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讲提问环节

2025-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演讲提问环节(精选8篇)

英语演讲提问环节 篇1

第十二届”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2013年10月9日晚7点,我院在电力楼420教室举办了第十二届”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学院团委副书记余红珍老师出席,城市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主任杨林伟教授和赵丽昆副教授担任评委,比赛由吴秋奇和余然主持。演讲比赛在流利的英语开场白中正式开始,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命题演讲,评委提问,即兴演讲。共有14名学生参加比赛。其中命题演讲以《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为题,要求选手在三分十五秒的时间内完成,参赛选手以充分的准备,或流利或激情的完成了第一部分的演讲,他们口语流利,情感丰富,但也有选手因紧张发挥失常了。

评委提问环节大家积极回答了问题。展现出极高的演讲才能和口语水平,给现场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最后一个环节即兴演讲,要求每位选手抽取一道不同的题目自由发挥,这给了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选手们渐入佳境,各显神通,更好的展现出自己的口语水平和即兴演讲能力。

演讲结束后,是评委杨林伟教授的精彩点评,根据选手们演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指点和纠正。比如选手应更注重发音的准确性和演讲稿内容的主题性,在演讲时脱稿,克服紧张情绪。当然,他也对所有敢于站在台上演讲的选手的勇气表示肯定和赞扬。接着于红珍老师发表了讲话。首先感谢了两位评委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与本次比赛活动,然后感谢选手的精彩表现,和学生干部及在场工作人员的付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将现场气氛带向了一个高潮。

最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主持人分别宣布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以及优秀奖的同学。其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将代表学院参加校纪演讲比赛,期待他们的表现,祝愿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将荣誉带回学院。在选手和评委老师们的集体合影后,本次比赛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期盼着能有更多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优异成绩展现我电力人的风采!篇三:英文演讲主持稿

首届英语文化节英文演讲比赛主持稿(a 男 b 女)

准备开始

b:同学们请注意!比赛即将开始,请大家坐好,并把手机调为振动或关机状态,以保持赛场安静。

比赛开始

b: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ab)大家晚上好!b:欢迎参加本次邕江大学首届英语文化节开幕式暨英文演讲比赛。我是本次节目主持人李静(a:我是王迎峰。)下面我宣布:本次邕江大学英语文化节开幕式暨英文演讲比赛——(ab)现在开始!

(介绍嘉宾)

a:let me introduce our judges, and honored guests.they are:

(嘉宾稿)

b:欢迎,欢迎我们嘉宾的到来!

(开幕词)

b:好,在比赛开始之前。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_________ 老师为我们致辞!!

(介绍比赛流程)

b:现在由我来介绍本次比赛流程:(一)比赛分为两轮: 1.第一轮为定题演讲 2.第二轮为即兴演讲

(二)主题演讲由两个组成部分: 1.定题演讲(限时3分钟)

2.评委提问(注:由外教针对英语专业组选手提问一个问题,非英语专业无提问环节)(三)第二轮为即兴演讲:

分别由a、b类在第一轮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选手进行对决,决出一名邕江大学英语演讲比赛总冠军。题目由评委现场设定,选手临场演讲。

(介绍比赛规则)

the standard of judgment ①beautiful rich emotional speech(2 points)

②good and fluent pronunciation(2 points)①pronounces clearly fluent(1 points)②making a quick(1 points)③smart reaction(1 points)①the emotion reveals(1 points)②the movement is moderate and posture nature(1 points)①tidy clothes ,and good manner(0.5 points)②natural stance and suitable posture(0.5 points)b:评分标准是:

1.语音优美富有感情。(2分)2.语调标准。(2分)3.发音清晰流利。(1分)4.节奏处理得当。(1分)5.技巧运用。(1分)6。情感流露。(1分)7。动作适度,姿态自然。(1分)8。着装整齐。(0.5分)9.大方得体。(0.5分)

b:有请我们非英语专业组的第一位选手________上台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_________》。有请!!

(选手演讲完)

b:thanks contestant no.!for the wonderful performance!a:欢迎第二位比赛选手。他的演讲题目是《(比赛结束后)

(非英语专业组比赛结束后)

英语演讲提问环节 篇2

基于此, 该文将结合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和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评委提问和选手回答的具体实例, 按照加拉赫—阿什纳分类系统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并分析问答环节中的提问和应答策略, 以期对参加演讲比赛的指导老师和选手有所帮助和借鉴。

1 英语演讲比赛问题类型

按照认知水平的问题分类有许多种, 其中加拉赫—阿什纳分类系统最为被人接受。这种分类系统是加拉赫 (J.J.Gallaher) 和阿什纳 (M.J.Aschner) 以吉尔福特 (J.P.Guilford) 的智力模式为基础建构的。但他们把认知和记忆合为一类, 因为它们所需要的智力活动类型相似。

1.1 认知记忆

认知记忆类问题指的是学生通过再认和机械记忆等过程重现事实、公式或其他需要记起的内容。比如在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外语演讲比赛中, 有这样一个问题:

东盟包括哪些国家?

