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预习学案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警钟长鸣预习学案(推荐8篇)

警钟长鸣预习学案 篇1

关键词:现状分析,策略,设想,自主学习

良好的预习习惯, 会使学生终身受益。预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反之, 如果养成不良的预习习惯, 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还会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习惯最终成为学生人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学习习惯是不断地形成、发展和定型的。应该不断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

一、语文课预习现状分析

作为教师应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研究。为此,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分析法, 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来分析, 课前预习存在的以下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 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预习缺乏明确指导和书面要求。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布置让学生预习, 但具体怎么预习, 学生该做些什么, 教师并没有细化, 没有具体的书面要求, 仅仅限于口头要求, 课前预习往往浮于表面。

2.所布置的预习作业过于模式化。许多语文教师在学期初, 就给全班学生制定了本学期的预习要求, 从读课文出发, 到字、词的抄写及词义的理解, 到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到最后的查找资料和质疑, 前后不少于七八个项目, 每篇课文的预习要求都是一个模式, 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思维水平和个性差异, 不考虑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 预习作业的布置采取一刀切, 统一的作业, 统一的要求, 没有针对性、选择性。

(二) 学生方面

1.不重视课前预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 他们对课前预习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 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前预习作业不用管, 反正教师到时候会讲的。有的学生或是家长认为语文预习作业就是读读课文, 画画生字, 标标自然段, 蜻蜓点水、敷衍了事。

2.未养成预习习惯, 不讲究预习方法。由于教师对预习缺乏指导和明确要求, 学生如何去预习, 如何做到有效预习缺少一定的方式方法。预习时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重视, 偏重于读字词等的理解。在预习中能主动去完成课后思考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 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

3.不注重预习质量, 缺少问题意识。对预习中的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在学生预习过程中, 有些学生不能够主动提出疑问, 对于一些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

(三) 家长方面

大部分家长往往以没时间或常年出外打工为理由, 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往往疏于监督, 推卸责任;还有的家长没有充分意识到预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 根本不会关心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对于孩子的预习作业, 那就更是不会过问了。

二、应对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 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一) 循序渐进, 指导预习过程

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对于预习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进行安排, 文章内容应该是从易到难、由浅至深、从扶到放, 应该逐步推进, 循序渐进。要有具体的指导, 传授预习方法, 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 帮他们尽快掌握一定的预习的方式方法。对于在预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给以纠正, 认真总结。只有学生在掌握预习方法后, 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

(二) 检查反馈, 维持学生预习的热度

每次上课的前一部分, 教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个环节, 以此来检查学生的课下预习情况。通过这个环节的检查, 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 可以提高学生课下预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第二, 通过教师的检查可以有效地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这样教师可以对学生复习不透彻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教学, 从而使学生熟练了解课文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培养预习习惯, 激发预习兴趣

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各组的小组长在讨论中谈自己的感受, 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小学生喜欢跟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 会自发地想, 为什么别人能获得教师的表扬与同学的羡慕, 而自己却没有呢?这样他就会重视预习环节, 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 发现预习的重要性和优势, 不知不觉间, 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让班级里有一种预习的氛围, 使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

(四) 预习要尊重差异, 提出预习要求

要尊重个性差异, 分层进行布置和检查。对于学生分成两个部分, 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要求他们在预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文中的字、词, 还要能够把握文章的情感, 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 要求他们在预习时要掌握课文中的字词, 以及文章大意就可以。只有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预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五) 坚持家校共育

学生的语文预习应该有家长的参与, 因为学生的预习一般是在家里进行, 所以父母亲应该主动参与学生的语文预习, 积极地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家长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 对于孩子在预习中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应该予以表扬和肯定, 增强学生的预习信心和主动性, 利用家长会让学生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做法, 引起共鸣。

(六) 重视适度评价

运用多元评价理论, 反馈学生的语文预习情况,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从评价中获得“我能行, 我可以成功”的情绪体验, 又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不断努力, 完善自我。

小学语文预习学案编制的思考 篇2

一、 小学语文预习学案的作用

1.培养习惯。

语文预习学案实际上是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预习,长期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了解学情。教师在上课之前通过查阅学生完成的预习学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课文内容哪些已经懂了,哪些内容还不懂,依据学案的反馈信息,调整教案,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铺垫降难。学生在40分钟内学习一篇课文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降低这样的难度呢?语文预习学案正好起到了铺垫降难的作用。提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文,自主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让他们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在脑海中构建起立体的信息网络,学习新知的难度自然降低了。

4.活跃课堂。来自于学生的思考与问题,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有了一定的学习体会,在交流时就能滔滔不绝,得心应手,师生之间很容易形成思维的碰撞,产生有效的交往和互动。课堂气氛好,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5.提高能力。学生完成预习学案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究的过程,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6.减轻负担。预习学案本身就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部分练习,它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所要完成的一部分作业,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

