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共13篇)
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思维导图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在国外已经应用了几十年.对教学诸多环节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效率起到极大的提高作用.信息技术是中学一门年轻的学科,它跟踪高科技的发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其他传统的.教学方式起到了巨大的变革.本文就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作初步的探讨.
作 者:周太彪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26600刊 名:新校园(下旬刊)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12)分类号:G43关键词:
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思维导图又可称为心智图, 作为一种典型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构成简单, 但却效果明显。思维导图将图像与文字充分结合起来从而使得主题表达更富有层次化, 在这种情况下便可以激活左脑及右脑的机能, 与此同时结合记忆规律、思维规律以及阅读规律来充分激发个体潜能。因此思维导图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 并且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使得学习发生了变革。
1.1 帮助学生记笔记
教师在一节课中通常讲解的知识点都比较多, 所以, 在一节课完成之后, 学生只能够记下知识点, 却没有时间去理解知识点。学生记笔记的时候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在书写上, 导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生在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的过程中就已经经历了积极主动思考的环节, 这样一来, 就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一眼就能够看出信息技术课程当中的重难点内容, 促使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1.2 帮助学生复习
学生在复习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 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有利于将学过的知识变得具有系统性。以促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好的理解, 对于学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并且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充分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上。针对备考复习阶段, 学生可将原来记下的一些思维导图通过合并从而形成一种完整的知识结构, 运用该方法可以促使学生有效梳理原来学习过的知识点。如何才能够实现知识点的整合记忆,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做到及时记忆, 这就需要对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有效使用。
2 思维导图基本应用概述
以阅读来说思维导图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书籍目录与思维导图关联起来, 从而反映出思维导图框架, 使得读者对整本书的大致结构有所了解。同时可将书籍中的论证部分导入至思维导图当中, 突出书籍重点。在阅读内容方面可采取专用专门的思维导图进行归类, 通过有效分类进一步突出重点内容及次要内容, 让读者可以针对重点进行阅读、分析。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导图仅仅是一种工具, 它的实质其实就是引导思维的集中与发散, 因此在利用导图时应该清晰地辨别出工作困难以及学习瓶颈, 然后结合导图进行有效梳理。因此运用导图并不是盲目遵从而是要掌握其规律, 在基于自我观点、线索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导图的作用。思维导图的精髓在于简洁明了, 在设定过程中应该遵循此原则, 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应用思维导图。
3 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相关性案例
3.1 同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措施相关的案例
高中教师在教授“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措施”这一知识的时候, 应该将思维导入的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多次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大部分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计算机病毒这个东西, 进行本次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就在于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进行更深入地理解, 并学习有效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预防的方法。经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会更深层次地了解与计算机病毒有关的内容, 并且学生也会因此而对这门课程形成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
3.2 制作多媒体作品运用思维导图的相关案例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注重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此将选择一个和创作作品相关的课程进行讲解。在开始教授课程之前, 教师可以先将一些好的多媒体作品展示给学生观看, 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优秀作品如何形成。教师在这个时候可将这些作品的制作步骤以及方式的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看, 并做出详细的解说。之后将学生分组, 并要求各组的学生将需要制作的作品的思维导图制作出来, 促使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得到改进, 最后就是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将多媒体作品绘制出来。这一案例主要是借助思维导图来创作多媒体作品,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不断修改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展开思维内整理,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促使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不需要对步骤进行反复回忆,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变得更加具有条理性, 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游学习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实践的过程中, 如果想要将思维导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那么还需要教师展开更加深入性的研究和实践, 而且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教师。
参考文献
[1]何赛平.中国电化教育.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复习课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 .
摘 要:《Flash动画制作》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中职院校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Flash作品过程中存在学习障碍。笔者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通过教学实践,分析了思维导图在Flash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的过程和应用效果。初步证实了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改善学习绩效,增强Flash动画制作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Flash课程;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2-0027-03
引言
2009年10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第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树立育人新理念,提高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1] 可见培养学生娴熟的职业技能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基本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在中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与“娴熟的职业技能”这个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Flash课程教学中,学生甚至还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幅完整的Flash动画作品。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主要以直观形象的标记图和节点链,建立事物概念之间的联系。[2] 整个图示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主题,每个分支主题仍可作为中心主题,再次向外发散分支主题,由此便形成了一个放射状的思考模式。目前,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思维导图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和学习策略,在国内,思维导图也正被逐步引入教学。
笔者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发现思维导图的最大特点是遵循一套简单、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而且它通过关键词、颜色、图形、连线等将信息内容进行梳理和压缩,不但精简知识,而且可以加强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促进学习者获取知识,并对知识获取过程进行积极思考。正是基于此,笔者试图将思维导图引入Flash课程教学中,使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上机训练更明朗,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中职院校Flash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Flash动画特点
