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高效预习方法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的高效预习方法(通用17篇)

初中数学的高效预习方法 篇1

一、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数学预习的要求.不能一味地说“把课本××节预习一下”, 这对初中大部分学生来说, 由于没有一定的预习经验, 又对预习的内容比较陌生, 因此不能有质量地完成预习内容, 达不到教师所预期的预习目标.

我觉得初中数学知识的预习, 应在通览整节课的内容后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找出并画下当节知识点, 做到熟记基本概念、法则;二是根据课本中的“操作”、“探索”“思考”、“讨论”的提示, 认真进行实践, 进一步理解知识点;三是着重研读例题, 结合新授知识能仿例题做练习, 从例题中寻找当节知识点的运用方法;四是标注疑点, 提出问题.在预习自学过程中, 多数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困难, 都有不解之处, 而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学生去一味地钻研, 疑难之处恰是需要教师解惑之处, 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 让全体师生共同研讨总结.学生有了问题, 课堂学习才会有目标、有效率;学生质疑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二、精心设计的预习案是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保障

对于学生的预习, 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预习案.预习案的设计应体现当节知识点或习题的练习提示, 并且要使出示的提示环环相扣, 问题呈递进式逐步推进;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当节课的内容, 从学生的智力发展、理解方式等方面对问题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课本, 系统把握当节课的知识体系;问题应简单明确, 紧扣课本中的“操作”“讨论”“思考”, 以便学生在预习时能理解基本概念, 能深入思考、加深记忆.

教师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预习案, 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据可依, 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学;同时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交流时就有内容、有目标, 教师在教学时也可参照学生课前学习指导, 有针对性地教学, 这样简化了课堂环节, 增大了学生的训练时间, 提高了整个课堂的节奏.

三、鼓励质疑问难, 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初中学生因已习惯了小学那种“跟老师走”的学习形式, 自我学习能力差.因此, 在课前学生围绕老师的预习案进行预习后, 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够全面.在正式上课时让学生利用2~3分钟时间针对预习内容进行重复学习.自我检查发现问题之后,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围绕老师课前预习案进行交流、讨论, 在小组内形成统一认识, 以便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解决学生在自我预习时产生的分歧.我觉得学生只有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而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则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在交流、讨论环节加强学生自我学习、归纳、整理、总结的自学能力的同时, 又体现了预习的价值.

四、课前预习检查纳入数学学科的评价机制

把对学生预习检查纳入数学学科的评价机制, 学生一定会像重视考试一样重视预习.具体做法是让科代表每天早自习之前检查, 检查时也按布置预习时的要求检查, 按好中差三个等级记入班级量化 (也就是按1分、3分、5分记入) .刚开始时科代表不怎么会检查, 我就指导检查两次, 让科代表按我的标准打分.这样不仅减少了我的负担, 也督促了学生学习.两个星期的时间, 学生每天预习基本不用布置也能自觉完成.

五、学生带着预习问题听课

在经过学生自主预习后, 每个学生或小组就提出了当堂课的疑似问题.这些问题即是学生在当节课堂上需要重点倾听的内容, 同时也为教师的课堂提供了信息, 让课堂真正为学生解惑.在课堂上, 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在预习时的疑难之处提出来, 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或由教师讲解解决.整个过程让课堂真正回归到学生自学预习、自我质疑、共同交流、教师解惑, 让学生在体验学习快乐的同时产生学习欲望, 从中提高学习的自信.

六、学生自我检测与教师针对性检测并存

学生自我检测主要是基础知识点检测, 在学生进行预习之后, 课堂前几分钟, 是学生的复预和小组的合作交流的过程, 就是基础知识点理解掌握情况的检测.教师针对性检测主要是习题形式检测, 学生在预习之后, 可让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板演、纠错.这是检验学生预习效果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

初中数学的高效预习方法 篇2

关键词:课前预习;预习作业;重点;难点;调查交流

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前提,如果不搞好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就产生了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有利于培养学习新课的兴趣,有利于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弄不懂的难点,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那么,怎样做数学课的预习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布置预习作业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课下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教师的“口头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书,学习时走马观花。

布置预习作业,一方面可以明确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另一方面,布置预习作业也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去预习,从而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当然,作业的布置量要少,要求要低,一般课本中一两道练一练、试一试比较适合作为预习作业。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二、学会看重点、圈难点

有些学生拿到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你问他看了些什么,他却什么也不知道,所以预习要学会看重点,无须什么也看,一般书中的例题就是这节课的重点,练习题就是围绕例题来的。预习中就要详看例题的分析过程,思考例题的解题方法。

在预习中,要动动笔,哪些问题看不懂,有点懂,完全懂了,自己学会圈圈点点做些标记。学生在预习新课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这就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除了有赖于教师的“善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学习这一内因的调动。这内因,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预习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