这是属于回忆知识的问题, 还有举例类的问题在问答环节中也很常见, 相对而言也较容易回答。通常是针对演讲内容请选手举一两个具体的事例来进一步说明。常见的提问方式有:Can you give an example to show...?Could you explain this point by an example?

当然, 在高级别的比赛当中, 这一类问题的提问方式会稍微复杂一些, 复杂主要体现在对问题的铺垫和句式的难度上, 但本质上仍然属于这一类问题。

比如, 在第十五届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中, 评委对冠军李某的提问如下:

Thank you Contestant 19.I’m gonna talk back to your story about the Marathon in which you said that your Marathon experience became an influential metaphor for your life.Can you give us a concrete example, one or two concrete example of how the lessons from the Marathon have been applied in other areas of your life outside of sports? (2010:14)

1.2 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是学生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 其回答是结构性的, 可预料的, 因为此类问题必须按照牢固建立起来的框架作答。比如, 比较型的问题,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伟大的教育家, 那么你认为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第二种是延伸类问题。延伸类题目是针对演讲内容的进一步挖掘, 其实质和举例类题目相似, 都是要通过实例来回答, 只不过提问的方式更间接, 回答更具有层次性。2010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广西区决赛中, 我校选手抽到的即兴演讲题目是It’s time to make a change.在随即的提问中, 评委问道:What small steps would you like to make to change your life?该题目是对演讲内容的进一步延伸, 即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如何体现自己的演讲内容。

聚合思维中的第三种是矛盾类问题, 顾名思义, 以已之矛, 攻己之盾, 即用选手提出的观点反驳选手的观点。这类问题难度较高, 需要选手理清概念, 避免绝对化。回答时可以先肯定对方的观点, 然后着重陈述自己的观点。要避免被评委的问题牵着走, 回答问题时与自己在命题和即兴演讲中的观点相去甚远。

比如, 2009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半决赛问题:

With culture we live harmoniously, If we don’t feel that way, is it due to science?

2008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半决赛问题:

A fall in a pit, a gain in yourt wit.Do all the falls we experience in life lead to an increase in wisdom?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When gold does not glitter, how do we know it is gold?

1.3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指的是学生处理有关评价、判断或选择的问题。学生可以自由阐释自己的观点上, 或者对给定的话题采取不同的视角来看待。

比如, 想象类问题, 这是针对演讲内容提出的大胆设想, 旨在考察选手的想象力和迅速反应能力, 这类问题在21世纪杯的问答环节中多见。例如, 在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某赛区决赛中, 选手在问答环节中遇到的问题是:Sometimes it’s fun to imagine living in another time and space.If you could live in another time and space, when and where would that be?第二位评委的问题是:If you could meet a person in Tang Dynasty, whom would you like to meet?

此类问题还有:If you could redo one thing in the past, which would you like to do?If you could meet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ay to him or her?

想象类问题在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中也不鲜见。例如, 在2009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半决赛中, 评委提出了这样一些想象类问题;

If robot could have their own thinking, do you think they will have their own culture?/If you were the mayor of Shanghai, how would you open your speech?

发散思维类型的问题第二小类是时评类问题, 这是基于演讲内容, 要求选手对当前的时事、现象等做出评论, 通常的提问方式有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on.../What’s your comment on.../Give comment on.../What do you think about...

比如, 2009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复赛评委提出这样的问题:

In your speech you mention Confucius is the root of culture.Do you think Confucius can be applied to every country?

Do you think Chinese way of eating will change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整理常见的问题类型是为了更好地在平时有的放矢地训练和准备。当然, 以上分类并不绝对, 也有重叠的情况。比如, 2008年的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半决赛的题目是1+1=2?, 有位选手提出团结可以使得1+1大于2的效果这一观点, 评委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问题包含想象和矛盾两种类型, 涉及分析、综合和想象等思维过程。当然, 实质还是属于聚合思维中的矛盾类。还有些问题尚未归类或难以归类, 需要在今后的实战后进一步总结归纳。