近年来,Flash 动画以其体积小、互动性强、兼容性好等诸多优点受到了网站设计、广告设计、游戏开发、MV制作等各个领域的青睐。因此,在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职院校,《Flash动画制作》便成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
2.中职生特点分析
随着高校的扩招,成绩较好的初中毕业生大多流向高中,而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知识量偏少,基础知识匮乏,成绩整体偏差,主动性、积极性也相对偏低。他们学习行为懒散,情感意志薄弱,不能集中精力听课。
3.中职院校Flash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Flash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画制作技巧,并能完成相关主题的动画制作。大部分教师在讲解实例操作步骤时,都是以文字为主的条款罗列形式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后练习时,也只是照着课堂上的笔记一步一步的机械操作,这种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 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极易造成学生不能整体把握动画制作思路,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4.中职生学习Flash课程存在的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学生表现出对实践课兴趣浓厚,但由于其对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因此,在实践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练习中,往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着后面知识忘了前面知识,出现“丢三落四”、不能前后兼顾的问题。
另外,在一个完整的动画制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如 “特殊动画”、“文字特效”、“元件的转换”等,学生在上机实训时,往往出现“捉襟见肘”现象,难以理清思路,不知从何下手。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Flash课程教学的课例分析
中专技校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技能,是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Flash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思维导图应用其中,学生在“看图”、“思图”、“绘图”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理清了制作思路,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相关技能。下面笔者以“拼图游戏的制作”为例,介绍思维导图在Flash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拼图游戏的制作”一课属于综合练习的范畴,虽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工具的使用、元件的创建,基本动画的制作以及基本语句的应用等知识,然而在制作作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不能将知识完全融会贯通,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因此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指引。
在讲授本课内容时,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整理教学思路。整张思维导图围绕“拼图游戏”展开,以“游戏介绍”、“元件说明”、“操作说明”、“代码分析”四条线索作为分支主题。本课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展示作品,引入主题
教师上课时将提前做好的“拼图游戏”案例作品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边演示“拼图”边介绍游戏规则、每个按钮的作用以及鼠标的拖拽技巧等。这样,学生可以在观看教师的演示时思考一些基本问题,例如,效果是如何实现的,作品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另外,当学生的思路不流畅、发生混乱时,教师应做积极正面的引导。例如,当点击游戏主界面上某个按钮进入相应的拼图时,教师便可做出提示:这里我们用到了代码,请大家根据以前所学知识,想想这个按钮上的代码应该怎么编写。
这种引入主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拼图”游戏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对于游戏制作过程中用到的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便于后面的绘图和作品制作。
2.绘制导图,深入理解
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3]因此,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而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这样,师生共同参与,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中绘制思维导图,了解动画制作思路,逐渐将知识内化为自己对知识的认识。
整张思维导图将案例作品制作的整体思路呈现出来,以“拼图游戏”为中心,拓展出四个分支主题,再根据每个分支主题向外扩展知识,用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最终的效果图如图1所示。
下面我们分析此案例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学习的过程及效果。
(1)中心主题:拼图游戏。以游戏名称作为中心主题,所有分支主题都要围绕“拼图游戏”展开。
(2)分支主题一:游戏介绍。介绍了游戏的操作方法,如何拼图,如何返回主界面等。学生学习完这一分支主题后,了解了作品的最终效果和游戏的玩法,有利于整体上把握游戏的制作思路。
(3)分支主题二:元件说明。介绍了主界面及各拼图里的按钮、影片剪辑。学生通过此分支主题的学习,搞清了游戏制作过程中需要制作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又需要哪些元件,为学生制作作品时选择元件提供帮助。
(4)分支主题三:操作说明。思维导图将游戏的制作步骤展示出来。师生在写操作步骤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制作原理的理解,知道了元件之间是如何关联的,比如,影片剪辑P1与按钮a1的关系等,这样,便对“元件说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升华。同时,学生对整个制作流程有了细节上的把握,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避免了对整个制作过程含混不清、顾此失彼现象的出现。
(5)分支主题四:代码分析。代码的编写对中职学生来说较困难,虽然他们知道某个按钮需要什么样的代码才能实现,但由于英语知识的欠缺,致使他们在编写代码时还存在单词拼写错误等问题。于是,笔者将“代码分析”作为思维导图的一个分支主题,并将主界面和拼图上的按钮代码标注出来,这样,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后续学习提供保障。
通过这张思维导图,学生既能直观地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又能在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教学中,发展思维,建构知识,高效地掌握“拼图游戏”的制作思路,达到了对整个制作过程进一步深化理解的目的。
3.上机实训,制作作品
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制作作品。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已经对作品的制作原理及制作思路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将“操作说明”与 “元件说明”、 “代码分析”结合起来,告诉学生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将其分割开来单独操作。另外,教师还应给学生讲清楚,制作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实际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4.归纳总结,评价反思
学生归纳作品制作思路,并进行自评与互评,找出自己作品及同学作品的闪光点和不足,用以扬长避短,促进以后的学习。同时,还要对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哪些知识还欠缺,如何弥补等问题。
教师指引学生解决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及解决方法罗列出来,作为备用学习资源。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完善与细化,并总结思维导图给学生带来的便利,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多用思维导图。
结束语
本课教学设计理念新颖,利用思维导图进行Flash课程教学,建立所学内容的基本制作框架。通过一张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理清脉络,清晰地看见制作思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拼图游戏”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践表明,思维导图的引入能够提高中职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制作Flash作品。另外,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生通过可视化的思维过程,掌握了制作原理和认知技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同时,也便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真正达到了信息共享的目的,真可谓“一图胜千言”。
参考文献:
[1]鲁昕.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 以质量为核心 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R].在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第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2009.10.25.
[2]托尼· 巴赞著,李斯译. 思维导图[M].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3]曹军.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的应用探究——以Photo教学软件为例[J].南昌高专学报,2009(3):166.
[4]何赛平.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复习课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7):99-102.
[5]余肖生.思维导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
1、做工作笔记
大多数人做工作笔记从头到尾只使用一种颜色,大脑左半球负责识别词汇信息的脑细胞经常会超负荷工作,而右半球负责颜色和形态的脑细胞却无所事事!
