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冲洗护理措施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膀胱冲洗护理措施(共7篇)

膀胱冲洗护理措施 篇1

利用虹吸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液体注入膀胱,达到清洁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混浊结晶物,防止尿管都塞,维持尿管通畅。

(一)目的

1、使尿液引流通畅。

2、治疗某些膀胱疾病的逆行感染。

3、前列腺及膀胱术后预防血凝。

4、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粘液、细菌等异物,预防膀胱感染。

膀胱冲洗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并发症:

一、感染

二、血尿

三、膀胱刺激症状

四、膀胱痉挛

五、膀胱麻痹 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感染

(1)安抚患者,加强心理护理。

(2)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尽可能的不冲洗膀胱。

(3)如有必要冲洗膀胱时应在冲洗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尿道口护理。

(4)密切观察冲洗情况,使冲洗管的位置低于病人膀胱位置约15~20cm。

(5)不使用过期的冲洗液,冲洗液使用前应仔细观察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及溶液有无沉淀等。(6)必要时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二、血尿

(1)预防及处理同导尿术并发症。

(2)每次灌洗的冲洗液以200~300ml为宜,停留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三、膀胱刺激症状

(1)如由感染引起,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2)碱化尿液对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

(3)遇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8~40℃,以防冷刺激膀胱。

四、膀胱痉挛

(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详细讲解,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术后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紧张。

(2)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停止膀胱冲洗,使病人减轻痛苦。

(3)冲洗时密切观察,保持管道的通畅,注意冲洗液的温度(以20℃较为合适)和速度(每分钟80~120滴,每15~30分钟快速冲洗半分钟为宜)以防对膀胱造成刺激而引起痉挛。

(4)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以减轻患者的痛苦。(5)操作动作要轻柔,技术过硬以减少对病人的刺激。(6)酌情减少导尿管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以减轻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

(7)教会患者应对膀胱痉挛的方法:如深呼吸、屏气呼吸法等。

(8)术前选用光滑、组织相容性强、型号合适的硅胶导尿管。

五、膀胱麻痹

(1)重新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2)停用某些膀胱冲洗夜,如呋喃西林冲洗液,改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膀胱。

膀胱冲洗护理措施 篇2

关键词:膀胱冲洗,护理,对策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 术后患者给予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4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 年龄 (56.2~74.5) 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全部实施前列腺增生摘除术, 术前、术后进行尿流率的测定。

1.2 膀胱冲洗方法

装有0.9%生理盐水的密闭式瓶, 置入40℃温热水中浸泡30min。生理盐水瓶连接输液器, 接头处通过三腔气囊导尿管, 尿管出口连接无菌引流袋, 打开调节器进行冲洗。通过冲洗器的悬挂高度, 来调节冲洗速度。如果膀胱冲洗速度过快, 可导致膀胱壁的机械性损伤, 如果膀胱冲洗速度过慢, 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冲洗效果。一般冲洗速度可控制在70~130滴/min[1]。持续膀胱冲洗的时间, 保持在一般2~5d为宜。冲洗时选择细口进水, 粗口出水。一般选择大型号导尿管和弹性好的三腔导尿管。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就可以进行冲洗, 患者采取侧卧位, 冲洗温度要适宜, 微温最好, 通常冲洗直至排出淡红色或者淡黄色冲洗液或者冲洗液变清。

1.3 护理措施

(1) 加强心理护理。由于长时间的膀胱冲洗刺激, 常常导致患者出现疼痛、血压、心率升高等症状, 继而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 医务人员要尽可能地向家属和患者讲述膀胱冲洗的治疗效果及其注意事项。 (2) 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 医护人员要严密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会阴和阴囊有无肿胀, 并注意患者的腹部体征。一旦患者出现腹部隆起等症状, 并伴有明显的膀胱刺激征, 膀胱区叩诊浊音时, 可能预示会有尿潴留, 要对冲洗的尿管进行加压, 但压力不宜过大, 保持引流通畅即可[2]。 (3) 根据血尿程度调整膀胱冲洗速度。如果患者出现肉眼血尿, 提示可能出血较多, 此时要将冲洗速度加大, 必要时, 要进行加压冲洗, 避免血凝块堵塞尿路, 保持尿路通畅。注意患者的膀胱冲洗速度, 记录灌注量和排出液量。 (4) 控制膀胱痉挛和记录尿量, 前列腺摘除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膀胱痉挛, 导致血压升高, 所以医护人员要控制患者的膀胱痉挛发作, 并记录其尿量。 (5)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对冲洗装置进行定期高压灭菌, 保持无菌状态。每天采用碘伏消毒, 2次/d。患者要定时翻身, 使其床铺保持整洁和干燥, 按摩患者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创伤床上活动, 适时进行下床活动, 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和咳痰等动作, 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肺部感染。

