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习惯汇报工作(精选8篇)
近年来,我校坚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相关文件要求,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和研究,目前我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形成了“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思路。
为了切实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和各班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明确的养成教育工作方案,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合力、三个联系”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养成教育。一个核心,即“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两个合力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和“全校师生的合力”;三个联系是“家校联系”、“学校、社区联系”、“班主任与科任联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训练机制。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行为训练要强调持之以恒,有耐心。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行为训练工作:
一是行为训练有侧重点,如组织新生入学的行为训练,期初各年级队列训练,学习《守则和规范》,举办“查查找找”讨论会,让学生从思想上认知《守则和规范》内涵,行为上用《守则和规范》要求言行。
二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管理。学校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负责检查督促学生每天入校、离校的路队和纪律习惯,红领巾佩带及学生仪表习惯,班级卫生区、教室及个人的卫生习惯,学生课间活动、两操、就餐、排队用水、住宿纪律等一日常规行为习惯等。红领巾监督岗实行每天一小结,检查评分结果及时公布在“少先队活动角”和“文明班级擂台”上;每周一例会,汇报、总结、交流监督情况,评出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评比结果在学期末纳入对班级的综合考核,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对校园中的好人好事、违纪事件进行及时通报、公布,净化了育人氛围,在学生中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
三是榜样激励,严爱结合。我校在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训练中,要求老师要注重“趣味”二字,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例如,低年级老师们为了能及时纠正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他们在年级中开展了“请你像我这样做”的活动,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并把做得好的学生树为榜样,相互交流,师生同步,养成教育相得益彰,如此反反复复,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三、拓宽训练途径,落实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文明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2、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坚持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明确本月教育主题,安排当月工作,提醒教师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钩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每周一次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办好校园小广播、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4、寓“小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少先队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学校队会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入列、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外,对队员的敬礼、站立、以及红领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规定。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周日志》、《值日登记表》和《红领巾监督岗督查情况登记表》上。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以安全卫生监督员为主要管理人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包括学生宿舍、餐厅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形成制度,做好表彰,将养成教育推向更高层次,各班要做好养成教育的自评活动,及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一再不遵守《规范》、《守则》、《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分清优劣,在赶、帮、超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在每学年末都开展表彰活动,鼓励先进,创建人人争上进的良好氛围。
4、做好交流工作期末开展“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共同促进养成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使本学年养成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何把握养成教育的特点,较好地处理养成教育过程持续性和内容灵活性的关系,实现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我们的体会是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的、有所侧重的、丰富多彩的月主题教育。近年来,我校坚持围绕五项少先队主题活动展开。
一是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逐渐养成热爱劳动习惯。如组织一年级新生开展“我能行”穿鞋、系鞋带比赛,让学生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消除依赖思想,中高年级学生组织军训,学会吃苦,懂得什么是付出,什么是收获,举办才艺表演大赛、插花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收获的喜悦。
二是举行献爱心、助人为乐活动,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不比吃穿比学习,不比花钱比节俭,助人为乐、献爱心的教育活动定期举行。学校在“情系灾区”献爱心活动中,学生们纷纷献出了他们平时积蓄,踊跃进行捐款。
三是深入开展“讲文明语,写规范字”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言语和书写习惯。通过“早上讲,下午练”(早读班级开展即兴演讲,下午写字课坚持练字),现今我校师生讲普通话蔚然成风,学生的书写基本规范整齐。
四是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通过家庭设立图书箱,班级设立图书角,学校建立图书室,形成图书资源网络。通过建全学校图书室开放制度,举办图书摘录展评、心得体会评选、优美片断朗诵比赛等活动,促进此项活动的开展,目前,已初见成效。
五是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良好行为。让学生从小养成说话算话,言出必行的行为,我们通过班队会,晨会等形式,以讲故事和具体事例教育学生,以“明理诚信”要求学生,让学生明白诚信做人的道理,不诚信做人的危害,有力地促进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加强家校联系,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得以延续。
我校十分重视调动校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以提高校内教育的“巩固率”。