2 教师提问策略

2.1 明确提问的目的

教师在演讲环节的提问策略与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有相同之处。在提问的目的上, “教师发问的两个永久性问题是确定学生对特定内容的基本事实的理解和使学生运用其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去应用所学有关事实的知识” (金传宝:1998) 。两者都是为了交流思想, 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演讲比赛中的提问有别于课堂中的提问。演讲比赛具有竞技的性质, 所以提问要以最大限度地考查学生的水平为目的。而课堂主要以教育为目的, 要最大化地鼓励学生参与。由于演讲比赛中的问答环节仍然是师生之间的对话, 这一环节仍然具有教育性, 因此教师提问不是越难越好, 让学生答不上来为目的, 而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的能力。

2.2 掌握提问的技巧

教师在演讲问答环节中提问, 首先要注意把问题表述清楚。因为在演讲的时候学生一般都比较紧张, 如果问题表述不清楚, 学生很可能就回答不上来或者答非所问, 影响比赛成绩。第二, 教师可以根据事先了解到的话题准备一些关键性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演讲的情况稍作调整, 这样可以避免毫无中心地随意提问。第三, 提问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的难度体现在语言的复杂度和内容的深度方面。如果问题的语言太难, 基础稍弱的学生会感到焦虑, 失去自信。如果内容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学生也无从作答。最后, 提问应保持相对一致的认知水平。不能一个问题很难, 一个问题很容易, 这样会影响比赛的公平性。

2.3 了解问题的认知水平

上文按照加拉赫—阿什纳分类系统对演讲中的问题进行了分类。不难发现, 越是高级别的比赛, 问题的认知水平就越高。在平时的训练中,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 由低认知逐渐过渡到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在比赛中, 应多问高认知水平的问题, 少问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因为很多记忆性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了解过, 是根本回答不上来的。比如, 在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演讲比赛中, 有一个问题是:东盟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什么?这个问题连很多指导老师都回答不上来, 更别说学生了。所以, 演讲比赛中的问题应该保持认知水平的相对一致, 不宜相差太大。

3 学生应答策略

3.1 听懂问题, 直奔主题

听懂问题是回答问题的第一步。切不可没有听懂评委的问题就匆忙作答。没有听懂可以请求评委再说一遍, 一般评委都会换个简单的说法重述自己的问题。比如, 可以说:Could you repeat that for me?/I’m sorry I’m not quite clear.Could you say it again?听懂问题后, 再开始作答。计时器将从选手正式开始回答问题时计时, 所以不必担心请求评委重述问题会影响答题时间。另外, 有选手在听到比较长的问题时就会紧张。其实大可不必, 一般评委前面的话都是对问题的铺垫, 是针对选手提出的观点, 关键是要抓住后面的问题部分。

听懂问题之后就要直接回答问题。美国著名的演讲方面的专家Stephen Lucas曾有过多次参加外研社杯和21世纪杯大赛提问评委的经验, 他说过:评委并不期待完美的答案, 他们期待的是直接回应评委提出的问题。 (2010:245) 由于回答一个问题的时间是一分钟, 绕弯子、重复评委的问题、举例过长、语言啰嗦都会导致超时被扣分。

3.2 掌握套语, 层次分明

掌握回答问题的一些套语可以为选手思考赢得时间。比如, 回答问题时可首先说:Thank you for your question.或者说一些对评委问题的评论, 比如:It’s really a challenging/difficult/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You really got me.等等。此外, 可以适当使用语气词, 如, well, then等。但是注意要适度, 不可过度使用, 否则会显得表达不流利, 思维不流畅。

问题回答过程中要做到层次分明, 这样可以让评委和听众迅速抓住回答的要点。要使得回答层次分明, 可以采用分总或总分的回答模式, 即先用一个主题句说明自己的观点, 然后分点阐释;或者先举例然后总结观点。另外, 注意连接词的使用。例如前文提到参赛选手遇到的这个问题:Sometimes it’s from reality to imagine living in another time and space.If you could live in another time and space, when and where would that be?

该选手回答如下:Well, it’s really an intriguing topic for me to discuss with all of you.Well, the first question is that“if I have such a chance to live in another time, when would I live?”Firstly, I would like to live in ancient China because at that time China was a prosperous country.There were so many historical figures I like such as Li Bai.Those spectacular poets that I would like to meet them and have spectacular talk with them, and to communicate by thoughts with them.And then, where would I choose to live?The question is a little bit weird to you.Because I would choose the Moon.Because I’m a romantic man.Because Moon walking is funny.Like Michael Jackson showed us.And the second is I would like to see how beautiful Chang’e is.And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I want to explore whether the moon is suitable for man to live.Maybe in the near future we’ll move to that place.But all in all, I choose this time and space, because I choose this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can make me have such an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Life is not a destination, it’s a journey.Standing here, I really immerse in this time and space.

