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意见的回复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征求意见的回复(推荐7篇)

关于征求意见的回复 篇1

为了做好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 合理规划未来五年的农业机械化标准建设重点, 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 我司组织起草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征求意见稿) 》 (具体文本从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http://www.amic.agri.gov.cn下载) , 请你单位提出修改意见, 并于2009年8月18日前将修改意见反馈至我司监督管理处。

联系人:王国占, 联系电话:010-59193362、59193308 (传真) ;电子信箱:njhjgc@agri.gov.cn。

附件: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征求意见稿)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二○○九年八月四日

附件:

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

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提出了2010-2015年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主要措施。

一、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标准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做好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对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 保障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 提升农业机械化效益,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 农业机械化标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新制修订农业机械化标准190多项。农业机械化标准范围向重点机具、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拓展, 农机鉴定、监理、推广、维修等领域的标准得到不同程度加强。目前现行农业机械化国家标准8项、农业行业标准205项、地方标准若干项, 正在制修订的农业机械化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52项, 以农业行业标准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但是由于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起步晚、投入不足、基础性研究薄弱等原因, 农业机械化标准协调配套性不强, 应用率不高, 有些领域、环节的标准尚属空白, 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当前, 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中级阶段。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 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农业机械化标准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农业机械化标准是在总结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原理制定的, 是>>>现代机械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 具有科学、统一、规范的特点。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 是促进农机推广应用, 提高农机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是保障农机安全作业和运行的技术依据, 是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技术支撑。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 是提升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 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现实之需、迫切之举。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循标准化发展规律, 紧紧围绕提高农机科技水平、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的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政府推动为主导, 突出重点、需求优先、兼顾平衡、分步实施, 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统一、协调, 以国家标准为龙头、以行业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 基本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管理需求, 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安全、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 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既要以主要机具、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为重点, 又要满足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履行职能、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需要, 逐步填补农业机械化标准类型空白, 扩大农业机械化标准的覆盖范围, 实现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合理布局。

2.标准制定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切实改变重制定轻研究的倾向, 加强标准需求研究、标准制定前期基础技术研究和标准的试验验证, 为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扎实的科学证据, 提高农业机械化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技术水平。

3.适时制定与及时修订相结合。除抓紧填平补齐急需的标准外, 还应当注重标准的宣贯实施, 适时评估标准的应用效果, 根据科技发展和管理服务的需要及时修订, 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提高标准的应用程度。

4.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坚持政府在推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鉴定、推广、监理部门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积极鼓励农机企业、农机服务组织等参与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步伐。

(三) 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 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结构更趋合理, 标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农机安全监理、维修管理、质量监管、作业服务管理等行政管理中的技术规范基本完善, 实现主要作物、重点机具和技术的质量标准成龙配套, 基本能够满足农机化行业监管、技术推广应用、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

三、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图所示。

(一) 基础标准

重点建设农业机械化领域术语标准, 补充完善信息采集、水平评价和机具匹配标准。

(二) 技术标准

以经济作物机具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修理质量、安全技术要求、可靠性评价和适应性评价标准为重点, 完善机具作业质量标准。

(三) 管理标准

重点建设安全管理标准。

到“十二五”期末, 规划建设农业机械化标准272项, 其中2010~2012年规划建设75项。具体建设项目见附件。

四、主要措施

(一)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坚持把标准化工作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摆上重要位置, 列入议事日程。要结合实际制定阶段建设发展规划, 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强化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措施。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 解决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加强工作指导, 及时了解新情况, 总结新经验, 解决新问题, 促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化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委会建设, 积极探索标委会运行的新机制, 积极配合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好农业机械化标准的规划、研究和建设工作, 在标准研究、标准制修订、标准宣贯、标准评估以及标准咨询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教育培训制度, 在农机科研、教学、鉴定、推广、监理、维修、管理、生>>>产等领域大力开展标准化培训工作, 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标准研究、制定、实施能力。

(三) 切实增加标准工作投入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标准基础理论研究、制修订、普及和培训的投入。同时, 要积极争取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支持, 加大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的投入力度, 加快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的建设步伐。鼓励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对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的投入, 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