二、 小学语文预习学案的特点

1.以学生为本。语文预习学案以学生为本。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案下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生命的关怀,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是学生生命的奠基工程和生长过程。

2.以学情为基础。教师在编制语文预习学案时必须以清楚地了解学情为基础,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来编制预习学案。

3.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语文预习学案使用主体是学生,学案的使用需要学生全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

4.以学法指导为重点。语文预习学案立足于自学,强调的是会学,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把学习方法指导“暗示”在设计的问题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自然地掌握学习方法。逐步让学生由不会阅读到会阅读,由不会学习到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 小学语文预习学案编制方法

(一) 教与学一体化预习学案。

这种预习学案就是融合了教与学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就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与学的思路一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学案例1】《剪枝的学问》(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能理出“我”的情感变化线索,并围绕情感线索提出问题;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知道“剪枝的学问”课题的含义。

【自学设计】

1.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和示例找出“我”心理变化的过程吗?

在我看到王大伯剪枝之前,对于王大伯和他的桃园,我(满怀好奇);当看到王大伯在剪枝之后,我();当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我();当暑假里,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我()。

2.当学生读到“满怀好奇”时,不禁想问:“我”好奇什么呢?让学生针对第一题中所填的词语试着用“什么”或者“为什么”来提几个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我’为什么好奇?”这个问题,学生先在文中勾画出了相关的句子: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然后尝试回答这个问题:让“我”好奇的是,王大伯种出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其中有什么秘诀?

在你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到两个,先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再写出你的回答。

(1) 我能回答第()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能回答第()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呢?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例2】

《但愿人长久》(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知道苏轼在思念弟弟过程中心情的变化,针对心情的变化提问;并根据课文的内容理解变化的原因;搜集苏轼的其他诗句或表达思念的诗句。

【自学设计】

1.苏轼在思念弟弟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

2.围绕所填的内容提出三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其中的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搜集苏轼其他诗句或表达思念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以上两篇预习学案是典型的“教与学一体化预习学案”。学生针对“我”或“苏轼”的情感变化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就是教学中所要引导学生理解的问题。另外整个学案都渗透着学法的指导:抓关键词语提问,根据课文的有关词句思考解决所提的问题。学法寓于设计的问题之中,自然、巧妙,颇具匠心。

(二) 学与教相互映衬的预习学案。这种预习学案虽然没有做到教与学一体化,却是对教学环节和内容的有效映衬。起到了补充、铺垫教学的作用。

【学案例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学习目的】知道小骆驼感到自豪的原因;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想象续写小骆驼和小红马再次相会会说什么内容。

【自学设计】

1.“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的“我”是指________;小骆驼感到自豪的是:又大又厚的脚掌可以____________;两层睫毛可以_________;驼峰可以__________。

2.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来照什么镜子呀?快去美容院美容美容吧!”想象一下,这次小骆驼会对小红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例4】《狼和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知道当地居民杀狼的原因;狼被杀后,凯巴伯森林出现了什么样的灾难;弄清楚破坏森林真正的祸首是谁,明白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

【自学设计】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被枪杀后,凯巴伯森林出现了灾难。灾难一:_____________;灾难二:______________

3.保护森林和群鹿的“功臣”是指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破坏森林的“祸首”是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这两篇预习学案所设计的内容就是对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补充。学生由于课前对一些问题做了自主学习,做好了准备,课上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热情高、气氛浓,效果好。

四、 小学语文预习学案编制的内容

小学语文预习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和自学设计两部分组成: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指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学习目标的提出应指向学生,对学生提出要求,陈述的是学习的结果,能反映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

学习目标的制订要注意:① 适当性:确定教学任务后,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适当的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案的编制和完成。② 针对性:学习目标的制订要有针对性,其核心内容应集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出学生实际与需要达成的目标之间的差距,针对差距制定学习目标。③ 明确性:学习目标要明确清晰,不能笼统地使用“了解”、“掌握”等词,应有具体的量和质的规定,多用“知道”、“记住”等词来表述。

2.自学设计

自学设计是预习学案的主体。在自学设计中应该做到知识线、情感线、能力线贯穿于整个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做到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和谐统一,知识与能力、情感的协同发展,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同时还要注意简洁有效,不能繁琐,不要给学生增加负担。

具体内容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① 质疑提问。针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让学生质疑提问,便于教师了解学情,调整教案。② 整体感知。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内容应该有个初步的整体了解。教师在编制学案时可以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理出课文的写作思路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线索。③ 自读自悟。课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对重点句段的感悟过程,让学生读进去,想开来。悟义、悟道、悟情、悟法。教师在编制预习学案的时候,对中年级学生可以采用半填空、问答等形式帮助学生对重点句段自读自悟;对高年级学生采用批注阅读的方式让他们自主学习。④ 拓展延伸。学习课文既要务本,又要超本。学案中设计让学生查找课外有效资料的题目,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还可以设计一些读写结合的内容,让读写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学案例5】《菩萨兵》(苏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能根据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根据提示填空,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写出课后两个句子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自学设计】

