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现金管理制度(共8篇)
一、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宗旨。
二、对待病员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认真负责地为病员诊治,解答病员提出的问题,保护病员的隐私权。
三、遇到重、危、疑难病人,要及时转诊。病情危急不宜转诊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同时尽快通知“120”或请上级医院派员现场急救。
四、执业医师必须持证上岗,按登记许可的执业地点、范围依法从事诊疗活动。
五、诊疗场所经常保护清洁卫生,药房保持整洁,药品存放排列有序。标签清晰,不得进购和使用过期、失效或伪劣药品。
六、各种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公布上墙,收费要向病人出具收费凭据。
七、建立门诊登记制度,门诊登记薄上规定项目按要求填写完整,处方、门诊登记薄等医疗文书保存五年以上。
八、接诊较重患者要求书写门诊病历,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查体、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依据充分,治疗原则正切。门诊病历保存不得少于15年。
九、发现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及时报告病情,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关键词:诊所,规范化,管理
诊所作为医疗市场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小的医疗机构, 以其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诊所乱, 则医疗市场乱”已成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共识。如何办好、管好诊所是卫生行政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近年来, 我局在诊所的管理中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为重点, 以行政许可为基础、以日常监管为手段, 以打击非法行医为辅助的原则, 全面推进诊所的规范化建设, 逐步形成了“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档案、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发牌”的“六统一”监管模式, 建立了“建设规范、执业合法、服务到位”的基层医疗市场新秩序。
1 充分认识规范化诊所建设的重要意义,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近年来,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其中, 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层单位的各类诊所 (包括企事业单位卫生室) 数量不断增加, 质量逐步改善, 为群众提供了高效、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但在发展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底子不清、标准不一、档案不全、名称乱、标识乱, 有证无证很难区分, 诊所规范化程度不高, 缺乏系统、简捷、高效的管理模式, 惯性运行状态还没有真正形成, 长效监管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各类诊所主要是个体诊所面临着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升级、规范运作、完善管理、提升档次的问题。组织开展诊所规范化建设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机遇, 搭建了载体和平台。为此, 我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推进规范化诊所建设工作。一是成立领导组织。卫生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规范化诊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评估验收工作小组, 设立了办公室, 负责诊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评估、验收, 保证诊所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确定工作范围, 明确工作责任。卫生局与卫生监督大队、中队签订了执法责任书, 把诊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责任书的重要内容。制定了规范化诊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措施和标准要求, 把规范化建设的范围扩展到包括对外服务的企业卫生室在内的所有诊所, 并对工作职责进行了分解:卫生监督大队四个监管科室负责城区四环以里的所有诊所的规范化建设, 实行划片监督和管理, 对中队工作实行划片包靠;各执法中队负责所辖区域诊所规范化建设的督导。市镇两级监管机构同步推进。三是加强工作宣传。针对有的诊所专业人员认为规范化建设是走过场、搞形式、劳民伤财等模糊认识, 我们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 让诊所开办者明白规范化建设的意义、目的, 尤其是让诊所工作人员明确诊所规范化建设在提升信誉、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促进效益提高等方面的作用, 增强他们参与、支持规范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 营造加快规范化建设的有利舆论氛围。
2 严格标准, 紧抓实干, 确保规范化诊所建设工作逐步落实到位
从2006年开始, 我局在诊所的日常监管中已探索实行了“六统一”管理模式, 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统一诊所命名。诊所、中医诊所、口腔诊所的命名, 由行政区划简称+申请人姓名+ (中医、口腔) +诊所组成。二是统一诊疗科目。普通诊所诊疗科目为内科 (门诊) 、中医 (门诊) ;口腔诊所为口腔 (门诊) 。三是统一诊所负责人准入条件。负责人必须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在该机构注册, 必须经网上查证, 从事临床工作五年以上。四是统一执业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一律为五年, 每年校验一次。五是统一实行专家组评审和量化评分制度, 凡是量化评审达不到90分, 关键项不合格的, 一律不予许可。六是统一诊所门头牌和内部监督台。门头牌底色、字体大小颜色、尺寸、编号全市统一;诊所内执业医师、注册护士照片、资格上墙公示。自从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以来, 我市诊所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潍坊市卫生局于2007年在我市召开规范化诊所现场会议推广了这一做法。
