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书香散文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缕书香散文(共12篇)

一缕书香散文 篇1

独坐斗室,静卧阴翳,醉望一卷易安的诗文,心可领千载情思;书香萦绕,雅风校园,静吟一策东坡的词萃,魂可悟万番风情。

读书,可以让人博古通今,修养品性。

初入中学,喜看百鸟争鸣,欣望绿色葱茏。怀着一个欲览九天明月的青春梦的我们,几多欣慰,几多好奇,踏进这一份神圣的土地。在朗朗读书声里,伴一阵浓郁的花香坐下,翻开书,迅疾扑入眼里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懵懂无知,又一页,是“轻薄桃花逐水流”的玩世不恭。最后,摒弃尘埃,还是将心攀附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及“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铮铮傲骨里。末了残阳披拂的咀嚼,此刻,暮色四合,氤氲中的香樟树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二千载悠悠,三万里东海,读书,让我在历史长河中来去自如。我喜欢读书,因它可以让人浩气长舒,因它可以让人志存高远,因它可以让人修得精神内敛。南风起兮,这万里长安的一缕书香,飘进了校园……

读书,可以让人以史为鉴,激发衷心。

静坐校园的一隅,嗅一缕悄然来自梅花的暗香,我将思绪又一次定格在那平平仄仄的古卷里……且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凛然正气,这是一代枭雄辛弃疾。当大敌在即,故乡的魂魄挂在被秋风吹黄的柳梢时,他毅然决然挺立出来,铮铮傲骨挺起大宋子民爱国的情怀,巍巍雄风竖起大宋将领浴血奋战的满腔热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青丝成霜,可是衷心永葆,爱国之情响彻在数千年的风雨变幻之中,亘古如一。二千年风雨,五千仞雄峰,读书,让我穿梭在这历史瑰丽的宝典中,任我展翅飞翔。我喜欢读书,因它可以让人陶冶情操,因它可以让人意气风发,因它可以让人培养济世情怀。南风吹兮,这万里长安的一缕书香,飘进了校园……

读书,可以让人豁达乐观,洗涤魂灵。

一任风雨兼陈,一任风尘仆仆,我任然矢志不渝,身随是倚在校园里喝醉的梧桐旁,心却醉在那长安一缕两缕“也无风雨也无晴”书香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纵使苍颜白发,纵使老态龙钟,一颗积极乐观的心焉能淡去芳华?“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这满朝的癫狂柳絮,面对前方孤寂的万方坟墓,何人又会像你一样一笑洗尽古今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面对这三国赤壁催人泪下的擎天巨焰,面对这千军万马水天一色的愁绪忧伤,你站在历史的尖端,俯瞰诸侯争霸,你以一颗一览九州的心态展示了你的凌云壮志。二千年月缺月圆,十万里书香盛宴,读书,让我架起展翅九万里的飞鹏,萦绕在历史诲人不倦的暗浪潮涌中。我喜欢读书,因它使我感知了人生的愁苦欣甜,因它使我懂得了人生应含笑而归,因它使我的灵魂在诗文词萃的浴盆里涤荡与升华!南风奔兮,这万里长安的一缕书香,飘进了校园……

一缕书香散文 篇2

人很少,院很静。

这座小院似乎与外界隔绝。院外人声鼎沸,嘈杂喧闹,院内却这般清静,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步履悠闲,侍弄着花草。我们也随着他们悠闲的步调舒缓了心情,放慢了脚步。在那一间间院子里,我们仿佛将钱钟书老先生的一生都览遍。“他6岁入私塾,10岁入东林小学 ,13岁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以前只是听到他的名字,或者是听到过他的《围城》,却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他的生平, 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真切地感受到, 他曾经和自己身在同一片蓝天下,处于同一片土地,那样鲜活地存在过。然而就算同在无锡这样的灵地, 还是有许多人无法达到和他一样的高度, 无法写出一部能得到中外学者普遍肯定的作品。是的,我心有不甘,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有的人却一生落魄,默默无闻? 诚然,人各有志,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都成为文学大家。继续走着,我就找到了答案:“他16岁开始系统阅读《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为毕生治学之发端,并且自学做诗,得陈石遗等老前辈指教,初试锋芒。19岁以中英文特优成绩,被清华大学西文系破格录取。28岁回国后从事高校教学、学问研究及创作。60余年闭门谢客,埋头著作,足不出户,手不释卷,开启大气象,登上了人生和学问的顶峰。”是的,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被无数人传赞,也被无数人忽视的那个理由。

