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律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彩的律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精选8篇)

《多彩的律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1

——小学高段音乐教学设计

作者:许 宁

一、开篇导课

1、什么是律动?(学生动作:最简单的律动齐步走)

2、还能找出别的律动吗?

3、歌曲中的节奏,律动。教师演唱歌曲并进行律动表演。

教师寄语:音乐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的去发现就能发现很多的律动,有时候在自己的身上,有时候在别人身上,不要认为只有乐器才能演奏音乐与节奏,我们的身体和身边的很多事物包括身体都可以作为一样多彩的乐器来使用,通过学习本课你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节奏,生活处处有音乐,生活处处有快乐。

二、中篇导练

1、引导与提示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拍手方法来演绎不同的节奏与音色。是一个学生边讲边练的过程。(提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

(2)、选用打响指的办法打出节奏。

*小知识:根据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梵文、巴利文博士生导师钱文忠所讲解的《玄奘法师西游记》对古代印度的记载:在古印度的很多地方,人们在日常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就有用响指的记载。*(3)、学生自主开发用自己身体或是身边的事物,发出声音与节奏律动。(达尔克洛滋的体态律动教学法)

(4)、在学生自主开发完毕后选择典型的有创意的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并在其中选择简便易行的律动方法进行推广,以方便合奏。

2、分练律动

(1)选择三种方式,分开进行集练习。

(2)将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负责一种节奏方式(音色)进行练习。

*音乐是协作的艺术,我们在分组练习的时候是一种效果,当我们合起来的时候,音乐将给我们呈现的是更加丰富多彩的律动。*(3)三组一起进行合奏。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分享这份快乐。

教师寄语:音乐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是快乐的,当我们沉浸在音乐中的时候,能让我们想起很多美好的事物。

3、律动指挥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拍电影要有导演,我就是导演大家可以叫我许导!但是还应该有主演吧。当我们进行合奏的时候,领奏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今天最精彩的环节。

领奏的鼓点。但是今天我们没有鼓,怎么办。注意,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1)教师用口技模仿电子音乐的鼓点。(&&&&!&!*)(2)介绍技巧:

A、用双手弯曲堵在嘴上但是不能堵的太死,做出一个共鸣箱。B、嘴里的节奏,重拍上是类似“彭”和“怕”的爆破音,但是声带不发响,只是嘴唇发力。弱拍上是用气声发出的“奇科”。连起来即可。C、学生自主练习半分钟。

D、练习结束选出口技律动节奏最好的学生进行领奏,其他所有的学生进行合奏。

视频欣赏、各抒己见

教师寄语:同学们不要一味的崇洋媚外,以为这样的口技只是在现代的流行歌曲中电子音乐中出现,其实我们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曲艺形式当中有很多这样的节奏的变现方式如:评书中的单田芳。

三、篇末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多彩的音乐节奏的律动方式,认识了很多的音色,课后还可以开动自己的脑经在去琢磨更加丰富多彩的律动。

2、今天的我们总是在问: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其实,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今天,看大家的样子就知道,你们很快乐的。做为审美教育的艺术学科,根本任务不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快乐的成长吗?只为“快乐”两个字,难道还不够吗?

结束

致礼 学 校: 阳光占小学 教师姓名: 许 宁 联系电话: ***

多 彩 的 律 动

——小学高段音乐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许宁

职务:音乐教师

职称:中教二级

单位名称:和顺县阳光占小学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山西省晋中市

和顺县阳光占乡 阳光小学

邮 编:032711

《多彩的律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2

一、“律动”教学的应用方法

1. 通过借助体态律动来带领学生感受音乐要领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中, 最重要的学习部分是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这种音乐理论的学习, 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来完成, 所以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学者, 必须有意的带领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唱、读、听、写来体验和感受其中的旋律。通过律动活动的教学应用, 能够让学生更加直接、主观的来对音乐中的节奏、节拍以及强弱和音色进行详细的认识和学习, 通过这种律动教学应用, 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对音乐的相关基础知识得到良好的把握, 并同时能够感受到多方面的综合音乐素养。

