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简单对联(精选13篇)
山河铺锦,疆南地北总宜春
舞志士,激雄心,歌来红日千门晓
除邪氛,张正气,攀上碧桃四海春
举国江山俱似画
满天春色最宜人
白粉围墙客疑问
红墙瓦屋燕迷归
桃李迎春,无边景色来天地
江山入画,万缕诗情上笔端
梅吐蕊,柳抽芽,老少边穷春正好
地生金,人益寿,东西南北景常新
春风轻拂千山绿
旭日东升万里红
雪里梅花霜里菊
炉中宝剑火中钢
四海春临,和风吹绿千堤柳
九州福至,丽日熏红万径花
喜看南国花繁,红透洞庭波映日
紧握楚天笔健,才追潘岳气凌云
天上明月千里共
人间春色九州同
九州瑞气迎春到
四海祥云降福来
祈福应知福,福祉常缘善念
盼春该识春,春光永驻仁心
报晓鸡声,拂晓钟声,声声悦耳
一、小学对联教学现状
信息时代, 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针对现代小学生而言, 缺少相关的对联知识, 甚至不知道对联是什么, 关于对联的印象仍旧停留在“春联”层面, 这是因为在孩子接受的教育体系中, 根本没有涉及关于对联的教育, 致使对联教学陷入困境, 处境十分尴尬。 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 教师对对联文化缺乏清醒的认识, 不能发现对联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应试, 忽略对学生进行对联知识、习惯的培养和指导, 更别说为学生的对联创作提供机会和平台;第二, 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合适的对联教学方法, 而且在业余时间没有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学习。 这样的冷眼旁观, 显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第三, 应试教育体制, 直接决定了各个学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致使对联教学一直“被冷落”, 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
二、将对联教学融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 进行故事教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 往往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充满畏惧和厌倦感, 但喜欢听故事,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避免对学生进行枯燥的理论讲述, 而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 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文化及艺术的熏陶。 同时, 在每一个脍炙人口的对联背后, 其实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委婉动听, 有的跌宕起伏, 有的诙谐幽默, 有的趣味横生。 试想, 教师若主动地将这些有趣的故事融入对联教学过程中, 那么不但不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 反而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听故事”中对对联文化有所了解, 有效激发学生对联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二) 读写结合, 用读促写。
课堂是教学环节的关键,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程改革强调,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让学生不仅要能读、会读, 还要能写、会写。 对小学高段的语文教材进行细读后, 就不难发现与新课程改革尚未实施之前的语文教材相比, 阅读课文的篇幅明显增多, 且增设以对联、对句为主要内容的“语文园地”。 另外, 在许多版本的教学参考或教学指导等书籍中, 明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文园地相关知识的学习, 通常以诵读的方式, 让学生记住这些对联或对句, 最终通过熟练地记忆, 在潜移默化中对这种文学表达形式有所了解。 然而当前形式下, 要实现学生对联知识和对联创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做到“读写结合, 用读促写”。 值得一提的是, 许多学生不愿意接收相关的对联知识, 认为对联的应用面窄, 出现率不高, 没有进行系统学习的必要。 殊不知, 在传统古诗词中蕴含大量的对联, 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等朗朗上口的对仗联句。 语文能力及素养的提高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无论是阅读理解能力, 还是写作能力的培养都应该有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 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使得相关的创作能力不断提高, 读写结合, 感受对联的魅力。
(三)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因此, 在落实对联教学走进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做到循序渐进, 切忌急于求成、突飞猛进, 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浅入深, 由简到难。 例如在进行对句创作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进性反义词的对句, 最初可以是一个字, 然后是一个词, 最后到一句话。 这样进行反复练习, 不厌其烦, 日积月累, 并且及时地温故知新, 自然会有效提高对仗联句的应用及创作能力。
新世纪, 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潮流。 为摒弃应试教育的旧模式, 提高学生的发展与创新能力, 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基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 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联对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 只有正视传统对联文化面临的困境, 并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法, 我国的传统文化才会更璀璨夺目, 融入对联教学的语文教学自然更有趣、有效。
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联一直有独特的魅力与个性, 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别具一格的表达形式获得了很多人的青睐, 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传统文化渐渐被人“冷落”。本文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为例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将对联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高段教学,对联,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淑莲.对联教学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 .
[2]彭小明.对联与现代语文教学[J].兰州学刊, 2013 (4) .
