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个人实践教学计划(推荐14篇)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解决教学中问题和追求自身发展的.智慧,它源于教学之中,存在于教学之中,是课堂教学富有生命意义的核心所在.教师实践智慧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个人来说,个人反思、个人学习和教学实践是教师实践智慧提升的重要途径.
作 者:张会霞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3) 分类号:G451 关键词:教师实践智慧 个人反思 个人学习 教学实践
1有关教学内容(学习内容)=教材概念的质疑
“狭义的教材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选编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体系。一般以教科书、课本的形式出现。广义的教材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主要包括文字教学材料、视听教材和计算机教材”[1],就是这种说法的典型代表。并且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材→教具)→学生”的关系表现出来。
由上述观点,可以对教材做出以下解释,其一是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学科所使用材料的规定;其二是教师使用的材料规定;其三则是教学场景下的教师、教学内容和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一个关系要素,教材起着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媒介作用,换句话说,教材有三个含义,就是教材是材料、教材是教科书、教材是教学场景下的媒介。但是随着教材研究的展开,有学者就学科层面的教材观展开了批判[2],甚至认为这种教材观是一种过时的理论[3]。确实,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不管多么好的教科书,如果教师不选用它,是绝对不会作为教学内容和教材出现在课堂上的。这就如同吃自助餐一样, 厨师可以做出几百上千种美味的菜肴和食品,对于去享用的人来说,却不可能品尝所有的美味,只能量力而行,各取所需。从另一个角度讲的话,虽然食者选择的量可以有限,但是选择的方式和对食品价值的认同却因人而异。这样的话,教科书或者材料实际上只是起到了一种材料支撑作用,对于其是否能够被教师选用,则没有确定结果。
而把教材看成是教学过程中,连接教师和学生媒体的要素认识,也只是在宏观角度上对于课程构成的一种分析和解释,只是提到了教学内容和教材的作用而已。虽然,这种认识可以让人们清晰的看到课程构成特点,重视教材的作用,但对于教材是什么却没有明确的解释和说明,直接导致了运动技术就是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混乱。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新教材观的创立提供了可能,特别是目标引领内容教学理念的提出,更为教师加大教学内容和教材自主选择与利用提供了空间。具体表现为行政部门对体育学科使用教材的硬性规定取消了,出现了由地方和学校按照实际情况来编写符合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的课本教材的可能,强化了课本教材的地方性特点。虽然,这种变化并没有引起教材概念的根本变化,但是教材与教学内容直接关联并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观点, 打开了对教材真意进行探讨的直接通道。不能不说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固有理论的变革,同时,也重新提起了教材到底是什么?教材要为谁服务这样一个话题。
另外,从教材加工的角度来说,内容决定教材加工这个问题也引起了部分学者们的注意,比如,在普通高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体育教学论》中,毛振明教授就提出了运动素材→ 教材→学习内容这样的观点,进而提到运动素材到教材的转变,是由“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进行“选材、分类、加工、编排”而成,而教材到学习内容的转变是由“体育教研组及体育教师” 经过“学习领会、调查、再加工、教学修正”后形成的[4]。虽然这种观点没有脱离开行政部门的约束和规定下的计划教材的模式,也没有脱离教科书就是教材的说法,但是,从理论上来说,他的这种观点强调了教科书加工成学习内容的过程,同时也强调了这种加工过程中教师的主动参与作用,这是教材理论的一个进步。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关学习内容或者教学内容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体育教材化”这样的提法本身就为进一步明确教材概念提供了一种思路。
体育教材化的观点,打破了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媒介或是材料等说法的弱点,突出了教师个人主观认识的特点,使得空洞的教科书式教材规定成为一种可操作性的教材规定。 但是,同作者的“体育教学内容,也经常被看成为体育教材,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只是‘体育教材’所含有的意义更多一些,它既有教学内容的意思,还有教科书、教具的意思等”[5]的认识,让我们可以得到“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关系式。如果使用 “体育教材=教学内容”这个关系式的话,那么素材→教材→学习内容的构造图就失去了意义。就是说,教材、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是同义概念,并且教材的含义大于教学内容,这实质上证明他的教材观还是教科水平的认识。但体育教材化也就是教材加工概念的提出,使得教师介入教材研究成为可能,也为教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提。
而突破这种教科书式教材观的是“体育(运动)教材”概念的提出,这种基于经验性事实基础上的运动教材的具体内容是“教师对课程内容予以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状况所设置的运动场面”[6], 并且这种运动场面是由“技术动作”“运动条件”“运动课题”构成的。这样定义教材后,教师所要教的内容、学生要学的内容及其达成目标和在什么样条件下进行教学这些问题,在运动场面的三要素下得到了有机的统一,使得教材有了具体的样式,也就是用什么教的问题得以解决。也就是说,教材概念只有在学校这种特定的时间、设施、教学用品和教科书等时、空间及物质条件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是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为背景的条件下所进行的有关知识、品德、身心发展的交流场所才得以成立的。这样的话, 教师在构思和设计教学时,如果不考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联性, 不把这种关系通过具体的内容表现出来的话,教材概念是不成立的。这也是国内学者所说的“生成教材”[7]或者“真教材”的概念。由此来看,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下,教师用来向学生传达的经过教师加工的知识信息才是教材。但这样论述也留下一些有待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依据什么去加工“运动技术”、构思“运动课题”和形成“运动条件”。如果仅仅凭借教学目标来确定教材的话,显然根据并不充分,由此来看,教学内容的解释就成为不可绕过的课题。
虽然教学内容(或者学习内容)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 但是“运动教材”概念的成立,为进一步探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区别提供了可能性。贾齐教授的“经验的呈现(指导者方面)与被感知 (学习者方面)的同步性,才使得它成为现实意义上的教材”[8]的观点,为进一步探讨什么是教材、什么是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很典型的例证。他认为教材本身是一种经验的表现,由教师把经验“呈现” 出来,由学生去“感知”这种经验,使得教材的表现形式更为具体化。如果我们认为这种理论是正确的话,那么,教师对经验的把握在什么前提下,怎么样把握,把握到什么程度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辨明之后,才可能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去处理好“技术动作”“运动条件”“运动课题”这些教材要素问题。比如对于“节奏”的理解,语文老师强调的可能是朗读时的音节高低、抑扬顿挫等;音乐老师强调的是旋律中的每一个音符;物理老师强调的是动作速率变化,体育老师强调的是完成某个动作的速度或力量的间歇时间等。在这里我们可以说节奏的教学应该是不同学科的共同的教学内容,但教师采取的手段和方法等却是截然不同的,尽管不同学科的教师具有各自学科的特点,具有自身的经验,但,绝不能说这种经验下的教学场面的构成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师来表述同样一个内容的时候会出现差异的,那么,节奏到底是经验基础上的内容还是教材问题的质疑就浮现出来。而这种经验的表现,不仅是在不同教科间成立,在同一教学科目中也成立的。 比如两个同样是跳高技术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们可能有同样的感知,但却未必能够有同样的教学效果。相反,对于跳高感知不同的两个教师,却可能产生同样的教学效果。其原因在于经验是在多方面多因素下形成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表现出来,不仅仅是一种情境下的“呈现”。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国对教材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有学科层面上的教科书(材料)的理解,也有教学情境层面上的运动场面理解,还有材料加工制作层面上的说明。不可否认的是不管哪一种说法都存在着教学内容和教材(教科层面也罢实践层面也罢)概念的混淆。本研究认为教科层面上的教材理解只为真正的教学情境下的教材形成提供了一种素材,而真正的教学场面下的教材,除了概念本身以外,还要有教材加工这样一个程序才可能实现。这样的话,不仅为教材概念和教学内容区分提供了一种可能,也为进一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材研究提供了可能。