2. 在律动中对节奏、节拍以及音色进行感受学习

在音乐课堂中, 教学者通过带领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 并呈现出音乐的节奏特质, 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一种良好的节奏感。例如, 平时人们在听到一段具有节奏感的音乐时, 会不由自主的带动身体进行摇晃, 其实这个表现就是人们对音乐最初的自然反应, 体现着人们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所以对于这种律动教学是作为音乐律动的本源和根本, 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在音乐课堂上, 教学者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一些具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和节拍的律动课堂活动, 并让学生与之产生互动, 可以让学生与教学者提供的音乐根据节奏、节拍进行互动接触, 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逐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节奏感, 通过这种律动教学, 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这种音乐节奏的感受中来, 并通过这种功能活动让学生逐步激发学生的感觉经验, 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的方式来收获音乐节奏感的建立, 并逐步对音乐的相关概念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教学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身体律动来感受如何进行小节重拍, 教学者可以用小鼓进行匀速的敲击, 指示学生根据鼓声进行姿势的准备向前跑, 如果听到教学者敲击到重音时作一个击掌的动作, 而教学者也可以从这种互动学习中不断的从不规则的重音到规则重音, 知道每一个小节有一个重音的方式, 来训练学生的音乐节拍、节奏感。

3. 通过律动建立高音概念

通过律动来建立学生的高音概念的认识和学习, 需要具有音高的指挥动作, 并运用到教学中, 通过教学者的 “教” 和学生的学习变得融合而具体, 教学者在一开始可以根据小学低年级的较为简单容易的音高辨认引导性的学习逐步带入比较细致的音的听辨, 通过不断重复的高音概念的律动学习, 并逐步延伸到“DO”到 “La”这些音, 并带领学生利用身体本身自然的律动来对音高进行表现, 并逐步过渡到科尔文手势的教学, 让学生能够从一开始的不认识的原始阶段渐渐过渡到比较成熟的思维过程, 也为粗放的高低音辨别过渡到更为细腻的音高听辨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利用体态律动, 来激发学生对歌曲情感的表达

1. 通过在律动中建立演唱的良好状态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 教学者一定要带领学生通过身体肌肉的运动反应来, 来与个人内心的音乐感受相结合, 从而逐步形成学生个人自己的音乐感受。所以作为教学者, 在课堂上要把律动教学作为重点穿插安排在音乐歌曲教学的各个环节, 逐步从唱歌的技巧渐渐过渡到熟悉阶段, 并学会自己演唱, 让学生通过演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充分发挥律动教学的广泛应用作用来进行全面的音乐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演唱状态, 教学者需要注意不要进行专业化的倾向, 同时也要注意对其进行适当的作用运用, 把发声练习、呼吸训练等充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逐步带领学生从个人的审美因素穿透到音乐的技能训练中去, 并结合音乐演唱的情境和体态律动来进行发声练习, 这种律动培训,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演唱状态的重要性, 同时能够指导学生在进行演唱发声时的状态,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这种律动教学, 对学生的音乐潜力有效的挖掘出来。

2. 通过律动教学挖掘歌曲的内在美

通常情况下, 演唱一首歌都必须带有一定的情感进行演唱, 因为只有通过情感的激发来对一首歌曲进行演唱, 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于不同风格的歌曲有着更为深刻和明确的了解和体会, 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时, 利用情景化的提示性语言进行教学, 能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度, 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通过自己真实的情感来进行 “唱” 和 “情”的统一。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学者的带领, 带领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进行的歌曲节拍感的表现, 并在演唱过程中帮助学生准确的把握, 在带领指导的同时也需要对歌曲的复杂的情感变化进行指导和指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的 “律动”教学工作, 需要教学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 从而让学生有效地对音乐知识有着更为透彻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摘要:在音乐课堂中关于“律动”的教学工作, 主要是为了把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和身体的动作有效地进行综合结合, 通过利用身体所富有的具有一定韵律的动作来对音乐进行感触和探索, 尤其是体态律动的教学应用, 能充分带领学生准确而深刻的对音乐进行感受, 尤其是在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特点以及情感内涵等方面。主要探讨了小学阶段中音乐课堂“律动”的教学应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律动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裘飞鋆.“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M].教学园地, 2011, (03) .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律动浅谈 篇3

关键词:律动 趣味 感受 表现 创造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的确,音乐是美妙的、享受的,更是愉快的。要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验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就要让他们参与音乐游戏和活动,把实践与理论、操作与思考结合在一起,使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而律动,正是这样一条纽带,它让小学音乐课堂更精彩!

