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案例教学优秀案例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案例教学优秀案例(精选8篇)

家庭案例教学优秀案例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校内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在校内应注意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2. 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3. 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4.使学生明白在学校我里参加游戏、运动、劳动等活动也会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要防止危险的发生。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教学重点:

使学生生知道校内活动守秩序应该怎样做。

教学难点:

为什么校内活动要守秩序。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校内发生的不安全事故。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3.了解一些校纪校规。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教育过程:

一、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1. 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2. 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 学生交通安全隐患。4. 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可请学生举手,让学生在思考中意识哪些事在楼梯上是不能做的。)(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6)上下楼靠右行。

小结: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2.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小结:学校安排在两节课之间休息10分钟是想让同学们休息一下,上上厕所、喝点儿水;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换换脑筋,以便下一节课能精神饱满地学习。大课间设置的目的是让同学能一天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3.同桌互相说说:你知道课间应注意些什么吗? 板书:活动守秩序

4.小结: 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要守秩序。按顺序走出教室是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第一个要求。

第二课时、校内的安全教育

1.给学生讲述最近在其他学校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秩序。)(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照自己是还有上述行为。(2)交流:自己以后该怎样做。

2.说一说 上体育课时;同学之间相处时;参加运动会时这些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3.模拟练习:(使学生知道校内怎样守秩序。)(1)去厕所的路上(2)去食堂的路上(3)上学、放学路上(4)乘车时

家庭案例教学优秀案例 篇2

关键词:原声影视剧,听力教学,输入,输出,《摩登家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听力一直被视为灰姑娘技能,迟迟不受重视。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应用语言学家指出:听力是二语习得的核心。由此,语言学家展开了一系列针对听力教学的研究,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在教材方面,真实听力素材以其语言自然性和真实听力体验等优点一直备受推崇[1]。作为真实度极高的听力素材,原声影视剧集时效性、生动性、直观性于一体,为学习者营造出身临其境、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使教学更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原声影视素材作为听力主干教材的辅助材料,已逐步被教师应用于听力课堂教学。

一、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现状

实际上,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是一般人最先使用到的技能。“听”是学习语言交际的基础,“听”的目的是为了“说”。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英语教学往往重视“授业”,即偏重输入忽略输出,学生参与度不够,往往忽略“教学互动”这一重要环节。具体体现在听力课堂为:教师放录音,学生只听不说(或少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仅仅局限于核对答案,听力课堂已演变成一种单向的知识传输。然而,“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听力课堂中,学生不仅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同样也扮演着“说话人”的角色。因而,听力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模式,即“听”、“说”结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使用目标语言。[2]在听力课堂上,利用原声影视剧来实现“视”与“听”的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并在此基础上最终锻炼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真正达到“教有实效、学有实效”的教学理念。

二、应用原声影视剧的理论基础

Kenneth认为听力理解由五个成分构成,即:辩音、信息感知、听觉记忆、信息解码、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或储存信息。[3]他指出,这五个步骤依次排列,前一个成分为后一个成分进行铺垫,后一个成分总是建立在前一个成分的基础上。简而言之,这一过程是一个语言输入、语言内化和语言输出的认知过程。在听力课堂中,具体表现为从“听”到“说”的语言转化过程。原声电影以其真实的语料输入和语境化的输出,为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一)强调语言输入的真实性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认为,只有学习者有机会接触目标语输入时,习得才能发生。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也影响着学习者的习得。[4]第二语言习得的“情境认知”理论强调了输入的真实性。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真实或近乎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然而,在国内,外语学习者主要是通过在课堂环境下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者接触的语言输入主要来自课本或教师。这种输入往往是经过处理的、欠真实的。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真实性原则。未修改过的真实听力素材可以提供给学习者真实的语言输入和语言环境,体验母语使用者自然使用语言的特点,如同化现象、缩约形式、音长的变化和停顿位置的变化。作为真实度极高的听力素材,原声影视剧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能多方位地展现英语国家的生活、文化、风俗、历史等英语。

(二)强化语言内化过程

什么是语言内化过程?史迪芬 . 平克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将客观的外部信息通过主体意识的转化,成为学生主体内部的东西,并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的语言素质和心理品质。[5]在听力教学中,语言内化过程具体表现为:学生将听力材料传递的信息转化为自己可理解的信息,并可以保存一定时间的信息。Stempleski&Tomali的实验结果显示:人类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知识的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同时,该实验结果也指出:学习者通过听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三小时后,仍有60% 的信息保留在大脑中;三天后,仅有15% 的信息储存于大脑中。同样,学习者通过视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三小时后的记忆保持率为70%,三天后的记忆保持率为40%。但是,通过视听并用的教学手段,三小时后的记忆保持率高达90%,三天后的记忆保持率也可达到75% 之高。[6]类似的结果,同样在心理语言学领域得到了验证。通过视听结合的教学,可以同时给左脑和右脑刺激,全面发挥左脑在语言思维、逻辑理解方面的优势,以及右脑在形象感觉、形象思维方面的优势。简而言之,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大脑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感知这些语言材料,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即内化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三)激发语言的输出

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认为:语言输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唯一手段;要确保学习者准确且流利地使用语言,还需要可理解性输出。她认为,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同时也有助于唤起学习者对相关输入的注意,强化对输入的理解。[7]在输出过程中,语言学习者不仅提高了语言使用的流利度,而且还能检验语法使用的正确率,从而帮助他们有意识地监测语言输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一过程,学习者用自己的知识对语言不断进行反思,从而使语言知识得到内化。在听力教学中,视听说三者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习者把可理解性输入转化为功能性的输出。原声影视剧是现实社会以及生活的真实写照,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语言模仿空间。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情境中,亲身领会到各种交际场合中的语言特点,通过模仿等操练手段,输出所学语言,从而巩固语言知识内化过程。