2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概念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分解
教师个人实践知识这个概念是1984年由加拿大学者康内德和柯兰迪宁研究团队在美国教育研究会出版的《教学研究手册》第三册中有关教师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他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只注重“教师的个性特征(如,温和、严厉、准时)和教/学方法与过程(如,讲解、实验、课堂练习、操练)是对学生学习有重要意义的主要教学领域”的认识是远远不能解释教师知识和教学实践活动的, 而应该注重“教师知道什么以及他们怎样表达他们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并提出了个人实践知识“存在于教师以往的经验中,存在于教师现时的身心中,存在于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中。个人实践知识贯穿于教师的实践过程,也即,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个人实践知识有助于教师重构过去与未来以至于把握现在”[9]这样的概念。
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是通过图景、实践原则、个人哲学、隐喻、叙事单元、节律、循环等方式进行研究的,是对教师已有知识的一种评价。而其研究成果的运用却不是很多,但是“教师是自己课堂上课程建构和执行的主要部分。教师不是某种传递规定课程的管道, 而是持续建构课程的主动行动者;教师在自己的课程开发中拥有和表达自己的知识”[10],既强调和丰富了杜威的情境概念和经验概念,也对施瓦纳的课程要素概念做出了补充和发展,同时,更提出了教师本身就是课程的一部分的新论点。
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概念的提出,为教学情境下的教材成立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就是说“运动技术”“运动课题”“教学条件”这样的构成样式由教师过去的经验、现在的认识和对将要进行的教学实践的把握过程中实现的。它不同于单纯将教科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教材观,更注重教师教学实践前的经验既“实践知”的内容,同时也强调教学实践本身的“实践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科书材料进行取舍,考虑每一个学生、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对运动技术价值的再解释,甚至可以在课堂上临时构建教材等都是教师本身对教学内容明确后的教材构成的表现。正是因为这种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存在,才使得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加工与方法选择具有了多样性特点。
从教师既是课程构建的主动行动者又在课程开发中拥有和表达自己的知识的观点出发的话,我们就有理由承认教材是教学情境下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一个环节。那么,这种特性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图1是本文作者对Grossman[11]揭示的教师知识构成图的第三层次进一步解读后,在教师个人实践知识观点下,对教材的解释。就是说,虽然Grossman意识到第二层次的具体表现是第三层次的教学实践,并提出了教学情景问题,但他所说的情景知识还是未分化的课堂综合知识,包括了课堂教学的全部问题,对于微观层面上的内容及其教材并未说明。
如果说图1中的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教师知识是体系化知识的话,第一层次的教师知识就是学科门类(比如体育学)层面上的一般学科知识群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时的一般性操作知识,是一种广泛而通用的逻辑构成关系层次的知识;而第二层次则是第一层次知识的具体内容的落实,即课程内容体系(比如田径课程的内容)、受益对象及其教学策略等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只是宏观层面上的把握,并不是教师自身能力全部能够掌控的知识体系,是行政部门规定的或是“给教师的必备知识”,这些知识基本上与学生没有关联,与教学条件没有关联,更与课题设定无关,也就是说, 在课程实施之前,它只给教师方向性的内容和可参考的材料。只有第三个层次的教学情景形成前,教师才可能依据自己的经验从多种相同或者相近的材料中选出一种,亦即从多种教科书中选出一种作为上课的教科书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才在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上得到显现。
从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视点来看,教师本身的职能在转化,教师不是知识的传声筒,而是课堂上课程建构和主要执行者,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的理解是课堂课程建构的重中之重。虽然本研究没有对教学内容给出明确定义,但对教学内容和教材有效地进行了剥离,认为教学内容与教材并不是同一概念。
3教材概念的含义及案例分析
对体育内容=教材的批判,明确了教学内容是教材上位概念的同时,也明确了教材是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构建时,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的实践知的过程这样一个观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提示的教学目标引领内容的观点实际上反映了这样的思想,只是这种思想还未得到充分的认识而已。既有的选编素材为教科书,教科书本身就是教材等观点,除了对教材构成具有一定的信息支撑作用以外,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并未得到证明。“运动(体育)教材”概念的提出虽然开拓了教材理论研究的领域,特别是“运动场面”的设置问题,从静态的要素设定方面丰富了教材研究的内容。但是, 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学材料、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学生和教学条件是密切关联的,也与教师本身的方法和手段分不开的,更与是否完成教学内容和达成教学目的有关。特别是教材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要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服务的规定,表明了教材具有媒体和手段特征的同时,也表明了其是教和学的对象这样的特征。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材可以定义为“是教师在构想和进行课程实践时,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表现,是学习者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对象”。
这样的教材定义具有几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一,从教师“实践知”和“实践力”的视点上,打破教材就是传授的知识的认识,强调教材是教师认知的一部分,具有个人主观性特点。其二,从教材研究的视点上,可以将其分为“素材研究”“学科内容研究”“教材构成研究”[12]等领域,避免素材、教科书、教材概念的混乱,其中心点是 “教材构成”。其三,从体育学科构成的特点上,可以将“教材价值” “教材说明”[13]等解释为选择教学内容的前提。其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更容易与教学方法关联起来,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体现,并且由于其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这种规定也为评价教材是否有效提供了标准。
教材研究也与教学实践有着密切的关联,是教师的实践知与实践力结合的具体表现,教师的个人实践知在教材的形成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教材理解,不应仅仅局限于静态的“教学条件”“运动技术”“运动课题”的构想,更应该是明确教学内容前提下,把教材看作是教师个人“实践知”在教学构想中的表现,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教学的手段和对象。这样的把握,才可能使得体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4结语
一、传统师生关系利与弊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功能性的关系,即为了满足某种外在的个体或社会的功能性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被认为是权威和教导者,对学生进行教育塑造,而学生处于被教导的地位,是教育的对象和受教育者,主要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教师和学生不是以完整的人的存在方式出现的,而是以扮演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面貌出现的,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我深深地掩藏在这种角色互动的表面之下,彼此之间缺乏一种本源性的真诚和信任,也根本不把对方作为存在意义上的人来看待,这种师生关系割裂了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双向互动性和系统性,忽视并抹杀了作为学生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信息源作用,其实,在很多的时候,学生并不总是被动者。也常常发挥着影响者的作用,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和认识能力等常常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和内容、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及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构成的,需要师生双方的交流与互动、协作和交往,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长期遵循着一种控制取向的规范课堂教学范式,教学过程呈线性分布状态,确定而僵化,程序化严重,教学管理上也基本是以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为主,这些都直接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交流不对称,单向度地扩大并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而现代课程知识观主张课堂教学不是师生之间单向度的传递灌输,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与意义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基于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的意义,建构意义生成的课堂教学能够突破知识本位的单一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能够将点状化、程序化的教学过程裂变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组合结构,将学生自然地置于教育的中心,不断形成师生互动,在互动中交流激变而创造生成,使教师在重建调整课堂教学。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课堂中接受智慧性挑战,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管理上遵循人本主义原则,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的表现特性