◎我会提问。

“菩萨”原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菩萨兵”在课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这个题目我想提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我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藏胞躲进深山——()——()——藏胞返回家园,夸奖红军。

◎我能自主阅读课文。

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红军播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例6】《天鹅的故事》(苏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对课文的第4小节进行自读自悟,体会出老天鹅的牺牲精神;想象补充老天鹅撞击冰面悲壮的场面;续写小诗,歌颂老天鹅无私奉献的精神。

【自学设计】

1.读下面的一段话,把你对加点词的体会分别写一写,再用几句话表达一下你对整段话的感受。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2.展开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老天鹅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冰面终于被撞得裂开了一条小缝。但此时老天鹅也被撞得眼冒金星,______、______,然而它顾不上累累的伤痕,没有一丝犹豫,一次又一次地腾空而起。

3.完成小诗。

老天鹅腾空而起 群天鹅深受感动

一次次用身体扑打冰面 一只只加入破冰的队伍

沉重的撞击中 响亮的号声里

凝聚着_____________迸发出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首团结之歌

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歌

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歌

【学案例7】《美丽的南沙群岛》(苏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根据填空,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课文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提示,自学课文的第二小节,知道南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自学设计】

◎ 我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南沙群岛不仅是__________,也是个_________。

◎ 我会提问。(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能自主阅读课文(阅读课文的第二段,回答问题。)

1.这小节主要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说的。

2.南沙群岛拥有___________,蕴藏______________,贮存_____________,可见南沙群岛_____________。

总之,如果小学语文预习学案编制做到了简洁、有效,那么课堂上学生是依案而学、教师导学释疑、师生互动交流,以学生探究为主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大大提高,有效教学就会变成现实。

初二语文三峡预习学案 篇3

不见 xī( )月 乘奔yù ( )风 绝yǎn( ) 涿县( ) .

沿溯阻绝 ( ) 飞漱 ( ) 林寒涧肃 ( ) 重岩叠嶂 ( ) ....

郦道元 ( )乘奔御风( )属引凄异 ( )略无quē 处( ) ...

不见曦月( )夏水xiāng陵( )素湍绿潭( ) ..

二.文学常识

三峡,包括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 和湖北宜昌之间。

三.作者链接

郦道元(469或472——527年),范阳涿县人, 著名的 、散文家。著有 ,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整体感知: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瞿塘峡:长江从白帝城夔门到巫山县大溪镇,横穿七岳山,形成瞿塘峡。全长约8千米,江面狭窄,最宽处不超过150米。

巫峡:从四川省巫山县大宁河口,到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45千米,是完整幽深的峡谷,有巫山十二峰,著名的神女峰即位于此。

西陵峡:西陵峡西起巴东县的官渡口,东到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26公里。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西陵峡可谓大峡套小峡,峡中还有峡,如破水峡、兵书宝剑峡、白狗峡、镇山峡、米仓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等。

《湖心亭看雪》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崇祯(chóng zhēn) 是日更定(gēng) 挐一小舟(ráo) 毳衣炉火(cuì)

雾凇沆砀(sōng)(hàng)(dàng) 铺毡对坐(zhān)

焉得更有此人(gâng) 余强饮三大白(qiǎng) 喃喃 (nán nán)

4.作者链接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钓鱼的启示课文预习学案 篇4

二、字词:

1.填一填:观察插图,然后填空。

( )的湖面 ( )的月光 ( )的涟漪

( )的鲈鱼 ( )的父亲 ( )的孩子

2.抄一抄: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文章描写月光的句子。

3.背一背:背诵父亲告诫我的话。

4.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 );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

5.同音字

(1)qi ( )示 ( )讨 ( )业 ( )床

(2)ju ( )烈 ( )大 ( )体 ( )子

6.给下面生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 ) ( )

捞( ) 饵( ) 溅( ) 钩( ) 翼( ) 纵( )

( ) ( ) ( ) ( ) ( ) ( )

啪( ) 鳃( ) 皎( ) 唇( ) 沮( ) 诱( )

( ) ( ) ( ) ( ) ( )

诫( ) 践( ) 鲈( ) 抉( ) 翕( )

7.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启示( ) 突然( ) 熟练( )

《圆明园的毁灭》预习学案 篇5

一、读课文五遍,有不认识的字和词自行解决。

二、字词:

1、比一比,再组词。

损( ) 莱( ) 销( ) 杭( )

捐( ) 菜( ) 锁( ) 抗( )

