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行业调研报告(推荐8篇)
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于1991年,历经短短的十年发展,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已达到1100多家,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近9000亿元人民币。通过股票市场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仅2000年印花税收入就达486亿元,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正在日益加重。
国内券商的IT设备应用及系统建设状况
中国证券市场从成立以来,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千百万投资者的参与,发展十分迅速。其间,证券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发行、交易、清算、信息披露、技术监控、信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IT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极大扩展。各证券经营机构已全部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运转的关键设施。
由于目前国内券商大都以分散式交易模式为主,证券营业部是券商的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表现在IT投入方面,就是对营业部的IT投入占券商IT总投入的绝大部分。因此,本报告以证券营业部为主考察了国内证券行业的IT应用和系统建设状况,兼顾证券公司总部的IT应用,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全面反映国内证券行业IT应用的实际水平。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0年1月到2001年10月期间,按照变动幅度计算,西北地区证券营业部的数量增长幅度最大,达到18.6%,数量增加了18家。华北地区增长了11.7%,数量增加了32家。华南地区虽然增长幅度只有8.8%,但增长的数量却是最多的,达到39家。而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因为证券交易开展较早,营业网点分布密集,竞争激烈;所以在这些地区新开设的证券营业部数量很少,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营业部数量仅增加了9家。
国内营业部的地域分布状况决定了证券行业的IT投入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即华东地区的IT投入最多,西北地区最少。
从图2可以看出,2000年7月到2001年1月证券营业部的数量增长得最 快,达到65家;而从2001年7月到2001年10月,国内证券营业部的数量不增反减,少了3家。这与2001年6月以来,沪深两市大幅滑落有关,市场的赢利机会明显减少,导致券商的佣金收入下降,许多营业部入不敷出,难以维持。国内证券经纪业务的“软肋”开始暴露。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再加上中国“入世”,国外券商即将涌入国内市场参与竞争,国内券商已开始放慢了开设营业部的速度。
券商开展的核心业务种类及收入构成
券商目前涉及的核心业务主要有交易委托、股票承销和自营业务。
2000年国内证券公司的收入来源构成中,佣金收入占了一半以上,达到53.5%,其次是自营收入,占21.9%。可见,国内券商收入来源还主要是以传统的经纪业务为主,因而在成交萎缩的状况下,其佣金收入迅速减少,对券商的生存影响很大。国内券商普遍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
券商对营业网点的数据信息处理方式
目前券商对于客户交易和账务信息处理的方式基本相同。其中,分散处理的比例高达82.4%,部分集中和大集中的占17.6%。目前信息处理采用大集中的 3 券商分别是:申银万国、广发证券、上海财政证券(现更名为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证券、中国东方信托、长城证券、西南证券、新疆金新信托、辽宁东方证券、天同证券等。
根据调查,2002年和2003年国内券商将掀起集中交易/管理系统建设的高潮,这方面会带动未来的IT投入走出低谷。
营业部的网络节点数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营业部的网络节点数是位于201~500的区间内,比例占43.43%;也就是说,国内绝大多数的营业部是中小营业部,节点数在1000以上的大型营业部占的比例是7.14%,有34.29%的营业部的节点数是在501~1000之间,属于中型营业部。节点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营业部应用终端数量的多少和投资规模的大小。
证券营业部网络系统现状
券商及其下属营业部采用的业务系统是与其所从事的具体业务密不可分的。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承销、自营、兼并与收购、咨询服务和基金管理等项业务,其下属的证券营业部则主要从事证券经纪业务。
证券经纪业务由行情服务和资金管理服务两部分组成。与证券经纪业务中的行情服务和资金服务相对应,证券营业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按其功能分成行情服务系统及交易服务系统。
由于国内证券行业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IT应用也经历了明显的几个时期,加上IT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因而造成国内证券业IT设备的更新速度很快,主要设备一般2~3年就需要更新一次。因为不同厂商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可能同时在一个证券营业部内使用,导致国内证券网络系统的复杂程度十分高。
目前影响国内证券网络系统复杂程度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种网络协议;(2)不同的设备供应商;(3)网络设备的类型差异;(4)分布式系统平台的使用;(5)Client/Server应用;(6)网管应用;
(7)网络规模非规则递增。
行情分析软件在证
券行业的应用
目前,国内证券行业应用的行情分析软件中,钱龙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占67.7%,但其市场份额较以前有较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在深圳市场,下降的幅度更大。市场上新崛起的宏汇软件,功能强大,很受专业分析人士的推崇,但因为界面与人们习惯的钱龙有很大差别,所以投资者的认可程度还不是很高。此外,像汇金、大智慧,应用也很普遍。
券商在保障交易安全中所采取的措施
证券行业由于涉及到投资者的交易数据和交易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对系统安全保障的要求十分突出,要求系统具有容错能力并对数据进行在线备份。同时,由于证券业计算机化程度较高,系统一旦出错,很难用手写方式恢复,要求备份系统能够有一套自动恢复的机制,在系统出现错误时无需过多人工干预就能够恢复整个网络系统。
为此,券商一般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1.服务器容错
由于证券行业的特殊性,其在交易时间内不允许出现宕机,因而对整个系统的实时处理数据能力和系统可靠性的要求甚至超过银行业,对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目前国内券商还是以PC服务器为主的情况下,为了给营业部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运行平台,服务器必须具备容错能力。
目前,国内许多证券公司采用Novell公司的NHAS构建行情服务器容错系 6 统,采用NCR LifeKeeper进行交易服务器系统双机集群容错,以上措施为营业部提供了一个安全级别较高的平台环境,实现了计算机系统服务器99.99%的高容错,使营业部网络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安全容错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变。
2.存储和备份
存储设备Compaq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其次是HP和IBM。
“9·11”事件后,灾难备份的概念受到重视。对证券行业来说,即要建立券商容灾系统或灾难备份系统,也就是要建立具有灾难备份能力的存储系统。当灾难出现时,位于同城异地的备份系统能保持灾难发生日前半天的数据完整,并在灾难发生后一天内结算业务能正常运行工作,同时还要能够实现远程异地备份。
3.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软件和防病毒软件
由于证券行业的特殊性,在其数据库服务器中存有大量客户的交易信息和个人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在券商开展网上证券委托交易以前,营业部大多不提供上网手段。出于保证交易安全考虑,证券同银行一样,网络都是专用网,其内网在物理上是不与互联网连通的。同样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证券营业部为客户提供的交易终端都是无盘工作站。
在越来越多的营业部给投资者提供上网功能后,安全问题变得复杂化了。为了保证证券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目前券商主要是利用防火墙、采用物理隔离、内部局域网、防杀病毒软件及专业网络公司维护等办法来加强证券网络的安全防护。
此外,有的券商还采用了CA身份认证技术、128位数据加密技术等确保系统和网络的安全。
在系统安全方面,应用提供商大多使用防火墙,使用的产品主要有CA、盛润、PIX的checkpoint等产品,也有一些应用提供商自己开发的软件。这方面产品的种类很多,有NetScreen、Kill、nethunter、安氏、网屹、儒信、核新和金山等厂商的产品。
券商的IT设备采购流程
目前证券行业设备采购的方式为营业部自主选型和证券公司总部统一选型各占一半。其中由证券公司统一选型的都采取招标的形式,由证券公司总部选出每种设备中标的前几名厂家(一般选前2名),然后其下属的营业部可以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中标的设备厂商中进行挑选。但对于大的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出于统一管理、统一规范、整体布局的需要,许多券商都采取统一购买的方式,保持本系统内骨干设备的一致性,以方便今后系统的升级、管理以及系统的兼容性。而对于UPS等小型设备,一般由营业部自行决定,但要上报总部。
随着国内证券营业部集中程度的提升,国内证券巨头将会出现,今后统一采购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证券行业选择系统集成商的标准
从图7可以看出,证券行业选择系统集成商的标准第一条是技术,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系统集成商能否中标;排在第二位的是行业经验和成功案例,行业经验对于任何厂商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熟悉行业才能为用户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而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对于吸引客户十分重要;排在第三位的是服务;价格被排在最不重要的位置。因为对证券行业来说,系统和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最重要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在国内行业应用领域,系统集成商向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不够全面、不够完整,大都是以自己代理的产品或自己的产品为核心,而不是以满足用户真正需求为核心。从长远来看,这一策略最终将会失去客户。
证券行业采购硬件设备标准
从图8可以看出,证券行业在采购硬件设备时,最先考虑的是稳定性,其次是品牌和安全性,但对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考虑得不够。这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 9 来加以解释:
(1)券商对于业务的核心还缺乏足够的理解,业务的核心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引发需求,才能够引导IT投入。新业务必然需要新的投入,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以随时根据增加的业务增加新的模块,还要使原有的投资得到保护。
(2)国内从证券市场设立之初,证券经纪业务模式走的就是高成本、低服务的道路,其可以一直延续至今的理由,就在于垄断的保护和全球最高佣金超额收入的支撑体系。
由于国内证券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牛市长熊市短,券商在推广经纪业务的时候不怕投入高,只要营业部面积足够大,设备足够豪华,客户就会蜂拥而至,就会带来很高的成交量和回报。这反映在IT投入方面,也是追求高档,不在交易软件上做提升,优化软件结构,而是一味地追求高档配置的设备。其实,只有在软件上进行改进,增加中间件方面的投入,才可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券商的垄断和垄断的券商带来了投资的浪费和目光的短视,只重视眼前利益,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希望的。
可扩展性应该是仅次于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非常重要的一项采购硬件设备的指标。
证券行业关注的服务内容
在给出的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的三个选择项里,技术水平被列在第一位,投票率是41.9%,响应速度被列在第二位,投票率是29.0%,服务态度被列在第三位。与上面的证券行业选择系统集成商的标准联系起来,技术在证券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技术是应用的铺路石。
在券商最看重的服务环节中,售后维护和售前方案咨询被列在前两位。
目前,有些国内的证券应用提供商使用专用的远程维护系统,通过电话线将公司电脑与券商网络连通,这样,应用提供商的技术人员就可在远程进行操作,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
影响证券业未来
需求的因素
经济因素对证券行业未来需求的影响
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预测,200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会保持在7%的水平,与2001年基本持平,大的宏观环境给证券行业的平稳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政策因素对证券行业未来需求的影响
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施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在经过人行审查批准后,可开办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以及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证监会也颁布了《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证券公司未来可以是一个集团公司,它可以从事期货、经纪、承销、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一系列重要业务。以上政策都表明,国内的金融业将开始逐渐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今后国内证券业将受到来自银行业的巨大冲击,因为将来银行除了不能做承销和自营之外,什么业务都能做,尤其在投资银行领域会与券商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就为整个证券业迎来了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这也将改变以往证券行业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历史,它对证券业的IT采购投入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技术、系统平台对证券业未来需求的影响 目前,国内证券行业IT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1)运行环境不统一
各证券公司营业部都有Novell和NT两种环境并存的现象。
(2)软件接口和数据交换格式不统一。
12(3)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交易规则、委托方式、清算方式、通信协议、数据接口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上述诸多不统一的因素带来的后果是:
(1)业务的增加、管理、统计比较困难。
(2)对软件厂家依赖性增加,要求厂家能在各种系统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厂商实施的难度增大。
(3)对于大型证券公司,新增业务的建设周期拉长。
(4)各营业部防灾以及系统实时备份与切换难度增大。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内券商在推广集中交易应用时困难重重。
为此,在证券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原则:前瞻性、标准化、模块化、高效性、可扩展性(伸缩性)、安全性和兼容性。当然,证券信息系统建设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任何项目的建设都必须考虑成本收益比,应该用较低的费用规划出适合该行业应用的信息系统。
在考虑技术方面,系统设计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考虑到今后系统扩容的需要,以及混业经营条件下与银行、保险公司系统的对接和增加新的交易品种的问题;为此,必须统一交易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和证券公司代码、股东代码和证券代码编制标准。可扩展性要求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系统每个模块的可扩充接口,保证系统能随时加挂各种应用模块,容纳新兴业务,券商可根据业务增长情况分阶段升级系统,达到降低整体风险,边建设边应用以及避免一次性投资过大的问题。系统设计还要考虑到兼容性,但兼容性有时与系统的性能会产生矛盾,兼容性好的产品往往在处理速度上会有所下降。这些都需要通盘考虑。入世对国内证券业的影响
依据中美世贸双边协议,入世后我国在证券业方面的承诺共有4项:
(1)入世后,外资券商有资格获得各交易所的特别会员席位。入世3年后可交易B股、H股、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包括新产品)。
(2)外国股权占少数的合资券商(最高不超过33.33%)可以从事证券发行业务,包括A股、B股、H股、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
(3)外国股权占少数的合资券商(最高不超过33.33%,入世3年后可达到49%),可以从事资产管理业务。
(4)允许合资券商开展咨询服务及其他辅助性金融服务,包括信用查询与分析,投资与有价证券研究和咨询,公开收购及公司重组等。
另外,对所有新批准的证券业务给予国民待遇,允许外资券商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在谨慎性基础上按规定授予经营许可证。从以上承诺来看,国内证券业的开放是相对慎重的,即入世后A股市场暂不对外资开放,这使中国证券市场不会受到较大冲击。允许设立合资证券公司,适当引入竞争,有利于改善国内证券市场结构,促进国内券商提高管理水平,加快业务创新步伐。
佣金调整对证券行业IT投入的影响
关键词:证券行业,发展,中国
一、中国证券行业发展史及对外开放的不利因素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证券行业起起伏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7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为自由放任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末是法治建设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迅速发展阶段。
中国证券行业国际化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要看到中国证券行业对外开放目前还存在以下四大不利因素:证券行业是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条件下运行的;相关法律、会计准则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缺乏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投资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监管水平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二、中国证券行业的前景及未来发展的影响因素
未来三大行业前景是:互联网金融+场外市场+大资管。互联网金融引发行业革命,变者胜出;新三板开启爆发式增长;未来三年挂牌公司数量有望突破万家;大资管时代,券商资管将成为全方位资产配平台[1]。总之行业趋势为以下两点:第一,回归金融本质;第二,直接融资的提升行业空间。
未来发展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分别是明确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利的产业政策导向;持续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行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发生根本性变革。不利因素是资本规模偏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人才储备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行业开放加速,国际化和混业化竞争带来巨大压力。
三、中国证券行业竞争结构及未来人才的需求
一般而言,行业内公司数量越多,竞争往往会越激烈。证券行业是一个知识、资本密集型行业,随着创新的不断深入,证券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只体现在现有业务的竞争上,还将体现在未来创新业务的竞争上。
证券行业的替代品威胁主要来源于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以及信托与保险业带来的竞争,可以将替代品归结为两大类:一是金融产品与服务,包括各类基金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等;二是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信贷,信托类产品。如果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作为一个需求方,作为供给方的证券业、基金业、银行业、信托业及保险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证券业很大程度受到此类替代品的威胁[2]。
目前,我国证券人才市场总体状况是:需求总量日趋增大,迫切需要新型人才。证券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带来了证券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需要大量金融人才;而金融开放和竞争要求各类人才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将更宽,具有一技多能,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更是备受欢迎。
高端人才备受青睐,中低端人才竞争激烈。随着交叉业务的不断增多,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增加,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减少中低端人员的数量。与其他行业相比,证券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也较高。
四、小结
证券行业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证券行业发展过程和对外开放的不利因素,其次是我国证券行业前景以及未来发展影响因素,最后得出中国证券行业竞争结构及以及未来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岚.券商是金改背景下最大的受益者[N].信息时报,2015-02-14.