对联创作功用探究
利用对联创作引领学生书面语言训练,源于对联这一特定文学形式的功用:
其一,一般来说,对联篇幅不长,创作起来看似简单,学生的抵触情绪不会太大,容易在班级中有效推广;另—方面,对联内容丰富,其简洁词句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较大。对联词句所需要的高度概括性,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极为有益。
其二,优秀的对联常常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文字或庄重或诙谐,或质朴或华丽,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联的此类特点,使其易于引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同时,这些特点对于训练学生书面语言的综合表达很有价值,甚至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他本人所喜爱的某种风格。
其三,为避免合掌对,对联上下两联往往选用截然不同而又相辅相成的两个角度,这对于学生选取创作角度的思维训l练极具价值。这种创作角度选择的思维训练,容易深化到学生的一般写作实践中去,能提升学生作文谋篇布局的能力。
总之,这是一个简洁、适用而极具训练价值的文学样式。
对联训练策略
我们注意训练形式与训练要求策略的选择。训练形式上,主要有三项策略:
其一,同一内容,全员参与。要求本班学生全员参与对联的创作。为保证对联讨论时矛盾集中,我限定全班同学每次只就同一内容,自由选取角度进行创作。
其二,集中展示,轮流评说。对联作品集中上交给一位同学整理,在班级展示交流。一方面,这有利于增强同学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课堂上形成”对联冲击力”,让同学们在相互对比、相互欣赏中获得成就感,获得进步的动力。本项活动由全班同学轮流负责,每次—人。
其三,集中印发,总结回顾。每两周,我会将同学们创作并经过评析的对联集中印发,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共同回顾,继续推动下一阶段的对联创作。这项工作,也是一次阶段性总结,能帮助同学获得成就感。
其四,长期坚持,反复锤炼。婴儿学习说话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模仿练习与内化的过程,中学生书面语言训练的过程,模仿之外,大约也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练习与内化过程。因此,对联创作只有经过长期坚持,反复锤炼,语言训练的效果才会显现,才能内化为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实践证明,在经过了.一个半月的连续训练之后,训练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训练要求上,主要有以下三项策略:
其一,温故求新,趣味保护。为了让同学们在对联创作与评说起步阶段“有话可说”,我们要求同学们从高一年级所学课文入手,每次选取一篇课文,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创作。为保护同学的创作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我们鼓励学生自由选取创作角度,并在评说时尽量给予积极评价。
其二,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在对联创作开始之前,我们首先为同学们讲解了“对联基础知识”。在最初一周的评说修改中,我们把修改的重点放在对联的形式上,主要针对“仄起平收”的要求,因为这是学生最初阶段常有的问题,他们往往会忽略“仄起平收”这一类形式上的要求。后来的创作事实证明。“仄起平收”这一类形式上的要求实际上促进了学生遣词炼句的热情,他们为既能准确表达又能满足这一形式上的要求而骄傲,他们愿意玩一玩这种“技巧”。创作形式要求落实以后,我们最终把创作与评说的重心放在了对联的内容神韵与情感表达上。
其三,积极扩展,主动突破。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对联创作,目的在于书面语言训练,而不在于对联本身。为此,在学生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创作练习以后,我们要求学生适当增加对联的长度,本学期最后两次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努力创作一副不少于30字的对联。虽然我们没有明确告知学生我们要将对联的创作逐步“散文化”,渐渐突破对联形式的限制,但我们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始终清晰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书面语言训练。
对联创作实践成果
我们采用“课下独立创作、课堂集中评说”的方式开展创作与交流活动。同学们在课下独立进行对联创作,至少提前一天将作品提交给负责整理评说的同学,材料整理完成后,以课堂十分钟演讲的形式,在课堂上集中展示评说。
本学期三十次对联创作与评说活动,涉及所学七位作家、二十三篇课文。
总结同学们一个半月学习创作对联的实践活动,有如下事实:—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同学们对联创作的前后变化,来看这一活动的成绩。在开始阶段,同学们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有的同学忽略了对联的“仄起平收”要求,要么仄起仄收(相如以口舌完璧归赵,廉颇凭诚意负荆请罪),要么平起平收(科举屡试不中,音律无师自通),甚至平起仄收(太史令才上术学,金龙降灵珠;河间相心下社稷,宝蟾承天命)。有的同学忽略了上下联的语法对仗,形容词对名词(阳嘉元年,地动仪出代代赞;机智巧算,政事之学样样通),偏正短语对主谓短语(楚天清秋阔,几逢花落;残月晓风情,梦断愁肠),等等。有的同学被对联的形式束缚住了,削足适履,或者言语费解,或者改变诗词名句(江南女子,执红牙板歌耆卿曲,晓风残月;关西大汉,持铜琵琶唱东坡词,大江去东),或者上下联没有关系,只是凑字数(酒醒处,孤独岸,风情千姿弄;周王土,温柔乡,烽火戏诸侯),等等。
经过一个半月的训练后,同学们已经明确了对联的基本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对联的创作技巧,所谓可以“带着镣铐跳舞”了。我们可以看几个例子:
①楚江怀三闾,天地念离骚——觉思宇
②目断,偕一片琵琶;缄默云丝间,几缕哀叹音回,衔几世孤苦;翩跹月圆时,一曲轻愁——孙小婷
③仰观宇宙,顿悟时光流逝之迅速,悲喜相伴;俯察品类,难料生命消亡于无形,阴阳两隔——张安莹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例子中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对联的“仄起平收”要求,上下联基本上是对仗的,不再让对联的形式给束缚住了。一个半月来,同学们在对联的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联创作已经入门了。
另—方面,我们还可以从同学们的话语中看出这一活动的意义。
有的同学写出了自己的收获: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使得我每天都能拿起笔,写一些东西。——觉思宇
掌握了写对联的基本方法,书面语言有所提高,获得了许多乐趣。——孟祥瑞
在写每篇对联的时候,会对其内容、人物性格、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重新进行思考,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又加深了对已学课文的理解。——贾香子
虽然每次会为一字半句耗费不少的时间,但事后对自己的每一次进步都会感到欣慰。——洪雁
有的同学回忆了自己的进步:
一开始不愿写,也总写不好,后来在每次的练习中渐渐有些会写了,也对诗词、对联、古文这些有了更深的感受与认识。——韩岩
