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说课稿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黄河颂》说课稿(共11篇)

《黄河颂》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黄河颂,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以爱国为主题,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易过多讲解。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了解黄河历史,地理和黄河精神的内涵。

能力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2.整体把握诗歌的主题部分。

情感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基础情况,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突破方法:按照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达到优化课程结构的目的。播放歌曲《大中国》,激发情感,引发兴趣,教师

课前深入了解关于黄河的相关知识,做好有关准备。

三、说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诗歌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诗歌语言凝练,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

结合学情我采用的教法是:

2.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因为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要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2)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应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

3.说学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本课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怎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诵好一首诗词。

(2)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4.说教学手段

在本课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

课时安排准备的是一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

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颂黄河,感知诗意。(自学指导一)(10分钟)

1.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

2.朗读课文。

(1)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进行朗读指导。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学生互读互评。

(3)学生齐读、美读课文,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初步积淀爱国情感。

(三)研读诗歌。(自学指导二)我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出示课件一)(16分钟)

1.《黄河颂》中哪个词是关键?

2.找出“望”字统领的内容。(配合自由朗读、体会)

3.文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万千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配合自由朗读、体会)

5、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什么感情?

(针对教学目标,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四)学生质疑,教师点拔。(5分钟)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把文本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内合作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帮助解决。

(五)课堂训练。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迁移运用知识(出示课件二)。(8分钟)

1.让学生说出与黄河有关的诗歌、成语、俗语、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2.如今,黄河面临着断流、受污染的危机,针对这种现状,请同学们想想妙招。(这一问题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齐读升华(在奔腾激越的音乐声中,师生齐声诵读课文,升华感情)

(六)课堂小结。(2分钟)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母亲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我们为黄河骄傲,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努力学习,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

(七)布置作业。(1分钟)

课外完成手抄小报一份,《黄河,母亲河》

(这道作业有助于学生了解黄河知识)。

五、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

《黄河颂》导学案 篇2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②品读诗歌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②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③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方法]

教法:采用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

学法:自学 研学 反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相关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导学

1、导入激趣(学生看《黄河颂》歌曲视屏,老师导入激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可以说,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数不胜数,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诵的诗句多。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让我们共同倾听吧。

2、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人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3、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澎湃 狂澜 宛转 哺育 一泻万丈

二、自学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①听读:倾听视屏朗读,注意节奏与重音。②练读:反复自由朗读,读出气势和感情。③赛读:每组一人参赛,展示个性和风采。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①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②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③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三、研学(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后,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前展示学习成果。

1、朗读“主体”部分,思考:可以分成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概括它们的大意。

2、“绘黄河”的部分由哪个字来统领?诗中是怎么描写的?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3、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

四、反思(检测作业)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出来。

1、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问题。①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②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③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2、学完本诗,你有哪些收获与疑惑,请你列出清单。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你还有那些疑惑?

3、假如你是当年的随军记者,有幸与《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面对面,你准备向他提出哪些问题呢?请你拟写一份采访提纲。

五、总结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我们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课外作业

1、搜集积累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俗语、谚语、成语。

2、黄河的水源和周围的植被正在遭受着巨大的破坏,请你拟写一至两条标语,呼吁社会各界都来打一场新时代的保卫黄河的战役。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黄河颂说课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本课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热爱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主题。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说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各部分意思。

⑵ 能力目标:在反复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⑶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说重点和难点:

⑴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⑵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⑴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⑵ 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应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充分为教学服务。

⑶ 讨论分析法: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行驶,先分组进行讨论,再交流各自的理解。

2、说学法:

⑴ 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⑵ 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说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 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称为什么吗?

