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精选10篇)

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 篇1

在就业情况上,应用艺术类与传统艺术类也不一样.威久留学市场部经理冯继尚认为,应用艺术类学生就业较吃香,传统艺术类学生就业较个人情况而定,因为是不同的艺术熏陶,各个领域都各有差异.

艺术类专业过热了吗?专家指出,通过视觉来传达的艺术作品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态势.传统的美术、音乐表演等专业已经渐渐显露出就业面狭窄等问题.

传统艺术正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不断交叉,衍生出许多新的专业,这些专业也相应地成了近年来的热门.上海市劳动部门有报告指出,目前,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关策划、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专业人才紧缺.

毋庸置疑,艺术类专业正朝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实用艺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懂物理和建筑,就无法搞建筑、装潢设计;不懂计算机就做不出数字化影音作品.艺术学科的这种发展,也说明艺术和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文化课严重缺失的“跛脚”毕业生就业压力必然不小.

国内近几年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艺术文化人才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艺术类专业学生大部分回到国内发展,回国和在国外的比例大致是8:2.归国学生中学美术类的主要是去设计公司、设计院、艺术文化管理公司、绘画工作室或者从事大学艺术教育;学音乐类的主要是去演出团体、大学、艺术经纪文化公司等.

人才市场的需求是更多的工业设计人才.由于工业产品的市场空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设计,因此如今在汽车、手机、电脑市场竞争中,企业越来越关注产品设计问题.目前国外许多大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设计机构,像日本东芝拥有数以百计的工业设计师,海尔集团也高薪聘用了多名外国工业设计专家.而我国目前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最近几年,随着创意产业的崛起,为求职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上海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而纽约的这一比例为12%,伦敦为14%,东京为15%.来自就业市场的信息显示,上海创意产业对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软件设计等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看涨.

不管怎么样,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在当今社会,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也相当可观.还是有市场的,就业前景客观,当然,这都需要从业者的努力.

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 篇2

一、普通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 随着艺术类考生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 艺术类专业毕业人数不断攀升, 使得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逐年降低, 灵活就业和自由职业数量明显增加成为区别其他类毕业生的显著特点。艺术类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增长缓慢, 使得大量毕业生不得不转向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或其他行业, 但同时出现期望值过高、就业价值取向个性强、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夸大压力消极被动等现象, 不同院校和同一院校不同艺术类专业之间的差异也使得艺术类专业就业发展不平衡。从河南省一些艺术类院校的相关数据来看, 传统的美术类音乐类人才的就业形势可用“惨淡”来形容, 市场需求出现了严重饱和[1]。

二、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与就业价值取向分析

1、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现状分析

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招考制度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体制改革的探路石, 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健康发展。但由于考试方法和考核形式多样等特殊性和复杂性, 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首先, 由于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的特殊性和录取文化分数线较低, 使得部分中学和学生家长为了追求升学率和名牌大学, 纷纷让学生选择高校艺术类专业作为考学目标。特别是文化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半路出家”学习艺术, 通过短期社会培训机构来提高艺术类专业素质, 应对高校艺术类“校考”。这部分考生只是为了升学目的而升学, 无法真正理解艺术的真谛, 很难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有所建树, 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毕业后的就业价值方向。

其次, 艺术类考生的急剧增加使得艺术类院校特别是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所占比重逐年增加。普通高校通过艺术类专业的扩招来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无可厚非, 而很多普通高校通过艺术类专业的高额学费和艺术类“校考”充足生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随意增加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使得艺术类招生环境发生变化。由于艺术类专业志愿优先, 各高校“校考”时间和标准不统一使得考生疲以应对各高校“校考”, 填报志愿时还是只能选择一所学校, 一旦选择失误就面临着艺术类高校落榜的危险, 不利于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整体发展。

2、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具有一定的就业观念超前因素, 开工作室、做兼职、打短工等日益受到艺术类大学生青睐, 这种就业价值取向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有利于艺术类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与梦想。但现实中他们又普遍存在主动适应能力不强、生存有压力、心态有偏差、社会认同价值低下等问题[3]。

