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语言文字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规范化语言文字(精选8篇)

规范化语言文字 篇1

范学校

摘 要:为了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必须多管齐下:以制度为基础,完善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以宣传为导向,强化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以培训为抓手,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以课堂为阵地,突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以环境为依托,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以活动为载体,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发展;以监督为后盾,筑牢语言文字规范化堤坝。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普通话;规范字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曾用形象的比喻说出了语言文字的重要。他说: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该条言简意赅地指出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国家、民族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为了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就必须多管齐下,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深入发展。

一、以制度为基础,完善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

世界知名企业海尔公司董事长张明敏有不少关于企业管理的名言,值得教育管理者玩味。他说:“干部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终端的问题是领导的问题”。要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就要特别重视他们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

(1)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领导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湖南益阳师范附属小学建立健全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网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语言文字规范化领导小组”。下设语言文字工作小组和语言文字工作督查小组,分工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组织领导与监督检查。整个语言文字工作做到了有组织,有规划,有措施,有落实,有分工,有合作,有监督,有评比,有过程,有成效。

(2)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常态化、正规化。要制订《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确定语言文字工作的具体目标、要求及措施。语言文字工作要坚持做到四个“纳入”: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即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纳入学校基础课程,开设写字课程,落实规范书写的基本技能训练;纳入学校拓展课程,开展书法、朗诵、习作等兴趣小组活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举办每年一度的“诵读比赛”,每年组织好“推普周”活动等。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之中,列入教师考核工作要求,作为教师聘任、晋升、业务评优的必要条件加以考察。特别是在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将教师的语言文字素质的提高列入考核的重点。学校安排语言文字工作专项经费,确保基础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健全的工作网络,严格的工作制度,能使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高效有序,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形成了上下齐抓、内外共管的管理格局,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宣传为导向,强化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学校必须向广大师生反复宣传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重要意义。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标记和符号,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情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必备素质。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理所当然地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排头兵”。因此,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意义重大,它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师生综合素质和学校办学品位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要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标语和“请说普通话”的提示语,进行永久的宣传教育。要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变换活动形式,周密安排一年一度的“普通话宣传周”,向学校、社会进行密集的宣传与咨询。学校要向全校师生宣传语言文字的学习材料,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使广大教职工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语言文字的规定,加强全体师生说普通话、规范字的意识和能力。

三、以培训为抓手,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师者,是学习的先行者,本身的学识能力水平,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理念都决定其胸怀和眼光,决定了其思维方式和教育方法,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因此教师必须得抱定终身教育的观念,自觉参加培训。每一个教师都要以培训为抓手,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规定:新进教师普通话水平应符合教师资格所规定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普通话水平未达标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长(园长)进行普通话培训,使其达到规定标准。湖南很早的文件《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实行普通话等级制度的通知》[湘教师字〔1998〕3号]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老师和幼儿园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级甲等及其以上水平;其他学科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级乙等及其以上水平。从上述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加强普通话培训和文字规范化水平培训的重要意义。要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其标准更高。《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1〕200号]明确指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教师和行政人员普通话水平全面达标且整体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学校。因此,要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就必须更加重视对教师的培训,要以培训为抓手,提高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整体水平,从而带动学生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水平,提升学校说语用字的整体水平。

四、以课堂为阵地,突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当然也在课堂。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必须坚持在课堂上自始至终说普通话,必须坚持板书或批改作业、作文写规范字,为学生做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榜样。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开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阅读教学、语文作业、作文训练中,坚持让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到正确书写、正确阅读,做到读错音随即纠正,写错字随即改正。语文老师是教育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主力军,但是其他老师并不能置身事外。如果老师们都能用普通话、规范字教学,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音乐教师也可注重对于汉语言文字的渗透,让学生用普通话读歌词,用普通话唱歌等。美术教师可以加强对书法艺术的欣赏与实践,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及提高欣赏能力开设平台。在数学等理科的教学中,让学生说算理、说思路、归纳总结,在说的过程中也有对普通话的专项训练,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也有对规范字的专项训练。如果师生在课堂上、所有教学活动全部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规范字成为人人掌握的文字,那么这种技能与习惯就能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从校内迁移到校外,如一股洪流,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五、以环境为依托,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习语言。《孟子》中的一个故事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孟子问一个朋友:这里有一位楚国大臣,希望他的儿子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对方回答: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来起哄,即使你每天鞭打他,逼他说齐国话,也不能达到目的;如果你把他带到临淄城里的庄街、岳里住上几年,就是每天鞭打他,逼他说楚国话,那也做不到了。

要学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在方言区不可能有纯而又纯的语言环境,但可以创造相对纯净的语言环境,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首先要以课堂小环境为依托来营造氛围。在课堂中如果师生都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荣,都说普通话、写规范字,那么就形成了说话、写字的良好氛围,不说普通话、不写规范字者就会感到别扭,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否则就会“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次,要以校园中环境为依托营造规范化氛围。营造校园语言环境大有文章可做。第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形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宣传标语。在学生可能涉足的地方,都有此类标语,提高师生规范化意识;第二、让师生在校园内听到的每一句话尽可能都是普通话;第三、让学生在校园内看到的每一个字尽可能都是规范字。师生徜徉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无法不说普通话,无法不写规范字。对社会的语言大环境,学校虽无力改变,但并非完全无所作为。学校要提倡并鼓励家长学说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用普通话教孩子说话、读书,为孩子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家庭氛围。老师要鼓励学生勇于用普通话同他人交流,引导学生在家庭、在社会尽可能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六、以活动为载体,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发展

