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辟地缩写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盘古开天辟地缩写(精选8篇)

盘古开天辟地缩写 篇1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巨人在睡觉,一直睡了1万8千年。

一天,他醒了过来,睁开眼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有漆黑,闷得他怪心慌的。

他觉得很恼人,心里一生气,不知从哪儿抓来一把大斧,朝眼前用力一挥,只听“哗啦”一声,大鸡蛋破裂开来。()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成了地。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被盘古分开了。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天地还会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也每天长高一丈。又过了1万8千年,天已经极高了,地已经极厚了,盘古也长得极长了。

有人推算,说盘古有9万里长。这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在天和地当中,不让天地有合拢的机会。

他站在那里做这种工作,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似乎已经成形了,不必再担心它们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了,终于,他倒下死了。

盘古开天辟地缩写 篇2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 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 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 感受神话的丰富想象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是一个创世纪神话, 想象丰富, 脉络清晰, 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围绕“创造”这个中心, 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 用斧头开天辟地, 然后头顶着天, 脚踩着地, 最后化作万物, 创造了美丽宇宙的神奇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培养想象力,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过程及评析]

一.“神话”导入, 整体感知

1、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课件显示神话故事图片, 激发兴趣, 进而引出课题《盘古开天地》, 板书课题。

3、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用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件显示生字新词, 引导读准读好。

5、引导学生用上“创造”一词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发现课文的中心句———最后一个自然段。

[点评]

《语文课程课标》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 发现文章的中心句, 对课文的中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三年级刚开始, 字词教学仍应在课堂上好好落实。教学时, 让学生积累词语, 学以致用, 巩固知识, 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二.“创造”会意, 直击重点

1、板书“创造”一词, 质疑:为什么“创”字是立刀旁?从而引出“盘古猛劈混沌一片”的描写。

2、课件显示相关语句, 指导朗读, 读好“抡起”、“猛劈”等词, 读出力度。相机板书:开天辟地。

3、课件显示“轻而清的东西, 缓缓上升, 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 慢慢下降, 变成了地”, 引导发现反义词, 指导读出“轻”“重”的区别;引导发现近义词“缓缓”、“慢慢”, 感悟天地分开的漫长历程, 从而引导:“造”字的偏旁走之旁暗含历程漫长之意。

[点评]

俗语讲:“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创造”一词是文章中心句的中心词, 而两字的偏旁又与盘古开天地之巨斧和艰辛相契合, 故而由字生义, 顺势利导, 直击文章重点。

三.模仿动作, 入境感悟

1、课件显示第三自然段, 填空形式强调盘古之动作———头顶着天, 脚踩着地。从而引导学生全体起立模仿盘古之动作, 体验盘古之辛苦。

2、拓展延伸。教师引读:“一百年、一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过去了。”学生依次接读:“盘古依然头顶着天, 脚踩着地。”从而体悟到盘古的坚持不懈。

3、随机采访“盘古” (1、2、3) , 谈感受:“你感觉怎么样?如果你是盘古, 你心里怎么想?”体会盘古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相机板书:顶天立地。引导学生把“顶天立地”这几个字端端正正地写在英雄盘古的插图边上。

[点评]

阅读教学中, 学生的体验总是针对于文本发生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 教师重点创设了让学生当盘古的情境, 体验盘古这位英雄顶天立地的辛苦和坚持, 学生随着教师语言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情节的起伏而起伏, 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 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 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也加深了神话与现实的联系。盘古那顶天立地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坎上, 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

四.想象拓展, 积累语言

1、教师深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闭目想象, 然后交流:“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师生接读, 感受语言之美。

3、课件显示盘古身体变化后的画面, 加深认识。

4、依据记忆填空, 积累语言。

5、抓住段尾“……”延伸:张开你想象的翅膀, 盘古的其他身体部位又变作了什么?充分交流后, 相机板书:化作万物。

[点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 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盘古身上的其他部分还能变成什么?教师有效地抓住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同学说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指山;有的说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丝;还有的说盘古的牙齿变成了坚硬的岩石……这些想象是多么富有创造性, 多么富有人文性啊!这些想象是学生自己创造的, 并不是强加给他们的, 是他们对生活的积累, 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 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被激发了以后, 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情感在这里释放出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

五.心语传递, 升华情感

1、这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的盘古, 面对这样一位坚持不懈的盘古, 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引导学生写一张心语卡, 班内交流。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连读三遍, 依次重读“整个”“创造”“美丽”三个词, 读出对盘古的敬佩与赞扬。

[点评]