2 结果

经过有效的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有效护理, 4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全部治愈出院, 没有出现并发症。与治疗前最大尿流率相比 (6.2±3.5) mL/s, 治疗后最大尿流率明显提高 (17.8±4.1) mL/s,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膀胱冲洗是将药液 (常用液体有生理盐水、新洁儿灭溶液、呋喃西林等) 注入到膀胱, 再将其引流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3]。经过持续的膀胱冲洗, 可以及时的将残存在膀胱内的血性液体排出体外。前列腺患者通常是年老体弱患者, 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 预后相对较差。因此, 在前列腺摘除术患者时, 医护人员一定要保持引流通畅,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患者出现异常症状, 护理人员要及时通知其主治医师, 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本研究,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4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 术后患者给予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进行比较分析。经过有效的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有效护理, 4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全部治愈出院, 没有出现并发症。与治疗前最大尿流率相比 (6.2±3.5) mL/s, 治疗后最大尿流率明显提高 (17.8±4.1) mL/s, P<0.05, 有统计学意义。总而言之, 前列腺摘除术后, 膀胱冲洗的有效护理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馨, 钟连珍, 符钻英, 等.不同护理行为对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影响[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7, 7:63~64.

[2]梁秀莲.前列腺摘除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0, 8:88~89.

膀胱冲洗护理措施 篇3

【关键词】前列腺电切除术;持续膀胱冲洗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23—0137-01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50岁以上男性的常见疾病。目前,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而患者术后常规需要用无菌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以冲出前列腺创面及膀胱内存留的组织碎片。但生理盐水频繁的更换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护士频繁的进入病房也不利于病人的休息。为解决此问题,我病房使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袋(3L)灌注满生理盐水,后在微波炉中高火加热1分钟,然后给患者进行膀胱冲洗。此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具体做法:把一次性引流袋前端从10cm处剪断与尿管侧端相接,再与输血器白色接头端相接,然后将输血器插头插入已经配好的3L袋中给患者进行冲洗。在使用时可用两个3L袋轮换使用,24小时更换一次新的3L袋。

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使用的3L袋是不配有输液器的,而是带金属盖的。因为如果使用静脉输注营养液用的3L袋则每次都要更换新的3L袋,这样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

2 体会

我科室在运用此方法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膀胱冲洗后,所有冲洗患者没有1例感染。用3L袋灌注冲洗液并在微波炉中加热1分钟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膀胱冲洗的方法,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也方便了患者的休息,同时膀胱痉挛的机率也大大降低。可见,此方法可以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膀胱冲洗中广泛使用。

膀胱冲洗护理措施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11年6月我科需长期留置导尿患者130例, 其中男76例, 女54例;年龄 (75.8±5.7) 岁。所有患者留置导尿前均无泌尿系统感染征象, 且需长期留置尿管。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3例和对照组5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按留置导尿操作规程进行导尿, 每天行膀胱冲洗1次。

1.2.1 对照组:

使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250ml作为冲洗液, 悬挂于输液架上, 瓶底离床沿0.6m。连接冲洗装置各部分, 将橡皮管固定在床单上。冲洗前排空膀胱, 后夹紧引流管, 开放冲洗管, 使溶液滴入膀胱, 滴速60滴/min。待患者有尿意或滴入溶液约125ml后, 夹紧冲洗管, 打开引流管, 将冲洗液全部引流出来。如此再重复冲洗1次。

1.2.2 干预组:

按对照组膀胱冲洗方法进行冲洗, 但在冲洗液放入膀胱后, 夹紧冲洗管, 先不松开引流管。鼓励或协助患者翻身3次, 再顺时针和逆时针轻揉下腹部3次, 保留30min后再鼓励或协助患者翻身3次, 再顺时针和逆时针轻揉下腹部3次, 开放引流管放出冲洗液。如此重复1次, 但第2次不再保留30min, 直接放出冲洗液。