首先, 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原本对人才需求增长缓慢的艺术类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更加明显。随着我国媒体艺术、文化策划、艺术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的不断繁荣, 许多行业和岗位更加需求知识型的艺术类大学生群体[3]。但由于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建设相对艺术类专业院校起步较晚, 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无法适应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的快速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 不能满足艺术类专业市场高素质、高规格的需求。一部分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不得不转向其他行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其次, 由于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就业面相对较窄和本身教育教学特点, 毕业生在实际就业中出现自身综合能力缺失和就业观念相对超前但有一定盲目性。艺术文化是一个边缘学科, 它需要具备一定艺术功底的基础上掌握理工、文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而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对学生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 有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只是通过艺术专业的捷径才勉强到高校就读, 本身对文化知识不够重视的艺术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锻炼,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又不能够引导艺术类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得他们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缺失。同时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艺术专业的熏陶, 就业观念有一定的超前意思, 自身专业方向就业困难时他们会积极主动选择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但由于对就业方向和整个社会环境不了解, 缺乏经营和管理理念, 对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清晰, 没有明确的生涯规划, 出现一定的盲目性, 甚至对自己的生存和就业环境产生怀疑, 出现生存有压力、社会认同价值低的问题。

三、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与就业应对措施

1、积极推进艺术类招考制度改革, 促进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和改革健康发展

专业艺术院校是专业素质高、技能强的艺考生首选, 有一定专业素质和一定文化基础的大部分艺考生选择和最终录取的一般是普通高校。作为接纳艺考生的主体, 普通高校应明确生源对象和艺术类专业招录原则, 根据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艺术类专业市场需求和专业特点, 科学合理安排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

建议国家根据高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和规模发展整体调控, 切实促进艺术类专业招考制度改革, 在完善各省各类别艺术类统考的基础上逐步取消普通高校艺术类“校考”, “校考”只针对专业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有特殊要求的个别专业。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分省招生计划要提前上报计划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布, 制定专业和文化分数线时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人数适当提高艺术类专业最低文化分要求, 提高艺术类考生整体文化素质, 有利于艺术类学生到校后学习其他基础学科, 提高艺术类毕业生综合素质。实行艺术类省统考的基础上统一各专业录取规则, 积极推广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分批次平行志愿, 使得考生根据自己真实水平准确定位高考志愿学校, 确保专业水平高、文化程度好的艺术生尽可能到理想学校就读, 这样才能做到对每一个考生考试尺度统一、招录机会均等, 学生到校后也会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刻苦努力, 学校提出的提高艺术生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会让他们欣然接受。学校招录到优秀生源也有利于艺术类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培养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 促进他们充分就业。

2、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办学优势, 提升普通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由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思维活跃、个性较强、专业素质高而文化素质相对偏低, 进入高校后往往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锻炼, 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使得艺术类专业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缺失。普通高校正好可以借助自身办学理念和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 对艺术类专业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理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贯通, 让他们掌握工商企业管理、法律、经济、市场心理学、人际交往、社会学等交叉学科常识, 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型艺术人才, 造就“一专多能”的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特色大学毕业生, 使他们在艺术专业市场能够找到适合施展自己才华的合适岗位, 在艺术创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艺术类专业学生和家长经过长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往返奔波的艺术类“校考”, 经济支出的同时还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高校艺术类专业学费相对其他专业普遍偏高, 这种高投入的学习经历必然使得他们对毕业后工作的高期望值。高期望的就业心理脱离了社会需求和现实的可能, 一些学生出现了自我认知不足、社会认同低下等问题[4]。所以普通高校在提升艺术类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要帮他们做好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新生入学教育时引导学生认知自我、认知专业、认知将来职业环境, 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 明确职业目标所要求的基本技能、技巧, 特别是知识储备体系的构建, 帮助他们分析专业发展趋向和市场需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价值观。二、三年级注重艺术类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针对艺术生个性强的特点进行分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重视艺术类专业实习、实训, 确保时间在一个学期左右, 充分让他们进行“职业试穿”, 切实有效的进行分类指导, 在实习、实训中及时纠正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修正生涯规划目标。四年级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指导, 正确引导艺术类专业学生到艺术文化市场正常就业、灵活就业、艺术创业等, 积极促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发展空间。

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考的复杂性和就业价值取向的特殊性, 使得社会各界关注“艺考热”的同时逐渐重视艺术生“就业难”问题。作为吸纳艺术类考生的普通高校只有切实促进艺术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升艺术类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才能繁荣艺术文化市场, 促进普通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董华明:《河南省艺术类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问题成因探析》, 《南昌高专学报》, 2011 (2) 。