是的,是刻苦。

“钱钟书以光芒四射 ,才情横溢的笔墨 ,震惊了读者 ,震惊了像他一样正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行。”有人这样说。但人们只关注到了他的光彩夺目,却没关心他在背后所付出的那些努力,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论当今世上,在喧闹的都市中,有谁能够像钱先生那样不闻窗外事,专心创作? 能做到的,便当得起“强者”二字,当得起有如此好的运气。很多人在生活中抱怨命运的不公,羡慕强者的风光,但谁会像强者一样,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潜心研学? 所有人都懂得努力、刻苦,但谁会在浮华中沉静,隔绝吵闹,独自寻觅那一份书香而为之沉醉?

在书香中,我顿悟了,静静地缓步走出故居,身边仍萦绕着那淡淡的书香,不恼你,不束缚你,不牵制你,深吸一口,抬脚,跨步。

人群的嬉闹一下回到耳畔,回首,恍若隔世。

挽得一缕书香 篇3

作为一个爱书人,每每看到自己这些年慢慢攒下的两大架子图书,我就感到心潮澎湃。信手翻阅,哪一本书都曾是我隆重迎进家门的“新娘”,我们曾经相遇相知相爱。如今,经过岁月变迁,虽然已有些许陌生,但那份真挚的感情从未改变。于是,我轻声地问候她们:原来你们一直在这里!

散文类——在别人的心灵里散步

前几天回老家,偶然发现了一本《2003年中国散文年选》。抚书追昔,我不禁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真是时光飞逝,一转眼十多年就过去了!记得每年一开春,我会从书店买来一本《中国散文年选》犒劳自己。包上书皮,放在手边,静待闲暇之时,侧卧床榻,走进这方秘密花园,走近作者的平凡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眼前场景。一会儿“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会儿“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流光氤氲,神思飞扬,真是心灵的狂欢!

其间,我也零零散散地阅读了季羡林、莫言、余秋雨、张晓风、林清玄、毕淑敏等名家的专集。阅读大家,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于万籁俱寂之中,独享这份上天赐予的福分,个中滋味,怎一个“爽”字了得!经常是看着看着,睡眼蒙胧。于是掩卷小憩,书亦梦,梦亦书。一书在手,亦复何求!

哲学类——没有经过追问的人生不值得咀嚼

哲学类书籍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当数傅佩荣教授的《哲学与人生》,该书由他在高校所开的通识课程的上课录音整理而成,他一改哲学课抽象难懂的讲授,对一切思想资源保持开放的心态,听:“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读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活在當下,珍惜高峰体验。”句句发人深省,引人共鸣。

除此之外,我还藏有纪伯伦、周国平、罗曼,罗兰等思想家的书籍,闲来嚼上几句,总有新的感悟,帮你参悟这个世界,明白舍与得、名与利;助你祛除浮躁,安顿好自己的灵魂,活在当下。

教育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由于本职工作,教育类的书籍我也阅读不少。例如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朱永新、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等人的著作。难忘王崧舟的“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男子汉大丈夫的豪爽之气。溢于行间。朱永新是当代教育大家,他的教育思想如一缕春风吹进我的教学生活,帮我走出观念迷障,助我插上理想的翅膀,使我能够耐住寂寞,埋头耕耘,静静地守望教育的未来。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这么多年下来,感谢书籍的一路陪伴。的确,是它们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记得有人问一位转山的人,为什么痴迷转山。他答曰:不为什么,就因为山在那里。于是,我释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就因为书在那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生挽得一缕书香,幸甚至哉!