在该选手的回答中, 首先第一句话表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属于套话。然后重述问题一, 接着直接回答问题一, 并阐释理由。之后重述问题二, 并阐明理由。最后, 阐释珍惜现在才能快乐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不仅很好地回答了问题, 又跳出了问题, 给人出人意料的结果, 而又让人有所领悟, 因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选手在回答的过程中, 可以看到如这样的过渡词, 显得逻辑清晰, 层次分明, 因而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回答。最后这位同学也获得了2010年21世纪杯该赛区决赛亚军的好成绩。

3.3 前后一致, 自圆其说

回答问题要注意不要与自己前面演讲的内容自相矛盾。因为演讲要求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够围绕一个观点进行逻辑缜密的分析和论证, 观点之间没有绝对的正误之分, 但是选手必须能够自圆其说。而提问是演讲内容的进一步延伸, 所以回答问题环节中同样要注意观点的一致性。在2011年4月第十六届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中, 一位来自香港大学的选手在即兴演讲中谈论对Naked Marriage (裸婚) 的看法, 他认为“婚姻当中爱情比物质更重要, 因此结婚可以无房无车无钻戒”。评委对此提出的问题是:What’s your plan for your own marriage?Is it naked or fully clothed?该选手的回答是:Forget what I say in the impromptu speech.I’m not going to have naked marriage.他的回答引起了全场观众的笑声, 但是他的回答非但没有支撑他前面即兴演讲提出的观点, 反而与前面的内容自相矛盾,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他即兴演讲内容的说服力。

3.4 预测问题, 胸有成竹

学会预测提问评委可能会问什么问题也是参赛选手应该具备的素养之一, 也是指导教师要做的功课。2009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半决赛的命题演讲题目是Culture Smart or Science Intelligent?每位参赛选手都针对这个题目精心准备了即兴演讲稿。但是准备稿子只是准备的内容之一, 在准备好演讲稿, 熟悉自己的演讲稿的基础上, 还须针对评委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预测。譬如在某次演讲的结尾中曾提到:Science makes us confused.It’s culture that leads us to the future.针对这句话, 可以预测的问题是:Can you give an example to show how science make people confused?因为这句话在文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 所以, 可能会使得听众有些疑问。在比赛当中, 提问评委的问题与我们预测的问题十分接近:In your speech, you mentioned science makes us confused.In what sense can science makes us confused?由于对问题进行了预测, 在问答环节选手很流利地回答了评委的问题。

要做到预测问题, 首先要熟悉自己的演讲稿, 反复练习, 对于稿子的内容可能涉及到的话题要有充分的了解。其次, 平时多练习问题回答, 把握一分钟内以自己的语速能回答多少内容。对于语速快的选手, 要适当增加内容, 语速慢的选手, 要适当削减内容。第三, 请有经验的老师对自己的稿子多提问题, 增加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当然, 遇到与自己预测到的问题类似的题目要注意不可机械背诵自己准备的答案。评委希望听到的是有原创性的观点。

4 结束语

作为指导老师, 提问是训练选手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研究大赛的经典问题, 把握训练学生的导向至关重要。从以上提问来看, 无论是外研社杯和21世纪杯, 越是到高级别的赛事, 评委所提的问题都更加注重考查选手的思维能力, 而不是考查选手的知识掌握程度。故而在平时的训练中, 应多问高认知水平的问题, 少问低认知水平的问题, 通过提问训练选手多维度、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参加演讲比赛的选手而言, 研究大赛中出现过的经典问题和回答, 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学习和借鉴的材料。当然, 很多问题我们无法百分之百预料, 所以, 最重要的是平时注意积累, 养成关注时事的好习惯, 尤其是要看英文报纸, 了解时事和新词。同时要多观察和思考发生在生活中的事情, 因为评委的提问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即使是想象类问题, 也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之上。相信经过不断地训练, 选手会在问答环节中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让智慧的光芒在问答中绽放。

参考文献

[1]Gibson C.英语演讲实训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2]Stephen E.Lucas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3]Welen W.Questioning Skills for Teachers[M].National Educa tion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Second Edition, fourth Printing, 1991.

[4]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语教育研究, 1998 (2) :4044.

