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基础与应用(精选10篇)
A、便于检索各类信息 B、不论采用何种协议,任何两台主机之间都可以进行通信
C、信息容量大 D、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2、TCPMIP是一个协议组,其中包括以下哪几个协议________。
A、TCP B、UDP C、IP D、OSI
3、TCPMIP协议在其组织结构的应用层上应包括哪些协议________。
A、HTTP B、Telnet C、FTP D、ICMP
4、下述对虚拟主机描述哪些不正确________。
A、每台虚拟主机都有独立域名、独立IP地址,或者共享的IP地址
B、每台虚拟主机都有独立域名,但只有共享的IP地址
C、每台虚拟主机都只共享域名、独立IP地址,或者共享的IP地址
D、每台虚拟主机都有独立或共享的域名、独立IP地址
5、对于脱机浏览工作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脱机浏览是在离线情况下访问某个网站中的`网页 B、脱机浏览可以加快浏览速度
C、脱机浏览可以改进网页中图像的质量
D、当计算机没有连接上网时,浏览器会自动使用脱机方式浏览
6、下面哪些是Web浏览器________。
A、Internet Explorer B、Netscape Navigator C、Opera D、Linux
7、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________,
A、PSTN拨号的优点是配置、开通简单方便,缺点是带宽窄,最高为64kbps,而且打电话和上网不能同时进行 B、ISDN的优点是数据传输数字化、质量高、可以在一条电话线上同时上网和打电话,缺点是速度提高不大,一般为56~128 kbps。 C、ADSL的优点是能实现宽带上网,无需拨号并且不用交电话费,缺点是费用较高 D、Cable Modem的优点是能实现宽带上网,同时还可以电话聊天,缺点是它采用共享的传输方式,用户不能得到固定的高带宽
8、下面哪些服务提供搜索功能________。 A、Ftp B、WWW C、Archie D、Gopher
9、FTP的使用,下面正确的是________。
A、FTP 202.96.155.200 B、FTP FTP.download.com.cn C、mget~.cpp D、FTP
10、在Outlook Express中创建新邮件时,下述哪几项可以不填写________。
A、收件人 B、主题 C、内容 D、发件人
11、在Outlook Express中,邮件可另存为________格式。
A、~.eml B、~.htm C、~.tx D、~.doc
12、下列属于Outlook Express功能的有________。
A、能够把邮件中的附件保存为文件 B、设置自动删除恶意邮件规则
C、能够在邮件夹中查找邮件 D、能够杀除邮件的病毒
多选题
1、ACD 2、ABC 3、ABC 4、BCD 5、AB 6、ABC 7、AB 8、BCD
1 单片机互联网通信的应用原理
单片机, 即嵌入式微控制器, 其因为所具有的较小体积特征能够嵌入到很多小型设备之中。目前, 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已经在商业、家庭以及教育等方面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 可以说是丰富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途径。目前, 嵌入式系统在世界范围内还不存在统一的构架, 且具有需求变化多的特点, 对此, 研究单片机的功能多样化以及网络信息化则成为了非常具有前景的一项技术。
对于单片机的互联网通信工作来说, 其核心就是单片机中所存在的TCP/IP协议。通过TCP/IP协议的应用, 则能够使单片机设备能够实现我们指定的特殊工作。可以说, 我国目前的社会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 单片机同互联网的连接也成为了我国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需求, 能够通过两者间信息的及时交换帮助我们获得更为便利的生活环境。一般来说, 在单片机内部都会具有负责TCP/IP协议的芯片, 通过在内部含有此类芯片单片机的接口处同网络进行连接, 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单片机相关工作。
2 单片机同互联网通信方案
2.1 在单片机电子设备上实现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互联网同单片机间实现通信的核心环节, 而要想在单片机上实现TCP/IP协议, 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即要在MCU内部安装具有TCP/IP协议的芯片。在完成该项工作之后, 单片机就能够直接同互联网进行连接, 且电路也不再需要获得其它环节的支持, 具有着更为高效、简单的特点。而对于单片机来说, 其要想在内部良好的对TCP/IP协议进行安装, 就需要其MCU以及内部储存空间能够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但由于该项工作的工作量大、设计复杂, 就需要工程师能够在对接口地址以及TCP/IP协议具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不同设备申请合理的IP地址。
2.2 利用公用TCP/IP转换器接入互联网
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也可以通过单片机的应用控制互联网实现数据传输, 而要想开展这项工作, 其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前提就需要加载TCP/IP协议。而当单片机对该协议进行了加载之后, 我们就可以通过单片机对网卡进行控制, 并完成数据交换的工作。同时, 也可以通过专用的芯片完成网关同单片机间的协议转换, 并以在单片机中装载特殊芯片的方式完成该项连接。在此芯片中, 其通过标准的连接接口保持不同控制器之间的连接, 并保证其能够同控制器中的MCU保持连接。在此情况下, 控制器就能够通过芯片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上的信息交换, 并使用网关在该网络中对TCP/IP协议以及代理协议进行利用。该措施能够在网关中通过网络数据的传输实现转换数据的功能, 并能够将协议中为我们提供的全部数据通过一定的方式转换成可以被TCP/IP识别的信息, 或者在将这部分数据信息先实现转换之后再将其传输到代理协议之中。另外, 我们也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互联网的方式实现互联网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在具体实现方面, 就需要通过现有的协议将所有电子设备相互连接到一起, 之后再通过作为网关的计算机同互联网保持连接。
3 嵌入式系统应用前景
近年来, 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使我们在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使很多其它类型的设备都进入到了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中,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则在我国的很多领域中都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高性能硬件的应用, 则能够有效的将机关、图书馆、企业以及个人家庭等进行良好的连接,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通过我们想要的方式同对象实现数据的交流。同时, 单片机在我国现今的教育事业中也具有着较大的作用, 在目前的大学院校中, 经常会看到电子屏幕在播放校园的重要新闻以及天气情况, 而该屏幕就是学校管理人员通过远程控制设备的应用对其中所存在的内容进行更改的, 是现今较为典型的单片机应用。可以说, 通过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实现高校硬件设备的共享, 同时也能够在节约人力投入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在上文中, 我们对于单片机与Internet网络的通信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而在我们实际开发过程中, 也需要能够在掌握先进技术以及实际应用需求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包锋, 宋跃, 黄晓锋, 黄晓园.基于Internet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10) :49-52.