三、课前预习的调查交流

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尽管学生课前进行了自学读懂了一些,但必然存在一些内容在理解上肤浅、或模糊、或未知甚至错误的。

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那么预习后的课该如何组织?首先,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是结果,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可以通过课前提问、小老师等形式检查预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激励。同时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知识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没有预习习惯或预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想得多、说得多、交流得多、体验得多的课堂,使其个性发挥的充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方法总结 篇3

1、培养学生预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只有对数学预习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乐于预习,才能用心预习,从而提高预习成效,并持之以恒,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所以老师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数学预习的兴趣。

①给学生讲解、分析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必须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②预习任务要趣味化。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精心钻研教材,尽量把预习任务设计得有趣些。

③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在讲新课时要尽可能多地给同学们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机会,并及时地对预习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2、预习任务具体化

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和学生有效交流的保证,为了避免预习无目的笼统看书,我们应通过设计导学案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导学案要体现教材的知识脉络,要求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完成预先设置的问题,注意问题的灵活性;要体现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要有温故而知新的功能;设置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二)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成效,仅仅从习惯上改变他们是不够的,还要教给他们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便好比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不仅仅对数学学习大有帮助,而且对他们终身的、不同领域的学习也都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课题研究总结课前预习的方法如下:

①预习导学案。教师精心设计预习导学案,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将“读、思、练”结合起来。“读”即“读教材”;“思”即思考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以及这样解的原因和所用到的旧知识,并对教材中所设置的一些问题进行回答;“练”即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一些习题中解决新问题,从而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检验。

②合作探究。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兴趣小组,对于课前预习中出现的难点和疑惑可利用课余时间在新课之前与组内其他同学合作、探究。

③结对帮扶。组建预习互助小组。建立学习小组,实行“优生带头,以优帮困”的方法,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进行预习,从而调动学优生的预习积极性,增强学困生的预习自信心。

(三)教师对预习结果的评价与运用

如果教师只布置预习任务而不检查预习效果,就会使得数学预习在学生实际操作时失控,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就会敷衍应付,甚至不预习。相反,如果老师及时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反馈、评价,对预习效果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对预习效果差的同学进行督促,则能调动全体同学的预习积极性,提高全体同学的预习效果。

1.教师检查评价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教师在上新课时可以通过检查部分或全部学生的导学案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通过对学生导学案的检查,掌握学生对新课的预习程度。同时教师要注意对预习情况通报并及时作出评价,肯定学生的付出。对没预习或预习敷衍的学生提出批评,形成奖惩的长效机制。

2.教师围绕“问题”核心展开教学

初中数学高效学习方法 篇4

有些人一直数学成绩都不好,这可能跟自己学习方法错误有关,下面是unjs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高效学习方法,希望对的学习有帮助!

学好数学六要点

要学好数学,要把握好以下几要点,对于数学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养成肯定有促进的,

(一)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及时检查落实。

1、制定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

2、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水平,掌握那些知识等,这些都是在制定学习计划前应该非常明确。

3、长期目标和短期安排要相互结合好。应先制定长期计划,据此确定短期学习安排,来促使长期学习计划的实现。学期计划,半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4、要合理安排计划。计划不能太古板,可根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做适当调整。

5、措施落实要有力。可附带制定计划落实情况的自我检查表,以便监督自己如期完成学习目标。

(二)做好课前预习,提高听课效率。

通过预习,了解要学习的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

1、预习的最佳时间是晚上的8:00到9:00这一段时间,单科的预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

2、课前预习:先看书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本节知识的概貌也就是大体内容。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该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课程的内容的重、难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及新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而后再做练习,通过练习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时掌握的情况,最后再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听课。

(三)听好每一节课,解决疑点,吸纳新知。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授,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答问,看它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每节课的小结。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接受老师某种动作的提示、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集中注意力,避免走神,学习目标要明确,增强自己学习自觉性。课堂上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领会、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老师在讲例题时,在脑海中跟着老师,每一步都得自己想通。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大胆的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也可避免走神。同时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手到: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就是在听、看、想、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课前疑点的答、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的分析。

笔记要有重点。记录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书上或笔记本上划线(直线、曲线)、圈点、作标记、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如红色就比较显眼)、记录的格式不同、书写的字体不同,这些都是记笔记的好方法。

(四)扎实搞好复习,减少遗忘。

当天上完课的课,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不能只停留在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可以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看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及时把它补记起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通过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复习中遇到问题,要先想后看(问)。

做好单元复习。利用单元知识系统框架,采取回忆式复习。也要做好单元小节。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如:错题本),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五)做好小结或总结,提升对知识的领悟。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做到:

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

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的框架,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三做: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倍速在章末有归纳)。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平时放学回家,坚持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加深印象。并做相应的练习题以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

对所学知识系统地小结,具体如下:小结的频率:最好就是每周一次,将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小结的内容:可以把识记知识(如概念、公式等)系统化,也可以对题型作归纳,并附上自己的解题心得和注意事项等。当然可以参考章末小结。