[5]宿玉荣, 王帆, 范悦.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提问环节 篇3

一、高中学生的特点高中生是一个未成熟但趋近成熟的群体。由于身体增长的速度减慢,各项生理指标接近成人,伴随着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更为广阔,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感情也变得深沉、稳定和含蓄,重视友谊,意识到异性间的爱恋,集体感和荣誉感也有很大发展。他们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独立意识较强,要求自理、自治。并随着自主性,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强,遇事开始有自己的主见,自我表现欲凸显。

二、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高中英语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英语和发展打基础的重要作用,强调课程应力求提供多种选择以适应个性发展的需求,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古时候的教与被教的被动关系。尤其是学习英语这样一门具有开放性的语言。老师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抱着“师道尊严”不放的老师,而是要蹲下去看学生,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上,才能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赢得学生。在新课程的课堂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学生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平等对待的与教师交流,才能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

三、提问环节的重要性教学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延续的过程,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讲究的,随意的和粗糙的问题会使得英语课堂流于形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不仅不能挖掘出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而且会打消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一个好的问题不仅会帮助教师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启发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

四、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话题贴近生活。高中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面对任何的事物,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产生不同的认识。然而事物的吸引力的有无或是大小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产生兴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情,他们就会关心,反之就待之以漠然的态度。学生缺乏学习英语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英语离他们太遥远。因此教师应该注意问题话题的选择,让学生感觉原来英语就在身边。也可以用英语来说你,说我,说身边的事情。比如“can you describe your favorite teacher of yourclass?”这样的话题不仅能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欲望的热情。

2.注意问题的引导。由于高中生这个阶段自信心,自尊心非常的强,因此教师在提问要照顾学生这方面的情绪。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这个话题,学生往往不知道到底从哪开始回答。可能脑海里已经闪现了无数的单词,短语或是句子。教师就应该在提问的同时进行口头上或是书面上的提示。比如“he/she is our…teacher,/and he/she is…high…/he/she is beautiful/kind/strict/…”这样学生就不会思维混乱而回答不出问题而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损,而产生厌恶的情绪。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和录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把问题形象化,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3.提供足够的时间。老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度首先告诉学生准备回答问题的时间,而且这个时间应该是在合理基础上的充足,否则一开始学生就会有挫败感。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随意的因为学生的语法错误打断他的回答,这样会打断他的思维和使他产生挫败感。而应该让他有充足的时间组织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在回答的同时增加下次再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4.及时的评价。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及时做出评价。而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回答,而不是像以前的老师那样高高在上,以批判的语气指出他的不足。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教师面对的高中生是具有羞耻心,自尊心的獨立自主的个体。比如类似这样的句子,“You did a good job!”,“Your idea isvery special/new!”会鼓励他们。其次,教师应该转诉学生的回答,这样以便学生模仿然后改正自己的错误,让他意思到刚刚自己好像出错了,而不是直接的指出他的错误。如果无可避免,也要注意语气的使用来照顾学生的情感。有时候教师也可以间接的提问其他同学的看法,以次激发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思维碰撞。让学生自主的发散自己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把握好课堂中提问环节,那么这个课堂气氛必定是活跃的,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启发,学生也会更加主动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心得 篇4

课堂提问五环节的实施策略是在“简约・灵动・有效”的教育哲学理念下的具体实施,是问题设计、问题表达、问题候答、问题叫答、问题理答五个环节的有机整合。关于有效教学,近年来的探讨相当广泛而深入,人们关注各个环节的研究,并且都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有效教学,我们以“课堂提问有效性”为抓手,以“简约・灵动・有效”为理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提高认识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在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课堂提问为基础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切实落实以下操作理念:

第一,简约而不简单。课堂教学过程应呈现出高度凝炼的简约性,但简约并不等于简单。简约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等方面下功夫,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研读教材,深入浅出。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是每一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只有把教材读通、读透,才能把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整体上把握教学,把复杂深刻的教学内容以凝炼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有的教师常常是一股脑儿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忽视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目标全面,主次分明。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教学中,这些目标是系统地体现在教材的每个单元、每一册、第一学段中的,要将它们都具体落实到某一节课上,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该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来突出主次,着重某一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形式新颖,富有价值。新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然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与内容相结合。有的教师热衷于花样百出的形式,“牵”着学生团团转。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及时指导和足够的思考时间,有一部分学生是在盲目地进行“学习”活动,根本不能领会活动的意图,更谈不上掌握知识,“流于形式”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新颖的形式要与课堂内容相融合,并留出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

――语言精炼,有感染力。课堂上,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示范,是教学语言美的体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可以预设的语言要推敲斟酌,对于生成性、随机性的语言要注意记录,进而分析教师的教学语言,找出其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诊疗与改进。

第二,灵动而不放任。灵动产生活力,封闭导致僵化。课堂教学应在课程资源开发、知识引入、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适度开放,将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相关资源引入课堂,丰富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有机整合,用好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教师的共识。“用教材教”并非可以随意改变教材内容,而是要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和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撷取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以生为本,尊重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往往已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找准课堂与社会、课本与生活的结合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素材,将它作为学生继续深化学习的生长点。

