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交换技术的特点介绍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由于能够以分组方式进行数据的暂存交换,经交换机处理后,很容易地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通信,分组交换的特点主要有:
线路利用率高:
分组交换以虚电路的形式进行信道的多路复用,实现资源共享,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提供多条逻辑信道,极大地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使传输费用明显下降。
不同种类的终端可以相互通信:
分组网以X.25协议向用户提供标准接口,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在网络内存储转发,使不同速率终端,不同协议的设备经网络提供的协议变换功能后实现互相通信,
信息传输可靠性高:
在网络中每个分组进行传输时,在节点交换机之间采用差错校验与重发的功能,因而在网中传送的误码率大大降低。而且在网内发生故障时,网络中的路由机制会使分组自动地选择一条新的路由避开故障点,不会造成通信中断。
分组多路通信:
由于每个分组都包含有控制信息,所以分组型终端可以同时与多个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可把同一信息发送到不同用户。
计费与传输距离无关:
OTN有诸多优点,但交换技术仍是OTN的一个瓶颈,目前OTN主要的交换方式有全光交换和光/电/光交换。全光交换技术目前主要在实验室内进行研究与功能实现[1],而由O-E-O方式进行的电路交换效率仍然不高,无法应对逐渐IP化的数字网络,而且电路交换的速率远不及包交换的速率。而包交换思想的提出,是为了克服电路交换中,各种不同类型和特征的用户终端之间不能互通和通信电路利用率低等问题[3]。可以在OTN中采用包结构,将光信道数据单元ODUK(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K,K=0,1,2,3)帧流切割成在标准大小上加减1的数据包,经过包交换芯片交换,然后再重组为ODUK帧流,此方法可以有效解决OTN交换的难题,同时可以将其发展为一种统一的交换结构,使之既可以处理数据包也可以处理TDM业务[4]。
1 基于包结构的光传送网描述
光通信网络正在由纯粹的SONET/SDH导向的网络向以太网和OTN相结合的网络演化。历史上曾经使用单一结构的网络设备,例如用一个设备来处理包业务,一个设备来处理TDM业务。因此人们希望使用一个综合的处理系统,能同时适应各种业务的处理,这样可以更加节省能源和机架[4]。目前包交换网络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比例,如果利用包结构来承载OTN客户信号,那么就可以广泛利用现存的包交换设备,这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1为包结构和OTN相结合的光传输平台。图中SONET/SDH信号从OTN的接入侧线卡经过平台传递到OTN的输出侧线卡。在平台中,OTP(Optical Transport Platform)单元将高阶的ODUK帧流解复用为低阶的ODUK帧流,将低阶信号切割为相应大小的数据包,经过包交换芯片交换后,再重组为ODUK帧流,将低阶ODUK帧复用为高阶ODUK帧后,传入其他OTP单元完成一次数据交换。
图2为图1中OTP网络单元的结构,ODUK数据流经过ODUK to SAR(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模块切割为固定大小的数据包,再经过Interlaken高速接口将切割好的数据包发送到包交换芯片,通过交换芯片交换的数据包先经过Interlaken接口接收,再经过ODUK to SAR模块组合为ODUK数据流。其中数据流的切割和重组是难点和关键。
2 ODUK帧结构概述
ODUK,K=0表示比特率约为1.25 Gbit·s-1,K=1表示比特率约为2.5 Gbit·s-1,K=2表示比特率约为10 Gbit·s-1,K=3表示比特率约为40 Gbit·s-1。其帧结构[5]如图3所示,为4行3 824列结构,主要由ODUK开销和OPUK(光信道净荷单元)两部分组成。第1~14列为ODUK的开销部分,但第一行的1~14列用来传送帧定位信号和OTUK(光信道传送单元)开销。第2、3、4行的(1~14)列用来传送ODUK开销。15~3 824列用来承载OPUK。ODUK速率由式(1)计算。
ODUK速率=239/(239-K)×STM-N (1)
3 包结构的网络单元