2011年5月, 省卫生厅印发了《山东省规范化诊所建设工作方案》, 我局认真学习, 深入研究, 并结合我市原有的良好基础, 积极在全市推行了省卫生厅赋予了新内涵的规范化诊所“六统一”标准。一是制定规划。2011年力争全市诊所规范化建设率达到80%以上, 2012年达90%, 2013年全面完成规范化诊所建设目标。二是落实“六统一”管理规定。我局把包括对外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卫生室在内的诊所全部纳入统一管理, 为所有诊所统一印制了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统一印制了诊所内使用的各种文书, 统一制作了档案模式, 统一确定诊所标识, 严格按照评定程序、标准进行评定, 验收合格后统一发牌。三是组织诊所开展自查自纠。把诊所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统一印制成书, 卫生技术人员人手一本, 要求工作人员全面学习, 仔细研究, 学以致用, 对照制度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四是严格验收。在各诊所自查自纠的基础上, 实行评估验收工作小组集体验收制, 确保验收质量。五是做好两个结合。一方面, 把规范化诊所建设与诊所的许可校验相结合。在诊所许可校验时, 必须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档案、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发牌”的要求进行许可校验, 对达不到要求的, 进行延期审批或暂缓校验, 对整改后仍达不到标准要求的,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予发放或吊销。另一方面, 把规范化诊所建设和诊所的专项整治相结合。开展诊所专项整治行动, 不仅要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和违法执业行为, 还要严肃查处不符合规范化诊所建设要求的有关行为, 督促诊所负责人开展规范化诊所的建设工作。
3 诊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
开展诊所规范化建设, 给我市的各类诊所带了一系列新变化。一是诊所硬件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所有诊所的房屋达到了40m2以上, 实现了“四室分开”, 治疗室全部达到10m2。设备设施齐全。二是诊所软件水平得到提升。诊所的制度、文书、档案等软件得到规范, 实现了惯性运行, 促进了诊所工作人员规范操作、规范管理、规范服务的能动性。三是医疗纠纷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 诊所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下降了34%。四是诊所的社会满意度有了新提高。设施配套, 窗明几净, 规范操作, 热情服务, 使群众对诊所的满意度达到97%以上。
关键词:现金;管理;立法
一、现金管理现状
(一)从商业银行角度反映出来的问题
1.基层商业银行现金管理职责定位不准确,作用难以发挥。目前,商业银行处于现金管理的第一线和中间环节,现金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以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的现金收支操作为前提的。但是,现阶段商业银行管理现金的职责形同虚设。
2.现金供应机制不合理,调动不了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的积极性。现金供应作为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一种服务项目,运作成本是相当大的。但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币发行基金的供应基本上是无偿的。
3.有章不循,有令不遵在现金管理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从开户单位反映出来的问题
1.开户单位不按规定设立相关账簿或不按规定记载相关账簿。
2.开户单位不使用银行结算账户而使用储蓄账户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有的企业为了设立的需要或者为了取得银行贷款或者以备不时之需而开立了银行结算账户,但日常并不通过账户进行结算,而是通过储蓄账户存取现金,除方便现金使用外,还有的是为了逃避税收和债务。
3.借用他人账户问题趋于严重化和复杂化。过去借用他人账户,大多是由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者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和银行账户造成的。如今,情况有了新的变化,借用他人账户往往是为了躲避债务纠纷和法律执行。
4.使用虚假注册等手段多头开户。如:某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焦炭,为了降低原材料价格而使用现金收购,同时为了少缴税金,使用他人姓名注册了一家废品公司,通过废品公司购进。
5.关联企业相互串用现金。如:某某在国内拥有四家独立的注册公司,并在国外投资建立了一家钢铁企业。为了满足其国外钢铁企业的资金需要,以国内一家公司的名义向银行贷款100万元,提取现金后通过另外一家国内公司汇往国外的企业。这种行为已经违反了当初的借款合同,有明显的金融欺诈倾向,给银行带来极高的风险。
6.职能部门强制收取现金。《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了现金的使用范围,但一些职能部门出于不同的目的经常要求管理对象支付不应该支付的现金。如罚款、管理费、检验费、服装费等等,甚至还有税金。这些现金的去向和使用很可能存在问题。
7.个人现金收支难于管理。目前属于个人账户的产品从个人活期储蓄账户到各类借记卡、贷记卡等多达几十种,已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现金用量最大的一类金融产品。现行的制度规定对单位账户提现审查较严,但对个人账户提现的限制较少,在《条例》中对个人账户的规定涉及甚少,在尊重储户“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前提下,个人所有的这部分现金收支变得更复杂、更隐蔽,且难于管理。
二、现金管理立法缺陷
(一)管理规定已经不适合现在经济发展要求
1.管理对象覆盖面狭窄。《细则》第二条中关于“企业”的范围的概念阐述为 “国营企业、城乡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和合作经营企业”,未包含 “ 民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新的所有制形式。现金管理无法覆盖银行开户单位以外的经济实体。当前在我国经济体系当中,存在许多未取得生产经营许可、未取得工商登记注册的“地下”经济实体;或者虽然取得了生产经营许可和工商登记注册,但却未在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这些地下经济活动,绝大部分使用现金结算,却无法对其实施管理。它们的存在不仅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逃避税收和监督管理,也是滋生腐败和经济犯罪的温床。
2.结算起点过低。《条例》第五条第八款规定“结算起点定为一千元”,20年过去了,物价指数、经济水平和货币形势等和当时相比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现在1000元的结算起点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
3.现金监督管理难操作。《条例》中第九、十、十一条规定的开户银行对单位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坐支现金额度的审批等,但在目前情形下很难操作。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银行很少对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进行核定,企业发生坐支情况也并不上报开户银行,各个层面对这方面的工作变成了“不举不究”的状态。
(二)商业银行的行政管理权和行政处罚权已不存在。1995年,我国颁布了《商业银行法》,该法规定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商业银行与客户已经是平等的主体了,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作为国务院颁布的行政规章,规定了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的现金收支、使用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力,是仍然有效的。从这点来说,商业银行行使的现金管理权是行政法规授予的,其可以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开户单位对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行为不服的,可以以商业银行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此时,是不是再说商业银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就不大合适了?
