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课程设计书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web课程设计书(精选10篇)

web课程设计书 篇1

1、新闻管理:

前台:新闻清单、查看新闻、新闻点击数记录、搜索新闻

后台:管理员登录/注销、发布新闻、修改新闻、删除新闻

2、留言簿

前台:写入留言、留言列表、查看留言

后台:管理员登录/注销、查看留言、搜索留言、删除留言、回复留言

3、用户管理

前台:用户注册、用户登录、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用户通过提问验证取回密码

后台:管理员登录/注销、查看用户清单、添加用户、修改用户注册信息、修改用户密码、删除用户、搜索用户

4、网上调查

前台:投票、查看得票、写入评论、查看评论

后台:管理员登录/注销、设定调查项、删除评论、修改得票数

5、订单管理

前台:商品清单、查看商品、搜索商品、加入购物车、购物车管理(修改商品数量、删除商品)、生成订单、查看订单状态

后台:管理员登录/注销、添加商品、修改商品、删除商品、查看订单、删除订单、确认订单

6、流量统计

记录访问信息(时间、IP、浏览器版本、操作系统等)、查看最近的30次来访信息、查看浏览器统计报告、查看操作系统统计报告、查看年/月/日访问量统计报告、查看小时访问量统计报告

7、库存管理

用户登录/注销、入库操作、出库操作、当前库存统计报告、出库统计报告、入库统计报告、库存搜索、初始库存设定

8、同学录

前台:用户登录/注销、添加自己的联系信息、写留言、搜索留言、搜索同学 后台:管理员登录/注销、修改联系信息、删除留言

9、教室预订

前台:申请教室、申请撤销(申请在管理员确认前可以撤销)、查看教室占用情况、搜索教室

web课程设计书 篇2

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最后对教学的班级进行了教学效果的对比。

1 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中规则语法较多,知识点多,老师教学起来感觉繁琐,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其次,老师只注重理论教学,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老师只是机械地讲授语法规则和课本上的简单程序例子,不能与实际课题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甚至与实际的应用开发相比产生严重的延后,也不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课中常常以验证例子为主,不能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启发式的教学,不能更新知识库,结果导致不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Web程序设计课程改进教学手段浅析

2.1实际项目教学

实际项目教学是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把社会实际项目引入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中,了解.NET Web项目开发的完整过程,全面掌握.NET Web程序设计的实际开发技能。

将老师自己的实际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整个过程由师生共同完成,以促进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项目采用老师的实际项目:海关信息管理系统,教学组织上将案例分解成6个相对独立的项目模块,每一个项目模块完成项目中的一个具体功能,每个小的项目模块对应课程相关内容的知识点,通过每个项目模块的完成,让学生逐一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能,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循序渐进,最终完成整个项目,即完成了一个Web应用系统。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好的掌握Web应用系统开发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实际项目的设计能力,感受到实际Web开发过程的工作流程。

2.2任务驱动

根据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每一个项目模块的教学将按照“任务引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的过程展开,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实际项目:海关信息管理系统中,任务一,CSS按钮样式导航条的制作,给学生提供网站框架,下部框架显示的页面以及对应提示等,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任务,还有任务二,网站中教学视频的制作,其中要求点击“视频演示”按钮可以出现需要演示的视频,要求视频能成果上载,播放时要清晰、流畅以及位置要正确等。通过项目模块这样一个个的任务作为目标,促使学生去动手开发完成一个个功能模块,使学生学习开发更有目的性,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2.3分段考核,综合评价

除了课程最后结业的笔试考试之外,注重平时学习的过程考核,将项目开发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分阶段考核每个学生,例如首先系统的需求分析,前台页面的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后台数据库的设计,Web服务器的搭建等等每个项目模块的开发过程,每个阶段都要有实际工作和文档说明,并且要提问答辩,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和结果的综合评价,给每个同学进行分阶段打分,最后综合每个阶段的分数得到过程考核分数,具体量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3 教学效果对比

通过对比教技11级1,2班和3,4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和整体能力,可以看出,采用了改进教学手段的教技11级1,2班的成绩水平相比未改进教学手段的教技11级3,4班要高,当然,其中不排除个体差异的情况,但综合多数班级的教学情况,教学效果变好了。