相关承诺
关于证券业,中国加入WTO的承诺有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外国证券机构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直接从事B股经纪业务。
加入WTO时,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所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
加入WTO时,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设立合营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33%;加入WTO后三年内,外资比例不超过49%。
加入WTO后三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合营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以下业务:A股的承销,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基金的发起和管理。合营公司享有国民待遇。
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可以根据审慎性原则发放金融服务业营业许可证。
除了履行上述承诺外,还应遵守《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规定。《服务贸易总协定》是针对包括证券业在内的服务业的一个基本规范,对证券市场开放的要求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国民待遇、透明度及自由化原则等方面内容(当然,这些也都是与WTO基本原则的要求相关连的。读者可参阅本刊正在推出的“WTO基本原则介绍”系列文章——编者)。
短期影响有限
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贸组织的,在开放市场方面享有三至五年的缓冲期。因此,短期来看,入世对证券业的影响是有限的。具体来讲,由于B股市场在整个证券市场的份额较小,并且从今后发展趋势看,要与A股市场合并,因此,允许外国证券商设立特别席位,直接从事B股经纪业务,对目前国内证券业的冲击不是很大。相对来说,国内证券业受冲击较大的是国内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和基金管理业务。然而,由于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因此,国外证券经营机构和基金管理公司要想进入中国证券业和基金管理业,必须按照中国的法律、符合一定的条件、经过有关主管机关的批准才可进入。并且,承诺中规定,营业许可的发放要遵循审慎性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讲,外资进入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业务领域不会是放任自流的,而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
前所未有的冲击
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入世后,经济对外开放的步伐将大大加快,国内产业必然面临国际跨国企业集团的强大竞争,尤其是处于相对弱势的金融服务业,由于外国券商的加入,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所受到的冲击将是前所未有的。与外国券商相比,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着许多弱势。
首先,证券公司规模过小。我国证券经营机构1999年的平均资产规模尚不足国际大型投资银行1998年资产规模的1/10,而资本实力更是只有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的3.95%。
其次,各证券公司业务结构雷同、单一。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承销、经纪和自营等传统型业务方面,企业并购重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与交易等创新型业务开展得比较少。与此相比,国外投资银行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其业务构成已完全突破了三大传统业务的框架,业务领域广泛、品种繁多,以投资咨询、公司理财、企业购并、项目融资、风险投资、资产及基金管理等为代表的新型业务已逐渐成为国外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其利润来源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单一、缺乏创新,这种情况势必影响到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1)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之后,国际投资银行和中介服务机构将逐步进入,经过与国内市场的不断融合,其丰富的业务品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必将对国内市场投资者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国内券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随着业务监管和规范化的进一步加强,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三大传统业务的利润正逐步趋薄,如果国内券商不大力拓展业务领域,则其利润来源将受到挑战;(3)业务结构单一使得我国券商提供的证券服务种类欠缺,并且处于一种无差别状态,没有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在机构投资者逐步发展壮大的情况下,券商将很难应付客户日益增加的新的个性化非常明显的服务需求,进而影响到自身的业务开展。
第三,人才流失问题。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后,国内证券公司首先面对的将是国外证券公司对证券业人才的争夺,采取提供高薪、出国培训机会、优越工作环境等条件吸引国内证券公司的优秀人才。
怎样求生机
★通过多种途径,迅速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
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公开发行上市、合并重组、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来进行。事实上,近年来国内证券公司主要采用了增资扩股方式来扩充公司资本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过,这一进程应是不间断的,因为证券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证券公司的资本金也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壮大而不断增加。与增资扩股相比,公开发行上市和发行公司债券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它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为公司获取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而且有助于我国证券公司股本结构的调整,改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规范化经营。国际经验表明,证券公司通过发行上市、进行股权融资已是一个全球性趋势。如,美国排名前十位的投资银行都是上市公司。
当然,任何一种方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在扩大证券公司规模的问题上,也应该采取一种超常规的发展思路,采取多种方式,快速有效地扩大我国证券公司的规模。如,允许证券公司成立控股子公司,可使券商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进入证券业,形成证券类金融控股公司,通过杠杆作用以较小的资本达到控制较大的资本的目的,迅速增强我国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又比如,允许证券公司发起设立或参股其他证券公司以及发起设立或参股境外中资类证券机构,有助于发展证券公司间的战略联盟,也有利于开展证券公司间的合并重组,打造我国证券业的“航空母舰”,为其进入国际市场、在更高的起点上与国际券商展开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展传统业务,加强新型业务。
从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来讲,长期以来,业务领域主要集中于为国有企业的改制服务。但是,随着中国入世和新经济的成长,资本市场中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将逐步加大,并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资本市场十分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应高度重视这一发展趋势,及早提出应对策略,调整业务重点领域,加强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业务渗透,增加证券公司新的利润来源。
从经纪业务来讲,应该重视网上证券交易。打破时空限制的网上交易方式已成为国际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的方向。未来十年,网上交易有可能成为主要的交易形式。
从外国证券公司的利润构成看,我国证券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将会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此外,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证券公司在开拓收购兼并业务方面也具有广阔的空间。因此,证券公司必须加强和重视研究工作,建立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平台,为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委托资产管理业务以及收购兼并业务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1、佣金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佣金制度改革后,证券业内依旧存在着无视经营成本、降低交易佣金吸引客户的现象,返佣由于采取的是灰色、不公开的手段,是被现行的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但在个别证券公司经营机构依旧存在,从而增加了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有关佣金管理方面的问题是证券行业现阶段的不正当交易行为的主
要构成问题。经过对营业部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营业部在佣金方面的不正当交易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在营业部现场交易中体现出来的问题:
少数证券到现在为止还在很多地方打价格战,停留在低层次竞争上,脱离公司实际运营成本,打佣金价格战,采用现金返佣、赠送实物或礼券、提供非证券业务性质的服务等不正当竞争方式吸引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对证券经营机构的正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整个行业发展。
某些证券公司当业务达到一定规模时,通常会以不正当手段涨价,提高客户佣金。比如说;当某一证券公司营业部客户数达到5万个客户时,有些证券公司要逐步提高佣金,每次提高一点,让客户无意之中承担提高的费用。提高后大约有10左右的客户会发现,找到证券公司,而证券公司对闹得较凶的客户,通常会恢复原有的佣金,但是,有90的客户在无意间被证券公司提高了佣金。对客户利益造成了损失。
部分券商的营业部招聘的业务人员素质低下,为了得到证券交易佣金返还,在发展业务时不择一切手段,将客户骗进证券公司,过后从此不管客户,还要通过客户的交易提取奖金,不利于客户资产维护。急需规范整顿。
(2)在非现场交易中的体现出来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交易方式而言,网上交易的成本得到了大大降低,在支持同等客户的条件下,网上交易的投资是传统营业部的1/2-1/3左右,日常营运费用为传统营业部的1/4-1/5左右。正是由于投入不大,不少券商为了达到“圈地”效果,采用不正当手段大幅降低佣金或采取年费制佣金,扰乱当地证券市场。“银证通”业务在设计证券公司与银行在该业务流程设计时,就将“银证通”业务的转托管、撤销指定、销户设定了很多阻碍,客户要办成这件事要跑多次银行与证券公司。不利于客户自主选择交易场所,客户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2、客户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证券营业部是非法人的经济组织,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其只能在公司总部或客户的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由于,其经营活动中有大量的可流动的证券资产和资金资产,如经营活动造成损失,则要由证券公司承担。因此,营业部经营风险时刻存在。
实施浮动佣金制后,营业部有一点变化很明显,大家都认识到了争夺和占有客户资源最重要。争夺的目标不再是中小散户,而是大客户特别是机构客户。有的营业部适应不了这种变革,不但增量客户来不了,存量客户也被挖走。
期间某些营业部员工(特别是营销人员)为了拉拢客户资金、赚取佣金提成或出于其他考虑私自接受客户全权委托,为熟悉的客户代理进行证券委托买卖,引致客户对交易结果不认同带来违规操作的风险,属于不正当交易行为。
还有些营业部营销人员在拉拢其他营业部客户资源时,对客户的资产利用多个资金帐户之间的股东帐户卡及利用转托管和(撤销)指定交易业务进行资金、股票的违规违法资产转移,有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犯罪行为的可能。属于不正当交易行为。
某些营业部为了提高咨询能力服务营业部股民或拉拢其他营业部股民而和某些咨询机构签订协议,由咨询机构来代替营业部为客户进行咨询服务,不少不合规的小咨询机构借机利用股民对营业部的信任,随意推荐个股,促进股民扩大交易量,由此来收取营业部的返佣,对客户资产造成很大损失,属于不正当交易行为。
另外还有某些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同营业部合作,利用营业部急于维持存量客户、扩大客户资源的机会,看准普通投资者对证券公司营业部的信任和对股票信息的依赖,大肆向投资者进行推介、招揽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完全脱离基本面分析的荐股和股评、咨询,变相从事委托理财、坐庄和炒作股票。对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形象造成很坏的影响,同时由此而派生出许多其他问题,例如营业部管理人员和咨询机构私下合作,接收贿赂等问题,同样属于不正当交易行为。
二、商业贿赂调研:
在我国的许多行业,商业贿赂已成“行规”和企业运行的潜规则,从业者已陷入恶性竞争的环境,损害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中央及国务院决定把商业贿赂作为今年反腐工作重点,在全国开展打击活动。商业贿赂有三种形式:回扣、折扣、佣金。近5年内中国查处各类商业贿赂案件案值达52.8亿。今年中央作出了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决策,证券期货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证券行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商业贿赂行为以各种各样的“折扣让利”、“营销方式”出现,以致于人们认为“法不责众”,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商业习惯。
其后果却危害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得《证券法》所规定的“三公”原则大打折扣商业贿赂行为严重影响了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此次治理整顿工作有利于行业的稳定、有序、健康发展。
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经纪业务方面的商业贿赂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券商在拉拢机构客户时采用的大额度佣金返还手段,有商业贿赂的嫌疑,容易造成漏税和滋生各种腐败现象。机构投资者由自然人代其开户、交易,将返还的佣金占有已有,以公谋私的现象非常普遍。个人所得又不会主动报税,而代扣又没有依据,由此给国家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由于返佣问题的非合法化,使实行返佣的双方都存在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等问题。
某些证券经纪公司在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中,利用法人和自然人佣金率不一致,向客户提供账外好处费,或者将合同收益率放低,高出部分提供给法人单位的负责人(多半以其亲友名义另立账户收取商业贿赂)。
返佣加大了证券公司的管理难度和经营风险。返佣不合法、不合规、与其相关的业务、财务和稽查等具体处理方法也不可能明确,由此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由于现金返还属于违规行为,会计处理根本没有依据,只能进行技术处理,这样的帐目不能真实反映证券公司的经营业绩。如果以物品返还,在物品的采购上还会出现二次漏洞。
为了激发基金代销人员销售基金的积极性,一些基金公司对代销人员进行单独奖励,而这些奖励往往以现金的形式直接返还给代销人,涉嫌商业贿赂。
某些券商通过在营业部下设立工作室,让某些所谓的证券咨询专家招揽客户,不从委托人获益角度考虑而一味为了扩大交易量与佣金,由此向这些“咨询专家”提供返佣,涉嫌不正当交易及商业贿赂;
在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法人委托理财过程中,某些公司高管人员与少数证券经纪公司有关人员互相串通,私下授受、获取账外利益,涉嫌商业贿赂。
点击量:37 回复数:11 举报 扎小辫 发表于 2013-10-09 16:24:09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历程,基本可以按10年为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可称为要素红利期,对应家庭联产责任制等农村改革、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在计划经济时期被束缚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重组带给中国经济极大的增长动力;第二个十年可称为制度红利期,对应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之后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的经济制度改革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第三个十年可称为全球化红利期,对应中国加入WTO的历史背景,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刺激中国经济展开了又一轮的高速增长。
我国经济走势与政治走向高度相关,十年左右的经济周期基本与党和政府最高决策圈的更替周期一致。由于历史原因,每一届政府的三中全会均会出台一定的改革措施,尤其是十四届、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措施均对之后中国经济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要素红利、全球化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改革也已进入深水区,未来进一步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能否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习李执政以来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将确立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基本走向,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2.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路线图预判
回顾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以往的改革在国有企业、外贸等领域着力较多,而在金融、户籍、土地等领域的改革进展较慢,我们预计本轮改革将主要聚焦在价格、财税、金融、行政、土地、户籍等六大领域,在上述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将再次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增强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人力资本、制度改革和创新将逐步取代过去的人口红利、对外贸易和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新的驱动力。2.1资源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完成阶段目标
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但在能源资源、公共事业、环保收费等领域,价格扭曲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并成为粗放式经济模式的罪魁祸首之一,未来将继续在“水煤油气电运”等领域稳步推进价格改革。2.2财税体制改革:上收事权,提高效率
财税改革涉及中央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划分、财政支出结构、税制改革和化解地方债务几个方面。上收事权:将环保、文教卫、科研和社保等部分职能上收;完善分税制:营业税改增值税,将消费税和财产税培育成地方税种;改变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民生支出,压缩行政经费开支;控制地方债务:将地方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2.3金融体制改革:市场化配置资源
