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快乐的小鱼》及教学反思(共11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找出小鱼形象,并水添画小鱼的眼睛、嘴、鳍及鳞纹等。
2、学习合理的搭配颜色,并发挥想象力进行丰富的添画。
3、让幼儿感受用不规则线条作画的乐趣,乐于表现美。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轻音乐(小鱼和水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语。
今天,张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画画的游戏,这个游戏有点神奇。如果你想玩好这个游戏,一定要认真看哦!
二、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放音乐)
师:我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画了一条奇妙的线,这条线在快乐的跳舞。你瞧!它在这儿转了一个又一个圈,看到仔细了,它是怎么转圈的。它跳啊!转呀!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它的痕迹,一直到满满的……
三、引导幼儿观察整个画面,提问:
1、刚才看到这条神奇的线在跳舞,你感觉怎么样?
2、看到这一条神奇的线转了一个又一个圈,你觉得它像什么?
3、小结:刚才听了小朋友的想法都不错,其实啊!这条不规则的线里面藏了许多的小鱼,它正在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刚才没有找到吧!那现在罗老师告诉你啦,你能把藏在线里面的小鱼找到吗?
四、老师和幼儿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找找小鱼会藏在哪里。
师:谁来找找看,找到就要让鱼儿现身,把它画出来。
五、提供材料,让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放音乐)
1、你们想自己用白纸、彩色笔、玩小鱼捉迷藏的游戏吗?那记得要把找出来小鱼添画上眼睛、嘴、鳍及鳞纹等。
2、要求幼儿听音乐完成作品,看谁最后找到的小鱼最多,小鱼最特别、画面最丰富。
3、提醒幼儿适当的添画泡泡、水草、石头丰富画面。
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思路清晰,由浅入深,并能以小鱼的口吻贯穿始终,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对材料的准备非常充分,材料数量充足,色彩鲜艳,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能适时介入、适时指导,使幼儿的操作更加顺利,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尝试着有规律的排列出了一排排漂亮的泡泡,幼儿在认知,动手操作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有规律排列泡泡对于小班幼儿具有挑战性,活动前要做好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操作材料要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充分互动中积极探索,得到发展。
本文以《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教学为案例, 从设计、实施和反思三个方面对主题教学进行探讨。
一、设计:整合匹配, 提炼主题
(一) 课标、考纲、教材的整合
主题教学以知识目标的整合为基础。首先,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制、教育教学、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三者虽有内在联系, 但它们的地位、作用和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必须进行有效整合。其次, “学校教育各个层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最终都主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实现。”[1]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表明, 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活动是整合的途径。最后, 所谓教学的“理论逻辑”, 主要是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就要求我们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基于以上理由, 在进行主题教学设计时, 应回归本源, 深入而系统地研读课标、考纲和教材, 着重对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梳理, 形成清晰而不混乱、完整而不零散的知识提纲。在本主题教学案例 (见表1) 中, 考虑到学生辩证思维的不足, 将“市场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这两目知识整合到一起, 既利于学生一分为二地认识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 又利于进一步掌握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为主题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保障。
(二) 情境、问题、知识的匹配