――有效组织,活而不乱。观察、操作、实验、讨论等活动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些活动是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合作、分享等情感态度与能力的重要过程,同时也对教师组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组织,活而不乱是活动真正取得成效的前提与保证。教师要精心预设,关注细节,留意学生的操作和活动状态,并及时指导,纠正错误做法。

――立足课堂,适度延伸。课程标准都有关于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用学科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度延伸,是达成这一目标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三,有效而不机械。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又要重视发展能力,既要形式活泼,又要扎实有效。

――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根据布鲁纳的认知理论,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这次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巩_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一定要选取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及时指导、点拨;在探究结束时,要启发、帮助学生科学地归纳总结,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充分体验,快乐学习。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应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场所。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富有灵性的、愉快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自我,在互助中调整学习策略,在碰撞中发展思维,在体验中积累经验,在快乐中构建知识体系。

――方式得当,注重效率。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灵活选择或综合运用学习方式,而不要固守某一种学习方式,从中感受、发现知识规律,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已经领会到,课堂提问有效性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个手段而已,在实践运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从其内质来说,就是要能够使“简约・灵动・有效”的教育哲学理念具体化,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操作化,能够为教师研究提供实践平台,能够促使学校的教育科研走向平民化。

口语比赛话题演讲环节的题目 篇5

李松燮

话题 subject

简单陈述 simple elaboration Modern architecture What it can bring to the mankind 梁倩君

欧阳美颖

谢嘉毅

顾思琦

林维轩

张唯楚

胡旭红

王业俊

赖雅泳

Reading

Heritage

Advertising

Change

Sports

earthquake

Gift

Smile

Roommates

Reading is like food to our mind

How to protect our cultural heritage

The funny advertising words

Why do we need it and how

What it can bring to our life

Those touching stories or something else The best gift

Smile and the world smiles with you

英语演讲提问环节 篇6

大家下午好!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大家可能有所疑问,这“竹子”和竞选有什么关系呢?不难发现,“竹子”与“组织”谐音。N(1)年前,他,苏东坡,用千古流传的佳句阐述了对竹子的爱恋;今天,我,***,想借此机会,用最真挚的话语和大家分享我的“组织”情节。

这就是我,人称**。大一曾担任学术科技部干事、班级学习委员,并有幸成为大学生文明执勤队以及院女子篮球队中的一员。这一年,我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收获了严谨高效的做事风格,更收获了一颗责任之心、坚韧之心。

大二我加入了组织部这个大家庭。曾经的青涩、稚嫩已悄悄流逝(2),不变的是我对学生工作的火热激情。(3)

一个部门待久了会有家的感觉。在组织部的这段时间里,我切实体会到了那份家的温馨与感动。这也是我站在这里的最大动力。

忘不了运动会时的我们,披星戴月,虽然辛苦,但没有抱怨,因为我们在一起;忘不了支部风采展时的我们,一起努力,虽然辛酸,却也甘甜,因为我们奋斗过;更忘不了落雁岛之行的我们,一路的欢声与笑语„„在这里,我们不仅是团结的战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在这里,我们更是和睦的家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是亲密的朋友,相互倾诉,相互帮助„„

传承这份感动,继续这份责任。下面,我想用大家最熟悉的一个工具,阐述一下我的工作规划:它就是手机!

电话簿:打电话时,我们要从电话簿的众多号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个,同样,对于工作,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目标,这样才可以找到奋斗的方向。短信与通话: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交流,工作也不例外。部门内部要加强交流,与我院各部门以及其他各院的交流也同样重要。闹钟:有了目标,有了想法,便要制定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需要我们心中有一个闹钟,时刻警醒着我们今日事今日毕,做事要提高效率。音乐:当然,劳逸结合才是提高效率的根本。相机:让我们共同奋斗,打造属于我们的美好回忆。

以上就是我“竹子”情节完整诠释。最后,借竹子祝福在座的各位:“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谢谢,我的演讲完毕,请评委提问。

评委提问:

1.***同学你好,请你剖析一下自己,有什么优缺点?在哪方面还需要改善?

2.在你看来,你的前任部长***有什么优缺点?

3.和**搭档近一年时间,现在他作为你的竞争对手,你觉得自己和他相比有哪些优势?

4.你认为担任组织部部长一职需要哪些品质?你的部门规划?

5.你是一个比较有亲和力的人,如果你有幸当选组织部部长,你的干事抑或是副部在某件事情上处理得很不妥当,你会怎样做?

6.大一在学科部,大二在组织部,在你看来这两个部门有联系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看来你很喜欢篮球,那么你觉得篮球和学生工作有联系么?对于篮球,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8.在组织部的日子里,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你觉得你收获了什么?

9.前一段时间支部风采展进行得如火如荼,对与我们院的参赛支部你有什么感想呢?