(四) 加大标准宣贯和实施力度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宣传和培训, 提高社会对农业机械化标准的认知度和农机企业、用户贯彻标准的自觉性。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数据库建设, 建立高效的标准信息网络, 及时收集、发布和传输国内外农业机械化标准信息, 提高标准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加强示范推广, 切实把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

(五)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于征求意见的回复 篇2

一、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继续教育承担着前所未有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将继续教育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并列为教育的八项发展任务之一,并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大力提升继续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开发人力资源、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二、《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共分八个部分、三十二条。

第一部分:切实把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主要阐释继续教育的内涵、重要意义、地位、作用、成就、问题与挑战等。

第二部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阐述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目标和基本任务。

第三部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针对不同类型继续教育的现状和不同人群的继续教育需求,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会生活教育,重视开展扫盲教育,加快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四部分:优化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办学体系的发展与服务定位问题,提出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开展继续教育,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教育网络,提高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办学服务水平,发挥传播媒体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继续教育服务功能等五方面要求。

第五部分:着力加強继续教育质量建设。包括全面提高学历继续教育质量,增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内容。

第六部分:大力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强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等三个方面内容。

第七部分: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包括建立政府统筹管理体制,健全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激励制度与机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与机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监管制度与机制,大力推进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等内容。

第八部分:切实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包括落实各级政府管理职责,加强指导和支持,构建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环境等内容。

三、对《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重点内容如何理解

第一,《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并从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扫盲教育、学习型组织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整合并发挥学校、行业企业、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传播媒体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教育网络,优化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的措施和意见。

第三,《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划了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了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招生制度,构建沟通衔接的证书体系,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认证标准和开放共享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第四,《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强调了保障继续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如实施继续教育和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沟通与衔接的制度;建立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继续教育投入制度与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与机制;推进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等。

(摘自教育部网站)

征求意见稿回复 篇3

一、户外广告管理

根据上级部门户外广告管理授权,加强户外广告牌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确保设施的安全、完好。做好户外广告发布、管理工作。

二、土地看护管理

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土地看护区域的管理,确保土地看护区域安全生产,实现看护土地无乱倒垃圾、私搭乱建、卫生脏差现象。

三、上和城小区的管理

结合方案实施要求,抓好上和城小区秩序、消防安全、绿化保洁工作,做好小区设施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确保上和城小区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特此报告!

关于征求意见的回复 篇4

为了使税收执法督察在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优化内部税收执法环境、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局对2004年颁布实施的《税收执法检查规则》(国税发[2004]126号)进行了修订,拟通过税务部门规章形式颁布实施。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网址:http://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西路5号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邮编:100038)

税收执法督察规则(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保证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的贯彻实施,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开展税收执法督察工作,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税收执法督察(以下简称执法督察),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对本级税务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派出机构或者下级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行为实施检查和处理的内部行政监督。

第四条 各级税务机关督察内审部门或者承担税收执法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是执法督察工作机构,代表本级税务机关实施执法督察,负责执法督察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和落实。

第五条 组织实施执法督察的税务机关应当统一安排执法督察专门经费,根据执法督察工作计划和具体执法督察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经费预算,并保障经费的正确合理使用。

第六条 执法督察应当服从和服务于税收中心工作,遵循预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执法与规范执法相结合、纠正错误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正、公平、公开。

第七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和执法督察人员有权要求被督察单位提供相关资料、情况,以及与税收执法活动有关的各类信息系统所有数据查询权限。被督察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和配合执法督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拖延、谎报。

被督察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所提供的税收执法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八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和执法督察人员实施执法督察,应当依法督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二章 执法督察的组织管理

第九条 执法督察实行统筹规划,归口管理。税务机关内部相关部门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执法督察工作。

各级税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执法督察与其他具有监督性质的工作协同开展。

执法督察需要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开展的,双方应当做好协调和配合。

第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执法督察工作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组织制定和修订本级税务机关的执法督察工作制度 ;

(二)组织制定执法督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组织实施执法督察,向本级税务机关提交税收执法督察报告,制作《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或者《税收执法督察结论》;

(四)牵头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执法责任制自动考核和执法疑点信息监控;