一缕书香 篇4

记得一次过年,父母去亲戚家拜年了,家中十分寂静。我从书架里抽出一本书,静静的坐在阳台上,享受着温暖阳光的抚摸,品味一本好书。这样好的环境捧着一本书细细研读,身心愉悦。

我喜欢诗书。

诗,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书,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这两样东西相伴,你必能摆脱心灵的束缚,获得灵魂的自由。余光中写过一首诗“落日说黑蟠蟠的松树林背后,那一截断霞是他的签名,丛艳红到炫紫,有效期间是黄昏。”如果读不了这般“玄妙”的现代诗词,那么,为何不读读李白的“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为何不读读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何不走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领略人生的坚强与伟大;为何不走进《安妮日记》,了解和平的可贵。亲近诗书,他会引领你到一片令人心驰神往,毫无世欲的净土。

有句话说:人的精神层面很宽阔,你怎么填满它?我就是靠阅读。我读文学书占了二分之一,其他那些科学书、哲学书、历史学,很多闲书乱读着。尽管我对世俗生活一直保持一种警惕,希望自己不要太物质化,可似乎也有点防不胜防。这个时候,也许洗干净手,焚上香火读一本好书能拯救我。

印第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我想,我的身体一定在路上,因为我的灵魂早已飞入了书本。那些美好的文字,那些感人的故事,总会使人流连忘返。

“我思故我在。”书的魔力是人人皆知的。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训导。人生苦短,存在无涯,幸亏有书,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才能把见闻扩大无数倍,有的甚至多活了几个人生。在书中流年忘返,善于汲取精华者,是珍视人生的本质与自由的人,是心灵的向上者。但我们要给心灵的阅读留出空间,让读书回到读书的本质上,不再是精神的桎梏,而是在精神原野上的自由驰骋。现在,我很怀念这样的我:在家中书房,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在图书馆坐了很久,下课的铃声响了,才发觉周围的人都走了;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下了,我也沉沉睡去……所以,当我的同学问我,我们为什么读书时,我说,为了心灵的自由。

一缕书香伴我行 篇5

夏日的午后,坐在书房内,一杯清茶,等待一米阳光从窗外射进,照在书本上,暖暖的肆意的书香,――题记

书,像诗苑里的一朵奇葩,让身处逆境的我们警悟,奋进;书,宛若那美丽的贝壳,让闲暇之余的我们陶醉于她的光泽与美丽;书,也似那淡蓝的的风铃,让懵懂天真的我们伫首聆听她的低吟浅唱。

对于书,我有着莫名的情愫,记得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起,便和书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小时候,总爱看一些幼稚的童话,缠着妈妈给我讲那些自以为很神秘的故事,然后饶有趣味地沉浸于童话中,做一个温馨、淡淡的梦。在童话国度里,点亮只属于我的烟火。

等到再大一点,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我开始阅读小说——首先是我们中国的瑰宝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看它曲折动人的情节;然后是米切尔的《飘》,看它感悟人生的真谛。然后看高尔基的《童年》,还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些都使我着迷。于是我了解了,虽然作家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真我本色,但我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所要传达的东西。

更大一点我就渐渐古代诗词所吸引。我神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洁,我敬佩“黄沙百兆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悲壮。我同乐天同感叹“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我与子美共期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我会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心酸,会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满怀......书香带我走进文学的殿堂,让我拥有一颗富有奇思妙想的头脑,一双放眼世界的眼睛以及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书如风景,永远浩荡无际,永远无边无垠,只是现在的你是否愿意持一颗求知的心,携一身渴望,走进书香,从阅读身边轻轻走过呢?

每当我生活中遇到不快或者压力的时候,有书的陪伴使我不再孤单。书是我的挚友,踏上作者用文字搭成的心桥,渐渐达到心灵的沟通,随之而来的是心情的释然,压力的缓解,是明天的希望。

