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房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库房事故(事件)应急预案(精选8篇)

库房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篇1

(专项)

预案编号:2009-04

第一章 引言、概况------------1 第二章 术语------------------2 第三章 预案内容

第一节 基本情况------------3 第二节 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3 第三节 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及其分布-------4 第四节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4 第五节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6 第六节 事故的预防措施------6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6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7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7 现场保护与现场处理--8 第十一节 应急救援保障------9 第十二节 预案分级应条件----9 第十三节 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10 第十四节 应急培训和演练----10 第四章 附件----------------11 第五章 附加说明--------------11

第一章

引言、概况

随着现代化煤矿生产的发展,其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中存在能量巨大的潜在危险源,尤其是它们会引发重大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顶板垮落等危害极大的事故,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达不到绝对的安全。因此,需要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迅速控制事故的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

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和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如何在事故现场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因此,制定有效完善的应急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预案所引用的规范性文件: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应急措施。”

根据以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煤矿成立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小组,制订了编制计划,收集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初始评估、能力资源的评估,以及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本预案每半年更新一次,特别情况需要及时更新的,由预案编制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决定。本预案资料的收集采用各基层单位提报与小组成员现场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危险源的辩识和风险的评价是根据**煤矿历年灾情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煤矿安全的形势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评价。

本预案的级别为:Ⅰ级(企业级)-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东风煤矿的界区之内,包括井田范围内的所有采掘工作面、巷道网络,以及地面工业广场,机关、各基层单位办公楼。事故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地区域内,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预案编制小组: 组长:***** 第二章 术语

煤矿“三大规程”:

是指《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的总称。是煤矿生产过程三个最基本性的规范性文件。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目标:

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各种事故的场所或设施。井巷:

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采掘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总称。采空区:

回采以后不再维护的空间。进风巷:

进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进风用的叫总进风巷;为几个采区进风用的叫主要进风巷;为1个采区进风用的叫采区进风巷,为1个工作面进风用的叫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

回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瓦斯:

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局部通风机:

向井下局部地点供风的通风机 瓦斯矿井:

低瓦斯矿井和高瓦斯矿井的总称。瓦斯浓度:

瓦斯在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占有的比率,以%表示。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

经煤尘爆炸性试验鉴定证明其煤尘有爆炸性的煤层。第三章 预案内容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煤矿位于**矿区西部,行政区属**市新兴区,与**矿、新兴矿相邻,井田走向长4.6公里,倾斜宽3公里,面积13.8平方公里。***煤矿开发建设于1956年,属国有煤矿,证照齐全,原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经过四次矿井生产技术改造和两次通风系统改造,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为40万吨/年。

**煤矿,在籍职工3328 人。隶属****公司,主要产品为煤炭(1/3焦煤),矿区内有铁路专用线与****线、牡佳线接轨,公路可通往勃利、依兰、哈尔滨等市县,交通极为便利。**煤矿除工业广场外,地面还有医院、供应科、机电厂、车队、面包厂、水暧科、支护科等地面厂区。

井田境界:东部以**铁路煤柱和F:14号断层为界,与**矿、***矿矿区相邻;南部以40号煤层-800米等高线的投影为界;西部以第12号勘探线为界与青龙山详查区相邻;北部以F9号断层和74号煤层露头为界,与新建煤矿相邻。

**煤矿井田区域内共有三十多条大断层,属高沼气矿井,煤尘爆炸指数大于30%,属于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矿井。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阶段水平分区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法,掘进方式为:炮掘。除30101、30105、30106、30108队为皮带连续化运输外,其它掘进工作面均为耙斗机装岩、一吨固定矿车运输。现有4组采煤队和11组掘进队,分布两个采区。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分列式。

第二节 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一、危险目标

**煤矿是从事原煤生产的企业,井下采掘工作面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火工品,火药和电雷管的使用量都比较大,全天24小时有人员作业,为了火工品的使用安全必需制定严格的制度与措施,同时要加强火工品存放地点即井上下库房的管理,这也是火工品爆炸事故比较集中的地方,为此可确定为危险目标。

二、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引起火工品的爆炸,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有火源的存在,其次是搬运和震动与磨擦,其爆炸的影响范围一般是在事故地点的周围,波及的范围不是很大,井下火药库的爆炸可能造成通风系统的紊乱,地面及采掘工作面的火工品存放地点的爆炸,只能影响周围不是很大的范围。爆炸的危力与火工品的数量有关。第三节 危险目标周围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煤矿为了控制井上下火工品爆炸事故的发生,井下供应科设专门的火工品库房,火药与电雷管施行分库摆放。上齐有消防器材,井下火药库按煤矿设计规范,设计了专门的火工品库房,同时配备了消防器材,设有专人看管,24小时有人值班。各采掘工作面设有专门的壁龛存放火药和电雷管,放存火药与电雷管的壁龛相距不小于20米。设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发放。使用情况有记录。

第四节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煤矿针对重特大事故成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各采区成立了救灾领导小组,两级救援机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各组织机构的组长是现场指挥人员。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7)事故信息的上报。

(8)接受公司及政府的指令和调动(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井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1)接受矿应急救援机构的指令和调动。(2)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3)发现事故后立即向上级层报。(4)做好职工家属的思想工作。(5)积极配合矿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6)全力组织恢复事后的生产。矿应急救援组织单位:

矿副总以上领导、调度室、车队、医院、保卫科、救护队、生产科、安检科、机电厂、设备站、通风区、供应科、机电区、煤质科、监测科、预备队、掘进一区、掘进二区、调整科。

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组 长:***

第五节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矿地面通讯系统较为发达,矿在1998年投资30万元更换为DH256型程控交换机(最多可达256台电话),现在矿台电话已达160余台,电话遍布东风矿区大小单位、科室,各单位之间联系相当快。全矿各生产单位及业务科室还安装了局台电话,并与市话并网了,与市区和***联系也相当方便。

矿生产调度室设一台20门交换机,供各井(区)和主要生产单位互相联系,也可直接通往井口蹬勾房。1997年更换为CSDD程控多功能调度总机,井上下共有电话26台,井下各主要机电峒室、井下调度室、井下煤仓、主要运转设备、井底车场均有电话,地面各采掘队、区及辅助生产单位办公室均安装了井下电话,与井下联系、指挥生产、汇报安全生产情况相当便利。调度室还有CANONFA×510传真机一台,HG-890电话会议终端机一台。附:应急指挥联络图

第六节 事故的预防措施

1、建立严密的火工品管理制度。

2、加强地面及井下火工品库房的管理。

3、提高火工品库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责任心。

4、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5、建立火工品的使用情况和发放记录。

6、按照火工品的使用规范,做好采购、运输、使用等各方面的工作。

7、严禁接近火源,库房必须阻燃。

第七节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发生事故后,要及时向矿救援指挥中心进行汇报情况,矿救援指挥中心设在矿调度室。

2、井下火药库发生爆炸后,事故现场人员要按照既定的避灾路线撤离。

3、做好通风系统的调整工作。

4、保护好事故现场。及时抢救伤员。

5、配合矿山救护队的抢救工作。

第八节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依据可能发生的煤矿事故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和撤离工作由现场指挥生产的领导负责执行,出入井人员的清点工作由检身室负责进行,发生事故后,人员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由现场指挥生产的人员带领,沿既定的避灾路线进行撤离,非事故现场人员要做好配合现场的撤离工作,紧急疏散人员及疏通交通障碍,具体工作由运输区,运转队,皮带队,保卫科负责执行。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由抢救组的组长向地面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汇报现场情况,由中心发出指令进行实施,车队的急救车一天24小时都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常备不懈。