1不可言传性
教育智慧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智慧不是脱离主体的客观知识,对教育智慧的把握和认识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和主体自身的体验,因而难以用语言描述和传递,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投人和揣摩。很多教师觉得教育智慧难以说明,具有默会性,他们所知道的多于他们所能说出的。事实上,在教师作出决策的情境中,多数场合是无意识的思考和默会知识,而这些并不同于教学理论,既不可学习又不可传授,只能由自身提高自身,对实践方向、意义或原则等的把握却需要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亲自体悟才能得到。
2个体独特性
个体独特性来源依靠的是教师个人的实践体验与主动反思,并在丰富生动的具体情境中产生,因此教育智慧必然表现出鲜明的个人化特点和难以复制的特殊性。不同的教师其个人的经历、个性、能力和素质等都是不同的,因而即使面对相似的情境,他人的教育智慧也是无法模仿的。就教师个人来说,他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教育智慧在实践中的表现都与众不同。有的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游刃有余,有的则十分擅长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的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常常拥有突出的冷静和机智.尽管这些教师的教育智慧绝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能力,但是不可否认每个教师个体所突出表现出的教育智慧都有不同的侧重。
3动态生成性
由于教育的对象和实施主体都是有生命的人,教育活动的环境也是一个日常的、自然的环境,其问必然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当中的。教师在处理这样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当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和切合实际的行动就是教育智慧的表现。也就是说.教育智慧必须不断跟随实践的变化,不断变化和发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出现的不断变化的实际问题。不断变化的实践要求教师在处理实践问题时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认识、策略、判断和选择,也正是在这种积极应对实践挑战的过程中,教师获得并发展了自身的教育智慧。
4复杂层次性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教师的教育智慧必然有一个从无到有或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教育智慧并非一个同定不变的层次状态或境界,在不同的教师身上它的发展程度都不相同。就一个教师个人来说,虽然教育智慧的发展并非线性的过程,但是其教育智慧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由低到高,由贫乏到丰富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发展出具有高度综合性和能自如应付现实问题的教育智慧.虽然教育智慧有高低层次之分,但教育智慧的层次性不是简单的层次性,而是一种复杂的层次性。不能认为教师的教育智慧一定是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顺序的、线性的简单过程,这是由教育智慧内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决定的。
三、教师个人实践智慧与学生共同发展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意识,教师不是知识权威的化身,教师是学习者、促进者和“平等中的首席”,学生亦是影响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我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毋庸置疑是想给学生营造发展的空间,但需要我们反思的是.当我们做这一切的时候,是不是以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迎接学生的挑战。课堂教学充满着变数.学生是其中的一个较大因子,教学因学生而生又因学生而变,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时刻在影响、作用着课堂教学,显然己成为挑战传统教学程式的重要力量源之一。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担心学生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然而,教师若能智慧地应对与处理,即可将这些尴尬转化成一种课程的生成性资源,再好的教学设计和课前预设也难免会遭遇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所以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始料不及的因素,因此要求老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机智能智慧性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
网络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纸质文本己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方式,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与教师一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知识.新课程呼唤学生质疑、发问、诘难和挑战权威,一时间课堂上教师要面对应接不暇的学生提问,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挑战,它在考验着教师的课程知识,考验着教师的临场应激能力,也在锤炼着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智慧。
在迎接学生的“挑战”,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也在不断地发展吗?当然,达到这种境界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渐锻炼自身。
曾几何时,学生惧怕教师是师生关系的固定型,学生听话是良好教育的开端。然而,时代在变,物随境迁,当现代社会被演绎成多元文化视阈的融合,扑面而来的不再是圣贤之道,而变成各种良萎不齐的信息时.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在增强,学生所思、所想、所感往往己经超越了学校课本的范畴,往往会牵扯到不同的领域、学科和层面。“学生变了”是教师的第一感觉和直接体验,例如上海市格致中学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千年之交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既定课堂秩序,成为一场控制与反控制、支配与反支配、独裁与民主的教育伦理争鸣的始端。这也许就是当下学生给现代教育带来的新的挑战。正是这种挑战让教师在追求智慧的路上不断地成长。
以下是我跟岗学习中的一些收获:
1、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
2、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对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新课标在课堂中的体现。
3、面向全体学生,发展音乐基础教育,让所有学生共同发展起来,提高音乐的综合素质。
4、学生之间的团结协助,互动学习使学生成长的更快,走得更远,知识更牢固。
5、教师的适当点评与总结、反思,让学生获益良多。
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本学年要求党员教师认真学习第三批科学发展观,近期分别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支部会议,要求党员领导结合“组织生活会”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进行党性分析。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有关文献、文章,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内容方法进行了再认识、再理解。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我感到我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有很大差距,下面就个人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根源以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1、落实“以人为本”不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在学校里不仅学到技能水平,而且身心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落实好“以人为本”,凭心而论,在平时的教育中做的还不够,总是要求学生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对学生要求的过多,整天忙于教学工作,组织的活动多,与学生直面交流的少;布置的多,检查的少。