写一张“心语卡”既是一次小练笔, 更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情感抒发、一吐为快的机会。通过这种形式, 让学生把对盘古的感佩之情表达出来, 进而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熏染。结尾一段的三次朗读, 是为了进一步通过朗读抒发内心的情感, 也是为了追求教学中一波三折、一咏三叹的效果。

六.作业自助餐

1、我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2、我要找其它的神话故事读一读。推荐书籍《中外神话传说》。

[点评]

给孩子一个选择的空间, 也就给了孩子一份轻松与愉悦。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总评)

课美如画!这是教者课堂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驻足在他的课堂里, 那娓娓道来的神情、抑扬顿挫的语调、舒服悦耳的声音、激情机智的点拨、井然有序的组织会让你觉得———听课是一种莫大享受。

一.“授之以渔”, 领略“有效”, 感悟神话之美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的目的。教者用提纲挈领的方法, 先让孩子找出全文的中心句———“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紧接着把这句话又浓缩为一个词———创造。结合“创”的造字意义, 展开教学。所有的语言文字的学习都是塔的基座, 他们共同托起了“创造”这一目标。所以, 无论是开天辟地时“抡”的力量, 还是顶天立地时天地的形成, 乃至日月星辰、大地雨露变化的神奇, 都让我们感受到美的震撼!

二.品词析句, 落实“有效”, 体验神话之美

一堂语文课, 不管是讲究预设的美丽, 还是追求生成的精彩, 始终要牢记:语文姓“语”, 要让情感交流和语言训练水乳交融, 引领学生走进文字背后, 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落实有效的语感训练。这节课教者就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使学生不仅准确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更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混沌”一词, 由猜词意再到联系上下文理解, 由浅到深, 层层深入, 学生真切地感悟到了词语的内涵。再如“抡”字, 通过做动作, 让学生既感受到了盘古的有力与神勇, 又准确理解了词意, 同时体会了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又如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 缓缓上升, 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 慢慢下降, 变成了地。”这段话中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 体验神话之美丽。

三.朗读指导, 创造“有效”, 升华神话之美

盘古开天辟地 篇3

相xiānɡ传chuán远yuǎn古ɡǔ时shí代dài,天tiān和hé地dì是shì连lián在zài一yì起qǐ的de,混hùn混hun沌dùn沌dùn的de,像xiànɡ个ɡè大dà鸡jī蛋dàn。有yǒu个ɡè神shén人rén叫jiào盘pán古ɡǔ,他tā就jiù孕yùn育yù在zài里lǐ面miàn。经jīnɡ过ɡuò了le一yí万wàn八bā千qiān年nián,盘pán古ɡǔ醒xǐnɡ来lái了le,他tā觉jué得de很hěn沉chén闷mèn,用yònɡ一yì把bǎ大dà斧fǔ头tóu将jiānɡ天tiān地dì劈pī开kāi,于yú是shì,清qīnɡ而ér轻qīnɡ的de阳yánɡ气qì上shànɡ升shēnɡ成chénɡ为wéi天tiān,浊zhuó而ér重zhònɡ的de阴yīn气qì下xià沉chén成chénɡ为wéi地dì。天tiān每měi日rì升shēnɡ高ɡāo一yí丈zhànɡ(长chánɡ度dù单dān位wèi),地dì每měi日rì加jiā厚hòu一yí丈zhànɡ,盘pán古ɡǔ的de身shēn躯qū也yě每měi天tiān增zēnɡ长zhǎnɡ一yí丈zhànɡ。这zhè样yànɡ又yòu经jīnɡ过ɡuò了le一yí万wàn八bā千qiān年nián,天tiān变biàn得de极jí高ɡāo了le,地dì变biàn得de极jí厚hòu了le,盘pán古ɡǔ的de身shēn体tǐ变biàn得de极jí大dà了le,开kāi天tiān辟bì地dì的de工ɡōnɡ程chénɡ终zhōnɡ于yú完wán成chénɡ了le。