主题教学直接形成于对情境、问题、知识的整合。思想政治课程强调“主动开发课程资源”, 这为教师放眼“社会生活”, 利用和开发教材创造了条件。但在教学实践中, 一些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例如, 新设置的情境繁杂臃肿, 质量低下;问题的针对性、概括性、逻辑性、开放性、生成性不足;平均用力, 不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探究;情境、问题和知识的匹配性不强。因此, 我们应根据“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2]的理念, 按照系统优化的方法, 设置既有“知识原味”又有“生活滋味”的主题。本主题教学案例中, 按照精简有效的原则, 把教材81页的“探究活动”改编和提炼为如下的教学主题。它以三个问题为纽带, 上“勾”情境, 下“连”知识, 激活了学习过程, 打通了“情境—问题—知识”的内在关系。创造性的主题设计, 立足教材并超越教材, 实现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 学用结合, 有利于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二、实施:突破难关, 促进发展
教学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复杂体, 只有简约、集中, 才能充分展示体现课程性质的教学主题, 突破难关, 促进发展。为此, 实施简洁、贯通、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流程 (预习—互动—反馈) , 能通过多维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为突破以下“两难”关系, 提供了宽裕的时间和空间。
(一) 预设与生成的适时调控
预设使教学有序展开, 生成使教学充满意外。这要求我们, 一方面在教学预设中关注生成的可能, 另一方面在生成中回归预设的目标。偏重预设, 轻视生成, 是我们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集约化的主题预设, 使教学形散而神聚, 使教师有时间捕捉学生的质疑点、闪光点、失误点、争论点、意外点, 扩展生成空间, 激发学生智慧。在本主题教学案例中, 在教学“市场调节”这一知识时, 有学生突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市场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这两目内容整合到一起?笔者立即抓住这个“思维火花”, 先表扬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激活”了教材讲解, 接着在“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市场调节的局限”的教学中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解决了学生的疑问, 把“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 简化与强化的有机统一
简化为强化创造条件, 强化对简化进行升华。简约而不简单:学习目标要简明, 教学流程要简便, 信息载体要简约。强化不呆板:主题设计要增强, 互动生成要加强, 学法教法要图强。本主题教学案例中, 从两方面发挥强化的聚焦作用:一是强化学习目标, “围绕‘苹果变奏曲’主题, 了解资源配置, 理解市场调节、市场秩序, 培养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树立维护市场秩序和诚信的观念”。简明的学习目标, 是主题教学走向有序、有效的“指南针”, 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强化预习、讨论、问答、展示、探究等互动性和生成性的学习活动方式, 促进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三) 讲授与探究的灵活运用
讲授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知识, 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创新思维。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探究性思维, 但耗时长、效率低, 适用范围有限。在刚开始实施主题教学时, 笔者未能辩证地处理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对每个问题和知识都安排了探究, 以致出现了时间不够用、知识不透彻等问题。后来, 笔者调整了策略, 抓住主要矛盾, 只对某一个或两个重要问题和重点知识进行探究, 其他的问题和知识则由学生的自学或教师的精讲来完成。这样, 主题教学为讲授与探究的“和谐共舞”提供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让学生既能享用教师简略高效的讲授功力, 又能体验追问思辨的探究快乐。
(四) 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传统教学, 以教为中心, 学围绕教转。这种教, 是对学的一种支配和控制。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体现。[3]集约的主题, 简洁的流程, 使课堂教学如一条美丽的小河, 让学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这样处理, 一方面,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途径和目标, 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本主题教学案例中,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 笔者就用多媒体把学习要求呈现出来:“预习”要圈点勾画, 冷静思考;“互动”要争问抢答, 声音洪亮, 认真倾听, 质疑补充;“反馈”要建构知识, 解题命题, 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改善学习方法, 优化学习过程, 提高学习效能。另一方面, 让主题教学更好地起到引发、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主题教学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有利于弱化教师的满堂灌输和大包大揽, 强化了精讲和点拨、组织和调控等教学活动, 有利于把“预习权、展示权、练习权、评价权”等学习权利还给学生, 促进学生积极、有序、有效的学习。
三、反思:走出困境, 形成风格
主题教学效果已显, 表明在困难面前, 只有勇于深究, 才能解决问题, 提升教学质量。
(一) 困境与出路