2、比一比,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留恋 流连

①假日里,我们在北海公园划船,( )在绿树红墙之中。

②游人们依依不合地离开了桂林,心中还( )着漓江山水。

损失 损害

①这幢大楼设计和施工都不符合要求,要推倒重建,( )很大。

②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做( )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

3、照样子,用关联词写句子。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是……也是……

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不仅……还……

4、按课文内容填空。

漫步园内,有如( )流连其间,仿佛( )。

1860年1 O月6日,英法联军( )北京, ( )圆明园。他们( )。

5、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珑( ) 剔( ) 莱( ) 瑶( ) 宏( ) 烬( ) 损( )

皇( ) 杭( ) 宋( ) 侵( ) 统( ) 销( ) 瑰( )

6、按要求写出下列词语:

近义词:

珍贵( ) 销毁( ) 笼罩( ) 宏伟( )

反义词:

毁灭( ) 损失( ) 热闹( )

三、课文理解:

1、有人提出修复圆明园,重现它昔日的辉煌;有人主不修复,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你的看法怎样?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请读课文第5段。

警钟长鸣预习学案 篇6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预习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有的教师从不要求学生预习;有的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流于形式, 导致师生都逐渐感受不到预习的意义, 丧失了对预习的兴趣。笔者曾就两项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在五年级部分学生中进行调查, 结果如下:任务一:“画出单元中的生词, 注意思”完成率为71%, 未完成主要原因有:我都会了, 没意思;每个词都查, 太麻烦;我不会读。任务二:“跟读课文五遍, 家长签名”完成率为25%, 未完成主要原因有:老师可能不会查;跟不上磁带速度;我早会了, 没意思。

分析调查结果, 该预习任务的设计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不能唤醒学习需求, 满足个体差异。预习任务没有体现学习目标, 不生动有趣, 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和热情。同时, 简单划一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去找单词、注中文、读课文的预习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 所以有的学生觉得容易, 有的则觉得难和烦;不能细化任务设计, 体现学法指导。这两项预习任务太机械和宽泛, 没有能根据教材意图进一步细化预习任务。教材学习要求是学会介绍人物特征, 如果预习任务设计中能关注到如何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人物特征、朗读并理解语境中的人物特征含义、联系生活去思考人物特征的用法, 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教材设计意图, 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了。

那么具体如何有效落实预习环节呢?在不断反思琢磨中, 笔者发现在小学中高段英语教学中, 设计预习学案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可见有效的预习对于课堂学习而言, 有着类似“起跳板”的助力作用。

预习学案的有效设计。古语曰: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那么, 学案的设计自然应该聚焦在如何帮助学生寻疑、解疑、答疑上。教师首先需要唤醒学生寻疑的需求和兴趣, 其次在解疑回惑的过程中还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和点拨。同时, 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在解疑答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性, 找准起点, 体现要点, 突破难点。

一、设计的起点:唤醒学习需求

维果茨基说:“如果思想是导致下雨的云, 那么情感就是在思想后面使之运动的风。”[1]因此, 教师要通过直接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帮助他们做好学习准备, 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 目标自查———激志。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经验等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差异。所以, 学案的学习目标设计不能搞“一刀切”, 而应该低起点、小步走、多选择。因此, 教师在编写学习目标时要尽量细化要求, 帮助学生明确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什么能力水平, 并鼓励学生自查目标完成情况, 从而激发学习斗志。比如pep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一课学案的学习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目标:

(1) 通过听、跟读课文磁带, 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math, Chinese, English, class。

(2) 通过听、跟读课文磁带, 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子What time is it?/It’s two o’clock./It’s time for math class.并理解文中对话内容。

(3) 通过口头拼背和完成预习题目, 能拼背以上单词和书写以上句子。

(4) 通过观察图片、查字典、跟唱磁带, 能理解和演唱歌曲It’s twelve o’clock.

(5) 通过询问他人、查书籍、浏览网页等方式, 能解释世界各地的时差现象。

当学生完成了某个学习目标时, 他就可以在小方框中打勾了。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对认知内驱力的理解和运用。因为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 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 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实践结果显示由于引导学生把学习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 目标自查帮助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 中等和中下水平的学生则更明确继续努力的目标所在。学习目标自查的设计也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从而充分肯定每个个体的进步, 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助力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2. 趣味习题———激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多喜欢游戏, 即使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 因为游戏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愉悦感。学案的设计中也可以借鉴部分游戏形式, 如猜谜语、找不同等, 设计出“猜一猜”、“找一找”、“变一变”、“添一添”等兼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习题, 举例如下:

(1) 照样子, 改一个字母, 变成另一个单词。

例:me—he, we, be

Wall—___/_____/____/_____

(2) “irt”前面加两个字母能变成本单元内的什么单词?

(3) 单词猜谜:It has three hands.It says“Tick tock, tick tock.”What is it?________

(4) 阅读课本第17页, 猜猜guard是图片中的哪一位呢?