律动,是指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一种感觉。律动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性地表演音乐的良好途径,它可以提高儿童的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和开发智力,有促进学生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习音乐奠定基础。在小学低年级,律动教学特别有效,它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一、用律动让音乐学习更有趣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动作、舞蹈、语言紧结合在一起的。”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律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律动,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开始自由地遨游。

(一) 开课,让律动增加音乐课堂趣味性

一堂课的开始是否有趣,往往是抓住学生的关键。笔者根据自己的舞蹈特长为学生设计了一套结合问好和发声的开课律动:通过高、中、低手势位置体验不同音高位置的问好;通过相互拍手加强互动与合作,拉近彼此距离;通过点头、拍肩、摇手、闻花等来进行歌唱前的热身,这样,在肢体语言更丰富的情况下,孩子们性质勃勃地用律动来感受音乐的各种元素,自然、随意、开心地进入音乐课堂。

(二)课中,用律动巧妙解决难点节奏和旋律

在学习过程中,难点节奏和旋律也可以用手势律动,将一些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内容用律动进行处理,形象生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让律动成为一种良好的辅助形式贯穿于课堂。一堂音乐课中让学生适当的动一动,更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把枯燥的音符变成走走、跑跑、停停,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授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用形象的语言加活泼的律动:四分音符就像爷爷奶奶走路很慢(走 啊),八分音符像爸爸妈妈走路快一些(走 走),而八分音符像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跑(跑跑 跑跑),然后老师拍节拍,孩子用动作来表现节拍。这样,孩子在有趣互动的游戏中,轻轻松松掌握节奏难点。又如,在歌曲演唱音高和长短不准的情况下,辅助手势帮助,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掌握。

(三)有效抓住学生律动的兴趣点

教学当中,笔者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对动物的模仿很有兴趣,就让他们充分地模仿表现。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小动物回家》时,让学生随歌曲,做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样子,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学习《大鹿》时,在学生学会唱的同时,让班上两名同学分别扮演大鹿和小白兔,让他们两个人根据歌词的内容来作相应的动作。孩子们热情的表演激发了班上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欲,于是就可以让他们自由组合来表演,这样整个课堂都会沉浸在学生的快乐气氛中。

律动教学是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的,是为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让他们通过律动中的合作、互动、交流,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

二、用律动让音乐学习更容易

柯达依说:“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加强对音乐的注意与记忆,达到促进学习者自我表现的愿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动力。律动的核心是对音乐本质的一种反映,笔者认为律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让音乐学习更容易:

(一)用律动感受音乐节拍节奏

1.有用在强拍位置动作表现节拍重音的,如在强拍位置做拍手、跺脚等动作。

2.有用动作节拍表现2/4,3/4各单位拍的:如2/4拍用拍手、点手心或者踏左脚、踏右脚来表现。

3.还有表现节拍或节奏的:如利用身势设计律动参与欣赏舒曼的《士兵进行曲》表现节拍:通过拍腿、跺脚、打枪等有规律的声势动作,学生兴致勃勃地掌握了节拍又熟悉记忆了旋律,还让学生保持了专注。

(二)用律动理解音乐结构、乐句变化

身体运动的重复与变化,可以体现音乐结构与乐句变化,让乐句和乐段学习变得简单。如:在感受《口哨与小狗》ABACA乐段时,所有A段都做相同的跺脚动作,而B段和C段则采用不同的动作,这样用律动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简单而有趣。

(三)用律动表现歌曲内容、情绪

1.有用律动表现歌曲情景内容的,可对情景和动作的直接模仿:如表现《雪花飞舞》时,用身体旋转,双手摇晃颤抖对雪花飘落飞扬的模仿、表现《小动物唱歌》时,当小动物出现,直接模仿每种小动物的动作。

2.有用律动表现歌曲情绪情感的,如用欢快跳跃的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如《阿西里西》;用柔美的动作表现舒缓的情绪,如《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此外,还可以模拟乐器设计律动参与欣赏:如拉二胡、拉小提琴、拉手风琴、弹钢琴等根据这些乐器的演奏去设计律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律动形式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并且注意动静交替,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

但在设计律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音乐律动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切忌太花哨、太难,显得画蛇添足,律动的编排也要有目的性。

三、用律动充分调动学生创造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理解音乐,没有统一的标准与答案,这就给学生想象与创造提供了广阔自由的舞台。不管是从内容自己创编动作,还是创编节奏。