盘pán古ɡǔ临lín死sǐ的de时shí候hou,将jiānɡ自zì己jǐ的de整zhěnɡ个ɡè身shēn躯qū化huà成chénɡ了le世shì间jiān的de万wàn事shì万wàn物wù。他tā呼hū出chū的de气qì变biàn成chénɡ了le清qīnɡ风fēnɡ和hé云yún朵duǒ,发fā出chū的de声shēnɡ音yīn变biàn成chénɡ了le轰hōnɡ鸣mínɡ的de雷léi霆tínɡ,左zuǒ眼yǎn变biàn成chénɡ了le太tài阳yánɡ,右yòu眼yǎn变biàn成chénɡ了le月yuè亮liɑnɡ,四sì肢zhī五wǔ体tǐ变biàn成chénɡ了le大dà地dì的de四sì极jí和hé五wǔ岳yuè名mínɡ山shān,血xuè液yè化huà成chénɡ了le滔tāo滔tāo的de江jiānɡ河hé,筋jīn脉mài变biàn成chénɡ了le山shān川chuān道dào路lù,皮pí肤fū肌jī肉ròu化huà作zuò了le肥féi田tián沃wò土tǔ,头tóu发fɑ和hé胡hú须xū变biàn成chénɡ了le天tiān上shɑnɡ的de星xīnɡ辰chén,皮pí肤fū上shɑnɡ的de汗hàn毛máo变biàn成chénɡ了le草cǎo木mù,牙yá齿chǐ和hé骨ɡǔ头tou变biàn成chénɡ了le金jīn属shǔ和hé岩yán石shí,体tǐ液yè和hé骨ɡǔ髓suǐ变biàn成chénɡ了le珍zhēn珠zhū美měi玉yù,流liú下xià的de汗hàn水shuǐ变biàn成chénɡ了le润rùn泽zé万wàn物wù的de甘ɡān霖lín。

《盘古开天辟地》练习 篇4

二、课上先请同学朗读,然后要求学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

三、本文主要是根据练习二提供的前两则神话改写的,可让学生对照一下,看看作者在原神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哪些想象,这些想象对于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有哪些好处。

《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5

课题名称盘古开天地

一、设计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阅读教学要着力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本的语言特色,在语言实践中再现文本的语言特色,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新字词,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体会神话故事丰富想象力,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四、课前准备

1、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盘古开天地》。

2、制作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⑴什么是神话故事?介绍中国的神话故事。

⑵老师讲一个神话故事。

⑶板书课题《盘古开天地》

⑷《盘古开天地》也是神话故事,同学们想听吗?

⑸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盘古开天地》。

教学活动二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⑵识记生字词。

⑶教师范读课文。

⑷学生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教学活动三

3、研读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并结合树上的彩图,谈一谈对人类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使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

⑵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你有什么新发现?

① 找出一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

② 说说这些词语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⑶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第四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②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什么?

③学习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教学活动四

1、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2、总结全文(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3、布置作业

⑴临写生字新词,练读课文。

⑵把《盘古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⑶朗读课文搜集盘古的有关资料。

六、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创造宇宙

化作:气息风云

声音隆隆的雷声

四肢四极

血液江河

汗水雨露

肌肤大地

汗毛树木

七、课后反思

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篇6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好处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状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

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但是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天每一天高出一丈,地每一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一天长高了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之后,盘古氏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

神话毕竟只是神话,此刻谁也不会信真有这样的事。但是人们喜爱这个神话,一谈起历史,常常说从“盘古开天地”起。这是正因它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气魄和丰富的创造力。

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就应从哪儿说起呢?之后,科学发达了,人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祖国各地先后发掘了许多猿人的遗骨和遗物的化石,能够看到我们祖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已经有一百万年以上的历史。像云南发现的元谋猿人,大约有一百七十万年历史;陕西出土的蓝田猿人,大约有八十万年历史;拿有名的北京猿人来说,也有四五十万年的历史了。

那里,我们就从北京猿人说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带。那时候,中国北方的气候比此刻温和湿润。山上山下,生长着树林、灌木和丰茂的野草。凶猛的虎、豹、狼、熊等野兽,出没在树林和山野中。那里还生长着大象、犀(音xī)、牛和梅花鹿。

猿人的力气比不上这些凶猛的野兽,但是他们和任何动物根本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种工具十分简单,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头。木棒,树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经过人砍削的;石头呢,是经过人工砸打过的,虽然很粗糙,但毕竟是人制造的工具。他们就是用这种简单的工具来采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茎吃。他们还用木棒、石器来同野作斗争,猎取食物。

但是,这种工具毕竟太简陋了,他们获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单个人的力量,没法生活下去,只好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对付猛兽的侵袭。这种人群就叫原始人群。

几十万年过去了,猿人在艰苦的斗争中进化了。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发现另一种原始人的遗迹。这种原始人的样貌,已经和现代人没有什么两样。我们把他们叫做“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不但能够把石头砸成石斧、石锤,而且还把野兽的骨头磨制成骨针。别看这一枚小小的骨针,在那时候,人们能磨制骨针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了骨针,人们能够把兽皮缝成衣服,不像北京猿人时期那样赤身裸体。

