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考试(精选10篇)
好了,那么前面就是宝顶山石刻的入口了,大家可以一边参观一边听我讲解,不过千万不要被我们大足石刻精美绝伦的雕刻技术迷住了忘记了脚下的石阶啊,大家小心脚下,我会放慢讲解速度,每到一处景点也会留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千万不要在拥挤的人群中拉住了别人的老婆还不知道啊!还有大家一定要认准我们的旅游团哦,不要看到别人家的导游长的漂亮就跟着去了啊!
民间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三个生日期间,会有成千上万的信男善女拜在她的足下。宝顶山有一个别名叫“香山”,可能就是因为历来香火旺盛,有“香焚宝鼎”之说而得来的。宝顶山主要有万寿寺,大佛湾和小佛湾,其中,大佛湾的摩崖造像更是宝顶山石刻的精华所在。在这个山石相连的马蹄形山湾内,刻着500多米的宗教艺术画廊。来到宝顶山大部分导游都会重点推荐大家参观六道轮回图,华严三圣、千手观音等远近驰名的造像,不过我个人更推崇大家去观看《父母恩重经变相》。
《父母恩重经变相》是大足石刻摩岩造像中,宣扬儒家孝道思想,歌颂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典范之作。它极为生动地刻画了十组生动逼真的画面,表现儒家孝道观念的父母十种恩德,把家庭生活的丰富内容和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再现了人间的世俗生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我们的恩泽不是我们能偿还的。小时候自己好调皮,老是惹父母生气经常是在棍棒下还一副不屈的样子。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那时我们才明白父母的苦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每次来到大佛湾总是忍不住在《父母恩重经变相》前长久的驻足停留。
好了大家走了这么久要不要休息一会儿拍拍照啊?我们就在原地休息10分钟好不好?在休息的同时呢,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来我们探讨一下:大家说,为什么我国西南部特别是四川一带有特别多的佛教造像呢?呵呵,看大家一脸迷茫我就透露一点吧。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的丝绸之路想必都家喻户晓了,可是朋友们,你们可曾想起了茶马古道呢?好了我就透露这些了,实在还有疑问呢我们下来再讨论好不好?
想必大家也休息够了拍照也拍得差不多了吧?我们就继续向前面进军了哦?好的请大家带上你们的名贵相机矿泉水瓶和零食口袋,我们出发吧。大家小心脚下哦,特别是上下阶梯时不要急也不要挤,千万不要因为壮丽景观就将安全置之脑后了啊? 如果发生什么紧急情况希望大家可以第一时间通知我,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大家服务。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辉元年(650年),历经五代,兴盛于宋代,于延至明清。它是中国晚期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主要展示重庆大足县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摩崖造像多达75座,造像5万多尊,铭文10多万字。其中,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砖山和石门山的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山石刻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龙岗镇以北1.5公里处,出土于南宋唐景福元年至绍兴三十一年(892-1162)。编号290,以雕刻精美、精致、典雅著称。它展示了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和石窟艺术风格从晚唐到宋代的发展变化,被称为唐宋石刻艺术展览馆。晚唐北山塑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细衣薄,有盛唐遗风。特别是245号佛经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有539个人物和460多件器物,保存了各种历史图像。在中国石窟的同题材造像中是首屈一指的。
五代作品占北山造像三分之一以上,是我国这一时期造像最多的地区,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态潇洒,饰品日益丰富,呈现出从唐到宋的过渡风格。观音是宋代北山最突出的塑像,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展览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更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雕像具有个性鲜明、姿态优美、身材匀称、服饰华丽的特点。最有代表性的一次是136号转轮穿越西藏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保定石刻保定山崖造像位于大足县东北15公里处。从惜春到南宋春年(1174-1252),以大佛湾和小佛湾为中心,历时70多年。它是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有10000多尊雕像,在石窟中很少见。它采取的是中国密宗,保定山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一万多尊造像的主题没有重复。各龛之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于六气唯心,止于刘本尊成佛,教学合理,实践卓有成效,体系完备,特色鲜明。