写对联的过程是一个上下求索的过程。记得刚开始写古文的时候,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我全无灵感,觉得才华无从在对联中施展,看到大家的古典文学功底深厚,我很自卑。后来,讲《再别康桥》时,有几位同学开始了创新,把对联写成歌词和诗,这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雷雨》的对联是我写的第一副让我满意的对联,还被觉思宇放在第一个讲,之后的对联我就写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文艺了。特别是遇到能激起共鸣的篇目,我的对联创作就是一种享受。——袁梦
有的同学写出了自己的困惑:
写景说理的文章,觉得对联没什么感觉,仅是辞藻或文章道理的概括。而对于抒情的文章,则觉得有的可写。——贾香子
有的同学还写出了自己的希望:
下学期还可以在内容深入性与针对性上下工夫,更加注重质量与精神内涵,以带动相关综合能力的提升。——魏勐
从同学们的收获和进步、困惑和希望,我们看出了这一活动的意义。这将教励我们带领同学们继续前进。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都是数字,但意义却在数字之外的谐音,因为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缺衣少食,十分穷困,再加上后来附会的一个横批“南北”,暗指没东西,实在是个穷得不能再穷的穷书生。
还有一幅对联,在岳阳楼上,是这样的:
上联:笛弄一声,八百洞庭秋月冷;
下联:酒经三醉,大千世界故人稀。
初看,第一眼就认为大千世界的大,不是数字,与上联的八百洞庭的八对不上,为什么不改成三千世界呢,明明三千世界与大千世界完全同义啊,再往前看,发现下联里已经用了一个“三”字,这里为了避免同联重字,于是用大替代了三,汉字,太好太好。
有个相对打油的诗,也是数字,结尾了:
审美内容除了文本以内的开发, 教师更应重视到文本之外的社会生活中去挖掘,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与能力, 拓宽语文教学新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宫廷殿宇、名胜古刹、林园亭阁、厅堂书屋以及有门有柱的地方, 经常可以看到对联。这种中国古老的优秀文化, 是初中语文新课堂的构建中一块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口语交际就安排了交流对联的教学活动, 针对这堂口语交际课, 我是这样做的: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到生活中搜集整理一些对联, 在课上准备交流发言, 课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所搜集的信息材料, 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对联的美学艺术。组织教学时我想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一、教师简单介绍对联的初步知识
对联的含义, 《现代汉语》解释为:对联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石头上的对偶语句。对联的产生年代, 有五代、唐代等之说, 可见其历史悠久。对联按内容大体分写景、记事、言志三类, 按形式一般分为春联、楹联、喜联、挽联等。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桃符、帖子等。
二、在课堂交流中引导学生欣赏对联的艺术美
语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是学生的一本教科书, 教学应该走向生活, 让生活教育孩子。教师在引导欣赏中, 让学生交流生活中所搜集的知识信息, 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层积极互动, 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受到美的陶冶。
对联除了其形式美、意境美、音韵美之外, 更重要的是其思想内容美。如脍炙人口的孙髯翁昆明大观楼长联, 无论就其所抒发的人生感慨、所描写的情景交融、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的铿锵流传, 都是艺术上乘, 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对联的美学意义, 可从以下几点去引导学生赏析。
(一) 对称美与对比美
它体现在词性的对称上、结构的相对应上、平仄的相对上。如:“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此联除了对称美之外, 还表现了明代东林党人忧国忧民的美好心灵。又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联音韵铿锵, 对仗工整, 其思想内容有激励人们不屈于困难、逆境的思想美。
(二) 高雅美
如昆明翠湖的集句联:“阆苑有书多附鹤;春城无处不飞花。”它增加了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 给人高雅的美。又如:“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其中明月、流水、清风等意境让人心旷神怡。
(三) 理趣美与闲适美
如叶圣陶自题联:“观钓颇逾垂钓趣;种花何问看花谁。”表现了一位教育家和作家的襟怀和情操。又如赵定甲联“山色还如诗句读;水声兼作琴声听。”给人一种田园生活的闲适美。
三、在对联欣赏中对学生进行美育
语文课程总目标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是组织语文课的重要方面。欣赏对联的美学意义, 能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以人生的启迪。对联的美育功能, 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概括。
(一) 教育功能美
优秀的对联, 给人启迪, 催人奋进。如陶行知联“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又如鲁讯自题联:“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讯先生为国为民的思想催人奋进。
(二) 抒情言志功能美
如杨慎题鸡足山联:“宾壶酒尽人皆醉, 苍山雪冷我独餐。”此联为杨慎遭贬云南所作, 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又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
(三) 讽刺功能美
如章太炎为慈禧写的“祝寿”联:“垂帘廿余年, 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 字字欺天。”将慈禧一生行状揭露无余。
总之,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师要善于突破陈规, 做一个思想者, 灵活地对教材进行重新建构, 树立大概念的语文教学观, 教学生观察、留意、思考身边的事物, 重视与周围世界的联系, 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点滴经验。欣赏品味对联艺术, 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意义, 语文教师可作一些尝试。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发课外教学资源, 努力创新语文课堂是拓宽语文教学新领域的重要举措。结合语文教材, 让学生搜集整理一些对联, 把教学思维空间延伸到生活中去, 让中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受到美的享受与教育。
关键词:开发,课外教学资源,对联欣赏,传统文化,美育
参考文献
[1]谢善晓.中华名胜对联大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3.