当我们用思维导图来做工作笔记时,由于采用了各种色彩和图像的方式,我们的记忆效率会显著提高;由于采用了“关键词”的方式,我们就会经常思考所记内容的关键点;由于采用了曲线和无限分支的方式,我们能够很容易地了解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2、制定工作计划
当我们需要制定工作计划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把我们需要考虑的所有要素都“画”出来,这样,在我们的大脑中就形成了一幅“全景图”,既照顾到了宏观目标,又不会漏掉细枝末节。
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由于自始至终都是围绕关键主题思考,所以不会“误入歧途”。
3、准备演讲提纲
在上课前,讲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备课。一般来说,2个学时的课程,画一幅思维导图就可以了。
思维导图所使用的关键词,可以保证讲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漏掉关键性的内容要点,其分支结构又可以使讲师清晰地记住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4、组织会议
在开会的时候,由会议的主持者把整个会议所讨论的内容在白板上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对于每一个新的主张,由主持者或参会者决定应该加在哪一个分支的下面。
这种做法有两大好处:一者,每个观点都可以根据它在图上的位置来判断其重要性;二者,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会议的重要议题正在向哪个方向移动。
这样,可以引导参会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上而避免跑题。
5、公司决策
在企业决策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头脑风暴法、行动学习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都会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当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时,大家需要共同来思考问题。这时,思维导图就成了对讨论过程进行记录、管理,并进行成果总结的最佳工具。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由小组成员来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在一张大白纸上一边讨论一边画,也可以先让每个成员各自画出自己的小思维导图,最后再汇总成一张大的。
在整个过程当中,思维导图可以不断被扩展和更改,每个小组成员的意见都不会被漏掉,大家也能够从其他所有人的想法中得到启示,更容易产生出新的想法。
最终成型的思维导图是大家辛勤劳动的共同成果,一般都能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有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
6、激发员工创造力
很多企业都把“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有很多方法能够支持和促进员工进行各种创新活动,而思维导图正是其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重要方法。
当我们为了“激发创造力”而使用思维导图时,应当将所有与创新主题相关的联想都画出来(包括看上去“可能”或“不可能”、“合理”或“不合理”的所有想法),但是先不要做对与错的判断。
这学期我的历史课本难度明显增加,主要讲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历史事件,由于内容多而细,且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较繁琐,所以很容易就会记混,闹出一些让人捧腹大笑的笑话。学的东西越多,脑子就会越乱,烦躁的情绪马上就会把历史的趣味性冲得一干二净,可是过几天就要历史测验了,我该怎么办呢?
这时,我想到了一种记忆的方法——画思维导图。可能你对思维导图这个新名词还比较陌生。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非常有效的思考和笔记工具,它是用“画”的方式来记忆或思考甚至是创作。于是,我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历史事件。考试前一天晚上,我花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才刚刚把第一课和第三课的内容画成了思维导图的形式。画这个东西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要想画出思维导图,大脑中必须对所要记忆的对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否则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然而,我脑海中的历史事件却是一片混乱的,所以画图的过程中就需要一部分时间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并了解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所以这就要求每一个画思维导图的人必须首先要思路清晰。虽然,画思维导图需要不少时间,但画图的过程却是不亦乐乎。我用五颜六色的笔和弯曲的线条在纸上任意“驰骋”,只是一幅图便把书上几页的内容展现出来,每一张图都是那样精美别致而富有动感。但那天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把每一课都画完,而且画完也并没有再看。结果第二天考试我惊奇的发现,昨天我画过的内容虽然没再看记得非常清楚,而没画的内容却明显记得很模糊,至此我才了解到思维导图的神奇之处,此后我便把所有学过的内容都以画图的方式来记忆,效果也非常显著。
下面,我就来告诉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如图所示是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图):
(1)找到一张足够大的纸和颜色尽量多的笔,记住千万不要只用蓝色或黑色的笔来画,每天都在面对黑色的文字,所以如果还用黑色笔来画画不仅不能让你的大脑大起精神保持兴奋反而会使你更加烦躁。
(2)在纸的中央画出(或写出)你所要记忆的内容的核心部分,如图中的“九一八”。然后,从中心部分分出很多曲线(切记:一定用曲线,因为大脑喜欢弯曲的线条),再在线上写下你要记忆的内容。
(3)认真看图,你会不会联想到以下的事物:大树的支干,人的神经,或是雷电的轮廓?没错,思维导图就是要将记忆内容像大树的支干那样进行分类,再分类直至把每一个关键点都表示在图上为止,就像给一篇文章先分段,再把每段分层,然后在分成每一句话,再对每句话的主谓宾结构进行分析。
(4)在某些内容的旁边画上可一表示其内容的的图画(绘画功夫深的人可以一展身手),总之,就是“写”与“画”双管齐下,使你的画既美观又实用。
思维导图的确是有着神奇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画完的东西就不用再看了。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人的记忆规律是与记忆时间间隔越短忘得就越快,所以画完图后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复习,直至那张图深深地刻在脑子里,否则即使绘制了再美丽的图也无法避免遗忘的厄运。
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发挥大脑的认知功能,在中职教学中使用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点展开学习,对知识点之间的潜在关联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以图解的方式进行记忆、学习、思考。
一、思维导图的由来
思维导图也被很多教育者称作为心智图,其主要的体现形式表现为一些树状结构,用一些带有顺序的标号用于展示此类结构,进而更好地将整个思维结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用更为通俗的话语来表述的话,思维导图就是利用线条、图形、文字等将人脑想象的内容给表现出来,而此类思维表达模式在最开始展示的时候立即受到了广泛读者的好评,传统思维发散的形式也在思维导图的作用之下更为简单易懂,发展到现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思维导图中涉及的理论也繁多,如语言智能、数字智能、创造智能在思维导图中都有所体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开启,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愈发广泛,它也成功地将人们的学习能力带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现在社会上的知识越来越注重理解的深度,需要对这些越来越抽象和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结构化的思考。一张适当的思维导图能够胜过千言万语,内容十分直观,并且通俗易懂,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可以让读者看得一清二楚。大脑记忆研究者中已经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人类大脑的左脑负责处理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工作,语言表达也是算作逻辑性较强的范畴。而右脑是负责一些非逻辑性的工作。一般在记忆信息,处理外界的文本等形式的学习内容时,主要靠的是左脑进行处理。但是思维导图可以将左脑和右脑同时调动起来,在左右脑处理信息中,左脑负责一些文本信息的处理工作,右脑同时进行一些层次感的建立和图形信息的处理。这种左右脑同时工作的情况十分高效,并且理解记忆的效果比单纯的左脑记忆要好很多。
在20世纪60年代,思维导图被一个叫作东尼?博赞的教育家提出,这是他在研究人类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模式之后发明的。在考虑如何提高记忆效果时,东尼?博赞开始将一些特定的色彩、图画多维度表现在读者面前,这些色彩、角度看上去十分直观,能够很好地增强读者的记忆效果。第一眼看上去,读者的注意力首先就被思维导图中央的图形所吸引,并且在读者的大脑里还对该图产生无限的遐想,能够很好地发挥读者思维的创造力。
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思维导图能够给社会带来的优势,在2017年8月19日(世界思维导图日)这一天,我国举办了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世界上思维导图爱好者纷纷分享了自己在使用思维导图中的乐趣和经验。
二、思维导图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在中职教学中带来的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时代的大门渐渐开启,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物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的在中职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运用到一些先进的思想,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为将来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由于中职学生生源复杂、文化基础较差、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差等特点,就需要这些学生更好地对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记忆,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知识点总结。在中职教学中,思维导图已经渐渐融入一些教师的备课内容上,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能够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观察目前中职学校的课堂上的情况来看,整体上中职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的学习进行得不太顺利,思维导图的作用能够使得学生在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背诵等方面更具效率性,能够在思维模式的正确引导下提高自身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也为今后工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思维导图对于中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实质性的意义,从表面上看的话,思维工具好像非常简单,但是这种模式更加符合人体大脑机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有效地抓住正确思维方式,同时在教学内容的接收上更具效率。从整个教学过程中来看,思维导图也可以称之为教学提纲,通过观察思维导图能够大致的了解课本的纹理,而思维导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基本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所在。