保定山崖造像的创作原则是降伏人心,从而唤起信众对佛教的虔诚。雕塑、装饰、布局、排水、照明、支撑、透视等。都非常重视形式美和意境美。比如观世音菩萨的1007只手忽弯忽伸,高低不平,犹如一只熠熠生辉的骄傲孔雀。萨迦涅槃雕像长31米,只有半裸。其构图具有“意至笔,画外画”的奇妙特征,给人以隐而不露的美感。这是中国山水画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应用。九龙浴王子利用悬崖上的天然泉水,在悬崖顶上雕刻九龙,将泉水引至龙口中部,使涓泉常年不断地冲刷着萨迦王,为雕像增添了活力,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南山崖造像出土于南宋绍兴(1131-1162),编号为15号,是极其重要的道教造像区。
石砖山崖造像出土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10)至绍兴院。是典型的佛、道、儒融为一体的造像区。石门崖造像是(1094-1151年)从北宋绍兴院到南宋绍兴出土的。是佛道一体的造像区,尤其是道教造像。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石窟艺术在各个时期积累了自己独特的模式和内涵。大足石刻作为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在吸收和融汇早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与上一代相比,在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和审美情趣上都有所突破。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艺术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大足石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儒、释、道三家造像齐全,与以往石窟不同。大足石刻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注重雕塑艺术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穴雕塑向摩崖雕塑发展的典范。大足石刻在多方面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典范。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的典范。
如果我们把宝顶山大佛湾的石刻比做“佛教基础理论教材”,那么这龛造像就是这部教材的开宗明义第一篇,讲的是佛教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中,依一定条件生起变化。佛教用这个观点来诠释世界、社会和人生,便出现了所谓的“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学说。六道轮回图即是这种学说的形象体现。 轮回之“轮”,是指车的轮盘;“回”指车的转动。“轮回”是譬喻众生的生死流转永无终期,犹如车轮旋转不停一般。 抱轮的蓝面巨人为转轮王,四川人称之为“无常鬼”。“无常”是佛教哲学范畴中的一个名词概念。如果我们把空间、事物缩到极限时就会发现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刹那变化,刹那生灭的,佛教把这种瞬息万变刹那生灭叫做“无常”。这里把“无常”这个词人格化为“无常鬼”,让它来掌握生死轮回,以示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不永恒。 无常鬼怒目獠齿死咬轮盘,长舒两臂紧钳轮盘,象征业力不可逆转,即:业力所致的报应、遭遇不以众生意志为转移。 六道轮回图共分四圈。(从里至外)轮盘的中心圈中坐着一修行者,从其心际飞出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这是典型佛教唯心主义哲学理论的反映,表示“万缘发于心,一切由心造。”即:众生一切善恶行为都由思想意志所推动,发什么样的心,就导致造什么样的业。由于业力的性质不同,所得的报应也就各不相同,来世就会在不同境界之中轮回。佛教从来不认为宇宙间有任何操纵生命的力量存在,众生的一切皆由自己的业力所致。发善心就造善业,得好报;发恶心就造恶业,得恶报。根据众生生前的业因差别,在轮回中共有六种转生的趋向,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这六道均体现在轮盘的第二圈内。 上中为天道。日月绕须弥山顶,顶上安宫殿,展示极乐世界; 上左为阿修罗道。一三头六臂之神,手擎日月,侧有侍者,下有献供者,表示享天福而怀嗔心; 上右为人道。共刻四人表四大部洲,苦乐同道; 下中为地狱道。漆黑的地狱之门旁设有沸腾的油锅,一马面卒正拖一人去受刑,这是众苦集聚的场所; 下左为畜生道。刻有一狮、一牛、一马; 下右为饿鬼道。一饿鬼手抱一人,口咬其头,侧边一鬼贪馋欲夺,下有一人恐惧欲奔。 整个六道是佛教对众生的分类。其中上三道为善三道,下三道为恶三道。众生都在这善恶因果的严密关系中,随业而升,业尽而沉。佛教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做好事有好报的信念,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警诫,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了维护中国道德伦理的精神支柱。