(三)针对以上危险因素,生产活动中对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必须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定期对生产设备技术状况、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认真落实。

2、认真组织季节性检查,达到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

3、认真开展设备损坏危险因素分析和控制工作。

4、认真落实《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有关措施。

5、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攻关活动,鼓励员工积极进行科技攻关,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学好用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专业技能

6、结合实际从生产管理、检修技术、运行技术、定期试验等方面落实各项反事故措施。

7、编制并实施《反事故措施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防范电力生产恶性事故和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8、加强新技术应用(包括改造工程、新购设备、设施和技术改造项目)管理,抓住项目调研、方案制定、项目施工、质量验收等重点环节,加强全过程管理,有效防止新技术应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9、加强运行管理,保证设备运行参数及状态在规程规定范围。

10、保证各种自动、保护、连锁装置及数据采集系统完好率、合格率、投入率符合要求。

11、保证各种监测报警装置及主要仪表齐全可靠。

12、按规定进行设备有关试验。

13、准确、及时测报库区水情,抓好防汛工作,制定好防汛应急预案。

14、汛期加强厂区周边山体监测,防止山体滑坡带来的损害。第十二条 其他安全控制措施

(一)严格外包工程、临时工及外来人员安全管理,加强风险评估,实施有效监控。(二)外包工程严格执行厂部外包工程管理规定,把好承包方的资质审查关。(三)临时工的聘用按厂部临时工管理制度进行。

(四)外来人员入厂参观、学习必须有本厂人员带领、监护,并交待好安全注意事项。(五)厂家人员入厂配合工作,必须有本厂相关技术人员监护方可工作。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十三条 安全生产部应按照电厂《安全规范化管理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各部门应定期进行自查整改,消除因设备场地、工作条件等原因造成的危险因素。

第十四条 各部门应对照电厂《工器具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定期对工器具进行检查与试验,并正确使用,杜绝因工器具使用不当造成的不安全事件。

第十五条 生产现场人员应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检修工艺规程和运行规程的有关规定,杜绝违章事件的发生,确保工作质量,消除设备隐患。第六章 考核与处罚

第十六条 由于不遵守《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规定》造成的不安全事件,按照《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和《电厂二类障碍与异常》界定的标准进行考核处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按电厂《安全生产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处罚。第七章 反 馈

第十七条 本规定应根据执行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一般一年审查一次,三年全面修订一次。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电厂各部门以及各外包施工队伍。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电厂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其他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百龙滩水电厂历年统计事故分析

百龙滩水电厂位于广西红水河中游,是红水河第7个梯级电站。电站装有32 MW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6台,自1996年2月至1999年5月相继投产。

事故分类统计事故统计分析

2.1 机械事故

自第一台机组投产至今,累计机械统计事故5次,其中1997年1号机在低温启动时,发电机因电磁噪音异常(目前尚未查到原因)而非计划停运2次,3号机因发电机转子故障非计划停运2次;2002年4号机在运行过程中8号导叶弯曲连杆脱落、9号导叶弯曲变形引起非计划停运。

3号机试运行2个多月后,发现发电机转子4颗T型键止动压板的M12定位螺钉脱落,制造商富士电机公司判断可以继续运行。一个半月后机组无法启动运行,检查发现16个转子引线连接片全部断损,转子中心体在6,8号T型键处多处裂纹,最长180 mm。事故修理时间达5个月之久,买卖双方损失严重。事故直接原因是由于发电机转子磁轭热套紧固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2.2 保护事故

保护设备累计统计事故23次,其中机组保护误动8次,主变保护误动8次,两者占总数的69.9%,220 kV断路器事故跳闸5次,机组动力盘柜BZT拒动2次。

2.2.1 机组保护误动

8次误动中4次是机组数字保护,均发生在2号机,当机组保护装置电源消失,软件看门狗故障,机组电气量异常但尚未达到保护动作整定值时,机组数字保护均出口跳闸造成非计划停运(日本富士电机公司理解为正常停运,而不是事故停运,这主要是由于日本保护设计思想与我国不同)。另有4次负序过流Ⅱ段保护误动均发生在3号机。1999年5月经日本方技术人员对其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后,机组保护误动现象到发稿日再未发生。