2.思维导图软件的运用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思维导图软件,能够很好地帮助中职教师进行备课。在使用这些软件时,教师首先应当找出课程的主题,将主题放在思维导图的中间位置,然后按照其延伸的知识点进行分支,以自然弯曲的线进行连接,不断地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向外分支,对于分支的内容要提取关键字进行表达。为了思维导图能够更加直观,教师要采用一些颜色、图形、文字和符号去表达需要表达的内容。现在中职课堂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软件自带的演示功能在课堂上进行投影演示,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对于习惯使用PPT等教学工具的,思维导图软件也支持导出到PPT格式的演示文件。当我们在分析一些信息的时候,各主题之间会有信息相关联的地方,这时,可以把有关联的部分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信息之间的联系了。如果在分析信息的时候,有很多信息是有联系的,但是如果都用箭头连接起来会显得比较杂乱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可以运用代码,用同样的代码在它们的旁边注明,当看到同样的代码的时候,读者就可以知道这些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
各个中职学校要因地制宜,建立相关制度,对老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教育方式进行鼓励与支持,各个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相关软件使用经验和技巧,共同探讨好的教育方式,对于使用思维导图教育效果好的教师,学校应当给予一定鼓励并进行表彰。总而言之,要想在中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教师本身对于思维导图需要有着一定的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去执行,这样才能够发挥思维导图的最大作用。
三、结语
1.方法
1.1实验对象的选取
选取赣南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系本科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实验教学班 (1班, 50人) 和普通教学对照班 (2班, 52人) 。 实验教学前, 我们通过学生档案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 了解实验教学班和普通教学对照班的学生在高考成绩、 思维品质及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
实验教学班和普通教学对照班都由课题组成员授课。 实验教学班在形态学课程教学前学习使用概念图/思维导图, 让学生熟练掌握手工绘制和电脑软件制作概念图/思维导图。 在教学过程中, 课题组成员使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组织课堂教学, 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不宜对整次课内容实施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 只宜对某个具体的命题进行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 把高度概括的概念节点放到最上方, 从属的概念节点放到下面, 构成概念节点与概念节点之间相互关联的空间网络图, 概念节点间的连线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词, 从而使概念节点间脉络清晰; 普通教学对照班则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
1.3测试试卷的形成与成绩评定
设计包含填图任务与构图任务的概念图/思维导图实验测试试卷及测试内容相同含填空题和简答题的传统测试试卷, 实验测试试卷标准答案由课题组老师合作制作, 考试时间均为20分钟, 实验教学班和普通教学对照班成绩评定统一由课题组老师完成。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教学班进行问卷调查 (无记名问卷) , 现场填写并收回, 统计采用应用SPSS 11.0软件处理。
2.结果
2.1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评价有利于形成性评价
调查问卷显示, 81%的同学认为“概念图/思维大图”考试测评用于形态学课程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找出问题的不足;67%的人认为“概念图/思维大图”考试测评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绝大多数学生都对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感兴趣, 认为能够理清教材内容, 能提高教学效果。 84%的学生喜欢填图任务“概念图/思维大图”。
2.2实验教学班的平均成绩低于常规教学班
大部分分布在80分~90分的区间, 低分组和高分组均有学生, 不及格占2%人;而常规教学班主要集中于高分组, 无不及格的学生 (见表1) 。
2.3概念图/思维导图试卷与传统测试试卷对比
3.讨论
概念图 (concept mapping) 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 (J.D.Novak) 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 “ 能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图解”[1], 从而提高工作及学习效率。 概念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中, 然后用连接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 连接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由“概念节点”、“连接线及箭头”、“关系描述”三部分组成。 思维导图[2] (Mind Mapping) 则是英国人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思维工具, 可将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及如何对它们进行配置有序地表达出来, 是以主题为中心, 有组织、分层次而放射式、互相关联地通过树状的结构呈现一个思维过程。 思维导图可以说是概念图的一种特殊形式, 主要体现在概念节点关系的简化, 而概念节点内涵的表达法与概念图相同, 也就是说, 如果概念节点间的关系相对简单, 只有“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 这时就叫思维导图, 而且思维导图不需要对关系箭头和“关系描述”进行明确的标示。
上图为学生利用Inspiration 9绘制的概念图/思维导图, 有些概念节点可用图形表示 (如细胞概念直接用细胞的图) , 适合于形态学课程教学。 在课程结束后的调查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 “概念图/思维大图”教学能够理清教材内容, 增强教学效果, 概念图/思维导图形式的考试测评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找出问题的不足, 并且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具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从而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解决, 适合于形态学课程形成性教学评价。 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填图任务“概念图/思维大图”, 可能填图任务测试题提示的信息更多, 相对更简单。
从测试的学生成绩可以看出, 实验教学班的平均成绩低于常规教学班, 并且大部分分布在80分~90分的区间, 低分组和高分组均有学生, 相比较而言, 填图任务与构造任务的概念图/思维导图试卷可信度更高, 因涉及概念图的“概念节点”、“连接线及箭头”、“关系描述”及命题等方面, 所以分数相对较低, 但统计学处理实验测试试卷和传统测试试卷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没有区别, 因而实验测试试卷和传统测试试卷对学生测试的效果方面是一致的。
学生在作答填图任务与构造任务的概念图/思维导图测试试卷时, 所建立的分支数、水平数很不一致, 而且有许多测试题目上没有明确的分支、水平层次, 因此很难明确同一分支下概念节点的连接线及关系描述、 不同分支中概念节点的连接线和关系描述 (即横向连接) , 考虑到概念图/思维导图试题主要测量学生的形态学课程知识, 同时由于试卷的评判需要快速完成, 不宜过多地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因此, 根据课题组教师制作的概念图/思维导图测试试卷答案所确定的知识点, 依据学生实验测试试卷中所含知识点的数量和质量给予等级评分。 从各题型学生得分可以看出填图任务试题和传统的填空题得分是一致的, 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别;构图任务试题成绩虽然低于简答题得分, 但两者统计学上也无差别。 计算各题型的难易度, 其中填图任务试题和填空题偏容易, 这与题目本身提供的信息量多有直接的关系, 因而可以考虑在以后的测试试卷中, 此类题目尽量不要提供过多与试题作答直接相关的信息, 因为试题偏容易, 以至于所测量的区分度不是很好。构图任务测试题与传统的简答题难度和区分度都是可以的, 但构图任务测试题目难度系数比简答题的难度系数要大, 与测试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概念节点、连接线及关系描述有关, 从而较好地体现测试目的。
因此, 含答填图任务与构造任务的概念图/思维导图测试试卷与传统类型题目的试卷在考查学生知识点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构图任务测试题目要优于传统的简答题, 适合于形态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摘要:形态学课程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 以微观形态结构的教学为主要特征。通过填图任务与构图任务的概念图/思维导图试卷测试与传统的试卷测试对比研究表明, 概念图/思维导图可用于形态学课程教学评价, 增强形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形态学课程,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Novak.J.D.The theory underlying concept maps and how to construct them.Cornell university:IHMC, 2006.http://cmap.coginst.uwf.edu/info/index.html.
[2]英托尼·巴赞, 著.李斯, 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8.
[3]严苏纯.概念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 2005, 28 (2) :244-246.
[4]崔文胜.可视化认知工具在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教导刊, 2013 (1) :146-147.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应用
思维导图是基于多媒体技术产生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特征的有效工具,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逐渐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发现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有效作用,因此逐渐将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学事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一、思维导图内涵
思维导图主要通过树状结构并对其进行按序标号实现思维展现的过程,这一方法可将传统的语言、数字及创造等智能化因素结合,从而实现发散性思维的图形表达,现如今,该项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尤其是教学领域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