(5) 在本单元词汇中寻找押韵单词 (rhyming words) 。

例:ice—nice—_ice

(6) 你能发现图片中有哪些字母呢?写一写。

分析其使用效果, 笔者发现有趣的习题除了能激发学习兴趣, 还能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语言知识。如例1、2的设计不光能帮助学生搭建新旧词汇之间的桥梁, 还能帮助学生通过读辨单词的发音相同和不同部分, 感悟到英语词汇中音形的对应关系, 便于记忆单词、掌握拼读。举例中的谜语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预知学习主题。

3. 文化介绍———激情。

中西方国家在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存有差异。通过补充文化知识的介绍, 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培养国际意识, 激发语言学习热情。如结合pep第四册的第一单元Our School中first floor和second floor的词组教学, 笔者在学案中补充了英美两国的电梯乘坐文化介绍。“In America, the first floor mean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means the second.But in the UK, the ground floor means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floor means the second.13 is an unlucky number, so we can not find 13thfloor in western countries.事后, 有学生兴趣勃勃地跑来和笔者说, 自己外出旅游, 特意注意了一下电梯按钮, 发现找不到第十三层楼, 电梯按钮的first floor也真的代表二楼。他还得意地说妈妈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多亏他指导呢。从中, 笔者感悟到介绍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的确能加深学生对语言的认识,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设计的要点:体现学法指导

英语学习不等同于简单的机械读背, 也需要利用方法开展心智活动, 如利用图片和语境判断词义, 利用思维导图给词汇归类, 利用构词法和自然拼读法掌握单词的拼写等。

1. 指导观察———有心。

英语学习中, 问题的提出总是基于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对语言材料的精准观察。因此, 学案中的习题设计要能启发学生学会主动观察一切和语言现象有关的材料, 特别是观察到细节之处, 做学习的有心人。比如人教版pep第四册的句型预习可以这样设计:

读左右两列句子, 找相同和不同____________

对四年级学生而言, 这两类句型结构的理解、区分和运用往往是他们学习的重难点。但小学英语教学不提倡通过直接讲语法知识来分析句型结构, 所以学案中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事实证明, 有了这样的预热, 学生课堂发言中会更关注句型结构的准确性。

2. 指导分类———有序。

随着年级的上升, 学生学过的英语知识点越来越多, 如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 让知识的雪球越滚越大, 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有序归类, 并在头脑中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给单词归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预习字母Ii的发音[ai]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拼写旧单词bike, time, light, kite, hi, rice, nine和新单词fight, 给含有字母i的单词归类。心理学中指出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这三者是彼此密切联系的。没有信息的有序加工和储存, 回忆和信息的提取就无从实现。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在预习中给知识点归类, 就是在帮助他们做好信息的加工和储存。

3. 指导归因———有理。

《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一些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 并最终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以上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2]对语法项目的运用基于理解, 而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归因法就是实现理解的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 学案设计如下:

读一读, 判断字母o的发音, 选择打勾, 并总结规律

总结:以上现象符合开音节规律, 既o_e出现时, 一般o的发音都为[u], 那stoped中的o也发[u]。但是stop中o发, 为了保持发音一致, 所以stop的过去式写成stopped。这样的设计巧妙揭示了语音和语法之间的逻辑关系, 即单词中的每个字母都是为了发音而存在的, 尤其是双写一个辅音字母这种看起来多次一举的事。其实它控制着前面元音字母的发音或明确这个辅音字母本身的发音。通过归因, 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动词词末辅音字母双写再加ed这一语法现象, 而是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语法要点了。

三、设计的难点:满足感知差异

语言输入环节中, 每个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感知风格倾向不一, 如视觉型感知学习风格、听觉型感知学习风格、触觉型感知学习风格等。[3]教师很难设计一份学案就能满足所有学习者的各种感知差异。但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强化、听觉刺激和制作体验这些手段尽量让设计更多样化。

1. 视觉强化———动眼。

倾向于视觉型感知风格的学生看到视觉强化物时学得最好, 如图表、图片、曲线图等。所以学案中的图片不求多, 但求精。教师要特别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喜好精心挑选图片、设计表格。对小学生而言, 幽默夸张的图片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可以多加利用。例如当六年级学生预习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 学案上呈现了一组组对比夸张的图片, 学生看得哈哈大笑, 对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关键语法信息马上就心领神会了。

2. 听觉刺激———动耳。

人们常说学习英语要多听、多读。其实, 这不无道理。倾向于听觉型感知风格和动觉型感知风格的学生通过听信息来学习效果较明显。因此在学案设计中也要涉及此类型的习题, 特别是在语音自学板块中, 听觉材料的刺激是必不可少的。如五上第四单元的听力辨析预习题是这样设计的:

仔细听P53 Pronuciation部分, 选择发音不同的一项

例:A.play B.plane C.pretty (C)