首先是沟通家校协作教育渠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校内校外一个样,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我们坚持经常性的家访制度,每学期家访面均达100%以上(含电话访),同时注重对学困生、富裕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和其他特殊家庭子女的家访工作,及时与家长交流、探讨教育对策,以教师的“真情”和“爱心”赢得了广大家长的好评和积极配合。学校通过分发告家长书、分发对学生在家行为习惯的调查问卷,举行家长会就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进行研讨,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讲究教育方法,纠正一些家长对子女过于娇纵、或教之过严、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较好地使家校教育同步,巩固和提高了教育效果,从而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行为,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一个最优化的家庭教育环境。
此外,我们还和派出所联合为学生上交通安全教育课、法制教育课、卫生保健教育课、环境保护教育课和讲革命故事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 常常会发现教师付出巨大努力, 学生的习惯养成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人慨叹“书不好教了, 人不好教了”。传统的德育重在教化, 告诉了人们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丑恶, 让人们学会崇高、优美、庄严等, 教化或多或少是要追求神圣的。但时至今日, 德育必须从神圣的讲坛上走下来, 走向世俗生活, 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体验什么是社会公德, 什么是传统美德。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降低要求, 贴近实际
在对学生行为习惯提出要求的时候, 往往忘记学生的身份, 把他们当成人来看, 因此, 提出的要求过高、过于抽象, 孩子很难达到。所以, 要降低要求,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 把“培养自理能力”换成自己包书皮, 写姓名;自己系鞋带, 背书包等等。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行为习惯要求创编成主题鲜明、简洁明了、易学好懂的儿歌形式, 让学生乐于吟诵, 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2 不灌输, 不说教, 变“裁判员”为“教练员”
对于小学生如果泛泛地讲大道理他们或者是听得模棱两可, 或者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教育效果很差, 这个时候老师不要再高高在上地做“裁判员”, 而是作为“教练员”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比如有些孩子会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撒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狼来了》《木偶奇遇记》等动画片,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撒谎的后果是什么?让学生认识到撒谎行为的危害, 并下决心改正这一不良行为习惯。
3 言传身教, 注重榜样的激励作用
字典中榜样的意思是值得学习的好人或好事。对学生来说, 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 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以模仿的榜样就是教师。所以教师切不可只关注于向学生提出各种行为要求, 而后, 像检查官一样检查学生做得怎样, 像法官一样判断学生的对与错, 而忽视了自己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工工整整写字, 教师在板书时候就不能敷衍潦草;要求学生不能迟到早退, 教师每天早早就该来到学校;要求学生随手捡拾垃圾, 教师就不能对脚边的纸屑置之不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 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感染学生。而对于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身边的小伙伴, 他们每天一起学习, 一起游戏, 在共同的事件中体验类似的情感, 在他们中间树立起的榜样, 真实, 可信, 是孩子们迫切模仿的对象。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在课堂上组织纪律时, 如果说一句, xxx同学已经坐好了, 其他学生马上会结束手中的事情, 像那位同学一样坐正身体,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这一招屡试不爽。
4 仪式教育:擦亮成长中每一个重要日子
仪式是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 一场内涵丰富的活动, 一次意义深远的庆典!“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颁奖典礼”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 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良好契机,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搭建行为习惯养成的平台
一是开展“打电话”“问路”“排队乘车”“超市购物”等小游戏活动, 让学生体验生活, 从游戏中学会待人接物的方法, 形成文明礼貌习惯。二是开展“系鞋带”“戴红领巾”“梳辫子”等趣味比赛活动, 提高学生自理技能, 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良好习惯。三是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开展例如“压岁钱该怎么花”“小学生该不该去网吧”“在家里劳动换钱好不好?”“好习惯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小学生”等主题辩论会、班队会, 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四是结合节假日开展社会性实践活动, 如母亲节让孩子给妈妈做一件手工礼物, 老人节带领学生去社区慰问孤寡老人, 劳动节让学生学会一件家务劳动……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受到启发教育, 养成良好习惯。五是定期让学生绘制手抄报,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养成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的好习惯, 并把学生的手抄报张贴在班级宣传栏, 供学生浏览, 互相学习, 每一期手抄报都选出最佳编辑、最佳设计等,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体验成功的喜悦, 并将这种喜悦转化为行为习惯养成的动力。六是结合电视上流行的益智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开展“汉字听写大赛” “成语接龙比赛”“猜谜语大赛”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养成正确书写汉字, 使用汉字的好习惯。
6 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
行为习惯养成的主阵地不仅仅是课外实践活动, 而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科的课堂。注意力集中, 耐心倾听;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勇于探究, 亲密合作;广泛阅读, 勤于积累……这些好习惯应该随着各个学科的教学悄然浸入孩子们的内心, 成为孩子们学习进步的好帮手。因此, 每位任课教师都要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内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而不是把学生习惯培养看成是班主任和品德老师的事, 深入挖掘自身学科德育点, 转变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严格课堂纪律, 明确作业要求, 对布置的内容认真进行检查与反馈,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7 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坏习惯一旦养成, 就具有自然的驱动力和心理惯性, 许多孩子能意识到自己有不良的习惯, 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的习惯。所以当学生出现不良习惯苗头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千万不能因为事务繁忙或者觉得小事一桩而任其发展, 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正。首先要指出不良行为的坏处;其次教给学生合适的行为标准, 学生知道了错在哪里, 该怎样去做, 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8 结论