(六)做练习题强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

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

坚持整理独一无二的“错题集”

相信很多同学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这道题看着很熟悉,自己好像遇到过,当时还做错了,但偏偏就是想不起来正确的解法,结果又做错了。这说明你并没有真正的掌握这个知识点,或者说,你没有掌握得足够牢固。面对一张讲解过的试卷,你有把握自己能得满分吗?人总是能从自己的失败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你需要一本错题集。

整理错题集就是把自己平时和考试时做错过的题目抄下来,不仅要把正确的答案写上去,还要把错误的答案加上,然后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忽略了使用的条件范围,或者因为粗心计算错误。数学的知识点繁多而且相对独立,考试前复习时总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才好,回想一下好像自己基本原理都懂了,但考试要用到时却总是想不起来。而错题集,就像一张药方,既有“症状描述”,还有对症下的药。对比错题集,能够很快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巩固,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跌倒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个地方连续跌倒两次。

因此建议同学们能够在第一轮复习、老师系统地梳理知识点的时候,把自己的错题集建立起来。错过这一时间的也可以自己根据知识点或者做错原因进行一下分门别类,便于以后的查找和整理。

错题集的升级版就是不仅有错题,还有“好题”。相信阅尽题海的同学都会对一些题记忆深刻。有的需要全面细致的分类讨论,稍微考虑不周就会坠入陷阱;有的看似计算量庞大得吓人,其实反向思维,将答案代入其中也不过小菜一碟(这种情况在选择题中尤为突出);有的条件众多,刁钻古怪,不知道从何下手(如最后的附加题),其实放下畏惧,步步为营,也可以得到大部分的步骤分。收集好题可以让你摸清出题者的思路和惯用的考查手法,识破其中的陷阱和伎俩。当你能够出一道复杂的题难倒同学时,还有什么难题能难倒你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指导

2.初中数学手抄报资料

3.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5.浅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

6.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浅析

7.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8.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9.初中数学国培学习总结

10.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六要点

11.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汇总

如何高效课前预习复习方法梳理 篇5

一定要妥善安排好时间。最好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一定要明确任务。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

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记下来,等教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一定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需要想的就想,需要记的就记。

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

怎么进行课前预习

每个课程和上次的课程都是有关联的,通过预习找出自己对于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的地方。并且翻阅和补习,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在阅读新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要预先做好记录,以便在开学老师讲课的时候能够准确地记录好知识点。

无论是语文课文、英语词句、数学概念,一定要大声朗读出来。在朗诵的期间思考问题,朗读比心里的默读更能强化记忆,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边读边找文章的要点:如一些描写手法、难懂的知识、文字、概念,加以标注,初步的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

预习的过程当中,想是很重要的。读课文的时候要想,多想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一些深刻的含义。联系旧知识,思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可以帮助理解新知识。

还可以适当的看看文章后面的一些思考题,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可以帮助发现新课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习是有帮助的。

课前预习的技巧

很多人只是对课本看看,了解下都什么内容,实际这只是粗略的,考试真正考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难得题目都是基本知识点的累积。好的预习,应该是,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来这节的知识点,都涉及了那些知识点,前边学习的知识点,与这节的知识点有联系么?

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在第一步基础上,在知识点下简要列出你自己认为的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知识点的解题方法?总结答题步骤。新的知识点,都有例题,可是多数人看例题,尽是自己做遍,或者看下只要了解了会了就可以了,实际是不够了,例题的研究很重要。

要学习课本上例题的步骤,这个题是对这个知识点的哪个角度的演示,为什么按这样的步骤写下来,每一步有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从上一步拖到下一步,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这类题的方 法步骤是什么。我们需要将这个总结出来。

初中数学的高效预习方法 篇6

所以, 语文学习应当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有效的语文学习必然伴随着学习者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通过自身地感知、揣摩、分析、联想、体会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因此, 培养学生高效预习习惯, 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也是语文教师追求高效课堂的关键。

那么, 怎样预习才是高效的?如何培养学生高效的预习习惯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 谈一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高效预习的三个步骤

1. 自主预习

语文预习的发生可能在学生接到新书的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但这是学生无目的的个人预习, 是蜻蜓点水, 效果甚微。学生的自主预习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 必须要由轮廓性预习向精雕性预习转变。在教学过程中, 我是这样要求的。

(1) “圈”:在预习课文时边读课文, 边把生字用红笔圈起来。读完课文之后再看注解, 没有注解的再查字 (词) 典, 弄清字形、读音、字义。最好有一个专用本, 把这些生字记下来。这有助于理解课文, 便于复习、记忆。长期积累, 定会增加识字量, 避免或减少写错字。