4 结束语

web课程设计书 篇3

关键词:信息检索;信息素养;Web2.0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Web2.0是相对于Web1.0而言的新的互联网应用统称。Web1.0主要是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不再仅仅是网络的读者,已经发展成为网络内容的作者。随之而产生的博客、微博、SNS、社会书签等都为用户提供了交互式服务,交互式服务的产生改变了信息检索与资源组织模式。这就要求信息检索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来迎合网络的高速发展,培养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其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保障、信息道德是准则。高校图书馆所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成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是值得尝试的,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良好的科研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1 传统信息检索课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所开设的信息检索课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检索原理和技巧,教师大班授课传授理论,学生被动接受。但事实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开设信息检索课的意义,同时信息检索课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信息检索的需求。Web.2.0环境下,随着信息源迅速增加,凸显出检索技巧与检索策略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信息源、检索策略、检索技巧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1 信息源仍然停留在显性层面上

信息检索是以信息源为基础的,寻找信息源是信息检索的首要任务。当前的信息检索主要是针对文献信息源和数据库信息源,而那些潜在的、隐蔽的信息源不容易被发现。信息检索课程不能简单的传授学生如何获取显性信息,更重要的是挖掘并获取隐性信息。

1.2 信息检索技巧落后

大多信息检索课程的技术内容落后,还停留在关键词和文献检索的基础之上。传统信息检索技术包括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限制检索、模糊检索等形式[2],但是信息检索技巧不能仅仅拘泥于此。信息检索技术应该寻求多语种、智能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等多方面发展。

1.3 信息检索策略不实用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信息检索策略就是根据检索内容选择检索系统、途径及检索词。 常用的检索策略有引文珠形增长策略、逐次分馏策略和积木型策略。这些策略学生很难在实际检索过程中灵活运用,这就说明我们的信息检索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Web2.0环境下,信息检索主要趋向网络化,网络信息的检索主要依靠搜索引擎。

2 Web2.0环境下信息检索研究型教学模式介绍

Web2.0主要强调的是参与、互动、合作与共享。经过调研发现,把Web2.0的交互式理念运用到信息检索课程中的尝试还是比较少的,多数学校还是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方式来完成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将Web2.0引入信息检索课程,开发基于Web2.0的信息素养互动平台。利用这一教学平台,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科研创新精神。

信息检索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案例分成不同的协作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具体案例进行研究的教学过程。

通过把具体的案例运用到实际的信息检索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但掌握了信息检索技巧与策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Web2.0强调的是开放获取。Web2.0环境下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是改变了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信息检索课程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通过协作、共享、交流获取信息。

3 信息检索研究型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3.1 信息素养教育的引入与选题

从对比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阐明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教师依据学生所学专业,为学生初步选定一些备选题目,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确定选题。

3.2 分组协作,分配研究任务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及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推选组长,教师协助组长进行组内管理及研究任务的分配。教师通过建立组群或BBS,发布信息,发起话题大家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与教师或者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沟通、讨论。教师可以分阶段或依据任务完成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导,提出新的任务等。

3.3 依据专业课教学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在学生们了解了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以后,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帮助各小组同学对选题的范围、性质进行评估,确定合适的选题。并依据选题选取合适的信息检索系统,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首先应该通过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专著、教材、年鉴等,了解选题的背景。利用学术型搜索引擎、专题数据库、专业特色数据库等检索所需要的专业资料。指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检索学术报告,学术论文等,了解该选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目前可检索到的信息众多,要指导学生从良莠不齐的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自己所学专业分析、综合。利用所有有价值的信息创造性地撰写课题报告。

3.4 利用学习平台发布研究结果,供大家交流

小组内各位成员通过分工协作,通过查阅、检索、筛选、归类、总结所有信息资源,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利用学习平台将调研过程、检索流程、学习体会、所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一并上传,在学习平台内共享,大家互相交流,同时互相学习。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点评,提出建议和意见。

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学习技巧的课程,是以教会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检索到信息,并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综合运用的课程。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协作探讨,最终完成虚拟课题的研究。通过此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及信息检索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 结论

通过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利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如何利用Web2.0技术进行开发创新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们懂得了协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方法课,需要教师自身首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5]。在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起到点拨、教练的作用,教师不再单一的是知识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建构的协助者。因此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将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更新教学内容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路青,崔新春,胡艳波.基于教学内容的新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1(11)p:27-32

[2]毕经文,宗守咏,刘恒水等.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几个理论。[2001-10-16].http://www.eol.cn/20011016/3005221.shtml