(1) A.short B.storm C.hot ()

(2) A.horse B.box C.small ()

(3) A.plate B.place C.pray ()

除了听语音方面的音频,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多听课文磁带。因为不同于汉语, 英语是一种表音的语言系统, 所以教师要多利用地道的音频材料帮助学生提升听觉敏感度, 学会在大脑中建立字母音形对应关系, 感受标准的语音语调。

3. 制作体验———动手。

倾向于触觉型感知风格和动觉型感知风格的学生, 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更有效。虽然, 一般学案中较少有此类型的习题, 但如果教学需要, 效果明显, 教师也可以一试。比如在教学四年级My Home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设计了一个手工预习题:

你能用手工图做一个立体的客厅吗?请做一做, 涂颜色, 并看看这个客厅里都有些什么, 完成下面的填空:

This is my living room.You can see a__, a______, a__, and a______.

实践证明, 学生很欢迎这样新奇、有趣的手工预习题, 在制作过程中, 学生既享受到了动手的乐趣, 又学习了相关的单词。有的学生还补画了其他的物品单词如toys, coffee table等, 让自己的客厅制作显得更于众不同。可见一个有创意的习题设计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四、结束语

有效设计的预习学案能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思考分析, 学会听、读、划、查、摘、思、问。为此, 教师更要精心设计学案, 以其为载体, 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和要求,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科学的预习方法。但本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 例如如何进一步让预习学案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等,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摘要:有效的预习对于课堂学习而言, 有着类似“起跳板”的助力作用。预习学案从各项细致化的学习任务入手, 帮助学生独立面对新的学习内容, 进行理解和梳理, 为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做铺垫。本文结合pep英语教材教学实践, 探索出从“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师的学法指导”、“满足学生的感知差异”这三方面入手有效设计小学中高段英语预习学案的路径,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科学的预习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预习学案,设计,路径

参考文献

[1]雷玲.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林立, David Nunan.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8.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学案的有效设计 篇7

一、导学型预习

预习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因此,预习方法的指导是基础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并常而用之,形成习惯,学生的预习就会有序可循,有路可走。在预习单的设计中,将预习方法与步骤贯穿其中,让学生循而蹈之,使预习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圆明园的毁灭》:

同学们,按下面步骤进行预习,你明天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哦!

(一)读——认真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标上拼音。

(二)写——写一写这篇课文中我认为比较难写,容易出错的生字词。

(三)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问——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懂问题。

(五)查——查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一读二写三想四问五查”预习法,学生易操作又实用。这种“预习单”一般适用在学生刚开始对预习还不知如何着手时用。学生在这种“导学型”预习单的引导下,一步步地进行课文预习,既能达到预习的效果,又能在举一反三中逐步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二、分层型预习

我在设计预习学案时,常常将作业设计成有难易之分的基础题型和选做题型,课文的朗读、生字词的认读及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些是基础知识,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过关的。一些思维含量较高或探讨型题目设计为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但无论是“必做题”还是“选做题”,它都根据学生的学情,由易到难进行设计。

三、拓展型预习

在预习时根据课文内容将一定的“拓展型”作业融入其中,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在六上语文第四单元的课文预习单设计时,针对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拓展型预习要求:《鹿和狼的故事》,读过课文后,试着将鹿和狼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加上想象,要求家长评价。《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收集你身边一个破坏环境的事例,用上课文中的部分词进行描述。“拓展型”预习作业,为学生的课文学习作了铺垫,促使学生熟读课文。但是不可设置太难,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预习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种拓展型的预习作业最好与其他的预习作业相融合,作为选做题,既给学困生留有余地,又满足了优等生的欲望。

四、命题型预习

当“小老师”是小学生最感兴趣与自豪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来帮老师设计预习作业,化“被动”为主动,反“生”为“师”,这种“角色”的转换能收到意想不到的预习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命题型预习”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因为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判断能力,也基本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方式,可进行“命题型预习”的设计。但要注意的是,布置“命题型预习”作业时,对数量要进行限制,避免一些学生设计的预习单内容多、量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五、多元激励评价型命题

在设计预习单时,采取★级奖励制度,并把家长、学生的评价纳入其中。如:回家熟读课文,家长根据学生读书情况进行评价奖励★;小组交流讨论,组员间进行评价奖励★……这种★级奖励制度更多设计在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上。如:《别饿坏了那匹马》,请你评价一下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学生总是有惰性的,以往由于没有设置★级奖励制度,就经常会出现学生由于懒惰选择不做的情况。★级奖励制度的出现,课堂小组讨论交流时,生生间根据同伴完成题目的质量及参与度进行★级评价。

预习是课文教学的“序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就从预习单的精妙设计着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先学后教”的号角吹响!

