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世外桃源的导游词(推荐10篇)
现在尽收眼底的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乐土里,繁衍生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有趣的是,这里许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为“避秦时乱”,就以朝代为姓吧。
他们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设酒杀鸡作食”,并“咸来问讯”。
沿齐整而古朴的石级下行,首先到达秦人居。
秦人居为秦代建筑样式,古窗幽壁,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室内陈设极富先秦风味,室外田园桑竹,古意苍茫。
[在这里不妨欣赏一下美妙的楹联吧:“豁然敞五百奇踪,祗山上白云,尽堪怡悦;到此空古今疑案,彼天涯黄绮,未免尘嚣。
它是说桃花源突然敞开了神秘境界,像无心出岫的白云,舒卷自由,可以使人留恋、快乐、消忧解愁;到了这里,把心中存疑的古今关于桃花源的渔樵仙隐种种说法,都搞清楚了。
想起秦末嵩山四皓夏黄公、绮里季他们,晚年还出山辅太子,未免欲心太重了,只有这儿的避秦人,才是真正的隐者。
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
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连,结构精巧,造型奇特。
远观蛇行龙腾,气势非凡,古意野趣,淋漓尽致。
廊内高挂诗词对联,两旁栽植各类花竹,一览可饱平生之眼福。
颜延之的“畏荣好古,薄身厚志”,就道出了陶渊明高洁的人品。
游览菊圃,就像阅读了一本有关陶渊明的书。
穿过圆门,来到碑廊。
千百年来,游桃花源者,骚人墨客多览物兴怀,写景抒情,碑碣传世颇多,惜为风雨剥蚀。
现存唐代诗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虽历经沧桑,尚可摩读,弥足珍贵。
这是大家所熟悉的魏晋著名文人陶渊明所写的的《桃花源记》千 百年来,文中那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之美令无数人为之向往,而今天啊,在咱们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阳朔县也有一个桃花盛开,美如仙境的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景区是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设计的国家首批4A级景区之一的景点,这个景点没有围墙,与附近的山水,田园,村落融为一体,现在大家可以跟我一起走进这诗中的世界,寻找梦中的家园。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湖叫做燕子湖,因湖的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燕子而得名,您看,这两岸是桃红柳绿芳草萋萋,湖面是清波荡漾,鱼儿清晰可见远处的乡村和田野相映成趣,三三两两的村妇正在河边洗衣服,而江面上还有捕鱼的老翁叼着烟斗,悠闲地坐在竹筏上,怡然自得,好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随着游船的缓缓前行,大家是否感觉水道变得狭窄,前方神秘幽暗,好似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呢,但是啊当您随着我们的小船行至岩洞出口的时候,哇塞!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家快看,眼前是一片盛开的桃花,与其他桃花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桃花一年四季都占据枝头,所以您来或不来,桃花都在这里不凋不谢,借这桃花,小羽祝各位一年四季人面桃花喜气洋洋!
