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二年级下册雷雨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8二年级下册雷雨(精选8篇)

18二年级下册雷雨 篇1

勐养中心 罗爱明

一、教材解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希望大家好好动脑筋。课件出示谜语。导入新课。(板书:18 雷雨)

2、你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生回答雷雨下的很大,又打雷又下雨,而且发生在夏季。)

(二)引发兴趣,深入了解

1、想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吗?结合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吗?(有的说:雷雨前周围的景物变化得真快。有的说:这场雨下得可大呢!有的说:雷雨过后的景色实在迷人。)

2、有一位作者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同学们想不想看,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教师出示听读要求。

(三)解决问题,检查认字情况

课文听完了,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课文共8个自然段,1-3段写雷雨前,4-6写雷雨中,7-8写雷雨后)板书 1、读准字音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跟他打招呼吧!(出示幻灯片;自读──(谁愿意和他们交朋友,谁还愿意读)指名读──男

女赛读{看来这样难不倒大家,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排火车(听小火车来了,那一排能把的火车开的又快又响)出示幻灯片)

读得真好,把它放到句子里来读,你还能读好吗?谁来读?(指明读、齐读)2、记字形

生字宝宝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出示幻灯片)谁有好办法把它们给记住了?(压:一间工厂把泥土给压碎了。垂:减一减,睡觉的睡减去目。乱:舌头在嘴巴里乱摇。虹:换一换,红换走部首加虫„„学生各抒已见)

(四)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咱的老朋友喜洋洋给大家带来温馨小提示

1、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数一数文章共几个自然段,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五)、感悟课文

同学们想不想欣赏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

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

(1)出示雷雨前录像: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乌云、大风、闪电)

(2)出示满天乌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乌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有的说:无数的乌云,有的说:很厚的乌云,有的说: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云很低„„)咱来看看课文中怎么说?(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很闷很热的感觉呢?(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对比句子:a、叶子不动,蝉不叫。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比一比,给你们的感觉一样吗?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第二个句子程度更深,更能感受到闷热)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谁来读?(指名读)

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

(4)咦,同学们听听,什么来了?(出示大风录音)它是怎样来的? 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出示句子指出乱摆)

什么是乱摆?谁来做做树枝乱摆的样子?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小组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读出他的凶猛 练习说话: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

(5)大风惊动了一个小精灵,他是谁?(蜘蛛)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点出句子。你为什么要逃呢?师说: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风实在太大了)观察图片,蜘蛛是怎样逃走的?(垂下来)你们知道怎样是垂吗?(做小实验,亲身体验“垂”。)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一根绳子绑住一件小物品,做快速下垂的工作,模仿蜘蛛在生死关头时垂下就逃走的匆忙情景。小蜘蛛雷雨快要来了,你的心情怎样?(害怕)谁来读一读(蜘蛛的害怕)

(6)雷雨就要来了,看,闪电一次比一次亮,听,雷声一声比一声响,(播放录像雷雨前)课文用了两个词语形容雷电,哪两个?

积累词语: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来越__

小结:同学们,夏天的雷雨前,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又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再来边读边想象吧!(再次读)

2、学习雷雨中(4--6)

(1)雷雨终于来了,播放雷雨由小到大的动画

这场雨下得怎样?(板书:大、急)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说)(“哗,哗,哗,”“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该读得快一点,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认为应该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来读,表示雨声很大;还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当由慢到快,以体现雨下得越来越大„„)

(2)夏天的雨来得猛来的急,同样也退得快,不一会雨声小了,雷声也小了。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形容雨的变化,哪一个?(渐渐地)

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一种声音从大到小,另一种声音从小到大。)为什么?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

小结:夏天的雨像个爱变脸的娃娃,他变化多端,时而大哭,时而欢笑。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历经暴雨的洗礼,大地又展现出了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

(3)雷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的——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欣赏图片)瞧,花儿草儿喝足了水,也开心的笑了,叶子上仿佛有晶莹的水珠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呢,这雨后的美景谁还想来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嗯,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

4、总结:

多么真实的雷雨啊!作者运用简单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来。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板书:仔细观察)