当前中国企业部门负债过高、产能过剩,重要原因在于以银行为主的金融部门对企业信用的定价错误,完全无视企业背后的信用风险,将金融资源持续导入企业部门,未来需要去杠杆、去产能。如果能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就能极大提高中国的增长潜力。目前以银行和间接融资为主的配置存在严重缺陷,未来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债市、PE、民营机构等更有效率的配置方式和配置主体;二是推动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市场化,改变银行的行为。
2.4行政体制改革:职能转变,简政放权
新一届政府已经进行了4次集中的简政放权,力度和速度均远超历史,主要涉及基建、文化、卫生、能源等领域审批等。简政放权对于之前管制较严的行业具有非常正面的效应。我国服务业和公用事业领域存在严重的垄断,国有企业在教育、文化传媒、医疗卫生、金融、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投资占比超过2/3,垄断导致有效供给不足。中国内需不足很大程度上缘于有效供给不够,特别是在公用事业和服务业领域,而这与国有企业的垄断有很大关系。简政放权、放松管制将让这些行业享受“供给需求双重增量”。2.5土地制度改革:提高效率,盘活存量
我国存在大量闲置及低效的工业、农业用地,如何将后者盘活成更高效的商住用地,应是未来土地改革的核心方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破解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我国农村建设用地储备是城市的4倍,如能将农用地盘活,就能极大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改革将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推动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向农民倾斜。
2.6户籍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双重标准
户籍制度改革考虑不同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将分类推进,居住证管理办法很可能规定居住证所附着的权益划分为国家、城市双标准。国家层面标准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例如义务教育等;城市标准由各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如居住证持有人子女是否具备当地参加高考资格等。户籍制度改革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将从更广的层面上展开,会明显刺激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城镇化进程。户籍制度改革有几点影响:一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改善有效劳动力供给,农民工劳动力平均46岁左右就到农村务农,留在城市可工作至60岁;二是逐步对投资和消费的产生影响,将增加对地铁、通信、管道、电网、水务、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还将增加对医疗、教育等消费性需求;三是户籍制度改革将使得务农人口减少,随着务农人口老龄化以及耕地供应明显受限,进一步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改革对机械行业的影响 3.1资源品价格改革
3.1.1水价改革:阶梯水价的推广将利好智能水表行业
自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后,全国范围水价改革逐步展开,改革的目标是通过调整水价达到优化有限的水资源分配、提升民众节水意识。目前,我国城市中的自来水厂有30%是亏损的,与水费附加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也不到位,全国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污水处理厂运转中也是亏损的。一般来说,一户或一人每月水费支出不应超过其总收入的1%-2%,目前我国的水费还远低于这个水平,水价改革远未到位。未来水价改革进程将加快,水价将进一步上调,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实施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同时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
“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的俗称,它拓展了水价上调的空间,增强了企业和居民的节水意识,有利于减少水资源的浪费。2002年国务院各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省辖市以上城市须在2013年底前实行阶梯水价,其他城市则在2015年底之前实行阶梯水价。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截至2012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已经有17个城市实行了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多数城市对非居民用水实行了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收费制度。
阶梯水价的推广将利好智能水表行业。智能水表通常指带有电子装置的机械水表和采用新型流量传感技术的电子水表,其除了可以完成基本的水计量功能,还具有水费的预付费功能和远程自动抄表功能。要落实阶梯水价政策,必须做好阶梯水费的准确计时、计量和计费,而智能水表的增值功能完全可以提供阶梯水价准确计费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数据,满足准确计费的需要。相关标的:三川股份。3.1.2煤价改革:对煤机行业偏利空
目前煤炭价格已基本市场化,未来改革重点在于煤炭资源税,煤炭资源税将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煤炭资源税征收方式的改变客观上必然导致税率提高,增加煤炭企业的税负。另一方面,由于资源税在财税体制中属于地方税,增收全部留在地方,煤炭资源税提高将增加富煤地区的财政收入,增强这些地方提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由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约占到70%,煤炭发电提供了80%的电量,短期内这种能源结构无法迅速改变,因此煤炭企业成本的上升将有相当部分被转移至下游众多行业。长期而言,煤炭开采成本的提高将加快其他能源对煤炭的替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将下降,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方式转变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总体看,煤价改革将抑制煤炭的产销,对煤机行业偏利空,相关公司:天地科技、郑煤机、梅安森、山东矿机等。3.1.3电价: 电价改革的具体举措有:全国推广阶梯电价,鼓励大户直接购电,实施竞争发电和竞价上网,输配电改革等。阶梯电价即阶梯式递增电价,这种计价体系下,用电越多,电价越高,有利于促进节约用电;阶梯电价全国推广利好相关智能电表行业。
大用户直购电是指电厂和终端购电大用户之间通过直接交易形式协定购电量和购电价格,然后委托电网企业将协议电量由发电企业输配终端购电大用户,并另支付电网企业所承担的输配服务费用。直购电将打破电网企业独家买卖电力的格局,在发电和售电侧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探索建立合理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促进电网输配分开,使终端用户进入电力市场,促进建立开放的电力市场。直购电将有利于大规模用电企业和发电企业、不利电网公司。3.1.4油价: 油价改革的可能举措有:提高调价频率,改进挂靠油种;放开对民营企业进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限制;放宽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并加速开发。目前我国成品油进口实行国营贸易和非国营贸易管理,国营贸易进口没有数量限制,但仅有4家国有石油企业具有进出口贸易权;非国营贸易实行进口资质和配额双管理方式,且只能进口燃料油。放开民企进口原油、成品油的限制有利于我国油气产业的市场化和健康发展。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将对油气装备产业链构成重大利好,相关标的:杰瑞股份、恒泰艾普、吉艾科技、惠博普、江钻股份等。3.1.5气价: 气价改革短期着力点在“市场净回值法”全国推广;中长期推进国内外气价联动,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市场净回值定价法”是以商品的市场价值为基础确定上游供货价格,而商品的市场价值按照竞争性替代商品的当量价格决定,最终用户价格按市场价值确定。“市场净回值法”让天然气价格与便宜的替代燃料(与天然气存在替代竞争关系的能源,如液化石油气、燃料油等)的市场价格挂钩,有利于保持天然气的价格优势,鼓励用户合理使用天然气,对相关油气设备企业构成利好。相关标的:富瑞特装、惠博普、吉艾科技。
3.1.6运价改革: 运价改革主要在于铁路货运方面的改革:短期内提高铁路货运价格;探讨中端客运价格提升可能,中长期进一步推进企业化运作,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提高货运价格有助于提升铁路总公司的利润,进而提升铁总的投资意愿与能力,利好铁路设备板块。中长期看,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网运分离等也有助于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决策科学化,利好相关产业链的长期健康发展。相关标的: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北方创业、时代新材、晋西车轴、晋亿实业、大秦铁路、广深铁路等。3.2财税体制改革
3.2.1上收事权(环保、文教卫、科研和社保):环保投入更有保障。
目前我国环保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从2010年城镇环境管理业投资看,地方项目完成投资占全部政府投资的比重高达99.1%,中央项目完成投资所占比重只有0.9%;在2010年城镇地方环保完成投资中,市地级以下政府所属项目完成投资所占比重合计高达75%以上,其中县级政府所属项目完成的投资比重高达55%以上,省级政府所属项目完成投资比重只占5%左右。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存在财力相对集中在中央,而事权分散在基层的不合理结构。在这个背景下,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长期不足。将一部分环保的事权上收,把环保投资主体变为中央,环保投入资金来源将更有保障,全国性的环保战略与规划将更易得到落实,利好整个环保产业链。相关标的:先河环保、聚光科技、天瑞仪器、雪迪龙、汉威电子等。