思维导图虽然在国外发达国家教育事业中已有很完善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引进较晚,因此其该项技术发展还存在相应不完善性,个别学校教师针对思维导图采取相关教育措施,但是该项技术的传播有限,其效果也具有相对有限性。语文学科教学中,由于其学科自身的特性,该项技术对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应对思维导图进行相应分析,同时将其正确的引入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语文技能,促进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前,首先会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及基本含义等进行大致的了解并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相应的教学优势,但是该类思维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遗忘现象,因此这样会造成学习有效性的降低,影响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
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阅读文章的记忆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逐渐提升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课堂预习教育,同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注重对文章知识点的梳理,并找出文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预习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整理,并将其绘制成思维导图,后在课堂具体教学中,可通过对文章深入理解探讨后,对初步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在文章复习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关键词语整理,并对其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详解,这样可以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虚假情感、记流水账等现象,写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善。在写作开展前,教师可将写作主题放置于学生中间,使学生针对其现象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对材料进行合理加工,之后形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这样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有利于作文创作的顺利开展。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复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由于其自身的思维优越性可应用于小学语文复习中,因此在该项目应用中,思维导图可对语文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与整理并帮助学生对其重要知识点进行挖掘,并理清各自之间的相关性,这样可以形成语文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思维整理,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发散,提升语文复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快速提升知识掌握能力。同时思维导图还可广泛于课堂笔记、口语交际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教师的课件制作中,不断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优越性,其在语言应用、写作教学及语文复习等领域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语文高效教学。但目前我国思维导图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各学校及教师应对其更加重视,促进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促进教育行业的完善。
(作者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天池镇小学)
林天广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工具,在被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后带来了跨时代的进步。本文从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试图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应用的可能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应用
思维导图是上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开发的一种可以用图形思维工具将脑海中发散性的思维具体化的工具。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更加有效的表现出来各级别的隶属关系,也可以增强人们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同时也具有时序性和综合性。综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教学中,会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并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一、思维导图对初中历史学科的意义
1.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形成
历史教学通常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的,这也使得教师对于学生不能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牢记而感到万分的头疼。这样一来要向真正达到本次课的教学目的,要首先进行对先前必要知识点的梳理,这样一来十分的浪费时间。而初中历史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陈述性的知识,经验证明构建知识网络是帮助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途径。思维导图是用树状的结构形式来构建知识网络的,围绕某一中心进行发散,知识点层层打开。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结构和历史思维体系。
2.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发散思维
大脑喜欢图文并茂的思维方式,采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将词语、关键词、年份、任务等关键点同颜色、逻辑联系起来。锻炼了左右脑的协调功能,也充分利用了左右的功能差异。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把所有相关的素材都调用过来,将所有想到的观点都记录下来。在之后的精致化过程中,对于中心观点进行了再一遍的梳理,从而找到正确的联系。这样一来,不仅不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刺激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发散能力。
3.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调整教学思路
新歌该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能够紧跟课改要求改变教学模式。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达到使学生对历史问题有自己的认知和思考的目的。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也让教师对于把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十分苦恼。而思维导图的外显性则让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思维过程外显,从而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从而调整课堂进度与教学思路。
二、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意义 1.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在主动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初中历史时,会不自觉的加入自己的思考,而这种思考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思维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思考的结果也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的不同以及学生之间互相竞争的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想要做得更好的心理激励着学生去更认真、更努力的学习历史,做出更有效率的思维导图。
2.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往常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模式为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缺少主体地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点。采用思维导图时则完全不同,学生才是这个导图的主导者,他需要调用自己的所有相关知识来完成这个导图,最终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别人看。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就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3.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由于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时候更注重自我的思考,也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梳理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时,他会想为什么这个人会这么做,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这么做等等。这样一来,学生问的问题多了,想的也就多了,为了寻找答案,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寻找答案,继而会思考更多的问题。
三、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构建知识导图,保证思维流畅性
生活中越是博学的人问题也越多。所谓学无止境,接触的东西越多,视野也越宽广,需要思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学习历史更是这样,知识点不仅多而且杂,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交织构建成了历史的知识网络。如果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那么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那么脑海中的历史知识只会越来越乱。相反,如果使用思维导图,不断的将已有和新增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不仅不会被众多的知识点蒙蔽了双眼,而且也可以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去看历史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流畅性,也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去看待、思考历史。
2.构建问题导图,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