10.在你看来,组织部的哪些工作还可以有所改善?

11和你搭档的两位男副部,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他们。

英语演讲提问环节 篇7

“问题导学模式”教学环节分为五步: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自习——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再交流——练习。而此模式中尤以“师生提问”最为重要, 始终贯彻课堂教学。教师是此模式的主导者, 学生是课堂提问的主角。下面就以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例, 谈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课前教师设计的问题:

1.自习例一例二, 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可以举不同的例子吗?

2.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哪些词比较重要?你怎样理解?

3.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哪个知识点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4. ___ (学生自己的问题)

教学过程:

1.学生汇报自习情况。

自习以后, 你们知道了什么?完成问题导学第一题。

反思: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 引导学生来思考, 诱导学生主动探索, 并在探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提出新问题, 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2.这么多的算式, 你可以用文字来概括一下吗?完成问题导学第二题。

(1) 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的语言说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本上也总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比较一下是你说得好, 还是书上说得好, 为什么?

(2) 记一记分数的基本性质, 并用波浪线标出关键的词。

生1:我觉得“零除外”这个词很重要。为什么?

生2:我觉得“同时”“相同”这两个词很重要。

比如:1/2≠1/2×2 1/2≠1×2/2×3

反思反思:这个片段是学生交流的过程。学生交流自习获得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思考如何理解自习中形成的问题, 获得新的知识。生生互动, 生讲生听, 有听的, 有补充的, 有举例的, 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主角。

(3) 老师认为同时“乘或除”这个词也很关键, 你们想一想有道理吗?

学生表示认可, 这个词限定了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算范畴。

(4) 这条算式成立吗?与你们的结论有矛盾吗?为什么?

1/2 =1+2/2 +4

反思反思:这个片段既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 又防止学生思维定势, 为今后的学习作铺垫;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比, 了解数学研究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普遍的规律。

3.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知识点学了有什么用?这是某同学的问题, 你们怎么看?

生1:可以写出许多分数不同, 但大小相等的数, 好像变魔术。举例1/3 =2/6 =3/9 =4/12……

生2:可以约分, 通分。

有些学生听得莫名其妙, 他连忙解释说:“数学书往后翻, 就有了。”

生3:可以给分数“减肥”6/54 =1/9, 还可以“增肥”1/2 =200/400。

反思:用学生的问题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生生活化的语言——变魔术、减肥、增肥虽然不够规范严谨, 却道出分数基本性质的用途。学生确实不可小看, 在成人眼中最自然不过的规定, 在学生的眼中却十分神秘且鲜活。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 不让他们笼罩在理性规定光环下, 让学生用应有的好奇心和想象, 保护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向往, 对发现的期待和惊喜。

4.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相同的数 (0除外) , 这个数是什么范畴?

当然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生2:除0以外的整数。像2/4 = (2÷3) ÷ (4÷3) 怎么算?

生3:小数不可以吗? 2/4 = (2÷0.5) ÷ (4÷0.5)

生4:分数不可以吗?像1/2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 /3怎么算?

……

反思:本课的知识点罗列不包括这个问题。是让学生的疑惑成为本节课的主角呢, 还是按部就班地讲本课的知识点?最难把握的是学生知识的局限造成认知困惑, 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作为教师要敢于将学生与教材不同的想法拿出来讨论, 从学生的疑惑、学生的真实想法出发, 让学生去评说、去交流、去争论, 让学生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参与需要、交流需要以及成功的需要。

从以上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提问是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 学生的提问是知识的内化点、深化点、思维拓展的延伸点。那么, 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可分仲伯?师生课堂提问环节让课堂教学有哪些变化呢?

第一, 情感的课堂, 唤醒学生的学习愿望

问题导学, 教学内容的前置开放, 为学生带来一种开放自由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兴趣、能力等不同, 学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 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发现, 在初步汇报的基础上肯定会引起交锋与冲突。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 积累具体的感受与经验, 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独特理解, 而且让学生动脑做数学, 他们互相启发, 互相竞争, 把数学课的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所以学生在好奇心的刺激下, 满怀乐趣地去参与对智慧的挑战, 亲自体验这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教师要善于欣赏自己的学生, 发现并肯定他们求知与探索的行为, 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唤起他们的胜利感和成就感, 使他们乐学和善学;要引导、鼓励学生间的相互欣赏及评价, 这样数学的教育功能才能尽情地释放;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想象,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 真诚地欣赏学生尚显幼稚的创造,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有意思—想参与—积极参与—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一个情感历程。

