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医院感染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防控医院感染(共10篇)

防控医院感染 篇1

一、我国近期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一)深圳市妇儿医院手术切口感染事件

1、事件情况:

1998年4月至5月,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了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该院1998年4月3日至5月27日,共计手术292例,至8月20日止,发生感染166例,切口感染率为56.85%。

事件发生后,深圳市妇儿医院未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在自行控制措施未果、感染人数多达30余人的情况下,才于5月25日报告深圳市卫生局。

2、事件原因:此次感染是以龟型分枝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感染原因是浸泡刀片和剪刀的戊二醛因配制错误未达到灭菌效果.3、处理结果:院长陈一臻被免去院长职务,直接责任人主管药师何莹被开除公职,其他有关人员由医院进行处理,赔偿患者损失。

4、反思:

(1)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责任不落实。

(2)没有及时报告,减少损失。

(3)对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执行不力。

(4)有关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戊二醛用于手术器械灭菌浓度应为2%,浸泡4小时,而该院制剂员将新购进未标明有效浓度的戊二醛(浓度为1%)当作20%的稀释200倍供有关科室使用,致使浸泡手术器械的戊二醛浓度仅为0.005%。

(5)部分医护人员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6月份现场调查发现,手术室浸泡手术刀片、剪刀的消毒液近两周尚未更换,明显违背有关规定。(6)没有感控专职人员,对消毒剂购进没有监督管理。没有对消毒药剂的购入、配制、使用和效果进行监测。

(7)深圳市惠泽公司JL—强化戊二醛的使用说明书没标有效浓度、消毒与灭菌概念不清等问题,也是导致深圳市妇儿医院制剂员错配消毒剂引发严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重要因素。

(二)安徽宿州医院白内障手术感染事件

1、事件情况:

2005年,安徽宿州医院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病人发生绿脓杆菌感染,其中9名患者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2、处理结果:(1)取消宿州市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称号.(2)主刀医生被吊销执业证书.(3)宿州市立医院院长被免职.(4)重罚宿州眼球事件当事医院,没收非法所得318601.86元,罚款3万元。对相关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

3、反思:

(1)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手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均不符合要求。

(2)手术器械清洗灭菌不合要求。(3)对手术室感染管理缺乏。

(三)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感染死亡事件

今年8月28日至9月16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患者94名,9月5日至15日,先后有8名新生儿患者连续死亡,8名早产新生儿死亡系院内感染所致,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故。

(四)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1、事件情况:

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该事件后果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2、发生原因: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1)漠视工作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2)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该院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对临床诊疗、安全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等制度执行不力,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新生儿科的部分病室收治儿童和成人脑瘫康复患者,部分病室空床租给家属留宿,患儿家属自由出入病区,人员混杂)(3)建筑布局不合理,基本条件不完善

(该院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全,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不能保证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的落实到位。新生儿科未设新生儿专用的洗澡和配奶区域,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

(4)忽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

(未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履行相应的职责,仅有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负责医院感染工作,不能有效监督、检查和指导新生儿科、手术室、供应室、产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起新生儿感染病例的聚集性发生,相关医务人员反应迟钝,缺乏报告意识,没有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5)消毒及诊疗措施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新生儿吸氧所用湿化瓶不更换。对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在入院诊断、抗菌药物使用、给氧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处理:

3、免去蓟县卫生局局长、党委书记职务;撤销蓟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党支部书记和副院长职务;免去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护士长的职务。

4、反思:(1)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执行力

(2)加强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3)强化院感防控意识,提高工作应对能力

(4)规范行政审批,加大管理力度

(五)山西两医院发生患者因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 :

1、事件情况:47名患者在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医院对47名患者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20名患者丙肝抗体阳性。20名丙肝阳性患者中有14名患者曾在山西 煤炭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

2、原因:(1)缺失有关规章制度(没有针对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十分混乱)(2)我国近期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3)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甚至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

(4)存在诸多交叉感染的隐患(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不进行测漏试验和质量监测,消毒方法不正确)

3、反思:

依法执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应增强,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措施应加大执行度力;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企业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监管。

(六)其它暴发事件

1、事件情况:

----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流行,55人发病,23名死亡。

----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暴发,26人感染,10名死亡。----1993年3月,某市医院14名新生儿苛萨奇B型病毒感染,10名死亡。----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苛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

一、我国近期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液感染。----2005年,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

----2008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综合病房8名患者陆续发生鲍蔓氏不动杆菌感染。

2、暴发事件分析:(1)引起感染的病源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苛萨奇病毒----结核分支杆菌----绿脓杆菌----鲍蔓氏不动杆菌(2)感染的科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3)感染的途径 接触传播为主 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

(4)以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最高

⊕感染来源广(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源体普遍易感)⊕易感因素多

内在:免疫功能,生物屏障,胎龄,出生体重,病情严重程度。外在:静脉内置管,全胃肠外营养,机械通气,药物,病房环境。⊕病情变化快

⊕易聚集或流行(与共用医疗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多)⊕医院配备工作人员少,工作忙,未进行前瞻性监测。⊕流水线护理操作,忽视手卫生

⊕病房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病人密度大 ⊕医护/患儿比例

3、医院感染是难免的 关键是:----早防范----早发现----早控制

(二)从感染暴发看监测、预防和控制 监测:是防控医院感染的“眼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系统----病区医生,护士报告----临床微生物室报告----其他

(一)监测的目的:

1.发现危险因素,通过针对性干预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建立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基线。

3.发现暴发,一旦确定散发基线,可以据此判断暴发。4.评价控制效果。

5.利用调查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制度。6.调整和修改感染控制制度。7.为措施的有效性提供证据。8.进行不同医院间控制效果比较。

(二)预防和控制

1、制定规则,全员参与(1)与器械相关的感染 1)血流感染 2)尿路感染 3)呼吸机相关肺炎(2)与操作过程相关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

(3)与环境污染相关感染

----针对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控制感染经诊疗器械、器具的传播----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确保诊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 ※控制感染经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传播----实施标准预防----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实施额外预防----规范各种与感染相关的诊疗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2、控制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建筑(分区、流程、材料)----通风、空气流向、红旗净化----医院环境卫生----医疗废弃物

3、预防和控制要求

应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通过有效的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应当严格执行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隔离工作技术规范。

----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卫生、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防护降低感染危险因素。

----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职业安全。

----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照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加强耐药菌的监测。

----制定感染暴发的报告、控制、处理流程。

4、注重人员培训

----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防控医院感染 篇2

1 医院感染的现状与严重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欧洲、中东、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14个国家的55所医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8.7%,且与医院的规模呈正比,并有上升趋势。在欧洲,医院感染平均使1个患者多住院4~5d,医疗费用每人每年增加8美元,我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统计,目前医院总感染率在5%~18%,平均发病率为10%,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对126所规模较大且管理正规的医院调查结果表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仅为3.9%,提示各级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应当重视医院感染工作。医院感染监控网分析1 9 3所医院感染情况,前5位的医院感染依次为呼吸道感染(48.7%)、泌尿道感染(12.8%)、手术部位感染(11.9%)、胃肠道感染(10.9%)和皮肤软组织感染(6.7%)。但每年因医院感染而多支出的医疗费用尚无精确报道。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和国家带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甚至造成残疾和死亡。

2 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交叉感染引起的医院感染

不同种传染病的患者收容在同一病区,如消毒、隔离不严,则易发生交叉感染;同种传染病的患者因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入院时诊断错误,如把某种传染病误诊为别一种传染病,把传染病误诊为非传染病,均可发生交叉感染。

2.2 条件致病菌引起的自身感染

许多条件致病菌,如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在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会造成自身感染。

2.3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化学药物引起的医院感染

广谱抗生素局部应用,容易产生抗药菌株;无明显指征用药,如患者患普通感冒,却使用抗生素治疗;外科患者不经任何化验证明,常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利用抗生素进行“心理”治疗或做试探诊断性用药;用药配伍不当产生耐药性。抗生素的使用与耐药性细菌的产生有明显的平行关系。