[3]徐益.基于项目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p:89-92

[4]朱永武.浅析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现代情报,2007(8)p:206-208

作者简介:郝君(1973-),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副馆长。

web开发技术课程总结 篇4

教材:《基于web标准的网页设计与制作》,唐四薪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实验教材:《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实验指导书》,李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

1.教学情况

能认真备课、遵守学院的教学规章制度,没有迟到、提前下课、误课等教学事故发生。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本学期相继听了老师的课程,感觉受益匪浅,从中学习了很多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本学期计算机基础教学部每周都会组织各种科研讲座或教学研讨,内容丰富,本学期通过教研活动学了很多东西,找到一些科研的方向。

本课程知识点较多,教师授课内容要有高度概括性,重点突出,课堂信息量要大。为达到上述要求,我认真备好课,查找大量的音视频资料,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精简文字表述内容、突出重点,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网络课堂的资源,增加教学信息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天空教室中的“文件”存储下载功能,提供本门课程相关的所有资料给学生下载学习,较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学生反馈意见

每学期课程结束时,学校教务网都要求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分值为4.78,学生的反映较好。

3.改进措施及建议

《web开发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案例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注意积累资料。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不仅要做到图文并茂,还要做到声文并茂、影文并茂,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平时要多积累教学资料,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要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另外,本门课程操作性教强,比较适合在机房授课,本学期采用的是24学时在教室授课,另外24学时在机房授课的形式。教室的投影仪效果较差,尤其是讲授PhotoShop应用时,某些效果在教室的投影仪中效果不是太好,建议均采用机房授课形式,学生接受效果将更好。

国际网页Web设计流程 篇5

1.初始会商,主要是收集该站点的关键信息,包括站点的目标读者.要发布的内容.开发Web服务器平台;

2.概念开发,设计师根据收集的信息,开始构思,通常,设计师要把这些构思用草图的形式呈现给顾客,这个草图要有整个网站的结构,不同的布局.设计及导航;

3.内容综合,当决定了设计师的设计,设计师开始制作一些初始图样,这些图样用PHOTOSHOP那样的程序来创建,然后,设计师将图样打印出来配合文字;

4.HTML布局和导航,一旦客户同意了这些内容综合,设计师开始编制Web页面,导航器也被编制到页面中,使客户第一次真正体验一下;

5.图形制作,如果客户同意了站点的外观和感受,设计师将大量制作所需的图形,并进行优化;

6.内容流程,客户的书面材料利用各种网页技术(CSS、JAVA、FLASH),有机的和相关的图形整合在一起;

7.测试,在站点被提交给客户之前,设计师要彻底测试每个Web页面和联结,利用清单,进行修补;

8.交付,一旦签收,客户要经常进行他们的测试,找出排版和内容方面的错误,做完了这些次要的修正后,正式启用站点.这套完整的计划可以用1-12个月来完成,平均完成时间为4个月.当站点启用后,要进行跟踪调查,以确定人们如何使用站点。经过6-12个月的运行之后,重新收集数据,开始重新设计,然后这个Web设计过程再开始一遍。

附:WEB设计经验-来自microsoft.com设计主管

作为设计主管,Peter Stern 已经领导 microsoft.com 重新设计了主页并且开发了五个不同的交互工具,这些工具被用于下载中心、产品目录、配置文件中心、搜索 和注册等联机功能。他为几个内部工具设计了用户界面,并且正致力于创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的下一代主页。

从头衔上,您可能认为我主要关心的是 microsoft.com Web 站点几千个网页的版面设计。的确,这些确实是我所关注的。视觉上的吸引力是重要的,但是这仅仅是工作的一小部分。而最终的目的是确保整个站点运转正常。

我的意思是,人们通常在访问 microsoft.com 时,并未将它当作艺术作品来赞赏。而是为了获得有关产品的信息,或者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咨询,或是阅读有关开发商的期刊。所以网站的设计应该尽量清楚和有条理,以便他们能够容易地找到所需信息。

设计站点

在进行 Web 设计时--在设计过程中--形式应该服从功能。这种方法应用于我们站点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当然,我们有最新的 Web 工具,并且能够将各种可视的小配件上载到网页上。

但是我们认为这样做将不利于为访问者提供有效的服务。

事实上,我经常发现一些站点未将重点放在功能上。常见的错误包括:

用户界面元素不一致。例如,同一个控件在不同的页面上功能不同,或者同一个功能对应几个用户界面控件。

导航栏位置不一致。决定站点的哪些页和功能需要在站点的任何页上都可被访问到。这就是应该保持一致性的“全局导航栏”。

不太注意或根本不注意基本的图形设计原则,例如排版式样、色彩和版面的设计。

相关元素和功能的随意分组。注意将元素放置在网页上的位置和目的。这可帮助访问者从其它相邻的选择和位置来推断某个链接的功能。

使网页过于庞大以至使访问者需要通过典型的调制解调器速度的 Internet 连接进行长时间的下载。这并不是说不应该使用图形,但是您需要对它们进行精挑细选,然后用适当的压缩和颜色索引优化它们。

现在的 Web 站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并不奇怪。毕竟,Web 设计“艺术”相对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在四、五年以前,Web 页甚至是普通的。那时,人们好像认为他们的 Web 站点将会吸引访问者只是因为它们存在--并且,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方法确实有效。但是这些站点一般很难看,并且更重要的是,它们真的难以使用。接下来便进入“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阶段,在网页中加入了大量的动画、声音文件以及其它附加件,导致访问者需要长时间地进行下载,但是并未获得多少实实在在的内容。

如今的 Web 设计师们已经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好的站点倾向于简化和快速,同时在功能上有所提高。这是 Microsoft 的目标,而且我们最先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参阅“Microsoft 的 Web 简史”看一看以前的主页设计)。

设计错误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在设计上对一个小元素的移动或更改将有很少或根本没有影响。但是,在其它情况下,它可能确实会对页面功能有所影响。而且如果说我们从过去几年学到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小的改动会使 Web 页的运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明确的流程

若要避免类似问题,我们为新服务(例如“搜索”)的创建或关键的 Web 页(如主页)设计了一个明确的流程。每个项目都是在一定的基础上开始的,即我们有一个受益于我们站点上的页面、部分或用户界面元素的产品或服务。在早期的产品计划阶段(第 1 阶段),我被要求设计一些初级模型:大致描述页面、部分或功能的草图。然后产品项目组检查产品计划建议,看看此项服务是否可以为 microsoft.com 的访问者真正带来一些实惠。

如果答案是“可以”,那么此项目会获得批准,我们开始写项目说明书(第 2 阶段)。我们在第 1 阶段的草图和概念基础上创建并提出一个更为完整的计划。这时,我们一般还会开始

可用性测试(一般会有书面的模型)以了解潜在用户将对计划中的设计做出何种反应。在最后开发阶段(第 3 阶段),我们创建运行计划服务的 Web 原型,并且进行全面的可用性测试以及内部复查。然后完成站点的代码,修改程序错误,最后站点通过实际运转的 Web 站点向客户发布。

正如您所见到的,可用性在整个流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阅“创建有效的 Web 界面需要认真计划”)。我们可以为用户运行某项任务计时,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产品以后的版本中对比相同的测试。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度量,以确定一个功能的重新设计是否为客户带来任何真正的价值。

还有,我们将仔细地观察以了解可用性对象是否可以计算出如何正确使用新功能--我们称为“可发现性”的方法。有时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挑战。例如:在我们的站点上,在 搜索引擎 中键入一个词组或字会产生一列结果。然后我们请用户选择在这些结果中进行搜索,以便进行更细的搜索并且导向某一页或资源。但是即使“在结果范围内搜索”被明显地标记在深色标签上,很少有人熟悉它。一些用户认为他们正开始新的搜索,并且可能毫无结果。我们正在解决这个问题以确保客户可以利用 microsoft.com 上所有丰富的功能来提高他们对此站点的认识。

选项“在结果范围内搜索”看上去很直观,但不是非常易发现的。此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设计的问题之一。

最后阶段

大体来讲,站点设计是在发生冲突的需要之间求得平衡的艺术。一方面,我要将站点设计得尽量简单易用。另一方面,我要确保站点中所有强大的工具可为经验丰富的用户所用。与此同时,我还要为内部客户服务--Microsoft 产品项目组--他们对服务有特殊的需要。所以每天我都要解决一些非常困难的问题,经常处于很紧迫的情形中。我发现这种工作是鼓舞人心和有趣的。