(六)、拓展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七)板书

天空黑沉沉

蜘蛛逃走

蝉一声也不叫 18

雷雨

……越……

太阳出来

挂彩虹

蜘蛛又坐在网上

18二年级下册雷雨 篇2

一、教学内容及其变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经过修订而成的, 它包括十个单元的内容。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变化。具体说来, ,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 1) 本教材将表内除法分为两个单元进行了教学,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除法的难度, 让学生能轻松的、有时间的学习和运用表内除法。 ( 2) 将 “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本册进行教学, 在学生学习到表内除法后开始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这种紧密的安排, 既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除法有着联系和巩固, 也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 3) 教材将 “图形与变换”单元修订为现在的 “图形的运动 ( 一) ” 单元, 其中关于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前移到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 将认识轴对称图形后移至本单元教学, 内容简单明了, 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 更形象、直观。 ( 4)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 教材中对 “统计”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修订, 具体到本册编排的内容为 “数据收集整理”, 在这个单元中, 以前的以一当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被简单的统计图表代替了, 降低了难度。 ( 5) 将教材中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移到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 只在本册教材中简单的介绍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简单的计算题和估算。

二、教材内容特点

本册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 知识点多, 具有着自己的某些特点,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点:

1. 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 可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这样的安排就正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册教材中,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计算知识后, 有的题目是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所给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 并且对于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有少部分会明确提出使用加法还是减法的计算方式进行提问。教材的安排是要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试着学会自己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分两个单元编排,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表内除法的安排, 是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学习过表内乘法的基础上, 紧接着安排这样的单元, 不仅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 还为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本册教材中的除法学习部分是分为两个单元进行的, 学生2 - 6 的表内除法、7 - 9 的表内除法, 学生熟悉表内除法 ( 一) 后, 能解决简单的关于用除法运算的问题, 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 对于后面一个单元的学习就显得容易得多。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 还节省了很多时间, 降低难度, 这是知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教师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3.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 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这部分教材用的主题图是游乐场的照片, 里面各种娱乐设施的移动, 就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平移和旋转。书本中出现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是很多的, 比如拉一拉、做一做和剪一剪等。这些知识不仅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4. 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在教材中,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图, 这些是与实际生活贴近的, 都是生活内容, 还包含所学数学知识的, 十个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来引入的。

三、有关教材的建议

1. 教材主题图的内容未考虑学生的生活差异。教材中的主题图丰富多彩, 但其实没有考虑到生活在农村的学生, 主题图中提到的游乐场、公园等等, 对于城市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可以很好的接受学习的, 但对于农村的学生, 他们接触的东西是很有限的, 对于老师而言要在这样的教材内容下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困难的。2.概念性的知识模糊, 缺少明确的概念。在教材中有一些知识, 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它到底是什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讲解它所具有的特点, 概念的东西缺少了。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感受到, 但却不能准确的说出, 教材应该出现这些概括的内容,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概念意识, 以便学生高年级抽象思维的发展。3. 教师布置作业环节困难。在本册教材中, 书本中过多的呈现图文结合的地方, 简单看起来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 但在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能够在书本上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就少了。学生在课本上练习的东西少, 自然而然的会增加其他的巩固练习的任务, 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4. 教材的练习题有相似部分, 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在教材的习题部分, 有前后题目是可以互逆的, 有些题目还很雷同, 学生完成书上的作业感觉是在重复不断的做一件事, 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感到烦躁。有部分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 就会捡漏, 不计算、不思考, 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的。

参考文献

[1]王立松.对二年级数学教材 (人教版) 的几点体会和建议[J].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08, 03:15-17.

[2]卢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介绍[J].黑龙江教育 (小学版) , 2004, Z3:6-9.

[3]刘丽, 赵中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J.河北教育 (教学班) , 2014, 01:19-2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综合试卷 篇3

300 + 400 =32 =880-800 =

50 =30 + 90 =70 =

80 + 50 =620 - 20 =50 + 500 =

1000- 700 = 41 = 30 =

40 =5 + 38 = 150-90 =

140 -70 = 82-4 =24 =

二、用竖式计算

48 =69 =57 =

35 + 254 = 636-276 = 387 + 378 =

503-196 =297 + 66 + 343 =

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8 + 297 =414-87 =

四、填空

1.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 ),如果在个位上再拨上 1 粒珠,这时的数是( )。

2.四百零八写作( ),六百六十写作( )。

3.○○○○○○

△△△△△△△△△△△△

△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

4.在○ 里填上“>”“<”或“=”。

10 个一百○一千760○706

20 毫米○1 分米

5.给三角尺上的直角标上记号。

三角尺上的另两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

(2)右边线段的长是35()。

(3)小玲的身高是138()。

7.先把下面的数按不同要求分类,再把表格填写完整。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它后面的□里画“√”

1.(1)416 + 388 的和大约是几百?

700 □ 800 □900 □

(2)592-209 的差大约是几百?

400 □300 □200 □

2.小军从家去学校往西北方向走,他从学校回家往什么方向走?

东北 □东南 □ 西南 □

3.从自己家到学校,小红走的路比小芳多得多,比小英多一些。谁家离学校最近?