[2]唐志航, 唐北平, 陈世清.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机床与液压, 2009 (02) :196-198.
关键词:Internet应用;课程改革;信息素养;计算思维;在线开放课程;爱课程
面向文科专业本科生的“Internet应用”课程,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第二层次(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课程群中的一员,承担着传授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与思维能力、助力专业学习的重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建设好“Internet应用”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面向文科专业本科生的“Internet应用”课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需求缺乏关注与深入了解;教学目标要求滞后于时代发展需求且指向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杂乱;课时不足与内容增多之间的矛盾突出。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Internet应用”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调研学生需求,设定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技能传授,而是能力、素质、思维和文化的综合培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对“Internet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做了规定。但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各校学生情况不一,尽管该要求不断修订,仍然跟不上时代与大学生需求变化的步伐。因此,要设定好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调研本校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与现实需求。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近年来,由于网络应用全面普及以及大多数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类相关课程,新入学的文科大学生的网络应用基础显著提高,但大学生网络技能和网络信息的系统、综合运用能力依然欠缺。我们对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的调查证实了此判断。我们选取国学院、经济学院、历史学院、法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以及国际关系学院的217名2013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5%左右的同学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网络使用技能,30%左右的同学具备较好的网络应用水平,这两部分同学的网络技能主要集中在常用的网页浏览、搜索引擎、文件下载、网络交流和电子商务等领域。但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网络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仅有不到3%的同学了解或掌握能够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信息跟踪(RSS)、信息记录(云笔记)、在线教育(如MOOC等)等新兴的网络应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需求,结合教学实践和实际调研,我们设定了“Internet应用”课程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层以掌握Internet网络基础知识和典型应用技能为目的,包括协议、IP地址、域名、IE、百度、淘宝等,是其他层次目标的实现基础。
信息素养层以培养利用Internet网络进行信息浏览、搜索、跟踪、记录、下载、分析、交流、保护和展示的综合素质和意识为目的,是“Internet应用”课程的主要目标。
思维能力层是信息素养层的进一步延伸,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网络思维能力为目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是提升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网络思维是计算思维在网络时代的延伸和扩展,以网络分析和网络计算为核心的网络思维有助于更加有效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创造知识,因此有必要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普遍掌握的能力。在“Internet应用”课程中强化计算思维和网络思维的最终目的是向文科学生揭示计算机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引导并训练他们利用计算思维和网络思维提高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跨学科范围的“计算”意识,自主地将计算思维和网络思维应用到本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中,提高专业相关的知识发现、问题处理和科学创新能力。
文化观念层是更高级的目标,主要在知识技能、信息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计算文化、社会文化、网络文化相关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网络观念和网络人格,进而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更新优化以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载体。如何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内容增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的解决。其中,内容取舍与更新迭代、逻辑梳理与体系优化尤其关键。
1.内容取舍与迭代更新
近几年,网络应用技术日新月异,迭代很快,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大学生的网络应用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与工作的实际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要求“Internet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随之更新,及时跟踪并择要将网络发展的新技术融入实际教学中。例如,信息检索、信息跟踪、信息交流、新的技术应用等近年来发展较快,且与学生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息息相关,因此,课程应重点补充或更新此部分内容。
2.逻辑梳理与体系优化
新的网络技术与应用的涌现,使与网络应用相关的教学内容增多,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选择逻辑支撑,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就很可能出现杂乱无章或知识堆积的现象。“Internet应用”课程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为宗旨,以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对教学内容之间逻辑进行梳理,确立了以提升学生实际应用的网络信息素养为主体目标,兼顾知识技能的基础性和思维能力与文化观念的先进性,将教学内容优化为一个相互联系的严密体系:主线是围绕网络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展开,包括网络信息的浏览、搜索、跟踪、记录、传输、交流、分析、展示和安全九大主题。同时添加了网络基础知识、电子商务和网络新应用三方面内容,以便大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基本原理、生活常识和新兴研究热点等。
三、探索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运用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与手段。为了有效地实现课程的各层次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Internet应用”课程充分调动授课主体与学习主体“两个主体”的能动性,在继承实体课堂形象化、任务驱动等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在线开放课程的成果,发挥校内平台与公共平台“两个平台”丰富的资源优势,将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两个课堂”结合,探索与实践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方法。
1.形象化
读图与案例教学。针对文科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在课堂讲授尤其是讲授基础理论和原理时,尽量避免机械、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以简单、形象的表述方式做深入浅出的讲授,多用图片、动画及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比喻或类比,帮助学生理解。