图4为基于包结构的OTN一个网络单元,其包括,输入OTN功能模块,输入SAR功能模块,包结构模块,出口SAR功能模块和输出OTN功能模块。一个普通参考时钟(REFCLK)和一个同步脉冲(SYNC)被分布到所有输入和输出SAR功能模块。参考时钟和同步时钟必须从一个普通的时间基准产生,并且相互之间锁相。输入OTN功能模块由一个OTUK成帧器组成,成帧器结束OTUK的开销信息,去掉前向纠错(FEC),产生相应的高阶ODUK流。这里也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ODTUjk解复用单元,这些单元从高阶的ODUK数据流中提取低阶的ODUj/ODUflex客户信号。通过输入SAR功能模块,高阶和低阶流被分割成数据包,然后进入包结构模块。包结构交换数据,然后经过出口SAR功能模块重新组装成ODU数据流,再经过出口功能模块进行处理。在OTN出口功能模块,高阶ODUK流加上OTUK开销和FEC校验信息组成OTUK数据流。低阶ODUj/ODUflex流能被复用成高阶ODUK流。ODU流从入口到出口,整个系统必须保证时钟的完整性。
参考时钟311.04 MHz,用于输入和输出SAR功能模块。
ODUk/ODUflex流速率,必须保证锁相到同步时钟。
同步时钟8 kHz脉冲,用于输入输出SAR功能块同步时间戳,来矫正包延迟变化,同步时钟锁相到参考时钟。
输入SAR功能模块主要完成将ODUK帧切割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包,对于同种类型的ODUK信号切割成的包拥有相同配置的标准长度。在包切割过程中,要加上相应的包头信息。标准包大小计算公式为
B=Round└(RODUK×T)/(8×Cclk×N)」 (2)
其中,B表示切割的包大小;T表示包的生成间隔;N表示每个调度间隔生成包的数量;Cclk为311.04 MHz的参考时钟。但实际包的大小要偏离标准包大小±1 Byte,这是由实际ODUK速率决定的(时钟的漂移和抖动[7])。包格式如图4所示,包头每个域的位宽介绍如表1所示。表2为ODUK切割配置表。
输出SAR功能模块是对输入SAR功能模块的相反操作,主要是将数据包重组为低阶ODUK的过程。SAR电路结构无疑是基于包结构OTN的关键技术。
4 基于包的OTN网络单元结构实现
图6为一个基于包结构的OTN网络结构设计图,如图所示OTUk串行数据通过CDR电路获得数据时钟,通过OTUKRx Framer寻找OTUK的帧头,将数据送入ODUjk DeMUX模块,完成高阶ODUk向低阶ODUj数据的提取,Low-Pass Filter模块将标准ODUK时钟的相位与JC调整所提供的相位相加作为锁相环的控制输入产生包大小判决模块的ODUj clock,Packet Size Decision 模块对每T/N个REFCLK时钟内的ODUj clock统计用于判定包的大小,Packet Formatter模块根据FIFO中包的大小信息对解复用的数据打包,送往包交换芯片完成交换。接收端是包的重组过程,与切割过程相对称,为还原数据还要去掉包头开销得到原始数据,将原始数据拼接成OTN数据,同时根据包的大小恢复原始数据的时钟[8]。
5 结束语
基于包交换的OTN网络协议使得OTN网络层中的ODU流(ODUk/ODUflex)以数据包的形式在网络设备中交换成为现实。结合Altera Stratix IV系列开发版提供的Interlank接口及SFI4.2接口可方便地实现文中提出的网络单元。本文作为此项技术的深入,将有助于大容量高速率数据的光交换在电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辉.光传送网原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2]MARTIN C,JOSEF R,TAKUYA O.The operator's view ofOTN Evolution[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0,48(9):46-52.
[3]陈亮,孟李林.分组交换中一种存储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1,16(6):31-34.
[4]WINSTON M.OTN over packet fabric protocol(OFP)imple-mentation agreement[EB/OL].[2011-01-21](2012-10-11)http://www.oiforum.com.
[5]刘静.基于G.709的开方式传输网络(OTN)[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0(30):18-20.
[6]曹畅,张永军,石帅.T-MPL网络中承载电路业务的最佳包长问题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3):667-669.