(生答: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

(生答: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该是黄河两岸。)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照片和录像)

早在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热情的风度,博大宽广的胸怀,奋进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体会和吟诵一首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2、话说黄河历史: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让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学生回答:

⑴ 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全长、流经省份等。

⑵ 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开封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⑶ 黄河名胜古迹:西安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建筑,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⑷ 引资料谈黄河带给我们的灾难和痛苦,如:黄河决堤、泥沙淤积等。

3、吟读黄河颂歌:

⑴ 古代有歌颂黄河的古诗名句: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⑵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中华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⑶ 先由老师配乐范读全诗,请同学将听到的语气、重音标注在书上。听完后,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说应该怎样读。

⑷ 学生讲语言、重音,并试读喜欢的诗句。教师及时鼓励。

⑸ 分三个小组朗读养育、保卫、激励三个层次,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

(学生当评委,并作点评,教师小结)

⑹ 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

(师生联读,配上音乐)

4、探究黄河精神:

⑴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问题)

① 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②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③ 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⑵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小结。

5、咏唱黄河歌曲:

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6、归纳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我们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7、布置作业:

课外完成手抄小报一份:《黄河,母亲河!》

【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光未然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黄河说课稿 篇4

王天芬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黄河,母亲河》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节综合性学习课,目的是探索黄河文明。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本课是以《黄河颂》为基础,由课内到课外,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深化拓展,对黄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之愈深,爱之愈切“,而“环境保护“既是很多学科都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又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决定利用这次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关爱黄河,热爱祖国“的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良好契机和突破口。

(二)语文课程标准依据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 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3)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 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立足教材,并拓展教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黄河的科学知识。阅读更多的描绘黄河、赞美黄河的文学作品。加强环保意识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重在处理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并重的意识。

重在培养学生的“关爱黄河、关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环境意识及人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这是一堂学生动脑动手的活动课,强调参与,只要学生在一两处下了功夫,就应给 与肯定,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上。初一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只会阅读,不懂得剪裁 2 和取舍,搜集资料的范围窄,在口语表达上以背为主,针对这些本课设计以帮助学生学会整理材料、取舍 信息为难点

(五)教材处理

本次活动安排两课时课堂时间,一课时用来布置指导学生的活动,一课使用以展示、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其余活动化整为零,在课后开展。强调课外活动,以学生阅读、讨论、设计为主,教师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二、本课的教学理念

以创造性的探究学习为核心,渗透现代教学的开放式特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研究,引导形学生在实践中去了解有关黄河的科学知识,在情感上培养“关爱黄河,热爱祖国“的人文意识,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双重教育和培养。

三、教法分析

本堂课在教学构思、课前准备及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出以下几个原则:

1、体现出创新教育的探究性。

现代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式学习,语文综合活动课就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本课先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为三部分:

第一,搜集有关黄河的科学知识及描写黄河的成语、诗词、歇后语等,此为了解黄河。第二部分,搜集人类对待黄河的行为,学生把搜集的大量材料,进行了归类、归纳和整理(如用圈点,勾划,批注等方式),这样就体现出了对信息 的加工和处理,不同于大量材料的简单拼凑和组合。学生不仅能够搜集信息,而且善于处理信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在此基础的第三步,写出关于保护黄河的感想或建议,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灵感的火花不时闪现;思想丰富多彩,涌现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这些尤其能体现出学生的探索,研究,创造。

2、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教学内容及形式应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课前学生搜集资料是开放的,整个教学环节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教师并未把每个教学细节都设计出来,学生要说什么?怎么说?教师都不知道,这就充分体现出了开放性。我认为这种教学形式既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对教师的考验;既能检验出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临场应变,更能充分地反映出教师的综合素质。当然,教师也需对课堂进行有机的调控,如交待活动原则:请大家打开思维,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四、学法分析

首先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歇后语、成语、故事等,这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的熏陶,然后引导学生处理资料时运用圈点、勾划、批注等常用的阅读方法,最后要求学生要写出关于保护黄河的随感及倡议,以及学生课堂上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这些都体现出语文学科要求的 “听、说、读、写”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另外,教学语言的设计要注意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优美诗词、精辟名言警句的恰当引用等。

五、教学设想:

1、第一课是动员学生,从黄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说起,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己选择小组,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课前搜集材料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完成成果展示,通过评价等途径综合成果,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生互相受益。

2、利用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展示直观、形象、高效学习的特点。

3、第二课时采用教学三步法:创设情境 知识积累和探究 写作拓展。这三步,每一步不可忽缺,前两步是积累,后一步是运用。

第一步,创设情境。从“欣赏黄河的视屏导入,引到“黄河的文化“层面上来,通过检查学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情况,再把学生带到一个想象和创造的情境:展望“黄河的未来“。