2、工作缺乏主动性,创新意识不强。
对于学校交给的工作,只想到认真贯彻,绝对服从,但从没有积极主动地想一些更好的办法,考虑问题“怕”字当头,怕出问题,怕找麻烦,怕主观愿望与结果相悖,事事求稳妥,遇到问题,就和向部门李主任、张主任去求救,请他们去协调,去解决。
3、教学工作中,不能和家长很好地沟通。
在教学工作中,只觉得上好课,教好学生就足够了,不重视与家长的沟通,自己的一些做法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但凡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也无一不受到家长的好评,原因是教师的做法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因此自己与家长的这种距离感也影响了学生思想工作的深入开展。
4、学习滞后,理论功底浅薄。
一是每天总是借口忙,没有时间去阅读有关书籍,往往是用着什么学什么,即使有了时间也坐不下来、深不进去,缺乏理论性的支撑。二是对理论学习仅仅是停留在记录学习笔记的层面上,为完成笔记而完成笔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灵活性不够。更有以干代学的思想,没有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就没有自觉地行动。由于工作的关系,放松了自身的理论学习,有时把学习理论当作软任务,把业务工作作为硬指标,出现了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脱节的现象。还在于认为自己已经参加过一些学习和培训,掌握了一些基本原理,有以干代学的思想。认真反思,才深刻认识到自己对理论和业务的学习还有一定差距,只停留在书本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工作中按部就班,忽视了自我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创新的思路还不够宽阔,层次还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想,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遇到到问题爱急躁,恨不得工作一天就干完,于是缺乏冷静思考,工作上想得不细,不全面。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立足本职,真正把教师职业当作党赋予每个党员的任务和使命,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真正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从自身做起,转变作风,积极工作。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这一周能办的事不拖到下一周,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注意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时时处处把自己的表现与共产党员的标准进行对照,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照好镜子,把好尺子,找准差距;工作上牢固树立争一流的思想,对个人要求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3、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我加压。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遇事不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4、工作中做到“三多”。
1、是多看,看经验丰富的领导、同事是怎么做的,处处留心。
2、是多读,就是把理论学习与读书看报有机的结合起来。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把握其精髓;同时对中外名著,党政调研文章、领导讲话等凡是能见到的,都要尽量去读,抓住要点、掌握实质并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结合起来分析思考,去粗取 精,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高理论修养,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是多思,学校少先队工作要求脑勤、手勤、眼勤、腿勤,勤思很重要,经常思考,脑子灵活反应迅速了,才能迅速领会领导意图,才能更好地汲取优秀同事的好思想、好作风,树立爱岗敬业的好品德。
为进一步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弘扬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大爱、奉献和专业精神,按照学校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结合个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在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习总书记的嘱托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为准绳,以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专业能力、增强责任与爱心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能力,坚决做一名有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有扎实学问、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
二、活动目标
加强师德修养,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三、活动内容
(一)深入进行专题学习活动
一是注重理想信念提升。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好老师必不可少的四点特质,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教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的确,要做中国最好的老师,必须恪守师爱的智慧,还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将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专题学习活动,深入学习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学习《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献。
二是注重向先进典型专题学习。为此我将认真观看反映教师高尚师德的影片,学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以《师德的力量哈尔滨市优秀教师师德实践解读》一书为教材,学习市、区树立的师德十佳教师先进典型事迹,使优秀的思想深入心灵,化为行动。
三是参加法律法规专题学习。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宪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以及教育部关于规范教师行为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文件等,增强自身知法守法意识。
(二)积极参与主题讨论活动
为形成争做好老师的氛围,学校将举行什么是好老师、如何争做好老师大讨论,我将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我将借助在学生和家长中每月开展的 我眼中的好老师大讨论活动,广泛倾听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办好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学校而改进自身的教育行为。
(三)誓做宣传身边好老师的推进者
为充分展现干好事、有境界、显内涵、敢担当的教师新形象,增强特教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将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在学校寻找、发现优秀教师并积极向校长推荐、宣传,同时借助自身的能力宣传好教师的事迹。
(四)踊跃投身师德实践创新活动
响应学校开展上午双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家长走进学校)、教师结对子帮扶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六个一活动
一、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和核心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育的本质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动。