总之, 在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要讲求方法, 抓住学生心理、生理的需求, 体现关爱, 强化要求, 以理服人, 以制度管理人。这样才会使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上少花力气, 少走一些弯路,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锋.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九州出版社, 2008.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关键词: 中职学生管理 班主任工作 不良习惯
1.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从中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相关研究结果可知,中职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可分为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三类,其中轻度不良行为者占绝大多数比例。轻度不良行为的划分标准主要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本院校中职生进行的不良行为习惯调查发现,其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超过30%的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情感态度,并且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出勤率较低,纪律性较差,迟到、早退、逃课现象较普遍,缺乏学习自主性、思考性、钻研性;二是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不规律,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的保持有问题,生活缺乏自理能力,饮食习惯不健康,就寝随意性较大,而且部分学生存在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三是公德意识薄弱,维护公共场合秩序、爱护环境等意识薄弱,自我意识过强而忽视他人感受,缺乏合作习惯,网络道德观念不强等。除此之外,中职生在诚信度、职业素养、纪律遵守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2.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1)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对中职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所蕴含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对中职生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社会大环境看,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及复杂性都会对中职生的行为产生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会导致部分自制能力弱、意志薄弱的学生放宽对自己的要求,进而产生不良行为习惯;从家庭因素看,家庭对孩子表现出的过于宠爱,甚至溺爱往往会导致他们价值观及个人意识的扭曲,不利于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此外,社会中的相关群体的行为会对中职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显著的影响,尤其是明星、偶像的行为对中职生的影响较大。
(2)学校教育因素
在学校环境因素方面,学校校园环境、教育理念与模式、教职工素质等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教育大众化使得职业院校不断扩招,生源素质差距较大,学生良莠不齐,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比例较高。中职院校自身过于重视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反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得中职院校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不高,进而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效果不佳。此外,中职院校的任课教师的工作方向主要是督促学生技能知识的学习,而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注意力有限,这使得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有效重视。
(3)中职生自身因素
中职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的心理正处于成熟而又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一方面他们具有自我控制与心理调节能力,能够对外界事物做出一定的判断,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对外界具有强诱惑力的事物往往缺乏足够持久的自控能力,进而在外界的诱惑下容易引发不良行为的发生。从生理因素看,中职生的年龄特征使得青春期生理变化因素成为影响他们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身体的变化极易引起他们心理变化,容易产生不安、敏感、自卑、嫉妒等心理变化,进而引发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在心理因素方面,由于缺乏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学习定位不清晰,行为规范意识较差,对社会公德认识不深,最终导致他们行为随意放纵。
3.改善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班主任工作分析
(1)改善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策略
首先,班主任应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系,将学生真正放在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发挥学生管理的作用,比如增加班级职位数量,尽量兼顾每个学生,利用民主与自我推荐的方式选择班级职位人员,学生自主选择班级代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其次,加强德育教育,规范行为习惯,按制度要求评优,定期举办主题班级活动,加强法制安全宣传;再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标准,个别对待,转化“问题学生”,加强心理辅导,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班主任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修养,对学生起到健康成长引路人的作用,在班级管理或与学生沟通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2)依据策略实施干预并伴随观察
在班级管理策略的指引下,班主任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可结合班级特色、学生特点而设置非常规性职位,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管理活动中实现自我约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比如班级活动负责人、小组代表等。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将各种制度、规定的实施和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评价的依据之一,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出学生标兵,并进行适当的激励,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可由师生共同评审出的学生代表主要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慧.班会改变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5.