这一活动旨在加深对诗作的理解认识,用更多的知识填补诗歌语言的空白,是一种典型的阅读方式,同时又自然导入本课,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黄河民间故事这一节旨在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在搜集故事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尽可能不照抄,而对故事做适当的剪裁和润色。

第二步,知识积累和探究。采用网络平台互动比赛的形式,以达到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的目的。教师应借次强调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词汇积累的乐趣并能因此掌握一两种学习的方法。教师指导这一活动,应把握三个环节:搜集词语--领会意义--学会运用。第三步,写作拓展。采用网络平台互动写作的形式,以“黄河的未来“为话题,设定情境,进行片段写作训练,最大限度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设计公益广告,先有学生搜集资料或进行调查,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公益广告并展出,使两项活动相互呼应,也可以将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织成若干小组共同设计,以体现合作学习的特点。

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体会“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导入语:欣赏黄河视屏后提问学生,教师点拨引入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的历史、黄河文化、黄河的现状的巡礼,来捡拾沉淀的黄河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来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

检查学生资料收集和整理情况,并播放几组: 第一篇章 知黄河:

你知道黄河的哪些知识

黄河源头。

地理知识 第二篇章 :说黄河

1,黄河的历史知识

2,说一说,你知道关于黄河的哪些传说

第三篇章 赞颂篇: 唱黄河

展示收集的关于

1、黄河的歌曲

2.有关黄河的成语,俗语

3关于黄河的诗词

第四篇章 忧黄河

拯救母亲河--黄河的未来。

(二)知识探究

(采用互动交流、比赛的形式,测评同学们对有关黄河的了解程度,包括对黄河的历史、黄河的文化、黄河的未来的认知和展望。)

说明:对以下问题,同学们在网络平台的互动地带中表达自己的意见。

1、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带“黄河“的词语(包括一般成语、俗语、谚语)十个。

2、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有关带“黄河“字词的诗句。

3、谁能唱一首或几句关于“黄河“的歌?

(三)、写作拓展。

(学生通过上述的活动,对于黄河的方方面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确定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了,将实践活动的收获用语言表达出来,是活动的最终成果形式)以下几项内容任选一则

1、以“我心目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

2、1995年的夏天,断流四十多天的济南黄河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不是甘甜的河水,而是一股黑乎乎的污水,河面上漂着大量的白 7 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假如你目睹了这种情况,会想些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七、板书设计:

第一篇:知黄河

第二篇:说 黄河 第三篇 :喊黄河

《怒吼吧,黄河》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三岔河镇舟东学校的教师高彦斌,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怒吼吧,黄河》的第二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流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怒吼吧,黄河》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民族之魂”,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怒吼吧,黄河》这篇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其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文章情绪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力,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理念:

1、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加大课堂容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整个过程中,教者坚持“以读为本”,于读中悟情,读中入情,整体领会文意,培养语感,激发并强化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课堂教学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中应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动态生成课堂,教师参与讨论,帮助学生获得读书技能并让情感得以升华。

四、教学流程

本课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根据这一学情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播放音乐,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四、课堂小结,拓

展延伸。下面一一做说明。

一、播放音乐,激趣导入

本课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但对《黄河大合唱》可能会有所耳闻,保卫黄河就是其中的一个乐章。我选择第一乐章导入,看中的是它强烈的感染力,它表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强,与课文第二自然段船工喊号子一节相暗合。学生学习兴趣容易被调动,也为深入学习课文进行了很好的感情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安排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理清文章脉络。这是语文基本功的一个训练,也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构建了一个细读的版块。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一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受到感染,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歌词?二是光未然是怎样朗诵他的歌词?冼星海又是是怎样谱写出《黄河大合唱》的全曲的?三是《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和成功演出的重大意义和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我设计了三种模式的细读。

1、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我先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然后进行汇报。由于学生没感受过“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的情景,不知道抗日战争进入惨烈 的相持阶段的历史背景。我特意准备了一些图片、声音及历史资料,在学生稍有感悟的时候展出帮助他们理解感悟,然后指导他们有感情朗读重点句段,完成对这一问题的深刻理解。

2、光未然是怎样朗诵他的歌词,冼星海又是怎样谱写出《黄河大合唱》的全曲的?