[2]赵定甲.对联美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3.
[3]梁石.中国古今实用对联大全[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8.
关键词:教学;对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46-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考虑汉语文字的特点对识在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引进对联进行教学,则既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用对联激发写作兴趣
对联的规则符合青少年“乐喜游而惮拘检”的特性。在过去,人们曾虐称为文字游戏,所以其中包含着诸多的游戏规则,这个特点符合青少年“乐喜游而惮拘检”的特性,能满足青少年追求自由人格的兴趣,迎合青少年的心理表层需求。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表现欲望,那种一问一答,随意取材,信手拈摘的自由度,与具有严格声律规定、格式规定的约束性相结合,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活动欲望,因而产生极强的趣味性。
对联篇幅短小,对课的内容单纯,特别易于学生掌握,对对子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文教学,但它是作文形式的延伸,是它是作文的开始。把对对子当作作文的开端和过渡,一步步适当引导,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从而受到激发写作兴趣,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功效,既而它既可以打下学生的用字炼字,组词造句的扎实功底.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言之凿凿,准确凝练的良好习惯,更能够轻松有趣的状态下完成学业,达到“乐学”中的认知目的。
比如,有一次,轮到作文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哎声叹气,与是我灵机一动,不如教他们对对对子,于是,我出上联:“焦点访谈谈焦点”,学生在下面马上就议论开了,他们然后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开来,很有兴致,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回答:“都市快报报都市”,还有的回答:“新闻联播播新闻”。如果叫学生写一篇作文,那简直是难上加难。
还有一次作文课,我引用绍兴名贤诸大绶儿时老师给他出的对句,让学生对“泾渭同流,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鉴于理解这副对联有一定的难度,我先给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一时间,生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了半句“大小异形”有的说“长短异形”。有一个组的学生最后对出了:“贫富殊途,穷则无权,豪则无情。”
我说:您虽然对上了,但是,在立意方面还有欠缺。我们来看名贤诸大绶是如何对的:“炎寒异态,夏则饮水,冬则饮汤。”
我说,他的对句表面上是写知冷晓热,实际上是表明顺应变化、知晓道理的意思,并暗喻饮水思源,饮汤知暖而不忘师恩的真情。
学生不服气的说,下一次还要对,一定会对好的。
由此可见把对联引进作文教学,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正是体现了对联的游戏特点,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写作动机一旦发自学生的内心深处,写作就成了马斯洛心理金字塔中最高一层的需求: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验证自己能力的过程,一种不吐不快的心灵宣泄。事实证明,把对对子,进作文教学,学生在好胜心、好奇新的驱使下,就会调动脑海中储存的各种知识,想方设法对出下旬,这样练习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文章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作者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高低。文章的语言除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外,还应该简洁。契诃夫说:“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对联言简意赅,表现力及强,可以说是千锤百炼的结晶。这样,学生既在趣味中进行了写作,又在趣味中提高了写作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二、用对联激发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争强好胜,喜欢游戏也是初中生的一种心理特征,培养竞争意识是我们教 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激发学生的争强好胜去追求新的知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把对联引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竞赛类活动,主要有“断句标点”、“对联知识竞赛”、“背诵对联”等。
断句、标点竞赛:将若干副长联印出(或抄出),有参加者断句、标点。,以断句、标点之准确,为取胜条件。
对联知识竞赛:就是以必答题目、抢答题目、风险题目三类题目来进行竞赛,以分数积累最多者获胜。可以是现场活动课,也可以通过试卷的形式来竞赛。这种竞赛活动,先由老师指定参考书,对学生进行辅导,然后在进行。这种活动,1987年1哦月,北京电视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楹联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一次“北京市中小学生对联知识竞赛”,由于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这一活动得到了中小学生的喜爱。背诵对联竞赛:一种是不分组淘汰赛: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每人背诵一副对联,往返循环,前面背诵的不得重复。一分钟内不能背出的,“警告”一次,下次论到时再背不出,则被淘汰。一种是分组对抗赛:按照甲1、乙2、丙3、丁4的顺序进行,其它同前。
2.上联:和顺门第增百福,下联:合家欢乐纳千祥。横批:欢度春节。
3.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
4.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燕语莺声。
5.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6.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
7.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8.上联:多劳多得人人乐,下联: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
9.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
10.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11.上联:发愤图强兴大业,下联:勤劳致富建小康。横批:科技致富。
12.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
13.上联:花香满院花觉趣,下联:鸟语飘林鸟知春。横批:吉祥如意。
14.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15.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16.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事兴。
17.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
18.上联:家过小康欢乐日,下联: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
19.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第二天,要求学生观察鹭鸶鸟开始来和结束的时间。有学生写的:今天我提早在5时30分来到操场进行观察,没想到来得太早了,一只鹭鸶鸟也没有看见。直到6点,最早的鹭鸶鸟才开始来,6时30分来得最多,天黑前5分钟才停止。原来鹭鸶鸟来“投宿”,也是按一定时间的,它们的时间抓得紧着呢!