[2]洪晶波:《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考现状与改革对策》, 《科技信息》, 2010 (6) 。

[3]王玉苓:《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赤峰学院院报》, 2008 (6) 。

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 篇3

【关键词】艺术类工业设计 就业状况 措施

引言

在我国就业问题与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需求有关,但我认为还需要考虑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能够协调发展的问题。当中国的某些高校在利益经济的驱使下,无限地对艺术生进行扩招的时候,就业问题就成了国民关注的头等问题。在2007年2月13日,温总理就“关于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做出了重要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此后,商家争先恐后地进行企业文化改革,以工业设计为企业核心竞争手段,试图通过工业设计促进企业产品创新、树立企业品牌、增加附加值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市场上电子产品推陈出新,一代比一代强。下文就当前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提高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就业率展开探讨。

1 当前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本人是2009级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通过对母校多届毕业生的调查,当前的状况无疑是难以使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从事与设计相关专业人数较多

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后只有寥寥无几的学生选择了进入工业设计公司,从事工业设计工作。30%的学生选择从事平面设计,做淘宝美化工作者和电子商务运营。20%~30%的人选择室内装潢,从事效果图设计。2%的学生从事展示设计,策划和布置展位。以上这些职位,都和工业设计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下面这个职位,与工业设计也暗藏着一定的因缘——销售岗。3%的毕业生转行进入了销售行列,他们也在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给客户讲解自己对产品的另类见解。

1.2 南方对工业设计的需求量远远超过北方

事实上,在我国南北方工业设计的发展是十分不均衡的。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以轻工业为主。轻工业在企业新产品研发的时候,工业设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重工业多数都是旧产品的改良,多半机械设计师单独就可以完成。工业设计在南方设计公司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优于北方。

1.3 南、北方搞设计,工资差距大

北方对工业设计的需求量小,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多,供过于求,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北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多在3500元-6000元之间。南方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工资范围是5000元-8000元。在北方从事工业设计的学生工资待遇普遍比南方低2000元-3000元。

2 解决措施和途径

2.1 工业设计的毕业生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大学期间,不丢弃自己的专业本领——手绘技巧。应做到任何时候,拿起绘画笔都能收放自如,手不生不硬。同时还要加强一些设计软件的掌握,如3D的建模软件Alias、CATIA、Rhino等;2D的一些平面软件,如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Adobe InDesign等。四年期间,抽出2个-4个假期进行设计实习,使自己对设计过程、生产制造以及工艺进行了解,提高自己对新产品的研发兴趣,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了解各部门分工。只有这样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才不至于毕业后眼高手低,一问三不知。

2.2 企业放宽要求,加强对工业设计毕业生的培训

企业在招聘工业设计师时,总是提出这样的要求:(1)热爱生活,有较强责任心;(2)工业设计或相关艺术设计专业,二年以上工作经验;(3)能独立承担团队建设和项目的管理,熟悉设计各个环节;(4)在设计上具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独到的见解及对新鲜事物的洞察力、能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和市场导向;(5)熟练运用工业设计相关软件,可以完成平面效果图或三维效果图,熟练掌握效果图的渲染手法;(6)手绘基础良好,能用手绘的方式做通畅的设计表达与交流。其中(1)、(5)、(6)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可以很容易达到的。(2)、(3)、(4)就让一些学生望尘莫及了。艺术类工业设计的学生,在假期找实习的时候,公司除了给一些打杂的职位,设计职位是很吝啬给予的。每个设计都是一个工程,不会短期草率完成,由于学生假期短,企业担心刚把学生培养出来,就开学走人了,给自己带来一定的人力财力的损失。这些原因就造成了工业设计的学生一毕业就无法达到设计公司的要求,面对生活的压力,只好把设计职位以外的工作也列入就业行列之中。因而设计公司面临着愿意出高薪资也找不到心仪的设计师。为了避免恶心循环,每个企业都应该从大局出发,积极吸纳实习生,加强培训学习,这样毕业生在毕业后才能更好地达到企业的要求,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职位。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2.3 社会多给予关注关心

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到“设计大国”进行转变,就要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以及技术密集的特点,政府要多出台一些扶助工业设计快速发展的政策。例如设计企业在税收方面享受到一些减免的政策。不仅如此,在设计产业结构上也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

结语

总之,我国的工业设计还处于一个初期探索阶段,有很多东西还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设计案例。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为我们立于世界之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个艺术类的工业设计学生,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开拓思维,努力创新!作为一个企业,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为艺术类工业设计的学生提供岗位,让他们在设计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端文新.浅谈工业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2]赵争强,蒋同洋.刍议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12).