(2) “点”:预习课文时把文中某些表现力特别强的词语, 用着重号标在词语的下面。例如, 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准确, 哪个词语用得生动, 要仔细揣摩、研究。每位作家在写作时都字斟句酌, 因此我们在预习课文时, 对文中的词语要用心琢磨, 品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如果换一个词效果会是怎样。肯下苦功夫琢磨, 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 还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3) “画”:我们学的课文, 多文质兼美。文中一定有突出表现中心思想、表现人物性格的句子, 或说理精辟、描写生动的句子, 也就是说, 一定有闪耀着思想文采光辉的句子。在预习课文时, 把这些句子用曲线画出来。经常练习, 必定会提高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同时还会提高作文时遣词造句的能力。

(4) “评”:评就是写下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 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 这也是学生预习的中心环节, 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信息反馈阶段。课前预习中的“评”可以引导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不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重新回顾和审视, 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也便于抒发情感。

(5) “摘”:即摘抄, 就是把自己认为文中重要的优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抄在活页卡上, 这是积累语言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坚持摘抄, 不但会丰富自己的词汇库, 还会增强口头或书面的表达能力。当然摘抄需要时间, 需要下功夫, 但为了提高能力, 花些时间、下些功夫, 还是值得的。

2. 分组预习

分组预习应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加强的环节。许多语文教师重视的是学生的分组讨论, 认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主体性活动, 实行有效地合作交流。同时分组预习, 学生分组讨论, 能够让学生个体在自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得以展现、交流和解决, 是集体合作的交流学习, 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激发他们预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1) 在指导预习中如何分组?有的教师会把语文成绩相当的同学编为一组, 这样小组预习会进行得顺畅些, 但此做法可能导致小组之间预习效果的差异性加大, 不利于整个班级的语文学习。我采用的是按座位分组法。小组里学生的语文成绩参差不齐, 可以起到优等生帮带学困生的作用。从长远来看, 这种分组法非常有利于整个班级语文学习的发展。

(2) 小组如何预习?在课前或课中, 安排小组展示交流环节, 各预习小组会积极推出发言人, 或口头回答预习结果, 或把制作好的预习卡片用灯光展板来展示出来。小组预习的优点还在于一种责任感。学生为了不让自己所在小组在交流展示环节上输给其他小组, 会努力阅读, 精心准备, 规范整理预习答案的。这种“小组预习责任感”不但从制度上保障了分组预习的效果, 而且也保障了学生预习活动的积极参与。

3. 全班预习

在进行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展示之后,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较为深入和全面, 但也可能有些地方仍不够透彻和精当, 有些问题带有普通难度, 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所能解决的, 可能只有进行全班会诊才会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全班预习不仅体现出预习的整体性, 也体现出高效预习的最高境界。

以自主预习、分组预习和全班预习相结合推进语文课堂教学, 既能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语文的学习能力。

二、高效预习习惯的培养

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高效预习习惯, 语文教师应该主要做好以下三点:

1. 培养学生的自信精神, 激发其预习的兴趣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切美好赞语可以使他人多活两个月”。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赞赏, 而不希望受到批评、指责, 学生更希望如此, 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是学生自己用心思考的问题, 不管回答得对与否, 教师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 特别是在预习中, 他们在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前, 能够独立去思考、归纳、总结, 说明他们已经动脑, 尽力去做了, 不论结果如何, 我们要多注重过程, 少看结果, 哪怕只有一点点正确,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多用些激励语言。譬如“好”、“很好”、“很正确”、“有进步”、“进步快”等。用这些肯定的话语, 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对预习的兴趣。但很多时候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是很直观的, 还要靠我们去引导, 去挖掘他们的潜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得好:“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去独立思考, 多给学生一份自信。

2. 提倡学生质疑, 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有疑问, 才有学习的内驱力。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想象, 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 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如执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 学生提问“马玉祥为什么去冒险救朝鲜小孩?”“他们这样做不觉得苦吗?”、“文中排比句有什么作用?”、“第十五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系列问题, 我都不急于解答, 而是让学生互相议论, 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3. 加强预习检查, 强化养成预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 教师要反复培养训练, 加强预习效果的检查, 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教师检查学生预习的方法很多, 有教师参与式, 指导教师参加其中一个小组的预习讨论, 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还有教师检查式, 教师可以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记录, 对于重点预习的课文也可以检查全班学生的预习记录;再有小组汇报式, 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向教师汇报预习情况。最后是考查式, 就是学完同一类知识以后,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一篇文章编排出考查题, 在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分析答题, 以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什么水平。既可以对预习情况摸底, 还可以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发现优点及时鼓励, 让学生相互学习、促进和提高。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高效预习正是实现此种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 高效预习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 也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最大化的体现, 可以说是实现语文教学高效化最关键的一步。为适应新课标及规范办学的方针, 指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和培养学生形成高效预习的习惯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主编,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

探析初中数学的高效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引言:

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程改革下,为了更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初中数学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了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下学会探索,学会灵活运用。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形势,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研出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1 创新教学导入方法,促使学生快速学习

采用多媒体导入。多媒体可以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为一体,能够将数学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使抽象的数字形象化、静态的图形动态化,从而最大可能地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神经系统产生直观的印象,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有效果。譬如在教学“平行线”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火车轨道、校园跑道、潜望镜、竖条栅栏等播放出来,让学生从这些生活场景中直观地认识平行线。在播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些图片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顺势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导入。利用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教学导入环节就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刨根问底的浓厚兴趣。譬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说可以猜中每个学生的年龄,此时,学生就不相信,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年龄除以2再减去4,根据这个结果就能猜出年龄。学生经过尝试报数后,教师将学生的年龄看作是字母a,并写出了代数式,很快就将学生的年龄猜出来了,学生感到很好奇,此时,教师就顺势导入用字母表示数的课题。

2 开展实例探讨,强化实际应用

对于教师,在开展实力探讨方面,以教授“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可将这部分内容分为角、线段、直角三角形同等腰三角形这四部分。将所有学生分为8组,要求每组同学先自己阅读书本内容,总结出本课程中所有的知识点,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讲解对知识点的总结情况,最后再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这种分组学习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小组之间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这有助于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意识去进行知识总结,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学生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并不是任其发展,而是时刻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展,在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提供有效的解决方式和手段。

3 组建学习小组,加强合作交流

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及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两种分组方式:一是优差学生均衡搭配。这种分配方法主要针对初一及初二的学生,其好处是能够起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分组时为方便教师整体把握,应当注意平衡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在这种分组方式下可得以充分发展,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借此得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与督促,使其能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而进行主动学习。这种分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还能够改变学生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二是分层搭配。这种分组方式主要针对初三学生。分层搭配的原则是依据学生的学生水平进行分层,即将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与数学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分别分成一组。通过这种分组方法,学习优秀的学生得以互相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由于在小组内不再处于受帮助的位置,这有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保障了其对基础课程的掌握。总题来讲,这种分组方式可实现学生的优势发展。

4 整合网络资源

一是充分利用数学教学网站资源。数学教学网站上一般都有非常丰富的课件、教案、习题等多种数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为我们课堂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介工具。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新型媒介,搭建数学交流平台,开展数学学习交流活动。譬如,可以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将一些预习问题发布到QQ群里或学生手机上,然后引导学生提前进行学习,为整个课堂高效打下坚实基础。

5 整合生活元素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练习,加强初中数学生活化处理,有利于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学生可以借助生活来学习数学,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譬如在教学函数类知识时,可以将现实生活中投资成本最小化的问题联系起来,实际上就是求函数的最值。通过实际问题构建目标函数,对变量进行限制,运用函数知识、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又如在教学方程或不等式类知识,现实中也广泛存在着这些问题,如投资决策、生产规划、水土流失、人口控制等问题,都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可以通过方程或不等式来解答。在教学数列类,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经济问题,如将与时间有关的利息、增长率、按揭贷款等实际问题整合到教学中来。

6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导入方法,促使学生快速学习,采用多种激趣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增强学生的体验,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田健豪,刘铭.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例研究(教学案例)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345-346.

[2]熊永兵.善用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中),2015,06:94-95.

怎么预习初中数学 篇8

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二.课前想一想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说一说

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力求对新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

四.写一写

预习时要做学习笔记,主要记录课文的主要内容、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读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

五.做一做

预习应用题,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有关图形方面的问题,可以在预习中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认识。

六.补一补

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练一练

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篇9

新开学后,进入初三的学生们就要开始面临中考的考验,而作为传统的考试“大项”,语文因为庞大的信息量和理解能力上的高要求,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想得高分难点不少。学生不但要预习初三的教材,通读教材中的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也要对以往的知识点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为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面对倒计时1的中考,虽然下半学期有总复习,但由于初三新课进度快,新学期开始就是备战中考最难得的查缺补漏时间。学生在开学后要做好两大块工作。一是背诵默写初一、初二4本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因为初三总复习时很难有空余时间来背诵古诗文。在背诵时,学生要重点找一些往常考的名篇,而一些比较冷门的篇目大略通读一遍即可。二是阅读名著。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可以让准初三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名著的范围可以从老师推荐的书目里找。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好读书笔记。

预习初三语文课本,学生不但可以获得新知识,而且还能通过总结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通过反复推敲或请教老师,增加语文学习兴趣和语言理解能力。现在的中考越来越多地考查学生课内外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积累,例如语言在生活中、在各种情境里如何恰当使用。这其实是要求学生关注社会、感悟人生,对一些社会问题要懂得思考分析并有所感悟。

浅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分析和研究

随着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各地中学都加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工作管理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初中数学教师以及相关领导、责任人应当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魅力和作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将通过考试作文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过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和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特征①,没有将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只对课本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地阐述和讲授,或将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产生烦躁情绪和厌倦心理,对数学学习的高效进行十分不利。