小红家 □小芳家 □ 小英家 □

六、解决实际问题

1.每支8元,50 元最多能买几支这样的钢笔?还剩多少元?

2.四个小朋友拍皮球,小明说:“我拍了36下。”小军说:“我比小芳多拍2下。”小芳说:“我拍了9下。”小丽说:“我拍的下数是小芳的2倍。”

(1)小军拍了多少下?

(2)小丽拍了多少下?

(3)小明拍的下数是小芳的几倍?

二年级下册《雷雨》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篇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情感目标: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我教的是第二课时,我定下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文中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4、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5、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在我们这里,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吸引的情景。心理学也表明发当刺激物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给学生短时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转变成长时记忆。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

四、说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

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雨前、雨中、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五、说教学过程

1、设情景,感受雨的美:

教学实践过程表明: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的话,他就能自觉排除多种多种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课前,我会播放各种下雨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各种不同的雨,有蒙蒙细雨,有倾盆大雨,有滴滴嗒嗒的雨声。先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导入我们学习的课文《雷雨》。

2、认识生字,理清结构: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合作读也就是同位同学每人读,指名读一个一个自然段,互相纠正,互相学习,这是读流利,读正确的做法,学生只有读通,读顺了课文,才能谈得上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3、赏读感悟,体会感情:

再次向学生展示雨前的部分,这部分需要理解的词语很多,学生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这些词:黑沉沉、压下来、挂、垂。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些词的话,我会继续利用挂图,课件、向学生展示解释。

4、合作交流探究:

在学习完第一部分以后,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合作学习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后,然后我让学生汇报你学习到了什么?二年级的学生好于表现,相信他们能说出合作学习以后的收获。这样的处理可以省却了老师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讲述的繁索,真正能课堂还给了学生。

5、品词品句完了之后,再让学生有感地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6、课堂的延伸:

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篇5

2012-06-26 20:20:39| 分类: 备课集锦 |举报|字号 订阅

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Jane的博客

一、设计思想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过程与方法:

在课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

五、重点难点

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难点:在读中想象。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授、创设情景、问答、学生自主探究、讨论

七、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激发兴趣。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课件出示)大家一起说是什么?(雨)

2、板书:雨。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呢? 联系生活实际,指名学生汇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播放雷雨时的多媒体课件)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指名学生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

三、预习反馈,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内容 小组内汇报 2.学习生字词

小朋友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示生字词)a.找一位同学起立单独读。

b.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1人)谁还能像他这样当小老师?(1人)c.读得可真不错,我们可以用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些字呢? d.下面让我们进入“回声谷”。

e.再让我们一字开花读。第一个词谁来?„„

f.去掉拼音还会读吗?男生领读,女生跟读—全班一起读。(全班齐读)3.读课文 逐段读

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2、学生默读,思考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的景象。

3、汇报。

4、写作顺序:

这篇课文也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部分来写的。

5、读文,思考。

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后的景象?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分别哪几自然段?

6、汇报,相机板书。

五、读中感悟,理解想象:

(一)读中感悟“雷雨前”的景象。

1、自读自悟。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雷雨前是什么样的景象?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的1——3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雷雨前是什么样的景象?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知道的?(1)理解第1自然段。①指名学生汇报。

②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师:是啊,你看!(出示黑沉沉的乌云)云已经很厚、很低、很重了,就要掉下来了一样。师:这时,你有什么感觉?(指名汇报)③指导朗读。

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我没有感觉到这黑沉沉的乌云“压”下来。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来!我们一起来读。(师引读:满天的乌云„„)

师:读得多好啊!让老师感觉到有45块乌云一起压下来了!(2)感悟理解第2自然段。

①过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学生读,师动作演示)就在这时,你看!(出示多媒体课件)②创设情境,理解“垂”。

师:哎,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

③演示点拨: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蜘蛛害怕了,直直地滑下来逃走了。(出示闪电、雷声)(3)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①创设情境,帮助理解。

师:怎么了?(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②指导朗读。

师:哪位同学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师:他读的怎么样?(指名评价)师:你也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你们听!(多媒体课件演示闪电雷声。)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师:雨就要下下来了。

③拓展练习。

出示:()越来越()。

师:你能用“()越来越()”来说一句话吗?(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出示:()越来越(),()越来越()。师:谁能像课文那样用上两个“越来越”说一句话呢?(指名说)师:同学们的句子说得也越来越棒了。3.有感情朗读。

师:雷雨前的空气真闷呀,一场大雨就要下下来,让我们再把这种感觉读一读吧!(学生自读1——3自然段)

(二)读中感悟“雷雨中”的景象。

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

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真的下起来了。(多媒体展示雷雨)