在“改课”的征途中, 笔者“改”过观念, 但操作乏力;“改”过环节, 但杂乱无序。多年探索, 且行且悟, 终于找到了突破课堂转型困境的有效途径———主题教学。它具有教学资源整合化、框题内容主题化、学习过程活动化、教学流程简便化、教学时间有效化等鲜明的特点, 有利于追求“灵动、智慧、高效、幸福”的课堂境界。在我市政治优质课比赛中, 由笔者指导参赛的教师编制的主题教学方案, 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评价, 其中, 简约而深刻、朴实而丰富、清晰而灵动的教学特色功不可没。
(二) 完善与风格
教学是科学, 需要求真;教学是艺术, 需要臻美;教学是技术, 需要践行。主题教学如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 有优点也有不足, 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同时, 选择一种教学方式意味着为老师和学生选择一种发展方式。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4]在实践的路途上, 笔者将更加努力地雕琢与融合、体悟与升华、探索和创新, 不断地通透主题教学,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呐喊道:“我有一个梦想。”那是追求博爱、平等、自由和正义的声音。在课堂转型的道路上, 笔者也拥有一个梦想, 那就是以主题教学为突破口, 追求更高的课堂境界, 让学生的智慧之树更加繁茂、生命之花更加娇艳、幸福之果更加香甜。
参考文献
[1]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2.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37.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语言领域有快乐的生日这样一个活动,正好最近有两个小朋友过生日。于是我将这节课改成了一节综合的亲子课程。一方面通过这个活动大家集体给小朋友过一个快乐难忘的生日,另一方面通过这个动手制作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活动目标
1、体验集体过生日的快乐,感受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2、了解生日是什么,知道自己的生日。
3、通过与家长一起制作生日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愿意和别人分享食物,并学会感恩。
5、能够大胆的使用“祝你****”的生日相关的祝福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集体过生日的快乐,能够动手制作生日帽。
教学难点:尝试使用不同的祝福语,制作有创意的生日帽。
活动准备
生日蛋糕模型、蜡烛、生日帽、半圆形白纸、胶水、蜡笔、生日party的图片资料,音乐《生日快乐》
活动过程
1、提问:“小朋友你们过过生日吗”。“过了”
2、鼓励和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生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生日的?快乐吗?为什么快乐?
3、观看生日派对的图片资料,讲述:我最想得到的生日礼物。[.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4、教师用幼儿熟悉的语言简单介绍生日的来历,并引出爱妈妈的话题。
5、出示生日蛋糕模型,以近期过生日的小朋友为主角,展开一场虚拟的生日派对。
6、组织幼儿唱生日歌,引导幼儿进行生日派对的各个仪式环节,如:唱歌、点蜡烛、许愿、吹蜡烛等。
7、鼓励幼儿使用生日祝福语,为过生日的小朋友送祝福。
8、在《生日快乐》的背景音乐中与同伴一起分享好吃的蛋糕。
9、介绍小寿星头上戴的生日帽,“漂亮吗?”“你们想要吗?”“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漂亮的生日帽好吗?”
活动延伸:
1、亲子活动时间,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生日帽。
2、教师讲解制作步骤和制作要领。
3、制作过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展示做好的生日帽。
5、幼儿戴上自己做的生日帽,齐唱生日歌。
教学反思
因为最初设计这次的活动是一次综合活动,目标也从情感、技能、认知上考虑了很多,以至设计的内容包括了语言表达、手工制作、社会生活的认知、人际交往、感恩等环节。不管是活动的准备还是过程我都从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和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还有接受程度上考虑的。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个设计存在的问题,内容太多。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要和家长一起制作生日帽,要用自己的语言为同伴送祝福,要了解什么是生日,生日都要干些什么,需要通过活动知道感恩,懂得分享。
经过反思,我觉得应该把目标定得更准确些,内容简单些。就是通过一个集体的生日派对,动手制作生日帽,感受集体的温暖。至于感恩、分享、表达祝福等内容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的介入,或一语带过,或直接删掉。最后我真心的希望让过生日的小朋友和庆生日的小朋友都有一个难忘的生日派对。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多种不同材料通过画、剪、贴等装饰自己的相册。
2.体验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是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纸、笔若干,剪刀、胶水、照片等人手一份。
2.录音两段、录音机一个,小本子每人一份。
3.向父母采访过自己已记忆模糊的快乐成长往事。
活动过程:
1.出示照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你们认识这些照片吗?猜猜是谁?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照片?”。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比一比,有那些变化?