人在行动中成长,事在活动中深化。只有以活动为载体,才能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发展。湖南省益阳市桃花仑小学在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该校为了使语言文字工作有声有色地推进,组织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教师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该校每年4月份举办全校教职工教学比武、说课大赛,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举办教职工书画比赛,从各方面提高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学生活动开展得异彩纷呈。该校每周一节书法课,对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硬笔、毛笔书法训练,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经典诵读班的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诗文朗诵,在朗诵中体验语文的韵味,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期间开展的师生书画展,不仅是艺术的盛宴,也是规范汉字的盛宴。9月份开展“推普周”活动,是普通话、规范字的集中宣传与表演;国庆节、元旦节举办征文比赛,是规范的祖国语言文字、不可遏制的才华的集中展示。在七八年级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上街找错别字、繁体字、不规范用语,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实践来抓。另外,根据形势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比如感恩征文、硬笔书法、道德讲堂等活动,活动时时紧跟形势,组织得力,对师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这些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效果明显,既培养了教师和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和学科兴趣,又使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可谓一举多得。我们还可以常年坚持按计划组织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讲故事、手抄报等系列活动,增强师生员工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提升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七、以监督为后盾,筑牢语言文字规范化堤坝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范纲要(2012―2020年)》强调对应于文字规范化工作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为了强化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习惯,形成语言文字规范化环境,就必须以监督检查和评价为后盾,筑牢语言文字规范化堤坝。我们要建立长效协调监督机制,加强制度和舆论监督。

1.制度监督

学校要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学校综合管理内容,以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契机,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学校要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师资管理要求,向全校教师发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倡议,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师普通话等级测试,要求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等级合格;学校要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教学管理常规。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讲普通话、不写规范字不能进课堂,公开课普通话不达标不能评为一等奖;学校要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学生管理要求。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将“在公共场合自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重要内容,在评“三好”、评优秀中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语文综合能力纳入考评内容。

2.舆论监督

为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落到实处,保证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学校里要创建成立了一个由干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监督小组。首先要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监督。学校领导无论上课、作报告还是与师生交流,都要带头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自觉接受师生的监督。其次要加强教师的监督。可以由教学副校长亲自牵头,联系教务处和教研组,以课堂为重点对教师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字进行全面的监督,发现问题立即提出批评并督促其及时整改。第三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可以由政教处或团委牵头,联合相关教师和学生会,在校园内全天督查,发现使用不规范用语、不规范用字的学生,予以批评教育,并将结果纳入班级考核与评定之中。各种检查结果,定期汇总后交学校,该通报的及时通报。

此外,学校还要加强群众与社会监督,发动广大师生、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监督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促进规范化示范学校的建设。

推广普通话,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学校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开拓进取、多管齐下,需要各学校始终保持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在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过程中,各学校要真实地将光荣与梦想镌刻在未来道路上,镌刻在中国教育改革的伟大征程中。

规范化语言文字 篇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校的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早已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 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规范用语用字从学生抓起, 已成为有识之士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1999年12月, 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我国出台新的语文课标,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中, 都强调了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和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指导学生写字要“写好规范字, 规范地去写字”, 阅读教学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 学校肩负着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神圣使命, 所以必须落实责任, 切实抓好此项工作。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则是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关键。

语文教学, 即语言文字教学, 简言之, 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也是学生的口语、书面语能力以及文字识别、书写能力的培养过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学生用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普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用字不规范表现为:由于写字态度不端正, 写字应付, 字迹潦草;笔画不舒展, 间架结构搭配不协调, 文字不够美观;作文中出现大量的错别字, 有时出现繁体字和异体字, 增加了识读的难度。用语不规范表现在:口语表达中出现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 轻声和儿化音不明显, 声调调值不到位, 因此说话平淡, 含混, 不够响亮, 不富抑扬顿挫;书面语表达过程中出现语意不清, 成分残缺, 词语搭配不当, 用词累赘等诸多语病。

大力推广普通话, 推行规范汉字, 指导学生规范地用语用字, 纠正语言文字使用过程中的错误, 成为了语文教学的着眼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更新育人观念, 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增强规范意识, 充分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大意义。使用好汉语言是继承祖国优秀文化, 发扬民族精神的体现, 是产生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基础。学生能够做到规范地用语用字, 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语文能力的需要, 也是提高自身素质, 提升自身品位, 积极从事交际活动的需要, 更是以后自主获取知识和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其次, 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 要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表率作用, 语文教师要以严谨的教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 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语文教师要用普通话授课, 语言要规范, 语音要标准, 语调要顿挫。教师的课堂板书以及学生的作业批改、作文评语的书写必须使用简化字, 要做到规范、美观。再次, 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 必须多元举措, 强化训练。第一, 以课堂阅读和写作教学为切入点, 发挥其主渠道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 (文字、语音、词语、语法等) 教学, 一方面多创造探讨交流、回答问题的契机, 指导学生完善口语表达。写作训练时, 要求学生语言通畅, 语意明确, 书写规范。第二, 丰富语文课外活动, 实现语言文字能力的迁移。叶圣陶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应注意课内外结合举一反三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教师应通过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书法竞赛等语文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规范用语用字能力。第三, 走近生活, 自觉加强用语用字的规范使用。“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学生应自觉走近生活, 在与他人的语言交际中, 虚心学习借鉴,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不断修正自己语言文字使用中的错误。

浅谈语言文字规范化 篇3

汉语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而规范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既可以弘扬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又可以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加强中华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规定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开始走上法治轨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作用至关重要。

