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精选8篇)
【知识目标】
会拼写单词dishes盘子、clean干净、dirty脏、wash洗、dry擦干。
This is ______.这是____.These are _____.这些是____.
【能力目标】
能区分中外饮食的不同.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劳动、做家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句型This is ____.These are ______.及单词dishes,clean,dirty,wash,dry。
三、教学准备:
实物(水、盘子等) 、单词卡片、光盘等。
四、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感知——实际操练——联系生活实践,这三个主要环节来突破重点难点。
(一)热身复习:
A.复习上节课学的歌曲“In the bathroom”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B.用大卡片复习房间以及房间里的物品。
(二)新课
1.师生谈话引入课题Time for supper!
In this class,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supper. Answer my question:
(1) How many people in your family ?
(2) Who makes supper ?(My mother makes supper.)出示课题,领读一遍。
(3) Do you help your mother make supper?
(4) Do you wash the dishes?
(5)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supper? Lets see Jennys supper.
2.看光盘:
Part 1 :Time for supper !
提出问题:What did you hear?
1)Its 6:00.
2)Time for supper.
3)Jenny and Li Ming are hungry.
4)Mrs.Smith is cooking meat and vegetables.
5)Jenny helps her mother make supper.
6)She needs some vegetables.(cabbage, peas, onions, carrots)
师出示上四个单词图片,领读并板书四个单词和This is_______.出示四幅蔬菜及位置图片,问:Whats this? Where is it?
再看光盘,学生跟读,训练学生的听力,掌握准确的发音。小学生善于模仿,他们能通过听标准的示范,模仿并练习从而学会发音。
然后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教师领读,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单词的发音,记忆单词及句式。
3.演示
part2:Let’s wash the dishes .
用实物演示单词,一边洗盘子,一边说下面的话:
These are dishes. dishes.板书,领读两遍拼一遍。
These dishes are dirty.dirty板书,领读两遍拼一遍。
Let’s wash the dishes in the sink.wash板书,领读两遍拼一遍。
Now I’m washing the dishes.(对自告奋勇者说) Please help me wash the dishes .
Now the dishes are clean. clean板书,领读两遍拼一遍。 Look! Heres a towel. I dry the dishes.dry板书,领读两遍拼一遍。
看光盘,跟读一遍。打开书齐读Part2.分组读。读的好的加一颗星。
(三)趣味操练
1.小组实践表演Part2的对话,练习句型。
提醒学生注意,对话可以加进自己的内容,不一定和原文一模一样。
2.补全单词
ca______age p______s oni ______ s ca ______ ots
3.选择
( )1.I’m washing the dishes.
A .What’s Li Ming doing? B. What are you doing? C.What are they doing?
( )2.It’s 6:00.
A .Where is Li Ming? B.What time is it? C. When is supper ?
( )3.Sure.
A Is it yours? B May I help you ? C.whats your name?
(四)检查理解情况
(五)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Read the te_t four times, then recite it.
The Snowman
二、课型
故事课
三、教学背景分析
( 一 )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 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擅于在学生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的趋势。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 增强他们的课堂活动参与意识,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高年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很重要。教师需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策略;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 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 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题目是“Winter in Canada”, 讲授了冬天的“季节”话题。单元围绕着Jenny, Li Ming, Danny这三个小主人公冬天的衣着, 堆雪人、滑冰等活动, 最喜欢的季节等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情景展开。
本节故事课“The Snowman”是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 提高了阅读技能,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运用英语语言读懂故事、感受冬天乐趣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理解故事。
2. 学生能朗读故事, 做到语音准确, 语气达意。
3. 学生能借助实物教具、板书等, 表演故事。
4. 学生能尝试改写故事结尾。
(二) 学习策略目标
1. 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策略。
2.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 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策略。
3. 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 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三) 情感态度目标
在讨论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孩子们对大自然——冬天季节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学生能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理解故事内容, 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二) 教学难点
学生能借助实物教具、板书等帮助表演故事。
六、教学准备
(一) 教师课前准备
1. PPT课件。
2. “Frosty the Snowman”故事的动画片。
3. “I’m a little snowman.”歌曲flash。
4. 为每两位学生准备一双纸质滑冰鞋 (打印出来) 。
(二)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作业)
1. 每两位学生根据右图提示自制一个活动帽子的纸质雪人。
2. 能向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制作的雪人。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Warm-up (6 minutes)
1. 师生问候, 开始上课。
2. 唱一首关于雪人的歌曲“little snowman”。教师播放歌曲flash动画, 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
歌词如下:
I’m a little snowman round and fat.