2.通过排序体验自己的生长过程。
师:“.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叫什么?他有那些特点呢?想知道你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出示图片,请幼儿排序。
3.分享成长的快乐。
师:“在我们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快乐的事情,有一部分我们能自己回忆,记不得的我们也回去采访过爸爸妈妈了,你们愿意把你们快乐的往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吗?”我们再来听一段录音,通过父母的录音分享快乐。
4.提供多种不同材料通过画、剪、贴等装饰自己的相册。
出示装饰好的相册,幼儿欣赏。
选择不同材料为自己做《我成长,我快乐》相册,过程中,可请客人老师帮助写提示语。
教学反思:
选材主题是来自于生活,只要是贴近他们的生活,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受到关注。而且主题确定在于老师平时对孩子的交谈,喜好关注,及时抓住他们所关心的热点,是大部分幼儿感兴趣。兴趣是所有活动的动机,我们应关注、尊重并追随孩子的兴趣,不断创造、探索,感知的平台,不断拓展他们的经验和视野。
设计意图:
通过前几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间接穿插编织方法有了一定的巩固,为了体现孩子的个性化创作和材料的丰富性,这一次增加了难度,只提供纸条,让幼儿编织可爱的小鱼,幼儿要根据鱼的特征,先编出鱼的形状,然后用多种颜色的纸条进行横竖交叉编织,最后画上鱼的眼睛,在编织的方法上,虽然跟以前差不多,但是没有了规律性的排列,但是插编的方法还是要运用,这也考验了孩子对插编丰富的掌握,也是孩子再一次的巩固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颜色的纸条间接穿插编织的方法进行编织小鱼。
2.体验插编的有趣,喜欢编织活动。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用多种颜色的纸条间接穿插编织的方法进行编织小鱼。
活动难点:
每种颜色的纸条进行交替间接穿插编织。
活动准备:
固体胶,各种彩色纸条,海洋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个星期徐老师请你们画了各种不同的小鱼,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小鱼,这条小鱼跟你以前画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哪条小鱼漂亮,为什么?
2.引导幼儿充分说出感受。
二、编织小鱼
1.你觉得这条小鱼哪里很漂亮?
2.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编织方法,并找出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先用三张纸条固定好小鱼的形状,然后用各种彩色的纸条进行间接穿插编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要观察纸条的顺序,第一张纸条是藏起来、钻出来,而第二张纸条刚好是相反的方向。
三、幼儿操作
1.出示海洋背景图:老师这里有一片海洋,现在我们来制作各种可爱的小鱼,等你做好后把小鱼放到海洋里来吧!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提示幼儿可以运用规律排序的方法搭配色彩。
3.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四、作品欣赏
哇,海洋里游来了很多可爱的小鱼,我们一起看一看,你最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了回忆,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与前几次编织活动相比,这一次增加了难度,让幼儿掌握编织方法的基础上,要先用纸条固定好小鱼的形状,然后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条进行横竖交叉编制,活动中,孩子们表现还是不错的,掌握地也比较好,但是在讲解活动重点的时候,讲得比较细,时间用得较长,如果能用更精炼地语言让幼儿学习编织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学习儿歌。
2、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和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大鱼小鱼头饰、欢乐的音乐、节奏超强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感知
1、师:(播放静止图片)这是什么地方,蓝蓝的海水中游来了谁?(教师做鱼儿游的动作)
2、感知理解第一、二句。
(1)那么多小鱼儿在一起游泳,心情怎么样呢?(高兴,开心)
(2)出示大鱼图片。
(3)谁来了,大鱼会吃小鱼,怎么办呢?(幼儿讨论呢)
(4)请幼儿想办法。(团结起来,吓跑大鱼;抱在一起,不害怕;跑)
3、理解感知第三、四句。
(1)小鱼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散开一溜)
(2)小鱼们高兴吗?说了一句什么话?(看你怎么捉)小鱼是用什么动作表示高兴的?(幼儿创编动作)教师小结。
二、欣赏学习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儿歌。
师逐句示范,幼儿跟着老师朗诵儿歌。
三、游戏巩固
(1)播放欢快的音乐,幼儿戴上头饰在一起快乐地跳舞。稍后播放节奏快的音乐,老师戴上大鱼头饰,做抓小鱼的动作,小鱼看见后,立即散开。音乐完,游戏结束。
(2)师幼共同念儿歌,学习小鱼游、跳舞等动作。当念到大鱼来了时,大鱼出场;念到散开一溜,小鱼散开。大鱼开始捉小鱼。
四、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鱼群》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289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吃西瓜》含反思》:中班教案《吃西瓜》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吃西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自己认识的中文字进行绘画。
2、对文字有关的事物展开大胆的想象,通过图案和线条,丰富画面。
3、在欣赏、交流、评价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汉字“海”“花”“车”“房”;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能干,认识很多的`字。今天就来考考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和文字交朋友。”
2、幼儿认读汉字,并大胆想象于文字有关的事物。
(1)教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幼儿认读)
“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海?” “你看到海会想到什么?”(幼儿想象、交流。)
(2)教师:“这是什么字?”(幼儿认读)
“我们的家乡有什么花?”