这个职业非常需要更熟练的专业人员。我是经过一系列非常不一般的过程--在大学学习图形艺术,然后在多媒体公司设计 CD-ROM,最后加入 Microsoft 并开发应用程序--才获得这个职位的。非常奇怪的是,当我申请(并获得)这份工作时,我以前从来没有设计过 Web 页。但是我广泛的设计经历已经证明是非常有用的,并且我自认为已经验证了格言“成功的设计就是成功的设计”(不论是什么媒体)。许多设计问题对 Web 来说是独一无二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于任何媒体都是一样的。

对于那些准 Web 设计师我的建议是,他们也应该尽可能地扩大设计背景。今天应该确保将一些 Web 工作作为互动设计培训的一部分--大多数好的设计学校已将其加入课程中。但是在排版、色彩理论、版面设计以及生产等方面的扎实的技术将仍然特别有价值。

在未来,Web 设计师们仍将会继续被要求给页面增加更丰富的多媒体内容,从而为 Web 站点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增加了新一级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作为 CD-ROM/多媒体设计师,要求我必须具有图形设计、视频、音频制作、动画等方面的知识和创作能力。我的预言是,Web 设计师也将向这些领域发展。

对于属于 microsoft.com 的我们--以及在 Internet 上的其它地方--那应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未来。

了解您的观众。调查一下究竟哪些人在访问您的站点,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访问。新手或不定期上网的 Web 用户与软件开发商相比有非常不同的兴趣和站点需要。

使您的站点对访问者来说有所帮助。

为您的观众提供所需的信息。使导航元素保持一致,并且确保对访问率最高的区域进行明显的标记,是它们易于被找到。

使用清楚的消息。

确保用户了解此页面的上下文,并且知道需要他们做些什么。如果在注册过程中您要用户输入姓名,那么就直截了当地说。不要让访问者自己计算什么,他们会感到沮丧,于是转到其它更简单的站点(例如您的竞争对手的站点!)。

保持一致性。

虽然更改不同 Web 页的外观并不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您应该这么做。将主要功能--例如返回“主页”的链接或者执行一个搜索--放在每页的相同位置。在 microsoft.com 上,黑色全局导航工具栏的位置在四十多万页上都是一样的。

使站点可用。

牢记设计和测试站点的可用性。确保用户可容易地执行任务以获得所需信息。估算任务时间和任务完成率,然后努力进行改善。如果新的设计没有在这些方面获得改善,那么就不要实施它。重新从草图(或最初的计划)开始并尝试其它方法。

保持简洁。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尝试征求反馈意见。有时新人可以很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尝试新的东西。

web课程设计书 篇6

基于.NET框架《Web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ASP.N E T开发技术概述,环境需求,C#.语法基础,由ASP.NET扩展了的HTML控件和WEB服务控件,内置对象,母版页、主题和皮肤、网站导航的设计,高级编程序技术,使用ADO.NET接口进行数据访问,XML编程,WEB服务,代码分离技术,安全,AJAX技术,ASP.NET应用程序。

2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We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下,高速发展的企业需要信息推广的需要,采用产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丰富的实例教学和扎实的实践实训,培养出具有熟练的网站页面设计、网站程序编制、网站内容编辑,具有较强的网站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和应用,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1]。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学生实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能力、网络编程能力、网络数据库编程能力。结合我院的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3 实验设计

实验既是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操作,针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必要时对理论课上演示的实例再次进行演示,对操作复杂的实例制作录像,供同学们参考。实验的内容尽量接近现实,如登录页面、注册页面、制作留言板、留言回复等同学们熟悉的内容,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尽量留多的时间给同学们,老师对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辅导,起到引导的作用。

在进行实验设计的同时,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会操作。这是实验的关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成了主体,教会他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实践学习对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1)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举一反三。(3)分组讨论法。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多讨论多验证。(4)互助法。在每次实验中,先完成实验的同学帮助其他未完成实验的同学,达到共同进步。

基于以上几点,在实验设计过程中,使用SQLServer 2005作为数据存储,以设计网上书店系统首页图书目录为例,采用中级实验阶段实验,即研究型大学设计型前期[2],模拟,大致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实验目的和任务。掌握数据绑定控件Data List、Grid View控件的常用属性、事件、方法的应用,掌握数据源控件Sql Data Source、Object Data Source控件的应用。