解读艺术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4

专业描述:音乐课程主要领域是钢琴、声乐、管弦乐、木管乐器或者打击乐。学生每学期参加一个大型合唱或者合奏,如乐队、管弦乐队或者合唱团。除此以外学生要学习传统的乐理知识,如音乐理论,音乐史,听觉技能。

就业方向:学校的毕业生在以下领域和方面就业:交响乐队、军乐队、市内乐队、戏剧和音乐戏剧公司、合唱团、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兰草音乐、录音、独唱家、伴奏师。还有在音乐会、商务、礼拜或者教育音乐方面成为作曲者。

美术专业 :

专业描述:该专业分为以下几个方向:制陶术、绘画、美术、摄像、金银器加工、媒体艺术、油画、版画、雕塑和声效等。美国留学专家表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从中选择一个方向。课程设置包括:专业课、合作实践、实习项目、公共艺术、艺术史和理论、项目工作以及艺术家和作家参与的论坛。

就业方向: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绘画、雕塑、摄影等方面的研究,也可以从事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多媒体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

设计类专业 :

专业描述:专业针对从事书刊、包装、广告、企业形象设计等各类艺术设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课主要涉及美术基础、设计基础、计算机基础、摄影、设计概论、设计传播、设计思维学、市场营销与调查、图形创意、版面设计、形象设计、书籍设计、插图设计、展示设计、室内设计、印刷材料与工艺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毕业生可在各类艺术工作室、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印刷制作公司、艺术设计教学、科研及管理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含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电视台)、企事业单位的策划、宣传等部门工作。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前景 篇5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装饰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艺术素养,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字体设计、品牌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图形设计、网页设计等相关工作

1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就业薪酬统计通过16份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状况分析,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平均薪酬水平为 3870元。

若按照工作经验和工龄来统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0-2年工资5000,3-5年工资7000。

你认为上面关于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薪酬统计准确吗?太高还是太低了?

2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排名统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根据2600份就业数据分析出: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所有 109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312;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艺术设计传媒57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11;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艺术设计类24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5。

除了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之外,小编建议参考下下面几个就业前景也不错的专业(按照就业热度排名):

就业排名 专业名称 所属类别 就业热度 1 美术 艺术设计类 103886 2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类 18305 3 产品造型设计 艺术设计类 5880 4 广告设计与制作 艺术设计类 3987 5 装饰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类 2600 6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艺术设计类 2342 7 应用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类 1560 8 广告与会展 艺术设计类 1388 9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类 1336 10 商务形象传播 艺术设计类 1329

3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区域和方向统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哪个地区需求量比较大?根据2600份就业数据分析出:

需求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最多的地区是 上海,占19%;

需求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最多的方向是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占44%。

除了上述就业地区和方向外,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下面地区和方向中也特别受欢迎:

一、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方向分布

排名 方向 占比 1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44% 2 建筑/建材/工程 20% 3 广告 9% 4 房地产 9% 5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6 家具/家电/玩具/礼品 3% 7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2% 8 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2% 9 服装/纺织/皮革 1% 10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1%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前景 篇6

更新相关行业就业前景分析: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趋势如何?

口腔医学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好不好?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好不好?

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 篇7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

在财会及计算机等专业火了几年后, 高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也逐渐进入广大考生的视线。跟随现代科技的提高展现各式各样的状态, 透过视觉效果来展现艺术品。古老的艺术逐渐与新生艺术、计算机技术、企业建筑等行业接轨, 由此又诞生了许多新型专业, 国家教育部门规定室内装饰, 服饰设计等行业都属于艺术范围, 还结合了面展、才艺、拼装的多形式角度。现代市场空缺很大, 艺术设计也在快速起步。