这一板块的的细读,我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并提供交流平台。具体做法是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动手画一画,写一写。在学生充分读过课文并有所收获时,安排他们做汇报交流。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并感情朗读。

汇报交流时,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体验可能会是多元化的。老师尊重并绝对鼓励他们独特体验,但要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还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我的方法是让学生品读两个重点句子(两组排比句),深挖内涵,获得读书方法并读出感悟。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碗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①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读句子的语气、节奏变化)。②自由读 ③个别读

④诗人读的时候声音会发生这么丰富的变化,完全因为他对祖国 的热爱,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⑤齐读。

⑥小结,相机板书(充满激情)

●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就在六天后,冼星海竟然谱出了(黄河大合唱)的全曲,仅仅六天,简直是一个奇迹!就在昏黄的油灯下,就在一孔小小的土窑洞里,就在没有一架钢琴的延安,冼星海谱出了这部让中华儿女骄傲,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黄河大合唱》!

①自由读(看一看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②个别读(相机指导,读出韵味)

③从这四个“就在”可以看出什么?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异常艰苦”

④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创造出这个奇迹? ⑤小结,相机板书(异常艰苦)

3、《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和成功演出的重大意义和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一个版块内容直白,最好的方式就是再现演出,让学生聆听那激动人心的乐章,然后模拟采访他们的感受,最后以齐读的方式读出激情与豪迈:怒吼吧,黄河!表达抗战必胜的信念,保卫家园的心愿。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环节符合学生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

2、结合课文具体事例,说一说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那

我们有什么收获呢?(揭示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帮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习作方法)

黄河的主人说课稿 篇6

1.齐读课题

2.同学们,上节课有的同学说有个心愿,想去亲眼看看黄河是什么样子?这也是我们在座每个同学的心愿,是不是?

那我们现在就去看一看吧。(配乐放黄河录相)同学们,这就是黄河!看着这惊心动魄的画面,你们一定有话要说吧,想说什么呢?

3.今天我们学的《黄河的主人》,黄河在作者袁鹰的眼中是怎样的情景呢?一起把课文第一段朗读一遍

再读一遍。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她养育了中华儿女。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高声赞美黄河。无数诗人都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出示),让我们一起来和着诗人的感情,赞美一下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起。(生读)

师:(充满感情色彩)黄河的水啊,就像天水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两句诗词!“黄河之水——”起。

(学生大声朗诵)

4.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

看着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啊?书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啊?板书胆战心惊,理解。

这是我们站在伟大的大自然面前,在黄河面前的感受——胆战心惊!拿起书,再读,把作者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情读出来。

“黄河滚滚——”起。

师:胆在颤抖,心在害怕,这就是黄河,这就是母亲河,来再读一遍

二、品析2、3、4自然段

1.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可就在这波涛滚滚、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上却有一个小小的东西在漂流,是什么呢?读读课文234节。

作者看到了什么了呀?

见过羊皮筏子吗?(屏幕显示羊皮筏子)介绍。

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漂流,站在旁边的作者袁鹰看到这样的情形心情怎样?

2.出示:自由读课文234节,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并划出有关词句,多读几遍,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3.这儿有个词,老师不知道该怎么读?(啊 变红)

师范读

4.这里面还有一句话,是数数的,该怎么数?

真不敢相信,这么小的羊皮筏子上竟然还有人,还不只一个人,坐着六个人。哎呀,真让人担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234节,感受一下作者担心、惊讶的心情。

5.出示图片

同学们请看,在湍急的黄河上有一只羊皮筏子在贴着水面漂流,它那么小,那么轻,仿佛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难怪作者会如此担心,如此惊讶。

让我们捧起书,再来感受一下。

三、品析6、7、8节

同学们,这样的羊皮筏子让你坐,你敢坐吗?

如果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口述第7节)

1.课文中乘客们怎么样呢,读6自然段,找一找。

2.板书 谈笑风生

一起读读,什么意思?

3.谁来读读乘客们谈笑风生的句子?