在课程改革广泛深入开展的背景下,新型初中课堂教学应当把学生作为教学—学习关系的核心和主体,充分、深入地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个性需求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结合日常生活实际,采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向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②。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讲课质量,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框架内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可能出现的难点和疑点纳入教案中,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和不同学生间的认知偏差,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制定难易适中、紧扣教材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问题和错误。

在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启发性指导,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设立学习、探究目标,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③。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上,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能强烈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控制好课堂节奏,让学生的注意力时刻跟上教学进程,并敦促学生展开主动、独立的思考,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问和不解,并予以解答。

在新型教学—学习体系中,主体和核心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新课程改革活动的重点目标④。初中数学教师要找准自身定位,把自己看作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引路人,在教学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以及活泼、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状态。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状态的变化,通过对课堂提问和课堂情境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性的数学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提问、讨论,加强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已知理论的基础上探寻未知的领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在探究与辨证中体味、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数学的魅力,对自己学习主人翁的身份产生认知和认同。比如在讲解初中数学中同位角的概念时,可让学生在学习时展开自主思考,发现其与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内在联系,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理论。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各种讲解内容、讲解方式的利与弊,吸取成果经验以及失败教训,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发现、探索出更符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身份由主体向引导者的过渡,认识到学生身份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转变,并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发展空间,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结束语

数学是所有涉及生产建设和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学科的基础之一,数学学习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初中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数学概念学习的延伸和高中、大学高等数学学习的前提,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都面临着进一步的转变和改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准,初中数学教师和有关管理人员、机构要充分重视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利用各种先进手段和有效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注释】

① 李青.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 亚太教育,2015(19):30.

② 任芬. 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2):221-222.

③ 霍琴琴.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 新西部(理论版),2015(14):164+145.

④ 刘勇.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 才智,2014(08):2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篇11

新课标的实现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 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 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使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 掌握良好的学习通道。对于教师来说, 不仅能实现新的教学方法, 也能增加更多的教学经验。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进行分析, 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一) 教师方面

初中数学课堂中之所以没有形成较大面积的高效性教学方式, 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上的限制因素。目前在农村中学, 数学教学在整个初中课堂教学中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 没有建立新时期的教学观念, 对新的教学方法认识还不够。不仅影响了高效课堂的实施和建立, 也降低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首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本教学为主, 由于不能较好地把握教材进行教学降低了实际性和实践性, 从而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应用能力。其次, 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没有合理安排各个环节, 在讲课期间没有对时间有利分配。因为教师是整个教学课堂的主导力量, 掌握着整个课堂的节奏和进程。而将学生放在教学的被动地位, 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知识量和讲解, 教师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知识点讲解上以及教学任务完成方向上, 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也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决策改变这种情形, 不仅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 也没有得到一定的能力提升。

(二) 学生方面

初中学生在知识掌握期间, 还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因为初中学生受小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影响, 在个人知识接受能力上比较弱, 对知识重点以及特点形式认识不清, 学生不仅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接受知识结构速度慢, 而且, 初中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也不能主动请教, 降低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堂教学是有限的, 所以整个课堂要充分利用才能实现高效性的教学模式。但初中学生在这种情形下,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改变以及大量知识结构的积累, 学生面对的压力也比较大。因为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 学生必须要发挥积极性和更大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这种消极状态导致学生不断产生厌学现象, 也影响了新课标改革下, 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本身没有对数学教学增加重视, 学生家长在整个高效课堂中也降低了这种学习效果。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有些家长缺乏对学生的监管和监督行为, 导致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认知程度, 学生在课堂中不仅没有积极表现, 也降低了整个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一) 教师方面

教师是整个教学的引导力量, 在高效教学课堂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 教师掌握教学教材, 在课前对相关教学知识认真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分清整个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然后在有效的课堂中充分分配。然后, 教师还要利用教学课堂充分发挥提问, 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的掌握状况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行提问,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层次了解。在提问后, 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对回答做出判断, 为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 不应直接指责出学生的错误。其次, 教师还要重视板书内容, 它是实现高效课堂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设计的板书应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主, 明确整个教学目标, 以清晰、明确的知识构建进行展示。而且, 整个课堂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所以教师在板书设计期间, 不仅要做到工整、对相关知识进行标记, 还要根据时间安排不断更新板书内容, 使知识点与板书内容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从而使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点。最后, 教师在整个课堂完成后, 还要布置相关的教学作业, 使学生能对知识点进行复习。但并不是数量多的作业就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应根据课堂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更新、创造, 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完成知识点的掌握, 从而实现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高效性教学方式。