(五)督促被督察单位对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并进行责任追究;

(六)对执法督察结果和执法督察工作情况在本级税务机关管辖范围内进行通报或者公告;

(七)配合人大、政协、审计、财政等机关对税务部门开展的监督和审计工作,协调、督促审计监督决定及有关事项的落实;

(八)向本级和上级税务机关报告执法督察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九)指导、监督和考核下级税务机关执法督察工作;

(十)对执法督察工作资料进行归档;

(十一)其他相关工作。

第十一条 执法督察项目可以由执法督察工作机构人员独立完成,也可以抽调本级和下级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实施。

第十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税收执法督察人才库,为执法督察储备人才。根据执法督察工作的需要,确定执法督察人才库人员基数,实行动态管理。下级税务机关应当向上级税务机关执法督察人才库输送储备人才。

执法督察人才库的储备人才,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从具有政策法规、税收管理、税务稽查、反避税、收入规划核算、信息技术等专长的人员中择优选取。

实施执法督察项目时,执法督察工作机构统一调配执法督察人才库成员,人才库成员所在单位和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三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定期组织执法督察机构人员、执法督察人才库人员进行执法督察专业培训。

第十四条 执法督察工作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有关回避规定。

第十五条 上级税务机关对执法督察事项可以直接进行督察,也可以授权下级税务机关进行督察。

第十六条 上级税务机关认为下级税务机关作出的执法督察决定和意见不适当的,可以责成下级税务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必要时也可以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第十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复查、抽查等方式,对执法督察人员在执法督察工作中履行职责、遵守纪律、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执法督察结果报告制度。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应当对督察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工作建议,向本级税务机关专题报告;经机关主要负责人批示,作为有关业务部门的工作参考。

第十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每年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税务机关报送执法督察工作总结和报表等相关材料。

第三章 执法督察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十条 执法督察的内容包括:

(一)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税务机关有关税收工作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税收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

(三)人大、政协、审计、财政等机关依法查处或者督查、督办的税收执法事项;

(四)上级机关交办、有关部门转办的税收执法事项;

(五)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信息系统推行和运行情况;

(六)执法督察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和责任追究情况;

(七)其他需要实施督察的税收执法事项。

第二十一条 执法督察分为日常执法督察、全面执法督察、专项执法督察和专案执法督察。

各级税务机关对这四种形式的执法督察可以以单一形式开展,也可以以合并形式开展。

第二十二条 日常执法督察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对本级和下级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的常规性的监督检查。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通过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信息系统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自动考核,对税收执法疑点信息进行分析、监控和提示,强化日常执法督察,为实施其他形式的执法督察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十三条 全面执法督察是指各级税务机关按照统一的执法督察方案,对本级和下级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的广泛、深入的监督检查。

全面执法督察可以选择税收工作某些环节、某些方面或者某些行业的税收执法情况作为督察重点。

第二十四条 专项执法督察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对本级或者下级税务机关某项特定内容涉及到的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专项执法督察既可由执法督察工作机构提出,也可由有关业务部门提出;有关业务部门在提出专项执法督察意向的同时,应送交较为详细的执法督察方案,由执法督察工作机构统一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专案执法督察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对上级机关交办、有关部门转办的特定税收执法事项,以及通过信访、举报、媒体等途径反映的重大税收执法问题所涉及到的本级和下级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专案执法督察可以由执法督察工作机构独立实施,也可以由执法督察工作机构牵头与本单位有关部门联合实施,或者指定下级税务机关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专案执法督察涉及的税收执法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案督察:

(一)司法机关或者国家信访部门已有明确结论、税务机关已有复议决定的;

(二)不符合专案形成条件,或者不属于本级税务机关管辖范围的;

(三)符合专案形成条件,但因特殊情况无法办理或不再需要办理的。

不予立案的税收执法事项,应当说明情况,退回来源单位、个人,或者移交其他部门办理。

第四章 执法督察实施程序

第二十七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应当根据上级税务机关要求,科学、合理制定执法督察工作计划,由本级税务机关批准后统一部署实施。