学习历史如果只知道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涉及人物以及最终结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以史为鉴”。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对不同时期、地域的不同主体进行比较时,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增长对历史的深刻认识。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带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教授他们通过比较加深理解的基本途径。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合理的运用可以对初中历史课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增加对历史的兴趣;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紧跟课改要求。整体来说以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教学手段,但是具体的应用模式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利用思维导图,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主义的思想在整个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者、管理者。同样,小学英语也是进行传统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怎么能使他们对英语感兴趣呢?如何将学生的英语水平提上去呢?对于英语这门课来说,学习英语就是为了与人交流。难道英语教师依然按照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课,能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吗?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吗?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软件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教师教学设计的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这样既能够抓住重点,又能够梳理教学的思路,还能节省备课的时间。教师的这种教学设计不仅不会随着年岁增加而变得相对僵硬,反而会更有弹性,更容易更改。因为思维导图用作了讲课的框架,它就使教师一方面能够在一个即兴讲演与自由谈话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另一方面又可以进行结构相当严谨的讲话。比如,以牛津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8 Visiting museums为例,以往教师备课,就是按照课本中内容的先后顺序将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写到教案本上,讲课的时候就按照教案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这样的讲课方式不能说不好,但是这种方式的确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这种备课的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陈旧的。当今社会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教育要负责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人,就需要改革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我针对以上现象,用思维导图设计了Visiting museums这一单元。我围绕Visiting museums这个核心,重点单词就是几个museums和几个小动物bees, ants, butterflies。重要句子就是What did you see at the museum?;另外我还在设计中还增加了一些对话、小组调查和参观等环节,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思维导图将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清晰地表现出来,能让大家一目了然地看出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
2.利用思维导图导入英语课文中的不同主题
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每个英语教师都希望从一开始进行课堂教学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事与愿违。导入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如,在英语课上讲关于日常生活话题的时候,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现出来,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大家共同协作制作出来的产品。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导入教学,轻松而自然,学生们既易理解又易接受,同时也发展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工具
思维导图之所以在教学中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因为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中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在认知理论方面,如结构性知识是知道“是什么”,但是在学习中还要知道“为什么”。结构性知识为知道“为什么”提供了概念基础,就知识的表现而言,思维导图非常直观形象地表现了由事实、概念、命题以及原理构成的知识。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阅读;应用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增长知识能力,扩展思维创新的重要来源。高中英语新课标的目标强调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一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近年来,高考题型的改变更加突出了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不再一味的停留在英语语言知识点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对阅读信息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培养拓展性思维能力的综合性发展。但目前大多数高中生在进行阅读时,仍然将阅读目标放在对单词记忆,句子理解上,忽视了对阅读的篇章理解,没有对阅读进行概括、梳理、推断等深层次把握。
托尼布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利用大脑思维能力,顺应大脑思维模式,采用直观形象的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人的思想表达出来。作为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被广泛运用到各方面。它能帮助人们有效做笔记,加强记忆,提高理解力,激发无限思考能力。在英语阅读中,思维导图展现出一种主题直观形象,层次分明,关系清晰地图像能够帮助阅读者梳理阅读信息,加深文本理解力,把握阅读关键问题,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布赞(Tony Buzan)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一种利用大脑思维能力,顺应大脑的思维模式,用一种新的方式方法记笔记和整理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让人们的想法以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人的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本意是提供很多的教育优势,如Buzan(1995.9)解释说:思维导图是可以用作记录,组织记忆,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是表征知识及思维过程形象化,可视化的工具(刘晓宁2009)。思维导图充分利用右脑的形象思维和左脑的抽象思维,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征、组织、阐述知识,展现人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时的隐形思维过程的工具。它的结构如同大脑结构,由中心图向四周发射呈树状图。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通过图的直观性特征可以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找到整合新知识的固着点,从而促进新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以及新旧知识结构的整合(陈敏2005)。
1971年,Buzan將他的关于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概念的研究成果成书推广后,思维导图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受到广泛关注。直至1993年,Buzan已出版《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唤醒创造天才的10种方法》等二十多部著作。思维导图广泛运用于商界。知名跨国公司如IBM,英国石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员工培训,产品质量管理以及公司规划。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的员工利用思维导图绘制飞机维修手册,仅仅用了6个月就获得了需要耗时几年才能得到的知识。在软件开发方面,由Buzan参与开发的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mindmanager也已有了英文,德文,日文等多个版本。思维导图在教育界的应用更为广泛,更加成熟。韩国,日本,德国,美国教育机构在中小学教育中引入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引入国内后,总的来说,研究起步较晚,但逐年呈上升趋势。最初多用于商业方案策划中。近年来,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涉及范围逐步扩大,教育各学科到学科内的研究都略有涉足。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师设计教学计划,整理教学资源。对于学生来说,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知识的主要脉络,找到各层概念的联系,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吸收与记忆。在英语这门学科中,思维导图如何运用到阅读中呢?首先,以不同的教材类型着手,让学生能够宏观地把握文章组织框架,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教师提供给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框架,对将要设计的思维导图进行预测,推断文章隐含的大概的支架。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快速略读文章,把握文章中心主题与主要脉络,完成中心主题与第一级分支。这一阶段中,学生犹如看到了文章的主要提纲,了解到文章内容的排列与组织,在阅读中能够期望的内容是什么,文章各段落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接着,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详细了解文章的细节描述,深入文章的内容,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制作或个人独立制作思维导图。同时约定在交流过程中不允许批评别人的想法,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记录下来,尽可能地让思维发散,联想,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相应扩展,完成二三级分支。最后,学生自主地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对阅读材料进行可视化表达,与同学展示交流自己的思维导图,通过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修改并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能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回顾,整体了解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句子的要点又是什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由理解阅读的层次发展到能够准确表达所理解,完成之时从内化到外化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技巧的掌握,提高阅读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到英语阅读中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注意力,克服学生记忆方面的问题,更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更多与文章相关的思考,拓宽文本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能力有深刻的了解,并逐渐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指导和自主学习的学习者。同时,在制作思维导图中,通过调动学生大脑中已有的英语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发展创造型思维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 并促使知识系统化, 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其内在规律,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的课型。通过复习课的教学, 帮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梳理综合、结构重组, 构建知识体系, 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在这个结构体系中, 学生的信息知识将是一个条理化、排列有序、知识之间关系清晰分明的系统。