1.3 观察指标

统计尿管留置第2、6、10、14天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情况。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判断为泌尿系统感染: (1) 尿细菌培养阳性; (2) 尿白细胞 (WBC) >5个/HP; (3) 尿频、尿急、尿痛、下腹疼痛; (4) 发热, 体温≥38.5℃, 排除其他疾病。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留置导尿第2天及第14天, 2组泌尿系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第6天及第10天, 干预组泌尿系统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着尿管留置时间的增加, 2组泌尿系统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 在留置导尿第14天, 干预组及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率分别达86.3%和91.2%。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尿潴留、尿失禁在老年患者中较常见, 可由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原因引起[1]。留置导尿是常见的对症处理措施, 但与导尿相关的泌尿系统感染不容忽视, 感染几率随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留置导尿期间行膀胱冲洗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冲洗原理是将无菌液体通过导尿管注入膀胱, 以此达到稀释尿液、清洁膀胱、清除沉淀物及防止尿管堵塞的目的。而在膀胱冲洗时采用协助患者翻身、轻柔下腹部及保留冲洗液0.5h等措施, 可使冲洗液更好地与膀胱各壁接触, 使冲洗更加彻底, 提高膀胱冲洗的效果。本文干预组留置导尿第6天及第10天泌尿系统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而在留置导尿第2天及第14天, 2组泌尿系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笔者认为一方面在第2天及第14天, 2组可能确实不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可能是样本量不足, 导致差异无法体现。本文发现2组泌尿系统感染率均随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 在尿管留置第14天时, 2组绝大部分患者均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笔者认为如尿管留置时间过长 (≥14d) , 膀胱冲洗即使加用护理干预, 亦不能起到较好的控制泌尿系统感染的效果。

综上所述, 对需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 膀胱冲洗的同时加用协助患者翻身、轻柔下腹部及保留冲洗液等护理措施, 可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该次方法简便易行, 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在临床工作中易推广应用。但同时也应注意, 留置导尿时间过长, 几乎所有患者均会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因此应尽量缩短患者留置导尿的时间。

摘要:目的 观察膀胱冲洗联合护理干预对控制与导尿相关的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长期留置导尿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73例和对照组57例。干预组在行膀胱冲洗时加用护理干预, 对照组单纯行膀胱冲洗。比较2组在第2、6、10、14天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结果 留置导尿第2天及第14天, 2组泌尿系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第6天及第10天, 干预组泌尿系统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长期留置导尿患者中, 膀胱冲洗加护理干预, 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几率, 但留置导尿时间过长 (≥14d) , 泌尿系统感染率均升高, 膀胱冲洗联合护理干预亦不能起到较好控制感染的效果。

关键词:留置导尿,膀胱冲洗,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兴华, 彭爽, 唐杰.膀胱冲洗加护理干预对留置尿管拔管后快速排尿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1, 32 (25) :5326-5327.

膀胱冲洗的规范化管理 篇5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膀胱冲洗,护理,综述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外科治疗的经典手术方式[1],持续膀胱冲洗是保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长期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和临床观察,尤其在持续膀胱冲洗的原理,三腔气囊导尿管的选择,膀胱冲洗装置、冲洗压力、冲洗液种类、温度及速度的选择,膀胱冲洗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长期观察和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1 膀胱冲洗的原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将前列腺原增生腺体切除,在前列腺部位留有空腔,术后出血多来源于前列腺窝内创面渗血。因此,术后常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往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30~40mL用于压迫膀胱颈、尿道内口,并以一定压力牵拉尿管将前列腺窝与膀胱隔开,使积血限制在前列腺窝内。由于组织与尿管球囊之间仍有空隙,会有少量出血进入膀胱内,故三腔气囊导尿管的注入端连接膀胱冲洗管,输出端连接尿袋以形成膀胱冲洗系统[1],用0.9%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渗入膀胱内的血液冲出,可避免膀胱内形成血凝块,导致膀胱发生痉挛而引发其它不良反应。

2 膀胱冲洗液种类的选择

传统冲洗液有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0.02%呋喃西林溶液、醋酸氯已定液或含抗生素的配方冲洗液等,其中采用等渗无菌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膀胱冲洗不会引起二重感染,且经济实惠,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报道[2],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膀胱未增加感染率,然而呋喃西林、醋酸氯己定冲洗液对尿路常见致病菌无效,却破坏正常菌群,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3 膀胱冲洗液的温度