(三)对储蓄存款的现金管理没有纳入。依照《商业银行法》和国务院颁布的1993年3月1日生效的《储蓄管理条例》,我国储蓄机构办理储蓄业务,必须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通览全条例,并无对储蓄存款提取现金的限制。《商业银行法》还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保证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不得拖延、拒绝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而在1997年发布的《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中,中国人民银行对提取大额现金的储户进行了限制。那么,这些限制是否干涉了储户的“取款自由”呢?
(四)与洗钱活动相关的现金交易行为没纳入。2007年6月28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著名反洗钱国际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简称“FATF”)。至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开始面向全世界,庄严地兑现自己的承诺全面履行反洗钱国际义务。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反洗钱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自此一部反洗钱的骨干法诞生,结束了长期以来反洗钱立法群龙无首的局面。实际上,反洗钱是现金管理的管理重要内容,应该在现金管理法律文件中明确所有公民和企业(银行)公民,均应承担履行反洗钱职责的义务。
三、现金管理立法对策
当前的现金管理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反洗钱和反腐败工作的需要,修订现金管理法规、加强相关法律建设已经是当务之急。
(一)重新确定现金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明确现金管理的立法宗旨。现金管理的立法宗旨应该提高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预防职务犯罪,减少现金交易,推进货币电子化进程,防止利用现金进行非法交易,打击洗钱及其上游犯罪上来。
(二)重新界定现金管理的对象。《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范的主要对象是开户单位,而对开户银行却较少规范。《条例》规定了开户单位的现金使用范围和开户单位违反规定的处罚办法,而对开户银行及其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却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处罚办法。现在,开户银行放松现金管理争拉客户、工作人员帮助客户套取现金等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现金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将未包含的新的所有制形式纳入管理范围,避免出现管理空白。
(三)重新明确现金管理的范围,适当提高结算起点。一是要将所有现金活动纳入管理范畴。二是对个人现金最高持有额度和开户单位库存现金额度作出规定,对大额现金存款,存款人应提供相应的合法收入证明。三是对现金交易要作出严格的规定。四是适当提高转账结算起点,放宽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用现范围。五是将洗钱活动所涉现金交易行为、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套现行为等纳入条例规范内容,填补法律漏洞。六是增加对个人支票、个人本票、银行代发、网上银行、个人结算账户等现金替代工具使用的规定。七是增加对金融工具创新方面的管理内容。
(四)重新明确行政执法主体。明确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在现金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要求有关部门在开展对企业的财政、税收检查和审计监督时,将企业执行现金管理政策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检查监督内容,完善税收管理法规和工商管理法规,对违反《条例》的,可一律视同偷税行为处罚。
(五)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一是以列举的方式规定违规的情形,要力求详尽,要增加多头开户、在储蓄账户进行结算、强制对方支付现金、关联企业串用现金等违规情形;设定“兜底”条款,对未被列举的其他违规情形,给予管理部门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二是增加处罚形式,除经济处罚外,还可以给予当事人警告、调离岗位、建议撤职等行政处分;给予违规开户单位撤消账户、停止付现、限定付现额度、建议撤消工商登记等处罚,对有其他违法嫌疑的移交有关部门。
(六)提升现金管理法规规格,变“条例”为“法”,同时明确执法主体。尽管《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尚未废止,现金管理职能仍由人民银行履行,但《条例》自颁布以来从未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也未明确规定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这都影响了现金管理法规的约束力和日常工作的开展。
(七)增加国家职能机构在现金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建议由人民银行对单位取现进行额度管理,并从严审批。目前,基本账户和预算单位专用帐户都需要报人民银行核准,可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现金额度审批权收归人民银行。银行的支付已达到相当快捷的程度,帐户管理系统已初步建立完善;电子技术已相当发达,可以建立庞大的信息库;反洗钱的要求越来越来高,国家经济调控的意义更加重要,方法手段的要求也更高,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加强现金管理。
(八)加强与反洗钱法律法规间的衔接。规定大额现金存取交易报告内容及违规责任,体现反洗钱工作要求;要增加从业人员在现金管理工作中的职业准则和法律责任,确保从业人员在业务操作中承担起相应责任。一是突破现金管理的局限性,扩大可疑交易报告的范围。二是加大现金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基层金融机构在预防洗钱中的作用。三是严格执行巴塞尔委员会关于“认识你的客户”的原则,做好客户尽职调查,认真执行大额现金支付备案登记制度和异常现金交易报告制度,定人定岗加强管理,对可疑现金的存取要跟踪调查并及时向人民银行报备。
一、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设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负责日常医疗废物回收处理的检查监督,进行医疗废物回收。
二、医疗废物暂存
(一)医疗废物的暂存场所要合理选址,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鼠、防蚊蝇、防盗等安全措施,定期消毒(建立消毒记录),保持环境整洁。
(二)配备收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带盖暂存箱,并有相适应的废物回收袋,生活垃圾装黑色袋,医疗废物装黄色垃圾袋,锐利废物和高度污染的医疗废物按规定分别放入密闭、防刺、防渗容器或收集袋内。并标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回收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子罩、橡胶手套等必要的防护设施,并进行了防护培训。