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十二因缘说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阐明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生死轮回的过程和揭示了众生生死流转的因果关系。它从人生过程的角度,把人生现象分析为从“无明”到“老死”十二个部分。这十二个部分辗转引发,互相结合在无止境的连锁之中,并以此阐明人生的痛苦及其根源,论证人生的关健问题。它是佛教对生命现象以及生命痛苦的因由的总结,同时也表明了佛教的唯心主义人生观。这十二个环节按顺序组成因果循环链条,任何一个有情识的生命体,在没获得解脱之前,都依此规律,轮回无穷。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诸般痛苦,工匠师都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出来。 例如“生苦”,这里表现的是一位孕妇正坐在床前生孩子。佛家认为,孩子倒挂悬垂于狭小的母腹内四肢不得伸展,其母喝一口热汤,孩子如下油锅地狱;喝一口冷茶,又如坠寒冰地狱……生命在形成之时,就已开始受苦了。十月分娩,孩子又于母腹之内受挤压而出,出来便“呱呱”大哭,哭与笑众生生来就会,生出来时为何不笑而要哭呢?这便是受了诸般痛苦的反映。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踵而来就免不了有“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病苦”、“老苦”、“死苦”等。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又在亲人的哭声之中离开这个世界。据说古人造“苦”这个字就是根据人的脸相来造的:草字头象眉毛,下面一横象眼睛,中间一竖象鼻子,下面一个“口”,刚好就是一个“苦”字。佛教的经典浩若烟海,其教义亦是博大精深,但总括其要义,主要就讲了“苦”和“空”两个字。佛教把人生看作苦难的过程,视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从而来奠定其超脱世俗的思想立场。 佛教轮回说的基石是“灵魂不灭论”,他们认为,人的躯壳瞬息万变,只有灵魂永恒不灭。既然“灵魂不灭”,那么人的生命就不会仅限于目前这一世了,还有所谓的“前生”和“来世”。在轮盘的第四圈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表现──许多皮囊裹着一些生命体呈逆时针走向。其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来世,死此生彼,生生相连如流水相续不断。这种理论使佛教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把人生之苦加以扩大化、绝对化,宣扬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皆苦。 那么众生脱离不了苦海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轮盘右上方刻有谒语:三界轮中万种身,自从贪爱业沉沦……轮盘左下方有一官一卒,以手扶轮表“贪”;轮盘右下方刻有一猴子一边抚着生殖器,一边瞅着后面的少女表示“爱”。是众生的“贪”、“爱”之心使得轮盘旋转不休。 人作为物质体,要吃饭穿衣才能生存。要生存就必须向外界索取,就必然要造下“业”,按佛家的说法造业必有果报,这使众生比较悲观。佛教的最终目的是要拔众生出苦海。所以在轮盘的左上方又有谒语:君看轮外恒沙佛,尽是轮中旧日人……意思是“诸佛菩萨与我无异”,叫众生不必悲观,看轮外如恒河沙粒一样多的人都已成佛,他们以前也是轮中之人。只要皈依佛门虔诚修持,就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求得超出业因果报、生死轮回的解脱。 在轮盘上的各道佛光中,坐着许多佛和菩萨像,其意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只是“性相近,习相远”。佛性受“贪”、“嗔”、“痴”三毒的影响,被红尘所淹没,没有显露出来。在轮回中心修行者的座下刻有猪、蛇、鸽子。猪表“贪”,蛇表“嗔”,鸽子表“痴”,这三毒蒙蔽了我们的真性,从而使我们背离了大我。只有皈依佛门,诚心修炼,才能使我们回到大我,我们的真如佛性才能显露出来。按佛家的说法,佛与众生并无根本区别,寻其究竟,都是地、水、风、火、空、识六大所造,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觉悟”与否。所谓“迷者佛是众生,悟者众生是佛”。“佛”这个字,汉语的意思就是“觉悟者”。 六道轮回图非常形象地宣扬了佛教的核心教义,阐明了佛教的基本观点。造像把很玄妙的哲学思想通过很形象的图给我们解化出来,显得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层次感,可见古代的艺术家们非常善于物化哲理、图解教义。
各位贵宾,欢迎大家来到我们重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长江旅行社对各位贵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托大家的福,我很幸运的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姓刘大家直接叫我小刘就行啦,可别叫什么刘导之类了,多不亲切啊是不是?好了请大家核对一下时间,现在是晚上八点整,我们的船即将起航,大家看看自己的左手,有没有提着别人的行李,看看自己的右手,有没有拉着别人的老婆!哈哈听出来我讲错了啊,我就是想知道大家是不是被美丽的山城夜景吸引住了没听到我的讲话啦!