用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兴趣。上网已成为大部分大学生的常态化活动,他们不再对网络本身感到好奇,因此,需要设计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通过播放一段大学生上网查看资讯并最终在各种购物、娱乐网站中游荡的生活短片让学生充分认识RSS订阅的意义,通过演示简单的DOS攻击效果激发学生关注网络安全的兴趣。
穿插故事情节提高趣味性。例如,在讲授正确对待计算机和网络带来的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软件版权、个人隐私、网络犯罪等时,通过在课堂内容中穿插对一些相关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和事迹的介绍和点评,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能有效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网络观念和网络人格。
2.任务驱动
针对要讲授的网络应用主题,联系现实生活与学习的需要,设计系统、综合的任务案例,将网络应用主题中的各种分散技能及多种网络应用功能的综合运用巧妙地融合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在预设的任务场景中,教师围绕任务的解决过程来教,学生遵循任务的解决过程来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并灵活应用各种网络功能,提高综合处理和控制网络信息的能力和意识。
以计算思维和网络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例。首先,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计算思维和网络思维的典型形式和特征,在讲授和演示各种网络技术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剖析和挖掘技术的产生背景、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通过什么技术怎样去解决各种问题,让学生沿着计算机科学家思考问题的脉络去学习,从而自然引出计算思维和网络思维中的典型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思维和网络思维与自己专业问题的结合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容易理解计算思维和网络思维中各种相关概念的含义、原理以及价值所在。例如,通过分析如何解决星形、环形和单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的可靠性缺陷来引出并解释计算思维中保护和冗余的概念;通过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理解递归的概念;通过百度预测(trends)应用和电商网站的商品推荐功能介绍网络分析的概念。其次,在理解计算思维和网络思维典型概念的前提下,从网络应用的角度通过设计综合案例来训练学生系统应用各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通过网络信息综合处理案例训练学生抽象信息特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工具自动化批量获取和整理信息、利用分析工具分析网络信息内涵等能力;通过基于云笔记群组功能协作设计包含所有学生个人相关信息的班级网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基于任务分解、网络共享、网络同步和网络协作的网络计算在处理复杂任务时的强大威力。
3.线上线下结合
由于多种原因,现今计算机基础课课时普遍被压缩,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新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课时不足和内容增多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使得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难以兼顾。在线课程的兴起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解决途径。“Internet应用”课程充分用好校内平台和公共平台“两个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首先,我们借助校内在线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对学生全方位素质的锻炼和提高。例如,在课堂上主要讲解重点难点,让学生利用教学平台上的各种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其他相关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有效解决课堂时间不足和学生基础不均衡的问题;利用教学平台上的课程讨论区组织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实现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并锻炼他们的探究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完成综合实验锻炼同学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在课堂上演示和报告实验作品锻炼他们的文档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方位的评价机制促进并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上述各环节的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鼓励学生利用公共平台免费的在线开放课程扩展视野,增强理论与实践素养,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例如,由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是公益性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其中有不少与网络技术、网络应用、信息素养相关的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和MOOC,这些在线开放课程面对全社会免费开放,且与“Internet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有交叉互补,学生选修这些在线开放课程,尤其是武汉大学黄如花的“信息检索”MOOC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昭锋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MOOC,能够更好地完成“Internet应用”课程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为编程人员提供了更广泛的施展身手的空间。早先“Internet应用程序”这个词仅仅只是指一些用FTP协议下载文件或浏览HTML页面的工具,而如今使用Visual Basic,不仅可以为Internet开发应用程序,而且还可以把Internet技术作为一部分融入大型的解决方案中。
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利用Visual Basic创建在面向Internet的应用中起重要作用的ActiveX组件。例如,你所创建的ActiveX控件可以用于HTML页面;你开发的ActiveX文档可以在Internet浏览器中使用并于其他的组件一起和HTML页面集成起来;另外ActiveX代码组件(以前被称为OLE服务器), 可以被部署在客户端或服务器端的计算机上用于后台的处理。
[Internet的开发环境]
Internet是一个使用TCP/IP协议、全球性的非集中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如果去掉全球性这一点, 所谓“Internet技术”完全可以和本地局域网中所使用的技术一样。
从一方面来看, Internet技术只是简单地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另一个施展身手的空间。如果你在和Web连接时使用了ActiveX组件,尽管你具体实现的方法有可能不同,如采用了HTML和VBScript代码以实现安全性或是其他,但是你仍然在调用方法,设置属性,处理事件等等。这样,作为一个VB开发人员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被用于了Internet的环境下。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应用Internet的技术可以使你向一些吸引人的方向延伸你的开发工作。例如将ActiveX组件和Internet技术综合有以下的益处:
更简单的维护---作为Web一部分的组件可以根据需要下载,无须用户运行一个setup程序进行升级;将功能延伸至Internet---通过通用协议,用户将看不见在Internet和Intranet之间的切换。
Internet客户/服务器
可以借用客户机/服务器的关系来考查Internet的开发环境,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可以有“静态的”和“活动的”两种状态。活动的客户机或服务器可以根据其内部状态的改变而动态地运行一个脚本或是改变其行为;而静态的客户机或服务器仅仅只是对外界激励作出反应。
Internet开发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静态的客户机和静态的服务器 静态的客户机和活动的服务器 活动的客户机和静态的服务器 活动的客户机和活动的服务器
静态的客户机和静态的服务器