第九节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煤矿伤员的急救工作,由三级急救组织构成:一级是现场的急救;二级是----矿医院的救治;三级是公司医院的救治。现场的救治工作由班组长负责进行,急救队员的救治由救护队队长负责进行。医院的救治由医院的院长负责进行。

现场救护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抢救伤员脱险并进行急救,对危重伤员的转送做好必要的医疗准备工作,根据伤情及条件,在现场可就地进行下列急救工作:

1,矿工现场急救

当有人受伤后,在急救员赶到之前,由矿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或者是由前往现场处理事故的矿山救护指战员进行急救,主要是进行伤情判断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伤肢简单固定、搬运伤员等急救处理。

2,急救员现场急救

急救员接到通知后,应奔赴现场,将伤员搬到安全区,立即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全身状态、神智、脉博、呼吸、血压、疼痛部位有无异常、脊柱四肢有无畸形及伤口出血等,同时,还应检查有无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口鼻内有无异物、胸部有无畸形、或出现血胸、气胸、有无腹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等,以及有无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有无骨摩擦音及异常活动。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记录伤情并不断观察其变化,如转送应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若危急不能运送,应转移到安全地带以利挽救。

4,第二级医疗急救组织由矿医院医务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接受第一级急救后转送来的伤员,伤员如有严重出血、呼吸道损伤、开放性胸腹部损伤、休克或开放性颅脑损伤等,需立即手术抢救时、若不便转送集团公司医院,应在矿医院进行抢救,经初步手术处理后,如无继续救治条件,应做好转送公司医院或其他高级医院的医疗救护准备。

5,第三级医疗组织由公司医院医务人员组成,抢救组由外科、内科、五官科、眼科、放射科、麻醉师、化验技师及护理人员组成,必要时心电图和脑电图医师随时应诊或作监护,抢救组长由业务院长或外科主任担任,专门负责重伤员的抢救工作。

第十节 现场保护与现场处理

一、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1,事故发生后,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事故现场,就近人员应自主保护现场。

2,发现事故的人员立即向指挥中心汇报。

3,没有指挥中心的指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现场。

4,经指挥中心的指令,安排有关人员对现场有关的数据进行勘验、记录、保存。

5,保卫部门要做好禁止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的警戒工作。

二、现场的处理

1,事故现场的数据勘验、记录、保存完毕后,经指挥中心的同意后,方可进行现场的处理。

2,由指挥中心安排有关的单位及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

3,处理现场由外向里进行,进行现场处理的人员要互相协调,指定人员现场进行监督,保证处理现场人员的安全。

4,负责处理现场的人员,要对现场的处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矿救灾指挥中心汇报。

第十一节 应急救援保障

一、内部保障

***煤矿成立抢险救灾小分三个:第一小分队由安检科及监测科人员组成;第二小分队由车队及保卫科人员组成;第三小分队由地测科人员组成。同时,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了各岗位的责任制度、值班制度、培训演练制度。其主要任务:

(1)做好矿井事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处理矿井初期事故。

(2)引导和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

(3)参加需要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安全技术工作。

(4)协助矿山救护队完成矿井事故的处理工作。

(5)搞好矿井职工自救与互救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外部保障

****煤矿与***公司救护队签定有矿井联合救灾的协议。相邻可依靠力量为新建矿救护中队。

1、矿山救护队最低技术装备标准准

2、矿山救护队员个人最低技术装备标

类别 装备名称 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车辆 矿山救护车 100km/h 辆 1 通讯 程控电话

部 1

灾区电话

部 1

移动电话

每人一部 仪器 4h呼吸器

2h呼吸器

自动苏生器

氧气呼吸器校验仪

装备 氧气充填泵

高倍泡沫灭火机 BGP400型 台 1 戓BGP200弄

防爆工具

套 5

液压起重器

台 5

工业冰箱

台 1 配合AHY-6型使用 装备名称 要求 单位 数量

4h呼吸器 推广使用正压呼吸器 台 1 自救器 压缩氧 台 1 企业消防服装 公安消防服装 套/年 1 战斗服 带反光标志 套/年 1 劳动保护用品 按规定执行 套 1 第十二节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依据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对预案的起动条件:

1,有本预案所规定的重、特事故发生的事实。

2,经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研究决定。

3,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十三节 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确定事故救援工作已经结束。

2,经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研究决定,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3,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十四节 应急培训和演练

为了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或演习是应急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任务:

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煤矿应急培训的范围:

1,职工全员的培训。

2,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煤矿应急培训的内容:

1,报警。

2,疏散。

3,各类灾害的应急培训。

4,不同水平应急者的培训。演习的基本内容:

1,基础训练: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基础。主要包括队列、体能、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

2,专业训练: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

3,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的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提高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必要措施。

****煤矿具体的培训工作由职教科负责编制计划,在职工培训计划中单独列明,训练和学习演习工作由通风区救护队组织进行。

第四章 附件

1,组织机构名单;

2,值班联系电话;

3,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4,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5,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6,单位平面布置图;

7,消防设施配置图;

8,周过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线路图;

9,采掘工程平面图;

10,井下运输系统图;

11,矿井通风系统图;

12,排水、防尘管管路系统图;

13,矿井井上下供电系统图;

14,井下避灾路线图;

15,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

16,井上、下通信系统图。

第五章 附加说明

库房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篇2

关键词:大功率中短波发射台站,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1引言

随着无线传输发射事业的不断发展, 建立传输快捷、管理科学的技术运维新体系成了事业发展的核心要求之一。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作为技术运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益受到各级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重视。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应急预案是有效应对处置各类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的指导性文件。制订时必须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真正起到规范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工作。

大功率中短波发射台站 (以下简称“发射台站”) 相对于小功率发射台站而言, 占地面积更大, 播出系统设备更复杂, 职工数量更多, 安全形势更严峻。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无疑将能够更好地指挥协调多方力量各种资源处置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 提高发射台站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 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的作用。

目前, 各发射台站按照无线局的统一部署, 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结合各自具体情况, 开展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从2003年至今, 作者所在台站编写成了《国家广电总局724台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以下简称“台站应急预案”) , 并先后6次修订。从编写修订的经验和实际应急情况来看, 台站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框架结构与层次不合理;危险分析不全面, 使应急准备工作不到位;应急组织机构层次较多, 设置不合理, 无法高效运行;运行程序缺乏标准化规定等。

在修订2012版时, 作者梳理了思路, 根据台站实际情况明确了目标, 调整了结构, 立足于危险分析, 设计了应急指挥, 强调了操作性, 规范了完善程序。相对于以前的版本做了很大的改变。本文在总结以往编制应急预案经验的基础上, 探讨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点, 为发射台站编制应急预案提供借鉴。

2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及应对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2号《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和广技办字[2008]2号《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事故管理规定》的规定。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分为事件和事故两大类, 其中事件包括破坏侵扰事件、自然灾害事件、技术安全事件、其他事件, 事故包括特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