好的,大家可以一边欣赏夜景一边听我讲一下我们明日后日的行程,大家记不住没有关系我们每到一站我都会为大家先简要的介绍一番:我们现在出发大概明天早晨6点左右到达丰都鬼城进行参观游览。下午游览匠心独运的石宝寨,21:00左右下船拾级而上,参观平湖岸边依山傍水的云阳张飞庙(游览1.5小时),“江上风清”四个大字依旧隽永浑厚,讲述着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的千古传奇。隔江遥望云阳新城万家灯火。后天抵达白帝城,早餐后上岸游览『白帝城』景区(约3小时):感受浓浓的三国文化,叹刘备托孤的无奈与悲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确实悲壮!然后我们将体验高峡平湖后新盆景式岛屿景观,近观夔门雄姿。返船下行,游船驶入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长约8公里,以雄奇险峻著称,尤以号称“天下第一门”的夔门而闻名天下。它们总是给我一种感觉就是群山要冲出去,河流想挤出去。那么午餐后呢,我们将继续领略长江三峡第二峡—【巫峡】的旖旎风光:幽深秀丽的巫峡宛如巨幅山水画卷,迂回曲折、柳暗花明,更有闻名遐迩的『神女峰』令你魂牵梦萦。晚上抵达三峡大坝,船过永久船闸,大家可以一起感受“乘船下楼梯”的奇妙感觉,亲眼见证中国人的骄傲—举世瞩目的双线五线船闸。晚游船上举行歌舞联欢晚会。至于咱们以后的活动就以后再说吧。先讲我们明天一起见鬼的事吧,呵呵,丰都叫鬼城嘛我们进鬼城不就是见鬼吗?丰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鬼城又称为“幽都”、“中国神曲之乡”。这个神曲指的并非网络流行的龚琳娜的神曲啊。鬼城以各种阴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内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桥、黄泉路、望乡台、药王殿等多座表现阴间的建筑名城,是中国很有特色和名气的历史文化小镇,以其作为阴曹地府所在地的鬼文化而蜚声古今中外。这里流传着许多鬼神传说,《西游记》、《聊斋志异》、《钟馗传》等许多中外文学名著对“鬼城”丰都均有生动描述,颇富传奇色彩。
有这样几句话:彼岸花开开彼岸,奈何桥头可奈何? 黄泉路上相与谁?忘川河畔觅船家。阎罗殿前断下世,轮回道里固拒往。孟婆一惑未可违,安然往生忘今世。相传人死后都会走黄泉路,路的尽头是忘川河,河上有座奈何桥,桥的终点是望乡台,望乡台上有个老妪在卖孟婆汤。忘川河边有块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记红尘往事,三生石却记载你的前世今生。那缘定三生也就在轮回中不息。在这里流传着一个说法就是,两个相爱的人如果心意相通,虔诚的牵着对方的手走过奈何桥,那么他们下辈子还能再续前缘。好的,我们的旅游团里有多少对儿情侣啊?恩,帅哥配美女,你们呆会儿一定去奈何桥走一下哦,记得诚心诚意哦!