2.2.2 主变保护误动

(1)设计原因:因各种原因,在主变保护设计中未将厂用电分支系统CT接入主变差动保护回路,致使主变差动保护不能躲过近距离厂用电系统短路故障电流,而扩大事故2次;因主变测温装置设计选型不当、工作票安全措施又不到位导致主变事故失压1次。

(2)管理问题:由于保护接线错误、主变零序保护定值由5.3 s变为0 s导致越级跳闸,端子受潮释压保护误动等原因,1号主变事故失压各1次;主变差动保护计算中,CT变比计算有误,3号主变事故失压1次。

(3)设备缺陷:因220 kV断路器拒动启动失灵保护出口,1号主变事故失压1次。

2.2.3 220 kV断路器事故跳闸

5次220 kV断路器事故跳闸中有2次是对侧线路保护原因,1次是农网改造引起线路对地放电,2次因保护接线错误引起。

2.3 监控励磁事故

监控和励磁系统累计统计事故5次,其中监控系统3次,励磁系统2次。监控系统3次事故分别是:监控系统通讯中断引起1号机非计划停运,5号机因监控系统中央处理模块故障非计划停运,监控系统用于检测机组机端电压的采集模块故障,1号机非计划停运;励磁系统事故一起为1号机误强励非计划停运,另一起事故是2号机因励磁功率柜风机电压监视继电器失灵,风机停风后,B相可控硅元件热击穿,保险烧断,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

2.4 调速器事故

调速器累计统计事故15次,其中由于调速器浆叶、导叶主配抽动导致调速器突然溜负荷、关机、过负荷等共12次,占总数的80.0%,2次为调速器导叶反馈钢丝绳脱落、1次为轮叶反馈钢丝绳脱落。调速器自投运以来,运行就不稳定,经常发生引导阀发卡,主配抽动,影响调速器的稳定性。

2.5 自动化事故

自动化元件累计统计事故22次,其中推力轴承润滑油油流中断7次,轴承高位油箱油位异常5次,压力油罐油压过低3次,机组温度测温装置误动4次,机组冷却风机电源故障2次,厂房渗漏排水泵不能自动启动而水淹排水泵房1次。因机组润滑油系统异常导致机组非计划停运15次,占总数的68.2%。1996-1999年自动化元件累计统计事故19次,从这4年的统计事故内容及原因分析,造成机组非计划停运主要原因是管理和维护方面存在问题,且68.2%是重复性事故。2000年后有所改善。

2.6 人为责任事故

人为责任累计统计事故18次,占事故总数的20.2%,人为责任事故原因有三:

(1)运行、维护人员操作失误11次,占总数的61.1%。

(2)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工作失误3次。

(3)项目监管不力,外来人员盲目施工、误动设备4次。事故趋势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1996-1999年设备统计事故是逐年增加的趋势,1999年事故达到高峰,反映出前4年机组各设备还处于边施工、边暴露问题、边处理问题、边适应设备运行的过渡期。1999,2000年经过设备和环境综合整治,重要辅助设备电源改造,机组部分保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设备运行进行优化等工作,设备运行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特别是重复性的机组油系统油位、油压异常导致机组非计划停运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自2000年设备统计事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在设备改造过程中,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工作疏忽,导致多起事故,今后在抓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同时,更应注意提高人员素质。经验教训

(1)设备安装过渡期太长。6台机组全部投产历经3年多,期间,投产机组运行环境条件恶劣,设备上经常积有大量灰尘。为此,发生过计算机通信中断,设备模块、元件烧坏,特别是监控和调速器电源模块运行不稳定或烧坏。