Here are my mittens. Here is my hat.
And a little scarf and a carrot nose.
You stand so tall and when the cold windblows.
歌曲fl ash链接http://www.520wawa.com/class/201005/ info_18631.htm
【设计意图】
歌曲导入, 激发兴趣, 使学生在愉快的歌曲欣赏和演唱中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歌曲内容还为故事的讲授搭建了桥梁。
3. 课前预习作业展示, 复习词汇及句型winterclothes, I have a carrot for its nose . I think it’swonderful. 等。
学生两人一组拿着课前做好的纸质雪人在讲台前介绍。其他同学评价。
例:S1&S2: This is our snowman. We have acarrot for its nose. We have buttons for its eyesand mouth. We have sticks for its arms. I thinkit’s wonderful. I think it’s beautiful and cold.
老师问学生:What can your snowman do? Canit talk (jump, skate) ? 学生生成答案, 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展示,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一开课就引导学生建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建构他们个性化的故事背景图式。读后活动中学生要用自制雪人手偶表演故事, 因此这个活动还为故事表演做好了准备。
(二) Presentation
1. Pre-reading (2 minutes)
教师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幅图picture 1 ( 如图所示 ) ,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icture?
学生答案可能为S1: What’s the boy’s name?What’s for the snowman’s nose (eyes/arm) ? Whatcan the snowman do? 如果学生的问题不全, 教师补充。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回答。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图片展开想象, 提出问题,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预测的阅读策略, 为阅读故事做好铺垫。
2. While-reading (21 minutes)
(1) 学习故事中图1和图2内容 (7 minutes)
①观看故事视频, 检验预测。
教师播放图1和图2部分flash视频。学生带着对图片提出的问题观看故事视频, 观看后回答问题, 检验预测并修正预测。
S1: The boy’s name is John.
S2: The snowman’s nose is a carrot. It’s armsare sticks.
S3:The snowman can talk.
②深入阅读, 发展阅读策略。
教师进一步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pic1&pic2内容, 找出John做了什么使snowman开口说话, 发展学生的寻读策略。
学生默读pic1&pic2内容, 回答问题。
S1: John put his hat on the snowman. Thenthe snowman could talk.
③利用snowman手偶, 角色表演图1和图2部分。
a. 教师用多媒体中的小仙女为学生制作的雪人帽子赋予魔力 (如图加音效) 。
b. 学生使用手中的雪人手偶和神奇的帽子两人一组练习表演pic1&pic2中的故事内容。然后在讲台前进行小组展示, 其它学生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神奇的雪人帽子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小仙女的魔法力量增加了趣味性, 使学生享受阅读和表演的乐趣, 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这种兴趣的力量降低了角色表演的难度, 成为学生挑战自我的内驱力。
(2) 学习故事中图3和图4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 预测, 为继续阅读铺垫。
小组表演完后, 表演内容的最后一句话是雪人说“What a cold, snowy day! Wonderful! What doyou want to do?”教师接着这句话追问, 过渡到图3图4故事的学习。T: What did the snowman wantto do? Could the snowman do it? 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预测。
②快速阅读, 发展略读策略。
学生阅读pic3&pic4故事内容, 迅速找出 (1) 中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
S1: The snowman wants to skate. S2: Yes, he could.
③观看故事视频, 模仿跟读。
教师播放图3和图4部分flash视频。学生跟读故事视频。观看后回答问题。
T: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S1: John put his skates under the snowman.
④直观教具, 助推表演。
教师发给学生纸质溜冰鞋。学生两人一组利用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练习表演, 图3和图4部分。小组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略读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应设计学生体验, 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的活动, 使学生理解和学习语言。因此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卡片等直观教具, 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了脚手架, 有助于学生复述和表演故事。
(3) 学习故事中图5和图6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 寻读, 表演
图4中雪人说“Can we skate always?”教师追问过渡到图5图6故事的学习。问学生“Can theyskate always? Why?”学生推 测答案。教 师问T:Then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学生推测答案。
②学生阅读图5、图6
学生快速阅读, 找到 (1) 中问题答案。
S1: Spring is coming. It’s too warm. There israin, there is wind, but there is no snow and ice, andno snowmen.