三、应用原声影视剧的优越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最终成果。情感过滤假说认为:虽然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不同的情感因素会影响语言习得过程,不恰当的情感(如学习动力不够)会对语言输入产生阻碍,学习者获得的输入就少。原声影视剧,以其图、文、声、情并茂等特点,能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愉悦的语言环境中去主动学习语言,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既是社会的文化现象,又是文化重要的载体。因此,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了解其文化。通过播放原声影视剧,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去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思维方式,价值观、宗教信仰等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发现、比较东西方文化差异,增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语言。然而,文化不仅包括语言因素,而且还包括其他非语言因素,诸如:手势,身姿,面部表情等。不同文化、不同语言对同一手势和身姿的解释大相径庭。原声影视剧提供给学生更为直观真实地接触这些非语言因素的机会,促进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熟悉程度,从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塑造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情境也是影响语言习得的因素之一。情景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连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被完全理解。[8]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除了课堂之外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使用英语,更不用说与外籍人士接触的机会。原声影视剧恰好提供给学生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平台,通过把语言学习植入现实场景中,使学习更加生动自然。此外,原声影视素材集语言因素、副语言因素(如:语音、语调等)、非语言因素相互作用,让语言学习者不仅有身临其镜的感受,还可以从心理和情感方面加深对所处情境的认知,从而增强对语言的表象和含义之间关系的深层理解。

四、以《摩登家庭》为范本的英语视听说教学实例

近年,越来越多的英文原声影视剧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中国,其中美产电视剧特别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在听力课堂中,教师也越来越多地尝试利用原声影视剧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或教学大纲可供参阅。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喜好进行电影选择和教学实践,随意性较大,这也直接导致这种教学模式会脱离听力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下面我们以美剧《摩登家庭》为例,探讨如何将影视剧融入英语听力课程,将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原声影视剧的导入

1. 内容简介

《摩登家庭》讲述的是关于三个家庭的故事,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摩登片:老爷子Jay和哥伦比亚辣妹Gloria是一对老少配,Gloria和前夫的儿子Manny也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时尚主妇Claire与童心为泯的Phil是一对,他们一起抚养着三个性格迥异、已经或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Haley,Alex和Luke; 更摩登的是刚从越南收养了小女婴Lily回来的Mitchell和Cameron这对儿同性恋夫夫,从此俩人世界因女儿的到来而改变。《摩登家庭》一集一个主题,故事内容涉及到美国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穿住行等)。同时,每一集的播放时间在20分钟左右,语速适中,非常适合应用于听力课堂教学。

2. 教学准备期

笔者根据视听说主干教材相关主题(例如节日主题)选择《摩登家庭》相关剧集(例如万圣节主题),并把剧中关于万圣节主题的词汇罗列出来(如:trickor-treating;carving pumpkins into Jack-o’-lanterns;visitinghaunted attractions;playing pranks等),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和文化含义。在准备期,笔者也会把剧中重要的“预构成语块”(包括常用的句型、常用的词语搭配等;如shake like aleaf;scared stiff)提前摘抄给学生,以便提高学生对剧情的整体理解力。大量二语理论研究表明,学好和用好“预构成语块”,既能够帮助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又有助于学生在使用语言时达到流利度、正确度、得体度。与此同时,教师也应精心设计题目,以便引导学生在观看剧集的同时进行思考。

(二)原声影视剧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播放和讲授

通过前期准备,学生对所看剧集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第一遍放映时,采取英语原声无字幕放映模式,旨在让学生专注于“听”,让学生形成对于剧集的整体认知。播放结束后,教师设计的问题任务应遵循“由浅入深”、“由粗入细”的原则。第一次播放完毕后,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宏观问题(如;Why is theDunphy residence transformed into a haunted house for trickor-treaters?Why does Mitchell have a terrible day at work?)随后,教师再次播放精选片段,针对一些细节问题提问,以便观察学生对材料的微观理解(例如:Why doesMitchell wear a Spider-Man costume to work?Name two Halloween pranks performed by the Dunphy.)

2. 巩固与拓展

当学生领会了剧集中所涉及的语言形式和主题内容后,针对一些经典对白,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口语实践活动,比如:跟读训练、角色扮演、仿说练习等。其中,跟读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音的识别度、发音技巧以及口语娴熟度;学生在仿说练习中可以自主组织语言,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使用的灵活度;角色扮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借鉴电视剧中的经典对白,让学生置身于电视剧主题中,充分浸润在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中,通过模仿剧中人物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更得体地使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强化学生说的能力。当然,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课堂进度等因素,在课堂中只进行一部分操练,其他的可以由学生在课外进行操练。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后,一定要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积极性也建立在教师对他们成绩的认可度,认可度越高,参与度也越高。

五、结语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篇3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和主阵地,课堂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本文通过对老师的机械制图课堂《平面立体截切》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的模式、过程、结果中寻找到课程改革的起因、问题、关键,也可以寻找到思路、办法、结果。

一、中职生的基本状况

中职生因初中基础知识太差,不爱学习或不会学习,对距离实践较远的文化课、专业课本不感兴趣,消极地对待课堂教学,对与普高生一样的课堂理论教学法感到厌烦,缺乏学习的激情与动力,上课时人在课堂心在课外的现象。这些学生没有理想,缺乏自信,强烈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厌学,上课睡觉、说话、做小动作,不愿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课堂上表现为不学、不说、不问、不写、不做。但我们却有可喜的发现, 九成以上的学生有学习的欲望, 他們渴望教师能真正地面对他们实施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

二、中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改变和突破。但我们应该看到,中职学校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备课时教师只注重备教材、教法,不备学生,只想到如何教,没想到学生如何学。只考虑教的程序,没有考虑学生的初始状态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在课堂运作过程中,低效进行,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或者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够,师生互动少。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占相当比例。平时课堂上教师包的太多,自我表演较多,学生主要是接受者,主动参与少。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不出来便立刻换人回答,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累、学生困,普遍存在着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目标难于实现,教学质量难于提升,课程改革难出成效。

3.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实践性教学方法缺乏。(1)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以知识为本位”,认为在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就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觉得十分乏味,有的学生思想已开小差,有的昏昏欲睡,根本谈不上有效性,(2)有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即使有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是事先教师设计好的过程和范围,学生究竟尝到了多少东西,有多少学生听进去了,老师不得而知,教学效率极低。

三、机械制图案例提出

为了培养学生直观教学思维能力,达到能根据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绘制平面立体截切后的三视图,主要是截交线和立体投影的画法的学习效果,老师采用图片、视频、实物等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可见,可感的实体,帮助学生思考三视图的结构,实现助学助教功能。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自主探究,了解机械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升华为思考生活,并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

通过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他们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有画三视图的基础,喜欢动手创作,有好胜的特点,也喜欢直观的学习方式。老师总结出学生对制图的认知规律是:

1.想不出:学生对较复杂的零件模型根据其三视图想不出立体形状结构,大脑一片混乱。

2.画不出:同学空间思维能力不足,不能根据立体图画出三视图。

3.说不出:同学不知道该怎么用专业的语言表达作图经过。

4.想说:中职生有强烈的展示愿望,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5.想画:想动手画,想知道自己画的对不对,如果正确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四、教学案例分析

(一)转变态度,师生互动

老师把“以生为本”“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等很好很对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上。切实改变教师教的传统思维和惯性,通过向学生“示弱”的方式放权给学生,把课堂上教师如何“讲”得好变成学生如何“讲”得好、“做”得好;改变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和展示能力的怀疑态度,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由经验变为科研,由现成变成生成,由师长变为朋友,把课堂的话语和动手权还给学生,把课堂的设计任务交给自己。

(二)探索模式,目标明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创新”,袁老师目标明确。一是课堂目标要十分明确。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性格、创优创业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的品质;培养学生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课堂内容要体现课改要求。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执行和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理实一体、产学结合等课改途径必须融入课堂教学。

(三)讲练结合的板块式渐进教学法

大胆创新,尝试,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将这些学生真正拉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真正的把培养合格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落到实处。

(四)结合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

实行分层次教学,还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对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制定较高的目标,适当增加学习压力,以期增强学习动力;而对学习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制定较低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模式、不同的评价标准,坚决反对“一张试卷,终结评价”。

结束语: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深化改革的今天,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处在了深化改革的洪流中。课堂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把“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拓展能力”,把“教学生学会教材”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教学生会学教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在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教”与“学”、“讲”与“练”相统一,努力消除学生的畏惧感,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之成为新时期的人才。只有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才能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刘宙华. 《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新探[A]. 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1辑)[C]. 2015

家庭案例教学优秀案例 篇4

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的小编总结说在家里要孝敬孩子的爷爷奶奶,让孩子知道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共道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育孩子不要在同学中去比阔;要让孩子有羞耻感,同时,要知错必改;要养成团结协作的好习惯,在社会上乐于助人。

教育孩子,就应该做一个有进取心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勤”字当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进步;要教育孩子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要逃避责任;要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遇事不人云亦云,而是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育孩子,就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不要动不动就以家长自居发号施令;在发现孩子的长处时要及时表扬,相反,在发现他的行为规范出现偏差时,要及时批评;要杜绝言行不一致的事情,如自己邀人在家里打麻将,却叫孩子关起门来做家庭作业,效果怎么会好?!

我会用几个故事来教育孩子。以下,就是我教育孩子的几个故事。

1、土拨鼠哪去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痴迷于电脑、电视、小说等往往放松了学业,忘记了最初的追求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给他们叫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飞快的向前奔跑,三只猎狗围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颗大树。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有站稳,一下子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故事讲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个故事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

“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直到学生找不出问题了,教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趁学生思考之际,教师由此引发话题教育学生:“土拨鼠,猎狗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差,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标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末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标。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

2、鹅卵石与钻石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

这是当老师的所听到的学生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神出现了,神开始说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拣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后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他们还是各自拣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褡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褡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后悔极了,后悔没有拣拾更多的鹅卵石。

现在我们觉得没用的知识,就像鹅卵石,将来有可能变为无尽的财富。

3、教育学生不要轻视别人

向学生讲一个《老鹰和屎壳郎》的故事,作者是古罗马哲学家里米齐乌斯。

一只老鹰追逐一只兔子,想吃掉他。兔子眼看自己走投无路、孤立无援时,突然看见了一只屎壳郎。兔子求屎壳郎帮帮他,救救他。屎壳郎答应帮助他,保护他。

这时候,老鹰已追到跟前。屎壳郎对他说:“请别伤害兔子一根毫毛,因为他是我的仆人。”可是,屎壳郎看上去那么渺小,老鹰才不把他放在眼里呢。老鹰掐死了兔子,并当着屎壳郎的面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屎壳郎是不会忘记这一耻辱的,他一心在等待着老鹰筑巢。不久,当他发现了老鹰的巢,并看到老鹰把他的蛋放在里面后,便悄悄飞进去,把老鹰的蛋推到鹰巢的边沿上,使它落到地上摔破了。

老鹰悲愤交集,他飞到天上,来到天神的宝座前,请求天神给他提供一个能安心筑巢、平安孵蛋的地方。天神说:“等你再孵蛋的时候,你可以把蛋放在我的怀抱里孵化。因为你是我的飞鸟,所以我理应好好照料你。”

于是,事情如此这般地发生了。

可是,当那屎壳郎了解了真情后,便立刻团了一只粪蛋,然后带着粪蛋飞到天上,来到天神面前,把粪蛋丢进了他的怀抱。天神发现了这个脏东西,想把它抖搂掉,可是他忘了怀里还有老鹰的蛋;于是把它们连同那团粪蛋一块儿抖掉了。结果,老鹰的蛋又全都打碎了。

轻视别人的人都必将受到别人的报复。

4、教育学生不要贪心不足

向学生讲一个《生金蛋的鸭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布·瓦尔迪斯。

一个穷农夫有一只鸭子,这只鸭子会生金蛋;不过它一个星期只生一次,而且每次只生一个。对此农夫心想:“对了,我应该杀了这只鸭子,这样我就可能在一天之内得到它肚子里的全部金蛋了。”

说干就干,他立刻便把那鸭子宰了,可是他又立刻惊奇地发现,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那只鸭子肚子里连一只金蛋都没有。农夫后悔不已,暗暗叫苦:“唉,我真是活该倒霉!每个星期一只金蛋不要,偏偏要什么更多的金蛋。这下,我的希望,我的慰藉,我的利益全都化为泡影。现在我才是真正到了贫穷的地步了!”