2.4 医院管理不当

探视制度不严,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品等引起医院感染;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又去处理其他患者等。

3 防控对策

WHO于1986年向全球推荐关于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五项措施,即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并通过监测进行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至今有重要意义。建议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应注重以下内容:

3.1 完善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各级医院领导应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建立健全预防医院感染的组织机构,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其职责,医务人员的职责,医院感染的培训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调查与控制制度;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医务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卫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消毒药械的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包括职业防护的规章制度、具体措施及配备必要的相应的防护用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针对危险因素(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和侵袭性操作)的控制措施,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等。

3.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感染控制体系

注重培养具有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综合知识的医院感染业务骨干,从事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并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建立一支既有专业素质又有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医院感染控制队伍。

3.3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500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消毒不严所造成。因此,对不同传染病病种、菌型及有无并发症的患者应分别以不同的方式隔离。对各种被污染的材料、器械应按不同要求消毒处理。灭菌后的医疗用品不得捡出任何种类微生物,消毒后的则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国家对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实行许可制度,坚决杜绝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诊疗环境中的空气、物体表面和地面应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有效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身体健康的设施也应予以建立和完善。

3.4 制定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菌化学药物的细则

滥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必须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合理应用管理。

3.5 加大对医院感染监督、监测力度

防控医院感染 篇3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1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8-02

随着医学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的控制、预防和管理研究工作亦越来越引起重视。对于妇产科这一特殊科室,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及预防工作尤为重要。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收治的病例病种多,合并症复杂,病情严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院妇产科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出院病人1000例,年龄20-76岁,平均(37.5±11.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部(2001)2号文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依照医师,护士的记录和病人的各种化验结果。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获得医院感染病例共81例,按不同年龄,感染部位,住院天数,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分析。

诊断标准

2 结 果

2.1 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出院病人1000例,发生院内感染共81例,感染率为0.81%。产科1000例出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4.82d,81例医院感染病例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6d(5-13d),所有感染病例均大于平均住院天数。

2.2 产科感染部位分布 产科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其次为切口和胃肠道。

2.3 医院感染与危险因素 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合并并发症的患者17例,占21%,留置导尿的患者64,占79%,住院天数大于平均住院天数的患者81例,占100%。

3 讨 论

3.1 感染因素

3.1.1 产妇生理因素 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出血过多等因素使产妇抵抗力下降;产妇胎膜早膜、多次肛诊或阴道检查、助产手术、宫腔探查等操作增加感染机会;产道损伤、会阴侧切、子宫胎盘附着面更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易造成感染[1]。

3.1.2 环境因素 产房室内空气中细菌数大于正常范围,易使产妇受到感染。

3.1.3 交叉感染 部分产房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差,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无菌操作不严格,物品消毒灭菌不彻底,双手不洁等导致交叉感染。

3.2 防控措施

3.2.1 加强产房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增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建立健全与产房医院感染有关的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认真执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规范,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3.2.2 加强手卫生管理 产科人员不可避免地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及排泄物,手易被大量细菌污染,极易引起交叉感染。有效清洗后可清除手上99%以上的各种暂住菌,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2]。因此,产房工作人员在进入或离开产房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护理特殊感染产妇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并且加强监督检查产房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情况,防止医护人员的手作为传播媒介造成交叉感染。

3.2.3 加强产房室内环境管理 ①产房采取湿式清扫,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及擦拭物体表面,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用紫外线照射60min消毒,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月做1次产房空气细菌培养,定期进行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②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医护人员进入产房更换工作服、鞋、帽并戴口罩;产妇进入产房换鞋,更换清洁干净的患者服。拖鞋每次使用后要用含氯液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冲洗、晾干备用。