是呀,乘客是那样的笑谈风生,那座古塔是怎样的古塔?那里的景色好美。

4.为什么乘客们会谈笑风生呢?板书 艄公

那稍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

板书: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从哪儿看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请同学们再读第6小节,划一划,写一写。

5.交流。

6.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既然他大胆了吗,为何又小心呢?不是矛盾了吗?

(小心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

7.同学们,这可是在波浪滔滔、一泻千里的黄河上呀,艄公在驾驭羊皮筏子的时候一定是困难重重,险象环生。遇到危险时,请同学们想一想,艄公是怎样沉着应对的呢?

出示

请同学们拿起笔,选择一处,想一想,写一写。

指名读。

引读:

正因为艄公这么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皮筏上的乘客读------

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再读——

这样的艄公令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不由得赞颂。一起读最后一节。

8.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就是一首雄壮的诗。

自由读。(屏显:用诗歌的形式显示最后一小节)

师生读。分组读。全班读。

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

(出示填空:( )——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师:此时的语言已经汇成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这不仅是艄公战胜黄河的动人诗篇,更有艄公对黄河的一片深情,更有对黄河的热爱!

四、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袁鹰一起领略了黄河的气势,艄公的丰采。

我们第一眼看到黄河时——胆战心惊,我们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时——担心,惊讶,但是筏子上的乘客们却谈笑风生,因为他们相信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同学们,作者袁鹰写第一眼看到黄河时胆战心惊,写羊皮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这与艄公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一中心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叫衬托

我们以后在写作时,不妨学习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来更好地表达中心,这样你的文章将更具感染力。

作业。

板书:

黄河的主人

“我” 胆战心惊

乘客 谈笑风生

《黄河颂》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①新课标: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②个人基本教学观点: 语文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语文,就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艺术家,用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就是引领学生进入到课文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心灵沟通;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语文是有声的文学,朗读是诠释语文的最好方式。而且我一直认为: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而且还能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如果说文字是一种心灵的创造,那么朗读就是一种再创造。聆听优美真情的朗诵表演,感悟文字的真情倾诉,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陶醉其中,并且激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共鸣和朗诵欲望。同时,语文是有声的文学,朗读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素养,朗读教学理应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③本课分析: 体裁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二单元是抒情文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散文诗具有散文的形式美和诗歌的韵律美,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主题分析:《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写法分析: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雪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象征的表现手法,独特的抒情方式,浪漫的语言风格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二、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散文诗中的象征手法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加之作品离他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仔细体会,认真感悟,并对他们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对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三、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教学设计>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力地抒发战斗激情。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在对风雷电的歌颂中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4、体会风雷电等的象征意义。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五、教法与学法:

先让学生自己看有关历史剧《屈原》的参考资料,明白这部历史剧的创作过程,主要内容,人物情节等,再通过播放朗读来让学生体会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屈原的高大形象。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认识作者的内心世界。

用心

爱心

《黄河的主人》优秀说课稿一等奖 篇8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漂、系”两个多音字的用法,学会“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敏捷,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由于学生没有亲眼见过艄公在黄河上鼓浪前行的情景,缺乏已知经验,因此,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创设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的情景,使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我设想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以问题“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何称他黄河的主人?”引入文本的学习。

接着安排三读:一是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扫除字词障碍。二是检查读,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间,认识多音字“漂、系”的用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初步理解“胆战心惊、如履平地、惊涛骇浪”等词语的意思。三是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媒体,了解羊皮筏子的制作、特征和功能。

最后布置作业:抄写词语,极书后第三题。

下面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

在上堂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议一议自己心目中的艄公形象,并相机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通过复习勾起学生对艄公形象的回忆,自然引入到本课学习中去。

二自读自悟

根据学生交流的艄公形象,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现艄公精神品格的词句进行圈画、反复朗读体会,培养立阅读、立体会、立感悟的能力。