盘古开天辟地缩写 篇7

一、删繁就简, 主线分明, 层层递进

2008年7月, 聆听了崔峦老师的讲话后, “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求发展”便深刻于我的脑海中, 也成为我这节参赛课的设计主旨。第一次试讲, 40分钟的课堂, 我足足讲了70分钟。对此, 市教研室刘津萍老师提出整改意见: (1) 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 突出重点。 (2) 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如果找不到提纲挈领的教学主线, 内容将会显得庞杂, 学生的精力和智慧就会耗费在教师不停的问题转换和环节切换中。

这条教学主线在哪里呢?我把目光投向了课文的中心句, 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创造”, 围绕“创造”质疑问难:盘古为什么创造宇宙?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他创造的宇宙什么样……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将内容的理解、感情的领悟、方法的习得、思维的训练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而最后根据板书总结“创造”的过程, 既回应了课始的疑问, 又梳理了课文的内容, 为下节课的复述作了准备。

说到质疑问难, 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备课之初, 我一直认为围绕“创造”质疑, 不是学生真正深入思考下的质疑, 总有老师“牵扯”的痕迹。在指导老师的指点下, 我认识到“无疑者须教之有疑”, 质疑问难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 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和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从哪儿入手去质疑问难, 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等等, 最终使学生学会质疑。而围绕着中心句质疑问难, 就是对质疑能力的培养, 也是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品词析句, 实现语文素养和人文熏陶的和谐统一

对教学设计修改后, 我又进行试教。为了使课堂生动有趣, 吸引学生, 我想了很多法子:想象生活在“混沌”之中什么感受;带领学生作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演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

在刘老师的帮助下, 我明晰了:语文教学不是花架子, 要扎根于语言文字, 学生要在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于是, 在教学“开天辟地”时, 我抓住“抡”字,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感受盘古的力量、勇气和决心。第四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 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对省略号内容的补充, 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宇宙的丰富多彩, 而且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是盘古奉献一切, 创造了世间万物。这样, 教学中既进行了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又渗透了人文精神, 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关注学生, 恰当评价, 激发课堂活力

课的过程清晰了, 课的细节也饱满了, 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学生无动于衷, 课堂上缺少精彩的生成。指导老师说:“你的眼里没有学生。”回想自己的教学, 满脑子只是在想下个环节该干什么了, 没有关注学生的回答。于是在备课时, 我更多地去思考:学生会怎么回答?面对不同的回答, 我应该如何引导?

教学片断

师:你们学得真快, 会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自然段了。盘古的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同桌合作, 一位读盘古身体的部分, 另一位读它变成了什么。

师:通过对读, 你们有哪些感受?

生:觉得这些变化很神奇。

师: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听老师读一个变化。闭上眼睛, 边听边想, 看看你的眼前能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风吹着云, 云在空中飘荡。

师:他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面。谁看到了它的颜色、形状?

生:我看到了云雪白雪白的, 很美。

生:那云变化多, 一会儿像小狗, 一会儿像骏马。

生:云像一团团的棉花。 (听课教师笑)

师:就把你们的感受带进这句话里, 通过你的读让这洁白、轻盈的云呈现在我们面前。 (生读)

……

师:读着读着, 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你们见过露珠没有?

生:圆圆的, 像洁白的珍珠。

师:那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雨露呢?

生:喜欢、爱惜。

师:再轻一点, 别把雨露震落了。

生: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水流得很快很急。

生:像万马在奔腾。

生:水很大, 像巨龙在翻滚。 (指导读, 齐读)

师:现在, 你们知道盘古创造的宇宙是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宇宙。陈老师来读盘古身体的部分, 你们来读变化。 (出示课件, 师生配乐接读。)

师:盘古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 你从哪里知道的? (省略号) 想象一下, 他的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生:他的眉毛变成了美丽的彩虹。

……

师:你们已经翱翔于这神话的世界。丰富而神奇的想象正是神话最吸引人的地方。说了那么多种变化, 这个省略号是不是可以换成句号呢?

生:不可以, 因为盘古的身体还有许多部分, 都发生了变化。

师:原来盘古就是这样, 把自己整个身体—— (生:奉献了出去) 化成这美丽的宇宙。现在你知道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了吗? (擦去相应的问题)

……

师:还有几个关于盘古的问题, 文中没有答案, 我们下课后自己看书查资料, 解决问题。回家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可以用书上的语言, 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那就是你的—— (生:创造!)

点评DIANPING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创造”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情感目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想象力。

2.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渲染神话意境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喜欢听神话故事吗?说说你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呀?