携一缕书香前行 篇6

我喜欢读故事书。现在的时代,书很多不用窃读,爸爸妈妈给你买了很多书。

有一次,妈妈在安顺看到了一本书,名字叫《作文大全》,妈妈心想:我女儿最喜欢看作文书,就给我买了一本《作文大全》。

我看到了《作文大全》,爱不释手。里面的故事很迷人,我看的如醉如痴《妈妈生病》让我泪如雨下,《一个爱哭的男孩》让我哈哈大笑……睡觉的时候,我仍在看,看完后我就睡觉了。但第二天起来,我又翻来看了一遍,第一遍看了大概的内容。第二遍是慢慢地品味一番。让你难以相信的是看完第二遍,我又看第三遍,第三遍是品味其中的道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书产生了兴趣,尤其是那些图文并茂的书。奶奶见我很喜欢翻书玩,就拿来一本唐诗让我背诵,我背的诗的名字是《锄禾》。我看着书上的老爷爷正在锄地里的禾苗,当时的很小根本不知道庄稼是什么样子,等我背完唐诗我就跑到院子里,抄起一根歪歪扭扭的木棍,向着奶奶门前的两株月季花打去,当时正直春天,月季花长的很旺盛,很象书上的禾苗。我于是痛痛快快地体验了一把锄禾的辛苦,奶奶的月季花一会儿工夫就在我的棍棒之下七零八落,一片浪迹了。我一边锄着月季花一边还振振有辞的念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说好笑不好笑。当奶奶听到声音从屋子里出来,我已经把月季花锄了个差不多了。奶奶不由分说地把我受里的木棍夺下来扔得老远,我不明白奶奶的举动,疑惑的问:“奶奶你夺我锄禾日当午的木棍干什么?”奶奶听了又好气又好笑

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本书,我品味了这么长的时间,假如是敷衍了事的看,不慢慢品味,就像猎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枣,品不出味道。我们就成了无知的人。假如没有书的话,世界也不会变的这么美好。

一缕书香作文600字 篇7

在喧嚣的都市中,人们很少能静下心来,用心品读一本好书。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些东西是无法代替的,书籍如一片纯净的自然,如一本翻黄的旧书,如一首金典的老歌。

《骆驼祥子》仿佛把我带入了旧社会的生活,让我们感同身受。我对祥子深感同情和怜悯,同时也教会我要对生活坚持不懈,不言放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看到保尔。柯察金坚持不懈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教会我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不断努力和探索。

读《昆虫记》,让我们了解到昆虫世界的神秘和奥秘;《老人与海》感受到老人的勇敢与不屈;《狼王梦》让我们看到动物世界,也有酸甜苦辣,动物也有情感。

读一本好书,会让人一生受益,是一次生命的拓展,拓展了生命的宽度。

在以前,我也会觉得读书是一件毫无乐趣的事。但是现在,随着我逐渐地长大,读的书越来越多,对知识也有更大的渴求。现在面对读书,我会快乐,在悠闲的时光,留一缕书香,陪伴着我成长。

当我们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好书,可以让玲珑剔透的文字安抚你那泛有波澜的内心;当我们内心失落时,拿出一本好书,可以让激情澎湃的语句来震撼你的心灵。

读书可以感悟人生,这个人生可以是自己的人生,也可以是历史的沧桑,还可以是天地的沉浮。

记忆中那一缕书香 篇8

长垣县满村镇后满村小学陈利那一缕淡淡的书香,是我最美的记忆。

——题记

一阵清风拂过,案上的书页被风翻开,沙啦啦,沙啦啦……我的记忆也似这书页般被风轻轻翻动着。

犹记儿时,每个繁星低垂或月色皎洁的夜晚,总是依偎在妈妈怀中,静静地听妈妈讲一个个神话故事,不安分的小脑袋转来转去,不时向妈妈问着仿佛无穷无尽的问题。那时候的我,虽还未识字,却已经深深的迷恋上了这些动人的故事,迷恋上了每天伴随着妈妈与书香一同甜甜入睡,在梦中仍不忘神话里的神奇人物。

第一次接触小说是初中一年级虽琼瑶的《船》,我被作者细腻的笔触,及旷世的恋情所感染,被人类亘古不变的爱情故事所吸引。我一口气读完,并在拾花劳动中,几乎一字不落、绘声给色地讲给同学们听。我想我的口才就是从那一刻锻炼起的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把琼瑶的所有小说全收罗来(这其中借书的辛酸就不一一罗列了)一本一本地看,一本一本地品。最后我发现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吸引人,除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外,还与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作品中每每出现古诗词,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用古诗词充分得以体现。至今,我还记得里面的诗词,如:《庭院深深》中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欧阳修(北宋)