专案执法督察和其他特殊情况下需要启动的执法督察,可以在实施前报本级税务机关批准后部署实施。

第二十八条 实施执法督察前,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应当根据执法督察的对象和内容,制定包括组织领导、工作要求和督察的时限、重点、方法、步骤等内容的执法督察方案。

第二十九条 实施执法督察应当成立执法督察组,人员不得少于2人,实行组长负责制。

第三十条 实施执法督察税务机关应当针对督察对象和内容对执法督察组人员进行查前培训,保证督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十一条 实施执法督察,应当提前3日向被督察单位下发税收执法督察通知,告知督察的时间、内容、方式,需要准备的资料,配合工作的要求等。税收执法督察通知应当在被督察单位进行公告。

专案执法督察和其他特殊情况下,经执法督察工作机构批准,可以不予提前通知和公告。

第三十二条 执法督察可以采取下列工作方式:

(一)听取被督察单位执法情况汇报;

(二)调阅被督察单位收发文簿、会议纪要和其他相关资料,检查有关涉税文件;

(三)查阅被督察单位税收执法卷宗、文书;

(四)查阅、调取电子文档和数据;

(五)与被督察单位有关人员谈话,了解有关情况;

(六)通过录音、照相、录像、扫描、复印等手段提取或者复制有关资料;

(七)其他方式。

第三十三条 根据工作需要,执法督察可以延伸到相关纳税人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或者取证。

延伸调查或者取证时,应当出示执法督察通知书或者执法督察证件。

第三十四条 实施执法督察应当制作《税收执法督察工作底稿》。

发现税收执法行为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应当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写明行为的内容、时间、情节、证据的名称和出处等。发现涉税文件存在违法、违规问题,要收集文件原件;对不能取得原件的,可以摘抄、复印、扫描、照相等。

收集的证据材料属于复制件的,应当由原件保存单位或者个人在复制件上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原件存于我处”,由该单位盖章或者由有关人员签字并注明日期。拒不盖章或者拒不签字的,应当说明理由,记录在案。

第三十五条 执法督察组实施执法督察后,应当及时将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并向被督察单位反馈情况。

被督察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反馈的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并提供陈述申辩的书面材料。

第三十六条 执法督察组实施执法督察后,应当制作税收执法督察报告,内容包括:

(一)督察的时间、内容、方法、步骤;

(二)被督察单位税收执法的基本情况;

(三)督察发现的具体问题,认定被督察单位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基本事实和认定依据;

(四)对发现问题的拟处理意见;

(五)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管理的建议;

(六)督察组认为应当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七条 执法督察组应当将税收执法督察报告、证据材料以及与执法督察情况有关的其他资料进行整理,于完成执法督察后一定时间内提交执法督察工作机构。

第三十八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收到税收执法督察报告和其他证据材料后,应当在一定时间内审理完毕。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执法督察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二)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资料是否齐全;

(三)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有关政策等是否正确;

(四)对被督察单位的评价是否准确,拟定的意见、建议等是否适当。

第三十九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在审理中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资料不全的,应当通知督察人员对证据予以补正,也可以重新组织人员进行核实、检查。

第四十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在审理中对督察发现的重大税收执法问题,应当书面征求本级税务机关有关业务部门意见,也可以提交本级税务机关集体研究,并做好会议记录。

第四十一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根据审理结果修订税收执法督察报告,送被督察单位征求意见。

被督察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书面反馈意见。限期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意见。

第四十二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向被督察单位征求意见后,向本级税务机关报送正式的税收执法督察报告,并根据审定的报告制作《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或者《税收执法督察结论》,由本级税务机关审批后下达被督察单位。

《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适用于对被督察单位违反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理。

《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适用于对被督察单位提出自行纠正的事项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税收执法督察结论》适用于对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被督察单位作出评价。

受本级税务机关委托,执法督察组组长可以就执法督察处理决定和意见与被督察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进行谈话。

第四十三条 对与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涉税文件,按下列原则作出执法督察决定和意见:

(一)对下级税务机关制定,或者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责令停止执行,并纠正已经执行的行为;

(二)对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门制定的,同级税务机关应当停止执行,向发文单位提出修改建议,并报告上级税务机关。

第四十四条 对不符合税法规定的税收执法行为,按下列原则作出执法督察处理决定和意见:

(一)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的,对其执法行为依法予以撤销;

(二)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令限期履行法定职责;

(三)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依法予以撤销;

(四)未正确适用国家税法的,依法予以变更、撤销,或者责令重新作出执法行为;

(五)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依法予以撤销,或者责令重新作出执法行为;

(六)违反法定程序的,依法予以变更、撤销,或者责令重新作出执法行为;

(七)显失公平的,依法予以变更、撤销,或者责令重新作出执法行为。

(八)其他不符合税法规定的,依法予以变更、撤销,或者责令重新作出执法行为。

第四十五条 《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税收执法督察结论》采取税务系统内部公文传递规则下达被督察单位。

第四十六条 被督察单位收到《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和《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执行,并按照下列要求以书面形式向实施督察的税务机关报告执行结果:

(一)对违法、违规的涉税文件,应当专题上报清理情况和清理结果;

(二)对违法、违规的税收执法行为,应当上报变更、撤销和重新作出执法行为的情况;

(三)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四)上报要求报送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四十七条 被督察单位对执法督察处理决定和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或者《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实施执法督察的税务机关提出复核申请。实施执法督察的税务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复核,并作出答复。

第四十八条 实施执法督察的税务机关可以在管辖范围内对执法督察结果和执法督察工作情况予以通报或者公告。

执法督察事项应当保密的,可以不予通报或者公告。

第四十九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应当做好执法督察资料的立卷和归档工作。

执法督察档案应做到资料齐全、分类清楚,便于质证和查阅。

第五章 责任追究及奖惩

第五十条 被督察单位、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系统查询权限,或者以任何理由拒绝、拖延、谎报的,由实施执法督察的税务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对被督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有关责任人通报批评。

第五十一条 执法督察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的税收执法行为,按照《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处分规章对税收违纪违法行为的处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执法督察中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可以提出处理建议。

第五十二条 执法督察中发现税收执法行为存在重大违法问题,执法督察组组长有权要求被督察单位暂停有关税务人员执法资格,期限为30日以上90日以下。

第五十三条 执法督察中发现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实施执法督察的税务机关应当责令主管税务机关调查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稽查部门调查处理。

第五十四条 被督察单位未按照《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和《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的要求执行,追究被督察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十五条 执法督察结果和执法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应当纳入各级税务机关目标管理考核。

存在重大执法问题的单位、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不得参加先进评选。

第五十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对执法规范、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管辖范围内予以通报,同时将其先进经验进行推广。

第五十七条 执法督察人员违反执法督察有关规定的,比照《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予以责任追究;违反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八条 对在执法督察工作中业绩突出的人员,各级税务机关应当给予奖励,并将其业绩作为在优秀公务员等先进评选活动中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本规则所称的各级税务机关是指县以上(含县)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

第六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依据本规则,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六十一条 本规则有关期限的规定,均为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关于征求意见的回复 篇5

为激励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积极性, 加快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 宣传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经验, 树立“转方式、调结构”典型,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经过深入调研并与有关方面沟通, 决定自2014年开始,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转方式、调结构”精英企业推介活动。河北省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刘建业同志亲自起草了审定标准, 现予以公示, 请各企业及有关部门于20天内提出修改意见。

一、联系人:陈玉田李荣

二、联系电话:0311-88616033

三、邮箱:hbqcsb518@sina.com

附件:关于开展河北省“转方式、调结构”精英企业推介活动 (征求意见稿) 。

如何询问消息或征求意见 篇6

一、What about…? 口语中最为常用,表示“……怎么样?”、“对……如何办?”、“你认为……怎么样(好不好)?”等,常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如:

What about going to the park? 去公园如何(怎么样)?

What about a cup of coffee? 来杯咖啡好吗?

美国英语常用How about…? 含义和用法同What about…? 例如:

How about Jack? 杰克好吗?

二、如果要问对方“觉得……怎么样?”可以说 “How do you like…?”。如:

——How do you like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你觉得你们的新英语老师怎么样?

——She’s very kind. We all like her very much. 很好啊。我们都很喜欢她。

——How do you like Hangzhou?