2、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

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再来读。

3、读中体会雷雨中的景象。①朗读第5自然段。

师引读第5自然段。雨越下越大。„„(生齐读第5自然段)②理解感悟第6自然段。

伴随音乐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指名读)

评价引导:没读出雨渐渐小了的感觉。谁能把“渐渐地”换一种说法。(慢慢地、一点一点地„„)

师:“渐渐地”就是“慢慢地”,逐渐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再来试一试。

4、读中感悟“雷雨后”的景象。①自读感悟。

师:渐渐地,渐渐地,雨停了。雷雨后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请你读一读7、8自然段。②指名汇报。

③师配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图文并茂展示画面文字。④感情朗读。

师:雨后的景色多美啊!你能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自读)⑤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师:雨停了。彩虹挂在天上,蜘蛛坐在网上,蝉叫了,青蛙也叫了。雨后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象?

出示: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学生自由想象,合理填空。)师:同学们的句子说得越来越完整了。雷雨后的景色也是越来越美了。

三、感情朗读,回归整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感受了一场雷雨,了解了雷雨前后的景象,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本文的作者那样认真观察,细心体会,把你看到的想到的也试着写下来。

九、板书设计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

乌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18、雷雨

雷雨中:

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 空气清新

雷雨后:

雨停了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九、作业设计(多媒体出示)

在学习了《雷雨》一课之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爱书法的你,不妨摘抄本文的优美词句,写成一幅书法作品。(2)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朗读《雷雨》,进行课文录音。

(3)爱绘画的你,不妨根据课文的内容,用水粉画一画雨过天晴的美景。

(4)爱写作的你,不妨模仿《雷雨》的写法(时间顺序),写一篇写景的文章。(5)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一首写雷雨的歌给大家听。(6)爱科学的你,不妨查查资料:雷、雨是怎样形成的。以上六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

一、教学内容

语文人教版第十八课《雷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受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感受雷雨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感知,有感情地朗读雷雨前的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事天气预报出现的各种符号。(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我们经常会看天气预报,那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呢?)最后一张是雷雨。

2.你们知道雷雨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乎雷雨的课文。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记不认识的生字。读完后和同桌讨论,课文写了雷雨那些时候的景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老师参与讨论)

2.指名学生回答。

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三、精读课文

(一)雷雨前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雷雨前会有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进行引导,如:雷公公打起了乌云宝宝的屁股,乌云宝宝吓得跑起来了。)2.指名个别学生说。

3.老师这里有一副画,看看画上面都有些什么呢?他么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学生观察图(乌云、蜘蛛、蝉等等,)

4.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叔叔写了雷雨前什么样的景象?

①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a.画记“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来体会云层很厚很低。

b.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强调没有一丝风,天气很闷热。

②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a.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请所有小朋友都站起来,现在你们都是操场上的大叔,忽然刮过来一阵大风。)

b.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你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结合图进行讲解。

③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两个“越来越”写出了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我们还可以说“越来越()” 5.打雷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渗透安全知识)

总结: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象?用两个字形容雷雨前你的感受 天气闷热得没有一丝风,到最后电闪雷鸣,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

(二)雷雨中

1.默读4—6自然段,想象一下雷雨时的情景。2.观察黑板上的图,你看到了什么? 3.找出这些自然段描写雷雨变化的句子。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4.品读句子

①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从哗哗哗你体会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大很急。)

② 从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说明雨下得非常大)③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乐,雨声也小乐。为什么要用两个渐渐地?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

(三)雷雨中

1.看老师黑板上的这幅挂图,雷雨后,你看到了哪些景象?(彩虹、蜘蛛、青蛙等等)请用有没的语句说一说。2.品读句子。

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仔细思考,作者叔叔为什么要用“挂”这个字来买描述彩虹。②蜘蛛又坐在网上。

从坐字体会蜘蛛在雷雨后悠闲的心情。

3.雷雨后,写了哪些景象?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幅画里的小男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课文。

(四)思维拓展

1.游戏一,大家来找茬,观察这三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通过他们景象的不同雷雨的特点之一:变化快)

2.说一说,这三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副,为什么?(不仅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画、写作文)描述出雷雨前或雷雨中或雷雨后的景象,下节课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教学板书

雷雨 雷雨前(1—3)

闷热 雷雨中(4—6)

恐惧 雷雨后(7—8)

愉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北京吗?

生:喜欢

师:喜欢亮起来的北京吗?

生:喜欢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板书)谁愿意把题目都给大家听?

生1:读题目

师:声音真洪亮!谁还愿意读?(环顾四周)

生2:读题目(声音较小)

师:有一点亮,但不太亮!

生2:北京亮起来了(声音又亮了一些)

师:又亮了一点!