积极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事故有三层含义:一是预防,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将一切可能导致突发事件事故的隐患、危险源一一列出来, 确立突发事件事故发生的指标体系, 实施重点监控, 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不发生;二是预警, 在预防基础上, 建立健全并完善突发事件事故预警机制, 将监督与预防措施结合起来, 做到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三是预案, 突发事件既有人为因素, 也有非人为因素 (包括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 , 从这个意义上说, 要想完全避免突发事件事故是不可能的。因此, 我们必须把防范突发事件事故的基点放在准备工作上, 而制订应急预案就成了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3应急预案的通用要求

应急预案指事先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预案充分考虑现有物资、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 使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预案编制的内容要求参见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通用要求有:一要建立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的指挥体系;二要内容设立包容性强、涵盖面广;三要在具体处置过程中, 措施具体, 便于操作;四要整体做到反应灵敏、决策果断、综合协调、行动迅速、处置有方。

4台站应急预案编制中的要点、难点

台站应急预案在编制时既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又要符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行业特点。作者立足发射台站的工作实际, 不断摸索、实践, 提出了编制中的几个要点、难点及建议意见。仅供参考。

(1) 统一思想, 明确编制目标和要求

要编制一套适合发射台站的应急预案, 必须确立编制目标和要求。以往几次修订, 都是各编写人员各自领任务, 分头编写, 最后汇总时才发现因为理解不同, 所编写的预案结构不一样, 出发点、侧重点相差较大, 很难统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建议发射台站成立由台领导任组长, 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编写工作组。工作组成员首先要收集并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尤其是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然后再通过会议等多种形式, 使工作组成员都深刻理解安全播出突发事件事故的定义、内涵和外延, 熟悉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 明确从发射台站安全播出工作可能造成的危害出发, 结合本台实际情况, 根据危害程度分级响应, 依法处置破坏侵扰、自然灾害、技术安全和其他等四类安全播出突发事件的编制思路。

根据应急预案要实现的功能, 所提出的应急预案不仅要实现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 避免在岗人员不知所措或错误操作, 防止因组织不力或现场混乱而延误应急救援行动;还要指导台站内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练, 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的要求。

编写工作组统一了思想, 明确了编制目标和要求, 编写成的应急预案才更具系统性和规范性。

(2) 借鉴活用, 调整预案结构

经过近10年的不断研究, 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行业根据本行业的特点都制定了应急预案。在制定过程中也形成了几种成熟的应急预案结构。

“1+4结构”:这种应急预案的结构就是综合预案=基本预案+ (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 。

总预案+专项预案结构:这种应急预案的结构中, “总预案”就是阐明应急整体框架结构及应急的基本原则;“专项预案”是根据总预案的要求, 在危险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事故的种类、现场区域位置等因素, 确定的子预案。

总预案+应急程序+应急处置指导书结构:这种应急预案的结构, 是由整体到局部, “总预案”概述应急体系框架和应急基本原则, “应急程序”则明确各突发事件的应急流程或各应急部门应急工作流程, 而“应急处置指导书”是具体的应急行动指导。

单一的应急预案结构:这种应急预案的结构是指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将应急预案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等所有内容都融合成一个文本。

这四种常见的预案结构, 各有优缺点。如何选择合适的预案结构呢?这还需要从台站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与市县区的距离。距离的远近决定了在发生突发事件事故时, 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响应时间。从而决定预案结构的复杂程度。如果距离较远, 就必须立足于自救, 所以对于突发事件事故的应急范围, 指挥系统设计, 应急处置人员组织应急物资贮备等台站应急预案都要统筹考虑。二是台站各部门的情况。发射台站内应急处置人员工作岗位相对分散。各重点防护的技术部门往往是布局各不相同的独立建筑, 现场应急环境复杂, 且往往是事故/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因此针对不同的技术部门应有符合部门实际的专项预案。三是各技术部门的工作实际。各技术部门担负着发射、节目传送、供电、天馈线、网络等不同的任务, 所在的工作环境和设备特点决定了安全播出事件事故的处置方法不尽相同, 所以在预案中必须有不同技术部门的应急处置指导书。

考虑到上述因素, 建议台站应急预案采用特有的混合结构——总预案+专项预案+应急处置指导书 (见图1) 。这种结构既有“总预案”阐明应急整体框架结构, 应急的基本原则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 应急行动、措施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又有需要全台动员应对的事件专项预案;还有针对各技术部门内部突发事件事故的部门专项应急处置指导书特别是各技术部门的专项预案, 既有针对传输发射的安全播出应急处置指导书, 还有针对部门内部的突发事件的前期处理应急处置指导书。比较符合发射台站的实际情况。

(3) 危险分析, 找准预案基点

危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 主要是通过危险辨识、风险评价, 确定台站或部门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事故及其性质、危害后果等, 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和足够的信息。

危险分析应全面。根据台内近10年的播出故障、各种事故记录, 无线局历年来的安全播出事件事故汇编, 当地的灾害记录, 结合事故预想, 基本做到了对台站各种突发事件全面考虑。

危险分析应客观。发射台站主要的危险来自于所处的工作环境, 也就是技术安全中常讲的三高——高空、高频、高压。这些危险源都是在技术系统建成后就客观存在的。维护区域内的危险分析, 就是辨识和评估在进行操作和维护工作时, 这些危险源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的危害。具体可参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724台应急预案 (2012版) 》中《变电站专项应急预案》第二章的危险性分析。

建议在应急预案编制应做好以下危险分析工作:

全面分析本台站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 预测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

确定事故危险源, 进行风险评估;

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 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客观评价本台站的应急能力;

充分借鉴国内外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4) 科学分工, 设计应急指挥

突发事件事故发生时, 高效的应急指挥是积极应对, 科学处置, 减少损失的重要保障之一。根据突发事件事故的不同等级, 应急指挥分为台站和现场两级指挥系统。台级应急指挥应包括指挥领导小组, 现场处置组和台站内应急响应部门 (台办室、技办室、发射机房、监控中心、维修室、变电站、保卫科、财务科、行政科) ;现场应急指挥应包括指挥人员、应急处置人员和各自的岗位职责。其中现场应急处置人员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但是必须明确日常工作转换成应急工作的模式转换条件和转换后的岗位要求。

对于应急指挥系统的职责划分, 应组织台领导和各部门的专业人员参与的讨论会, 针对不同突发情况, 根据现有处置手段, 设想处置步骤, 明确应急处置岗位的职责。同时建议各部门应急岗位的职责基本与其日常工作中承担的职责相对应, 便于平战结合。

(5) 立足实际, 加强预案操作性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是对应急预案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也是最终目的。要使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 必须将危险性分析和台站、各部门应急能力评估得到的有关信息结果融入到预案的内容中, 使应急预案符合台站的实际情况。怎样融入呢?实践经验表明, 在预案中必须明确“5W1H” (为什么、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怎么干) 要求, 其中总预案和专项预案中, 通过危险性分析说明“为什么”是这些应急任务, 如地处陕西关中地区的724台就没有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预案。应急处置指导书中明确执行应急任务的人员、时间、地点、具体的应急行动、行动步骤和行动标准等, 使任何参与应急的人员都能有效、高效地开展应急工作, 而不会受到紧急情况的干扰导致手足无措, 甚至出现错误的行为。

(6) 规范程序, 完善预案管理

为了规范应急预案的管理, 在总预案中的应急管理一章, 专门针对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责任与奖惩、预案管理中预案编制与解释、预案修订、预案实施做了详细规定。在专项预案的附则一章, 也规定了专项工作和重点技术部门的预案演练和修订的要求。确保了应急预案作为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重点工作不断完善。

结束语

台站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 以上就是编写台站应急预案过程中的一些认识、思路和经验。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

[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Z].2009-12-26.