[2]朱倩.中职学校班主任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的调查——以河源市为例[D].广州大学,2013.5.
沙上头寄小段雪芳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一段话:“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国内,不少教育家也指出:“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所以,今天我就针对我们班的卫生、文明行为开展了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一、明理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例如:在游园活动时,我们班的学生去五
(四)班参加活动时,故意弄坏他们的英语角。刚好被我发现。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先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起相应的责任——修好英语角。另外,还有学生对于校园环境保护意识的淡泊。在楼梯上,随手扔掉棒冰纸。就这些问题开展了班会课。请这几位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并让其他学生的对这种行为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许同学举出了这样做的危害。并表示如果是我,我不会这样做。通过集体的舆论来让学生明白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性。
二、督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在每次进教室时,都会环视一下教室的卫生,见到学生座位上有垃圾,及时指出,并让他捡起来。对于教室里的一些美化受到破坏,就让这些学生自己设计、动手为班级进行美化。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三、评比
双桥小学二年八班李宏霞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生活中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所谓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就是指一个人做事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这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不养成习惯的习惯)”。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非常重视在做中学,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实践中养成习惯。“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育无处不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给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地习惯呢?下面谈谈我的观点:
一、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当教师在面对学生坏习惯的时候首先表现出的不能是生气和发脾气,当你用理解,用爱心去面对时问题就会变的简单化,处理起来也会更顺畅一些。所以用平
和的心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关健。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坏行为的确让人头痛,那么一定要先让自己心平气和,通过思考冷静的去处理。这样的效果肯定比发怒更管用。我们班有一位男生,进校时行为习惯特别差,经常给我带来麻烦事,起初我也很生气,认为他是朽木一个,总是以责备为主,但后来冷静思考后觉的自己处理的不好,因为责骂的效果并不好。于是我改变了方法,当他犯错时自己先保持平和心态然后让他讲原因,和他讲道理并且从学生角度想问题,处理问题。慢慢的他有了一些变化,虽然还是会有一些小毛病但己经有了很大进步,这学期当了校卫生督察后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班里的表现也改进了很多。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好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而不是他惧怕的对象。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三、习惯训练无小事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坚持不懈去做。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离校时到家电话通知老师,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四、榜样的力量(教师、家长要做好表率)
首先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自己做好榜样,比如我们职高生,很多家长在外打工,那么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联系,请老家的长辈给予关注,时常关心孩子,而不是一味给钱,其他不管。另外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自己不赌博,教导孩子不能参于,自己不讲究吃穿,教导孩子要节约,自己尊敬老人,教育孩子也要尊敬老人,等等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其次要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又如专业班女生喜欢打扮,那么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后自己也要以朴素大方,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给学生以榜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在班内进行表扬,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并且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五、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六、协调学生的“知”与“行”
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七、鼓励上进,巩固习惯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也十分注意。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是后进生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根据上级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督查促进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2、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3、通过“交往习惯”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以诚待人、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教育内容
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海安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为标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讲究卫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生活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敢于质疑的精神、基本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热爱知识、热爱学习。
具体内容:
1、礼仪习惯
(1)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2)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3)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4)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5)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6)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7)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8)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9)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10)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1)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8)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1)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2)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3)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4)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5)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6)出入教室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7)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瓜子、糖果、冰糕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8)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9)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10)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11)家长接送不进校园。