(三)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登记、分类收集、暂存、密闭运送。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字等,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四)医务人员出诊治疗后,应将医疗废物带回,不得留在出诊地点与生活垃圾混放。
(五)使用专用运送工具,将分类分装的医疗废物按规定
时间、路线,运送到指定的暂存场所,不得渗漏、遗撒、污染 环境。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超过2天。
三、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分袋收集处理
(一)感染性医疗废物
1.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使用后把针头分离放置于损伤性废物内;2.使用后的棉签、棉球、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使用后的其他一次性医疗用品、器械等;3.各种废弃的血标本;4.传染病人使用后废弃物装双层黄色袋。
(二)病理性废物
病理切片后及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三)损伤性废物
使用后的针头、头皮针、玻璃安瓿等收集在特制的硬纸盒内。
(四)药物性废物
一、诊室
1、医师工作职责
2、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3、处方管理制度
4、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治疗室
1、护士岗位职责
2、治疗室工作制度
3、查对制度
4、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三、处置室
1、处置室工作制度
2、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四、消毒室
1、清洗消毒室工作制度
医师工作职责
1.必须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
2.坚守工作岗位,穿工作服,戴帽子,操作时戴口罩。诊室环境应保持清洁整齐。3.文明礼貌服务,关心、体贴患者,仔细询问病情、用药情况及药物过敏史等,细致地为病人检查,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对需要转诊的患者及时转诊。
4、做好门诊日志登记;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认真书写门诊病历。
5、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合理选择药物。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要求,正确开具处方。
6、做好居民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开展健康教育。
7、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8、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1、在门诊日志上逐一登记前来就诊的病人,不得漏登,登记日志数与处方数符合率要达95%以上。
2、登记项目齐全,至少包括就诊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家庭(现)住址、病名(诊断后)、初诊或复诊等九个基本项目。14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
3、填写内容规范、准确、字迹清晰。不能有缺项、地址不详细、症状代替病名等现象。
4、在诊治过程中发现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完整、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间以最快的方式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并在门诊日志上作“疫情已报”标记。
处方管理制度
1、执业医师应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统一格式,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2、处方应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等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3、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不得使用商品名。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4、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5、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6、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7、处方开具当日有效,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
8、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保存期满后,经诊所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诊所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消毒隔离及疫情处理的程序。
2、诊所医护人员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以最快的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3、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和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报告,并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4、诊所工作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漏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漏报、缓报。
5、诊所工作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6、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护士岗位职责
1、衣帽整齐,语言文明,关心和体贴病人,耐心解答病人的询问。
2、保持诊所清洁卫生和安静有序的工作环境,主动为病人就医提供指导。
3、协助医生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按照医嘱或处方对病人进行处置。经常观察就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和用药后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相关记录。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6、备抢救药品、器械,专人保管、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治疗室工作制度