(2)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差,技术措施不完善,组织措施不到位。如因管理不到位、力度不够,发生重复性和人为责任事故数十次。

(3)初期对职工技术培训重视不够、效果差,职工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又是进口机组,运行、维护人员对新设备性能不够熟,数次出现操作失误引发设备事故。

(4)激励机制欠缺,职工学技术钻业务风气不浓,主动技术攻关热情不高,有很多设备异常现象只要组织得当,完全有可能在出现第一次事故后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多次重复性的机组非计划停运。

从葛洲坝水电厂检修实践谈未来的状态检修

摘要:以葛洲坝水力发电厂近20年来设备检修实践为基础,从状态检修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和技术检测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葛洲坝水力发电在向以诊断性检修为基础,故障检修与预防性相结合,以实现最低成本消耗为目标的状态检修模式迈进的历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设想和面临的困难,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葛洲坝水电厂 状态检修 检测手段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的发供电设备均采用定期预防性试验和定期计划检修。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借鉴电力发达国家诊断性检修的经验,推进发电设备检修体制的改革根据,提高全国发电设备科学管理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我国开始提出并试行状态检修的设想。根据葛洲坝水力发电厂近20年来设备检修实践,从状态检修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和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我们的设想和建议。

发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电力设备各专业、多学科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一系列的管理科学上的问题。目前我国推行的状态检修是指在试点厂探索融故障检修、计划性检修、状态检修、主动检修为一体的,使设备具有最大可靠性和最低成本消耗的混合检修方式。实施状态检修从整体上理解,就是围绕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检修的预见性、预控性,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从方方面面去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纯计划检修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水电厂的需求

葛洲坝电厂是华中电网的主力电厂,是正在兴建的三峡电厂的反调节水电厂。电站设计水头18.6m,全厂共装机21台,装机容量2175MW。近年来,该厂经过对水轮发电机油、水、风系统的自动化元件、发电机励磁、调速、保护系统,水轮机推力瓦和220kV、500kV开关站等设备的优化改造,其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安全运行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以往采用的纯计划检修已不能适应现代化设备运行和各种突发事故的要求,因此实行状态检修已成为该厂各项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1.1 纯计划检修的弊病

纯计划性的预防检修,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它包括了设备的大修、小修、定期维护等,如《发电厂检修规程》明确规定,机组大修每3~5年1次,小修每年2次,检修安排的重要依据是检修周期。这种检修模式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比较保守,且存在许多弊病:

(1)纯计划检修的不科学性 纯计划检修是依据设备的制造质量、安装工艺、现场投运调试情况而预定一个检修周期,将其写入设备的检修规程并固定下来,由生产计划部门参照执行。纯计划检修虽然对设备状态不佳的设备进行了必要的维修,但对设备运行情况良好的设备按部就班修理,这样势必造成有些发电机组越修越坏或良好设备一修便故障率增加的现象,因此缺乏科学性。

(2)设备检修的不经济性 纯计划检修一方面致使有些状况较好的设备到期必须修理,增加设备检修费用,同时又加速了设备的磨损,甚至缩短了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另一方面,少数状况不好的设备因检修周期未到而得不到及时检修,降低了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甚至到发生事故后才抢修,扩大了经济损失。

(2)检修过程的不持续性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有许多电厂相继推出了检修运行分离的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纷纷成立和组建了各自的检修,但由于发电厂和检修公司之间设备责任的不明确和分工的交叉,在检修特别是大修及扩大性大修方面,尽管检修质量能够得到保障,仍普遍存在着检修与维护过程的不持续性,常常使一些技改项目特别是一些小的技改项目,在检修完成后进行日常维护或事故处理时一些资料图纸、技术参数的混乱,从而延长了检修时间,降低了设备利用率,给发电厂造成不必要的运行时间损失和经济损失。状态检修的关键是对状态检修全过程管理