朋友们,如果过去的阳朔依靠的是自然景观来吸引人,那么今天的阳朔则融入了人文景观来留住人,而世外桃源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之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极具人文风情的水乡侗寨,在侗族啊可以说是无溪不架桥,无路不柱亭,无村不建寨,无寨不起楼,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充分的少数名族风情,古色古香的侗寨里,还有一座,神秘的庄园,它就是为了纪念古代著名文人陶渊明所修建的渊明山庄,山庄融合了苏州园林和桂北名居的建筑风格您可以走进我们园中的吴柳堂,聆听先生的自述传记,更多的美景啊还等着您亲自的一探究竟。
桃花源
桃花源在桃源县城西南15公里水溪附近。面临沅水,背倚群山,苍松翠竹。相传因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而得名。自唐代开始建寺观,宋时更盛,元末毁于火,1455年(明景泰六年)又建殿宇,明末复毁于火。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重修渊明祠,沿山配置亭阁,按陶渊明诗文命名,此后又屡经修葺。解放前荒芜殆尽。1950年后除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维修外,并对已经倾圮的部分亭阁,也陆续进行整修和复建。修复桃花观、秦人洞、高举阁等古代建筑,拓展桃林10余里。
桃源八景
自县城下约十华里的潼舫,溯沅江而上至桃花源,共约四十华里。
桃川仙隐:(即今桃花源,包括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奏人村)。
潼舫晚渡:县城下十里,相传曾有仙人在此渡江。
漳江夜月:沅水流经这一段称漳江。相传江底晦(三十)朔(初一)都有月光。另,原有漳江阁(今已毁),江 中倒映的阁窗之中,白天黑至天明,都有一轮明月,赏月之人无不称奇。
浔阳古寺:遗址在沅江东岸八字路的浔阳坪,据传寺内有一古井,井中有龙泉剑一口,时现剑光,故寺亦名龙泉寺。
楚山春晚:县东南四里,此山狭而卑、园如弹丸。气暧春早、花木先发,鸡亦先鸣。
绿萝晴画:在县南三里,沅江之滨。峭岩削立、具画理、雨时常有晴色。
梅溪烟雨:在县南四里、虽久晴、溪中烟生如雨。
银滩位于北海南部海滨,距市区8公里。银滩长24公里,一年中可有9个月时刻下海。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岸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以滩平、沙白、水净、浪柔等特点,被喻为“中国第一滩”。银滩景区首要分为银滩公园和海滩公园。
这里氛围清爽天然,负氧离子含量是本地都市的50—100倍,年均匀气温22.6摄氏度,是痊愈休养的好情形。北海银滩公园依据自身的旅游特点和旅游上风,推出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大型海滨浴场、出色刺激的海上摩托快艇、一教就会的安详卡丁车、沙岸摩托车、愉快淋漓的沙岸足球、浪漫欢悦的异百姓族风情歌舞......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 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 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 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 象鼻山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 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在象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 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 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榕湖、杉湖景区