1、进入治疗室要穿工作服,戴帽子,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操作时带口罩,每次操作前后都要用流动水按“六步法”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2、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治疗结束后随时清理用品,保持治疗室清洁整齐。除医疗用品外,其他物品一律不得进入治疗室。
3、各类医疗器械放置有序;无菌物品专柜保存,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定期检查,避免失效。
4、药品要与器械分开放置。各类药品分类明确,标签清楚、字迹醒目,避免使用错误。抢救设备和药品应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保养,及时补充更换。
5、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各种诊疗器械要按要求清洁、消毒或灭菌。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7、按处方或医嘱配药,如是外带药物要持正规医疗机构的注射证明。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瓶装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对易过敏的药物,必须询问过敏史,无过敏史按药品说明书做过敏试验,皮试阴性方可注射,且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发生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8、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如含氯消毒液每日监测,2%戊二醛每周监测不少于1次),监测结果不合格者不得继续使用。含氯消毒液每日更换,有可见污染物及时更换。
9、保持治疗室清洁、通风,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次30-60分钟,并做好记录。每日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一次,地面湿式清扫1-2次。
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时间、浓度)。
2、操作前严格检查药品质量、名称,如标签是否清楚、有无变质过期。使用无菌物品前认真检查有无失效、破损、污染等。
3、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严格按医嘱或处方给药,不得执行口头医嘱(抢救除外)。抢救病人时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方可执行。
4、使用易过敏药物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无过敏史按药品说明书做过敏试验,并做好发生过敏反应的抢救准备。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注意配伍禁忌。
5、使用溶媒时,标签要注明开瓶日期和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继续使用。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1、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
2、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等室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每次30-60分钟;每日用25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一次、拖地两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擦拭、消毒;器械消毒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根据情况浸泡30-60分钟,并做好登记工作。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不能用高压灭菌的器械,可用2%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有可见污染物随时更换,并每日用专用试纸测试浓度)浸泡10小时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使用;与未破损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
5、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标识清楚。消毒物品、消毒液及无菌液一经打开,须注明启用日期、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6、使用中消毒液要保持有效浓度,一般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液每日更换,并进行消毒液浓度测试。特殊感染者参照相关标准。
7、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处置室等地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识清楚,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8、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应配置流动洗手设施,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均要按“六步法”洗手或手消毒。
9、发现传染病,进行暂时隔离,及时上报转诊,对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0、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
处置室工作制度
1、处置室内保持清洁、整齐,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相对合理。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30-60分钟(湿度>60%或气温在20-40℃时,需延长照射时间),并做好记录。非换药人员不得进入。
2、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每处置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操作前后按“六步法”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戴口罩、帽子。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保证消毒液浓度,含氯消毒剂每日更换,2%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有可见污染物随时更换。
5、换药时除固定用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无菌溶液超过3日要重新消毒。
6、持物镊、持物钳的消毒浸泡液每周更换2次。
7、换药操作应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8、医疗废物严格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处理,并做好处置记录,保存3年备查。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诊所法人为第一责任人。
2、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使用黄色专用塑料袋盛放,损伤性废物(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使用利器盒盛放。严禁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及时封口。容器外表被污染时,应增加一层包装。
3、市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全部实行集中定点处置。