第三天,各个方向来的群势,以及下落竹林和没有下落竹林鹭鸶鸟的飞法有什么不同。有学生写的:今天我对鹭鸶鸟又有新的发现:西北方向来的最多,东南方向来的最少,东西方向来的群势最大,常常是20多只一群呢!从各个方向来的鹭鸶鸟,不来竹林过夜的,就保持水平的方向,头朝前,煽动着翅膀,不紧不慢地向前飞去;要到竹林过夜的,在竹林上空改变了飞法,或是盘旋、或是斜插着下来,真是太有意思了!原来它们也在自由地选“住宿”的地点呢!
第四天,观察鹭鸶鸟下落竹林后的情形。有学生写的:鹭鸶鸟落下竹林后,并不是毫无动静地开始睡觉,而是不断地叫,似乎在相互呼唤;接着,就有鹭鸶鸟从这株竹枝飞向另一株竹枝,很明显,这是它们在相互调整位置,将“一家子”叫唤到一起!多聪明啊!
一、错误整理
在讲评前把解题中的错误进行了整理统计:
二、追踪错因
笔者在练习卷讲评课中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追寻产生错误的原因。讲评时先不发练习卷, 而在黑板上呈现此题, 先后让相应的学生上来解题, 要求把解题思路写在黑板上:
师:你怎么会想到这种解题方法的?
另一位学生忍不住举手发言补充:这是先通分, 试着通过找中间夹着的分数, 然后找出其中满足条件的那个分数来求解的方法!
笔者笑笑, 不置可否, 没有马上作出点拨, 暂时缓一缓, 看看另一种错解的学生怎么说。
于是a+b的最小值为23 (有些学生找到的最小值为29) 。
师追问生2:你的解题思路与前面一种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2:做题时我开始也是上面的方法与答案, 后来有空余时间检查时, 我在想有没有更小的数呢?换种方法试试看, 所以先把分数化小数, 找到夹在两个小数之间的其他小数, 再把它化成分数, 终于找到了a+b的最小值!
师再次追问:你觉得23就是最小的值吗?
生2信誓旦旦地说:其他的小数我都试过了, 这是最小的了!
教室里又有更优秀的学生支持他:这是最小的了, 分数化小数方法也是你教的呀!
笔者苦笑: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我是根据教材教的!
三、解决对策
的确, 在五年级中的各种练习中出现过诸如“请你写出几个符合条件的分数:”这样的难题, 当时为了使学困生也能找出几个分数来, 笔者采用过“先通分, 试着通过找中间夹着的分数来求解”的方法, 并通过强化练习让他们使劲记住这方法;后来还介绍了“化小数”的方法, 结果比较优秀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方法, 在今天的表现中似乎更“优秀”些, 而大部分学生一般都掌握前一种方法!
但是忽略了一点:对于这些真分数而言, 通过这些方法找到的分数其“分子加分母”的值不一定是最小的, 且这些并不是找出夹在两个分数之间分数的全部方法, 其实教师只要将写成, 马上可得, 那么a+b的值为15。这个值比原先求得的23、97都要小, 当然, 15是不是最小值还要经过探讨。这种方法学生为什么都没有想到呢?细细想来, 也许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有关。
为了弥补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笔者就从重新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入手:
师追问:还能找到比15更小的数吗?
生:找不到了。因为题中要求分子a最小, 而当a=1时, 不可能存在符合条件的分数, 而当a=2时, b也只能取一个数13, 所以15应该是最小的数了。
师:是的, 该题的答案就是15!