冲洗液的温度对术后出血及膀胱痉挛的发生有直接影响。若温度过低,一方面冷刺激易诱发膀胱痉挛,同时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冲洗速度受限,不能达到有效冲洗并容易造成堵管;另一方面,大量低温冲洗液会带走人体热量使体温下降,并会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导致术后出血量增多,延长尿液转清时间。若温度过高,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致创面渗血量增加而加重出血,延长膀胱冲洗时间。因此,应综合考虑膀胱痉挛和术后出血等因素,选择与生理体温接近的冲洗液,最大限度地减少膀胱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临床也常采用电热恒温箱、HW3人体输液恒温仪、HWQ-Ⅱ型人体恒温输液加热器控制加温冲洗液。

4 并发症观察护理

4.1膀胱痉挛的护理膀胱痉挛常由于紧张、焦虑,手术创伤、膀胱冲洗、前列腺窝内气囊牵引压迫及留置尿管的刺激,血凝块阻塞、冲洗液温度过低刺激膀胱平滑肌而引起。膀胱痉挛的防治首先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冲洗前向患者解释冲洗的目的及必要性,告知家属应注意的事项,应不断关注患者的感受,消除紧张因素从而防止或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其次,应保持管道通畅,如引流液颜色鲜红提示出血量较多,应加快冲洗速度,防止血凝块产生。

4.2出血的观察出血一般由腺体创面渗血和小血管出血所致,等渗冲洗液持续冲洗膀胱是预防术后继发性出血和防止血凝块阻塞尿管的主要措施。引流液颜色鲜红说明出血量多,则应加快冲洗速度,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提示有创面大量渗血,应立即报告医师紧急处理。

5 小结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效果直接影响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前列腺电切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宜选择管径较大的优质硅胶三腔导尿管,采用一次性Y型输血器接3000mL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液温度应与生理体温接近,冲速度适宜,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有效的冲洗可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可节省时间并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纪文云.500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病人的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69-70.

膀胱冲洗护理措施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15例, 其中对照组年龄为61~82岁, 平均年龄为 (64.6±3.4) 岁;试验组患者年龄为62~84岁, 平均年龄为 (65.5±3.5) 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排尿困难, 对生活有极大的影响, 需要采用手术方式;在术前随机血糖小于9.0 mmol/L, 血压正常;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脑、心、肺功能异常;严重全身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在术后均给予全面护理干预, 其中对照组患者膀胱冲洗采用与室温相近的温度, 即25℃, 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密闭式持续冲洗, 冲洗速度根据引流尿色进行调整;试验组患者的冲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在患者冲洗膀胱之前, 对冲洗液进行加热, 使其温度与人体肛温接近, 即37℃。将两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2]。

1.3 观察指标[3]

对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判断膀胱痉挛的标准为:患者有尿道口及膀胱疼痛, 膀胱呈现憋胀感为膀胱痉挛1次, 时隔30 min以上再次产生痉挛为第2次膀胱痉挛。同时对两组患者冲洗前后心率及血压变化值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研究采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情况

对照组15例患者中发生术后痉挛12例, 发生率为80.00%;试验组15例患者中发生术后痉挛4例, 发生率为26.67%,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较低, 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χ2=8.5714, P=0.0034) 。

2.2 两组患者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及日发作次数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患者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明显较短,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膀胱痉挛日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3 两组患者冲洗前后心率及血压变化值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冲洗前后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值, 试验组患者的变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各项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升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4]。膀胱冲洗可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大出血情况。冲洗膀胱是为了避免膀胱内血凝块形成, 以免对排尿功能产生影响, 避免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5]。对于高龄患者而言, 膀胱自我调节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如果膀胱冲洗液温度比体温低, 会对膀胱刺激增加, 引起膀胱肌肉收缩, 造成膀胱痉挛[6]。同时冲洗液温度低也会刺激前列腺切口, 增加出血量, 延长患者康复时间,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采用接近患者体温的冲洗液有较好的效果, 可降低膀胱痉挛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采用与体温相近的膀胱冲洗液效果显著, 可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解丹, 郑瑾, 苏兰若, 等.两种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4) :334-336.

[2]李加, 何湘军, 朱碧丽, 等.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8) :115-116.

[3]田文华, 钱洁, 姚宏燕, 等.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3, 12 (2) :141-142.

[4]杨文彦.腋下体温温度的冲洗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与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35 (2) :138-140.

[5]李文聪.两种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6) :111-112.