生: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西游记、八仙过海、大禹治水……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那么多,看来咱们都是爱看书的孩子。从古至今,神话故事因其特有的魅力而广泛流传,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古老的神话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来感受感受它的神奇魅力吧!(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课题

4.导入: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有这么多问题,相信你们带着问题来读这个故事,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的。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几遍;(2)把生字和生词用横线划出来;(3)想一想,文章的哪句话概括了整个故事,用波浪线划出来。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宇宙 黑暗 上升 下降气息 勇猛 缓慢 逐渐

祖宗 四肢 肌肤 辽阔 血液 茂盛 滋润 创造 肌肤

(1)自由读,小老师跟读

(2)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读认读(这一环节只出示较难记的词加深记忆)

(3)书写指导:教师范写容易写错的字如:“降、液、滋” (“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重视间架结构。)。

(4)课件出示: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a.自由练读,并在课文中画出来。

b.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短语吗?(生举例)

三、整体感知,把握中心,研读文本

1.自由读文,同桌交流:文章的哪句话概括了整个故事?(找到之后做上标记)

课件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板书:创造)

2.研读第一自然段

师:盘古为什么要创造?你从哪里找到答案了?说说我们这个世界最初是怎么样的吗?

(出示第一句: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理解“混沌”,指导朗读( 板书:混沌一片)

师:如果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混沌的、漆黑的、乱七八糟的世界之中,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说感受,指导朗读)

师:在这混沌的宇宙中,住着一位能够拯救宇宙的神仙,他就是——(生:盘古),他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出示句子: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生读,体会时间久,感受神话语言的夸张。

四、开天辟地,品读创造

师: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看到了这混沌一片的宇宙,他会想些什么呢?

1.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找描写盘古如何开天地的句子,做个记号。

2.小组反馈交流

出示: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a.理解“抡”“猛劈”(指导朗读)(板书: 开天辟地)

b.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形象?(生说体会,指导朗读)

c.师:劈得够猛的!这一劈,可不得了啊,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宇宙发生了巨变。

课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体会近义词、反义词及句子特点,朗读指导)

3.齐读第三自然段

(1)师:在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仿佛再一次感受到了天地间这神奇的变化!盘古真得是太神奇了,还有没有描写盘古神奇的语句呢?谁还说一说?

(2)生读相关的语句

生:“盘古怕他们……使劲蹬地”(说神奇之感)

师:谁来模仿一下盘古?(可让个别学生来做动作)

(3)师:你们的动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顶天立地。

师:把这个成语写在一旁,教师板书在旁边。

(4)抓住“天每天升高……,地每天……”说神奇。

生说的好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予掌声鼓励。

师:是呀!盘古这惊人的毅力,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他的神奇。

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接读……

几十万年过去了、几千万年过去了,生接读……

4.研读第四自然段

(1)师:同学们,盘古累得倒下去了,随之天地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指读。

师:如果老师让你把这一段话读成一句话,你能吗?(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是一个词呢?(变化——身化万物)

(3)诗化朗读,感受盘古创造的世界之美。

①出示诗化课文,教师配乐朗读。

②学生自由练读,感受世界之美。

③指读,进行朗读指导。

④师:是呀,在这每一个词语的后面,都有着丰富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四季的风 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

(4)训练说话,感受神话魅力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a.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出示:他的( ),变成了( )的( )。

b.师:请你们仿照上面的句式,将“他的( ),变成了( )的( )”补充完整,提醒同学注意句子中的第二个括号:他的什么变成了怎样的什么。不要只说成是什么变成了什么。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c. 小组合作、赞美无私

生1:他的心脏,变成了红红的苹果。

师:好奇特的想象啊!

生2:他的胡须,变成了柔软苍翠的柳条。

生3: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座高山,盘古的舌头变成了一条条道路。

师:神奇的想象,生动的表达!

生4:他的牙齿,变成了天上闪闪发光钻石。

生5:他的鼻子变成了黑漆漆的大山洞。

生6: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

生7:盘古的耳朵变成了起伏的山峰……。

d.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那么多画面,如果把他补到课文第四段,那么,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

生齐说:不行!

生:不能省略,因为很多我们还有没想到。

师:是啊,还有我们没想到的,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成的,讲得完吗?

生齐说:讲不完。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第五段(本文的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尝试复述、回归神话

教师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层次,在盘古片动画片的引领下教师示范复述,然后让学生看着画面和板书,尝试自己复述。

六、激情说话、拓展升华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盘古说什么?

上一篇: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下一篇:读哈利波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