加油站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篇3

一、 编制目的

为预防事故发生,规范加油站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二、 危险性分析

(一) 企业概况

某加油站位于××市××××××,现有从业人员××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名。加油站主要经营:车用燃油(汽油90#、93#、98#,柴油0#)、车辆清洗和便利店销售(昆仑系列润滑油、日用百货、饮料、杂志、烟草、车辆养护用品等)。加油站24小时营业,共分三个班,实行两班倒工作,每天高峰时间全勤上岗,低谷时间轮流休息,实行弹性工作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二) 危险性分析

根据加油站基本情况和现场布局,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目标及对危险目标的评估如下:

油品的性质:加油站主要对社会车辆提供车用燃料油,即各种汽油、柴油。汽油、柴油均为易燃、易爆、易蒸发、易渗漏、易产生静电和具有一定毒性的液体物质。

油品的危险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

危害程度的范围:以加油站为中心,50m为半径的建筑物、设备及人员有受到危害的可能。

对建筑物设备危害程度的预测:汽油、柴油一旦着火,具有爆炸后的燃烧可能,燃烧中又有爆炸的特点,并且伴有较强的震荡、冲击波和同时散发大量的热量。汽油造成的火灾具有突发性,高热辐射性及燃爆转换发生的特点。对建筑物、设备有较大的破坏力。

对人员危害程度的预测: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人员会导致轻度中毒、急性中毒、轻度烧伤、严重烧伤及生命危险。

主要危险部位是:加油现场、卸油作业区、配电室、变电柜。

可能发生火灾种类有:加油站火灾、爆炸;车辆火灾;电气火灾。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加油站经理负责现场的总体协调指挥。

加油站安全计量员负责拉闸断电。

加油站核算员负责通讯、报警联络。

加油站加油班长负责现场组织人员扑救或施救。

加油站当班员工负责执行现场指挥的调配,完成交办的任务。

四、预防与预警

工作人员发现险情,经过加油站当班班长以上任意一名管理人员确认险情后,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加油站经理(或值班经理)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态的发展,命令通讯组向不同级别的上级领导报告。

同时拨打火警电话119,并通知应急指挥中心。

如果事态扩大,情况紧急,要及时与周边企业、附近居民小区街道办事处联络,告知加油站出现的紧急情况,请求配合疏散及救援。

报警时应讲清以下内容:

(1)着火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2)着火部位、着火物质、火情大小;

(3)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五、应急响应

(一)加油机火灾处置方案

(1)站经理得到加油机起火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计量员立即到配电室切断电源,然后加入灭火队伍。

(3)加油班长带领加油员马上携带灭火器冲向起火地点,消灭加油机火情。

(4)核算员清理好财务帐目,根据站经理命令,确定是否报警,然后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

(5)营业员整理好自己账目后,交到核算员手中,然后作为医疗组人员参与救护工作。

(6)火情完全消除,站经理确认安全后,宣布重新营业。

(二) 卸油区火灾处置预案

可能出现的起火状况:

(1)加油站送油罐车在加油站油罐区卸油过程中起火;

(2)加油站送油罐车在加油站油罐区静止过程中起火;

(3)加油站卸油罐车在加油站卸油终止后起火;

(4)加油站储油油罐计量口起火;

(5)加油站储油油罐卸油口起火;

(6)因其他原因(雷电)等油罐区起火。

处理措施:

(1)站经理切断加油站电源总开关,指挥油罐车司机迅速把着火罐车驶离油站危险区域进行扑救。

(2)抢险小组成员(当班加油员)使用灭火毯堵住罐口,隔绝空气灭火,火势较猛时,先用灭火器对准罐口将大火扑灭,再用灭火毯覆盖罐口。

(3)抢险小组组长(加油站安全计量员)关闭卸油罐车卸油口和油罐卸油口阀门,使用灭火毯封住油罐计量口(卸油口)。

(4)严禁使用水直接扑救,以免水激飞溅油品扩大着火范围。

(5)当班加油员立即停止加油,疏散现场加油车辆及闲散人员,引导司机将车辆开往与着火点上风口的方向,并要求远离100米以外。

(6)立即疏散周边群众,对附近住户或人群进行口头通告,要求立即远离着火点100米以外的地方。

(7)消防队赶赴现场后,主动配合消防人员进行扑救,避免火灾扩大。

(三) 加油站油罐区火灾处置方案

(1)员工发现油罐区起火后,迅速报告站经理,站经理下令启动应急预案。

(2)计量员切断加油站电源总开关,然后迅速加入现场灭火组开始灭火抢险。(如果当时正在卸油,计量员应迅速关闭油罐车阀门,报告站经理发生火情后,指挥油罐车司机把着火罐车驶离油站危险区域并进行扑救,站经理负责切断加油站电源总开关。)

(3)当班班长使用灭火毯堵住罐口,隔绝空气。其他员工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火势较猛时,先用灭火器对准罐口将大火扑灭,再用灭火毯覆盖罐口。

(4)计量员负责关闭油罐卸油口阀门,使用灭火毯封住油罐计量口(量油口)。

(5)当班加油员立即停止加油,在进口处设立警戒标志,疏散现场加油车辆及闲散人员,引导司机将车辆迅速驶离加油站,并注意引导消防车辆进站灭火。

(6)核算员应根据站经理命令,在第一时间报警并通知周边群众撤离。同时携带账册撤至安全区域。

(7)火情消除后,站经理宣布关闭预案。确保安全后,重新营业。

注意事项:

如人身上不小心溅上油火时,应立即用灭火器进行扑灭,或快速脱下衣服,将火扑灭。如来不及脱下衣服,应就地打滚,把火扑灭或迅速跳入附近的水池中灭火,然后现场人员冷静的帮他脱下衣服。救火时勿用衣物、扫帚来回扑打,以免使油火扩大着火范围。着火人也不要惊慌,乱跑乱跳、跑动,这样既影响救助,又可能扩大火情。有人员伤(亡)时,同时启动《加油站人员伤亡应急处置预案》。

(四) 加油站电器火灾处置方案

(1)发生电器火灾时,发现者马上通知站经理。站经理宣布启动预案。

(2)计量员迅速跑至配电室,切断电源开关后,迅速回到火场加入扑救。

(3)灭火组(当班加油员)取来离火场最近的手提式灭火器进行扑救。

(4)当班班长和核算员把火源周围的重要物品及可能引发更大火灾的可燃、助燃物移至安全地带,直到火情被完全控制。

(5)加油班长在进站口设立警示标识,顺序组织站内加油车辆快速驶离加油站。

(6)火灾扑灭后,站经理宣布关闭预案,并迅速将情况上报上级相关主管部门。

(7)安全主管部门速派专业维修人员到站对电气线路进行维修,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8)确保安全后,重新营业。

注意事项:

在消防灭火的同时,首先应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当消防队赶到现场后,协助消防队进行灭火。

(五)加油站车辆火灾处置方案

(1)发现加油车辆站内着火时,立即报告站经理。站经理宣布启动应急预案。

(2)计量员迅速跑至配电室,切断电源开关后,回到现场加入扑救。

(3)现场灭火组(当班加油员)用灭火器开展扑救,火情消除后,将起火车辆推出站外。

(4)核算员按照站经理命令,拨打报警电话,携带帐册撤至安全区域。

(5)加油班长在进站口设立警示标识,顺序组织站内其他车辆安全驶离加油站。

(6)火情消除后,站经理宣布关闭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后,重新营业。

提示:

(1)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着火车辆驶离到站外处理。

(2)车辆出现冒烟时,不可在站内打开机器盖。应推出站外,进行处理。

(六)加油站人员烧伤、烫伤急救程序

(1)烧伤急救就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灭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尽量缩短烧伤时间。

(2)对已灭火而未脱衣服的伤员必须仔细检查全身情况,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

(3)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消毒纱布覆盖并送往医院。

对爆炸冲击波烧伤的伤员要注意有无脑颅损伤,腹腔损伤和呼吸道损伤。

六、应急结束

1、 程序终止条件

确认现场危机已经解除,确认现场的环境不会再次发生危险,由站经理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到同意后终止应急处置程序。

2、 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应急处置过程,对各个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析,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

七、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1)加油站配备的8kg手提式灭火器30个以及35kg手推式灭火器4具;

(2)配电房配置的5kg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2个,位置在配电室门旁;

(3)医用急救包:每站2个(经理办公室、财务室各1个)。

八、附则

1、 演练要求

(1)每年年初,由片区公司负责对全站员工进行一次应急预案专项培训。培训计划、材料、试卷应报主管单位批准并备案。

(2)新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由加油站安全计量员、加油班班长进行的安全专项培训。

(3)每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培训要做好记录。考试采取闭卷形式,由站经理主持。考试不合格者应重新培训。

2、 预案修订和完善

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当加油站的设备、工艺流程、工作岗位设置、加油站作业指导书、施工改造、经营项目和周边环境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提出书面变更申请,经上级公司审批或专业部门重新进行风险评价批准后,方可实施变更。

九、附件:(略)

库房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建立统一指挥、综合有力、灵活适用、科学高效的事故紧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增强预防和处置桥梁事故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有效组织实施桥梁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维护公众的安全利益。

二、工作原则

预防和处置桥梁事故突发事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法规范、资源共享、科学决策、分工负责、快速高效”的原则。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适用xx公路桥梁出现断裂、倾覆、垮塌等突发事件或由于桥梁病害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预防、处置和救援。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预防和处置桥梁事故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小组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完善预防和处置桥梁事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定期组

织预案的演练;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检查督促做好桥梁事故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稳定生产生活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二)领导小组分工

1、现场指挥组。由领导小组组长指派的分管领导、养护负责人,养护单位负责人组成,主要制定现场抢险方案并组织实施,落实领导小组下达的有关指示和决策,向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指导事故现场及恢复交通等工作。

2、抢险救灾组。由养护科桥梁养护工程师与紧急调集的各养护单位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实施领导小组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及时制订桥梁修复措施,必要时考虑架设临时便桥,同时与路政、公安部门实施人员救护和车辆清理工作。

3、警戒保卫组。由路政支队配合交警部门组成,各收费站有关人员配合,主要负责事故后的警示警戒、维护秩序、疏导交通、开辟绕行通道、等项工作。

4、物质供应和后勤保障组。由办公室、财务科及养护单位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抢险物质供应、资金调配、食宿接待、车辆调度、后备人员调集等项工作。

五、预防和报告机制

1、预防与监测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养护科及养护单位要对全线路桥梁加强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和桥梁检测,路政支队加强道

路巡查和治超力度,监控中心加强信息监测与发布,各级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并确保通讯畅通。

2、事故报告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一旦发现桥梁事故,发现人要立即将情况向直接领导及值班室报告,接报人在第一时间内向预防和处置桥梁事故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如情况紧急,发现人可直接向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在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以电话方式向市交通局汇报,事故发生后24时内向市交通局提交书面报告,事故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桥梁名称、事故时间、地点;

2、事故简要经过、遇险车辆及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情况和交通保障及恢复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六、应急响应

1、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由领导小组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命令,现场指挥小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指挥,同时通知各应急小组及有关成员单位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必要时同时向119、122、120等专业机构报警,请求事故抢救和支援。

2、由路政人员组成的警戒保卫组要积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对发生的事故的路段进行封闭,清理事故车辆,做好清障工作,用巡逻车引导封闭路段内的车辆安全驶出封闭区域。在封闭路段两端的收费站出口处与交警共同指挥车辆绕行。各监控中心要在相应的可变情报板上打出前方该路段关闭的有关信息,封闭路段两端的收费站要及时封闭入口车道,并在封闭路

段两端的收费站出口处前方2Km处设立前方车道关闭的提示牌和提示驾驶员由此出口下路的路线引导牌、限速牌,并设好相应的安全标志。站内人员应对因关闭路段而被迫绕行的驾驶员指明绕行路线,并耐心解释。被关闭路段外的各收费站应向上路的驾驶员通报关闭路段情况,并指明绕行路线。

3、抢险救灾组在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按各自的分工展开处置和救援工作,各有关部门及人员要协调作战,保证抢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采用吊车、挖掘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抢险工作结束后,要迅速制订桥梁修复及恢复交通的措施报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

4、事故抢救需要有关人员、设备、器材时,由现场指挥组报告领导小组,督促本预案确定的部门迅速予以调集解决。

5、事故得到控制后,由应急教授领导小组决定应妥善保护的区域,事故调查组积极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或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事故开展调查工作。

七、应急预案的实施及要求

(一)各工作组、有关单位在接到领导小组的通知后,负责人应迅速作出安排,按照本预案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参加相关工作组,开展工作。

(二)事故现场各工作组要按照本预案确定的职责要求,积极、高效、有序地开展事故抢救及相关工作,同时做好后援工作准备。各工作组要将现场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告现场指挥组,保证事故抢险工作的协调、有序、有效实施。

(三)抢险中重大事项的决策

1.事故抢救需要有关人员、设备、器材时,由现场指挥组报告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督促本预案确定的部门迅速予以调集解决。

2.当事故现场需外部支援时,经现场指挥组研究后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规定程序迅速联系求援。

3.作出事故抢救的重大决策措施时,必须迅速报告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实施。特殊紧急情况下,经现场指挥组领导共同研究决定,可以在报告的同时采取相关紧急措施。

(四)事故现场抢救应以人为本,遵循“安全第一、救人为主、减少损失、先控制、后处置”的原则。

(五)按照国家规定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作出标志、拍照、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物件。

八、人员、物资、措施准备

(一)人员准备。

事故现场救援人员在事故初发阶段以本预案确定的抢险救灾组为主,根据事故现场情况需外部力量支援时,由现场指挥组提出要求,报领导小组请求外部支援,在专业救援单位到达现场后,救援人员以专业救援人员为主,抢险救灾组配合。

(二)事故现场专用抢救机械车辆准备。

1.抢救用吊车、铲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由养护科负责协调解决。

抢救机械所属单位必须保证在接到支援命令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向现场指挥组报到,按照指令参加事故抢救。