但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很好地认识这些问题,才能抓住关键,有效的解决。

首先,当前的教育机制不够完善。汉语是我们汉民族的母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且十分优美的语言,但是在当前分数挂帅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且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多或只注重学生分数的单纯提高,而忽略了诸如普通话及汉字规范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各科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普通话的练习和规范汉字的书写及运用。

其次,社会用字比较混乱。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时刻与他人、集体及社会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当今社会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比较混乱,主要表现为乱造简化字,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经淘汰的简化字、异体字等;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等。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充斥于耳,对汉语的篡改、恶搞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如“灌水”、“菜鸟”、“蛋白质”等等网络语言漫天飞舞,弄得人们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第三,教师的汉语水平有待提高和加强。在现实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多的教师汉语水平不高,部分教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了解不够或知之甚少。有些教师的教学常用语言不规范,或是喜欢在教学中使用方言普通话,板书潦草,书写笔画笔顺有误。所有这些,都给教师的教学尤其是学生带来不良影响,贻害不浅。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加以重视。虽然当前的教育机制一时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思想观念,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教师意识到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用实际行动为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要抓住工作重点,力求实效生成。学校要在紧抓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写字教学。写字可以陶冶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进学识修养。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正确、认真书写,作学生表率。要经常性地举办教师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比赛。

第三,要正确地看待网络语言。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流行甚广且对学生的影响甚大。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正确的对待。网络语言是一种一定社会时期的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在一定时期还会有进一步扩大化的倾向。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去看待,网络语言可以说是“另类思维”之下衍生的一种“另类语言”,符合年轻人求异求新的心理特征,是多元多彩社会现实的折射。因此我们对待网络语言不能进行简单的否定和禁止,而是应该加以积极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分清交际場合和交际对象,要适合具体的语境,而不应随意乱用。

第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争取效果最佳化。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不仅要教,更需要固化我们的教学成果,它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只有这些因素达到科学而合理的配合,才能达到家学校过的最大化。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材料 篇4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要从事文字工作,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少使用不规范的序号、标点符号、和汉语拼音,以及年月日应用的不规范。那么,如何规范使用?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

(一)“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用顿号不规范,应该用逗号,即“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

(二)“一,”、“二,”、“三,”等用逗号不规范,而应该用顿号,即“

一、”、“

二、”、“

三、”。

(三)“

1、”、“

2、”、“

3、”和“A、”、“B、”、“C、”等用顿号不规范,而应该使用齐线墨点(实心小圆点),即“1.”、“ 2.”、“ 3.” 或“A.”、“B.”、“C.”。

(四)序号如加括号,如(1)(2)(3)等不再加标点符号。

(五)文章的层次顺序应依次是:一、二、三、(一)

(二)(三)1.2.3.(1)(2)(3)

二、年份中“零”的正确使用

(一)年份如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六年八月”,则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的长“0”或英语全角字符“O”,而应该用圆“○”(一般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或“几何图形符”中选择,或者直接在“插入”栏内选择“日期和时 间”即可),年份如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则中间应该用长“0”表示,如:“2005年10月”。

(二)按“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的日期应该用汉语表示。

(三)各类通知、告示、奖牌、证书等上的日期的书写,要做到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不混用。如:二00六(错误)、二○○六(错误)、二OO六(正确)。

三、公文的年份中“括号”的正确使用

印发公文时,年份外的括号应该用中括号“〔 〕”(也叫六角括号),而不应该用小括号“()”或方括号“[ ] ”或英文中使用的“【】”。

如:淮 语(2006)5号

(不规范)

淮 语

[2006] 5号

(不规范)

淮 语 【2006】 5号

(不规范)

淮 语 〔2006〕 5号

(规

范)

四、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一)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该使用“—”或“~”,而不使用 “——”。

如:2005年9月—10月中的“—”(使用规范)100~300公斤中的“~”(使用规范)

(二)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该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连线“— —”而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短线“—”或两个短线“——”表示。(选取破折号,一般在电脑“插入”栏“标点符号”中查找)

五、汉语拼音注音字母的正确使用

(一)大小写:句子的首字母大写;诗行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

标题、标语可以全部大写。

(二)分连写:词内连写,词间分写。

例:“公 共 场 所 请 勿 吸 烟” GONGGONGCHANG SUOQINGWUXIYAN 以上未按《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标注,属不规范。以下标注规范:

“公 共 场 所 请 勿 吸 烟”

GONGGONG CHANG SUO QINGWU XIYAN

六、文字排版要求

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计划 篇5

大通三中教务处

大通三中中心教研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教研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各学科教学状况,及时指导各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工作,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从而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达到以教研促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目的。在我校成立中心教研组,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组织设置

中心教研组下,分学科成立学科教研组,设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化、初中政史地、高中政治、高中语文、高中英语、高中数学、高中物理、高中生化、高中史地教研组。

二、组织管理

由教务处负责组织管理,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开展全校教学教研工作。

三、工作职责

(一)参与编制我校学科教学发展规划及重大工作方案,制定并执行学科教学年度工作计划。

(二)建立有效的教研机制,健全相关教研制度。

(三)深入开展并引领学科校本教研,促进各学科教学的特色发展。

(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科校本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

(五)组织内容符合实际、形式灵活多样的专业培训活动,加强本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六)根据全校教育发展的实际,研究并提出本学科的教学规律、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并提出解决教学中重大问题的策略,为本学科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七)做好教学质量的分析与研究,搞好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工作。