膀胱冲洗护理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长期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62例 (留置尿管期间尿常规或尿培养结果阳性者视为尿路感染) , 按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时间顺序编号, 单号为观察组, 31例, 男22例, 女9例, 年龄 (44.1±17.7) 岁;双号为对照组, 31例, 男20例, 女11例, 年龄 (45.1±18.4)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留置尿管期间两组患者会阴部及尿道口护理方法相同, 均以温水局部冲洗后用2%碘伏棉球消毒, 2次/d;在留置导尿管的第7天开始进行密闭式膀胱冲洗, 每周1次, 即将一次性输液器插入500mL0.9%氯化钠瓶中排气, 以2%碘酒和75%酒精消毒气囊尿管分叉前端2~3cm, 将头皮针沿尿管方向进针并固定后进行密闭式膀胱冲洗, 冲洗液温度为20~35℃, 冲洗速度100~140滴/min, 分2次冲洗完毕。发生尿路感染后, 除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感染药物治疗外, 对照组仍每周进行密闭式膀胱冲洗1次, 观察组则每天进行密闭式膀胱冲洗1次, 两组至拔出尿管为止。

1.3 观察指标

两组于发生尿路感染后3d及第7、14天上午膀胱冲洗前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尿液做尿常规检查及尿培养, 尿常规白细胞>5个/HP、尿培养细菌数>105/mL为阳性。观察两组尿常规细菌学检查和尿液细菌培养的阳性例数 (两项指标其中一项或两项同时阳性者均列入阳性例数内) 。

1.4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 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从表1可见, 观察组每天进行膀胱冲洗, 第3天以后, 尿常规及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下降, 而对照组第7天才开始下降, 到第14天阳性率才下降到与观察组接近的水平。两组比较, 发生尿路感染的第3、7天尿常规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显有著性 (P<0.01) , 第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有报道, 留置尿管患者保证每日摄入水量1500~3000m L, 每小时尿量50mL, 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 可以预防尿路感染[3]。但神经外科部分患者需要脱水治疗并控制入水量, 增加每日入水量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 除了饮水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外,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 每天用0.9%氯化钠500mL作密闭式膀胱冲洗, 避免轻易分离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冲洗及取尿标本等操作, 既可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 同时冲洗液进入膀胱与膀胱内壁充分接触, 开放引流时, 存留在膀胱内的细菌可随冲洗液排出, 从而减少病菌残留而加重感染的机会。如有血凝块或尿液中有浑浊杂质阻塞尿管时, 通过膀胱冲洗, 可将血凝块或杂质排出, 保持尿路引流系统的通畅。

膀胱冲洗液的温度在20~35℃ (冬天可用热水将冲洗液隔着瓶子加温后进行冲洗) , 可减少患者应激反应, 使患者生命体征在一定程度上平稳, 避免了因膀胱冲洗液温度过低引起膀胱痉挛, 温度过高易加快局部血循环诱发局部充血, 而导致出血[4]。冲洗速度在100~140滴/min,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无影响, 而>250滴/min时, 会引起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升高, 且冲洗速度过快, 可增加对膀胱壁的机械损伤, 最终增加感染率[5]。有报道, 长期留置尿管患者, 定期进行膀胱冲洗对预防尿路感染无明显意义[6,7], 但表1显示, 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后, 每天进行膀胱冲洗, 并注意冲洗液的温度、速度, 避免了冲洗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和损伤, 尿常规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明显快于每周进行1次膀胱冲洗的对照组, 说明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 除了抗感染治疗外, 膀胱冲洗有利于加速病菌的清除, 对尿路感染有辅助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膀胱,冲洗,留置尿管,尿路感染

参考文献

[1]胡美玉.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8) :645-647.

[2]钟秀玲.医院泌尿系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 2002, 9 (1) :69.

[3]刘芬.膀胱冲洗与大量饮水预防尿路感染的比较[J].护理研究, 2005, 19 (9上旬版) :1758-1759.

[4]毛永霞, 胡守娥, 文彩霞, 等.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留置尿管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15) :39-40.

[5]林碧芳, 张振秀, 罗彩霞, 等.膀胱冲洗速度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1) :6-8.

[6]阴其玲, 王静, 杨红霞.预防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J].泰山医学院院报, 2005, 25 (5) :488-489.

【膀胱冲洗护理措施】推荐阅读:

上一篇:春天,我邂逅了你作文下一篇:乒乓球协会各部门职责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