S2: John put the snowman into the refrigerator.
③观看视频, 跟读
④两人一组, 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寻读技能的培养, 形成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3. Post-reading (10 minutes)
(1) 练习、巩固所学故事内容
学生完整地观看故事视频。学生有感情地跟读故事。然后分6人一组, 进行角色朗读故事。
(2) 角色朗读或复述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通过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活动展示形式。角色朗读奖励两颗星 (2分) 。复述故事奖励四颗星 (4分) 。
【设计意图】
孩子们乐于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帽子的实物在扮演中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表演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在故事生动的情境中自然地生成英语语言输出。活动分为角色朗读和复述两个展示形式,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 改写故事结尾
①观看“The snowman (1982) ”故事视频片段, 视频网址如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5NTc1Nz Y=.htm截取雪人变活和融化消失片段。
②学生根据所看视频片段或自己的想象改写故事结尾。
【设计意图】
在读完故事后, 发挥学生想象力, 以视频“Thesnowman (1982) ”故事的结尾启发学生思维, 从而对故事的学习有所拓展和延伸。学生尝试写故事结尾也把读、写技能有机结合。阅读是输入, 写作是输出,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三) Class closing (1 minute)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寓意。教师布置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故事或复述故事。
2. 完成改写故事结尾的任务。
Unit 1 Li Ming Comes to Canada
一、General goals for unit 1
Levels 7 and 8 in the learning English program tell a story.Li Ming comes to Canada to learn English.He stays with Jenny’s family and experiences Canadian schooling , food and culture.He also teaches Jenny’s family about Chinese culture.In this unit , Li Ming arrives in Canada and learns , along with your students , vocabulary for common household objects , rooms and tasks.二、Specific goal for unit 11、Mastery vocabulary
Students can read , write , say and aurally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vocabulary :
Adjectives : clean dirty
Nouns for rooms and furniture : bathroom bathtub dishes kitchen living room refrigerator room shower sink stove toilet HBBAN.CN
Possessive pronouns : mine yours
Standard question : What time is it ? It’s.Transitive verbs : cook dry make wash2、Oral vocabulary
Students can say and aurally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vocabulary :
Common phrases :
Let’s help(name)(verb)(noun)
What would you like for(breakfast lunch supper)I would like(food)
3、They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more extra words.三、Important point : 1 and 2
Difficult point : Master the pronunciation of nouns for rooms and furniture and ask and answer the important sentences.HBBAN.CN
四、Class time : Eight classes.第一课时 Lesson 1 At the Airport
Step 1 :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Greeting
2)Review
① Play“ The number game” to review number , play with numbers up to ten thousand.② Review the phrases :
What day is it ? What time is it ?
Step 2 :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1、Teaching “ What time is it ? ”
1)Use a big clock to teach “ What time is it ? ”
2)Demonstrate : More the hands on the clock as I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Then get volunteers to answer the question.Here’s a simple way to say some times in English.1:45 one forty five
ing to Canada ?
③When does Li Ming arrive ?
When will Li Ming go home ?
How long will Li Ming like in Canada ?
④How does he come ?
⑤What time did Li Ming’s plane arrive ?
⑥Who meets him at the airport ?
⑦Did he have a good trip ?