生2:北京亮起来了(很洪亮)

师:(兴奋地)终于亮起来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勇敢一些!谁还来读?

生:北京亮起来了(声音清脆、洪亮)

师:你这么一读,老师感觉眼前蓦然一亮!

生:(齐读课题)

师:(示范朗读)北京亮起来了!

生:(再读)

师:同学们,我们美丽的北京不但白天美,夜里更美,想不想去看一看呀?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和王老师一起走进夜晚的北京吧!(放课件:听配乐朗诵)

生:全体感知课文

师:(课件播放完毕)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北京夜景,此时此刻,你内心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北京的夜晚比白天还要美!

师:你情不自禁地发表了内心的感慨。

生:北京真的亮起来了!

生:我多么想去北京看看呀!

生:我觉得北京比天津还要美!

师:晚上你出去看看天津的城市夜景,其实呀,天津比北京也逊色不了多少,你有机会可以去欣赏一下!好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北京变成了什么?

生: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师:是呀,同学们,你们和作者的感受不谋而合!(课件出示文章第一段)

生:(自读第一段)

师:谁愿意都给大家听?

生:(读)(显然有些紧张,声音断断续续)

师:别紧张,声音真洪亮!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整个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生:北京太美了,在晚上它就亮起来了,就不像城市了,像灯的海洋。

师:是谁使北京城亮起来的?

生:灯光

师:北京城的灯不计其数,让整个北京城像海洋一样,变的绚丽多彩,璀璨夺目,带着内心的感受再来读。

生:(齐读)

师:(示范读)

生:(指名读)

师:(指导最后一句)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生:(又读)

师:(不厌其烦指导)

生:(指名读)

师:(指导:“整个”重读,师屡次示范后说:无论说话还是朗读课文,都要干脆利落。

生:(指名读)

师:(再指导“整个”重音)

三、学习课文其它段落

师:好了,同学们,你们现在想不想去北京的各个景点游览美丽的夜景?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的后几段读完,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点重点读一读,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读文)

师:(发现大多数同学只读全篇课文后就停止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课文了,现在你最喜欢去哪,再来重点读一读。

生:(又读喜欢的地方)

师:(巡视:发现一些同学动笔画了不明白的地方)

生:(读完课文)

师:刚才老师又一个惊喜的发现,一些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动笔画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好了,言归正传,谁愿意带同学们先去哪参观?

生:我想带同学们先去环行路。

师:(课件出示环形路一节)给大家介绍一下环形路吧!

生:(读环形路一节)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环形路上有很多灯。

师:立交桥上有很多灯。也喜欢这一段的同学谁来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指课件)为什么“犹如”底下友一道横线?

师:证明这是一个好词语,谁知道它的意思?

生:“犹如”就上好像的意思。

师:能够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真了不起!

生: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是什么意思?

师:那是介绍故宫的第五段,别着急,一会我们就去那游览。

生:(没人举手)

师:为什么说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立交桥和彩虹有什么联系?

生:立交桥上的灯光很明亮,所以说犹如道道彩虹。

师:(出示立交桥夜晚灯光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像彩虹一样

师:白天像彩虹吗?

生:不象

师:为什么晚上的立交桥象彩虹?

生:因为晚上有灯光照射着!

师:在灯光的照射下,北京的立交桥五光十色,五彩缤纷,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美不美?

生:美

师:你能读出环行路的美吗?

生:能

生:(指名读把“犹如”读成“饶如”)

师:别着急!(指导读正确后)评:声音真洪亮。能够自己改正错误,不错!

生:(又一生读)

师:真勇敢!(指导读最后一句)

生:(齐读)

师:环形路美不美?除了环形路,你还想去哪?

生:我想带大家去故宫

师:那你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美景吧!

生:(读故宫一段,其中,“城墙”读成“城底”)

生:(帮助纠正错误)

师:这位小导游介绍的一般,一会再来介绍,好不好?

生: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师:“古老”和“年轻”是不是很矛盾?文章写错了,我们来改一改吧?

生:(很坚定)不行,我觉得故宫那里有不计其数的灯,照着故宫,使古老的故宫更明亮了,显得更年轻了。

师:你说得太棒了,理解得很到位。此时此刻的故宫美不美?

生:美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一片寂静)

师:老师突然发现一个问题,看这句话“一束束灯光照着她”故宫是一座建筑,为什么是形容女子“的她”?文章又错了,我们给它改正过来吧?