警钟长鸣预习学案 篇8

【学习目标 】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正确朗读翻译全文,重点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背诵全文。

2、了解课文记叙的内容和结构,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知识链接】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人。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生卒年月不详,清朝顺治年间进士。因事谪戍,后遇赦,客死于武林。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等书。《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关于口技口技,它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早在春秋时期,就曾经演绎过“鸡鸣狗盗”的故事,所谓的鸡鸣其实就是口技的一种表现。《口技》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走进作者:本文选自《 虞初新志 》,这本书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明末清初 朝的 林嗣环。

(二)读准字音 哗(huá)林嗣环(sì)中间(jiàn)几(jī)欲先走叱(chì)呓语(yì)犬吠(fâi)齁(hōu)撤(châ)曳屋许许声(yâ)(hǔ hǔ)惊觉(juã)欠伸

(三)逐字逐句疏通文意

1、京中有善口技者。词义: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者:„„的人。句意:京城里有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2、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词义:会:适逢,正赶上。大:盛大宴:名次用作动词,举行宴会。宾客:招待宾客。于:介词,在。厅事:大厅,客厅。之:助词,的。施:设置,安放。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而已:句末语气助词,罢了 句意:一天,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在厅堂的东北角安放了八尺宽的屏风,让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3、众宾团坐。词义:众:许多。宾:宾客。团:坐在一起围成圆形。坐:动词,坐。团座:围绕而坐 句意:各位的宾客相聚而坐。

4、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词义:少:稍稍,稍微。顷:短时间。少顷:一会儿。但闻:只听见。但:只。闻:听见。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座位。寂:静,没有声音。然:...的样子。哗:人多声杂,乱吵。

句意:一会儿,只听见屏风中醒木拍了一下,在座的宾客都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

5、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词义:遥:远。闻:听见。犬吠:狗叫(声)便:于是。惊觉欠伸:惊醒后打哈欠,伸懒腰。欠伸:打哈欠,伸懒腰。其:代词,代她的丈夫。呓语:说梦话。句意:(客人们)远远地听见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丈夫说着梦话。

6、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词义:既而:不久,一会儿。醒:睡醒。大:大声。啼:哭,出声地哭。抚:用手拍儿。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乳:名次,乳头。呜:轻声哼唱着哄孩子入睡。之:代词,孩子。句意: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妻子轻拍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睡觉。

7、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词义:絮絮 :连续不断的说话。止:停。

句意: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

8、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词义:当:正当。是:代词,这。时:时候。手:名词作状语,用手。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初醒:刚刚睡醒。叱:大声呵斥。一时:同时。齐:同时,发:发出。众妙毕备:各种声音的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句意: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

9、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词义:满坐:全场。无不:没有不,都。颈:脖子。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默:默默地。叹:赞叹。以:动词,认为。为:动词,是。妙:美妙。绝:极,副词。句意: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10、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词义:未几:不久。夫:丈夫。齁(hōu):打鼾。起:响起。亦:副词,也。微:隐隐约约地。闻:动词,听见。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器:器物。倾侧:翻倒倾斜。句意: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

1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词义: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shǎo稍微。舒:伸展、松弛。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渐渐地”。句意: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12、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词义:忽:忽然,呼:呼喊。亦:副词,也。齐:一起,同时。

句意:忽然听到一人高声呼喊“起火了!”丈夫起来高叫,妇女也起来高叫,两个孩子一齐哭。

13、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词义:俄而:一会儿。犬:狗。吠:狗叫。句意: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高声喊叫,成百上千个小孩哭喊,成百上千只狗狂叫。

1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词义: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中:其中。间:夹杂。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崩倒:倒塌。之:助词,的。火:火烧。爆:爆裂。齐:同时,一起。作:动词,发出。夹:动词,夹杂。曳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句意:当中还夹着劈里拍啦的声音和房屋倒塌的声音,着火爆炸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起;又夹着成百上千个呼救的声音,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1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词义: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形容声音之杂。凡:凡是。应:应该。有:具有。句意:凡是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

1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词义:虽:即使。名:名词作动词,说出。指:名次,手指。指:动词,指出,指明。其:其中,他们当中。一端:一种。一处:一个地方。句意:即使一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种;一人有一百张嘴,每张嘴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1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词义:于:介词,在。是:代词,指这种情况。变色:变了脸色。离:离开。席:座位。奋:扬起、举起。袖:袖子,衣袖。出:露出。臂:手臂。两:两条,数量词。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几:几乎,副词。欲:想要。走:逃跑。句意:在这时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几乎想要抢先离开。

1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一下:数量词作动词,响了一下,拍了一下。群响:各种响声。毕:全、都。绝:消失。句意:忽然醒木一声,所有的声音都没有了。

19、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词义:撤:撤掉。屏:围帐。视:看。之:代词,指口技表演者及演出道具。句意:撤掉屏风再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口技》导学案一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由3、4号同学展示课文朗读。