(八)及时向教师转达教研室的有关文件、通知及其它教研信息;同时,及时将本学校的教学信息及校本教研开展情况传递给县教研室。

(九)承担本学科一定的教学研究及课题研究任务。

四、“中心教研组”成员的组成与遴选

(一)“中心教研组”成员的组成

“中心教研组”成员由教务干事和各学科优秀骨干教师组成。

(二)优秀骨干教师的遴选 1.遴选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研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开拓创新意识,有良好的师德。

(2)具有自我成长的主动愿望和助人成长的热情与爱心,乐于参与“中心教研组”组织的相关教研与培训活动,主动承担“中心教研组”安排的教研与培训工作,并能尽职尽责完成任务,善于提出本学科教学教研工作的改进意见与建议。(3)较深的教学功底。具有本学科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方法灵活,善于总结与反思,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4)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特色,教研氛围浓厚,教研成果好。在教师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2、确认与聘任

由教务处提名、学校审核、综合考察确定“中心教研组”成员,并颁发聘书。

五、考核

(一)根据工作实绩,每年进行一次优秀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优秀比例为30%)评选并颁发证书。

(二)聘期一年,工作成绩突出的可以续聘。工作拖沓,不认真履行职责、校本教研无起色的,将予以解聘。

六、“中心教研组”成员待遇

(一)同等条件下,优先享有本学科专业交流、展示、评先及骨干教师学习、培训与认定的机会。

(二)拥有享受“中心教研组”集体研究成果的权利。

(三)在每年的学校个人业务考核中,一般人员享受加1分、优秀人员享受加2分的待遇。

七、其他事项 各教研组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本项工作,严格按照兼职教研员的遴选条件,将本组能力强的教师选拔到中心教研组中来,为本校乃至全县的教学教研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全县教学教研水平的再提高。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自查报告 篇6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的意见》的具体要求,遵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全面细致、认真求实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52位教师,652名学生。这里僻静清幽,育人环境优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发扬“崇德尚文,尊师爱生,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单位精神。贯彻“严格管理,强化队伍,德育为首,狠抓质量”的管理理念。落实“一切为学生幸福奠基”的服务宗旨。连续五年被民权县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商丘市“规范化学校”;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家长学校”;2013年被评为“商丘市语言示范学校”。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民权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二、加强组织管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我校历来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校领导多次强调,用规范字、说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领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1.领导重视且机构健全

学校始终将普及普通话和规范语言文字的要求,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并认真组织各项活动,使之落实到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直接领导创建工作,下设“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办公室”,由分管校长负责组织协调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成员由学校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组成,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整个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开展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有制度,有检查,有整改措施,责任落实。

2.创建与常规紧密结合。

学校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教学要求。从教师的讲课、板书、作业批改,到学生的作业、课堂发言、平常的交流,都要求讲普通话、用规范字。这些要求都列入教师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的考核之中。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教职工的聘任考核相结合,始终把它列为教师考核、聘任、晋升和业务评优的条件之一。

3.常规与特色有效整合。

为了加强语言文字的宣传、推广、使用工作,在进楼门处及各楼梯口均设置了永久性提示标牌,淡雅的色彩,温馨的提示,让老师同学沐浴在浓浓的文明规范氛围中。我们很好的利用了板报、墙报、橱窗、专栏、校园广播、网络等媒介(1)一年一度的“推普周”活动,“推普周”是学校开展语言文字宣传和实践活动的最好契机,我校每年都有计划、有主题的开展,做到了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由推普小组组织校内巡查,纠正校园内的标志牌、警示用语及板报、通知等用语用字不规范情况;在师生中深入宣传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了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知识测试;开展了“啄木鸟纠错字活动”,争当“社会用字小医生”的校园内外用字检查活动。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前往街道、商店、市场、企事业单位对宣传标语、单位名称、店铺招牌、商品标牌等不规范用字进行检查纠错,及时向有关单位、个人发出联系单反馈信息。(2)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有效形成了我校广大师生说普通话,讲文明语,写规范字的氛围。我们还利用升旗仪式、集会等机会向广大师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增强师生规范用语、规范用字的意识;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以及给家长的一封信等途径,将推普法规和意识带到千家万户,真正发挥学校在推普工作中的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我校先后成立了学校和班级两级“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监督小组,负责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检查监督,以保证各项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初步形成了人人思想重视,实际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教育功能的可喜局面。

三、狠抓用语规范,培训与达成并举。

1.用语规范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学校不断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教学的水平是创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普及普通话的关键。学校积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精神,把学校教师普通话教学能力的培训纳入教师业务培训计划,积极鼓励督促教师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统一举办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班。学校坚持统一购买征订普通话培训书籍,每年坚持模拟测试;每年坚持在学校的青年教师“六个一”基本功大赛活动中,做好教师的普通话和“三笔字”的技能培训和检测活动,同时还进行相应的表彰和鼓励。总之我校为教师语言文字素质的提高,做好了时间安排和经费保证。

结合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实际,我校又相继出台了《语言文字工作基本要求》、《师生语言文字培训提高规划》、《校园推广普通话的意见》、《语言文字工作奖惩办法》我们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1)普通话成为我校的教学语言,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均要使用普通话,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考核指标。

(2)普通话成为我校的工作语言,学校集体活动、会议、公务、接待等均使用普通话。

(3)普通话成为我校的生活语言,在校内,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来均使用普通话。

(4)学校所有教师必须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在职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从事语文科教学的教师必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其他非教学人员达到三级甲等以上。

(5)学校校报、橱窗、墙报、校训、班训、标语牌匾、以及校园主页、校内通知、布告栏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