2.抢救用客运、货运等运输车辆由后勤保障组负责协调解决。

抢救用运输车辆所属单位必须保证在接到支援命令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向现场抢险指挥组报到,按照指令参加事故抢救。

(三)事故现场抢救防护器材准备。

库房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篇5

为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理能力,提高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将重大突发事件对驾乘人员、车辆和社会影响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底限度,根据国务院和省、市行业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管理

(一)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重大突发事件:地震、水灾、火灾、台风、雹灾等对企业人员、车辆及设施设备造成损害的。

(二)本企业所属车辆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重大以上交通事故、重大卫生事件等。

(三)因企业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定和企业规定引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如聚众闹事、上访示威、群殴、停运罢运、阻碍正常交通运输等。

二、预案的实施原则

(一)、“统一管理,分组实施”原则。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由企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保证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

(二)、“依法管理,分级控制”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实行分级预警,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控制实施依法管理和处置。

(三)、各部门联动,资源整合的原则。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企业管理和车辆的优势作用,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实现“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四)、“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的原则。建立预警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

(五)、“及时记录,建档管理”的原则。建立来去电话登记,对应急事件进行有效的跟踪处理,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奖惩有据。

三、预案的启动标准

(一)、自然灾害: 根据国家关于自然灾害标准并按照省、市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发布的自然灾害(含预警)通告,立即启动本预案。

(二)、因企业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定和公司规定引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如聚众闹事、上访示威、斗殴、停运罢运、阻碍正常交通秩序等行为的立即启动本预案。

(三)、因企业运输车辆发生重大以上交通事故,重大疫情卫生事件等情况的立即立即启动本预案。

四、组织指挥系统及职责

企业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场处置组、后勤保障组等机构,负责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紧急救援。

(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 长: XXXX(经理)

副组长: XXX(安全管理员)

成 员: XXXXXXXX

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掌握全盘形势,作出重大决定,制定临时对策,宣布命令;适时对上、对内、对外发布信息,通告;对所需的人、财、物进行总体调拨;协助上级或行业部门积极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安排重特大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和实施: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突变情况,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确保让所有参与应急救援预案的人员知道应尽的职责,指派专人与上级和相关单位密切保持联系。

3.根据应急救援情况,在本企业职责、权限范围内及时调节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场地。

4.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及应急处置进程中,要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相关情况及现场救援的情况,在必要时取得相关部门的协助及救援。

(三)现场处置组职责(公司行政部和运输经营部负责):

1、组织工作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维护事发地的秩序,确保主要道路畅通,防止发生混乱和其它次生事件。

2、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抢险救援。

3、协助相关单位和部门对伤亡人员或发病患者、被感染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对事故发生地或车辆进行消毒防病处理,对已经发生疫情的地区进行隔离控制。

4、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取证,配合上级部门派出的调查组开展工作。

5、负责对受害人员进行安置、理赔等其他善后工作。

6、负责救援车辆调度。

(四)后勤保障组(公司财务部负责):

1、协调公司各部门保障应急救援物资、资金的供应、调拨。确保水、电、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2、联系医疗部门要做好紧急状态下的医疗救治工作。

3、保证应急处置人员通讯畅通。

五、工作纪律

(一)加强组织纪律性。在应急处置期间,所有工作人员必需无条件服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命令、听从工作安排,坚守工作岗位,不临阵退怯。

(二)严格保守秘密。所有工作人员必需严格保守上级和企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对处置工作采取措施的秘密,对收集到的情报、信息要按规定程序、渠道上报,不散布、不传播谣言、小道消息。

(三)确保通讯畅通。所有工作人员要确保通讯联络的畅通,保证24小时单位有人值班,手机开机。

六、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责任在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或者直接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必须做到:

接报后立即电话报告上级领导和行业部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件的车辆或人员、事件发生的时间、详细地点、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抢救处理情况和已采取的措施、还需要哪些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等。

七、应急预案启动

(一)应急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立即通知相关抢险救灾成员开展工作,并根据需要及时召开小组成员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

(二)各小组成员按本应急预案迅速组织落实抢险救灾人员、车辆、物资等准备工作,并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三)处置组按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1)运输经营部负责对抢险救灾应急储备运输(车辆)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技术性能检查。

(2)行政部进行动员交代抢险救灾注意事项。负责落实“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值班制度,确保联络畅通,值班电话必须24小时开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做到24小时手机开机,遇紧急情况时,随呼随应、随传随到。联系医疗等相关部门要做好紧急状态下的医疗救治工作。

(3)财务部协调公司各部门保障应急救援物资、资金的供应、调拨。确保水、电、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4)运输经营部组织准备好相关运力、驾驶员;协助办理有关承运手续,领取有关文件、证照;制定抢险救灾运输计划,了解运行路线的路况、企业车辆所在位置及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组织指挥参加紧急运输任务的车辆到指定位置接受任务。对重大卫生事件和污染性车辆,必须报相关专业部门对车辆进行消毒处理。

八、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一)、火灾事故处置流程:

1、初起火灾,现场人员应就近取材,进行现场自救、扑救;控制火势蔓延。必要时,应切断电源,防止触电。

2、自救、扑救火灾时,应区别不同情况、场所,使用不同的灭火器材。

(1)扑灭电器火灾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防止触电。

(2)扑灭油类火灾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泡沫灭火器。

3、遇有火势较大或人员受伤时,现场人员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应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急救中心电话“120”或公安指挥中心电话“110”求得外部支援:求援时必须讲明地点、火势大小、起火物资、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并派人到路上接警。

4、火灾的自救与逃生;火灾最初五分钟是最佳逃生时机,首先应躲避浓烟,能向下跑的决不能向上跑;其次是躲避大火,不能一下就打开安全门,要用手背试一试门面的温度,不高时再打开门。然后撤离到安全地带。

5、将受伤人员及时转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护。

6、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传递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7、“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应急信息后应立即核实现场的处置情况,组织有关人员或应急队伍赶赴现场。

8、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应服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按分工要求进行疏散人员,抢救物质,尽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防止事故蔓延;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9、火灾扑灭后,应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并如实提供火灾事故的情况。协助消防部门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直接责任。

10、火灾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对火灾发生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及教训,举一反三,追究责任,杜绝类似的情况发生。

(二)、重大卫生事件处置流程:

发生重大卫生疫情事件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根据各级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开展工作,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可能感染的病人以及卫生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重大传染病病人及其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封闭已被污染的车辆、区域,禁止向外排放污染物;将车迅速驶向指定的停靠点;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对检疫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可能感染的病人以及卫生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重大传染病病人及其接触者、车辆设备实施卫生处理。

(三)、重大自然灾害防御流程:

1、防台风工作流程: a、当台风正在进展,预计有可能影响我市时,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密切注视台风动向和我司车辆所行道路情况,提醒驾乘人员避免通过深水路面,同时通知车队做好防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b、当台风正向我市逼近,48小时内将影响我市时,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作出具体工作布署。c、台风在24小时内可能袭击我市或者在附近约150公里的范围内的沿海地区登陆,对我市将有严重影响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全体人员要做好各项准备,一有任务即赶往现场,实施现场处理,投入救护、抢险工作。并根据上级部门指示,做出公司车辆是否停运指令,并指引车辆进入相对安全区域。