突然想起了一个笑话想跟大家分享哦!18层地狱里有3个人生前盗贼抢劫,欺善凌弱,然后他们都被判下油锅。按常理说进油锅都会被炸得噼里啪啦的像我们在家里炸小鱼儿一样,可是这三个人都在油锅里谈笑嬉戏,后来判官翻开生死薄才知道,这3个人原来分别来自重庆武汉南京-三大火炉,呵呵。其实说真的,我们重庆的夏天就像我们重庆人一样热情啊!
那么现在提醒一下某些注意事项。三峡气候潮湿多变,请带上外套及雨具;船行驶时风大,请勿在船甲板上逗留时间过长,以免受寒感冒。船上饮食不比岸上,可以自备食物,没有吃完的零食请系紧放好;出门在外请少喝酒,以免耽误游程。下船游览景点时,请确认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去;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下船时人多拥挤,请照看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以免丢失。外出旅游以防万一,请带创可贴,感冒药、肠胃药晕车晕船药等。
第二十条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大足石刻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等价值的研究和传播,支持与大足石刻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丰富石刻展示手段,提高文物藏品展陈水平。
第二十一条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同有关科研单位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开展石刻风化、渗水、裂隙治理和病虫害防治等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应用。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对大足石刻文物和科学保护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由其提供资料制作的出版物、音像制品等,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知识产权。
第二十二条 大足石刻馆藏文物和单体文物的修复、复制、拓印,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在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第二十三条 制作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影、电视剧(节目)需要拍摄大足石刻文物的,应当保证文物安全。制作或者拍摄单位应当制定文物安全保护措施,与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签订文物安全协议,在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拍摄。
第二十四条 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不得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因特殊情况确需举办的,举办者应当制定活动方案,落实安全工作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开展。
群众自发开展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公安、交通、旅游、宗教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采取安全保障、交通疏散等措施,确保大足石刻文物安全和活动安全。
第二十五条 利用大足石刻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应当符合大足石刻的历史和文化属性。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合理确定各个景点的环境容量和游览路线,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旅游旺季疏导游客的具体方案。
进入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开展讲解活动的讲解员、导游、旅游志愿者应当接受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提供的免费培训,为游客提供符合大足石刻历史文化内涵的讲解服务。
第二十六条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对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商业业态、经营服务网点统一规划,使店铺招牌、门面装修等与大足石刻整体风貌相协调。
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并在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的统一管理下,做到依法经营,文明待客,诚信服务。
第二十七条 禁止机动车辆驶入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因特殊情况确需驶入的,应当征得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的同意。
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机动车辆应当按照指示的线路行驶,在划定的停车区域停放。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移动、拆除、损毁大足石刻保护标志或者界碑界桩的,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或者建设控制地带内,排放大气污染物或者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责令改正,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或者建设控制地带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开山、采石、采矿、取土;
(二)排放污染物或者破坏土壤、水系;
(三)损坏旅游基础设施、安全设施或者文物保护设施;
(四)生产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有下列行为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刻划、涂污、张贴、攀爬,或者以其他形式损坏文物或者文物保护设施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经营、运输或者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属于经营性活动的,并处责令停产停业;
(三)在非规定时间和非指定地点燃放烟花爆竹,在非指定地点燃烧香蜡纸烛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四)修坟、立碑、打井、修渠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属于经营性活动的,并处责令停产停业;
(五)在无吸烟标志区域内吸烟或者在禁止闪光标志区域内闪光拍摄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未遵守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辆擅自驶入大足石刻保护范围,或者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未按照指示的线路行驶、未在划定的停车区域停放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有关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大足石刻破坏、损毁、灭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与文物、旅游、林业、市政、园林绿化和除大气污染外的环境保护管理活动有关的行政处罚,由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实施。