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

5、教育学生做事要靠自己

向学生讲一个《鹌鹑和她的孩子们》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布·瓦尔迪斯。

一只鹌鹑在麦地中间筑巢。当她的孩子们渐渐长大,麦子变黄的时候,她对小鹌鹑们说道:“农夫收割麦子的日子快要到了。我现在出去给你们找食。我不在的时候,你们都给我待在巢里别动,小心点儿,别让任何人发现你们。如果那个农夫来了,你们留神他说的话,听他什么时候要割麦子。我们要见机而行。”说完,老鹌鹑便飞走了。

不一会儿,农夫带着他的儿子来到了麦田,察看了一下麦子,然后对儿子说:“麦子成熟了,我们该收割了。我明天一早就去邻居那儿,同他们商量,请他们来帮助我们收割。”

又过了一会儿,老鹌鹑噙着给孩子们的食物飞回来了,问他们是否听到点什么。一只小鹌鹑回答说:“那农夫同他的儿子来过了,他说:明天他要去请邻居来帮助割麦子。”

老鹌鹑听后说:“别怕,这麦子还不会马上割的。因为那些邻居不会那么快就答应帮别人干活的。”

第二天一大早,老鹌鹑又要外出觅食了,她对小鹌鹑们说: “留点神,那农夫准备什么时候割麦子,看是否能听到一些新的消息。” 那农夫又来了,对他的儿子说:“我看,谁也不会来了。这些邻居都靠不住。我要去同亲戚朋友谈谈,让他们明天来帮我们收割。这麦子再不割的话,就要烂了。”

当老鹌鹑回家时,小鹌鹑们叽叽喳喳地说:“妈妈,快给我们在别的地方筑一个新的巢吧!那农夫明天就要带他的亲戚朋友来割麦子了。”

可是,老鹌鹑回答说:“亲爱的孩子们,那些亲戚朋友也不会马上到一个外乡的农田里来干活的,所以,你们注意听着农夫明天说的话!”

下一天早上,那农夫和他的儿子又来了,农夫非常伤心地朝麦田扫了一眼,说道:“我看,想靠别人的帮助都是不行的,不管是邻居,还是亲戚朋友。这庄稼今天是割不成了。两把锋利的镰刀已经摆在粮仓里了,明天一早我们两个就开镰。这麦子不能再耽搁了。”

小鹌鹑马上就把这个新消息告诉了他们的妈妈。老鹌鹑听了说道:“瞧,这才是真正的收割时间。我们迁移的时候也到了,寻找别的住所去吧!亲爱的孩子们,起身吧!明天早上我们还待在这里的话,那么我们大家的生命恐怕就保不住了。”

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做;常言说得好:路在自己脚下。

6、让学生认识到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向学生讲一个《孔雀的悲哀》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布·瓦尔迪斯。

有一次孔雀在主神朱庇特面前抱怨道:“你把我创造得如此美丽,把我的羽毛装饰得这样美妙,从脖子到背脊如花似锦;我的尾巴五彩缤纷,熠熠生辉;我的脑袋上还缀着精致的王冠。美中不足的是,哦,主神,你曾答应我的那个声音,我至今还不曾拥有。对此,所有的鸟儿都瞧不起我;他们讥笑我这沙哑的嗓门。你对待夜莺比对待我和其他鸟儿要好,你给了她一副悦耳动听的嗓子。她每每在夜晚用她那嘹亮的嗓音取悦于人,您想想,这夜莺怎么会不被诗人歌颂呢?哦,我的歌压根儿就不能同夜莺相比,这让我多么伤心哟。”

这时主神说道:“你自己不是说,你有一身美丽的羽毛吗?我为每一个创造物都提供了一个天赋。夜莺的嗓门的确不错,能唱美妙动听的歌,可是她的羽毛却是灰不溜丢的,非常不起眼;然而,她却非常满足。因此,你对自己这身华丽的羽毛,还是知足了吧,别再去计较夜莺的歌喉了!”

上帝给予了每个人应有的天赋,所以,谁也别去羡慕上帝给予别人的才能。

7、教育学生不要骄傲自大

向学生讲一个《高傲的马》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布·瓦尔迪斯。

一个富人有一匹高大的马。他让人给这匹骏马套上一副金质的笼头,安上一只昂贵的装饰华丽的鞍子,并披上了一条上面织有金线的丝毯。这马眼睁睁地看着主人让人替他打扮得如此漂亮,不由得心花怒放和盛气凌人起来。

一天,这马被紧紧地拴着,他使劲挣脱了笼头,然后嘶鸣着从那里冲了出去。这时候有一头驴子朝他迎面走来,他背上正驮着沉甸甸的口袋,两条腿一步一步慢腾腾地往前迈。马咀嚼着,满嘴冒着白沫,一边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叫道:“让开!是谁教你如此没礼貌的,居然看到一匹像我这样的马还不赶快让路?滚开,不然的话我揍你,把你揍死了,还要把你从这儿拖开!”

驴子怕得要命,连忙让开了一条路,一点儿也不敢吭声。

马横冲直撞地跑了过去,从灌木丛间飞快地穿行而过。可是在冲过灌木丛时,他的蹄冠受伤了;于是,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他当坐骑了。主人把他身上的金笼头和漂亮的鞍子取了下来,卖给了一个车夫。从这天起,他必须从早到晚拉车。不久,驴子看见他在拉车,便说道:“你好,朋友!你这是怎么搞的?你那只金笼头,那条金丝毯都哪儿去了?我怎么没看见它们?原来如此,亲爱的朋友,世界上这种情况是常有的:骄傲自大必将要受到惩罚。”

当幸福达到顶端的时候,不幸往往也已经站在门前;得意的时候千万别忘乎所以!

8、教育学生为人要讲信义

向学生讲一个《老鼠和青蛙》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汉斯·萨克斯。

有一天,一只老鼠坐在河边,她在考虑该如何渡到对岸去。

“唉,”她叹息道,“这么远,我肯定游不过去的。”

这时候,一只青蛙正好在不远处的浅水里,老鼠说的话被他听见了。他游到岸边说道:“我可以把你安全地渡过河去。”

老鼠相信了他的话,欣然同意了。这时青蛙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身上,另一头拴在了老鼠的尾巴上,然后他跳到水里;当他在河里将老鼠拖了一段路,突然往水下潜去时,老鼠也不得不跟着往河水深处钻。“救命!”这时她不禁叫道,“难道你想淹死我吗?你怎么对我干出这种不讲信义的事!”

可是,青蛙回答说:“常言说:甜言蜜语的背后隐藏着背信弃义。你为什么不提防些呢?”

这时候,有一只白鹤飞来了,看到水中的老鼠在挣扎。他俯冲下去,一把抓住她,连同青蛙一起带回自己的窝巢里。不过他抓老鼠时根本就没看见青蛙;他回到窝巢后才发现了他,于是说道:“你怎么也被抓来了?”