3.2.4 产房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密观察产程,减少不必要的肛诊次数,肛诊检查前用消毒纸覆盖阴道口,避免粪便污染阴道;尽量减少阴道检查,必须行阴道检查时应严格消毒外阴后进行;接生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面在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重新更换,产包打开≥2h仍未分娩时应重新更换并再次消毒外阴。会阴裂伤侧切缝合时应重新消毒,并尽快完成,避免缝合时间过长、增加感染机会[3]。

3.2.5 产房消毒物品的管理 ①产房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要分开放置,并做明显标记,所有消毒物品和器械应固定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消毒。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时间,及时更换消毒。无菌持物钳采用干筒盛放,每4h更换1次,并注明时间。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4]。②用后的一次物品及胎盘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物品进行初步消毒后送供应室集中销毁处理。

参考文献

[1] 李梅花.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928-929.

[2] 糜琛蓉,李和姐,等.妇产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2):16-17.

[3] 刘兵,王嘉.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预防对策及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8.

防控医院感染 篇4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

1、临床科室 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 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附件1)并报院感办。

3、院感办每天到微生物实验室收《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

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危险因素。

(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分组护理: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必要时戴防护面罩。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7、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9、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三)加强环境卫生的消毒

对于收治多重耐药菌患者和定植患者的房间,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每日1次。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因根据细菌微生物的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当医院感染为质粒暴发时,应根据细菌耐药性,严格控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

(五)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

(六)医疗废物的管理

锐器置锐器盒中,生活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其余医疗垃圾放置在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中集中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监督、处罚

院感科每天按照检验科填报的《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到科室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填写该表上相应的栏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并与科室负责人进行沟通。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每周应到相应的科室不少于2次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

防控医院感染 篇5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我院领导班子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我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和救治工作进行了严密部署以及针对疫情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现就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提高防控意识,加强组织领导

对于H7N9禽流感疫情防治工作,院领导非常重视,召开班子成员会议,要求主管院长认真部署防控措施,明确了责任人和分工。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提高警惕,增强对疾病的认知及敏感性,提前准备,抓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把宣传引导和健康知识的传播,放在目前防控工作的重要位置,对接诊患者要面对面的开展宣传活动等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普及。

3、加强救治工作安排,并于2014年1月28日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版》培训,特别对高危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灭菌方法,诊断和隔离治疗的方法等进行了学习,提高了广大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治综合能力。

4、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疫情应对领导小组,并要求发热门诊首诊医生高度重视发热患者,对一周内有禽类接触史的疑似病例尽早隔离、尽快报告、做好转诊工作,尽一切努力切断传染途

径。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早治疗,把疫情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加强应急准备与值守,提高防控工作能力。坚持领导带班制,保持联络畅通。做到了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5.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疫情应急处理的响应时限和流程: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时,本着首诊负责制原则按照以下流程及响应时限: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经院技术领导小组诊断——疑似病人——十分钟内隔离完毕——就地隔离留观救治——疫情报告人员以快的方式报告市卫生局及疾控中心。

二、加强预检分诊、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一)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及«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等要求,由门诊护理组负责预检分诊,内科负责发热门诊诊疗,原则上全天应诊。严格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版》的要求,做好各项医疗救治准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并由院感科科负责监督检查。

(二)由医务科负责全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医疗救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咨询,负责疑似的排查,确诊病例的诊断以及危重病例的会诊和抢救。

三、加强监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工作落实到实处 医院要求相关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使各项防控工作按照规范要求,时间节点落实到位。通过以上措施,我院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

2014

感染科主任疫情防控先进事迹 篇6

X,男,X岁,中共党员,X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在X年X感染肺炎阻击战中,带领感染性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对于疫情的防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全市人民的健康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一、顾全大局,乐于奉献。

X同志的女儿常年在X省工作,由于工作繁忙,平时全家人团聚的时间很少。除夕前夕,X同志安排好科室工作,打算飞往广州与女儿及爱人庆祝春节。然而出发的前一天(腊月二十八),发热门诊接诊一位近期有X旅居史的发热患者,经影像学、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检查,高度疑似X肺炎,门诊医师第一时间将此病人病情告知X主任,后经医院专家组会诊决定将次病人收住感染性疾病科隔离治疗。X主任主动退掉机票,放弃与家人团聚机会,加入诊治病人行列。