教学中,应从一些短小、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的音乐律动开始,循序渐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想象、去实验、去表现,让他觉得“我的课堂 由我做主”。每次在创作情景性的音乐作品时,笔者都让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等多形式大胆去理解、创编,再在好的律动中选择展示,给他们有一种肯定。如在学习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饰演不同角色,如树、花、小红帽、大灰狼、外婆和猎人,让生随情节开展创编表演表现,孩子们很是开心。学习欣赏《龟兔赛跑》时,分角色扮演人物,要求孩子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大胆创编和表现,同样是扮演小兔或者乌龟,就有不同的理解造型,看到他们栩栩如生的表演,感觉真是百花齐放,课堂完全活起来了。

音乐创作要从聆听音乐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身体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不仅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用整个肌肉和心灵去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接触到音乐的各个要素,达到身体各部分动作与音乐形成协调统一,表现音乐的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绪变化的规律。

《多彩的律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红河谷》<< 化妆舞会>>课题:<< 拉库卡拉查>>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平原我的心、化妆舞会、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感受了解外国音乐的`魅力并了解两首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旋律特点及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学唱欣赏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全曲。

2、介绍音乐的作者。

3、介绍音乐的风格。

4、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5、了解本曲。

6、随音乐打拍子。

7、学着哼唱本课主题音乐。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

课题:《红河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学习应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这两首歌曲。

2、能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视唱二声部歌曲。

教学难点:高低声部应使声部均衡、协调。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节奏的读歌词。

4、学习本课歌曲。

5、随音乐打拍子。

6、掌握音乐的强、弱。

7、齐唱。

8、自评、互评。

《多彩的律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5

第10课

多彩的乡音

(一)教学目标:

.学唱台湾民歌《捕鱼歌》,了解旋律进行中的“大跳”,能借助手号或搭桥的方法唱准“1ⅰ”。

2.能有感情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桔梗谣》,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出发,分析两首民歌的不同风格。

3.学习波音记号,并能将其在《太阳出来喜洋洋》中演唱出来。

4.通过学唱民歌,感受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学唱《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桔梗谣》

教学重难点:学唱《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桔梗谣》3首歌曲,初步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特点。

具:多媒体、钢琴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捕鱼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问好

2.情景导入

师: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上,我们学习过很多富有地域特点的歌曲,老师唱一首歌的前面几句,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来自中国的哪一个省份(师唱《螃蟹歌》)。

生答:四川省

师:请同学们来为下面的歌曲找家。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中国的哪一个省?

生:台湾。

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和我们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海,景色优美,农业、渔业、旅游业非常的兴盛,一直被中国人亲切地称为中国的“宝岛”,是我们中国浩瀚海疆上的一颗明珠。在台湾岛上,居住着勤劳勇敢的高山族同胞,他们耕田捕鱼,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二、学习新课

.分析歌曲结构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来自台湾的山地民谣《捕鱼歌》,听完之后说一说这首歌给你的印象。

生:台湾人民很喜欢捕鱼;

生:大家抓到了鱼很开心;

生:这首歌很轻快很好听;

师:(出示捕鱼歌歌谱,播放歌曲)请同学们为这首歌曲划分乐句。

生:分为四个乐句。

师:你是如何划分出四个乐句的?

学生走到大屏幕前面将乐句一一划出。

师:找一找歌曲中哪一个乐句有难度,在学习中要尤其注意?

生:第三乐句。

师:(弹奏钢琴)请同学们听音模唱该乐句旋律。

2.学唱歌曲

①听伴奏音乐,听辨乐器:二胡、笛子、鼓。以小组为单位,听到哪个乐器的声音,就举起相应的乐器,并做出演奏乐器的动作。

②学习歌曲的第二段

师:(出示歌谱)听歌曲,找出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节奏型的卡纸“船”,打乱位置摆放)

生:××|×.×××|××|×-‖

师:怎么念呢?

生:tata|ti.lititi|tata|taa‖

师:请同学们一起拍一拍,拍出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

师:(播放歌曲第二段)带着问题复听歌曲:歌曲中的第二段歌词是什么?