(6)学校公文、教师教案、课件、板书、试卷、批语、评语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学生作业必须用规范汉字。学校和相关科室都要在计划和总结中把好语言文字关。(7)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与教职工的业务考核相结合,建立教师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比制度,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录用、评优、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8)把学生校内使用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程度作为学生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同时也作为班级评“文明示范班”的重要条件。

(9)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档案管理,做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这些措施,既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又充分保证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落实。现在说普通话已成为我校师生的自觉行为。现今我校所有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均达到了规定要求。全校49名任课教师中,一级乙等2人,二级甲等20人,二级乙等26人,三级甲等1人,普通话达标率为98.4%。

2.学生用语规范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

学校在每周开辟了朗读课、写字课。学校规定每天早自习、午自习半小时为朗读活动,写字课不得改上其他科目。结合中华经典朗诵比赛、读书节活动,学校定期开展学习普通话活动。这些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积极学说普通话,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我校常年坚持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编小报、小品表演、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员工使用普通话的意识,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如每年国庆节期间,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比赛,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手抄报比赛;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小故事比赛并做相关的专题要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抓用字规范,督促与评价结合。

“字是人的第二外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使用规范字,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言传身教,在板书、制作课件、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等一律活动中要使用规范汉字。美观规范的字体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自觉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书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促进学生书写规范字中起到表率作用。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语文组分年段制定了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目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调动学生等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诵读、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重视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

学校定期进行语言文字知识问答,在学生中进行了语言文字知识问卷调查、普通话推广活动、钢笔字比赛、作文竞赛、办手抄报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规范使用汉字的氛围,把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开展推向了高潮。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是母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校用字规范化,也是学校本身的门面,关系到学校形象和教育形象,为此,我校非常重视学校用字的管理,特别要求做到:

1.凡是悬挂、张贴或以其它形式展示的标语、指示语、警示语、启示、通知等一律使用正楷体或行书体,做到字体规范,无错别字、异体字、繁体字和不规范简化字。

2.教师的教案、考试的试卷、学校办的报刊、教师讲课的板书、作业批语、学生的作业、练习等必须做到字体规范,书写正确。

3.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为规范校内用字,学校采取了处室、部门负责制。

办公室:负责公文、公章,标语宣传橱窗用字。

政教处:负责和校园督查工作。

教务处:负责自制教学课件、黑板报、教师备课本、课堂板书、作业批改用字以及学生作业规范用字的检查。

教科室:负责各教研组、教师计划总结等文字材料及校园网络的用字。

总务处:负责各类门牌、标志牌、指示牌的用字。

校团委:负责各班板报用字、校园广播站及各类集会活动的用字。

各部门定期检查所属用字的情况,增强了师生规范用字的意识,提高了学校规范用字的水平。

五、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目前,我校已做到将普通话作为教学、会议、各类活动、对外接待和联系工作、校园广播、师生交流、交际的语言。学校形成文明健康优良的用语环境,基本实现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校园用语”“生活语言”的目标。

校园各种公共场合固定用字、宣传栏、公示栏等临时用字、学校内部印刷物用字、教师板书、批改作业、评语等手书用字、学校各类印签、奖证等用字、学校教学课件等用字规范。师生的规范化用字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由于老师的表率作用,再加上学校的大力倡导,学生的普通话意识也大有增强,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大声说普通话,就连在办公室、操场,或者校外见到老师、同学时都能主动用普通话进行打招呼和交流。更多的学生将这种良好的意识带到社会、家庭,在社会和家庭中坚持说普通话,在社会上、家庭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近两年学生县级以上语言类比赛、书法获奖近30多人次。

六、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整改措施

在这次自查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促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现针对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存在的问题,特制定如下改进措施:

1.学校的宣传阵地要加大力度,广播媒体的宣传,要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和要求讲解到位。

2.校园宣传材料及所有的办公文件要进一步认真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尤其是综合学科不要忽略课堂规范语言的使用,一定要把让学生养成张口就说普通话、提笔就写规范字的好习惯。

4.各类教辅、讲义用字规范化尚有个别问题,特别体现在异字,不规范的简化字的问题上,限立即改正,以正语义。

5.教师的板书尚有问题,不符合要求,有的潦草、有的不规范,应立即改正。

6.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互为学习,相互促进,共同为语言文字的改进工作作出贡献。

7.学生在学习中,尤其是作业、墙报、手抄报等出现的不规范字仍然存在,限期整改,强化训练,以逐渐消除校园用字的不纯洁性。

8.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大部分停留于方言,应积极倡导推普,力求校内外语言规范。

总之,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是一项持续、长期的工作,我校将在各级领导和全校师生的支持下,以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为目标,积极工作,使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再创佳绩。

民权县人和镇第一初级中学

对新闻媒体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思考 篇7

无独有偶, 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12月20日下发通知, 要求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禁止在汉语出版物中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禁止任意增减外文字母、颠倒词序等违反语言规范现象。[1]这则通知, 连同此前广电总局曾要求央视等媒体尽量屏蔽英语缩略词, 转而使用中文全称的通知, 引发了不同的声音, 支持者反对者各执一词, 莫衷一是。这些争论再次显示了社会各界对媒体语言的关注。

央视已故著名主持人罗京曾经就媒体语言现象发表过看法, 他认为:“现在像电视媒体语言的发展, 也谈不上哪个好、哪个不好, 看你用什么样的标准。从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从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角度来看, 有些东西可能是不完全符合要求的。但如果从生动性或者贴近某一群人的角度看, 根据节目内容不同, 可能有些语言其实用性还是很强的。例如网络语言, 像网民说话, 岁数大一点儿的人都可能听不懂, 他们用的词汇, 从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角度来考察, 可以说它是不能令人接受的。但你从这个圈子里来看, 它可能会被认为很有意思、很有个性的, 否则它不会发展这么快, 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网民, 尤其是年轻的网民。因为他们希望标新立异, 让别人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因此, 对这类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 而是很有必要加以研究、规范和引导。”[2]