第五章 附 则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山石刻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北1.5千米处,开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三十一年(892年-1162年),通编为290号,造像的万尊,以其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被誉为唐宋石刻艺术陈列馆。北山晚唐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尤其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有人物造像539身,各种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五代作品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此期造像最多的地区,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文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北山宋代造像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是第136号转轮经藏窟,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宝顶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年-1252年),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它把中国密宗史入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有特色。
宝顶山摩崖造像以能慑服人心为其创作原则,借以激发信众对佛法的虔诚。造像、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观音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释迦涅磐像全长31米,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有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这是中国山水画于有限中见无限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运用。九龙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中央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机,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南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通编为15号,是一处极其重要的道教造像区。
石篆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元年(1082年-1096年),通编为10号,系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石门摩崖造像开凿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年-1151年),通编为16号,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
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作为晚期石窟艺术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大足石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儒、释、道“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大足石刻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它注重雕塑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发展的佳例。大足石刻在诸多方面都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的典范。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
游客朋友们,请大家注意脚下台阶,以防摔倒。宝顶山石刻共有13处,造像数以万计,其中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大佛湾、小佛湾是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150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像雷同,主要造像有:“千手观音”、“卧佛”等等。在这些雕像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人间一绝的“千手观音”。现在我们已经来到这尊佛像面前,大家请仔细观看。“千手观音”雕凿于南宋中后期,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这尊造像在88平方米崖面上,高7.7米,宽12.5米,刻有800多只手。其上下、左右、前后都伸出了手,有的手里拿着斧头,有的手拿着宝剑,千姿百态。真是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这尊雕像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
据了解,关于“千手观音”雕像,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千手观音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因献一手一眼为父王合药治病,佛感其孝行,赏还她千手千眼。因此,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
其次,宝顶卧佛是宝顶大佛湾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长31米这尊像是横卧着的,所以人们叫它“卧佛”。佛经里叫“释迦涅盘圣迹图”。卧佛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侧而卧。两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安祥平静。在卧佛面前从地里涌出18弟子,或内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侧首伫望,表现了弟子对逝者崇敬厚爱而依依眷恋之情。
在来到大足石刻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北的大足县,也就是我们这时所处的位置。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10多处,总计呢?有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的典范。石刻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相提并论。我们旁边这座山是北山,也就是古龙岗山,一共有290龛窟,我们的车正向宝顶山方向行驶,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
朋友们,宝顶山到了,请随我下车,我会便走边给大家讲解。宝顶山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其中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是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000多躯,设计之精湛,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
我们马上就会到著名的千手观音的塑像前,请大家跟紧,小心路滑。
大家注意了,在我们前方就是“千手观音”的塑像了。这位观音比例均匀,肌肤线条柔和,脸部的雕刻尤其精细,脸庞圆润,略呈微笑状,神态动人;再加上服饰华丽,衣带飘舞,看到这里你是否有飘飘欲仙之感。大家知道吗,“千手观音”有多少条手呢?你们先数数吧!算了吧,我告诉大家,“千手观音”有1007只手,这么多手从上、左、右三个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纤美细柔,手里分别拿着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非常壮观。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十分钟,我在那儿等你们。
朋友们,看看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的石刻,想起浮想联翩的画面和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想到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啊!