4、节俭习惯
(1)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2)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3)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4)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5)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6)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7)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8)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9)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四、工作措施
1.建立组织。学校将成立养成教育领导组,组长彭加金,副组长夏圣仙、周太奎、王晓梅,成员汤忠奎、童吉娟、张明友、顾子文以及各班主任。确保工作有人抓,全员参与。
2.制度保障。一是评价制度。养成教育要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教育局已将作为“质量优等学校”评比的重要指标。学校将成立督导组,对全校养成教育工作不定期进行监督、评比。二是“一票否决”制。凡
是养成教育推进得不好的,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中层干部、教师评先评优、上职称等一票否决。三是绩效考核制。养成教育要纳入中层干部、教师的绩效考核。从今年开始,占一定的比例,明年逐步提高比例。
3.实施途径。
排进课表。排课表不能流于形式,既要上好每一节习惯养成教育课,学期末纳入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将其变成一个考核科目。关键是每堂课要做到:(1)在教学思想上,打通“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联系,形成“好学法”就是“好习惯”、“学习从习惯开始”的理念,把“教学法,养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2)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要有习惯养成的具体内容。编写课时教案,要有“习惯养成训练点”。此项目要排在“教学目标”下面,作为教案的第二个条目。(3)教研活动听说评课,要有习惯养成的相关内容。
天天活动。(1)各校都要规范“两个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减少随意性,增强规范性,长年坚持,养成师生良好的体育锻练习惯,带动其它良好习惯养成。(2)每学期、学年组织的大型教育活动,都要突出“养成”,或者形成养成教育的系列专题。(3)班、团、队活动要丰富多彩,要把习惯养成作为重要的内容。各校添置的篮球、排球,要充分利用。关于活动内容,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走路要做到昂首挺胸、正步走、踩着点子走;二是建议搞一点简单易学的健美操,提高学生的九商,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三是跑操,跑操的时候要昂首挺胸,精神饱满,对此要形成硬性的规定,确保每天20分钟以上。
家校共育。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对家长开设讲座,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要发挥网络平台的互动作用,与家长进行沟通,这个途径一定要坚持,而且要创新。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通过互联网这一公共服务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方式,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要求,也是全国家庭教育纲要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脑将无处不在。人机交互,将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必须充分发挥网络的效能,以免成为被互联网抛弃的落后的人。要加强短信平台使用率,充分发挥短信平台效能,让家长共同参与培养教育子女的责任。
考核表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来要纳入对教师、学生的综合评价。要注重对家长的奖励,建立家长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考核方法可以采用看现场、查台帐资料、问卷等形式进行。
督查到位。邀请镇村领导及关工委领导配合进行。采取定期督查与随机督查、单项督查与集中督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养成教育工作督查。督查结果纳入考核。
落实责任,是养成教育推进工作抓出成效的先决条件。班主任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引领者,班主任是养成教育直接责任人,对于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确立“无功就是过”的思想,弘扬“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大”的良好风尚,狠抓养成教育工作,对未履行好职责的同志,做到坚决追究相应的责任。
4.加强作风建设,学校坚决做到“三个必须”、“三个反对”。三个必须是指必须强化责任,必须狠抓落实,必须以身作则。三个反对是指坚决反对不务实、不负责、不团结,坚决反对做表面、不深入、不主动,坚决反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组每周召开一次例会,讨论交流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
思想上明确认识。并交流取得哪些成效?还遇到哪些困难?等等。
各班开展“一月一个好习惯”系列主题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每月3号前拟好班级习惯养成教育训练计划,次月5号前上交上月习惯养成教育训练小结)
坚持两项制度:一月一个好习惯活动月报制度,学生不良习惯矫正“周周清” 制度。
抓住三个关键:抓普及、抓巩固、抓提高。
达到三纳入一渗透:把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强化养成教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做到四个结合:与常规管理有机结合、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与家庭教育结合、与校外教育结合。
培养六大习惯:安全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健体习惯、守法习惯、文明习惯。
五、活动安排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日积月累、反复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行为习惯的养成特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月落实养成训练活动。
1.2010年12月制定2011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2.二月份:跑操评比。
3.三月份: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课堂教学评比。
4.四月份:英语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课堂教学评比。
5.五月份:养成教育课评比。
6.六月份:家长会讲座。
7.九月份:数学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课堂教学评比。
8.十月份:参加自创集体特色活动评比(如健美操等)。
9.十一月份:家长会讲座。
10.十二月份:征集教师养成教育的故事、案例和心得体会。