4、医疗废物不得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应日产日清。
5、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在48小时内处置,并做好处置记录。医疗废物处置记录保存3年。
6、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应进行消毒,消毒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清洗消毒室工作制度
1、清洗消毒室严格划分污染区和清洁区,必须配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或手消毒剂。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不得交叉混放。
2、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并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
3、消毒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
4、除特殊感染外,污染物品、器械按先清洗后消毒(灭菌)原则进行,并确保清洗、消毒(灭菌)效果。消毒液浓度按要求配置,定期进行浓度检测。消毒(灭菌)后器械不得有污渍、锈迹等。
5、清洗消毒室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及工作台面,地面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
2、各科应确定一位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过硬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担任门诊组长,协助科主任做好本科门诊管理工作。
3、各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服从门诊部的统一管理和协调。
4、门诊医护工作应由有一定经验的医护人员担任,各科每工作单元应由副高以上人员坐诊,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每周出门诊量不得少于2个工作单元,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门诊量应占科室门诊量70%以上。
5、要认真诊查,规范书写门诊病历,各科门诊组长负责本专科门诊医疗质量的检查、把关;对确诊有困难的疑难重症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凡连续三次门诊后仍不能确诊者,由首诊科室副高以上人员提出门诊疑难病例会诊。
6、各科门诊不得擅自限号、停诊,若必须取消该专科门诊时,必须书面报告门诊部,说明原因,方可执行。
7、门诊医师因各种原因需停诊或换诊者,必须在开诊前24小时用“换诊通知单”通知门诊部,通知单要求有科室主任签字,换诊人员原则上要求与停诊者为同级职称。
8、上午10:30或下午4:00以后,若门诊仍有大量病人时,门诊部应立即通知各科增援,各科主任应积极配合,并及时抽调人员支援。
9、门诊医师应与病房加强联系,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出院情况,有计划地收入病人。
10、门诊医师应科学、合理用药,尽可能地减轻病人负担,在病人转入社区时要提出诊治意见。
11、毕业三年内的青年医师和进修医师不得单独出门诊,随上级医师出门诊时,门诊组长应负责对其介绍本专科门诊诊疗流程及有关门诊工作的规章制度,并在业务技术上负责把好关,低职称人员不许看高职称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在白山市市中心区内个体诊所中,按规模大小分层抽取34家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实施量化分级前后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现场调查
采用由白山市卫生局统一编制的“白山市个体诊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34家个体诊所量化分级管理前后两次进行现场调查,并分别作出量化评价。参与调查的监督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并统一判定标准。
1.2.2 消毒质量检测
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0.11)进行采样、检测、评价。检测样品包括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和溶血性链球菌;医护人员的手:细菌总数;环境物体表面:细菌总数;紫外线灯:紫外线辐照强度。其中一项指标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即判该用品为不合格。
1.2.3 管理措施
按照培训—指导—整改—再指导—评分—公示的模式开展试点工作。实施过程分为以下5个阶段:(1)对个体诊所负责人进行法律知识及个体诊所量化分级评分表的统一学习;(2)对个体诊所展开调查,作出初步的评分,依据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对在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不能当场整改的,责令限期改正;(3)对C级、D级个体诊所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并作进一步的指导;(4)对34家个体诊所再次进行调查、评分,并作出分级;(5)把分级情况进行公示。
2 结果
2.1 量化分级管理前后分级情况比较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前后各级个体诊所构成比:A级由8.82%提高到23.53%,B级由17.65%提高到47.06%,C级由29.41%降低到17.65%,D级由44.12%降低到11.76%。量化分级管理前后个体诊所依法执业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P<0.05),A、B两级有了增加,C、D两级有所减少。
2.2 量化分级管理前后依法执业情况比较
(表1)
2.2.1 依法执业管理方面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个体诊所执业管理组织及人员执业资质、自查与公示,消毒标志等项目符合要求的单位数量明显增加,有差异性(χ2分别为13.12、6.48、18.13、18.13,P<0.05)。
2.2.2 功能区设置方面
被调查的34家个体诊所中有一家未设置独立的处置室。调查结果显示,各项功能区设置布局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合格率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3 医疗废弃物处理方面
在34家调查对象中,有24家能完全符合处理要求,10家虽做处理但没有记录,2家没能按要求及时做无害化处理。调查显示,医疗废弃物处理合格率高于量化分级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P<0.05)。
2.3 消毒质量抽检情况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消毒样品检测合格率由原来的82.14%提高到96.43%,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χ2=13.12%,P<0.05)。
3 讨论
此次试点工作,标化分在90分以上者,定为A级,高信誉度,实施简化监督;标化分在70~89分者,定为B级,信誉度一般,实施常规监督;标化分在60~69分者,定为C级,低信誉度,实施强化监督;标化分低于60分,定为D级,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卫生许可证。通过量化分级,将监督的重点放在信誉度低的单位上,达到合理配置卫生监督资源,科学监督管理,提高卫生监督水平和效能的目的[3]。通过分级管理,白山市34家个体诊所整体有了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在实施分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对存在问题的个体诊所进行现场指导,能当场整改的,协助其整改,不能当场改正的,督促其落实整改。