(2)实验内容。完成网上书店系统首页中图书分类目录的显示。并实现新书、畅销书排行显示。

(3)实验步骤。(1)建立数据库Book Shop,创建类别实体表Category Table,Category Table表中包括3个字段,分别是:Ct ID(类别ID)、Ct Name(类别名称)、Ct Parent ID(父类别ID),其中Ct ID字段为自动编号,并且该字段为主键。[3](2)实现图书目录显示。在页面中添加Sql Data Source控件并配置数据源,用于获取Category Table中的图书目录中的父类。添加Data List控件,并设置属性,用于把图书目录中的父类显示在页面上。同样的方法可以显示图书目录中父类对应的子类。(3)运行程序。

(4)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增强了学生对数据绑定控件和数据源控件应用的能力,以及把它应用到其它类似实例中,并对几个控件进行对比分析,在实际应用中选取更合适实例的控件。

4 结语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部分,通过实验教学,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态网站设计能力和编码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ASP.NET、C#这些新的技术和语言对基础较弱的同学来说要完成一次实验有很大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课程的设计上面能同等兼顾,做到基础弱的同学能完成基本实验,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完成基本实验后能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总之,教师在设计实验时,都需要遵守五个原则:客观性、有效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4]。

参考文献

[1]何贤芳,等.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网站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2010.

[2]张皓明,等.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操作系统课程实验设计[J].时代教育,2008(4).

[3]管曙亮.ASP.NET2.0网站开发实例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web课程设计书 篇7

【关键词】Web2.0 资源建设 远程教育

【基金项目】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课题名称:“远程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负责人:高慧波。项目组成员有:张东,孙英娟,李海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6-01

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 Web2.0是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Web2.0注重用户的交互,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获取信息向制造信息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

一、国内外Web2.0理论研究进展

目前,Web2.0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主要理论基础、技术体系、与Web1.0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其中关于Web2.0概念的研究居多,这说明Web2.0仍处于概念丛林的初级研究阶段。蒂姆·欧雷利(Tim O′Reilly,2005)提出Web2.0观念关系图(Web2.0 Meme Map)及Tim O′Reilly其后的一系列研究是Web2.0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亦是中外学者研究Web2.0时的重要参考。而国内对Web2.0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专业研究机构和独立思想者,他们均从各自的角度对Web2.0概念进行了界定。

通过以上梳理,可得出以下结论:

(1)Web2.0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能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对Web2.0本身及其与各领域结合的理论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2)在已有的Web2.0实践中,并无显著成功的商业模式,但其商业价值是潜在的,尤其是对于远程教育领域,它转变了常规的网上教学模式,即摆脱单纯的单工通讯,而从求知者的教育需求入手,最终诱发前所未有的教育模式。

二、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目前,各类远程教育的教学平台均以Web1.0模式建立和发布教学资源,资源的建立和发布属于单工模式,由教学主体单位确定并发布,没有专业同行、下级单位或学员等其他人员的参与,资源具有局限性,资源的优劣没有选择、无法给予正确的评价。采用Web2.0模式建立和发布教学资源,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可以吸纳更多人参与教学资源的建立,改善教学资源的评价机制,加速优质教学资源建立的进程。

三、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实现方法

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建立可使用开源软件DotNetNuke(简称DNN)。基于Web2.0的知识管理平台应充分发挥Web2.0优势,将博客、维基、网摘、论坛、IM(实时通讯)等Web2.0典型应用与知识管理中的协作、交流、共享等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知识管理实践中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程度有限、全员参与性弱、知识更新缓慢、知识交流不足、用户个性化知识需求难以满足等缺陷。其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如图1所示。

(1)博客模块是发表个人见解、学习经验、心得体会等内容的空间。用户可撰写博客、相互访问、参与评注与评价,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及其传播利用。

(2)维基模块是用户对知识进行协作式编辑、修改和发布的平台,可用于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协作、文档共享、专家指引等功能。为保证页面知识不被错误修改而是逐渐趋于完善,平台需具备版本控制、页面锁定、IP禁止等应对不良修改的保护措施。

(3)网摘模块让用户对其感兴趣的互联网学习资源赋予相应主题标签(Tag),进行收藏、分类和排序,从而利用集体智慧简易快捷地实现知识的采集、组织与共享,同时也有利于用户个人的学习积累及其知识体系的形成。

(4)文件管理模块主要为用户提供相关文件的上传、下载与共享。

(5)RSS订阅模块是实现用户根据需求订阅相关主题或关键词的学习资源,实现了站点间数据交换与内容共享,不仅使得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与效率得以提高,还能过滤掉无关信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学习资源需求。