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具有高尚的 师德。思想品 德教师首先要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并切切实实地、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人格力量的体现,人格魅力的最高境界就是大爱,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学生都把品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 举止、音容笑 貌、板书笔迹等。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 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才能处理好苦与乐、贡献与报酬之间的关系,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受到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使学生从你的身上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对的、光荣的、高尚的,什么是错的、可耻的、卑贱的。时刻让学生被教师 的品质所折服,使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学生的一生才会更加灿烂!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更持久,学习热情才能更高涨。个别教师经常对后进生讽刺挖苦,甚至稍不如意就要体罚,这不仅是其师德修养水平低下的表现,而且是违法行为,这样的教师开展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作为教师,应该看到由于个性差异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别,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在差别基础上的普遍发展,应充分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还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让他们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偶像。学生佩服教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个人魅力至关重要。师者魅力乃是学子的心灯,照亮他们人生的 路,有的甚至 照亮一生。为 师者无魅力,便得不到学生应有的尊重,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修养、渊博的学识,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保障
思想品德课教师 不仅应具 备深厚、精湛 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作为一线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无论是要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还是要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都离不开较高的专业素质。思想品德课 教师对马 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这 些基本的 理论,不能停留在表层的理解,而要吃透其精髓,深刻领会其内涵,这样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思想品德 课教师对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都应该熟练掌握,同时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例如“三农”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等,都可以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如果教师对这些理论理解不透,是无法指导学生学习的。近年来,把时事作 为试题背景材料,是中考思想品德的特点,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敏锐地捕捉到时事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从而提高教学和备考的效率。
思想品德课教师还要兼收并蓄,拓宽知识面。教师拥有渊博的学识,才能让学生对你心服口服、赞誉有加,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他们的学习效果自然就好。赞可夫说得好:“扩充教师的科学知识量,几乎成了提高学生知识质量和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的最重要的条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浩如烟海,教师单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之外,还应当对教育理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网络技术等有一定的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教 学 能 力、独 特 的 教 学 魅力,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育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工 作,因此思想 品德课教师需要强化各项教学能力。如分析教材能力、设计教学能力、实施教学能力(提问讲演、语言表达、课堂应急、课堂组织)、指导学生能力、评价校正能力、教研能力等。这些教学能力的每一项都可能成为教学的点睛之笔。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设计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再次,有效的课堂教学还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上,因此教师应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这样学生自然会愿意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最后,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有相当的造诣,且已形成自己的知识观和教学思路,并能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授课条理清楚,语言幽默,富有激情和美感,才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教学方式;整合
随着教学信息化在全国的推进,“世界大学城”这一面向全球的个性化远程网校由于其绿色、环保和高效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高职教师参与其中。同时,“世界大学城”也在不断完善教师个人空间,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以供借鉴。
一、整合的层面
在“世界大学城”中,高职教师个人空间和教学方式的整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操作。
1.结构层面。整合之前,首先要分化,把个人空间和教学方式分成很多元素,然后找衔接点。高职教师的个人空间一般是“树状结构”,教学方式是“坛式结构”,这就需要我们把“树”种到“坛子”里,而联系点就是“树”的“根”。教学方式坛式结构包括行为方式(坛口)、认识方式(坛底)、社会认同(左坛耳)和教学组织(右坛耳)。高职教师个人空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名师课堂,笔者研究了10项已完成的名师课堂,发现高职教师个人空间由四个方面构成树状结构,分别是导航主线(树干)、课程资源(树枝)、教学过程(树枝)和教学成效(树枝)。
2.知识层面。传统教学方式有讲授式、探究式和对话式,时尚的教学方式有订单式、双证书式。这两种方式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在建设个人空间时采用合适的知识因子,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微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以一门课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将知识分化为知识因子,一个概念是一个知识因子,一幅工程图也是一个知识因子,一个简短的视频(5分钟)也是一个知识因子。然后按照导航主线进行组合,形成知识框架。
3.人员层面。在人员层面,需要建立“金字塔式”结构,人员金字塔结构分为三级模式。(1)一级(塔尖):选取空间课程或名师课堂做得比较好的教师作为第一层次,成立顾问委员会。可选择各校空间课程一等奖以上获得者或名师课堂项目验收通过人员。(2)二级(塔中):空间课程二等奖或名师课堂项目立项人员。第二级构成中间支撑力量,即操作小组。(3)三級(塔底):其他人员,其中包括从来没有接触过“世界大学城”的新进教师。第三级的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如缺乏整合意识,思路不清楚等。
二、整合的步骤
1.建立组织机构。以教师所在学校为一个单元,选取优秀教师在“世界大学城”建立教师苑,教师苑实施金字塔式组织机构。
2.入选教师按照盆景式进行组合。每个入选教师,结合所教课程,按照盆景式(树状结构+坛式结构)进行组合,以现行“微知识理念”划分知识因子。分好后,再组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选择,可以预时学习、超时学习、重复学习。
3.教学时加入过程记录。可以在课程盆景式教学时加入过程记录,这也是“世界大学城”的独特优势,这样既便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也可以总结改进,不断突破。
4.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在整合过程中,金字塔塔顶人员定期和其他各层人员进行学术交流,此交流的特点是高效率、低成本、快节奏。互联网传播快,经过几次交流后,很多交流成果就可以在“世界大学城”平台上得到广泛应用。
三、整合的细化
1.要结合课程特点。高职院校的课程总体上分为四类:人文素质课、职业岗位技术课、职业拓展课和公共选修课。在整合过程中要注意各课程特点,不搞一刀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要注意学科或专业特点。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学科或专业,其教学的内容和深度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整合时,学科和专业一定要结合本校实际,即“教学方式本校化”,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要从“三观”上来把握。从宏观上把握个人空间是树状结构,教学方式则是坛式结构,但是这之间怎么联系的,需要从中观,甚至微观上去把握。例如,个人空间教学成效和教学方式的社会认同之间,从宏观上看就存在着天然联系;而从微观上看,教学成效栏目反映的是社会认同的学生评价部分。
教学方式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处于教学上层建筑。高职教师运用“盆景式”整合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俞小妹.网络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6(11).