第二, 智慧的课堂, 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

问题导学课堂中, 借助于数学学科教材这个主要的知识传播媒介, 由教师知识向学生知识运动发展, 实质是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面对问题, 学生从肯定到否定, 到猜测;从猜测到想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从需要教者的提示到迫不及待的跃跃欲试, 每个学生达到了“既竭我才, 欲罢不能”的地步, 大家在共享交流碰撞。教学就是在同三分之一的确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打交道, 正是因为这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 使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播人类已有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把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诱导出来, 才使我们的课堂熠熠生辉。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环节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研究

前言:课堂提问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是最经常采用的课堂互动形式。是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入贯彻的环节,对于学生知识掌握和理解力具有很大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把课堂提问环节贯彻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一、建立课堂提问环节的知识点紧密关联性和相关举例说明

(一)建立课堂提问环节的知识点紧密关联性

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课堂提问环节的知识点紧密关聯性极为重要。建立课堂提问环节的知识点紧密关联性其主要体现为,课堂提问的主要内容要与当前的地理教材和教学知识点相符合,这也是提问环节进行的基础。因此,高中教师要建立完善的提问体系,立足于课堂的重难点知识为出发点。在提问环节中教师要充分扮演科学的知识引导者,让学生的思考力紧根教师思路。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有利于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进行。

(二)建立课堂提问环节的知识点紧密关联性举例说明

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地球表层课程研究时,教师可以让下渗对地球的表面进行观察,让学生进行描述和讨论。在观察过程中进而利用地球的表面形态情况,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的相关提问。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每年都在增长,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奥秘。一些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地球的运作力与板块作用而形成的现象。然而,按照珠穆朗玛峰逐年增长的速度来看,到现在为止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应该有几万米之高度。但是,经过实践,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却仅仅有几千米的高度,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设置这样的教学问题,易于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增强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提高。其次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相关书籍和知识点的查阅,来解决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只要学生细心的查阅和思考就很容易得出结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运动过程中外力的相互影响产生的,进而学生也掌握了地理的知识点,通过自己查阅获得的知识理解记忆更牢固,理解也更深刻[1]。

二、给予学生恰当的问题回答时间和空间

在高中地理课堂活动中,对于教师所给出的问题,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例如,教师对知识点提出问题,应该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知识的消化和理解,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索问题。在课堂提问环节中,学生的思考环节是学生专注力最为集中的时刻,也是学生理解力和创造力最活跃的时刻,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记忆最好的时刻。恰当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也易于学生建立知识关联性,回忆和复习以往的知识点。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索时间,也易于学生对语言的构建,因为如果教师给与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很容易出现语无伦次和知识点理解不佳的现象。教师也要谨记在提问中,不要给与学生过多的思考时间,以二十分钟左右为适宜,避免思考时间过长,课堂繁乱等现象。设置有效时间的思考环节,这样也易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增加提问环节对于学生的吸引,易于完成提问的目标,得到最佳答案[2]。

三、提问环节的知识结构实际应用性和举例子说明

(一)提问环节的知识结构实际应用性

地理课程教育教学活动是生活的主要体现,与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环节时,要有效结合这一特点,把高中地理知识要点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为了达到有效提问的最终目标,教师可以在高中地理教育课堂中紧密的与实际生活的因素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利用天气的变化、生态灾害等等现象进行问题设置,也可以将时下热点的问题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理知识结合进行提问。这样提问形式的确立,易于学生主观能动的去思考和记忆地理知识,达到提问最终目的[3]。

(二)提问环节的知识结构实际应用举例说明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我国多发的自然灾害来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应用汶川地震等等频发的灾害,和学生分析地震产生的缘由以及会造成的影响等等[4]。进行不同问题的提问,可以增强学生对地震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有效的课堂提问设置,也可以丰富课堂的活跃程度,改掉传统教学模式死板的模式,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做出判断,让学生可以学会运用生活现象去理解地理知识点。在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也可以把提问环节与情境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举一些实际性较强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分析能力。其次高中教师也要不断改善自身的传统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疑难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学生主动研究问题的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也对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具有深刻影响[5]。

结论: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生多方面知识积累的载体。因此要给予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足够重视。其中高中地理课堂内的有效提问极大增强地理学效果。课堂提问环节是一门技艺,只有合理化的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才会发挥其最大作用。课堂提问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宗旨的专研提取和展现活动。

参考文献

[1]姚建忠. 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7:53.

[2]陈常兰. 试论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提问[J]. 学周刊,2013,26:197.

[3]李玉珉. 高中地理学科课堂有效提问探究[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S1:71-74.

[4]秦学玲. 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方式,提升教学效率[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1:275.

[5]张娇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提问技巧浅析[J]. 赤子(上中旬),2015,08:274.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美术教案《我爱我家》及教学反思下一篇: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