2、师生一起纠正朗读问题。

(二)译读课文,读懂文意 1组内译读课文,读懂文意,找出难懂词句。教师巡视指导。2、4号准备,汇报本组问题,集体交流解决。

(三)词语积累

1、自学完成 ⑴古今异义词(第一、四组完成)

虽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闻 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股 古义:大腿今义:屁股但 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走 古义:跑今义:步行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是古义:这、此今义:判断动词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⑵一词多义(第二、六组完成)坐:众宾团坐(坐下)满坐寂然(同“座”,座位)乳:妇抚儿乳(喂奶)儿含乳啼(乳头)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妙:众妙毕备(妙处)以为妙绝(好)

指:手有百指(手指)不能指其一端(指出)绝:以为妙绝(极)群响毕绝(停止)呼:忽一人大呼(喊、叫)呼呼风声(拟声词)⑶词类活用(第三、五组完成)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名词活用作动词妇抚儿乳喂 奶名词活用作动词无不伸颈、侧目用眼睛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能名其一处也说 出名词活用作动词京中有善口技者擅 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⑷通假字:(第二、四组完成)满坐寂然“坐”通“座” ⑸时间量词 分类:(第五组完成)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①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②表示同时发生:一时③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

2、集体交流汇报

(四)总结全课,谈本课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请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结构顺序,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口技》导学案二

(一)复习导入,抽查部分词句翻译

(二)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1、检查课文背诵(重点检查1、2号)

2、理清文章内容结构(3、4号汇报)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结构顺序,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三)合作探究

3、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自由选答)

本文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口技表演者的一次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提示:4——8小题先小组合作探究,再由小组推荐1——2人集体交流。

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它们是什么?哪一个是表演的最高潮,为什么? 答:两个。一是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一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

5、全文从哪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对表演的描绘;道具的简单;听众的反映。

6、找出各场景正面描写的句子,(内容较多写起止句即可)并分析其作用。(3号报)作用:正面描写突出了口技者的“善”。

7、你能找出几句写听众反应的句子吗?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分析其作用。(4号汇报)作用:侧面描写衬托了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8、文章第一段(开头)、第五段(结尾)都写到了道具简单,内容上有何用处?结构上有何特点?(1号或2号汇报)

作用:内容上,侧面烘托口技者之“善”。表现口技艺人技艺之高超。点明题意。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起落分明。

(四)【当堂检测】(活学活用,知识迁移)

1、填空。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2、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⑴《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毕业典礼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

⑵“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莫名其妙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

3、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_______________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宾客们惊慌欲逃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全课,谈本课收获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2、完成《语文课程练习》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虞初新志》 清 张潮 清 林嗣环

2、CA3、⑴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⑷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②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练习题及答案

1、用原文填空: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的语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⑷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京中有善口技者。

(5)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

答: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②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以动写静,衬托深夜的静。继而展现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⑵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由疏而密、由少而多的过程,作者抓住哪些词语的变化分层展现这一情景的?

答:犬吠-----以动写静,烘托深夜寂静的气氛。欠伸、呓语-----声音微弱

大啼、呜之、絮絮不止-----说明四口由睡到醒,秩序渐进。拍儿、呜啼、初醒声-----一时齐发,用短促排比句式,急促的语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高潮。

⑶文章第四节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更全面的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⑷①写出两个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字用法一致的成语。莫名其妙、惊诧莫名、莫可名状。

⑸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A.少顷 B.既而 C.是时 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H.忽然

①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②表示同时发生:一时③表示相继发生:既而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未几、俄而 ⑹课文依次描写了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失火救火三个情景,目的在于表现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善”字。⑺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①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②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

⑻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

答: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

⑼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善”,作者是通过_正面__描写和_侧面 描写来体现的。⑽“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在文中有何作用?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

答:①渲染了演出前肃静、紧张的气氛,暗示口技表演者的艺术声望之高,为下文写口技者的表演作衬托和伏笔;②急切而向往的心情。⑾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

⑿选文中最能体现口技人摹拟效果的一句是:众妙毕备。⒀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 答:“妙”在于五种声音,一时齐发,犹如一部大合唱。

⒁“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答: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

(15)“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和“凡所应有。虽人有百手,手有千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是两处对声音的记叙描写,试比较一下,看看特点有何不同,并对写法加以评析。

答:前句记叙描写的声音较单一,后句记叙描写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也与后来观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

⒃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请简析其作用。

答: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起落分明;道具的简单,反衬其口技技艺的高超,突出技艺在“口”,点明题意。⒄这篇课文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请你用“善在„„,它写出了„„”说一句话。

答:善在众妙毕备、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它写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18)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答:两个。一是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一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

(19)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20)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对表演的描绘;道具的简单;听众的反映。(21)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答: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难以自持。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上一篇:酒店行业劳动合同书下一篇:入党推优候选人发言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