媒体语言及其特点

所谓媒体语言, 顾名思义就是大众传媒在进行传播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网络、手机已被纳入大众传媒家族, 但本文所说的大众传媒主要是指报纸、广播、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

有诸多研究者对媒体语言的特点进行过归纳和总结。尽管这些研究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 在具体的表述上有所不同, 然而, 仔细比较会发现研究者所归纳的媒体语言特点在本质上还是有着相近与相似之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 宏观而言媒体语言表现为时代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这三大特点。如果能深入地理解媒体语言的这三大特点, 也就不难理解媒体语言中的种种新现象及其引发热议的原因。

媒体语言最能及时反映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化

语言始终是变化的, 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史迪芬·平克认为这是无法抗拒的改变。他在其成名作《语言本能》中指出:“表达思想的语言工具, 创造的速度远比消失的来得快”, “语言的每一个部分都会随着时间改变:在每一个时期语言都会流失”, “语言会不停地翻新、不停地丰盛起来”。[3]语言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语言反映着社会生活, 语言的变化始终与时代同步。语言的变化中词汇变化最为显著, 以汉语发展为例,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 带来了西域物种, 也带来了苜蓿、葡萄、石榴等西域词汇。晋宋以后, 译经之风盛行, 劫难、刹那等佛教词汇也融入汉语词汇系统之中。“五四”前后, 过渡、动机等日文汉字词汇大量进入汉语系统。[4]

时代性作为媒体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与媒体的特性与功能紧密相关。媒体的职能就是迅速及时地传递信息, 反映社会生活, 因此媒体语言最能反映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化。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媒体的语言应该是最有时代感的语言”, “如果媒体语言没有时代感的话, 它就完不成这个时代赋予它的神圣使命”[2]。前面所提到的进入汉语的日语词汇就是通过五四时代的报刊得以传播并最终进入汉语系统的。

媒体语言不仅反映社会语言的变化, 同时也在有形无形中推动着社会语言的变化。有研究者在回顾了白话文运动中大众传媒在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时, 做出了“传媒是语言变革的急先锋”[4]的论断。

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在其前言中指出:“报章语言有鲜活、实用和时尚的特点, 新词最初也往往大量使用于报刊。因而该词典中的绝大部分例句均取自当代报章。”可见, 媒体语言最能及时反映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化。

媒体语言中外语词、方言词和网络词的出现是社会变革与时代变化带来的必然现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外交流的扩大, 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新事物、新概念、新行为不断涌现, 直接采用外语词、方言词和网络词语必然成为一种最便捷最省力的选择, 从一定程度上讲, 媒体语言中夹用字母词、方言词和网络词都是现实生活上语言变化的直接反映。不仅如此, 随着大众传媒竞争加剧及其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眼球经济”的压力使得大众传媒为了吸引最广大的受众, 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而在语言运用上最大限度地贴近受众, 甚至主动求新求变, 博取眼球效应,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媒体语言不断出现各种新词新语的现象, 大众媒体成为新词新语的推手。

然而, 不能忽略的是, 现代大众传播媒体有着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渗透力, 因而不能因为媒体语言中出现外语词、方言词和网络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而任由这种现象无节制地发展。目前媒体语言使用中引起争议最多的主要是汉语中夹用外语词特别是英语词, 英语词未经“汉化”直接植入汉语, 中英混杂, 方块字中夹杂字母词成为一种流行与时尚出现于各种媒体。比如, 不用“购物”用“SHOPPING”, 不用“姿势”用“POSE”, 甚至还有“被OUT出局”、“那么please对大家好一点”等用法, 炫耀之感跃然纸上。如果任由这种语言现象蔓延, 结果会怎样?

有论者指出:“在出版物上和媒体上出现的汉英混杂, 对搞乱汉语的作用又远胜互联网和日常说话。因为:这里既向大众传播, 又起着示范作用;还作为历史记录传于后世。所以, 这里的汉英混杂才是搞乱汉语的致命一击。”这一问题追究起来, “严重的责任就在于握有话语权的新闻出版界的记者、编辑、总编辑等身上。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上的汉英混杂, 就是从他们手上放行的。有的编辑还特别热衷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并进而推测“按照30年来, 特别是近10年来英语侵入汉语的速度, 按照中国年轻一代对英语的崇拜对汉语的轻视, 按照我国知识分子目前对待英语侵入汉语所持的麻痹麻木的精神状态, 不用300年, 100年后, 汉语将会消亡”。[5]

或许这只是一家之言, 但它提醒了公众去关注如果任由媒体语言如此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

媒体语言规范化是媒体的社会职责并为语言健康发展所必须

1978年6月29日, 《人民日报》刊登了大连读者蔡维藩的来信, 批评《人民日报》的语文错误。《人民日报》编辑虚心接受, 并表示感谢。8月24日, 《人民日报》又刊登高振东的来信《语言是活的东西》, 与蔡维藩意见相左, 两封读者来信引发争鸣。11月20日, 《光明日报》发表综述《语言应该规范化》, 为这次争鸣定论。今天重新来看1978年的争鸣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 尽管媒体语言最能反映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化, 尽管媒体语言中出现外语词、方言词和网络词语的现象有其现实的合理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语言可以无节制地使用来自外语、方言和网络的词语。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媒体语言必须规范。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追求信息意义共享最大化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的目标与宗旨, 语言符号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与手段, 本身就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任意性符号, 达到信息意义共享最大化的首要一点必然是要求语言的规范, 符合社会的约定俗成, 才能为大多数受众所理解所接受。可见, 规范运用语言是媒体生存发展所必须的。