静态的客户向静态的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该请求并返回一个文件。一旦HTML页面被下载到客户端, 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连接就终止,直到服务器接受到下一个请求。在使用FTP下载文件或是Usernet阅读新闻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形。
结合静态客户机的功能即为用Visual Basic中和Internet技术相关的ActiveX控件创建一个FTP工具,一个Web浏览器或是一个新闻读者等等。这些性能也可以被集成到一个大的应用程序中。
静态的客户机和活动的服务器
假如你正在使用一个静态的客户端, 例如和一个当前应用程序相连接的Web浏览器窗体, 以下载一个HTML页面,上面有文本框以输入查询内容,还有按钮以把用户输入的条目作为一个字符串发送给服务器。当你发送完文本之后,服务器返回一个已定制过的HTML页面-往往是通过调用一个DLL中的函数, 上面有你查询的结果。这就是一个“活动的”服务器的例子, 它自动处理数据并根据条件返回一个定制的结果。
创建活动服务器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使用Visual Basic开发的DLL并用Oleisapi2.dll实现访问。Oleisapi2.dll包含在Windows NT Server 4.0之中,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的一种功能,它包括了ISAPI的函数功能集。通过IIS和Oleisapi2.dll, 你可以在Web服务器上部署DLL, 并从客户端使用HTML页面上的信息或调用其方法。
活动的客户机和静态的服务器
当客户机拥有处理能力时称之为活动的客户机。活动的客户机拥有本地处理任务的能力,而不是请求服务器帮助处理。在客户机/服务器应用中,本地处理的能力不仅提高了任务完成的速度,而且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
活动客户机的情形有很多种。例如,用Visual Basic构建的ActiveX文档几乎可以包括所有传统应用的功能。当你把它放到一个容器中时, 例如Internet Explorer, 你的客户端就完全拥有了传统Visual Basic中所有的动态功能。客户端也可以通过在一个HTML页面中使用VBScript调用ActiveX控件或DLL实现。
活动的客户机和活动的服务器
如果采用活动客户机和活动服务器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优势: 分布式的功能便于扩展,灵活的解决方案可以充分利用系统和网络资源。
在三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中开发部署的应用中,其组件分布于整个网络上, 总起来完成提供用户界面, 实现业务准则和数据访问的功能,而且由于可以充分利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处理能力,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数据访问功能。
一个活动的服务器可以负责跟踪客户提交的查询表格,提交查询并返回结果。一个活动的客户机则负责将返回的结果展现给用户, 然后将改变的内容返回给服务器。另外通过Internet组件的下载,当用户访问Web站点时, 可以自动更新客户端提交查询和处理结果的准则。
[在Web上使用ActiveX组件]
ActiveX组件为Internet技术带来了新的功能。通过Internet组件的下载,超连接,菜单协商等各种功能,将ActiveX组件和Internet集成起来,内容和应用程序之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另外由于在站点上(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分布功能函数,我们可以创建更具扩展性和灵活性的站点。
在Internet应用程序中使用ActiveX文档
使用ActiveX文档, 我们可以开发和Internet/Intranet站点的其他元素紧密集成的Visual Basic的应用程序。利用这些组件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透明地在HTML页面和ActiveX文档之间迁移。
可以把ActiveX文档作为Visual Basic为Internet提供的应用。几乎所有现在用标准应用程序完成的工作都可以用ActiveX文档实现。
作为HTML页面中的一个元素,如果在用户的客户机上没有安装ActiveX文档, 当用到它们时, 可以自动地从网上下载;如果客户机上的版本比较旧, 也可以可以自动升级。ActiveX文档的许多特性提供了很好的安装,导航性能,并可以保证很好的持续一致性:
Internet组件的下载---你可以创建一个到你的ActiveX文档的连接,使浏览器可以自动找到并下载所有需要的组件。
超连接对象---在一个超连接感知的包容器中,你可以使用Visual Basic的超连接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以跳转到一个给定的URL或是通过历史的记录清单进行导航。菜单和协商---由于可以从Word或Excel中获得文档,Visual Basic的ActiveX文档提供了将其菜单嵌入浏览器中的菜单的功能。例如当文档被装载入Internet Explorer中后,浏览器的菜单将和你为该ActiveX文档创建的菜单混合。
PropertyBag---当你在Internet Explorer中部署一个ActiveX文档时, 你可以通过PropertyBag对象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如何在Internet Explorer中部署一个ActiveX文档。假设我们要通过一个HTML页面中的超连接连接到这个ActiveX文档上:
1.用HTML创建引用这个ActiveX文档的连接。
由于ActiveX文档将在Internet Explorer中取代HTML页面,所以有必要将组件的OBJECT标签放在另一个HTML页面中。当跳转到该页面后,一旦ActiveX文档被装载,它就会立刻消失。
2.用HTML为浏览器提供下载、注册以及导航到这个ActiveX文档的途径。
在OBJECT标签中应该说明ActiveX文档的类ID和CODEBASE属性。
3.在同一页面上, 使用VBScript指示Internet Explorer立刻通过相应的.vbd文件导航到该ActiveX文档上。
在Internet应用程序中使用ActiveX控件
ActiveX控件为你的HTML页面带来了活力。通过HTML和VBScript, 你可以在一个HTML页面上使用ActiveX控件, 设置它们的属性,调用它们的方法并处理它们的事件。一个包含控件的的HTML页面仿佛一个Visual Basic的设计窗口。ActiveX控件可以提供更多的交互式的,生动的用户界面特性,使HTML页面变得更加有活力。
一般需要通过HTML和VBScript的综合手段引用并控制ActiveX控件的行为。使用HTML为浏览器提供下载,注册并引用ActiveX控件引用的途径。在HTML代码的OBJECT标签中需要包括:
控件的类别ID, 以使程序能在Windows的注册表中找到它们;ID的属性,以便在VBScript中引用该控件(类似于Visual Basic中的Name属性);CODEBASE属性,告诉浏览器如果组件不在客户机上该去哪儿找; PARAM NAME标签,设置控件的属性参数。
然后用VBScript编写处理单击事件的代码,使每一个控件被单击后,程序可以作相应的动作。
Visual Basic专业版中还包括了三个已预先设计好的用于包裹Internet相关技术的控件, 使你能够扩展已有的应用程序,它们是:
Internet Transfer Control---包裹了三种通用的Internet协议:HTTP, FTP和Gopher;WebBrowser Control---包含了许多通过Internet Explorer可以获得的功能; WinSock Control---使你可以连接到一台远程的机器, 然后通过UDP或TCP交换数据。
通过使用这些控件, 你可以添加从FTP站点自动下载文件的功能,还可以为Visual Basic IDE提供Web浏览器的Add-in。
在Internet应用程序中使用ActiveX代码组件
无论是在客户端或是在服务器端, 都可以使用ActiveX代码组件(.dll或.exe文件), 从而为HTML页面添加功能。
在客户端部署代码组件, 由于用户的命令无须通过网络传输回服务器,可以大大提高运行速度。服务器端的组件同样也可以有显示用户界面可视化元素的功能。通过下载一个DLL, 我们可以在HTML页面上添加用户界面的元素,如一个登录对话框;还可以提供幕后的客户端处理能力,例如一个伴随VBScript的函数库。
客户端的部署工作类似于对ActiveX控件的使用,你同样需要使用HTML和VBScript代码引用并编写代码组件。下面给出了一个用HTML和VBScript代码编写调用DLL以显示登录对话框的实例:
1.使用HTML创建一个窗体,其中包含一个按钮以调用登录对话框:
2.用HTML为浏览器提供下载,注册及引用ActiveX组件的途径:
3.用VBScript调用组件中的方法以显示登录对话框:
Dim dlgLogin
Dim TheForm
Set TheForm=Document.LoginButton Sub cmdLogin_onClick
Set dlgLogin=Login
dlgLogin.ShowDialog
End Sub
组件自身中将包含用于形成登录字符串的代码,并将它发送给服务器用于验证。
另一种将DLL和Internet技术结合的方法是将它部署在服务器端。如果你有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包含在Windows NT Server 4.0中, 你可以通过Visual Basic关盘中的Tools目录下的Oleisapi2.dll调用Visual Basic中内置的DLL函数。
Oleisapi2.dll中包含了ISAPI中的所有函数。你可以把DLL部署在HTTP服务器上, 并通过HTML页面上发送的信息调用其方法。Oleisapi2.dll作为客户请求到DLL之间的中介。由于代码是基于HTML的,这些请求仅仅是简单的URL。
车载网关Internet化的设计与实现
提出了一种基于CAN、LIN、MOST总线的车载网关设计方案.详细介绍车载网关在车身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及车载网关Internet化的设计与实现,对控制系统中出现的故障可实时记录并与网络服务器端进行数据的.交互,并给出硬件实现和软件流程.该车载网关不但实现车身内部不同总线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而且可以实现总线系统故障码的在线诊断.