“唉,”青蛙回答说,“我这是恶有恶报呀。我本来想让这只老鼠倒霉,想淹死她的;可是现在连我自己也跟着倒大霉了。”

“是呀,这是你应得的下场,”白鹤说着,便张开他那张大嘴口把这只不讲信义的青蛙吞到肚里去了。

为他人设下的陷阱,结果自己掉了下去。

9、教育学生不要出卖朋友

向学生讲一个《出卖朋友是最可耻的行为》的故事,作者是德国作家汉·威·基尔希霍夫。

一只被捕的山鹑恳求猎人饶他一命,并说:“以后我会把许多小山鹑以及他们的伙伴引来的,你只要把网张开,就一定会捉到一大群山鹑的。”

猎人听了后说道:“你对自己的同胞都这么阴险毒辣,更何况待别人或者我这个敌人呢?我宁可现在就要了你的命,这样更保险!”说着,猎人把山鹑的脖子拧下来了。

弄虚作假,搞阴谋诡计的人,必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10、教育学生不要追求华丽的外表

向学生讲一个《弓的主人》的故事,作者是德国剧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

一个人有一张用乌檀木制成的非常棒的弓,他用这张弓可以射得又远又准。他视它为至宝。可是有一天,当他仔细打量它时,不由得惋惜道:“唉,你就是粗糙了一点!再光洁一些就十全十美了。真遗憾!”

“不过,还有补救的办法,”他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我要去找一个最好的雕刻艺人,请他在这张弓上面刻上美丽的图案。”他果真去这样做了。

雕刻艺人在弓上面刻上了一幅完整的狩猎图;有什么再比一幅狩猎图更合适的呢?

那人万分高兴:“你真配这样的装饰,我亲爱的弓!”说着,他便迫不及待地试了起来。他拉紧弓弦,拉,拉——啪,弓断了。

11、教育学生不要贪婪

向学生讲一个《仓鼠和蚂蚁》的故事,作者是德国剧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

“可怜的蚂蚁们,”一只仓鼠说,“为了屯集这么一点粮食,你们千辛万苦地劳作,忙活了整整一个夏天:这值得吗?真该让你们看看我的储备粮!”

“听着,”一只蚂蚁回答道,“就因为你储藏的粮食比你所需要的多得多,所以人类才要把你从泥土里挖出来,把你的粮仓掏空,让你用性命来替你那贪婪的强盗行为赎罪:他们这样做太合理了!”

12、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

向学生讲一个《瞎子和瘸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国作家克·菲·格勒特。

一个瘸子在马路上偶然遇见了一个瞎子,只见瞎子正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有人来带他行走。

“嘿,”瘸子说,“一起走好吗?我也是一个有困难的人,也不能独自行走。你看上去身材魁梧,力气一定很大!你背着我,这样我就可以向你指路了。你坚实的腿脚就是我的腿脚;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了你的眼睛了。”

于是,瘸子将拐杖握在手里,趴在了瞎子那宽阔的肩膀上。两人步调一致,获得了一人不能实现的效果。

你不具备别人所具有的天赋,而别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才能,通过类似的交际便弥补了这种缺陷。因此,请别抱怨上帝的不公!某些优势,他没有给你,而赐予了他人,这是一样的,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来交流。

13、教育学生要发展特长

向学生讲一个《狐狸和猫》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语言学家、民间文学研究家格林兄弟俩个。

有一次,猫在森林里遇见了狐狸先生。这时猫心里想:这家伙精明能干,见多识广。于是便热情地招呼他道:“您好,亲爱的狐狸先生。近来您身体好吗?这些个日子您过得怎么样?”

狐狸趾高气扬,把眼前这只猫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好长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最后,他终于回答说:“哦,你这个可怜的长胡须,你这个花里胡哨的傻瓜,你这个穷光蛋,你这个捕鼠者,你在打什么鬼主意?你怎么胆敢问我的情况?你学会什么了?你有多少本领?”

“我只有一个本领。”猫谦虚地回答道。

“那么是什么本领呢?”狐狸问。

“如果狗追我的话,我会跳到树上,自我解救。”

“就这点本领吗?”狐狸说,“我会一百种本领,而且还有满满一口袋的计谋。我觉得你挺可怜的。跟我来吧,我想教你该如何逃避狗的追逐。”

这时候,正好有一个猎人带着四条猎狗走来了。猫敏捷地跳到了一棵树上,在树梢上坐了下来;树枝和树叶把她遮得严严实实。

“快打开您的计谋口袋,狐狸先生,快打开您的计谋口袋,”猫向狐狸喊叫着。可是,这时候猎狗已经扑过去把他逮住了,并死死地咬住他不放。

“唉,狐狸先生,”猫叫道,“您陷入一百种本领不能自拔了。如果像我一样能爬树的话,也就不会把自己的性命给丢掉了。”

14、教育学生不要忽视小问题

向学生讲一个《钉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语言学家、民间文学研究家格林兄弟俩个。

在集市上,有一个商人生意兴隆,所有的货物都销售一空,他的口袋里塞满了金子和银子。

此刻他要回去了,想在天黑之前赶到家里。于是他把装有钱币的旅行包拴在马上,骑上马出发了。

中午时分,他来到一座城里歇脚;当他又要启程赶路时,家仆把马牵到他面前,说道:“老爷,马的左后蹄的铁掌上少了一枚钉子。”

“少就让它少吧,”商人回答说,“我再走六个小时就行了,这点时间铁掌不会掉的。我急着赶路。”

到了下午,商人又下了马,让家仆给马喂点饲料;仆人来到他休息的小客房里,说道:“老爷,您的马左后蹄上的铁掌掉了;我要不要牵去找铁匠?”

“掉就让它掉了吧,”主人回答说,“还有两个刀?时就到了,这点时间这马一定能坚持得住的。我还急着赶路呢。”

商人接着赶路,可是走了不多一会儿,那马开始一瘸一拐地走;它瘸了没多长时间,开始跌跌撞撞地走;跌跌撞撞地走了没多长时间,它就倒下了,腿也折了。商人只好丢下马,解下旅行袋扛到肩上,步行朝家里走去,直到深更半夜才到家。

“真是倒了大霉了,”商人自言自语道,“这都得怪那个该死的钉子!” 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呀!