经过这一教学环节后学生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 并初步掌握了解这类题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
(一) 教师应有从自身教学方法归因学生错题的自查意识
当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大面积错误时, 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妥当。就该题而言, 由于笔者平时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及“在两个分数之间插入一个分数”等内容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分”和“分数小数互化”, 而极少运用“将分子不同的分数化为分子相同的分数”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致使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 很难有创新的解题方法产生。
(二) 教师应有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的紧迫感
在学生得出“a+b的最小值是15”的时候, 教师心里踏实吗?会不会有更小的值呢?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 特别是要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对课堂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能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
事实上, 如果 (a、b均为非零自然数) , 那么就有6a<b<7a, 则当a取最小值1时, b无整数解;当a=2时, 12<b<14, b有唯一的整数解13;由于题中有“当a最小时”的条件, 因此, 15确实是a+b的最小值!
(三) 教师应努力提升试题编制水平
下联:小学生过五一纯粹是沾光
上联:翠袖三千楼上下
下联:黄金百万水西东
上联:池中荷叶鱼儿伞
下联:被里棉花虱子巢
上联:苍松翠竹真佳客
下联:明月清风是故人
上联:才子风流,岂在色字
下联:名贤忠正,不附权奸
上联:感事为文,载道须读书万卷;
下联:逢时立志,达峰总有路千条。
上联:故作轩窗掩苍翠;
下联:要将弦诵答潺湲
上联:你之心,在书林里;
下联:我的脑,在学海中。 小学生对联大全
上联: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
下联:做题难,练字难,用功都不难
上联:书到用时方恨少,
下联:学富五车不为多
上联:天资聪颖慧根尚在;
下联:生性懒惰才智枉存
上联:学海,让我们游泳;
下联:书林,让我们欣赏
上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下联: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上联:业精于勤,荒于嬉;
下联:行成于思,毁于随
上联: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
下联: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
上联:在昔唐衢常痛苦
下联:只今宋玉与抬魂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联: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下联: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上联:还好我小,不用干活
下联:再过一月,就是六一
上联:嫂扫乱柴呼叔束
下联:姨移破桶令姑箍
上联:清风拂面暖
下联:细雨润花柔
上联:千朵莲花三尺水
下联:一弯明月半亭风
上联:龙虎榜中标一第
下联:烟花队里醉千场
上联:贾岛醉来真假倒
下联:刘伶饮尽不留零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 小学生对联大全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观音堂寺唐寅观。
上联:国考选真才,烟雨潇湘谁遂愿;
下联:大比凭实学,风云岳麓我争先。
上联:郡庠朴实有苍楠郁梓盈庭秀色千重干云梦;
下联:手书对子,因喜二行雅韵来
上联:鸟叫枝头春意闹
下联:蝶飞蕊上恋情生
上联:春绽眉梢逢雅韵
下联:花开心上娶佳人
上联:一曲清幽随影去
下联:万言爱意寄书来
(一)联—,
春入人间,茂盛之时皆滴翠
闲斟岁月,沧桑过后是沉香
(二)心事澄明,即可一生无悔
才华庸俗,安能今世有为
上联:二月桃花春放纵=
一园春色蝶缠绵
1,春临窗底惹花语;
石射林中惊雀飞
1,春临窗底惹花语;
燕入檐边垒爱巢
2,艳阳三月,风柔雨顺春擂鼓;
秀色满园,叶嫩花娇鸟放歌
植树对联 申会平
植树造林,千山滴翠;
栽花织锦,万里逢春
植树造林,千山滴翠
载花织锦,大地逢春
植树造林,山山滴翠;
栽花织锦,处处逢春
植树造林,无山不绿
种花织锦,有地皆春
植树对联 申会平
植树造林,千山滴翠披新景。
栽花织锦,万里逢春亮丽妆。
植树对联 申会平
植树造林,千山滴翠;
栽花织锦,万里逢春
植树造林,千山滴翠
载花织锦,大地逢春
植树造林,山山滴翠;
栽花织锦,处处逢春
植树造林,无山不绿
种花织锦,有地皆春
植树对联 申会平
植树造林,千山滴翠披新景。
栽花织锦,万里逢春亮丽妆。
上联:梦系江南,只缘三月桃花至
手书门联,因喜二行雅韵来
上联:鸟叫枝头春意闹
下联:蝶飞蕊上恋情生
上联:春绽眉梢逢雅韵
下联:桃张笑脸迓勤蜂
上联:一曲清幽随影去
下联:万言爱意寄书来
(一)联—,
春入人间,茂盛之时皆滴翠
闲斟岁月,沧桑过后是沉香
(二)心事澄明,即可一生无悔
才华庸俗,安能今世有为
上联:二月桃花春放纵=
千诗押韵墨流情
上联:梦系江南,只缘三月桃花至
手书门联,因喜二行雅韵来
上联:鸟叫枝头春意闹
下联:蝶飞蕊上恋情生
上联:春绽眉梢逢雅韵
下联:桃张笑脸迓勤蜂
上联:一曲清幽随影去
下联:万言爱意寄书来
(一)联—,
春入人间,茂盛之时皆滴翠
闲斟岁月,沧桑过后是沉香
(二)心事澄明,即可一生无悔
才华庸俗,安能今世有为
上联:二月桃花春放纵=
一园春色蝶缠绵
1,春临窗底惹花语;
石射林中惊雀飞
1,春临窗底惹花语;
燕入檐边垒爱巢
2,艳阳三月,风柔雨顺春擂鼓;
一、教学目标“简明”
语文的教学目标一直以来饱受争议,是强调工具性,强调人文性,还是追求两者的相容兼得、和谐统一?语文学科既不能只完成本学科知识、能力的掌握和习得,变成“纯语言”;又不能变成“大箩筐”“大杂烩”,什么东西都往里面塞,又像“思品课”,又像“科普课”,最后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我认为语文的教学目标应围绕“散发浓浓语文味”的课堂来确定。“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不是三个目标,它们彼此渗透、彼此交融。所谓“简明”,就是简要明白、一目了然、不琐碎。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必须简要明白,教师应自始至终将它植根心底,一切的教学预设均应围绕它展开。《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共有1539个字,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有点长了。教师如果面面俱到,一课时的教学安排肯定不够。因此,只能切中要害和关键,有的放矢。因此,这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1.读对生字词,读好课文。2.了解童话的写作特点。3.发挥想象,续写故事。这三点目标寥寥数字,既简单明了,又抓住了童话的文体特点、略读课文的特征,也符合三个维度和学段要求,“语文味”的课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教学环节“简化”