作 者:诸晓强 Zhu Xiaoqiang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上海,30刊 名:上海汽车英文刊名:SHANGHAI AUTO年,卷(期):“”(1)分类号:U4关键词:汽车电子 车载网关 Internet
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下面是对这类特点的初步分析。
⒈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材要求全新的培养模式
信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材?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材应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为这类问题开过不下几百次的专题研讨会,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但似乎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这里我们想借鉴一下日本政府关于这类问题的看法。1995年5月日本文部省与通产省联合实施了一项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试验研究项目:“100所中小学校联网试验研究”(实际参与试验学校为111所)[1]。他们之所以投入大量资金实施这个项目,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使100多所试验学校的师生能掌握应用Internet网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探索一种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这样的体制与模式下,能培养出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通常把这几方面的能力统称为“信息能力”)。他们认为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对于培养能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材是至关重要的,而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则为培养这种信息能力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很清楚,日本政府是把具有信息能力,即具有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作为信息社会所需人材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来考虑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值得借鉴。
此外,为了迎接21世纪人类将要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种种挑战(例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人口压力、粮食匮乏、毒品泛滥、色情暴力……等等),要求学校培养出的新世纪接班人应当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应当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而不应当是只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会记忆与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材。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很难适应信息社会所需人材的信息能力培养与创造能力培养这两方面的强烈需求。
⒉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求对劳动力进行终身的教育与培训
在信息社会中,对劳动力不仅要求进行职前教育与培训,而且要求进行终身的教育与培训,理由很简单??信息社会中社会财富的创造与积累即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愈来愈依赖基于知识的信息产业。这可通过以下事实来说明:
⑴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1993年美国就业岗位的78%是与信息服务业有关,显示出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趋势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发展。
⑵据美国公布的统计资料,1992年亿万富豪的排名榜,首次由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以65亿美元(19已达到51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荣登榜首,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过去美国的富豪不是钢铁大王就是汽车大王或石油大王,他们依靠钢铁、汽车或石油这类“硬件”经过整个家族几代人的努力才积累起巨大的财富。而比尔?盖茨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依靠“软件”─信息产业的主体,在短短的十多年间通过个人奋斗坐上首富这把交椅的。盖茨的成功除了他本人的天才因素以外,还有美国所提供的、率先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得天独厚的土壤,所以盖茨的成功是信息产业开始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重要标志。
⑶基于知识的信息产业是竞争最激烈、变化最急剧的产业。在这一领域内,哪怕知识与信息方面只领先或落后几个星期、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足以使一个企业成为暴发户或面临破产。用“白热化”和“瞬息万变”来形容信息产业的竞争和发展态势,是不过分的。
显然,在这种背景下教育与培训就不仅是就业前的需要,而是对信息化社会的一个合格劳动力(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的终身要求。为了达到对社会上所有劳动力进行终身培训的目标,有关专家预测需对在岗的劳动力至少每隔5年就要轮流培训一次,培训水平应在大专以上,时间约3至6个月。怎样来满足这样一种教育需求呢?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就要成倍甚至几倍地增加当前的高等教育机构,对许多国家来说,由于财力的限制,这是做不到的。
⒊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现象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目前的主要教育体制(学校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基本上是在300多年前的工业化社会初期形成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节奏和社会发展步伐迟缓,知识的增长较慢,教学手段落后、单一。原来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与这种状况是比较适应的。到了工业化高度发达,甚至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社会节奏与知识增长速度大大加快。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结果也表明了同样的趋势: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大约每3年增加一倍。可见,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象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显然,低效率的传统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中知识爆炸式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的教育需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许多知识还没等到学生把它学会,可能就已经过时了。知识爆炸式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这种现象,还对几百万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提出了全新的、紧迫的要求。“谁来教育老师?”“怎样教育老师?”已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吁和摆在各级教委领导面前急待解决的艰巨任务。运用传统的分期分批短期培训方式,无异于“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二、如何迎接21世纪对教育的挑战
由以上分析可见,未来21世纪的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种种需求,实际上可以归结为要求实施下述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材;培养内容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培养方法应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目前我国人材的培养主是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多种办学形式来实现的,因而我国目前的人材培养模式基本上取决于现有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那末,现有的体制与模式是否能满足未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材培养模式的需求呢?