真正意义上的状态检修其成本消耗最低,设备运行具有最大可靠性。因此在实施状态检修时,一方面对一些非主要运行设备可实行状态检修,而对主要发电设备,由于其影响性和经济性,应大力依靠监测手段,预测其运行的最后程度,实行计划检修,并在设备有可能造成较严重后果或经济损失较大时,对其进行预防性检修;另一方面,由于设备运行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状态检修应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定期发现问题,定期淘汰设备,加速设备折旧,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1 实行状态检修必须从改变观念入手

纯计划检修是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针对我国的国情而实施的一种设备检修管理模式。固定的检修周期并不随现场设备的运行条件、环境和设备的换型、运行可靠性的提高而变化。因此形成了设备到期就必修,不论其健康状况如何均来一个大拆、大卸、大组装。因此开展状态检修与预防性检修、故障检修相结合的混合式检修势在必行,且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彻底突破相关的条条框框,打破纯计划检修模式下的固有检修周期的约束。

2.2 葛洲坝电厂检修模式

1993年10月,葛洲坝水力发电厂打破了传统的检修模式,代之以计划检修为主,诊断检修为辅的检修模式,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修必修好”的原则,把集检修、运行管理为一体的发电综合体分离为两个独立的单位:发电厂与独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检修公司,从而向状态检修迈出了第一步。1995年针对发电厂与检修公司之间存在的责任混淆等问题对两单位的设备分工进行了重新分配:发电厂负责对设备的运行管理、二次电气设备的大、小修和日常维护;检修公司负责机械、一次电气设备的大、小修。新的检修模式的建立,不仅在建立新的检修观念的同时精简了机构,促进了职工队伍向技术业务素质的提高,而且使发电厂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和单纯化,逐步从纯计划检修向以状态检修为基础,故障检修与预防性检修相结合,以最低经济消耗为目标,同时兼顾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混合检修方式发展。

2.3 葛洲坝电厂在推行状态检修的前期实践

在进行检修体制改革的同时,葛洲坝电厂在部分设备的运行管理方面相继开展了一些“初级阶段”的状态检修工作:如1990年进行的3F机组扩大性检修,按惯例机组运行10年左右扩修一次,而3F仅运行了8年时间因水转机转轮漏油严重而提前进行扩修。按计划5F机组应该在1995年进行扩修,由于5F机组的运行状况良好,至今尚未进行扩修。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其洪峰水位之高,来水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是历史罕见的。葛洲坝电厂做为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在其发电机组2F、4F、5F、6F相继出现上导、水导摆度增大的不良运行工况,振动摆度监测装置实时在线监测并报警,在确认了这一不良运行工况之后,葛洲坝电厂及时同调度联系申请停机低谷消缺,施行状态检修。从而在确保大坝安全及发电的同时,发挥大型水力枢纽拦洪、错峰、削峰作用,最大限度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为整个长江流域尤其是确保荆江大堤、共同抵御洪水的侵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推行状态检修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员素质

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现代科技在发电厂的应用,计算机监控已能代替人来完成大部分设备的运行监视,但这些技术都需要人去控制、去操作。而状态检修作为未来我国电力系统检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更需要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状态检修与纯计划性检修对人员素质要求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纯计划性检修要求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一个专业面的知识就可,而状态检修则要求各单位、各级技术部门都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独立的判断能力、很强的事故处理能力,即需要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在设备运行、设备故障处理和设备检修过程中均能够把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以确保设备利用率和整体效益的高起点。

为此,葛洲坝电厂在全厂实施了“三全”培训制度。所谓“三全”,即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新设备的开发、研制、设计及安装、调试,有效利用葛洲坝电厂大中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50%以上的优势,掌握设计原理和思路,使葛洲坝电厂厂在由纯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体制转变的进程中受益非浅。