“看到花你想到了什么?有些小动物也很喜欢花,它们是谁?”(幼儿想象、讨论、交流。)
(3)教师:“这是什么字?”(幼儿认读)
“你在马路上看到什么车?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干什么的?”
(幼儿讨论、交流。)
(4)教师:“小朋友们住在哪里?”
“这是什么字?”(幼儿认读)
“你们的房子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的家乡还看到什么房子?”
(幼儿讨论、交流。)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交代要求。
教师:“今天请小朋友们把想到的都画出来,画在字空的地方,动脑筋想想字的边上可以怎么装饰?”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作画。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评价。
活动反思:
[教材简解]
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美丽的颜色一样绚丽,而红、黄、蓝作为三原色,它们相互交融、混合,又会变成其他的颜色,这些神奇的变化更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所以本次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而产生,激发孩子们探究颜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问,进一步来探索发现颜色的神奇变化。让幼儿在玩色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目标预设]
1.了解蓝黄两色拥抱会变成绿色、蓝红拥抱变成紫色、黄红拥抱变成橙色的现象。
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红、黄、蓝变色游戏,并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在玩色过程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2.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兴趣,积极探索变色的奥秘,学习用语言表达。
[设计理念]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科学活动也越来越贴近孩子的生活。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但是,在现阶段教育活动中,科学探索活动绝大部分都来自老师的预设,对于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我们探索的较少。在科学活动中,看似自主的探索,却是在老师约束的框框内匆忙活动,有时,将活动伸展开来又局限于知识、材料、时间、精力等准备的有限而没有很好的展开,这些都足以使孩子们无法深入探索科学活动,无法解决围绕在孩子身边的科学难题,从而对科学活动产生距离感,最终失去兴趣。面对科学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疑惑,我们思考:科学活动中,要用怎样的引导和形式,能始终保持孩子对探究活动的兴趣与欲望,激发孩子探究的灵性。带着思考,我将源于孩子疑惑中的科学现象,引领孩子尝试着做真实、简单的探索活动。
[设计思路]
我班的孩子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常把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结果橡皮泥就变色了,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为什么这种颜色和那种颜色加在一起就会变颜色呢?孩子在疑问中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从孩子的兴趣点和问题出发,开始了我们的探索活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有美丽的颜色宝宝到我们班里来作客。看看是哪些颜色宝宝?(播放课件:蓝色宝宝、黄色宝宝、红色宝宝)看,蓝色宝宝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播放课件:蓝色宝宝打招呼)蓝色宝宝特别喜欢找好朋友,你们猜猜他会找谁做朋友呢?(幼儿猜测)瞧!蓝宝宝找到黄色宝宝做朋友,亲一亲,抱一抱!好开心啊!诶!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怎么变成绿色宝宝了呢?(播放课件:绿色宝宝)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自由想象、讨论、交流)(分析:第一环节以创设情境和谈话方式导入,充分调动了孩子探究的好奇心,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蓝色宝宝不见了,变成绿色宝宝的秘密。)
二、操作实验,引导幼儿探索
1.教师:孩子们,把你的蓝宝宝和黄宝宝亲一亲,抱一抱,看看有什么变化呀?