下面将对CORBA、JavaBeans和COM/DCOM三种典型的构件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1.1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CORBA构件模型由对象管理组织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推出,它的底层结构为ORB(对象请求代理)。一个CORBA构件采用IDL进行描述。IDL编译器可以生成Server方的Skelton和Client方的Stub代码,通过分别与客户端和服务端程序的联编,即可得到相应的Server和Client程序。
CORBA同时提供了一系列的公共服务规范—COSS,其中包括名字、永久对象、生命周期、事务处理、对象事件和安全服务等,它们相当于用企业级计算的公共构件。此外,CORBA还针对电信、石油等典型的应用行业提供了一系列的公共设施。
CORBA是一种语言中性的软件构件模型,可以跨越不同的网络、不同的机器和不同的操作系统,实现分布对象之间的相互操作。
1.2 JAVABean
Java软件构件称为JavaBean,或者简称Bean。JavaBean构件的本地活动是在与其窗口相同的地址空间内进行的。在网上,JavaBean构件以三种方式进行活动:
(1)JDBC使Bean构件能够访问SQL数据库。Bean可以实现给定数据库中的表操作,完成相应的业务逻辑。
(2)JavaRMI(远程方法调用)使分布在网络不同地址上的两个构件之间实现互操作。构件之间的调用方法采用经典的Client/Server计算模型。
(3)JavaIDL是一个Java版的CORBA/ORB。通过JavaIDL可以实现一个JavaBean和一个CORBA服务之间的互操作。基于JavaIDL的Java构件互操作模型完全等同于CORBA的思想,只不过具体的编程语言采用Java。
最近两年,Java又提出了企业JavaBean(EJB)的思想,其结构完全采用基于软件构件模型的分布对象计算体系。
用CORBA的观点来看,企业JavaBean中包括了分布构件的基础结构,也包括了各类公共服务构件。并且用于Java与生成的跨平台性和语言的一致性,使其成为软件构件模型的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1.3 ActiveX/DCOM
DCOM起源于动态数据交换(DDE)技术,通过剪切/粘贴(Cut/Paste)实现两个应用程序间共享数据的动态交换。对象连接与嵌入OLE就是从DDE引伸而来的。
如果在COM中是使用Windows API的CoGetClassObject建立对象,并且取得指定接口信息。简单的说,DCOM是COM的延伸,它让对象和接口的建立可以跨越不同的机器,并且保持和COM的兼容性.它构造于RPC(Remote Procedure Call)的技术上,并且使用TCP/IP作为网络通信协议。目前,NT6.0和Win2000都直接支持DCOM,Win2000中可以安装DCOM For Windows2000来支持它,DCOM也是Micorosoft用来抗CORBA的武器之一。
1.4 比较分析
CORBA在支持跨语言操作支持,跨平台操作性、网络通信、公共服务构件方面都具较好的性能。ActiveX/DCOM在跨平台性方面有所差距,但在Windows平台下具有最强的性能。JavaBean是纯Java环境下的构件方案,所以不支持跨语言操作。
2 Web数据库技术
近年来Internet的蓬勃发展对数据库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Internet的核心应用Web上信息量大面广,使用极其方便,是信息服务的最好方式,但缺乏管理;数据库技术则发展成熟、结构严谨、但灵活不够,二者的互补特性使其结合成为大势所趋。将数据库与Web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拓展数据库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数据库技术研究的热点所在。
目前Web数据库访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公共网关接口)。
(2)Web服务器专用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3)RAD(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4)DBMS与Web直接连接。
(5)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Java数据库连接)。
(6)Object Web(Java/CORBA和ActiveX/DCOM)。
2.1 ODBC技术
ODBC是微软制定的数据库访问接口,得到各数据库厂商的普遍支持,它与Web数据库访问技术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Web数据库访问采用ODBC实现,以致有些文献中将之作为Web数据库访问机制的一部分。实际上采用ODBC是为实现对大多数数据库的统一一致访问。各数据库专用接口则不采用ODBC,由中间件直接与数据库交互,层次少,效率高,可以看出,不同技术反映了各中间件提供商的不同出发点。
2.2 HTML内嵌SQL语句的Web数据库访问方式
在有的资料中介绍一种称为″HTML语言内嵌SQL语句″的Web数据库访问方式,其特征为:将数据库访问SQL语句嵌入在HTML网页源代码中,直接对Web上数据库进行操作,使用非常直观方便。这种方式实际是很多数据库厂商为自己的数据库提供的专用Web访问中间件的使用方式。它对HTML进行扩展,从而提供将数据库处理SQL语言嵌入HTML的能力。而这种方式的实现核心—中间件,则是采用CGI或Web API开发的。
3 ASP技术
ASP属于ActiveX技术的服务器端技术。ASP本身并不是一种脚本语言,它只是提供了一种使镶嵌在HTML页面中的脚本程序(VBScrit、JavaScript等)得以运行的环境,ASP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一部分。
3.1 ASP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ASP在Web服务器的进程内运行,是多线程的,其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当用户申请一个觹.asp主页时,Web服务器响应该HTTP请求,调用ASP引擎,解释被申请文件。当遇到任何与ActiveX Scripting兼容的脚本(如VBScript和JScript)时,ASP引擎会调用相应的脚本引擎进行处理。若脚本指令中含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就通过ODBC与后台数据库相连,由数据库访问组件执行访库操作。ASP脚本是在服务器解释执行的,它依据访库的结果集自动生成符合HTML语言的主页,去响应用户的请求。所有相关的发布由Web服务器负责。
ASP的主要特点:
(1)无需要编译或链接即可解释执行。
(2)易于生成。使用常驻机构规文本编辑器(如WI-NDOWS下的记事本),即可进行觹.asp页面的设计。
(3)独立于浏览器用户端只要使用可解释常规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见ASP所设计的主页。
(4)与任何ActiveX scripting语言兼容。
(5)源程序码不会外漏。
3.2 ASP的对象和组件
ASP固有对象分别是:
(1)Request对象用来处理用户做出的请求。此请求可以HTML的形式输入或仅以URL的形式作出。
(2)Serve对象用来代表服务器自身。因此它提供几个与Web服务器可能要完成的任务相关的常用功能。
(3)Application对象用来代表应用,可用它来管理诸如应用目录等对象。
(4)Session对象用来代表用户会话,并存储会话信息。
(5)ObjectContext对象用来管理事务处理,可通过ObjectContext引用ASP的每个对象。
3.3 Microsoft Data Access Component
MDAC作为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的组件。此组件中包含一组称为ActiveX Data Object(ADO)的对象,他们对于查看不同平台上的各种数据(数据库、表单、文本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4 动态Web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基于ASP网上考试系统
4.1 系统的基本功能
(1)注册:用户可以进行注册,然后登录。
(2)信息的修改: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修改个人信息。
(3)信息的管理:管理员可以增删改用户。
(4)试卷模型设置:设置试题的题型、数量、分值以及考试的时间。
(5)试题库管理:对单选、多选两种题型试题库的管理,使试题的增删、编辑更为简便。
(6)试卷生成:可以指定试卷的各题型的数量,从试题库里随机抽取试题生成试卷。
(7)在线考试:系统严格控制整个考试过程,实行时间监控与权限的控制,考生需要在限定的考试时间内交卷。
(8)计算机自动阅卷:本系统只考虑客观题,要求计算机能自动阅卷,显示考生分数。
(9)成绩查阅:考试结束,管理员可对所有纪录进行查询,并可以删除指定纪录。
4.2 系统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在线考试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4.3 技术实现
首先在服务器上应安装IIS5.0(或更高版本)。为了让IIS能正确地访问数据源,微软为ODBC配置添加了一个新的选项,用它运行“System DSN”。这些特殊的数据源提供了设置全局(公用)数据源的一种途径。由于登录进入的用户可能设置了对系统和资源的不同访问方式,所以需要用System DSN保证它们访问的都是正确数据库,在配置中必须添加数据库驱动程序。
当用户请求一个觹.asp主页时,Web服务器响应HTTP请求ActiveX Scripting兼容的脚本(如VBScript和JavaScript)时,ASP引擎调用相应的脚本引擎进行处理。若脚本中含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就通过ODBC或OLEDB与后台数据库相连,由数据库访问组件ADO(ActiveX Date Objects)执行访库操作。ASP脚本在服务器端解释执行,它依据访问数据库的结果集自动生成符合HTML语言的主页,响应用户的请求。ASP页面的结构包括下面四个部分:
(1)普通的HTML文件标记。
(2)VBScript、JavaScript或Perl脚本语言。
(3)ASP语法:位于<%…%>标签内的程序代码。
(4)Server-Side Include语句:用#Include语句嵌入其它Web页面。
ASP文件应用程序不仅仅只有一个觹.asp文件,它还包括Global.asa文件、觹.inc文件以及其它一些资源文件。ASP除了可使用VBScript、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外,它还提供了六个内建对象:Request、Response、ObjectContext、Server、Session、Application,它们组成了ASP的基本框架。ADO(ActiveX DataObject)是ASP内置组件,ADO存取数据源通常所必须进行的工作如图2所示。每个步骤并不都是绝对必要的,视情况自行增减。