3.2.2完善分税制:营业税改增值税,将消费税和财产税培育成地方税种。
营改增目前已在全国铺开,政府将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争取13年底或14年初在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推行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业而言,改征增值税后,可抵扣的项目主要为新购置设备和燃油、修理费所含的进项税,但对过去购置的设备不能进行抵扣,可抵扣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不足40%,人力成本、路桥费、房屋租金、保险费等主要成本均不在抵扣范围内,因此铁路运输企业税负将会增加;但铁路与电信行业大多是大型国企,或通过与财政部门协商获得类似“降低或至少不增税负”的承诺,从而减轻此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后,因新购置设备可抵扣增值税,或增强其采购设备的动力。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对铁路设备板块综合影响中性偏负面。
总体而言,营改增之后企业税负是降低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3年2月底,116万户试点企业共减负550亿元以上,95%的企业实现减负或税负无变化,只有5%左右的企业税负有所增加,企业减税意味着政府税收收入略有减少。3.2.3改变财政支出结构,控制地方债务: 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将向改善公共服务、保障民生倾斜,刚性开支增加,同时压缩行政经费开支。在控制地方债务方面,13年8月1日起,审计署展开了全国范围的政府性债务审计,摸清地方债务底细,抑制地方债务无序扩张,未来将把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结合收支两方面考虑,未来地方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灵活性、自主性将大大降低,地方政府对基建方面的投资能力也将受到削弱,对机械行业整体偏利空,尤其不利于工程机械板块。3.3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债市、PE、民营机构等更有效率的配置方式和配置主体;二是推动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市场化,改变银行的行为。总体而言,金融改革的目标和最终结果一定是金融资源的分配更加市场化、更具有效率,对企业风险定价更为科学。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大部分子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金融市场化改革将有助于加快传统机械落后产能淘汰、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对机械行业整体短期偏利空,长期偏利好。3.4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主要看点在于简政放权:目前我国在制造业的管制已经基本放开,但在公用事业、服务业方面的行政干预色彩仍然非常浓厚。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已经进行了4次集中的简政放权,力度和速度均远超历史,主要涉及基建、文化、卫生、能源等领域审批等。简政放权对于之前管制较严的行业具有非常正面的效应。
可以预期,未来在能源行业(尤其是非常规油气)、服务业等领域的行政管制将有望加速放松,例如:油气领域的简政放权将对油气设备行业构成长期利好;检测行业的管制放松将为民营第三方检测服务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相关标的:华测检测、富瑞特装、杰瑞股份等。3.5土地制度改革
我国虽地大物博,但真正可利用的土地并不多,尤其是建设用地更为稀缺:我国国土面积中草地和林地占72%,耕地占13%,农村建设用地占3%,城镇建设用地仅占0.4%。可利用的土地中,耕地(集体所有)、农村建设用地(集体所有,包括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非经营性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国家所有)占比大约为79%、19%、2%。各种属性的土地内部、或者相互之间的切换,构成了土地的流转。其中规定最为明晰的是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非经营性建设用地,前者因具国有属性流转方式较为明确(招拍挂),而后者明确不可入市流转(今年1号文规定);其次是耕地,虽然属性较为明确,但在流转方式上并不明朗化;最为模糊的地带是宅基地和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确权和流通。
我国城镇土地已经有较为完善的招拍挂制度;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耕地部分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也基本明确了,但对于农村建设用地的部分,法律中规定并不明确。今后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土地,包括农村建设用地和耕地。
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破解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焦点在于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以及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所有权和收益权分离、土地增值收益大部分被地方政府获取、耕地经营承包权流转的法律边界模糊等。未来改革总体方向是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推动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化,改变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的格局。土地确权是土改的关键,但是考虑我国的政治体制、各方利益博弈,短期内难以实行土地私有化,土地改革将是长期而艰难的过程。相对而言,使用权确权阻力较小,可行性较高。长期看,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耕地流转和集中是大势所趋,农业机械需求将长期向好。相关标的:一拖股份、新研股份。3.6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农村人口市民化,它会明显刺激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的城镇化将刺激对地铁、通信、管道、电梯、电网、水务、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对工程机械偏利好,同时对电梯、空调、冷链设备、给排水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等需求也将源源不断释放;另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将使得农村人口减少,随着务农人口减少,农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大趋势,对农用机械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相关标的:康力电梯、上海机电、江南嘉捷、汉钟精机、大冷股份、烟台冰轮、盾安环境、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永贵电器等。4.小结
整体来看,我们预判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会在资源品、土地、金融等领域来约束制造业投资,给广大传统行业带来去产能真正希望。机械行业作为典型的中游制造业,绝大多数子行业的发展层次低、产能过剩严重,属于应被“革命”的对象。因此,改革对整体机械行业短期偏利空,长期则有助于通过“优胜劣汰”来促进本行业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机械行业涉及面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子行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政府产业导向,将获益于改革进程,例如智能设备、油气设备产业链、铁路设备板块、检测监测仪器与服务、冷链设备等。
中国是有名餐饮大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经济、文化基础。2009年全社会餐饮业零售额达17000亿元,同比增长16.8%,人均餐饮消费1348.4元。餐饮业的平均利润为10.43%,比2008年下降约3个百分点。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超大规模企业涌现,有11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10亿元,有34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5亿元,其中前十强的营业额达到336.76亿元,同比增长18.4%,占百强营业额总量的近五成,达到49.34%,百强企业的整体规模稳步提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连锁餐饮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但是向西部地区和中型城市渗透速度在加快。东部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数5589个,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的65.6%,比上年增长12.8%;中部和西部地区门店数分别为1211个和1714个,占14.2%和20.1%,增长5.6%和16.1%,西部地区超过了东部地区门店的增速3.3个百分点。2010年,全国餐饮市场增长势头平稳,但增幅落后于其他消费业态。在整体经济形势良好的背景下,原材料上涨与用工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成为第一季度餐饮业的主要问题。2010年1-3月,全国餐饮收入分别为1425亿元、1381亿元和12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3.7%、21.2%和15.3%。