位于桂林市中心,北与中心广场毗邻,东与漓江隔路相望,繁华的中山路穿过湖区,是桂林城中开放式的休闲步行公园。榕、杉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为人工开掘的城南护城运河,称为南阳江,元代称为鉴湖,明代城池扩建,成为内湖。自明代起,成为桂林文化活动的中心。先后建有台湾巡抚、名士唐景崧的五美堂别墅,清代大词人王鹏运的祖居西园,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官邸、桂系将领白崇禧桂庐,教育家马君武的宅居等。
知音台
位于杉湖北侧,象鼻山旁,以中国古代琵琶造型为主要构架,辅以园林小路、涌泉、溪流、古树名木,构成—幅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优美意境。溪流的源头小山立有南宋诗人“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作者王正功的铜像。
杉湖双塔
建于杉湖东南侧。 41 米 高的 9 层铜塔升腾湖中,与之相伴的 35 米 高的 7 层琉璃塔屹立于杉湖岛上,两塔通过 18 米 长的水下水族馆连接。铜塔所有构件如塔刹、瓦面、翘角、斗拱等均由铜材铸锻而成,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即最高的铜塔、最高的铜质建筑物、最高的水中塔。琉璃塔的装饰手法富有中国传统韵味。双塔互相辉映,成为城市中心的旅游新景观。
日月湾
位于杉湖北部,小广场上塑有“杉湖十子”浮雕。清代此处建有“补杉楼”,诗人龙启瑞、朱琦、彭昱尧等“杉湖十子”曾在此吟诗作赋。浮雕由接块花岗岩精雕细刻而成,极佳地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意蕴。
阳桥
地处中山中路中段,跨榕、杉两湖,是桂林古城南来北往的要道。始建于宋朝,名叫青带桥,又名通济桥,宣和年间吕源重建,后又多次重建改建。明洪武年间,桂林知府焦仲才乃以石建,更名阳桥。今天的阳桥是 20 世纪末重建的,参照梵蒂冈大教堂的维特马尔桥设计,长 37 米 ,宽 50 米 ,桥型风格端庄大方,简练有致。阳桥的南北两个桥孔早洞是地下过街通道,里面雕琢有反映桂林历史人物浮雕组图。
玻璃桥
位于阳桥之西,为榕湖景区的观光桥,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构架的实用性桥梁。桥长 22.4 米 ,桥宽 2.64 米 ,无论是外部立面、雨廊屋顶还是桥面,均以工艺精致、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为建筑构件,柱头、栏杆等桥梁构件和饰件也是用水晶玻璃专门熔铸的。桥廊为欧式风格。不论远望近观,水晶玻璃桥都显得晶莹剔透,可爱迷人。
音乐喷泉
位于榕湖春岛、秋岛和湖心岛之间,由主喷和四组水型构成,呈圆状飘舞在湖的中央,喷水时水柱凌空百米,堪称广西之最,也是桂林水景的标志与象征。四组水型闻音乐跃出水面翩翩起舞,变幻出梦幻般的迷人景致。
邀月台
在东榕湖南岸有清人王鹏运雕塑。他所站的石台,叫邀月台,建于王鹏运祖居西园 ( 清时—大私家园林 ) 遗址上。
湖心岛
位于东榕湖湖心,经北斗桥与古南门相连,岛中小溪将湖心岛分为两岛,临水系叠石生态驳岸,岛中的汉白玉龙船舫及湖心亭、廊、小飞虹、小亭等,典雅精致,并配置高达 5 . 6 米 由整块花岗石打制而成的月门及诸多观景石。岛上四时风景如画,宛如仙山琼阁。唐景崧雕塑 湖心岛东南面,一尊铜雕人像映大眼帘;这是曾任台湾巡抚的桂林名士唐景崧的雕塑;唐景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桂剧的奠慕人,曾在榕湖边建有五美堂别墅
北斗七星桥
位于东榕湖,东连湖心岛,西接古南门,采用独柱独梁挑板结构。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七星分布,故名北斗七星桥,桥面栏杆,全部是高级汉白玉,全长 126 . 25 米 ,是广西目前为最长的汉白玉桥,汉白玉栏杆,上雕刻有充满民俗风情的吉庆图案。
桂林山水诗文碑刻
自南北朝至今,文人墨客因各种原因来到桂林,为桂林山水所倾倒,写下无数赞美的诗文,其中许多人将诗文摩刻在桂林的山岩上,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摩崖石刻文化,榕、杉湖周边共有 37 块这样的诗文碑刻。这些碑刻有两种内容:一是古占吟咏榕、杉湖风光及与周边景有历史渊源的诗文;一是古今歌颂桂林的名篇佳作。
古榕双桥