语文课应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也最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因为课文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喜怒哀乐、善恶美丑。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课程自身的优势,因势利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流程,让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一同欢喜,一同哭泣”。所谓“简化”就是把繁杂的变成简单的。有些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多、太繁杂,一环套多环,学生跟着教师犹如雾里看花,晕头转向。教学环节简化就是要去除不必要的铺陈和预设,把宝贵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匠心独运地设计和安排教学环节。《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故事的主人公渔夫和魔鬼也是有血有肉,独特鲜明,它们一个勇敢、自信、智慧,一个凶恶、善变、灭绝人性。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最是爱不释手的。这节课我围绕两个人物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1认识魔鬼,体悟邪恶。2走近渔夫,感知正义。3续写故事,创作童话。这三个活动,我在课堂上用PPT向所有同学一一展示出来,整个课堂也是这三个环节,板块清清楚楚,学生一目了然。
三、教学内容“简约”
教学内容简约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必须是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而且确实是必须掌握的。那些学生自己就能解决的、不需要教师讲授的东西坚决不讲。《渔夫的故事》一课,笔者设计了以下内容:
活动一:1浏览课文第4、7自然段,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描写塑造魔鬼形象的,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魔鬼?2组内交流,并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二:1默读课文16、20节,想想这是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从中可以体会一个怎样的渔夫?2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悟。
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学习了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了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活动三:展开你天马行空、大胆的想象,越奇妙越好,续写这则童话。注意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生动。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培养和锻炼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个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比较童话跟我们以往学习的记叙文有什么不同。因为有前面的铺垫,这时候学生很容易总结出童话的文体特点:幻想奇特、情节曲折、拟人夸张的手法。
四、教学方法“简便”
“简便”就是简单方便。教学方法简便就是指教师教学的方法易操作、不花哨。有些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唱,一会儿跳,看似热闹,实则学生获得的很少。《渔夫的故事》一课,笔者采用的是“活动导学”模式。活动导学的设计出发点就是要面向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达到“小脸发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境界。
第一步,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第二步,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先在组内与同伴交流、碰撞智慧。
第三步,小组合作展示。展示过程中,不同组的学生还可以质疑、补充。
第四步,教师通过检测反馈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和思路。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成果丰硕,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我让学生继续阅读《伊索寓言》的其他故事,学生心中打开了无数个仰望星辰的“窗户”。整个过程教师均退到学生的“身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活动导学这种教学方法既简便易行、便于操作,又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五、教学评价“简捷”
关键词:观察记录;体验生活;范文引路;激励性的评价
写作文的确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面对一些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学生,我想应该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教学,简简单单地教作文,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写作文,轻轻松松地写作文。结合平时作文教学谈几点有效的做法。