《水云间》: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裘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朱淑真《江城子 赏春》

当时,我对古诗词有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专用一笔记本,把琼瑶作品里的诗词及好句摘抄下来,并查诗句的出处,诗意。有时还小资情调的背诵、吟诵一下。最后发展到把《红楼梦》的古诗词也抄下来,并且和同学探讨、背诵,以至后来上大学时,别的同学一提古诗词就头痛,我却非常喜欢,还经常就其中的一个字

与老师探讨,并查询各种资料与老师论证自己的看法。现在回想起来,我对古诗词的兴趣,以及积累居然是从看言情小说开始的。

从此以后,我对书的热爱可以说达到了狂热的地步。除了上课、吃饭、睡觉,我基本都在看课外书。现在想想,我的读书之路是痛并快乐着。记得看《封神榜》这本书,是我上初中的一个秋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摘棉花。听说离我家三公里远的一个连队里有个学生有《封神榜》这本书。我就对妈妈说我要去这个连队拾花。在大人的帮助下,我住进了连队的同学家,那个有书的孩子刚好住她家隔壁。我利用拾花之余时不时与这个孩子套近乎,又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把这本书借到了手。可是这个孩子说只能借给我几天。而我们早上六点起床,七点下地,晚上十点才回来,只好利用每正睡觉前的时间看。那时家家户户用电有限制,同时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只好买电池,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那本书是线装老版,竖着印刷,字全是繁体字。有许多字我不认识,一部分靠猜,相当一部分是搬着字典查询。一套三册的《封神榜》,我只用了五天就读完了。读完时的那种喜悦,那种满足感无法用言语形容,似乎每一个毛孔都浸入了墨香,那么香甜,那么舒畅。

记得上初二时,为了能从学校图书馆借到更多的书(借书证一次只能借一本),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帮忙打扫图书室,修补图书。见到图书馆理员时,热情的问候争取给她们留下好印象,以便休息日可以多借两本书。那几年的学校生活在我的印象中,好像除了教室就是图书室。当时我所在的学校藏书不足两千册,但对我来说已是巨大的宝库。从《莎士比亚文集》到《隋唐演义》,从《唐诗三百首》到泰戈尔、普希金诗集,从《儿童文学》到《半月谈》,无一不是我涉猎范围。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条件的宽裕,我开始系统的、分门别类的购买、阅读各类图书。虽然时间已久远,有许多书的内容已记不清,但我的读书习惯却是在那时养成的。以至于我工作了二十年,每天要不看上半小时书,总觉得少了些什么。遇到休息日,能在家里悠然自得地看一整天书,当然现在基本是看电子书了。但那手指的触感,淡淡的墨香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一缕书香伴我成长作文 篇9

书就像神秘的宝石,里面藏着无限价值;书是一艘乘风破浪的船,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被人类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小时候,童话从不离手,在我记忆的最深处,那就是《安徒生童话》每当我拿起它时,脑海中便呈现出:丑小鸭的蜕变,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的`叫卖声让我倍感同情;海的女儿里的小女儿的坚强让我大为震惊。天长日久,童话已经不够满足我看书的需求了。我开始看一些中外名著,科幻小说,让我沉浸与当中,无法自拔。

渐渐地,我发觉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一本好书就是我的乐趣。因为用心读书让我尝到了甜头,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时,我都能得心应手,就像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我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时,我就特别开心,这些得益于书的馈赠。

这一缕书香不仅伴随我在知识上的成长,也伴随我在做人上的成长。

记得有一次,我跟同学约定好星期六早晨九点到公园玩,我到公园时,没有发现她的身影,可能是有事耽搁了吧!我又继续等,可是那位同学始终没有来,我只能回家了。本来我还有点不开心,但是我转念一想,那位同学或许真是有事耽搁了,心里一下豁然开朗: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我做到了。这得益于《中彩那天》的爸爸让我知道了诚实+信用=财富。

多一缕书香,多一份快乐作文 篇10

你是一影静谧的月光,李白孤独地邀月对饮;你是一片幽静的竹林,王伟倾慕地谈情长啸;你是一缕久违的花香,清新浪漫,芬芳馥郁,涌入我的心房。是你——书高擎着知识的火把,传递着智慧的火炬,裹挟着快乐,向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款款走来。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看啊,“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听啊,“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哦,好一段雄壮凄凉的情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春天,“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天,“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秋天,还有“独钓寒江雪”的冬天。呵,好一个四季分明!