四、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特点

(1)使用者的贡献。在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中,用户既是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可以是资源的发布者;既是资源的受益者,也可以是资源的创造者。他可以对已发布的资源进行更新、改进以及深加工,也可以发布新的资源,以实现资源供应的最大化。

(2)共同创作。即很多资源不是来自一个人的智慧,它可能是某人制作了一个资源,然后整个资源的改进的方向就会向前去形成一个叠加形态,其他人又可能去创造一个新的形态,他们共同以矢量的方向向前发展。使整个资源趋于完整和完善。这就如同百度百科的建立过程。

(3)用户评价。在整个课程资源体系中,即使一门课程也可能会存在很多资源,资源的优劣由用户的评价产生,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来科学合理的产生评价结果,从而引发更多优质资源的诞生。

(4)个性化学习。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资源建设中利用Tag、RSS、CSS等技术向学习者提供符合不同学习者需求的资源形式、交互形式和评价方式。

五、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价值

Web2.0模式教学资源的建立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各类远程教育教学平台建立教学资源的单一性,可以吸纳更多的系统内、外同行以及各级一线教师参与资源建设,优胜劣汰,不断完善。

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改变了原有课程资源建设的方式,由传统的单工模式转变为以Web 2.0技术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体系,为远程开放教育的资源建设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严冰,方慕真.基于Web2.0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验[J].中国远程教育,2009(8): 32-40

实验九-Web应用程序设计 篇8

一、实验目的(1)掌握网站设计的总体方法和步骤。

(2)综合理解Web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小型的WEB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应包括3个以上简单且规范的页面,每个页面完成明确的功能。

三、实验要求

1)需要使用母版页技术;

2)需要使用到TexBox、GridView、DataList等ASP.NET服务器控件;

3)需要利用Session或者Cookie等内置对象实现页面间切换和数据传递;

4)需要用到数据库访问。

建议题目:

(1)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添加新书、修改和删除图书信息,借出操作等;支持按书号精确查询图书信息、按书名模糊查询图书信息等。

web课程设计书 篇9

浅析手机Web App的交互设计

HTML5为提高手机网页的体验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交互效果越来越接近原生App,故而成为Web App,有望将APP功能引向浏览器,让移动平台的竞争由系统平台转向了浏览器之间。

Web App比起原生App和wap有着自身的优缺点,先简单了解下其特点,掌握设计趋势,也便于以后在设计中应用。离线存储离线存储的意思是第一次访问是下载网页,以后在无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一个离线应用程序就是一个URL列表–HTML,CSS,JavaScript,图片,或者其他类型的资源。访问时探测到服务器列表的缓存名单时,会触发下载事件,根据名单下载指定的文件存储到本地。

在下载的同时,浏览器将会周期性的触发进度事件,此事件包含了诸如多少文件已被下载,多少文件仍然处于下载队列等信息。当缓存名单中所有列出的资源被成功下载后,浏览器触发下载完成事件。当再次访问时,浏览器会再次检查网站的缓存名单,通过对比名单和本地的资源,得知是否需要加载新资源。新版本加载完成之后不会立即被使用。后台可以下载新网页,也不会强制用户打断当前操作流程,重新刷新页面。如果此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出现可怕的错误,你的浏览器将会触发一个错误事件,并立即终止。类似于安装应用程序,中途不可以出错。

Web App可以利用存储的特性将重要和重复的数据保存在本地,避免页面的重复刷新,减少重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增量传输修改内容。而离线存储但也不是Web App特有的问题,浏览和阅读类App也有离线的使用需求,用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

如离线模式是利用网络闲暇时间下载内容,当用户打开App时立即开始阅读。或者是网络不佳情况下保存用户的操作记录和加载相对重要的文字内容,之后再依次上传泽思网络 – 上海APP开发商

已更新的数据,如微博的发送队列机制。交互操作手机网页的操作发送只有点击,点击链接和控件,交互方式非常单一,而Web App 的操作将越来越接近应用程序。

1.Web App的建立离不开网络速度的提升,加载更多的内容,图形元素更为丰富。同时更多的JS交互,便于用户操作和形成扁平化的信息架构。

2.识别更多的手势操作,如下拉刷新和右滑存档等平移手势。操作不必全部呈现在界面中,和平台操作保证一致。

web课程设计书 篇10

【关键词】Web2.0以学生为中心高等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一、Web2.0的含义和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重大革命。现在业界比较认可的概念是:“Web2.0是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注重知识共享,注重个性化,注重网络社会化,注重用户体验与参与,以用户为核心。