一、学会观察记录,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就是写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增加观察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下自己的见闻感受。这样就为写作文提供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学校开展秋游活动,这是一次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机会。秋游时我让学生带上笔记本、写生本、照相机等,随时记录观察的内容。一路上,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不约而同地放慢脚步,留心观察起周围的事物,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有的在聚精会神地素描写生;有的忙着和大自然合影留念;有的偷采一朵山茶花,闻了闻藏在口袋里;有的捡起地上的落叶像宝贝一样夹在本子里。作文课时,我让学生把观察记录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秋游的收获。学生这样写道:“抬头看看天空,天空明净得像湖水一般,又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山坡上,柿子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多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呀!路边的栀子树也结果了,大家看这小小的椭圆形的黄栀子像不像一个个小灯泡?”令人惊讶的是,收集树叶的学生还制作了精美的树叶作品:“渔翁垂钓”“跳舞的姑娘”“百花盛开”“可爱的金鱼”等;红花绿草,青山碧水都留在了学生的画纸上,还有一张张美丽的照片。我把学生的作品全都粘贴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交流。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发言述说秋游时的见闻感受。就这样,我简单地教学生学会了观察、记录,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写起作文自然就轻松容易多了。
二、体验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来源于生活,要加强写作和生活的联系。学生不会写作文,是觉得没内容可写或心里有话写不出来。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胡编乱造的故事,一字不漏抄袭的作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时常让学生先体验生活,再写作文。教学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作文时,我先布置学生回家采访有关父母生活和工作方面的问题,平且对父母说:“我爱你。”抱抱他们,親亲他们,为他们做件事,要求记录父母的表情、动作和自己的心理活动。后来,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要帮妈妈洗碗,妈妈却叫我去写作业。在我再三坚持下,妈妈才答应,但她一直站在我的旁边。眼看盆里的碗快洗完了,我的话还没说出口。可能是好久没说不好意思了吧,我着急得涨红了脸。妈妈看见了,关切地说:‘阳,你哪里不舒服?’她赶紧摸了摸我的额头,‘没发烧呀?’‘妈妈,我爱你!’我说得很小声,但是妈妈还是听见了。妈妈开心地笑了:‘你这个傻姑娘还害羞,妈妈也爱你,宝贝。’没想到,她一把把我搂在怀里像小时候一样抚摸着我的头。妈妈的怀抱多么温暖呀!……”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的描写细致入微,表达了母女之间深厚的感情。这样真实的文章怎么能不打动人心呢?
三、范文引路,提供参考
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言枯燥乏味等问题。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语言,但是在写作文时却想不起来了,不会用了。在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我经常会精心挑选一些词语、句子供学生参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封闭的记忆,让好词妙句流出来。比如写“介绍家乡的风味小吃”的作文,我让学生想一想有哪些词语用得上,学生说了很多词语,有色色俱全、香味扑鼻、津津有味、垂涎三尺、狼吞虎咽、日思夜想、回味无穷……我请他们板书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学生可以有选择地适当使用,但不能生搬硬套。如果自己有更好的想法也可以不用,就当抛砖引玉了。这样学生就不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而苦思冥想,浪费时间了。
指导学生作文前,我一般自己先动手写一写,通常叫写“下水文”,不下水怎能知道水的深浅?亲身体验后,就会明白写这类的作文要积累那些写作素材,要搜集哪些资料,需要用到哪些好词好句,哪些地方要详写或者略写,怎样才能写得具体生动、表达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在设计作文教学时才能更准确地预设学生可能会在写作中遇到的“瓶颈”,通过得法的指导铺设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写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当学生总是写不好作文时,我就用范文引路。范文一般选择自己亲笔写的文章,或者选择学生的优秀作文,还有收集到的有关名篇名著。一次在写“我的理想”主题作文时,学生写的不是想当科学家就是医生、警察、企业家,理想虽然远大,说的都是空话、套话,不真实可信。于是我用范文引路,娓娓道来述说了我从小的理想:“妈妈说我刚上幼儿园,话还说不清楚就经常指正大人说错话,活像个‘小老师’。上了小学,我想当老师的瘾就更大了,邻居家的伙伴成了我最忠实的‘学生’。我把从学校里学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统统教个遍,没有新课教就整理复习……”我的讲述引导学生要把自己的理想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出来。给学生提供了范例,引起了共鸣,他们的灵感就来了。引用优秀的范文引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激励性评价,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习作后,我会在班上评出优秀作品,先让学生站在讲台上朗读,再张贴在班级的“习作长廊”,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批改作文,我尽量做到面批面改。一次批改学生的日记,这篇日记是班上一名后进生写的,只有短短三行,我很认真得看起来,突然发现有一个词用得不错,他平实写作文只会流水账,从早晨写到晚上也写不出几句话,几乎看不到好词好句。我马上把他找来,高兴地对他说:“‘斜风细雨’这个词用得不错,不仅把当时的意境写出来了,还充满画面感。看来你是会写作文的,对自己要有信心。”他听了很激动,表示以后要好好写日记。曾经几时,我也是因为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才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耐心和鼓励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多么重要。
我相信只要做作文教学的有心人,就能解决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让教师简单教作文,学生轻松写作文吧。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学慈济校区)
【小学生简单对联】推荐阅读:
小学生学习对联07-02
春节对联小学生12-28
送给小学生的对联09-16
关于国庆的小学生对联12-04
关于小学生五年级的对联06-04
贴对联小学四年级作文07-07
小学生的简单自我介绍07-28
小学自我介绍简单06-11
小学生简单数学应用练习题09-22
小学毕业简单感言话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