以当代就业情形来看, 艺术专业学生大都从事于装扮改造、房产设计、软件开发等行业开展设计任务, 也有些就职于教研工作的。有关研究表明, 我国艺术类专业能在毕业后成功工作就职的只占两层, 大概四层的学生处在版就职的状况, 还有两层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在许多企业中, 85%的公司要求要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才能, 并且很少有意愿去接受、培养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有的企业对各院校学生选拔的条件更加具体, 首先肯定高校生具备优良的品格素质和基础的专业技能, 其次应具有较强的抗打击能力, 当然还有广泛的学习兴趣, 最好有相当的见解和远见以及合理的理解能力, 以此达到各高校录取就业学生给其单位做好文化工作的要求。

高等教育自身便有所缺陷, 我国的高校扩招普遍存在缺少自主性, 商业化气息太重, 没能有效做到与市场直接碰触, 从而导致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不一致。并且, 伴着各院校的招生, 其艺术专业的费用普遍高于普通专业, 在金钱的驱使下, 更多学校的教学用材及设施没有满足到开展艺术专业的规则, 却仍然竞争似的开展相关专业, 无计划无实际的设立学科, 承接着传统模式的教育方法, 致使培育出许多高分数实践能力却几乎为零的学生。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因素

就学生而言, 在面临着高考这座大山时, 部分学生毅然转向了艺术考试, 尤其是美术方面人数颇多, 艺术理论方面也在逐渐增加。由于艺术考试的门槛较低, 这对学生无疑不是一股强力吸引, 导致许多学生及家长在并未弄清情况的基础上, 想当然的认为考上大学就够了, 专业什么的不影响。各院校也是掌握了这些学生家长的心理去广泛招生开展专业, 其实实际水平并未达到艺术要求。因而培育的学生是难于应接社会市场的。

在艺术设计生就职难的困扰下, 怎样使自己能成功找到工作必然是艺术生们最为关注的热点。许多艺术生自己应该意识到, 与普通高校比较, 艺术生相对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 在校时有足够充分的时间去做兼职, 与社会接触积累经验, 平日里可以多关注市场对艺术设计业的需要, 及早为将来从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 艺术生在毕业后根本能够自我创业, 利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展现自我, 艺术专业涉及面广可从事多个行业创业也比较便捷。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新青年的社会观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加强服务态势。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力度改善大学生就业保障与制度, 推进就业体系, 鼓励毕业生自我创业。并为之提供更客观理想的就业环境。在社会认识上, 大学生的就职状况也不如意, 这在市场本身也占有很大因素。现代社会上攀比学历风日益盛行, 都视高学历、名校毕业为就业敲门砖, 这导致许多学历不高但实践操作很强的学生难于顺当找到工作。

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

综上所概述, 大学生就业难得以缓和与管理离不开社会实力的进步, 以及观念的变革。因此, 只有加速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各院校毕业生体系, 才能逐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从而对高校教育制度进行改良, 树立社会新观点, 加强对任职的认识, 展开即将就业生的自我创造意识, 对即将走出校门的艺术生们要求做好艺术设计类规划, 做好出路准备, 逐步适应我们国家的国情发展以及对高校就业问题的建设, 逐渐完满发展艺术设计生的从业任务。由于如今的艺术设计专业招纳新生的模式越来越多, 层次不分, 整体水平无法提高, 导致各教育用材紧缺学生素质逐步下滑的趋势。因而全面发展就业指导, 对艺术设计专业做个良好的导向作用。

因而各院校要适当采取教学变化, 评测各院校教学质量的有力标准变成了学生毕业就业率, 教育部门各年会公开通知各院校就业标准来给学校增添压力, 所以现在很少有学校只注重教学不关注就职了。

现代社会的就职理念也要改革, 加大服务理念。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相对的毕业生从业和创业保护, 推从社会就业制度, 加大理清毕业生从业体系的力度, 并且为其提供更优良的政策, 激励各高校毕业生广泛发展到农村及偏远地区去工作, 促进高效的就业率。

根本上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实际情况, 必然要实行体质和观念上的改变和更换, 结合其毕业生个人与高校、社会和相关部门等合力发展, 才能加快推进我国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赵刚, 林源园.全球经济危机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 2009 (4) :63.

[2]寿莉莉.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的对策[J].人才开发, 2007 (2) :12.