下面是一个ASP开发程序的实例:
5 结束语
基于ASP网络考试系统开发,体现了Internet中基于组件的应用模式,采用了ASP Web数据库技术。采用ASP技术实现将数据库中信息在Internet/Intranet上发布的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国内已有许多Web站点采用了该项技术。
参考文献
[1]Cockburn A.Writing Effective Use Case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
[2]Bloch J.Effective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 Guide.[S.l.]:Pear-son Educaion,2003(1).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思想;结构流程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0946-01
Desig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Based on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LI Li-li
(Southeast University, Personnel Department, Nanjing 210096,China)
Abstract:While universities are taking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we have develope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theory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o raise working efficiency, standardize workflow, and offer decision-making for the leading group in our daily management work. In the aspect of technology,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advanced system of Web Service with the structure of five steps. Components and functions are introduced in each step as well. In the aspect of administration,this articl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gives the composition and realized functions of each subsystem. Meanwhile it normalizes the process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
Key words:Universities;Human Resource;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Designing Ideas;Structure and Process
高校创新是高校兴衰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的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外有“入世”、“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内有体制不完善和经验不足的困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学校去解决。这就需要教育家们在各个方面大胆探索、改革和创新。总结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时,不难发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够从繁冗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应对自如。
1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需解决的问题
1.1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事务需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容易出错,且信息不准确。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首要解决的问题使如何提升工作效率。
1.2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
从人员招聘到辞职,人力资源管理涵盖了从岗位、绩效、薪酬、职务晋升及培训等等方面。实际操作中往往遇到不规范操作,并且人为因素也在左右着工作程序。采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模式化和集成化,使工作更加透明。
1.3为领导层及管理层提供增值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领导层提供决策参考,为广大的教职工提供透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做成单纯的数据集成系统,而是能提供诸如以下信息的系统:某个院系的岗位设置是否合理,哪些岗位目前空缺可以进行招聘,谁是考核优秀者,哪类人员急需培训等等。
2 介于我校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我们制定了三步走的计划
(1)从人员基本信息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入手,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共享度,实现信息集成,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2)从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职务晋升管理、培训管理等等方面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
(3)从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成本评估、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等方面入手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
首先实现第一步和第二步,同时提出系统应达到通用性好的要求,能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和技术升级。
3 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基于先进的Web Service体系架构,分成资源层、集成层、业务层、表达层、客户层五层。
在资源数据层实现业务数据和系统数据的独立,引入中心数据源管理等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控制层遵循Web Service标准,实现业务组件的标准化部署,支持多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
在视图层遵循标准的Web服务机制,提供可视化的应用定义、分层授权管理功能,最大限度地简化用户的操作;
在表达层构建了强大的前端XML解析机制,支持前端的智能辅助输入控制,大幅度提高用户的数据维护效率和方便性。并通过XML标准实现各层次之间、所定义业务系统和周边业务系统之间的有机整合,使得整个系统的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持续升级能力1。(见系统结构图)
4 信息子系统及流程管理
4.1信息结构(见信息结构表)
信息结构表
以上简图涵盖了一名教职工从进校申请开始到日常管理(如职务晋升、岗位考核)再到最后离校的全过程。高度集成招聘、聘任、培训培养、工资、退休、出国、档案七个子系统,形成了一个立体型的信息管理系统2。
4.2 流程管理
(1)数据流程管理:人力资源有其严格规范的管理工作流程,一名教工从调入到离校过程中的各种人事变动信息都应记录在案,尤其是与薪酬福利、职称、岗位相关的项目更应准确完备,所以在数据流程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首先,当一名教工的基本信息有变更时不仅要对其基本数据进行修改而且要修改其相应的历史记录。第二,利用事物提醒等通知机制实现人事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实现人事业务中数据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流转,使得个人、院系、学校能在系统中高效、便捷、有条不紊地协同工作。例如某教师获得新学位了,在人事基本信息中更改的同时,通知机制告知薪酬管理系统作相应修改。第三,当教工离校时,系统管理员不是把此人信息简单地删除,而是向有关部门发出消息,待所有手续办结后,系统自动将离校人员信息从在职人员表中删除,并放入历史记录。
(2)业务流程管理:总体结构遵照WFMC 1.0 标准(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orkflow Standard).该流程管理工具可以支持域网用户、园区网用户、广域网用户的使用,支持和其他各类应用接口,保证管理和查询界面的一致性,同时客户端无须安装,解决流程区域限制、系统管理等问题。支持可视化的用户工作流定制,可以方便的修改和定制工作流程。具体功能如下:
流转配置功能:提供灵活的流转配置机制,流转配置包括流转界面配置和工作流程配置,其中角色定义、流程配置可以基于图形化配置完成。
流转权限控制:提供严格的流转权限控制机制,具体表现为在建立一个具体的工作流程时,由系统管理员首先根据管理的要求和职能的划分,定义各角色在工作流程的各个状态下所拥有的权限,以保证流程的规范和责任的明晰。
支持动态流程:在流转过程中,在保证工作规范的前提下,使得工作流程随着流程的进行可以实现动态管理,即参与流转的每一个用户可以在规范的工作流程约束下,灵活选择下一个可发送对象。
流转提醒功能:和通过消息中心的接口,以邮件或声音等多种形式提供待批流转提醒功能,保证用户可以不进入流转系统也能及时掌握需处理的工作,同时为不影响正常工作,用户可以选择关闭或开启这一功能。
流转检视功能:提供流转检视功能,使得工作流中的每一个人都能随时掌握工作的来龙去脉,了解业务流程的全过程1。
5 结束语