生:(急切)不行,不行。我觉得故宫应该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使它把日本人赶跑,***打日本人的时候,故宫比咱们的岁数都大,就得用那个“她”。

师:难道岁数大就可以用那个“她”。

生:因为有很多灯光照着故宫,是故宫看上去象一位漂亮的小女孩,所以用女子的“她”

师:你很聪明,感受深刻。一束束灯光照着故宫,使故宫很漂亮,像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所以用女子“她”,其实这是很好的修辞方法,用于写作之中,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逼真。能不能读出故宫的美、亮、年轻?

生:(同桌互读)

师:故宫多美呀,但是还有比故宫更美的地方,你还想去哪呢?

生:我想去长安街

师:(课件出示长安街一段)

生:(介绍后)我知道了长安街是多么漂亮,多么明亮啊!

生:为什么说灯光闪烁,象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明灯光照着长安街,就像天上的银河掉到了地上。

师:(出示川流不息的汽车图)

生:真像

生:像银河中的小鱼

生:像银河中的星星

师: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就像银河中那数不清的小星星簇拥在一起,光彩夺目,璀璨辉煌。

生:华灯高照是什么意思?

师:华丽的灯高高照着。

生:光彩夺目是什么意思?

生:光彩夺目就是假如有许多人在听你唱歌,你唱得特别好,把所有人的„„

师:什么?

生:(激动地)眼光都给夺过来了。(大家笑)

师:你理解得很透彻

生: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安门金壁很金,很亮。

师:(出示夜晚金碧辉煌的天安门)什么感受,快来说说!

生:哇,天安门很美!

生:天安门真的亮起来了。

生:现在的天安门就像黄金做的一样

生:天安门像一个金元宝

生:我有种特别刺眼的感觉

师:天安门城楼众多光交相辉映,看上去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于是我们可以美美的称它为“金碧辉煌”

生:从天而降是什么意思?

生:从天上降落下来

生: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是什么意思?

师:(出示课件:彩灯勾画出建筑物的轮廓)

生:彩灯像一层层保护膜

生:彩灯就像一支画笔把一座座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勾画出来,像圈了一个圈一样。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游览了长安街,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川流不息的汽车,被彩灯勾画出雄伟轮廓的高大建筑物,是我们流连忘返,你能读出内心的感受吗?

生:(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师:王老师也想读一读,想不想听?谁愿意跟老师比赛?

(师生比赛)

师:(读后)谁来给我们评一评?

生:我觉得毛远淞读的好,她以前读课文的时候声音很小,今天读课文生意很大。

师:肯定了毛远淞的进步!

生:毛远淞读得很好,要是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师: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尊重别人,并且能够委婉地指出别人的不足,帮助别人进步!真是个客观公正的小评委!

生:(男女生赛读)

师:看最后一句(指导断句,手势表示)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这样就可以把文章读得抑扬顿挫。

生:(齐读最后一句)

生:指几位同学读课文

师:除了长安街还有更美的地方呢!

生:我喜欢王府井,在那里我有一个问题。

师:(课件出示王府井)

生:“不夜城”是什么意思?

生:王府井有许多灯,像白天一样,所以说王府井是不夜城。

师:五光十色是不是五种光,十种颜色?

生:不是,是不计其数的颜色。

师:那它和五颜六色有什么区别?

生:五颜六色只有颜色没有光,而五光十色有光又有色。

师能够通过对比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真能干!

生:焕然一新是什么意思?

生:焕然一新说明以前没那么亮,现在有许多灯,都照着它,很亮!

生:焕然一新就是“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意思。

师:(非常惊讶)哎呀,你是从哪知道这句话的?

生:我是从毛主席的诗词中知道的。

师:能把一句话和焕然一新的意思联系起来,太棒了,老师以你为荣。

(课件出示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旧貌和新颜图)

生:此时此刻,王府井多么繁华呀!

生:自读

生:(指名读)就读最后一句

生:(读)

师:声情并茂呀!刚才索彦斌没有读好,现在再来读读这一段,看看读的怎么样?

生:(读文)

师:真是抑扬顿挫呀!远淞终于敢举手了,读读吧!

生:(高声朗读)

师:胆子越来越大了,有进步。再来领略王府井、西单的美景吧!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大家共同游览了金碧辉煌的长安街,五光十色的环形路,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银光闪闪的故宫,大家想一想,这些地方此时此刻都亮起来了吗?

生:亮了

师:那北京的东单亮了吗?

生:亮了

师:各个街道亮了吗?

生:亮了

生:花坛亮了吗?

生:亮了

师:也就是说„„

生:北京亮起来了

师: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与开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自读)

生:我觉得北京城比刚开始上课时更亮了。

生:读第一遍时,我觉得北京不太美,但是读第二遍时,我觉得北京很美很美。

师: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夜晚的北京?

生:五光十色

生: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师:你和作者的感受不谋而合(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谁来读?