餐饮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产权形式趋于多元。餐饮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餐饮市场细分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快速发展。随着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不断涌入,风险投资和股票上市的成功运作,我国餐饮业产权形式趋于多元化。品牌经营效应凸现,现代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注重品牌经营,餐饮连锁经营扩张步伐加快。全聚德、小肥羊等知名餐饮企业通过加盟、合资等方式走向海外。现代科技成果不断融入餐饮的产品加工、管理经营、产品开发等各个环节,加速了餐饮业标准化和工业化进程,促使餐饮业从传统手工生产转向现代化生产。采用新的节能设备、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以降低成本和费用,得到餐饮业的一致认同。据统计,如果能耗下降10%至20%,就能极大提高餐饮企业盈利水平。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成餐饮业发展大趋势。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餐饮经历了从洋快餐抢滩中国市场到非典的冲击,再到食品安全,中国餐饮业在冲击中,实现销售额不断增长。
中国餐饮业的业态、店态和业种的局部量变,最终会决定产业的格局。在我国快餐市场,调整模式决定了企业转型格局:“资本”主义决定了店态审美格局,个性服务决定了流程重组格局调整模式决定企业转型格局。麦当劳作为成熟的全球快餐连锁企业也要靠调整模式来获得优势。麦当劳24小时经营、送餐业务的推出以及汽车餐厅的导入等一连串经营方向的转型告诉我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要不断完善、持续转型。因为产品、企业和企业家都是有周期的,只有不断调整才能实现不断自我超越。“资本”主义决定店态审美格局。人类的天性是追求美,时代的潮流是热捧美,餐饮企业也要展示美。当美作为主题和元素经营时,店铺审美要发生本质变化。21世纪的今天,审美的概念聚焦
2009年一季度, 受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影响, 煤炭生产、运输和需求低位运行, 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略为宽松, 市场价格稳中趋降, 经济效益开始下滑。
1. 总体生产情况
进入3月份, 受经济危机导致煤炭需求继续疲软影响, 煤炭主产区继续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力度, 继续执行以销定产的方针, 地方煤矿产量或许仍将同比下降。“2·22”兰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进一步使原煤生产受到影响, 国有重点煤矿纷纷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各主产区均下发通知要求加大小煤矿复产审查力度, 在煤炭供求关系没有出现明显转变, 小煤矿复产之路艰难的情况下, 3月份煤炭产量总体继续保持较低水平。2009年1~3月累计, 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115.6亿元, 同比增长20.7%, 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5个百分点, 煤炭行业仍处于调整之中。1~3月累计, 国家铁路发运煤炭3.07亿吨, 同比下降8.5%, 比去年四季度下降4.7%。主要港口发运煤炭1.07亿吨, 同比下降17.5%, 比去年四季度下降1.3%。
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开始回升。一季度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出现下滑, 如扣除神华和中煤两户中央企业, 下滑幅度在40%左右, 目前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的企业占到一半以上。随着煤炭市场需求回升、价格下滑, 各项政策性增支相继出台, 加上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固定成本增加, 效益还将进一步回升。2009年1~2月累计, 煤炭行业共完成利润总额206亿元, 同比增长15%。
由于煤炭政策性成本较上年同期上升, 再加上安全成本压力较大, 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较快。2009年1~2月累计, 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9.1亿元, 同比增长146.4%。
二、行业内主要产品市场供求分析
1. 各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 我国煤炭生产、运输和消费总量出现下滑。进入今年后继续承接这一趋势, 一季度煤炭产量、运量比去年同期和第四季度又持续下降。2009年一季度我国原煤总产量达60159.9万吨, 2008年同期为56591.8万吨, 同比增长6.3%;其中3月份产量为23342.7万吨, 2008年同期为21163.8万吨, 同比增长10.3%。
一季度我国无烟煤总产量达10014.5万吨, 2008年同期为9661.1万吨, 同比增长3.7%;其中3月份产量为4259.9万吨, 2008年同期为3793万吨, 同比增长12.3%。
一季度我国烟煤总产量达42857.5万吨, 2008年同期为40905.6万吨, 同比增长4.8%;其中3月份产量为16546.7万吨, 2008年同期为15373.9万吨, 同比增长7.6%。
一季度我国褐煤总产量达7287.8万吨, 2008年同期为6025.2万吨, 同比增长21%;其中3月份产量为2536.1万吨, 2008年同期为1996.9万吨, 同比增长27%。
一季度我国洗煤总产量达15460.8万吨, 2008年同期为15354.1万吨, 同比增长0.7%;其中3月份产量为5808.8万吨, 2008年同期为5843.6万吨, 同比下降0.6%。
一季度内蒙古原煤产量达到1.3亿吨, 同比增长了28.37%, 居省市首位。山西省受矿难整顿等因素影响, 一季度原煤产量降低到1.1亿吨, 同比下降低了13.08%, 屈居第二。陕西省产量为5, 082.9万吨, 同比增长11.42%。河南省产量为4, 238.6万吨, 同比下降11.1%。这四个省产量合计近3.4亿吨, 占全国产量的五成多。山东省产量为3, 466.8万吨、安徽省产量为3, 222.5万吨、贵州省产量为2, 299.8万吨、四川省产量为2, 215.0万吨、河北省产量为2, 157.8万吨、黑龙江省产量为1, 924.1万吨, 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2. 各主要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经过前期一系列张性经济政策的刺激, 我国经济在3月份已经出现一些回暖迹象, 比如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由2月份的49.0回升至3月份的52.4。但是, 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 在欧美主要经济体继续衰退而导致我国出口需求持续下降的情况下, 单单依靠国内张性的经济政策很难促进经济迅速回升。受此影响, 电力、钢材等基础产品需求难以迅速恢复快速增长势头, 从而使煤炭需求继续疲软。从工业销售值看, 2009年1~3月累计, 我国煤炭行业共完成工业销售值3050亿元, 同比增长20.5%, 市场销售连续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
据测算, 一季度煤炭消费量6.74亿吨, 同比下降4%, 比去年四季度增长5.4%。其中, 电力行业耗煤量3.78亿吨, 同比下降8%, 比去年四季度增长8.7%;钢铁行业耗煤量1.09亿吨, 同比增长2%, 比去年四季度增长15.7%;建材行业耗煤量0.7亿吨, 同比增长7.6%, 比去年四季度下降24.7%;化工行业耗煤量0.34亿吨, 同比增长2.3%, 比去年四季度增长9.7%。
截至3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2.06亿吨, 同比增长20.7%, 比年初下降12.7%。其中, 煤矿存煤4800万吨, 同比增长27.8%, 比年初下降5.7%;主要港口存煤1316万吨, 同比下降10%, 比年初下降33.4% (秦皇岛港存煤530万吨, 同比增长23.8%, 比年初下降7.8%) ;直供电厂存煤2794万吨, 同比增长23.3%, 比年初下降35.5%。
3. 各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2009年1~3月累计, 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14.91亿元, 同比下降48.39%。
一季度我国出口煤炭738万吨, 同比下降27.6%, 比去年四季度下降24.1%。尽管一季度我国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 但出口金额却由去年同期的7.6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 增长24%;这主要由于煤炭出口均价由去年同期的74.6美元/吨提高到127.8美元/吨。
海关最新统计显示, 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口煤炭1359万吨, 比去年同期的1126万吨增长20.1%, 一季度实现煤炭净进口621万吨。其中, 3月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 3月煤炭进口量增长37.4%至572万吨。越南、澳大利亚、印尼是一季度进口煤的主要来源地, 1~3月, 中国从三地进口煤合计约1100万吨, 占同期总进口量的80%以上。
三、各主要产品价格走势
一季度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 以及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加剧, 国际能源市场需求持续下滑, 国际煤炭市场价格随着原油、天然气、电力价格的下滑而大幅下跌。
4月上旬,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口动力煤价格为63.24美元/吨, 较去年7月的历史高点已下跌130美元/吨, 每吨比年初又下降了10美元左右;同期, 国内秦皇岛港口发热量为5800大卡/千克的动力煤价格在590元/吨左右, 如果不考虑运费等因素, 已比同期国际市场价格高出150元/吨左右。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业务,到2003年前后出现快速发展的局面。但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而国内市场由于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释放出巨大的外包需求。2014年,国务院审时度势,发布了加快服务外包产业、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新政策。
为了全面把握中国服务外包行业演进特征,深度洞察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用户需求,倾心助力IT服务供应商规划外包决策,计世传媒研究院特汇聚了业内顶尖的服务外包行业专家、国内知名的研究咨询专家共同策划了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研究课题。
服务外包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服务外包产业逐步从规模快速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