在20__年,我将继续抓好幼儿日常勾当常规,培育孩子精采的进修习惯和糊口卫生习惯.形成有序的糊口,进修,游戏的气氛。
1、培育幼儿讲礼貌的习惯,与人谈时说通俗话。
2、每周按时完成英语、蒙氏数学的教学内容,激发幼儿乐趣,使幼儿自动积极地介入,从学习中体会快乐。
3、开展有趣的主题勾当,让幼儿多动脑,试探询题,发现有用经验,培育幼儿呵护情形、爱护动、植物的良好习惯。
4、多开展一些游艺勾当,营造一个幼儿斗胆表达、展示自己的空间。依据《纲要》的精神,本学期开展主题和学科相连系的体例,同时操作本园的场地优势,开展好体育勾当和户外组织勾当.抓晨间磨炼,充实调动幼儿按时来园的积极性,对个体经常迟到的幼儿,实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获得家长的配合与撑持.
5、继续抓好户外勾当,提高每日两小时户外体育勾当的质量.在充实保证天天户外勾当的同时,提高勾当质量使幼儿在轻松兴奋的空气中增强体质.连系主题教育为幼儿创设与教育勾当相顺应的糊口情形,充实阐扬情形的教育功能.
6、培育幼儿做好值日生工作,进修收拾餐后桌面,培育孩子的自力性和自觉性.
7、当真剖析本班幼儿的春秋特点和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较年夜的提高.
8、不时刻刻把平安放在第一位,连系平安教育开展相关勾当,让幼儿受到教育.
二、幼儿卫生保健工作
1、在进餐、上茅厕、做早操时,让幼儿养成一些精采的习惯,并能有秩序地进行,不打不闹;搞好班级卫生工作,做到“不时通风,日日消毒”,为幼儿创设一个卫生,整洁的进修和糊口情形.
2、在穿、__服、午睡时,能自己的工作自己做,提高自理能力;
3、不带危险物品入园,与其他小伴侣能和气、亲善相处;
首先很感谢为我们教师提供这样一次“国培计划(20xx)”――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新课标教育教学能力”远程培训活动。第一次在网上进行小学音乐的培训活动,希望能通过学习有所收获!
从去年20xx年到今年20xx年,两次的“国培”使我能够很快的成长,通过这次20xx年“国培”让我认识到:音乐活动作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游戏、小品、表演、歌表演、律动、舞蹈、演奏乐器等,它使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创新的快乐,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同学们在模仿、体验、探究的音乐活动过程中,收获到的是个体的情感活动,是任何形式都代替不了的亲身体验。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 实践能力 实践 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音乐教学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同时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但由于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有些音乐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改编的,部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比较欠缺,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因此,我们要关注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善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环境,寻找有效的专业发展策略,努力提升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树立教学专业发展理念,引领小学音乐教师争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理念支配着教育行为。小学音乐教师不被淘汰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更新观念。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不懈地学习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锻炼教学综合能力。小学音乐教师还应树立新型师生观,师生平等,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强化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考验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争做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作为的专家型教育工作者。
二、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发挥传帮带作用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靠自身不断学习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教学智慧和技巧,另一方面需要虚心地向同行老教师请教,汲取老教师的有益经验。完善小学音乐教师指导老师制度,以师徒关系为纽带,发挥老教师和中年骨干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通过实施“一对一”的导师制度,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指导,促使小学音乐教师尽快适应和胜任教学工作,帮助小学音乐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实现教学专业成长。安排小学音乐教师每学期指导老教师随堂听课,掌握课堂节奏,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指导老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听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并及时将听课情况与小学音乐教师交流指导,切实点评,指出优点和确定,促进小学音乐教师尽快成长。
三、牢固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具备新型教学手段
21世纪的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而且要提高自身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内化为教学本身。小学音乐教师有机组合各种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交流协作等学习活动,并积极探索和组织学习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中特有的学习方式。如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等,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信息化是每个学校突破性发展的必备之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承担起顺应信息化大潮的重任。
四、完善小学音乐教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学教研的热情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竞赛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了解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窗口。为了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音乐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学校应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搭建小学音乐教师展示平台,举办各类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竞赛。按照“适度竞争,突出优秀,激励进取,兼顾公平”的原则,设立奖励等级及名额,制定评比方法和评比规则,让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技能竞赛中研究教学、改善教学,打磨教学技能,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教学技能竞赛中,小学音乐教师展现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风采,进而激发了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和提高了教学研究能力,促进小学音乐教师用研究与反思的眼光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把研究成果用在改善自身教学和提高教学技能上。学校鼓励小学音乐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研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引导小学音乐教师用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反思能力,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五、加强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培训,将培训学习常态化
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培训。可以利用小学音乐教师的寒暑假或者双休日等时间,请师范院校或音乐学校(院)的专业教师给他们示范讲课,请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他们讲学科教学法的知识,介绍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这种形式可以集中培训,而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学科或专业分成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培养小学音乐教师敬业乐教精神,强化师德教育;用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武装他们的头脑,让他们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具有较高的教育技巧和机制。必须充分认识培训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意识,让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常态化。
小学音乐教师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体,学校应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构筑平台。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虚心学习、善于学习,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铎厚.教师成长:营造和谐生态[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197.