你对杭州印象如何?

——It’s very beautiful! 它太美了!

三、如要问“喜欢……的什么?”则最好问What do you like about…? 如:

——What do you like about China?

你喜欢中国的什么呀?

——The people and the food!

(中国)人和食物!

四、当你想要某人对某人/物作出评价性意见时,可以说What do you think of/about…? “你认为……怎么样?”如:

——What did you think of his speech?

你认为他的演讲怎么样?

——I thought it was wonderful.

我认为很精彩。

五、如果要对方对某件事作描述或评价时,则说What is sth. like? “……怎么样?” 如: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How's the weather today?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What was the birthday party of Kate like?

你觉得凯特的生日晚会怎么样?

——Wonderful! 棒极了!

如果要评价某人的相貌/人品等,则说What is sb. like? “(你看)……怎么样?” 如:

——What is Tom like? 汤姆这个人怎么样?

——He is tall and thin. 他又高又瘦。

六、询问某人的工作、学习时,可以说How is…? “……怎么样?” 如:

——How is your new job? 你的新工作如何?

——Great! 好得很啊!

问某人的身体状况,也可以说 How is sb.? “……身体如何?” 如:

——How is your mother? 你母亲身体怎么样?

关于征求意见的回复 篇7

关于征求《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县府各部门:

现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附后)转送给你们,请认真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修改意见,并于2012年2月26日前将正式书面意见及电子档反馈我办。

联 系 人:王福康

联系电话:755532005 传真:75766527 电子邮箱:103023794@qq.com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推动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关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城市管理、文化市场、资源环境、农业、交通和食品药品监管等执法职责交叉的领域,推进综合行政执法”的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意义

自2002年10月我市作为全国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全面试点的省市以来,涪陵、大渡口、垫江等9个区县,农业、文化、交通、公安等4个市级部门先后开展了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对规范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市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一些地方、部门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缺乏力度,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总体进展缓慢;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复,执法力量分散,多头执法,监管力量不足,执法效率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推进综合行政执

法工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级各部门要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率先在西部建成法治政府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精神,充分认识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二、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率先在西部建成法治政府的总体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人员、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以明确责任分工、整合执法资源、强化协调配合、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以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提高保障水平为手段,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建设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目标,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执法方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降低执法成本,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推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要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设臵,明确

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性质、地位和职能,严格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审批权限,切实做到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主体、职责、程序、行为合法。

(二)精简效能。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理顺行政执法职能,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归并行政执法机构,精简执法人员编制,优化执法人员结构,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建立统一、协调的行政执法体制,提高执法效率,降低行政执法成本。

(三)积极稳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又要立足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探索最有利的综合行政执法模式,确定开展综合行政执法的时间、范围、领域、机构设臵、人员编制等事宜,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四)权责一致。合理划分市和区县(自治县)两级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责权限,充分发挥区县(自治县)行政执法机构的作用。厘清政府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管理范围。强化监督机制,督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行使职权,并承担相应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切实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三、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市级部门要全面推进内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市级各 4

部门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整合内部执法资源,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监督处罚权统一调整归并到一个内设机构,实现部门内部的综合行政执法,避免多个内设机构分别执法、重复执法,原则上一个部门只能设臵一个专门的执法机构。在市级各部门实现内部综合行政执法的基础上,在职权相互关联、职责容易交叉的领域(环节)探索推进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大力推进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内部原则上不设臵专门的的行政执法机构;执法任务特别繁重的,只能设臵一个专门的执法机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在城市管理、文化市场、食品安全等职责交叉,多头执法的领域,大力推进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三)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委托执法和派驻执法工作。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实施行政执法的,应当签订行政执法委托协议,明确委托事项和双方的权利义务。乡镇人民政府每半年应当向委托单位报告一次行政执法情况,并接受委托单位的指导和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名义实施的行政执法,由委托单位承担法律责任,超越委托范围实施行政执法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法律责任;乡镇人民政府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执法。区县(自治县)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将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在中心镇等执法任务重的地方派驻执法人员实施执法行为,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确保监管到位。