[7]陈静伟,杨铸.OTN中ODUk时钟的抖动性能要[J].光通信研究,2001(4):17-19.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以具体的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以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在教学进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任务,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班级教学中“分组合作”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而“任务驱动”中的任务为分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以学习任务来分组的前题条件,在教学中二者结合运用可谓相得益彰。职业学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能使用计算机把教师布置的任务做出来,然而在实践教学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把任务布置给全班学生后,有的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够很快完成任务,也有学生不会做或做了没能通过计算机的检验,因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间能力差距所造成的学习效果差距十分明显。为了改善这种学生之间在计算机课程任务学习的差距,我部2008年提出在我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探索任务驱动与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研究项目,试图总结出一套适合职业学校计算机类课程的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
在我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可把“任务驱动”和“分组”两种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形成了课堂或实习教学的在任务驱动下的分组教学法。通过在计算机部内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传统教学法片面追求计算机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学生理论学习一知半解,实操制作认识散乱,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只是浮于表面兴趣没有用计算机做出自己的东西而带来的茫然。把任务驱动与分组教学法相结合起来,让学得快学得好的学生带动全班同学学习,完成任务的面更广,成为维系班级学生学习进步的纽带。
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在任务驱动中再加入对学生的分组去教学,让学得好学得快的学生成为小老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内容的深层次剖析,选择制作更加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教学任务,进而在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一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更高层次。
计算机专业部推行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三年来,专业部全体老师积极参与了教学法改革的探索,进行了大量的教改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高,以全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为例,全面推行该法后,统考教学课时安排由先前的136课时加一周实习压缩为90课时,统考合格率仍然保持在95%以上,在节约了76个教学课时的情况下保持了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先进地位。
关键词:光分组交换,网络管理,管理信息
1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应用的增多,用户对网络的速度、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网络发展速度受制于电子器件,例如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的容量、速度和能耗等的限制,已经渐渐赶不上需求的发展。光网络的大容量、低功耗使它成为了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如今的网络中分组交换占据了绝大部分,证明了分组交换是一种优秀的交换形式。因此,光分组交换(OPS:Optical Packet Switching)是未来光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1]。