在复习课上学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这种现象正是复习课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比较零散, 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 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 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二、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英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 (Tony Buzan) 1971年的研究成果, 又叫心智图, 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 它以某个思考为中心, 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个关节点, 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 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 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个关节点, 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人的记忆, 也就是每个人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工具和基于思维可视化原理的理念引入到教育领域以来, 已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把它作为一种教学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加以运用,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三、应用初探
将思维导图引用到信息技术复习课, 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记忆概念、清晰地归纳知识、成功地形成总结, 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本文就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着手, 从实践的层面介绍其途径和效果。
1. 信息的加工
“信息的加工”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必修部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也是知识面最广的内容之一。在新课教授时, 各节内容分别讲解, 以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各知识要点。所以在复习之前, 学生的知识还是较为零乱的、破碎的。在复习时, 教师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表达出来。当学生们都很满意时, 教师再作适当的点评、修改、补充, 使其更加美观、完整、系统。
从图一气泡型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出, 学生始终是在一个较为宽松的思维环境中回忆、想象, 思维导图既能详细及时地记录, 又能将这些想法及时地捕获下来, 为学生有效地复习知识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供了保障。
2. 校园网的结构
“局域网的组成”是高中信息技术课选修部分的基础内容, 从教材处理角度来说, 通过对局域网的组成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主要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结构和通讯进行科学的理解, 从而为今后组建网络,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作铺垫, 局域网的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二树型思维导图主要用来分析、理解事物的整体结构, 从上往下, 一级一级地记下被分类事物的名称, 依次类推。从以上树型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到, 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对事物分层结构的理解, 不仅对“校园网的结构”有了感性的认识, 而且也真正地在整体上理解和掌握了思维导图。
四、实践效果
齐河县鼎新中学
王传良
概要:初中学生面对纷繁的知识和有限的时间,知识学的越多,笔记记得越多,思维反而愈加混乱。尤其到最后复习阶段,经常出现学生慌乱焦躁的思想状况。即使学习优秀的学生,也宁愿陷入题海中,似乎多做了题心里就有了着落,但错误重复出现,无论基础还是能力都没有明显提高。在这个知识和信息时代,让学生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本课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不同的学习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并将其转化为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学会将思维导图的方式尽可能多的应用于生活和学习的各方面,从而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本文针对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策略: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复习;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框架;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考查应用。对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区域地理复习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 联想创造 区域地理
一、思维导图之于初中地理学习的意义
背景:思维导图是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过程中,发现协同运用人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技巧,能够提高思维的效率,同时他又受到达芬奇所做的有关笔记的启发,不断研究脑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信息论,记忆技巧,理解力和创意思考及一般科学,形成了思维导图的初步设想。此后东尼·博赞将其运用于训练一群被成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平时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能够很快变成好学生,甚至可以使部分同学成为佼佼者。1971年东尼·博赞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的概念。
意义: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状的辐射性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
新课程理念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的区域地理教学带来重要的变化。《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可以说,初中区域地理几乎覆盖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它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课程标准》还规定:除北京、香港、澳门、台湾和极地地区外,“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照这一理念,教材中的具体“区域”只是“案例”,是学习的载体,是要通过深入学习案例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在不同类别的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以及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兴趣、学习思维的影响,以期能更有效地推进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此推广到其它学科,以期为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科学素养的培养及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引进思维导图及应用的大致过程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 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量的500强企业。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东尼·博赞。中国应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广东等地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记忆力培训,许多大学都成立了相关的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已经有教师和研究生已经在研究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北京,上海,广州,山东等地的中小学教师都在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而我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校也在积极的推广和研究思维导图。这一切都表明思维导图在我国已经初见端倪,研究者规模日益壮大,说明其价值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很多的教师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近几年,国内做的一些研究,大多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与学。如在科学课程和理科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概念间的复杂关系,在英语课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记英语单词,在写作指导中利用思维导图的图式结构辅助组织语言材料等。相对而言,现行研究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是于放射性思维范畴内研究,较多强调树状结构的发散联想,忽视应用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左右脑同时运作;在强调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是脑神经元的天然结构标志的同时,忽视这种天然结构所依存的“天然环境”,以及在特定环境中事物存在于原生态结构形式之外的各种“变式”。思维导图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优势,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形象的思考,整理所学的知识内容和收获。