[2]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6):7.
一、教学:程式模仿与实践创新的统一
教学是教育实践的主要方式, 是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价值追求的实践活动。由于教学是基于知识授受关系为核心的师生互动活动, 因此, 它是教师职业的特性所在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具有自身独特的逻辑原理与发展机制。只有深刻揭示教学的本质属性, 才能深刻理解教师成长的内在逻辑。
从教师自身实践生成的角度来理解, 教学首先是模仿的。然而, 教学不是简单、机械、组装式地生产性模仿, 它是一种特殊的模仿, 是高度内化了的程式模仿。教学是具体的、可见的、可测度或价值评判的活动, 既能被学生感知到, 也能被同行效仿和借鉴。教学是可变的, 科目不同, 教学方式和途径也会有所区别。理论与操作、讲解与实验、思辨与行动、阅读与练习、理解与记忆、义理与数理、语文与数学、政史与生化分属于不同的思维训练与教学方式, 因此, 教学须根据自身的内容和要求展开,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 这样才是尊重规律的有价值的教学。基于此思路的理解, 教学是可学习的, 是可模仿的, 是高度内化或简化他人教学程式的模仿, 是他人教育智慧与教学灵魂的摄入, 是他人教学实践经验与智慧结晶的效仿与借鉴。听课、磨课、观课、评课、议课就是模仿的具体体现, 实现教师“在聆听中感悟、在交流中成长”的目的。
教学是可模仿的, 但教学又是模仿基础上的创造性实践。由于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实践活动问题既不能预设, 也没有既定的问题解决现成方案, 既没有适合问题解决的教育知识, 也没有直接解决问题的知识原理。教师每天都可能面对新的问题, 教学既有固定的工作程序, 也有适应条件、环境变化的新情境, 这要求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适应不同情境的应对策略, 需要有高超的教育理性智慧。基于变化的、情境性教育实践之上的教育理性智慧需要教师的独特体验和系统感悟, 它不是机械应对, 而需要理性思考, 需要教师直面“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教育问题并有整体的理性认知, 然后根据情境寻求教育知识的支持, 由此决定采取适当而有效的解决策略。因此, 教师须在实践中创生教育实践智慧, 形成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动力机制, 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 也是成为一个成熟教师的必备素质。
二、教学实践对教师成长的规制
教师成长的逻辑隐含在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其发展受教育教学实践的制约。
第一, 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对实践客体 (学生) 进行预先的谋划 (计划、大纲、备课等) , 运用一定策略手段改造实践客体, 进而不断提升对客体的认知, 从而掌握客体发展的规律, 提高驾驭实践对象的能力, 实现实践的最终目的, 即“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教育教学虽是教师的主观行为, 但其行为的依据是学生, 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影响并最终决定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不论教师教什么、用什么方法教, 最终结果要由学生的实质性变化来决定, 教学须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 否则就是无效教学。
第二, 教学是多角色参与并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 由此导致实践主体 (教师) 需要不断调整实践的方向和策略, 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 不断生成对实践对象的客观性知识, 使自身得到不断发展。
第三, 具体而多样的教育教学实践锻造着教师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体性源于并保存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其品质是由一系列实践建构的, 即当下教育实践的具体样态建构并规定着教师的主体性。也就是说, 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实践样态与其主体性样态是同一的, 教师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 自己就是怎样的。教师同其教育实践是一致的, 这既与教师从事具体的实践活动一致, 又与其怎样活动一致。因此,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 其主体性是从事教育活动的本质力量及其在场的样式。
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实践。在学科教学中,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确定的, 知识传授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把确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不断理解、接受, 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由此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 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同时发生的, 这就是教学的独特魅力所在, 同时也意味着教师传授知识的技艺成为教师成长历程中绕不开的一道坎。同样的内容,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风趣幽默,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去深思知识背后的奇趣境界和高深意境, 获得理智的充分发展和思维能力的不断超越。相反, 缺乏教学艺术的教师会使学生像咀嚼浸蘸过酸醋的“馒头”一般, 苦涩难忍而索然无味,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和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艺术与魅力来自教学内容, 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或是人文学科, 所教内容与所使用的语言绝不是理论培训能解决的, 它必须是个人的, 而且是个人实践的。
教学不但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而且还是组织知识形成一定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学内容是以知识形态呈现的, 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命题、原理、公式等组成的体系, 教师想要胜任教学实践, 就必须具有加工、改造、组合、分解、抽象以及概括的能力, 把知识建构成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体系, 然后形成基于知识基础的精神品质。这样的教学才是创新实践的有效教学, 使教学不仅能传递知识, 更能以知识为中介建构知识观, 进而形成世界观, 这就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是知识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只有深刻领会知识背后的知识观与价值观, 才能全面理解并掌握知识, 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 才能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并长久留存于大脑之中。这种知识观是高度简化了的、自动化的知识结构, 是内化的能力。
对知识的加工、改造、抽象、概括等能力是教师成长的实践力和重要的专业发展力。不同教师领悟知识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有别, 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对知识的感悟与驾驭意味着对知识的认知与加工, 它是教师成长的前提与基础。一个不能解构与建构知识的教师就不能很好地胜任教学, 因为教学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 不能照本宣科, 否则就会使具有丰富思想性的教学变得索然无味, 导致学生的反感与厌倦。