生:(指名读)(情绪激动)

生:(配乐齐读课文)

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文章描写了北京的夜景,作者不但感叹,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还把北京的灯光一一描述,灯光绚丽多彩,璀璨夺目。文中的好词佳句就像那华美的灯饰一样,使课文也亮起来了。那么学习完课文,你要给自己留个什么作业呢?

生:我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全部抄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师:你真会学习,养成积累的习惯,对说话和写话会有很大的帮助。长期坚持,我相信,你将来肯定会学以致用,出口成章。

生:我要把第六段抄写几遍,我太喜欢其中的好词佳句了。

生:我喜欢哪一段就把那一段背诵下来。

生:我们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想到北京去看看那绚丽多采的夜景。

师:是呀,百闻不如一见嘛!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反思 篇6

1、教学伊始,设计了师生共同阅读的情境,以连环画的形式将课文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图文结合,通过画面、声音,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自己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清晰,采用随文识字,体现了“情境中初识,独立自主识,联想应用识”这样的教学模式,突出了识字的重点,在识字的过程中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化。

(1)生活中识字,认识“彩”。通过选词填空,区别“彩”和“采”这两个形近字的字义。

(2)借助图画识字,认识“沉、蝉”。通过出示教具(一大片乌云),帮助学生理解“黑沉沉”的意思,通过扩词,加深对“沉”的字义的了解。通过出示蝉的图片,播放蝉叫的声音,在不同词语中再现“蝉”,使学生对“蝉”的认识更加丰富和立体。

(3)字理识字,认识“虹” “逃” “蜘蛛”等字。如,“逃”,采用换偏旁的方法,用“桃、跳、挑”等字来识记,再引导学生根据部首表义的功能,编成琅琅上口的小儿歌,“有脚轻轻跳,有手把担挑”等,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反复再现识字,认识“越”。通过学生照样子说词、说句,

越来越___越来越_____。让“越”在词中、句中反复再现,加强识记。

(5)猜字谜识字,认识“垂”。出示“士兵头上千棵草”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垂下来”的意思;通过扩词,丰富对“垂”的字义的理解。

3、写字体现了趣味性。

学生借助教师设计的蜘蛛网,练习在蛛网中写“垂”字,激发了学生书写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在田字格里写好“垂”。

4、换语境巩固生字

生字的理解重在运用,在这节课中通过变换语境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理解,我先将本课中的生字和难读的字出现在新词当中,通过领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字音,然后又将这些字出现在一篇句子中,再次让学生与生字见面,进行朗读。学生在本节课中将生字掌握的很好,所以在课外拓展复现中,识字效果很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写字的指导,可以说,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会了字。

18二年级下册雷雨 篇7

———约翰·杜威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 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 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 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 形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 就是教育。新学期, 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词串识字更是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仅仅是几组词语, 但排列整齐、意义上有联系、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教学设计新颖多样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教起来却并不轻松。但是, 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围绕识写词串展开, 一个单元的词串教学进行下来, 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我感受最深的是低年级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飞跃, 课堂上思维活跃, 想象能力、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颇有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 我习惯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自己游玩的一些照片, 有意识地给孩子们看, 一起分享快乐。快乐之余,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识字、表达的能力。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师将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回味和孩子们分享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在《识字2》第二课时的教学伊始, 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几张我在各地旅游时的照片。孩子们很羡慕, 一直追问我:“这是什么地方?真美啊, 下次我也要去玩!”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笑着看看他们说:“孩子们, 让我们跟着书中的小导游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广西桂林山水, 那里的景色也十分美丽, 你们想去看看吗?”话音未落, 37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 小身板坐得笔直, 齐声回答:“想!”美好的一课拉开了序幕。

在备课的过程中, 我仔细观察了教材中的插图, 本篇插图色彩鲜艳清晰, 大篇幅的山水画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另外三幅小的插图分别展示了桂林最有特色千姿百袋、惟妙惟肖的山峰, 以及具有独特民族风貌壮乡人对歌的场景。看完照片我指导孩子们回到课本上, 细致看图, 问他们在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 用完整清晰的话语表述出了图中的景物。观察插图, 培养孩子们细致观察图画的好习惯, 此时相机鼓励孩子畅所欲言, 爱上自我表达。