分级管理后调查结果显示,白山市个体诊所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做到自查并对自查结果进行公示的个体诊所仅占35.29%,有的还擅自扩大诊疗范围,增加诊疗项目。有的治疗室布局不合理、面积过小、无菌有菌物品不能分开放置、一次性无菌物品随意放置。在房屋布局、技术力量和设备配置等方面明显不足,而要完善这些方面则需要一定量的资金,而大多个体诊所不愿付这笔经费。(2)个体诊所从业人员的执业资质与正在开展的诊疗活动不符,如执业地点未变更;从业人员的资质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从事的诊疗活动和所学的专业不符;有的只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但在独立执业;个别个体诊所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3)诊所消毒管理措施不落实,消毒药品、器械及技术都不符合要求,尤其是牙科诊所的诊疗器械消毒非常不规范。一次性医疗物品重复使用现象严重,医疗废物的处理不规范。(4)诊所病历资料不全处方不规范,存在无门诊日志、无病历资料或病历资料不全、处方不规范等现象。在不留有效的处方、病历以及其他文字资料情况下给就诊者进行静脉输液或其他侵入性治疗,存在着严重的不安全隐患。
4 建议
加强个体诊所消毒质量的监管。由于部分个体诊所消毒工作流于形式,今后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消毒技能的技术指导与卫生知识培训。
在个体诊所年检时将量化分级结果引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视风险度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其级别,形成动态监管模式,并逐步实现许可评分制度,通过强化事前指导来提高量化监管工作率。
引导个体诊所执业管理工作从以往的被动监管逐步靠向自律来完成。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点在于提高执业者依法执业意识,而提高其依法执业意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公示”,公示内容涵盖量化分级情况及相关监测结果。
加大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定期公示结果在新闻媒体、网络上公布,以增强执业管理的“荣”“辱”意识,既促进个体诊所实现自行监管,又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形成卫生执法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广大群众监督和个体诊所自律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沈慰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利弊讨论[J].中国卫生监督,2004,11(2):106.
[2]杨科辉.彭亚光.牛国玉.北京市海淀区美容美发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监督,2009,16(2):162.
关键词:现金 管理 控制 研究
0 引言
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就会计核算而言,货币资金的核算并不复杂,但是,由于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加之货币资金也是最容易被贪污、偷窃或挪用的资产。因此,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1 资金的管理的原则
1.1 严格职责分工 即将涉及货币资金不相容的职责分由不同的人员担任,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以减少和降低货币资金管理上舞弊的可能性。
1.2 实行交易分开 即将现金支出业务和现金收入业务分开进行处理,防止将现金收入真接用于现金支出的坐支行为。
1.3 实施内部稽核 即设置内部稽核单位和人员,建立内部稽核制度,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监督,及时发现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改进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控制。
1.4 实施定期轮岗制度 即对涉及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的业务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岗位。通过轮换岗位,减少货币资
金管理和控制中产生舞弊的可能性,并及时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
2 资金的企业内部控制
根据以上原则,制定相应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
2.1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及环境
2.1.1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目标是企业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根本出发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有四个:①货币资金的安全性。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确保企业库存现金安全,预防被盗窃、诈骗和挪用。②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即检查企业收到的货币是否已全部入账,预防私设“小金库”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出现。③货币资金的合法性。检查货币资金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手续是否齐备。④货币资金的效益性。即合理调度货币资金,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2.1.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 所谓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影响着特定控制的有效性。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管理决策者。管理决策者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特点是在推行企业领导人个人负责制的情况下,管理决策者的领导风格、管理方式、知识水平、法制意识、道德观念都直接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行的结果。因此,管理决策者本人应加强自身的约束,同时,通过民主集中制,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其的监督。②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在内部控制的每个环节中,各岗位都处于相互牵制和制约之中,如果任何一个岗位的工作出现疏忽大意,均可以导致某项控制失效。比如,空白支票、印章应分别让不同的人保管,如果保管印章的会计警惕性不高,出门不关抽屉,将使保管空白支票的出纳有机可乘,由此造成出纳携款潜逃的案件也屡见不鲜。③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力度的强弱同样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效果。