生:是劳动时发出的声音;

生:是捕鱼时的声音;

生:是鱼太大太沉了,把鱼背回家时候发出的声音;

生:是象声词。

师:对了,你们说的很对,在音乐中会出现一些没有具体的含义,但却和歌曲遥相呼应的词语。这些没有具体含义但却和歌曲密不可分的词语,有一个音乐术语,称之为“衬词”。很多跟劳动有关的歌曲,会有很多的衬词。我们这首歌曲中的衬词,就像前面同学们说的一样,就是对劳动过程中的声音进行的一种模仿,是对劳动的一种生动的刻画。

师:让我们一起做划船出海、撒网捕鱼的动作,按照歌曲的节奏特点,读出歌曲的第二段歌词,注意力度的变化。

学生富有节奏感的读出歌词,并加上即兴的劳动动作。

③学习歌曲的第三段(即旋律部分)

师:请同学们听钢琴的声音,钢琴弹奏每一个乐句,请同学们随后唱出歌曲的旋律。

学生跟随钢琴学唱歌曲的旋律。

④学习歌曲第一段

师:(将同学们分为两大组)请A组同学唱旋律,B组同学尝试唱出第一段歌词。轮换进行。

⑤唱熟全曲

师:请同学们在歌谱中找出歌曲的演唱情感

生:豪放地。

师:请同学们用豪放、豪爽地情绪演唱这首歌曲,表现渔民捕鱼的喜悦之情。

学生复唱全曲,跟随音乐做出划船等律动动作。

三、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在学习过程中向其他同学学习了什么?为什么?

3.你在学习中最欣赏哪位同学的表现?用你的小手送给他一朵赞扬和鼓励的花。

4.师:好了,今天我们也要出海捕鱼了。请同学们跟随音乐,边唱边划起自己的小船,在张老师这个出海引导员的指引下,让我们划着我们的小船,在歌声中依次律动出海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赏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

2.谈话: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你对这个地方了解多少呢?

3.简介四川。

(1)边欣赏图片,教师简介

(地图)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的腹地,总面积5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五位。

四川是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聚居着苗族、彝族、藏族等14个少数民族。它是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2)你还知道四川有什么特色吗?

师:四川最大的特色就是山多。四川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就是说山多、山高,路难走。正因为四川山多,所以值得畅游的地方很多,除了我们常说的九寨沟,还有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黄龙等等。

四川的人们生活在群山环抱之中,他们热情开朗,非常热爱劳动。旧时四川人上山劳作时还不忘唱上一首歌,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下面我们再听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二、学唱歌曲

.初听一遍。你觉得歌曲中上山砍柴的人们心情怎样?

2.析谱。师:这么好听的一首歌曲是由哪些音符构成的?教师唱谱,请你记录下音符。(12356)师:这首仅有五个音构成的歌曲如此高亢嘹亮、优美动听,你觉得我们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唱出了这么动听的歌曲,有何感想?

3.学唱歌谱

(1)师:山里的人们听到了太阳出来的好消息,拿起了工具,大家一起去劳动了。

(2)练习难句

“喜洋洋欧郎罗”

(3)唱谱

介绍波音:这个音上有一个音乐记号,叫上波音记号。

看到它演唱时,就应该先唱看到的这个音,再唱它的上方音,再回到这个音,形成一个小波浪,在这里唱成remire(练习),注意要唱的短促一些。如果是do,就唱成:(生:doredo)。

(4)加入歌词;注意休止。

“上山岗欧郎罗”

①唱谱

②加入歌词

③句尾长音3拍

(5)教师范唱歌谱,生轻声跟。

4.刚才唱的时候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括号里面的词,这些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这叫衬词,有了他们的加入歌曲变得更加热闹,在这里模仿的是人们呼唤牛羊的声音和敲锣打鼓的声音。如果没有衬词,歌曲就变的没有特色了。

(教师范读一句去掉衬词的歌词)

可得唱好它。(单独练习每个衬词提示“扯”读cai)

5.慢速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6.完整演唱歌词第一段。修改不足之处。

7.师:同学们第一段已经唱的很棒了,下面让我们把剩下来的几段歌词学一学,唱一唱。

第三段歌词:悬崖陡坎,人们走起路来会怎样?那么如何用音乐来表现?慢速演唱,力度沉一些!

8.师:同学们学得很快,下面让我们带着欢快的情绪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3、4段之间有间奏。

9.歌曲处理。

师:这首歌曲有5段歌词,如果都是齐唱,会显得单调……那么你怎么安排这5段歌词?