之前对于OPS技术的研究多集中于OPS网络节点的结构、各个单元技术及其相关网络性能的研究和分析,OPS网络的控制管理方面的研究大多注重于具体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而对OPS网络管理信息的研究较少。本文尝试从OPS网络与传统网络的区别入手,对OPS网络节点功能、结构进行分析,提炼出OPS网络中重要和特有的管理信息。深入了解光分组交换网络的管理信息构成和体制,是将光分组交换网络推向实用化的重要基础,对于类似的新型交换体制网络的研究也有所帮助。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讨论OPS网络的特点、与传统网络的区别,分析OPS网络管理的重要性;第三、四部分分别讨论OPS网络边缘节点以及核心节点的结构,重点讨论相关管理信息;第五部分讨论OPS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案。
2OPS网络管理
图1示出了光分组交换网络的简化的组网示意图。图1中,OPS网络由两种类型的网络节点构成:边缘节点和核心节点。位于各处的客户网络经由边缘节点接入OPS网络,并实现互连。本部分中,我们简要介绍边缘节点和核心节点的工作机理,并讨论其有别于IP路由器的关键特征。
(1)边缘节点的管理。
OPS网络的边缘节点是客户网与核心网的接口,其作用为将收到的不同协议的数据包在不同的队列中汇聚成光分组,对汇聚好的光分组进行调度,发送到核心节点进行交换,以及将从核心节点收到的光分组解汇聚为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网[2]。汇聚和解汇聚成为OPS网络在网络层区别于其他交换体制最重要的特征,也因此成为OPS网络控制和管理的核心内容。
有研究表明,与不进行汇聚相比,对客户网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的OPS网络的丢包率明显降低,而且更长的光分组长度能带来更低的丢包率。这是因为与传统的分组交换技术相比,光分组长度要长的多,经过汇聚以后,分组的突发性降低,减少了在核心节点处发生冲突的概率。但是光分组长度不能无限制地增加。过长的光分组长度会导致汇聚时间增加,端到端的延时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光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长度的设置实质上是网络吞吐量(或者丢包性能)和网络端到端延时之间的一个折衷。在一个光分组长度可变的OPS网络中,随着网络负载的变化,最优的光分组长度还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网络控制管理系统通过监测网络运行的状态对汇聚的参数动态地进行调整。
调度也是边缘节点的重要功能。对于一个负载不平衡的网络,如果使用平均的调度算法,则有可能造成负载重的队列由于不能缓存输入的数据分组而出现丢包,同时负载轻的队列输出的光分组利用率低。如果能够给与负载重的队列以更多的调度机会,就能减少因缓存满而造成的输入数据分组丢失。相应的,负载轻的队列调度机会减少会使其单个分组的汇聚时间增加,光分组的利用率会得到提高。这也需要网络控制管理系统根据负载的变化来对调度算法进行调整。简而言之,边缘节点上的调度机制,实质上是业务公平性和网络吞吐量的一个折衷。
边缘节点的汇聚和调度算法对于网络性能的影响很大,因此边缘节点的控制及管理在OPS网络的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核心节点的管理。
OPS网络的核心节点作用是按照光分组头部中包含的控制信息,将光分组转发到相应的输出的端口。如果遇到冲突,则根据一定的算法将其放入缓存、进行波长变换,或者转发至其他端口。
OPS网络核心节点最明显的特点是需要很快的分组头部处理速度。这是因为,传统电交换网络中,路由器在冲突发生的时候可以将分组暂时储存到存储器中,等待输出端口空闲时再将分组交换至该端口,这一做法不但解决了分组交换的核心问题——冲突解决,还降低了交换节点对于分组头部的处理速度要求。但光域的缓存至今仍然是一个难题,目前用来作为光域缓存的光纤延迟线(FDL:Fiber Delay Line)只能做到固定长度的延时,远远做不到存储器一样的即时存取与同为全光交换技术的光突发交换(OBS:Optical Burst Switching)相比,突发控制分组(Burst Control Packet)先于突发净荷分组(Burst Packet)到达交换矩阵,这一段较长的保护时间使OBS网络的核心节点有较多的时间对头部进行处理、配置交换矩阵以及产生新的突发控制分组。[3]OPS网络中光分组头部与净荷之间的保护时间较短,而且交换的粒度也比OBS小,交换频率高,就要求核心节点具有很快的头部处理速度和交换矩阵配置时间。
因为OPS网络核心节点与传统网络的路由器在交换上的区别,使得OPS网络在处理冲突的难度大于传统网络,这就需要网络控制管理系统通过对核心节点各个模块进行配置,合理地解决冲突。
3 OPS网络边缘节点结构与管理信息
本部分中,我们试图通过对边缘节点关键模块进行划分,得到边缘节点的重要管理信息。
一个典型的OPS网络边缘节点包括如下功能模块:
分类器:将收到的IP分组按照目的地址、服务等级分类,送至不同的汇聚队列。