诊疗期间废寝忘食翻阅资料,积极与专家组沟通诊治意见,亲自多次查体,安抚病人及家属情绪,为科室年轻医护人员加油打气。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X同志作为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在工作与家人之间,果断加入抗击疫情第一线,从未有丝毫怨言。正是这种敢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鼓舞了全体医护人员,全体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疫情面前无一人退缩,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二、服从领导,尽职尽责。

在X市新冠防控工作启动后,X主任听从院领导的安排,立即清空并消毒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同时启动发热门诊,准备疫情期间所需物资,为接诊新冠患者做好了准备。

自X年X月X日以来,X主任坚守岗位,安排发热门诊接诊工作及病区收治病人工作,同时协助疾控中心人员进行疑似病人的检验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用来诊治病人。在X主任的带领下,感染性疾病科的工作得到了院领导、同事的高度肯定,赢得了全市人民的感谢及赞扬。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防控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即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 也不处于潜伏期, 而在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把医院感染管理列入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考核之一[1]。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 很大部分与护理工作有关, 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加强护理管理工作, 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

1.1 医疗用品的污染

护理人员在给患者实施各种治疗和护理时, 用物均需直接接触患者, 在反复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如超声雾化器, 有人通过实验证明, 在处于备用状态, 未经消毒的超声雾化器的送雾波纹管有大量细菌存在, 如给患者轮流使用被污染的雾化器有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给氧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和抢救措施之一。而氧气湿化瓶是细菌滋生的场所, 据资料报道:使用24h即有细菌生长, 含量超过2万个/mL, 未经消毒的流量表下端螺口内侧和橡皮管中也能培养出致病菌。

1.2 侵入性操作

据统计, 美国每年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 占医院感染的45%, 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气管切开及插管、吸入装置、脏器移植、采血针、吸血管等侵入性诊治手段, 不仅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 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 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1.3 医护人员手的污染

医护人员的双手在治疗操作过程中与患者频繁的接触, 若无严格的消毒隔离概念, 会通过接触导致病原传播, 造成医院感染, 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影响。曾有报道因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 导致200余名患者发生感染, 数人死亡。尤其在新生儿病房, 手污染更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

1.4 消毒剂的污染

临床上常使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碘伏、0.1%新洁尔灭, 戊二醛, 我院控感科通过对以上消毒液的检测发现除戊二醛外, 均有不同程度细菌检出, 其原因可能与使用频率高、有的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差、操作过程中被污染有关。酒精瓶有时未上盖, 致使酒精浓度挥发而达不到消毒目的。而新洁尔灭属低效消毒剂, 自然菌群易生长繁殖, 目前已逐渐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戊二醛等高效消毒剂

1.5 病房空气、环境的污染

空气是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而医院是一个特殊环境, 病原菌与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空气质量的好坏, 不仅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影响很大, 也同时给家属的健康带来威胁。这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也对医院管理提出严峻的考验。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2.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对医护人员重点进行院感知识培训, 学习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熟悉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有效浓度, 逐渐强化感染知识教育, 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

2.2 完善制度, 明确职责

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 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无菌技术制度等, 并严格执行, 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3 重视洗手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洗手, 可降低50%感染率, 故强调护士出入病区、病房 (传染病区) 前后、每项操作前后或接触患者前后、清洁或处置患者用物后、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后、出入不同区域前后应用正确洗手法洗手, 一般洗手方法, 只能减少细菌数, 不能防止交叉感染。用0.5%的"84"消毒液毛巾擦手、菌落数为0, 因此每次给病人治疗后都应对手进行消毒, 再给另一病人做治疗, 才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在大批输液时护士要做到输液操作结束后用小毛巾擦手, 实行一人一巾一使用, 用后集中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 清洗晾干备用。

2.4 加强无菌物品管理关

使用的棉签一次用完, 无菌持物钳及器械液每周1次大消毒, 污染时随时更换。同时全面检查药品、器械, 如有过期、药品混浊、标签不清等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护理人员对消毒液、湿化瓶、输氧管、环境用物, 侵入性操作用品, 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处理。严格认真地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