一、树立自身形象,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 作为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在学生面前时时处处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如:整洁的衣着、和蔼的态度、文明的语言、大方的举止等。还要做学生的表率, 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自己必须做一个讲究卫生的人, 上课用抹布把讲台擦干净, 脏东西不乱丢, 板书注重干净整洁等。在班主任的影响下, 学生就渐渐地形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班主任在长期的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意识决定的, 正确的思想意识可产生好的行为。有好的行为, 才有可能有好的习惯。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进行人生观教育, 通过课外活动、班会课和思想政治课等, 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社会公德, 遵守校规校纪,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切实让学生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可在班会课上或平时和学生谈心时, 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 从中受益了吗?有哪些不良的习惯, 这对自己及他人有什么坏处和影响?通过对自己切身体验的回味和比较, 学生能从内心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从而产生培养好习惯的愿望, 下定决心改正坏习惯, 养成好习惯。
四、规范班级管理, 培养良好的班风
好的班风既是班级健康发展自然形成的结果, 又是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在规范班级管理、培养班风方面, 第一步是健全制度、严格要求。每学期初,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制定班规, 然后由班干综合大家的意见写出来, 再在班级公布。制定班规后, 一定要学生认真执行, 一环扣一环地抓, 并且经常监督检查, 把班规与学生的操行分挂钩, 实行班长考勤登记和值周班干负责制, 把学生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落实到班规当中。第二步是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定期召集班干开会, 听取他们对班级情况的反映, 和他们一起探讨管理班级的方法。同时, 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总结, 指出优点及存在的不足, 教他们工作的方法, 并对班干工作进行分工, 做到各项工作都有人管理, 这样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就能正常开展, 也培养了班干部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第三步, 班主任可经常利用班会课, 针对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这样有利于学生改正坏习惯, 形成好习惯。例如:这个学期我们就“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主题召开了班会, 让学生开展讨论, 谈自己的看法。很多同学就“上课睡觉、迟到、旷课、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讲礼貌、不讲究卫生”等坏习惯谈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 同学们认识到了不良习惯的有害之处, 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终身有益, 纷纷认为好习惯要从小养成, 从我做起, 从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这样一来, 班上许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能做到课前预习, 上课注意听讲, 旷课、迟到、抄作业的现象也减少了, 文明礼貌和卫生等方面都有所好转。
五、持之以恒地抓培养良好习惯的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班主任要坚持一贯制, 无论是要求, 还是检查, 都要坚持, 只有常抓不懈, 才能形成习惯, 切不可一曝十寒, 或抓抓停停, 或时紧时松。否则, 学生无所适从, 以后对班主任及教师要求充耳不闻, 甚至会养成投机心理:你评比我就动, 你不抓我就松。
关键词:行为习惯;健康;茁壮的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89-01
作为小学生,他们是出升的太阳,是刚刚绽放的花朵。因此,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浅谈一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树立榜样
作为教师,我们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自强、自立、自信能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具备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去创造。而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向师性”非常大。所以教师的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带好头、领好队。同时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鞭策。如:在班级物品摆放上,教师要细心的摆放好班级的每一个物品,当教师用完物品后要立即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这样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理,学习着去做,渐渐地,也就形成了习惯。再如:教师的穿戴、说话等方面在学生面前也要起到表率作用。
二、做好第一次
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做好第一次。不是说第一次的印象最深刻吗?或许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也要做好第一次。如:要让学生上好自习可课时,就要让学生上好第一节自习课,要让学生知道怎么样上自习课,学会上自习课,那么第二节自习课也就有了方向,第三、四节及以后的自习课 学生也就知道如何去做了。又如:告知学生遇见老师问好、上课有问题要举手后再发言、坐立要端正、写字时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等等。这些都要组织学生做好第一次。自然学生就会习以为常,也就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
三、有时教师要用到“一定”二字。
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年龄较小,好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某些习惯方面,要用到“一定”二字。如:下课后,一定让学生马上将下节课的书本摆放整齐,这样,才不会耽误下节课的正常上课。当学生听到教师用到了“一定”二字也 就会特别注意,即而就会努力去做。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习惯----即下课后立即将下节课物品整齐地摆放在桌角。还有:在学生讲究卫生方面教师在要求时也要用上“一定”二字。孩子天性爱玩,刚穿的一身衣服转眼变黑;刚洗的小手几分钟后变脏;刚上完厕所就吃零食;刚买回的水果立即就往嘴里送……所以要想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就要告知学生“一定要……”这样当他要去做时,立即会想到你下的命令,就会想一想再去做,同时,教师要定期或随机检查学生的卫生,要让学生知道这件事是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并且是要天天做好。于是,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
四、与家长密切联系
说一千到一万,在学校所讲的一切习惯,还是要靠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于是,一定要与家长搞好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联盟。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在家“练习”,哪方面都不要松懈下来。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行为习惯汇报工作】推荐阅读: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五06-24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06-03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周06-20
如何培养学生行为习惯11-30
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06-19
小学生行为习惯要求10-19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要求11-04
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1-18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交流 (高二)05-24
新学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讲话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