汇聚器:按照一定的汇聚算法,将IP分组组装成光分组,并产生光分组头部,等待调度器调度。
调度器:将组装好的光分组按照一定的调度算法发送出去。
解汇聚器:将从核心网收到的光分组解包成多个IP分组发送给客户网。
控制模块:按照运行要求配置边缘节点各个模块。
3.1分类器中的管理信息
(1)地址、服务等级与队列映射表:
即分类表,决定输入的IP分组将在哪一个汇聚队列中完成汇聚。
(2)收到的IP分组数:
分类器中统计边缘节点输入的IP分组数。
(3)输入端口状态:
监控输入端口的状态。
3.2汇聚器中的管理信息
(1)IP地址与OPS地址映射表:光分组的目的必然是OPS网络中某一个节点,汇聚器要产生光分组的头部,来标明这个光分组的目的地址。
(2)节点地址信息:光分组头部要包含源地址信息。
(3)最大光分组长度:这一门限由OPS网络的设计决定,边缘节点的汇聚过程中,当汇聚的光分组达到最大长度时,此队列完成光分组的汇聚。
(4)光分组汇聚超时时间:对于某些负载比较轻的队列,有可能很长时间才达到最大光分组长度,这可能会造成这些队列中汇聚的分组端到端延时较大,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时间门限来限制这些队列的汇聚时间。
(5)队列负载状态:这一信息与后续的调度密切相关,一些调度算法会考虑不同队列的负载不同,动态地调整队列的被调度概率,队列的负载情况可以为这类算法提供调度的参考。
(6)因超过最大分组长度而组装完成的光分组数。
(7)因达到超时时间而组装完成的光分组数:这两条信息是边缘节点运行的统计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了解OPS网络不同负载的队列所输出的光分组的特点,而且还是调度算法进行调整的依据。
3.3调度器中的管理信息
(1)每个汇聚队列的权重:
在网络运行中,可能会出现不同队列的负载不同的情况,采用非平均的调度策略有助于优化网络的运行情况。权重影响队列的被调度概率,权重可根据网络的运行状况及队列优先级的改变动态调整。
(2)输出端口的状态:
调度器监控输出端口的状态。
(3)发送的光分组数:
调度器中统计边缘节点输出的光分组数。
(4)光分组利用率:
对于固定长度分组的OPS网络,如果输入的IP分组不能正好填满光分组,或者队列到达超时时间,就需要对光分组进行填充,光分组利用率是OPS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
3.4解汇聚器中的管理信息
(1)收到的光分组数:
解汇聚器中统计边缘节点收到的光分组数量。
(2)无法解汇聚的分组数:
光分组传输时若出现差错,会使得分组在解汇聚器中无法通过校验,这样的分组只能丢弃。
3.5其他相关的管理信息包括
(1)节点在线时长:
记录边缘节点在线的时间。
(2)光突发发射机的在线时长:
记录工作于突发方式的光发射机的运行时长,有助于统计计算发射机的能耗。
我们根据这些管理信息的特点进行分类,如图3所示:一类是节点的配置信息,这些信息决定了节点的运行方式;第二类是节点的状态信息,是节点运行中需要监控的状态;第三类是节点的运行统计信息,这些信息是节点运行的记录,是分析节点运行情况和整个OPS网络运行情况的参考。
4 OPS网络核心节点结构与管理信息
与第三部分类似,本部分中,我们试图通过对核心节点关键模块进行划分,得到核心节点的重要管理信息。
典型的核心节点包括如下功能模块:
同步对齐模块:异步网络中,由于分组到达核心节点的时间随机,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而同步网络将到达的分组对齐到一个个时隙中,减小了发生冲突的概率[4]。
光分组头部提取模块:光分组的路由信息包含在其头部,由于光域还没有比特级别的信息处理技术,光分组的头部仍然需要在电域进行处理,需要经过“光/电/光”的转换,这一模块将头部提取出来送至控制模块。
交换矩阵和FDL:交换矩阵将到达输入端口的光分组交换至适当的输出端口及波长;FDL类似于电域的RAM,目的端口被占用时,光分组将被发至FDL延时一段时间后再次到达交换矩阵的输入端口。将这两个模块放在一起是因为交换矩阵与FDL之间有大量的管理信息需要共享,如FDL状态和输出端口状态等。
头部更新模块:交换完成后,经过控制模块更新过的光分组头部在这里与净荷在光域重新组合成新的光分组。
Local Add/Drop:边缘节点汇聚完成的光分组通过Local Add端口进入核心节点进行交换,Local Drop端口则将到达本节点的光分组发送到边缘节点进行解汇聚。
控制模块:处理到达的光分组头部信息,配置交换矩阵以及更新光分组头部。
4.1头部提取模块中的管理信息
(1)收到的光分组数:
头部提取模块中统计核心节点收到的光分组数量。
(2)输入端口状态:
监控输入端口状态。
4.2交换矩阵及FDL中的管理信息
(1)输出端口及波长占用状态、FDL占用状态:OPS网络中通过3个域的交换来解决冲突,波长交换、空间交换和时间交换,波长交换是将分组交换到对应输出端口的不同波长上,空间交换是将分组交换到其他端口上,时间交换是将分组交换至FDL端口,延时后再进入交换矩阵,控制模块配置交换矩阵需要参考各个输出端口、波长和FDL的状态。
(2)直接转发至目的端口的光分组数;
(3)经过波长变换转至目的端口空闲波长的光分组数;
(4)进入FDL的光分组数;
(5)转发至其他输出端口的光分组数;
(6)由于不能转发而丢弃的光分组数:这五条信息是核心节点运行的统计信息,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到核心节点的运行状态。
(7)各输出端口的流量分布:统计各个输出端口的流量分布有助于了解整个网络的负载分布,可以根据负载分布调整路由表,减小网络的拥塞。