2.6 加强病房管理

病房定期开窗通风, 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湿度适宜[2]。每日用紫外线照射病房两次, 每次30~60min, 室内地面、物体表面、每日用500ppm有效氯湿式擦拭。每月对室内空气及物品进行细菌培养, 监测室内空气即物体表面消毒质量。严格控制探视及陪侍人员, 管理好病房秩序, 控制患者的陪护率, 减少病房的人流量。禁止患者乱串房间, 禁止乱吐、乱扔现象, 督促或者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重点区域可以选用空气消毒机[3], 可连续性消毒, 提高空气洁净度。

2.7 严格把好监测质量关

必要的监测制度能准确掌握所实施的措施是否有效, 及时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 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达到目的。我科规定, 每个月对治疗室空气、桌面、无菌液、无菌物品进行1次培养,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500个/m3, 各类物品表现和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不得>8个/cm2, 各种消毒物品及消毒液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 各种监测须有记录。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树立了严谨的工作作风, 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 杜绝了医源性交叉感染。

总之, 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 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 护理人员因职业的特点与患者及其家属还有其他医务人员接触最频繁, 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 稍有疏忽, 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 甚至爆发流行。因此, 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加强护理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基础, 只要广大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认真落实各项控制院感的措施, 不断完善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就一定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连招.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9, 1:196.

[2]韩其华, 景红云.护理管理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主要作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0, 1:120.

防控医院感染 篇8

问:何谓猪流感?猪流感病毒是否可以传染给人?

答:猪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

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近年在美国等地也出现过人感染猪流感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问:人如何感染猪流感?人感染猪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答:人可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而感染。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头身疼痛、发冷和疲劳等,也可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问:是否有治疗猪流感的疫苗?

答: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猪流感,但人感染猪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问: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猪流感?

答: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猪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问:出国人员如何加强预防?

答:目前,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发生地已知有美国加利福尼亚(Califomia)、得克萨斯(Texas)和堪萨斯(Kansas)3个州,以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Federal District,Mexico City)、东南部的瓦哈卡(Oaxaca)、中部的圣路易玻托西(Sall Luis Potosi]和北部的墨西卡利(Mexicali)和下加利福尼亚(Baja Calffomia)等5个地市。建议中国公民前往上述地区商务和旅行时,应了解当地疫情进展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各旅行社在组团前往上述地区时,有责任告知团员疫情情况,提醒团员做好个人防护。主要个人防护措施有: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问:回国人员如何加强预防?

答:1从上述地区归国入境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

2从上述地区回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

链接

以科学的态度应对猪流感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流行病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认为,猪流感并非新病毒,公众不要恐慌。

他也提醒,猪流感病毒对所有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和儿童的抵抗力相对偏差,一向是病毒的易感人群,但猪流感并非如此。由墨西哥的感染情况来看,最容易感染的反而是青壮年。因此,人们更应该摒弃以往形成的思维定式,做好自我防护。

通过广泛传播有关猪流感的知识和信息可以让人们充分认识猪流感。只要人们对猪流感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就不会胡乱猜测,自己吓自己。

防控医院感染 篇9

一、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传染病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科学的原则。

三、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 长:赵同报

执行组长:曹聚宁

副 组 长:张文君、张淑雪、于志英、张志荣、郭伟丽、李茂辉、刘剑

疫情报告责任人:贾明侠

组员:服务二处主任:张立谦

服务三处主任:刘翔飞

年级主任:李晓斐、魏丽花、韩丽欣、张志伟

全体班主任

食堂经理

物业经理

职责: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协调传染病防治工作;

制定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做好疫情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预防措施

1、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管理。学校教室、食堂、餐厅、宿舍等区域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定期消毒。

2、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利用微信、宣传栏、墙报、广播、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建立卫生工作责任制,明确科室、年级部工作职责,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定期组织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保障饮用水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在疾病防控机构的帮助下,定期组织师生员工体检和做好对学生进行各种疫苗接种工作。