不仅如此, 媒体语用的规范化水平还会对汉语健康发展水平产生深远影响。媒体语言的权威性决定了媒体语言对社会语言影响很大, 一方面, 媒体语言规范不仅体现在对成文的规范宣传与倡导中, 而且也体现在具体的媒体语言运用中, 媒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传递语言规范。在这一过程中, 媒体语言不仅会巩固已有的语言规范, 而且能够创造和形成新的语言规范。另一方面, 如果媒体语言不规范, 那么带来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语言学家克劳斯曾经估计, 就全世界而言, 大约有3000种, 约50%的语言即将消失, 他认为语言消失的原因有:说这个语言的人居住的环境被破坏;种族消灭政策;强迫同化的教育;人口地理环境的重新划分;媒体的轰炸等。他甚至把电视媒介叫做“文化的神经毒气”[3]。尽管这只是一家之言, 但也不能不引起重视, 不可视媒体语言规范为小事。

以目前媒体语言使用中引起争议最多的汉语中夹用外语词特别是英语词为例, 有论者认为目前汉语面临中英文拼盘化的危险, 保护汉语的纯洁性势在必行。文字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继承发扬民族精神, 必须维护自己民族文字的纯洁性。倘若一个民族的文字支离破碎, 其民族精神将无以表达和传播。英、法、德、俄诸国努力维护各自语言的纯洁性的原因也正在此。[6]

在法国, 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 抵制并防范外来成分进入法语。在俄国, “俄语地位问题”已成为俄领导人最关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俄高层正在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进行一场“俄语保卫战”。可见, 关注语言规范、维护语言纯洁早已成为关乎民族、关乎国家、关乎文化的大事。若不及早进行规范, “不用300年, 100年后, 汉语将会消亡”的预言恐怕并非危言耸听。

然而, 又该如何看待人们对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规定的争论呢?当广电总局要求央视等媒体尽量屏蔽英语缩略词时就有反对意见说:不让用NBA, 先得把CCTV给改过来。同样, 当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时又有人说:那是不是先把ISBN改成国际标准书号?[7]是否意味着这些论者不同意媒体语言规范呢?其实, 即便是前述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相关规定的反对者也并不反对媒体语言的规范。看看来自同一论者“文字需要适当规范, 否则会令人无所适从, 这个道理没什么好说的”[7]这样的语句便不难理解, 之所以类似政策引起争议, 恐怕并不在于媒体语言是否应该规范, 而在于媒体语言应当如何规范。

如何规范媒体语言

所谓语言的“规范”无非是指某一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然而, 在实际的媒体语言应用中媒体语言规范却常常存在争议。以传统媒体中出现较多的网络词语“美眉”为例, 支持者认为很好, 非常形象而且符合我国古代文化中以“蛾眉”代女子的意韵;反对者认为, 传统媒体使用包括“美眉”在内的一系列网络词语从语言学的角度看, 非常不规范, 不具备全社会的通用性, 作为新闻语言往往令一些中老年读者不知所云, 达不到好的传播效果[8]。在这里, “美眉”只是本文用来说明问题的一个具体个例, 实际上类似的争论不少。何以如此?依笔者所见, 问题的实质还在于媒体语言规范标准的缺失。规范问题关键在于规则与标准的制定, 媒体语言没有规范显然不行, 规范不明确、不清晰、不具体同样不行, 问题是, 这个标准来自哪里, 是谁制定的。

考察语言的起源与定义不难看出, 这个标准来自语言的使用者, 来自约定俗成。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标准并非一成不变的, 标准发生变化就意味着曾经规范的有可能不再规范, 曾经不规范的也有可能规范。因此规则的制定必须要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必须看到的是, 在标准发生变化这一过程中, “语言的变革并不是一个自发、自足的现象, 它与社会结构、社会思潮的变革是互为表里的”, “语言变革的完成并非‘无待于外’。它有赖于社会的转型”, 大众传媒在语言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 “它是语言变革的‘急先锋’”[4]。

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在谈及媒体语言规范时曾说:“媒体的语言应该是鲜活的, 但是媒体的语言跟老百姓平常说的语言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它应该更规范, 更上一个档次, 但是它又与那种更严格的规范要求不一样。”她认为“老百姓的语言和国家语委的标准、规范的语言之间的语言应该是媒体语言”, 她认为, 媒体语言一方面不要忘记自己的示范功能和榜样的作用, 同时又不要忘记从老百姓的语言运用中汲取营养, 否则“媒体语言就不具备时代感了”[2]。

因此, 如何规范媒体语言, 就行政管理部门而言, 制定规则一要顺应变化, 二要引导变化, 使语言的发展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一方面, 政策出台之前必须有调查有研究, 政策的制定要有现实针对性及操作可行性;既要有相应的规范措施, 又不能以僵化的规范来限制媒体语言。对于那些炫耀卖弄性的媒体语言必须要有具体的措施来防范与制止, 对于那些及时捕捉社会生活变化体现出的语言变化要给予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 政策出台之后要有宣传、监督和管理, 同时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也必须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针对汉语中夹用字母词的情况, 有论者早已提议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一个统一权威高效的翻译规范委员会, 专门负责外国人名、地名、外国专有名词、科技术语的翻译规范工作, 建一个这方面的官方网站。一有新词出现, 立即组织翻译审定, 立即在官方网站公布, 全国都来跟它“对表”。一有新词出现, 还可以在官方网站上号召全国人民发帖翻译, 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 最后由翻译规范委员会审定公布。[5]有了标准也就有了规范, 管理和监督也就有了依据, 这会比仅仅简单出台禁用令有效和有用得多。