2)Read the dialogue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groups.3)Ask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4)Read by themselves , then read role-play.Step 3 Consolidation
Make up a dialogue about meeting someone at the airport.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Ask each group to include in their dialogue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What time is it ? It’s ”Enounce the students to be creative and to use as many English phrases as they can.Step 4 Summary
一.填空(22分)
1. 40千克= 吨 小时=( )分
2. 100的 是75 25吨是( )吨的13
3. 9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4.千克黄豆可以榨油528 , 1千克黄豆可以榨油( )千克,榨1千克油需要( )千克黄豆。
5. 3.5= =( )÷6= =( ):( )最简比
6. 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与甲乙总数的比是( ),两数的差相当于乙数的 。
7. 在○里填上“>”、“<”或“=”。
78 ×54 ○ 54 1× ○1÷ 14 ÷0.1○14 ×10
8. 8吨煤,用去14 后,再用去14 吨,一共用去( )吨。
9. 一个比的前项是16 ,比值是13 ,后项是( )。
10. 走一段路,甲用了15小时,乙用了10小时,甲与乙所行时间的最简比是( ),甲与乙行走的速度比的比值是( )。
11. 某班女生比男生少5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2,这个班共( )人。
二.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4分)
1. 两个因数都是34 ,求它们的积的列式为34 ×2。 ( )
2. a、b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已知a× =b÷ ,则a<b。 ( )
3. 甲数的14 和乙数 13 相等,则甲乙两数的比是 4:3 ( )
4. 在3:8中,前项增加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扩大3倍。(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 因为 × =1,所以( )。
A. 是倒数 B. 是倒数 C. 和 都是倒数 D. 和 互为倒数
2. a是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下列各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A.a× B. ÷a C.a÷ D. ÷
3. 从甲堆煤中取出15 给乙堆,这时两堆煤的吨数相等,原来甲、乙两堆煤的吨数的比是( )。
A.5 : 4 B.6 : 5 C.5 : 3 D.3 : 5
4. 100克糖水中有25克糖,糖与糖水的比和糖与水的比分别为。
A.1 : 4和1: 3 B.1 : 4和1 : 5 C.1 : 5和1 : 4 D.1 : 5和1: 3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21× = ÷2= × = ÷ =
512 ÷56 = 12÷ = 1÷59 = 536 ×0=
2.解方程(6分)
1112 x= 56 ÷x= 34 x÷25 =
3.脱式计算,注意使计算简便(18分)
+ × ÷2 [1-( + )]÷
( + - )×24 × + ÷4
2- ÷ - [4-( - )]×
4.列式计算(6分)
(1)56除以8个 的和,商是多少? (2)一个数的 是120的 ,求这个数。
五.应用题(第1~5题每题6分,第6题2分,共32分)
1. 小伟和小英给希望工程捐款钱数的比是2 :5。小英捐了35元,小伟捐了多少元?
2. 电视机厂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 。去年生产电视机 万台,今年计划增产多少万台?
3. 某村要挖一条长2700米的水渠,已经挖了1050米,再挖多少米正好挖完这条水渠的 ?
4. 某校少先队员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 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多采集 千克,六年级采集的是五年级的 。六年级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5. 仓库运来大米240吨,运来的大豆是大米吨数的 ,大豆的吨数又是面粉的 。运来面粉多少吨?
• 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
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 •
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
• 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 • 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二、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
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
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 子或湿毛巾 •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 •
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 •
实验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 •
三、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
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
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 •
实验步骤:
1、把线路连接起来 •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
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 •
实验现象: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 •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暗
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四、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 •
实验步骤:
1、把学生分成四组。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5、比较这些数字 •
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五、实验名称: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菌
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并了解细菌的特点 •
实验材料:显微镜、几种常见的细菌装片 •
实验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实验现象:细菌很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并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六、实验名称:风动装置的制作
实验目的:能自己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装置,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使学生了解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
实验材料:卡纸、风车轴、高粱杆、小金属片、支架、鼓体、橡胶膜、鼓膜卡圈、鼓槌、橡皮筋、串珠、轴卡圈等。•
实验步骤:
1、用卡纸设计制作一个纸风车,并将风车用卡圈固定在细轴上。•
2、将支架插接成型,再照图将风车轴、串珠、高粱秆穿在一起,固定在支架上,最后把两块金属片对应地插在高粱秆上。
3、把橡胶膜套在鼓体上,做成小鼓,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
4、用鼓槌缠绕橡皮筋,使鼓槌一端与鼓面相接,另一端与金属片部分相触。
5、把风车放在有风的地方,让风车转起来,使小鼓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风车的转动带动了金属片的振动,金属片的振动又带动了鼓槌的动,从而使鼓槌敲击了小鼓。
实验结论:风车的转动使小鼓发出了声音,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注意:橡皮筋的松紧、风车轴的转动是否流畅,鼓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小鼓敲击的速度和发出的声音。•
七、实验名称:电磁铁的性质实验 •
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
实验步骤: •
1、将漆包线按同一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尖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八、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
实验步骤:
1、先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匝数的电磁铁的导线两端与一节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去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分别记下使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2、再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三节电池的两极与缠绕一定匝数的电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还是用三节电池依次增加线圈的匝数,用此时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此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
3、比较实验中所记录下的数字
实验现象:随着电池节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 随着线圈匝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实验结论: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九、实验名称:太阳炉的制作
实验目的:按要求会制作太阳炉,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
实验材料: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步骤:
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
4、选用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 •
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 •
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 •
十、实验名称:太阳系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让同学们了解组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
实验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
实验步骤:
1、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亿千米作为一个天文单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并记录下来。
2、用2厘米(或5厘米、10厘米都可以)代表一个天文单位,按比例换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3、以“太阳”为圆心,分别以换算后各“行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图,形成太阳系的模型图。
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模型图中各自的运行轨道上,做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十一、实验名称: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解释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实验材料:绳子、灯泡或手电筒、地球仪、分别写有春夏秋冬字样的卡片
实验步骤:
1、在桌上用绳子做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把台灯放在圆圈的中央,模拟太阳。
2、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用橡皮泥在地球上做个记号代表自己的位置。
3、把地球仪放在“夏至”的位置上,并让地轴指向正确的方向。观察“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
4、按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变化。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5、重复第四步,再模拟地球公转3次,试用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实验现象:在春、夏、秋、冬四个位置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
实验结论:地球公转是引起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
十二、实验名称:星空模拟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研究星空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坚持长
• 期观察星空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材料:圆柱形的空纸筒、黑色纸、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
实验步骤:
1、将一只空纸筒的底部剪去。
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圆筒上。
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在黑纸盖上,用针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在纸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小红、小芳、小奇他们喜欢踢毽子,瞧,这是他们一年级时踢毽的成绩。(出示统计表)
2.小红跳了多少?小方小齐呢?为了让他们的成绩更清楚直观,老师把他制成了一个统计图。大家仔细看。(课件演示整个统计图的生成过程)
3.谁来告诉老师,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的是多少下?
学生:1下。
教师:也就是1格表示1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1个单位)
4.为什么纵轴上要分12格?
学生:因为最大的数据是12个。
根据最大数据来确定纵轴上分多少格,你说得真好!
二、引起冲突,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现在,这三个小朋友已经上四年级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现在的踢毽成绩(课件演示前面的.部分。)
2.把它们现在的成绩也画成统计图!如果1格表示1下,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学生齐答:120格。
3.好,请同学们在卡片上试着分一分。
学生尝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在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
学生1:120格太多了,画不完。
学生2:分得太细,密密麻麻。
学生3:纵轴上的数据看不清楚。
学生4:太浪费时间!
4.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在纵轴上分120格,要么画不下,就算是画下了……也是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还浪费时间!
5.那怎么办?
学生:可以1格表示10下。
6.你为什么会想到用1格来表示”10下“呢?
学生:我看到这些数据都是整十整百的。
7.你真聪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了1格表示10下。如果1格表示10下,在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分一下。那纵轴的数据怎么标呢?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注意,数据应该对准刻度来写。
那怎样用直条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应该怎样画?
8.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今天学的这个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议一议。
学生1:以前,我们是用1格表示1个单位,今天,我们是用1格表示10个单位。师:以前统计的数据很小,可以用表示1个单位。今天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很麻烦,所以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多个单位)
9.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例2
1.同学们真是厉害,把这么麻烦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下面我们去参观一个”苹果园"!这是苹果园最近几年的苹果产量统计表。我们来把他制作成一个产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些数据,
2.(课件出示上未完成的统计图)在这个图里,1格表示1千克、10千克合适吗?
3.那这些为什么不合适?学生:画不下。教师:你怎么知道画不下?
学生:……(可上台来指着课件说)
4.你认为: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
5.打开课本,自己试着在书上完成统计图。
6.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
重点处理7500 7.这是我们某小学三位同学制的统计图,如果要从这三幅图中选择一幅图来宣传苹果园,你会选哪幅统计图?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学生1:我选择图一,因为他画起来好画些。
学生2:我也选择图一,因为他看上去要清楚一些。
学生3:图一要美观一些。
1格表示 kg时,重点处理7500的直条。把6000~8000这一格平均分成4份,取3份就可以了。
1格表示3000 kg时,重点处理4000的直条。把3000~6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取13处就是4000。相同的道理,我们可以找到5000。8000是把6000~9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从6000往上数两份就是8000。
8.看来,要想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那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统计图来预测一下的柑橘产量会怎么样?