2.幼儿自主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展示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教师提供记录纸和笔)教师小结:好神奇啊!蓝色和黄色抱一抱就会变成绿色!(教师播放课件:蓝色与黄色的拥抱)(分析:在第二环节中,为幼儿提供材料操作实验,从虚拟的课件转入现实事物,获得成功后再次回到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主题中“拥抱”的概念,并记忆蓝色与黄色变化的规律)
三、深化问题,拓展幼儿思维。
1.教师:蓝色宝宝知道小朋友们找出了答案,开心的跳起了圆圈舞。看,他拉着红色宝宝的手转呀转呀,诶,转到哪里去了?(播放课件:两种颜色快速旋转变色)
2.提问: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播放课件:紫色宝宝)他是怎么变出来的?你是怎么发现的?(请一幼儿做实验)红宝宝和黄宝宝也想抱一抱,谁来帮助他们呀?(幼儿操作)(分析:当幼儿通过探索获得一定成果,并感受到自己的探索与发现是有意义的同时,也就进一步地提高了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热情。)
四、提升经验,幼儿自主探索。
1.教师:颜色宝宝们还想找更多的朋友抱一抱,跳圆圈舞呢!如果让他们和其他的颜色宝宝拥抱跳舞,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教师提供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材料)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3.启发幼儿将变色的过程编出儿歌:红宝宝黄宝宝,抱一抱,抱一抱,变成一个橙宝......4.幼儿学念儿歌《色彩的拥抱》。(教师播放课件:拥抱时的变化)(分析:这一环节中形象生动的课件模仿飞轮的旋转对颜色变化的过程进行展示,又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最后活动落下帷幕,首尾呼应,让人惑觉整个活动有始有终,也给孩子带来了下次再打开帷幕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的期待,为活动画下圆满句号))
五、活动延伸,抒发积极情感。
教师:你们就像小小魔术师一样,变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色彩!那你们猜猜:要是三个颜色宝宝在一起拥抱跳舞会变成什么颜色宝宝呢?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班的孩子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红、黄、蓝、绿、紫、橙、黑、白等不同的色彩,充分体验到了色彩变化带来的快乐,并掌握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配色后的变化。
设计意图:
在一次晨间谈话中,小朋友们告诉我他们在家里时,爸爸妈妈经常带他们去吃烧烤,烧烤上串了很多东西。我利用我们班小朋友对烧烤的兴趣设计了这节活动,让小朋友们自己串烧烤,在串烧烤的过程中学会根据物体的种类、数量进行交替排序。活动材料的真实,穿的方法的简单、直观,活动方式游戏性、生活性强,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也满足了他们游戏和好动的需要。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根据物体的种类、数量进行交替排序。
2、在活动中能大胆尝试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并用语言大胆介绍自己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烧烤架一个;黑板一块筷子每人一双(一根空筷子,一根串好一般的筷子)托盘若干;烧烤用的菜若干活动过程:
一、吸引幼儿兴趣,引出课题1、师:小朋友,欢迎来到“快乐烧烤吧”,我店里今天生意好的不得了,来了许多客人,我忙不过来了,我想请几个小厨师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小朋友自由串烧烤,教师点评。
二、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并按已有规律排序
1、师:看!老师这边也有一个烧烤,你们仔细看我串的这根烧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说说看上面有些什么呢?(一个西红柿一个蘑菇)
2、师:“哇,你们这些小厨师还真厉害,这么快就发现了这串烧烤的秘密,那接下去应该怎么串呢?
――出示在黑板上(ABAB)
3、教师小结:刚才按照一个西红柿一个蘑菇的`顺序不断重复下去叫做有规律,有规律(幼儿跟老师念)有规律的东西排在一起看上去会很漂亮。
4、师:我的店里呀有很多这样有规律的烧烤,你们能看出来有什么规律吗?看看这根,你看出来了吗?我们一起来说说看这根烧烤上有些什么?你发现它有什么规律呢?
5、师:你们太聪明了,我都不知道请谁来当我的小厨师了,这是按照两个西红柿一个蘑菇两个西红柿一个蘑菇的规律串的,接下来应该怎样串呢?
――出示在黑板上( AABAAB)教师拿出一根有错误的让幼儿对比师:我这儿有一根烧烤我不知道我串的对不对,你们帮我看看,是不是串对了。
6、师:再来看看这根烧烤呢,它是怎么串的呀,你发现他其中的规律了吗?那接下去应该怎么串呢?