2、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a、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驾驶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车辆慢行,确保安全。b、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加强值班,密切注意最新情况,落实应对措施,做好运输车辆停运准备。c、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通知所有人员、车辆留在安全处所,外出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应急小组随时检查、掌握外出人员、车辆情况,所有运输车辆停驶回场,处于危险地带的停止工作,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四)、交通事故处置工作流程:

发生车辆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向公司及当地车辆交通事故处理机关报告,同时向保险公司报险。一般事故应立即报告公司运输经营部;重大事故及以上,必需在第一时间内先电话上报公司领导或公司运输经营部(由运输经营部报公司领导)。

报告的内容包括:

1、发生的日期、时间(时、分);

2、驾驶员情况(有无驾驶证、驾龄、审验时间、家庭住址);

3、事故车辆所属单位或车主、车辆厂牌、车型、车牌号、注册登记日期、年检时间、保险情况。对方事故车辆基本情况等;

4、肇事车辆出发地及目的地、车辆行驶方向;

5、事故发生地点(行政区域)、道路名称及里程(——公里加——米处);

6、道路类型(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或其它道路)、道路等级(如二级、三级等)道路横断面(分道或混合交通)、道路状况(如直道、弯道半径、坡度)路面材料(如水泥、沙石)、路面状况(如冰、雪泥浆等)、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情况;

7、引发事故原因:驾驶员违章行为、车辆安全设备是否齐全、机件性能是否有效(如转向失灵、爆胎)、行驶速度、道路状况(如坑凹,塌方)、天气状况(如雨、雪、雾等以及能见度——米);

8、事故形态(如碰撞、追尾、翻车、坠车等;如为坠车,应说明坠入多少米深的山谷或江河等);

9、事故造成各辆车、行人及其它人员的死亡人数、失踪人数;

10、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责任的初步判断;

11、事故救援、处置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协助的有关事项;

12、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二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①“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达施救、处置的命令、并迅速赶赴现场。

②到达现场,首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或协助急救、医疗人员抢救伤员。同时,对现场进行警戒或管制,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③现场遗留物品要妥善保管。

④协助交警部门讯问当事人,查找证人,进行检验鉴定,展开事故调查。

⑤协助做好死伤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善后等工作。

⑥协助交警部门依据现场勘查、调查、检验鉴定结论,确定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

⑦协助保险公司对车辆、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检验鉴定损失情况,确定理赔金额,办理赔付。

⑧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损害赔偿调解或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损害赔偿争议。

⑨写出案件结案报告,连同事故案卷一并上报相关上级相关部门。

(五)(群体)突发性事件处置流程:

1、对人员、车辆出现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务必快速反应,出动迅速,并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果断处置。坚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严防事态扩大,局势恶化,产生新的矛盾。

2、处置突发事件、案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3、如若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上访、械斗、示威、游行),处置预案要及时启动。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指令,公司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到达指定位置,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封锁,清理车辆、驱散围观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以防事态扩大。

九、奖励与处罚

库房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篇6

为了做好“火工品物质储备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工作,提高紧急救援反映速度和协调水平、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有关部门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

因自然灾害、人为因素,造成地面、井下火工品库房发生爆炸等突发事件。

上述事件发生后,经确认是在矿范围内,即启动本预案。

二、预防爆炸事故发生计划

1、井下火药库回风道必须是独立回风道,进入总回风道。巷道定期检查支护情况、回风风量。

2、井下火药库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数量储存,不能超储,电管、火药必须分地点储存。同时不能储存变质火药。

3、井下火药库必须专人专管,其它人员不许进入。

4、地面火药库与电管库间距25米,设专人看管。

三、成立组织指挥部职责任务

总 指 挥:邱庄

副总指挥:王国库、王金生

成员:富强矿为单位付科长以上领导

四、应急措施:

1、一旦发生事故、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一面抢救伤员、一面向上级报告。报告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2)简要经过、损失伤亡情况。

3)目前的状况、已采取的措施和将要采取的措施。

2、必须制定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并且落实执行。

五、应急工作的几点要求:

1、各参与应急救援的单位的要顾全的大局,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2、各相关部门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管理,做好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危机防范能力。将事前预防事故应急有机结合。

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居安是危、警钟长鸣,要防患于未然。

4、一旦事故发生,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保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利益。

5、发生事故后,戍企公安分局、公司安监局立即组成事故调查组,立即进行现场勘察和事故调查,查明原因、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浅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篇7

为了尽快消除事故, 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国家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 对于可能引起群死群伤甚至导致社会灾难的生产系统必须制定相应事故应急预案。企业中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 如果没有明确的救援体系, 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可想象, 现就对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1 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易导致发生特种设备事故:

(1) 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

(2) 超过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

(3) 缺少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或者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

(4) 使用应予以报废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

(5) 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 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的;

(6)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1.2 事故预防与预警

1.2.1 预防措施

(1) 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法》, 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

(2) 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 严禁带故障运行, 检查应做好详细记录, 严格按照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操作设备。

(3) 定期分析在用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 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

(4) 保证设备登记率达100%、设备定检率达到100%、隐患整治率达到100%、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1.2.2 预警行动

(1) 接到可能导致特种设备事故的信息后, 通知有关单位立即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必要时, 及时报告所在地应急办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

(2) 各单位根据制定的各类特种设备事故救援预案采取应急措施, 做好事故救援准备。

(3)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宣传,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4) 检查抢险救援的物资保障和准备工作。

2 预案主要内容

2.1 组织措施

包括应急救援机构名称、成员单位、负责人及职责分工, 应急救援机构及其相互关系。应急救援指挥部一般设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各1名及成员若干名, 对于企业来说, 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 应急指挥部下设专家技术组、应急工作组及抢险救援组。

(1) 专家技术组组长由企业总工程师担任, 负责为抢险救援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为救援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2) 应急工作组组长由企业主管安全副经理担任, 根据分工, 成立事故调查、保卫警戒、新闻报道、物资保障和善后处理五个应急工作组, 负责事故调查、治安保卫、宣传工作、物资保障和生活安置。

(3) 抢险救援组组长由企业主管特种设备副经理担任, 根据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损害程度成立各专业应急抢险队, 负责协调指挥各专业抢险队开展应急救援抢险工作。

2.2 处置程序

2.2.1 信息报送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信息应遵守逐级上报原则, 同时报所在地安全质量监督局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 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情况、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具体情况有变化时进行续报。

2.2.2 应急指挥

若发生特种设备事故, 应根据事故及险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范围和可控情况, 提出具体意见, 立即采取响应应急措施, 向所在地应急办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汇报, 必要时, 请求政府支持。

2.3 应急救援

(1) 事发现场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沿紧急疏散通道脱离现场, 不能脱离现场的, 寻找安全位置避险。

(2) 根据事故发生特种设备的类型、事发区域, 确定警戒区, 引导现场其他人员或乘客撤离警戒区。

(3) 在现场抢救伤员的过程中, 正确施救, 避免受伤人员加重伤害程度。

(4) 参加应急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 应当装备齐全各种安全防护用品或消防器材、绝缘工具和安全装备, 事发现场应当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2.4 扩大应急