思维导图的诞生初期,完全是手绘作品。而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如Inspiration、MindMan等思维导图软件的逐步流行,许多学者的研究方向更多的是瞄准计算机软件应用方面的研究。的确,应用思维导图过程中,计算机的作用的确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思维导图的整理、保存和方便复制、快捷传播。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问题: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区域问题。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不论是世界区域地理,抑或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以下特征: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目标: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思维方法、应用制作方法;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应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写总结、汇报成果以改善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提高记忆能力和建构生成知识网络,改 变过去学生单线思维的状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地理的效率。
内容: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探究学习,是主要解决的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可从以下三方面的应用。首先让学生了解怎样画出最简单的思维导图,掌握绘制思维导图最简单的方式方法。然后针对不同的地理知识,进行思维导图训练和学习,通过这个过程中建立“全局”观,在熟练应用思维导图的同时,掌握地里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区域地理的部分,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联系性,体会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四、应用方法: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章节的复习、概念间的对比、知识的归纳总结、地理专题的复习等。长期运用这种学习策略,可以很好地促进知识的结构化,使知识的获取、存贮、提取更便捷高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画的思维导图中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以及地理逻辑思维情况并及时予以评价、指导。
与传统的复习方法相比,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如何确定主题和关键词。这都要求学生把知识进行转化,同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摘录。思维导图式的复习使学生复习的思路可视化,通过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确定,可以更好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
五、基于思维导图的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1.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的复习
虽然《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论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方法,进而学会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地学习其他类似区域。
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通过这些教材案例的复习和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步骤: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而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环境要素包括人口、民族、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交通等。只是不同的区域在区域要素分析的侧重有所不同,如俄罗斯侧重自然要素中的矿产资源和人文要素中的交通;巴西则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其所产生的人地矛盾问题。在中国区域地理中则更加突出该区域的特征和核心,如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等。
2.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的框架
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以具体区域为基点的教学向以区域地理要素和学习技能为基点的教学转变。区域地理复习更要突出和强化这一变化,通过对案例的复习让学生归纳和掌握有关的地理原理和学习方法,在处理新的区域地理个案时,知道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
(1)搭建区域地理要素及其联系的框架
区域地理的复习实际上是对不同区域类型的把握:如世界区域地理的洲、地区和国家,中国区域地理的跨省区域、省级区域和省内区域,它们基本上都是沿着“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这样的内容线索来组织教材。我们可以利用发散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例如,知道区域地理要素主要有哪些;每个要素包括哪些方面;各区域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等(如图)。学生通过复习之后,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要从哪方面去认识、获取、解释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2)搭建以区域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思维框架
在资讯日渐发达的今天,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学生对世界或中国的一些区域已具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往往是该区域的某些突出特征,是学生感兴趣又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方面。复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区域地理学习的逆向思维模式:以主要区域特征为中心,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往往是由该区域的地域性即位置和范围造成的),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糅合区域地理各要素,去分析、解释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
如《黄土高原》一节,教材是由“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四个部分组成。“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并由此分析位置和范围对该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类最终如何因地制宜的改造和利用该区域。
这种逆向地理思维可以绘制如下的思维导图:
3.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的考查应用
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从区域出发是指,复习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通过对区域地理案例的复习,建构区域地理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到区域主要是指区域地理的考查应用。区域地理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的思维方式,或利用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以此作为背景材料,将所学区域地理知识运用到复习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例题:读图,回答问题。
(1)台湾的粮食作物主要发布在(地形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2)台湾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地形区),台湾树种种类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
(3)台湾的工业区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附参考答案:
1.西部平原
台湾西部平原地势平坦
2.台湾山脉
台湾山脉海拔高,垂直差异明显
3.西部平原
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和城市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本题实际考查学生的就是农业、工业和城市的分布及其主导因素。影响工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很多,但具体到某一特定区域,可能就只是其中一两个因素占主导地位,或者是问题的回答只需要针对其中某个因素做阐述。学生可以绘制如下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结合例题提供的图片、文字材料,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解读。如问题3:工业的影响因素中,交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只要有优越的交通优势,资源和市场问题都可以解决,日本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但本题中,交通和资源相比较,资源(包括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图2)的优势更为巨大,问题的回答也就应围绕这一因素来进行。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环节中,还有很多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地方:如区域差异性的对比分析;学生复习成果展示等等。区域地理教学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去寻求更加理想、更具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六、实验反思
通过课题“思维导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得出如下结论:
【思维导图在《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05-29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12-03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的应用06-30
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方面有什么价值12-16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10-08
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的用处12-11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0-23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06-05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06-05
如何应用“思维导图”复习备考?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