(二) 学生方面

学生是整个数学教学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课改的提出不仅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 在学生学习期间, 也明确了重要的学习目标。在实现高效数学教学课堂中, 学生应随时与教师进行合作教学, 从而实现自己在学习期间的能力提升。首先, 在课堂实施之前, 学生应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预习, 因为数学教学具有连接性、具体性, 要学习新知识必须要掌握旧知识, 所以学生要根据新知识学习内容进行预习, 掌握相关的具体条件。然后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预习内容提出相关问题, 在教师讲解期间, 将自己问题进行更新、升华, 从而创造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 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形式。最后,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要仔细完成, 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 这样才能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

三、结论

在新课改发展形式下, 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 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更高的教学质量。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丰富自己, 实现综合性的知识框架, 学生能在自由课堂中将知识进行掌握, 从而形成具体的、系统的数学知识。

摘要:新课程在教育领域的确立, 改变了各个学科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新课标的实现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也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根据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高效性教学的发展情况, 给出相关解决对策, 从而改变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桂玲, 张秋芳.解题反思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47:77-78

初中各科预习方法介绍 篇12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透视”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审题目,就是根据题目来判断文体,根据题目判断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线索等。

3、辨别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例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记叙文的事件及事件本身的起因、发生、发展和结局;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基本写法等。预习时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来思考,就能选准角度。

4、熟悉作者。就是依据作者的名(名、字、号等),时(生卒时间、年代、国别等),生(生平简介)、评(社会、时代给与的公开评价),品(主要作品及代表作等) 五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积累文学常识。

高一数学预习方法2020 篇13

高一数学预习方法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动力源泉

学会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有以下三点: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2.预习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同时通过预习有助听课笔记的记录与使用,课本上有的内容可不记,这样挤出时间,认真听课,认真分析,提高效率。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步骤:

1.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②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③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④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

2.划即划层次、划重点。将一节内容划分成几个层次,分别标出序号。对每层中重点用★,对重点字、词下面加,对疑难问题旁边加?,对各层次间关系用=表示等等,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书眉或书边。

(1)写段意:每一段在书边上写出段意;(2)写小结:一要概括本书内容,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3)例题:在书边说明各主要步骤的依据,在题后空白处用符号或几个字,写出本例特点,体现编者选例意图;(4)变式:对优秀生要求对例题条件、结论变化,由特殊向一般转倾,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发展。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②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揭露知识的,挖掘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的联系。简要地用语言能加以表达;③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处理几个关系是预习取得成效的关键

1.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预习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高中阶段有八到九门课,门门都预习不可能,可选择1-2门薄弱学科进行试点,有一定经验后再全面展开。

2.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是听课高效的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以巩固需学知识,千万不可认为预习已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其他事,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影响学习效果,总之要使预习在听课中发挥最大效益,否则失去预习的作用。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明显的,因此它便于记忆,对知识的提取和使用相对容易。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浅谈初中数学预习的有效策略 篇14

一、阅读感知

预习是学生自学阶段, 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思考能力.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内容, 提炼信息.近几年, 数学阅读理解题已成为各省市中考必考的新题型.让学生尝试着自主阅读课本, 并且要告诉学生预习不求速度, 关键看效果.这样才能抓住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等内容中的关键字词和重要信息,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 在预习“数轴”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给出的插图, 再结合“数轴”这一标题,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轴到底是什么, 然后再对照课本上给出的数轴的准确概念, 相比较一下, 并自己尝试做一遍课本上的例题, 与课本上的正确解法做对比, 从而正确理解并记住数轴的数学概念.为加强和巩固学生对数轴的理解, 还可以鼓励学生把教材中的“议一议”和“想一想”认真阅读和思考一下, 在课本空白处备注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让学生仔细、完整地读完要预习的部分, 包括正文、图片、例题、“想一想”等内容, 而不是把要预习的内容翻一遍, 粗略地看过.只有这样, 才算是有效的预习.

二、交流探索

多种形式的学习组合能确保课前预习的良性发展.通过阅读感知, 学生会有所收获, 但也难免会心生疑惑.这时,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同伴”的作用, 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担当“小老师”帮助学困生, 形成“一帮一”的学习模式, 也可以3~5人形成合作小组参与到数学的预习过程中, 这远远要比独立个体进行预习更深入.用学生的语言进行交流, 同样也是一种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内化, 甚至可能会比教师的讲解更加有效.

例如, 在预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 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与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利用画图、比较、推理等活动, 分别探索了当只给出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时的三角形全等的情形.同时, 为了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 把预习的任务落到实处, 我还设置了新课的预习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 顺利地解决了预习作业:如图1所示, 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 AB=DE, AC=DF, BE=CF, 求证:△ABC≌△DEF.此题只要 求出BC=EF, 即可根据 “边边边”证明△ABC≌△DEF.

通过学生间相互交流, 不仅能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 也能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存在的疑惑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得以解决, 完善自己的方法与知识.