15、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

向学生讲一个《男孩和回音》的故事,作者是英国作家丹·施托普。

一个男孩去牧放奶牛,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他和奶牛登上一座高山,一道山谷展现在他面前,茂密的云杉树林尽收眼底。树林里能发出动听的回音,无论何处都不会有如此美妙的声音:男孩对此却一无所知。

男孩开始吹奏芦笛,一边在为他的牲口寻找可口鲜嫩的草料。牧歌悠悠,十分悦耳;不料从远处传来一片回声。可是男孩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朝四处张望,却不见一个人影,便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那儿谁在吹芦笛?”.

“那儿谁在吹芦笛——?”只听见有人也在问。可是男孩不知道,这究竟是谁在说话。“你是谁?”他又喊道。

“你是谁——?”那边又喊道。他觉得这声音十分耳熟;他不由得暗暗高兴:现在可以同一个兄弟说话聊天啦。“上我这儿来!”他喊道。

“上我这儿来——!”回声说。

“我不能!’’他说。

“我不能——!”那边也说。

就这样,你来他往,一句连一句,持续了大约有一刻钟。这时候,我们这位小男孩,以为那个陌生朋友在捉弄他,于是他开始骂对方,对方也开始骂他,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所有这些话语在树林上空回响。小男孩血气方刚,妙语如珠,还骂对方是蠢驴。所有这些清词丽句在四处山谷里一清二楚地回荡缭绕。

这时候,一个采药老人恰好从那儿路过,他侧耳细听这叫骂声。“孩子!”许久他才问道,“你干吗如此喊叫?这儿又没人招惹你。”

“唉!”男孩说,“请告诉我,你认识那个男孩吗?他为什么在那边森林里骂我?简直把我当成了傻瓜,不停地朝我号叫。他这样骂我,可我又没有得罪他;现在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我恨不得教训教训他。但愿他会来这里;如果他同我一般大,我非揍他几个耳刮子不可!”

“别这样,孩子!”采药老人说,“我听得一清二楚,这场争端是你先挑起的。谩骂别人的人,别人也同样回敬他,那么他就得自食其果!”

16、教育学生要孝敬自己的母亲

讲两个故事,一个是一位从山里来去车站送儿子远行的母亲,发现儿子旅行包带断了,而车又要开动,怎么办?母亲急了,解下自己的裤腰带给儿子绑上了旅行包。儿子走了,母亲满脸涨红站在车站,儿子不知道母亲后来是怎样一步步走回家的,但母亲的腰带,儿子却一直保存着,陪着自己在人生旅途上奋进。

另一个是发生在服刑犯和他母亲之间的故事。探监的日子到了,家住贫困山区的老母亲,撩开衣襟,从内衣兜里拿出了一白布包,打开来看,是一包嗑好的白花花的葵花籽,白白的、香香的、温热的象一片片雀舌。这包瓜子在别人五颜六色的探监物品中是那么平淡,那么不起眼,但服刑的儿子知道,这包瓜子是母亲卖了鸡蛋换来的,又一个一个不分昼夜,自己不舍得吃一个而嗑好的,先坐马车再坐汽车后又坐火车,最后从车站步行到监狱送给自己的,望着老母亲花白的头发,儿子拿瓜子的手颤抖了,他“扑通”一声给母亲跪下了:“妈,我不是人,我欠打,欠打啊„„”,母亲摇摇头,努力止住泪水,含笑抚摸着儿子的头„„

17、教育学生要先学会做人

曾经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 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又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记者很生气:“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谎话就不好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

儿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

者一看,果然如此:不会吧?家里出现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

《观潮》优秀教学案例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音。能正确书写“贯”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观察、描写钱塘潮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主要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钱塘江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深入了解钱塘大潮,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理解钱塘潮的壮观,并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以及每位学生在课前都将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潮的资料(电子课文、图片、文字、视频)整理进“360doc个人网络图书馆”。“360doc个人网络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为本节课提供资源准备,也是学生和教师平时学习、整理、搜集、储备资源的一个网络平台。逐渐完善的“360doc个人图书馆”就像一座图书馆,内容丰富、使用便利、不占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一)导新课――入潮

检查生字词,复习并板书上节课所学内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钱塘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设计意图:快速、简练地复习并过渡,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看视频――观潮

1.感知作者观察潮来时的顺序

师:潮来时的钱塘潮又“奇”在哪儿呢?请你们打开自己的360doc个人网络图书馆,点击并默读“重点语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潮的。

学生第一次借助电子课文,朗读并思考。

师:老师找到了钱塘大潮潮来时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由远及近的变化吧!

学生在视频和声音的双重感染下,初步感知钱塘潮的壮观。

2.感知潮来时声音和形态的.特点

师:作者抓住了钱塘潮的哪几个特征来写?请你们自由读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学生第二次借助电子课文,阅读并思考。

师:请大家将“潮来时”的视频从老师的网络图书馆收藏进你们的网络图书馆里,边看视频边读课文,感受钱塘潮声音和形态的变化。

学生此时完成两个任务,其一是将文件转藏,其二是第三次借助电子课文和视频进行朗读。

设计意图:学语文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朗读。在网络环境下也可以实现朗读――电子课文的应用。在本环节中,我前后设计了三次朗读电子课文的环节,不仅保证了朗读的时间,而且通过配有视频的朗读,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此外,我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资料库里搜集并转藏资料为自己所用,这种资源共享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认识并掌握网络的操作使用技能。

(三)抓特点――写潮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钱塘潮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你们在“课堂练习”一栏,留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教师的“360doc网络图书馆”里写下感受,浏览后相互评议。

设计意图: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堂需要读写结合。这个环节就是帮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后,学习用文字来梳理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写,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也为浏览、学习其他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便利。

(四)探成因――查潮

师:“霎时……两丈多高了!”钱塘江平静了,我知道你们的心里一定还是汹涌澎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四人为一组,探究钱塘潮成因。然后以一人为代表汇报钱塘潮成因。

师:今天我们感受到了钱塘潮作为天下奇观的恢弘气势,利用网络图书馆在课前搜集了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了资料,还留下了自己宝贵的情感体验,收获真多啊!以后我们还可以借助我们的网络图书馆进行更多的学习。

设计意图:拓展内容,延伸课堂。学生在学习课文后,会对钱塘潮产生深厚的兴趣,此时为学生提供查阅相关信息的时间和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收集、整理、选择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 学生在机房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这种“桌桌通,生生用”的全新教学环境带给学生极大的新鲜感,“人机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学习、意义建构和能力培养,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人机对话得以实现。