控制模块中的管理信息:
(8)光分组地址与端口映射表:即路由表,控制模块会根据路由表与当前交换矩阵的状态信息,按照一定的路由算法决定当前光分组的去向,并以此来重新配置交换矩阵;
(9)节点地址信息:本节点的地址。
其他相关的管理信息包括:
(10)交换矩阵的重构次数:记录交换矩阵进行重构的次数。
(11)交换矩阵功耗相关数据:如所用到的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在线时长和可调波长变换器的在线时长等,有助于计算节点上光路的功耗。
与边缘节点相同,我们将这些管理信息分为三类,如图5所示。
5 OPS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个OPS网络管理系统所需要管理的信息。图6中示出了我们实际设计并实现的光分组交换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网管工作站通过管理客户端,对每个节点的相关模块进行配置和管理,对每个节点的运行状态和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每个被管理的网络节点均采用单片机作为管理接口,通过以太网的方式将被管理节点和网管工作站相连。管理节点通过向指定节点发送管理分组下发配置和查询命令,通过单片机翻译以后,分发到系统中待管理的各个模块;各个模块按照配置时序实施所要进行的配置操作,或者向单片机返回待查询的寄存器的状态值,并由单片机将其翻译成管理分组返回给网管工作站。
图7示出了运行于网管工作站和被管理节点之间的协议分组。节点中各模块的管理信息经过了编址,以寄存器的形式存在,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为一次寄存器读或写操作,网管工作站等待本次操作的返回分组再进行下一个寄存器的读写,同一时间只进行一个寄存器的操作。按照这种协议,网管工作站和被管理节点之间可以相对独立工作,通过比较简单的stop & wait机制进行网管操作。
图8示出了OPS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个软件界面。
界面中显示被管理网络的拓扑结构,通过软件界面可以向各个节点发送节点管理分组,配置节点、查询节点内部寄存器的值、或者对节点进行复位。一些重要的节点状态信息和运行统计信息(例如光分组利用率、节点收发分组数、丢包数等)会定时查询和更新,显示在界面中。
6结束语
本文从光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网络的区别出发,讨论了光分组交换网络管理与传统网络相比新的需求,并从光分组交换网络的边缘节点与核心节点中归纳总结出了一些关键的管理信息。需要指出的是,OPS的网络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由于OPS网络技术上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这个问题本身即是很大的挑战。本文旨在给出此类网络管理中可能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希望能对光分组网络或者类似新型的交换体制下的管理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S.J.Ben Yoo.Optical Packet and Burst Switch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Future Photonic Internet'J.Lightw.Technol.,Dec.2006,24(12):4468-4492
[2] Shun Yao, Fei Xue, Mukherjee, B., Yoo, S.J.B., Dixit, S..Electrical Ingress Buffering and Traffic Aggregation for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and Their Effect on TCP-Level Performance in Optical Mesh Network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Sep. 2002,40,66-72
[3] El-Bawab, T.S., Jong-Dug Shin.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in core networks: between vision and reality.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Sep. 2002,40, 60-65
【分组交换技术的特点介绍】推荐阅读:
程控交换技术教学大纲06-17
申请韩国建国大学交换生自我介绍09-15
科室分组情况06-24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06-16
分组讨论总结发言06-20
实验课分组07-24
党课分组讨论心得体会06-16
中心组分组讨论记录06-24
分组教学习惯计划实施计划09-16
芬兰交换体会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