三、教师成长的内生逻辑:人格魅力与实践能力结合的典范
对教师而言, 娴熟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维持良好班级秩序的教育智慧是基本能力要求, 也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的前提基础。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秩序或班级纪律, 教学活动效果可想而知。有很多新教师反映“学生难以管理”, 更令很多新教师不能理解的是, 虽然他们很爱学生, 但学生依旧没有秩序。在这里笔者需要指出的是, “师爱”是教师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石,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 但爱学生并不等于放任或者放松管教,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并不矛盾, 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下的尊重信任。如果没有严格要求, 学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课堂秩序必然难以维持, 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严格要求本身内涵着对学生的爱, 如果“师爱”没有理性, 那么这种爱就失去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是一种茫然而不知所措的“施爱”, 它只能是一种从心里出现的自我感觉和预设, 没有被对方恰当地感知和理解。这种预设和投射常常被学生解读为“好玩”, 既然好玩, 他们就无所顾忌、无所畏惧, 导致课堂秩序的紊乱和无序。
这启示教师:教学不是教师一方的表演, 而是师生双方的共生与共鸣,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教学。教师是学生感知和模仿的对象, 其语言、仪表、动作、眼神无不投射出教师的人格特质, 这种人格特质带来的影响对学生至关重要, 因为这种影响是学生对教师做出反应的来源和线索。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有的教师对学生有超强的约束力和特殊的感召力,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配合默契。究其原因, 在这些教师身上有着几近相同的人格特质:语言精练而概括, 要求明确而具体;言必行, 行必果;赏罚分明, 管理有方;对教育教学有高度责任感, 关爱学生。久而久之, 学生在教师的感染和熏陶下会产生心有灵犀的默契和一致。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学生时, 就应对学生产生一种威慑力, 这种威慑力既包含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也包含对学生的信任和关爱。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师生之间就会形成天然的情感依赖和相互信任关系, 这时的爱才能被学生充分感知。这种依赖和信任会提高活动的效率, 形成优良的学风和班风, 带领班级取得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进步。
相反的情况是有的教师面对几乎同样的学生, 学生的表现却完全相反, 即对教师的要求听之任之、满不在乎。究其原因, 就是教师的言谈举止缺乏一种威严和震慑力, 面对学生的“挑衅”和“取笑”毫无应对之方。久而久之, 活动难以开展, 学生情绪消沉懈怠, 怨气甚至怒气丛生, 班级管理混乱, 学习风气一落千丈。班级管理无方导致成绩下滑, 学生群体一盘散沙。教育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 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要有震慑力和感染力, 要有艺术力和表现力, 更要有冲击力和再造力。尤其初涉教学的教师, 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越过“学生”这道坎, 才能真正演好教师这个角色。
四、结束语
顶岗实习的最后一周,我的实习就要结束了,心中的不舍难以言表。
其实可以说我在这个学校最大的收获就是这70多个孩子,他们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们一样。因为实习接近了尾声,想起这一个学期以来相处的点点滴滴,刚开始他们那样排斥我,我心里的难过委屈,到后来,他们慢慢的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再后来听写方程式,结果出乎意料的差,对他们发火,后来不知怎么我总是很开心,看见他们就觉得很开心,我总是笑,看见她们的纯真,真好,我喜欢和他们待在一起。就要离开他们,离开我生活了半年的地方,心中满满的.不舍。知道我要离开,有学生写信给我,从开始的抵触到他们对我的喜欢,经历了许多,看着那些信件,很感动,或许是想到即将要分别心中的不舍,或许是想到自己曾经为他们做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这一个学期,我们相处时的点点滴滴,我和孩子们一起笑过、哭过、生气过,而孩子们在我心情低落的时候也想我对他们一样毫不吝啬地安慰我。很多孩子都和我说,老师你笑起来特别好看,你一定要多笑笑,不要总是生气,有的同学她就是那样,不要和他们生气,还有谢谢老师你每次给我们复印的你的手写笔记,老师你一定要记住我们。其实我想和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学习成绩有进步是我最开心的事,无论你们怎么样我也不想放弃、也不会放弃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孩子们,老师会记住你们的。在这里,也祝福我的孩子们,希望你们向目标一步步靠近,希望两年后的你们可以走进梦想的学府继续前行,加油!
一个学期的实习生活,感悟颇多,感触颇深,收获了很多,自己也成长了许多,感谢这段日子。再见了,孩子们,再见了,临西实验中学,我会铭记这段日子的。
一、提升理论修养
在新学期的工作中,我要充分利用时间,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放在重要位置。
二、努力向身边的人学习
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师德高尚的教师,他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是他们在全心全意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三、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学生严而有爱、严而有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四、甘于奉献
作为教师,必须做到甘于奉献。在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工作尽责,尊重学生,尊重家长,耐心对待每一名学生,遵守教师道德十不准。
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方面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在治学方面以身作则。教师要以广博的知识和完善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六、不断反思,进行自我批评
教学中,要深刻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积极开展自我批评。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的个人实践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高校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社会实践11-25
的教师个人发展计划09-15
教师个人网络研修的学习计划06-16
幼儿教师的教学个人总结09-07
新学期大班教师的个人教学计划12-29
教师期末的个人教学工作总结11-05
高二教师个人的教学工作总结11-22
语文教师个人的教学工作总结12-29
九年级英语教师的个人教学工作总结06-24
幼儿园教师的个人研修工作计划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