跨径为 5 . 7 米 ,单孔桥宽 4 米 ,桥长 22。6 米,地处榕湖中部榕荫堤中段,如—根缎带束出了榕湖的曲线美,站在桥上观景,南通唐景崧故居,北与古南门相凝视,东见北星桥弯弯如月,西望猴山顶落日余晖,两侧湖水清冽,樟林拥翠。该桥借鉴了圆明园天宝坞桥型,为三孔连拱汉白玉桥,皎洁宁静,体态优雅,再现了“两水夹明月,双桥落彩虹”的幽雅情境。
榕城古荫
是榕、杉湖的精华景点。生机勃勃的古榕和历经沧桑的古南门交相辉映,互相呼应,令人顿生思古之幽情,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古榕植于宋代,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近旁的古城门,亦建于宋代,是当时桂林古城南边的一座城门,称威德门。周边参天树木给人以城市森林之感。
黄庭坚系舟处
与大榕树紧密相连,是一处历史文化含量很高的景点,为纪念文学家黄庭坚而建,由系舟亭、石船、诗碑、书艺长河组成。北宋崇宁三年 (1104)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被贬广西宜州,途经桂林,于此系舟登岸,写下了著名的《到桂林》
芙蓉廊
位于榕湖南岸,与大榕树遥遥相对,清代此处是桂林著名画家罗辰的故
居“芙蓉池馆”所在地。榕溪桥地处榕湖饭饭店东面,紧邻白崇禧故居,西与桂林图书馆相衔。桥型脱胎于中国著名古桥赵州桥,简洁沉稳,栏板及拱圈均由汉白玉雕刻制作,桥拱中心的龙头雕塑,雕工细致,气宇不凡,桥底则雕刻了翩然飞舞的凤凰,祥云缠绕,追求龙风呼应的传统境界。
桂湖景区
桂湖是西清、宝贤、丽泽三湖的统称。南宋末年,为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桂林修筑城池。在修建城墙时,于其外开挖壕沟,因其三段水面临近古代桂林的西清、宝贤、丽泽三个城门而得名。今日桂湖景区已成为名花名木、名亭名桥博览园。
迎宾桥
为翊武路通往榕湖饭店国宾馆的迎宾专用桥,长 35 . 5 米 。宽 6 . 5 米 ,钢箱梁桥面,以汉白玉和钢索为主要材料,设计上受到布达佩斯锁桥的影响,亦说这座桥是巴黎凯旋门和中国传统吊桥的完美结合,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凯旋、宾至如归的主题。门拱中心雕刻着桂林城徽,门顶浮雕雕刻着桂林的历史。桥形拙重古朴,韵味绵长,与幽静深邃的迎宾馆相呼应,让人想起城堡的历史,具有浓郁的欧洲古典风格。
丽君桥
是市区通往西山景区、桃花江景区和芦笛岩景区的要道。长 125 米 ,宽 25 . 5 米 ,是中国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栏杆内暗藏智能音响设备及灯光系统。夜色中的丽君桥显得尤为突出:暖色的灯光刻画下,红色的钢铁之躯屹立在清澈的湖面上,气宇轩昂。钢索的弧线打破了钢梁沉重的感觉,丰富了钢铁材质的造型语言。此桥设计思想源于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
观漪桥
位于宝贤湖和丽泽湖的交界处,长 115 米 ,宽 44 米 ,是西郊进入市中心的通道。其设计思想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特尼塔桥。丰富细腻的雕塑和桥头四座爱奥立克柱,分别代表杉湖、榕湖、桂湖和木龙湖,上面铭刻着四湖的历史和传说。
宝贤桥
倚靠老人山,横跨桂湖,桥长 45 米 。宽 12 米 ,跨径 32 米 。桥身精致纤巧的石材雕刻,参照了著名的法国亚历山大桥的处理手法。在造型上,讲究豪华精美 + 铺张夸张。一个个汉白玉雕琢的龙形花环琢附在桥身上,装饰感极强。两座桥墩旁环绕着少女雕像,则引导游人去追溯过去那美丽的传说。
西清桥
因临西清湖而得名,仿剑桥大学的数字桥而建。据说原桥暗含了大师牛顿的思想。西清桥东岸为著名的宝积山,桥西则是著名的老人山。桥栏的拼装,既有古桥的随意,也有几何的严谨。该桥为步行桥,双弧造型。桥身用名贵的红松木建造和装饰,桥栏形态颇见乡村风格。桥长 60 米 ,宽 4 . 5 米 。
宝积桥
所跨越的西清湖与铁佛塘,原本由护城河演变而来,湖边仍存留古城墙残垣。南与宝积山和宋代城墙相衔,北望鹦鹉山,长 50 米 ,宽 24 米 ,跨径 30 米 ,色调古朴凝重。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古城墙的设计手法,城门、门洞和城堞等城墙元素组成了它的基本构件,暗含烽烟与号角的历史,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这座古城的历史以及桂湖的演变过程。