在把信息化的理念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数量及质量,高校组织结构上的问题都有很多的不足。但是面对激烈的挑战,我们只有积极应对。人力资源信息化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为人力资源建设乃至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完善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校URP人事管理系统白皮书,2006年8月.
[2]陈也平.基于校园网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J].微机发展,2002(2): 32-34.
Internet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the aspects of our life and work. We can study and work by it. We can find a job by it. We can communicate by it. We can entertain by it. We can buy and sell by it. We can do almost everything on Internet, and almost anywhere, anytime.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层面和工作看。我们可以通过它学习和工作。我们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它交流。我们可以接受它。我们可以用它购买和出售。我们可以做的几乎一切都在互联网上,几乎任何地方,任何时间。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Internet provides services for us, it is inevitably invading our privacy to some degree. The services on most websites require our registry. If we want to enjoy these services, we have to provide much private much private information, including our names, genre, address, telephone number and sometimes bank accounts. Due to the poor Internet administration and weak network security, our information might be open, stolen or sold. Even sometimes the information will be misused by the criminals.
然而,在同一时间,互联网为我们提供服务,这是不可避免的入侵我们的隐私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网站需要我们的服务注册表。如果我们要享受这些服务,我们提供很多私人多的私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和类型,有时银行帐户。由于互联网管理和网络安全的薄弱,我们的信息可能被打开,被盗或出售。甚至有时信息会被犯罪分子滥用。
Considering the above mentioned, we must enhance the alertness when using the Internet. First, when we need Internet service, we should always log on those big legal websites. Second, if the service requires important private information, you should think twice before you type in it. www.yyzw.com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网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 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 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 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 一旦发生战争, 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 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 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 应用领域也仅仅限于军事领域, 它有五大特点:
1.1 支持资源共享;
1.2 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1.3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1.4 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
1.5 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1972年, 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 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 由此, 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此后的二十多年间, ARPAnet广泛被网络技术学术界人士以及网络工程师所接纳, 同时他们也积极的投身到与ARPAnet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当中去。1980年, ARPA投资把TCP/IP加进UNIX (BSD4.1版本) 的内核中, 在BSD4.2版一其他用户通信, 还可以获得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这一成功使得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 而不象以前那样仅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政府职员和政府承包商使用。然而, 随着网上通信量的迅猛增长, NSF不得不采用更新的网络技术来适应发展的需要。1990年9月, 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赢利性组织“先进网络和科学公司ANS (Advanced Network&Science, Inc) ”。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 它能以45Mb/s的速率传送数据, 相当于每秒传送1400页文本信息。到1993年底, 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已同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通。此后, 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的新进程, 1995年Internet开始大规模应用在商业领域, 并且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大量涌现, Internet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并逐步形成了当今以Internet为主导地位的世界计算机网络格局。
2 Internet的现状
1969年12月, 当ARPAnet最初建成时只有四个结点, 到1972年3月也仅仅只有23个结点, 直到1977年3月总共只有111个结点。但是近十年来, 随着社会科技, 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人们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越来越重视, 这些都强烈刺激了ARPAnet和NSFnet的发展, 使联入这两个网络的主机和用户数目急剧增加, 1988年, 由NSFnet连接的计算机数就猛增到56000台, 此后每年以2到3倍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 1994年, Internet上的主机数目达到了320万台, 连接了世界上的35000个计算机网络。到1998年Internet上的用户突破1亿大关, 直至2010年10月, 全世界直接连接到Internet的网络多达200万个, Internet上的主机数目超过3亿台, 用户超过18亿。今天的Internet已不再是计算机人员和军事部门进行科研的领域, 而是变成了一个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覆盖全球的信息海洋。在Internet上, 按从事的业务分类包括了广告公司, 航空公司, 农业生产公司, 艺术, 导航设备, 书店, 化工, 通信, 计算机, 咨询, 娱乐, 财贸, 各类商店, 旅馆等等100多类, 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构成了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
摘要:主要介绍了Internet的起源,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Internet的发展历程, 以及发展历程中一些关键性的事件, 最后还介绍了Internet的现状。
【internet基础与应用】推荐阅读:
应用题基础练习07-16
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05-31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09-06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研究09-17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10-06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体会10-02
《应用写作》期末考试基础知识复习题11-09
地基与基础试题10-18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07-22
地基与基础毕业论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