6、加强学习更新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防治水平。

五、监测

1、日常监测。每日各小组组长要了解、掌握本小组学生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学生中有发热、头痛、腹泻、呕吐、皮疹、黄疸、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报告班长或班主任,并使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诊治。如确诊为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或症状相似的聚集性病例等,第一知情者应立即报告,同时做好记录。

2、对因病缺勤、缺课学生进行监测。班主任应当及时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其患病情况,可能的病因和病情发展情况,如怀疑是传染病、食物中毒、或不明原因的疾病,应及时向年级部、年级主管校长、校长报告。

3、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向各级医疗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提供监测信息,经医疗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确认为传染病后,及时做出响应级别的预警,并上报县教育局。

六、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1)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以及其他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

(2)学校领导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及时向防疫机构和教育局逐级上报。

2、应急措施

(1)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门卫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疗机构诊治。

(2)经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3)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防疫部门来检测和处理。

(4)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医务室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学校和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6)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全校暂停上课;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7)学校在接到政府、教育局和疾控中心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的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防控医院感染 篇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并且坚决落实好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高度重视疫情的防控工作,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关注防控工作进展,协助各级政府做好防控工作,确保我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

二、做好分工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制定防控方案,布置协调防控工作。

主要任务如下:

1.负责对学校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进行总体部署、综合协调和人员调度,处理与疫情相关各种突发事件。

2.负责做好全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舆情监测监管工作,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衔接联络。

3.在上级部门、校外部门和家庭之间及时进行沟通,确保信息的收集与有效传达,开展疫情宣传。

4.及时完成上级下发的各项任务。在上级指导下,做好有相关保障工作。

5.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二)防控业务与维稳应急工作组

主要职责:负责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的安全维稳排查、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主要任务如下:

1.密切关注班级动态,搜集、掌握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关情况信息,尤其是影响学校、班级稳定的情况信息。

2.协助落实病例、疑似病例强制隔离措施,协助追踪查找密切接触者。

3.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三)物资保障工作组

主要任务如下:

1.摸查学校防控物资缺口情况。

2.做好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调节等工作。

3.做好各班级后勤和卫生物资保障。

4.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四)疫情教育工作组

主要任务如下:

1.负责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培训,加强师生健康知识宣传。

2.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三、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已经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甲类防控范畴。当前正值春节后人流返程高峰和春季学期开学之际,人员流动激增,客观上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的难度。小学全体教职员工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防控工作,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及时研究部署落实防控措施,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1.加强师生及家长健康教育

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群、QQ群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相关疫情防控知识和核心信息,学习手卫生、咳嗽礼仪等健康知识,增强体质,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和家长居家或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外出活动戴口罩,尽量减少到通风不畅和人流密集场所活动,外出返家及时清洁双手,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2.了解和掌握师生假期动态

确定具体负责人,了解和掌握师生假期动向,并做好排查登记。对学校所有从湖北来(返)穗的教职工、学生进行健康筛查管理,督促实施居家隔离并医学观察14天,发现异常的及时转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治疗。

3.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人力配置,及时梳理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师生员工的晨检、午检、因病缺勤登记与报告、隔离和复课制度等,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做到传染病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

4.落实后勤和卫生设施保障

学校在开学前应做好饮用水的安全监管。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自备水源的防护,做好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应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剂、红外额温计,洗手间必须配备洗手液。

四、宣传教育

1.把握舆论导向,遵守信息发布纪律。

学校不得擅自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信息,统一听从区教育局指令,发布的相关信息。

2.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群防群控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适时适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及时传播防控知识,提高师生和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营造群防群控的氛围。

3.加强报告制度

班主任及时掌握班级学生情况,即日起,每日在学校微信工作群报送一次班级健康情况;有学生至今还逗留在湖北的班级需每日向校医叶倩报告逗留湖北学生的健康状况、返穗时间等。

上一篇:诚信考试签名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初一新生第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