然而, 规范媒体语言仅有规则和标准而无应用显然不行, 应用问题的关键则在媒体自身。要实现媒体语言规范, 新闻媒体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一方面要做到自身语言规范, 另一方面要为语言规范鼓与呼。同时还必须加强队伍培训, 正确处理媒体语言的规范性与时代性的关系, 发挥媒体语言权威性的作用, 引领社会语言健康发展。

总之, 关于如何规范媒体语言, 本文的观点是媒体语言规范应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对媒体语言中出现的新现象宜疏不宜堵, 媒体语言规范既不能单靠管理部门不断地出台政策法规, 也不能单靠媒介自律, 媒体语言规范发展需要的是双方的协调和努力, 需要的是统一认识之后的共同行动, 这样媒体语言的规范才可能真正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汉语出版物禁止夹带英文单词[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0-12/21/c_12903830.htm.[1]新闻出版总署.汉语出版物禁止夹带英文单词[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0-12/21/c_12903830.htm.

[2]姚喜双, 郭龙生主编.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12.[2]姚喜双, 郭龙生主编.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12.

[3]史迪芬.平克.语言本能[M].洪兰, 译.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4.[3]史迪芬.平克.语言本能[M].洪兰, 译.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4.

[4]俞香顺.传媒.语言.社会[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4]俞香顺.传媒.语言.社会[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5]傅振国.300年后汉语会消亡吗[EB/OL].http://view.news.qq.com/a/20100409/000001.htm.[5]傅振国.300年后汉语会消亡吗[EB/OL].http://view.news.qq.com/a/20100409/000001.htm.

[6]胡守钧.维护汉语纯洁性[EB/OL].http://view.news.qq.com/a/20100408/000041.htm.[6]胡守钧.维护汉语纯洁性[EB/OL].http://view.news.qq.com/a/20100408/000041.htm.

[7]魏英杰.“文字排外”运动体现不了汉语崛起[EB/OL].http://star.news.sohu.com/20101222/n278458718.shtml.[7]魏英杰.“文字排外”运动体现不了汉语崛起[EB/OL].http://star.news.sohu.com/20101222/n278458718.shtml.

规范化语言文字 篇8

[关键词]常态化;规范化;活动化;人文化

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组织管理常态化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到整个素质教育工作之中,把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模式。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就语言文字工作举行会议,研究、部署和指导工作。学校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经常化、制度化活动常抓不懈,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中长期发展计划及各学期的工作计划和总结中,在各处室、各教研组的学期工作计划及总结中都切实体现了对语言文字的重视。

2.加强制度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并完善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奖惩制度,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之中。如建立语言文字工作专项总结表彰制度;切实执行对校园用语用字的监督监测以及督促整改的制度;将普通话和规范字使用能力纳入教师聘用、业务考核、职务晋级、评优评先等内容和条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使用能力纳入教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纳入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和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促成了学校自上而下、从教师到学生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局面的形成,进一步强化了教职工和学生用语用字的规范化意识,使校园语言环境得到了有效的净化。

3.抓好常规管理。学校应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综合管理内容,以文明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师资管理要求,向全校教师发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倡议,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师普通话等级测试;将教学用字规范纳入教学管理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讲普通话不能进课堂;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学生管理要求,将“在公共场合自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重要内容,在评优选模中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语文综合能力纳入考评内容。

4.更新管理手段,为加快语言文字工作向现代化发展,要积极推进语言文字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在学校网站开设语言文字工作网页,及时报道学校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情况,形成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信息化的显著特色。

二、教育教学力求规范化

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还要把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培养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在学校培养目标中规定:“学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推行规范汉字(以《汉字简化方案》为准)。各年级开展普通话培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学校教师之间、教师学生之间对话交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在网络交流以及平时领导开会、做报告、召开年段会、班会管理会议上,都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尽管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口语、俗语、甚至口头禅,但都统一采用标准的汉民族语言文字,努力使交流顺畅,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切实发挥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各年段分别从口语表达、写作,课内训练等方面制定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要求和各项培训工作,要有培训内容,有能力目标,在师生努力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复述课文,情景对话,即兴演讲,能写好各种文体的作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常规化,重视语文习惯养成,狠抓预习常规,诵读常规,明确提出诵读要求,加强听课常规和作业常规检查,开辟阅报栏,开放图书馆,办手抄报,课前三分钟练习说话,多写精评。

三、推普工作突出活动化

结合每年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学校精心规划、科学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教师朗诵比赛,学生演讲比赛,教师“三字”比赛,学生书法比赛、以“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这些活动将个性化、特色化、严肃性、趣味性相结合,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支持,参与面广、宣传教育影响大,有力地促进了推广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网站的语言文字宣传示范作用。校园广播站的广播员、主持人要经过挑选上岗,每次播出提前准备,力争将校园动态、优美诗文、同学作品以最规范、最优化的形式呈现给全校师生。学校网站上要设有语言文字工作的网页,及时报道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情况。

四、氛围创设凸显人文化

上一篇:完善网络 创新机制下一篇:小学课文《挑山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