《破阵子》的“可怜白发生”,《江城子》的“少年狂”,《相见欢》的“理还乱”,《天净沙》的“断肠人在天涯”。嗨,好一腔感人的愁苦热血!

“仍怜故乡水”的李白,“但愿人长久”的苏轼,“乡书不可寄”的韦庄,“乡泪客中尽”的孟浩然。呀,好一股思乡的热情!

我曾陪着这位身世悲凉的女子“争渡争渡”,陪着她守着窗儿,寻寻觅觅,“风住尘香花已尽”,想象着她纤细的手指在梳头时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之感。我听见李清照的灵魂在狂呼,我要见识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女人。

儿时,爷爷常常拉着我,坐在宁静的院中,教我吟诵“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名句。那时,虽然还懵懵懂懂,可我仍学着爷爷摇头晃脑。

豆蔻,开始与文学打交道。虽然我读不懂那尘世的喧嚣,撒哈拉沙漠的干旱,蝴蝶舞姿的绚丽,但是,我开始明白了这世间的丰富多彩,明白了为什么诗人伟人能留下千古传唱的作品,为什么人们永葆了青春的活力。

如今,痴迷于读书之中,痴迷于我钟爱的人物中,读书生活让我体验到现实生活中无法体会的意境﹑无法感受的乐趣。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痴爱,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那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情,还有那种“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温馨。更有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愁绪……

读书使我走进经典名著,含英咀华,我的思绪因此活跃耳多趣。累了,哭了,烦了。考砸了,只要有书读,我都能解脱。只要读书,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话,便都入了心,入了肺。

孙中山说:“我哪一天不读书,我就不能生活。”读书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高尔基说:“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大学是书籍的升华。

如果人生是一条长长的大道,那么书籍就是一枚枚垫脚石;如果人生是一座辉煌的房子,那么书籍就是一块块坚固的瓦砾;如果人生是一片灿烂的星空,那么书籍就是一颗颗闪烁的星。

读书,是智慧的钥匙;读书,是文明的象征;读书,是青春的源泉;读书,是知欲的良师;读书,是幸福的见证。

一缕阳光散文 篇11

清晨,揭开夜幕的最后一层面纱,一缕阳光张扬着满世界的色彩悄悄的挤进了我的窗,温暖的抚摸着我的脸,轻轻的催我从梦中醒来,静静感受着七色阳光恩赐我的灿烂,冲淡了净白世界里化验的那张阴郁,享受几天来未曾有过的快乐。

阳光溢满小屋,充满温馨,只是小别几日,却感到多日未逢的暖意。我依旧静静的躺在床上,阳光透过薄薄的纱帘,映照在浅黄印花的绒被上,眯着眼,享受着阳光直射的温度。偶尔,一阵的咳嗽打破了只有阳光的寂静。阳光也像顽皮的孩子一样舞动起来,圆润又抑扬顿挫的对我说:“不要懒床,生命在于运动。”我睁开双眼,将几天来积攒的力量,用上排场,轻轻的打开纱帘,阳光潇潇洒洒的弹着音符,完完全全的.飘洒着整个空间。

温室花盆小花,似乎没有察觉冬天的到来,依然绽放。恰似飘逸长发的姑娘,娇弱纤细般玉立在窗前,沐浴着清晨第一缕阳光,露出了一丝美丽迷人的笑容,闪烁在生命中的春暖花开。

我常常想起“送你清晨第一缕阳光,让温暖带给你一整天的快乐。”这样简单纯朴语言。可就是这简单纯朴的语言,交织着春天般绚丽的色彩,交织着纯纯的挚爱,涂抹在我的心中,幸福的享用一生。

有了这样一缕温文而又淡雅的阳光,灿烂笑容的背后才不会忧伤;有了这样一缕浓厚而又抒情的阳光,相隔的心灵才不会遥远;有了这样一缕自然而又珍贵的阳光,冰雪的冬天才不会觉得寒冷。