学生1:我想到20产量还会增加!我看到前面几年的产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多。
学生2:我觉得会下降。今年高温干旱,柑桔会减产。
教师:你真了不起,还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
三、应用知识,练习巩固
1.游戏:大家来找茬
2.动动手
你能在这个图里,把每年的粮食产量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自己在卡片上完成统计图。
制完的同学看看和老师的一样吗?
四、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扇形统计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和评价几个方面对这一单元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这部分我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编写特点,单元结构,和知识整合。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三个特点,首先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用统计图表示的典型事例,把读统计图贯穿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比如在认识扇形统计图时,先不讲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而是呈现出某学校六一班40名学生四个项目的调查结果,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彼此交流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表示事物的特征。其次,加强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一方面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素材,另一方面设计喜欢数学调查活动,比如教材教材84页,选择六一班喜欢吃不同水果的人数,上学方式,喜欢不同球类项目等调查结果,在90页又要求学生们亲身设计调查表,实际调查,经历整理分析数据全过程,这不是学习数学,而是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真正让数学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最后,注重学生数据分析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如认识扇形统计图时,练一练全部设计了看图回答问题和自己提出问题的练习。
单元内容结构,扇形统计图部分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要求,把它作为必学内容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在学生会用统计表和条形、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认识了百分数、扇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主要内容有认识扇形统计图,读扇形统计图,选择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单元最后,安排了“喜欢数学情况调查”综合与实践活动。
立体整合
在统计的概念方面,从二年级上册,就涉及到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认识,之后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在四年级下册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在五年级下册,又详细学习了折
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六年级上册先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为扇形统计图做了准备,教材承上启下,主题依次呈现和螺旋上升,也就体现了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单元是主要是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作用,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力目标
能从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能读懂统计图,能对统计图中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预测,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情感目标: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愿意从生活中了解信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的重要性,体验用数据分析、说明问题的科学性,养成言出必有据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得有用信息,做出合理推断,并发现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根据数据判断事物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的。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知道他们的特点和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扇形统计图,发现统计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教法学法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将课堂尽可能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
2、加强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本单元的教学素材均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调查、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性,有助于知识的进一步提高。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是一种启发式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引导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五、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四个课时,主要有认识扇形统计图,读扇形统计图,选择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最后是“喜欢数学情况调查”综合与实践活动。
第一课时(84、85页)教材选择了四件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作为教学素材,“喜欢吃不同水果的人数”“上学方式”“喜欢不同球类项目”等调查结果,使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读图,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每个圆和扇形表示什么?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探究中,重点探索和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事物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的直观性和简明性。在认识扇形的特点的过程中,也概括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把百分数和扇形统计图融合在了一起。
第二课时(86、87页)读扇形统计图,在学生认识了扇形统计图之后,教材选择了两幅现实中反映世界情况的柱状扇形统计图,一是地球陆地面积分布图,二是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和分布预测。数据很大,似乎也离生活很是遥远,而正是因为
这样,本课的重点是解读图中数据,综合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探究和分析,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第三课时(88、89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本节课选择了“中国队在第23届至第30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数量”为事例,综合了出示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进一步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征,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各种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不同特点,特别是扇形统计图与其他两种统计图的不同,通过发现统计数据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并说明选择哪一种统计图表示数据合适,并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四课时(90、91页)喜欢数学情况调查,这是一次典型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真实的调查活动,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实际调查探究,这三项循序渐进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设计调查表,并简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互相交流,让学生可以更深刻的体会调查活动的意义,也可以借机敲开学生们的心扉,既可以有助于改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把数据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教学评价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方法有很多,可以从内容上进行评价,也可以从方法上进行评价,有学生自评,互评,也可以有教师的描述性评语。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方面,我认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你很棒!”“你做的很好”这样的语言,起初学生会对这样的语言有所触动,但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样的语言感到枯燥和乏味,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不同而异。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教师一定要多观察反思,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考察,看学生能否读懂扇形统计图表达的信息,能否区别各种统计图描述事物的特征,能否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还要及时通过作业情况进行书面考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5分)一桶油重15千克,倒出
千克,剩下的平均装在8个瓶子里,每个瓶子装多少千克?