2.教学策略发生了改变 由教师教向学生自主研究转变。交流方式是口头交流和网络交流并存,信息技术成了学生合作研讨的载体。

3.教学准备和资源形式发生了变化

(1)变教师预设资源为学生自主收藏资源。本课教学资源都是学生根据学习资源的目录结构,通过网络提前收集和实时在线搜索、转藏获得的。整合课《观潮》的资料准备建立在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在线资源平台――“360doc个人图书馆”上,学生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均可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整理到自己的网络图书馆里,需要时只要打开自己的网络图书馆,便可及时使用资料。

燃烧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篇6

上传: 刘克成 更新时间:2012-5-17 12:20:00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化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启发质疑,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你听说过刘谦吗?刘谦在春晚表演的精彩魔术,着实让他火了一把,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

【老师】表演“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观察魔术

【老师】在熊熊火焰中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你想为这一魔术解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7.1燃烧和灭火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

【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现象总结出燃烧的定义。

【老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燃烧吗?能猜一猜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实验2.观察常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呢?实验3.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教师】在讨论试验2时穿插着火点的概念。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

【老师】板书:燃烧的条件

【老师】燃烧是不是必须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观看视频。【百度视频】

【老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现在我们也构建一个三角形,缺少任何一条边也不能形成“火”,我们称之为“火三角”。

【百度视频】(截取前半部分)

【老师】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我们能让燃烧发生,能不能根据燃烧的条件让燃烧停止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和灭火的方法。

【老师】多媒体展示搜集的图片:燃烧的酒精灯、蜡烛、燃气灶、篝火、草原着火、森林着火,我们是如何熄灭这些火焰的?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灭火的方法。

【老师】以上是生活中灭火的例子。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燃烧的蜡烛,你们会运用不同方法熄灭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烧杯、石棉网、沙子、剪刀和水,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小组讨论灭火方案,完成实验,并思考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老师】请大家思考上述不同的方法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它们为何能让火焰熄灭呢?

【学生】学生思考方法中存在的共性,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老师】板书:灭火的原理

【老师】看到同学们设计的方案我不禁想到一个故事:名字叫《小猴学样》,说一天小猴玩火不小心点燃了一个草堆,猴妈妈急忙拎起一桶水将火浇灭。这一切被小猴看在了眼里。晚上睡觉的时候,猴妈妈让小猴熄灭蜡烛,小猴拎起一桶水倒在了蜡烛上,蜡烛是熄灭了,而小猴挨了妈妈一顿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实际灭火过程中,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学生】听故事,并从中感悟,在灭火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老师】下面的方法运用了哪些灭火原理?多媒体展示:炒菜时油锅着火、高压水枪灭火、燃气炉着火三幅画面。

【老师】同学们,你是否发现燃烧与灭火的原理之间有什么关系?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灭火时只需阻止一个条件即可。

【老师】同学们知道了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还有专门的灭火器具呢,我们学校就有,对于灭火器你们一定很陌生,接下来我们观看一段视频学习一下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百度视频】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火灾的报道,为了保护自己,救护他人,我们必须要学会一些火灾中的自救知识。接下来我们观看视频。

【百度视频】(截取后半部分)

(三)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2、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3、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达到着火点 B.无水酒精是液态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无水酒精挥发快5、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C.设法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6、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7、用水可以灭火,这是因为()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大量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大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D、水的密度大于空气

8、某商学院女生宿舍发生火灾,四名女生从六楼跳下当场身亡,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不正确的是()A、沿楼梯迅速下楼 B、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C、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D、封闭房门,沿绳索下坠

9、《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条件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10、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釜底抽薪、杯水车薪、钻木取火。

(四)小结 学习了以上知识,你能对老师做的小魔术解密吗?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密魔术,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131页,2、5、6

(六)附板书设计7、1 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1)清除可燃物(2)氧气(2)隔绝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3)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教学反思

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教材的层现方式做了适当调整,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在下课时学习。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燃烧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

3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所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凡符合此类型的课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从学生所查资料中获得了很多新知识,如有的学生说用纸锅来烧水,由于纸是很容易着的,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呢?课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由此使我进一步体会到现代教学不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新知识,学生也能给教师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思路,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这部分资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

1、每组同学的观点应归纳到黑板上,在学完燃烧条件后,可分组讨论学生所说摩擦、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深。

特殊家庭小学生的教育案例与思考 篇7

作为班主任, 我对班级中的特殊家庭学生一直都特别关注, 因为“问题学生”大多出自特殊的家庭, 往往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 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下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我就如何做好这类学生的转化工作进行尝试和分析。

[案例]

家乐, 9岁, 聪明, 帅气, 但性格孤僻, 不合群, 上课无精打采, 搞小动作, 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后却判若两人, 与同学追逐打闹, 说脏话骂人;作业马马虎虎, 应付了事, 有时候干脆不写, 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我很想帮助这个班里最差的学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我决定先找根源, 再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 我多次找家乐谈话, 想多了解他的一些情况。起先, 他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我耐下心来, 试着找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交谈, 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也从侧面了解他的家境———因为在此之前, 我多次请他的家长访校未果, 这个好强的孩子也从不在人前提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几经波折, 我终于了解到, 这个总是有点脏兮兮的男孩住在农贸市场的出租房里, 父母离异, 爸爸腿有残疾, 没什么文化, 仅靠收废品为生。为了生计, 他早出晚归, 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 只是听之任之。因为怕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他那衣着褴褛的父亲从不到学校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于是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个蹬着破三轮的劳碌而自卑的父亲的影子。同时我也恍然大悟, 难怪这学生的表现如此与众不同……

对于这样的学生, 我首先给予深深的同情, 接着就是给他“特殊的爱”, 从生活上、学习上, 特别是情感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在他心里, 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抬不起头来, 因此, 我尽可能地当着全体学生的面给予他更多的关注, 有意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做, 抓住一切时机表扬和鼓励他, 使他觉得教师看得起他, 在同学面前有一种自豪感。慢慢地, 学生情感上有了着落, 有了安全感, 树立起自信心、自尊心以及上进心, 纪律一天天好转, 小脸上的笑容多了, 见了教师也会主动地行礼问好。有一次, 家乐帮我抱作业到办公室来, 我抓住时机对他进行教育, 笑着问他:“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常批评你吗?”他低下头, 轻声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 学习也不认真……”“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 但是, 这还不够, 你觉得还应该怎样做才好?”“要知错就改, 遵守纪律, 团结同学, 认真完成作业……”“这些你能做到吗?”“能!”“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敢跟老师拉钩吗?”“当然!”后来, 这个学生真的说到做到, 纪律上、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后来, 他甚至当起了小组长, 成了我的小助手。