事故险情扩大, 企业没有能力、无法采取措施组织救援和无力控制事态时, 扩大应急, 并及时所在地应急办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汇报, 请求支援, 必要时, 联系社会应急救援机构 (如119、120等) 。在政府机构应急救援小组进入之前, 积极组织自救。

3 事故处理措施

3.1 先期处置

(1)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 无论级别高低、规模大小、损伤轻重,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及时报告政府的同时, 应立即启用应急预案并组织现有力量立即开展自救, 尽快组织抢救伤员, 做好自身防护。

(2) 判定事故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采取措施, 避免发生次生伤害和事故扩大。

(3) 保护事故现场, 妥善保存现场相关物件及重要痕迹等各种物证。

3.2 现场处置

(1)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 各单位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及时判明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2) 封锁事故现场, 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 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 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3) 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的技术、结构和工艺特性以及发生事故的类型, 迅速开展必要的技术检验、监测工作, 确认危险物资的类型和特性, 制定抢险救援的技术方案, 采取特定安全技术措施, 及时控制事故扩大, 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 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4) 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 设立现场救援的安全工作区域, 及时、科学、有序地抢救受害人员或安全转移, 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3 各类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 特种设备事故导致火灾时, 按照企业相关火灾预案执行。

(2) 发生电梯困人后应第一时间申报故障, 并安排人员立即赶赴现场, 安抚被困人员, 并告知被困人员不得擅自扒门, 等待专业人员救援, 以防救援困难增大。

(3) 起重设备在作业中易发生触电、倾覆、履带吊的坠杆事故以及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 应在事故现场危险区、缓冲区设立警戒线, 封锁交通道口, 禁止无关车辆通行, 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

(4)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爆炸事故后, 为防止事故扩大, 锅炉的燃烧剩余应用水熄灭,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所有阀门应迅速关闭或采取堵漏;对可燃气体和油类应用沙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 同时设置隔离带以防火灾事故蔓延;对受伤人员立即实行现场救护, 伤势严重的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4 事故后期处置

1) 事故危害得到控制、受伤人员得到救治、死亡人员移离现场、现场清消无次生事故隐患时为现场已恢复。

2) 应对受害、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补偿并按有关规定执行;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 必须经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严重损毁、无维修价值的, 应当予以报废。

3)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后, 在进行救援的同时, 现场指挥部立即开展事故调查,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破坏程度, 进行事故调查分析, 提出处理意见, 并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摘要:经统计, 201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28起, 死亡292人, 受伤354人, 近几年特种设备事故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率是工业发达国家的4至6倍, 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对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中一些重点问题进行简单地探讨, 目的是为了确保应急预案制定的实用性, 更好地运用于实际, 从而起到保障人生财产的安全。

库房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篇8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问题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事件。高校突发事件也就是发生在或涉及高等学校校园内部的突发事件。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社会关注程度、危害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发生频率,综合考虑,高校突发事件可以从宏观上分为:高校突发环境公共事件,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突发群体性事件,突发人身伤害、死亡事件以及突发治安、刑事案件。

一、不同类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问题研究思路

对于不同类型高校稳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问题的研究,技术性方法很多,我们着重从“程序”合理、合法性和“实体内容”适用、可操作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因为“程序”的合理、合法是对“实体内容”适用、可操作性的重要保证。所以对于每一类型的突发事件,我们将依据特定的程序,充实丰富实体内容,从而保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影响范围广,处置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的问题

1.高校突发环境公共事件,主要包括水污染事件、有毒有害气泄漏事件、实验室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事件

由于该类事件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强,危害后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广延性,处置的技术性要求比较高。所以高校突发环境公共事件启动、响应问题,除做到以上谈及的六点要求外,还要做到:控制污染继续发展是前提,救治伤者是重点,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是根本。所以应急预案启动、响应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立即报告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发生区域,封锁污染区域,紧急疏散无关人员,禁止人员靠近。目的是控制污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在划定“封锁区域时”要以初步认定的“污染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二是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报警电话“110”,并将接触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救治。救治“密切接触人员”时,要按照“120”急救人员的要求,全力做好协助工作。三是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勘察现场,确认或重新划定突发事件发生区域。保证突发事件控制、处置的有效性。四是向国家主管机关或职能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

2.突发群体性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卫生事件,群体性政治事件,群体性伤亡事件

由于该类事件具有人员多、规模大,集中爆发的特点。常伴有人员伤、亡和财物受损的情况发生。所以处置该类突发事件,要遵循“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宜分散不宜聚集”的处置原则。一是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拨打报警电话“110”。救治受伤人员,做好聚集人员劝导和现场警戒工作,目的是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新的伤亡发生。二是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事件组织形式和人员伤亡情况等,并向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和公安机关报告。三是依据高校突发事件社会影响由发生区域或核心向周边跳跃性、不连续性发展的特点,掐断其与外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具体为掐断其与社会人员的联系;掐断其与周边高校的联系、呼应;掐断高校内部院系之间的联系、呼应。目的是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将事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四是掌握突发事件发生的核心问题、核心人物,以所属学院为单位,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力队伍,突出抓好对不明真相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可视情况配合公安机关对带头闹事的违法人员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五是在处置过程中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和证据,为事件的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六是查清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进行专业评估。

3.高校突发自然灾害事故,主要包括由自然现象引起的火灾、地震、泥石流等灾害事故

由于该类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和破坏性的特点,所以处理该类事件要遵循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及时救助伤者,寻求专业技术救援和做好伤者的心理辅助治疗的原则。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报警电话“110”或火警电话“119”。报告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受灾概略范围(面积)、灾害程度等。二是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灾害的基本情况。初步划定灾害范围和区域,对灾害进展情况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实施动态的监测,对灾害区域实施警戒。三是协助医疗机构救治伤者,并及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行政机关报告。四是正确评估灾害影响的程度和救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需要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介入处置的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的问题

这一大类的事件包括突发人身伤害、死亡事件;突发治安、刑事案件。这类事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意外事件,不具有行政违法性或刑事犯罪性,不需要追究行政、民事、刑事责任的事件。比如说意外死亡事件(猝死等)、疾病死亡事件等。另一部分属于具有行政违法性或刑事犯罪性的案件,需要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立案侦查,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案件。无论是以上哪一部分事件(案件),其处置程序都应该是一样的。在处置以上两类事件时,重点关注程序的合理、合法性问题。尤其是第一部分“意外事件”的处置,程序的合法性至关重要。高校的许多“信访”或“缠访”事件大多数是由于程序的合理、合法性被忽略导致的。一是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积极协助医护人员救助伤者。二是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或案件的基本情况,保护好事件或案件现场,并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0”;由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对事件或案件现场进行勘查;对当事人或知情人展开调查。三是及时通知相关学生家属或近亲属,讲明事件或案件的基本情况。四是协助公安机关勘查现场,展开外围调查工作;五是由公安机关认定事件性质,并由公安机关向相关学生家属通报事件性质,家属若有疑问可直接向公安机关问明情况。六是事件一旦被公安机关认定为案件,即由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参考文献:

[1]王强.试论高校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措施[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

[2]黄嫆.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2.

[3]朱维林.浅议高校突发事件防控与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2011.

作者简介:任恩岐,男,1979年生,汉族,陕西渭南人。工作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法律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高校稳定安全。

上一篇:微信营销,靠谱吗?下一篇:商铺物业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