生讨论,(1)齐唱(2)女生唱(3)男生唱(4)领唱(5)齐唱

引子:领:太阳出来了!(强)回声:太阳出来了(弱)

完整演唱。

三、欣赏劳动歌曲。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歌唱生活、歌唱劳动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劳动是生活的必需,在劳动中歌唱生活、歌唱劳动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首劳动歌曲。

.第一首是《捉泥鳅》。听听歌曲塑造了童年怎样的趣事?听完谈谈你的感受。

交流。师:这首歌曲演唱风格与《太阳出来喜洋洋》完全不一样,哼唱的感觉唱出了童年美好的回忆。

2.第二首由著名歌手斯晴格日勒演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又展现了山区劳动人民在山中劳动生活对山歌的情景。

3.欣赏一首劳动号子《扛木头》同学们也试着加上动作唱一唱。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和欣赏了几首劳动歌曲,你的内心有何感受?(交流)

师:我希望同学们从此更加喜爱民歌、喜爱劳动歌曲,尊重劳动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更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桔梗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你认识几个民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民族服饰,猜民族(分别出示几个民族的图片)。

2.介绍朝鲜(展示朝鲜族舞台图片)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聚居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中国的朝鲜族是17世纪末开始陆续从邻国朝鲜迁来,而后形成中华民族的。朝鲜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曾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爱着白色衣服,善歌舞。

著名的民间舞蹈长鼓舞。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

二、感受音乐《桔梗谣》

.欣赏舞蹈、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导入:和许多民族的人们一样,朝鲜族人民也能歌善舞,在节假日里,她们都喜欢穿着这身漂亮而且独特的衣服翩翩起舞。下面咱们就来欣赏一段朝鲜族的舞蹈。

提问:你觉得这舞蹈美吗?美在哪里?(动作很美)

2.提问:这舞蹈除了它的动作很美之外,它还美在哪里?(旋律也很美)你知道它是几拍子的吗?

三、学唱歌曲《桔梗谣》

.导入

朝鲜的舞蹈美,朝鲜的歌曲也同样美。小朋友们你们想听吗?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欣赏一首非常动听的朝鲜族民歌,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耳朵最棒,能听出歌曲唱了什么内容。(播放歌曲范唱)

2.讨论歌曲

①你听到了什么?

②“道拉基”是“桔梗”的朝鲜语,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每年春天,人们都会上山挖桔梗。(出示桔梗图片)

③这首歌曲的曲名叫《桔梗谣》,它的旋律大家熟悉,想想看在哪听过?(前面舞蹈)

3.熟悉旋律

①歌曲共有几个这样结尾的乐句?哪句不一样?

②歌曲出现了装饰音——前倚音,在歌曲的哪个小节?请你找出来。

③学生用Lǖ哼唱旋律。

4.学唱歌词

①再听歌曲,用最轻的声音跟唱歌曲

②请几位会唱的小朋友来唱唱.③感情处理:我们应该什么样的声音去表现这种劳动的场面?(欢快的、充满感情的)学生演唱

5.为歌曲的演唱伴舞

四、课堂延伸

.同学们唱得真好听,《桔梗谣》是朝鲜族的著名民歌,这首歌曲的表现形式很多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民乐队演奏的乐曲《桔梗谣》吧!

2.朝鲜语版本的《桔梗谣》吧!

3.接下来再听听《桔梗谣》民歌新唱版本。

五、课堂小结

《多彩的律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班里一名幼儿从家带来栗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使孩子对栗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教学进度,“铜碰钟”是幼儿要学习和认识的乐器,因此预想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细则》中提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依据这一目标,我设计了“好听的叮叮”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听辨特定声音“叮叮”,感知曲式。

2、认识铜碰钟。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栗子、三角铁和圆舞板。

2、物质准备:音乐、小魔棒、魔袋;三角铁、圆舞板各一个;铜碰钟、托盘、栗子若干。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乐器和道具感知“叮叮”和曲式。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铜碰钟的外形、音色和材质。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听音乐《慢慢走》,跟老师做动作。

2、感知“叮叮”。

(1)做游戏:出示魔棒,跟着魔棒一起说“叮叮”,指身体的各个部位。

(2)听“叮叮”的音乐,在音乐“叮叮”的时候,引导幼儿拍身体的不同的地方。

A段:“叮叮”——拍奏肢体。

B段:扭动身体。

3、认识乐器铜碰钟,并用乐器来感知曲式。

(1)出示魔袋:里面放有三角铁、圆舞板、铜碰钟。

(2)教师分别敲响这i种乐器,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根据乐器的音色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3)幼儿分别说出三角铁、圆舞板两种乐器的名称、材质、演奏方法。