中山北路桥
位于中山北路,是两江四湖工程的新增桥梁。站在桥上西望,是观赏古城墙一段的宝积桥之最佳位置。倚栏向东,可见宋城公园的全貌:桥两边的倚栏都建造了外伸式的观景台。桥身为三跨式连续拱桥,由东、西、中三腹桥组成,长 80 米 ,宽 53 米 ,双向六车道。设计灵感来自于法国塞纳河上的纳夫桥。
木龙湖景区
木龙湖今日之水边建木龙塔,北岸建宋街,与宋代遗留下来的古城门东镇门遥相呼应。南岸为桂林名山叠彩山。
木龙桥
宋城公园内木龙湖上新建的桥梁。桥身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木桥设计。桥采用纯木结构,长 30 米 ,宽 6 米 ,主跨 26 米 ,桥两端分别连接着宋城主题公园里的街景酒肆和木龙塔,再现了北宋期间桂林的繁华风情。
解放桥
冠头岭历史上为海防要塞,它曾是历史上北部湾畔人民作为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天然屏障,主要由风门岭、丫髻岭、马鞍山三个山体组成,自西南而东北弓行走向的3公里多的全岭,密林覆盖,绿荫苍郁,四季长青,气候温暖。
明洪武八年,为防海寇袭扰,创设炮台于主峰之侧,遗迹尚存。迄今岭巅灯塔已增高,登山公路可直达岭巅。建国后,遍岭绿化,现今冠头岭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各位游客朋友,夜游“两江四湖”已经成为桂林市夜游市场的新的品牌代表。游客乘船不仅可游览三大各具特色的主景区,即中国古典式园林~榕杉湖景区,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一桂湖景区,宋历史文化园——木龙湖景区;也可欣赏景区内新建成的名桥博览园、名花名树名草博览园、亭台楼阁博览园和雕塑博览园;而且在船上还可观赏水系周边的象山、伏波山、叠彩山、尧山、宝积山、老人山等十多座传统名山。和漓江自然山水游不同的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游突出了桂林作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通过环城水系恢复、沟通,使原先一大批如舍利塔(唐代_)、宋城墙、李济深故居、叶挺将军被囚处等被烟没、遗忘的重要文物古迹得到修缮、保护和挖掘,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山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人们常常把象鼻山作为桂林山水的代表,象鼻山已成为桂林城的象征与城徽。象鼻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国内外盛名远扬,是游人到桂的必游之地。远远望去,象鼻、象身处处分明。山上那座瓶形小塔,据说就是天帝赐予的九转镇妖塔。这座古塔是明代建造的喇嘛形实心砖塔,因塔身正北面嵌有一幅青石线刻的南无普贤菩萨像,所以叫“普贤塔”,也叫“宝瓶塔”,有镇水、保平安的意思。
在象鼻山的后山有一个高19米,宽3.3米,长13米,南北对穿半封闭形的通道。因在象鼻后侧故而得名象鼻岩。在象鼻岩的石壁上刻有历代诗人的诗作。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两句巧妙地将碧澄蜿蜒的漓江誉为仙女飘飘的裙罗带,将桂林的山比作女子头上的碧玉簪。这两句诗现已成为描写桂林山水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佳句。
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有一个卷篷式的半圆大洞,每当月明之夜,与江中的倒影,正好合成一个大圆形,如一轮明月静浮水上,故称“水月洞”。唐代文学家元结在象鼻岩用篆书刻有“水月洞”三个字。桂林虽然处处有山,山山有洞,但像水月洞这样有水穿行,可乘舟而过的石洞却不多。洞内面积虽不大却汇集了历代著名诗人的佳作,现存摩崖石刻50多件,内容有题诗、填词、题榜、铭文、传记、营缮纪事等,是广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游客朋友,在我们的左上方题刻的是清代桂林知府倪文蔚篆体的《皇清中兴圣德颂》碑,高2.57米,宽7.52米,是桂林多件石刻中最大的一幅,他站在清政府的立场抨击太平天国,说他们是“群盗”和“娼乱”。各位请看,这个巨型榜书“西南保障”,是国民革命军十五军参谋长何宣于1935年冬天题刻,说明桂林自古以来都是南方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此碑刻被人们保存至今,成为桂林人们奋勇抗击日寇的不可磨灭的印迹。