三细读品味

这个环节在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读读、品品中进行。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抓住关键字词,如“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让学生想象黄河的气势之大,在对语言文字有所感受的基础上,观看相应得录像,学生的体会更深了,自然就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再来看看羊皮筏子,它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上面还有六个人和两个满满的麻袋,通过黄河之险与羊皮筏子之小、轻的对比来体会鼓浪前进的危险。如此之险,我看得“胆战心惊”,可乘客们却“谈笑风生、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欣赏窗外的景色”,这观者与乘者的对比,完全是因为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学生更深地体会了艄公技术高超,透过这一系列动作,我们看见的是他那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优秀品质,他不愧是“黄河的.主人”。

本环节中,指导学生读文、找句、研词,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深化艄公不愧为黄河的主人这一人物形象。

四巩固升华

学了课文,你对艄公佩服吗?请以“艄公——我佩服你”为题写一段话,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表达出自己的特感受。

黄河颂 篇9

一、激趣导入:

听歌曲,说感受。

二、目标展示:了解本课目标。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聆听范读。自由练习配乐朗读。点名读,齐读。

2、感知内容:

本诗题目是《黄河颂》,那个词是关键?

这首诗分节。第一节是,第二节是。第节是主体。

朗读这首诗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节是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可在颂之前,先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诗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是字。这个字一直统领到。

诗歌中“颂黄河”的诗句是哪些?这一层有非常明显的外部标志,你能看出来吗?

“颂黄河”部分分几层?分别从什么角度赞颂?

四、再读诗歌,鉴赏主题:

1、在学习朗诵诗歌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黄河?

2、这首诗表面是颂黄河,但实际是要颂什么?

3、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的主题你能了解吗?

五、写法鉴赏:

1、诗中出现了几个比喻,你能明白它的意思吗?

摇篮屏障臂膀

3、你能感觉到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吗?

六、课外拓展: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七、课堂反馈:

1、《黄河颂》的作者是品的第二部。

《黄河颂》教案 篇10

作者:光未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4.法制教育渗透目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方法]朗诵法、品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设计思路]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通过导入语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爱国情感)

二、激发情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三、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① 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④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见板书设计)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见板书设计)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五、配乐朗读:

1、小组中练习。

2、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3、师生共同评出最好的小组。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达成教学目标2的要求。)

六、法制教育渗透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十四条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标准,防止和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五十二条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七、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八、布置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板书设计] 养育

序曲

主体

尾声 保卫

黄河伟大坚强

激励

[教学反思]

绘黄河

颂黄河

黄河颂(学生用) 篇11

【积累·运用】

一、走近作者

光未然,原名 ,1913年出生,湖北老河口市人。、。1935年8月创作《 》歌词,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经“ ”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它以、壮阔的历史场景和,表现出黄河儿女的。

(悄悄话:此题旨在提醒你注意“识记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此部分内容包括:了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等。)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气魄()狂澜()澎()湃

屏()障 ....哺()育

倾泻()九曲()连环 浊()流 ....2.词义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猛烈的气势。宛转:辗转,经过许多地方。哺育:比喻培养。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悄悄话:这几道题是基础的积累,要时刻记住,每学习一篇文章,首要任务就是字词的收集积累。)

【感知·梳理】

小贴士:

1.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赞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悄悄话:读诗歌要快速整体感知诗歌的主题。)

2.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 ∕ ”中的“ ”字,一直统领“ ∕ ”。而这所“ ”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

(朗诵词)朋友!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谁没有妻子儿女, 谁能忍受敌人的欺凌? 亲爱的同胞们!你听听

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

(歌词)风啊, 你不要叫喊!云啊, 你不要躲闪!【课外作业】

黄河啊, 你不要呜咽!今晚, 我在你面前 哭诉我的仇和冤

命啊, 这样苦!生活啊, 这样难!鬼子啊, 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 你死得这样惨!

我和你无仇又无冤, 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

狂风啊, 你不要叫喊!乌云啊, 你不要躲闪, 黄河的水啊, 你不要呜咽!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 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冤!丈夫啊, 在天边!地下啊, 再团圆!

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

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黄河,母亲河”的资料,任选一个选题。准备一下,进行综合性活动。

1.小组名称:

◎解说黄河(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知识、历史变迁、俗语、谚语、成语)

◎大话黄河(收集有关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

◎歌唱黄河(收集有关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

◎拯救黄河(收集有关黄河生态破坏及治理方法)

上一篇:贵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暂行下一篇:庐山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