①认识铜碰钟:介绍乐器的名称——铜碰钟。

②倾听和分辨三角铁和铜碰钟的音色——都发出“叮叮”的声音。

③探索铜碰钟的材质——木质和铜质。

④探索铜碰钟的演奏方法——可以变换各种造型。

(4)用乐器来感知“叮叮”和曲式。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多彩的律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7

一、创设情境教学游戏,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音乐课程教学中, 学生只是单纯地为了唱歌而唱歌, 觉得这一学习过程过于枯燥与乏味, 没有想要学习的热情, 不愿意参与这一教学活动。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地位, 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学习情况出发, 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积极参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让小学音乐课堂变得绚丽多彩。 情境游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可以将此引入课堂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游戏, 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 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乐趣, 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大鹿》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教会学生歌曲, 然后创设教学游戏:将全体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 让这几个小组成员集体分别扮演几种不同的动物角色进行歌唱比赛。 这种富有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游戏, 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自愿地参与音乐课堂学习, 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同时让小学音乐课堂变得绚丽多彩。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教学下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 将小学音乐课堂活动变得更丰富多彩、形象生动,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由于小学生的记忆力容易受到限制, 在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记不住歌词, 容易走神, 久而久之, 就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考虑到这一教学因素, 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 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使小学音乐课堂更绚丽多彩。例如在教学《在祖国怀抱里》一课时, 教师可以利用Flash软件插入一系列56个民族友好团结的国庆大典图片进行循环播放, 让学生对56个民族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让他们感受到这种幸福和谐的民族生活。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配一首《爱我中华》的轻音乐,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为自己身为华夏儿女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紧接着, 教师可使用投影仪将教材上有关少数民族的图画直接投影到大屏上, 呈现给学生观看, 这样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力, 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这种辅助教学方式, 能将课本上的语言文字变得栩栩如生, 使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丰富多彩, 使教学活动更有趣新颖, 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烈等心理特征,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 传授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精神上得到满足。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教学内容, 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 又归于生活, 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将生活实际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而且这种与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魅力与快乐。 例如在执教《爱劳动》这一章节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有一个情感、感官上的参与体验, 还可以通过引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会洗碗、洗衣服吗? ”“你平时都是怎么洗的? ”“我们来进行洗手衣服比赛好不好, 看看谁洗的最好? ”让学生在教师改编的歌曲中进行洗衣服比赛。 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让亲身体会并感受生活, 将音乐和情感体验相结合, 容易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歌曲。

总而言之, 音乐是一门情感丰富、内容多样的艺术学科, 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丰富教学手段,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自愿参与其中, 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学习, 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让小学音乐课堂变得绚丽多彩,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妍.丰富音乐教学手段, 让小学音乐课绚丽多彩[J].考试周刊, 2015, 81:180.

[2]黄自欢.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8.

[3]佟贺.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探究 篇8

关键词:律动;小学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中律动的应用,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实施。短暂的注意力、广泛的兴趣以及丰富的思维是学生发展身心的特征,这也是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律动的价值就在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律动对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1 在音乐课堂中创造与调节气氛

按照律动具有的特点,可以把律动分为固定与即兴律动。固定律动具体是指在课堂中的某一个特殊时间内实施的常规律动。它能够有效抵抗疲劳状态,为课堂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学习较长的时间会令其出现疲倦心理。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前设计一些有关的音乐律动,这个律动可以是与节奏相关的游戏,或者是按照拍子做些动作。可以令学生凭借变化的旋律节奏学习音乐,这样对掌握节奏提供有益帮助。或者是按照本节课堂所要学习的新歌曲的节拍促使学生展示一些基础的舞步。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疲劳感,积极调节学生的大脑,还对课堂的氛围进行合理调节,保证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情绪,对新课的进一步教学十分有利。即兴律动具体是凭借音乐具有的节奏与含义进行即兴创作的律动,它可以通过教师进行创作,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进行创作,这样可以更好的发展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积极开展想象。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音乐课要比数学与语文课少很多,假如教师直接讲课,学生非常不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对实施教学非常不利。教师应当设计一些与音乐课特点有关的情境,在教学开始之前刺激学生的大脑,促使学生出现音乐的兴奋点。例如使学生按照音乐的拍子设计各种动作。如此,在音乐课程开始便产生了十分浓郁的音乐氛围,帮助学生可以迅速融入到音乐气氛之中,为上好音乐课程奠定基础。