在检修和技改过程中,葛洲坝电厂建立起与(合同)协作单位良好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友好合作关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设计开始,参与全过程。共同参与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能得到充分酝酿,及时总结,归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做,不仅培训出一批能胜任生产现场运行操作、检修维护、改造(改进)、完善提高的骨干力量,而且大大地缩短开发、研制、试用的周期,加快了新设备推广应用,提高新设备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达到了培训的目的。

要真正有效地开展状态检修,仅有以上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展全方位的运行维护交叉更深层次的业务技术培训,造就一大批既懂运行管理又懂设备维护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先进检测手段和装备是实施状态检修必要手段

从葛洲坝电厂目前的设备先进水平及在线检测手段来看,要想真正实现状态检修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但该厂根据自身实际,在向状态检修迈进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进行了大量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提高了在线检测水平。

4.1 计算机监控系统高度自动化

葛洲坝电厂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已全部实现了设备监控、报表自动打印、事件顺序记录、历史数据查询、事件追忆及存贮等功能,还开发了智能语音报警和电话报警功能,并有事故处理和操作票专家系统。特别是其计算机历史数据库,实现了各设备的累计运行时间、不间断连续运行时间等数据的统计存档,可供查询和打印分析,为设备检修和维护提供可靠依据。

4.2 机组振动、摆度监测

目前国内不少水电厂都安装了计算机监控系统,但对于表征水轮发电机组稳定运行的机组非电量主要参数等都没有考虑或很少考虑。葛洲坝电厂与华中理工大学联合研制开发的“机组振动、摆度监测专家系统”有效地弥补了机组非电量在线监测的不足。

该专家系统一方面可实时观察机组运行数据情况:可实时记录200s以内的机组甩负荷后的运行参数,另一方面又可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信号分析和处理,帮助现场操作人员了解机组运行情况。

4.3 辅助设备的全方位监控

在监视方面:对机组的重要辅助设备如技术供水系统、漏油泵控制系统、顶盖排水、清洁水系统、自动补气装置等,除常规压力开关或浮子式液位信号器外还安装了非电量传感器来监视模拟量信号,这种采用开关量定位监视和模拟量连续监视相结合的方法既给运行人员一个设备运行工况的量化概念,又有利于辅助设备的安全运行。辅助设备的全方位监控使机组主辅设备的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

4.4 先进的报警手段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语音报警分几级,最基本的显示在简报窗,监控系统的所有信息以滚动方式在简报窗陆续显示。对事故信号、保护信号以及重要的辅助设备等都设置了语音报警,并对一些比较严重的事故按其重要程度分类,同时启动不同部门负责人的电话语音报警,并统治现场设备事故的性质。实现电话语音报警可以便运行人员同检修人员共同快速处理、恢复设备,减少经济损失。先进报警手段提高了综合管理水平。状态检修在葛洲坝电厂的发展前景

改革传统的计划检修体制,实施诊断性的状态检修制度,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检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正确把握设备健康状况是状态检修成功与否的关键。过去通过计划检修,可以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并及时处理,设备安全才得以保证。如果现在普遍实行状态检修,以现有技术条件和管理体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努力。为此,在改革检修管理体制方面建议如下:

(1)取消指令性的计划检修,改为指导性的计划检修,将预防检修、状态检修和事故后检修有机结合,逐步过渡到以状态检修为主的主动检修模式。

(2)成立专业化的检修公司,实现集中检修进而实施终生检修承包制,改变现在以设备检修规模的次数定效益的弊端,创造设备运行和检修的最佳经济效益。

(3)不断实施、完善和推广各种状态监测手段,在全面监测各设备的同时,对异动设备实行重点跟踪监测和分析,为状态检修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4)充分发挥葛洲坝电厂分厂、车间、班组三级质量验收体系,对每台机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康履历,了解分析设备现状、跟踪分析设备现状、跟踪细小缺陷的发展方向,对设备状况做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设备健康的命脉。

上一篇:风力发电机组下一篇:我与航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