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就业指导

0 引言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中,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低、底蕴不足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不仅表现为重视专业,轻视文化,更由于知识面狭窄, 眼界不开阔,严重缺乏人文精神而影响了对专业的提高。艺术类学生管理难、就业难、升学难已成为目前困扰高校教育的问题之一。

“素质”又叫素养,它一方面指先天的禀赋和品质,另一方面指个体后天主观方面的修养和水平,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外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体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是制约人的活动方面、水平、质量的内在因素。作为完整的教育观念,它强调两者的结合,而又尤其注重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使个体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且内蕴化的整体质量水平。我们认为:素质的深刻内涵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那么,应该怎样提高高职类艺术生的综合素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专业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图案设计(又称工艺美术设计)、速写、风景写生等。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一般是三到四个学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一般是二到三个学期。有的学生对基础课根本不感兴趣,想一步登天的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好早点踏入社会。可学生们根本没意识到如果专业基础没打牢的话,对专业技术课的掌握是有重要影响的。因此,老师们应该在入学的素质教育时,对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进行强调。

2 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高职教育的根本就是学生应具备高技能素质,动手能力强,能在很快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学校应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尽管专业符合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以及专业课程的课时安排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还是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方法,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可聘请合作企业里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兼职授课,主要讲授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指导专业核心技能训练项目。并且可以实施高职毕业生“双证书”培养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作用。“双证”本身就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肯定,说明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对学生就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市场是高职院校与学生联系的枢纽,特别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所面对的是对社会的设计服务。其学校的培养方向,教师的教学取向都带有明显的市场性。处于市场竞争机制下的设计服务工作是复杂的、繁琐的,同时又是诱人的。面对市场的设计热,吸引了众多学生的选择,所以在专业方向选择上,市场的形势标准是第三位因素。在专业设置上,要求专业设置具有预测性,为人才需求作出提前准备。在专业设置好后,对课程和教育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应从以往的注重知识灌输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

及时召开专业座谈会和就业指导,明示艺术设计的就业素质。教师应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水平,完善学生的各种素质结构,纠正学生对就业素质的错误理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敬业精神和时间观念,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努力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准确自我评价,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择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消除被动、依赖的就业心理,树立市场竞争意识,主动就业。针对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随意跳槽,恶意违约等现象。在就业指导中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针对目前一些毕业生“有业不就”的情况,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毕业和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基层岗位是年轻人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广阔天地。在全面了解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根据毕业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这个阶段是学生思想动荡最激烈的时候,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使之实现一次思想上的升华。

要加强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实际上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比本科毕业生还多一点,高职生在小的企业创业是很有特色的。毕业生自主创业也是促进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学校要尽可能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积极的氛围,帮助高职学生能够用比较低的成本、比较小的风险来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4 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进行“订单式”培养

学校应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因为就业工作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生命线”来抓,以“以就业促招生,以就业促教学,以就业促管理”为指导思想。全校形成共识,对学生的就业负责就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学校的声誉归根到底要靠毕业生就业来体现。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确保了学院“出口”渠道的畅通。“订单式”培养,学校必须打破原来传统的培养方案,按企业的要求重新设立学生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和能力考核方面重新设置。实现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总的来说,高职艺术设计的学生的学习心理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的目的性,处理理论与技能等等方面。作为新生的高职教育,特别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有时候学生呈现出来的学习心理即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警鸣。教师和学校主体应针对具体情况调整教学体系,加强教育督导,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趋向,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职业院校开展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创新创造力的培养居于核心地位,创新创造力对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社会、企业、教育对创新创造力的要求,需要对在职业院校实施创新创造力教学的具体思路和培养途径加以研究。

现实环境的变化已为发展中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只要我们理性地认识人才市场需求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只要我们主动地选择市场,只要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职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支涧.艺术类学生素质教育浅谈.四川教育学报.

[2]秦菊英.高校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J].美与时代.2006.

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 篇9

莫巧珍指导老师:李 稚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09级环境艺术设计1班,3209009492)

摘要: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性行为,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就业面很广。但通过对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调查反馈的信息表明,环境艺术设计

专学生专业素质距离用人单位的期望有不小的差距。这也是导致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

因之一。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就业前景预测调查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情感。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以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旺盛并显示出高度的生命力。

系统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性行为,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特点和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适应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围绕着建筑环境,小到一个标志设计,大到环境景观设计,都将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抓住环境艺术设计涉及面广,要求设计者适应性强这样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认识这一点,结合其专