――出示在黑板上(AABBAABB)师:那你们想自己动手来做一串烧烤吗?这里有些烧烤还没来得及串好,我请小厨师们来帮我串完吧,还有一些烧烤还没有串,我也请小厨师来帮我串好吧,看看哪个小厨师做的烧烤最好看,并且要说出来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的串的。先做好的小厨师就拿着你的烧烤可以去介绍给客人老师或者你的好朋友听听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串的。
幼儿操作练习(AABAABAABBAABBAABBBAABBB)规律排序8、师:好,现在请小厨师们带着你做的烧烤回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做的烧烤是怎么样的,你来说说看你做的烧烤是按什么规律串的?你们的烧烤都做得很棒,那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串的这烧烤上都只有几样东西?这种选择两样不同种类的物体把他们以一个、两个或三个这样的数量一个隔一个的放在一起为一组,这样一组一组重复着排列叫有规律的排序。
三、幼儿探索规律自己操作
1、师:你们这些小厨师做的烧烤这么棒,那现在你们帮我想想看我的烧烤还可以怎么串。
幼儿自己探索其中的规律讲述出自己的想法。
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回去再想想有没有其他串法了好不好?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快乐的小气球》这个故事选自《幼儿教育》,该故事讲述了一只快乐的小气球助人为乐的事情,故事中小气球活泼可爱、充满了童趣,而且走到哪里唱歌到哪里,经常以帮助人为快乐,拥有一颗自信善良的心,该故事情节简单,富有想象性,适于中班幼儿活动。
幼儿基础:
中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不完整,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但非常喜欢参与游戏,喜欢将自己看成故事中的一员,同时,我考虑到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个个“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选择这个故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的现实需要,又将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融合起来,我想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小气球以帮助别人为乐的品质,培养幼儿快乐自信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要求幼儿掌握故事名称,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2、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想像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大胆的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重点难点重点: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难点:
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气球一只。
教学过程:
活动版块活动内容幼儿行为预设
一、师幼谈话,引出故事。
(出示画面一)【播放录音:“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
出示画面二
二、1、幼儿根据画面大胆想象,猜测与讲述,欣赏故事,逐步体验快乐。
2、老师扮演小气球,全体幼儿扮演小鸟送回了家。
出示图画三
1、幼儿根据画面大胆想象,猜测与讲述。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2、幼儿分两组:男孩子扮演小气球,女孩子扮演小鸡。
三、幼儿想象续编故事
四、结束语师:小朋友,生活中你们见过气球吗?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气球?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快乐的小气球,它非常喜欢帮助别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会帮助谁?是怎么帮助它们的?
师:今天天气真好,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看,谁来了?
听,它在唱什么?
师:哎呀!小气球唱得歌真好听,谁听清它唱得什么了?我们一起来学学它唱歌吧。
(一)故事第一段--小气球帮助小鸟师:小气球高兴地往前飞,它会飞过哪里呢?
师:你们听,是什么声音?谁在哭?小鸟为什么会哭,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小气球会对小鸟说什么?小气球会怎么帮助它?
师:我们来听听小气球到底是怎样帮助小鸟的。
师:小气球帮助小鸟,它会觉得心里怎么样?小鸟会对小气球说什么?
师:小气球帮助了小鸟真快乐啊!我们把这件快乐的事情完整地来表演出来,好吗?现在老师扮演小气球,你们来扮演小鸟,小鸟们准备好了吗?
(二)故事第二段--小气球帮助小鸡师:小气球又高兴的往前飞,它会飞过哪里?
师:你们听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呼救?
师:它怎么了?为什么会掉在小河里?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呢?快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小鸡?(幼儿扩散,个别提问)师:我们来看看小气球是怎么做的?
师:小气球说了什么?它怎么做的?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小鸡得救了,它的心里会怎样?(感激,说谢谢)。
师:下面我想请大家一起来表演。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气球?我们为这个故事取个名字?
师:小气球帮助了小鸟、小鸡,大家猜一猜小气球还可能遇到谁有困难,小气球会怎样帮助它?
师: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帮助过别人吗?你帮助过谁干什么?
你帮助了别人,你心里会怎样?
师总结:可见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不仅可以让别人快乐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
让我们唱起歌,一起取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吧!