大家好!我是来自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在我身后的这位呢,就是我们本次行程的司机张师傅。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为大家服务,非常欢迎大家来到重庆游览观光,待会儿,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素有“石刻之乡”美称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距重庆主城约有130公里,行车时间约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先把大足石刻的概况为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境内所有摩崖石刻造像艺术的总称,反映了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生活化的进程,是集儒道佛三教造像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齐名,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大足石刻群共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石窟最具特色。
关于大足石刻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大足为传统农业区,气候温和,风调雨顺,收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为大足大丰之地,故得名。还有就是与佛教传说有关,相传佛祖在涅槃前夕曾到过大足,在其讲佛之地留下了一双大脚,故人们叫当地为大足。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面约1公里处,共有摩崖造像5000于尊,由唐末刺史韦君靖开凿于唐景福元年,后由地方官吏、乡绅、僧尼等续建,至南宋绍兴年间(892年-1162年)结束,历时250年。以其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尤以观音造像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北山石刻以当时流行的佛教艺术为主,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其转轮经藏窟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约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1174年-1252年)主持建造,历时70余年,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余尊,题材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型的佛教圣地,展现了石刻艺术的精华。宝顶山有千手观音、释迦涅槃像、九龙浴太子等著名景点。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南,始刻于南宋时期,共有造像15窟,以道教造像为主,刻工细腻、造型丰满,是我国石刻艺术中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整的道教石刻造像区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千米处,始刻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年间(1082年-10)结束,是中国石窟中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的造像区。
石门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20千米处,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年-1151年),为佛教、道教合一的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石门山造像共分为13龛,有药师佛、释迦佛、观音洞、孔雀明王等龛窟。
各位游客朋友们,在听完大足石刻的简介后,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一睹为快呢,不过不用着急,因为我们即将要到达目的地——大足石刻了。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接下来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宝顶山的大佛湾石刻造像群。大家请看,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图”。佛教中有个经典的理论“因果报应、转世轮回”。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前世今生,每个人死后都要经过轮回投胎转世,这幅造像就集中反映了业力果报和生死轮回的佛教基本观念。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抱着轮子的蓝面巨人,他叫做转轮王,四川人称为之“无常鬼”。“无常”是佛教中的一个名词,是指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瞬息万变、刹那生灭的,这里把无
常人格化就成了“无常鬼”,由他来掌握生死轮回,表示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怒目獠齿死咬轮盘,两臂紧钳轮盘,象征着业力即因果报应不可逆转。
六道轮回图共分四圈。我们依次从里往外看,轮盘的中心圈中坐着一个人,表示修行的众生,从其心际飞出了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即佛教中所说的,万源发于心。每道光上有若干小圆圈,圈内刻着佛或菩萨,表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正中的圆圈旁的猪、蛇、鸽分别代表了贪嗔痴三毒。