业的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计划。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掌握家居装饰的设计方法,具有施工图及效果图的制作能力,掌握综合预算和谈单的技能和技巧,培养面向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未来10年内,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每年仍将以20%的比例增长。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行业现状分析,由于受前几年建筑装饰行业经济突飞猛进增长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同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一起构成国家建设设计人才格局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纷纷成立了环境艺术专业或与之相关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最初因为国内各高等院校开设类似的相关专业起步比较晚,故设计人员紧缺是摆在我国装饰行业面前的一道不可回避的难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并通过设计师的辛勤劳动及专业知识来完成设计任务,进而为社会提供切实可行的实际设计作品。设计艺术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艺术门类,设计的过程离不开实践环节,而且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专业素质的具体体现。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受教学条件、专业特色、课程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本专业教学进行的多为“虚拟化”设计,这与“务实”的社会实际应用专业性设计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当前培养的学生并不能真正满足实际设计的需要,因此调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改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性实践教学环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相比于其他专业设计门类,环境艺术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好的环境设计方案不只是看设计方案画面是否优美,更为重要的是看功能定位是否准确,有无鲜明的艺术个性,材料工艺是否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科学技术的含量,绿色环保的要求,投资理念的实施等等。而上述环境设计要素的体现,没有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是不可能达到实际专业要求的。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与社会实践性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课堂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以便缩短“虚拟设计”与“实务设计”之间的距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课程的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依托广泛的社会实践交流基础,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的平台,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前景。

通过对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调查反馈的信息表明,环境艺术设计专学生专业素质距离用人单位的期望有不小的差距。这也是导致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技能单一,不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其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学校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第三,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敢闯、敢干的作风。事实证明,凡是转业素质比较高的,就能很容易地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也容易在工作中干得

得心应手。应该说,社会需求的专业素质就是当代学生们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我们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前景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报告中指出,2009年全国装饰行业实现产值14000亿元,年增20%以上。装饰行业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未来30-50年都将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面对高速发展的行业,装饰行业人才的供应出现较大的缺口。目前中国约有室内设计师20多万人,缺口达70万。按现有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培养速度,18年才能满足人才缺口。

环境艺术设计的就业面很广,原因在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市政建设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均需要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环境艺术的专业涵盖从过去的室内设计发展到今天室外设计、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桥梁设计等全方位、多范围的设计领域。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和公共场所消费档次的提高,设计也由过去偏重于硬件设施环境的设计转变为今天重视人的生理、行为、心理环境创造等更广泛和更深意义的理解,除了美观外还要有艺术性、欣赏性、创造联想性等,是近年来的一个新兴的行业。本专业就业市场一直很广阔,只要涉及到环境艺术类都可胜任,如建筑装饰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环境工程改造等而且待遇非常高。

环境艺术设计,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飞跃发展过程。特别是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社会需求度逐年提升,由此带来专业设计人才缺口突现,社会需求量每年突破近百万,原有的中国八大美院所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已无法适应设计市场的需求,学校开设这门专业是通过市场验证过的,因环境艺术类涉及的行业成本高,所以员工待遇也相当高,行业前景可观。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装饰设计或工程公司、景观设计工程公司等各类相关行业企业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可在大专院校等教育单位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可在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政府部门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应用工作。

在人才的就业公司,岗位,区域分布上主要就业单位可以是,设计院、建筑公司、园林公司、装饰公司等,岗位一般刚进去是从设计员做起,两年后可胜任高级设计师职位,甚至以后有可能胜任公司领导级从事工程综合管理或自己开公司创业,区域大致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及各省市只要在发展中的城市都会有该专业的发展空间。

在待遇和计薪方式上一般设计师就业转正后待遇在3000元左右,基本工资约2000元左右另加提成工资,提成是无封顶的。高级设计师或主任设计师月收入5000至8000元不等。

结论

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 篇10

关键词: 艺术专业 大学生就业 创业教育平台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进步的灵魂和力量,创业是改善民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要求各高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勇于投身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由此可见,创新创业工作将作为未来我国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历史使命[1]。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艺术专业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艺术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结合所学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创新创业,符合国家创新创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艺术生强大的创造性特征成为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艺术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由于我国艺术教育迅速发展和扩张,艺术类考生和专业专业办学单位逐年递增,导致供大于求。尤其传统美术类和音乐类人才过热招生,市场需求趋于饱和,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二)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艺术生的就业观念比较滞后,在择业竞争中相对迷惘,对自身实力有虚高估计,择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偏激,崇尚自由,不能客观地分析就业形势,加上艺术生就业市场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艺术生择业时受到歧视,就业指导老师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无法满足大学生职业心理咨询等一些个性化要求[2]。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