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还很多,如组织结构、管理控制方法、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等。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就必须改善其控制环境。
2.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
2.2.1 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的范围包括各种收入及欠款回收。具体地说,是单位特别会计期间发生的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是否均已按规定计入有关账户。通过检查销售、采购业务或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收回和归还情况,或余额截止日后入账的收入和支出,查找未入账的货币资金。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发票、收据控制。发票、收据控制是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与发票、收据金额是否一致,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入账的一种完整性控制手段。发票分类很多,例如增值税发票、运输发票,因为这两种发票涉及国家税收,且有国家税务机关负责监督检查,因此涉及这两种发票的货币资金收入一般较完整。但目前餐饮服务业等发票及收据管理较混乱,给控制设计增加了难度。如企业违规开具“大头小尾”,“小头大尾”的发票;多给、不给客户餐饮发票;空白收据、发票到处可买;自制收据;收据不连号或无号,或以白条代替收据等。因此,对于发票、收据必须加强其印、收、发、存的管理,建账核算。在此基础上,利用这类发票的连续编号,设计一岗位,负责其存根联与入账的记账联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核对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②银行对账单控制。银行对账单控制是利用银行对账清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以确保银行存款存在性与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可以发现未达账项,分析其原因,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③物料平衡控制。物料平衡控制是利用物质不灭定律,复核主要原材料在生产﹑销售过程中,量上是否平衡,以确保生产资金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加工行业。④业务量控制。业务量控制是根据某项业务量的大小,来复核其货币资金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比如,旅馆可以按客房记录的业务量,汽车运输可以按合理记录的业务量,复核其货币资金的收入。⑤往来账核对控制。往来账核对控制是通过定期与对方核对往来账余额,及时发现挪用﹑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以评价清欠货币资金是否及时入账或货币资金还欠是否真实的一种控制方法。特别注意对于已作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了解是否有收回款项不入账的情况。
2.2.2 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由于应收﹑应付票据的变现能力较强,故也将其纳入货币资金控制范围内。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账实盘点控制。账实盘点控制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的一种常见的控制方法。如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账实盘点按盘点的时间分为定期盘点和不定期盘点,但不定期盘点的控制效果通常较定期盘点好。不定期盘点的主要特点就是突击性强,会给货币资金相关岗位产生一种无形的,无时无刻,无不存在的压力。②库存限额控制。库存限额控制是利用核定企业每日货币资金余额,超过库存限额的货币资金送存银行或汇交某一银行账户,从而降低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风险的一种方法。利用此方法还能高度集中货币资金,统筹使用,特别适用于货币资金短缺的企业。③实物隔离控制。实物隔离控制是采取妥善措施确保除实物保管之外的人员不得接触实物的控制方法。比如,现金只能由出纳保管,银行承兑汇票只能由一人专管,否则将导致责任不清,不法分子很可能混水摸鱼,侵占货币资金。同时,还应采取选择合格的保险箱,选择安全的场所等保障措施,以确保货币资金实物安全。④岗位分离控制。岗位分离控制是将不相容岗位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比如,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分离(即出纳不得登记日记账);货币资金收支与编制记账凭证分离(即出纳不得编制记账凭证);空白支票与印章保管分离,银行对账单取回,余额调节表编制与复核分离等等。在具体运用中,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成本与效益原则设计各控制岗位。
2.2.3 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针对的是货币资金的收入与支付。合法性控制一般都采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的方法:如对于业务量少,单笔金额小的单位,记账凭证可一人复核;对于业务量大,单笔金额大的单位,记账凭证应由两个人复核,即增设复核会计,科长再复核。又如,通过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还可以发现一些不合法的货币资金收付;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网站,从公众中取得不合法收﹑付的线索。另外,可以对货币资金的支付实行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重点控制大笔金额货币资金支付。
合法性控制风险一般较大,通常涉及企业决策管理者本人,因此国家会利用政府机关、社会力量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检查。
2.2.4 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是服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的控制方法。企业可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中长期计划,在合理预测一定时期货币资金存量的情况下,通过实施一些推迟货币资金支付的采购政策和加速货币回笼的销售政策,还可以通过收回投资等方法,解决货币支出的缺口,但同时应权衡采取以上措施所付出的代价、成本或机会成本,选择一项最优的解决方案;同样,可以通过加快货币资金支付的采购政策(可降低采购成本)、一定的赊销政策(可提高售价或扩大销售量)、或参与各种投资,以降低货币资金储量,但同时权衡以上各种措施的政策收益,以及考虑今后中、长期的货币资金状况,选择最优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要实现以上目的,要求企业在进行筹资、投资决策时,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并要求参与分析、决策的人员不得少于三人。
3 小结
【诊所现金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工行现金管理07-27
库存现金管理09-10
总台现金管理制度修改10-01
超市的现金管理制度11-03
现金报销管理规定07-08
现金管理案例分析09-21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全文11-04
酒店前台现金安全制度11-15
诊所治疗室管理制度07-20
中医坐堂诊所规章制度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