中国服务外包行业驶上“快车道”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使企业业务流程深度整合,服务外包产业(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应运而生。由此带来的变化是,企业运营模式向“轻资产运营”转变,更加强调技术替代劳动,网络替代场地;发包和接包方的利益更加趋同一致,由商业关系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蜕变。基于云的服务交付模式,即软件即服务与按需付费,将成为新的交付和定价模式的主流。
服务外包对社会、企业、用户均产生巨大的价值(如图1所示)。对社会来说,服务外包在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改善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服务供应商来说,服务外包能促使企业得到更多的利润、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对发包方来说,通过服务外包,企业能降低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效控制成本等。
中国服务外包现有格局分析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服务外包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服务外包产业逐步从规模快速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服务外包合同金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14年,我国企业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20.4万份,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072.1亿美元和813.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2.2%和27.4%。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718.3亿美元和559.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5.1%和23.1%。
(2)累计吸纳大学生就业超过400万人。2014年,我国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71.1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48.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68.7%。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81万家,从业人员607.2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404.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66.7%。
(3)知识流程外包比重稳步提升。2014年,我国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知识流程外包(KP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执行金额分别为293.5亿美元、186.7亿美元和79亿美元,占比分别为52.5%、33.4%和14.1%,同比分别增长18.3%、30.9%和24.5%。以知识和研发为主要特征的离岸知识流程外包业务比重稳步提升。其中,ITO集中在软件研发、信息系统运营维护等方面,BPO集中在金融后台服务、人力资源外包、财务外包、呼叫中心外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外包等领域。
(4)离岸业务以美欧港日为主。2014年,我国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128.2亿美元、83.4亿美元、74.2亿美元和60.7亿美元,合计为346.5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2%。此外,离岸业务还向东南亚、大洋洲、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地区拓展。
(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加深。经贸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先导。2014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25亿美元和98.4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2%和36.3%。其中,承接东南亚国家的服务外包执行金额53.8亿美元,同比增长58.3%。
(6)我国服务外包尚有大量需求空间。从行业来看,我国服务外包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分别为:电信、金融、制造、政府、公共事业、医疗、服务业、零售批发、教育等。其中,通信和金融服务占到IT服务需求行业的一半,制造行业、政府服务也占到较大的比重。美国各行各业都有较强的服务外包需求,据美国Cutting Edge公司最近发表的分析报告显示,约90%的美国公司至少有一项IT服务业务被外包。我国的服务外包还有大量的需求空间有待挖掘。
未来3年中国服务外包预计以10%复合增长率发展
随着中国企业外包需求的逐渐释放,服务外包产业在速度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10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如图2所示)。2010~2014年,中国服务外包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产业聚焦点由“规模增长”转向“效益提升”。
根据2010~2014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和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态势,计世传媒研究院预测,未来3年,中国服务外包将以略低于10%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至2015年国内服务外包产业市场规模将达1179亿美元,2017年将达1388亿美元(如图3所示)。
哪些因素在驱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计世传媒研究院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IT投资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服务外包的政策支持是驱动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而企业内部对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风险的需求是促使服务外包发展的内在因素。在二者共同的驱动下,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大物移云”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变革,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成为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同时,也是服务外包企业实现技术升级的关键要素(如图4所示)。
未来中国服务外包格局演变预测
据相关专家预测,未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格局将发生显著的变化:
(1)我国服务外包将从服务外包价值链低端ITO向高端BPO、KPO渐进式发展。随着国内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务流程外包业务将迅速增长,特别是业务流程外包在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将得到广泛应用,预计未来几年在这些行业将出现较多利用外包模式进行运营的业务集中处理中心。同时,向高端发展也意味着外包服务提供商必须对于行业特性深入了解,通过掌握行业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了解某种特定的商业诀窍,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2)大物移云等新兴技术将推动ITO业务转型。很多ITO企业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等十分关注,并有企业在思考未来运用物联网技术的可能性。BPO方面,企业业务运营服务、业务流程设计服务和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仍将均衡发展。KPO方面,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服务、医药研发等领域发展快速,未来有较大市场潜力。
(3)电信、金融将继续成为服务外包重点需求行业。未来包括能源、钢铁、航空、交通等行业大型企业和政府、公共服务等部门都将加快释放外包业务。其中,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由于外部经济不景气、产品出口需求减缩、市场供过于求,许多制造企业已步入微利时代,如何寻求产业突围路径、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发展方向,正成为越来越多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其中,服务外包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不少大型制造类企业正逐步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同时,随着十二五期间,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用ERP系统进行生产控制,提高效率。
(4)目前服务外包用户需求仍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区域,未来几年这三大区域市场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5)服务提供商将发生并购并催生提供全面服务的大型公司。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性考验服务提供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能力,服务提供商需要从产品、地域、行业三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国内服务提供商必然通过并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成为专注于某领域,并提供全方面的服务的提供商。
【中国证券行业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1-06
证券行业创新业务10-11
证券行业从业经验10-23
证券股票行业分析09-28
证券行业市场分析12-06
证券行业职业生涯12-28
资产证券化行业研究12-22
中国酒精行业报告06-05
中国安防行业分析报告05-24
中国养老行业研究报告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