艺术专业学生崇尚个性自由、行事张扬、思想活跃,创造性思维非常丰富,在感知、想象、创造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艺术专业性和技术性等特点为艺术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进一步提高了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机会和创新创业能力。美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优势如下:

(一)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是国家文化大繁荣和教学改革的需要

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是国家文化发展繁荣的需要,也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国家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需要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艺术人才,以增强文化传媒和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因此,高校美术专业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结合专业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方案,重点培养一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艺术创新创业人才,促进艺术创业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密切结合,打造万众创新的艺术力量。

(二)艺术专业教学特点是艺术生创新创业的独特优势

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重视发挥专业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注重引导学生敢于质疑、调查和研究,在艺术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艺术专业教学开放和动手实践性强,艺术专业教师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增强独立从事相关专业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注重艺术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能力训练。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专业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注重展现学生在艺术上的个性特征,提倡发扬学生作品的原创性[3]。

(三)艺术专业学生自身优势是为就业提供机会

艺术专业学生从小接受专业教育,在大学期间学习感受生活,外出实践进行艺术创作,接触社会比较早,对于生活的感悟理解能力十分强,分析问题的视角独特,乐于接受外界的新奇事物,注重发展自我个性发展。艺术生思维创造力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投入时间和精力,具有较强的创造天赋,这一切都成为他们创新创业的自身优势。应引导艺术生有意识地不断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为国家经济发展增强创新动力。

三、为艺术专业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基于艺术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优势,我们应积极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深化改革艺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所学专业分类进行施教,主动按照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健全完善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艺术教育实践,做好创新创业指导跟踪服务,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促进艺术生全面发展,提升艺术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

(一)健全完善艺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和机制

充分发挥艺术学校创新创业的组织优势和平台作用,整合高校教育资源,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齐抓共管、深入统筹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创新创业学生群体。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在不同的创业阶段进行跟踪指导,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才能促进创新创业群体迅速发展壮大。

(二)建立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学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多层次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既要遵循艺术生的群体思想和心理发展规律,又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建立一个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4]。首先由辅导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不惧挫折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品质。与此同时,艺术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将创业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有效结合,把专业教学、实践与科研紧密联系,在艺术专业教学中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让学生主动发现创业机会,勇于进行创业实践。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应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三)构建丰富多样的创业实践平台

实践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最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能更好地实现创业能力提升[5]。重视利用校内所有创新创业实践资源,通过学术论坛、创业兴趣社团等,让对创业有兴趣的艺术学生在校期间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创新创业”小组。鼓励艺术生参与各类创意设计比赛、创业专题竞赛等,让学生亲身体念创业,增强实践历练。打造适合艺术专业学生的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并带动更多学生参与课外创业。依托校外各类创业竞赛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依托各类竞赛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渠道为竞赛提供资金和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参与竞赛和未来职业规划,更好地实现就业和创业。在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鼓励有创新创业兴趣和潜力的学生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通过大赛让这些学生相互学习创业经验,借鉴创业文化,共同提升自身能力以达到双赢的目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艺术专业更应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四)打造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要充分利用校内优秀教师、企业家及社会上的杰出创业者,共同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技能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师队伍和导师团队。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教学科研,在经费上大力支持,形成一专兼结合的创业教师队伍。积极整合校友及社会资源,聘请杰出的创业者做专题创业报告,兼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构建全方位的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学校与社会与社会需求方面紧密相结合,推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五)改革创新创业考评体系

创新创业考评标准改革要科学全面地评价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把“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过程考核”、“全面考核”等先进理念注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建立双向沟通式的考核反馈机制,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的作用[6]。通过改革,建立一套符合艺术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和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吉成,韦必力.浅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域下高校双创教育[J].丝网印刷,2015(9):1.

[2]孟繁兴,张伟.基于就业导向的艺术生创意、创新和创业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60.

[3]王英.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74-76.

[4]李思颖,陈莹花.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学院学报,2015(8):90.

[5]舒铁,余文华,周凌宇,许剑颖.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44-146.

[6]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30.

上一篇:贴吧感言下一篇:关于中学生飘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