各位朋友请看,位于象鼻山西南麓的云峰寺,是一座双层顶马头墙,绿瓦红梁的南方古刹。各位再看位于景区北侧的爱情岛,花团锦簇,四季飘香,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濒临漓江,是观看象鼻山的又一绝好的观景点。象鼻山山腹是一个大溶洞,整座山的三分之二是空心的,面积约3000平方米,冬暖夏凉,常年温度保持在18-191,早从宋代开始就作为官窖用以贮藏三花酒。三花酒无色透明,味香而辣,它秉承上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汲漓江之精、漓水之魂,成为中国米香型代表酒,被誉为“中国米酒之王”。窖酒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定为朝廷贡品,是桂林三宝之首。窖内至今藏酒近千吨。
银水侗寨位于桂林市龙胜县城西1.5公里的勒黄小三峡之中,旅游药箱,与勒黄水电站库区铧嘴相连,总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个集桥、亭、廊三位一体的独具风格的风雨桥,四方层檐飞角瓦顶塔形鼓楼的侗族少数民族民俗村寨, 因寨子后面有一条银链般的瀑布流下而得名。寨子面前是龙胜过去八景之一的勒黄峡,如今是勒黄水电站波光粼粼的人工湖。
银水侗寨交通线路:
桂林汽车站乘坐到龙胜的客车然后龙胜县城可以乘坐公交车到达。
大榕树矗立在金宝河畔,它的树围竟有七米多,高达十七米,枝繁叶茂,浓荫蔽天,所盖之地有一百多平方米。相传这是隋朝所植,迄今已有千年历史,虽然树干老态龙钟,盘根错节,但仍然生机勃勃。在电影里,刘三姐就是在这棵树下向阿牛哥吐露心声,抛出传情绣球的。
在金宝河的对岸有一座小山,中间的山洞是透空的,就像一座石门,可以让人随意穿行,因此得名”穿岩“。在榕树和穿岩之间有个渡口,人称”榕荫古渡“。在穿岩的临河处有一块石头,颇像一只胖乎乎的小熊正在爬山。于是民歌唱道:”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小熊满山跑,古榕伴清流。
进入了古榕公园以后,当您在冠如华盖的巨大树荫下,慢慢端详,细细品味。此时,您神清气爽,身心俱静,能够感受到这神灵之树如母亲般对您的安抚和慰藉,深深沉浸在这绿色的爱意和温馨之中,尘世间的忧愁与烦恼顿时消失殆尽。您看着眼前这棵虬根如虹,挺拔苍劲,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榕,如同看着一位鹤颜童发、面容安详的百岁老人,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慨。您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生命中的风云际会,时间里的沧桑与感动,您可能还会想到很多很多。导游或者纯朴的当地村民会告诉您,相传古榕树为唐代所种植,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古榕树高达十七米,树围七米多,可以投下一千二百六十平方米的阴凉。您想,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又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还有那十余米长,一米多粗的贴地横出的树干,如巨人伸出一只力举万钧的手臂,又似一条蓄势待发,急欲腾飞的巨龙。那藤蔓交错的虬枝,那在微风中如珠帘般飘拂的须根,无不使您心旌神摇,产生无穷遐想。
【广西世外桃源的导游词】推荐阅读:
我的世外桃源02-01
世外桃源的近义词07-23
世外桃源的成语故事10-02
广西王城的导游词12-08
世外桃源造句01-06
广西著名景点的导游词07-13
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01-13
“世外桃源”之我见02-12
苦难岁月世外桃源作文03-21
成语寓言故事《世外桃源》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