三、拓展延伸

当学生在对新知识进行预习时, 必然会用到所学的旧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预习时, 可以适当将眼光放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 这样不仅方便学生整理新旧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也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容加以扩展, 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化的理解.尤其是数学公式、运算法则等,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 推导的过程就是把知识拆分理解的过程,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和记忆公式.

例如, 在预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时, 不能让学生只是把这一定理读完或看一遍, 一定要自己动手试试会不会推导公式.在这一过程中, 有的小组将4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加上中间的那个小正方形组成了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 (如图2所示) .通过求得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再得出, 化简后得出.还有的小组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补形法成功地推导出勾股定理.即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差, 即 (如图3所示) .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方法探索 篇15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因式分解;教学理念

同一班级的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往往参差不齐,如果数学教学实践中按同一要求和标准对待所有的学生,必然不能充分挖掘部分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在以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为教学核心的今天,数学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一、教学方式和内容需要科学重组

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合理重组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提高和成长。一线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或改组,以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老师对教学内容改组时,需根据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联系性和逻辑性,将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知识结构体系的内容顺序重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认知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一线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要在对教学内容认真研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比现有教材更适合教学实践,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组,切忌表现于形式或者鹦鹉学舌。

比如,在学习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我让优等生做(x2+3x-2)(x2+3x+4)-16,让中等生做(x2+3x)2+2(x2+3x)-24,后进生做y2+2y-24。这样使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掌握因式分解的原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学习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二、注重培养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性、科学性、抽象性的学科

数学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通过模拟和演示,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性质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理解并加以记忆。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定理时,我特意请三位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上台给大家演示,让他们通过动手尝试看看哪几组可以组成三角形,并引导他们说出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对这几位学生通过亲身演示得到的正确答案,我及时给予高度的评价,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帮他们树立信心,消除他们对数学心理上的恐惧。

2.科学应用教学语言艺术,让数学学习有趣、生动

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全班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后进生常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很难提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恰当运用生动形象、不乏幽默的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我巧借“鸡兔同笼”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看来脚有一百只,几多鸡儿几多兔?”该题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学生用各种方法一阵忙活后,我转入二元一次方程轻松化解问题,让学生耳目一新,教学目标轻松完成。

3.积极开展情感教育

后进生一般比较敏感,他们需要老师多关心、多照顾。当他们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只要能让后进生接受老师,就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举止,还要注意对后进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和优点,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曾经接管过一个没有人愿意去教的捣蛋班,该班的学生大多是从外乡镇来借读的。一般转几次学的学生没有喜欢学习的,尤其那些被原学校“开除”后转学过来的学生。就是这个班,我带了一年以后,平均分渐渐赶上并超过了优秀班级。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一年里我通过对他们个人情况的深入了解,并及时为每位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他们多关心、多照顾,及时鼓励和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把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讨论学习

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就数学来说,从算术到代数再到几何有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过程。所以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也要循序渐进,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逐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为每位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广泛、足够的可能性。首先,师生问答,扎实基础;其次,认真思考,联想延伸;最后,联系实际,探究创新。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相互启发,自由发表见解,教师注意正确及时地引导,充分挖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一线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老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过程中注意及时点拨,要根据学生思维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避免议论中的平铺直叙导致讨论冷场。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师要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强调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思考和学习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体验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宋俊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数学教育,2002(5).

[2]肖利民.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2).

怎样教初中孩子预习方法 篇16

预习时先估计老师将会讲多少内容的新课,再对这些内容认真地看一遍(难度大的可能不止一遍),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熟悉课文的内容大意。要边看书、边想,想想新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与旧知识有关?如果这些旧知识忘记了,就要去查看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把它弄懂。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再查看有关的参考书,把尚未弄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到上课时听老师讲,并在老师指导下来解决。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合上课本,回想一遍,看书上讲了哪几个问题?主要思路是什么?或者把有关的定理、公式试证明、推导一下。还可以试着做一点课后的练习题。这样做,不但加深了对新课的理解,还可以检验预习的效果。

课堂学习的要求

课堂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学习质量的高低。在上课的时候,就要既当好观众的角色,认真听老师讲课,又要当好演员的角色,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首先,每堂课都要安定学习情绪。在课堂学习中要做好知识上、物质上、思想上和身体上的准备,以保证上课的顺利进行。经过课前预习的中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已经心中有数,摆好课本和学习用具,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精神饱满的学习状态等都将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其次,要带着问题上课。在听课时,还要把自已在预习中找到的重要问题和疑难问题带到课堂上来,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把这些问题逐个解决。具体要做到“五勤”:用耳朵听老师讲课,用眼睛看老师板书,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带启发性的问题,用口回答老师的提问或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用手记录老师讲课中那些课本中没有的重点内容。

小学生数学预习方法 篇17

教师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同学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笔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同学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同学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同学独立预习、做笔记。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3.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4.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同学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5.动手操作预习法

上一篇:质疑书怎么写下一篇: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