一般小学生的注意力仅可以维持十到十五分钟,学习时间较长将会促使学生出现疲倦心理。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适当的设计课间律动,也就是选择在每节课的中间,集中几分钟时间,播放一段节奏优美的音乐,通过教师或者学生进行律动排练。比如摇头、拍手等,进一步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疲倦学习状态进行有效缓解,有效调整学生大脑,如此,可以有效调节课堂的氛围,保证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有利于以下教学。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拍子设计律动动作。在低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就是二拍子与三拍子。二拍子歌曲有《小列兵》,三拍子歌剧有《青蛙合唱》等,可以按照歌曲的拍子,引导学生设计与各种拍子相对应的律动。按照歌词设计律动动作。例如歌曲《国旗真美丽》就能够按照歌词设计律动动作。国旗真美丽,金星普照大地。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尽可能体现出对国旗的深深热爱。按照情境设计律动动作。比如歌曲《温暖的家》具有优美的旋律,体现出了孩子依恋父母之情。

当学生学习一首歌曲以后,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律动,令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深意,这样可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使用形象生动的形体律动充分表达音乐含义,进一步保证有序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启发与引导,促使学生以一颗自由与愉快的心情学习音乐,不仅可以优化教学目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小学生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想对小学生这种求知欲进行激发,就需要符合他们活泼的性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促使学生可以在玩乐中学习,一边歌唱一边表演,伴随着播放的音乐做出各种形式的律动,由此对音乐产生较大的兴趣。

比如在歌曲《小小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我们今天需要划着小船玩耍。来,现在就让我们划小船。同学们自身的好奇心促使立刻集中了注意力。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同学们划着小船,逐渐进入了优美的音乐中,并且哼唱着旋律。这样就能够在愉快轻松的律动中指导学生充分理解音乐。

3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音乐传统教学是把传授知识技能训练摆在第一位。而现代化的音乐教学则是将审美作为中心并且从始至终将创造性贯穿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一些律动。动作是一种悄无声息的语言,学生们通常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展现动作,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自由节奏的律动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音乐律动。

第一就是设计没有节奏意义的律动,帮助学生按照音乐节奏,通过击打各个身体部位所体现的无意义动作,充分体现音乐节奏。例如学生按照乐句的旋律,可以应用跺脚和拍腿等没有意义的动作进行表达节奏,学生可以在整首歌曲中自由设计,交替进行几种动作。

第二就是设计有意义的律动节奏,具体是指在无意义设计的前提下,促使学生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音乐歌曲,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律动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行为不仅促使学生在音乐行为之中积累积极的音乐情绪,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探索性动作充分感受音乐的创造力。

4 结合音乐与舞蹈表演,为学生表演学习奠定以及基础

简单的歌曲,不论是演唱还是欣赏,学生都可以通过自身动作进行表演,充分实现手、脚的互相协调,促使学生逐渐累积动作类语言,自然接受舞蹈练习艺术。例如在学习歌曲《小列兵》之后,学生可以自主在班级中组织小舞台进行表演,大家进行集体评论并且对动作进行改进,美化表演,增加队形的形式变化。最后,在教师这个表演舞台中产生了一群活泼的小列兵。如此便可以促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舞蹈艺术。

5 实施思想教育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育人,在人的形象、形成性格、提升思想品德等方面发挥了推动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抓住机会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在《小蜻蜓》一课时,做出的各种律动表演中,有些同学设计了蜻蜓点水的律动动作,有些同学将双手成拳,并且高举过头,模仿小蜻蜓睁眼睛的律动动作,教师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向学生提出问题。“小蜻蜓睁着眼睛飞来飞去是在做什么?”学生们答道“捉蚊子。”教师则说“小蜻蜓捉蚊子说明它是益虫,我们必须保护它。”通过这些比较简单的律动动作,促使学生明白生活道理,无形之中对学生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

6 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律动动作已经突破音乐传统教学的简单模式,促使学生可以动静结合的进行音乐学习,通过动态的韵律充分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創造能力,进一步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因此,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 李钰.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下一篇:初二描写家乡的风俗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