第二圈则为生死轮回的六道。大家请看,以中间的这条佛光为界,上面三道称为“上三道”。上三道的正中为天道,右边为阿修罗道,左边为人道。下面为“下三道”,下三道的中间为地狱道,右边为饿鬼道。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十二因缘说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阐明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生死轮回的过程及因果关系,它将人生现象分为从“无明”到“老死”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没获得解脱之前,都在这个过程中循环,佛教认为这个过程都是痛苦的,只有皈依佛门修成正果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这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诸般痛苦,工匠师都用生动的图画表现了出来。例如“生苦”,这里表现的是一位孕妇正坐在床前生孩子。佛家认为,孩子倒挂悬垂于狭小的母腹内四肢不得伸展,其母喝一口热汤,孩子如下油锅地狱;喝一口冷茶,又如坠寒冰地狱??生命在形成之时,就已开始受苦了
第四圈共有18个小龛,每个龛内都刻有一个皮囊,皮囊裹着一个生命,请大家仔细看,皮囊里的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来世,比如最下面的这幅图,头部是鱼,尾部是蛇,就表示它上辈子是蛇,下辈子成了鱼,接下来的图是马头鱼尾巴就表示它又从鱼变成了马。皮囊则是灵魂,佛教认为不管躯体如何变化,灵魂是永恒不变的。
轮盘左下方有一官一卒,这两个表示贪;右下方有一只猴子,一边抚摸下身,一边望着身后的少女,表示爱,这两幅图的意思是说正是因为众生的贪爱之心才让轮盘旋转不休。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释迦涅槃图,又称卧佛,这是大佛湾中最宏伟的一龛造像了,侧卧的释迦佛半身像长31米,表现的是释迦牟呢涅槃时的情景。据《涅槃经》记载,释迦牟呢涅槃时,大地发出六种震动,树倒房塌,众弟子慌乱。早期的涅槃像多这样表现,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肃穆宁静。大佛湾的这龛造像就恰好表现出了释迦牟呢涅槃时的安详之态。造像前有一道“九曲黄河”,据说涅槃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于是佛祖便用手划出一条大河将弟子们隔开。卧佛上面站着的是他的家眷,据说是释迦之母摩耶夫人听闻了佛祖涅槃的消息,率众眷属从天而下,持香花水果,游虚空以赞圣德。
游客朋友们,这就是九龙浴太子。相传释迦之母摩耶夫人40岁尚未有子。一晚,梦见一孩子乘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腋跑进肚子里,于是她便怀孕了。怀胎十月,按古印度风俗回娘家分娩。路经蓝毗尼花园时,她刚抬起右手摘花之时,佛祖就从其右腋钻出。他一落地便是芳香遍地,祥云缭绕。他朝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生莲。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称“天下地下,唯我独尊”。这时两位力士手捧金盆凌空而至,又飞来九龙吐冷暖二水为他洗礼。这龛造像匠心独运,是因地制宜的典范。此处以前是一缺口,溪水终年流淌不息。工匠们先将水积于卧佛上面的池塘里,再用石头把这个缺口垒起,打上九龙和太子,然后通过暗道,使水经最大的龙嘴缓缓吐出,沐浴金盆中初生的太子。绢绢细流长年不断地从太子身上滑过,流入下面的小池,再经旁边的“九曲黄河”排出去。工匠师们不仅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而且使造像静中寓动,充满园林之趣。
对于并不懂石刻艺术的我来说,面对如此之多的巨形石雕,实在是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欣赏。只觉得太好了,雕刻得太精美了。至于它们表现的是什么,哪里是生命之歌,哪里是智慧之光,哪里是中华魂等等,搞不太明白。当然,有些还是看得懂的,比如生肖石柱、蟠龙石柱等。看了一阵,我也就放弃追根寻底了,转而拍照。这才发现,要把这些精美的石刻装进相机还真不容易。它们太大了!要想分开来拍,似乎又难以把一个整体割裂。还有,就是茂密的树木也严重妨碍了视野和取景。没有办法,只好将就拍点,多少也可以展示一下这些精美的石刻艺术。朋友们有时间,可以亲临德阳,到这石刻艺术的神圣店堂内,亲身感受它的魅力。 德阳石刻公园(5张)
看了石刻公园,最让我感动的是石刻公园的由来。据介绍,1986年,德阳市政府领导在扩建川陕路时,为减少民房拆迁,决定采取填河坝筑堡坎的方案,因此形成了一道高达8米的石墙。显然,德阳市的领导们的高瞻远瞩决定了石刻艺术墙的诞生。我之所以感动,是因为那个年代国家还很穷,基本没有余钱来搞这些文化艺术类的东西。那时候人的观念也很落后,搞这样的艺术墙是有遭非议的危险的。然而,当年德阳市的领导竟然就这样做了,这才为德阳留下了这个文化艺术的瑰宝。无独有偶,同样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都双流县的领导们决定挖湖筑山,在双流城中心建造了一个棠湖公园,才给今日的双流,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公园,造就了城市的绿肺。我实在佩服他们的卓见与胆识!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考试】推荐阅读:
重庆英语导游考试题07-20
大足石刻的简介09-10
大足县苹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11-26
重庆导游服务面试06-22
重庆市导游词11-20
关于重庆导游词500字10-13
重庆市导游词汇总11-03
重庆慈云寺导游词11-08
重庆普法考试01-11
重庆大学审计考试06-04