家乐的表现稍有好转后, 我及时联系了他的家长。我利用卖废品的时机, 与男孩的父亲进行了一番长谈, 让他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以及自卑心理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家乐的父亲感受到教师是在真心地帮助他们, 从而改变了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通过我的潜心努力, 精心转化, 这个男孩正由一个“问题”孩子逐渐变得开朗、健康起来。[案例启示]

一、讲究方式方法, 争取家长的配合

从该生的转变过程中, 我深深地认识到, 要转变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 除了做好学生本身的思想工作外, 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由于家庭的变故, 这样的家长生活一般是极其艰难的, 即便没有经济困难, 在料理孩子生活及辅导孩子学习等问题上往往存在着很大问题, 而且情感上、心理上也会产生一些障碍。教师要理解他们, 帮助他们, 鼓励他们坚强起来, 承担起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倾听孩子心声, 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成长中的孩子非常敏感, 自尊心很强, 从特殊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心灵往往更脆弱。作为孩子信赖的教师, 我们应以人为本, 更多地给予他们心理的关怀, 尊重他们, 爱护他们, 鼓励他们, 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 使他们愿意敞开心扉, 向教师倾诉, 并接纳教师的建议。

三、注重情感教育, 架设爱心桥梁

除了表扬和激励, 给家乐以精神上的抚慰, 我还从生活上关心他, 为他申请了贫困生补助, 给他添补学习用品和衣物……家乐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关爱。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的对象是孩子, 教育的过程便不应只是一种技巧的施展, 教师的宽容仁爱之心, 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爱心桥梁。真情就能打动人心, 孩子更不例外, 师生之间的热爱之情, 会使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四、创设良好氛围, 发挥集体的力量

为了让家乐能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在征求了他的意见后, 一个品学兼优的女生坐在了家乐的旁边, 随时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下课后, 会有同学主动拉起他的手, 一起出去放松休息;放学了, 住在附近的同学会跟他一路说说笑笑地走回家, 一起写作业……

家庭教育重要性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 案例 心理障碍 重要性

如今的教育,学校已不能完全再独当一面,需全方位地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更存因其不可替代性,在学生的终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百度百科]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美国通常称为家庭生活教育,夸美纽斯称之为母亲膝前的教育。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但是当今社会,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扔给祖父母,扔给学校。殊不知家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下面就两个真实案例分析说明家庭教育究竟有多重要。

二、案例两则

小芳和小丽(化名)都是文理分科后分到班上的。小芳较为内向;小丽较为外向。在高二下期,两人先后爆发出了心理问题。

(一)學生心理障碍基本情况

1.小芳,家住农村,有一小10岁的弟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打工地点也不远,就在当地,家庭状况还可以。小芳从小学起就在外婆和舅舅家住,由于外婆特别严厉,所以小芳经常被关在家里,到初中时就已经很内向了。

2.小丽,家住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工作较好,家庭条件富裕。初中时在外住宿,高中时在家住宿,走读生。和同学相处良好,性格开朗,只是略“娇气”(同学评价)。高二下突然爆发出很强的厌学心理,对“强迫”她来学习的父母相当不信任,双方爆发了冲突和争执。与之交流后,发现小丽初中在外地就学,感到被同班同学强烈地排斥;且小丽身有疾病,容易尿频,所以她感觉老师不喜欢她。不愉快的初中生涯使小丽对送其到外地就学的父母产生了怨愤之情,并在逐渐与父母疏远。

(二)心理障碍分析

通过小芳和小丽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两人均是对感情比较敏感、渴望关爱的人群;在青春期,二人的父母均没有陪伴在身边,有强烈的孤独感,缺乏安全感,并逐渐由对父母由期待转为失望和不信任。由于不同的外界环境,小芳在想象中寻求安全感,日渐封闭内向;小丽在同学身上寻求安全感,日渐“活泼开朗”。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二人的人格发育均出现了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长期以来,家长们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外在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实际上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

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这个阶段家长的陪伴、引导尤为重要。事实上,很大一部分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

由此可知,小芳和小丽的心理障碍问题在中学中是很正常的,只是情况较为严重。那么已经发现的问题,双方父母是怎么应对的呢?

(三)父母对问题的应对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小芳父母的应对:文理分科后,进入新的班级,小芳的父亲每个月替小芳请一个星期的假,从这里其实已经看出了,小芳的家人实际上已经意识到小芳的心理问题了,并且采取了药物治疗。正是因为感觉小芳“痊愈”了,父母在高二时期放松了对小芳的关注,更加关心更小的弟弟,安全感的缺失使小芳情况急转直下,不听课、不做作业、自言自语……而班主任在与家长交流几次之后,家长拒绝与班主任交流,并说:“腿在她身上,爱去哪去哪”。

2.小丽父母的应对:小丽心理问题爆发出来之后,父母积极与班主任联系,和小丽谈心,召开家庭会议想办法,母亲甚至请长假陪伴小丽。小丽正视了自己的问题,敢于说出自己在初中时的难堪和痛苦。最终小丽和父母一起到医院进行心理治疗。一年后小丽继续了自己的高三生涯,并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学校。

从上诉两则案例中我们看到,同样是因为青春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同样因孤独感造成的心理障碍。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应对,带给孩子的是不同的人生。这充分说明了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一个敢于面对问题的家长,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

三、结语:班主任可以做什么

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但目前很多家长并不重视,或者说不具备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帮帮忙”。

1.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及时与家长联系。

2.做好家长培训,在家长会上给家长进行简单的家庭教育培训,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状态,指导家长在本阶段如何关心爱护学生,减少摩擦,如何与孩子谈心,遇到早恋、厌学等问题如何处理。面对高三学生如何做好家长工作等等。

3.通过与家长面谈、通话等对学生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提供可行性建议,让家长逐渐“成长”为成熟的家长。

4.通过建议家庭活动加强情感交流,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上一篇:寝室长培训下一篇:军训话题作文小学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