Web2.0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web2.0改变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模式,让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网络资源的建设者,使教师和学生分别成为资源建设和共享的主体。教师提供主要学习材料,学生在web2.0环境中获取某一主题的材料,师生通过web2.0工具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实现优势互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二)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为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如教师和学生可以展开课后网上讨论交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等。

(三)有利于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目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课程最终考核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偶然性。对学生评价应该是了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将其记录在学生电子档案袋中。web2.0就可以看作电子档案袋,记录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创作内容、文档、图片、视频、声音及和其他用户的互动过程。

二、“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意义和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对于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学生为中心”,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要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为了实现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关键在于调整并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启迪学生和激励学生,力求建立和谐、协调而又独特的师生关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一)从教学模式来看,“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一是重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二是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课堂教学的设计满足学生的要求。

(二)从教育过程(课堂教学及课外交流)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有效学习的环境和氛围,重视对学生的指导,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展示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参与,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從师生关系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模式,注重课堂内外师生的交流,体现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三、Web2.0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教学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与课程的交互中进行的,因而交互环境在高校教学模式的设计中尤其重要。学生在网络中通过交互环境互动、分享、知识建构,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因此,高校教学的指导思想与Web2.0的核心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所以Web2.0所具有的个性化、共享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模式提供了恰当的技术支持。Web2.0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讨论板(Discussion Board)

讨论板是基于BlackBoard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在上面自由地就教师教学的内容或教师提出的主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提出意见的情况,就学生提出意见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之一。现在国内的很多大学已经开始应用BlackBoard系统,但是很多教师实际上注册了之后并不会使用,不清楚它有什么作用,导致系统的闲置。使用讨论板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解,对这些教师来说是使用系统功能的重要方式。

(二)博客(Blogger)

博客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要素。

用于教学上,博客的作用和讨论板基本类似,也是由教师提出某一个主题,学生可以在该主题下提出自己的意见。该主题只能由博客的拥有者也就是教师提出。教师可以控制回答的范围。由于博客的使用非常方便,像新浪、网易等都免费提供,所以是一种方便且几乎零成本的教学方法。教师提供出比较长的学术文章或教学案例要求学生以比较简单的形式进行反馈时,这种形式比较合适。

(三)微博(MicroBlog)

微博(Weibo),在国外也称推特(Twitter),也即是博客的一种,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

微博具备和博客一样的全部功能,只是微博更加的方便和灵活,更便于使用手机直接操作,因此更受年轻人欢迎。在教学中,微博更适合由教师提出一个比较简单的主题,让学生在留言中进行讨论,教师可观察浏览学生的讨论情况,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次数和内容进行评分。

(四)微信(WeChat)

微信 (WeChat)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现在已成为中国应用最广泛的手机软件。随着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普及,在教学中使用微信对学生来说不仅方便而且及时,是一种非常好的应用方式。

微信可以使用前面几种方式的几乎全部功能,可以发文章让学生讨论,也可以完全自由地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在无控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命题讨论,是一种自由且灵活的方法。

(五)腾讯QQ

腾讯QQ(简称“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多种通讯终端相连。

QQ的多种功能都可以应用在教学上。QQ的在线聊天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QQ的群聊功能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进行大范围交流,对一定的主题实现自由讨论。QQ的即时传递、共享文件和邮箱等功能也可以让使用者传递文件。尤其重要的是,QQ还提供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的功能,让师生之间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对方,进行讨论,即听其声、由观其行,非常适合远程网络教学。

四、结束语

随着手机和电脑在学生中的普及,使用新的基于Web2.0的信息技术应用在高校的教学当中,不仅是一种趋势和潮流,而且这些技术本身是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更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由于基于Web2.0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对其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有限,今后还需更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华魁.面向2010s的高等教育网络互动式教学——联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谈Web2.0在高校教学中的典型应用[J].今日南国旬刊,2009(7):216-217.

[2]张瑞.基于Web20技术及WIKI技术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应用[D].西北大学,2008.

[3]陈玲平,周跃良.Web2.0下教育实习过程评价的策略与方法探究[R].教育技术昆明高峰论坛, 2009.

[4]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 [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上一篇:关于保护校园环境建议书下一篇:小学少先队秋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