预设:见过预设:幼儿扩散预设:小气球预设:(请幼儿跟学一遍)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
预设:它会飞过绿色的草地,飞过高高的树梢。
预设:小鸟预设:小鸟受伤了、被别人欺负了......预设:背着小鸟回家预设:很开心、快乐预设:谢谢你,小气球预设:绿色的草地,高高的树梢,弯弯的小河预设:小鸡预设:掉进河里去了预设:快乐,喜欢帮助别人的的小气球。
预设:幼儿自由讨论,请1-2名幼儿交流预设:幼儿扩散预设: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朋友,谁有困难我来帮。谈话导入活动,发散幼儿思维。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根据现实情况想到解决办法。
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角色表演,让幼儿很自然地学讲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也真正做到有效师幼互动。
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
通过幼儿与幼儿的角色表演,是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得益,有所提高,真正做到有效幼幼互动。
通过谈话,了解平时小朋友是怎样帮助别人的,让幼儿懂得友爱互助能得到快乐。
教学反思:
实践体验社会情感平时,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倡、鼓励幼儿要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美德。在我班也常常会看到孩子们互相帮助,比如在午睡起床时,孩子们互相合作帮着拉拉衣服,看一看衣服或者裤子的正反;能力强的幼儿会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穿衣服、穿鞋子的现象。在社会活动《快乐的小气球》中,融合了幼儿的实际生活知识,它以生动幼儿的动物形象,向孩子们讲述了小气球帮助小鸟、小鸡脱离困境的情境。在活动中,我主要时让幼儿通过听听、学学、说说、演演、亲身体验的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懂得当别人碰到困难时应想办法帮助,同时明白帮助别人也可以给自己带来满足和快乐的道理。
故事讲述,理解帮助的意义这一次社会活动中我选择了适合幼儿生活经验本身的一个好故事,在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基础上,边出示图片,边播放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让孩子注意体会小气球本身的特性,小气球在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别人的事情。同时边讲故事边提问,这样孩子的记忆比较好,及时解决故事中的几个问题,更好的理解内容。在社会领域的教学本身是比较枯燥的,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摆脱原来的枯燥死板的教学,所以我坚持这样内容浅显但是易于理解的故事内容,孩子们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比较投入,对于问题也是比较容易就回答上来,帮助这一社会性的举动孩子们都能从中找出来。
创设情景,体验帮助别人的情感我在最后的做一做环节让孩子来尝试,有些孩子能力比较强就可以安排难度较大的任务去完成,能力较弱的幼儿就可以安排教轻松的任务完成。因为社会活动并不是让幼儿会说就可以,要在说的基础上体会到帮助别人带给自己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在故事的几个问题抛下去之后孩子们得出了一种好的品质:助人为乐,这种感觉是喜悦的,孩子们都愿意这样去做。那么,我们所创设的情景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到能否体现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
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生活琐事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很多不起眼的琐事都有着很大的教育潜力。小班幼儿可塑性很强,他们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完全能够进行教育的,对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职责。可能故事中的小气球遇到的事情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能遇到,但是作为老师可以让幼儿做一些生活中能够帮助别人的小事情,从小事情做起,学一学小气球助人为乐的精神,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内涵,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设计思路:
现在是春天的主题教育,我们学校又是花园单位,在春天特别的美丽,为了让幼儿感受春天的气息,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并且结合科学认读和计算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的气息,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
2、通过游戏活动,知道物体所处的正确位置。
活动准备:
幼儿自己事先带来的花草、数字卡、汉字卡、泡沫板或垫板等
活动过程:
1、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啊?你们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呢?春天还适合做什么?(植树、种花)为什么?你们看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啊?我们罗山幼儿园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也为我们的幼儿园添一份绿好吗?
2、介绍自己带来的花草,初步认识一些花草的名称:
我们小朋友都带来了美丽的花草,现在,我们拿好自己的花草来介绍一下好吗?(幼儿介绍,教师出示花草的名称――汉字)
3、种花:现在我们就到花园里去种花,但是每种花种的位置是不同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应该怎么种好吗?
(1)请大家看一看,花园里有什么?(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
(2)再请大家看一看,你们的花盆上有什么?表示什么?花盆上的数字和花园里的数字有什么关系?
(3)师生讨论种花的位置:
(4)幼儿种花
(5)共同检验:(泡沫板或垫板反面写有表示位置的号码)
4、游戏:浇水
花种好了,还要干什么啊?(浇水)好,现在我们分成四组比赛,根据你花盆前面一个数字排队,每人浇自己的一盆花,看那组先完成。
5、结束:
活动反思: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快乐的小鱼》及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旅行去》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