这时, 几位去过桂林的孩子都不甘寂寞, 绘声绘色地为大家介绍了桂林很多的景色。如游览过漓江清澈见底的水, 看见一座像大象一样的山, 还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在竹筏上漂流, 等等。听了同伴们的介绍,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了。他们纷纷举起小手, 表达看完图后自己的感受。而陈西恩同学的感受, 让我印象最深。她说:“我看到了图中的倒影。”“你能告诉大家你看见了哪些景物的倒影吗?”她说:“只有水特别清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倒影, 我在清澈见底的碧波上看到了秀峰的倒影, 就像有两个世界。水上一个世界, 水下一个世界!”此时,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有了好的榜样, 词儿自然就能读好了。我鼓励孩子:“你们说得这么好, 能读得更好吗?”伴随着轻音乐, 孩子们陶醉在桂林美丽的山水画卷中, 一边读着词语, 一边用心细致地感悟着中国文字的魅力。词语读得更好了, 话也说得更加连贯流畅。书本里一个个凝固的词语被孩子们优美的朗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仿佛跳跃到了一幅幅秀美的风景图画中。这一节课, 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了美景、美词, 插上想象的翅膀, 和着动人的语言, 向着美好的方向翱翔。

在第一单元的《识字1》教学过程中, 我与孩子们一同分享了我国传统的风俗和习俗。民俗知识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让孩子们兴致盎然。他们谈论着自己在节日里与家人、伙伴们一起玩耍着丰富多彩的游戏, 仿佛也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深层次朗读, 不仅夯实了基础, 而且韵文读出了韵味、读出了甘甜。

又如《识字4》中的词串, 孩子们找到了自学的方法, 也是我之前有意引导的方法———借助书本中的插图, 将词与图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理解, 比起死记硬背,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还学会了自己利用字形分析生字、理解词义, 如“晴空、温暖、晾晒”都有日字旁, 因此一定和太阳有关;“眼睛、瞄准、眺望”都和眼睛有关;“东海、黄河、长江”一定和水流、江河有关, 等等。课堂此时成为了学生自学自悟的乐园, 孩子们积极思索, 探寻出了一条又一条学习词串的捷径。而我不仅轻松教学, 内心还充满了自豪和满足。我相信, 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 孩子们习得的知识, 记忆会更加深刻牢固。枯燥的授课变成了表达自己、心与心碰撞的平台, 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快乐的天地。

二年级下册4月学习能力自测 篇8

沐浴(gǔ yù) 含(hán hén)着

起( )贪( ) 寒( )腊( ) ( )( )酷暑

( )耸( )云 习( )( )功 ( )思( )想

( )( )私情 舐犊( )( ) ( )通( )大

( )乐( )穷 ( )扮( )装 得意( )( )

一( )巨响 一( )神斧 一( )血泡

一( )武艺 一( )衣裳 一( )英雄

1. 沉香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

2.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

3. 他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

4. 木兰胜利回乡了。( )

六、 连lián 一yi 连lián, 读dú 一yi 读dú。

心狠 酷暑 美丽善良的 将军

起早 手辣 英勇善战的 孩子

腰酸 贪黑 文静俊美的 女神

盛夏 背疼 天真可爱的 姑娘

七、 把bǎ 句jù 子zi 补bǔ 充chōnɡ 完wán 整zhěnɡ, 并bìnɡ 加jiā 上shɑnɡ 标biāo 点diǎn。

1. 沉香的诚心

2. 警察叔叔每天忙着

3. 王老师一 就

4. 月亮有时像 有时像

5. 真的好玩吗

八、 按àn 课kè 文wén 内nèi 容rónɡ 填tián 空kònɡ。

1. 木兰告别了亲人, 战袍, 骏马, 黄河, 燕山,来到了前线。

2. 沉香告别了爸爸,上山 。不管是

,还是 ,他都

地跟着师傅 。有时累得

,很想松口气,但一想到 ,

浑身就 。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 。

九、 我wǒ 会huì 读dú 短duǎn 文wén, 回huí 答dá 问wèn 题tí。

彩虹和石桥

雨后,蓝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那彩虹挺漂亮。

雨后的古桥却不是那样,朴朴素素的,不声不响的,把古老的根扎在坚实的地上,任人们自由地来来去去。

彩虹看了看古桥,从牙缝里挤出一声笑:“嘻嘻!你也能叫桥!瞧我五彩缤纷高挂在蓝天,多么时髦,多么威风啊!可你,就像个驼背的小老头,你也配叫桥!”古桥没吭声,依然静静地,一声不响地迎接着南来北往的人。

彩虹变得更加得意。可是,连它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突然间,它发现自己渐渐地消失了。而那古桥,却依然坚实地站着。

1. 文章共有( )个自然段。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三个和“不声不响”意思一样的词。

( )、( )、( )。

2. 第三自然段中说彩虹从牙缝里挤出一声笑,这是什么笑呢?你能用一个词表示吗?( )

3. 再写一个表示笑的词语。( )

4. 彩虹说古桥不配叫桥的理由是 。

上一篇:科研院所业务内容下一篇:小学英语老师个人工作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