(四)明确划分市、区县(自治县)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责。要按照简政放权、重心下沉、服务基层的原则,科学配臵市、区县(自治县)行政执法机构的行政职能,解决上下级行政执法部门职权大体相同、多层执法、重复管理的问题。原则上市级行政执法机构主要侧重于政策研究、监督指导和重大执法活动的协调,具体的执法活动主要由区县(自治县)行政执法机构承担。

四、健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体制机制

(一)规范审批程序。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经政府常务会议、行政办公会议同意后,提出实施综合行政执法的请示和方案,由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市编办等相关市级部门审核后,报请市人民政府决定。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决定或者调整综合行政执法的范围或者相应的机构设臵。

(二)明确职责范围。市政府组建的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原则上作为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专司监督处罚职能的单位,以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名义行使市政府授权的职能;市级部门组建的部门内部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以该市级部门的名义行使该市级部门、内设专业执法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行使的监督处罚职能;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名称为“综合行政执法局”,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城乡规划、城市绿化、市政管理、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城乡建设、土地管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水行政管理、旅游市场管理等部分或者全部监督处罚职能。

(三)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清理行政执法机构现有人员,清退临时工、合同工和借用人员,调离不合格人员。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使用公务员编制或者行政执法专项编制,按照公务员的标准和行政执法职业特点,对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专门的录用考试,严格标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经执法资格培训获得执法证后持证上岗,按照公务员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实行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四)严格经费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全部经费由本级财政全额拨付,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要严格实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制度,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全部上缴财政。不得以收费、罚没收入作为经费来源,严禁使用将罚没款按比例返还等方式解决经费问题。全市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使用市财政部门制发的罚款票据。

(五)强化考核管理。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将综合行政执法的结果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批、监管等工作挂钩,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考核脱钩,对综合行政执法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对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分级考核制度,市政府对其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进行考核;市级部门对其设臵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进行考核;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其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进行考核。市级相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建的综合行

政执法机构进行考核。

五、完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制度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政府法制机构要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召开有编制、财政、公安等单位参加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协作配合制度。要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与工作协作制度,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搭建信息平台,使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批、管理信息与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之间的执法信息互联互通;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帮助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解决执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要及时向业务主管部门反馈执法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必要时,业务主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可以开展联合执法,及时发现和处理行政违法行为。

(三)健全学习培训制度。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参加学习培训。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通用法律知识培训,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负责专门法律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要制定执法人员的队容风纪、日常工作、学习培训等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健全执法程序制度。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要强化程序意

识,严格按照程序执法,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时限进行具体规范,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并依法公开执法人员、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要根据本地实际,对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裁量权进行细化、量化,并将细化、量化的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做到违法案件的违法事实、情节基本一致的,行政处罚决定的种类和幅度基本一致,避免执法的随意性。要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建立和完善听证制度、告知制度,规范取证活动,依法保障执法对象的参与权、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和救济权。继续推行行政处罚案件的内部审核把关制度、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要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健全行政执法投诉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执法案卷评查工作。

(五)健全执法监督制度。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机关、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和政府法制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要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公平、公开、公正的评议考核机制和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违法执法的,监察机关要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法制机构应当暂扣或者吊销相关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

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负 9

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全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法制办。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级部门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市级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手段干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机构设臵、职能配臵和人员编制。政府法制机构要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密切关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配套制度建设,保证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健康深入开展。

(二)落实工作保障。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要重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建设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行政执法保障力度,不断改善其工作条件和装备手段,对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方案中明确的机构设臵、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执法保障等事项,要认真落实到位。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装备和设备,建设数字化执法系统,以满足日益增加的综合执法工作需要。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保障机制,探索在综行政执法机构设立公安派出机构,对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行政执法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作为民事纠纷进行处理。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为行政执法人员配备头盔、防割手套等防护装备,加强对行政执法

人员的安全防护培训,防止和避免执法过程中意外情况造成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为从事现场执法的人员投保人身伤害保险。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级各部门在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过程中,要坚持向社会公众宣传综合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程序步骤,做到阶段性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和典型教育相结合,把推进工作的过程变成普法过程,把实施前的宣传、实施中的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测评,作为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为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上一篇:恭喜朋友结婚的红包祝福语下一篇:于秋天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