在我的心中,就是这样的一缕阳光,给了我感悟,与小难拼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一缕阳光,给了我每天的问候,让隆冬有了春天的暖意;就是这样的一缕阳光,给了我你的微笑,你的祝福,你的爱;就是这样一缕阳光,给了我对快乐的执着,感受着真诚的关爱,感受着生活的阳光,感受着远方的祝福,感受着爱就在舞动的青春中蔓延。

那一缕炊烟散文 篇12

年近九旬的母亲在乡下跟哥嫂一块吃住,这让我有了多次回老家的理由。

每次回家看母亲,都给我留下诸多乡村的记忆,其中尤甚者,是那一缕炊烟。那满含着浓浓乡情,飘散着乡土气息,裹挟着农家饭菜香味的炊烟,总要久久地萦绕在眼前,挥之不去。

哥嫂的住处是一座临水的坐北朝南的院落,院子的南面是一个大水塘,西边是一条河沟,院子大门朝东开,三间堂屋,东西两边均有厢房,母亲住在西厢房,东厢房则是厨房和大门过道。在院墙和水塘之间的空地上,有一丛竹子,疏密有致地摇曳着;有榆树、椿树、石榴等几棵杂树,随季节更替着春花秋果;有一大片开辟出来的菜园子,蓬勃生长着四时菜蔬;还有一个柴草垛,堆放着树枝以及一些农作物的秸秆。

多数情况下,我是要在哥嫂家吃午饭的。每次都是在我跟娘聊得正热乎的时候,嫂子对我说:“今天就早些做饭吧,吃了饭你还得回去呢。”只这一句,一家人就都忙开了:大哥去园子里摘黄瓜、豆角,割韭菜,掐苋菜;侄女去柴草垛那里弄柴火;嫂子和面、洗菜,重新涮洗一边锅碗瓢盆。一阵平平啪啪声响传过来,我抬头往外张望,只见一缕炊烟从灶房顶端的烟囱里袅袅而起,先是直直地吐出,然后是随着微风而弯曲,而飘逸,最后形成一股流岚氤氲在院子的上空。这时候,灶房里爆葱花的香味,饭菜的香味也就散发出来了。我踅近厨房门口,一股烟气扑面而来,眼睛瞬间被其熏到,火辣辣地又酸又疼。看着他们忙绿的身影,我心里一阵温暖,鼻子却有些发酸,眼睛更模糊了。其实,本来小辈的早就要给上了年纪的哥嫂准备煤气灶、电磁炉啥的,但哥嫂坚持用地锅灶,说是地锅烧出来的菜饭更香,何况,那么多的柴草不烧掉也是浪费。于是,那个风箱竟还在,地锅还在,炊烟还在。

早年的时候,对炊烟的感受不是那么好,孩童的时候,我一度对烧锅极为恐惧。娘在案板上擀面条的`时候,我一手拉风箱,一手往灶堂里填柴火,往往搞得手忙脚乱,不是捯饬灭了,就是闷了火,憋了满屋子的烟,弄得鼻涕眼泪一把抓。寻常的日子里,炊烟照常升起,也是那个年代大人孩子的期盼。一顿不饱十顿饥,记忆里,那时候我始终处于饥饿的状态,炊烟升起处,娘喊着孩子的乳名,“回家吃饭喽”,那是一声最甜美的呼唤。正是因为这记忆太深刻,故而在后来离开家的日子里,故乡的炊烟就成了一缕香魂,觉得,那一缕炊烟,就是故乡。

近几年,每次出差或者回家路过一些村庄,很难见到炊烟了。那些上了年岁的村庄里,只剩下几户人家,许多老宅子都荒废了,老屋坍塌,老树枯萎,老井干涸。村庄像一个拄杖的老人,苍凉而落寞,它真的老了。乡村搬迁了,沿路新建了各式楼房,聚族而居的格局全变了,农家生活的习惯也变了,而没了炊烟,还算是村庄吗?

上一篇:小说环境描写的提高练习题下一篇:村经济发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