2.(5分)某家电商城运来1000台冰箱,第一天卖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出了,两天一共卖出冰箱多少台?
3.(5分)先根据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龙一鸣收集了“嫦娥四号”图片和“天宫二号”图片共48张,其中“嫦娥四号”的图片张数是“天宫二号”的3倍。这两种图片各收集了多少张?
(1)写出等量关系式。
(2)列方程解决问题。
(3)如果把“其中‘嫦娥四号’的图片张数是‘天宫二号’的3倍”改为“龙一鸣收集的‘嫦娥四号’图片比‘天宫二号’图片多24张”,怎样列方程解答?
4.(5分)在期末考试中,哥哥的数学成绩比语文高7分,弟弟的数学成绩是语文的.又知道弟弟的数学成绩比哥哥的数学成绩的高
分,总成绩比哥哥低
分,那么弟弟的语文成绩是多少分?
5.(5分)今年植树节六年级女生共植树150棵,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的多10棵,六年级学生共植树多少棵?
二、工程问题
(共4题;共20分)
6.(5分)一项工程,甲队独做20天完成,乙队独做每天完成。如果甲先独做5天,然后两队合做,还需多少天才能完成?
7.(5分)爷爷家养白兔和灰兔共70只,其中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爷爷家养白兔和灰兔各多少只?
8.(5分)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占小正方形的,占大长方形的。已知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大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5分)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的速度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甲到达山顶时,乙离山顶180米,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下到半山腰,那么山脚到山顶多少米?
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10.(5分)一种农用盐水用盐和水按1:50配制而成.
(1)要配制这种盐水255千克,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2)桶内备有300千克水,要配制这种盐水,应在水中放多少千克盐?
11.(5分)张伯伯要为水稻配制一种药水,药液和水质量比是1:500,现在有药液1.2kg,能配制成多少千克药水?
12.(5分)安安和吉吉进行100米跑步比赛,他们同时从起点出发,经过几秒钟后安安跑到60米处,吉吉跑到75米处(如下图)。
(1)安安和吉吉的速度比是_______:_______。
(2)照这样的速度,吉吉到达终点时,安安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13.(5分)修一条公路,甲队修了全长的,乙队和丙队修路的比是3:5,已知甲队比乙队多修24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4.(5分)胜利小学有学生1200人,某一天的出勤率是99.5%。这天有多少人没有到校读书?
15.(5分)说出下面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李师傅做的101个零件,合格率是100%.
16.(5分)一种含糖率是25%的糖水有400
g,为了得到含糖率20%的糖水,需要加水多少克?
17.(5分)某校为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体检,下面是体检后得到的体重正常、体重偏轻和体重偏重的结果统计图。已知体重偏轻的有48人。
(1)该校六年级学生有多少人?
(2)体重偏重的学生占体检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有多少人?
18.(5分)如图是林场育苗基地树苗情况统计图.
(1)柳树有2500棵,这些树苗的总数是多少棵?
(2)柏树和槐树一共有多少棵?
(3)杨树比松树多百分之几?
19.(5分)连一连。(把算式和相应的条件连起来)
学校体育器材室有60个篮球,(),有多少个足球?
20.(5分)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李老师在一张长50cm、宽40cm的长方形硬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作为教具。这张硬纸板的利用率是多少?
21.(10分)A、B两个工程队修一段路,如果A队修7天,然后由B队修3天可以完成;如果A队修4天,然后由B队修12天可以完成.现在由A、B两个工程队合修,多少天可以完成?
22.(5分)小武练习定点投篮,总计投篮160次,投篮的命中率为80%。他此次练习投中了多少次?
23.(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100%
出勤率=
24.(10分)准备50粒黄豆,按照自然课本介绍的方法进行黄豆发芽试验,并在一周后算出发芽率,写出观察日记.
参考答案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1、2-1、3-1、3-2、3-3、4-1、5-1、二、工程问题
(共4题;共20分)
6-1、7-1、8-1、9-1、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推荐阅读:
新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11-07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01-21
三年级英语上册冀教版12-08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1-15
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04-10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07-23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02
冀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归纳06-02
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表unit06-14
冀教版三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